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设计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园设计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园设计要素

公园设计要素范文1

关键词:公共设施 设计原则 设计要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2-0366-01

一、公共设施的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任何设计都要以满足人的需要为前提,设计要以人为本,实用性是主要的。人性化设计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哪怕是一个座椅的高低,一个路标的提示都能体现出人文文化的关怀。“以人为本”是时展的需求,是公共设施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整个设计是围绕人服务的。为了更好的实施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那么设计师就要具备以下几点素质要求,首先,要求设计师要注重设计中的细节,具有人文关怀的精神,比如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士,也要让他们能够感受到人文的关怀,社会的平等,每个人都有权利享受户外公共设施,让他们能够觉得这是一个有关爱、和谐的世界。[2]其次要求设计师也要熟练掌握人机工程学原理,根据不同人群的尺寸和需求设计,更好的体现出产品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除此以外,还要求设计师具有较高的审美眼光,通过造型、功能、色彩、材料、工艺等设计出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符合社会潮流的发展。

2.易用性原则

易用性(Usability)一般是指产品是否好用。因此在设计的时候就要对公共设施进行不同人群的分类实验体验,找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人的设计方法。比如自动售货机就要考虑到按键明确,投币方便,不能让使用者找不到投币处,垃圾桶开口的设计就既要考虑到高度和密封性,既要好投入,又要方便回收,或是自助收费设施,让人们使用完卡片后不会忘记抽回,可以使用密码快速完成一系列程序,如汽车加油站和停车场自助收费设施等。

3.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是重点考虑的,首先要从人的需求出发,将人机工程学理论应用于设计中,其次要考虑到材料的选择,比如儿童使用的设施要注意圆角、硬度和环保等,再次是灯光的考虑,如公园湖边的光源就要避免人的眼睛受到刺激,产生眩晕,发生意外。

4.文化内涵原则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有着历史悠久、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在设计公共设施产品的时候,要遵循一定文化内涵原则,体现出所在环境的文化氛围,不能脱离所在区域的文化环境,积极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到设计中。使快节奏的现代化城市在公共设施风格上具有本土特色,体现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5.公平性原则

在我国把公平性原则表述为“无障碍设计” ,公平性原则主要是被所有人群都能使用,表现为公共设施应不受任何因素的限制。自1967年以来,欧洲更多的把它叫做“为所有人设计”(Design for all)。[3]事实上,“无障碍设计”最早关注的问题是“是谁最不方便”,答案无疑是“残疾人、老年人、孩子”,如果将无障碍设计只简单认为是为残疾人使用的设施,是不全面的,而是应该把这种原则运用到所有公共产品中,能让所有使用者公平使用。

二、公共设施的设计要素

1.公共管理设施设计

公共设施管理系统是社区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之一,如今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小区,社区结构以建筑为主体,道路为基础,和公共空间的大面积保存,适应这种配置的公共设施管理功能应多元化。[1]

以停车设施设计布局为例,应做到使用安全、方便、便于管理、减少干扰、占地面积小、疏散方便,还应配备照明、指示标志等辅助设施,在下雨时还应考虑到雨水排放设计等原则。

2.信息识别设施设计

信息识别设备具有指示,提示、容易让人识别和认识的作用,主要包括电话亭、电子信息屏、导示牌、广告牌、告示牌等。在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信息识别系统,无论是当地人口还是外来人口都可能会迷失方向。这种公共设施不仅只具备功能性,还可以配合人和环境发挥更好的社会作用。

图一 信息识别导向牌(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3.公共卫生设施设计

公共卫生设施在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公共卫生不仅影响城市环境的美观性而且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哦充分考虑到卫生、环保等。校园社区的公共卫生设施包括果皮箱、烟灰箱、垃圾桶、饮用水栓、洗手设施等。下面以果皮箱、垃圾桶为例进行分析。[4]如图二所示:

3.1果皮箱的种类

一般分为独立可移动式和固定式。也有连体式和普通分立式。果皮箱材料是多种多样的,有钢材、陶瓷、木材、石材、铁材、混凝土等,它们在造型上,和材质、色彩方面上都是丰富多彩,所以,果皮箱利用这些元素,也可以起到美化装饰城市环境街道。

3.2收取垃圾方式

垃圾桶是城市卫生重要设施之一,可分为直接摘取垃圾袋或容器和在箱体下部有收取口收取垃圾。在设计的时候除了美观以外,还要考虑它的功能和材料以及环境的协调性,合理的产品会给人们带来便捷,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图二 垃圾桶 (图片来自:百度图片)

4.休闲娱乐设施设计

休闲娱乐设施是人们户外活动的重要场所,体现城市的文明进步。包括健身器材、棋盘桌、座椅、儿童游乐设施、绿廊、凉亭等。在公共空间活动中座椅在休闲娱乐设施中使用最多,座椅的分布应符合环境行为学原理,使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方便休息。其次是休闲健身器材,可以满足人们户外运动,在设计的时候要熟练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并且在保证满足功能的基础上尽量使操作变得简单方便,且便于管理,除此以外,它们还可以美化环境。

参考文献

[1]王善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科技文汇,2008.08上旬刊

[2]何人可.工业设计史[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1992.

