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物流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物流报告

农产品物流报告范文1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成本;问题;会计核算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约9亿的农业大国,农产品极其丰富,蕴含着巨大的农产品物流商机。农产品物流成本已经成为构成农产品价值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物流成为了农业的“第三利润源”。 它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国民经济运行效率及运行质量。 鉴于此人们开始关注农产品物流——经济领域的“黑暗大陆”,现行会计核算方法的“物流冰山”。

一.目前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农产品物流成本没有单独设立核算科目。目前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考虑到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算问题且没有单独设立核算科目。农产品物流企业将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在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科目中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不明确,无法有效开发这个利润源。

2.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不全面,只涉及部分物流费用。其结果不仅使企业大量的农产品物流成本被掩藏在“冰山”之下,无法开发物流这个“利润源”,而且影响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利于相关利益者作出正确的决策。从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的范围来看,目前企业日常农产品物流会计核算范围着重于采购物流、销售物流环节,忽视了其他物流环节的核算。从核算内容看,相当一部分企业只把支付给外部运输、仓储企业的费用列入农产品物流成本,而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由于常常和企业的生产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混在一起,因而容易被忽视,甚至没有列入农产品物流成本。

3.传统成本分配法分配农产品物流成本使其信息失真。在传统成本法下,物流成本一般是企业的间接费用,按发生的部门进行归集,成本管理只能局限于部门这个层次,而不能深入到产生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农产品物流作业层次上,体现不同农产品、不同服务项目所耗费的农产品物流成本差异,以确认和分配农产品物流成本发生的责任。很显然,这样的分配方法只是把农产品物流成本按销售额平均分配给了各产品,没有把各类农产品物流活动的差异考虑在内。因此提供的农产品物流成本信息往往失真,不利于进行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成本管理和控制。

二.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1.通过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可以为农业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全面、系统和连续的物流成本信息,正确的核算农产品物流成本,准确地把握农产品物流成本大小和它在生产成本中所占的地位,从而提高企业对物流重要性的认识,并通过物流成本的分布构成,及时发现企业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企业进一步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利用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所提供的资料,可以为预测农产品物流成本、制定农产品物流计划提供依据,从而为调整农产品物流活动、评价农产品物流效果,并通过统一管理和系统优化,降低农产品物流费用服务。

3.建立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是促进我国农产品物流产业发展和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增强企业竞争力。现代农产品企业除了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越发认识到进行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农产品企业将物流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点。

4.建立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是对外经济交往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更好的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三.对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的初步构想。

1.明确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当然就是农产品物流成本。农产品物流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及其有机结合。农业企业每一环节的物流活动,都是由这些具体的物流功能组合而成的,该项功能对应的成本项目称之为功能成本。按农业企业物流活动发生的功能类别分类,农产品物流成本可以分为: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装卸成本、流通加工成本、信息处理成本、农产品物流管理费。

2.选择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核算模式。目前,我国会计核算体系中并未包括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算,企业会计制度对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反映也没有规范,企业在核算农产品物流成本时有较大的自主性。根据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农产品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模式:单轨制和双轨制。单轨制是农产品物流成本的核算与企业现行的其他成本核算如产品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变动成本核算等结合进行,建立一套能提供多种成本信息的共同凭证、账户、报表核算体系。双轨制是把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与其他成本核算截然分开,单独建立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的凭证、账户、报表体系。

3.编制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信息报告。为报表使用人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来更全面的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因此应将归集的“农产品物流成本”与利润及利润分配表中“主营业务成本”同时列示在“主营业务收入”的减项之下;而对于当期没有摊销的物流费用列示在资产负债表中的“预提费用”下设的“预提物流费用”中反映;同时在财务报告的后附补充资料中另加入一张“农产品物流成本核算明细表”。

随着农产品物流产业的飞速发展,随着其重要性的不断提高,人们会越来越关注农产品物流成本会计,从而对这一会计领域作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尤其是它与现行会计核算制度的协调问题,将会推动我国农产品物流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会计与物流相匹配,并促进会计和物流的交叉学科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国武,贾银芳.关于物流会计核算基本框架构想[J].财会通讯2004.

