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

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1

关键词:职业 技能大赛 景观设计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36-02

我国的园林教育行业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出现了园林设计人才的巨大市场需求,其发展呈现出了花开遍地的惊人态势。总体看来,虽然教学发展态势良好,但我国职业院校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开设时间短、教学经验匮乏,教师知识更新缓慢,因而培养出的学生很难与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所匹配。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国家和各省市都在有计划地举办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职业技能大赛,来推动培养偏重职业兴趣、动脑能力强、适应未来市场需求、设计经验丰富的学生,进而完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主要依托近几年园林景观职业技能大赛,所反应出的问题,查找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不足,参考园林行业的发展经验,从而探索有效的、可行的改革途径。

1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查找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教学现存的劣势

虽然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在前辈的努力下已经总结了一些成熟的经验,但通过近几年园林行业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学生的作品发现,现有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劣势:(1)由于受国内景观行业与专业教学起步较晚的影响,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尚不完善,实践动手环节较弱,设计笔法生硬;(2)由于现有视域和教学框架的局限性,使得学生的设计作品与命题背景结合不够紧密,设计作品经不起推敲;(3)职业院校中景观设计课程的教师教学模式、方法比较单一,通过绝大多数参赛选手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出,有很强的硬背、拼凑迹象,缺乏自己的主观创意。

2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结构设想

园林职业技能大赛是对学生动手技能、专业内涵、专业素养的综合检验,在其背景的映射下,我们应看出高职培养的园林设计人才定位,不应仅限于初次就业的动手能力、职业爱好,还应加大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考虑未来的晋升空间,但现有的教学体系结构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园林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我们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中要从全局、开放处着手,找出问题的本质建立全新的教学框架。

原有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分为基础理论课、核心专业课、设计实践课三部分,由于开设内容的不完整导致当下的园林设计人才与现实行业需求脱节。通过对课程体系定位推敲,建议应将课程体系调整为基础理论课、核心专业课、设计综合实训课和研讨讲座四个基本部分(如图1)。将设计实践课改为设计综合实训课,课程案例从园林的真实项目入手,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按照设计流程,逐步完成设计内容,最后以组为单位完成方案汇报,检验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表达的能力,使之成为基础理论和核心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载体,更具贯穿性。研讨讲座可以从学生入学初期开始增设,主讲人最好是本专业的优秀毕业学生、企业优秀设计人员、外校资深教授等,既可以弥补学校内部教师专业的局限性,又可以拓宽学生的视域;讲座内容应由宏观逐步到微观,使学生一入校就对园林设计专业产生浓厚兴趣,加大自身对园林艺术的敏感性和生活中细腻观察的培养,这样有助于学生消化和理解不同的园林文化,使掌握的园林技能更为灵活,设计作品更具内涵、创意,形成认识专业到掌握技能递进式的专业教育。教学框架的重新组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定位。这个课程框架的设立更加具有弹性的可适应性,使之具有动态活力。

3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教学方法

职业技能大赛命题的拟定与社会现代背景结合越来越密切,要求学生具有很快的应变能力,原有的“万能方案”备赛方法已经逐渐不能适应命题的灵活变化。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有意识地运用现代教学法的理论来挑选阅读材料,制定教学和指导的计划,选择设计课题的地点与范围,加强学生与教师间的交流,创建学生与其将来的客户、合作伙伴之间关系类型。这些举措的实现,需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方法,其中实训课的教学方法尤为突出:

(1)案例分析法:这种教学方法是1880年由哈佛大学开发完成的,是一种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方法。起初用于培育初级经理和管理精英的教育,后来由于其教学效果反应良好,被一些专业采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以培养设计人员的动手能力为主,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都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模式,即给出任务―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完成任务。虽然这一模式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如将案例分析法与之有机结合其结果会更加喜人。

教师可以选取2~3个与既定任务相似的绿地案例,第一个案例可以以教师分析、讲解、评价为主,引导学生如何找寻切入点与分析方法;第二、三个案例以学生为中心,以组为单位,每组选2~3名学生汇报案例的分析、评价结果,要给出分析理由,其它学生以书面形式上交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可以引导学生切实有效的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难题并完善自身方案的修改与深入,增加学生设计作品的可行性。

(2)实践指导法:在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实训课程中,要选择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按照项目的实施过程分环节进行指导,最终完成整套设计方案。打破以往单一教师指导实践课的现象,因为无论哪一类型的绿地项目,面积大小,都会涉及到多方面的专业知识,教师通过团队组合,可以互补,同时每个人的讲课风格也不同,更有利于组织教学,避免单一乏味。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经验、社会经验,通过项目载体激发、调动学生固有的人生经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这将会是学生今后自己设计风格形成的源泉。

学生自身也需要通过项目的实践,找到园林景观设计与真实世界关联的有效途径,增强自己对设计应对的灵活性。在实践课程中,师生之间通过不断沟通、交流,增强学生图纸以外的沟通技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逐个环节查找不足,完善自身缺点,探寻解决问题的方式,并使学生介入到项目现实性的过程中去。这是一种帮助学生消化、吸收、再记忆的有效方法。

