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1

一、体育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作为矛盾对立体,二者是相对独立的概念,没有主次之分,其地位应是平等的

所谓体育的经济效益是指人们在体育投资这一经济活动中,劳动的占有和消耗与所取得有用成果的比较,即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它的实质是指在体育劳务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和占有,获取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在这一点上,与一般产品的经济效益没有什么差别。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属于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所谓体育的社会效益,是指体育产品大都是精神产品,其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增强人民体质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实质是体育产品所产生的社会效果。因此,它的上位概念大致属于社会文化娱乐范畴。

由于它们所属的范畴不同,做为相区别的一面,二者是没有主次之分的,其地位应是平等的。可长期以来,人们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追求经济效益同“小人喻于利”,同“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联系在一起,把追求社会效益同“君子喻于义”,同“社会主义优越性”联系在一起,本能地给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涂上了色彩,分出了等级。受其影响,体育被看成是纯粹的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体育经费完全靠国家拨款,只讲投入不讲产出,形成了“居民低收入——政府投资——福利分配——投资萎缩”的经济流程。由于没有经济效益做基础,势必影响体育社会效益的实现。直到今天,在体育场馆实行多种经营,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上,“有27.5%的人认为体委部分领导对场馆实行多种经营,创收盈利心存顾虑。”〔1〕因此,要正确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必须从思想认识上摆脱极“左”思想的束缚,还经济效益以本来面目。

二、体育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作为相互联系的一面,其关系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研究的领域不同而有不同的涵义

1.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发中,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

在这里,体育的经济效益就是微观经济效益,即体育单个经营单位的经济效益。同企业一样,应该把经济效益当作自己经营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利润视为企业的生命。这不是由个人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运作的必然结果。

体育作为产业进行开发,走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化道路,这说明推向市场的体育产品是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必须遵循社会经济运行规律,即以利益为杠杆,通过公平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最终实现对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体育产业的高速运作。因此,各体育经营单位必然想方设法,在尽可能降低劳动占有和劳动消耗的条件下,争取尽可能多的利润。与之相适应;经营者还必须兼顾体育的社会效益,要服务对路,增添花色,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满足人们丰富多彩的体育需要,唯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更长远的经济效益。

目前,在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由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其他国内大公司,个人投资兴办的一些商业性俱乐部、网球馆、高尔夫球场、体育健身娱乐中心等体育产业。这些投资主体的共同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经营主体,他们经营体育的目的动机是显而易见的。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占领市场,一些有远见的投资者似乎并不急功近利而是在提高体育的社会效益方面下功夫,像高薪聘请外藉球员、本国优秀运动员,以及培养二、三线梯队等,目的当然是服务于经济效益。

有人认为,体育劳务产品和其他产品不一样,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即使是进入市场的部分也是坚持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相结合,以社会效益为主。不错,体育劳务产品是精神产品,具有公益性,但体育产品之所以能走向市场,成为商品,从某种角度而言,恰恰是因为它的公益性。广泛的社会性、权利性、公正性,才使得体育劳务产品具备了交换的价值。

综观当今体坛,高水平的运动竞赛已成为一种金光闪闪的商品。一些大商家、公司、企业纷涌而上,竞相为之大洒金钱。他们的目的和动机当然不是为了实现体育的公益性,而是把体育的公益性、社会性当做可利用的手段,通过现代传播媒介,让体育充当出色的广告载体,获取超额利润。像每年为体育投入3000万马克的奔驰公司的信条就是:对体育界投入的钱越多,获取的利润越多。

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体育劳条创造精神产品的这种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才有了商家争先恐后的投入,带动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才有了体育市场的开辟和繁荣,也使得体育商品的价格扶摇直上。就拿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而言,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售价2.78亿美元,1988年汉城奥运会为4亿美元,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是7亿美元,身价之高令人咋舌。

再拿发行体育彩票来说,当今许多国家都把发行体育彩票作为扶持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柱产业。它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筹集大量的资金,靠的就是体育竞赛商品的价值,其使用价值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公益性,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并给体育带来滚滚财源。我国“自1994年3月起,截止到1996年底,已顺利发行了22亿元的体育彩票,除百分之五十直接用于返奖外,共筹集资金6.6亿元。”〔2〕主要用于落实奥运争光和全民健身计划,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此可见,就微观而言,在体育产业的经营开放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兼顾社会效益,这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市场经济规律运行的必然结果。就目前而言,我们只有承认这个事实,才能充分显示“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体育改革精神,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关心体育,投资体育,促进体育商业化的发展,为最终实现体育的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从宏观而言,发展体育产业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体育为人民服务,为国民经济服务的宗旨,必须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经济效益服从服务于社会效益。

