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经济纠纷;评审
中图分类号:F27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目前,随着企业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多元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合同经济纠纷条件急剧上升,严重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和流动资金的周转,如何避免施工合同经济纠纷的企业,需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加强施工企业的法制教育与培训。
建立规范有序的现代企业制度,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加大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法制教育,提高施工企业的法律素质。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法律素质是减少回避不必要经济纠纷的关键所在,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内涵扩展的重要内容。若不提高经营管理者的法律素质,就会造成经济纠纷条件的发生。因此,要把企业经营者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和依法管理的能力作为考核和选拔经营者的条件之一。要针对施工企业经营者的现状,使施工企业的经营者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具备依法管理的能力。
大量的事实证明,施工企业合同经济纠纷的发生都是因为合同本身或合同履约过程中存在着重大问题。有的合同没有归口管理,企业内部没有合同管理机构,有的忽视对方的资信调查,没有对合同的有效性进行审查。有的合同条款不齐全,在签订合同时缺乏法律论证。有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对合同印章、签字方面缺乏管理,造成企业出现管理漏洞,发生不必要的经济纠纷,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合同双方的关系以及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法律意识和合同管理水平。为此,企业必须建立完善以下几方面制度。
(1)加强企业重大决策的法律论证制度,达到避免或减少企业决策失误的目的。企业可聘请法律顾问直接参加企业有关的生产经营的决策会议。
(2)加强合同管理制度,以提高企业签订合同的有效性和合同的履约率。制定公司经理和三总师合同会签负责制,合同履约报告制,企业对外担保管理和对内承包办法,企业对外经济合同管理办法制度。
(3)加强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堵塞资金管理方面的漏洞,防止企业资金体外循环。
(4)加强企业内子公司、分公司注册登记和项目经理信誉等级评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
(5)加强纠纷管理制度,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将企业纳入法制管理轨道。
三、发挥企业法律顾问的作用。
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是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管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施工企业在相对合理和小风险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生产的保障系统。其作用是着眼于事前防止经济纠纷的发生,国家发改委、人事部、司法部共同的《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和《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等规定,推动建筑施工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促进建筑施工依法治企的一项重要措施,它明确了建筑施工法律顾问制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即为施工企业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也扩充和发展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方法和内涵。
四是签约前的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
由于大多数经济纠纷条件与合同有关,因此加强合同评审极为重要。合同评审的内容主要有工程造价、付款方式、工期指标、质量指标、物资供应、设备配备、款索欠纠纷调解方式等内容。合同评审主要有签约前评审和签约后的评审。签约前的评审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查工作。签订合同之前,必须对建设方进行社会信誉和建设资金来源调查。对建设项目进行可靠性调查,包括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城市规划许可证、拆迁进度情况、设计图纸及地质勘探报告、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建设项目报建批准文件号以及相关会议的记录。
(2)评审合同条件是否符合法律规定,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我国政府或地方政府颁发的法律规定以及适用于本工程的技术标准与规范等。
(3)评审合同文本是否符合我国和项目所在地规定、条款是否缺项。
(4)评审合同条款与原标准文件条款以及投标条件有无相挬之处,如有应及时沟通纠正。
签约后的评审,主要涉及合同管理、工程施工过程管理、工程施工中索欠款等内容。大型工程项目工期较长,不能因人员调动而间断评审工作。在施工过程中还可对合同进行修订,也需要进行评审,该评审要与前面工作联系起来,保证前后必须联系一致,资料归档及时完整。做好合同的评审工作非常重要,它是工程信誉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合同评审工作细致,不仅会避免企业经济上的损失,而且还会树立企业在外界的良好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相反会造成失误,给企业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企业的形象。
因此,施工企业只要提高自身法律观念,并聘请法律顾问参与经营管理,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合同管理制度,认真细致地做好合同评审工作,就可以减少施工企业经济纠纷发生的概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做到预防施工合同经济纠纷的发生,使企业能够沿着正确的法律轨道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平.工程合同在项目施工中的应用;山西建筑.2002.10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缺;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133-02
一、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缺的主要原因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不力,资金周转速度缓慢,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监督、控制和考核乏力