(3)分组教学法:在真实的企业工作过程中,很少有一个设计人员单打独斗,独自完成任务,往往都是几个设计人员组成一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设计工作。教师可以模拟企业真实工作环境,将学生5~6人分为一组,实行组长负责、轮换制,选定学校周边的一真实案例,按照项目实际流程,运用任务单的形式引导学生。学生可以根据不同任务环节,相互配合完成任务。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锻炼了组员间协作的能力,还增强了设计思维的缜密性。

4 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完善职业院校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体系的考核方法

近几年,通过指导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感到大赛的评定标准融入了更多的行业规范、标准,越来越侧重于方案的合理性、创意性与可行性。此种考核方式对学生设计作品有良好的导向性,因此,职业院校的考核方式也应有所突破,改变以往的单一评价方式。其一,将课程考核分为过程考评、教学产品考评、期末考试三部分(如表1),其中每一部分的考核比例,可以由不同职业院校相关专业的教师根据实际酌情决定。此种方式考核内容全面,做到了课堂、结果的全程监控,有效的避免了考核的片面性,考核结果更加具有说服力。其二,将设计教师组成考评组,可以2~3人为一组,评价学生的教学产品――设计方案。因为设计方案没有固定量化的评价标准,由于每个人欣赏角度等的不同,会造成评价的偏颇,所以由考评组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分别评价,最终取平均分,考核结果会更加合理。

职业技能大赛的发展动向是帮助我们教师了解、掌握现代行业发展趋势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动力。诚然,一次甚至几次的课程体系改革不能适应全球化带来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逐渐摒弃固有的模式和偏见,创造更为合理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黄艳.艺术院校景观设计专业的特色定位――弹性的跨界探索[J].LA景观设计学,2012(5).

[2] 郭丽.项目化教学在园林景观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及成效[J].安徽农学通报,2013(11):130-132.

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2

【关键词】山地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国内外案例分析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可依,同时也有水可寻,所以该公园的设计主要围绕“水”这个主题进行设计。为了让设计更加贴近自然,该公园的设计在水的世界里巧妙地融入了“石”这一角色,山静水动,再结合各种类型的“石”,让公园整体上体现着生态和谐的景象。因此,兰山公园的主要景点是“叠石假山,流水瀑布”,充分展现了“水石结合”的原则。它的次景点是“九龙吐水”,既有典故,又具戏耍乐趣。兰山公园整体上融合了“水的阴柔”和“石的刚劲”,刚柔并济,独具特色。案例分析总结———以鳌山公园为例:鳌山公园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新城东区,它所依附的鳌山的相对高度是40~50m,最高处可达到468m,最低处是400m。它位于新旧城交界处,视野良好。鉴于鳌山的天然植被稀疏,植被覆盖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在鳌山公园的设计上着重于“植物规划设计”。因此,鳌山公园的设计的特色就在于它的“生态廊道”。以生态恢复,生态保育为主的生态绿地植物是它的一大特色,各种类型的植物增加了物种多样性,在美化公园的同时也保护了整个生态系统。鳌山公园的植物规划主要分为“规则式植物景观”、“自然式植物景观”和“混合式植物景观”,不同区域的植物配置不同。鳌山公园的生态廊道在遵循“整体性、保护性、多元化”的原则下,设计出了“山脉型生态廊道”、“道路型生态廊道”和“河流型生态廊道”。这些廊道的设计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山地景观,且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和生态的恢复。案例分析总结———以狮山公园为例:狮山公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占地面积高达17000m2,与广深铁路和黄埔港相邻,附近有密集居民区。狮山整体山体多为低山地,起伏变化不大,整条山脉由三个山头组成,给公园留出了足够的开敞的空间来进行发挥设计。鉴于该公园紧邻密集居民区,所以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适于居民进行休闲活动的居住区公园,因此,该公园的设计主要是需要将“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公园在总体布局可概括为“一环,三区”———“一环”是环山路,它依山而建,是浏览主线;“三区”是三大功能区,分别为“休闲观赏区”、“康体活动区”和“后勤管理区”,刚好以三个山头为划分依据。另外,公园在视线设计上主要有三个控制点:最高峰上的“主山炮台”,不受遮挡的“闻香亭”和“环山路”。在园林建筑布局上遵循的是“小、散、隐”的原则,以保持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该公园的设计意在体现“尊重山地现状”的重要性,只有在真正了解了山地特点,深度挖掘山地空间优势,借其自然山水,做到“景到随机”,才能得到理想的设计效果,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节约了造价成本。

4小结

从上述内容可知,国外的关于山地公园的研究多从物群落的多样性、动物保护、森林防火等角度出发,在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功能基础上,尽可能让设计在美学的角度有更大的发挥空间。而国内虽有关于山地公园的大量学术资料,但无论是关于山地建筑还是山地植物景观,更多的仍是关注功用方面的问题,甚至在设计让没有成熟到如国外那般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于山地城市公园在设计方面的不足之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设计师应在尊重自然场地地形的基础上设计破坏小且能够满足基本山地公园的功能需求的同时,追求设计的美感,沿着“绿化-彩化-香化”的设计理念,同时结合人们的游赏需求,设计出既具有功能性,有生态保护为主兼具美感的特色性山地城市公园。

作者:周麟佳 单位: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园林艺术系

参考文献

[1]黄光宇.山地城市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9.

