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文1

关键词:城市滨水区;探讨;景观设计;生态;空间;要素

Abstrac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waterfront landscape in actual construction, making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function factors, ecological factors, landscape factors and traffic factors, and puts forward some points for attention in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Keywords: city waterfront; discussion; landscape design; ecological factors; space;

中图分类号:TU2

当前许多城市建设中,滨水区的建设与城市地位、竞争力和形象联系在一起,滨水地区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滨水区的城市设计也受到相应的关注。这些地区的开发建设日益强调环境质量和景观感受,滨水区成为首选。本文所讨论的 滨水区是指与具有较大空间尺度的水体接触的城市临水空间,特指滨水用地内以生态景观、休闲活动等功能为主的临水区域。

1 存在问题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对滨水区的规划建设日益重视。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甚至失误。分析认为,目前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业升温,滨水地区以其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潜在的升值空间,成为众多开发商争夺的热门地块。掠夺性的瓜分,致使滨水区的土地资源十分紧张,可以留给城市公共空间的土地凤毛麟角。用地的稀缺又带来开发强度过高的后果,高楼大厦造成视线不通畅、空间轮廓线平淡、抢景败景现象严重。

(2)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滨水驳岸都是用砖石砌成的立式驳岸,或用石块、混凝土块铺成的斜坡驳岸。这样的驳岸对于应付夏季突发洪水确实有着重要作用,但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固化的驳岸阻止了河道与河畔植被的水、气循环,不仅使很多陆地植被丧失了生存空间,还使一些水生生物失去了生存、栖息场所,破坏河岸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基础,造成驳岸区生物资源的丧失和生态失衡。二是拓宽河道,固化河岸,加快了河水的流速,导致下游大量的泥沙沉积和淤塞,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

(3)城市水体是一个相互联通的系统,在整体水网没有得到治理,水体的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城市中心区内水体的水质基本难以保证。相当多的城市河道同时肩负着景观与水运通道的双重功能。生产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对水质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既有污染物对水质的直接破坏,又有水质富营养化带来的某些生物过量繁殖。

(4)景观水体往往与自然界中的大水体相连,水位受大水体涨落的影响非常大,造成亲水平台的设计受到极大制约,建成后也常常达不到预想的效果,甚至留下了安全隐患。

为避免以往滨水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对滨水区景观设计要素进行研究、梳理,形成设计要素体系,以利于政府的管理和对市场的引导。

设计要素探讨

水与城市的关系,主要是指空间形态的特征关系。第一种,在某种程度上水的形态对城市形态具有特定意义,如苏州。这些城市水网密布,城市空间与水系交融在一起,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形态,处处都是临水空间。第二种,城市依水而建。第三种,水从城中穿过,如上海,这类城市的滨水区一般是城市中心区的精华地段,具有较大的地域空间。将水与城市的关系归纳为:“城在水上”,“城在水边”,“水在城中”3种形式。水,是可作为城市空间中心要素的水。

2.1功能要素

滨水区沿水体的边缘地带是人流最为集中、功能最为丰富的地区。根据建设成功的经验,边缘地区作为公共开放的区域,开辟广场及休闲场地,绿化配套建设,允许人流自由出入,结合空间特点,布置休闲活动内容的功能,将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2.2生态要素

2.2.1水质水体的质与量对滨水区景观品质意义重大。不同的水质决定可供开展的水上活动的内容,不同的水量决定对人的吸引力。因此,建立安全、稳定、健康的水环境是滨水区开发建设的前提,也是能否运作成功的关键。水质受水源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好的水质必须通过区域性的水体污染控制。滨水区本身对水质的控制仅仅是一定程度的改善。改善水质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①采用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建立湿地生态系统,通过水生植物的净化功能来改善水质;②通过建立泵、闸形成水位差控制水流方向和水流速度,保证水量有一定的置换周期;③培养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保证水体的内部循环;④实行雨、污水分流,杜绝各类污水。

2.2.2水量水量的保证主要控制以下几点:①保证水源的充足,尽可能考虑多个水源;②对于缺水城市,在进入城区前可考虑采用排管,以减少水量的蒸发和渗漏;③利用雨水收集,调蓄水体水量,减少浪费;④通过区域水系管理,协调配置。

2.2.3驳岸鼓励采用自然式河岸代替混凝土和石砌挡土墙的硬质河岸,推广生态驳岸。一方面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生态驳岸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对于改善滨水区景观、恢复生态平衡也有重要作用。

