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

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1

摘要: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会计学 实践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效果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具备会计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具有较高会计素养的会计学专业人才的有效途径。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也不利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相应对策。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缺乏明确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是构建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但在目前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中,由于受“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思想的影响,对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确立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较为普遍的问题是,虽然制定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但缺乏准确定位。这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保障和实践教学管理等后续环节结构的合理建立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应具有层次性和综合性,才有助于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的设置以课程为中心,更多的成为理论课程的附属,未体现实践教学内容的相对独立性,也就缺乏内容上的渐近性与综合性。会计学专业实践一般按照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程式进行,缺少综合实训的内容。课程实验的模拟性阻断了学生对会计实践活动的亲身感受;专业实习由于不能顶岗亲身从事会计业务,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学生由于缺乏对会计活动的真实感受,不能及时准确捕捉会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也就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影响了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条件缺乏适应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和实践教学设施,这些是实践教学的保障条件。会计学专业实践指导教师既要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承担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的指导任务。从目前的情况看,存在着课程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指导偏向理论化,毕业设计过程中学生与指导教师由于缺乏对实际会计活动的了解而进行纯理论研究的问题。在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过程中,由于缺少富有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无法取得应有的实践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设施是会计学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掌握会计专业技能的场所与设备,直接关系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能否顺利开展以及能否达到预期的实践教学效果。目前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设施中的问题是,一方面缺少校内实训基地,或已有的校内专业实训室的设备设施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起不到应有的实训作用;另一方面,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由于校外单位从经济效益考虑,积极性不高,建成理想的实训基地存在诸多困难。实践教学设施的不完善,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短板,与迫切的实践教学需要相比,表现出较大的不适应性。

(四)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缺乏规范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实践教学场所的多变性和实践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要求实践教学管理具有规范性。但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队伍、管理方法方面与会计学实践教学管理需要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一是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人员停留于按部就班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对管理各层面的要素不能有效管理。二是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三是缺乏对管理队伍系统规范的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导致管理水平不高和管理效率低下。四是管理机制运行不规范。没有建立学生以及校内外相关专家的反馈机制,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总之,在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中,不能按照会计学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对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同时未建立及时畅通的反馈机制,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五)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缺乏有效性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应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其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实践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以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评价主体单一。会计学专业实践的成绩评定,一般由学校相关教师完成。由于进行评价的教师有的并未参加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尤其是校外的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及实践效果并不掌握,因此评价并不准确。二是评价标准缺失。由于对实践教学的量化评价比较难,而一般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使对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的考核缺乏重要参照标准。三是评价方法简单。对学生实践性教学的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依据主要是实验、实习报告和考勤。以上种种导致实践教学的评价缺乏客观性,也不能有效地对实践教学各环节进行监控。

二、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明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

明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对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保障实践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目标指向应明确,其设计要根据会计专业岗位的要求,紧紧围绕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这条主线,设计适应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发展的指标体系。具体来讲应从两个方面着手确立:一是明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总体目标。应把培养学生会计职业素养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作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总体目标。二是明确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目标。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岗位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都应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各环节实践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二)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

会计学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课程为载体,围绕培养目标进行整合。完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内容,应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要拓展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涉及的领域。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围绕会计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能力层次,合理安排到课程实验、综合实训、专业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体现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关联性,同时要体现其相对的独立性,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完整的、综合的技能。第二,要增进课程实验、社会实践、岗位实习与毕业设计的有机结合,提高校内外实践教学融合度。单课程模拟实验应逐步培养学生的电算化会计应用能力及参与企业管理和财务运作的能力;多课程综合实训应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设计,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岗位实习与社会实践,学生要深入到企业、银行、税务等单位,熟知相关领域的经济活动,掌握相关社会知识。

(三)强化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保障能力

首先,要提高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一方面校内教师要通过与企业的联系不断提升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要聘请企业精通会计业务的人员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同时通过固定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办法,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指导教师团队,来增进指导教师的适合性。其次,要改善会计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条件。一是要建立会计专业实训室,由实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综合实训,巩固理论知识;二是要完善校内实训基地的配套设备设施,配备相应的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所需的软硬件。再次,加强会计学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要选择一些和会计学专业联系紧密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岗位、培养兴趣和掌握技能等目的。

(四)提升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管理水平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管理,应按照人才专业能力培养的规律,对实践教学条件进行科学合理的统筹安排和控制。一是教学管理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教育理论知识,树立先进的实践教学理念,积极参与教学管理研究,探索管理创新,推动实践教学的发展。二是完善学校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通过不断对实践教学管理工作的梳理和总结,制定实践教学文件,使实践教学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三是应提高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通过定期开展对各层面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四是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管理机制,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建立高效畅通的反馈机制,协调解决计划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五)增强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评价效果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是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动力机制,应根据实践课程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进行考核评价。评价主体既应包括校内教师,也应包括学生实践、实习企业的相关人员。评价环节应涵盖课程实验、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岗位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全程。评价方法可采用笔试、现场操作、学习心得、实习报告、毕业设计等。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基本知识、通用技能、社会实践活动的完成情况、敬业爱岗精神、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考查。以上评价应遵循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和标准,做到实践教学评价能真实体现教学双方的实际水平,使实践教学评价能切实发挥提升实践教学质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明,韩改玲.推进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4).