[2]赵世伟,张佐双.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与营造[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3]卢新海.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4]邱少斌.福州市大福山自然景观设计的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2004,3.

[5]肖笃宁.景观生态学———理论、方法及应用[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

[6]张立磊.山地地区城市公园地形设计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2008.

[7]张建林.重庆主城区山地公园植物群落特征与景观设计[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1.

[8]魏育娟.基于生态恢复的福建山地公园建设研究[D].福建:福建农林大学,2010.

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职学校开设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系园林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如何教授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培养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技能型人才,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本文从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加强实践教学3方面,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1 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

1.1 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不高,这样就直接影响了学生将来的学习。由于基础差,在一次又一次的挫败中,又没有正确的引导,甚至还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学生渐渐地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后面的学习就成了难题。教师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变得很难。

1.2 目标不明确,没有进取心

中职学生年龄为15~18岁,很多人是从初中就直接面对职业教育,他们的心理素质还远远没有达到接受职业教育的要求,个别年龄小的,可能还会先就业后成年,因此,这个关键的3年里,学生会逐渐定型,形成一些固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必须好好把握这几年,在教授过程中,不光是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实际操作的方法,还应该更多地传授他们正确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成熟和成长起来,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不是小孩子一样地幼稚和无所事事。

1.3 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学习知识不光是需要聪明的头脑,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更重要。比如说,课前预习,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到了上课的时候重点听老师讲的这部分内容,课后可以再请教老师,然后自己再复习。这些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没有几个懂。从来都是直接听课,从头听到尾,最后听得头昏脑胀,非重点的,好笑的就记住了,重点的、枯燥的就和没有听过一样。而这个时候,学生会很快地得出自己不是学习材料这个结论,马上放弃学习。

2 优化课堂教学

2.1 设计好绪论紧紧抓住学生

设计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绪论,会给学生带来先入为主的影响,其成败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案例,给学生分析、讲解,从而激发、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生动、直观的案例,是引起兴趣和注意的关键。

在绪论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把一些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成功的案例制作成课件,展现给同学们,对每一个景区的绿地规划,提炼出特点,使同学们有一个简单深刻的记忆。

如:友谊南路道路绿地,给同学们看一张友谊南路路侧绿带微地形起伏与植物配植的效果图,该图在绿地竖向设计上采用了新颖的地形起伏地和微地形起伏,通过人造高低不一的起伏地形,形成了绿化景观的舒缓起伏,从而营造出流畅自如、高低错落的自然园林景观效果。通过地形塑造,不仅使平面道路呈现出立体化效果,最重要的是整条道路绿化的绿量也平均增加了20%以上。

再如:通过多媒体教学展现友谊南路路侧绿带树种与配植的3张效果图,在树种的选择上,这条道路共栽植24种树木,其中包括许多名优树种。常绿乔木有雪松、桧柏、白皮松等;落叶观赏乔木有千头椿、合欢、栾树、火炬、法国梧桐、馒头柳等;观花灌木有红叶李、红叶桃、紫叶矮樱等;常绿小灌木有丝兰、铺地柏、小叶黄杨等;可修剪小灌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等。在季相景观营造上,上述这些大乔木大多四季常绿,将形成冬季的主要风景;夏天相继开花的合欢树和栾树、春天开花的红花洋槐、秋天形成红叶风景的火炬树。这些树木不仅起到改善城市空气环境、降低噪声污染的作用,还能起到丰富绿化的视觉效果。

通过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同学们了解学习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目的,将来能够独立设计小型园林设施和主要利用植物进行环境景观设计,并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人类活动和环境的协调关系。

2.2 优化教学方法

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是园林专业中实用性较强、综合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较多的一门课程,而中职学生对学过的园林知识往往掌握得不牢固,过一段时间自然忘得差不多了。这时,需要教师把以前学过的园林知识与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整理出有条理、很清晰、有特点、很简单、好记忆的知识点,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重新拾起学习的兴趣,学好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这门课,更好地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服务。如:在讲解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一般程序时,结合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的案例,归纳出园林绿地规划的设计流程,见表1:

通过上述的学习,同学们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让同学们现场进行模拟。比如:要建一个中山君怡花园,有的学生扮演中山君怡花园的开发商,有的学生扮演设计院的设计师。双方见面后进行沟通,把设计任务交给了设计师。设计师接受设计任务后,让同学们尽情地发挥。在课堂上,有演员,也有观众,每个同学都是评委。观看表演后,大家开始点评,围绕着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各抒己见。如设计师向开发商阐述方案的设计理念、平面功能布局及风格特点后,开发商询问植物种植设计有哪些特点,设计师回复植物配置以多植乔木作为基调,可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在楼间的经典部位以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点景,以产生以花取胜的特色来;以常绿、落叶树种综合搭配,寻求植物之间最佳的生态关系和美学关系。通过这样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使同学们很快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程序。