2.2.4绿地现代城市发展的历程中,土地开发的利润成为最直接的动力,具有商业价值的城市中心区往往建筑密集、车辆拥挤、环境恶化。绿地与水体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城市中心的滨水区承担了改善城市整体环境质量,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的功能。空间开阔、绿意盎然的滨水区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滨水区绿地空间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地区生态系统的支持基础。因此绿地设计应在控制绿地比例的基础上,以高大乔木为主,参考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构成特点进行布置。

2.3景观空间要素

2.3.1视线通廊利用滨水地区本身的地形条件(如丘陵)设置景观节点,从高处提供多角度的观景视野。或于平坦地形设置标志性建筑,构筑人工视线焦点。朝向水面的建筑应高低错落,使后面的建筑也能够拥有直视水景的视线通廊。面向水体的建筑立面采用大面积的玻璃,以保持建筑内部空间与水体之间的视觉联系。

2.3.2空间架构大型建筑应退出公共开放区,保留一定的开敞空间。小型临水建筑可安排在滨水开放区内,但应考虑采用不阻挡视线的通透材料。滨水区的建筑应严格控制其高度,保证景观视线的通达。建筑高度从临水向后应具有梯度感,保证后排建筑仍然拥有水面的景观。考虑到对岸景观的效果,建筑与环境形成的天际线需要作认真研究。

2.3.3滨水界面水是整个滨水区景观视线的焦点。适当开挖,延伸、扩展水体,对塑造滨水区整体水环境效果十分重要,尤其适宜滨水居住区和滨水休闲娱乐区的景观建设。出于排洪及管理简单化的需要,驳岸往往处理成笔直的线型,造成景观立面的呆板,同时缩短了亲水界面的长度。建议非泄洪通道的驳岸多做曲折,增加观赏性和游览性。

2.3.4防汛墙防汛墙的设置对景观的影响十分明显。不同的高程对公共空间的亲水性造成截然不同的效果。高的防汛墙几乎完全阻隔了城市空间与水的联系,造成亲水环境很差,只有在防汛墙顶部平台才可以看到距脚底很低的江水,毫无亲水性可言。建议将部分防汛墙后移,退出真正具有亲水性的亲水平台空间。采用防汛堤、车行交通及游人活动结合绿化综合处理的方式,将防汛堤后移,表面形成伸向江面的一个斜坡。按照防汛的要求分别设置游客步道和小型广场,使游人可以在较近的位置接近江面。2.3.5桥梁桥既是视线的焦点,又是最佳的观景点。造型各异的桥各有其特点和功能,桥体的造型与风格对于滨水区的景观可能成为点晴之笔。

2.4 交通要素

滨水区的交通体系,首先是为市内的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把人吸引到水边。其次是让人能容易接触到水。由此,滨水区的交通模式分为两个层次——外部交通和内部交通。外部交通需要为市民到达滨水区提供便捷的公交体系,并解决公共交通的设站和人群的疏解,也要在滨水区边缘为驾车前来的人安排停车场所。

滨水区的内部交通主要是作为公共开放的空间。既有驾车出行的人,也有自行车等代步工具的使用者,当然更多的是徒步行走的人。各种交通形式相互之间有的可以包容,有的相互排斥。从水岸到滨水区边缘,把地面空间划分为若干条带状空间:有自由行走的临水步行带,提供跑步、自行车、滑板等健身活动的运动空间和交通性为主的空间。

滨水地区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的分离对营造相对安静、舒缓、休闲的滨水环境具有重要作用。将市民健身活动的空间穿插在步行区和交通道路之间是对临水地带环境氛围的保护,而这种布置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

参考文献:

(1)、城市滨水区应建生态驳岸。中国花卉报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文2

语言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语言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感情的媒介。第二是语言作为认识世界和描写世界的有效工具,第三是语言是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以及储存文化的器皿。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时候,我国就有一批风景设计学家将西方较为先进的理论和对语言方面的设计问题引进了中国,对景观设计学来说,我们可以参考其他的类似行业比如建筑等行业的语言盐焗来挖掘设计语言体系,也能够有助于景观设计语言的建构。

2.城市景观设计语言与景观的要素

在大多数的建筑语言中,我们将建筑词汇有效的应对了建筑部件这一说法得到了广大学者的认同,在景观设计中词汇要对应景观设计的相关要素,在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植物、石头等基本要素要和西方景观中的石头、植物等组成要素是一致的。

3.景观设计的词汇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人类视觉景观范围内所出现的自然和人工景观以及人工创造的物质都是属于景观词汇范畴的,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由于城市的性质不同,使得人工景观在大部分的景观场合下都占据着主导地位,由于我国城市景观语汇是非常丰富的,而且大部分的词汇都是来源于天然材料,比如说对山的描绘主要集中在了石头来体现景观设计中的山体建造,城市景观作为人类人工景观单元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借鉴了西方国家城市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现代化城市景观设计的语汇构成。

