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
财会专业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理论知识过硬、专业技能熟练、实践能力较强、职业素养良好的财会专业人才。众所周知,知识最终是为实践服务的,因此要求中职院校在财会专业教学中要加大实践的部分,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中职财会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
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在中职财会专业教学中是较受重视的,而知识的实用性则没能引起足够的关注,实践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导致财会专业学生很难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再加上缺乏自主创业理念的融入,使得学生缺乏市场竞争力,就业选择机会较少。[2]
(二)培训安排不合理
很多中职院校仅仅安排了毕业前的岗前训练,而忽略了阶段性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基础技能无法满足综合实习的需要,实训效果自然不够理想。
(三)实践能力评价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中职院校将实验报告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形式。鉴于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实现一人一个考核项目,因而实验报告在内容上和形式上具有统一的标准,容易出现抄袭的现象,难以确定学生的真实水平,实践能力评价流于形式,没能发挥出真正的作用。
(四)岗位的敏感性影响中职毕业生的实习
因为财会专业的实习一般涉及财务、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敏感岗位,这些岗位的绝大部分资料需要做好对外的保密工作,即避免商业机密的泄漏,所以很多企业不愿意接纳财会专业实习生。受此影响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实习单位,实践技能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这对他们的职业生涯是极为不利的。[3]
三、中职财会专业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熟练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要重视循序渐进,所以实践教学不可以是孤立的或者阶段性的,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做到学以致用,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工作基础。因此需要积极探寻加强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完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完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时,应注重能力的培养,重视市场的人才需求。能力的培养即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包括知识掌握、技能实践以及潜能开发等几个方面。为了更好地完成能力培养的教学任务,构建科学的财会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中职院校应将教学目标阶段化,如将教学目标划分为学年目标、学期目标、阶段目标,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课程,并因材施教,坚持走“能力培养”的路线。[4]
(二)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财会专业的实践元素
对于财会专业而言,课堂实践教学能够将理论和实践进行有机的融合,是实践教学的开始和最重要的部分,是实践教学的基础所在。前文提到,财会岗位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愈发难以实现。与此矛盾的是,用人单位却更加重视并强调实践能力。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矛盾,财会专业的在实践教学方面已经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即校内模拟实习为主,社会实践为辅,课程实训、毕业实习多环节多层次相结合。也就是说,财会专业的学生将更多的依赖课堂模拟教学来完成专业技能的培训,因此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财会专业的实践元素。
(三)提高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通常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进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潜能以及创新思维。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培养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实践型人才。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关于实践教学的教学水平,比如通过情境教学法、分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满足该领域的职业要求。[5]
(四)灵活运用各种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式
随着实践教学的不断深入,实践教学成绩评价方式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实践教学涉猎广泛,因而相关的评价方式也应不拘一格。评价方式可以从下列两个方面展开改善:一、在评价考试中,逐步加大技能操作部分所占的比重,并注重内容的多样性,从而引导教学的发展方向,落实实践性教学的思想,最终培养出理论、技能都过硬的财会专业毕业生;二、抽题考核,如在财会专业毕业考试中,将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细分为若干部分,就每个部分的内容编制实操考题,然后让学生随机抽取,然后考核。由于抽题考核的随机性,学生想要取得好成绩,仍旧需要对会计工作的整个过程有一个全面的掌握,所以评价考核结果并不会太失真。另外,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评价考核时间。
(五)建立社会实训基地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加强理论知识的修养,开展模拟实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还远远不够,中职院校还应该建立社会实训基地以满足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需求。社会实训基地一般选择和学校达成实习合作意向的企业。学校在选择企业时要进行充分的考察,最好选择那些经济业务种类较多,规模较大,经营理念超前的企业,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选择好合作企业后,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以及开展可能的实际操作,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功能。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聘请企业财务高级会计师以及会计事务所的资深人员到学校进行现场讲座,用他们的言传身教来缩短理论和现实的差距。[6]
四、结语
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中职财会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应及时地更新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加深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学生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应用型人才,这才是中职财会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与方向。
参考文献:
[1]吴让军.中职会计教育路在何方[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8).