3 加强实践教学

3.1 加强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

加强对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案例的分析,既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践教学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掌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基本技术的必要教学环节,其更深刻的内涵是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掌握从科学与艺术等不同角度分析实例,学习各地区、各类型、各层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范例的设计手法。

如:在讲天津梅江生态居住区芳水园环境景观设计中,是围绕“生态”为设计主线,体现环保和追求“天人合一”,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理念。植物配置突出“生态”和“芳水”这2个特点,通过植物来改善空气的质量、分泌杀菌素、吸收有毒气体、阻滞尘埃等,以多植乔木产生规模生态效益,大片种植花灌木和草本花卉,以花取胜的特色;在水里和湖岸,以种植水生植物与花灌木相结合来丰富水景,以产生“芳水”的个性来。所用的植物见表2。

通过上述对案例的分析,同学们可以学到在进行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时,必须确定设计原则和指导思想,整套设计方案必须围绕设计主题进行布局和组织,使设计有特色、有个性,新颖独特,实实在在。只有这样的好环境,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追求的热点,并有效地增加附加值。另外,同学们还可以学到植物的配置,掌握天津地区适地适树的树种。在植物配置时应考虑有以下因素:①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很好地生长。②重视植物多样化。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创造。不仅能观赏园林植物的现时景观,还能观赏园林植物的季相变化,从而达到步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③布局合理,疏朗有致,单群结合。园林植物配置有孤植、列植、片植、群植、混植多种形式,这样不仅欣赏到孤植树的风姿,也可欣赏到群植树的华美。

3.2 加强作图实践

通过作图,提高学生作图技巧,在作图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成设计理论的应用,在作图实践中领悟设计原理,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进行园林规划和园林设计,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划设计风格,达到园林绿地规划设计课程的学习目标。具体做法:一(下转第87页)(上接第79页)是结合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与各类绿地规划设计的相关内容,观摩总结各类园林绿地建造规律,评述各具体园林绿地的得失,收集成功案例的平面图、立面图;二是选一个规划设计相对好的园林绿地,进行实地参观讲解评述讨论,并与理论相结合,找出原设计图,细读原设计思路与设计意图;进行第2次评述讨论,分析其得失,再以原地形图与设计交底要求学生进行园林规划和设计,在完成园林规划和设计后对比原始设计图,再次评述讨论。通过这样一次又一次的修改设计图,使同学们不仅掌握作图的技巧,而且还能发现设计图中存在的问题,达到用心设计的目的。

总之,在中职学校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教学中,必须重视技能的培养,通过“观察、研究、作图、感悟”的综合教学实习过程,尽快提高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能力,成为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的实用人才。(收稿;2012-12-20)

参考文献:

[1]王浩.城市生态园林与绿地系统规划.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

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4

关键词综合医院 外部景观 分析 外部空间 环境

中图分类号:TU2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些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 医院管理者与设计者开始更多地关注购进先进医疗设备和构筑现代化的医疗建筑, 以此来减少疾病的感染几率和提高医疗效率, 花园等医院的外部景观则成为难得一见的便利设施。对于很多综合医院而言,虽然它们往往占据了城市的中心地段, 享有便利的交通, 却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挑战: 寸土寸金的经济压力、 嘈杂的治疗环境、 更高医疗质量的市场需求、吸引保留优秀员工的软性要求等。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只是简单地观赏特定形式的自然和花园景观就可以在5 m i n , 甚至更少的时间内明显改善患者的压力状况, 而若在更长的时间内甚至还可以提高医疗效果, 如减少止痛药的摄入量和减少住院期[1]。此外,有助于康复的、宜人的自然风光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品质形象。

1.案例分析

1.1北医三院分析

北医三院位于北京中北部,地处繁华的北四环内,因此医院占地面积较小,而人流、车流密度较大,我们小组一行五人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得到对北医三院的以下分析:

1.1.1 院区建筑布局分析

北医三院原院区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建设前期缺乏总体规划的统一指导,院区总体占地面积较小,建筑布局凌乱分散,各种功能之间关系不够清楚,院区内建筑多为平房或低层楼房,占地面积过大,使得院区小而杂乱。

1.1.2 道路系统分析

由于地窄人稠,留给机动车停留及行车空间极少,主要停车场为地下停车场,有少量露天停车位,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混合,院区内各种人流、车流混杂,相互交叉,缺少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缺少明确的标识导向系统。以新门诊楼前的大型广场为例,地下停车场出口与露天停车场出口及医院入口形成冲突,极易造成拥堵。住院部前的车道较窄同时未标识成单行车道,长导致错车缓慢以及对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威胁。