4.现代城市景观设计语言词汇的时代性特征

我们如果从语言的发展以及词汇的发展角度来看,在语言词汇中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新词汇和旧词汇,而在这些词汇的划分中,我国的城市景观中的传统园林是自成一个体系的,随着西方城市景观设计理念的不断渗透,一些新出现的词汇也逐渐的涌入到了我国,这些新词汇的出现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景观设计语言构建的概念同步增长,可以说新词汇的输入也给我国的城市景观设计融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其两面性的。新词汇出现了随意性,设计的意图表达的不清楚,对城市景观设计来说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我们的设计师们在运用新词汇的时候一定要谨慎。

5.现代城市景观的场地特征

城市景观设计的前提是需要有足够的适合的场地,场地的选择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每一块被选中的场地都是有其独特的特征的,一般城市景观场地主要包括空间自然特征,历史文化内涵。所以城市景观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场地的责任特征,掌握好人文特征,这样就能够让广大的使用者得到赞同,所以说不论是景观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是要在真实的场地中进行,而对城市景观设计的时候,所选的场地一般情况下都具有一定的自然特征,这一自然特征不是附带的,而是当地的自然环境所造就的,一般城市景观设计的场地特征对设计师来说,能够有效的为期提供景观设计的题材以及相关的资源,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设计师对待这一场地所采取的态度。

6.城市景观设计的自然特征

(1)气候。

气候这一词最早是在希腊文中出现的,所指的含义是倾斜,主要试着当地气候的冷暖程度是和太阳光线的倾斜程度有关系的。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我国在秦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记载气候的标准,当时出现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就是最完整的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在城市景观设计中,设计师运用什么样的植物就能够呈现出什么样的景观特色,而气候对植物种类的选择也是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的,所以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景观设计,都要坚持适当适树的原则,这样才能够进一步的确保景观作品的个性。

(2)自然地形地貌。

地貌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称之为地形,由于地球自然力量的作用使得地形出现了不同的格局,而景观建设中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场地的地形,因此我们的城市景观设计师在设计景观的时候要先掌握好这种地形特征,如果没有很好的掌握这一特征的话,设计出来的景观就会和当地的地形环境不相符合,有的时候还会破坏掉之前的城市景观。

7.城市景观设计场地的人文特征

场地的社会层面特征就是设计师都知晓的场所精神,这种精神是在自然特征之上的并且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深入到人们内心的,如果说场地的自然特征是物理坐标的话,那么场所的精神就把场地立体化了,并且深入到了人们的内心之中,要把握好城市景观设计场地的人文特征,寿险需要做的就是将场地的相关历史元素、历史文化逐渐的提炼出场地的人文特征,只有准确的掌握人文的特征,城市景观才能够进一步的确保场所景观的延续,设计师也能够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当中获得更好的创作灵感,景观设计语言的构成也会更加的顺畅。虽然说对场地的自然特征的把握在设计师看来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但是对城市景观设计语言的构成才是比较困难的,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观察和理解。

8.结语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文3

关键词:现代;生态景观设计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influence factors, appropriately takes the landscape compensation measures, maximize recoveries the nat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reates the harmoniou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landscape environment.

Key words: modern; landscap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即是建筑,在设计建筑中对城市景观进行格局、绿化、生物多样性以及美学等生态补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城市生态架构,从而有效的加强城市景观自然组成因素的生态机能,改善城市生态质量,更好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

1 建筑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

我国以前没有景观设计这个词,景观设计的概念是近年来才逐步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所谓景观设计,又称景观建筑学,是在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兴学科,如纽约的中央公园、华盛顿的中轴线景观等都是景观设计的典型代表。

在我国,建筑设计中景观设计概念的引入是伴随着改革开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设计中景观设计观念的介入,以及人们环境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人们开始更加关注景观设计,真正的景观设计是自然、安全和经济实惠的,景观设计中的设计形态是服从于原始的自然景观形态的。这就意味着,景观设计是以属于自然一部分的人和其相关物象的多样化生存环境、多层次的功能性和审美性因素相关联的一个系统工程为工作对象的。

在建筑的设计中,景观与建筑是相互融合、缺一不可的,仅有优美的景观环境或者是仅有别致的建筑都是不够的,只将优美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活氛围与优美的建筑融于一体,才能建设处完美的建筑。建筑素对细节的把握还应与景观因素相互融合。建筑的造型、风格都应恰如其分地与周围的景观相互呼应。在建筑施工前,只有把建筑和环境景观做到“意”和“境”的完美融合。让景融入建筑,让建筑影响景观。使二者在尊重自然、尊重文化、重艺术的基础上和谐地融为一体,才能建造出完美和谐的建筑。