从宏观而言,体育产品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不能作为商品推向市场,诸如学校体育、职工体育,其基本任务是解决人口素质问题,福利性、义务性突出。像人们健身必备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周期长、收益慢,若按市场经济规律自由支配,其生产建设将无法进行。这就需要国家无偿投入,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渐增加投入的比重。这一点我国体育法第41条已做了明文规定,即“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这里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府把体育的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无疑是英明正确的举措。但笔者认为这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范畴。与微观领域的产业经营开发,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并不冲突。我们鼓励微观搞活,追求经济效益、赚取更多的利润,这并非坏事。国家可以通过宏观调控的办法从经营者手中提取丰厚的利润,再把它投资到体育的福利性方面去,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样既可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又可以加速体育商业化进程,使体育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三、体育社会效益能否实现,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而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和完备,取决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力度

在有些人看来,如果在体育产业发展中,坚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势必会产生唯利是图、斤斤计较、金钱至上、腐朽堕落等不良风气,就会牺牲体育的社会效益,也不利于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而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上述问题似乎就可以避免。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众所周知,西方许多国家把追求利润当作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和归宿。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不顾体育的社会效益。比如,在全民健身方面,我们推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美国推出《健康公民2000年》,加拿大推出《积极人生》,英国推出《90年代体育——迎接新的地平线》……他们颁布的时间似乎比我们更早。在计划的操作实施方面,我们有实施的步骤,他们更有完整的目标体系。以美国的《健康公民2000年》为例,该计划700多页,通篇都是对实施目标的陈述,其中包括3个总目标,22个子目标,47个次子目标和300个再次一级的目标。这些规定似乎并不亚于我们。

至于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也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我们国家坚持把体育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样产生了为名利服用兴奋剂,为了金钱而弄虚作假、招摇撞骗等问题,同样不可避免地滋生了拜金主义思潮。这都有力地说明了,在物欲横流的市场经济大潮面前,体育产业能否健康发展,追求经济效益是否就必然牺牲社会效益,并不取决于经济活动本身是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还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而是取决于法制的健全完备。市场经济是利益的经济,同时又是法制的经济。在微观经营中,谁都可以为追逐利润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前提必须光明正大、遵纪守法。这就要求在微观搞活的同时,国家必须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即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去引导、规范人们的利益行为,再配之以有效的监督,就能妥善地处理宏观与微观领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联系。

总之,在看待和处理体育产业发展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时,一定要注意,从思想观念上摆脱“左”倾思想的束缚,从理论研究上分清宏观与微观不同的领域。

注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2

关键词:城市电网改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中图分类号:U665.12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商贸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加之中心城区旧城改造,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用电需求不断增长。供电公司对部分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供电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资金筹措困难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小城市城市电网仍存在电网结构比较薄弱、供电能力不足、线损率偏高、供电可靠性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具体表现为:

1、供电可靠性低

城市电网220千伏、110千伏变电所布点少而且布点不合理,110千伏变压器备用容量严重不足,城市电网结构薄弱,同时,变电站设备陈旧,存在事故隐患。中低压线路普遍供电半径长、且未行成环网互联供电、加之导线截面小、设备老化,线路超负荷运行。早期电网改造前全网供电可靠率为99.83%,在全国处于中游水平,但与国家电力公司的改造目标99.9%尚有差距。

2、城市电网线损率高

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严重老化,导线截面小,供电半径大,线损管理手段落后,监测和防窃电能力差等原因使得城市电网线损率居高不下,早期电网改造前全网线损率为4.0%,城市电网线损率则达到了12.5%。同时对普遍存在的窃电现象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

3、无功管理手段缺乏

全网无功补偿欠缺,补偿装置投运率偏低,技术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城市电网无功补偿严重不足,造成电网运行不经济,电压质量也难以满足用户的要求。

4、配网调度、管理自动化程度低

配电网抢修及通讯手段落后,配网调度自动化程度低,故障切除、恢复供电时间长,供电可靠率低。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城市电网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稳定性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5、城市配电网安全系数低

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无绝缘化及电缆线路,全都是裸导线架设,距房屋近,容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加之城市绿化因素,又与树木达不到安全距离,变天起风将造成树木碰线而行成断线或接地,对电网安全稳定性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

在运用指标体系评价经济效果时,须遵循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原则:局部效果与整体效果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结合的原则来分析。

1、将城市电网改造的效益分为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分别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

