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职工食堂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司职工食堂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司职工食堂管理制度

公司职工食堂管理制度范文1

一、学习建设情况

为了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我注重加强学习和锻炼。一年来,我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始终做到在思想、行动上与公司同心同德。工作中千方百计加强员工食堂管理和后勤采购工作,想方设法降低成本提高伙食质量,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了自己,不断摸索食堂管理和后勤采购工新的方法和新的思路。

二、食堂管理工作情况

2014年,我按照“职工食堂是职工在就业过程中的生活保障,在饮食安全卫生的前提下,为公司职工提供一个科学的膳食计划,高质量的服务在公司的领导和监督下,服务好职工生活,服务好整体工作”的工作思路做好了食堂的管理工作。

(一)食堂变化

1、打造了卫生型食堂:制定了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了《员工食堂内部卫生责任区及保洁标准》使食堂内部卫生状况的彻底改变。

2、打造了节约型食堂:首先是严把进货关,节约成本。其次是通过宣传教育,有效的抑制了就餐员工的浪费问题。

3、打造了温暖型食堂:坚持开展了每月为本月生日的员工过“集体生日”的活动,使员工感受到了公司的关怀和“家”的温暖。

4、打造了安全型食堂:提高了员工伙食质量,经常变换菜品。坚持把好三道关即:严把进货关、严把品质关、严把安全关。

5、打造了营养型食堂:利用伙食费结余每周增加水果,改善增加主食品种,制定了每周主食食谱,是营养搭配更科学。

6、打造了竞争型食堂:为了使厨师能够全面的施展技艺,我们开展了名为“这一周我负责”的技能比拼活动,增强了厨师的责任心,使每位厨师的技能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也让每位厨师都有竞争意识。

7、打造了民主型食堂:建立了《员工就餐意见本》,及时的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加强了食堂内部员工与就餐员工之间互相沟通的能力,促进了队伍的和谐民主。

(二)食堂的保障工作

通过不断加强流程管理,依照公司行政部关于食堂管理制度的执行落实,主要抓了一下以下环节:

1、狠抓进货环节:严把验收货物门,确保购进食品的质量保证,防止腐烂发霉等食品进入食品加工范围。

2、强化加工环节:食品加工范围指定专人负责,轮流值班,工作人员均统一着装,穿戴干净整洁的衣帽,使用厨具均进行过杀菌消毒,使用之后及时清理,垃圾及时处理,保证使用厨具干净卫生,使用环境干燥整洁。

3、加强设备维护保养:机器设备定时检查养护,设备异常时马上修理,使之恢复正常,防止因为设备的疏忽导致食品变质等问题。

(二)食堂措施制定:

1、健全责任制度:落实责任到人,坚持每月例会制度,严格了内部库房的进出库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建立了《员工食堂内部卫生责任区及保洁标准》。严格了内部库房的进出库制度,库房专人管理,食品物品每月盘点,建立盘点台账。

2、落实培训措施:注重加强员工学习与培训,提高员工素质,通过对食品加工流程培训使食品制作更加科学、合理。

3、强化了安全措施:组织召开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会议,将食品安全深入落实到每个人的心坎。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对食堂整体进行总结和对接下来的工作进行安排,解决当月发现的问题。此外还加强了安全防范工作,重新更换了食堂防盗门,煤气房加装防护栏及防爆排风扇。

三、采购工作情况

2014年,为节约成本、提高质量,在反复考虑、认真对比的基础上,重新选用了两家食品供货商。同时还协助总经办完成了中秋赏月晚会的奖品食品的采购、会场食品的摆放以及服装道具租赁工作。近期还完成了冬季烤火煤的询价采购工作。

四、其他后勤工作情况

公司职工食堂管理制度范文2

摘 要 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作为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的财务管理如何适应企业发展,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本文就合兴集团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这一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出建立现化财务管理体系所应具备的四个条件。

关键词 合兴集团 零现金库存 管理 思考

合兴集团是一家研发和制造电子产品的温州民营企业,下辖7家国内外分、子公司,集团自从2005年以来,将信息化管理应用到财务管理上,稳步推进,目前全集团已基本实现了零现金库存管理。可以说开创了企业现代化财务管理的新局面,这一过程的实现也带给了我们有益的思考。

