艺术品金融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艺术品金融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艺术品金融政策

艺术品金融政策范文1

关键词:文化产业 金融 融合 发展 思考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也是一个国家立国的根基所在,代表着前进的方向。我国在经济上保持高速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也逐渐殷实,对于文化的追求也开始提升。丰富的文化产品能够让人们的素养得到提升,也能够让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及竞争力得到提升。我国是文化的孕育基地,文化产品的优劣直接对未来发展产生影响。金融支持对于一个产业的发展是有极大优势的,金融在文化方面的助力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对于金融资金的配置也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一、文化产业部和金融融合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银行借贷门槛高

文化企业在我国相继的出现,但是中小企业偏多,作为民间中小企业银行在借贷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原则,例如抵押或者有更多的固定资产代表。但是中小企业的底子薄,固定资产少,自身的规模非常小,银行在进行贷款的的过程中会考虑很多风险性因素,由此门槛也会相应的提升,这样就不符合贷款的要求。缺少资金上的扶持,很多有创意的点子都不能及时有效的在市场上加以投放,由此就造成了知识的浪费情况。

(二)对接平台的缺失

文化产业要想和金融产业之间进行更好的融合就需要搭建起有效的平台,我国在此方面的状态是很多资金和项目不能兼具,要么是有资金,要么是有项目,都需要有一个共同性的平台去展示。文化产业有非常大灵活性特点,若是没有对整个行业有较好的考察以及评估,那么就难以有效的确定发展的路径,由此就需要一个更加专业化的研发平台,对行业做出预测和分析,为后续的资金使用提供基础,但是当前我国在此方面的企业还不是非常充足,这一块的表现还不是非常充分。

二、文化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

文化金融产业的研究需要从银行借贷的风险入手进行分析,让文化产业在整体上实现上中下游的专业化咨询和服务以及管理。这样才能让资金的投放,以及资金的回笼还有风险的预防实现金融资金链的特色化服务。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服务主要考虑的是在国内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以及资本领域当中需要实现信息的对称和协调,实现二者有机的结合。例如,文化中的电影行业和银行之间的跨界融合,伴随着电影事业的发展,在银行中进行借贷标准也能够越来越符合,相关的运作也越来越规范化。在现阶段还需要对创新性平台的建立问题,要不断的完善机制和体制,在全国范围内部建立起有特色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系,为金融和文化之间的融合创造更多的C会。

(二)多领域的合作拓展

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领域之间都存在紧密性的联系,因此一个产业的经济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联络体,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如果能够打破彼此之间的堡垒那么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文化和金融融合的现象。我国的文化金融在发展方面起步还比较晚,当前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对市场上的多种环节还不是非常深入,因此需要得到相关政府部门的扶持。政策实践能够促进多方面政策的制定,在前几年我国就启动了关于文化金融扶持计划的相关项目,这个项目也是样式财政文化产业中一个专属的项目所在,涉及到多种文化,国家的政策对于文化金融的扶持力度还不止这些,财政部门也下发了关于文化金融合作的相关通知,这样能够让那个资金的使用形式更加机制化也更加规范化。面对当前的金融发展形式,需要在扶持力度上加深,通过单列的资金形式给文化产业更多的支持,例如,也能进债券投资的方式,并且设立专门的债券投资项目库,引导文化金融发展的新方向。将资金更加有效的运用到企业项目的发展过程中,实现企业政策、金融和文化三者之间的完好对接。

(三)文化消费的引导和培养

我国消费者在最近几年成为市场消费的主要力量,无论是生活品还是海外购物等等,中国的消费者市场都让世界感觉到瞠目结舌。我国消费购物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文化市场在购买力方面也显现出倪端,在文化产业方面,电影业在2016年的国内上映影片四百多部中,票房就超过了5亿美元,观影人数超过十亿,这说明在这个文化市场上开发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与此同时,电影业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在其他的文化内容当中文化领域当中去发展,这样就需要政府在此之中做好扶持和引导的工作。文化消费和传统性的消费不同,传统消费都是一次性消费,文化消费具有多方面的特点,因此一次性消费多次获益的特点在文化产业上显现出来,并且在艺术品的消费中也有更好的表象。购买艺术品已经成为一种消费行为,并且有增值投资的表现,为了能够满足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就需要引领人们对文化产品进行消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我国文化产业和金融融合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文化和金融融合已经成为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趋势所在,因此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解决问题也是当前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更是文化繁荣的途径之一,后续希望在此方面还有更多新突破。

参考文献:

[1]蔡尚伟,钟勤.对我国发展文化金融的初步探讨[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4).

[2]西沐.文化金融:文化产业新的发展架构与视野[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1).

艺术品金融政策范文2

张文辉:我个人总结一共是十六个字“节约时间,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升质量”。

CITYIN:现在都市生活都讲究生活的品质和品位,那么您所谓的这些提升会给我们消费大众“享受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张文辉:金融业现在已经发展到不仅仅是百姓心日中办理存取款等传统业务的机构了,更多地涵盖了许多新品种、新业务,也带领着普通百姓接触越来越多的新鲜事物,比如网上购物、电话购物、手机支付也日渐成为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习惯了银行卡的新型购物模式;开始使用自助终端或互联网等更快捷方便的渠道完成消费;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良好的个人信用,使用信用卡,用银行的钱来预支消费,通过银行贷款的融资功能,提前实现购车、购房以及更多的梦想。这些都是我们银行业为大家享受生活而开展的各种服务项口。所以,现代金融业更多的体现着一种引导潮流、引领时尚、提升生活品质的发展方向。

CITYIN:的确如您所说,我们现在的都市生活真的是在各个方面都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尤其是城市的发展更离不开金融业的支持,就这一点,请您谈谈贵行对城市发展有哪些帮助?

张文辉:说到支持,那些常规的针对企业信贷等经济型的支持我就不再提了,这是每个银行都需要做的,招行在这一方面都是非常配合。我想说的是,在信用卡方面,招商银行是众所周知做得最好的,信用卡的推广和普及,其实就足一个消费意识的推广和普及,这列我们城市大众消费意识的启发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这么说,我们一直激励大家,让大家早一天实现自己追逐完美生活的梦想。

CITYIN:您刚才所提及的信用卡消费方式,应该是现今非常流行的一种消费习惯,那么日后随着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变化,我们未来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呢?

张文辉:如果你关注近期在上海召开的世博会相关内容的报道,或是有机会亲自去一趟的话,你会对我们未来生活方式的变化有深刻的认识。总体来讲,服饰时尚化,品牌国际化,饮食有机化,信用无纸化,网络应用化,文化产业化,能源节约化……这些变化都将成为我们未来金融生活的一个大氛围,相信我们的牛活会更加舒适和人性化。

CITYIN:正如您所说,我们的消费意识正在逐渐变化,尤其是当今投资的热潮蜂拥而至,针对现在个人消费者投资房产和投资教育两种趋势,您可以谈谈您的看法吗?

张文辉:首先,投资房产是在拥有一定物质基础之上才可以考虑的。其次,投资房产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闲暇时间才可以操作。房产投资有其自身的特点,譬如价值升值效应,财务杠杆效应,变现性相对较差,政策风险等。近期受房产政策的影响,获利空间相比前几年狭窄。况且现在投资渠道很多,没有必要把全部资金都放在房产投资上。

而说到教育,现在的中国家庭把对孩子的教育看得至关重要,与此相匹配的就是大量的教育支出,于是,教育投资就凸显得越发重要。我认为教育投资是一项长期的、投入巨著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纳入家庭长期理财规划当中。存款、基金、保险的有效组合才是合理的手段之一。

CITYIN:根据您刚才的观点,可以看出您是一个理财非常谨慎的人,作为一个金融达人,能简单谈谈您自己在理财上有怎样的心得吗?

张文辉:我所认为的个人理财业务是为个人客户提供的财务分析、财务规划、投资顾问、资产管理等专业化的服务活动。首先,应根据年龄、收入、家庭、风险承受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对个人资产及家庭资产作出分析判断,按照风险最低与报酬最佳的原则,对资产作出最佳配置组合模型,短中长期的配置都要有,这样才能实现长期的收益最大化。现在的理财方式多种多样,不再是简单的股票基金,外汇、房产、期货、艺术品也都可以参考学习,但是一旦介入还需要谨慎。在理财方面我的原则就是“保值增值”多元化投资。

CITYIN:可以看得出,你是一个非常理性的理财高手,但是除了金融政策和数据报表之外,您生活的乐趣,也就是感性的那一面,您的生活幸福感来自哪里呢?如果有机会放您一周的假期您会如何安排?