农产品物流报告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农产品;低碳物流

中图分类号:U6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农产品低碳物流,是在农产品流通运输过程中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与新能源研发等手段,减少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在力求降低成本,保证农产品的质量与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破坏,强调农产品物流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1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农产品物流起步较晚,多为粗放式经营,能源技术装备水平低,高物流成本与低效率的运作模式同时存在,致使管理水平相对落后,造成能耗增加与能源的浪费,极不适应目前全球及国家推行的低碳经济运行模式。

1.1政策规划与措施不到位

由于“重生产轻物流”传统观念的束缚,国家的主要目标在于如何增加农产品的数量,而对于农产品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以投入资金为例,在国外,农业生产的投入比例只占全部投入资金的30%,产后的投入比例高达70%;国内则将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流通领域投入资金不足20%,此外,我国的农产品保鲜储藏比例仅为20%,加工比例不足10%。对农产品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

1.2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量大

农产品物流企业是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大户,而农产品的交通运输作为农产品物流的主要职能之一,离不开能源的使用,对能源需求与环境破坏影响颇大。据国际气候组织最新报告的数据,2010年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33%;2009年全世界的二氧化碳排放中,交通运输占18%,可见物流运输的能耗与碳排放量是正相关的。

1.3废弃物污染严重

“物流”涵盖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一系列服务,在整条服务链中,很多环节都会产生废弃物,但对于农产品废弃物多为低级形态的处理,使之未能得到合理的清理或再利用,污染了生态环境。

1.4人力资源素质较低

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这主要是由于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物流业人才大多侧重工业产品研究,研究农产品物流的专业人才缺乏等诸多原因所致,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2发展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对策分析

2.1宏观方面

2.1.1健全法律法规

加快完善针对农产品物流节能减排的法律法规,确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措施,引导、约束物流企业的行为,为发展农产品低碳物流提供切实可循的法律依据;规范农产品物流行业的行业标准与职业道德要求,逐步纳入国家的法律体系,建立严格、科学的农产品物流准则。

2.1.2优化能源结构

短期内大力发展对煤炭的清洁利用,提高利用率,研发有效减排的低碳和固碳技术;注重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的研发和应用,积极应用于农产品流通运输过程中,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2.1.3注重人才培育

在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下,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环境教育,处理好物流业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农产品物流的节能与减排;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推进物流资格认证工作,提高物流行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侧重物流人才在新能源研发、洁净、低耗的运输工具和仓储设备的应用,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建设综合型农产品物流人才,为农产品物流的变革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2.2微观方面

2.2.1农产品生产源头的洁净化

从农产品的生产源头抓起,解决农药、化肥的过度使用,农机废气排放多等普遍问题;加强乡村农产品加工厂的污染治理,改善禽畜粪便等畜牧产业废弃物处理难的问题;在种植与初加工方面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碳排放,推进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的生产,增加品牌与规模效益,发展节能、低碳农业,把节能减排作为我国农产品发展的新消费点。

2.2.2仓储设施的节能化

依靠先进的低碳技术,通过精确的设备配置与流程管理,对车间温度与洁净度严格控制,保证其单位价值;在农产品装卸搬运的过程中,叉车、升降平台等设施应注重低耗洁净的使用原则,增加节能环保型设备的使用,避免能源的多余消耗。

2.2.3运输工具的低耗化

在运输工具的选择上,尽量使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和环保低碳型物流设备,如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等环保型运输工具的应用,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进而降低社会的总排放量;发展立体仓库、冷藏集装箱运输,充分、高效地利用空间能源,提高仓库与冷库利用率,减少能源的重复浪费,并且保证食品质量,防止生鲜农产品变质所造成的污染。

