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纳税申报实训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纳税申报实训总结范文1
关键字:税收实务 理实一体化 课程整体设计
一、引言
《税收实务》是高职财经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是一门政策性、理论性强、内容经常变化、结构体系复杂且与实际工作联系极为密切的课程,主要是培养企业会计工作中纳税申报岗位的业务能力。然而目前《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不足,比如教师教学中只重理论而忽视实践教学,只重条条框框而忽视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只重税额计算而忽视纳税申报,这样的教学模式只能掌握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只能够获得一种比较浅显的认识,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而导致学生学起来枯燥乏味,教师感觉内容太多难以教学,导致培养的学生与企业的纳税申报岗位需求存在很大的距离,使得实际教学质量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对该课程进行改革,培养出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的纳税申报人员。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发现,“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如果能充分运用到《税收实务》课程的教学中,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对企业纳税申报工作的掌握,并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工作岗位。“理实一体化” 教学是指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岗位有机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教室和实训室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理实一体化《税收实务》课程整体设计
(一)课程整体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本课程的整体设计理念是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进行充分融合,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二)课程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税收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2)判断企业应该交哪些税;(3)正确计算各种税的应纳税额;(4)能够按照要求准确进行纳税申报。
2、能力目标:主要培养企业会计工作中纳税申报岗位的业务能力,具体来说有:(1)能够正确识别原始凭证,独立完成涉税业务的账务处理;(2)能够非常清楚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并准确无误的进行计算;(3)正确填写纳税申报表并按期进行纳税申报;(4)能够与税务管理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5)能够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
3、素质目标:(1)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2)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3)主动学习精神、自学能力和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4)爱岗敬业的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5)良好的语言表达,总结反思能力。
(三)课程整体内容设计
通过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进行调研,我们对企业纳税申报岗位工作的任务进行了分析,剖析了该岗位所需的理论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团队制订了《税收实务》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课程设计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设计了8个项目模块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设置教学情境,导入项目任务,应用真实案例,使学生通过完成1-7项项目任务,掌握单个税种处理与申报能力,最后通过完成综合的项目任务,从整体上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课程内容整体设计如表1所示。
(四)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第一步,设置教学情境,首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进入的是什么样性质的企业?这个企业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者提供什么样的劳务?作为会计人员的我们日常会遇到哪些经济业务?从而引入教学。
第二步,导入项目任务,如果需要正确处理这些经济业务我们需要具备哪些知识?此时就可以把事先设计好的案例(最好是原始凭证)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识别原始凭证,看能不能处理这些业务,不能处理的话,原因在哪里,教师此时就可以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理论我们再来处理问题,这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指导者、引导者,师生互动配合完成项目任务。
第三步,学生总结,教师升华。完成项目任务后,对于典型的工作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教师在学生总结时加以引导,总结完之后专业教师进行升华。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学生理论够用,技能熟练的目标,因此,如果实一体化教学效果考核应该是既有理论考核又有技能操作考核,技能操作考核应该是贯穿整个过程的,是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性的考核。因而考核和评价方案设计如下:
理实一体化的《税收实务》课程整体设计紧扣职业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要点,对课程内容加以整合,由工作情景引出工作任务,结合真实的纳税申报案例,使学生在完成技能操作任务的过程中了解其中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最终达到“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学生实现职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岳崇伦.《建筑工程识图与会审图纸》课程整体设计初探[J]. 南昌高专学报,2014(1):132~134
