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闻学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闻学特点

新闻学特点范文1

电视新闻区别于报刊和广播新闻的显著标志在于声画结合、现场感强,那么这一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比报刊和广播新闻具有较强的美学特征。如果说,报刊新闻的美学特征集中体现在版面的编排美化,广播新闻的美学特征集中在声音及音响的效果上,那么电视新闻则给美学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电视新闻以独特的魅力和前所未有的感染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

一、声画关系的和谐美

传播学认为,“视听媒介在传达一定题材、一定数量的信息时,要比单纯的听觉或视觉媒介更为有力一些。”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新闻,是对电视所进行的各种报道的总称,它是通过电视记者在事件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摄制或主持人播讲评述,以同期声或配报道词、荧屏文字,经过编辑而成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的显著标志在于声画结合、现场感强。

因此,电视语言的美学特征应是通俗、朴实、简洁;口语化,深入浅出。同时,语言凝练,少而精,要配合画面,画龙点睛。主持人播音要讲究音质美、音色美、音调美。语言抑扬顿挫,活泼又富有感情,音质纯,吐字准,发音清,受众才易接收。

电视新闻的两大块――解说和图像,二者互相配合,为同一主题服务。好的解说词,用只言片语,往往就能与画面相映成趣,和谐天成。

二、现场同期声的美

电视新闻除画面和解说词外,就是现场同期声和效果声了。现代观众已经不满足于从头至尾充满解说的电视新闻,希望能从屏幕上欣赏到有声有色的真实世界。这就要求电视摄录采编人员,不仅要记录下客观世界的真实图像,还必须同时引进现场真实的音响――同期声。同期声主要包括人物讲话、各种事物的声响,这些声音因为都是在拍摄画面的同时录制的,因此,具有烘托气氛、渲染主题、增强现场感和真实感的作用,它的美学效应直接影响电视新闻的美学特征。

如果电视新闻在深度报道中只有图像而没有声音就会失去其真实自然性,图像本身也就失去了现实性和感染力。此外,在电视新闻中,让新闻人物直接讲话,比起用解说来代替,更为真实可信。

2001年9月11日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飞机穿过世贸中心双塔时的剧烈爆炸引起的火团,轰然倒塌的大楼,遮天的烟雾,四散逃窜的惊恐人群,满目疮痍的街道……当这一切和新闻播音员沉重的解说、场外嘈杂的声音一起,出现在电视画面上时,深深地震撼了世界各地的人们。这样的画面无疑是悲惨的,但是从电视新闻的角度来说,它强烈的震撼力就是来自原始画面和画面同期声。

三、画面摄制形象之美

电视图像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一条新闻只有动静态相结合,远、中、近景俱有才会不断变换、翻新、调动和吸引观众的注意力。2004年12月28日,一次罕见的大海啸,使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海岸线刹那间变成了人间地狱。“像水墙一样的巨浪向岸边涌来,呆立在岸边手足无措的游客和居民、靠岸的村庄和旅馆,顷刻间都被冲毁卷走。几分钟前还是人间仙境的旅游胜地,转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树木被连根卷起,散落的建筑碎片一片狼藉,刚脱离险境的人们一脸惊恐,到处是遇难者的尸体……”无须过多描述,这样的新闻画面,足以让全世界震惊和悲痛。

近年来,随着电脑的广泛应用,电视屏幕可以显示多空间、多画面。“电视多维动画”设备的产生,既可“仿真”又能“魔化”,为电视记者提供了一个无限的创作天地,电视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电视图像艺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它也要求记者懂得电视构图、运动构图美学,懂得色度学,色彩的协调、反衬,强调懂得音乐、旋律、节奏。如英国王妃戴安娜发生车祸的“瞬间”谁也没拍到,可电视动画让观众看到了发生车祸的全过程。

四、电视新闻的美学还在于审美教育的综合性

审美教育的作用是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和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科学知识,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实现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电视新闻通过直观的形象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在审美教育方面呈现出综合性特征。