2 修复并补偿景观格局

国内大多数城市的景观格局,基于不断强化的城市化进程,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功能缺损或架构不合理等问题。具有全面性、决定性的景观格局作用,城市生态建设的关键在于修复并补偿城市景观格局。在城市化前提下,利用景观生态学等科学手段,积极干扰城市景观,可引导城市景观积极演进。整体城市景观格局、绿化系统的平面与空间布局、水系与地形等要素的相互关系等,都会对物种及其栖息地造成严重的影响。各异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城市均有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理想景观格局。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演变过程总是曲折反复的。不断修复并补偿城市景观,是城市景观格局优化的主要目的,改善城市生态系统运行效率,把城市生态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网络,通过保护、修复和重建景观要素,促进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在设计建筑中对城市景观生态格局的修复并补偿,确定正确的尺度观念是其关键因素之一,利用不同的等级尺度分析、优化与补偿城市景观格局。

2.1 修复并培育关键性景观组分

针对大多数城市景观的主要影响性因素,不可忽视干扰性的人为活动因素,同时,也是个大城市各种重点生物丧失栖息地以及城市景观退化功能的重要因素,对此,需加强景观保护的理念,实施有效的自然景观保护措施。站在城市景观的角度讲,其多数景观格局中普遍存在着一些关键性要素,它们对城市生态健康与完整的维持保护至关重要,其生态功能难以用人为的技术手段解决,也是城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空间模式,这些关键因素包含一些较大面积的原生自然斑块、战略点、斑块之间的连通廊道等。它们在城市化过程中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将致使城市景观整体的上台功能衰退。站在生物角度讲,它们对城市景观各要素都具有利用的本能,但城市景观中的这些关键要素对生物生存演替则具有关键性影响,若设计建筑能积极引导生物,让其能占领这些组分并形成一定的势力圈,则可最有效地利用景观从而重建较为安全的城市生态系统。

与此同时,通过恢复并培育城市重要景观组分的具体实施,可有效完善城市景观架构、重建生物栖息地、改善城市小气候、提升城市景观的生态功能。当前,国内城市现有许多原生生态系统绝大部分已被破坏,为使城市走向正确的生态景观演变之路,需适当的对城市中的原生态自然景观进行有效的恢复,或采取恰当的原有生境的模拟重建。

2.2 破碎化的斑块减少

造成逐步破碎化的城市景观原因,主要有三大方面:原始生境消失、生境斑块缩小及生境斑块孤立化,它使景观要素被分割成众多小斑块,对景观架构和功能都产生不利影响。要减少斑块破碎化,需从建设生态廊道、做好总平面规划和单体设计等多方面入手。与此同时,建筑及其环境中,人与自然相互作用影响,分别占据不同的时空,这种相互作用对于城市生态系统而言,既可能是积极干扰,也会带来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设计建筑对人行为进行引导,正确使用建筑的时间与空间,就能趋利避害,取得人与自然的相对和谐。

3 补偿绿化系统

城市化一般不可避免地增加非生物要素,设计建筑可通过增加绿化面积,进一步优化绿化系统的生态功能,平衡其生物与非生物的比例,提高绿化的生态效率来进行有效补偿。对此,主要有:首先,设计城市中绿化系统的演进需与城市化协同,把握绿化与其它景观要素的关系,既相互限制又相互激发;其次,要区别对待城市植物群落栖息地,引入适宜的自然群落结构机制,自我维持与更新,并产生较大的自然生产力,以协调城市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多种关系。

4 节约并补偿水资源

在建筑全过程中对城市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不透水地面面积的大量增加;污水、废水的产生;地表植被减少致使城市水资源涵养量缩减。建筑设计主要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搜集、中水生态处理回用等方法来保护、节约和涵养水资源,进行生态补偿。

5 补偿生物多样性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居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是维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基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城市生物多样性在最近几年急剧下降。设计建筑对城市生物多样化的补偿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建筑设计为生物提高栖息地。另一方面是提高建筑环境绿化整体的栖息地功能。

建筑及其环境可提高面积巨大的屋面和不同标高的台地空间,这些空间不易受到城市人为干扰的影响,通过屋面的生态化建设,结合建筑庭院和城市绿化系统建设,形成适宜于城市物种生存的栖息地,形成城市的空中庭院物种,可适宜于不同城市物种的迁移与定居。