相当多的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有的企业虽然有了预算制度,但预算没有成为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定依据,随意更改,使预算成为摆设。没有以工程施工项目为单元细化管理,对工程项目资金的收支缺乏统一的筹划和控制,随意性大,使用混乱,占用不尽合理。施工企业资金流向与控制脱节,事前控制乏力,对各下属公司的资金管理“想管又怕管死”,事后审计监督走过场,缺乏可行的考核办法。资金管理尚未引起企业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有的企业领导对企业财务状况说不清,财务人员对经营情况又不甚了解,且处于从属地位,许多方面只能按领导的意图处理账务,造成“财务管理跟着会计核算走,会计核算跟着领导意志走”,财务监督乏力、滞后, 相当部分施工企业尚未建立必要的电子计算机财务信息传递、核算、查询和监控系统,对工程项目的资金使用缺乏严谨系统的分析, 企业领导很难及时了解、掌握公司的财务动态,信息滞后、效率低下的问题十分突出。
(二)建设资金不到位, 企业大量的垫资
由于建筑业企业数量过多,造成了建筑业市场供需失衡,形成了建筑业企业卖方市场地位。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供过于求,导致了过度竞争、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企业自我保护和行业自律能力相对减弱。一个工程招标,有几十家企业竞争,为了争取工程业务,各建筑企业只得同意建设单位提出工程质量保证金和垫资施工等不合理的合同要求,建设资金不到位, 企业大量的垫资,流动资金紧张,80%以上的施工项目需要垫资施工,否则就无法承揽到这些工程,这无疑加重了建筑业资金紧张程度。
(三)工程款拖欠有增无减,回收困难
由于建设领域法制不完备,信用体系不健全,加之建筑市场供求失衡,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有增无减,已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正常发展。施工企业内部管理粗放,基础工作薄弱,且盲目铺摊子,片面追求工作量,工程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线长,分支机构分布省内外,甚至世界各地,却不能及时提供竣工决算和技术资料,或是工程质量有问题,无法进行交工验收和结算工程款,工程款拖欠问题的大量存在,直接造成建筑企业资金困难、背上沉重的包袱,经营举步维艰,企业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二、缓解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紧缺的对策
(一)严格内部管理,管好用活资金
资金管理是企业的综合管理集中体现,在目前和可以预见的将来,如何管好用活资金是关系到施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大事。说起来简单,运作起来复杂,因为它涉及到方方面面,特别是在当前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的情况下,所以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尤其是财务、经营、计划、物资等部门应认清形势,更新观念,改进方法,由事后分析改变为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真正做到“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确实把资金管理当做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重视起来,并始终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同时克服那种单纯的只顾生产,不顾企业经营管理的思想。各级领导和财务人员要加强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财务管理体制,真正把节支降耗,杜绝浪费,强化成本控制工作重视起来。严格内部管理,做到各项开支必须遵守有关财务规定,不得擅自扩大范围、提高标准,达到扭转资金困境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二)降低施工垫资的风险
为了避免施工垫资所导致的拖欠款恶性循环的隐患, 企业对新上的工程项目,原则上不准垫资施工。所以企业承接工程时要谨慎,事前进行周密调查。调查了解该工程的施工手续是否完备,特别是资金状况如何;掌握建设单位的信誉和资金到位情况,做到信誉低的工程不揽,资金不落实的工程不揽,巨额垫资的工程不揽,防止工程一到手就形成拖欠款。对个别工程项目因维护企业信誉,并且建设单位有明确要求需要垫资施工的,必须要有具备担保资格的建设单位进行担保,并经企业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降低施工垫资的风险。
(三)强化管理,做好清欠、防欠工作,抓紧催收各种拖欠款
提高工程质量,严格履行工程合同。要增强法律意识,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要保证真实、完整、合法、有效。每条合同条款都要认真对待,特别要把拨付工程款进度和结算支付的时间、方法、数量等条款及违约责任在合同中约定清楚,避免日后发生合同纠纷。施工企业一定要牢固树立按合同条款提供服务和用合同保护自身利益的法律意识,高度重视建筑安装合同的管理工作。企业在质量、工期方面更要把好关,避免建设单位要求工程索赔并作为拖欠工程款项的理由。另外,企业对内部和外部拖欠的各项款项,应逐项逐笔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并对每项拖欠款的发生时间、金额、债务人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资金安全可靠;企业对各项拖欠款的清理和催收工作,必须落实专人负责,实行责任制管理。对按期催收回拖欠款成绩突出的责任人,应给予适当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未能履行职责,应收而未收回拖欠款的责任人,应视情节追究经济责任;对个别拖欠时间长、情况复杂的应收账款,在第一手资料齐全,申述理由充分和法律受理有效期内,力争通过法律手段,追回欠款。
(四)应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企业管理信息化
施工企业要找准切入点,针对当前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遵循企业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进程和规律,统筹规划,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方案。采用统一的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的软件,把企业有效的规章制度体现到计算机的应用管理程序上来予以固化,实现财务系统与工程业务承接、物资供应、施工生产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和数据共享,逐步使用先进的ERP(企业资源计划),变革企业内部管理模式,调整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企业各项资源,全面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使预算、结算、监控等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高效化,保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置于严密监控之下,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施工企业资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蒋永录.试论施工企业资金紧缺的成因及缓解途径[J].建筑会计,1996,(4).
