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1

摘 要: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提出如何把握“音乐的原本性”开展幼儿园歌唱活动,并结合实例说明了该策略的方式和成效,让孩子在原始的状态中,用心灵去感受音乐之美,创造和表达艺术之美。

关键词:歌唱活动;音乐的原本性;教学目标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活动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美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感受、表达”是艺术教育的核心,如何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感受和体验,成为活动的主体,是我们最重要的关注点。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中,“原本性”是其核心教学理念。在拉丁文中对“原本”的解释为“属于基本元素的,原始素材的,原始起点的,适合开端的”。而其中原本的音乐也绝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是一种人们不仅是作为听众,而是音乐的共同创造者和演绎者,必须自己亲身参与音乐。

基于以上两者的优势结合,如何将幼儿园歌唱活动有效开展,并能把握好“音乐的原本性”呢?

一、分析素材,抽取音吩素制定教学目标

(一)分析歌曲,抽取音乐元素深度剖析

1.音乐元素类别

音乐的基本要素由音的长短、音的高低、音的强弱、音色组成。

2.歌曲中的音乐元素的分析

在基本要素里包含节拍、节奏、休止符、旋律、乐句、乐段、速度、力度、句首重音、强弱规律等音乐元素可以进行提取。

3.歌词的分析

在歌词分析方面,我们可以关注到歌词内容、咬字、归音等元素。

4.曲式结构、歌曲性质的分析

在特色歌曲中,我们可以关注到有几段歌词的,曲式结构及歌曲风格上进行分析。

(二)基于幼儿现有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1.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合理选择歌唱作品

幼儿歌唱作品的选择,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特别是音域、节奏、节拍等方面考虑,是否适合年龄特点。

2.选择歌词健康的歌曲为素材

歌曲可以选择多元化,但要避免成人化的歌曲,特别是情爱方面的歌曲切忌慎用。选择的歌词内容必须是健康向上的,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歌词的内容只有让幼儿所熟悉以及理解并且能够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幼儿才可以用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去演唱歌曲。

3.基于幼儿的经验水平制定教学目标

由于幼儿园教学活动是没有固定教材的,通常都是教师自行寻找定下教学目标,这样会使孩子们的活动没有连贯性,音乐的知识点没有支撑点,所以在目标制定前,不能只完成分析歌曲,找到音乐元素之后就设定目标,应根据本班幼儿的经验水平制定适合的教学目标。

二、融合元素,体现音乐的原本性开展教学

将音乐元素具体分析后,围绕三个“W”进行全方位设计,融入整个活动中,体现音乐的原本性。

(一)“What?”――这是什么活动,确定教学目标

每个活动都需要有目标,在开展前要确定,开展中可以调整,结束后需要反思,但都必须围绕一个目标,不能一个环节是感受强弱,下一步就感受快慢,需要时刻问问自己这是什么活动,有没有将其目标贯穿其中。

(二)“How?”――我们是怎样做的,理清活动过程

“原本性”的特点是什么?――音乐活动不是技巧,我们的对象是幼儿,所以必须考虑如何更有效地实施给孩子?我们是怎样做的,活动过程中每一步都能基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实施。

三、巧妙设计,把握音乐原本性的关键要素

(一)贯穿审美意识,突出活动的音乐性

歌唱活动中如何体现出是音乐活动有别于其他学科活动呢?我们要把握住什么?在游戏中,我们是如何融合这些元素的?老师们刚刚体验到什么了?(小黄鸡:语言、肢体,非常吻合的;贪吃蛇:动作与音乐完全吻合;老狼:听辨音高成为游戏非常巧妙。)

(二)结合艺术之美,体现活动的综合性

随着科学的发展,将艺术划分得越来越细,不是单纯用嘴唱,它是一种综合的艺术之美,可以一边唱一边跳一边用乐器演奏。奥尔夫指出:原本的音乐是什么呢?原本的音乐决不是单纯的音乐,它是和动作、舞蹈、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谓“综合”,不是把各领域融入进来就是好的活动,音乐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存在的,这是人类本来的状况,是原始的,也是接近人心灵的,因此可以说音乐是综合的艺术。