一、在民营企业传统财务管理中,现金管理模式制约了企业财务战略和发展战略的实现

在传统的财务管理中,资金作为企业营运的血液,在企业营运的各个环节如采购、生产、销售、内部营运、股东分配、投资、筹资等环节无时不有,无处不有。因此资金管理一向是企业管理中的高风险领域,其中现金作为资金收付的重要凭证,在人们的传统思维模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早期年代,老百姓养成宁愿将现金压箱底,也不愿将现金存放银行的传统观念。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时不时发生一些单位因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管理层舞弊造成现金资产损失等经济案件发生。因此,企业所有者,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所有者在财务管理上特别小心谨慎。有的民营企业主在经营上亲自把持财务关,实行所谓的财务“一支笔”管理,或者由自已的亲信来管理财务,出纳一般是由自已家里人担当。但是这样的财务管理直接造成以下的后果:第一、企业主对资金的管理放过度保守与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立健全形成了恶性循环,企业难以建立起现化化管理制度,从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现;第二、由于长期使用企业主的亲信管理财务工作,很难保证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和专业胜任能力,企业的财务战略难以顺利实现。

二、合兴集团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的条件

从合兴集团从2005年以来,持续推进资金信息化管理,依托银行信息化服务和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目前已基本实现企业零现金管理。回顾这一过程,合兴集团实现了这一目标,主要应具备如下条件:

1.企业负责人的观念创新和推动至关重要

在合兴集团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的这一长期过程中,集团领导的推动不但解决了财务人员的后顾之忧,而且大大减少了这一过程的阻力。2001年合兴集团开始推行会计电算化工作,2003年正式引入ERP信息管理系统,将物流和财务流无缝链接,并且将企业的流程控制和管理制度很好地嵌入进来,企业的管理效益显著提高。2005年,中国工商银行以业务推广的方式将银行网上支付系统向公司推荐,当时虽然有ERP上线带来对信息化的深层次了解,但是不用填写银行凭证,直接在网上付款,特别是在当时网上支付还刚刚起步,网络安全和资金安全着实没有思想准备,谁也没信心同意。这时,集团领导的一句话提振了大家的信心:信息化是一种趋势,工商银行的网银结算平台已有较为完善的安全管理,资金风险应该可控。事实证明,通过网银支付以后,出纳去银行排队的时间大幅缩减,由原来的一天去两三次银行改为两三天才去一次银行,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2.企业和银行的良性互动不可少

合兴集团在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的这一过程中,如终和银行保持着很好的互动,并且得到了银行的大力支持。刚开始使用的网银支付由于银行结算制度限制仅限于货款支付。企业里更频繁的支付包括工资支付和日常报销支付等,金额相对较小,付款批次众多,如经过网银支付,企业支付的手续费是一笔不小的财务成本。经过与银行沟通采取了多种措施得到了解决:第一、经与银行协商,达成手续费包年缴纳,这样就不受支付笔数限制,同时也获得了银行的手续费优惠待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第二、工资发放实现网上批量发放,免去了提现金发工资的环节,同时为员工开立银行卡也直接支持了银行的业务,实现了银企双赢;第三、费用报销直接转入员工工资卡里;第四、由于公司驻地在工业园区,离银行有一定距离,员工平时工作忙,不方便取现金,公司积极与银行协调,争取在工业园区安装ATM取款机,目前,和公司往来的几家银行基本已在工业园区安装了ATM机。第四、公司职工食堂为解决员工现金支付难题,公司前期运行消费系统来管理,后期积极与中国银行联系引进该行的一种园区卡,直接持卡在银行POS机上刷卡消费。通过上述措施,基本上解决了现金的实物支付,而且也方便了员工的生活,提升了企业的形象。

3.制度是保障

零现金库存管理作为一种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以信息化为依托,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是成功的保障。

第一、 建立网银支付相关流程。合兴集团在网银的初期就根据网银的特点,结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制定了《网上银行管理制度》,严格限制支付流程,设立由出纳提交,会计审核制度,同时强化网银过程的会计记录控制,设计相关凭证将网银支付予以适时记录;