以美导善,使人们在倾心赏美中乐于受教,有益于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有益于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报道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的新闻,热情讴歌了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巨大变化,国力强盛,国际地位提高和申奥成功。在申奥成功的一刹那间,万众期盼、群情喜悦兴奋激动的场面,被广大观众评价为催人奋进的精神食粮,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美引真。人们在收视电视新闻时,借助美的欣赏可以扩充自然和社会知识,了解事物的本质,获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

新闻美受客观性的制约。电视新闻是客观美的真实记录。现实美的力量就在于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伊拉克战争以“斩首行动”为代号拉开序幕,从而吸引了一些国家的电视新闻记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巴格达一线采访。中央电视台3月27日、28日、29日的新闻,不仅记录了美英联军惨绝人寰的轰炸、对贫民的屠杀,同时也展现了战争不仅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了灾难,更重要的是战争的惨烈,激发了伊拉克人民对战争的英勇抵抗、切齿痛恨,还使美、英、法、日等世界各国人民举行了规模不同、形式各异的反战示威游行,强烈地谴责了布什、布莱尔的好战行径和霸权嘴脸。这样的电视新闻,既有现实美的力量,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比一味地说教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①张新宏:《电视新闻要用好同期声》,《新闻爱好者》,2004,04。

②康师武、金德晏:《电视新闻的美学规律浅析》,《新闻前哨》,2003,06。

③樊玉媛:《浅谈电视新闻美学》,《江苏美学通讯》,1986,03。

④吴予敏:《美学与现代性》,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新闻学特点范文2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改;教学实践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不仅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纽带,还充当着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角色。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传统的教学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一定的改变,这样,不仅实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与实践发表个人看法。

一、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整合性。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师教学行为的依据和一节课成功与否的行为起点,教学目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着这一节课的成败与课程目标的达成。如今小学语文新课程强调的重点不同于以往,教学目标具有整合性,不像从前每个目标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没有相互关联。这主要表现在知识与技能的有机组合、过程与方法的有机组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组合。不难发现,通过教学目标的设计要求教师要兼顾每个方面,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够深刻理解作者的深意,同时记住作者心目中美好等的形象。

(2)教学内容开放性。美国教育家说过:“一个人要成为优秀的教师,那他必须是一个具有创造力,向前看的人,一个进步并且富有新思想的人。”开放性语文教学首先需要教师教学思想的开放。新课程理念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和开放性的胸怀。如今的时代不比从前,即便是小学生,铺天盖地的信息已经让他们目不暇接,所以,在讲授语文课的时候,单单依靠课本上的知识已经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了。以语文课为信息之源向外延伸,尽可能多地引进与之相关联的信息,展开立体式教学,以此来强化学习,但是中心必须是课文本身,最后才能把课文吃透,让学生得到知识。

(3)教学方式互动性。教学方式互动,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即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结构模式。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施最大的变化体现在课堂上,从前那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不见了,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的气息,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从前那种“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见了,代之而来的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课堂气氛活跃,热烈而不喧闹,争辩而又温馨,师生间以平等的心态相互交流、沟通和补充,教师没有了居高临下的姿态,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彼此间交流着情感、体验和观念,最后达成共识,学生真正学到了知识。

(4)教学过程活动性。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学生参与进课程中来,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更应如此,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如果仅仅是一味、死板地讲课,就不能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让学生参与进课文中来,融会贯通,就能够更好地让他们掌握知识。

二、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实践中主要采取方法

(1)注重积累与感悟。新课程标准实施后,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应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积累与感悟。学生要想提高自身的语文成绩,要通过对平时知识的积累来实现的。因此,语文教师应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不应停留在表面上,而应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探讨。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同时还能巩固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语文教师应在阐述文章内容的同时,渗透关于说明文的写作特点,并引导学生注重对说明文知识的积累与感悟。