2.许淑琴.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2).

3.张月.普通财经高校实践教学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09,(1).

作者简介:

乔亮国,男,忻州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税收理论与政策。

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2

一、文献回顾

(一)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随着会计实验教学的不断深化,有学者认为需要建立分层次的互补式的实验教学体系(张静伟,2007);构建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知识化、综合化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王存教,2008);打破会计专业知识壁垒,设计分阶段、分层次、模块化、跨专业、跨学科的实验教学体系(章新荣,2008)。已有研究达成的共识是:会计实验按照实验的目标应包括验证实验、综合实验、创新实验,操作型实验、应用性实验、探究性实验;按照实验的场所应包括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校内实验与校外实验;按照实验的手段应包括手工实验与电算实验;按照实验的课程至少应包括:会计课程实验、审计课程实验、财务管理课程实验;按照实验的形式应分为认知实验、模拟实验、仿真实验,感性实验、单项实验、阶段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按照专业培养计划应分为:学科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学科综合实验、创新与创业实验等。然而对建立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应框架结构的研究成果却较少见。

(二)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研究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是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传统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大多数学者认为会计实验与课程的结合主要体现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与会计分析等课程中(杨火青、张静伟、王存教、刘琳等);于玉林教授(2007)提出,有条件的高校应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适时开设《高级会计实验》以满足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高级会计人才的需要;伴随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部分高校分别增设《会计信息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计算机审汁》等实验课程(叶艳艳,2009),增开“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实验”、“财务制度设汁实验”、“注册会计师设计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等(李光凤,2008)。然而不同的实验课程具有不同的实验内容,实验课程应选择恰当的实验手段,来实现实验目标,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目前尚显得较为薄弱。

目前的研究主要关注会计实验教学整体框架的建设,忽视会计实验教学的体系设计;部分涉及了以课程为基础的实验教学实施局部问题的研究,缺乏对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核心地位的研究。

二、“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一)适应于教学对象多元化的实验计划配置会计学课程是面向学校所有专业(会计学专业与非会计学专业)开设的课程;是商科类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其他专业的限定性选修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入门课程。针对会计学课程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特点,必须区别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下,对会计学课程的定位以及课程内容要求,配置不同的课程实验教学汁划。

(二)适应于启蒙教育认知感性实验的凸现会计是一个专业性、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入学后的第二或第三学期,学生之前不仅从未涉及会计方面的知识,也没有对会计的感性认识,相关的财经类课程也接触较少。因此,适应会计入门课程教学的需要,注重教学法的研究,逐步实现启蒙教育、实务演示、案例分析、仿真实训、实验室模拟、企业调研、网络教学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对会计认知“从无到有”的问题,增强学生对会计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

(三)适应于专业基础的基础实验功能定位会计‘学课程隶属会汁专业基础教学模块,其实验课程也具同样级次。因此,该课程实验教学的实验目的宜定位为:应用实验解释会计现象(全面认知),应用实验验证会计问题(深入验证),应用实验设计检验解决会计问题的方案(适度分析、综合、创新);基于能力培养的定位是:通过实验训练会计实务操作能力(会汁事项处理能力、专业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分析与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综合、创新能力),通过实验提高辨析表达、沟通交流的能力(文字语言能力)。

三、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的基本框架

(一)主线层会计实验作为一种行为,可以表现为针对特定的实验内容,依据不同的实验手段,在设定的实验环境与平台下,历经实验流程予以完成的行为。因此,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环境条件、实现流程四个模块是实验教学体系的主线层。

(二)实现层综合实验内容、实验手段、实验环境条件及实现流程,进一步深化“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

(1)实验内容模块。“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的内容取决(同步)于“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以及需要以实验教学予以辅助的目标。实验目的与实验范围是实验内容的具体表现。按实验内容的范围应分别有单项实验、阶段实验、综合实验;按照实验内容的目的包括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设计实验。而设计上述实验的客观载体包括:会计主体(某类、某个企事业单位等)、会计实物(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业务(单项或综合)、会计流程等。因此,分别认知实验、验证实验、设计实验等实验目标,集成单项实验、阶段实验、综合实验等实验范围,选择会计主体、会计实物、会计业务、会计流程、会计场所等客观载体,构成“会计学”课程的实验内容。

(2)实验手段模块。这是实验教学实现的核心。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采取的实验手段一般包括实物现场、模拟仿真、视频影像、网络平台等,这也是对实验手段发展时序的整理。“实物现场”是最传统也是最直观的实验手段,是现实的再现。“模拟仿真”具体表现为对真实环境与业务的模仿。“视频影像”包括教师授课视频与实训视频。“网络平台”手段应用的核心是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实验目标。

实验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应用是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也是会计实验教学水平提升的重要标志。“会计学”课程实验教学各类手段实施的训练主要包括:真实操作、实际认知、业务实训、案例辨析、在线实训、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实训”是对实际业务操作的训练,包括对真实业务的操作训练,也包括对模拟、仿真实验内容的操作训练,还包括对视频提供的实验内容的训练;这里的实训既有手工下的实训,也有电算下的实训、还包括网络在线实训。实验手段、设计应用、实施训练相互间的结构关系如图2所示。