[2] 吴小燕.高职《运输管理实务》项目化课程整体设计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2(01):99~100
会计纳税申报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 税务课程 实践教学 探析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7C-0063-03
税收是纳税企业乃至社会共同关注的敏感话题。如何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除了提高生产效率、采取强有力的营销策略、加强内部管理和成本核算外,做好税收筹划、节约税收成本已成为企业财务核算的重点。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毕业生要完成从学生到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转变,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既要掌握基本的会计处理和财务核算技能,还要为企业的纳税筹划、风险规避和利润最大化有所作为。要帮助学生完成这一角色的顺利转换,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税务课程的设置上,应尤其注重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操作性训练,合理安排计划课时和分配课堂与实践课时,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在顶岗实习和见习期间,进入企业与办税服务大厅,提前接触企业财务处理流程和办税业务流程,实现从理论到实战,从学校到社会的实际演练。
一、税收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在财会专业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创立中小企业准入条件的放宽,中小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对财会人员的需求也不断增加,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但近年来,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普遍倾向于挑选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特别是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最受青睐。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现实的,这给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的标准。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社会需求,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实习实训、就业方向等方面必须有新的探索。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有财会专业,他们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社会关注度,在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注入了许多新的元素。既安排了会计学原理、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专业基础课程,还增设了税法、纳税会计、纳税技能实训、税收筹划等专业技术课程。这些课程的设置,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充分就业提供了更多选择。财务人员在掌握基本的成本核算、账簿登记、分录处理、报表分析的基础上,需要了解和掌握办理税务登记、发票领购、纳税申报等办税事宜的操作技能。以纳税申报为例,它是财会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虽然会计报表分析课程介绍了基本的填报方法,但只是理论上的解读,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差距。要提高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贴近企业的用人需要,不仅要科学地设置专业课程,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应注重实践教学,提高毕业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二、税收课程设置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课时分配和教学程序,一般如下:以基础课为优先(占本专业全部课时的30%)、专业基础课为重点(占本专业全部课时的35%)、专业技能课为辅助(占本专业全部课时的20%)、实践课为附加(占本专业全部课时的15%);以课堂教学为先导、理论传输为基础、作业练习作巩固、模拟实验找体验、笔试考试为成绩总结。目前,税收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教学还有不完善之处,存在一些实质性问题。
(一)课程设置不完善,课程顺序安排不合理。多数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对税务课程的设置都存在附带性和随意性,普遍认为只要学完了会计基础课程,其他课程都可以归类为选修课程,忽视了税务课程在该专业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在课程设置上,一是大量设置会计类课程和基础课程,受课程设置总计划数的限制,不得不大量压缩税务课程及其他课程;二是税务课程设置不完整或不科学,有些关键课程漏设置,如税法课程是该专业最基础最实用的课程之一;有些课程的内容基本相同,却重复设置,如中国税制、税法基础教程其内容基本相近,非税务专业的其他专业就没有必要同时设置这两门课程;三是课程顺序安排不科学,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后,再接触税务知识就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所以,税务课程的安排不能先于会计基础课程,但是有的院校由于教师或排课难的原因,颠倒了课程安排的顺序,学生学完课程后还是一头雾水;四是税务类课程的安排不是由浅入深,根据其实际运用的程序按顺序安排各门课程,逐渐推进教学,而是顺序颠倒、难易倒置。
(二)教学课时不能满足实践需要。税务课程的教学课时安排不合理,其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结构布局上没有充分考虑学生择业的需要,教学计划中列入必修课的税务课程太少甚至没有,如果有,其课时分配也十分有限,多则50课时,少则20课时,按照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课时7∶3分配计算,其实践课时不足15~16课时,实践教学只能是形同虚设或走过场;列入选修课的税务课程,由于受选课学生人数的影响,不能完整系统地安排主要课程的课堂教学,更无法足额安排实践实训课时的教学。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税务课程的课时要求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
会计纳税申报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 财会教学 理论与实践 逆向思维