(三)创设表达空间,提供活动的即兴性

孩子具有对音乐的天然创造性,通过简单的即兴演唱、即兴演奏、即兴表演,用音乐去挖掘、去创作、去发挥想象力。音乐作为时间过程的艺术,它的存在紧紧依赖于人的创作活动。教师应创设表达的空间,在活动中创设此环节,提供孩子即兴表达的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拿到素材要先分析,提取音乐元素后,围绕着一个目标设计活动,在人人参与、愉快、原始的过程中感受体验音乐的快乐,在歌唱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原本性的魅力。

参考文献: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2

(一)培训模块的开发要与培训实施方案有机统一

培训实施方案是具体的施工蓝图,对培训项目是否顺利实施具有重要影响,培训项目负责人制定实施方案,是个复杂的、专业的劳动。制定培训方案,要认真考虑以下要求:设计是否体现了政府要求和学员需求;主题是否集中、恰当;目标是否明确、具体;内容是否与目标相适应,结构是否合理;教学方式方法是否与目标、内容相适应;效果检查与评估的方法是否具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这些要求也是进行培训模块开发的标准和依据。

(二)开发培训模块时应遵循的思路

在开发培训模块的时候,应该遵循注重系统设计、综合多元取向的思路。注重系统设计,是指在进行培训模块的开发时,根据成人学习规律和目标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按照对象岗位职责、个人需求等,确定培训目标,筛选培训内容,调配培训资源。综合多元取向,是指教师专业发展具有理智取向、实践反思取向和生态取向。理智取向关注的是教师所具有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实践反思取向关注的是教师通过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践的反思所产生的有别于他人的“我的”知识。生态取向强调的是教师之间互动所产生的具有影响力的教师文化。这三种取向都有独特的价值,不能相互替代,而应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培训模块的开发流程

开发培训模块时,培训团队应从专题目标、具体内容安排、相关材料几个方面入手。同时,模块内各专题还应在逻辑上做到承上启下,构成严密的知识与能力体系。在培训模块的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包含有这样几个基本要素:模块培训目标、模块培训内容、模块培训策略。其中,模块培训目标可以引用行为目标的经典表述方法,即ABCD法:A———Audience(培训对象),B———Behavior(行为),C———Condition(环境),D———Degree(标准)。即“在何种环境下通过哪些行为可以使培训对象达到什么样的水平”。ABCD法不仅可以用于模块培训目标,而且可以用于验证“真假培训课程”。模块培训内容包括范围(即内容在水平方向上的安排)和顺序(即内容在垂直方向上的组织)。模块培训策略也就是教学策略,作为学习活动的一个内在部分,与学习活动有同样的目的。在培训模块的方案设计完成后,开发团队要组建讲授队伍,并可以通过说课、开展示范课教学等途径,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优化、固化培训模块。另外,在进行培训模块开发时,要特别注意这样两点:一是各类培训模块的比例要合理,二是培训模块的类型与相应的教学模式要对应。随着教育改革发展和学员需求的不断变化,开发团队要对培训模块及时进行修订与完善,以适应形势所需,保障培训的有效性。

三、案例应用———“幼儿园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培训模块开发

(一)培训方式

本次短期集中培训,在培训专家的的指导下以问题为中心、案例为载体促进幼儿园骨干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把现场引入的观察性学习、行动研究的探索性学习、经验重构的反思性学习、交流共享的合作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尊重参培学员的创造性精神和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为学员及导师提供交流共享平台、专业引领平台、资源供给平台。拟采用以下几种培训方式:第一,专题讲座。重点讲解学前教育的最新知识和热点问题,帮助学员获得从事幼儿教育应具备的理论,促进参训学员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案例分析。选取幼儿教育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给参训学员提供效仿的原型。第三,现场观摩。组织参训学员去办学质量较好的一线幼儿园,观摩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让参训教师从中受到启发。第四,研讨交流。指导参训学员就学前教育知识技能学习和教育实践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讨论,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相互启发,共同进步。

(二)培训模块

按照国家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和《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课程标准(GYEY)要求,本次培训拟设置以下四个模块:

模块一: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帮助参训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爱幼儿,重视幼儿身心健康,将保护幼儿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信任幼儿,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重视生活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积极创造条件,让幼儿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本模块构成专题:《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幼儿教师心理自我保健》《我国幼儿教育的热点问题及对策》。

模块二:幼儿教师的专业理念深化国家对幼儿教师专业性质、特点的理解;牢固树立以儿童为本、重视早期经验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始终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尊重儿童的尊严;重视学前教育的社会价值,个体发展价值;了解学前教育前沿信息、改革动态、发展趋势。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幼儿园听与说、阅读和书写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