(3)环境与条件模块。环境与条件是实验开展与完成的重要保障,主要指必要场所与平台(软硬件配置):即课堂、实验室、网络在线、实地现场等实验场所,以及网络、电算、手工等实验平台。上述实验教学环境与条件是对传统教学在实现空间上的拓展。

(4)实验流程模块。实验设计准备、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构成实

验的一般流程,三个阶段、三足鼎立、不可重此轻彼。各类实验的组织实施方式主要包括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学生实训、学生自测、学生在线等。实验考核的对象是师生双方,对教师侧重于设计准备、组织实施的考核(当然也包括对实验效果的综合考核);对学生侧重于实验完成结果的考核,其考核的方式包括教师讲评、学生互评、在线测评等,考核的依据是学生提交的各类实验报告(包括纸制或网络版;也包括实训结果与测试试卷等)。

四、会计学课程实验手段的应用

(一)实务与现场手段这是针对会计学入门教育提供的最具直观性的一种较为传统的实验手段。包括实物演示、现场感知。实物演示指直接向学生提供反映会计业务、会计行为、会计流程等的真实的实物,如提供真实的凭证账簿及报表等,使学生获得直观知识的实验方法。一般在会计核算基本方法的学习部分,对凭证、账簿、报表的格式、作用等知识点的讲授中使用。现场感知指学生通过实习基地、经济活动现场、以及会计工作现场等环境观看与感受的一种情景实验手段。一般在企业生产过程、会计部门岗位设置、会计工作基本流程等的教学中使用。

(二)模拟仿真手段具体表现为对真实环境与业务吲莫仿(如模拟岗位、仿真单项或综合业务等),也是对实务与现场手段的补充。在手工实验室大量采用的是模拟仿真手段。同时课程实训教材也都采用了模拟仿真的素材。

(三)视频影像手段借助视频、影像手段实现的实验,包括授课视频与实训视频。在网络教学开展的初期各高校已广泛实现了教师授课视频的提供,这一方面规范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也是对优秀课堂教学的推广。实训视频是学生借助视频手段提供的环境与信息实现实际认知与操作实训,包括认知实训与操作实训。认知实训可分别采取对真实现场、岗位、业务的视频再现(即“视频真实再现”),以及对模拟仿真现场、岗位、业务的视频表现(即“视频模拟表现”)。操作实训是指根据认知实训等视频信息,要求学生完成特定的实务操作训练。“视频真实再现”实际上是实物现场手段与视频手段的结合,“视频模拟表现”是模拟仿真手段与视频手段的结合。

(四)网络平台手段即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实验目标。该环境下可以是基本教学信息的网络展示,是对模拟仿真、视频影像手段的网络实现,更重要的是具有网络在线、网络互动功能,包括在线实训、在线测试、在线交流等。目前对本课程网络栏目的开设包括:教学信息、师资队伍、视频教学(含实训视频、授课视频)、案例学习、在线测试、在线实践、模拟试卷、学习论坛、会计法规、会计史话、职业风险测评、常见问题库等。

上述实验手段尽管在会计专业的其他课程,包括在专业综合实验中均可选用,但基于“会计学”课程本身的入门教学、启蒙教育、基础教育的需求特征,其具有极强的适用性。

五、结论

(一)重视以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建设本文的课程实验是指面向某一门课程的课程实验,而针对多门课程的实验列为综合实验。课程计划是现行教学计划的核心,不仅课程实验是综合实验的基础,而且基于课程计划是现行教学计划的核心,还必须确定课程实验在会计实验教学实现过程中的核心地位。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专业的入门教育,其课程实验的重要性更是不容忽视。尽管长期以来,各高校会计实验教学取得了诸多实质性的成果,但立足课程为基础的会计实验教学的思路,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

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3

关键词:“岗证一体”;“教、学、做一体”;“政、行、校、介、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8-000-02

广州商学院会计学专业定位为“厚基础、重应用、强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于满足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培养“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服务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型应用型人才。为实现这个目标,广州商学院通过《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出了一套人才培养模式。这一改革特色简称为“岗证一体”、“教、学、做一体”、“政、行、校、介、企合作”三大模式。

一、“岗证一体”模式

“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是指盯住岗位,瞄准证书,实施精细化管理。

盯住岗位是指盯住岗位群,包括企业财务岗位群、企业会计岗位群。我院根据会计职业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注重专业基础课,突出专业主干课,扩大专业方向选修课,强化实践实训课,加强能力培养课。大一、大二专业基础和专业骨干课程,大三突出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可设置若干模块,如税务会计方向、审计师方向、会计师方向、金融企业会计方向等。结合专业方向设置若干相应的课程组(包括理论与实践课程)供学生选择。