张文辉:丰子恺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物质、精神和灵魂。我一直主张人应该活出真性情。我的生活非常丰富,周末和父母一起吃吃饭,平时喜欢摄影,偶尔写写博客。很喜欢读历史,尤其是民国史,有时候也看看国学的书。每逢假期我一般就会去外地旅游,从国内到国外,从自然风光到人文景点,外出的心会随着旅途慢慢地沉淀下来。

艺术品金融政策范文3

关键词:家庭投资理财,行为分析,投资收益,投资风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金融资产的不断增加,投资理财已成为日益重要的问题,家庭投资理财是针对风险进行个人资财的有效投资,以使财富保值、增值,能够抵御社会生活中的经济风险,不管是储蓄投资、股票投资,外汇、保险投资,由于投资品种日益增多,所需的专业知识也不尽相同,投资方法也很难完全掌握,家庭的资产选择、组合、调整行为均定义为家庭对某一种或某几种资产所产生的需求偏好和投资倾向,本文对家庭的投资理财的这一行为进行了分析,并对家庭投资理财制胜之道和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进行了分析,希望对家庭投资理财的实践有所帮助。

一、家庭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进行家庭投资理财选择的必要性

家庭在投资时,首先面临的就是投资方式和领域的选择,一般应以资产的收益与风险以及相互制约关系为考虑基本点,选择某种或某几种资产,并决定其投人数量与比例。改革开放以前,在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眼里,“投资理财=银行=储蓄所”,个人金融投资给老百姓带来的仅仅是“存钱生利息”。今天的老百姓不但有能力“穿金戴银”,个人可支配的收人也达到了数万元。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在众多的资产选择方式中,及时引导家庭利用资金市场的不景气,以较低的成本筹措社会游资,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进行理性投资,就是一种不景气市场条件下的资产选择策略。

如2006年前的中国股市十分低迷,有不少头脑清醒,有远见的投资者,敢以两分的利率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借钱和筹集未到期的银行定期存单,他们将存单用于银行的抵押贷款,并将贷款和借来的资金存入银行用于购买股票,由于投资机会把握准确,投资方式选择合适,结果不到一年,2006年下半年股市兴旺,他们购买股票的收益率达到100%,获得了令人咋舌的高回报。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家庭对资产的选择标准大都是以带来近期新的收人或收人相对量的增加。根据财力和能力使投资多元化,但要避免盲目从众投资、借钱投资。金融投资工具大体分为保守型的如银行存款,成长型的如债券、基金等;高风险高收益型的如期货、外汇、房地产等;精专业知识的如邮品、珠宝、古玩、字画等。尽可能地使投资多元化,但切记不要盲目从众投资,要发挥个人特长,尽可能多元投资,获得最大收益。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品种

当前,新的投资品种逐渐成为个人投资理财的重笋组成部分。诸如金融期货、金融期权等新兴的个人投资理财工具层出不穷,对现代个人理财投资组合影响很大。现在家庭投资理品种主要有:

1.银行存款。对普通百姓来讲,存款是最基本的投资理财方式。与其它投资方式比较,存款的好处在于:存款品种多样、具有灵活性、具有增值的稳定性、安全性。在确定进行储蓄存款后,投资者面临着存款期限结构的选择。投资者选择的主要是活期还是定期,在定期存款中,是只存一年还是更长的时间,这主要看将来的收人和支出状况,以及对未来其它更好投资机会的预期和把握。

2.股票投资。在所有的投资工具中,股票(普通股)可以说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工具之一,特别是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没有一种公开上市的投资工具比普通股提供更高的报酬。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为筹集自有资本而发给股东的人股凭证,是代表股份资本所有权的证书和股东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己成为家庭投资的重要目标。

3.投资基金。不少人想投资股市,但是不懂得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股票,最理想的方法是委托专家代做投资选择,这种投资方式便是基金。投资基金是指通过信托、契约或公司的形式,通过发行基金证券,将众多的、不确定的社会闲散资金募集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信托资产,交由专门机构的专业人员按照资产组合原则进行分散投资,取得收益后按出资比例分享的一种投资工具。与其它投资工具相比,投资基金的优势是专家管理、规模优

势、分散风险、收益可观。家庭购买投资基金不仅风险小,亦省时省事,是缺少时间和具有专业知识家庭投资者最佳的投资工具。

4.债券投资。债券介于储蓄和股票之间,较储蓄利息高,比股票风险小,对于有较多闲散资金、中等收人家庭比较适合。债券具有期限固定、还本付息、可转让、收人稳定等特点,深受保守型投资者和老年人的欢迎。

5.房地产投资。房地产是指房产与地产,亦即房屋和土地这两种财产的统称。由于购置房地产是每个家庭十分重大的投资,所以家庭要投资于房地产应该做好理财计划;合理安排购房资金并随时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以便价格大幅度看涨时,卖出套现获取价差。在各种投资方式中,投资房地产的好处是其能够保值,通货膨胀比较高的时候,也是房地产价格上涨的时期;并且,可以房地产作抵押,从银行取得贷款;另外,投资房地产可以作为一份家业留给子女。

6.保险投资。所谓保险,是指由保险公司按规定向投保人收取一定的保险费,建立专门的保险基金,采用契约形式,对投保人的意外损失和经济保障需要提供经济补偿的一种方法。保险不仅是一种事前的准备和事后的补救手段,也是一种投资行为。投保人先期交纳的保险费就是这项投资的初始投入;投保人取得了索赔权利之后,一旦灾害事故发生或保障需要,可以从保险公司取得经济补偿,即“投资收益”;保险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只有当灾害或事故发生,造成经济损失后才能取得经济赔偿,若保险期内没有发生有关情况,则保险投资

全部损失。家庭投资保险的险种主要有家庭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目前,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扮资连结或分红等类型寿险品种,使得保险兼具投资和保障双重功能。保险投资在家庭投资活动中不是最重要的,但却是最必要的。

7.期货投资。期货交易是指买卖双方交付一定数量的保证金,通过交易所进行,在将来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品质、规格的商品的标准化合约的交易形式。期货交易分为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两大类,对期货交易的选择要谨慎行事。

8.艺术品投资。在海外,艺术品已与股票、房地产并列为三大投资对象。艺术品与其它投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投资风险小。艺术品具有不可再生性,因而具有极强的保值功能,其市场波动幅度在短期内不很大,所以投资者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安全性强。二是收益率高。艺术品的不可再生性导致艺术品具有极强的升值功能,所以艺术品投资回报率高。但同时,艺术品投资缺陷也较突出:一是缺乏流动性,一旦购进艺术品,短期内不一定能出手,其购人与售出之间的期限可能长达几年、几十年、上百年,对于资金相对不太宽裕的一般家庭是不现实的。二是一般情况下艺术品的鉴别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不具有鉴定能力的家庭和个人还是谨慎行事。

二、家庭投资理财的组合

不管是金融资产、实物资产,还是实业资产,都有一个合理组合的问题。从持有一种资产到投资于两种以上的资产,从只拥有非系统性的单一资产变成拥有系统性的组合资产,这是我国家庭投资理财行为成熟的重要标志,许多家庭已经认识到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家庭投资组合追求的不是单一资产效用的最大化,而是整体资产组合效用的最大化。因为资产间具有替代性与互补性,资产的替代性体现在各种资产间的需求的多少。

相对价格、大众投资偏好,甚至收益预期的变动均可能呈现出彼消此长的关系。资产的互补性表现为一种资产的需求变动会联动地引起另一种或几种投资品的需求变动,如住宅和建材、装修业的联动关系等。所以从经济学的角度不难证明,过多地持有一种资产,将产生逆向效应,持有的效用会下降,成本上升,风险上升,最终导致收益的下降。这不利于家庭投资目标的实现,而实行资产组合,家庭所获得的资产效用的满足程度要比单一资产大得多,这经常可以从资产的持有成本,交易价格、预期收益、安全程度诸方面得到体现。比如,市场不景气时,一般投资品市场和收藏品市场同时处于不景气状态,但房市、邮市、卡市、币市、股市、黄金首饰、古玩珍宝的市场疲弱程度并不相同,有的低于面值或成本价,有的维持较高的价格,也是有可能的,这时头脑清醒,有鉴别能力的投资者,会及时选择上述形式的资产中,哪些升值潜力大的品种进行组合投资,也会获得可观的效益。我国已有不少家庭不仅可以较自如地运用资产组合的一般投资技巧,在投资项目上注重资产澡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做到长短结合,品种互补,长期投资与短期投机互为兼顾,并且在市场的进人与退出技巧上亦能自如运用。自有资金与他人资金互相配合,从而使家庭投资理财的效益大力提高。这是效益较佳的资产组合方式。

