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广告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广告的含义范文1
环境媒体广告的定义
1.环境,是指相对于某一事物来说,也就是参照物。围绕在其参照物周围的外部空间,并对该参照物发生作用并产生某些影响。即环境就是指围绕于某特定中心事物的其他周围事物。环境是相对于某一中心事物而言的,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我们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人类的生活环境。
2.媒体,是传播信息的一种载体,一般来说就是宣传信息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相应平台的就可以称之为媒体。也就是信息在传播的过程中,从信息本身到了解信息的受众者之间承载并传播信息意义的载体和工具。媒体是为实现信息从信息本身传递到受众者的一切技术媒介。包括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载信息本身的物体,二是指投放、展示、传播信息本身的载体。
3.环境媒体,是一种与电视媒体、报纸媒体等传统媒体在名称上显而易见的区别,它能够融入消费者生活中的媒体,它的媒体形式是十分贴近实情实景的一种非常规的、非传统、原创性的媒体,它强调信息本身与周围环境的一种关联性和匹配性。整个环境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的报纸、户外、电视、电台等,也包括互动媒体的互联网及新兴的流动广告、互动性广告等,它是人们生活中一切公共空间环境中的广告媒介形态。
4.环境媒体广告,有了对环境媒体的清晰理解,那么了解环境媒体广告相对容易了,环境媒体广告是指利用人们生活的空间环境而进行的广告活动、广告创意、广告传播和广告行为。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环境媒体广告不仅仅指的是一种平面广告的活动或者传播行为,而是不同于传统广告的创意活动,即媒体的自身优势、媒体的所处环境和所在环境欠缺的广告信息巧妙的融为一体的创意行为。
环境媒体广告的发展现状
环境媒体广告的发展,首先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信息爆炸时代的到来,欣赏广告已经过时,体验广告正在强势来袭,而环境媒体广告特有的体验性、互动性和融入性特点决定了它的快速发展,广告人发现传统媒体传播的效果正在逐渐减弱,于是开始了对体验性和互动性广告的关注,如3D电影到4D电影的发展,又如苹果公司,全球体验店的数量远远超过零售店的数量。其次,随着科技的进步与发展。如从彩屏手机到触屏手机,品牌记忆度高,有利于反复传播。再次,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平面设计已经逐渐转化为视觉传达设计,原来固有的视觉符号逐渐被打破,不再仅仅局限于与印刷有关的广告设计,新媒介的发展,都有效推动了平面设计的局限,如伴随网络兴起而诞生的网络广告,与网络本身的流动性特征相匹配。
环境媒体广告的设计方法
环境媒体广告的设计方法,广告设计在广告视角方面能否吸引受众者眼球关键在于能否瞬间刺激到受众者的隐性和显性需求,从而让它产生后续的广告效应行为。在这里,环境媒体广告的创新表现方法是广告效应的关键,一般来说寻找独特的设计方法可分为四个阶段:
1.调查阶段:环境媒体广告的多维性决定了广告人需要详尽的了解产品自身特点,例如产品的所属行业、现有的市场效应,所做的创新设计在原有的广告宣传上利于更直观,更强烈的视觉表现。在通常的调查收集材料阶段,广告人一般都会将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去发现广告产品的属性、优势、突破点是什么。所以,这些方面就是环境媒体广告展现前需要把握的重要资料。
2.分析阶段:受众者所处的环境中能展现哪些媒介,与这个环境接触时它们投射出来的效果如何,产品对受众者的意义是什么,会带给受众者怎样的价值,会给受众者带来何种感官体验。如食品带来的味觉体验、舞蹈带来的视觉体验、音乐带来的听觉体验等。这也是分析掌握其媒体环境广告的需要。
3.策划阶段:一是广告展示的创新,发现和创造新的媒介和空间,或对传统媒介进行创造性的再利用和创新使用。二是广告内容的创新,发现新颖、独特、有效的广告内容使环境媒体充分发挥自身功能,为广告内容的展示提供最优平台。
4.运用阶段:通过选定的环境媒介将广告内容展现在受众者面前,使受众者发生预期的感官体验和行为能力,发挥环境媒体广告的特殊效果,达到其相应的广告效益,使受众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在其心里占据一个重要位置。
总结
环境媒体广告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产生的,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造就了体验式的人性化设计发展和环境媒体广告的强势来袭。在今后的时间里,互动性广告设计是未来广告发展的主要趋势。这种融合使产品更易接近受众者,逐渐改变着品牌呈现的方式,加快品牌和受众者的互动体验发展。它既是一种新的广告形式,又是一种新的广告思维,它真正的打破了广告与人们生活的疆界,打破了广告与媒介之间单一的承载关系,它正在改变着受众者对广告的态度。在新世纪的曙光中,我们应该努力去开拓新的视野,对传统媒体广告进行再认识和创新,打破传统的创意思维,多观察、多联想、多思考。环境媒体广告的创新发展必将给中国广告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契机,强调创意设计是中国广告未来发展的一个最初点。希望本文能为以后的环境媒体广告设计提供一点理论研究和实际创作的有效参考。
新媒体广告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广告设计;沉浸;交互
中图分类号:F71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3-0015-02
新媒体广告是指体现在以数字传输为基础、可实现信息即时互动、终端显现为网络链接的多媒体视频上,有利于广告主与目标受众进行信息沟通的品牌传播行为与形态[1]。新媒体广告包括互联网广告、博客广告、播客广告、手机广告、互动装置广告等。新媒体广告的设计必须处理好沉浸与交互这一两难问题。
一、矛盾:沉浸VS.交互
沉浸(immersion),指精神专注时的一种心理体验。美国学者赖安(Marie-Laure Ryan)在《作为虚拟现实的叙事》中将沉浸分为空间的沉浸、时间的沉浸和情绪的沉浸。
空间的沉浸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蛋糕效应”的沉浸,另一种是场景逼真的沉浸。“蛋糕效应”之沉浸,更多依赖于体验者的记忆碰巧与所经历的事件相交叉。赖安解释说,“就像掉进茶杯中的一块蛋糕的气味勾起了普鲁斯特的童年的回忆,一个词、一个名字或者一个图像也常常把读者带入珍爱的风景中——或者是进入一个起初憎恨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喜欢的地方”[2]。场景逼真的沉浸,重在场景真实感的营造,而这又离不开细节的展现。
时间的沉浸是体验者对活动时间结束时知识的渴望。悬念,就是用的最广泛的引起时间沉浸效果的技法之一。一般来说,时间沉浸是体验者对活动过程的介入,随着时间的推进,潜在的事件得以明晰,疑团得以化解,在这当中,时间的流逝对于体验者来说是揭开迷雾的过程。
情绪的沉浸,原来是指读者与他们喜爱的人物产生情感共鸣,或喜或忧皆因剧中人物人生的起伏转折,正如一位读者描绘的她在看狄更斯作品的经历,“我在情感上真正地介入了那类人。我不是在看场景,我不是在看发生的事情,但是当那个穷孩子陷入到困境要求再得到一些时……这深深地打动了我,以致我不能再看下去”[3]。本文中情绪的沉浸指广告中的人物、事件等引发用户的情感投入,使其专注于广告中的情感表达。
目前,交互(interaction)已经成为一个流行词,广泛应用在信息科学、传播学、教育学等领域。在不同的领域,交互有着不同的含义。在广告学领域,交互一方面是指新媒体具有的互动性特点,另一方面是指用户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系统必须根据用户的行为适时作出反馈,本文重在分析后者。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交互和沉浸是不同的体验方式,交互强调体验者个体意识的存在,沉浸则是自我意识的搁浅,它们能否共存于同一作品之中?