模块三: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帮助参训教师进一步获得幼儿教师通识知识、幼儿发展知识、学前领域教育知识、保教知识等。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入学准备与幼小衔接》《幼儿园园本研修的设计与实施》《农村幼儿学习特点与学习方式的差异性》。

模块四: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指导学员提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幼儿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幼儿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幼儿教育的评价与反思、家园合作、幼儿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幼儿教师培训等。本模块构成专题举例:《幼儿园教研现场观摩与研讨》《幼儿游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设计技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幼儿园美术活动组织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现场观摩与分析》《教师对角色游戏的介入与指导技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现场观摩》。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3

一、 幼儿教师在执行课程方案时存在的问题

(一) 对课程方案实施的基本要素理解不到位

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实施是幼儿教师在正确领会国家和地方课程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本班幼儿与现有的资源条件,对已有课程资源进行创造性地使用与规划,形成适合的书面课程计划并实践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充分重视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要性,同时要积极利用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全身心地思考与认真地参与。

然而,在现实中,笔者却发现很多教师对课程实施的最基本问题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例如,有的教师将课程与教材这两个概念等同,认为手里边有了教师参考用书,就无需再写课程方案,无需再花功夫备课了;有的教师完全不理解幼儿经验和现有知识的差别,认为把教材里的知识点给小朋友们念一遍,幼儿就学习了,并获得了知识经验了;还有的教师将教学和活动混为一谈,认为自己给幼儿上课了,活动方案就彻底落实了等等。这些最基本的概念是幼儿教师实施课程方案的基础,如果连关于课程最基本的概念都是错的,又如何来谈有效地实施课程方案呢。

(二) 抓不住教材的价值点和挑战点

高品质的教材是幼儿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结晶,它既能促进幼儿健康的发展,又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同时在教材背后,还蕴含着“真”“善”“美”的情感,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影响的产生需要教师的理解与转换,需要教师将教材中的适宜点和挑战点转换成为幼儿的经验点,使课程实施的过程成为教材和幼儿直接联系的过程。在实际的备课过程中,部分教师出现了不会分析教材,不能合理确定教材的经验点,甚至有的教师还出现了歪曲教材内容的现象,对幼儿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现象。

笔者曾经观摩一节中班语言活动“闻来闻去”,故事的内容主要围绕小女孩和小狗的本领闻来闻去展开,刚开始女孩不喜欢小狗闻来闻去,当小狗通过闻来闻去的本领帮助她找到心爱的玩具时,小女孩从心里喜欢小狗了。故事的价值点在于幼儿通过故事,改善看待事情的思维方式。而这位教师在演绎故事时却仅仅围绕小狗“闻来闻去”这个本领,甚至当幼儿提出小狗还有其他的本领时,都被老师否定掉。这个活动非但没有对幼儿产生任何积极的影响,还阻碍了幼儿思维的发散。

(三) 教学过程低效

教学过程是实施课程方案的基本过程,这项工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反映出课程实施的效果。

近年来,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大部分幼儿教师对于幼儿学习的主体性,幼儿的兴趣、需要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但由于一些固有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导致很多教学过程低效、无意义,对幼儿产生的影响不明显等等。例如,不经过思考机械地对现有的课程方案照搬照抄,教学内容与幼儿的生活脱离;不考虑本班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教学过程中完全以教师为主;教学过程呆板,环节设计单一,走过场等等。

由于部分教师缺乏教学法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策略,又缺少对课程方案实施的重视程度,导致教师很难形成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而这些低效的教学过程累积在一起,使得课程方案的实施难以进行,幼儿教育目标难以实现。

(四) 难以把握课程的长期效益

课程对于幼儿的影响是一个漫长、潜在的过程,课程方案的实施也不是一个活动结束后,就告一段落的事情。相反,它需要所有实施课程方案的教师共同倾注热情,贡献智慧,在不断感悟、实践、反思、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教育智慧,发挥课程对幼儿的长期效益。

反思当前一些幼儿教师在实施课程方案的做法,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例如,缺乏系统观念,将整个课程方案割裂成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缺乏反思观念,以完成教学任务为最大目标,较少地深入思考课程实施的有效性问题;缺乏长远观念,较少地将目光关注到课程方案对幼儿情感体验和可持续发展品质的培养上面等等。有的教师在课程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急功近利,而忽略了课程方案对于幼儿长远发展的价值,将课程方案的设计初衷大打折扣。