资产投资需要组合,才能既有效益又避开风险,许多家庭已懂得这一道理,并付诸于自己的投资活动中,但通过大量实证分析,我们发现,有不少家庭,只是单纯地将增加几种投资品种,缺乏内在联系的“凑合”在了一起,并不考虑资产间如何组合才能做到有比例地相互联系和相互结合。其实资产组合是优化家庭财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变短期的低收益资产组合为长期的高收益资产组合的一系列活动。有一部分家庭,以中老年家庭为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资产组合中,投资意识不强,保值的意愿使其资产过份向低风险低收益的品种集中,比如储蓄可能占银行与金融资产的85%以上,证券投资的比重过小,其家庭的实物资产多选择有较强消费性质的耐用消费品,是一种较典型的低效益资产组合方式;也有的家庭,以年轻夫妇为重要构成部分,其家庭投资又过份向高收益高风险的品种集中,带有明显的追求投机利润的家庭投资组合,如过份投向股票、期货、企业债券、外汇等形式,甚至为贪图高利参与各类社会集资,一旦失手,往往可能血本无归。这也是一种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还有的家庭虽然也认识到了高收益与高风险并存的道理,并开始按多品种,多期限组合投资项目,但对投资与投机的双重功能,相互关系,对投资项目的市场分割与转换认识不足,以及自有资产与他人资产的关系处理上容易失误,这也是低效益的资产组合方式。

三、家庭投资理财的调整

资产的组合要长期且经常处于效益最大化的状态,资产的组合就不能只是短期的静态剖面,而是一个动态的非线性过程,是对各种市场因素进行合理预期后,不断修正完善已实施的资产组合方案的过程。所以资产组合实际是一系列变动因素组成的函数,不断进行合理地有效地调整的依据是决定这一函数的基本变量是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比如,家庭在占有信息并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投资组合,信息的无限性与信息占有的有限性间的矛盾始终存在,资本市场的不均衡是经常的,均衡是偶然的瞬间的,这里存在市场预期的困难,此外,政府的干预更具有不确定性,我国投资市场的政府干预力度较大,有时干预的依据不足,随意性的主观存在,使家庭关注客观经济运行走势的同时,经常要揣测政府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干预,以此来决定投资组合与调整,比如我国股市的大起大落和其基本运行趋势,经常与政策的干预有关。

资产调整基本反映出家庭对自身拥有资产的均衡预期的要求,家庭在投资调整过程中,决定各种资产相互依存关系并合理构筑自己的资产需求函数时,首先要考虑资产构成的均衡状态,是以市场上供求关系,所决定的资产偏好,收益支付能力为依据,从中发现最优的资产构成及实现方式,其次是对资产变动进行合理预期,使效益不仅在短期内符合收益最大,风险最小的原则,而且在长期运行中,也要使资产的效率最大,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资产选择

与调整理论:资产的组合顺序是,先选择无风险资产,再选择风险和收益都一般的资产,最后追加风险和收益都较高的资产投人,这样的资产调整是按照风险收益的要求进行的,符合资产组合的层次性,系统性要求,这样的资产调整是高效合理的。

确认家庭是投资市场的一个重要主体的地位,认识其投资行为正不断趋于成熟,赋予他们更多的投资品种的选择,尤其是从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不同方面拓展渠道和品种是政府从宏观角度应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金融资产的多元化提供为例,在金融工具的提供上,在普通股之外,能否考虑增加优先股等种类,能否在现有国债的基础上增加品种,扩大金融债券,企业债券的发行规模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金融衍生工具,包括股票期货,指数期货,债券期货等也不应持拒绝排斥的态度,衍生工具有投机性强、风险大的一面,但管理得法,规范得当,还有降低风险的一面,发达国家对衍生工具的使用已非常普遍。

四、家庭投资理财如何获取收益:

现在,不少家庭投资理财收效不理想,有的甚至因投资失误和理财不当而造成严重损失。那么,家庭投资理财,到底如何进行,才能取得预期收益呢?笔者进行了探讨:

(一)、制订投资理财计划坚持“三性原则”—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所谓安全性,将家庭储蓄投向不仅不蚀本、并且购买力不因通货膨胀而降低的途径,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首要原则。所谓收益哇,将家庭储蓄投资之后要有增值,当然盈利越多越好,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根本原则。所谓流动性,即变现性,家庭储蓄资金的运用要考虑其变成现金的能力,也就是说家里急需用这笔钱时能收回来,这是家庭投资理财的条件,如黄金、热门股票、

某些债券、银行存单具有较高的变现性,而房地产、珠宝等不动产、保险金等变现性就较差。

(二)、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和学科的知识。在进行家庭投资理财过程中,将涉及金融投资、房地产投资、保险计划等组合投资,因而,首先要了解投资工具的功能和特性,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家庭资产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风险大小不同的储蓄、债券、股票、保险、房地产等投资工具,制定有效的投资方案,最大限度的规避风险、减少损失。了解国家的时事动向,掌握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法律法规。家庭投资离不开国家经济背景,宏观经济导向直接制约投资工具性能的发挥和市场获利空间;同时,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使得投资合法化,不参加非法融资活动,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合理避税提高收益。

(三)、家庭投资理财要有理性,精心规划,时刻保持冷静头脑。

科学管理如何妥善累积人生各阶段的财富,并且将财富做有计划有系统的管理,是现代家庭必备的理财观。(1)建立流动资金。流动资金的规模通常应该等于3个月或6个月的家庭收入,以防可能出现突发的、出乎预料的应急费用。流动资金的合理投资渠道应是银行的常规性储蓄存款、短期国债等可变现资产。(2)建立教育基金。当今高等教育的成本有着显著的上升趋势,如果现在预测的资金需求在十几年后可能会与实际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要达到这些目标就得进行长期的资产积累,并保证资产免受通货膨胀的侵蚀。目前很多理财专家都推崇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的方式,您可以选择一股只有增长潜力的股票或偏股票型基金,每月定期购买相同金额,通过时间分散风险。(3)建立退休基金。在开始为退休做准备的早期阶段,投资策略应该偏重于收益性,相对也要承担较高的风险;而越接近退休,退休基金的安全性就越发重要,保险方面也要进一步加大养老型险种投入。

(四)、计算“生活风险忍受度”,量力而投。所谓“生活风险忍受度”是指如果家庭主要收人者发生严重事故,家庭生活所能维持的时间长度。因而对家庭主要收人者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加大人身保险投保力度,尤其是家里有经济上不能自立的家庭成员,要为其做好一段时间的计划,以免在主要收人者发生意外时他们无法正常生活;此外,在正常生活过程中也要预留能维持3个月左右的生活开支,然后再选择投资,以备急需之用;同时,不能以降低生活质量而过度投资。

五、家庭投资理财风险及其规避:

凡是投资都有风险,只是风险的大小不同而己,家庭投资亦如此。家庭投资理财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作用,从而对投资过程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一旦不利的影响或不利的结果产生将会对投资者造成损失。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系统风险主要由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引起,如国家政策的大调整、经济周期的变化等;非系统风险主要由企业或单个资产自身因素导致。家庭投资风险主要有:政策风险,指因国家经济金融政策的出台实施或调整变化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法律风险,指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金融投资而形成的风险。市场风险,指因市场变化而造成的风险。机构风险,指因金融机构经营管理不善而给投资者带来的风险。诈骗风险,指家庭在投资过程中被人诈骗而形成的风险。操作风险,指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形成的风险。