1.1.3 院区绿地规划分析

用地面积不足是我国大中城市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此问题在北医三院尤为严重,由于地处繁华地段用地紧张,北医三院绿地面积严重不足,硬质景观居多,高大建筑物南面向阳处极少绿植,既影响美观也致春夏秋季曝晒,相反高楼间绿地有多棵大乔,偶尔空出的绿地种植上草坪和一些低矮的灌木,导致春秋冬季寒冷,另外少有的绿地间不注重灌乔草的合理配植,景观层次单一,缺乏病人休闲游憩的场所。

1.1.4 院区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分析

北医三院由于用地面积小,景观小品较少,现有的小品也未考虑到病人的活动心理和身体需要,且设置的位置也不尽合理,只是象征性的一种摆设,使用率低下。北医三院西侧有一木质廊道和花架,但年久失修,木质材料已出现裂痕,不但不能使用,甚至有安全隐患。院区内也很少设置桌椅供休息,我们在走访调查中发现,有病人到户外散步时,总是没有可以停下来休息的地方,只能到路边席地而坐。

1.2三〇九医院分析

三〇九医院坐落北京西山脚下,南接皇家园林颐和园,北靠百望山森林公园,西临西山风景区,东衔京密运水河。地处北京郊外的三〇九医院远离嘈杂的城市闹区,拥有较大的占地面积以及良好的小气候,因此院区内景观效果良好,不失为大城市医院的典范。

1.2.1院区建筑布局分析

三〇九医院始建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院区总体占地面积较大,建筑布局明确功能清晰:院区东部门诊楼前有一半圆形水池广场,南部为一中式古典园林,中部为院区主体建筑,北部为一开敞广场,住院部位于院区的西部,远离街边,营造出安静的氛围。

1.2.2道路系统分析

由于建院初期规划以及近些年的扩建导致外部空间减少,而原有停车场多为露天停车场停车位较少,再加上院区入口较狭窄以及就诊患者数量较多,造成三〇九医院的入口处拥堵,常常一堵就是个把小时;进入院区以后,由于缺少明确的标识导向系统或标识不明显,院区内的车容易误驶入其他车道造成拥堵。

1.2.3院区绿地规划分析

由于地处郊外,三〇九医院绿化面积较高,景观要素运用较为恰当:门诊楼前帆船的造型巧妙地将水体和楼前广场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满足患者的游憩休闲功能,还能有效地改善医院的环境质量;同样,院区南部的中式园林则给患者和家属营造出一个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廊道与水体相结合,地形高低起伏,水体景观与廊道绿植相互衬托对比,更显景观层次的丰富性。除此以外,三〇九医院内还分布着各种形式的小型庭院以供人休憩,如中式的三友亭、日式的枯山水,以及欧式广场等,植物种类也相当丰富,据我们调查统计,仅仅南部花园的植物种类就多达四十种。

1.2.4院区景观小品及服务设施分析

相比调查的其它医院,三〇九医院内部景观小品更多寓意更加丰富,以门诊楼前广场为例,帆船以及门的造型给患者以积极向上的暗示,水体景观设计利用建筑小品和喷泉相结合的形式,给患者以平缓、安静的氛围,水池内的喷泉设计时则有意识地利用色彩变化,加强和丰富空间的气氛,给患者和家属在视觉上以沉稳宁静、幽雅明快的感觉。院区南部的百草园将上百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以图示的形式画在了廊道顶上,这种具有深刻意义的景观小品让患者和家属更愿意驻足停留。除此之外,院区内其他景观小品也借用积极向上的事物来暗示,如三友亭中的岁寒三友,欧式广场上的雕塑都成功的弱化了医院紧张的气氛。院区内服务设施也较为完善,在进入游园以及广场均有无障碍通道方便障碍人士同行,院内木质座椅也很多,方便病人及家属休息。

2.结语

对于医院而言, 医疗的过程绝不应仅仅局限于建筑内、病房里, 合理的景观对患者的康复、 家属的心情和工作者的工作状态都具有积极的作用。随着人民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不仅是医疗技术的发展,景观也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 1]UL R I CH R S . Health benefits of gardens in hospital [EB/OL]. [ 2009- 07- 10]. http : / / p la n terra . co m . pdf

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5

【关键词】兴趣 学习兴趣 课程教学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了,历来受各级老师所重视,尤其是那些优秀的老师,几乎对此都有着深刻的思考和体会。甚至可以说,不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命题,就不足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本文作者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思考的层面不能只停留在如何提高上课质量、增强上课技能技巧上。也就是说这不光是老师的问题,它是学生、课程、老师三方面综合起来的问题。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也不仅仅是不想学,或老师教得不够好这么简单,它是多方面的,多因的。只有全面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才能帮助学生重新燃起求知的兴趣之火。

一、学习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因为,当我们对某样东西或事情产生了兴趣,就会萌发出强烈的好奇心和一探究竟的求知欲,甚至是征服、占有的欲望。同时,它还会促使我们在学习和探寻的过程中发现事物的美、事物的吸引力,继而把这种学习和探寻进行到底。兴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一旦燃起了兴趣之火,它将是一种较为强烈且持久的情感,在这样的情感作用下,能帮助我们树立克服种种困难的信心,并发起挑战,直至最终战胜困难。而这些正是我们学习求知,甚至是做学问最为有力的法宝。