一、高职财会专业教学要求
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很快融入实际财会工作地技能型人才,通过教学让学生在校既能学好基本会计理论知识,又能拥有良好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复合型中、高级人才,使之在毕业之时就能立即走上财会岗位并能完成相应工作。改革以知识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形成以实践为导向的主体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实用性人才。这就要求在财会教学中紧紧抓住理论结合实际组织教学这一主线,充分考虑企业财会工作技能需要,优化教学,使学生掌握日常会计核算技能、财务分析技能以及办理工商、涉税事务和与其他社会组织沟通、协调能力。
二、高职财会教学现状及主要问题
目前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仍然没有走出传统财会教学的套路,大多数学校采用缩减课堂理论教学,增加实践环节教学时间的办法来表明本校是符合高职教学特色,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所谓零适应期的应用型高级职业技术人才。殊不知,画虎不成反类犬,导致所培养的学生理论没学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成为空谈。每年毕业的财会专业学生很多,但能够立即融入财会工作的很少。
通过对一般财经院校、高职院校和其他院校的财会专业学生比较,笔者发现这些财会专业临毕业或已毕业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基本达不到实际工作中一般业务处理需要,高职财会专业学生不仅在理论上有所欠缺,而且在实践操作上也并无过人之处。主要表象为不会编制基本财务报表,看不懂企业会计账簿,不了解各账户之间的关系,有的甚至看不懂记账凭证,粘贴原始凭证毫无专业可言,更谈不上美观。财会教学上出现一些问题,值得深思。
1.课程教学改革流于形式。打着课改和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专业人才的旗号,盲目削减理论教学内容,导致学生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发展后劲不足;
2.日常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未能在日常教学中对理论和实践适度融合
3.许多学校都有专门的财会实验室,但并未得到很好使用,实践教学组织散乱,不系统,不连续,缺乏创新,学生实训过后就忘,学生未能利用综合实训充分学习会计业务处理流程,未能融入模拟企业情景之中,缺乏热情,未对该情景留下深刻认识,在其专业成长之路上未留下值得回味的烙印。
4.未能在学生离校之前教给他们应付实际工作所需的真实技能,部分学生学完一门课,就丢掉一门课,毕业后只有最近一学期学的知识还勉强记得,更谈不上如何运用,导致有的学生对财会工作有畏惧感,不敢上岗,即使走上工作岗位的也由于基本技能缺乏,得不到用人单位赏识,导致用人单位招聘时一般只考虑有实践经验的会计人员,财会专业毕业生出口受阻。
5.部分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对真实企业面临的状况一窍不通,严重缺乏实践锻炼,实际动手能力缺乏,难以承担培养高职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6.学校财会教学资源投入不够,教学中仿真程度较低。
三、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办法
要解决高职财会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需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角度考虑,内部主要是解决学生将来面对处理真实会计业务时需要达到的技能需求,也就是要求学生练好内功;外部主要解决作为一个财会人员,他(她)在与那些与本企业有关的外部环境打交道时需要掌握的技能。
1.夯实理论知识。在第一及第二教学年度做好基础工作,学生需要掌握业务分析和业务处理技能。基础会计部分主要是让学生认识最基本的会计理论,掌握常用会计科目和账户,掌握日常基本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凭证处理)和记账工作,初步了解财务报表;财务会计部分针对各专门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部分均涉及,对于财会专业的学生来说,有必要单独作为一个专题讲解,实际上,学会计实际上就是学报表,报表是主线,只有对财务报表的含义、结构和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才能说学懂了会计,因为财务报表起一个纲领性的作用,抓住了这个纲,就搞懂了财务报表项目统驭下的各个会计账户之间的关系,由此对会计记账凭证的编制这一基础工作技能才会有促进作用。在掌握了以上的手工账处理技能后,应该将手工记账业务转移到电算会计,电算会计是会计业务处理的发展趋势,目前各企业已基本普及会计电算化。
2.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要结合,锻炼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会计教材以平铺直叙的形式将实际工作中的经济业务以习题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学生习惯做题,近年来虽有一些实践性教材供学生认识原始凭证及其处理,但理论课与实践课在教学中各自为阵,不能至始至终结合,而且限于时间关系也不可能把实践完全融于理论教学中。理论学不好,实践动手能力也无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提不高,会影响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可以在基础理论教学和专业理论教学中,要求学生针对习题分析得出实际工作中对应的原始凭证以及这些原始凭证的形式和内容,这要求学校必须准备在实际财会业务中会涉及的大多数原始凭证供学生参考。在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原始凭证归纳成习题形式。如果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相结合,相互促进,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之时,便能心中有数,得心应手。
3.集中综合的会计实训,这部分相当重要,可以逐步加深学生对企业经济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的认识。该实训可以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一学期,这部分实训安排四周时间为宜,第一至二周手工业务处理,要求提供至少一年的经济业务原始凭证,每月经济业务不必过多,十几笔即可,主要目的在于演练学生对业务处理流程的连续性认识,要模仿企业实际设立财务部门及其他部门,配以相应的岗位、人员,按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完成账务处理,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收集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月末处理、试算平衡、对账与结账,报表编制与财务分析。第三周将上述手工帐照搬转入会计电算操作。第四周组织学生分组开展竞赛,竞赛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实践部分包括从手工会计过度到电算会计,以此调动积极性,总结提高认识。这一部分的集中综合实训能够解决学生毕业后完成基本会计核算业务的需要。