[2]赵汉斌.浅谈中职财会教学的与时俱进[J].经营管理者,2011(24).
[3]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4]陈琼.中职财会实践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J].职业,2011(17).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逆向教学 教学方法和手段 考核评价体系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学生学习会计理论和将来参加工作来说至关重要。加强财会专业实践教学是提高财会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由之路。高校在提高财会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应该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 调整课程设置,改变传统的教学规程,实行逆向教学
笔者认为财会教学实行“观察学习理论学习+实验应用综合实习”的模式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开始理论教学之前,先进行1-2周的观察、体验活动。在这段时间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使其在学习时能更好的理解理论知识。
第二阶段,进行理论教学,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分章节安排实验。在每学期末要选择主干专业课安排1-2周的综合实习,一般在实验室进行,主要通过实务操作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第三阶段,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综合实践教学。头4周,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把学生分组定岗,利用模拟企业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各岗位的职责及操作规程。中间8-10周让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项岗实习,在这段时间主要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为毕业后直接上岗做好准备。最后2周进行实结编写实习报告。
2 丰富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2.1 多渠道收集各种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以便供学生观察和使用。
收集会计资料可以到银行、税务等部门购买空白凭证;可以昌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进行搜集和积累;可以和关联单位协商获取或购买其超过档案保管期应销毁的会计档案等方式。将收集到的会计资料整理汇总建立资料库,在教学过程中供师生浏览和查阅。
2.2 建立这完善财务模拟实验室。
由于财务活动的特殊性,财务信息涉及企业的机密,学生到企业实践比较困难,所以财会模拟实验室在财会实践教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实验室是各高校提高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高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建立教学必须的财会实验室,如:手工模拟实验室、电算模拟实验室、综合实验室、数据资料室等。
2.3 校企结合建立实训基地。
高校应利用自己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对当地的企业进行帮扶,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选择若干合适的单位作为实训基地。通过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
2.4 建立校内实习商店和校内服务机构。
高校可以将校内商店和校内服务机构由财会专业的学生进行日常核算和管理,由教师或学校指定的人员加以监督,这样既节省了实习经费还能为各系部提供部分经费。
2.5 学校可以筹建记账机构。
高校具有人才优势,鼓励教师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注册记账机构,为财会专业的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
3 加强师资队伍的实践教学水平
指导会计实践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校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修,另一方面也要为教师创造条件。按照工学结合要求,调整师资结构,安排相应课程主讲教师到各类企业或会计事务所顶岗实践,提高实践能力。另外,高校也可聘请校外中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来校兼职,为学生讲解实际中的案例,让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做到进一步的结合。
4 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使学校的实践教学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快速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首先,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都有实训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实训成绩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等次单独记人成绩档案。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现场操作、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其次,建立一个教师评价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学年度末给每位教师写出评语,同本人见面,并纳入人事考核之中。
最后,合理使用考核方法。实行统一考核与独立考核、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的方法。
统一考核是指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综合起来加以统一考核,独立考核是指将社会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这样就要求学生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践学习。结果考核就是根据实践教学的成果来评定大学生的实践课成绩,过程考核就是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全过程进行考察和评价,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考核应坚持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的统一,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和真实地反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成绩。
5 结束语
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既是教育的目标,又是经济目标与市场目标。在信息化时代与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而对于人才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人才的培养需要实践氛围的熏陶和实践环节的训练。所以为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需完善课程设置,在讲授理论的同时要加强对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完美结合,培养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需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3