6 补偿景观视觉

当前的建筑设计中,城市景观中建筑等人工要素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对此,需进行详细的视觉补偿设计才能更好的实现生态补偿指标。在生态补偿过程中,适当的添加较多的植物物种,尽情施展较好的群落生态功能,并展示生态美,拉近人与地间的距离,关护环境。同时,通过重新彰显自然,将自然元素及自然过程的显露和引导,来更好的唤醒人们对自然的关怀,让人们感受到自在的大自然内在景美的架构,有利于将使用者的生态意识进一步提升。

7 结束语

建筑设计的景观生态补偿是城市化进程中积极的人工干预措施,也即设计建筑时,最大限度的降低城市生态系统因建筑在建造及使用全过程中受到的破坏程度。运用便捷的景观设计手段,从而更好的增强建筑及其坏境所起到的缓冲和补偿的生态机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的国内城市发展趋势,要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容纳尽可能多的人口和社会经济活动,就需要将城市生态化推进,并修复与重建健康的城市,运用新兴的科学理论方法进行城市景观生态补偿是其关键手段之一。城市化进程使原有自然土地人工化,增加了城市景观中的人工要素,减少了自然要素,这是造成城市生态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 丁四保.王昱.区域生态补偿的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0(2).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文4

关键词: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城市规划与城市景观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平面所做的平面使用计划,其道路系统的组织与用地安排对城市景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做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到景观问题。

城市景观,是在对土地的性质研究后作出的综合利用,如哪些可用于建怎样的建筑,哪些最好用作公共绿地,哪些应保持其现状。城市的美,不仅仅意味着应有一些美丽的公园、优秀的公共建筑,而且城市的整个环境乃至细部都应是美的。这些内容构成了城市风景的所有东西,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题材。景观设计除了必须满足其功能外,还应符合客观的美学原则,即形式美原则。规划师、建筑师、道路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都必须表现精巧的美,但又必须组成一个具有同一性的画面,即它们联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城市景观。

城市的景观应反映城市的性质与规模。城市规划工作在确定城市规模与性质后,其景观设计就应反映城市的性质。

城市景观,还应反映城市各物质要素之间功能分区与布局。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各地不断出现了工业城市、工业区,一些现代化的厂房、高炉、水塔、码头等建筑物、构筑物和设施,就成为这类城市的景观。

原有的城市景观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不可忽视。自然的水域和丘陵,原有的建筑物的类型,都是景观设计的创作之源。

二、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对城市的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管理,以适应或达到城市发展的要求,并对城市的景观设计进行指导,是对城市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在一定的时期内,城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以及社会整体发展情况,结合国家推行的各项发展制度和支撑条件,所制定出来的城市未来发展的计划和目标。

(2)城市规划的目标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保护和恢复来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环境,并促进对传统文化及地方特色的保护,在城市规划中应遵循人文主义、科学实用、可持续性、因地制宜以及文化本位的原则从总体上提高社会整体经济效益和优化生态环境。

(3)城市规划的研究方向有三方面。第一坚持以人为本,进行科学规划。第二,通过对城市本地特色的挖掘,打造城市的内涵。由于历史因素,自然条件以及发展程度的不同,形成了各个城市不同的风貌和个性。第三,要促进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

三、景观设计的概念与内涵

(1)景观设计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通过合理安排土地和土地上的景物等来营造合理的景观空间,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高效的城市景观环境。凸显出了现代景观设计以人为本的设计主旨。

(2)景观的涵义

景观这一概念最开始是一种单纯的视觉美的效应,是画家对于画框里的单一的景物的定义,到了17世纪以后,景观才从艺术的框架里走出来,但是这时候景观的意义还是停留在视觉美上面,因为风景也是一种美事物。后来景观作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反映,作为大自然的一个生态系统,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折射,雀跃于城市规划中。直至今日景观已衍伸为具有符号的涵义。不同的景观代表着不同的涵义。

(3)城市景观的体现。城市的景观反映了城市的规模及性质。城市规划确定了城市建设的性质与规模,两者相辅相成。例如,苏州园林规划的初衷是作为旅游胜地,景观设计正是顺从了这一趋势,注重山水的刻画以及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洛阳古城则是一个历史上长久的商都,故它的设计风格一秉商都气息,使人时刻感受到历史的氛围;以此类推,可见城市景观也是城市中各种要素之间的布局的体现。

(4)景观设计所涵盖的内容。景观设计所涵盖的内容有四个方面,首先是区域性的景观设计,它的设计对象是整个区域的整体空间布局以及水系、生态网络构建等等;其次是城市的景观设计,城市景观设计涉及的内容包括城市的空间结构的设计,建筑与建筑、公共户外空间以及交通、植被之间的关系;再者是社区的规划设计,在这方面,它主要实现对居民胜过社区的整体规划和设计。最开始的社区设计指的是城镇的设计,后来郊区设计也纳入其中了,且郊区设计的景观设计师也越来越多;最后是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风景旅游区由于是历史文化的遗产,它既需要对已有的历史文化地进行保护,也需要重新进行综合开发设计,公园以及树木园等进行重新规划。