2、经济效益评价要以财务评价为核心。将评价指标分为经济指标、技术指标、财务指标三类,通过三类指标的对比来反映电网改造项目的经济效益,跟财务评价互补。

3、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具体分析,建立模型进行综合评价模糊层次评价。有机地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全面反映城市电网改造的各方面效益。

正确全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才具有客观性,实际性,合理性和全面性。

1、电网性能指标

整体经济效益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是电网性能指标的分析。城市电网改造后电网技术性能的提高通过售电量,线损率和供电质量三个指标来反映,国家电力公司在城市电网改造目标中所重点提到的三个指标。多供电和供好电是城市电网改造的最终目标这一根本目标就由这三个指标从不同角度体现。基本通过这三个指标的变化来体现城市电网改造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同时也能反映其它技术指标的改善。

2、经济效果指标

经济效果指标也是进一步财务分析的基础,收入、成本和效率三类经济指标在经济效果指标中分别代表了经营成本、销售收入、劳动生产率三个指标,通过电网改造来降低成本、增加企业收入、提高效率。

3、财务效果指标

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主要通过财务效果指标来反映,主要指标是净现值、内部收益率两个动态指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两个静态指标为参考指标。

4、财务风险指标

财务风险即通过敏感性指标来反映。敏感性分析不是指标而是方法,在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做敏感性分析,研究各种与经济效果有关的不确定因素的变化。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对于影响售电量增加的因素:首先,电网结构在城市电网改造后更加合理,供电能力会大幅度提高,输变配电比例更加协调,售电量的增加是这些的具体体现。其次可增加一部分售电量来管理降低线损,第三,用户随着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平均的停电时间也会随之减少,售电量即会随之增加。但是售电量的增加并不能代表供电能力的提高。用户对电力的需求直接决定了售电量。因此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宏观经济趋势等外部因素对售电量影响都比较大,有时甚至是决定作用。如何运用各种营销手段,通过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对供电企业来说,对售电量的增加产生很大的影响。

城市电网改造以后,电网供电能力将有大幅度提高,可以满足较长时期内负荷增长的需要,这将进一步带来售电量的增加,有利于开拓电力市场。电网综合线损率将由早期电网改造前的4%降至3.5%,城市电网线损率将由12.5%降至9%;供电可靠率将由99.831%达到国家创一流目标99.96%;电压合格率由96.5%提高到98%以上;城市电网改造实施后,调度自动化完成了升级改造,可基本实现配电网自动化。总之,电网的整体技术水平将比从前有显著提高。

通过敏感性分析看到:要打到合理的财务指标,可以通过提高售电价格以及降低投资来实现。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项目投资额如能降低10%-30%,同时电价每千瓦时加价0.50-0.16分,城市电网改造财务效果指标可在较低水平通过。

从各种相关指标来看,城市电网改造的盈利能力较差,主要原因是投资额太大,推动总成本费用大幅度增加,项目在计算期内无法收回投资,如不采取其它措施将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债务负担,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影响城市电网改造经济效益提高大致可分为两种内在因素:首先是技术因素,如自动化水平、设备选型、网络结构等。其次就是管理因素,如人员素质、工作效率、服务水平等。目前虽然技术因素被广泛关注,但大多忽视了管理因素的影响。改善管理因素既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同时有助于开拓电力市场,另一方面还有益于改善企业形象,从侧面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管理因素应和技术因素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城市电网改造后,不同程度的改善了社会效益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改造后供电质量的提高,用户因而也获得了更多的收益,很大程度提高了其满意度。电力行业通过城市电网改造既然拓展了盈利空间,又获得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一举多得。另一方面,城市电网改造创造了更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电网改造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机会,拉动了城市经济增长,缩小了城乡差异。同时增加的电力消费还能刺激更多其他行业的发展,极大程度了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

城市电网为城市环境的提高也带来了更多的环境效益,不但节省了截污减排费用,控制城市污染排放,美化了环境使城市面貌得到改观。城市的基础设施也随着城市电网改造的实施改善,有益于招商引资,增加地方收入。总之,城市电网改造工程将对电力行业、电力用户以及整个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水平提高都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利国利民。

参考文献

1 吴丹;;配电线路电缆化对中压配电网影响分析[J];供用电;2008年04期

2 田东旭;;县城电网改造中若干问题的探讨[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02期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3

关键词:土地整理;资源条件; 效益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42

土地整理后可以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土地整理不仅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还能够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显著地社会和生态效益。评价土地整理后形成的效益已作为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基础性内容,也是科学测评土地整理效果的标准。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整理项目为例,在资源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整理的效益进行分析和评价。