2.2.4消费行为的低碳化

加强对全民的宣传教育,提高对低碳物流的认识,深刻理解“限塑就是节油节能”的内涵,改变现有的消费理念及生活方式,减少在购买农产品过程中的塑料包装与废弃物污染,注重购买行为的节能化,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与“碳足迹”,避免对能源的多余使用与浪费,崇尚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形成洁净、环保的低碳化消费行为。

3结论

低碳经济以高效、低碳排放为显著标志,是完成国家节能、减排指标,发展生态文明的创新之举,农产品低碳物流是物流业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变革之路,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农产品低碳物流的革新之路,应当根据实际国情,针对能源消耗大、碳排放量多等问题,分阶段、有重点地稳步实施,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金亮.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J].中国经济报告,2010,(1).

[2]陶倩.低碳物流萌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9,(12).

[3]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4]李燕红.低碳经济下物流企业发展前景初探[J].财经界,2010,(9).

[5]付雄新,周受钦,谢小鹏.农产品物流运输装备智能监测与跟踪技术[J].农机化研究,2010.(8):166-169.

作者简介:

农产品物流报告范文3

关键词:RFID;物联网技术;农产品;冷链物流;具体应用

近些年来,21世纪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及科学技术更新发展,极大程度上改变了人民群众原本的饮食习惯,国际市场上大量的转基因食品也不断涌现在我国市场中。农产品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型与鲜活性的商品,产品有一定的时效性,即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则某些农产品极易发生腐烂等。作为农业大国,我国政府必须要理清好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长期积累的问题,并采取相关的措施来突破当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固有范围,以此才能推动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发展,满足现代社会消费者的需求,并结合科学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技术,使农产品冷链物流实现自动化、科学化与智能化,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指,水果、肉禽类、鱼类、蛋类、蔬菜、蛋类等农产品在采购、运输、消费、销售及各个环节之间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用来全面保障农产品的质量、降低农产品消耗量的一系列供应方法与管理手段。其中物流中的各个环节都必须按照农产品物流的特性需求,如冷冻加工环节、储藏环节、冷冻运输环节及产品销售环节,全面保障农产品基本的原料品质与耐储藏性,保证农产品保鲜储备与运输工具设备的数量多少及质量好坏,充分保证农产品的处理工艺质量好、外部包装条件好及整体的清洁卫生,促进现代化管理水平与生产作业的效率,以此才能促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够科学、高效及规范的发展[1]。

二、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一)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备严重落后

冷藏保险车作为农产品冷链物流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基础设备。但就目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而言,农产品运输的主要工具为敞篷卡车,能够具备制冷或者保温性能的运输车辆较少,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中国农产品的损耗率剧增,尤其是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实际情况中,冷藏车在我国的市场上发展落后,汽车企业也没有特别重视[2],根据中国汽车研究中心的报告显示,日本国家冷藏车每年的基本产量大概在3万辆左右,美国冷藏车的年产量达到5万辆,是整个国家货车总量的80%。反之中国农产品冷藏车仅占货车总产量的10%。除此之外,我国农产品的冷藏量及运输量仅占整个货物运输的10%-20%,反之欧洲市场与西方国家基本达到了70%-80%。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基础设备严重落后,同时农产品的储存设备也存在较大的缺陷[3]。目前国内冷藏库大概建设了2万座,冷库的总容量达到了880万吨,但是人均水平的冷库容量只有7公斤。近几年来市场上肉禽类、蛋类及水产品的产量持续上升,冷库设备供应不足,大部分农产品储存设备都逐渐老化与陈旧,且冷库内部的设置机构缺乏合理,用于肉类与鱼类的储存空间很大,但水果与蔬菜类等农产品的存储空间很小。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慢、所占市场比重不高