关键词:中职;财会教学;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很多中小企业不断出现并迅速发展,给我国的中职会计教学提供了重要的市场。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输送了大批的财会专业人才,填补了市场上重要的财会缺口。同时,中职财会教学也得到了社会上的认可,但在当前的中职财会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影响了中职学生学习财会的积极性。本文会重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为社会提供更多的财会专业人才。
一、中职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对于财会教学而言,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的合理选择与运用是其能否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所在。不可否认,当前的大多数中职学校教学手段仍然落后、单一,由教师主导、学生倾听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适应财会教学的发展,这是因为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思考不够,也缺乏了与教师的互动,不利于知识的掌握,同时,在授课中教师往往在会计事项处理以及报表等方面缺乏详细的分解与描述,造成学生对课堂知识的难以理解。在教学手段方面,传统的“黑板”和“粉笔”模式己与现有的会计教学相脱节,而在许多中职学校,因为教师缺乏利用课件教学的理念,多媒体教室在财会专业的课堂授课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财会课程的吸引力。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未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得到充分应用。同时受到教师自身素质及专业素养的影响,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财会教学的实践过少
在学习财会知识时,既要熟练掌握财会的理论知识,又要对记账等财会业务有熟练的操作能力。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生灌输的大多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很少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所以使学生缺少实践训练,也让学生所学到的财会知识有了局限性。且不论学校的条件如何,很多财会实习生在实习阶段都不能够很好地胜任财会这份工作,这常常是因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太差,无法适应与学校不同的环境,最终与工作失之交臂。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增强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财会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根本保证。目前,财会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体现如下:首先,在教育理念方面,很多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己经跟不上现有财会教学的需求,需要在教学思想与课堂创新方面获得提升。教师队伍只有在思想上、观念上形成对传统教学和现代教学的正确认识,才能在财会教学实践及教学改革中自觉的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自身专业发展和学生财会学习的共同进步。其次,当前师资队伍的机构并不合理,高职称和高学历的教师虽然成为主要的师资力量,但是并未实现与教师质量的协调发展,表现在专职教师缺乏、学历层次整体偏低、年龄结构不平衡等方面。同时,有数据显示超高80%的财会教师竞然没有过专业工作经历,专业素质与工作实践的缺乏必然影响教学效果。足够的师资力量和科学、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是保证中职学校财会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为改变解决财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
二、解决财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积极引导财会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应在财会基础理沦教学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引导学生对于财会知识的探索,比如讲授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核算基础等内容时,“浅入深出”的让学生先做一些常识性判断,逐步引入理论、澄清认识。通过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实现师生教学互动,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
(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加强实践教学
财会专业的专业性比其他专业要强一些,这主要是在学习财会知识的过程中,理论与实践都一样重要,且在学习财会知识时会伴随着大量的数字出现,这常常会使人头脑混乱,注意力涣散等。所以,在学习财会知识时,学生会感到财会课堂枯燥无味,也毫无兴趣可言。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多利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财会能力,如利用多媒体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等。而除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之外,教师还应该注意多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脑力活动,同时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扩展。实践对财会专业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学生要掌握的不止是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还有各种记账的方法,如账单的填制、报表的编制、日账与总账的登记、账户设置等都需要亲自动手。所以,教师应大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财会工作中游刃有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对于教学效果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成为财会教学成败的关键。要加强教师的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来适应持续发展的教学要求;要以打造“双师型”教师为发展目标,不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要始终以为社会打造高素质财会人才为目的,通过多方面努力,提升教学水平,为推进财会教学改革提供力量。同时,在师资保障方面要加大投入,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三、结束语
总之,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职会计教学的发展前景越来越被重视,虽然在当前的中职财会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改变教学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就一定能够提升中职财会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德密.中职财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提升途径[J].现代国企研究,2015,22:158.
