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

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文1

近年来,随着会计类专业学生数量的增加,企事业单位对学生的专业胜任能力非常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是专业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招聘方在求职过程中对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最为关注。会计专业学生必须财务基础知识以及专业知识都非常牢固,并且能够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联系,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此外对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一名合格的会计人员也应相当熟悉。调查中企业一致认为“如果一个人只懂会计,他实际上不懂会计”,在如今的信息社会,由于会计工作是实践知识的应用,必须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必须了解和学习财政税收、企业管理、经济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具备会计业务核算能力、会计信息分析整理能力以及管理财务能力等必要的专业技能。因此,各高职院校都应当增加对实践教学的投入、非常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由于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足从而导致了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严重制约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

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胜任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2.1课程体系的设置存在问题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支持高职教育发展,陆续出台各种支持政策。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上基本还是沿用原本科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模式,并没有进行行之有效的课程改革。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只重点设置培养学生的基本会计核算方面的课程,而对会计信息分析整理能力以及管理财务能力等方面课程的设置较少,忽视针对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导致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方面课程课时安排严重不足。目前,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开设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实一体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2教师缺乏相应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

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师存在着脱离实践,动手能力差,专业实践能力不足,从而以致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会计学科专业性和技术性都很强,它要求会计专业教师同时拥有扎实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各个高职院校和各位教师应尽快解决目前会计专业学生存在的动手能力差、实践知识和经验匮乏等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尽快提高其专业实践能力。会计专业的教师很多是从高校毕业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没有企业实际岗位操作的经验,缺乏必须的实践技能锻炼;另外,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要从事教学工作,同时他们还要应对各种科研项目,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2.3学校对教师实践能力无有效的培养方式和考核体系

大部分高职院校对专任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非常支持,但这种支持并没有系统地转化为有效的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养方案,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是随机的,目前高职院校并没有针对每个教师制订完整系统的培养方案,培训结果当然也是随机的。第二,经费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经费政策支持。第三,时间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在职教师不足,从而导致在职老师的课时量较大,不能抽调会计专业教师去脱产进行实践能力培训。第四,考核体系方面,大部分高职院校并没有在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活动考核方面制定科学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因为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活动考核不容易量化。

3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专业胜任能力培养的对策

3.1建立健全会计专业胜任能力的课程培养体系

在对现阶段会计专业学生自身对专业胜任能力认知水平存在缺陷的基础上,经过具体思考,学生需要利用多种途径,提升学生对于专业胜任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将对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作为重点教育方面,参与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因此,高职院校需要丰富专业胜任能力课程培养体系,开设有关必修课、融入课、渗透课等塑造全面立体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会计学生对专业胜任能力的认知水平。

3.2将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列入入职培训计划

为了新教师明确自身发展定位、合理规划今后的职业生涯,新教师入职培训是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的前期培训和整个职业培训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但是,现有高职院校的新教师入职培训针对性不强,内容单一,而且多为教学技能层面的理论培训。因此,将专业实践能力培训列入高职院校新教师入职培训计划,通过校内遴选实力雄厚和经验丰富的教师打造实践教学精品课程、聘请行业专家到校进行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提高新入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水平。

3.3加强会计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管理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并没有有效的过程管理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大多数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过程没有进行合理规划;第二,教师实践成果基本上都是培训结束后写报告提交相关人员,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都没有对教师的实践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建议政府和企业在会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过程中,制订阶梯式的培养方案,督促教师完成阶梯式的培养方案。对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考核,采取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为主,学校和相关主管部门不定期抽查为辅的方式进行。

参考文献

[1]郭剑媚.以会计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会计教育模式研究——以高职会计教育为例[J].群言堂,2010(2).

[2]张冬艳.我国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

[3]陈永利,李臣娟.提高高职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路径研究[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3).