1 项目区基本概况

项目区地处邯郸县西南部,涉及康庄乡的吝家河村、东望庄村、中庄村和户村镇的霍北村4个行政村,研究区共分一片。研究区4至: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北至吝家河村地,中庄村地、霍北村地,东至中庄村地,西至吝家河村地、东望庄村地。项目区的地理坐标:N36°28′24″~36°44′0″,E114°16′50″~114°38′48″。

2 3大效益分析

2.1 社会效益

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指土地整理实施后,对社会环境所产生的宏观社会效应。即从社会角度出发,土地整理能为实现和谐社会发展目标(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别、公平分配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所做的贡献与影响程度。

通过该研究的实施可新增土地面积151.4241hm2,新增耕地率72%,土地利用结构更趋合理。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高。通过研究实施,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抗御自然灾害和自我发展能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生态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生态效益指土地整理行为主体活动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使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产生的生态效应。

2.2.1 土地整理能有效保护耕地,改善水土流失

按照“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原则,坚持生态优先,研究区建设达到的有路必有林、路树相依效果的减缓风害,既发展生产,又推进土地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性发展。

2.2.2 通过土地整理建立防护林提高了农田抵御灾害能力

通过研究区防护林建设,使研究区内林网控制面积有了提高和保障,林网参与形成了生物生产力高、稳定性强的复合农业生产生态系统,形成合力能量流,对自然灾害具有巨大的抗逆性,能有效抵御干热风对农作物的侵害。

2.3 经济效益分析

土地整理经济效益指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对整理土地过程进行资金、劳动、技术等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对土地整理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本研究主要采用静态分析法对河北省邯郸县康庄乡土地整理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

2.3.1 新增耕地经济效益

根据近3a统计资料显示,研究区耕地在土地开发前,小麦单产可达3720kg/hm2,据目前市场价格,小麦为1.6元/kg,玉米为1.5元/kg,按产值的40%扣除成本。种植制度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

2.3.2 改造中低产田的经济效益

土地整理实施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和产出得到明显改良,以种植小麦、玉米为例。玉米、小麦单产分别由2835kg/hm2、2205kg/hm2 增加为3720kg/hm2、2925kg/hm2,总产值分别由23.48万元、19.48万元增长为30.8万元、25.84万元,纯收益分别由14.71万元、12.18万元上升为19.3万元、16.15万元。

2.3.3 静态经济分析

静态投资收益率=新净增纯收入/项目总投资=101.79/1073.36=9.48%;静态投资回收期=项目总投资/新净增纯收入=1073.36/101.79≈11a;项目每万元投资新增耕地数量=新增耕地数量/项目总投资=151.4241/1073.76=0.141(hm2/万元)。

3 结论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4

关键词:高速公路 管理制度 成本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1 概述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运输以其特有的灵活性和优越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其在交通运输界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经济发展对公路运输需求的不断增加,我国的高速公路,特别是作为交通运输主要动脉的高速公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建设规模逐渐扩大,并形成了覆盖面广的高速运输网络。2002年,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了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公路跨越式发展,我国仅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就完成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的公路建设发展历程。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具有规模大、速度快、质量高等优势,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目前,我国建成并通车的高速公路主要集中分布在规划的国道主干线上。公路运输的高速发展,不仅缓解了我国的交通压力,有效地解决了城市交通拥挤的问题,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速公路产业作为一种新型服务型行业,以收费还贷为特点,具有较高的经济回报率。本文从营运管理的角度,就如何提高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出了相关建议。

2 如何提高我国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1 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通过建制度、抓制度进行创效

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竞争的日趋激烈,各企业间的竞争策略也越来越复杂。对企业而言,要想进一步规范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并最终建立起一套系统完善的管理体系,以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对我国高速公路行业而言,管理者必须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并制定与之发展目标相适应的各项项规章制度,以规范整个机构的决策和行为,提高管理质量,更大限度地提升其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目前,我国已确定了《高速公路管理条理》、《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办法》、《收费管理条例》等规章制度,有效地保障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各高速公路基层单位也根据自身的发展实际,学习和吸收先进管理理念,制定了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高速公路管理制度。如汕梅高速公路从当地实际出发,制定了《汕梅高速公路收费站管理制度》、《营运收支管理办法》、《稽查制度》等,对高速公路的日常管理运营起到了极大地正面的作用,有效地规范了其营运管理行为,调动了其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车辆通行费的实际征收率,极大地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