[2]刘新朝.中职财会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策略[J].考试周刊,2015,24:175.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教学反思;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教学实践
一、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问题的提出
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财会教育通过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具有一定技能和理论的人才。但是,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较差,不能胜任会计岗位的职业要求。为此,就需要提高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改进教学质量,这样才能培养实践能力强的财会专业性人才。
二、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
(一)进行教学反思的深刻背景
当前的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承载着工业化进步的推动力量。在快速发展的经济时代,对于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有依靠高素质的财会教师。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改进需要对财会教学进行反思,才能获得科学合理的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教育领域中重要的活动。反思比其他方式更具有优势,教师通过反思方式,对其教学活动进行回顾和思索,并加以改进调适,逐步认识和遵循教学规律,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整合教育教学资源,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面临着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人才培养的情况下,教师进行教学反思,使教师不但成为教学人员也成为教育的研究学者,这样才能促进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满足日益变化的职业就业市场的需要。
(二)进行教学反思的自我学习操作模式
财会教师的专业化素质的提升很重要的是通过财会的教学活动,并通过反思教学来摸索适合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这种教学反思成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的方法,能够有效改进财会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反思成为教师自我学习的方式,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反思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尝试解决,逐步高教学实践的科学性,由此财会教师能够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教学反思促使财会专业教师不断地自我学习和自我提高;教学反思有利于财会教师进行探究式、发现式学习;这种学习的主体是财会教师自身,研究的对象是财会教学实践;提升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关键环节是“反思”和“探究”。财会教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操作模式就是实践(财会教学)─反思─调整─再实践(财会教学)……这样的循环模式。这样就能通过财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提升其专业化素质。
(三)教学反思的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调查了解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要求及财会教师教学现状,研究财会教师教学反思的障碍及解决办法。(2)文献法。查阅相关资料,获得相关信息,为研究提供参考。(3)行动研究。财会专业教师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畅通反馈渠道,不断地获取相关教师及学生的反馈意见,进行分析、整合。教学反思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通过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方法上的差异,反思教学行为,从而提升自己。(4)案例分析。一是研究自己的课堂,并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积累案例;二是观察别人的课堂,从中捕捉案例。财会专业教师通过案例分析,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特别是教学思想,通过交流反思,促进专业化素质的提高。
三、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
(一)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
1.缺乏前沿的教学理论和财会理论。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教师基本沿袭着传统的教学方式,很少进行创新,教师仍然是教学的主体,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教师的教学计划成为教学的重点,没有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授课内容,缺乏应有的财会职业岗位之间的逻辑关系,难以给予学生设计职业规划。对于高等职业院校院校来说,财会教师很少能够参与财会学科的研讨会,缺乏足够地把握财会学术的最新动态,不能够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教师的财会理论和实践技能都受到限制发展,财会教师的知识技能结构不完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就难以培养高素质的财会人才。
2.缺乏足够的专业实践经验。高等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发展更多地是以科研成果和职称来衡量评价,因此,大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学术的研究,忽视了师生之间对实际问题的探讨,甚至有的教师出现了职业倦怠心理,对财会工作岗位缺乏热情,难以激发学生的职业理想。一些财会教师仅仅从事财会教育工作,不具备大型企业的财会工作经验,没有实践技能,脱离财会岗位的实践,难以进行示范和纠正学生实践环节中的易错环节,不能达到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性培养目标。
(二)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有效措施
1.加强自我反思和终身学习。由于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进步。财会教学新理论和新技能的出现,需要教师通过自我反思来加强终身学习,以便使教授的知识,能够具有时代性,符合新的实际操作与政策法规。财会教师应从社会对财会职业岗位的需求角度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加强项目导向和情景教学内容,将授课内容与实践技巧进行整合,优化和完善教学理念。熟悉财会操作和精通财会原理的财会教师才能产生教学实效。
2.开展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高等职业院校院校的财会教师在校企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中,能够提高财会专业实践能力,从教育教学向实践技能转变,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财会工作的创新工作。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挂职到企业财会部门进行锻炼,缩短财会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操作的距离。同时,引进企业的财务高级管理人才到高等职业院校财会专业的教学中来,增加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财会技能的培训。通过引进的人才将企业的典型案例交流给财会教师,可以作为鲜活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教师在校内教学科研和在企业的实习、实践研究之间有充分的统筹安排。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经济发展时代背景下,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决定了财会专业人才的能力。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的提高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其操作模式就是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调整改进─再教学实践,这样的循环模式。指出财会教师专业化素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路径。因此,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庞洪秀,王巧云,刘彤.高职院校会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J].会计之友,2008,(7).