第二、 规范收款管理。要实现现金零库存管理,不但现金支付方面由网银办理;而且收款方面也要减少直接现金收款,合兴集团也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严格限制现金收款,统一要求付款方从银行转账支付,减少了直接现金收款的来源,自然也就减少了现金支付的可能性。

4.在员工中的宣传,提高员工的接受度

零现金库存管理不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因为他涉及到公司的每一位员工、每一位客户、每一位供应商,因此宣传是必要的。公司在推行的每一步,员工都会有很多意见反馈回来,甚至提出质疑。公司在每次推出新举措前,会详细编写一份宣传材料,包括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使用以后的优缺点等,尽量让每一位员工知晓。同时,对于员工提出的各种问题均一一回复。既然是好的东西,只要解释清楚了,员工为什么不接受呢?

三、合兴集团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的思考

合兴集团实现零现金库存管理是现代化财务管理的一个缩影,从这一过程中,可以说具备了信息化、银企协作、全员参予和领导推动等条件,才实施成功。也为我们如何构建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思考:

1.财务管理的创新首先是思想的创新

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核心,财务管理必须要适应企业的创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体制。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不但要服务企业的经营需要,还要服务国家和政府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相关配套指引等,受到的限制较多,相对企业其他方面活动能展现出的创新内容不多。但在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人是创新的主体,必须在思想上有创新,才能付诸实践,只要在国家和政府的规范要求基础上,财务的创新就能创造出管理效益。

2.现代化财务管理应是充分实现信息化的财务管理

在信息量极为丰富的信息化时代,企业的业务内容多,而且要求反映及时、准确,分析完整,并实现自动控制,从而要求的会计业务记录和处理及时、准确,完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试想靠从前的一只笔、几本账本和一架算盘能完成吗?因此,信息化同时也为财务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推进财务管理和核算系统建设,充分实现物流、资金流、财务流和时间流的无缝对接,适时反映,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资源的利用效率。

3.现代财务管理需要全员参与,领导主导

由于现代财务管理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企业全体员工进联系在一起,把顾客、供应商、债权人、债务人和政府联系在了一起,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的传递渠道畅通,形成了一个开放式的管理模式,需要全员的支持和参予,其效果才能充分展示出来。同时,现代财务管理的建立需要企业领导主导,并对相关实施效果承担责任,才能较好建立起来。

4.现代财务管理的建立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在条体具备的情况下,稳定推进,不能急于求成

从合兴集团的数年的推进零现金库存管理的历程来看,目标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公司管理的内部环境和银行、网络等外部环境具备实施条件时,相应的管理改革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公司职工食堂管理制度范文3

公司以前年度的亏损,其弥补的资金渠道有法定盈余公积和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但并不是所有的公积金都可以用来弥补亏损。新《公司法》第169条规定:“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但是,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与原公司法相比,增加了资本公积金不得用于弥补公司亏损的禁止性规定,杜绝了公司操纵盈余管理的漏洞。其理由是资本公积不同于盈余公积,其来源是公司股票发行的溢价款、接受捐赠等收入,而非公司的利润或盈余,因此,从理论上讲,资本公积不应用于弥补公司亏损。

从会计角度看,公积金包括资本公积和盈余公积两部分。资本公积是否可以弥补亏损,在实务工作中存有不同看法,见仁见智。财政部《关联方之间出售资产等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财会[2001]64号)中明确,对上市公司与关联方之间显失公允的交易价格部分,一律不得确认为当期利润,要记入“资本公积――关联交易价差”科目,该种关联交易价差不得用于弥补亏损。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类似的规定。这次新公司法明确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限制了亏损弥补的资金来源,规范了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也解决了实务中对公积金弥补亏损的词义游移。

对外投资与对外担保

旧公司法对对外投资比例的限定,一直以来为企业要求予以改革的一个重点问题。中国证监会在公司拟发行股票合规性审核时,对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比例限定也做过一些变通处理,即以合并会计报表而不是以单体母公司会计报表来计算对外投资比例不得超过50%。新《公司法》第15条规定:“公司可以向其他企业投资;但是,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这里取消了公司对外投资的比例限制(净资产的50%)。其理由是公司对外投资属于公司自主经营行为,并不直接影响资本真实与维持,只是影响资产变现能力;国企改制、企业上市、资产置换、兼并收购的实践也已突破相关限制。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仅要求公司不得成为对所投资企业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出资人。