二、统一:新媒体广告设计
沉浸与交互统一于优秀的新媒体广告作品,而这也应该成为判断新媒体广告是否成功的一个标准。
不言而喻,交互是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如报纸和纸书的鲜明特征。正如新媒体研究专家罗伊·阿斯科特所说:“新媒体最鲜明的特质为连结性与互动性(交互)。……网络与数字科技最主要特点就是为促使观众(使用者)和作品进行互动并介入参与作品转化与演变。……在网络空间中,使用者可以随时扮演各种不同的身份,搜寻天涯远方的数据库以及信息档案、渗透到异国文化中、产生新的社群。在面对和评析一件新媒体作品时,我们要提出的问题是:作品具有何种特质的连结性与(或)互动性?它是否让观者参与了新影像、新经验、以及新思维的创造。[4]”由是,新媒体广告应该突出其具有的新媒体优势——互动性,而这正是传统广告所无法达成的。相对而言,传统媒体广告如广播、电视广告等主要采取推送的方式,使受众被动接受广告,常常会遭到受众心理的抵制。新媒体的交互性特点,使得受众由原来的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转化为主动参与信息的生成,从传播效果上来看,更有利于广告信息的有效传播。基于此,本文也将广告学中的受众称之为用户。
不仅如此,新媒体广告还应该有促使用户沉浸其中的召唤能力。依照赖安对于沉浸的分类之法,本文从空间的沉浸、时间的沉浸和情绪的沉浸三个方面来考察新媒体广告。在设计新媒体广告作品时,应该做到沉浸和交互的融合统一。
三、例析:新媒体广告作品设计举隅
新媒体广告设计者可以在互动场景营造的氛围中植入品牌标识、产品信息,也可以吁请用户体验品牌故事的展演。这类广告以吸引消费者参与其中,身心得到愉悦,精神得以释放为直接目的。这里以沉浸的不同类别为例,来分析新媒体广告设计如何达到沉浸与交互的统一。
空间的沉浸,设计者应该着力于营造场景的逼真。在似曾相识或者身临其境的场景中,消费者更能激发起主动性,探索其中的奥妙。如宜家(IKEA)手机互动广告,同时也是一个增强实景技术运用的作品。该广告要求zTQ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用户下载宜家的苹果APP[5],然后选择相应的家具,开启手机的摄像头,就可以查看家具放到实景中的效果。传统的家具购买,是否适合自己的家装风格,只能靠消费者在头脑中的想象,而宜家的这一广告无疑弥补了这一不足,消费者zTQ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在购买前就可以切实感受这个家具放到家中是否合适。再如碧浪互动装置广告《世界上最大的T恤》[6]。设计者在户外设计了一件悬挂起来的巨大的白色T恤,众多用户举着瓶装番茄酱、酱油、果汁、芥末油等,纷纷往T恤上泼溅,T恤上瞬间溅满各种污渍,这一场景的设计,就像是我们平时不小心把污渍弄到了衣服上,而这些污渍又很难清洗。可是,有了碧浪,我们就不用担心,巨大的户外装置给我们提供了一条便捷途径,只要手持碧浪产品如洗衣液,T恤上的污渍一扫而光。此活动成果显示:一个月内销量提升113%,品牌关注度提升300%,超过100万美元的免费公关价值。
时间的沉浸是读者对活动时间结束时知识的渴望。在用户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时间不知不觉在流逝。以法国维珍电台(Virgin Radio)youtube创意广告《越吵越好》为例来看[7]。法国维珍电台是专门针对青少年的电台,如何才能把该电台推广到全世界呢?为此,广告设计者针对年轻人都喜欢音乐,并且喜欢在看电影、电视、听音乐的时候,把音乐声调的很大,这似乎是年轻人的专利,以为这样就能存在于绝对自我的世界。为此,设计者们提出了“Louder is Better”(越吵越好)的创意。这一广告作品由三段交互视频组成。第一段交互视频是少年用把车内音乐声调的越来越大的方式来挑衅母亲,接着在视频的最后如果用户感兴趣,可以点击观看另外两者交互视频。用户和视频交互的方式是通过调节视频下方的音量按钮进行交互,此时严肃的内容随着音量的增大开始变得有趣、可笑。士兵正在训练和医生、护士正在手术,这本来都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但是在用户和视频的交互下,士兵们做起了各种滑稽的动作,而医生和护士则更是跳起了街舞。这一广告形式吸引了众多用户的关注。营销效果是:一周内观看视频的用户达到100万人,视频获得10万次转发和分享,三周后80%的观看过此视频的用户想去听维珍电台的节目,67%的人愿意和朋友、同事一起分享该视频。
由此,我们可知时间的沉浸在广告设计中重要的是符合用户心理需求的悬念的设置,用户期待故事背后不同的事件进展,沉浸于探索重重悬念的乐趣之中。在探索之中、之余,品牌的相关信息、相关理念,也巧妙传递给用户。
情绪的沉浸,设计者应该着力激发用户的情感共鸣。以瑞典邮政快递公司《绿色之声》为例来看[8]。设计者为了提高广告主的知名度,专门制作了一个网站,并在网站上投放了80个用同样的包装纸包裹起来的礼物,而用户需要做的是选择礼物,然后采用摇动和倾听的方法,来猜测其中的礼物是什么东西,如果猜中了,就可以免费获得这个礼物。用户可以调节礼物下方的音量按钮,甚至可以把听到的声音发送给好友,请求他们的帮助。这一设计的创意点在于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并结合采用一般人童年时期喜欢的猜谜活动,唤起他们积极参与的情感反应。活动时间内,140240用户猜对了80%的答案,推广活动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四、结语SnV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gcq中国网络广告人学习交流社区
沉浸是指当事人潜心于某种境界或思想活动中,暂时忘却了周遭的其他事物,这是精神高度集中的一种状态。交互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真正的交互系统中,系统必须对用户的行为作出反馈。
沉浸与交互本来是一对矛盾,但是在新媒体广告设计中必须做到使两者能够互为补充、相互统一。交互调动了用户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广告传播,沉浸避免了用户对广告的抵制心理,使他们专注于广告营造的氛围、探索其中蕴含的故事、激发其情感投入和情感共鸣。这是当今新媒体不断涌现的时代,广告主及其产品软营销的重要法则。
参考文献:
[1] 舒咏平.新媒体广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 Ryan, Marie-Laure. Narrative as Virtual Reality: Immersion and Interactivity in Literature and Electronic Media[M]. 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2001.
[3] Nell, Victor. Lost in a Book :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 for Pleasure[M].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1988.
[4] (英)罗伊·阿斯科特.罗伊·阿斯科特的新媒体艺术专栏[EB/OL]. .