Causes of Financial Shortage in Construction Enterprises and its Solutions
ZHANG Xiu-li
(Shandong Jianzhu University, Jinan250013,China)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3
摘要:建筑企业的内部控制是现代管理企业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具体分析了我国建筑企业在发展阶段所面临的一些问题,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出发,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目前,我国部分施工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内部管理、合作协调等出现矛盾化的现象,日积月累,为整个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内部控制是整个施工运转过程中的运行基础,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每个企业的运作方式都是由内而外运转的,内部控制在中间起协调作用,只有改善内部可控制的矛盾,外部施工单位才能和谐运转,将加快建筑施工单位的进度,从而有效的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益。在市场经济的制度下,企业内部的合理控制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得较大的份额,并且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一、建筑施工企业对于管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一)提高企业经营的经济效益
面对激烈地市场竞争,企业管理部门应具体分析各个部门的特点,对企业内部控制做出合理的安排,有效的调节内部管理系统,研究企业内部存在的隐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定期进行核实和审查,并且细化部门之间存在的各种矛盾,一步步解决,进而能够对各个环节的工作合理的分工、协调,对于施工中产生的问题能及时的纠正,这样有利于提高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效率,加快施工单位的进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建筑施工企业不仅要抓住自身的发展机遇,还要重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内部系统能够采集各种信息以供企业管理者的参考,应当加快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预警机制,以保障企业内部传递信息的安全。部分企业对于风险评估的意识比较薄弱,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向企业发出警告信息,提高企业抗风险的能力。
(三)提高企业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
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经常面临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等问题。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可以从对员工的职业素质方面进行规范,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团队精神,能够激励企业员工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满足企业持续发展壮大的需求。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内控制度不完善
目前,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制度的建立不够重视。管理者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导致部分企业的审计结构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执行活动没有系统的程序,在监督上贯彻不彻底,上行下效,导致项目管理频繁出现漏洞,远离总部的施工单位进而缺少应有的监管。内控制度的残缺,影响各部门的执行力,必然拖累工程进度。
(二)内控管理缺乏科学性
一个企业制度的建立必须遵循合法性、实用性以及有效性等原则,尤其是内控组织的设计最为关键。合理的安排分工是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条件,同时保证既定目标的执行。对于逐渐规模化的建筑企业来说,因地制宜的组织科学地规划控制很有必要。
(三)风险评估不足
我国目前的市场经济趋向于成熟,建筑企业的风险评估制度普遍不完善,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低下。风险控制是现代企业的一项基础性控制工作,企业施工单位应加快建设风险评估有关制度,有效的识别风险和规避风险。
(四)信息沟通不畅
建筑施工单位在整体信息化管理上有一定的局限性。施工企业项目具有临时分散的特点,由于企业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化程度低,导致企业内部信息落后,观念滞后。
(五)缺乏监督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监督不力,缺乏有效地纠正体系,施工企业的审计部门管理不善,没有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另外,纠正体系的相关制度得不到改进,没有有效的披露违规行为,内部控制无法实现真正效果。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控的重要原则
(一)广泛性原则
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应综合考虑施工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应以企业现状为基础,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全面了解企业管理业务的流程,达到控制经营风险在可承受范围之内。在施工过程中,基于当前企业的管理水平,优化标准,防止过于严苛的内部控制标准造成企业达到相反的效果。因此,企业的近期目标应当适应企业的远期目标,对于困难以及薄弱的环节给予适当的调整,确保内部控制系统能够广泛地应用。
(二)抓重点原则
企业的内部管理囊括了整个企业的经营业务,涉及各部门活动的方方面面,在施工过程中,在确保整体质量的前提下,要抓住企业的重点,针对重要部门的业务进行严格的审核,防止高风险的危机出现。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突出在资金管理和物资采购等方面。因此,在完善内部管理系统的时候,应着重细化这部分的要求和准则。
(三)协调性原则
施工企业在管理经营各项活动的同时,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应相互协调,各环节应紧密配合,减少内部矛盾和消耗,从而避免施工操作过程中产生脱节的现象。并且有助于保证企业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内部控制监督部门履行职责的同时应当具有自身的独立性,任何管理部门不得拥有内部控制之上的权力,以确保内部控制的公正公平。
(四)适时性原则
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要求企业的管理者具有前瞻性的目光,不同的阶段适应不同的管理方针。内部控制不仅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还能帮助企业全面的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在解决目前的企业问题的同时,应当引导企业往更好更高的层面上努力和发展,企业的内部控制还要适应外部环境的发展,统一步伐,优化不和谐的因素,重视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组织建设力度,不断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综合水平,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内外结合原则