瞄准证书是指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我院教学紧紧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和助理会计师资格证挂钩,对课程建设、教材使用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适合我院的办学特色。加强能力培养课设置专业创新学分,根据专业特色,要求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及会计初级职称资格证书,鼓励学生参加注册会计师及注册税务师考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为实现“岗证一体”模式目标,我院开设了两个实验班,构建了“岗证互通”的课程教学框架。在专业基础和文化基础课的基础上,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和《初级会计电算化》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大一就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从试点班来看,通过率比以往明显提高,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我院将《中级财务会计》改《中级财务会计》(上)、《中级财务会计》(下)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在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经济法》并且采用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大二就能参加助理会计师职称考试,同时经过大三、大四的努力,让学生都能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50%的学生获得助理会计师资格证。

建设精细化质量管理文化。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论文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主要措施有:第一,省级精品课程建设,已经通过立项的有《审计学》,正在积极准备的有《基础会计》;院级精品课建设,正在进行之中的有《税法》、《经济法》。第二,教材建设,编写《基础会计实训》教材。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

二、“教、学、做一体”模式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以实践应用能力训练为中心,配制相关的理论知识构成教学模块,并由一位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习指导,从而保证二者同步进行。实现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学做一体化、教学过程学做一体化。理论指导实践,而实践操作又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实现“教学做合一”,使学生知识与技能掌握更加牢固。

构建双轨双循环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多模块、全方位、全过程实践教学模式。将“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基本操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

多模块,全方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七大模块。

1.课程实训模块。主要进行会计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的实训,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递进,伴随各门课程的教学,学做结合,边学边做。实习方式运用实验室各仿真实习模块,分为单项实训、专题实训和课程综合实训。如:基础会计侧重基本技能实训,要求学生进行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及编制会计报表等实训。中级财务会计结合授课进程实行阶段性专题实训,如存货业务实训、固定资产业务实训,销售业务实训等。

2.岗位实训模块。应对学生就业竞争上岗的能力需求,在学生主要专业课结束,毕业走向社会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出纳业务实训;纳税业务实训;审计业务实训;成本核算岗位实训;财务案例分析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等适应社会专业能力需求的实训模块,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竞争能力。

3.综合实训模块。模拟一个企业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综合业务,进行整个专业知识的综合实训,需要学生将所学各门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加以应用,使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进一步系统化,能力综合化,全面提升职业综合素质与能力。

4.行业特色业务实训模块。开设商品流转业务实训、施工企业工程成本核算实训模块、金融企业会计实训模块等,以拓展学生的专业能力及就业面向。

5.校园网开放案例实训模块。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等课程的开放式案例实训。学生在宿舍、实验室、图书馆等进行自主学习、讨论,克服时间、地域等限制。

6.双重会计实验教学模块。电算化会计实训,利用同一套数据,同时采用手工和电算化两种实验手段,并将其紧密结合,进而实现同一套数据、两种实验,取得双重效果。

7.专业调查。实行专业调查与短期带着问题进行实际岗位实习制度,例如,利用寒暑假给学生布置专业调查或专业实习内容,学生回校后上交专业调查报告或实习作业,学生的实习作业均在实习单位有经验的实业界人士指导下完成,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与沟通、社会社会交往与协调能力。

三、“政、行、校、介、企共建”模式

推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的校企协同专业建设模式。会计学五维(5W)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政(府)、行(业协会)、校(学院)、介(事务所)、企(业)等参与进来,实践教学的内容包括:校内实践课程、校内实习环节、校外实习环节、校企协同、专业比赛等五个方面。要进一步改革与创新,完善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特别需要加强校外实习环节与专业赛事的开展与管理,进一步促进校企协同培养的实习基地的建设,以推动五维一体实践教学体系深入落实。

“政”代表会计主管行政机关,即财政厅、局,它们对本区域的会计工作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责任。还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审计部门、税务部门、证券监管部门对会计工作的监督与指导,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在专业建设上的作用。

“行”即行业协会,包括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会计学会,也要让它们参与到我院会计专业建设。

“校”即指学院,责无旁贷地对会计专业建设负有直接责任。

“介”特指会计中介机构,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会计记帐公司、会计事务咨询公司、会计培训学校、会计劳务派遣公司等。它们既是中介机构,又是企业,具有双重身份。借助它们可以实现专业实习,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的快速通道。

“企”指各类企业、单位,是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终归宿,是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场所。

实行“政行校介企”多主体参与专业建设,有利于会计专业建设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提升学生会计职业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学生就业的无缝对接。

推行“校中有所、所中有校”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强化实践教学。

以校内实验室建设为基础,吸纳社会资源,探索建立“校中有所、所中有校”形式的会计实践教学基地。由学院提供场地和设备,引进会计师事务所,组建校企联合组织的实践教学,为校内实训创建真实的岗位训练、职场氛围和企业文化;将课堂建到工作过程一线,在实践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指导教师配备、协同管理、实习实训安全保障等方面与会计师事务所密切合作。

四、结语

在校企通力合作、学校大力支持、师生共同努力,历时近2年的《以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校企协同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项目取得了一定成功,形成了较丰厚的理论与实践成果。课题组还要进一步深入总结本次教改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更高层面,再用几年的时间,使之更加完善、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赵溪.论会计学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学理论, 2013(06).

[2]王亚萍,王远利.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模式优化[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05).