(2)注重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小学生在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中各种需要的情绪表现。新授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我也从多年的小学教学中,深深体会到: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教师的关爱是积极参与学习的动力,正确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有效措施,要获得教学成功,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外因条件,学生就是内因根据,教师的教学只能通过学生的学起作用。

(3)注重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同时也在无形中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不仅是丰富语文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同时还是实现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感人场面,从而促使学生切实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4)注重加强横向思维训练。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思维的深度发展,忽视思维的横向训练,随着课改的深入,大家慢慢认识到了横向思维的重要性,鼓励多种解题策略屡见课堂,这样学生的思路就变宽了,大脑变灵活了,创新的积累也就深厚了。就老教材而言,涉及对横向思维的训练是比较少的,对课堂中的重点问题,我不仅要求学生学会,还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思考,多方法解决问题,想方设法拓宽学生思维的宽度。这样的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有裨益。

总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参考文献:

[1]戴培军.采取多种方式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新课程,2013(11)

新闻学特点范文3

【关键词】影视戏剧文学;特点;欣赏

一、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

(1)具有表演性。剧本被用来进行舞台表演或者影视拍摄,所以必须具有表演性,适合进行影视或者是舞台的表演,特别是在戏剧文学作品中,因为舞台的诸多限制,对剧本的要求会很高,要集中刻画重要人物,使其鲜明的表现在舞台之上。而且剧本不宜过长,要主线突出,以激烈的冲突来突显人物的个性和思想。剧本要把很长一段时间的在不同场景发生的事件,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情节线索,并且把矛盾从提出到发展以及解决的过程完成,而且还不能频繁的进行场景的变换。(2)具有冲突性。戏剧文学和影视文学的体裁是不同的,其表现手法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他们都必须具备戏剧的冲突性。这也是戏剧和影视作品吸引观众的重要条件。(3)台词具有个性和动作性。剧本的台词是剧情人物的独白、对话以及唱词等等,这事对于人物塑造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手段。利用剧中人物的动作或者是对话等等,可以充分的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塑造,还可以展示矛盾和冲突,促使剧情的变化。

二、影视戏剧文学欣赏应注意的要点

(1)了解剧情,熟悉剧本。在剧本的阅读过程中,当你被作品中的清洁所吸引,融入到作品中所描绘的天地中,让自己的心情可以根据清洁的变化而起伏,这时,才会感受到作品的感染力,可以得到很多益处。但是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就需要了解剧情,熟悉剧本,清楚作品的作者和时代的背景,这样才能明确作者想要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戏剧的情节发展,都会在剧本的结构中表现出来。所以,要想了解剧情,熟悉剧本,就要分析剧本的结构,在分场分幕的时候,大多都是对故事的发展地点,时间的变化来分的,一般故事的情节发展到了一个不同的阶段时是为一幕。而场的单位较小,可以按照时间或者地点来变化,也可以按照人物的出现次序来决定。一般情况下,故事的情节都是跟着戏剧的冲突发展过程展开的。(2)抓住情节的发展线索,把握基本矛盾冲突。一般剧情的开端和发展以及还有结局都是紧密围绕着矛盾和冲突来展开的。比如《雷雨》,其情节就是周朴园的后妻对其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周家的衰败;还有就是鲁大海、鲁侍萍和矿工们对周家的反抗。另外还有一些人物之间的纠葛,这些线索相互交织,造成了周朴园的家庭衰败命运。而这种衰败的命运就是剧本中矛盾发展的结局。对情节发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剧本中的矛盾和冲突,认识到作品所想要表现出来的深层思想和意义。(3)研究剧本的语言,了解任务的性格和思想。优秀的影视戏剧文学,都有很突出的人物塑造,在剧本里的人物的性格思想等等,很多都是通过其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欣赏影视戏剧文学要能找到人物的关键语言,来了解人物的特征,因为这些语言往往可以体现出人物的性格和思想。要想找到矛盾和冲突时,人物的关键语言,就要在欣赏剧本的时候,找到剧本中的潜台词,也就是人物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但是可以根据其他台词和一些场景或者情景间接让观众了解的那些语言。这种手法可以深入的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以及一些人物的精神和内心的活动。所以,在欣赏剧本的时候要主要分析潜台词。(4)了解蒙太奇表现手法的运用。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语言,和影视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最主要手段,这种手法是影视艺术存在的基础。其实蒙太奇也就是将很多个小的镜头组成一个片段,然后在把其所组成的片段连接起来,形成大的段落部分,最后再将这些段落部分组合,形成一部影视作品。没有什么神秘可言,顺应生活以及人们视觉上的逻辑,还符合人们感性和理性上的逻辑,让影视作品看起来充满节奏感,让观众感到合理,就是蒙太奇手法。欣赏影视文学剧本的时候也要了解蒙太奇的运用和特点,这样可以更好的了解剧中所创造的艺术内容。