二、兴趣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兴趣,而不仅仅是对某节课某次实践的兴趣。老师要围绕课程教学目的、专业要求来引导学生有兴趣的思考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自发自觉地开展学习,才能积极主动参与各种教学训练和实践,并思考问题,与老师的教学开展形成互动互助。

三、如何培养、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原因并不是单因的,而是多因的。它是学生、课程、老师三方面综合起来的问题。就是说,要培养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学习兴趣,要综合分析学生对该课程的期望值、该课程的教学要求与特色以及老师对该课程的掌控能力如何,以此为依据参考,设计和制定课程的教学步骤、方式、手段等,才能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产生学习兴趣,以利于更好地开展学习。下面以开展《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对此的教学思考与实践心得。

(一)高职的学生是怎么样层次的学习者?他们有哪些特点

高职院校学生的生源一般是达不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此类学生普遍存在文化基础偏差、学习的自主性不强、对自我要求不严、学习兴趣容易转移等共同的特点。他们平时较自由散漫、不守纪律,甚至沽染上不良习惯,没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学习兴趣也不浓厚,尤其是面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对学习以外的东西接受能力较强,接受程度高。

(二)学生对该课程的看点和期望值在哪

《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课程在我校目前是物业管理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主要在小区规划、环境与管理、绿地规划设计以及水景景观设计等方面做了系统的介绍与讨论,使物业管理从业人员熟悉小区规划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该课程的学习对该专业日后的教学有直接的影响。

对于初次接触该课程的学生,要求其能较为准确地把握该课程的主要学习要求是不大可能的,更多的情况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有限的认识,来看待《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课程。那么,究竟学生对该课程的看点在哪?他们又对课程中哪些章节感兴趣呢?笔者曾连续在三个学期内对不同年级、班别的物业管理专业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们在第一感觉的驱使下,所选择比较喜欢的章节除了第一、二章外,其他章节均占据不同的比例。表现出兴趣范围比较宽、模糊等特点,在进一步回答还须增加哪些课程相关知识和如何规划自我的学习计划等问题上,更显得莫衷一是。笔者发现,这样的课前调查有利于吸引学生对课程的关注,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不自觉地自主参与学习,随着课程教学的深入和老师的引导,他们当中有一定比例的学生能沿着之前自己回答问卷的思路来规划、修正学习,使学习的兴趣得以不断地增强,学习越发积极投入。

(三)该课程的亮点在哪

纵观《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课程,可以说,课程中的第四章植物的选择与配置和第八章水景景观规划设计,是最为吸引学生的亮点章节。因为这些章节的内容最贴近实际、丰富有趣、技能性较强,对日后物业专业的同学上岗操作有较大的帮助。如植物选择与配置章节,同学们对自己身边这些叫不出名字的花草树木既感到熟悉又陌生,通过学习和实践,不但知道了每种植物的名字,还了解了它们的生长习性、种植季节、代表的意义,甚至是植物的搭配和修剪等富于创造性的技能。学习的兴趣是一天比一天浓厚,学习起来也是认真并快乐着。

而在课前的问卷调查中,学生们也对植物、水景等内容表现出兴趣,有的同学还当场表述了自己选择的理由,认为此类内容比较实用,并期望能从中得到相关的知识和收获。由此,可发现学生们这些初次萌发的兴趣并不都是一时喜好,也存在一定的根源,并对今后能形成较为稳固的兴趣情感铺垫了一些基础。

(四)针对以上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的手段有哪些(实践、案例、真人真事、更多的有针对性的分析与感悟体会)

诚然,学生自发的学习兴趣毕竟是比较浅淡且盲目的,课程的开展还需老师正确地引导和悉心的付出。很多老师对如何开展教学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技巧,笔者所思考的是,老师能否捕捉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而不是脱离了学生学习兴趣需求硬性执行自己的教学命令。

在开展《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课程教学中,案例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等这些手段都是必需的,而在进行案例分析中,很多老师的教学体会更多的是在说别人的事、套用别人的经验,学生在听案例分析的时候,也有遥不可及的感觉。笔者的体会是应尽量选用自己曾亲身参与的案例,在分析的过程中适时地谈谈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故事,这样的案例分析会更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且更能打动人。

除此之外,教学中很多时候还需组织外出,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学生对教学实践历来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此时也是老师充分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时机。笔者在2009年开展的一次水景景观实践课上,组织同学们对南宁市的滨湖水景广场进行实地的考察教学。在课前展示了一组该广场日景与夜景的水景图片,重点就水景的布置和形式、水景的造型与灯光以及该广场的设计思路等考察内容与同学们进行了讨论分析。让同学们先入为主地对此有所了解,引起他们的遐想与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还让同学们自行收集更多的相关资料与信息,组织布置同学们分组分项考察。到前往当日,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浓密的小雨,但却依然挡不住同学们的热情,一致要求按计划进行实践。在一片大珠小珠落玉盘中,笔者适时适地结合雨天和水景,引述相关的故事、谚语,使同学们对水景和植物景观的设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激发了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人文景观、文化历史的兴趣。