内部控制属于企业的自律行为,其包括对自身相关业务进行制度化的控制和管理。任何类型的企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的压力。所以企业在规避管理风险的同时,也要加强企业的外部监管作用。监督管理部门有责任督促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系统,这对企业的高效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施工内部控制应当和外部监督形成合作,在双重化的管理下,有效提高整体的效益。
四、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从根本上优化企业内部的控制环境,最大限度的满足内部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内部控制的成效最大化。因此,改变内部环境,很有必要构建健康正确的企业文化价值观,以培养员工对于企业的认同感、对于工作的责任感,增加企业上下的凝聚力,创造和谐、公平的内部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应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实际价值。创造内部和谐环境的同时,要努力提高管理层的职业素质,定期进行考察和审核,还可以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规范和监督。
(二)加强控制风险的范围,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的职能
建筑施工项目具有环节多、周期长、结构多以及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导致企业经营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因此未来加强内部控制,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方式结合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具体分析权衡利弊,调整相应的对策,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对风险因素进行追踪,以确保企业的稳步发展。
(三)完善内部控制的监督管理,促使企业内部实现自我诊断
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首先健全监督制度,然后坚决贯彻执行。坚持走预防为主的路线,采取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措施主动预防,对企业的重要信息进行密切的监控,对于相关风险做好预防措施,以便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规避施工前后出现的不必要的风险威胁。
(四)加强现代信息化建设
跟上时代的脚步,实现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管理,健全管理系统,保证企业内部高效的沟通和运作。对于部分建筑施工单位,施工的规模和跨度较一般企业来说比较大,因此,对于每个项目的信息必须进行整合和处理,加强集约化程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节约时间成本与开支。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企业应该提高系统的开发能力,并且重视系统的维护和组织管理。这样大大提高了施工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效率。
五、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具有高风险高投资的特点,施工企业的内部控制应当与外部管理相结合,维持内部管理的秩序,在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增加利润。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巨大挑战,而且还是一种机遇,想要抓住机遇,必须调整战略迎合市场的需求,才能在激烈地竞争中脱颖而出。建立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首要基础,并且还要不断提高自我完善的能力,走持续可发展的道路,加强内部控制,保证企业经营实现稳步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花晓惠.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30.
[2]上官明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5.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全面预算
当前,一些建筑施工企业在资金管理、成本费用、工程结算等方面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程序和措施,把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与改善经营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要求结合起来,对规范企业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和资产的安全运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由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控制工作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要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降低工程成本,确保有效监控企业的经济财务状况,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一、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
不同的建筑施工项目采用的施工方案、施工布局安排、进度计划等不同,因此费用的支出也有差别,为避免会计控制盲目,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机构与岗位的设置。按照业务流程及职能部门,精简机构部门,设立相应的岗位,为使内部控制强化,要避免一人单独办理资金业务全过程,需要建立相互协调合作又互相监督制约的机制。
(2)出纳与会计职责权限的界定。出纳员负责保管企业的空白支票和票据以及其他银行凭证,保管库存现金并办理现金支付和银行结算业务,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会计或会计主管对各项经济业务审核、登记账簿、编制财务成本计划及银行借款计划、参与经营决策、负责货币资金业务的核销记录、保管企业的财务大、小印章。
(3)收支审批制度的建立。办理货币资金要认真详细填写请款单,由单位审批负责人进行审批,出纳员根据请款单支付并填写支票和银行凭证,会计或会计主管进行审核后方可在银行支票上盖财务章,并保存一份请款单。对申请支付的每一笔资金要及时清理核销,对核销中的原始发票要进行审核,审核后出纳员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日记账。
(4)风险防范体系的完善。企业要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必要时可以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识别、评估、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
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足,控制手段简单化,项目经理责任制不完善