[2]贾宗武,王惠珍.关于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质量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7).
[3]欧丹萍.浅析高等职业院校财会教师的专业化建设[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4]龚丽娜.于“真教”中带动“实学”———高职会计专业实训课程教学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5]吴小蕾.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来自台湾职业教育的借鉴[J].中国高教研究,2010,(5).
[6]汪敏生,邓晓荣,宇.互补型双师动态组合———高职师资建设的多视角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11).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应用型财会本科;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应用型财会人才与普通财会人才相比,最大的区别点在于,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为了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对此进行着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据有关院校对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显示财会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一是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和合作共事能力;二是计算机操作能力;三是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四是财务分析决策能力;五是终身独立自学能力、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六是经济业务处理能力。这是应用型财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了将学生培养成具有以上素质与能力的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必须在课程的设置体系、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却存在以下缺陷。
一、现行的财会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培养方向存在偏差
目前,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大都定位在大中型企业,忽略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包括当前财会毕业生大量地服务于小企业这一现实。
(二)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体现在“两课”与专业课的课时比例、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课时比例、各门专业课的课时比例、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的课时比例等方面存在的课时结构不尽合理。表现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多过滥,不明确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造成会计专业学生掌握的会计知识面宽,而深度不够的局面。
(三)实训手段比较欠缺
主要表现在实训手段以仿真为主,少有实战的训练;实训资料中存在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实训规范有待加强。
(四)实训指导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主要表现在财会教师队伍中相对注重的仍是教师的专业职称、文凭等,而具有双师、兼职、企业工作背景的教师比重仍不理想。这一方面源自具有较好的企业背景的财会专业人才向高校流动的动力不足;另外,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使得校内教师无暇顾及外面的兼职及考取会计职称证和注册会计师等证书,即使有有限的闲余时间也不如进行再深造,以此取得高校师资的文凭为重。具有实战经验的实训教师的匮乏必然会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二、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上述应用型财会本科教学模式未能很好地体现其应用型、实践性和创造性,经过多年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笔者认为应作如下改革:
(一)加大财会实践课程比重
由于财会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财会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将财会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0%提高到30%以上,这样才能使财会专业毕业生不断更新财会知识,适应千变万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
(二)建立多层次的财会实践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地设计财会实践课程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财会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笔者认为财会实践课程应包括单项实践、综合实践、社会实践、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1.单项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单项实践课程是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科目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财务管理、审计、会计电算化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一般安排在每门理论课讲完的那个学期末,时间大约2周,这样可以乘热打铁,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财会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
2.综合实践课程设计科目与时间安排