从环境的生态绿化、视觉景观形象以及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来看景观设计其具有不同的涵义。从环境的生态绿化来看,景观设计是随着人现代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从人的生态感受及要求出发,依据自然界各种生物学原理,以及自然界中植被、土壤、阳光等的研究,为人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绿化环境;从视觉景观形象来看,景观设计实际上是对景观这一视觉美的因素的设计和科学分布,呼应人对美的视觉效应的追求,根据美学的规律,对环境中的各种景观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优化视觉效应;从大众行为心理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口的增长,社会科学与文化因素不断植入景观设计的内容中,景观设计是从人的心理需求及感受出发,利用人的行为以及精神活动等的规律,在心理文化的引导下,努力营造出让人赏心悦目、积极健康的环境。

四、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的联系

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具有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从城市规划以及景观设计的概念及内涵可以知道,实际上,城市规划中包含着景观设计这一因素,景观作为城市的亮点和呼吸道,它的合理设计和分布充分体现了城市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景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化的绿色设计,是城市规划发展的一部分,也是城市规划所要实现的一个目标。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两者都需要结合人文、历史、自然、人的行为心理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城市规划中实现了对景观设计的引导以及具体实现途径;景观设计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体现。景观设计着重于对城市的景观构成要素以及城市的总体形象进行合理的设计,要构建城市的景观要素之前,需要先对城市的整体形态与格局具有清楚的把握,优秀的景观设计都是建立在这项基础之上的,因此,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整体形象及格局分布的科学划分,对景观设计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规划是以城市为对象的大面积的规划,而景观设计则是这种大规划之下的细化,它通过对各种景观因素的设计和人的心理的把握,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城市景观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的实现需要决策者、城市居民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参与,共同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

结束语:

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城市规划引导着景观设计的开展,景观设计反映了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实际实施中必须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美琴,刘青周.浅谈城市规划中城市景观设计与方法. 科技资讯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文5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

前言:建筑景观设计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调节,实现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并且使人们能从建筑景观设计中获得一定的认识和启发。从一定意义上说,建筑景观设计非常强调建筑个体与整体环境之间的关系。景观设计理念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在建筑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实现人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建筑景观设计不能脱离人而独立存在,它必须同时满足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和人们对建筑环境的精神需求这两方面的要求。

一 城市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规划中忽视绿地林荫建设

在城市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只重视硬质材料景观的建设,而且一些钢架结构、岩石堆砌的景观占有一定比例,恰恰居民所需要的绿地林荫、花卉林木、水体河池等景观被忽视或建造偏少,而忽视了这一类的"软质景观"的规划设计。完全与人民需要不相符。

2.速成景观,违背植物生长规律

在许多城市规划建设时,为了赶工期而建成的城市景观,不惜从外地引进名贵植物,多年老树等,完全不考虑城市需要和人们生活需要,在建设城市景观时,忽视了树种和草坪的种植比例,减少了绿化覆盖面积,破坏了人们向往的生活环境,增加了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

3. 盲目推崇外国建筑的设计理念,丢失本国设计的民族性

在我国各大城市中,城市景观到处充斥了欧式建筑风格,融入了罗马廊柱等因素,无论是建筑休闲广场,还是街心花园,都应该兼顾本国特色。

4. 注重景观的外表和"档次",忽视景观的实用性

城市景观设计时,注重气势宏伟,材料考究的景观建设,追求标志性城市设计,却忽视了景观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景观实现"档次"的前提是功能的合理。人们会片面的认为只有追求"标志性"设计,才能体现城市景观的气势和档次。

5. 城市景观缺乏特色,破坏传统景观

城市建设在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过程中,一些传统景观、特色遗迹、文化遗址等被一些现代化景观所代替,而这些传统景观是传承历史、发展民族文化、反映时代变迁的产物,对于研究城市的历史发展、文化传统、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城市景观设计的尺度要素

尺寸是某一种形式的长、宽、深的实际量度,这些量度确定形式的比例。而尺度则是由它的尺寸与周围其他形式的关系所决定的。大的、高的或深的形状会使人们印象深刻,与自身的尺寸相比较,它们看上去壮丽、雄伟或者令人敬畏。摩天大楼的高,哥特式教堂中殿空间的高,大峡谷的深都是例证。小的东西虽然不能给人深刻的印象,但它更加接近人的尺寸,显得更加亲切。尺度可分为绝对尺度和相对尺度两种。