(一)建好金融档案。在家庭金融活动频繁的今天,众多的金融信息已经很难仅凭人的大脑就全部记忆清楚,由此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有的银行存单和其它有价证券被盗或丢失后,却因提供不出有关资料,无法到有关金融机构去挂失;有些股民股票买进卖出都不记账,有关上市公司多次送股后,竟搞不清帐上究竟有多少股票,以至错失了高价位抛出并盈得更多利润的良机;有的将家庭财产或人身意外伤害等保险凭据乱放,一旦真的出了事,却因找不到保险凭单而难以获得保险公司理赔,等等。

只要建立家庭金融挡案,这些问题就完全可以避免。建立家庭金融档案主要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入档内容。(1)各类银行存款和记账式有价证券存单姓名,账号、所存金额和存款日期及取款密码;(2)股票买卖情况记录;(3)各类保险凭据;(4)个人间相互借款凭据;(5)各种金融信息资料,如银行分档存款利率、国库券发行和兑付信息、股市行情信息等;(6)家庭投资理财方法和增值技艺的资料。其次,掌握入档方法。家庭投资额不多的,可专门用一个小本子记载即可;如投资较多,则应建立正规账册,区别类型,分别将家庭金融内容逐一记入,并将每次金融活动内容一笔笔记清;家庭有电脑的,则可发挥这一优势,将个人家庭金融档案存入电脑,以便随时检索。再次,把握重点问题:入档要及时,不能随便乱放导致金融资料散失;内容要全面,应入档的各种金融内容,都要完全齐备地进入档案;存档要保密,对存单(身份证、个人印章、取款密码等有关家庭金融安全的重要档案资料,要分别存档,电脑建档还应设置密码;资料要纳新,定期清理老资料,存入新资料,使档案任何时候都有投资参照价值;应用要经常,坚持常翻阅,常研究,籍以提高理财本领,提高投资效益,同时,防止存款到期忘记支取,避免家庭投资利益损失。

(二)、打造个人信用所谓个人信用,即个人向金融机构借贷投资或消费时,所具有的守信还贷纪录。它是公民在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通行证”。目前,居民建立个人金融信用,可采取两种办法:其一,利用银行金融创新机遇证明个人信用。近年来,商业银行纷纷推出信用卡、贷记卡,持卡者守信还贷,就能建立起个人信用。其二,借助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个人信用。如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就为银行和个人提供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通过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咨询、评估及管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数据中心,为市民申办信用消费提供配套的个人信用报告。广大居民在进行冢庭借贷投资或消费时,应借助这样的中介服务,建立个人信用,取得向多家银行借贷的“通行证”。

(三)、家庭投资者要及时查明实际遇到风险的种类、原因,并及时采取补救措施。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风险,如存折丢失、密码被盗等造成的风险,应及时与银行联系挂失;如由于金融诈骗所形成的风险,应及时采取多方式、多手段进行摧收,直至诉诸法律,以最大限度减少损失。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造成的风险,应及时调整修改投资计划和投资方案,如利率下调,就调整储蓄结构;如资本市场不景气,就调整股票、期货、基金、债券结构。

结论:家庭投资理财是一项家庭中的系统工程,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来周密规划、精心搭理;要科学合理地掌握理财原则,扩大投资渠道,运用各种理财工具,科学组合、分散风险,走出理财误区,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应。总之,家庭投资理财的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加强家庭理财的科学规划,建立适合自身的理财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金融机构开发出更多更好的理财产品,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使用家庭的投资资金,提高其投资的收益率,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动员家庭家庭持有的资金,从而实现家庭财产使用效益的最大化,才能真正使家庭投资理财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点,推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家庭投资理财ABC柯静时代金融2004年第11期

2.家庭投资理财之我见董雪梅金融理论与教学2003年第2期

3.家庭投资理财之道薛韬国际市场2001年第11期

4、家庭理财与保险投资张勤朴上海保险1998年第08期

艺术品金融政策范文4

(一)国外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模式研究

总体来看,西方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投融资方式主要体现在:银行贷款融资、并购重组融资、无形资产融资、跨国融资和投资基金融资。不同国家在具体操作方面又各有特色。

1.美国:市场主导模式

在美国,金融在文化产业方面的介入程度颇高。因此,美国的大部分文化产业集团所建立的融资体制都比较完备。尤其是对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美国广播公司之类的颇具实力的文化集团来说,都离不开雄厚的金融资本支撑。在美国,文化产业与金融集团之间的渗透性很强,常常相互控股、参股,两者之间所建立的伙伴关系也相对稳定可靠。企业的大部分融资都源自于资本市场,而且,资本市场所提供的管理咨询也是最全面的;在市场主导模式下,需要设立完善的保险机构及担保机构,如此,企业向银行贷款时,便可以为风险资金提供相应的担保。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甚至化解投资风险。这一模式的主要特征是拥有颇为完善的担保机构、资本市场与文化产业对接成熟,极大降低了投资的风险。

2.英国:政府引导模式

在英国,对于文化企业的投资主要采用政府引导模式,也称之为“政府陪同资助”。通俗来讲,就是倘若某一企业打算对文化事业进行资助时,这类资助活动将由政府陪同。在这种模式下,资助活动的成果与质量上了双层保险。英国政府对新投入十分支持,在企业开展第一次资助时,英国政府会按照1:1的比例来陪同资助。倘若企业是再次进行资助,那么,政府在陪同资助时,会按企业多出上次部分以1:2的比例来陪同资助。文化活动的质量与规模都伴随资金的加倍投入而有所影响,与此同时,广告效应也相应得以增长。通过实践表明,这一模式显著提升了企业对文化事业进行资助的热情,据统计表明,英国资助文化事业的企业高达三千余家,总共创造出了近亿英镑的金额。

3.日本:融资创新模式

日本以通过工程预算管理的“完成担保”以及日本政策投资银行一起组合的形式,投资于日本电影制作公司,构成完成保证制度,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加入,以保证电影的制作完成。通过专业化的制作工程管理和债务保证的方式,为文化企业提供制作完成保证,以提高文化企业的项目完成能力和债务偿还能力,降低文化产业的投资风险。还有所谓SPC(SpecialPurposeCompany)也是一种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首先需要设立一个特别目的公司SPC。然后由SPC分别和投资者签订匿名组合合同吸纳投资,再用这些资金制作作品。最终销售完成著作权的分项权,并将销售取得的收益返还给投资者。以电影为例,具体的分项权包括影院放映权,录像带、DVD发行权,电视播放权等。

(二)国内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国内对于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是从各地经验出发,得出如下结论:当前我国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仍存在资金供需平衡、贷款结构不均衡、金融支持方式单一等问题,同时文化产业自身的特性、文化体制改革不到位以及金融机构对文化产业认识的不足也成为制约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主要瓶颈。

1.文化产业融资的产品创新

在参考国外资产ABS支持证券模式基础之上,更新既有流动性差的金融商品,提升其资金转化率,恰如其分地开展融资。这种模式非常适应我国文化产业资金不足的现状,能有效改善企业的资金结构[2],另一方面,对多元化投资的实现以及丰富金融产品、促进文化金融体系的完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等等都大有裨益。此外,为了弥补当前担保体制在融资方面支持相对短缺的局面,保险公司可就融资量身定制相关保险业务,从而为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的安全性护驾保航,并大肆整合各方力量,取长补短,汇聚如保险、证券、信贷等在内的多种资源,有效对接好文化产业和金融资本。从托管、担保、变现、定价保真四个维度突破艺术品抵押贷款的技术性难题,发放相关抵押贷款,实现贷款与艺术品良好对接。

2.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的机制探索

新兴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迫切需要金融支持来拓宽其融资渠道,并构建风险分担机制。首先,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性融支持机制和市场性金融支持机制的配合,以及以信贷市场为主导的间接金融体系和以资本市场为主导的直接金融体系的支持。其次,金融机构应加强对新兴产业的融资风险管理,注重提高风险管理的制度化水平和专业化水平,通过多元化主体融资模式规避市场风险。此外,还应加强政府机构以及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支持新兴产业的指导,引导和鼓励外资金融机构对国内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