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文2

关键词: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优化与完善

一、研究意义

目前绝大多数独立学院都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极具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1.对于独立学院探索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为实现培养基础扎实、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根据企业对会计人才实践能力的具体要求,并以此为根据构建系统化的实践课程体系,从而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适应。2.有利于促进会计学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会计学专业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等实践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嵌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改变现有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训的倾向,也解决实训缺乏系统性、连贯性的问题,体现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核心,真正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3.提高培养学生会计实操能力与创新能力,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能从整体上构建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大学四年专业学习期间的实践教学体系,聚焦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不断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存在问题

(一)实践教学文件不完善

目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文件缺乏对实务问题的探究。在实践教材选择性小,现有教材叙1述案例大多采用文字形式,与实务脱节较严重,造成学生不能灵活把握实际问题,使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在实践内容设置上,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较多仅围绕实践教材的要求简单安排相应内容,直接导致实践内容不规范,学生知识掌握度低。

(二)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

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师资紧张,学生人数较多,导致配备的实践指导教师无任何会计实际工作经验或从未接触过会计专业实践。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目前独立学院对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却没有明确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师忙于日常教学工作,没有多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

(三)缺乏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仅局限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会计综合实训两门课程实训和毕业论文,该体系过于简单,而审计学、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等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没配备实践教学。同时,将会计综合实训安排在大四,造成学生在做实训时把之前学过的知识遗忘了,综合实训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完善对策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结构完善

为实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完善,可根据学生在会计学专业课程的优先顺序,建立全过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可将学生在校期间的时间有效衔接,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把握相得益彰。全过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实践体系体现在两阶段分别为:认知阶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⑴认知阶段。认知阶段的目标是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对专业有初步认识,为之后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该阶段可分四个环节:会计学专业介绍、会计学专业导论课程、会计学专业认识实习、会计学相关学术讲座。⑵专业课程实践阶段。该阶段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主要专业实践课程,使得学生掌握基本技能。该阶段主要由课程实训、综合仿真实训等环节组成,且与上阶段的专业认知实习和导论课程有机衔接。会计学专业可开设的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主要包括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共6门课程,实训体系根据难易度和专业判断能力的不同要求,由简单到复杂分层次构建。之后设置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即依托会计学专业相关课程,扩展会计学仿真式综合模拟实践的内涵与外延,是学完所有专业课后的综合实践环节,使用计算机软件模拟企业实际账务操作全过程。

(二)规范性文件的编写及选用

针对现有优化完善过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课程,则必须将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实训讲义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进行编写。主要包括:①独立专业课程实训体系中,设置“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等课程设置相关的实训课程,并建立配套的实训大纲、实训讲义、实训指导书、实训报告等一系列规范文件;②扩展式综合实训系统中,设置“会计学仿真综合模拟实训”的实训大纲,实训指导书等;③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系统,设置“企业会计认知实践”的会计实践报告和“实践基地实习、毕业实习”的专业调研报告。

(三)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如“访问工程师“项目,鼓励教师在保证正常教学活动的基础上,积极去某个单位兼职学习会计实务操作。另一方面学校在聘用会计学专业教师时,优先考虑符合“双师型”资格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李国彦.从能力提升角度探讨工业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J].科技视界,2013(11)

[2]李红艳.工业工程全过程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及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3(03)

[3]蒋希众.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

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文3

一、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主要表现在会计原则的选择与协调、会计政策的选择和会计估计等方面。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内容

(1)从会计职业岗位能力看,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职业的各岗位,如出纳岗位,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收付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其应具备的核心能力,而要达到这一能力需要运用职业判断来进行;又如税务岗位,也需要灵活运用职业判断来处理该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即税款计算、纳税申报及税务处理等事项。

(2)从会计处理流程看,从识别原始凭证,判断其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到判断经济业务的性质,做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填制记账凭证;到合理地设置账簿并进行相应账簿登记;再到组织财产清查和账簿的核对;最后编制财务报告,每个步骤都需要会计人员不同程度的职业判断才能完成。

(3)从会计业务处理看,会计职业判断涉及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各个环节。确认主要解决某项经济业务“是什么,是否应当在会计上反映”的问题;计量主要是对计量属性的判断即主要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之间进行判断选择;记录主要是会计凭证、账簿等载体的选择和运用;报告则主要是判断在报表体系中应反映哪些会计要素,以何种方式批露,披露哪些信息等。其中,确认和计量需要会计人员专业判断,在整个会计行为中起导向(决策)作用。