4.按功能授课,提升准财会人员层次。学生学完了必要的专业课程后,得到的是相互脱节的知识,怎样才能将各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呢?那就是要将各课程按功能整合,考虑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财会人员与政府部门、其他企业和社会中介的联系,如工商年检、纳税申报及税收减免、银行抵押贷款、担保融资、公司的设立与改制、清算与破产、企业招标投标、申请政策性资金补助、主要财务指标分析、验资审计等,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如果面临上述各方面工作,他应该怎么办,应该成为财会教学中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应打破课程教学模式,根据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的功能需要,教研室应组织专业教师按功能设计,融合会计、财务管理、税收与税法知识、公司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自编讲义,以专题形式组织教学。比如:实际工作中,财会人员每月或每季都可能面临纳税申报工作,这也是刚毕业的学生最缺乏的知识,他们基本上是无任何经验可言,对此,我们可以按完成该功能需要的程序来设定教学。第一步,集中学习涉税会计核算业务的账务处理,特别是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如何操作金税系统,如何填开专用发票等;第二步,主要练习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及其他税类纳税申报,包括申报表的购买、填制和网上申报以及如何向税收专管员咨询等,尤其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的纳税申报、税款抵扣及税款缴纳;第三步,了解或掌握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上述内容,可以由熟悉企业税务业务的教师或聘请注册税务师、国税地税等税务工作人员来进行专题教学,也可以分小组安排学生到报税大厅暗中观摩,然后相互交流。又如,涉及企业融资需求方面以及企业改制方面等等,财会教学中均可以设立专题教学。
5.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社会拜师学艺,吸取部分实践经验。目前可供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有:记账公司,在该公司实习可以掌握一般会计人员会计业务处理技能;允许学生进行财会实习的企业,在该类企业实习可以了解企业真实财务状况以及企业经营状况;各会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充分了解财务报表数据勾稽关系,了解不同行业企业不同经济业务账务处理差异,通过比较可以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以及认识较多从事财会工作人员;各税务师事务所,在该类单位实习可以对涉税会计有更深刻的认识。
6.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培训,采用走出去、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财会教学教师的实践技能,提高师资素质。
7.主管教学工作领导班子对教学改革应从实际上给以高度重视,从思想和政策上加大对财会教学经费投入,鼓励教师创新,购置必要的设备,准备财会业务所需的各种账簿,记账凭证、收据、发票及其他单证等资料,满足增强学生感性认识的需要,要解决认识上的问题,不能将财会专业视为一个低成本办学专业。
参考文献:
[1] 范晓军:新准则财务会计培养目标及教学方法探讨 财会通讯 2008年第4期
[2] 廖联凯 洪 荭:高校会计专业校外实习体系思考 财会通讯 2009年第1期
会计纳税申报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独立学院;税收学;实验教学
1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
实验教学是税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必由之路。在“金三”系统和大数据管税治税背景下,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架构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桥梁。基于我院税收学专业实验室建设进程、实验教学逐步发展的现状,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为目标,探索出一套科学、效果突出的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方法模式,有利于独立学院开展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
2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开展实验教学的思路
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大数据人才培养优势,有效架构税收理论知识与涉税实务业务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桥梁。扎实的专业基础结合仿真模拟实验训练,促使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后劲足”。通过从公司设立、研发设计、购销、投融资、合同签订、发票管理、到清算注销全流程,全方位虚拟仿真实验训练,强化学生对会计、财务管理、税收实务的把握,使他们能熟练地把财会、税收知识的学习和积累综合运用到工商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的实际操作及企业税收筹划、涉税风险管理、税务管理、税务稽查、税务救济方案等的设计和解决路径中,构建基于大数据、覆盖涉税实务全流程的实验实训教学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对涉税实务全流程的整体认知,并构建涉税实务业务设计和解决的整体框架。
3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坚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实践教学突出“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强素质”理念,构建“课程实验模拟训练创新创业实践企业实习”四级实验实践体系,实现“知识获取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能力提升“四步走”进阶路径。基于应用型、复合型财经类人才培养的目标、课程体系内涵和市场行业需求,我院税收学专业细分为企业财税规划、税务行政、国际税收三大模块方向。与之契合的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为功能独立、业务融合的企业涉税业务仿真模拟平台和税务机关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企业涉税业务仿真模拟平台承担了会计学基础、中国税制、税法、纳税会计与申报、税收筹划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功能,税务机关仿真模拟实训平台主要承担纳税检查与评估、税务管理等课程的教学功能。
3.1纳税会计实训平台