三、总结

总而言之,影视戏剧文学的特点是非常显著的,而要欣赏影视戏剧文学作品却没有那么简单。需要我们了解剧情和剧本,抓住故事发展的线索,找到基本矛盾冲突,并且还要分析其中的语言对话,以及影视戏剧的表现方式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欣赏到影视戏剧文学作品的内涵。

参 考 文 献

[1]秦俊香.对21世纪重拍四大古典名著改编剧的思考[J].当代电影.2010(1)

[2]高淮生.关于文学经典影视改编的人文精神建构的思考[J].电影评介.2008(14)

[3]万信琼,喻润梅.近十年文学作品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述评[J].电影评介.2011(8)

新闻学特点范文4

关键词:短信文学 汉语 艺术魅力

科技的发展和快节奏的生活使得通信行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手机成为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之后的“第五媒体”。短信以其简短、快捷、价廉和安全等优势受到人们的广泛青睐。而汉语的音,义、形、修辞、表达方式的丰富多彩,能够满足当代人表现生活时尚、宣泄情感、彰显个性等多重需求。作为独特而复杂的表意符号,汉语为短信作品的创作、传播及流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短信文学的普及不仅是用最简洁的语言幽默地沟通情感,还在于它对汉语进行了一种魔方式拼贴,大量使用谐音、夸张、比喻、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表达现代反讽的精神、狂欢的气质。本文试从语言艺术的角度管窥短信文学创作中汉语的独特魅力。

短小精悍、形象生动――通俗性

短信语言简约的特点,决定了它要以少胜多,以质取胜,发短信者力求以最少的文字激活收信者最大的信息量,这就要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来表达传递足够的信息。所以,短信以短小精悍见长,简短凝练且富有文采。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和短信篇幅的局限。决定了短信必须以高度概括、简练恰当的语言来传递最大的信息量。限于技术条件,目前手机短信的文本信息的信息量限制为160个英文字符,70个汉字左右,因而其内容往往是根据不同的节日、时令和对象等传递的简短的祝福、情感、人生哲理、社会现象以及幽默笑话,以此来达到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情感、问候祝福和娱乐消遣的目的,因此手机短信信息要求简短而通俗。短小精练、言简意赅成为手机短信语言上最显著的特征。人际间的日常性事务、普通交往用简洁的话语传送,以最少的文字表现最大的信息量,追求传播效率的最大化,适应了现代社会快速、便捷的需要。

通过手机短信交流类似于人际沟通,语言表达通俗、形象、口语化:“小明是自考生,常常觉得自己在大学校院里是二等公民,心里愤愤不平。这天,他去校医院看病,医生让他先去验血,刚走到化验室门口,就被护士拦住了,护士指着门上的牌子说:非本科人员不得入内,小明大怒:我就来验个血,还得要本科文凭'”焦躁不安的情绪用轻松的口吻来诉说,复杂的生活用浓缩的语言来调侃,出其不意地抖出一个个“包袱”,有一点可笑,有一点无奈,又带着一丝不屈不挠的乐观,这是大部分幽默短信的特色。面对现实,对不太如意的生活进行自我调侃、自我解嘲,这种调侃和取乐不是无病、哗众取宠,而是来源于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体验和由衷感悟,是人们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对内心积郁情感的一种释放。