一方面,处于下游阶段的农贸市场在我国消费市场上基本没有冷链,且冷链物流的发展较慢。冷链一般集中在超市内部,但第三方的物流发展也明显滞缓。现代社会的第三方物流业务有:提供货物、库存容量管理、定向运输及搬送运输等,农产品冷链物流在市场上所占比重不高,市场化程度低,同时专业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司发展缓慢,无法满足不停变化及竞争激烈的市场需求[4]。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不断给农产品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准确度、及时度造成阻碍,影响了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加剧了农产品的成本消耗及经济损失[5]。另一方面,因中国农产品在市场流通过程中的温度控制技术与设备落后,没有构建一套完善与科学的冷链物流管理系统,人为操作中出现失误的可能性较大。这就导致了冷链物流过程中各个环节存在更多的风险,冷链信息遭受堵塞,为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具体应用

(一)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分析

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主要指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能够利用射频信号、电磁场与交变磁场来自动识别具体的对象目标,从而获取到想要得知的数据,其在自动识别过程中不需要人为操作与干预,并且能够应用于各种恶劣的环境中。RFID技术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与计算机系统。电子标签,简称Tag,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在每一个电子标签上都带有自身的RFID编码,附在物体上用来标志与区分目标对象,同时还可以起到储存需要识别与运输信息的作用。读写器,简称Reader,是用来读取与写入标签上相关信息的仪器,具有独立完成数据读写、数据处理与数据显示功能,同时联合计算机与其他系统,还能够操作电子标签。天线,简称Antenna,主要是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能够有效实现视频信号空间传播功能与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功能的仪器。计算机系统,简称Computer,由计算机硬件、应用软件与中间件组成。

(二)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策略

第一,收集农产品采收阶段的信息。可以应用RFID技术中的电子标签来收集农产品采收阶段的相关信息,主要包括农产品品种信息、光照周期市场、农产品重量及生长周期等。在收集水果与蔬菜等农产品后,并进行预冷处理,其温度信息还可以让电子标签记录下来,以此能够充分保障收集信息的准确性及科学性[6]。第二,收集农产品速冻加工阶段的信息。当农产品从产地运输到加工场所后,首当其冲的是检查产品的品质质量及信息,当其符合食品的卫生标准后再将该产品的信息提供到监管平台上,实现层层监管的目的。最后再将农产品的各个环节作业,如清洗作业、切分作业、沥水作业、包装作业及出库作业等,这些信息也可以应用电子标签。

(三)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应用效果

一方面,因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是综合考虑易腐烂性生鲜农产品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运输环节、经济效益及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一定手段来协调好各方面之间的关系。再加之RFID技术的结合利用,有助于充分保障生鲜农产品在加工、销售与储运过程中不会迅速腐烂,营养成分不会流失[7]。另一方面,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一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低温系统体系,具有特殊业务的特点及农业企业的特点。故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下,在我国农业市场上建立并不断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能够最大程度上提升易腐烂性农产品的质量,开拓农产品更大的销售市场,帮助务农人员减少一定的因为农产品腐烂而无法销售及食用带来的经济损失,也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得到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显著。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能够起到全面提高农产品冷链环节的效率,减少经济成本与人工成本,并不断实现农产品信息的收集功能。本文就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对现阶段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作出分析,最后提出了基于RFID的物联网技术如何应用在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策略及其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盛艳,周爱莲,李锦霞.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探讨——基于物联网[J].现代商贸工业,2013,02:12-13.

[2]"农村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课题组,贺登才,查迎新,李锦莹,洪涛,朱守银,程庆新,刘改芝.中国农村物流发展报告(2013)[J].中国合作经济,2013,09:8-30.

[3]慕庆国,朱萌,杨宁.基于物流智联网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4,03:53-55+68.

[4]杨信廷,钱建平,孙传恒,吉增涛.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4,11:212-222.

[5]刘文佳,李芳.基于物联网的生鲜产品运输路径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5,01:92-94.

[6]朱超才.物联网环境下农产品冷链监控与追溯平台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5:485-490.