公园设计要素范文2

一、幕墙面板造价控制措施

在各面板材料中,热反射玻璃幕墙以其晶莹通透,轻巧美观,耐侯性好,密封性好,安装方便,维护简便等优点,在超高层建筑中得以广泛应用。但由于玻璃幕墙有反射,当阳光照射在幕墙上时,往往产生反射眩光,造成严重的城市光污染。鉴于热反射玻璃的弊端,建筑师可采用隔热性能良好的中空玻璃或镀膜玻璃间隔装饰作为幕墙面板材料,以减少光污染并实现建筑节能。LOW—E 中空玻璃对太阳中可见光有高的投射比,而反射比则低,冬季将室内暖气散发的热辐射反射室内,起到保暖作用,夏季则阻挡室外热辐射进入室内,节约能源。但 LOW—E 中空玻璃单价比钢化镀膜玻璃高出 2 倍有余,在设计过程中应对建筑外表面的不同部位间隔采用两种类型的玻璃。

铝板材以其轻量化、保温隔热好、优良的加工性能、色彩多样化及其能完全适应各种复杂造型的设计,及其可以任意加工凹凸线形,倍受建筑师的喜爱。铝板按表面处理方式分为氟碳喷涂、喷粉处理、铬化处理。其中价格最高为氟碳喷涂,其次为喷粉处理、铬化处理。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美观效果要求选用。

天然石材特别是花岗石具有结构细密、质地坚硬、耐磨、耐腐、吸水性小、颜色庄严古典、高雅亮丽。对声源有阻隔性等优点。但石材幕墙单价为中空玻璃单价的一倍之多,为铝板幕墙的 2 倍有余,因此应避免将石材单独用于建筑物外墙,应根据建筑外立面装饰效果与玻璃幕墙和金属幕墙混搭使用。

综合以上分析,幕墙面板材料选型的造价控制措施有以下几点:

1、幕墙面板材料的选型应在设计阶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分析,寻求技术与经济最佳结合点来确定面板材料的选用比例。

2、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应间隔采用。例如,在透光部位采用中空玻璃,在不采光的过楼层部位采用镀膜玻璃,以降低玻璃面板总造价。

3、铝板应根据美观效果要求选用不同的表面处理方式:氟碳喷涂和喷粉、铬化处理。根据不同表面处理方式铝板的单价与设计用量计算铝板材料费用,选择费用最低的设计方案或混合使用装饰效果最好的设计方案。

4、因石材单价高于玻璃和金属面板,因此应避免石材幕墙单独用于建筑外立面,应根据建筑外立面装饰效果与玻璃幕墙和金属幕墙混合使用。此外,应考察石材矿产来源,在考虑拟用石材的表面特征、颜色和纹理等技术性能指标的同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石材面板。

二、幕墙龙骨造价控制措施

幕墙龙骨铝型材和钢材占据了主材成本的大部分。设计阶段对型材和钢材截面尺寸的选择及表面处理方式的选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型材和钢材的下料均会对铝型材和钢材的用量造成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幕墙龙骨造价控制措施有:

1、应在设计阶段注重优化设计铝龙骨和钢材的使用量,选择合理的截面尺寸和材料,可以显著减轻幕墙本身的重量,在受力达到要求的同时能够减少单位面积的材料成本,从而降低幕墙工程造价。在超高楼层的幕墙铝立柱设计时,在满足风压计算的前提下,不图省事,在高楼层和低楼层部位分别选用不同截面的立柱,可以极大地减少铝型材的用量。

2、应结合铝型材的表面处理方式和工艺特点比较不同方案的费用。

铝型材表面处理方式分为氟碳喷涂、喷粉、铬化处理。设计阶段应根据不同表面处理方式铝板的单价与设计用量计算铝板材料费用,结合龙骨的受力和截面大小确定铝型材的选型。

应通过了解铝型材 6063T5 与 T6 的工艺差别、强度差异、价格差异,在达到同样强度要求的条件下,对比以下两种的方案的经济性:选用 6063-T6,材料单价略有提高,但用量降低;选用 6063-T5,材料用量增大,但单价降低。将以上两个方案用单价乘以用量的乘积比较,最终选择对工程成本最低的方案。

3、业主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在考虑型材的下料长度时要同时结合实际需求长度来做出科学的规划,控制材料的损耗,超出定额规定损耗率不予索赔。

三、石材幕墙结构造价控制措施

石材幕墙的结构形式决定了五金配件背栓、挂件与转接件、螺栓等五金配件的用量。

石材的干挂方式有钢销式、通槽式、短槽式、背栓式等几种形式,其中短槽式和背栓式两种是较常用的两种方式。就悬挂方式比较而言,短槽式成本较低,但安全性少逊于背栓式,通常用于石材重量不太大或安全系数要求不太高的项目;背栓式干挂牢靠稳定,但因背栓成本较高,因此应用于较大块石材(厚度为 30mm、石材面积大于 1.5m2)或对石材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项目。

因此,石材幕墙结构的造价控制措施为:

1、在设计阶段,应根据石材面板分格尺寸、石材厚度、安全性能,对石材结构体系进行荷载确定、石材的允许应力、石材板块自身的抗弯验算、销钉孔处石材的抗剪验算等测算,并考虑各种形式的成本,从而最终确定石材的结构形式。

2、通过市场调查对比国内及进口五金配件价格及技术参数,选择综合性价比高的产品。

四、幕墙保温及室内封板设置造价控制措施

幕墙保温通常设在单元板块与建筑围护结构(如墙体、柱体)之间,在设计阶段,应对幕墙进行热学分析,详细计算幕墙的导热系数,优选设计方案使保温材料真正起到隔热、防潮、节能的效果。

对于室内可视部分的封板设置,应尽量减少在室内可视单元板块龙骨骨架的部位,有效减少封板材料用量。

幕墙防火将牵涉整个项目的消防安全和消防验收,因此防火设计应作为设计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防火材料的选型应通过多次试验研究,在比较成本的同时防火性能亦不可忽视。

五、幕墙人工造价控制措施

由于幕墙行业对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高,所以需要施工单位对人员的安排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的同时,还要加强班组的组织和管理水平和效率。只有对各项劳动进行合理组织,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或避免无效劳动,从而提高劳动效率。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包干控制,这一方式主要用于技术含量较低或施工相对较简单的工程,将劳务分包出去,从而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