(4)从职业判断解决的问题看,会计职业判断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在何时”和“怎么做”。“是什么”的问题主要是在给定的事项或环境下决定事实是什么,需要运用哪些原则和定义,如:某类资产是否能归入流动资产?“在何时”的问题主要是决定某些事项被确认的时机,如:何时需要确认该项资产的减值?“怎么做”的问题主要是一些计量问题,如:如何确定该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5)从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的设置来看,对于属于简单的、重复性的、日常性的判断,如登记账簿、核对账簿等,通常会随着会计人员实务操作经验的积累都能熟练地运用。难点主要在会计处理方面,特别是复杂的、具有不确定性的事项。因此,根据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高职学生认知规律设置循序渐进的会计相关课程时,应将高职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的重点放在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中。

2、课程体系设置及内容的改革

(1)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改革。为了实现高职会计专业培养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会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需按照会计专业岗位能力要求重新构建,在实践中应注意处理好以下问题。

第一,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基础课可本着拓宽素质的原则进行设置,要压缩其学时比重;在保证“两课”、经济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等课程的同时,可增加人文方面等通识性的课程,适当增加专业课的比重。

第二,专业课的开设。专业课的设置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职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应用文写作》、《经济数学》、《经济法基础》(突出税法)、《财政与金融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这是培养学生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备条件;二是会计工作岗位化课程,这是专业教学的核心,可按照企业常见工作岗位的职责要求设置《出纳实务》、《基础会计实务》、《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审计实务》、《财务报表分析》等核心课程,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这些核心课程;三是职业技能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技术、基础会计实训、专业会计实训(包括商品流通、行政事业等)、社会调查、就业指导、毕业作业(调查报告或论文)等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这是会计人员熟练及恰当运用职业判断处理会计事项的必要保证;四是拓展专业知识面的选修课程,主要包括《统计学原理》、《物价学原理》、《市场营销》、《消费心理学》、《商品与广告学》、《礼仪》、《文学常识》等课程,在保证岗位化课程、职业技能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开出的同时,可适当扩大专业课选修的开设范围,使学生有更大的弹性选择空间。

第三,课程设置和会计考证的关系。专业课程的设置要尽可能与国内会计资格考试相衔接,便于学生和鼓励学生积极取得相关会计资格证。

(2)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培养相关课程内容的改革。会计职业判断必须依赖于扎实的专业知识,因此,会计教学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培养。

一方面,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实践工作中,会计人员因对企业、国家、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可能会面临职业道德准则的冲突,此时该如何做出选择?财政部在1996年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对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明确了会计人员在从业中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的问题。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一是培养职业判断意识。要求会计人员建立一种职业判断的意识,这是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和提高职业判断的前提条件。为此,会计人员应从学生时代起,在接受会计教育过程中建立和培养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二是加强诚实守信教育。在加强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教育中,首先,注重养成教育,这要求职业行为基本规范的教育要寓于高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其次,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仿真的会计环境,使高职学生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及时、准确、真实地公布最终的会计核算结果;最后,在会计专业课教学和职业道德教育中,教师要多设“疑”,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使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逐步形成诚实守信的意识。

另一方面,增强法律观念。会计职业的专业性很强,融技术方法和专业理念于一体。在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用性、利益驱动与公允价值等观念和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为此,会计人员必须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因此,对会计人员应从学生时代起,在会计教育过程中增强法制观念,加强法制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完善会计职业判断的有效保障。

三、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评价体系的构成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评价体系,是指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从会计职业判断意识、会计职业道德、会计专业知识以及会计实践操作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评价的体系,其基本内涵是会计职业判断实行的可能性、公允性、现实性和准确性四个方面。理解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评价体系的内涵应注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会计职业判断意识是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前提

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于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处理经济事项,而且,财务制度中对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选择和运用也做了详尽的限制性规定,从而限制了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范围。而新会计准则要求会计人员转变传统观念,认识到会计职业判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更新思维方式,增强职业判断意识。