农产品物流报告范文4

一、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展模式。

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的应用,莱阳新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迫切要求爱产品供应体系不断变革。目前莱阳农产品供应体系有三种模式:一是“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农贸市场流入消费者手中;二是“农民―超市―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超市流入消费者手中;三是“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模式,即农产品通过农产品加工企业流入消费者手中。 

一是“农民―批发商―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目前农产品市场上较为原始的流通模式,农贸市场作为传统商业的形态,是最原始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农贸市场上供给的农产品多是直接来自农民。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农贸市场也在积极的扩大规模,大型农贸市场不断的新建,以前农贸市场脏乱差的购物环境也在不断改善,农贸市场的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布局也渐渐趋于合理化,农贸市场的流通模式也正在向大城市的规模化流通迈进。 

二是“农民―超市―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目前农产品流通最为普遍的流通模式,超市是人们生活购买农产品的主要场所,超市作为农产品零售商,一般委托第三方物流进行农产品运输,超市对农产品采购更少是直接面对农民,多是需经过二到三级的批发商。目前有大型连锁超市为形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应链系统,一般有自己固定的供应商,建立自己稳定的供货渠道。

三是“农民―农产品加工企业―消费者”流通模式。这种模式是莱阳当前农业经济发展中新兴的一种比较成熟的合作经济类型,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基础。在该模式中,加工企业是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力量,此外也是整条供应链平衡运行的根本。农产品加工企业一方面为农产品供应链上游企业,如农民、农业生产基地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及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契约性支持,另一方面直接连接分销渠道,为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环节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经营成本。

二、莱阳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一是物流流通渠道复杂、流通环节过多,物流高成本。由于这种农产品流通模式中需要多级的批发商的参与,整个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系统需要经过多次物流流通渠道的交接,不同的物流流通渠道,不同的物流方式,重要的是采用不同的物流标准,在物流交接的过程中就会产生众多分歧,造成物流效率低下。其次,物流环节的过多,使整个物流供应链系统变得更为复杂,对物流效率的提高产生重大影响。正是由于这些物流渠道的复杂性、供应链的拉长造成物流效率的低下,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大量的损耗,使得农产品物流成本的增加。

二是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难以得到保障。目前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主要是由于物流运输效率低下,加上对农产品的保鲜技术的匮乏,使得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由于农产品地域性的原因,多数农产品物流运输路途较长,为提高物流效率,多数物流企业并不能对运输中的农产品进行及时的质量检测,因而不能及时发现正在运输的农产品的变质等问题,更无法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使得更多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三是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尚未成型。冷链物流是指将易腐烂变质的食品在从生产地开始,经过生产加工、运输、储藏、配送、销售,到达消费者手里的过程中,每个环节始终处于低温状态下的供应链系。冷链物流不仅能有效的解决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大的问题,还极大程度的保证了农产品品质,最大程度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工作措施。

一是与农民达成一致,形成持续稳定的农产品供给。如果超市希望在经营地附近建立自己的采购基地,必须要保证采购能够长期稳定的持续下去,如果超市和当地农民达成一致,农民种植的农产品全部供应给超市,超市保证收购农民的农产品,促成农民与超市的双赢。超市可以与当地农民签订合同,农民可以根据超市的需求种植相应的农产品,根据超市的收购标准进行农产品的采摘,超市应给予农民企业应有的诚信,收购农民的农产品。这样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大大减少,提高物流效率,减少农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的损耗。 

农产品物流报告范文5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物流 封闭供应链 发展对策 汉中

一、引言

当前,食品安全、农产品价格成为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及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入,具有安全、生态、健康、优质特点的绿色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然而,目前市场上绿色农产品的价格往往高出普通同类农产品许多。究其原因,一方面,绿色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另一方面,绿色农产品物流组织化程度低、运行效率低,导致物流成本增加,继而推高农产品价格。

二、绿色农产品物流

绿色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无公害农产品为基础,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以绿色产品、有机产品为发展方向,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产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农产品。

绿色农产品物流是物流业的一个分支。绿色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绿色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绿色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包括绿色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分销等一系列环节,并且通过这一过程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的目标。发展绿色农产品物流,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增加值,提高农业整体效益、降低和杜绝农产品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