六、单元板块吊装措施造价控制措施

单元式幕墙的施工具有施工难度大、专业性较强、工期短的特点,尤其是单元板块的吊装属幕墙施工工序中的重中之重,在施工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类质量问题。吊装器具的复杂与特殊性决定了吊装措施成为影响幕墙工程造价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有效控制措施造价,应采取以下措施:

1、在招标阶段,应向施工单位提供详尽施工图纸及工期要求、施工条件,并在合同谈判阶段约定措施费总价包干的条款,避免因施工单位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不周而提出措施费索赔,从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公园设计要素范文3

关键词:主题公园;景观视觉营造;视觉性研究;视觉设计元素;视觉设计评价

同时又拥有某种特定主题思想和地域文化内涵,更多的满足人们对环境的要求和景观空间价值的提升。主题公园的视觉性建设作为一种独特的实体空间,给人带来视觉感受上的舒适美的同时,也触及景观学科的根本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主题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鉴于此,以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作为研究主体开展城市主题公园的景观视觉性调查分析,希望对于未来主题公园如何去增强景观的视觉性体验提供有利的借鉴参考。

一、主题公园视觉性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

关于视觉性的讨论可以追溯到柏拉图时代。尼古拉斯·米尔佐夫是视觉文化的研究先驱,在其撰写的《视觉文化导论》艺术中,系统的阐释了视觉文化理论,为视觉性学术领域提供借鉴。英国西蒙·贝尔编著的《景观的视觉设计要素》对视觉景观设计方法进行了总结。史蒂芬·梅尔维尔的《视觉与文本》艺术中,涉及到视觉可视性问题,从艺术生产的角度分析绘画中的“见”与“视”的关系。南京大学周宪教授编著的《视觉文化转向》一书中,从艺术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个方面对视觉文化含义进行相关概念的解释。北京大学陈永国教授编写的《视觉文化研究读本》从不同的角度以视觉性文化作为研究焦点,详细阐释了视觉文化研究的理论意义,探讨了视觉文化研究对与视觉性理论发展的特殊含义,其研究具有集中性和前沿性。基于以上主题公园发展过程及研究现状分析发现都是对“视觉性”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视觉性研究热点大多数集中于史论、平面和传媒等领域。就国内当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如何将景观和视觉性艺术结合对主题公园景观的视觉性的研究相对较少。目前,我国大多数主题公园景观的视觉性效果较差,存在视觉形象内容、观景空间体验性弱,主题没有吸引力、静态观赏性项目过多。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提升主题公园景观的视觉性进行深入探讨,为主题公园景观的视觉性研究的保持、延续和发展带来一些新的启发。通过视觉性环境分析主题表达、视觉环境的形态构成要素、视觉元素提取及视觉表现、视觉性评价及设计思考等多个方面对主题公园的视觉性进行研究。

二、城市主题公园的视觉性环境主题表达分析

视觉性环境在主题公园景观表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除了视觉美学意义之外,还与主题精神的表述、文化意蕴、环境氛围营造等休戚相关。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的主题公园的类型多样,对主题的表达形式也大不相同。因此,主题公园的建造应该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1]。“海丝艺术公园”位于福建省惠安县百崎回族乡,是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大型艺术公园,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风貌和地域特色的公园景观。与以往主题公园不同的是“海丝公园”既结合了具有现代设计思维的景观设计方法又遵循了传统历史文化的表达手法。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景观设计要素进行“抽象表现”“景象重现”“直观传达”“隐喻阐释”“象征处理”等手法进行视觉艺术化处理,体现了泉州的人文特征和地域性表达。城市主题公园的视觉性环境主要涉及主题要素和形态构成要素两个方面[2]。泉州“海丝艺术公园”的主题要素主要包括:“海洋文化、地域文化、异域文化”三种类型。