按税种设置实训内容及采购使用的先后顺序,遵循“流转税(重点增值税)——所得税——其他小税种”的内容建设和使用顺序。业务行业应涵盖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商业服务业(地产、金融业等)、生活服务业等;业务内容贯穿企业基础账户设立、原始单据处理、计账凭证生成、各税种税额汇总、各税种按期申报缴纳等业务。课程讲授与课程实训结合,促进学生对各税种会计处理方法的掌握及财税综合业务解决能力的提升。
3.2税收实务实训平台
本平台是涉税实务仿真模拟平台,设置“练习”和“实训”两种模式。在“练习”模式下,就系统提供的相关行业企业一段时期(按年或月)内发生的业务,教师布置学生进行税务登记税种判断税额核算申报缴纳的全流程涉税业务处理,在“练习”模式下,系统可以实时检测出学生填报准确度并予以引导纠正并完成评分,强化学生对现行税制下各税种的核心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税率、计税依据(课税对象、税目)、税收减免政策(小微企业政策、高新技术企业政策等)、纳税期限等专业内容的掌握。在“实训”模式下,教师实训内容,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综合涉税业务处理(单个企业通常涉及5~10个税种的业务);该模式下系统无提示,实训结束后系统自动生成实训报告,分析学生的出纳业务能力、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与分析能力、纳税报税能力等综合能力,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薄弱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3.3税收筹划实训平台
税收筹划是涉税业务中价值高、难度高的业务,税收筹划业务具有综合性强、难度大、期限长、价值高的特征。税收筹划能力体现了税收学专业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求学生在熟悉、掌握了会计、财务管理、税收法规、统计分析方法及企业业务内容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务问题。税收筹划实训平台应分设两个子平台:单项税种筹划平台和综合税收筹划平台。第一阶段是单项税种筹划训练。重点是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内容,促进学生对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的把握;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基础上进行综合税收筹划,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财税优惠政策、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税收筹划的能力。仿真系统设置各行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涉税事项资料,引导学生为企业设计出综合税收筹划方案,通过不同方案的比较、评估,确定方案,实现合理节税和企业财务目标。
3.4纳税检查及评估实训平台
该平台承担着让学生了解税务机关各项办税业务流程的实训功能。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纳税评估业务、纳税检查业务、纳税管理业务的执行标准、实施程序、开展方法。学生需在上一阶段对税法、会计、财管和法律统计等知识掌握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并结合大数据平台和现代征管技术测算行业平均税负水平、纵横向比对纳税人的财税数据、评估纳税人的涉税风险点。通过实训强化学生对税务机关进行税收管理稽查的原理及方法的理解和把握,培养学生基本的税收管理能力、税务检查能力、纳税服务能力。纳税检查及评估实训的主要内容和步骤:a.收集、甄别企业涉税业务相关资料,检查会计账簿和原始凭证;b.获取纳税人的各项涉税证据并调整纳税人错误的账务处理和税务处理;c.纂写税务检查工作底稿并完成税务检查事项报告;d.向纳税人出具并送达税务处理决定书,税务处理决定的执行及后续跟进。
4独立学院税收学专业实验教学实践总结
会计纳税申报实训总结范文5
一、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现状
近年来,会计专业招生在逐年升温,但是受当前经济增长及国内企业发展状况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就业难,已成为他们面临的严峻现实。从产生大学毕业生择业难、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来看,不外乎以下几点。
1. 学校方面
一是重理论、轻实践。虽然有部分高校在大力提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教师在上实践课时只是照本宣科,大学生只能了解肤浅的实际工作过程,教学效果不理想。二是重讲授、轻消化。在教学学时分配上往往是理论学时大大高于实践学时,有的甚至把习题课都省掉让学生自己去做,教师给学生对答案或发答案。由于受到总学时的限制,教师上课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直在讲授新内容,给学生自我消化的时间少之又少。三是教学方法单一。在会计教学方法上,目前还存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旧的教学方法,没有充分采用科学的案例教学、启发式教学、大学生讨论式教学、实验教学、模拟教学、互联网教学、线上线下互动教学、场景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多注重会计理论,忽视了理论与实务的密切结合,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拓展性。四是教学手段落后。目前,部分学校的会计教学,依然是用一本教材、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或一台多媒体作为会计教学的主要教学工具。再加之教材的滞后性及教师学习能力不强,一些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不能及时融入教学之中。五是考核体系不科学。会计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的试题相对简单,且大多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为主,分析性综合题和会计实务题比重偏低,无法进行各部门业务往来程序的考核,而这正是大学生毕业后在会计岗位上需要完成的实际工作。因此,毕业生缺乏基本的实践常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上手速度过慢,培训成本太高。
2. 大学生方面
一是本科教学中大多数应届毕业生重理论、轻实践、少经验,眼高手低,所学知识脱离实际。二是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足。三是薪酬要求高于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知识运用能力等。
3. 用人单位
一是用人单位需要有工作经验的或上手快的大学生。二是要求上岗人员专业能力强且是复合型人才。三是需要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应变能力强的大学生。
上述三方面情形即形成了就业难的局面。就学校教育而言,如何突破现有办学理念,增强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其发展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理念