1.绝对尺度

绝对尺度是指物体的实际度量尺寸。事物处于景观环境中都有一定的度量标准,人可以实实在在的体会事物的存在。使人能够感受到的适当尺度标准就是通常所说的人体尺度。门窗、栏杆、座椅、路灯、电话亭、以及电话台的高低等等这些生活中较为常见的绝对尺度。超出了绝对尺度的夸张的尺度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可造成感官的刺激,甚至是产生戏剧性效果。

2.相对尺度

相对尺度是指事物之间相对比的尺度,如地球相对于太阳很小,但相对于人却是相当的大。相对尺度是人的心理尺度,体现人在一定的景观空间中对于空间尺度的感受,尺度的对比和协调可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感。

3.城市景观设计的色彩要素

色彩是景观设计中最动人的视觉要素,通过色彩的无穷变化不但能引起形式美感,还能让人产生心理共鸣和联想。色彩在环境表达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3.1强调气氛

色彩对景观气氛的强调与基调色有很大关系。基调色彩反映整个景观的基调,色相对比时,差别越大,色彩就越显得鲜艳夺目,表现的气氛越活泼,似色使用时则气氛含蓄、柔和。纯度对比使色彩鲜明、纯正。明暗对比可以使环境显得清晰、爽朗。

3.2表达情感

色彩所表达的冷暖感、远近感、轻重感在环境造型设计中具有广泛的实用意义。一般来说,红色、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青紫、蓝色给人以寒冷的感觉。暖色有接近感,冷色有远离感。于色彩的远近感差别,同一平面上的不同色彩可以在感觉上有远近的区别,形成不同的空间层次。亮色显得近,暗色显得远;彩度高的色显得近,彩度低的色显得远。总之明度越低,给人的感觉越重。

三 城市景观设计中措施

1.城市景观异质性的维护。1保护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和特色文化斑块。维持城市景观异质性,首先要保护城市景观中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敏感生态系统或景观要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敏感斑块,包括城市河流水系、濒河地带、城郊山地或丘陵、自然和人工植被、野生动物栖息地等。2增加城市景观中的生态环境功能斑块。 完善的景观结构,是实现景观功能的基础。城市景观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景观,改善城市景观结构,应该在增加绿地廊道及斑块的基础上,提高城市景观的多样性,在城市景观设计与建设中应更多地追求多元化和多样性,尽一切可能引进和保护自然和半自然斑块或廊道。 3调整和优化城市用地空间结构。 要适当控制城市规模,通过调整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避免单纯外延式发展,建立起土地利用效率和环境综合效应最佳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模式。

2.加强城市建筑景观设计的生态优化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是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必须予以足够重视的一环。而城市建筑景观设计也应该生态环境要素进行优先考虑。设计师要对现有的场地条件、土地植被资源等进行充分的评估,在确立节约资源,优化设计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居住环境。建筑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是要加强对土地、植被资源的保护,不能在加强城市建筑景观建设的同时破坏人类的生态环境。对土地的使用也必须得当,建筑用地与城市绿化用地的比例要分配好,建设用地也要留有一定的余地,努力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街道景观的整体性综合性设计

应从街道本身出发,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综合考虑街道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以便更好的体现城市特有的形象和文化。

四、结论

景观设计方向有很多,本文仅从城市规划、建筑空间相关的角度进行浅析。希望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利用植物能够产氧、吸收二氧化碳、净化空气与土壤、杀菌、防尘降噪、制造有机物的能力,提高生态质量、美化城市空间、缓解城市紧张的生存氛围。生产与观赏相结合,综合实用功能巨大。

参考文献:

[1]章祝联.浅谈现代城市与景观建筑[J].山西建筑,2007

城市景观设计要素范文6

文章在构成城市硬质景观的基本要素上,如铺地、台阶、雕塑小品等,通过理论性的详细介绍,针对性地说明这些元素的特征、使用以及构成城市景观中的作用,形象、生动,富有参考性和启发性,对如今开展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有着积极的意义。

2.城市景观的组成要素

2.1地面铺装

区别于自然环境中的地面,在城市地面往往都需要做硬质铺装处理。这除了需要满足高频率、高强度的使用功能之外,还因为铺装是塑造城市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通过不同铺装材料的运用,可以划分地面的不同用途,界定不同的空间特征,可以标明前进的方向,暗示游览的速度和节奏,同时通过铺装图案的变化,还可以创造视觉趣味,构成空间个性。