(一)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主题要素分析

主题体现了设计者对设计作品的观点和想法,设计者从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当地的历史文化、时代的审美性等方面分析从中提取出主题设计的思想,是设计者对现实条件的主观上的认识和理解,客观上的认知表达[3]。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主题要素的展现主要通过地域文化特色、海洋文化特色、异域文化特色三个方面来进行叙述、总结。场地以雕塑、建筑、小品、水景和光艺术生动描述了闽南地方文化特色和丝绸之路沿途异域风情的场景,展现出独特的人文历史魅力。1.地域文化不同的风土人情缔造不同的地域文化,主题公园景观的建设也反映了当地的生态、民俗、习惯等地域特征。闽南地域文化主要包括:方言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文化、民俗文化、闽南风俗文化、建筑文化、海商文化、农耕文化等几类。“海丝艺术公园”作为闽南地域文化主题公园代表之一,其场地紧扣闽南地域特色,用现代造景的艺术的手法和材料对“海丝文化”和“闽南文化”进行了全新的诠释,在合理的景观规划下激发传统文化的活态性,打造出具有“闽南地域”和“海丝”特色相融合的主题公园景观。(1)建筑文化。地域文化的体现首先表现在雕塑上,“丝路盛景”是一组长达百米,运用人物、植物、建筑造型等组合雕塑。在表达形式选取典型的海丝元素和泉州当地特色建筑景点——泉州双塔、古厝、开元寺、朝天门、清净寺、承天寺、船舶等造型作为叙事背景,结合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交流繁荣景象,雕塑造型新颖,精美多彩,立意有章,既强调雕塑本身的叙事性和感染力,又体现了城市的悠久历史和闽南传统文化,同时还兼顾当代公共艺术的功能性特征。从内容延伸到形式都完美的切合地域文化主题氛围。(2)红砖文化。红砖文化发源于福建泉州。是由于闽南地区特有的黄、红土壤易烧制红砖且坚固耐磨、具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与闽南潮湿、多台风的气候相适应,成为闽南地区独特的建筑标志和象征。红砖文化的产生、发展、延续,与闽南当地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环境、社会环境等因素息息相关,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美。2.海洋文化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地理位置蕴含深厚的海洋文明,为发展海上交通、对外贸易、航运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形成了以海洋为载体进行商业贸易交流的“海洋文化”。园区以海洋文化为依托进行设计,大量运用具象和抽象的表现手法对空间造型进行视觉设计并着重突出海洋文化的特征,展现了人类对海洋的向往和昔日繁盛的景象,并充分的把海洋元素合理应用到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以此来传达和讲述海洋文化。(1)“海丝漫步”地景浮雕,整幅石刻地图如实复原了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地图标注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国家和城市的中英文名称,利用地面铺装直观表达出“海丝”主题,既提升了对海洋文化的认同感,又增强人与景观的互动性。(2)“海之梦”主雕位于公园中轴线,整体造型以帆叶、船体的虚实结合,悬浮与海面之上。水镜广场的水雾开启后,白色的“海之梦”雕塑在水雾间若隐若现,犹如穿梭在海洋之中,整体造型用现代的设计手法结合实体材料呼应“海洋文化”主题。(3)“福船”选用具象“船”造型元素,雕塑立面上大大小小的“福字”连接了闽南地区人民进行海外贸易、面对海浪凶猛、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以及沿海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望和向往,直观的使观者感受闽南地区海洋地域风情和民俗文化。3.异域文化“海丝艺术公园”用传统的文化符号堆砌出东南亚各个国家缤纷异彩的地域特色,以直观的设计语言展现出东南亚国家的多元文化盛景。以环状的叙事方式将这些异域文化融入到景观设计中,运用雕塑展示、铺装展示等手法,向游客们传播海上丝绸之路各个国家的互通、融合和共荣的文化碰撞。(1)东南亚风情群雕“东南亚风情”群雕直径为11米,高为5米,大量运用花岗岩和青铜材质。以空间序列展现的形式,把东南亚地区特有的动物、植物、海岛风情、多元文化用传统雕塑的方式进行视觉呈现。借以东南亚特有异域特色建立起人和场地的纽带,增强公众对与“海丝”文化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同时又体现了异域多元文化的融合发展。(2)南亚群雕“南亚群雕”长63.4米,宽40米,高8.6,材质为花岗岩、镍白铜。雕塑群根据所处地域特性,以廊桥、平台的方式使群雕坐落于湖面水域与湖心岛相连,选取了最具南亚特色、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宗教和地域的建筑为背景,讲述了《宴请交流》《文化交融》《南亚风情》《工艺互通》等场景,以具象写实和当代雕塑创作中解构与重组艺术的表现手法,生动的展现了在不同领域的文化、贸易的交流与互通,使得观者在得到艺术熏陶的同时,又能近距离触碰“海上丝绸之路”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远影响。(3)西亚组雕“西亚组雕”长50米,宽13.8米,高8.8米,雕塑材质为花岗岩、镍白铜。整体雕塑采用具象写实的线性叙事手法对西亚典型伊斯兰建筑造型进行创作,通过人物间的交谈、货物运输等场景再现的讲述,展现了西亚在“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角色和文化魅力。

三、“海丝艺术公园“视觉环境形态构成要素分析主题公园中视觉环境艺术的形态要素由空间要素、造型要素、色彩要素三部分构成。

(一)空间要素

公园景观应通过良好空间造型要素,创造出独特且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以赋予景观好的形象视觉特征[4]。园林景观空间中层次感、序列组织感、造型、周围环境、对人的视觉感知的塑造有着紧密关联。空间要素则包含空间意象的营造、空间序列的规划以及各功能空间的组织等方面[5]。“海丝艺术公园”整体景观布局为“一脉、两湖、四区、五湾、八景”。所谓“一脉’,即公园内一条联系东西方向的生态景观脉。“两湖”为逐浪湖和海月湖。“四区”即东亚主题表现区、东南亚主题表现区、西亚主题表现区、南亚主题表现区。“五湾”,即沿环状湖岸设置的景观与休闲为一体的五个景观水湾,分别是:月蓝湾,观澜湾,追风湾,渔人湾和流霞湾。“八景”为月之岛、灯之港、帆之滨、舵之向、思之源、风之子、浪之花、绿之林。“海丝艺术公园”的流线布局从整体上来说以环形动线为主,整个园区以大面积水为构图中心,空间组合关系上以区域性轴线为主。轴线连接主入口、水镜广场和园区主要雕塑“帆影”,开放的广场空间与主节点的标志性构筑物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性景观系统,全方位展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历史风貌。

(二)造型要素

主题公园视觉性环境造型要素要考虑整个公园主题文化精神,造型要素的呈现主要反映在建筑造型、雕塑小品造型上。通过对“海丝”文化的剖析,可以从中提取出视觉造型元素并应用于主题公园设计中,具体视觉造型元素可分为以下几类:“船”“船帆”“水”“海上贸易交流场景”“异域建筑”“异域植物”“人物造型”“闽南传统建筑”“闽南非物质文化”“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图。各种视觉造型元素映射在不同的载体上呈现出不同的视觉观感,而设计者应充分根据其本身特有的性质将两者合理地结合运用在场地中。通过实地调研作者得出的“海丝”视觉造型元素在主题公园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手法,如表1。园区内雕塑群,采用叙事性的传达方式,背景造型借鉴闽南当地及各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建筑、船、船帆、人物、动物、植物等元素。以较为直观的手法呈现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以及昔日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交往、文化繁荣的盛况。通过人物场景叙事造型的故事传达,唤起公众对“海丝”文化的记忆并产生共鸣。建筑造型上,将泉州独特的传统文化元素渗透进场地设计中,延用闽南传统民居“红砖白石双拨器,出砖入石燕尾脊,雕梁画栋宫殿式”的建筑风格,大体量且具有当地闽南特色的庙堂建筑、“天圆地方”的建筑理念和砖砌工艺。建筑外形以古老建筑拆卸的瓦片堆砌出“海浪”“岛屿”等造型,在碧海蓝天的映衬下展示了闽南民居的独特韵味。