三、汉中绿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汉中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好、资源丰富多样、气候环境适宜的自然环境条件,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培育了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绿色农产品物流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绿色农产品物流发展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

一是物流基础设施薄弱,总量不足,不同交通方式之间、仓储设施之间的配套性、兼容性较差;

二是物流企业总体规模不大,服务范围窄,管理方式粗放,缺乏担当龙头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运输和仓储领域,功能比较单一;

三是现代物流意识不强,缺乏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专业知识的策划、管理人才以及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

四是现行的一些体制、政策、技术、标准严重制约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五是绿色农产品依赖农贸市场、批发市场等传统销售渠道,无法保证产品的“绿色”特性;

六是农产品物流渠道不畅、效率低,物流运作成本高;

七是绿色产品物流发展缺乏战略规划、物流体系不健全、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低。

四、汉中发展绿色农产品物流的优势

(一)自然生态得天独厚

汉中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农业资源地域特色明显,是西北唯一具有南方特色的地理单元。汉中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环境最好的区域”。汉中水资源丰富,有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为绿色农业提供了优越的水利条件。汉中空气、大气洁净度等综合指标在西部地区是最优的。汉中具有优越的盆地优势,外来生物不易入侵,使得汉中成为绿色农产品的理想生产地。

(二)产业政策保障有力

2002年汉中市出台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汉中”的决定,此后,《汉中市绿色产业发展纲要》等政策文件相继出台,有力支持了绿色农业发展。《汉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未来五年,汉中将加快绿色农业突破发展,以“农产品初级生产”与“深度加工”为主轴,以现代物流为纽带,将有机“种养基地”与有机农产品“加工基地”连接成有机整体,以“绿色粮油”和“生猪、中药、茶叶、蔬菜”等为重点,推进优势产业区域布局,打造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品牌。

(三)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汉中毗邻川陕甘,为“西三角经济圈”的腹地,是中部、西北、西南三大物流区域的交汇地带,是武汉、重庆、成都、西安等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组成的经济网络的地理中心。2007年,西汉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正在建设的十天高速公路、兰渝铁路阳平关至姚渡连接线、柳林民航支线机场等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将使汉中形成交通便捷、体系完善的立体交通网络,纳入西安――成都―小时经济济圈,成为新的区域通枢纽中心,为绿色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五、发展策略

(一)建立高效快捷的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

渠道不畅、流通成本过高、农产品物流体系不完善是造成绿色农产品价格高出普通同类农产品许多的重要原因。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消费者的餐桌,大致要经过四个主要流通环节:产地收购、中间运输、销地市场批发和终端零售。各流通环节层层加价,传导至下游终端消费者,最终形成“叠加效应”,推升了农产品终端销售价格。据商务部数据,农产品流通的每一环节至少加价5%-10%,而实际上农产品流通每一环节加价率大概是20%,甚至更多。

在此局面下,建立高效快捷的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是问题解决之道。要建立高效快捷的绿色农产品物流体系,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大型农产品物流中心,整合上下游产业链。同时,构架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供求信息的有效监测、预警和食品安全的可追溯;从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同步入手,使“小生产、贵流通、大市场”最终走向“大生产、畅流通、大市场”。

(二)构建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

普通农产品供应链均是开放式,而且供应链环节多,难以适应绿色农产品专业化发展要求。为了促进绿色农业发展,应当建立独特的、能够保证质量安全、降低物流成本的绿色农产品专有供应链。

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考虑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效率因素,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将绿色管理意识贯穿于农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 、消费的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通过直接有效的流通渠道,加快了流通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绿色农产品在销售终端上的价格劣势。

(三)加快发展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

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等生鲜绿色农产品从产地采收、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

汉中绿色农产品主要以鲜销为主,销售半径狭小,农产品物流以常温物流为主,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大。201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政府和企业应当借助政策的出台,加强鲜活绿色农产品储藏、加工和冷链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广泛推广冷链物流技术,加快绿色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