二、 幼儿教师执行课程方案的策略分析

(一) 尊重与理解课程方案是执行方案的前提

课程方案是专家们精心筛选出来的典型的学习材料和资源。对于幼儿来说,这些资源是成长过程中的认知发展的助推器,对于一线幼儿教师来说,这些资源是工作中的行为指南。因此,幼儿教师在执行课程方案的前提是尊重和理解课程方案。尊重与理解意味着教师以科学、认真的精神和态度对待课程方案。用心地去品读教材,以专业的视角发现教材的编排意图,不盲目地否定与窜改;同时,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科学把握课程所呈现的基本特点和关键经验;另外,教师还要认真地去领悟课程的价值和精神,体验方案所传达的精神,切实把握课程实施的基本要素。

当教师在执行课程方案之前,可以不断地向自己发问,以检验自己对课程的熟悉程度:自己看方案了么,自己看懂方案了么,方案中要教给幼儿价值点,为什么要给幼儿这些内容,采用了哪些教学形式和方法呢等等。只有正确地理解课程方案的内容,认真地进行课前的准备,才能创造性使用教材,选择适合本班幼儿学习的内容和适宜的教学方法。

(二) 对课程方案进行二度开发是执行方案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是幼儿教师依据本地、本园的条件,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即使已有的课程方案再精彩,但未必所有情况都适合本班幼儿。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即“同课异构”。

首先,判断课程方案情境与本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相关,如果不相关,及时改进。例如,某位中部城市的幼儿教师把方案中幼儿在户外体验下雪,改成在室内观看下雪的视频。其次,判断课程内容是否与本班幼儿认知基础相适应。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建立课程内容与幼儿经验水平之间的联系。即教师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价值点的挑战程度,难度适宜。再次,判断是否具备实施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如果能达到方案的要求,要认真准备齐全;如果不具备要选择合适的替代品。例如,在分类为主题的数学活动中,教师在维度不变的基础上,可以替换一下身边易获取的材料组织教学等等。对课程的二次开发,要求幼儿教师务必依据自身的现实条件,重新撰写活动方案,活动目标、准备、过程等,一定要满足本班幼儿的实际需求。

(三) 将方案内容转换成幼儿经验是执行方案的关键

判断课程方案是否有效实施的最重要标准,在于幼儿是否将课程的内容变成自身的经验,而这一点对于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能把预设的课程方案准确地转化成师幼互动的现场过程,在互动的基础上,帮助幼儿获得经验上的提升。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具体的、是受情境影响的,而教师要克服一切影响教育活动实施的各种因素,保证活动的可行和有效。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出发点,只有调动幼儿的兴趣,让其全身心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才能将方案内容转换成幼儿的经验。如何将幼儿与课程紧密结合呢?以社会情感课程《我不生气了》为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调动幼儿的原有经验,确定新经验的切入点。例如,围绕“生气”的主题与幼儿谈话,在谈话中抓住幼儿的经验点。其次,结合幼儿的兴趣点,给予幼儿新经验。通过调动幼儿的兴趣,引发幼儿对于新经验的关注,如给幼儿讲解故事主体内容,与幼儿探讨如何让自己不生气。在教师和幼儿一来一往地“抛球”过程中,幼儿接触了一些新经验。再次,通过强化巩固和提升幼儿的新经验,使其有效地纳入到幼儿已有经验中去。如故事主旨探讨结束后,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用语言整理归纳好生气时可以采取哪些方法调节,同时运用表演的方法强化新经验。

(四) 形成课程实施的实践策略是执行方案的保障

课程对于幼儿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要保证活动方案能成功的实施,才能保证课程对于幼儿的影响是有价值的,是长远的。因此,教师要具备专业发展的眼光,通过一次次课程实施的实践活动,渐渐形成课程实施的实践策略,形成教育实践性智慧,并运用它去解决幼儿成长中的实际问题。这一点需要幼儿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提高。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4