2.2 深化优质服务,展示“窗口”风采,从服务中出效益

高速公路运营作为一个涉及面广、内容繁杂、专业性强的系统工程,直接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其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民的出行。为了进一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提高高速公路营运服务质量,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树立起良好的高速公路形象,从而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和谐的高速公路环境。

要想树立起文明运营新形象,高速公路企业就必须进一步优化企业管理,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加强对员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逐步实现服务标准化。同时,相关领导者还必须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赏罚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高速公路收费站作为公路系统的基层单位,直接与群众接触,与群众联系最为紧密,并接受过往司乘人员的检查与监督,直接反映着高速公路营运行业的精神面貌。为全面贯彻落实文明创建工作,提升文明服务品质,相关单位要坚持文明理念,从基本的文明礼仪做起,规范文明举止,加强相关考核,坚持使用文明用语,对待乘客要文明有礼,并耐心解答过往司乘人员的检查和询问。同时,单位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主题教育培训活动的方式,提升员工的文明素质,提升行业文明服务质量,最终有效提高高速公路行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3 精简机构,挖潜增效,降低营运管理成本投入

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就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而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快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精简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引进和培养优秀人才,以达到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机构的简化一方面有利于企业内部信息的流动和传达,有效地提高了企业的办事效率。另一方面,机构的精简密切了企业内部人员的联系,而人员的精干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同时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就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内部发展环境。

就我国高速公路目前的运营发展情况来看,高速公路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虽然有效地筹集资金,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发展领域,但同时也容易引发管理秩序混乱、机构设置重复、设备利用率低、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企业的管理质量和经济效益。为进一步加强我国的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提高管理质量,有关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一个省内高速公路营运管理机构的方式,对省内所有高速运营项目实行统一化管理,有效整合资源,实行机构精简和岗位精简,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做到养路不养人。同时对于一些道路养护、绿化养护以及设备维护等项目实行招投标,强化管理机制,逐步实现项目运营公司社会化。另外,还要积极采取多方措施固定资产,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周期,降低营运管理成本,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升值。

2.4 引入竞争机制,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想做好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提高其运营效率,优化服务效能,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充分发挥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企业内部建立良好的企业服务文化。通过分析和研究一些高速公路管理单位的成功经验可知,这些单位的成功之处在于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依托现代管理原则,有效地推动了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和谐发展。高速公路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可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的方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员工考评机制,对管理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以提高其管理效率,提升员工实力。健康的竞争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管理环节,转变传统的人才管理模式,强化企业员工的竞争意识,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竞争氛围,从而推动员工奋发向上,充分挖掘其内在潜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很多人在就业时更多的倾向于那些收入稳定的工作,“铁饭碗”意识较浓,缺乏竞争意识,表现在我国的高速公路行业上即为一些高速营运管理人员乏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作优越感强,不思进取,工作效率低下。而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充分调动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就必须严格人员准入机制和考核机制,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引进人才,在实际工作中,单位可定期举行培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高速公路管理工作的活力,最终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5 实现公路联网收费,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逐步发展成熟,原有的收费管理模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改变传统高速公路相互独立的收费模式,提高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就必须实行公路联网收费。高速联网收费采用现代信息管理技术,有效地推动了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现代化进程,保障了公路交通安全。另外,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还可以提高高速公路的使用效率,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并且也进一步规范了公路收费的管理秩序,降低了营运管理成本,方便了人民群众的出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以广东为例,广东在2003年年初就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了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发卡、统一结算”的原则,将原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各省界之间以及联网收费区域之间以外的主线收费站纷纷予以撤销,这一政策受到了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广东在2003年年底前实行了全省高速公路联系收费制度,实行“粤通卡”一卡通,用户可凭此卡在全省范围内缴通行费,这一措施推出后,可以减少收费站的管理人员,有效地降低了高速公路收费站的人力成本,同时也保证了收费站的高效运行,降低了营运管理成本,方便了车辆的通行,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高速公路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2.6 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副业的经营管理,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速公路沿线副业主要有服务区经营、广告经营等。高速公路的服务区(SA)是指设置在高速公路上,主要为车辆、司乘人员提供餐饮、休息、加油、维修、通信、停车、洗车及医疗救助等服务的设施,因为高速公路的“封闭性”保证了横向无干扰、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从而实现它高效、安全、节时、舒适的优势性,但另一方面,它人为地阻隔了车辆和司乘人员与外界联系,给部分旅客和车辆带来了不便和困难。旅客和驾驶员在旅途中食宿、购物、通讯、加油、维修车辆等都不能与社会直接联系,接受服务,这就必须借助于高速公路内部的有关服务设施提供。因此,发挥高速公路服务区的优势,做好服务区的“品牌”文章,加强对高速公路服务区的经营管理,完善服务设施和内容,美化服务环境,为车辆和司乘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是高速公路一个不可忽视的经济增长点。