(五)课堂上的掌控能力

很多年轻的老师对备课下了很大的工夫,甚至在课堂上设计组织了形式活泼的表演,精心准备了课堂问答或游戏等互动的教学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但往往收效并不如我们所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并不是说备课不重要,而是说明我们的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掌控能力不够好。做一个真正的好老师,我们还需要具备一种权威感,有那种不怒自威的感觉。但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喜欢你。在我们走进课堂的时候,我们的眼神要像个特别的“鱼竿”一样,甩出无数个“线”来,钓到每个学生的眼神、每个学生的心,让他们想牢牢地咬住这个鱼竿。用物理学的话说,那是一种场,像磁场一样,牢牢的吸住同学们的心。他们被你吸引了,喜欢你了,自然会爱屋及乌,对你的课程产生兴趣。这样一来,还有什么比这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呢?教学技能是重要,但爱心更重要。这样的老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握是驾轻就熟的。

结语

对于每位老师来说,要上好一堂课的确是个技术活,要成功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其持久更不是易事。对于学生我们必须要多一点爱心、多一点耐心、多一点赞美,这样才能焕发他们学习的欲望与自信,才能点燃他们学习的兴趣之火,并让它越烧越旺!

【参考文献】

[1]郭淑芳,田霞 .小区绿化与景观设计[M]. 清华大学出版社.

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分析范文6

关键词 : 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园林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居住区用地不断增加,居民的生活质量不再局限于房子的档次与质量,他们对户外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小品、铺装、水体等所承载的色彩使小区园林景观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居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关系到居住区环境的好坏。园林景观色彩设计要遵循色彩学的基本原理,运用色彩的对比和调和规律,以创造和谐、优美的色彩为目标。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色彩在小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1、目前小区园林景观的现状

园林景观发展的历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所以,很多人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很肤浅。他们认为园林只是种花种草,挖湖堆山,置石理水。改革开放以后,很多人有了出国的机会,看到欧洲的几何对称的园林,开阔的大草坪很壮观。于是出现欧陆风、草坪风。随着房地产的兴起,中国园林风、欧陆风吹进了居住小区,他们不考虑小区人性化空间和功能性空间,也就是只注形式不注重功能。不理解东方园林的风格和特色,古典园林和现代园林服务的对象。

2、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包括对基地自然状况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与居住区整体风格的融合和协调。居住环境的设计原则应该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现代的、朴素的和简单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于人、服务于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的原则。

目前许多居住区的环境设计,在内容上过于强调装饰性的景观,如雕塑、喷泉、亭台、大理石铺装等,实际上是误导,居住区景观的核心应该是生态的、自然的。

2.1居住区区域位置及配套设施对居住区位置选择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保证住区有清新的空气、便利的交通、充分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条件,根据其所在地段因地制宜地与大环境结合,善于发挥地段优势。居住区可借鉴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手法,在功能上,象钱学森所说的“有学校、有商场、有饮食店、有娱乐场所,日常生活都可以步行来往,又有绿地园林可以休息。这是把古代帝王所享受的建筑、园林,让现代中国的居民百姓也享受到。”住区以居住为主体,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

2..2居住区的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交通中以人为本,即人行优先,不能让车干扰居住环境,有条件可人车分流。居民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从而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住区道路系统要分级明显,架构清楚,通而不畅、顺而不穿。环境景观道路要求道路有生动曲折的布局,人在通过道路的过程中受到环境气氛的感染,通过道路表现出景观的主题。

景观中的道路不是指以交通功能为主的街道,而是通过道路引人人胜,引导居住者进入情景之中。这就要求景观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人人意中”。适当时候,通过巧妙布置,让人觉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带来感叹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满人情味 受到欢迎。另外,优美容易认知的道路线型、清晰的道路系统、良好的断而组织与路面铺装,也是体现居住环境质量的重点。

3.居住区园林绿化设计

3.1开敞性空间设计

住宅区开敞性空间一般集中在会所周边、中心广场等区域,结合大面积铺地和水景设计,提供人们活动交流的场所。植物配置通常选用乔木、矮灌木和地被植物,而较少采用中间层次的大灌木和小乔木,使空间在人们视线和行为尺度上通透开敞。乔木庞大的树冠又能遮荫防晒,为居民生活创造舒适的环境。根据开敞空间的需要对乔木采用孤植、列植、丛植、群植等方式。一个好的园林植物配置应该做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有机结合。

3.2水景空间设计

水景空间的设计一般是在中心景观区域做成自然式的置石溪流,水生植物、石、树的有机过渡,形成自然堤岸,水生植物的配置讲究有断有续有疏有密,要留有充足的水面产生倒影效果,切忌“满植一池或沿岸一圈”。根据植物习性因地制宜,当几种水生植物混合配置时,要考虑它们生长在一起的主次关系,抓住形体、姿态、叶形、叶色的特点,在花期、花色上产生对比协调。常见的水生植物有:菖蒲、鸢尾、水葱、荷花、睡莲等。通常是选用耐水湿的灌木花草栽于水边,加强水景趣味,丰富水边色彩。如玉簪、麦冬、花叶姜、鹤望兰、美人蕉、春羽、龟背竹等。挺水,浮水,沉水等不同习性的水生植物营造丰富多彩的水景空间,构建了稳定的生态结构,给住客提供了自然生态的视觉享受。