幼儿基本体操是由体操动作的练习和排队、变换队形两个部分组成。它不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较为简单易学,配上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受幼儿园小朋友的喜爱。因此,它既可以作为课堂教学,又可以作为其他体育活动项目的游戏准备性练习和辅练习,以达到培养幼儿的协调性、灵活性、塑造端正的体形体态、娇正不良的生理缺陷、树立良好的意志品质。总之,能从多方面的提高幼儿的体质。幼儿基本体操是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机体发展的一种形式简便、易于普及的动作练习,是实现幼儿体育活动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锻炼幼儿的肌肉、关节和韧带,促使幼儿力量、柔韧性、协调性及平衡力等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幼儿的正确身体姿态和一定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和时间知觉等等,提高幼儿身体机能抵抗疾病能力和健康水平。为了更好适应21世纪新的幼儿园体育教学的需要,创编适合各年龄段幼儿的体操,是幼儿园体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创编一套新颖、科学的幼儿基本体操,并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能更好地开展幼儿体操的基础训练,如何培养幼儿教师幼儿基本体操的创编能力及训练幼儿体操的基本能力,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幼儿体操训练是整个体操训练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对于早期发现和培养我国竞技体操后备人才,提高国民身体素质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事幼儿体操训练的孩子年龄较小(4-7岁),还不具备完全独立行为能力,不能完全脱离父母行事,这样父母自觉不自觉的行为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父母是影响幼儿从事体操训练的重要因素。怎样吸引更多的幼儿家长送孩子来练体操,不仅关系到体操运动的普及,而且更关系到体操后备人才的储备.笔者就幼儿家长送孩子练体操的心态进行了调查,旨在为我国从事幼儿体操训练的教练员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也有的硕士论文从幼儿体操的某一方面对幼儿体操训练进行论述,比如,张颖的硕士论文《广州市幼儿团体操活动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就以幼儿团体操为基本的研究框架,他认为幼儿团体操作为幼儿体育活动的一种,具有突出的健身、健美、健心和娱乐价值。多年来在我国各省市得以开展,深受人们的喜爱。通过对广州市幼儿团体操活动开展现状的调查,了解到广州市幼儿团体操活动开展较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社会能为幼儿团体操活动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与空间,其艺术价值和功能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硕士论文《河北省艺术体操现状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以河北省艺术体操队和各地市艺术体操队为研究对象,以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法、录像解析法、数理统计分析等为主要研究手段,收集专家对河北省艺术体操竞技训练、比赛等相关方面问题的观点,了解河北省艺术体操竞技训练的基本概况,了解河北省艺术体操省队和各地市训练的实际情况。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彭启录的《浅谈幼儿基本体操队幼儿发育的促进作用》认为,幼儿基本体操是以幼儿为对象,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的大众健身体操。从幼儿基本体操的概念上,幼儿生理上、心理上、智力发展方面介绍和论述幼儿基本体操队幼儿发育的促进作用。王守刚也是从幼儿体操方面对基本体操锻炼对幼儿操作智商影响进行研究。他认为,幼儿基本体操练习培养幼儿对自己身体运动的正确知觉和准确地做出每个动作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论基本体操训练对幼儿自控能力的培养》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验组为湖北省第三保育院、宜昌葛洲坝体育幼儿园、十堰市贸易局幼儿园参加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36名幼儿为实验对象参加幼儿基本体操训练的幼儿在自控能力上提高明显。幼儿基本体操训练具备了初步培养幼儿自控能力的基本要素,它促使幼儿去完成应当完成的任务,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幼儿基本体操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在苦练基本功的过程中是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极好机会,是培养幼儿吃苦耐劳、坚定信念、勇敢、顽强、不畏艰险、协同一致等优良素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为将来发展打下良好的身心基础,同样为早期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张秋艳对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开展现状的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抽样分析法,通过对历年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比赛录像及竞赛规则等资料的对比分析,对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的开展现状进行了探讨。目前,我国表演性幼儿基本体操辐射面广,社会影响大;在发展上强调保持幼儿基本体操项目的特点,十个规定难度动作在较长时间内变化不大;成套动作更加注重编排的艺术性及完成的高质量;音乐的选择运用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高水平的教练员队伍缺乏。