2、会计职业道德是衡量会计职业判断公允性的最低标准

会计职业判断把很大一部分权利给予了会计人员,因此会计人员是否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对会计判断的公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进行评价,也就意味着对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公允性进行了控制。

3、会计专业知识决定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现实性

会计职业判断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终,主要包括会计原则选择、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等。因此,是否具备足够的会计专业知识是会计职业判断现实性的核心内容。

4、会计实践操作是会计职业判断准确性的根本保证

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文4

[关键词]会计学专业;实习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3-0149-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而且需要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优化会计专业理论课相关教学内容外,更重要的是必须加强会计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分为会计实验、会计实习以及毕业设计三部分。会计实习是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的具体情况及对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的调查了解,指出了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在实习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内容单一、教材落后、实习基地不健全等诸多问题。

1 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现状

(1)实习内容单一。我国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主要以模拟为主,围绕会计的操作规程进行动手能力训练,即在学生毕业前模拟企业一个生产经营周期的基本经济业务,锻炼学生填制及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业务能力。这种实践训练,一般是以制造业为主设计的,并且局限在会计核算上,对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实习开展的却很少,行业单一,内容简单,并未真正实现对学生业务训练的作用。

(2)指导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实习教学大多是由教授理论课程的教师承担,高校会计教师大部分直接来自于高校毕业生,没有参加企业会计实践工作的经验,对知识的感性认识远远不够;而且很多高校也没有把教师参加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管理计划,导致高校会计教师动手能力不强,对企业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会计实习教学过程中只能靠所学的知识和想象指导学生,缺乏举一反三、灵活应用、列举实例的能力,影响了实习教学的质量。

(3)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困难。组织学生到校外单位进行会计实习,是多数高校所采取的一种会计实习教学方法。很多高校也在不断加强与校外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但由于合作方收入与付出不等同经济的原因,企业一般没有动力成为高校的会计实习基地。即使学校与一些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签订了学生实习实训协议,但由于企业财务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多数企业一般不愿意放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不利于学生熟练掌握各个岗位的业务内容和对整个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理解。大部分学生的校外实是敷衍了事,造成校外实训往往没有实质效果。

此外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环节中还存在实习经费投入不足,校内实习基地条件差,模拟实习资料仿而不真,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等现象。

2 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措施

(1)建立多层次实习教学体系。在实习教学环节中,需要构建一个既合理又便于实施的会计实习教学体系,以便于对实习教学作出统一安排。笔者认为,高校会计实习教学体系基本应包括珠算、点钞、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训练,企、事业单位账务处理流程应用模拟训练,会计电算化应用训练,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资格培训(会计上岗证培训,初级会计师培训等),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在岗实习五部分基本内容。

高校会计实习体系还应该包括三个辅助内容,即组织学生到校外知名企业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流程;组织学生观看财经方面的专题片;聘请校外知名专家来校给学生作专题报告,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讲授会计操作及实践体会,分析操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会计实习教学纵向上形成体系,横向上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多层次实习教学体系,改变目前高校会计实习教学项目单一的现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配备双师型教师队伍。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精通实际操作的教师群体。开展实践性会计教学,具备一支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针对高校会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这种状况,学校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解决:①长期聘用或临时聘请有实践经验的人来学校担任专门的会计实习指导教师,丰富教师队伍;②定期派遣校内讲授理论课的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参加实训,也可以鼓励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去做兼职会计;③鼓励教师参加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应资格证书。

(3)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会计实习教学除在校内实践环境中模拟外,还必须在校外建立较完整的学生就业实习基地,使学生到企业进行在岗实习。高校可以通过与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建立合作关系来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进行:①学校选择一些在行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建立实习基地,采取定期委派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进行财务诊断,为企业财会人员后续教育进行培训等方式,使企业相信与学校合作可以获得经济利益,进而可以提高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积极性,确保学生校外实习效果;②学校与会计师事务所、上市公司等具有研究性的企业建立“产学研”基地,学生可以在实习基地实习,教师可以依托实习基地开展会计应用研究和会计咨询服务,进行教学案例及教材开发。