[3]蒋瑞红.国外本科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及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

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基础会计学;借贷记账法;多维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本门课的核心内容是会计科目与账户,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会计分录(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这些内容对初学者来说是全新的,而且先期已开课程丝毫不涉及相关内容,加之会计理论抽象,核算方法独特,初学者学习吃力,对概念理解困难,对核算方法的运用也难以熟练掌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方法单一,或者方法不够合理,总会出现教学“盲区”,使得学生不能很好的应对和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也使理论与实践没有完全兼容,最终无法做到理论应用于实际,脱离了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培养目标。鉴于此,本文结合《基础会计学》课程内容和特点,探讨多维教学法的具体运用,以期有效解决学生学习困难,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一、多维教学法介绍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丰富。像案例、项目驱动、Tutorial(讨论)、模拟实训等方法,都是在传统讲授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对一门课程而言,由于各章节的内容特点不同,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显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多种方法并举,即所谓的多为教学法。概括地讲,多维教学法就是讲多种教学方法共同用于一门课程之中。具体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二、基础会计学课程特点

《基础会计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中,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基本各占50%。具体有以下特点。1、《基础会计学》课程是财会领域的入门课,主要介绍会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核算方法。其理论知识抽象,核算方法独特,初学者难以理解掌握。2、《基础会计学》应用性强,实践环节占比高。本科课程除会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外,更重要的是会计核算方法,即把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用专门的方法来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最终编制会计报表。这就是实际应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3、《基础会计学》课程各章节关联性、递进性较强。《基础会计学》课程第一至三章是总论、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讲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第四章是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具体运用,目的是强化对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的理解。前四章的学习是为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基础的,理解掌握与否,直接影响会计凭证的填制,进而影响登记账簿,进而影响报表生成。第五至八章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报告,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是递进的。

三、多维教学法在《基础会计学》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学习该课程,一方面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会计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学生能用这些知识和方法来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即企业会计处理全流程。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要实现这一学习目标,就需结合各章节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具体做法如下:

(一)总论及会计科目与账户部分

总论部分阐述的是会计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会计的含义和作用,会计目标,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以及会计计量和会计方法。会计科目与账户部分阐述了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以及账户及其基本结构。显然,这两部分内容是知识性、概念性的,既碎片又抽象。为使学生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应同时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Tutorial教学法。在讲授的过程中,通过启发互动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案例导入与分析以理论联系实际助力学生理解,通过分组讨论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如,在讲解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时,可用“冀中能源借降低坏账计提比例虚增利润2.1亿元”案例来说明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

(二)复式记账法及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中的运用部分

这部分重点讲述借贷记账法的记账原理以及制造企业各运营环节基本经济业务及其核算,既涉及基本知识,又涉及基本方法。因此,除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法及Tutorial教学法来助力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外,还要运用实训方法,以提升学生对经济业务所涉及的会计科目及其金额的判断、确认和计量的能力,最终能准确无误地编制出会计分录(即填制记账凭证)。这是会计核算能力中最基本、最关键的能力。

(三)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部分

这几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特定表格的填制,因此应遵守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这里就要用“填空法”。具体做法:简要讲解核心知识点,选取制造企业业务流程中主要经济业务所对应的原始凭证,让学生根据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根据各类账簿中账户余额或当期发生额,编制会计报表。

(四)综合实训

课程各章节任务完成后,还应安排一次大作业,也就是综合实训。老师提供全套实训资料,一般选取制造企业全部业务流程,包括资金筹集、采购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财务成果、资金退出。任务要求: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资料审核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明晰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这个可以用项目教学法,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计入学生考核成绩。综合实训可以调充分动学生参与性和主动性,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对所学核算方法的运用,进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教学方法的改进是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教师不断探讨,刻意创新的课题。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参考文献:

[1]金静,刘博.项目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

[2]金辉.提高会计模拟实训的教学效能[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

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中职会计 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专业的基础学科,是会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石,同时又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结合中职学校学生既可以参加高职单招考试,升入高一级学校就读,又可以毕业走向社会就业的办学思路,本课程的教学定位打基础、重实务,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相互促进,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来确定教学目标。为此,本文就中职学校《基础会计学》的教学思路进行探讨。

一、以配合理解理论教学内容并边讲边练结合的专项实训,以系统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并强化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实训为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

《基础会计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针对课堂理论教学对会计循环的了解是抽象的和缺乏感性认识的特点。通过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专项模拟实训,目的是为了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内容,使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了解会计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和报表的编制。以会计凭证填制为例:让学生填制一张发票,后按发票的内容编制一张记账凭证,学生完成后,要求学生回答填制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分别要填哪些内容?通过实训有利于课堂理论复习和学生对课堂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由要他们学转变为他们要学,提高了课堂理论教学的质量;也为综合模拟实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项模拟实训虽然虽然解决了课堂理论教学对会计循环抽象概念的理解,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学生对会计循环的理解仍然是零星和分散的,缺乏对会计循环全面、系统和连贯运用和掌握,而通过以系统掌握会计核算全过程并强化会计基本操作技能的综合模拟实训:即由学生完成: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一)能使学生将零星、分散掌握的会计核算方法融为一个整体,对会计核算方法有了全面、系统的理解与掌握;(二)为中职学生后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和《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打基础,达到促进了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三)达到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按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改革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选择“实践――理论――实践”和“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一)通过参观仿真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专项实训,使学生以较强的感性认识帮助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然后再用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水平。在讲授“会计记录与会计系统”模块时,采用“实践――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二)在讲授“复式簿记及其应用”模块和“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模块时则采用“理论――实践――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理论认知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