三、研究设计方案

1.研究对象

5-6岁的幼儿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

(2)实地调查法

3.研究内容

(1)针对幼儿基本体操进行概述,主要介绍幼儿体操的基本概念及幼儿基本体操的特点。

(2)幼儿体操训练的基本要点

(3)幼儿基本体操对幼儿发育的促进作用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5

关键词: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 教师专业技能 培养策略

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充分肯定了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对幼儿教师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与挑战。“专业化的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教育学的、心理学的以及有关幼儿发展的各类专门知识,需要自然科学的、工具性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素养,还特别需要丰富的教育艺术、教育智慧以及熟练的互动策略和技能技巧”。然而目前高职高专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与以前的中师学生比较,虽有比较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但职业技能远不如中师生。这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严重影响到新《纲要》的贯彻实施。因此,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师专业技能水平,已成为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一、学前教师专业技能的涵义

作为一个特定的专业技术岗位,由于幼儿特殊的生命特征和生命规律,幼儿教师必须具有娴熟的教师专业技能,这样才能成功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师专业化研究与实践的日益升温,教师教学技能被视为与专业精神、专业理论等教师专业化的内涵相并列的“专业技能”,具体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依此类推,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是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运用幼教专业知识和经验,并通过练习而形成的顺利完成幼儿教育教学任务的能力。

二、学前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基本内容

目前学术界对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分类还没有公认的观点。根据新《纲要》对幼儿园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考虑学生个体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和自我完善,结合教师专业技能自身的性质特点,可以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师专业技能划分为一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和复合教育技能三个层面。

(一)一般教育技能。一般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指导学前儿童活动所必备的说、写、画、唱、弹、舞、做、用等方面的能力。

(二)基本教育技能。基本教育技能是幼儿教育活动实施阶段幼儿园教师行为的基本要素,包括观察了解幼儿活动的技能、检索和处理幼教相关信息的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体态语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技能等。

(三)复合教育技能。复合教育技能是指幼儿园教师在师幼互动中协调运用各种基本技能的教育行为,包括设计教育计划的技能、组织教育活动的技能、艺术教育和创编技能、评价教育效果的技能、创设教育环境的技能、家园沟通的技能、幼教科研技能,等等。

这三个层面教育技能的建构比较全面地揭示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技能的行为结构,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渗透,凸显了幼教专业的特色,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可行性和时代性的特点。

三、新教改对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要求

(一)综合性。《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的内容互相渗透。”幼儿提出的问题来自于生活世界,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技能应涵盖文学、科学和艺术技能等领域,切忌教育内容学科化和片面化。

(二)趣味性。《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于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他们主要凭兴趣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尽量直观、生动、具体,多用肢体语言引导幼儿学习,增强趣味性和艺术性,切忌让幼儿死记硬背。

(三)示范性。《纲要》要求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的倾向,幼儿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向幼儿传授知识,而是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所以,幼儿教师要增强示范性,向儿童展现可供模仿的行为,使幼儿发现和获得新经验,切忌以向幼儿传授知识为主。

(四)实践性。《纲要》提倡:“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活动。”这充分说明幼儿教师学会开展实践活动的重要性。

(五)操作性。《纲要》要求教师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就要求教师杜绝传统教育照本宣科,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做法,让幼儿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六)情感性。《纲要》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老师每天和幼儿在一起学习、活动、生活,教师的人格魅力、文化修养和知识的广度无时无刻地影响着幼儿,甚至影响幼儿一生的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还要具备情感性和人文性。

四、通过完善学前教育技能课程和实践课程,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一)在课程构成与设置上进行创新,为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打下坚实基础。幼儿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广泛的学科基础知识,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以满足社会发展和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而且要具备开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尤其是艺术素质),以满足“教育好发展好幼儿”的需要。

有一项调查表明:幼儿园的园长们对于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设置,尤其注重的是专业理论课程和艺术技能的学习,最担心或不满意的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理论不扎实,专业技能不过关,教学实践能力欠缺。这表明园长们对教师的专业素质的需求极为迫切。因此,适当调整专业理论课程与实践技能课程的比例是创新专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一项必要措施。其原则是:以知识掌握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发展为目标,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理论课程与教学实践的比例以各占50%为最佳。

在理论课程方面,最能体现师范性和促进儿童发展的课程要开足,并在比例与课时方面要充分反映,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下面三大部分。

1.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教育学,这是专业课程中的理论基础课,是所有课程中的重点。