加强与当地的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合作,建立学生实习基地,派遣学生到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财务处实习,使学生了解事业单位,政府单位的账务处理流程。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稳定的实习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获取第一手感性知识,真正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加强会计实习教学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提高学校领导对会计实习的认知程度,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②建设高质量的校内实习基地,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运作过程的实习教学环境;③规范实习教学过程,建立健全实习的相关管理制度,包括实习指导书、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撰写规范及科学的实习成绩评定办法等;④建立健全实习资料库,包括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教学大纲和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实习教材等。

3 结 论

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研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其具备独立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因此,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实习教学改革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校会计专业;实践学习;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01

一、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加强实践学习的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快速发展着,无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崛起。这对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于此同时,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格。此时,加强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就成了一个不得不让人重视的问题。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专业的一个分支,用于培养拥有会计、经济综合知识系统,能在非盈利或盈利企业中从事会计、审计等工作的人才。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加强实践学习就是为了能很好地发挥会计的综合动手能力,实践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指的就是会计账目动手能力培养,而会计账目动手能力水平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因此必须要加以重视并将账目管理工作细化,以防出现账目风险。对此必须加强高校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以适应企业发展。

二、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实践学习的现状分析

(一)知识未形成完整体系,缺乏专业指导

从事会计工作需要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较强的动手能力,这要求学生在感知、思考、行动方面都要符合会计理论和会计规律的要求。这不仅表示掌握的基础知识要牢固,还要形成一定的体系,以便用于实际的工作中。为了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必然就需要一个科学的专业指导。而目前对高校会计专业学生而言,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运用和对理论的认知,缺少了专业能力的培养,从而忽视了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加强。由于缺乏专业的指导,大多数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账目动手能力的认识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刻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使得在实践中难以将账目管理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实践教学的方法单一,实行起来相对被动

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一般是通过在课堂上实现的,这表明高校会计学生在学习并掌握知识的方式上是相对单一的,许多学生都只是被动地接受,而没有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进行自我实践。并且,许多高校对实践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差,实践能力不强,很难适应企业的发展和符合当代社会的要求。

(三)会计实践教材的缺乏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还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而会计实践教材的缺乏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学习能力的提高。会计实践教材的陈旧和难以具备超前性的特点,使其很难跟上法律法规变革的步伐,阻碍了学生的学习。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对企业实践了解不多,无法将教学与实际企业会计实践相结合,更是影响了学生的实践学习。

三、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加强实践学习的方法及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指导方针,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在会计账目动手能力培养中,必须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指导方针,奠定实践学习的中心地位,将所学的知识通过实践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学习中,要加大实验和课程学习的比例,更多地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知识。

同时,可将实习时间适当延长, 以避免短期实习的不认真、走过场等现象的发生,又能使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得到更多的体会和提高。同时开设动手能力测试,并将其随时与社会经济的环境变化相结合,以达到加强实践学习的目的。

(二)实施案例式教学,提高学生对实践学习的认识及主观能动性

为了使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与社会实践有一个好的结合,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这不仅能使学生接触和了解到大量的真实案例,从而缩小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也使得教学相对来说变得有趣许多,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收获到知识。

同时,这也使学生对实践学习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学生在通过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把握了案例中的关键,学会了如何利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加强高校会计学生的实践学习起了积极推进作用。

(三)完善教材体系,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实践教材不足,可通过自行编辑的方式进行改善。对此,应选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日常经济运作体系完整的企业,让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前去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经验总结,从而编制出相对完整的实践教材,也可以适当结合之前的教材进行进一步完善。在此过程中,可组织学生共同参与实地考察,切实地学习经验,以提高实践学习能力。

在教师方面,要努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进行适当地鼓励而不是一味的批评。同时,定时开展实践活动和相关培训,使他们能够不断的学习并进行自我总结。每隔一段时间便组织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并随时整理成报告进行反馈。鼓励教师适时的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活动,在提升自我能力的同时带动学生,并试着将考察过的企业整理成案例,与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高校会计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