有的施工企业不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对内部会计控制作用和意义认识淡薄。认为实行内部会计控制不利于内部人员关系的和谐发展。有的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但也只是形式。对工程项目部的控制和约束手段简单,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负责制在施工项目的建设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核算体制和约束机制不配套。项目经理权利过于集中,企业内部却缺乏有效的监督约束措施。
(二)业绩考核形式化,会计信息失真严重
一些施工企业业绩的考核大多以相关财务指标完成情况为主,忽视了其他相关指标的综合考察。为了达到考核目的,有的人为地对会计行为施加控制,采取工程结算收入不入账、提前确认结算收入不入账及隐瞒成本费用等。有的项目部负责人在内部监督失效的情况下,编制虚假财务信息,会计核算背离了会计制度的规定,内部会计控制严重失效,会计报告毫无意义。没有独立的成本核算系统,没有建立相应的会计账簿,单一的成本核算体系弱化了总公司对分公司的事前和事中的成本控制,一般企业核算工程材料主要采用“以领代耗”方法,有些结余的材料物资未及时办理退库,造成项目成本核算不真实,会计信息失真。没有建立标准的考核制度,与预算人员的业绩考核没挂钩。奖罚混乱。岗位设置不合理。会计工作职责权限不明确,没有遵循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造成内部牵制和约束机制乏力。
(三)内部会计控制执行不力,内部审计独立性缺失,监督失效
当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还不够健全。工程项目预算、投招标、质量管理等环节控制乏力,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岗位设置控制程序不完善,对采购市场的价格波动未及时跟踪,采购量未考虑储存成本,材料预算,资金占用情况。办理采购入库时间不及时,影响成本的真实反映。有的企业缺少必要的资金管理制度作为资金收入、支出的控制保障措施。导致费用支出随意,报销无额度。资金使用的随意,实物资产管理的岗位责任制不规范,预算的编制、审定、下达、执行程序不规范。有的在预算管理中未执行施工预算管理制度,没有根据企业自身技术和管理水平测算所需要的劳动消耗。材料预算的编制缺少二级审核,材料规格和数量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当预算下达后,没有对与实际消耗量产生的差异进行分析,计划经营部统计的一些基础数据有时和财务部门不一致。一些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够重视,会计人员的素质得不到提高。有的审计部门没有和财务部门完全分开,消弱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导致审计工作受各方面利益的牵制,审计结果失去了真实性和客观性,财务报表虚假现象层出不穷。
(四)内部会计控制与其他管理控制缺乏协调
有的施工企业将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分开,难以达到控制的效果。施工项目点多、线长、分散,不同环境的工程项目有其不同的经营管理和生产方式。企业的各项控制措施往往难以及时贯彻到位,在施工中的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工期问题都存在不定,如果分开控制,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就变得复杂。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实现
(一)完善施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会计人员考评制度
完善项目法人治理结构,明确项目经理对项目经济收益所承担的责任和对财务管理所具有的权利。制定企业经营管理层与项目作业层之间的授权批准控制制度,为会计监督的实施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施工企业应积极采取各种激励机制和措施,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和约束工程项目内部人员控制行为的积极和消极方面。将项目经理的奖金部分与项目效益挂钩。建立会计工作考评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地位及利益,确保会计人员工作独立性。除了考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和日常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还要重点考核会计人员在项目或部门中具体实施了哪些有效的成本降低办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措施等对提高企业整体效益的财务管理工作。把会计人员的报酬同项目效益相挂钩,制 定合理可行的、奖罚分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确保《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的合法地位,确保会计监督的有效性。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会计人员要不断更新知识,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考核、奖励、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综合考核,奖优罚劣,充分激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会计人员还应在认真完成日常性会计核算及报表工作情况下,重视企业的生产管理,积极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种预算决策活动中,努力探寻降低施工成本的新思路。
(二)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机制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能有效地推动会计监督工作的实施。建筑施工企业应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完善内部控制的组织设置,关键要把握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使每项工作都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科学划分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管理层次的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定期对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对工程项目进行成本、效益审计,找出薄弱环节,对项目经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强化内部会计监督,对会计核算进行再监督,确保会计报表的真实、合法。
(三)实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度
项目部内部会计控制弱化的现象比较普遍。实行内部会计委派制对克服施工企业项目经理责任制中存在的不足和加强会计监督力度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实现对项目部经营管理、成本管理、费用控制等方面的监督和控制,加强了项目的成本核算,有效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了工程项目的效益。上级机关向工程项目部委派会计人员并保障其工作的独立性不受干扰,明确会计人员地位和职责,有利于发挥会计监督作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措。
(四)加强建筑施工预算控制,树立风险意识,加强信息的沟通和实施有效的监督
建筑施工企业会计控制效果的好坏,往往和预算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预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预算控制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企业的公司预算,包括财务预算和种种投资预算。另一方面是针对具体施工工程项目的工程预算。其关系到企业是否盈利,工程是否能顺利实施,因此必须作为企业内部会计工作的重点。树立风险意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强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完整。