3.文化产业投资方式的研究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战略即为推动文化投资应,不断培养风险投资与产业投资,支持企业金融涉及文化产业领域,不断拓展文化产业资金的来源渠道。只有依托资本市场,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的发展。在我国,文化投资划可以分为两种方式,即文化实业投资(专门用来投资文化经营项目的)和文化风险投资(专门用于投资文化企业管理及经营能力的),它们能够不断为文化企业发展筹集所需资金。有专家提出,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民营资本所具备的作用是其他无法企及的,对文化产业投融资主体而言,应遵循公共化、社会化以及多元化这些主流方式。此外,融合我国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能有效处理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与融资问题,故应构建以民间资本为主,以国有资本为导向的多维度资金体系。总体来看,国内现有对文化产业金融的持续研究能让我们对文化金融在个别产业、个别地区、个别金融产品上的发展情况和问题有所了解,但仍主要停留在经验层次,没有将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提升到理论高度,建立统一的架构,亦不足为较大地区、较大规模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提供指导。笔者拟将从金融支持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支持进行更加系统的研究。

二、我国文化产业金融的创新思路与对策

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的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不足的问题,以确保适当的成本,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量,并确保这些资金在文化产业内部合理有效配置。故需要针对文化产业的特点与需求,适时进行金融创新。

1.推动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充分的市场准入制度是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能够为文化产业运用效率的提高奠定基础,同时也能是促进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动力所在。我国开展文化产业时间尚短,市场化程度较低。就目前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在市场准入、股权比例、内容审核方面还有很多限制,这也算文化产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鉴于此,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我国更应该明确文化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确定审核的内容和市场准入审核逐步放开的优先顺序,并且适度控制放开节奏,并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文化产业准入和文化项目竞争一视同仁。实践经验证明,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和金融创新支持的市场结合和良性互动机制,尊重市场规律,才能实现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共赢及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充分认识和尊重市场规律,然后再发挥政府积极引导作用,实现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多样化和资金效率最大化。其中,多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是文化产业获得持续活力的重要保证。

2.推动文化资产证券化

制约文化产业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拥有的版权资产很难进行准确的价值评估,文化产品的市场效益很难预测。无法客观评估贷款风险导致银行不愿意提供资金。解决这一瓶颈需要从如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权威的文化资产价值评估中心,对文化企业资产进行客观评估,一旦出现违约问题,评估中心能够通过顺畅的渠道基本实现当初的评估价值;二是在进行相对客观评估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产品的证券化,将主动权交给投资者去判断是否愿意为文化产业的企业产品融资。文化资源证券化是金融资本与文化产业的一种有效结合方式,以文化资源证券化最为发达的是美国为例,其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广泛运用于电影、电子游戏、音乐、演艺等各个领域,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资源的产权明晰化、版权价值评估科学化、文化资产证券化、文化证券资产交易自由化将会是未来彻底解决文化产业融资问题的关键路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企业、保险公司四大金融体系应该针对文化资产开发多元化金融工具,共同建设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对接交易体系。

3.以平台化、龙头化思路构建文化金融中介体系

成熟的文化金融市场体系高效运转离不开完善的知识产权和金融两个中介服务体系。它们是实现金融机构与文化企业有效对接的剂,能够保证金融服务的高效率。金融创新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必须构建多个平台机构,通过各类平善文化金融政策体系,构建文化产业财政支持体系、融资风险担保体系、风险补偿机制,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产业的共赢发展。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全力营造诸如中介服务、版权交易、产品创新、信息沟通、文化产品出口等服务平台在内的各种金融平台。通过依托相应龙头企业,使之快速进入市场化运营阶段,更好地为客户服务,进一步放大龙头企业的集群效应。

4.财政资金支持文化项目强调客观标准

在运用财政资金扶持文化项目时,应该坚持客观标准,坚持“赛马不相马”的原则。财政资金的分配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强化客观标准。以文化产品的奖励为例,主管部门应该根据文化产品市场认同度分配支持资金,而不是以专家或者政府官员的主观判断为依据,应该将资源配置给那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企业能否拿到扶持资金必须由市场标准确定,把资源配置给那些最具有市场效率的企业。例如,在影视产业中,应该推行以奖代拨的精品导向策略和以购代拨的市场导向策略。此外,及时公示文化扶持财政资金使用情况是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的有力保障。

5.强化投融资信息传递平台

多数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平时往往忙于业务,对一些扶持政策并不十分了解。首先,政府应加大力度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企业能快速查询到所需的融资政策讯息;此外,可以根据地域文化相应地开展信息服务,对于比较重要的信息,可以从官方渠道直接传送至负责人处。

6.提升文化企业高管素质

艺术品金融政策范文5

关键词:黑龙江文化产业;现状;推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4-0206-02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资源基础

1.文化资源矿藏丰富

黑龙江省较为悠久的历史蕴藏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省委宣传部牵头成立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挖掘与利用”课题组,对全省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调研。他们用了一年多时间,初步梳理出了民族历史源流系列、民族民间非物质遗产系列、中外文化交流系列等十大系列的历史文化资源。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不仅可以使龙江的人文色彩更加浓厚。

2.龙江精神凝心聚力

闯关东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大兴安岭精神和龙江交通精神等,共同构成了黑龙江省优秀的精神资源,它们使全省人民凝心聚力,共同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以龙江交通精神为例,黑龙江交通决战三年,交通人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的英雄气概,以大庆铁人、北大荒、大兴安岭精神为动力,创造了全国公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的奇迹、规模的奇迹、质量的奇迹和廉政的奇迹。

龙江的文化产业资源如此丰厚,蕴含着采之不尽的经济价值。黑龙江省已组建黑龙江文化创意机构,下设文学、广播影视、舞台艺术、造型艺术、民间民俗工艺品、动漫及网络游戏、出版、旅游文化等八个创意中心,力争使全省丰富的文化资源进入产业链,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成就

1.文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

“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十一五’期间建设边疆文化大省规划纲要》、《关于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推动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等政策,伴随着文化强省战略的深入推进,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文化产业增加值以每年16.4%的速度递增(按可比价格计算),高出全省GDP年均增速5.3个百分点。2010年,黑龙江省共有文化产业机构6.4万个,比2005年增长30.4%[1]。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5万人,比2005年增长35.5%。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210亿元,比2005年增长159.3%,占GDP比重2.1%,比2005年高出0.6个百分点。截至2011年末,黑龙江文化产业机构达6.59万个,从业人员36万人,实现增加值285亿元。

2.新兴文化业态崭露锋芒

黑龙江省不但传统文化产业稳步发展,而且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像数字电视、网络电视、数字出版、手机报、网上书店等新兴文化业态正蓬勃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有有线数字电视用户702万户,网络文化服务单位已达197家,实现收入超过6亿元;东北网络台日点击量迫近2 000万次,在全国54家省市级重点新闻网站排名稳居前5位。省电视台龙视传媒移动终端达到2 600部,网络电视台快速成长;省报业集团的生活报、手机报、生活知道网已初具规模。

3.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

近年来,黑龙江省出台《黑龙江省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和《关于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多项政策和措施,文化体制改革由试点向全面、纵深领域推进。

2011年,省出版集团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单位,大庆、鸡西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地区。通过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黑龙江省186家事业单位转企改制,7 631个事业编制完成核销,现代企业制度基本建立。事业单位内部改革深入推进,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基本完成,新的文化体制机制初步形成。

4.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势头强劲

黑龙江省已建或在建的各类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有20个,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个,带动了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艺术品生产等传统文化产业的加快发展,也促进了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动漫游戏、会展文化等新兴文化产业的迅速兴起。引进建设了中国国际音乐之城、中国云谷等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截至2011年底,累计投资140多亿元,已建或在建超亿元文化产业项目45个、超千万元项目54个。

5.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支撑能力增强

随着文化产业项目规划程度越来越科学,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也越来越强。黑龙江省坚持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强重点项目的规划和储备,严格把握可行性论证、规划审批、设计、招标(发包)、施工等重要环节,科学谋划了57项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其中,黑龙江省群力文化产业示范区项目,将带动北方艺展中心、关东古巷、华谊兄弟影院、哈尔滨音乐厅、松花江展览馆、中国木雕艺术馆、中国冰雪画美术馆等13个文化项目进入园区。而新华08、哈尔滨国裕数据中心(中国云谷)等项目,将为全省网络信息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坚实的平台。

二、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落后的思想观念导致了认知误区,使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动力支持

1.重经济,轻文化

受计划经济思维影响,黑龙江省偏重一二产业,忽视第三产业发展。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非常滞后,有许多文化产业发展理念已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尤其是许多领导干部文化“产业化”意识淡漠,有的领导干部还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发展文化,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混为一谈。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认识不足,认为把经济搞上去,让百姓生活好起来就足够,缺乏文化权是和经济权、政治权一样重要权利的认识。