四、总结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达到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加强实践学习。实践学习也就是会计账目动手能力培养,它对于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的,但目前高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学习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实施一些措施来进行调整,以加强高校会计学生的实践学习,从而为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认知实践报告范文6

1.专业认知实习会计专业知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抽象且枯燥的,因此我院在大一第二学期的暑假之前安排了为期一周的专业认知实习,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学习,了解企业的机构设置、走访会计部门,认识真实的会计资料,与财务人员交流,到生产车间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使学生通过感性的观察与认知消除其对会计工作的陌生感,进而激发其对会计专业学习的兴趣。2.专业社会实践专业社会实践要求学生利用大三的暑假时间,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当面访谈、网上调查等方式进行一些专题调查,并根据调查的内容和结果撰写出相应的调研报告,进而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写作能力、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创新技能实践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我院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技能实践,并将创新技能学分的获取作为学生毕业的条件之一。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课外科技创新、各类技能竞赛、社会实践以及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等活动来获取创新学分,以此来提高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4.毕业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最后一个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具体的会计岗位并完成相应的会计工作,将其在学校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运用到现实工作中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会计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二、实施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一)完善校内实验室建设近年来,学院在已有的会计手工实验室、会计电算化实验室、财务管理实验室的基础上,又先后建设了ERP沙盘实验室、审计实验室和会计开放实验室,先后配备了用友、金蝶、网中网等财务教学软件。在会计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受现有实验资料的限制,学院成立专门团队收集不同行业的全真会计资料(包括工业企业、商品流通企业、外贸企业、房地产企业、小企业等),形成了一整套多行业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全真会计实验资料,有效保障了轮岗开放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此同时,学院加大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先后与2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学生校外实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此外,学院还成立了专业建设校外专家委员会,聘请知名企业财务总监、事业单位会计主管、金融机构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专家前来参与,共同探讨社会各界对会计应用型人才能力需求的变化,探索有利于会计专业校企深度合作的方式和方法。

(三)优化师资队伍一方面,学院通过积极选送教师参加财政部门的有关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鼓励教师联合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横向的项目开发与课题研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的执业资证书等方式来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学院积极聘请来自校外的财务总监、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注册会计师等实践经验丰富且业务素质高的专业财会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除担任具体校外实践课程的教学工作外,还积极邀请兼职教师参与实践教学案例开发、实践教学资料收集、实践教材编写等工作,为我院的实践教学提供了非常有益的补充。

(四)强调“多证书”培养“多证书培养”是指学院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考取各种能力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具体如计算机、英语、普通话等能力等级证书以及会计从业资格证、会计职称证、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我院毕业生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获取率接近100%,会计职称证书、理财规划师证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率接近20%。

(五)积极开展并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多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各类技能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积极作用,学院每年组织的“会计技能大赛”“、沙盘模拟经营大赛”和“创业设计大赛”等比赛,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锻炼与提高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激发了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学习热情。此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各项技能竞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1-2014年,我院学生多次荣获“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企业沙盘模拟大赛辽宁赛区团体第一名和全国总决赛二、三等奖。

(六)改革毕业论文形式我院自2012年开始对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进行试点改革,将原有的毕业论文环节调整为学位课程综合考试和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及答辩两个部分,2013年在会计开放实验室建设完成的基础上,将学位课程综合考试调整为综合轮岗开放实验。学院对毕业论文的改革,主要目的是要改变近年来学生不深入企业调研、单纯通过“东拼西凑”的方式编造论文应付了事的普遍现象,要求学生在毕业实习过程中,深入了解实习单位的实际状况,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企业在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投资策略、财务状况、内部控制等某个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通过撰写实习单位专题调查报告的形式,针对实习中所发现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最终,通过答辩的形式,教师可以更真实地掌握学生实习的实际状况,辨别其专题调查报告中所写内容的真伪,以便减少杜撰与抄袭等现象。我院对毕业论文形式所进行的改革探索,更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在实际调研中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