参考文献:
[1]马晓凤.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策略探究[J]财经界, 2010,(03) .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5
(一)外部因素
我国经济的发展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制度是建筑施工企业发展的基石,因此,国家制定的政策或者制度相应的对企业提出了挑战,这构成了一定的风险,是造成财务监管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国家制定政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断地否定、修正、否定、再完善的不断循序渐进的向上发展的过程,因此,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就必定需要跟随国家政策不断随时进行调整、修正、完善,如果不能的话,可能会严重制约企业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样性的发展使得竞争越来越激烈,垄断基本上已成为历史,企业已经失去了他们的优势,现实是现在是买家挑选卖家,所以某些企业为了保障自身的竞争优势会忽视自身的经济实力而盲目承包工程造成资金风险,以及由于管理能力不足造成企业经营紊乱而不能够取得预期的经济效益,严重的甚至会使企业破产。很显然,市场竞争也是引起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危机的一个外部风险。建筑施工企业在承接工程施工任务时,都是以合同的形式来确定的工程施工范围、施工内容、造价、安全、质量、工期、主要人员等,会对各个方面的目标进行约定,在这个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潜在地风险。如果企业过于低估合同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使得企业在管理时过于关注建筑材料成本价格而忽视了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比如:甲方在合同中通过玩弄文字游戏有意的潜在地对施工单位设下了陷阱,如果该单位没有谨慎细致地对合同进行分析,一旦签订合同后,很有可能在承包项目以及建筑施工中遭受种种风险,造成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营。因此,关注合同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内部因素
巨大的危害往往是由于内部原因引起的,比如:管理因素中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人力资源因素中的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职员工作能力等;自主创新因素包括科技运用、研究开发、信息技术等,这些因素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往往会给企业带来不可预估的危害。企业内部管理的经营方式不良或者企业制度不够完善都有可能引起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上面所谈到的主要转包工程的企业而言,他们尤其需要注意合同签订、信息监控、员工管理等方面科学规范的制度建设,如果企业忽视对合同管理的危害程度、没有严格的员工监督体系,缺乏对市场以及其他企业的信息收集等,都很可能使企业面临失败甚至遭受严重的经济损失。但是,现实总是不能尽如人意,市场上还是存在许多的企业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者不具有完善制度的能力,显然这些企业很有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因此,企业管理制度是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的内部因素。再者,意识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企业要发展,想要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首先必须具备有敏锐的风险防控意识,而不是唯我独尊的霸权思想,充分意识到自身所处的地位以及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管理者的眼界不能仅仅局限在是否能给企业到来经济效益,而是转而面向更广阔的天地,认识到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不仅要给企业带来收益,更重要的是能让企业在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并且健康长足的发展。因此,应该加强管理人员的忧患意识以及责任心,使企业的管理者能够重视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监控工作,资金是企业运营的根本。财务状况清晰明确,财务制度科学规范,有效提升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速率以及质量就能最大程度的改善企业的财务工作的监管能力。最后,一个国家要发展,科技要振心,人才才是关键。同样的,企业也是这样,一个企业要想长足的发展,人才的贡献必不可少。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人员如果不能具备有财务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监控等方面的专业素质,其他部门的员工不能认识到财务管理部门的重要性以及各部门之间的内部的紧密的联系,有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能高效的执行,那也只是一纸空文,不具备有任何的意义。因此,为了能更好的预防和控制各种财务风险,对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都是十分必要的。
二、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上文我们通过对企业财务管理中可能造成的种种内外风险进行分析,也让我们对解决相应的财务风险提出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一)加强制度建设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了健全企业的运营制度,收集信息是关键,对市场、竞争对手以及相关项目的信息是否充足准确往往能够影响到企业的决策以及发展前景,这要求企业要深入调查、仔细区分,才能使企业占据有利的地位,因此,改善调查机制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且刻不容缓;同时,合同管理制度的建设也十分重要,如果企业过于低估合同风险可能造成的危害,可能使得企业在管理时过于关注建筑材料成本价格而忽视了合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各个步骤的监督和管理,在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上尽量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从而维护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再次,风险预警机制的建设十分关键,它不仅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醒风险的发生使企业具备充足的时间来解决问题,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二)培养风险防控意识
企业的所有员工应该都能具备有财务风险监管意识,不论是管理者或者是普通员工,同时,要能够学以致用,在处理日常工作时,要能够时时提醒自己,风险是可能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步骤中发生的,工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小心谨慎,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机率。