财会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相关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了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再安排2~3周的时间会计综合实习课程,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又比如在财务管理、中级财务管理学完之后,可以安排2~3周理财综合实习课程,选择相对来说筹资、投资业务较多的某些上市公司或其他成长性较好、较有活力的企业为考察研究对象,进行该企业、该行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股利分配等业务实习,以更深入地进行具体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分析和财务控制。在这一课程中可以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资料的采集、处理和分析。达到学生对财务管理知识的融会贯通,而避免只拘泥于每一个孤立章节的单项实践,以提高学生进行较为综合和较复杂的财务决策能力。
3.社会实践课程
笔者建议,除以上的实践课程主要集中在每一学期末之外,为了与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与准备,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后半期进行为期十周左右的社会实践课程。这一阶段是在学生已将校内所开课程全部修完,而在大四第二学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之前开设的。这一阶段让学生真正融入到社会,带着任务到企业、事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社会实践。单位主要由学校来联系,主要是学校的校外实习基地,这样便于实习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将财会专业的所有重点理论课,如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审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税务会计等内容,真实地融入到企业财会工作的综合实务中。当然在最后一周可以将有关实践数据结果,带回到学校,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运用有关财会理论知识,提出管理建议。这个成果可以形成学生的社会实践报告。
有人认为,这一阶段的社会实践与毕业环节的毕业实习会有所雷同,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经过多年的毕业论文的指导工作,认为虽然要求学生进行为期八周的毕业实习,但个别学生由于就业压力,毕业论文的压力,联系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不高,或联系了和自己专业无关的实习单位出具相应的证明以敷衍了事,这样,使我们的毕业环节的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笔者认为在大四第一学期就安排这样的一个社会实践课程,一是对学生毕业实习单位的联系、论文选题的把握有了一个提前的准备,二是对就业的压力有一定的缓解。因为越早一点接触社会,对我们的学生就越有好处。对这一环节的实施,需要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将有关非核心专业理论课程进行适当压缩,以保证这一阶段较大的实践课时数。
4.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
应用型本科财会专业的论文,要求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财务、审计等的具体问题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完善校内模拟试验和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校内模拟试验的完善
校内财会试验室在传统手工账务处理的基础上,应大力开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会计电算化实习和综合的财会实习内容。比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研室可以选派相关教师到财务软件公司挂职锻炼,去实际参与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与实施工作,然后把经验和技术带到课堂,用企业的实际数据来解释教材中的原理。
还可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引入ERP(企业资源计划)(用友版)网上虚拟实验(包括五大系统:财务会计实验系统、管理会计实验系统、供应链管理实验系统、生产制造管理实验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实验系统)组成。ERP案例引入到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与案例教学相结合方式,在用企业的实际数据强化基本层(账务处理、报表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等模块)的教学上,开展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存货管理、财务分析、成本管理、生产计划等环节的教学,加大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此外,还有财务软件公司开发的沙盘对抗赛、银行证券等多样化的虚拟试验,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积极开拓校外实训基地
学校可以联系行政事业单位、工业企业、商业企业、房地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外贸企业等的财会部门,作为本专业的专业实践基地。尽管在一个单位的财会部门建立实习基地会有一定的难度,这毕竟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这就需要学校的支持和教师对实践的勇于参与。
(四)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与聘请
学校应鼓励财会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各类财会专业职称和注册会计师等能力考试,以提高“双师”教师比重,同时建议教师更多地进行校外兼职。当然,这些措施需要学校有充足的师资,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减轻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现。此外,在鼓励教师走出去的同时,还可聘请校外较高层次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财会工作人员来学校作短期的实训指导教师,这样可以将其切身的工作经验、业务能力传授给学生,这样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财会实践教学的改革,将会使培养应用型财会类专业毕业生具有过硬的业务水平,娴熟的财会实务操作技能,使其所学与所干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过渡的目标尽快实现。
【参考文献】
[1]徐经长.“会计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12期.
[2]李瑞生.新经济时代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认识.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2,(2):56.