(四)依托褒河物流园区促进绿色农产品物流业集群发展

褒河物流园区是陕西省五大物流园区之一,设计功能定位为汉中及陕南地区物流核心区;多功能、现代化、生态化、低碳化的省级大型综合物流园区;辐射陕甘川渝地区和连接成渝、关天、汉江三大经济圈的商贸物流集散地和大区域物流枢纽。园区依托阳安铁路和十天高速等便捷的交通条件,形成公铁联运,集仓储、配送、加工、交易、展示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目前,褒河物流园区规划编制已完成,政府和相关部门应优先加快绿色产品物流项目入驻园区,充分发挥物流园区的规模效益和蓄水池功能,加快农产品物流聚集,实现绿色农产品物流业集约集群发展。

(五)打造绿色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品牌

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商流、物流、信息流的集散中心,具有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目前,汉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缺乏整体布局,物流流程设计不合理,硬件设施不到位,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尚未建立、产销对接渠道不畅,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迫在眉睫。

汉中过街楼批发市场是陕南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批发市场,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国家“鲜活农副产品定点批发市场”。政府和企业应依托现有的农产品交易市场,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机制,建立以资源整合、交易中转、精品展示、信息服务、仓储保管、运输配送等为基本功能,以提供物流解决方案、物流增值服务、无公害检测等为辅助功能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打造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品牌,推动汉中及陕南地区农产品物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权典.生态农业发展法律调控保障体系之探讨 [J].生态经济,2011(6).

[2]胡润泽.政府工作报告 [N]. 汉中日报.2011-5-26.

农产品物流报告范文6

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和更迭、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减少碳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能源危机与环境的恶化,使得全球都在积极倡导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物流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之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分支,其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同时,农产品易腐性、环境依耐性、过程多路性、地区差异性等自然属性,也使得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能源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因此,在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和低碳管理手段,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冷链整体效益最优化的目标。此外,农产品低碳物流也是保障农产品物流稳定且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农产品冷链过程中贯彻低碳的思想,可以确保农场品冷链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提升农产品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冷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自2010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国争相提出低碳发展的实施方案与措施,我国政府更是对碳排放作出了重大承诺。物流业作为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之一,实施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目前,低碳物流制度的正在不断完善,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与规划的出台也为发展低碳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如2011年交通运输业的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其支持领域主要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公路运输装备领域、港航领域、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领域及低碳试点城市和财政综合示范城市领域。“十二五”提出了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要积极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示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规划,对低碳物流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部分物流企业购置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新型货车,有效提高了冷冻冷藏设备节能减排技术。同时,大多物流企业通过运行组织方式的优化(如运输路线的优化)、甩挂滚装等运输方式的应用、共同配送的实施等,有效实现了低碳排放。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低碳物流、绿色物流理念认识不足,低碳意识缺乏,发展低碳物流相关政策与规划落实不到位,技术与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技术装备普及率偏低等,使得低碳物流发展现状与低碳经济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低碳供应链模式分析低碳供应链是以低碳思想为主导,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更加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低碳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是对产品原材料生产到产品被消费者购买的全过程的低碳管理,同时更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部分闭环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根据低碳供应链的理念,可将农产品低碳冷链定义为:将低碳环保的思想融入到冷链的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管理手段,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全过程低碳运行,实现节能减排,使得农产品冷链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础设备设施匮乏技术水平低,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设施还很欠缺。由于冷藏冷冻设备成本高,大多数供应商都选择常温运输。农产品冷链运输车辆数量少且密封式或厢式货车不足货运车辆的30%,农产品运输主要靠中型卡车,能耗大、容量不足且大多是敞篷式的,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运输效率低。其次,新型低能耗、低排放、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也仅有少数企业采用。由于对产地、销售网点、配送中心及相关配送路线缺乏合理布局与规划,经常出现运输里程延长或冷藏车辆空载而归的现象,导致无效碳排放增多,资源浪费。现有冷库中大多数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制冷方式落后,冷却设备耗能大。