幽默风趣、轻松诙谐――娱乐性

中国人对幽默有着天生的喜好,从古代就流传下来许多俚语、俏皮话、歇后语、笑话,作为一种独特、现代的文化现象,短信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词汇宝库,还更新了人际交往的形式,也许,就像几千年前流行的“吟诗作对”一样,在骨子里就是一种古老的休闲文化,体现出幽默风趣、诙谐搞笑、嬉笑怒骂、调侃人生的娱乐精神,这也是短信能够博得人们喜爱的一个主要原因。有很大一部分短信在传递祝福、交流感情的同时,以幽默诙谐的方式来表达。或加入了许多时尚流行的元素,或创新层出不穷、或讽刺社会现实,产生了出其不意的效果,让人忍俊不禁,赞叹其绝妙之处,从而给人们紧张的生活带来了放松和思考,“钱可以买房子但买不到家,能买到婚姻但买不到爱,可以买到钟表但买不到时间,钱不是一切,反而是痛苦的根源,把你的钱给我,让我一个人承担痛苦吧!”现代人面对竞争压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对轻松和幽默的渴望,通过如此轻松的口吻表达出来了。短信题材最多的是幽默取乐,语言风格多为轻松、诙谐、夸张、机智、俏皮,充满调侃、、讽刺,又深含蕴意。“这几天公安局疯了,正在通缉美女,不太漂亮的判五年,漂亮的判十年,特别漂亮的判二十年,你先躲躲,像你这样的基本要判无期,三八节快乐。”手机短信分屏显示,设置悬念,内藏揶揄,造成先喜后怒的幽默效果。“你长得不赖,身材不赖,学历不赖,职业不赖,所在的城市不赖,身边的朋友不赖,如今过得也不赖,你身边就没有赖的地方,所以大家都称你为无赖。”紧张的工作之余,人们看到一些无伤大雅的幽默短信,会心一笑,妙趣横生。

符号多元、图文成趣――创新性

发短信只见其语,不见其人,不闻其声,对方的音容笑貌无法直接感知,这样为了弥补情绪交流的不足,也为了简洁方便,“拇指族”发明了一些符号代替人的面部表情。例如“:一)”表示抛媚眼或者舒心的笑,“^:_D”表示开口大笑,“^_

短信作为新兴的文化品种,总会带有某些时代的特征,凸显时代的语言风格和文化风范。比如,它语言符号丰富,包括铃声下载、图片传情等。中文文字、英文文字、指示性符号、数字、图形等各种符号杂糅使用,表意更丰富、简洁,更显谐趣。交流电更方便,英汉混用:“牛站在海边上,啪嚓一个浪打在牛身上――无数的螃蟹一块儿喊:啊――海劈牛耶!!!Happy牛year――”对传统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改造和变换,有些语言看起来更像一盘土洋结合、中西合璧的大杂烩,虽然不合规范,但也的确契合了当代人休闲娱乐、游戏放松的心理状态。

文字与数字等字符相结合是短信用语的又一大特点。数字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遇的,某些数字又有着特殊的含义。所以,数字常用来构成贯穿短信的脉络,使短信新颖别致,整齐对称,如:“送你999棵忘忧草,888个心愿,777声问候,666颗流星,555声祝福,444个平安,333个开心,222个如意,111个快乐,000个烦恼,然后再送你一角钱,不要小瞧啊,可等于10分:1分想念,1分思念,1分牵挂,1分依恋,1分关心,1分疼爱,1分温柔,1分体贴,1分关怀,还有1分当零用钱,别急,还有一丝巧合,一场缘分,一丝牵挂,一份关心,一段友情,一片真心,一声问候,一条短信。”