2.幼儿语言教育、幼儿数学教育、幼儿音乐教育、幼儿美术教育、幼儿科学教育、幼儿英语教育等各科教学法,幼儿英语、幼儿文学、幼儿活动与游戏,以及包括音乐、舞蹈、美术、表演等艺术素养培养课程等。这一类课程的教学,要特别注意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3.技能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培养学生的“八会”:会说、会写、会画、会唱、会弹、会舞、会做、会用。主要包括乐理、视唱、演奏、舞蹈、绘画、手工制作、教师口语等。通过这类课程的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获得一定的弹(弹琴)、唱(唱歌)、说(讲故事)、跳(跳舞、做操)、画(绘画)、做(手工)、演(表演)等艺术表达能力。而幼儿英语课程可以考虑在学单词、语法和写作的基础上加开口语课,使学生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开口能力。这一类课程在比例上要有所侧重,在课时上要切实保证,在教学上要注重实效。

在教育实践课程方面,要增加学生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在课程体系上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的实践活动安排,促使他们按照课程体系的安排,积极参加,把课堂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能力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

(二)探索建立一套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要将技能培养和教育实践落在实处,抓出实效,就是要建立一套“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用的、以幼儿教师教育技能为核心、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全学程实践教学体系”。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体系中的核心应该是“实践性特色训练”。这个“实践性训练”可以概括为“两个训练”。

1.校内训练

(1)基础性训练。主要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必需的基本功训练。这项训练应该涵盖音乐、舞蹈、绘画、说话等几大方面,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这是基础的基础。这种训练必须带有强制性。

(2)模拟训练。这一类的训练主要在课堂上进行。由任教老师进行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加,包括课前5分钟小表演、教学小竞赛、教学试讲等。

(3)课外活动。包括有计划有安排的专业汇报展示、专业汇报演出,不同年级或不同班级或不同寝室间的专业擂台赛等。这些训练可以是某一个单项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训练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和所学课程科目的不同而有针对性地相应举行。可以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阶段,使学生体会到所学专业的与众不同的特色,从而养成主动训练、自觉参与、逐步提高的良好习惯。

2.校外训练

(1)利用课外时间或双休日,定期到实训基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援教活动,使学生有机会深入幼儿园,深入教学第一线,亲身体会和感受来自教学第一线对专业的要求,从而树立强烈的专业意识,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努力学习,发奋学习。

(2)要求每一个学生从第二学期起,利用寒暑假回各自家乡的幼儿园担任不同年级的小老师,新学期开学时,每个学生要交出一份所在地幼儿园认可的教学实践报告。

(3)重新制订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方案。包括增加见习和实习的次数与时间,明确见习和实习的内容、具体要求。改变过去那种“去了就行”的应付状态,强化教育实践的效果。

总之,培养出既具有较高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专业能力的合格幼儿教师是一项长期任务。上述论述中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去探索、去研究。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颜晓燕.试论学前教育新师资的职业培养导向[J].学前教育研究,2006,(7-8).

[3]蒋海春.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5:11.

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范文6

关键词:区域游戏 张力 有效教学

张力,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它指向外的膨胀力、扩张力和延伸力。张力区域游戏的内涵,十分丰富。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应是区域游戏的“要义”。游戏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张力区域游戏是教师追求的教学理想。

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游戏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这多维的目标,要想在区域活动中实现,就必须变“平面”的游戏为“立体”的游戏,变“一成不变”的游戏为“不断生成”的游戏。区域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我们可以在这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出最大的信息空间,尽量使区域游戏富有弹性和可塑性,具有较强的生成性和可发展性,那么它的容量和价值就不可限量了。这样的区域游戏,才是富有生命张力的游戏。

一、深入学习,转变观念,形成“幼儿区域游戏”研究氛围

学习是改革的动力,学习是转变观念的源泉。我们十分重视“幼儿区域游戏”的研究学习,追求促进幼儿学习的张力,探索区域游戏的有效实践。我们认为“张力幼儿区域游戏”,就是在有限的游戏时间内挖掘最大的教育价值,拓展最大的信息空间,利用多种手段促进孩子生动活泼地学习,使游戏教学更富生命力、更具活力。为此,我们将《指南》解读发到每位教师手里,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又通过教师工作会议、教研组活动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题细学,广泛宣传开展“幼儿区域游戏”主题研究活动的意义、目标;通过讲座、沙龙等组织教师深入学习,深刻领会,把区域游戏的涵义、特征,了解国内较有影响的区域游戏教学模式,同时要求教师结合自身实际,撰写学习心得体会和教育随笔。丰富多样的学习组织形式不仅在短时间内启动了“幼儿区域游戏”研究,更为重要的是激发了广大教师学习、研究的热情,在平淡的职业生涯中激起了久违的学习热潮,使教师们坚定信念,更新理念,为“张力幼儿区域游戏”研究顺利开展充分“热身”。