[5] 宜家(IKEA)AR增强实景技术运用作品[EB/OL]..2012-09-21.
[6] 碧浪《世界上最大的T恤》[EB/OL].,2011-05-29.
新媒体广告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媒介形态 媒介融合 广告形态
所谓“形态”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所以本文界定“媒介形态”的含义为在当今社会条件下媒介的表现形式。“媒介形态”一词出自美国传播学者罗杰.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之中的“Media Morphsis”,该词直译为媒介的形态或媒介的形成。在该书被翻译之后,媒介形态在很多学术研究中被引用,学者从不同的传播媒介来探讨媒介形态及其变化。从报纸、电视、广播到新兴的互联网、手机媒体无不是媒介的一种表现形式,新技术的兴起带来新兴媒体的发展和传统媒体的逐步演变,媒介的表现形式不断变化,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媒介形态的变化。
媒介融合就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背景下,以信息消费终端的需求为指向,由内容融合、网络融合和终端融合所构成的媒介形态的演化过程。进入21世纪,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在技术、经济和市场三大诱因之下,媒介融合形态趋于成熟。融合所带来的媒介产业形态的变化,渗透至生产、消费、交易等各个领域,其中,贯穿整个媒介产业的广告形态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连接着广告主、媒体、受众/消费者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广告时代。
一、媒介形态变化对新兴媒体广告的影响
1.互联网媒体广告的快速兴起
1994年10月14日,美国著名杂志Wired推出网络版Hotwired。在Hotwired的主页上,包括了AT&T在内的14则广告主的图像和信息,这是世界第一则网络广告。而在我国,1997年3月,CHINABYTE网站上出现了第一条商业性网络广告,标志着中国网络广告的诞生。经过6年多的发展,中国网络广告市场规模于2004年已经达到19亿元,占网络营销市场的60%,网络广告的快速发展是传统媒体广告所无法比拟的。随着网络技术进步,网络广告从最早的横幅式广告、按钮广告和电子邮件广告几种基本形式,发展到了搜索引擎广告、在线游戏广告、FLASH影视广告和网络软件广告等多种形式。其别值得一提的是FLASH影视广告,由于流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广告不再是简单的平面广告,FLASH制作的影视广告越来越为商家重视。FLASH技术的成熟使网络公司可以以很低的成本在网站上影视广告,由FLASH制作的影视广告所占网络空间大大减少,仅是其他传统视频格式的几十甚至几百分之一。伴随着播客的兴起,人们对FLASH视频的认识大大改观,越来越多的人上传自己的短片作品,制作的自己的FLASH短片,这些使人们对FLASH广告逐渐习以为常。
虽然网络技术发展较快,但网络广告也存在一些先天性的缺点。在我国,老套的浮游式广告、弹出式广告仍是主流。其中诱惑式、强迫式的网络广告就是其中的典型,致使网民对网络广告的反感逐年上升。有调查数据显示,近七成网民对诱惑式、强迫式的网络广告表示厌恶。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网络广告发展还不成熟,网络广告传播过程中广告主和网络公司急功近利,未能以长远的眼光去看待网络广告,不能充分发挥网络广告的优势。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网络广告市场的逐步成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整个网络广告行业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同时,新的网络技术应用和软件公司的努力也使网络广告更加规范化,新型浏览器大多具备拦截弹出式广告的功能,多数杀毒软件也加强了网络防护功能,更多的网络广告也在注重自身的创意和质量,整体网络广告水平不断上涨。
2.手机媒体广告的从无到有
手机媒体广告在手机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之下从无到有,逐步成为广告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手机媒体发展的同时,传统媒体也注重和手机媒体合作,借助传统媒体的威望和手机媒体的技术优势在一系列广告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例如2002年9月,凤凰卫视和广东移动联合推动“凤凰咨询手机频道”短信业务,在活动之中,一方面利用凤凰卫视已有中的威望来吸引消费者,另一方面利用移动公司的技术为终端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时事、财经、体育、娱乐等多种资讯的短信定制服务。业务的内容由凤凰卫视联合国内15家卫视和35家地方电视台共同提供,而广东移动公司则负责将相关内容以短信或彩信的形式发送到用户的手机之中,达到了手机媒体和电视媒体的共同赢利。之所以采用与传统媒体合作的方式并非偶然,手机媒体自从诞生的开始就存在着先天的缺点――缺乏在受众中的威信,加上人们普遍对强制、引诱性质的广告感到反感,而手机媒体在发展初期必然存在大量的骚扰广告,这给广大的手机用户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更是让手机用户对手机广告产生不认可心理。为了解决受众对手机广告不认可的问题,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是手机广告发展的最佳道路。借助凤凰卫视这类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传统媒体,手机媒体可以较为方便的进行市场定位,有目标地向消费者发送其所需求的信息和相关的广告内容,合理的手机广告不但不会招致消费者的反感,反而能为消费者提供所需求的信息,更能为手机媒体创造不错的效益。
二、广告形态在媒介融合下的变化
1.广告受众在规模化基础上分化重聚
在“规模化”和“差异化”这一媒介融合的内生逻辑下,各类媒介都尽可能的扩大自己的资源规模和用户规模。这是一个变化的边界,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数字媒体都因为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成熟开始了新一轮的资源整合,这种整合是以“规模化”为目标的资源扩充,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差异化的受众/消费者需求进行分化、聚合,形成新的媒介定位,然后在此定位基础上进行差异化的营销。即这一媒介嬗变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一为资源规模化、用户规模化;二为用户的有机重聚;三为媒介新定位;四为差异化营销。而广告受众形态的变化也就依附在这一从规模化到差异化的演进过程之中。