(三)色彩要素

在景观设计要素中,色彩不仅对人的视觉会产生重要影响,且能够让人从心理上产生情感共鸣。主题公园中景观的视觉色彩表达主要是由色彩载体来传达美感的,根据载体的不同传达出的色彩也有所不同。“海丝艺术公园”景观色彩要素主要包括植物色彩、建筑色彩、雕塑小品色彩、水体色彩、道路铺装色彩。1.植物色彩植物是景观场所视觉性营造的关键,“海丝艺术公园”在植物造景方面,围绕中心湖打造滨湖景观,结合其地域特征主要运用了群植的种植方式。主要以棕榈科植物为主,且由于其地理位置所形成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绿化植物配置以常绿阔叶树为主,配置木棉、广玉兰、腊梅、杜鹃等,不仅具有东南亚热带风光魅力,又突出“海丝”文化的地域特色和异域特色。2.建筑色彩由于闽南地处滨海,民居建筑大量使用红砖红瓦与石混砌、建筑色彩装饰华丽,再加上当地人视红色为喜庆的颜色,因此把红砖作为建筑主材。把红色作为标志性景观色彩元素融入场地,视觉上呈现出强烈的地域美。被藤曼植物覆盖的园林式建筑“绿房子”,借鉴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意向,垂直绿化设计手法,行走其中给人一种漫步迷宫深林的错觉。绿色植物与周边环境相融合,既满足功能又统一形式,形成整体和谐的视觉性景观。3.雕塑小品色彩园区内的雕塑小品为了呼应“海洋文化”主题,整体色彩基调以白色为主,搭配黑色进行故事场景塑造。雕塑的白色与水体、植物、红色建筑建筑交相呼应,增加了视觉感官冲击,形成鲜明对比的同时又切合闽南地域文化特点。4.道路铺装色彩在“海丝艺术公园”铺装设计中,集散性空间——水镜广场规模较大,根据广场的景观和空间活动特性,选取了海丝地图为主的铺装形式,展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经过的国家,增强其文化代入感。整体材质为花岗岩,选材则是依据耐久性、易于后期运营维护等原则,颜色为米灰色以典雅、朴素为主显得空间更加稳重。其他功能性节点空间则跟随场地的主色调白色,材质上小型广场多采用花岗岩与卵石、透水铺装相结合;亲水空间使用防腐木铺装,基调为红色;儿童活动空间运用大面积亮色增强场地活力,材质上大面积选取塑胶平整铺砌,提升安全性。

四、城市主题公园景观的视觉性分析及设计思考

(一)“海丝艺术公园”主题表达充分但雕塑小品类型过于重复

“海丝艺术公园”将当地文化与景观环境相结合,视觉上加强了游客对“海丝文化”的了解,对场地本身进行视觉深化设计的同时,又展现闽南地域特色和“海丝”文化底蕴。从公园的整体性来看,场地运用了大量的“海丝艺术”和闽南当地的地方特色元素来展现场地性格,做到了主题性的统一。但是,从视觉性设计思考方面来看泉州”海丝艺术公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园区内景观雕塑小品类型过多重复,一定程度上给游客带来视觉审美疲劳,影响文化景观视觉效果,带给观者较为单一的欣赏和体验,缺乏长久吸引力。

(二)“海丝艺术公园”注重文化内涵但功能节点单一

公园以尊重原场地条件为前提,以大众在游览中与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所产生情感共鸣为设计重点,结合“海丝”设计背景文化内涵和传播当地“海丝文化”发展的需求,通过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呈现,烘托浓厚的主题文化氛围来塑造具有地域特色文化价值的主题公园。但场地景观功能分区节点单一,可提供给游客娱乐活动的选择性较少,只单纯的设置休息功能,缺少吸引游客的表演和参与的活动项目,应提高场地的利用率和使用功能。例如可以将现代科技与文化景观设计结合,增设海上丝绸之路3D技术艺术品展厅,或露天剧院,手工艺制作坊等文化特色体验项目,提升人与场所的互动性,创造多种体验的空间环境,激发场所新活力。

(三)“海丝艺术公园”设计表达独特但导视系统较弱

在植物配置设计上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域特色进行植物种植选择,满足了基本的植物景观效果;铺装的材质和样式多变,贴合文化主题;景观小品也融入了闽南、异域文化等;利用光元素等媒介手段都为主题公园视觉性景观规划设计起到了借鉴作用。就场地内的景观环境视觉导视而言,应引起更广泛的关注,景观导视系统除了具有引导和传递信息的功能外,也是场地地域文化建设和视觉性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景观空间都应具有完善的景观导向系统,适时适地的出现,轻松地为游客获得明确的引导信息。调研发现,园区内导视系统较不完善,指向性不明确,设计形式单一、且导视不明显、不能够清楚地引导游客通往园区内的各个景观节点。应从造型、色彩、图案、材质等多个维度提升视觉导视与景观视觉的感官冲击,且不能仅停留在功能上,应满足人心理需求的同时增强导视设计的情景感、功能感及故事化展现。