另外,为进一步推动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可以积极发挥高速公路的优势,加强高速公路沿线地带的经济互动,利用其便捷的交通优势,科学规划发展方案。高速公路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拉近了地区距离,密切了公路沿线地区的联系,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物流业、种植业、旅游业以及养殖业等行业的发展。高速公路运营企业可以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的合作,使高速公路逐渐成为展示地方经济发展成效的展示窗口,在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小结

综上所述,高速公路行业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新行业,具有高投资、高起点、管理规范化等特点,逐步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高速公路的实际营运管理中,为进一步提升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必须积极寻求新方法、新思路、新模式,已逐步实现我国高速公路营运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赵丽娜.浅析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技术的综合效益[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2(07).

[2]曹铁军.浅谈我国高速公路管理及其社会经济效益[J].经营管理者,2011(20).

[3]宋传中.浅析我国高速公路成本控制的措施[J].价值工程,2011(20).

[4]杨明,齐远.高速公路社会经济效益评价模型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02).

[5]段丽媛.浅析全面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

[6]王玲芳.提高高速公路经济与社会效益之我见[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10).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5

【关键词】高速公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增强其运营效率

高速公路营运管理工作是一个新型的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一方面要设置健全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特性的差异而形成和它相协调而规范的制度。这是高速公路发展的规范性科学性的重要保证。作为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如果可以在制度上创新,则给整个运营在方式上提供了新的思路,既满足对科学的需要,更符合人文性和活力的需求,所以,这是非常有利于各种效益得到最好效果的。

目前,随着高速公路营运事业在我国的发展,相关的高速公路部门已经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办法》《收费管理条例》《高速公路管理条例》等。这些有关高速公路的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可以帮助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更加的有效。每个单位在使用这些准则条理时,也要根据地方性的差异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规范,一来有助于准则的实行介入更快速更规范,二来运营更符合当地需要,使科学管理得到落实。如果各地根据高速公路运营准则作出了相应的细则规范,可以使各部门的管理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使其管理有理有据,使各部门的工作人员可以按规章制度办事。这样管理使漏收受到科学控制,而工作者的行为也得到规范控制,经济纠纷问题下降。

2深化服务质量,展示“窗口”风采

高速公路为社会服务,主要使用对象是广大人民,这对高速公路的管理有一定要求,通常最基本的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在交通运行过程中在车辆和道路的安全、快速、健康的要求。从而再扩大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要以优质的服务作为工作前提,为了提高服务品质,需要做到:第一,思想道德方面的培训工作要过关,思想上首先要明白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性,具备公正公平的责任意识。第二,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适时适当的开展有关“文明工程”的活动;第三,按照高速公路服务总则要求,制定符合各部门的细节化要求以及标准化措施。在基层直接的工作对象是群众,所以提倡文明工作,注意服务态度,设定文明售票窗口,严格规范售票者的工作状态,无论形体还是态度上都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礼貌待人。并将服务能力作为重要的考察标准,使他们即使面对乘车人员的咨询也能做到微笑服务,使得接受服务的大众可以感觉到温暖。只有将这些细节要求渗透到每一步的工作中,才能在细节上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并将服务意识贯彻在每一项具体行动中,转化为社会发展的动力。

3坚持以人为本,引入竞争机制

对于现代化高速公路的管理应该以现代管理原则为要求和依托,建立起良好的服务文化,这有助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完成这一目标的动力是人的主体性,只有以此为依托,才可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促进经济和人文两方面平衡。

作为高速公路的管理,可以像企业一样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起规范化的、竞争上岗的方式对员工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业务的综合考评,这样工作人员无论处于怎样的工作岗位,都能有积极工作的意识,将每个人的工作发挥到最好,使工作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得到维护,这样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使其具有效率和活力。

4精简机构,降低运营成本

我国在高速公路建设投资方面所依靠的主体较多,这有助于大量资金的融合,使得单个企业对风险的承受量更加科学,有安全性。但是这种融资方式也会导致在对高速公路的管理中须发一定的统一性,使得效率低下,并且在某些时候,还会造成人才浪费。作为局部地段管理者,应当根据地区条件来安排部门的设置,并用相关的政策来稳定情况,使得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责任明白充分,各尽其职。对一些临时性增添的岗位,部门领导也可以使用兼职人员,这样一方面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的目标,另外,对人才的配备利用更科学,而对道路的花费上更节约,因此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在进行公路管理的多种工作中,某些相对复杂,如设备养护、道路养护以及绿化等。而且人力要求较多的,专业性的工作,可以不再本部门内部设置一些专业人员,而倾向于工程招标作为主要方法,这可节约劳动力,使运营的可行性增加,而对设备的使用更充分,避免闲置形成浪费,并创造更大效益。