目前媒介形态的发展正处于第一个阶段。例如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BBC、NBC、CBS,由于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原有的受众形态被打破,早已把触角伸向了数字化领域,开始在与数字媒体融合的领域形成新的用户群。因为互联网具有“网络外部效应”,即用户越多成本越低,所以“规模化”的凝聚用户是媒介融合初期具有决定意义的步骤。例如作为数字媒体代表的国内的新浪网,其各个频道的不断丰富,博客、播客的大力打造,同Google的合作,以及与五大唱片巨头的联盟等,都是在通过资源的规模化实现用户的规模化,目的在于夯实潜在的广告受众基础,为广告受众的重聚提供最大化的平台。在这一阶段,用户形态为模糊、混乱、不确定的,但随着内容资源与用户间不断的相互作用,用户形态逐渐趋于明晰、精准,完成重聚,到了这个阶段,广告形态也就成熟,广告的商业模式也就能够得以实现了。
2.联合、精深的广告经营形态
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的生产关系也赋予了广告行为者新的角色意义,形成了联合、精深的广告经营形态,这一形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为产业链上的各个角色通过融合的生产方式共同获取最大化的广告受众,然后进行广告经营收益的分成。这一媒介广告形态趋势的例子现在已经俯首皆是。例如BBC在YouTube上特别制作的广告赞助的内容和新闻片断,双方对广告收入共同分成。
第二层含义是指在多角色化和分工精细化所形成的对立统一的融合性生产关系下,各类融合于终端的媒介角色具有各自不同的技能属性,所以在面向共同捕获到的广告受众时,各司其职,发挥所长,愈发的趋于精深。例如Google、百度等搜索引擎置入到各个联盟网站中,向用户提供搜索功能,通过竞价排名获取广告费用,然后与联盟网站进行分成。而且在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要求下,联合中需要专者逾专,专业特性不明晰的角色难以立足。例如雅虎和搜狐的搜索服务,由于技术的相对滞后难以在搜索引擎领域雄踞,在融合性生产中,自然机会就要少很多。
3.广告方式向“即时、移动、索取、简约”延伸
作为媒介融合形态的生产内核,“时间、空间的破除”和“所需内容”使得广告形态也相应的需要具备即时、移动、索取的特性,这就使得广告空间必然向两类终端延伸,一类是无线移动型终端,以手机为代表;一类是搜索引擎端口。也就是在今后商品的整合营销沟通中,移动和搜索将成为重要的媒介构成部分。而索取则成为最重要的广告形态的变化。搜索技术的不断进步,让曾经作为大众传播时代广告形态支撑的传者和受者信息不对称的广告形式向信息对称的方向不断进发,深刻地改变了广告活动的本质,即从原来的“告诉消费者他/她可能需要什么”转变为现在的“提供给消费者所想要的”。所以,以Google为代表的搜索力经济才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而其中又以移动搜索最能应合“即时、即地、所需”的媒介融合形态的内核,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广告媒介终端。例如Google在2007年1月与三星合作,在三星的一些手机上捆绑Google搜索、Google地图和Gmail。2007年3月则宣称正在开发一款手机。而诺基亚在2007年2月也宣布将同Google旗下的YouTube合作,发力手机视频市场。
另外,与搜索相对应,简约型的广告信息将成为重要的广告形式,与之前不断在发展的告知性信息一同实现商品的营销沟通。
4.广告空间向互联网延展
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生产平台是媒介融合形态的必然方向,与互联网的融合成为了传统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则广告空间也从原来的四大传统媒体向互联网领域延展。例如2006年美国网络广告市场销售总额为168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4%。而根据美国报业协会2007年7月的数据,2007年美国报业广告收入不但没有出现好转迹象,而且下滑幅度呈加速趋势,预计全年下滑幅度可达4.3%。同时中国互联网广告总额在2006年也达到65.5亿元人民币,预计将在2007年增长51.8%,达到75.6亿元人民币,到2008年将增至117.63亿元人民币。
而互联网的广告模式中又是以搜索引擎最具数字新媒体特质的,它的意味在于帮助消费者到达所想要得到的信息和物质,是联结生产和消费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从长尾理论我们可以推知,互联网的革命性意义在于能够将现实世界所存在的所有商品都搁置于虚拟空间中,而搜索引擎的任务就是将每一个人与他/她所需要的商品联结起来,这正是广告活动的本源所在。所以搜索引擎成为媒介融合形态下广告活动的经络,将充分渗透于整个广告形态之中,成为商品营销沟通中的重要构成部分。
5.逆向广告活动的兴起
媒介产业链纵向上衍生出逆向生产功能,根本上改变了信息传播形态,对于广告活动来说,营销传播的方式不再仅仅是广告主、广告公司、广告媒介才能充当信息源,作为受众/消费者的终端用户也可以成为广告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信息传播活动衍生出一个新的广告空间,并且因为体验性而具有强烈的效果,标示出广告活动全新的方向,具有相当的潜力。这种逆向的广告活动可划分为两种方式:一为置入式,也就是将已有的由商家提供的广告信息置入到用户自制传播的信息环境中;二为自创式,指用户参与广告的创作,然后通过网络获取营销沟通效果。这两种方式为代表的逆向广告活动的商业模式的成熟还在摸索中,其成功的关键点在于规模化的受众,但随着规模化和差异化所带来的广告形态的分化、重聚的推进,精细的分众规模化是能够实现的。而博客商业模式的形成在其间为典型代表。
6.搜索引擎为广告形态中的经络
产业链横向上衍生出物质生产功能,最根本的技术诱因就是搜索引擎的出现。搜索力经济的本质其实就是“即时即地满足消费者所需”,代表了媒介融合的全然意味,搜索引擎成为了媒介融合形态下媒体世界的经络,连接起消费者和周围的信息世界及物质世界,帮助消费者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和物质。搜索引擎成为了广告形态中的经络,此为媒介融合时代广告形态最重要的特征。根据iResearch市场咨询整理eMarketer关于美国网络广告收入的相关数据,预计2007年Google占美国网络广告收入的比例将进一步增长,达到32.1%。由此也可以看出搜索引擎内在的生命力。