2.物流环节多,标准化程度低,物流管理流程不合理首先,由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小规模性,造成农产品流通及其终端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得物流辐射半径少,物流过程环节多,信息流、商流、物流成本高。同时,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即农产品生产者、产地销地批发市场、个体商贩和最终消费,又各自为政,组织化程度低,协调性差,资源重复构建,进而增加了物流成本,导致能源消耗增大。其次,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没有统一,冷链全程的温度控制标准没有确定,各类农产品冷链控制温度区间也没有具体安排,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这些使得在农产品运输、储存、包装、销售过程中,供应商之间缺乏链接,对农产品温控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了产品受损,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3.冷链信息缺失不对称,缺乏高效链接的信息网络系统首先,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多、流通销售渠道多,且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滞后、信息不畅,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的重复采集。有的环节甚至会因私利报告虚假信息,造成需求信息失真,使得农产品物流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经营规模,这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以及能源的消耗,形成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其次,各物流企业独立建立网络系统,企业间缺乏网络接口,沟通困难,资源的共享和设备的共享无法实现,导致企业“信息孤岛”的形成,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信息网络覆盖面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成本高等原因,GIS、GPS、RFID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冷链中应用水平较低,对农产品全程监控力度不够,使得物流低碳发展难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撑。

4.废物回收利用率低,缺乏完善的循环利用物流系统农产品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装卸搬运等一系列物流环节中,不同程度会产生各种废弃物。如运输过程中废弃的机油、柴油,加工包装过程中的农产品残渣以及难降解的塑料类包装材料,产品配送过程中农产品储存保管不当将造成农产品腐烂。目前,农产品缺乏规范和完善的回收体系。对于大多数农产品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利用焚烧或填埋的手段,容易对环境造成二级污染。一些废弃物虽然进行了集中收集和再加工,但供需很难实现匹配,其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各种物流分类及废物产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回收物的质量差异、不同包装和处理方式产异化等问题,使得废弃物回收过程复杂,回收成本大。

四、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政府要加强引导作用,通过低碳补贴、税收扶持、贷款优惠等政策,鼓励与支持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低碳物流技术,加强低碳物流技术装备的开发,使用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大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小型预冷节点和冷库的应用,从源头解决物流运输中的保温、制冷和货运车辆节能问题。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强对运输仓储基础设施设备的利用与改造,通过对其功能以及布局的有效整合,加大对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现代网络控制技术和信息识别技术的使用,减少差错率,减少重复无用操作,提高现有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综合效能。积极发展公路、铁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实现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网络,增强衔接性,提高物流效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积极推动企业共同配送模式,实现拼装集运、回程载货,减少运输里程。

2.优化冷链物流流程,实现供应链有效整合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阶段,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物流组织上、功能上和流程上的整合,从而影响物流系统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得物流活动作业分散,专业化程度低,难以获得一体化物流或供应链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企业与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共生关系,即物流企业与农产品企业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供应链内部有效整合。例如,以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工、仓储、配送类企业)为核心企业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及共担风险,实现农产品快速高效运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能源消耗。此外,要加大在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冷链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规范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包装、销售及回收过程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温度控制标准等,实现企业间运作的有效链接,优化物流流程。

3.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透明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缩短供应商之间的距离,减少信息重复采集,实现全链信息透明化,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便于提供适时物流服务,降低农产品因积圧、运输存储造成的损失,实现农产品低碳运行。目前,全国农产品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于2014年6月初正式运行,该网站广泛吸收和利用现有的农产品专业网站及信息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及时农产品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重要农产品市场及行业动态,同时还汇集目前社会上、行业内公认的知名农产品专业网站信息资源,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各专业网站提供权威窗口,实现共享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的目的。但是,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信息整合力度差,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要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必须加快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确保流程有效衔接。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各种追踪反馈信息技术将农户、供应商及批发商、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化的目的。此外,要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促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