结语

公园设计要素范文4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湿地公园景观设计应重点突出湿地景观,最大限度的维持区域自然风貌,创造公众体验自然、享受自然的场所和空间。同时最为一个现代综合性公园,更应该尊重当地历史,传承和延续文化特色。该城市湿地公园将文化和生态充分融合,将其生态功能和特性元素向四周渗透,与周边各功能用地一起将西片区打造成文化之域、魅力之区、生态之苑、宜居之城,使该城市更具活力,使文化得以发展和繁荣。

现如今,随着人们对城市环境生态保护以及城市绿地景观建设的不断重视,针对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城市湿地公园也逐渐兴起。湿地公园在建设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不断涌现,其中最为凸显的就是景观营造方面。景观综合功能的提升或者说是美学效果的发挥应该成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样才能够发挥城市湿地公园改善城市居民生存环境,又兼顾美学享受的作用,更好的为城市居民服务。

1 城市湿地公园概念与特质

湿地公园景观是在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的基础上,满足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前提下,利用湿地资源优势,挖掘区域湿地文化,在湿地保育区以外建设的具有生态性、艺术性以及社会文化性,适宜公众游览的以湿地为主题的游憩空间。

水体景观、生物景观和文化景观是湿地公园景观构成的基本要素,三者相互交融,相互影响。湿地水体景观主要由水域景观、岸带景观及近岸陆域景观3部分构成;湿地公园内可展示的生物景观主要包括湿地植物景观和湿地动物景观;湿地文化景观就是立足湿地特有的生态特征,体现区域的传统民俗和风土人情等地方特色,展示在湿地环境有的场景、意境。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种独特的公园类型,根据“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规定:湿地公园是指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具有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典型特征,以生态保护、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闲游览为主要内容的公园。它既不是自然保护区,也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城市公园,它是兼有物种及其栖息地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功能的湿地景观区域。城市湿地公园深受居民欢迎,主要因为其具有不同于一般性公园的特质,它除了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游憩等基本功能外,还在自然生态、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等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2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功能分区模糊不清

城市湿地公园大多形式一致,功能分区较为模糊不清,模仿重复现象普遍,缺乏特色,这就造成湿地公园内容过于混乱,既不利于管理,又很难充分发挥景观效应。

2.2景观要素与湿地环境相矛盾

硬质设施过于明显是湿地公园存在的普遍问题,其中包括设施用房、休息场所、道路、小品等等。除此之外,湿地公园中还存在着水体设计过于僵化,植物搭配不合理等问题,这些都是湿地景观要素在规划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和改善的重要方面。

2.3景观设计理念的滞后

城市湿地公园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是评价城市湿地公园的一个指标,而其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其景观规划也尤为重要。合理的景观布置可以形成多功能、多样化的景观环境,使民众全方位感知湿地景观,为民众提供交流的活动场所。目前很多城市湿地公园只是进行简单的功能空间划分,或追求图案式的平面安排;设计过于追求形式,缺乏地域特色;而且较少考虑使用者的行为,缺乏对公众参与性的考虑。

3 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营造

3.1景观功能分区多样化

景观在功能分区上不应和其他公园有太多雷同,应充分发掘城市湿地公园独具的景观潜力。根据游憩活动的不同,城市湿地公园可以做以下分区:观赏型活动区、体验型活动区、认知型活动区、科普型活动区等。

类别 Category 内容 Content;

观赏型活动区 Ornamental activity area 湿地景观观赏、观鸟观鱼、观察湿地的净化程序等;

体验型活动区 Hands-on activity area 湿地滨水体验、采莲等;

认知型活动区 Cognitive activity area 湿地博物馆参观、湿地动植物识别等;

科普型活动区 Science-based activity area 植物习性观察、湿地生态系统观测、湿地的景观变化等。

3.2 景观要素营造彰显湿地特色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时,在满足生态适应原则的前提下,景观营造方面需综合考虑水岸、植物、建筑小品、道路、城市特色、文化因素、功能要求、以及周边环境等等。

3.3 打造城市文化特色

文化背景对于营造景观特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特色,也包含这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建设应考虑到这个因素,湿地公园不单单是亲近自然,更是亲近这座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一草一木,都应包含着这个城市的特征,湿地公园中的道路小品,更应该展现这座城市风采,让时间停留在这里,拒绝外界的干扰。

3.4 周边环境的合理过渡

目前有关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设计,大多是关注于湿地公园内部的内容,而忽略了湿地公园周边环境的设计。周边环境的好坏不单单和湿地公园密切相关,还能够对湿地公园的景观效应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考虑湿地公园周边环境是十分必要的。城市湿地公园的选址一般选择非市中心地带,交通方便且远离城市污染区的地方,沿城市河道为宜。为了满足湿地植物以及景观要求,最好是有丰富地形和大量天然植物。城市湿地公园的周边环境十分复杂,包括公路、居民住宅、河道等等环境,所以,要对不同的环境进行实际分析,做出适宜的选择才是正确的规划方法。

3.5 景观要素的结合设计

城市湿地公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非单独因素的罗列,因此,在规划建设时要全面综合的考虑问题,使得各个元素自然的融合、过渡,从而达到各因素之间的呼应与协调。例如,湿地公园中水岸是蜿蜒曲折的自然式形态,道路则要与之相配合,切不可弃弯取直,同时位置还要与水岸相靠近,沿水而建,忽远忽近,充分调动游览者的亲水性。又如,水体与地形的结合,能够丰富水面的景观效果,产生错落变化的自然水流的效果,同时,植物群落的搭配也能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植物、水体、地形高差的变化相互依存,相互补充,能够成为湿地公园中最具吸引力的景观效果。此外,建筑小品与植物间的良好过渡,更能增添湿地公园的自然野趣。这些都是在规划建设时要综合考虑的问题,只有全面的考量,协调好各个因素的关系,才能更好发挥这些因素的景观效果,打造出特点突出、内涵丰富的城市湿地公园。

4 结束语

城市湿地公园由于其地理环境和生态因素的特性,有别于其他的城市公园。这就要求设计者在规划时充分全面的考虑问题,不单单要解决好生态问题,更要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景观效应。使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和效应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张毅川,乔丽芳,陈亮明.城市湿地公园景观建设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10,(02).