财会专业实践报告范文6
(一)指引体系不完善
第一,缺少基本指引。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统领,然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指引中涉及的概念、原则、目标等观点不一,无法形成统一认识,导致基本指引的制定困难重重。第二,应用指引不完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实践性极强的任务,需要应用指引进行指导,但对特殊行业单位的忽视、未严格遵循基本指引、缺失指导意义的方法,致使应用指引缺乏可行性和开放性。第三,案例示范不完备。具有示范作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案例库,应当包括普遍的成功案例和经典的企业示范,但是,信息化建设时间短暂,案例文本格式不规范,未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导致案例不具备充分的广泛性和经典性。
(二)内部控制不健全
当前,我国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着内部控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内部环境不适宜。为了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组织结构应适当变动,但多数企业并未调整,加上权责分配的不规范、企业文化的不合适,管理会计信息化举步维艰。其次,风险管理不规范。信息化赋予风险管理新的含义,不仅要维护实物的完整,还要保护信息的安全,但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实物保护上,加之无法及时识别风险、控制措施不科学,致使风险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最后,内部监督不到位。监管制度的缺陷、流程方法的不足、岗位制约的弱化,这些都导致内部监督无法充分发挥监管职能,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缺失有效的内部监督。
(三)缺少全面性建设
神东煤炭建立与业务流程深度融合的全面预算信息系统,实现了预算管理从财务预算到战略预算的飞跃;中外运久凌引入作业成本法,推进了整个企业流程的再造;华润集团使用平衡记分卡弥补6S管理报告体系的不足,实现了6S管理体系、战略管理模型、信息系统平台的整合。虽然这些企业成功实现了管理会计的信息化,但他们建立的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完整的管理会计由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构成,相应地,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应当包括预算信息系统、业绩评价系统、报告分析系统等,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企业寥寥无几,信息系统的全面性有待提高。
(四)设备技术水平低
第一,软件设备差。建立管理会计信息平台必须配备高水平的软件设施,但部分企业无法做到该点,ERP、SAP、金蝶的缺失,信息系统独特性的缺乏,系统日常维护的不足,运行环境风险管理的不完善,加之信息资产本身无形性、易损性、复制性的特点,使得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处于低劣的软件环境。第二,硬件设备落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先进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持,但是部分企业使用技术落后、外观破旧的设备,不注重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将其放置于不适宜的物理环境,导致硬件设备易受外界损害,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缺失先进硬件设备的支持而无法做到与时俱进。
(五)财会人员素质差
首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部分财会人员文化知识浅薄,判断能力不足,难以协调管理会计工作,职业习惯不佳,不能谨慎处理和保护信息资产,基本素质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岗位要求。其次,专业素质无法满足要求。管理会计引入时间短,多数财会人员管理会计知识匮乏,对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不了解,信息技术水平低,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灵活使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亟待增强。第三,政治素质较低。某些财会人员缺乏全面精通的政策水平,自我约束力差,无法抵制权钱诱惑,做出违反职业道德守则和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政治素质有待提高。
二、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一)推动指引体系建设,提供制度指导约束
首先,利用专家咨询机制,深入开展会计研究,总结管理会计普遍规律,明确管理会计基本概念、原则、方法等,形成统领性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其次,严格遵循基本指引,提供诸如经济增加值、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等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具方法,并理清工具方法的特点、适用情形、优缺点等。最后,规范案例文本格式,引入国外经典案例,丰富案例库内容,按规模、性质、阶段等标准分门别类提炼案例,建立广泛性和经典性并存的管理会计信息化案例库。
(二)健全内部控制管理,创造高效管控平台
第一,完善内部环境。根据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整组织结构,规范企业权责分配,适当改革企业文化,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营造适宜的内部环境。第二,规范风险管理。充分了解风险管理全新内涵,同时保护实物资产和信息资产的安全完整,建立风险识别机制,及时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做到“事前防御、事中控制、事后消除”。第三,加强内部监督。弥补监管制度缺陷,完善监督流程方法,严格执行动态监督,强化岗位制约作用,保证内部监督充分发挥监管职能。
(三)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
全面性是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是重核算变为重管理决策的标志,因此,强化财务集成管理,建设全面信息系统,是加强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措施。明确预算管理、业绩评价、报告分析等组成部分的特点、内容及结构,加强企业对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的认识,以便顺利开展信息系统的全面性建设;引入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实现信息的最大化利用,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借鉴其他企业经验建立信息系统,为建设全面性的管理会计信息化体系提供便捷之路。
(四)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设备水平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应当引入先进软硬设备,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软件公司在研发管理会计软件时,应当为客户改造软件留下空间,企业合理选用ERP、SAP、金蝶等会计软件,同时加强软件日常维护,定期清理内存空间,拷贝管理会计信息,营造一个安全的软件环境。购买高科技硬件设备,设置专门岗位负责日常维护和定期维修,控制湿度、温度等影响因素,保证管理会计信息化建设拥有高技术硬件设备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