在做地面铺装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几因素:首先应当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无论是铺装材料的选择,还是铺装图案的设计,都应与其他景观要素同时考虑,以便确保铺装地面无论从视觉上还是功能上都有被统一在整体之中。随意变化铺装材料和图案,只会增加空间的零乱感,所以在没有特殊目的的情况下,不能任意变换相邻近的铺装材料及形式颜色。第二是安全性。应当保证铺装功能所必需的强度要求,做到铺面无论在干燥或潮湿的条件下都同样防滑,避免行人发生危险。第三是外观,包括色彩、尺度和质感。色彩要做到既不黯淡也不令人烦闷,又不鲜明到俗不可耐。色彩或质感的变化,只要在反映功能的区别时在可使用。尺度的考虑会影响色彩和质感的选择以及拼缝的设计。路面砌块的大小、色彩和质感等,都应与场地的尺度有正确的关系,这点相当重要。

地面铺装材料很多,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花砖、天然石、卵石等,可根据不同的要求做出选择。沥青地面成本低,施工简单,常用于车道、人行道、停车场的路面铺装。彩色的沥青路面的使用,还可以改变景观的单调性。混凝土路面因造价低,适用性强而被广泛使用。现浇混凝土铺地要注意伸缩缝的设置,而混凝土砌块铺装则更加灵活。花砖路面的色彩丰富,式样与造型的自由度大,容易营造出欢快、华丽的气氛。常用于公共设施入口、广场、人行道、大型购物中心等场所的路面铺装。天然料石,特别是花岗岩铺地,往往可以营造出一种庄严、沉稳的气氛,大多用于城市中的重要地段。为了避免大面积硬质铺装带来的环境问题,在可能的条件下,还可以结合绿化,形成嵌草铺装。

2.2台阶、坡道和路缘石

在城市空间环境中,由于各种自然原因或功能需要,常常要改变地坪高度的变化,而地坪高度的变化也往往产生出丰富而美丽的城市景观。其中改变地坪高度的景观设计有台阶、坡道和地缘石。

台阶和坡道的主要功能是使行人从一个地坪高度转移到另一地坪高度,但同时也具有突出该场地环境特征的巨大潜力。当台阶设计成狭窄而有亲切感,宽阔时而有雄伟的感觉,可以封闭而神秘,也可以开敞而连绵。他们将是逐渐引人入胜,以戏剧性的手法诱使行人到达观感的极好手段。

地缘石是一种确保行人安全,进行交通引导,保持水土,保护栽植,以及区分路面铺装而设置在车行道与人行道分界处、路面与绿地分界处,不同的铺装路面的分界处等位置的构筑物。路缘石的种类很多,有预制混凝土、砖、天然石材等,造型也很丰富。

2.3雕塑小品

雕塑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元素,它能以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向人们传达着特有的思想感情。雕塑与城市环境的地理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往往就构成了城市或社区的特征标志。城市雕塑类型很多,其中一类属于小品式雕塑,其题材大多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动、植物为主,注重反映民俗风情和场所特征。雕塑为了求得与环境相协调,应在规划、构思、制作等方面认真考虑。第一就是布局:雕塑所处位置与周围建筑及自然环境是否相协调,在景观构图中所在的地位,雕塑所在位置与道路交通的关系等。第二是造型:雕塑造型如何占有适宜的空间,并以什么造型"语言"吸引过往行人的视觉并影响他们的观赏心理。第三是体量尺度:特别小品类雕塑,应同观赏者保持亲切的关系。

雕塑形式通常分为具象与抽象两类。具象的雕塑由于能直接为人们接受,所以往往多于抽象雕塑,但许多优秀的抽象雕塑形象比具象雕塑更形象、更概括、更简练、更典型,因而也就更耐人寻味、发人遐想。传统的雕塑以石、铜材料为主,但现代科技的发展,为雕塑提供了更为丰富的造型手段,具有动态艺术、视幻艺术、电子艺术、光影艺术以及音响艺术表现力的新奇雕塑,更能满足人们不同层面的艺术享受。

3.结语

在进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地从科学的角度分析城市环境的现状。要科学全面地理解城市景观设计要素的自然属性和其他特征及城市生态平衡的机制,运用现代的艺术理论和创作手法,创造一种源于而高于自然的城市景观来满足人们审美需求。

然而,在现代很多城市的景观设计中存在很严重的雷同现象,且也有很城市不根据城市原本的自然条件,随意模仿其他城市的建设风格。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一方面它反映了整个社会创新意识薄弱,也会造就很多建筑垃圾。

其中的原因,一是城市景观的设计是由政府官员决定,其为追求政绩,很少实在的考虑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少景观设计师并不乐于下工地,至少缺乏主动性,而又与施工人员欠缺沟通,最终的设计成果就留下很多遗憾。因而,要从城市景观设计的基本要素入手,政府官员、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充分沟通,创造出有特色和体现城市特点的城市景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