2.文化市场意识不强

对于市场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基础作用和导向功能没有准确认识。文化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市场、人才市场、艺术设计市场、文化信息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还没建立起来。各种文化中介组织还没有有效地形成。因此,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二)欠发达的经济基础影响了资金投入,使文化产业发展缺少财力保障

1.文化经费投入不足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项目大多属于投资拉动型,对政府投资依赖性太强。2010年,黑龙江省城镇用于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比全国平均水平少54.7%,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比重为0.6%,比2005年降低0.5个百分点,比全国低0.5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用于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所占比重为1.6%,比2005年降低0.5个百分点。

2.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

文化产业项目风险把握难度大,与银行的业务品种、担保模式与融资需求匹配度不高,再加上文化企业可抵押担保物少、无形资产评估难,使得文化产业与金融资本难以实现有效对接,这就造成了企业融资难、贷款难。

(三)不够优良的文化发展环境束缚了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发展缺少社会基础

1.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滞后

按照中央完成企业工商注册登记、核销事业编制注销事业单位法人、同在职职工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按企业办法参加社会保险的标准,黑龙江省40.1%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还没有达到一半。目前,除电影公司、市地级综合执法机构改革和三局合并、广电传输网络整合等领域改革进度较快外,出版单位、电视剧制作机构、党报党刊发行机构、新闻网站和区县级综合执法机构等领域改革均落后于国家进度。

2.文化政策缺位

在施行国家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方面,还存在着思路不宽、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个别领域的配套保障政策不足。文化立法相对滞后。还没有出台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专门政策,在编制、人事、金融、土地、工商等重点领域,还没有结合全省实际,出台配套优惠政策。

(四)不完善的人才机制制约了文化发展活力,使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智力支撑

1.人才储备不足

拔尖人才不多,领军人才较少,大师级人才匮乏,获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人数不足现有高级职称人数的1%。文化创意、内容开发、文化经纪、文化营销等高级专业人才明显不足。缺乏既通晓文化产业内容又具有自主创作能力的文化创意人才,缺乏既懂产品研发又懂艺术创作的实用专业人才,还缺乏既懂文化特殊属性又懂市场营销的文化经营人才等等[2]。

2.人才机制不活

文化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交流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灵活的管理机制和有效的竞争激励,制约了优秀人才地区间、行业间的广泛交流。由于体制限制、人才市场不完善、人才流通渠道不畅等原因,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流动、激励等方面的机制还不够健全,人才得不到合理配置。

三、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推进策略

“十二五”时期是黑龙江省实施“经济区”和“十大工程”发展战略的提速期,也是推动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针对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存在的制约因素和瓶颈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思考:

(一)促进思想观念根本转变是培育和发展龙江文化产业的内生力

1.要坚决破除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观念,增强经济的文化意识

文化,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经济资源,将文化作为产业,文化产品就成了商品,但它是特殊的商品,它意识形态的作用与特质决定它必须追求社会效益。所以,对文化产业的要求与物质生产不同,正确处理好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键。

2.要坚决破除重评奖轻市场的思想观念,增强文化的市场意识

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的最高标准。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评价体系,科学设置票房、收视率、点击率、发行量等量化指标,切实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客观全面、公平公正的文化产品评价标准。

(二)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是培育和发展龙江文化产业的保障力

1.制定科学合理的投入政策

保证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比重。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扩大已有文化基金和专项资金规模,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产业比重。保障重点文化项目、艺术精品创作、文化遗产保护和文化人才培养奖励等资金需求。鼓励石油、煤炭、农垦、森工等大型企业安排一定资金,以自办或参股的形式参与文化产业发展。

2.搭建投融资平台

要大力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以国家财政资金为引导,鼓励金融企业、工商企业、民营资本和外资等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搭建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和推动文化产业资源重组和结构调整,制定引导基金投向和扶持基金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豁免及财政贴息等政策和措施。

(三)完善宏观管理体制机制是培育和发展龙江文化产业的推动力

1.深化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

按照常规思维方式,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为了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也只有深化了文化体制改革才能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这种思维方式的顺序是先改革后发展。然而,当今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态势,却普遍呈现出一种先发展后改革的新现象,形成了一种以发展促改革的倒逼机制。这种机制有利于顺应先进生产力的强劲发展势头,避免改革的盲目性,降低改革成本。

2.强化文化政策支持

积极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尽快制定相应的文化资源占有使用政策、财政税收金融政策、人才分配流动政策、投资融资鼓励政策,为文化产业的稳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建立包括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市场政策在内的各项主导政策,通过文化产业政策环境的优化来调控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完善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是培育和发展龙江文化产业的支撑力

1.着力培养各类文化人才

壮大文化精英群体,深入实施“六个一批”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理论、新闻、出版、文艺领域拔尖人才和高层次经营管理、专门技术人才培养,并将新媒体业态人才、基层宣传文化骨干人才、民营文化企业和民间文化人才纳入培养范围,打造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

2.有效激励拔尖文化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文化企事业单位智力贡献参与分配的具体办法,允许文化人才通过技术、专利、品牌入股,探索高层次文化人才协议工资、项目工资等多种分配形式。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建立省级文化荣誉制度,探索特级专家聘任、文化大师工作室制度,对突出贡献者、重大文化成果进行重奖,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衣俊卿.黑龙江文化蓝皮书——2007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M].北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7):10.

[2]韩翔宇.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3]马瑞秋.创意产业是引领哈尔滨创新型城市发展的新动力[J].商业经济,2006,(7).

[4]陈丹.创意产业与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08.

艺术品金融政策范文6

【关键词】金融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互联网金融 金融风险管理 监管体系【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特别是移动支付、社交网络、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等,已经开始对既有金融模式产生巨大冲击。2013年被许多人冠以“互联网金融元年”的称号。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最“时髦”的词汇之一,不仅有许多基于互联网的新融资模式开始涌现,而且传统金融机构也在压力下试图探索转型道路。但迄今为止,许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互联网金融创新,实际上只是把线下传统金融模式披上了“互联网外衣”。无论是“互联网金融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的现实,还是刻意炒作互联网金融与现有金融体系的对抗,都无助于厘清思路,无法为新技术条件下的金融演进创造健康环境。

由于概念思路的混乱,使得人们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内涵、功能、业态往往有完全不同的看法。正是由于缺乏理论支撑,也使得互联网金融的产业形态、盈利模式、风险收益特征都难以明晰,使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投资热潮充满了泡沫,更使得监管机制建设和制度完善无从着手。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内涵

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主要是用来描述互联网技术在金融活动中的运用与创新,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技术革命是“触发”条件,而不是主导,更重要的是这一概念体现了金融体系功能与理念的转变。虽然人们对互联网金融有着令人眼花缭乱的解释和定义,每个参与者脑海中也都有一个自己认知的互联网金融,但是我们坚持认为,要真正认清其背后的创新价值和风险特征,就必须从金融理论研究的角度着手加以分析。

与金融要素研究相关的学科体系,可以大致分为货币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前者研究的是货币的功能、形式、货币制度、货币供给与需求,后者则研究经济主体的跨期资源配置、金融资产特性、金融资产的供给与需求等。随着现代金融业的纵深发展,在组织机构、产品等方面的创新不断突破,但背后总是依托于一种或几种金融功能或要素。只看表面,往往使人看不清观察对象的实质,无法把握其内在的金融特性。基于货币经济学与金融经济学两大视角,我们认为当前值得研究和关注的互联网金融形式,包括五个方面重要内容:互联网货币、互联网支付、互联网资金配置、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和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只有明确了这些概念基础,才能够进一步探讨相应的产业形态和盈利模式,以及政策和监管的应对环境。

由此我们看到,在谈到互联网金融的时候,首先应当根据金融研究的对象要素进行适当的对号入座,才能更好地把握主线。无论从货币经济学还是金融经济学角度来看,相关金融领域的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自从上世纪末信息革命的突飞猛进式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产生巨大影响以来,金融运行、金融组织、金融产品就更加紧密地与信息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无论是电子银行的发展,还是资本市场的高频交易,都是互联网金融带来的革命性变化。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两方面来剖析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内涵。