按照知识结构分模块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以中职培养目标为出发点,注重能力培养为核心,按照技能需要建立分块知识结构,理论与操作技能相一致的教学模式,即:按照中职教学目标,本着基础理论够用,教学内容实用的宗旨。以趣味性案例和问题导入式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重组为:会计知识、复式簿记及应用、会计记录与会计系统、财务会计报告(商业语言的书面报告)四大教学模块,结合专项模拟实训,逐步实现实现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三、构建边教学边考核,及时反馈矫正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分块巩固,达到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为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边教边考核,及时反馈、矫正,通过课堂提问、设疑、学生讨论教师小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及时补缺补漏,在综合运用能力训练上,以综合业务题涵盖筹资、供应、生产、销售、期末业务的综合案例进行考核,实现各块知识的有机衔接和综合运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在中职《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中贯彻“有教无类、乐学致用”的教育理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所谓“有教无类”是指人才的培养应针对每一个受教育者的特点,不求一律,但求创新的个性化培养,允许全面发展与成功的人才培养观及人才衡量观,为此,在《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中采取的措施是:针对课堂讲授的内容有选择地组织课后案例讨论就同一个问题进行辩论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推销自己、说服别人、倾听别人的意见和观点的适应社会的多方面的能力。如:会计主体假定讲授完后,布置学生讨论“子公司和分公司”的不同点?所谓“乐学致用”是指“寓教于乐”的快乐教学和技能培养教学的实用教学,为此,选择有趣的、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事例、结合模拟专项实训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基本操作技能得到加强。

中职学生生源基本素质较低,基础知识薄弱,为此,针对《基础会计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特点,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灵活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一)讲授式灌输教学法:针对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和课堂面授时间有限的现状,对专业名词,基本理论知识而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加大教学的信息量问题是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学内容,将有用的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学生。

(二)启发式案例教学法: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正确的学习思路,学会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掌握、理解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如在对多个会计科目的分析中,归纳出会计科目从以下五个方面去掌握:科目性质、核算内容,借方、贷方、余额。

(三)主动参与讨论教学法: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例如:每次考试后,教师组织几个学生评卷,教师在旁指导,由学生统计各题的差错情况,并分析差错原因,后由学生上台讲评试卷,分析差错原因,提出矫正措施,这样使学生参与到“教”的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动态示范教学法:延伸教学时间和空间范围,节约教学资源并发挥示范作用,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CAI教学课件,变静态为动态,化繁为简,增加趣味性,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师的示范作用。

(五)实物参观和实际操作法:增强中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通过观察真实凭证、账簿、报表并进行实物的凭证、账簿、报表的操作,消除书本与现实之间的“断层”,有利于学生整体掌握《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

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采用《基础会计学》教材,配有相关的习题集、光盘、网上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观看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程的重点、化解课程的难点,培养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通过专项模拟实训、重组教学内容、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教学资源,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春龙. 以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高教研究,2007(4).

会计学专业实训报告范文6

    论文摘要:《基础会计学》既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又是其核心课程,但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大多内容单一,体系僵化,难以圆满完成它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经验告诉我们,必须在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大胆改革,不断增强其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满足会计教学工作之需要。 

《基础会计学》既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又是其核心课程,它不仅要教给学生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基本技能,还要让学生明确会计本质,加强对会计岗位认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道德,从而达到培养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职业能力又品质优良的会计专业人才之目的。然而,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内容单一,体系僵化,难以实现上述培养目标,必须结合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实际不断予以改革,使之更具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 

一、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存在的缺陷 

(一)体系架构缺陷 

现在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其体系虽然千差万别,但其核心内容大同小异,一般皆包含总论、会计要素、会计恒等式、复式记账、设置账户、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工作组织等内容。此章节体系看似内容丰富,也近乎科学合理,但实则内容单一,结构僵化,无法满足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会计工作者的要求。近年来,虽然许多《基础会计学》教材在内容体系的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但结果是收效甚微。如有的教材增加了会计电算化内容,有的细化了制造业成本计算的内容,还有的在财产清查中增加了企业内控制度内容等不一而举。但这不过是因编者的“创新冲动”之需而做的一点内容上的充实而已,并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另有个别《基础会计学》教材以改革其内容体系为名,把原本比较成熟的内容体系搞得支离破碎。如有的教材人为地删除了会计前提、会计核算质量要求等重要内容;有的教材把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核算从复式记账后面调到会计账簿后面讲述;更有甚者把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调到财务会计报告前面讲述。上述做法割裂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既不符合会计核算工作程序,也背离了学生认知规律,授课教师无奈,只得打乱教材内容体系来讲授,弄得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二)教材内容缺陷 