言辞精准、委婉含蓄――文学性

情感类、祝福类信息在短信中占很大部分,手机短信让人们在“隐身”的状态下沟通情感,这一点符合东方人的文化传统。东方人的情感细腻、真挚、隐晦,不习惯将喜怒哀乐毫不保留地展示在众人面前,不习惯面对面表达,手机短信使人们在一个相对自由和隐秘的空间里倾诉情感,通过一只看不见的手传递缕缕温情,这类短信在语言表达上显得亲切体贴、委婉含蓄,欲语还休,又意味深长,充满神秘感和意境感。例如:“你沐一身晨露,送我一束玫瑰;你披一身阳光,送我登程去远方。如今,玫瑰依旧,人处两地,星月秋风,相思尤浓。”“春,在梅花的馨香中,爱,在沉沉的相思里。”用诗的形式营造一种情感意境,在字里行间有中国语言文字所特有的韵味和意境,令人浮想联翩,心领神会。“风是我挥着的手,柳是我低垂的头,星是我关注的眼睛,海是我思念的深情,心在你的影里,伴你去远行。”有些短信好比最精彩的散文,或叙事,或抒情,或对话,或对白,或格言,或谚语,或文言,或白话,或顺口溜,或古诗词,词句生动,句式灵活,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最深沉的意思,语言风格极其抒情浪漫。

新闻学特点范文5

关键词:口语交际 心理特点 对症训练 表达能力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6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直接联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口语教学中归纳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临场发挥与应变性

任何一次表达与交流都有特定的场合,涉及到时间、地点、对象、语言环境等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说话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话”,更要依靠临场的发挥、机智的应变,根据现场需要和听者的反应,临时增加或删减说话内容,变换说话的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变得流利、得体。

说到这儿有一个故事:某一年春节,村里举行文娱活动。在一戏剧演出中,因主角疏忽,上台时望了带髯口,在表演中有包公捋胡这一动作,用手一捋,却发现没有髯口,这下可大发了。故事讲到这儿,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包公”你该怎么办?结果回答是五花八门。最后,我告诉学生,此时“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抬髯口来!”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听到答案,都为这位主角的应变机智由衷叹服。此刻,学生都深深地沉思起来。

又如今夏“六一”那天,有四位学生发言。发言稿中都有“炎炎夏日,鲜花盛开”等类似的词语,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沥沥小雨。其他班的三位学生仍然照稿读,只有我班的那位学生把句子改为了:“沥沥小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洗礼,此刻,我们的心,如同雨后清空,是那样地明净……”这样一改,就显得文境相符了。

二、思维逻辑的敏捷性

因为表达与交流都是两人或多人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流形式。既然是面对面的听说情景,说话人总不能说说停停、停停说说,而要根据现场情况,连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说完,以免造成时间空挡而冷场。这就要求说话人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组织语言,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寻并罗列出贴切的词语,用较为通顺完整的句子清晰而流畅并富有感情地表达出去。这就是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即说话与交流的敏捷性。

如课文《晏子使楚》就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的敏捷性。许多教师讲这篇课文时都是从推理这个层面去讲的,而我却是从口语交际的机智善变这一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我设计了一定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课文学完之后,我又适时安排了一个小练习《打电话》。语言情境一: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语言情境二: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你和他们在电话中如何交流,请试一试。

三、思维固有的习惯性

由于受地域、年龄、生活圈子及一些固定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心里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交际习惯,这些习惯如同心理学中所说的条件反射一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时会使交际显得平淡、无趣,缺乏特色,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抓住听者的“心”,导致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讲话稿中的一些固定语式,春天必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夏天必是“炎炎烈日,鲜花盛开”,秋天必是“秋风送爽,收获希望’等这一固有的引文模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时,更使交际显得缺少亮点,缺少色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外,还要有切实、精当的引导: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景的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材料;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的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当然,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的是能力培养,适度的口语交际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应给予学生提示、点拨、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方式与情感态度,使学生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体态语的恰当运用

体态语指手势、姿态、表情、动作等。如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

眼睛是会说话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自信,侧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等。适当用体态语作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能使说话更形象、生动,增加表达效果。