第一,从货币经济学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就货币经济学来看,互联网使电子货币逐渐演变出虚拟货币形式,进而深刻影响货币的概念及流通。通常认为,电子货币是指以计算机或其他存储设备为存在介质、以数据或卡片形式履行货币支付流通职能的“货币符号”,其具体形式包括卡基、数基存款货币、电子票据等。以我国为例,证券期货保证金、第三方支付企业的备付金、单用途预付卡等都具有初级电子货币的特征,但直到各类虚拟货币出现,才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央行的货币发行权。比特币是迄今为止最为高级的虚拟货币形态,目前其金融属性或许要高于货币属性,因此对于整个货币体系的冲击还非常有限。

客观地说,比特币及其各类山寨模仿者,虽然在现实中遇到多国监管者的“狙击”,并且沦为投机者猎食炒作的对象,但在某种程度上,确实体现了虚拟时代的货币“去央行化”尝试。就此来看,2013年国内互联网金融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就是比特币造富狂热在国人中的蔓延,以及被央行突然严格叫停而“黯然离场”的戏剧性变化。

第二,从金融经济学角度看互联网金融。就金融经济学而言,互联网使传统金融体系的功能实现出现了更多新的模式、承载主体和路径。根据罗伯特・默顿在教科书中所言,金融体系的主要功能包括:资金供求的配置(融通资金和股权细化、为在时空上实现经济资源转移提供渠道、解决金融交易中的激励问题)、风险的管理与分散、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发现与提供信息等。此外,还应加上传递金融政策效应、改善公司的治理和控制。可以看到,互联网代表的新技术发展,使得这些传统金融功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这也构成了互联网金融的具体内涵和类型。

一则,从资金配置来看,基于互联网的低成本金融创新和应用,抵消了主流金融机构在资金规模和网点上的优势,促使传统金融组织不断采用新技术来改善服务渠道,这就是所谓的电子银行、电子证券、电子保险等,还使得直接金融与间接融资的边界更加模糊,出现更加自由化、民主化、分散化的投融资模式。互联网不仅使得金融子行业间的混业经营加速,而且出现了金融企业与非金融企业间的融合趋势。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金融功能从“求大做强”,转向重视“以小为美”,即更关注居民和小企业的金融诉求。

二则,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支付清算体系的效率不断提高,以非金融机构支付为代表的零售支付融入人们的生活。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支付体系的变化与GDP和CPI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而且能够通过大额资金流动,对于区域经济与金融格局产生影响,还可以对货币流通速度、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等有所影响,成为央行追求金融稳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三则,从风险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风险对冲需求下降,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加强,单个主体的风险更易被分散,复杂的衍生品不再成为主流。但是也要看到,互联网同样带给金融市场以新的系统性风险,如康奈尔大学教授Hara和Easley近期指出,大数据时代的信息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威胁,尤其以高频交易最为明显。再如,在缺乏制度环境保障的新兴经济体中,互联网金融更容易引发市场风险失控或投资者保护缺失。

四则,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能够发掘和集聚全新的信息资讯,而在搜索引擎和云计算的保障下,又可以低成本地建设金融交易信息基础。实际上,基于互联网数据挖掘而产生的征信手段创新,能够培育新的信贷客户。从此意义上讲,互联网有助于以信息支撑新型信用体系的建设。例如,互联网金融企业之所以能够做好小微企业贷款,是因为对于小企业来说,由于缺乏信用评估和抵押物,往往难以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融资支持,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通过互联网的数据发掘,可以充分展现小企业的“虚拟”行为轨迹,从中找出评估其信用的基础数据及模式,由此为小微企业信用融资创造条件。

五则,作为补充性的功能,从政策传递和公司治理看,一方面,互联网改变了宏观政策的实施条件,如在新型、高效的支付技术支撑下,许多国家在货币政策中引入了“利率走廊”模式,即在全额实时支付系统中,设置参与者在中央银行存款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两个不同利率,从而将同业拆借利率限定在两个利率之间。另一方面,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化,不仅有助于从新的层面促进产业与金融的结合,而且通过促进传统金融、传统企业与新型技术的结合,从而改善对公司管理机制的外部约束,达到更广泛意义上的金融市场“用脚投票”。

互联网金融的实践考察

实际上,虽然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炒得火爆,但是在大家惯用的借鉴国外经验方面,相关的素材却非常乏善可陈。无论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欧美P2P网络借贷企业,还是在美国日益兴盛的众筹融资,以及让人捉摸不透的比特币,或者昙花一现的直销银行、PAYPAL版“余额宝”等,都只是金融发展中的朵朵“浪花”,并未呈现出所谓的浪潮。

可以说,在多数金融发展与竞争相对完全的经济体中,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或者是传统金融体系演变的结果――如金融电子化,或者只是多元化金融体系中的补充而已――如P2P网贷等。可以预期,互联网对金融体系的颠覆性改变,还只是一个梦想。当然,我们不否认将来的可能性,但其前提是整个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的进一步虚拟化、网络化,以及政府及央行地位的普遍削弱。按照我们前述的概念范畴,可以进一步简要分析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形态。

国内发展过程。早在本世纪初以来,关于“网络金融”的研究就已经初具规模,但更多地停留在电子银行等技术性分析,虽然在许多院校成为专门课程,但并没有产生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作为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前身,网络金融更多是指基于金融电子化建设成果在互联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所谓网络金融,又称电子金融,从狭义上讲是指在国际互联网上开展的金融业务,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等金融服务及相关内容;从广义上讲,网络金融就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在全球范围内的所有金融活动的总称,它不仅包括狭义的内容,还包括网络金融安全、网络金融监管等诸多方面。它不同于传统的以物理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电子空间中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的。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是适应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

此后,随着国外互联网金融新模式的出现,国内也迅速出现相关创新案例。2007年,国内首批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线以来,P2P网络借贷服务业在中国迅猛发展,呈现勃勃生机。2011年,随着对金融体系改革与创新加快、民间资本激活等的关注,互联网金融开始出现在人们眼前,直到2012年终于发酵成一场“狂欢”,使人们更倾向于认为,互联网金融是技术所引领的全新金融模式,将深刻改变社会生产与生活方式。到2013年6月,支付宝推出余额宝,这一举动更是点燃了包括P2P网络借贷在内的互联网金融的激情。

国内发展现状。从本质上看,国内的互联网金融热潮根源在于:其一,对传统金融体系的不满对互联网金融热潮起到支撑作用;其二,民间资本的积累与投资热点缺乏,共同为互联网金融推波助澜;其三,实体部门的金融热情不断提升,传统金融部门的边界逐渐变得模糊。具体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关于互联网货币。比特币在进入我国之后,到2013年出现井喷式发展。虽然它的出现是一种草根服务创新,适应了互联网时代的货币需求。但如果其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并积累了系统性风险,那么自然会受到监管部门的关注。2013年12月5日,中国央行等五部委《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规定:比特币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开展与比特币相关的业务;作为比特币主要交易平台的比特币互联网站应依法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比特币在中国似乎比国外更加火爆,无非是基于两方面的原因:其一,国人的投机性要远高于西方人,这在股市、房市、大宗商品、农产品乃至艺术品的炒作案例中可见一斑。面对比特币的诱惑,自然会有更多的投机者奔赴其中,所有的人都相信,自己不会是“击鼓传花”的最后一环。其二,近年来国内的民间资本与财富迅速积累,与此同时,可投资的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很有限,股市和房市的现状,使个人财富可配置资产更加有限。比特币为民间投资提供了一个跨国界的交易对象,因此也吸收了大量的民间资本。

第二,关于互联网资金配置。与资金及金融资源配置相关的互联网金融,是公众最为关注的,也是最为活跃且潜在问题最多的。

其一,各式各样的P2P网络借贷是聚焦的热点。据网贷之家的《2013年中国网络借贷行业年报》显示,2013年P2P网贷行业成交额高达1058亿元,单个平台从年初的日均两三百人投标,到年底时猛增为每天逾1000人投标,2013年投资群体的数量增长了2到3倍。