1. 以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导向深化会计专业建设
针对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日前突出,化解结构性矛盾的出路就是教育供给侧改革。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技能型人才。会计是具有技术性、应用型集成特点显著的专业,应该积极投身于教育转型的浪潮。未来会计教学应重点发掘专业发展潜力,突出专业特色,适应经济发展的财会类人才需求和专业发展动态,进行专业建设是会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要树立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理念,以适应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变化。
2. 以创业大潮为助力改革教学模式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创业教育的大潮汹涌澎湃,如何让创业教育在财会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新的课题。为适应创业教育的需要,教师就应在会计教学模式上进行系统、深入的改革。
三、互联网+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举措
针对未来职业发展的走势,为了提高就业质量,高校会计教学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重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重视职业规划指导工作,重视个人特色培养,重视校合作机遇,避免过度形式化、同质化。
1. 构建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就业需要的实践教学平台,培养有较强能力的会计人才。形成模块化、全过程、全方位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点、线、面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案。根据市场动态需求设置实践性教学内容与方法,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对会计人才需要为出发点,设定多个实践教学模块;在教学活动中由第一至第八学期八个学期不断线地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活动中的全过程;从理论教学中的单项实训、独立的课程实训、岗位和业务流程实训、会计软件的仿真模拟,到线上线下的互联网实务操作实践;再到企业实际业务实习,实现模拟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的全方位。
(1)模块化。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是指根据会计实践业务、岗位、项目和流程等设置实训模块,进行单项技能与综合能力的模块化训练。实施方案分为业务实训模块、岗位实训模块、项目实训模块、商战演练及竞赛模块。1)业务实训模块分为一般业务模块和特殊业务模块,一般业务模块包括会计凭证模块、会计账簿模块、错账更正业务、会计报表、申报纳税等,特殊业务模块包括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外币业务等。2)岗位实训模块由记账会计、成本会计、主管会计、出纳会计、审计、纳税会计实训模块等组成。3)项目实训模块由企业经营流程实训模块、ERP沙盘模拟实训模块、VBSE财务版实训模块、审计之友模块、财税一体化实训模块、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模块、VBSE综合版实践教学平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模块组成。4)商战演练及竞赛模块分为校内和校外,校内有ERP沙盘模拟、会计手工技能大赛、财商技能大赛,校外有会计知识大奖赛、会计手工模拟竞赛、会计信息化竞赛、中华会计网校财会大赛、大学生创业经营模拟大赛、ERP竟赛。
(2)全过程。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全过程是指实训教学不间断地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第一学期基础会计实训,第二学期财务会计(一)实训,第三学期财务会计(二)实训,第四学期成本会计实训、企业经营流程实训,第五学期审计实训、税务会计和会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第六学期财税一体化实训、沙盘对抗模拟实训、综合业务模拟实训、VBSE财务版实训,第七学期会计岗位模拟实训、VBSE综合版实训,第八学期企业实习。
(3)全方位。
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全方位是指实现模拟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环境的全方位。1)模拟教学内容全方位,分为专项实训和综合实训。专项实训: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实训、审计学实训、纳税实训、网上报税实训、网上报表实训;综合实训:综合会计业务模拟实训、沙盘对抗模拟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流程实训、财税一体化实训、虚拟商业社会环境实训。2)模拟教学形式全方位,采用典型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岗位角色转换、分组讨论、课堂辩论、企业参观、社会调研、寒暑假到企业见习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真实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审计报告、纳税申报表、网上报税、网上报表。3)模拟教学环境全方位,分类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硬件环境: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计算机多媒体综合模拟实验室ERP沙盘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应用实验室会计岗位综合实验室大商科会计模拟实验室。软件条件:用友财务软件金蝶财务软件成本会计软件审计之友软件会计手工模拟软件沙盘模拟系统纳税申报软件、财税一体化软件、VBSE财务(综合)版教学软件。
2. 探索有特色的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手段