《基础会计学》既然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性课程,又是其核心课程,它所肩负的任务就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还要让学生掌握会计结算、纳税申报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还应当把相关会计法规、会计职业道德等基本要求教给学生,并使之融会贯通,要他们从心灵深处领会会计是一项政策性极强的工作。会计工作者必须坚决地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并对其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必须让学生实现角色的完全转换,从学习《基础会计学》开始,就把自己当做一名合格的会计工作者来要求,热爱本职工作,遵守国家法纪,忠诚岗位职责,杜绝职务欺诈和职务犯罪。然而,当下使用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大多对上述内容阐述不够完整,要么只言片语,要么只字不提,似乎《基础会计学》的任务就只是会计核算方法的教学,诸如转账结算、纳税申报、会计法规及会计职业道德的养成等方面的知识无需掌握,似乎具有崇高职业道德的会计工作者是自然而成,不需学校教育即可达成。须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更应懂得“教不严,师之惰”,今天不在课堂上进行职业道德、会计法规的教育、引导,只能待明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摸索,这恐怕要付出几倍的努力,即使如此,个别同学的未来走向何处也无法预知。 

(三)实践教学缺陷 

企业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首要的是实践能力、创造能力。那么,作为学校就应当以学生为本位,以培养其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来设计教学过程。然而,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其教学手段仍然停留在“教师+粉笔+黑板”的“原始”状态,放在教学首位的依然是理论的灌输。有些院校虽进行了大胆改革,积极投入,但也不过是建几个多媒体教室,增加会计模拟实训室而已。更何况个别院校不是从改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工作出发点,而是为各种名目繁多的达标检查所驱动。据不完全调查,有相当多的会计院校毕业生从未走进过会计模拟实训室,更有甚者,有些同学在毕业离校前从未进行过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更谈不上到开户银行进行转账结算,去税务机关办理纳税申报了。如此这般,何谈实践性教学?何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 

显然,要实现《基础会计学》的教学目标,培养并造就出大批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具有过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操守的会计专门人才,就必须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重构,变单一的理论教学、会计核算方法教学为全方位的会计基础能力培养教学,真正为同学们学好各门会计专业课程,塑造大批德才兼备的会计专业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基础会计学》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如下几个方面:让学生知道会计专业的相关法规、制度、准则,将其塑造成为遵纪守法的典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忠诚于会计主体、忠诚于岗位职责的经济卫士,做到“常在河边站,永远不湿鞋”;让学生熟练掌握并运用会计基本理论(特别是复式记账原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等内容,具备娴熟的会计核算和监督能力;熟识转账结算、纳税申报等基础知识,为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基础会计学》内容体系改革的措施 

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和会计工作经验告诉我们,要圆满完成《基础会计学》的教学任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会计专门人才的需求,就必须对《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进行模块化改造,并大力培养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从而形成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本位,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会计专门人才培养之格局。 

(一)构建《基础会计学》模块体系 

模块一:职业认知与职业道德培养模块。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虽然对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有所介绍,但在教材体系中所占比重太低,且内容单一、生硬,缺乏应有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案例,对学生起不到多大的教育作用。对此,该模块要进行极大地丰富,适当增加会计岗位特性;会计岗位法规要求;会计岗位职业道德;会计岗位的社会价值与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对学生进行会计职业认知教育,使之真正领悟会计是一种怎样的职业?如何从事该职业?怎样把自己造就成为该职业中的佼佼者?就是要让同学们全面理解和认识会计岗位职责的特殊性;熟悉对工作技能的一般要求;懂得会计岗位的社会价值、地位、待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让每一位同学从接触《基础会计学》开始,就把自己定位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从业者,将该职业的社会价值与责任融于学习过程的始终。让学生懂得要想在未来的岗位上更好地体现出自身价值,就必须从现在起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强化实践、勇于承担;就必须潜心学习研究财经法规,做遵纪守法、敬业爱岗的典范;就必须强化道德修养,捍卫会计职业的尊严。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灵魂,是才发展之内部动因,是做人立事之根本。

    欲达上述效果,应加强该模块的案例教学,用大量的典型案例教育、引导学生,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鼓励学生到社会实践中进行调查研究,在实践中体会会计的职业特性、社会价值及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从源头上开始预防和杜绝职业欺诈和职务犯罪,从而实现会计职务控制关键点的进一步前移(自学校专业教育开始)之目的,为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良,品质高尚,知行合一的优秀会计专业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模块二:会计基础理论模块。该模块内容在现行《基础会计学》教材中叙述较全面,编排较合理。但有个别教材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原则等内容删掉了,有的将该部分内容编入了《企业财务会计》教材中。笔者认为,这些内容还是应当保留在《基础会计学》教材中较为恰当,因为它不仅是会计工作的前提和质量要求,更是初学者进入会计知识王国,把握并发展会计理论的基本前提和一般遵循。 