3.3小区道路绿化设计

实用亲切、温馨愉悦是住宅区带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小区道路两侧宜种植迅速生长,且大叶的植物,一般以乔木为主,在空间比较大的位置,片植乔木、灌木和植物色彩带,形成景观色彩上的纵向与横向对比,达到变化与统一的原则,局部与楼房前后绿化融为一体,以点带线,以线连点,在适当的位置设置景点小品,融休息、景观、于一体,从而达到道路与楼房绿化的高度融合。

在乔木底部种植绿篱,可以遮挡视线,防止噪音。宜选用四时常茂而不落叶,枝叶稠密而无间隙,下枝伸长而不枯萎的植物。在居住区中绿篱分两层,甚至三四层种植效果更佳。

3.4活动场所周边

小区中常用植物和铺装来分隔与界定儿童游乐场所。通过植物的高度和郁闭度来控制声音和视线,使家长从楼上可以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又使孩子们的喧哗不易影响底层住户。由于儿童生性活泼、好奇心强,因此周边植物应配置一些能给他们带来感觉上刺激和兴奋并能提供学习机会的植物。所以,选择植物时应先确定植物的玩耍价值,首选色彩鲜艳、再生力强的植物;娇嫩植物要慎用,有毒、有刺、有新液等污染性植物要避免选用,如构骨的刺会伤害到儿童,夹竹桃的叶和茎皮有剧毒等。常见可玩的植物又适用在儿童活动场的植物有:紫薇,又称痒痒树,挠其根部,全树都颤,足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理;又如银杏,植物界的活化石,有其独特的扇形叶片,很容易的就会引起儿童的注意。

3.5建筑小品周边

小品是居住区环境设计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如雕塑、花架、座椅等不仅有美化环境的景观价值,还有不可忽视的实用价值。

花架的设置更是离不开植物,各种攀缘植物随着花架的形式营造出绿意盎然的休闲空间。常用的攀缘植物有:爬墙虎、紫藤、炮仗花、使君子等。

雕塑小品周边的植物配置要以设置点的场地特征进行考量。一般作为景观节点的雕塑都会摆放在相对开敞的空间,形成视觉的焦点。此处的植物配置切勿喧宾夺主,尽量低调,形成背景,烘托主角。

座椅的布置就直接影响了该处环境的使用率。通常在座椅附近植有落叶乔木作背景,使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夏天能在树荫下乘凉,冬日能在阳光下交流,以增进邻里关系。根据人们的行为心理,座椅背后一般要以稠密的植物作为依托,从而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安全感,同时还起到软化建筑墙角的作用。

4、案例分析

金地·格林小镇由景观设计师首先进行住区环境景观规划,然后再进行建筑设计,并且采取了创新性的“线性景观”的景观设计理念,亦被业界人士称为北京的“住宅景观设计革命”。 采用线性景观带的形式来设计社区整体环境景观是格林小镇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贯穿小镇的三条线性景观带。以往的社区景观设计大多采用组团绿地和中心绿地结合的方式,绿化景观相对集中在一些孤立的节点上。中心绿地景色虽美,但却可望而不可及。在格林小镇设计师的眼里,小镇的美景应该属于每一个住在这里的人,景观也不仅仅是为了让人远远地欣赏,更要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所以,在格林小镇,没有设计集中式的中心景观,而是沿着主要步行干道形成三条各有特色,又相互辉映的步行景观街道。极大提高了住宅景观的均好性,也让景观具有了很好的可利用性。以真正的环境给客户直观的景观感受,所谓“卖房子先卖环境”。格林小镇样板景观工程的完成大大地加快了整个的销售速度,引来了不少购房人以及业内人士参观,而坐落于样板景观内的售楼处装饰精致高雅,流水潺潺,鱼翔碧水,每天客户络绎不绝。

5、结语

一个优秀的小区环境设计,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整个楼盘的文化品味,渲染扩张其独特个性,强化楼盘的买点,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房地产市场上让人眼前一亮、脱颖而出,给楼盘带来无可估量的价值增量和源源不绝的客流,这一点已经是勿庸置疑的。所以说住宅小区的环境设计日益重要,要想获得市场的认同,都必须突出一个人性化的设计思想,以人为本,最终目的都是让都市中忙碌的人们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更多地接触自然,因为人离不开自然,亲近自然是人内心本能的渴望,自然的最佳体现就是水与绿色。但一味讲求自然而没有文化内涵的园林也最终会流于粗糙肤浅,一样不会成功,只有赋予了人文的色彩,园林才有了品味,才真正鲜活起来,生活亦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