[2] 陈维越,罗言云.成都市望江楼公园风景园林空间分析[J].北方园艺,2011,(08).

[3] 黄有才,杨芳.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11,(03).

[4] 潮洛蒙,李小凌,俞孔坚.城市湿地的生态功能[J].城市问题,2010,(06).

公园设计要素范文5

【关键词】山体公园;地形塑造;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B21文献标识码: A

1.山体公园地形塑造与土方工程设计原则

1.1低成本的设计原则

随着节约型园林建设概念的提出,过去高成本的景观已不再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从而提出低成本景观设计,其应运而生既是对景观行业社会经济因素的思考,也是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景观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有效探索。同时,低成本景观具有可操作性,可充分降低公园建成后的维护费用。

1.2遵循生态化的设计原则

生态城市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一种城市发展的理念,遵循生态发展的规律,人与自然、人与城市才可以和谐相处。在进行山体公园设计过程中,也要根据生态化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在这一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让山体公园景观成为城市生态化发展的一个风向标。

1.3原生景观形态,减少人工雕琢

充分利用山体的原有景观形态,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山的气魄和魅力, 突出自然生态的山地风貌,减少人工雕琢痕迹。人们追求的是蕴含着力量的山峰, 粗犷的山石和撒满阳光的草地。设计尽力保留、恢复自然的痕迹, 将生态和野趣纳入景观区内。要注重生态多样性,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采取多样化的植物种类,再现地带性自然植物群落,做到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同时较好地维持景观的相对稳定性。

1.4遵循人性化的设计原则

体现人文关怀,山体景观设计中,将人性化的设计放在了非常关键的位置,这也是城市发展理念的进步。在设计中,不仅是要解决交通的问题,还要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包括娱乐性质以及商业服务性质,所以,在空间的设计上要重视空间的维度,把握好具体部位尺度的大小,避免对人们的心理带来一种压迫的感觉,这样就充分体现出了人性化的设计。

2.山体公园地形塑造与土方工程设计要素

山体公园设计要素主要包括:空间、景观、道路、节点、视线等。下面分别从山体公园的视觉空间与景象特点、景观空间组织、道路游线、人的心理需求几方面来分析山体公园设计。

2.1山体视觉空间与景象特点

根据山地的自然空间特点,在山体塑造上视觉空间也受其空间朝向的影响。从地形构造空间尺度特点看,不同的山位存在不同的视觉空间类型和景象特征。山位作为山地地形的要素之一,具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基本性,是山地中各种单一地表形状的概括,有不可再分的特点;二是它具有直观性,在山地环境中有很强的可识别性,容易被人们把握。

2.2景观空间组织

控制山体景观空间层次主要有三个决定要素:山体制高点、山体景观视线、山体轮廓线。山体公园的制高点一般位于凸地形的顶部,由于山顶面积的限制,无法满足大量的观光客,也不能建设大规模的建筑,因此需因地制宜的布置观光建筑或构筑物,一般常见的有观光塔、观景亭、观光台等。因此,与空间组织紧密相关的是视线限制,在垂直面中,山地地形可影响可视目标和可视程度,可构成引人注目的透视线,同时创造出景观序列和“景观层次”,可以彻底屏蔽不悦的因素。山体轮廓线构成了景观的背景层次,对人观景时候的心理感受影响很大,以建筑轮廓线为主体的城市天际线,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3游线道路组织

山地由于其特殊的地形,道路顺应等高线布置方法不同,所获得的道路类型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地形空间道路的组织表现出山地道路组织的多样性,带给人们不同的游线道路体验。

(1)顺应地形:山地公园的园路是在与环境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的,与地形的结合完全是顺应自然的结果。它们的结合主要有两种方式:顺应等高线布置和垂直等高线布置。这两种方式均体现了道路对环境尊重的基础上与地形的紧密结合。

(2)立体性:由于公园基址的特殊地形条件,使得山体公园的园路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同时进行,最终形成了多层次的交通系统,给人的游山赏景活动增加了多样性线路的可能。

(3)多样性:与平地公园的园路相比,山体公园的园路边界更加丰富多样,可以是坡地、堡坎、悬崖等,道路边界不同可以造成园路不同的空间感受,即使在同一条园路上也能感受到空间的“旷”、“奥”变化。

2.4山、公园与人的心理需求

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具有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休憩场所、提高城市景观和防灾避险四大功能。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核心,是不可代替的城市公共设施,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体现。山体公园以其特殊的地形优势和天然的生态环境,吸引人们前去,对山体公园的设计做到更有效的保护山地资源、利用山地空间、并进一步开发拓展山地空间,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休憩场所,更多地接触大自然。

3.山体公园的地形设计注意要素

根据山体公园依山傍水、森林植被茂盛等特点,与山体相关安全因素主要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山洪和洪水灾害,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二是人为灾害,如火灾等。一般山体公园出现的常见问题是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防洪等。

3.1滑坡是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缓慢下滑的现象。滑坡的产生除土壤、岩石本身性质、强度、坡度、稳定性等因素外,还与土壤表面的植被、降雨强度及雨水侵蚀以及人为活动的干扰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进行对山体滑坡的处理时,针对其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以防为主,防救结合。