这一模块应主要包括会计概念及特点、会计对象与会计要素、会计目标、会计前提与会计质量要求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原理等内容。其中重点问题、也是难点问题是会计对象要素及其内在关系和复式记账原理两部分内容。而要同学们系统地把握《基础会计学》的理论体系,就必须首先突破这些难点问题。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从生产、生活的实例谈起,从会计对象谈起,弄清楚何为资金?资金从哪里来(资金的筹集)?资金到哪里去(资金运用)?进而逐步解决会计要素及其要素间的相互关系,最终解决复式记账原理这一难点问题。具体论述时,应当厘清三条线:基本线:会计前提会计核算质量要求原则会计确认与计量原则,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前提条件与会计核算质量评价的一般标准问题;企业会计对象线: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过程及结果)会计对象基本分类(会计要素)会计对象的具体分类(会计科目)会计账户设置,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载体问题;会计要素间相互关系线:资产与权益的相互关系资产=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基本等式、静态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动态平衡公式)复式记账原理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记账公式),借以解决会计核算的方法问题。 

模块三:会计核算方法体系模块(主体模块)。通过模块一,让同学们建立起职业责任意识,提高其法律法规的执行力、鉴别力和职业道德水平;通过模块二,让同学们熟练掌握会计基本理论,特别是要真正理解会计恒等式原理,因为它是复式记账、设置账户、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而模块三,则是为系统地解决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问题,是《基础会计学》的核心内容,它可以让会计循环概念深入到每一个同学的脑海之中,为贯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圆满完成会计目标奠定扎实的基础。 

该模块的路径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结合制造业主要经济业务进行讲述,并简要介绍转账结算的内容,否则,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将无法顺利进行)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穿插在经济业务中从简讲述)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在会计循环过程中,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为其起点,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写则是其终点,也是财务会计工作的目标所在。这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必须让同学们理解、掌握并熟练运用之。 

在教学过程中,该模块应分两步走:第一步,从会计目标出发,运用启发式教学逐步展开:作为企业投资人、债权人及其管理当局最关注企业的哪些信息?会计部门如何向他们提供这些信息?导入财务会计报告(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基本内容;财务会计报告的信息资料从哪里取得?导入会计账簿;会计账簿的资料从哪里来?导入会计凭证。显然,这一步骤的教学过程与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是逆向进行的,目的在于引导同学们从会计核算的最终结果出发,运用探究性等现代教学方法,摸清实现会计目标的基本路径,提高同学们研究《基础会计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此基础上,简要介绍会计核算的一般流程,让同学们对会计循环问题有一个概括的了解。第二步,从会计核算的起点——凭证的取得与审核开始,运用实践性教学手段,将会计核算方法体系的内容逐一展开。该步骤的教学活动应始终贯彻能力本位原则,密切联系企业会计工作实际,边讲边练,其教学过程就是会计工作流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会计岗位的工作流程,最大限度地缩短教学与实践的距离。 

在该模块的学习过程中,让同学们重点掌握的内容主要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与传递;记账凭证的结构、内容、填制与审核;会计账簿的分类、登记与核对;记账错误的查找与更正;财产清查的组织、方法与结果的处理;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分类与编制,特别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会计核算程序。 

模块四:实践教学模块。该模块主要包括如下实践环节:转账结算流程;会计核算工作流程;纳税申报流程等,上述实践教学活动的流程一定要和会计岗位工作的实际流程相一致,不可孤立地单独进行。实践教学是《基础会计学》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整个会计教学工作的成败,关系到让学生成人成才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更关系到未来经济社会能否健康运行。它检验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应用能力,更维系着学生的就业质量及未来发展。因而,《基础会计学》必须强化实践教学模块的内容,千方百计地改善实践教学手段,从而真正实现会计教学目标。 

(二)强化《基础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全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我们习惯上一提会计实践教学,马上想到的便是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一提师资的“双师型”队伍建设,马上想到的便是会计资格证或者会计职业技术资格证的考取,至于其他相关实践活动则考虑的较少。会计教学实践已充分证明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解决。 

1.在学习《基础会计学》课程以前,带领学生到经济法庭旁听经济案件的审判过程,特别是相关会计职务欺诈与会计职业犯罪的经济案件的审判过程,让学生直接感知会计职业的严肃性;带领学生深入厂矿企业调查会计人员在企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激发学生的职业自豪感,为今后学好用好《基础会计学》提供可靠的源动力。 

2.改善会计模拟实训室的建设,健全实训室内工作岗位:出纳、记账、主管岗位;银行结算岗位;税务申报岗位等。让同学们按实际工作流程体验会计实际工作,如采购、报销、结算、纳税申报、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等工作,培养其岗位认知能力。 

3.创造条件建设校内会计师事务所或会计有限公司,借以密切学校与企业单位的联系。同时,在事务所里实施导师制,让同学们在会计师的指导下,对企业会计实务进行会计核算。 

4.鼓励会计教师建立会计工作室,有偿聘用会计专业的学生成为会计室的会计工作人员,使之在会计工作中体会其社会价值与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培养其会计工作热情,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 

5.建立校外会计实践教学基地,聘请企业会计专门人才担任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安排会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通过校内校外两个渠道全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综上所述,《基础会计学》的内容体系尚需不断完善,实践性教学环节更需进一步加强。这些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我们相信,只要付出长期的艰辛劳作,一部真正具有基础性、科学性、实践性的《基础会计学》教材定能呈现于广大师生面前。 

 

参考文献: 

1.葛军.会计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程淮中.基础会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罗其安.基础会计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4.王莉华,李士涛.基础会计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