(三)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
员工考核以及培训制度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人才才是第一生产力,加强员工的财务风险监管意识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应该强调对风险防控的学习与工作的结合,要能够学以致用,有效的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三、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 建筑施工企业 内控制度 建议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成功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经验表明,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是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一、施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现况
建筑施工企业相比于其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有明显的特点:首先,生产周期长、非重复性、分散性强。建筑产品工序复杂、体积庞大,一般须经跨年度完成,且均是一次性、非重复生产;建筑施工企业的项目分布在不同地区,分散性强。其次,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只能是露天作业,受天气状况的影响大。再次,管理难度大。建筑施工涉及的协作关系众多,需要与设计、监理、建设等单位协作配合,项目的不同阶段需要设置不同的管理结构等原因导致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难度大。
目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都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内控制度的实施也极大地改进了企业内部监督及稽核,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内控制度的修订和完善跟不上建筑市场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内控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首先,对内控制度贯彻力度不够。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建立内控制度不够重视,部分企业没有建立或者不够重视内部审计机构,导致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并没有发挥相应的约束作用。其次,内控组织规划设计缺乏科学性。对于日益集团化、规模化的建筑企业,从集团公司、子公司、到每个施工项目单位,均应设置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再次,风险评估控制不足,抗风险能力低。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经营风险已成为施工企业面临的主要不确定因素。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竞争激烈,施工企业在公路、市政建设招投标中存在恶性竞争,加之内控不健全,增大了项目风险。
二、内控制度建设对施工企业的重要作用
1、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管理效益目标。实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使企业各部门紧密配合,发挥企业整体优势。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审批制度、核算流程等,对各部门进行综合监督和考核,实行奖惩分明的政策制度,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
2、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中枢环节,是企业防范风险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建筑施工企业在生产及经营活动中,对各类风险必须进行预防和控制,尤其应加强对企业经营风险薄弱环节的控制。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有效规避各类经营风险,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通过设置专门的风险控制部门,对风险进行评估、规避及控制,强化员工内控意识,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高风险防范的积极性,进而共同参与到风险防范控制工作之中,增强企业的风险防范能力。
3、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内部管理工作的基础和奠基,其设计应充分关注企业的战略目标,从企业战略高度制定相关内控制度,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三、建筑施工企业内控的关键控制点
1、资金和收入管理控制。资金是建筑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的必要基础,企业有必要根据资金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资金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在于:企业管理层应对相关人员授予相应的资金结算权限,大额或特殊的资金收支应经主管人员专门批示;每一项资金收支业务都必须取得或自制原始凭证并经经办人员签章、业务负责人及会计主管人员审核,确保资金安全。
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周期长,给企业收入管理带来了诸多困难。收入管理时应注意:在承揽施工项目前应进行风险评估,在对业主的信誉、项目设计审查和规划审批等情况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决定承揽或放弃项目;在投标管理及合同管理方面,保管资质证书和印章的人员、保管合同印章的人员均应与投标人员的职责分离,做到投标申请、印章及证书使用之间相互监督,互相牵制;在合同签署前还应经过内部相关部门的严格审查把关,保障企业利益。
2、结算及变更索赔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结算既包括与业主的结算,也包括与分包商、供应商的结算,在结算控制中应注意:结算应由专人负责,并与现场施工人员职责相分离;结算人员应收集包括合同、图纸、价格信息、变更等在内的齐备的资料,并理解透彻合同、图纸中的相关规定;准确计量工程量,保证结算金额准确真实。
在施工过程中若业主变更设计,技术人员应及时将变更通知合同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结算部门,现场施工部门则应按照变更后的设计施工;若施工过程中出现业主原因导致企业遭受经济损失时,相关部门应及时形成索赔资料,提出索赔要求。
3、采购和生产控制。采购过程中的内部控制关键点包括:采购前,物资采购应由业务人员提出申请,经审批部门批准,形成采购计划;采购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供应商,特别是采购重要物资,如三大材、外墙面砖等材料时,应在质量人员、技术人员和采购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通过公开招标确定供应商;材料验收时应经质检人员、仓库管理人员和采购人员同时验收合格后才能入库;入库之后,财务部门检查采购计划、入库单和发票等资料后,经主管人员批准才能按合同规定付款;内部审计人员也应对材料采购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