7.依托于数据库的精准广告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让广告商梦寐以求的实现“一对一传播”的目标成为可能。在互动的网络沟通环境下,受众/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可以被记录下来,从而分析出其人口特征、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进而进行精准营销传播。这是广告活动的一个巨大飞跃,深刻地改变着广告形态。“找到最合适的人”是整个精准广告的核心,即对网络语义和用户行为进行界定,并匹配相应的商业价值。搜索引擎可谓探索精准广告的先锋。此外,数字电视、手机也都是实现精准广告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罗杰.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华夏出版社,2000.
[2]王菲.媒介大融合――数字新媒体时代下的媒介融合论.南方日报出版社,2007.5.
[3]黄辉.网络广告:一种全新的商业媒体.商业经济与管理,1999.
[4]美国行业组织“交互式广告局(IAB,Interactive Advertising Bureau)数据.新浪科技,2007.3.8.
[5]互联网观察中心.2007.7.
新媒体广告的含义范文4
那么,为什么网络广告会出现如此大的落差?网络广告究竟失去了什么?网络广告业还有前途吗?仔细分析网络广告的生存现状,我们可以从中找到答案。
首先,人们对点击率的错误认识把网络广告推进了死胡同。
人们曾经认为,网络广告的最大优点之一,就在于广告访问量的可统计性。事实证明,以点击率为依据,网络广告的效果就有很大一部分被忽视。网络广告并不仅仅在点击之后才会产生效果,当网民在看到网络广告横幅时,广告就已经产生了效果,如果一个人能够完整的看完一个4、5秒的banner,我认为他就会了解这个广告的大概内容,该网络广告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不妨做个比较,报纸广告同网络广告类似,你都可以选择看或者不看,而一般人都会浏览一下报纸广告,了解其中的大概内容。这时报纸广告产生的效果同网络广告是相似的。而要求人们点击网络广告banner的前提,则需要人们在耐心看完长达4、5秒的广告后,对广告宣传的对象非常感兴趣才可能发生。这个前提条件对于报纸来说相当于一个人在浏览广告的时候,被该广告的内容、标题所吸引,花时间仔细的看完了广告的内容。众所周知,对于报纸而言,这个比例是相当小的。网络广告同样如此,点击banner条的人在全部浏览网站banner条的人中所占比例是微不足道的。笔者认为,点击率根本代表不了什么,甚至不能作为广告效果的依据之一。完全以点击率来判断网络广告的效果,其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大大降低了互联网广告的价值。
反观传统媒体的广告效果统计,历史悠久的传统媒体广告效果的衡量都是相对模糊的。传统媒体的广告业中流传这样一句话:“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广告费浪费了,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传统媒体尚且如此,那么网络广告试图通过点击率来对广告效果进行统计的做法,是过于天真了。
遗憾的是,在2000年以前,网络广告一直是沿着点击率这条路走的。这种思想下诞生的网站banner广告有着显而易见的局限性,它难以在狭小的视觉空间内传递太多的信息。当banner没有被访问者点击的情况下,其自身起不到什么好的广告效果。而可怜的点击率进一步打击了网络广告客户的信心。
网络广告基于点击率的思想已经走了四年,这四年间,网络广告从未进行过革命性改变。过去四年来从未进行过革新的行业标准,使得网络广告无法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深度,也使得网络广告的客户无法完全体会到网络广告的好处,网络广告的低迷是可以预期的。这一点,在网络经济泡沫丰富的那段时间里还看不出来,纳斯达克一跌,拂去泡沫,网络广告的真实状况就显现出来了。
其次,广告用户对网络广告还不熟悉,存在不信任感和陌生感。传统公司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习惯了传统媒体的广告,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而网络广告同传统的广告相比,完全是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媒体新、运作模式新、表现形式新、计价方法新等等。这使得广告客户在面对网络广告时持一种狐疑态度,而现有的广告效果统计方式,要么统计方式不科学,导致广告效果大打折扣;要么统计数据来源不明,令人生疑。因此,在有限的广告预算下在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之间作出选择,绝大部分企业还是会选择后者。
第三,网络经济的低迷,直接导致了网站广告收入的减少。纳斯达克上一度出现几乎所有与互联网有关的股票都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狂飙,尽管这些互联网公司有很多一部分经营业绩十分差劲,但股市的良好表现使它有足够的资金来挥霍。于是,大量新涌现出来的网络公司为了尽可能的赚取所谓的“点击率”,不吝大量投入广告,其比例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公司收支平衡的可能。这种状况使得互联网企业成为在线广告业的最主要收入来源之一,直接导致了网络广告在几年内的超高速增长,随着网络神话破灭,投资者急于收回投资并且没有谁再继续投资,网络公司的资金一下子就出现了枯竭,大量互联网公司不得不倒闭,侥幸存活下来的为了维持,停掉广告和裁员是减小成本的最直接方法。
第四,当前网民的主体不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网络媒体的广告价值不高。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①目前我国网民约2650万,其中24岁以下的占了51.9%,30岁以下的占到了68%。大家都知道,消费能力最强的是30岁以上的中年人群,而中国现在网络受众的构成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这部分人并不是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这导致了目前互联网的广告价值不高,难以同传统媒体匹敌。事实上,即使在互联网最热的1999年,网站广告在整个广告市场上的份额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多。
最后,网络媒体,网络广告还属于新生事务,在各方面都不同于传统的操作方式,现有的从业人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存在不足,在很多时候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桥,在网络广告的操作方式、方法和方向上认识不足。目前国内的网络广告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来自于传统企业如广告公司等,拥有丰富的传统广告经验,但是在对网络广告和传统广告的关系上,不知道什么应该继承,什么应该抛弃、什么需要修改。