由于对外投资给公司带来经营风险,对外担保可能增加公司负债,滥投资或滥担保将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为此新公司法对投资和担保的决策程序做出严格的要求。《公司法》第16条规定:“公司向其他企业投资或者为他人提供担保,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会或者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公司章程对投资或者担保的总额及单项投资或者担保的数额有限额规定的,不得超过规定的限额。公司为公司股东或者实际控制人提供担保的,必须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前款规定的股东或者受前款规定的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不得参加前款规定事项的表决。该项表决由出席会议的其他股东所持表决权的过半数通过。”在日常的财务会计处理中,如涉及公司对外投资和担保问题的,尚需关注其决策程序的合规性。

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问题,在法律法规上有更加严格的限定。《公司法》第122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的,应当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中国证监会、银监会《关于规范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通知》(证监发[2005]120号)规定,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对外担保总额,不得超过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50%。需要讨论的问题是,母子公司之间的担保是否包含在内对外担保总额?净资产是指母公司还是合并报表的净资产?

资产处置

新《公司法》就上市公司重大交易决策机制做出新的规定。《公司法》第122条规定:“上市公司在一年内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超过公司资产总额30%的,应当由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并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其含义包括五个方面内容:一是交易事项规定为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行为;二是交易重大性的标准为超过公司资产总额的30%;三是明确一年内的购买、出售重大资产或者担保金额合并计算,以防止上市公司化整为零、分拆交易,规避适用重大交易决策机制;四是明确重大交易决策权归属股东大会而非董事会;五是股东大会表决机制采用2/3以上多数决定,以使重大交易决策能代表绝大多数股东的意见和利益。因此,在上市公司重大资产购买、处理或担保的会计处理上,尚需关注其决策程序的合法性。

新公司法对上市公司又有特别严格的规定。《公司法》第125条规定:“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会议决议事项所涉及的企业有关联关系的,不得对该项决议行使表决权,也不得其他董事行使表决权。该董事会会议由过半数的无关联关系董事出席即可举行,董事会会议所作决议须经无关联关系董事过半数通过。出席董事会的无关联关系董事人数不足三人的,应将该事项提交上市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利润分配

1.有限公司长期有利润而不分配,股东可以选择退出。

《公司法》第75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会议通过决议修改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本条规定主要是考虑:在有限责任公司实践中,经常出现大股东利用公司控制权损害其他股东权益之情形;而异议股东股权收购请求权,为对相关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提供了退出机制,体现了股东权益保护和股东利益平等原则。

需要讨论的问题是,公司收购股东股权的会计处理。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要减资。会计分录如下:

借:实收资本(退出股东股权份额)

资本公积(原先资本溢价比例部分)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溢价收购超过原溢价部分的溢价款)

贷:银行存款/现金

资本公积(折价收购时的折价差)

至于上市公司的利润分配要求,在《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第30号令)中有明确的要求。公开发行证券的条件之一就是,最近三年以现金或股票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三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20%。

2.删除了提取法定公益金的强制性规定。

《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公司法定公积金累计额为公司注册资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这与旧的《公司法》规定相一致,但此条新法删除了原《公司法》有关按净利润提取5%-10%法定公益金的强制性规定。删除的理由是,公司提取公益金主要是用于职工集体福利。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已不宜在公司法中对此作出强制性规定。

由于新公司法是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而2005年度的利润分配又在2006年做出,对2005年度的利润分配是提取公益金还是可以不提取?实务界曾有争议。争议的核心就是该经济事项是受新法还是旧法规范。对此,财政部财企[2006]67号文规定,从2006年1月1日起,按照《公司法》组建的企业根据《公司法》第167条进行利润分配,不再提取公益金;同时,为了保持企业间财务政策的一致性,国有企业以及其他企业一并停止实行公益金制度。企业对2005年12月31日的公益金结余,转作盈余公积金管理使用;公益金赤字到依次以盈余公积金、资本公积金、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弥补,仍有赤字的,结转未分配利润账户,用以后年度实现的税后利润弥补。