现在是信息化时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同知名网校进行合作,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方式,改变高校现有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利用网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和在线教学平台,拓展大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渠道,聆听会计实务专家实际操作技巧和方法;通过会计云平台创建产业基地提供会计实习岗位,使用学习行为分析系统记录大学生学习过程产生的各类数据,形成分析报告和大学生能力肖像,为企业提供匹配的人才,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1)专业共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和云平台技术,为高校提供教学资源和教学支持(如师资培训、精品课讲义、配套作业题库、机考试题库、名师课程),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和考核过程都有记录。利用掌上高校APP支持教学互动搭建无线网络可实现免费学习的机会。(2)真账模拟。由网校提供真实企业的会计业务,高校教师和网校实务专家共同授课,通过线上线下、手工和电算化混合式教学模式,云平台电算化,随时随地反复操作演练,提高大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3)岗位实习。通过会计云平台计算,由网校向各地的创业基地提供本单位所需要人才进行会计实习。进而促进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完美结合,达到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4)就业推荐。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大学生日常理论学习、真账实训、岗位实习成果进行记录和分析,产生学习档案和能力肖像供企业准确识别大学生能力。精准地匹配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特征,并对就业情况进行跟踪,提供后续教育服务。(5)考核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力求达到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现场授课+远程讲解,混合式教学培养双证人才。通过这样的学习和考核方式,改变了以考试成绩为准的考核模式,能促使大学生在毕业时既有本科毕业证,也有职业资格证,又有实务操作能力,真正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3. 特色的双师培训
通过双师队伍建设,提升高校教师教学水平。鼓励教师考取专业职业证书,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利用网校信息资源进行教学活动拓展,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运用能力。利用PPT演示、思维导图、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混合式教学。定期进行网络交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应试技巧和总结,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会计纳税申报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高职经管专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2)13-0095-02
1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1 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实行多年,我国不少高职院校也进行了一定的实践,高职改革的目的就是让培养的高职学生与企业的需求能无缝对接,使得学生在高职院校学到的技能能很快适应企业的实际,但要做到这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实现这种对接的有效途径。
1.2 适应新会计准则应用必须工学结合
我国2006年并实施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强调会计信息的关联性、可比性、真实性,引入许多新概念和新方法使得国内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对接,比如将公允价值首次引入新会计准则中。虽然在新会计准则里对会计科目和主要业务的账务处理统一规范,但同时赋予企业在会计科目设置、经济业务确认、计量等方面有一定的自,这就要求学生要对企业的会计核算业务有较深的认识,而这也更需要学生要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中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巩固和提升。
1.3 适应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必须工学结合
企业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是要重点掌握会计实务核算技能、会计的业务处理与各种企业的不同的业务相关,不同企业的不同业务要有不同的处理方法,要让我们的会计专业与企业实际结合,培养出能适应不同企业岗位的学生。
2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施
2.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专业人才,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编写理实一体课程教材,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内容,模拟企业实训环境,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高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模块和教学方式确定的无缝对接,使得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社会上不同企业的需要能够对接,使得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能符合社会上不同行业企业的需要。
2.2 进行会计专业课程改革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以企业的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为起点,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涉及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然后对课程体系、课程教材开发、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通过对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进和探索,我们可以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改进。
2.3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1)出纳核算与管理。出纳岗位主要是办理现金收付、结算;审核日常经济业务的相关票据;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保管库存现金、印章等。
(2)成本核算与管理。拟定核算办法、制订计划、核算企业产品、服务成本和费用、编制相关报表。
(3)财产物资核算与管理。确定财产物资的核算、管理办法、编制财产采购计划、编制财产物资计划成本目录、参与财产物资的清查盘点等。
(4)往来账款核算与管理。建立结算手续制度、办理往来款项的业务、负责明细核算、加强坏账管理、加强与客户沟通等。
(5)资本核算与管理。拟定资本管理和核算办法、编制不同经济业务的收支计划、负责企业日常流动资金调度、负责企业对外不同会计业务核算、日常的工作联系等。