举个例子,笔者认为,传统报纸上的分类广告就非常值得网站借鉴。分类广告是指除宣传企业事业单位及个体工商户的产品及服务项目以外的其他广告,包括征婚、挂失、书讯、祝贺、节目预告等,一般都放在中缝或者专门的版面上,以文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笔者认为,让网站来做这类广告,完全可以比报纸效果更好。由于使用了大量的超链接,用户在互联网上可以方便的进行选择、查找和浏览。在表现形式上,网站可以图文并茂,甚至加上简单的动画,效果无疑要比报纸好的多。而据作者所知,在国内的主要门户网站中,只有新浪网在今年开始刊登分类广告信息,此外前不久中华网和搜狐网也开始有类似的栏目。将这类信息作为一个栏目并列在首页栏目导航条上,位置和效果都要比报纸要好的多。但是作者在绝大部分网站上并没有看到类似的栏目,是认为没有价值?还是压根就没有想到过?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
网络广告的发展契机
在目前的条件下,网络广告相对于其他传统媒体的优点,往往并不能体现出来,即使有,也是大打折扣,网络的速度是其中最大的瓶颈。目前的窄带网络无法承受大容量的信息传输,无法快速地传递视频讯息、音频讯息和文字讯息。商品的广告形式单调、效果差强人意,用户浏览检索时速度缓慢,根本无法体会到网络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无论是在信息量上、可观赏性上、速度上都远逊于电视,窄带限制了网络广告的进一步发展。
宽带网完全突破了窄带的种种限制,它的出现和发展,为网络广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首先,宽带网将会使网费不再成为障碍,网络将更迅速的普及。对于国内较落后的省份而言,上网价格昂贵,不能成为像电视那样的主流媒体。宽带网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一个宽带用户每月的全部使用费用在100元左右(还有下降的趋势),同有线电视十分接近。低廉的价格必将促进网络在国内的进一步普及,进而带动网络广告价值的大大提高,企业将会比以前更乐意在网络上投放广告。
其次,宽带网能够进行持续的大容量信息传输,这将会使网络广告完全突破容量的限制,在表现力上达到并超过传统媒体广告。目前网络广告的主要载体是以HTML语言为核心的WEB页面。无论是传统的横幅广告、按钮广告还是最近兴起的巨幅广告,都是以WEB页为基本载体出现的。这种WEB广告容量小,能够在相对较小的容量下实现比较好的画质,但这种“较好”的画质同大容量大制作的电视广告相比,差距十分明显。窄带网络上的广告根本无法同电视广告竞争。
宽带网络使网络广告的容量限制不复存在,网络广告也可以参照电视广告的模式进行制作。目前公认的观点是,随着宽带网的普及,以流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网络视频服务会成为下一个主要的网络广告载体。在带宽允许的情况下,网站可以在正常的视频内容播放之前,先播放不同长度的视频广告;或者是在页面开辟一个适当的窗口,不停的轮流播放视频广告;可以跟现在的巨幅广告一样,定时的全屏播放一段网络视频广告;甚至可以跟电视媒体一样,播出视频新闻、娱乐节目和电视剧,中间插播视频广告……总之,摆脱了带宽这个最大瓶颈之后的网络,其发展前景是可以任由人想象的。
第三,流媒体、VRML等基于宽带的视频技术的发展,为宽带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是宽带互联网迅速普及的催化剂。
流媒体(StreamingMedia),顾名思义,媒体文件可以在向播放器传输的过程中就开始播放,这就是“流”的含义——首先在网络中发送音频或视频剪辑的第一部分,在第一部分开始播放的同时,媒体文件的其余部分源源不断的流出,及时达到目的地供播放所用。流媒体技术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网络广告中去,现在人们看到网站上的用FLASH制作的banner、button就属于流媒体的范畴。
新媒体广告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微媒体”;企业品牌形象;传播方式
“微媒体”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产生的,它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发展。手机进入3G时代后,人们用手机上网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4G网络的发展,让“微媒体”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云技术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媒体”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春天。因此,加大对“微媒体”的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微媒体”这种大众化、平民化的媒体传播方式,为企业品牌形象的传播提供更多的思路。
一、“微媒体”的含义及其特征
(一)“微媒体”的含义
“微媒体”顾名思义,“微”是它的一个重要的内涵,微媒体的发展得益于3G、4G网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硬件设备质量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高以及3G、4G网络速度的提升,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浏览网络上的视频、图片和文字。微媒体传播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下产生的一种特有的媒体传播方式。对于移动互联网来说,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移动设备和移动终端的便携性。不管你身在何处,不管你在干什么,只要你有移动设备并且有网络,你都可以上网,加入网络大环境之中。80、90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高,促使移动互联网的用户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度。微媒体本身也适应这些移动设备的特点。
(二)“微媒体”的基本特征
1.合理利用碎片化时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越来越缺少一个完整的空余时间。工作的路上(包括人们坐车、等车、等电梯等情况),工作的空余和间隙时间,都可以称为碎片化时间。微媒体正是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来进行传播的。碎片化时间,使得人们不能选择以往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人没有精力关注传统媒体。因此,人们更加愿意选择接收方便、传播快速又不占用大量时间的微媒体来接收信息。所以,互联网的发展提高了微媒体广告传播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效率。微媒体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大众化随身媒体。