施工环节应注意的关键内部控制点:施工前须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执行,生产人员需按生产量计划领用材料,并将工程量与材料使用量核对,防止超限额使用材料;定期盘点材料,编制月、季及年度剩余材料盘点表;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剩余材料并上报企业;加强对机具使用的监管,防止私自外借;对工程进度监控,尽可能按照计划进度进行施工,如遇特殊情况应及时修改施工计划。
4、分包商控制。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某些分项工程需由分包商完成,随着建筑业发展,分包商越来越多的参与到分项工程建设中。建筑施工企业对分包商的管理应注意:在分析自身力量的基础上确定是否需要进行劳务分包;选择分包商时应考察分包商的资质、技术能力、设备、资金、信誉等情况,并经主管人员审批后才能确定分包商。
5、成本费用控制。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从投标到竣工结算的全过程中。成本费用控制的关键源头是投标阶段,通过事前目标成本的预测控制,在成本期望值基础上考虑适当利润来编制具有竞争力的投标报价;施工准备阶段须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及目标责任成本分解,按工序标准成本方法制定事中目标成本计划;施工过程中,应采用最适当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及时修正施工方案及组织设计,并按工序标准成本来分解目标计划成本,落实到各个部门和各个班组,尽可能地降低材料消耗和人工消耗;结算阶段,工程造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签证费用、中标价格、索赔费用等计算出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成本并与调整的目标计划成本对比,对项目经理部及班组进行考核,实行分明的奖惩制度。
6、安全质量控制。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质量控制应注意: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并结合各个项目的生产周期、地理条件等特点,建立健全各级岗位责任制、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质量和安全规章制度以及严格的奖惩制度。将安全目标与要求及奖惩制度下发到每个工地,企业派驻现场的人员定期进行安全质量检查,并督促工地施工员进行整改。同时,企业还应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安全大检查,发出隐患整改通知书,并要求工地限期整改和反馈。对于存在隐患的工程,企业对整改情况进行现场跟踪检查,对未按要求及时整改的工程相关人员进行严肃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四、加强建筑施工企业内控制度管理的建议
1、优化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首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结构。董事会在建筑施工企业内控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通过在董事会下设立财务委员会、项目管理委员会、预算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以及引进独立董事制度等可以提高董事会的专业化和社会化,进而促进内控制度在企业中的积极推进。其次,加强对职工教育,树立内控意识。在目标确定、机构设置、制度制定时应考虑员工意愿,通过与员工沟通,制定既有利于企业又具有群众基础的内控制度。内控制度制定后,企业应大力宣传内控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对员工职业道德及诚信意识的教育,使企业上下团结一致,共同积极遵守内控制度的各项要求,从而使内控制度切实在企业中贯彻执行。
2、设计合理的内控制度。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分析内控关键控制点的基础上,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切实根据具体情况建立适当的内控制度,尤其应注意项目进度及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内部财务控制等方面。首先,制定项目进度及质量控制。根据施工要求制定项目整体进度计划,在各环节严格执行,出现问题时应及时查明原因、解决问题,保证项目进度的可控性;企业应制定详细的质量控制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并采用先进合理的技术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项目成本。其次,加强项目安全管理。质量与安全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企业应根据施工项目的特点制定完善的安全控制制度,确保项目施工安全,促进项目顺利推进。再次,健全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严格控制垫资的金额及期限,禁止施工项目自行举债等措施来降低财务风险;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预算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预算方案、监督预算执行。
3、加强岗位设置和人员管控,提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在岗位设置中应建立和落实不相容职务分离,如采购与审批人员、结算与施工人员、财产保管与财务记录人员等应相互分离,互相监督与制约。同时,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及专业素质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4、倡导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加强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营造以人为本的文化氛围,充分考虑员工需求,使员工融入到企业大家庭中。建筑施工行业具有高度分散的特征,工程项目难以进行集中,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将分散在各地的项目集中管理,节约企业的管理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5、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内部审计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对项目进行独立审计,对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并反映到企业管理层,完善内控制度体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在内部审计的同时可以引入专业机构进行外部审计,内外部审计相结合,进一步促进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6、强化风险意识。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风险意识不强、风险防范能力较低的状况,企业应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强化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机制,通过客观预测和科学方法及时发现风险,进而采取相应的风险规避、降低措施。
7、健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筑施工企业应建立相关的评价体系,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进行有效监督,以确保内控制度能够发挥应有的效果。项目完工后,有关的项目检查、监督部门应及时将检查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对项目责任制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头,做到奖惩分明。
【参考文献】
[1] 谢广斌: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