良好的体态语可以树立交际者良好的形象,增强交际者自身的魅力。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倾听他人说话,倾听者不同表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说话者除了渊博的知识外,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都是可以拉近相互间的距离,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口语交际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语音表情达意

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外在体现,表达与交流要借助它来表述。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适度的语速、一口标准而富有感情的普通话,更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当然,根据口语交际的对象、场所等,适度运用方言,也可更好地体现口语交际的亲切感。

新闻学特点范文6

关键词:职业高中学生;心理特点;语文教学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职业学校工作的十来年中,我发现职中学生不仅具有普通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还具有自身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在初中时期大部分成绩不是很好,甚至有的学生是个别教师“遗忘的角落”。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这一批学生心理上除了具有普通中学生的特点外,大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一定缺陷,这对于职校的教师来说,工作起来难度更大。教学与德育并重,虽然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早已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的教学目标,但是理科教师相对于文科教师的优势更弱,文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更为有利,而在文科中语文教师的任务更为明显。2008年我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发表了《浅析职业高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对策》,下面我就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针对职高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

一、目标不明确,信心不足是这一群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

职业中学中的大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期成绩不是很理想,目标不是很清楚。再加上初中毕业的提前竞争,他们考普通高中无望,心理有一种失落感,又由于社会不正确的舆论,认为职业中学没有出息,从而进入职中又显得无奈。因此上职高以后,在心理上无法摆脱自卑的阴影,自信心难以树立起来。

针对这一情况,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义务为他们重塑信心,所以在接班后我不是急于开课,而是先上几节作文课。题目是我要了解的一些内容,例如《自我介绍》《我这几年的成败》《上职中的打算》……我要以最快的速度批阅这些作文,并做记录,从中了解每一位学生。谁有远大的目标、谁有什么特长、谁的作文写得好、谁的字写得好……

做到心中有数后,我要在班里逐一表扬。让每位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闪光点,重拾信心。做好这一步再开始上新课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特殊群体的组合,容易形成“小帮派”现象

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学校,相同的命运,同样的归

宿,使他们在心理上得以沟通,有一种“同病相怜”的感觉。因此很容易形成一个个“小团体”,这种“小团体”可能是班级不安定的因素,但如果我们利用好了就是学生进步的催化剂。作为职高的教师一定要比其他学校的教师付出更多努力,所以通过细心的观察,两周后你就会发现谁和谁走得近,哪几个总在一起。然后有针对性地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监督,扬长避短。从语文基础知识到古文学习,从名篇欣赏到写作技巧,在他们小团体内进行择优选拔,然后在全班进行比较,激发他们的荣誉感,从而使他们能自觉学习。这种自然而然形成的“小团体”要比教师的分组好得多。

三、自我意识不够健全

职业高中学生的自我意识差,对于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不能够正确摆正自己在“矛盾”中的位置,很容易找外界因素来为自己解脱,以便维持自我心理平衡。许多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能客观地对自己进行正确评价。针对这一特点,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常常利用课文中提到的名人、课文的作者,甚至是课文中主人公性格中的优点进行全方位分析,然后让学生进行比较发现自身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办法。这种比较我们常常进行,最频繁的时候每周都有,然后让“小团体”内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一段时间后让班内同学指出其改进的效果。

四、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望

职业高中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心理还不够成熟,具有较强的虚荣心,表现的欲望较强。有的学生由于基础不扎实,成绩进步不很明显,学习劲头不足,心理的倾斜度较大。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他们经常会寻找机会表现自己,针对这一特点,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对能说会道的学生,我试着让他们讲课、演讲,就班里的、学校的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甚至有时他的见解不一定正确,在他表达后我再加以引导,但一定要给他表现的机会。对于不善言语的学生,我要给他其他表现的机会,字写得好的,上黑板抄题;普通话好的,领读课文;歌唱得好的,在同学们枯燥学习的间隙唱个歌……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其实每个学生都是有所擅长的,但我们一定要给他们表现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