2.内容简洁,互动性强。由于第一个特点的存在,微媒体主要是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达到吸引关注的目的,这就决定了微媒体必须在内容和结构上精简,这样才能够方便受众群体的观看和理解。以微博为例子,微博的长度一般不能超过140个字,一个简短的微视频一般情况不会超过五分钟,大多数微视频只有三分钟左右,这些都体现了微媒体传播的简洁性。同时,微媒体的受众往往就是手机用户或者平板电脑用户,用户之间能够通过网络对一个媒体传播进行交流和评价,微媒体恰恰利用了这样一个受众能随时随地互动交流的平台,从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变为受众与受众之间和受众与传播者之间的多向传播。
3.传播速度快,影响力大。由于微媒体利用人们的碎片化时间进行传播,内容简洁,同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这造就了微媒体能快速地将信息传播出去的特点,同时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在微媒体的传播形式下,受众也可以成为传播者,自媒体的应用使得媒体影响力不断提高。
二、利用微媒体进行企业形象传播的策略
(一)建立具有公信力和好口碑的企业微媒体和自媒体微媒体大多数都是自发形成、自主构建的媒体形式,这就造成了微媒体缺乏公信力和好的口碑。在这种情况下,当企业选择通过微媒体进行品牌形象传播时就需要注意,要选择一个具有较强公信力和好口碑的自媒体进行品牌传播,最好的方式是建立公司自己的移动终端APP,并对APP进行推广,扩大公司APP的影响力,形成自己的媒体,实现企业品牌形象的良好传播。
(二)制造新闻热点或者新闻事件在公司的安排下,对企业形象进行合理化的宣传,借助具有新闻价值及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事件,精心策划、组织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的策略。例如,积极参与公益活动,通过赞助奥运会、参与抗震救灾等方式,利用微媒体进行、传播,引起受众以及社会的关注,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微媒体往往就是事件的发现者和重要的传播者,因此在企业形象传播中要特别注意对微媒体的应用。
(三)精确传播和情感传播企业在进行形象传播和宣传时,要特别注意资金的利用率,尤其在通过微媒体进行传播的时候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平台优势,全面考虑企业品牌和企业定位的受众群体,有目的地选择微媒体,确保传播的精确性。同时,在进行企业形象传播的时候要注重情感传播。关于情感传播,2016年猴年春晚利用六小龄童没上春晚这一公众事件引发舆论的关注和讨论,达到了对猴年春晚的宣传效果。面对人们对《西游记》中六小龄童的特殊情怀,一家可乐公司通过这个事件找到了良好的契合点,运用情感营销对公司的品牌形象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宣传,堪称利用微媒体进行公司企业形象传播的一个经典案例。
三、结语
“微媒体”是一个适应了社会移动互联网发展需求的媒体传播方式。企业如何深入利用和发掘微媒体资源进行公司自身品牌形象的传播和宣传是公司公关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值得研究者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对于如何合理利用微媒体进行企业品牌形象传播,笔者只是开了一个头,要将理论落到实处还需要各个公司具体实践、具体操作,将企业文化、自身价值观以及企业品牌形象与微媒体进行结合,制定良好的公司品牌形象传播策略。
参考文献:
[1]张笑.利用“微媒体”构建品牌形象的传播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63-65.
[2]刘秀萍.微媒体环境下广告企业发展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3]海阳辉.企业微博的传播特征及发展对策探析[D].湘潭大学,2013.
[4]张笑,潘海锋.微媒体时代“轻奢餐”品牌传播策略[J].中国集体经济,2015(24):75-76.
新媒体广告的含义范文6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摘 要: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由传统的平面媒介转向为数字媒体媒介传播,在信息的表达形式上也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新媒体技术的传播特点出发,结合公益广告信息传播的特殊性来进行阐述,分析出新媒体技术为公益广告的表达带来的影响,新的技术的出现也促使公益广告传播的形式出现了多元化趋势.
关键词 :新媒体技术;公益广告;传播影响;应用前景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062-02
在数字媒体发展的影响下,新媒体技术给广告创作带来了新的视觉效果,而公益广告的传播形式和内容表现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公益广告的传播已由单一的视觉表达、听觉表达发展为视觉、听觉、动态表现等互动形式的传播,同时公益广告的发展形式,也不断的受着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影响,在新媒体技术多元化的影响下,公益广告在创作设计上也将体现出思维方式、设计语言和艺术内涵的突破.
1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
1.1 新媒体技术的特征
随着信息产业化的发展,媒体技术在数字网络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和手机等向用户提供信息的传播.新媒体技术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大的特征是及时的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并且能产生“连接性”和“交互性”.
1.2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媒体传播从出现以来,传播的形式不断的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演变.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是对传统媒体的继承和发展,媒体的主要作用是及时的向人们传播信息,承载着信息流通的作用.而新媒体的出现促使了传统媒体信息的接收从单一化、静态化、被动化转向为信息多元化的接收,并且可以借助数字技术的帮助,扩展了广告作品艺术形式的表现,提升作品的主题意义,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新的视觉、听觉、触觉效果,在信息文化的传播上达到更广泛、更深刻的影响.