当然,作为多年前欧美的舶来品,国内的P2P网贷企业已经衍生出五花八门的模式,大部分与互联网金融精神与实质根本风马牛不相及,属于披着互联网金融“马甲”的本土模式。无论是P2P网贷还是众筹,其本质都是试图运用互联网的渠道与信息对接,实现对传统金融体系的“脱媒”,由资金供给和需求者直接进行资金转移。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主要是债权交易,强调“点对点”,通常需要有网贷平台来梳理和甄别信息,后者则是股权交易,强调“一对多”,由创业者通过网络来筹资信息。从本质上看,源于欧美的这些模式,都属于充分运用市场自发动力的新型直接融资模式。反过来看国内的情况,大多数的P2P网贷平台都不是作为信息中介,而是或多或少介入到资金供求的债权债务关系之中,体现出间接融资的特点。除了早期刻意模仿欧美模式的企业,后期有大量的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私募基金和民间融资组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其中,甚至还有许多基于非法集资、乃至诈骗的组织也来趟浑水。

其二,国内的众筹融资发展,也遇到了制度方面的障碍。例如:按照证券法,向不特定对象发行证券,或者向特定对象发行证券累计超过200人的,都属于公开发行,都需要经过证券监管部门的核准。在监管把握中,很多众筹平台都刻意规避红线约束,而平台项目的回报内容不能是股权、债券、分红、利息形式等。虽然有少数众筹项目仍然试图突破股权融资的障碍,但是多数却由于政策不明朗,越来越像是推广平台。当然,随着对欧美制度的借鉴和突破,以及我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带来的证券法修改可能,这类模式的前景依然可期。

其三,除了上述两种典型基于互联网的资金配置模式,其余多数是原有的资金配置模式的进一步延伸。例如,阿里巴巴推出的余额宝。实际上,多数其他各类金融产品与互联网企业的结合模式,都属于渠道的网络化,加上服务功能的整合、投资者门槛的降低,实现了商业服务与金融服务功能的融合。然而,就提供高回报的投资收益率来说,其可持续性令人质疑。

第三,关于互联网支付。可以看到,第三方支付企业及其支付产品的发展,使得居民在支付环节能够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务,甚至与更复杂的金融服务打包体验。随着技术的演进,零售支付的变化会进一步突破互联网的传统范畴,而向移动终端、移动网络支付逐渐靠拢,这也使得零售支付更加转向客户需求导向创新的时代。同时,在大额资金支付方面,技术发展在于推动整体支付清算体系的统一性和顺畅性,并且能够服务于货币政策操作、满足金融国际化的要求。

第四,关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使得金融风险管理面临新的挑战,目前国内最关注的是互联网对于传统保险业的冲击。进一步来看,互联网增加了金融风险管理的复杂性。一则,对于系统性风险控制来说,互联网时代产生了更多不确定性,尤其是资本市场的高频交易融资带来风险的迅速爆发,这在包括“光大事件”在内的各种股市乌龙事件中可以得到印证。二则,从个别金融产品交易的视角来看,互联网虽然使得风险对冲需求下降,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各类资金配置型金融活动的风险要素,只是重组了风险与收益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很多互联网金融创新反而是以承受更高的风险来换取服务便利及资金的可得性。三则,互联网还没有改变现有保险、担保等风险分散机制的内在特质,只是增加了新渠道、新产品以及更多信息组织或业务组织形式。

第五,关于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应该说,国内的互联网金融信息企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金融信息企业发展、金融信用平台建设还非常滞后。另一方面,也出现了部分积极的探索。如在阿里巴巴集团的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中,充分运用了其电商平台的信息支撑。而商业银行也在积极成立电商平台,试图把信息、信用与业务充分结合起来。

需要注意的是,互联网的大数据信息,短期内无法突破社会制度“软”环境的约束,如果普遍产生的都是存在虚假质疑的数据,那么“大数据”只能带来更大的信用风险扭曲。对此,除了长期内推动信用体系建设外,短期内推动信息“公开透明”是唯一可选的办法。

互联网金融展望:新的“金融神话”?

明确整体思路。就互联网货币、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互联网金融信息管理来看,可以预见,由于受到各种基础条件的约束,互联网金融未来在我国的发展空间仍然有限。而作为P2P网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资金配置模式,当前发展的主要前提是存在利率“双轨”及监管的空白地带,未来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及政府监管思路的变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路径。

必须承认,面对互联网技术对传统金融体系的冲击,各国监管部门都感到难以把握其中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在通过“补课”来完善法律和监管机制。监管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是,游离于传统金融之外的这些新型金融活动是否会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能否大幅削弱金融调控能力。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中国,未来政府和监管者的认识和思路,都将是影响各类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前景的核心因素。

互联网金融时代,既不能安于“野蛮生长”的市场现状,也不应该由政府简单地进行行政干预或实施“父爱主义”式的产业促进。应该说,理论基础、概念范畴的模糊和混乱,制约了人们的认识,也使得政府难以推动政策和制度保障机制建设。作为起点,最为重要的是跳出原有纯粹基于金融或技术的单一分析视角,从信息与金融学科融合的角度,努力构建足以支撑互联网金融的基础理论体系和政策研究框架。另外,一方面,考虑到我国的金融创新最终都会体现为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型特征,因此加强金融与信息部门的监管协调、金融与信息企业的跨行业协调,都显得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在全球互联网金融模式都尚未形成定式之时,政府部门的工作切入点,应是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硬件设施――如安全和保障、技术标准规范统一等,以及软件设施――如政策和支持、金融生态环境、系统性风险防范机制等。

归根结底,互联网金融不是颠覆传统金融,而是提升和优化了现有金融体系的功能展现,并且以新型互联网金融思想为主导,以新型的互联网金融技术为支撑,带来了一个更注重客户需求及个人体验的金融时代。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互联网金融昭示了“打击”传统金融权威的自由化梦想,而对中国来说,更表现为加快利率与机构市场化改革、提升民营资本的“金融话语权”、扭转“资金双轨制”的重要契机。为了迎接这一新金融时代的到来,需要推动培养全新的互联网金融文化,如更关注小微及个体企业、强化信用与安全意识、鼓励和支持自下而上的创新等。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不同市场主体理应调整自己的思路和对策。例如,对于传统金融企业,需要加快理念变化,运用信息技术,促进业务渠道模式变革;对于非金融企业,应该在新技术条件下考虑推动产融结合;对于各类“互联网新兴金融组织”,应跳出短视,不沉溺于用互联网面纱来掩盖线下金融的实质,而应真正引领技术推动的草根金融创新与消费金融服务;对于支付企业、技术后台企业,则应利用比较优势,加快向金融中前台的延伸,并且探索与现有金融机构的合作共赢模式。

对于“大而不强”、创新缓慢、缺乏服务导向的中国金融体系来说,互联网金融浪潮的最大意义,是使得金融“走下神坛”,回归市场经济的常态,并强调开放、民主与透明,且以新技术来激发现代金融功能的“新气象”。在此过程中,既要抑制对互联网金融的无序狂热,也不应过于贬低现有金融体系,刻意追求营造非此即彼的新“金融神话”。

完善监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创新采取相对宽松而友好的态度,并不意味着监管部门可以无所作为。将来的改革重点,一是要深入研究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体系框架、风险所在等,否则就会出现“瞎子摸象”现象;二是由于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混业经营更加突出,这就需要监管理念的转变,从过去的机构监管逐渐转向功能监管,而且加强监管部门的协调配合,来适应这些新兴金融模式监管跨市场、跨时空、跨种类的特点;三是尽快加强金融消费者保护。

当然,对于监管规则的完善来说,也可从几方面着手。一是对某些新型的具体互联网金融模式,逐渐出台有针对性的规则,如P2P网贷、众筹等;二是使得线下已有的规则进一步在线上落实,而不是任其成为“飞地”,如互联网理财市场;三是真正加快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互联网融资的健康发展奠定根本性基础。

从监管者角度来看,对众多互联网金融活动尚未有明确的思路,而移动金融活动的演进,则使得监管完善的迫切性更加提升。从大致思路来看,首先,针对传统金融产品与网络渠道的结合,应落实线下已有规则,同时结合线上特点适当完善标准和细则;其次,对于P2P网络借贷、众筹等新兴模式,尽快出台专门的新规则;再次,对互联网金融中的非法投融资活动,则需从根本上真正加快民间融资法律制度的完善,如制定“放贷人条例”等,从而为网络投融资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最后,金融消费者保护原本就是薄弱环节,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消费者面临更多风险和挑战,因此,针对网络时代的技术特点,应该尽快制定面向互联网和移动支付、投融资产品、风险管理产品等的消费者保护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