5提高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

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方式和技术手段都在持续更新中。从目前来看,日本包括欧洲以及美国等,他们都逐渐地实现了智能化交通。我国在这方面较为落后,但是也在试图在某些城市首先开展并进一步扩散全国。

智能化交通指的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条件下,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以及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整个运输系统,以解决交通安全性、运输效率、能源和环境问题,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适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交通首先对过去大量依赖劳动力的状态有所缓解,而顾客只需根据指令自行完成交费和放行工作,这使得大量人员避免从事枯燥劳动,而操作的人工性偏差也得到很好缓解。

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应当和高校科研单位保持沟通合作,这是智能化实现的便捷方式,一来管理理念上可以探讨推进,二来对于技术,软件的研发也有促进意义,使得运行效果大大提高。智能化使车辆不必要长时间停留完成时间并使单位通车能力增加,也使可能出现的车辆拥堵状况被避免,这也是体现高速公路的速度方面的效果的重要表现。

6积极地拓展高速公路的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的附加值

高速公路并不在单纯的作为交通连线工具,对于管理者来讲,对其价值的开发也有一定探讨意义,实现高速公路产业成果的增多,要注意下面几方面:

第一,作为高速公路管理者应该积极地完善高速公路的服务设施,应该加强高速公路的绿化;其次,开发高速公路的“经济走廊”优势,在高速公路沿线可以设置相关的广告牌位进行竞价拍卖,第三,开展沿线区域的互动发展。高速公路的形成也有助于沟通两个城市,使人民的出行交流更方便,使得在经济上的沟通更充分,对于相关行业来讲,也有一定的操作意义,能够促进旅游行业和其他事业发展。

总之,高速公路的运送地点可以精确到门口,从而使物资的传递更加快速便捷,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充分发展的现在,交通成为具有支柱意义的运输方式,它的好坏和国民紧急发展水平紧紧连在一起。高速公路因为较强的灵活性而不断发展,并成为我国具有支柱意义的运输方式之一,其质量已经可以作为象征国家经济能力的标志。实际上高速公路事业在我国发展不算快而管理上存在比较落后的经验,因而,如何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发展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杨若瀚. 提升高速公路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研究[J]. 时代金融. 2011(09)

[2]王月兰. 高速公路效益的经济分析[J]. 山西建筑. 2007(14)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范文6

关键词:医药分开 社会效应 经济效益

在医药分开后,大多数医院作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其整体经济效益如何得到保证,同时如何持续有效增强医疗服务的社会效应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这一问题值得各方加以关注。只有实现医院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的平衡增长,才能在确保医疗服务公益性的前提下,实现医疗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医药分开背景分析

医疗改革的步伐逐步加快,医药分开成为了新一轮医改的重中之重。简单来讲医药分开就是将医疗服务和医疗用药分开,使医疗行为与药品提成之间脱钩,医就是医治,而药不随医,通过医药分开有效降低医疗费用,提升医疗的整体普适性,强化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增强其社会效应。在医药分开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平衡性,在政策指导下,实现医药分开,完善创新医院收入分配制度,维持并逐步提升医疗工作者的合规收入。长时间以来,我国的公立医院围绕经济效益而发展,逐渐形成了以药养医的不良风气,药品加成收入已经成为医院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条件。想要实现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取得医疗改革的重大突破,我们需要从医药分开入手。医药分开的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药品流通的竞争机制,切断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营销商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长时间以来药品利润都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来源。在缺乏配套政策和机制制度保证的情况下,盲目实施简单化的“医药分开”,直接切断药品提成,则将使医疗机构承受很大的经济压力,同时影响医疗从业者的从业积极性,进而最终背离医疗机构改革的初衷,可见医药分开的有效实施是一个现实存在的社会问题。