另外,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使用,加强了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广告的创作更加具有创造力和艺术表现力,将广告的艺术表现与新技术充分结合起来,促使各学科的相互融合,同时提升了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2 公益广告传播形式的演变
2.1 公益广告表达的内容特点
公益广告是一种服务于整个社会意识形态的警示内容,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教育意义.公益广告对于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教育上通过宣传的内容,以警示或劝导为目的来使大众在道德准则和行为方式上得到改变,如早期的“节约用水”主题,到现在社会上触动的敏感问题“保护环境”、“关注艾滋”和“节约粮食”等等.
公益广告在内容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当下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定位性、主导性和社会性等特点.在传播的过程中用简短的文字或图形图像通过艺术的表现来进行社会宣传,从内容的意识形态上来规范人们的思想道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的发展.
2.2 公益广告传播形式的变化
公益广告在媒介传播的使用上,从早期的平面公益广告开始,通过报纸、杂志、户外招贴等以文字和图形的形式向人们提醒、规劝或倡导,把深刻的思想教育意义传达给社会大众.但这种平面的公益广告传播方式在形式表达上由于过于简单和受众接受的被动性,在教育教化上往往难以达到公益广告“寓教于乐”的效果.而随着媒介传播方式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介入,公益广告开始由无声的平面传达逐步发展为视、音、触等多种传播形式,如广播公益广告、电视公益广告、网络公益广告和户外公益广告等,大大丰富了公益广告的传播表现形式.
公益广告的最终受众者是广大群众,使群众接收到信息的内容而达到社会警示作用.在对受众群体的调研中,人们对于公益广告媒介的方式已有传统媒介转变为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新媒介,并且逐年增加,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体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
3 新媒体技术在公益广告中的表现特点
3.1 信息传播的快速性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运用为公益广告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效果,传播的形式不仅仅再是主动的单一性表现,通过数字技术的设计后出现在户外各大场所,如街道、商场、公交站台、地铁车站等,依据数字播放平台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随着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应用,播放载体也不断扩大,手机、平板电脑、车用载体和户外显示设备等已成为公益广告传播的主要形式.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出现了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大众在接受这些信息时,受新媒体技术传播的影响,在接受信息上激发了求新、求快的心理需要,也易激发观看的热情,从而与媒体产生互动,达到信息的交流,促使公益广告的社会教化和精神寓意的提升,也利于信息的快速传播.
3.2 信息接收的大众性
公益广告的宣传最终的目的还是使人得到一定的教育意义,而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扩大了受众的群体.通过新媒体技术多元化、交叉性的特点,扩大了社会接收群体,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都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达到与信息互动的效果,让广大群众通过自身参与互动来了解信息的寓意,通过在媒体载体上无障碍的轻松操作,增强了大众接收信息的热情,从而使传播的效果达到了更加有效的社会精神文化价值.
3.3 广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由于新媒体技术的“互动性”和“连接性”特点,促使公益广告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地创新,并且深深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审美趋势.目前,在新媒体技术的引导下,公益广告在表达内容上通过视觉元素的冲击、语言艺术的运用和巧妙的创意构思已经形成了一项新型的广告艺术门类.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也出现多样性,如户外视觉表达、媒介载体互动、艺术形式传播等.
新媒体技术运用中的公益广告充分调动人们的视、听、触感官来感受内在含义,在传播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大众的互动性,将大众设计为公益广告中的一部分,调动受众群体的积极性,使大众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充满情趣,提升接受信息的兴趣,从而达到公益广告的所要传达的深刻寓意.
4 新媒体技术对公益广告发展的影响
4.1 制作技术上的支持
公益广告在制作的过程中,除了画面表达上的艺术性,在新媒体技术的影响下还结合了广告心理学、多媒体制作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将其特点运用到公益广告的制作中,通过将数字技术和艺术形式融合达成作品所要传达的立意.如央视播放的以“关注老人”为主题的“家”的公益广告,作品通过多媒体制作软件Adobe flash Professional CS5软件和ActionScript3. 0语言来完成实现的,在画面的处理中利用Flash中插件的使用使画面字体的变化达到自然融合的效果,也使画面的播放更加流畅.
4.2 创意多元化的实现
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公益广告的实现形式已不在是静态化、平面化,而是向着动态化的方向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人们不在被动的接收信息,而是希望有选择的主动接收信息,并且与信息产生互动性.这些要求促使公益广告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出现了一个新的视觉体验形式.因此在内容的创意表现上通过数字技术、多媒体软件的运用创造出个性的、互动的,具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意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创意方法.新媒体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不同于常规展示,在表现的过程中通过新媒体技术将光影、空间、色彩等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是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充满趣味.如出租车车载媒体,人们在乘坐的同时,通过车载媒体的播放,达到对公益信息的传播,同时通过触摸显示交互技术产生信息的交流,使人们在接收的过程中产生主动性,提升对公益广告播放内容的扩展性.
4.3 促进公益广告的情感表达
在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中,对于触摸屏的研发是快速的,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触摸屏技术得到了广泛的运用.目前,在户外的电子播放载体上,对于公益广告的表现形式也由单一的播放形式转为通过触摸屏来接收信息,人们主动的带着自己的情感参与信息的交流,在接收过程中将公益广告的表达内涵和自己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了信息的互动.
新媒体公益广告的出现涵盖了多个交叉科学领域,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其内容的表达形式从平面创作上、语言运用上、声音配音上会出现多种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受众群体的互动参与,将大众带到作品的情感表达中,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从而加深大众对于公益广告在情感上的表达,升华作品的情感.
5 新媒体技术在公益广告应用中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接收需要快速准确.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在公益广告中的应用,扩展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提高了人们的对作品艺术欣赏力和感染力,增强了情感的互动,也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成为信息时代传播社会文明的主要方法.
随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的开阔,新媒体技术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通过技术的交流性、互动性来不断提升公益广告作品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并且通过新媒体技术将作品的创作形式不断的发展、创新,将多学科融合,将新媒体技术、平面创意、艺术语言和表达内涵完美结合,创造出更利于现代人们接收的表达形式.
参考文献:
〔1〕马春辉,吴予敏,李新立.广告学特色专业系列教材:广告媒体分析教程[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1.
〔2〕王宏,陈小申,张星剑.数字技术与新媒体传播[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3〕林迅.新媒体艺术[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