3.2崩塌是坡地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它是一种突发性的灾害,发生速度极快,破坏性很大。对于崩塌的防治主要注意以下几点:1)避开有可能出现崩塌的地形;2)在山地开发建设中,应尽量避免在陡急的山体或坡地进行大量的开挖,而破坏岩土体的自然结构的稳定;3)对地表面稳定的岩土体,采取清挖、锚固或拦挡等加固工程措施。

3.3泥石流是在暴雨或融雪后河沟中流动的携带有大量泥石团的泥流。对于泥石流的防治,首先应以预防为主,保护泥石流沟内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在沟道下游划出危险区,严谨在危险区内修建任何永久性建筑。只要人类活动离开泥石流危险区,就不会受到大的灾害损失。

4.结语:

在城市空间的环境中,结合山体的设计要素,发掘具有与城市发展取得内在联系的山体公园设计方法是建设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良策。伴随现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良好的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理念带给城市更多的内涵,使历史与现代有着更多的交融与对话。

参考文献

公园设计要素范文6

1.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

森林公园景观设计要素一般包括植物、地形、水体、动物、人文资源、地貌等,大多是受气候、时间、空间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而演变的。在进行具体的森林公园景观规划和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些影响,因地制宜,设计出适应不同的地域特点和传统风格的现代景观设计作品来。

2.景观开发设计的方法

第一步选景。应选择森林公园自然景观基本没有受到人类干扰和破坏,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较大,自然风景优美,交通便利的原始景观地域作为开发首选收稿日期。选景定好后,再具体景观设计中应:2012-10-05;修回日期:2012-10-24把最具有特色的旅游景点拿游览线路串联起来,应更多地考虑到如何一处景点都有一个最佳的观赏位置,同时任何一处景点,随着观赏点的变化,其给游客的视觉感受也会因人而异。只有注意到各个细节的设计,才能为游人提供更加完美的旅游服务。

第二步强化景点。自然景观并不都是尽善尽美的,有的是交通不便,有的是景观单一,有的是观赏位置不佳等等。因此,对于这类景点就需要人为设计来强化现有自然景观,增加原有景观,争取打造经典景观,使其景观内涵更加明确。最常用的是通过调整视点的位置、增加建筑小品,也可利用风景园林的点景法则来增加景点的诗情画意,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游览观赏。

第三步造景。营造一些带有地方历史人文特色的景观作品。它主要借用园林艺术表现手法对各种现有景观补充,使其成为森林公园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人工景观。现代造景常用的设计方法较多,主要借鉴园林设计,我们应从大的自然环境出发,而不能局限于园林设计中的精工细雕。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的设计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对各个要素的考虑必须以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为前提再去考虑,同时,根据系统论的基本原理可知,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各部分功能的总和,也就是要切实解决好人类跟自然景观的和谐关系。这就要求设计师必须尊重自然,在具体设计中杜绝盲目拼凑,如果设计过程中缺乏系统性的指导,我们应当通过分析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对森林景观采取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逐级规划方法,从而创造设计出整体协调、自然开敞的森林公园景观作品。

2.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原则

要设计出具有独特个性的森林公园景观,就需要设计师认真发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吸取有特色的文化亮点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当中,从而达到通过设计作品用于展示地方文化的风采,突出文化的地域性特征。创新不应简单地理解为“与众不同”。每一个景观都具有其不同的自身特征。因此,对于景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深刻地理解设计意图与前期的调研工作,然后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进行设计创作,这就是创新。设计师通过参考与对自然的理解来进行设计,将理想化自然元素森林环境设计中去,而不是对原始自然形态的简单修改,这也是对现代森林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

3.尊重自然的原则

尊重自然就是建立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关系。在近万年的人类发展历史中,人类从盲目屈服于自然到适应自然,到最终征服自然,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尊重自然界中植物的生长特征、自然界中的风、雨、阴、晴,尊重自然的地貌地形变化、自然界中的气候变化等等都是尊重自然。森林景观设计中以自然生态景观的表现最为突出,就是要体现出大自然原始的美,在具体设计中要避免过分人工雕琢的痕迹,始终坚持自然美的审美原则。

4.时代性原则

我们生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和特定的时代中,个人的审美意识肯定会受到社会时代的影响。在进行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时,一定要时时刻刻体现时代的审美因素。森林公园景观往往是由标志性原始自然景观、历史建筑、人文景观和环境自然景观等组成的集约型公共景观艺术的综合体。因此,我们既要注重自然美的审美原则又要借鉴古人的设计美学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设计师要以当代主人翁的态度去提炼设计具有个性化的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作品,并应用于森林公园景观设计中去,使设计作品既能体现时展的主旋律,又能陶冶情操,为人类景观设计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5.个性化原则

目前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提出了既要符合现代景观审美要求,又要具有个性化的原则。有许多艺术史家满腔热情地去寻求西方的设计风格,这种一味追求西方风格,而忽视中国传统特色的设计风格是不适合当下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的。只有把握好森林公园的设计主题、形成森林公园鲜明的个性特色,才会直接影响其的生命力。

6.社会、经济、生态三大效益和谐统一原则

设计师对森林景观的设计不是片面的孤立的进行的,在当今对社会、经济、生态三大系统的统一有序发展过程中,生态环境及其自然规律都具有普遍不可复制的规律,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有力保障。这就要求设计师既要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又要考虑到景观与社会环境、当地经济的相辅互生的紧密关系,因此,进行森林景观设计时必须理性处理好三大效益的关系。必要时我国森林公园景观设计师应以保护生态和恢复生态为己任,把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作为森林景观规划设计的终极目标。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