二、医药分开后医院社会效应分析

医药分开后,患者单次医疗成本普遍下降,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高。北京市在2012年开始先后在全市范围内选定友谊医院、朝阳医院、北京市同仁医院、天坛医院、积水潭医院这五家公立医院进行医药改革试点。经过试点后,可以看出试点医院的普遍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提升,一方面,医院开始增收医事服务费,使医生在提供医疗服务时能够获取到更为合理的回报,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和鼓励医生尽职履职的作用,进而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在医药分开后,患者的医疗成本下降,优质医疗资源难以满足与日俱增的社会需求,政府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等方式,实现了对三甲等综合医院的扶持力度,使医院能够实现自身服务能力的快速提升,为更多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总体来看医药分开后,医院社会效应更加突出,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生在开药时少了倾向性,更注重于理性医疗服务。没必要做的检查就不做、高价药变为低价药,在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情况下,医院的公益性、公共性更多被呈现出来。

医院社会效应具体体现在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和公众满意度上。医药分开本身是利好于广大患者的,同时也是促进医院收支改革的重要措施。医药分开医院社会效应将持续放大,医院的公益性具体体现在药品零加成上,过往医院类似于企业,将药品作为一种商品进行加成销售,进而使医疗服务行为本身的公益性和社会福利性淡化,在药品加成取消后,通过医保制度的构建和实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了创新转变,患者利益最大化。公众对于医院的认知和评价发生改变,过往存在的负面评价逐渐减少,公众关注点逐渐转移到医疗服务本身,进而从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医院社会效应的释放。

三、医药分开后医院经济效益分析

医药分开政策实施之前,一些人认为医药分开后,医院的整体经济效益必然要下降,进而导致医疗工作者的自身收入减少。通过试点后,可以看出如北京友谊医院,将所有的药品一律取消加成,给患者的药品价格即为成本价,同步该院还取消了挂号费、诊疗费,结合实际设置了医事服务费。患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等级的医疗服务,这其中按照医生的职级不同,患者所要承担的医事服务费也不相同。一般情况下医事服务费为主治医生医事服务费为42元,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知名专家的医事服务费分别为60元、80元和100元。看似医事服务费相对较高,但北京市医保将为参保患者报销40元,总体来看接受副主任医师以上级别医师提供医疗服务的支出有所增加。在医药分开后,试点医院加强了内部管理,积极探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有效提升了医疗服务整体水平,虽然患者在医事服务费方面的成本较高,但相比较取消的挂号费等费用及药品加成,患者总体医疗支出是下降的。

医疗服务价格体系的改变并没有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出现大幅下降,反而有所增长。一方面因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得到体现,更多患者乐于到试点医院就诊,就诊患者增多,医院的收入就得以增加,医生按劳取酬,通过多付出劳动获取更高的收入。另一方面是医保政策的完善实施。医保放宽了用药的标准,扩充了药品种类进而使医院能够为医保患者提供更多优质药品,同时增加自身收入。同时在财政保障方面,实施医药分开后,各级财政部门均加大了对医院的财政保障力度,通过调研和规划后,在医疗领域投入了更多财政资金,进而更好满足于医院的发展和建设需要。

在新的医疗改革下,医院实行零差价率,药品成本价销售,这部分收入通常能够占到医院业务收入的三成以上,为了能够顺利实施医药分开,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医改前后医院合理收入的差额部分将由财政资金予以补贴。作为医院如何将财政资金用到实处,合理化收支,提升医院经济效益将成为一个现实课题。医院应坚持规范化管理和创新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不断完善制度和机制,在实施医事服务费的基础上,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强化医疗工作者的奉献精神,同时适度调整绩效工资分配制度,使绩效收入占比提升,将绩效工资倾向于业务精、服务好的人员,营造一个公开、公正的内部氛围,使职工能够将心思放在服务上、放在提高医疗技能水平上。财政资金加大了对医院硬件设施、设备的投入力度,使医院能够加快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仪器,增强了诊疗水平,进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扩大了医疗业务总量,在为患者提供合理和必要的医疗服务后,实现了医院的规范化增收。总的来看医药分开后,医院的经济效益实现了稳步增长,医院的收入来源发生了改变,内部分配方式产生了变化,这些改变和变化都是积极和向好的,有利于医疗服务的长期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宋进民,张会锋.关于健全完善医改多渠道补偿机制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参考, 2013

[2]赵丽影.从医疗谈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3

[3]孟向东.浅谈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的方法[J].全国商情,2013

[4]刘建.北京友谊医院医药分开工作分析报告[J].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3

[5]方洁,邓丽琼,林双宏.医药分开对公立医院职工收入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3

[6]娄懿,王淑翠.国外医药分业改革的背景与实践[J].健康研究,2013

[7]沈远.新形势下推进医药分开的思考[J].中国药业,2012

[8]朱琛娴,龚纯贵,李捷玮.制度变迁视角下医药分开问题的路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