(6)财务成果核算与管理。办理企业对外完成销售后货款的结算、对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及股利分配的日常明细核算、编制相关财务成果报表,比如利润表和利润分配表等。
(7)纳税申报与核算。明确所属企业所在行业应纳税的税种、稽缴程序和办法、明确税金的计算方法、申报方式、按照规定按时办理各纳税申报。
(8)财务报告及分析。负责登记总账;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有关财务报表;审查对外报送的财务会计报告;负责编写财务分析报告。
2.4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的途径
(1)工学结合的流程。学生进行会计专业学习后,首先进入理实一体的学习,在课堂学完会计职业基础后,进入校内实训室对审计实务和会计实务操作模拟、仿真实训,第五学期专业强化考证取得上岗证书,然后在10周左右安排学生再次到企业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第五学期),适应不同会计岗位的工作任务。
(2)工学结合的途径。企业认知实习。通过学校制订相应的认识实训的实训计划,学生利用寒暑假就近了解企业的生产运作流程、资金运作流程、企业经营范围,了解企业会计机构设置的具体内容、会计人员岗位职责、内部控制制度,了解相关企业会计核算的业核算方法、处理流程、处理方式。
一是校内仿真实训。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等实训场所通过仿真实训模拟企业的工作实务流程,利用企业的会计报表和会计业务来进行模拟会计业务操作,利用处理的过程来训练学生的账务处理问题。二是企业工学结合。利用不同的工业企业、服务企业进行账务处理、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实训基地等使学生充分利用企业来进行处理账务的实训,通过不同的工学结合的实训主体,推进与企业工学结合。三是强化职业考证。会计上岗证是会计学生能够上岗的前提保障,所以基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变必须要进行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凸显职业资格考试的重点,实现对职业资格考试课程与会计专业课程紧密结合。四是企业顶岗实习。在学生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改革的最后阶段,学生在第三学年学习10周左右,学校将安排相应的企业岗位实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但必须与会计岗位相关,如果学生找不到相应的实习岗位,学校可以联系相应的企业进行实习等。
3 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施问题与对策
3.1 存在问题
(1)企业工学结合的积极性不高。现在企业追求经济利益,同时会计岗位又涉及企业的核心秘密,由于实训学生稳定度不高,他们在有限的实习和实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一直在一家企业连续实习,作为企业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员工的相对稳定,所以企业可能有短期行为,轮岗不一定可以推动,多岗位的实习实训不一定能够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
(2)工学结合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学生实习实训时间较长,实习企业不同、实习的企业部门不同,实习工作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实习教师难以深入的进行高质量的实习指导,学生由于从事简单的实习实训任务较强,实习的积极性会下降,学校的老师除非在企业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否则实习实训质量会下降。
(3)工学结合教学较难管理。学院在根据学生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会计专业的教学实施,会出现教师课时量减少、上课地点变动、实习指导增加工作量等情况,企业对学生的需求与学院的学习时间存在不一致,使得与学院的教学管理规定有时会出现冲突。
3.2 对策
(1)提高企业工学结合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点为企业提供培训员工的服务,校企合作共建培训基地的思路可以拓展校企合作双方的合作领域,使得学院的老师能真正参与到企业的发展中,使得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具有合作的平台,推动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学院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与专业岗位相适应的校内仿真实训室;建立长期合作、利益共享、数量适当的工学合作企业,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与校企合作企业的工学结合,可以通过校企合作协议让企业接纳学生进行实习,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学校可以先让学生进行企业实习,通过一段时间后对学生进行检验是否可以录用,是否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
(2)建立合理的工学结合保障体系。要建立健全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体制,将指导工学结合教学纳入每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之中,要在授课计划中体现,改革相应的课程评价和考核机制,加大课程模式的改革力度,在测试试卷中要有工学结合内容改革的具体比例,利用试卷风向标的效应来促进工学结合的改革,对通过职业资格的学生可以免修相应的课程考试等。
学院应该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制度以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完善工学结合教学质量,签订合理的岗位实训协议、对学生发放实训指导书由学校教师和企业的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行实训工作日记制度。改革教师考核办法,把对学生的岗位实习实训指导作为指导教师考核的主要方面,与其工资待遇、职称晋升、评优等挂钩;把学生在企业的实习表现、学院实训指导教师评价、企业指导教师评价作为对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的依据。
(3)优化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方案。“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院培养的学生能与企业通力合作,能够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员工,因此,人才培养方案要贴近企业的需求,在高职学院的学习与在企业的岗位实习交替要从企业角度出发,要与企业的生产经营适应。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适当调整相关课程进度,对课程教学安排预留一定的弹性,注重人才培养方案的可操作性,让学生能按照企业的要求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进行岗位实习实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