二、游戏观察,专题讲座,梳理“幼儿区域游戏”理念

“幼儿区域游戏”研究对教师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打造适应幼儿园《纲要》、《指南》精神的有效游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开展区域游戏观察活动,通过专门设计的游戏观察记录量表,参加的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定量、定性分析和综合诊断。活动下来,使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在走向有效游戏的路途中,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从游戏观察记录做起,从反思教学做起,看懂孩子,了解孩子的游戏特性,才能使我们的教学实现有效,才能在有效教学的背景下师幼共同成长!

为了引领全体教师提升理念,园长对全园教师作了“彰显区域游戏张力,促进有效教学”的专题讲座,首先,指出当前幼儿园区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幼儿发展特点,从构建有效游戏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游戏教学有效性的评价,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等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构建“有效教学”,实现“张力幼儿区域游戏”。老师们听过后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克服无效教学,提高区域游戏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三、思维碰撞,沙龙研讨,深化“幼儿区域游戏”主题研究

有效的区域游戏需要教师激发幼儿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让思想交换思想;有效的游戏应该面对幼儿真实的认知起点,预设幼儿探究的内容,让幼儿人人有所发展;有效的游戏需要老师有效评价,展示幼儿真实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善待幼儿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足,以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保持幼儿高涨的学习热情。

在实践研究中全体教师深刻体会到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应该是一种“活”的教育,幼儿教师应该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给予孩子足够多的时间、空间,让游戏充满活力。为了进一步深化“区域游戏”主题研究,我们开展了“如何使区域游戏彰显张力”的主题沙龙和幼儿区域游戏故事论坛跟帖活动,各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游戏实践和工作实践畅谈自己的一些经验、做法,通过思维碰撞、沙龙研讨,有效提升了全体教师对于“幼儿园区域游戏”的认识。

四、积极探索,脚踏实际,深入 “幼儿区域游戏”实践

1.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

多样性的户外场地是开展区域游戏的重要资源,我们积极探索,开拓户外场地来开展区域游戏,我们尝试对本园运动区域的设置进行统一布局,充分挖掘现有空间与材料,合理规划,巧妙利用,做到既让环境充满童趣,又要在安全的前提下,满足幼儿各种游戏活动,如钻、爬、跑、跳等的需要。如我园有一块小草坪,就可以与运动区域有机结合,按照不同的动作进行划分。在器械集中区,如大型玩具、小型玩具,来发展幼儿上肢动作和下肢运动,包括发展综合运动技能;还有沙池等游戏场地。各区域具有明显的标志和确定的活动范围,并保持一定的距离,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这样,既便于幼儿选择区域,也便于幼儿在换区活动时作适当的身体调整。

2.有效提供丰富的材料

孩子在任何环境里都能玩起来,只要我们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孩子就能为游戏撑起一片天。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堆树叶、一块石头等等都是孩子们创设情境游戏的可用之材。因此,教师们尝试充分利用各种空间,如山坡上、大树上、草地上投放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材料,幼儿在游戏时可以随地取材。如:在草地上提供一些废旧的草席,孩子们会自己尝试着把草席卷起来跳远;一人躺在草席上,另一人玩起了拖拉游戏;将草席接起来,玩爬行游戏等,在自主的多样玩法中,不断提高了幼儿锻炼的兴趣,发展了幼儿自主创造的能力。

3.自主生成游戏的主题

“幼儿区域游戏”应该是幼儿在前,教师在后。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幼儿的想法和创意都是奇思妙想的,作为教师只需要一双能够“发现”的慧眼,客观分析行为背后的智慧,以支持者的身份,结合幼儿的兴趣,将偶发行为着色完善,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助推剂”。尝试着在游戏中追随幼儿的步伐,了解幼儿的所思所想,从幼儿的角度来调整游戏给予幼儿支持,激发孩子与大自然积极互动的内驱力,提升每个孩子在亲身体验后的经验,让区域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主探索、自主游戏的乐园。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思贤(机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刘遐:《开放在心 释放于行――幼儿园“野趣游戏”初探》,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