企业经批准实施住房制度改革,应当严格按照《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通知》(财企[2000]295号)及《财政部关于企业住房制度改革中有关财务处理问题的补充通知》(财企[2000]878号)的相关规定执行。企业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后,不得再为职工购建住房,盈余公积金不得列支相关支出。

尚未实行分离办社会职能或者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企业,原属于公益金使用范围的内设职工食堂、医务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机构所需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应当严格履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和权限进行审批,并按照企业生产经营资产的相关管理制度执行。

企业停止实行公益金制度以后,外商投资企业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经董事会确定继续提取的,应当明确用途、使用条件和程序,作为负债管理。

3.股利分配除按资分配外,允许按其他约定比例分配。

《公司法》第35条对有限责任公司作出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公司新增资本时,股东有权优先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认缴出资。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或者不按照出资比例优先认缴出资的除外。”《公司法》第167条对股份有限公司作出规定:“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允许股东约定不按出资比例或持股比例分红,体现了公司自治原则,比原规定更具灵活性,符合现代企业的特点。在按资分配中,强调了按实缴的出资比例而不是简单的注册资本比例分配,便于实务操作,也更具合理性。

4.用于奖励给本公司职工的回购股份,作为税后利润分配的一部分。

从法理上讲,利润分配的决定权在于投资者,即“全体股东约定”或“股份有限公司章程规定”,并不是由《公司法》本身来决定。这次新公司法一方面取消了从税后利润提取公益金的强制性规定,另一方面又作出用于奖励职工股份的收购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的规定,这是一个十分尴尬的内容。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全面彻底革除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有思维,道路漫长。

5.增加了不得分配利润的情形。

新《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得分配利润。”

关联交易中的禁止行为

1986年4月通过的《民法通则》第61条规定:“双方恶意串通,实施民事行为损害国家的、集体的或者第三人的利益的,应当追缴双方取得的财产,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者返还第三人。”在实际工作中,这一条规定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新《公司法》第21条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违反前款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这是一条禁止有关人员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的规定。此条规定极具针对性,很有必要。新《公司法》第149条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公司资金;(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六)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七)擅自披露公司秘密;(八)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 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公司法上所言高级管理人员,与会计法规上所言关键管理人员的含义,不尽一致。新《公司法》第217条指出:“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会计准则上所言关键管理人员,明确包括董事,不包括董事会秘书和监事。

评估调账

新《公司法》第27条规定:“对作为出资的非货币财产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法律、行政法规对评估作价有规定的,从其规定。”这与旧公司法并无实质差异。财政部财企[2006]67号文中进一步指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以非货币资产出资或者接受其他企业的非货币资产出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资产评估的规定,委托有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和执业人员进行;其他非货币资产出资的评估行为,可以参照执行。”

新公司法对公司成立后发现的非货币财产出资高估情形,作出了相应的责任规定。《公司法》第31条、第94条规定,公司成立后,发现作为设立公司出资的非货币财产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应当由交付该出资的股东或发起人补足其差额;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是,这种高估由谁去揭示,又由谁去督促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资产评估调账对历史成本原则的挑战。新《公司法》第96条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这与原《公司法》第99条的规定相比,删除了批准程序,并将“折合的股份总额应当等于公司净资产”改为“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这是改进之处。《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17条对此作了补充和修改,指出:“非公司企业按《公司法》改制为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折合的实收股本总额不得高于公司净资产额。原非公司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并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资。”这里实际上是要求评估调账。有限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评估调账,对历史成本计量原则提出了挑战,与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相吻合,符合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但在拟上市公司中带来了政策障碍。中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二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资产评估资料审核指引》第5条规定,如果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根据资产评估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的,应将其视同为新设股份公司,按《公司法》规定应在股份公司开业3年以上方可申请发行新股上市。换言之,如评估调账,则其经营业绩不可以连续计算。《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第32号令)就发行人的主体资格问题也作出规定,该办法第9条指出:“发行人自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持续经营时间应当在3年以上,但经国务院批准的除外。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值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财务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