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统计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产统计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产统计分析

生产统计分析范文1

在煤矿类型、统计单位、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等几个方面,对2014年度河南省发生的煤矿伤亡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全省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20起,死亡47人,重伤1人,同比增加12起、死亡人数增加3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348,同比增加0.283。其中,发生3~9人较大事故5起,死亡20人,同比增加4起、13人;发生10~29人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同比增加1起、13人;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持平。

关键词:

煤矿事故;事故统计;安全生产;河南省

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2013〕99号)等政府指令性文件的相继出台,河南省煤矿安全监管部门扎实推进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督促和帮助全省煤矿企业不断提高生产安全水平和开采技术能力。近年来,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状况从总体上看持续保持良好状态,但生产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伤亡事故始终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消除。事故统计分析作为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既可以对安全生产监管重点环节作出评判预测,也可以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制订安全生产政策、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目前国内有许多学者对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情况进行了大量研究[1],其中北京理工大学黄平等统计分析了1949年至2011年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数据,通过“人、设备、环境、制度”等方面进行事故致因因素和影响危害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措施[2];湖南科技大学汤德明等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2年湖南省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数据,对湖南省煤矿事故频发原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3];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王海生对2013年国内煤矿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4];北京理工大学李才生等不间断地对201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5-10]。本文重点对2014年度河南省煤矿生产安全伤亡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2010—2014年近5年河南省煤矿的生产安全伤亡事故情况,从煤矿类型、统计单位、事故类型、事故发生时间等几个方面开展分析比对工作,为了解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发生趋势,进一步促进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有序开展,制订更具针对性的年度安全生产监管计划提供一定参考。

1事故数据

2014年,河南省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20起,死亡47人,重伤1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348。其中,发生3~9人较大事故5起,死亡20人;发生10~29人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持平。2010—2014年近5年河南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趋势如图1所示。

2事故统计分析

按煤矿类型分,骨干、地方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及百万吨死亡率同比上升。骨干煤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16起,死亡38人,同比事故起数增加11起,上升220.0%,死亡人数增加37人;原煤产量为12797.16万t,同比减少1277.16万t,下降9.1%。百万吨死亡率为0.297,同比增加0.290。地方煤矿发生伤亡事故4起,死亡9人,同比起数增加1起,上升33.3%,死亡人数同比持平;原煤产量724.15万t,同比减少532.25万t,下降42.4%。百万吨死亡率为1.243,同比增加0.527。在2类煤矿事故中,骨干煤矿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80.00%和80.85%;地方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20.00%和19.15%。按统计单位划分,煤矿伤亡事故同比均出现上升。发生煤矿事故的8个统计单位中,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均出现上升(表1)。

按事故类型划分,顶板事故死亡人数最多。在全省煤矿各类事故中,发生顶板事故14起,死亡29人,同比增加13起、29人;发生瓦斯事故1起,死亡13人,同比增加1起、13人;发生运输事故3起,死亡3人,同比增加2起、2人;未发生机电事故,同比减少1起、1人;未发生放炮事故,同比减少1起;未发生水害事故,同比减少1起、7人;未发生火灾事故,同比减少1起、1人;发生其他事故2起,死亡2人,同比起数持平,死亡人数增加2人。按事故发生的时间划分,3月份事故死亡人数最多。3月份事故死亡19人,居第一位;8月份事故死亡13人,居第二位。5、8月份发生事故起数最多,各6起。1、2、4、6月份未发生伤亡事故(图2)。近5年煤矿较大伤亡事故情况如图3所示,从图3可以看出,2014年全省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较大事故5起,死亡20人,同比增加4起、13人。近5年煤矿重特大伤亡事故情况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2014年全省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重特大事故1起,死亡13人,同比增加1起、13人。

3结论

通过对2014河南省煤矿安全生产伤亡事故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全省煤矿共发生伤亡事故20起,死亡47人,重伤1人,同比增加12起、死亡人数增加37人;百万吨死亡率为0.348,同比增加0.283。其中,发生3~9人较大事故5起,死亡20人,同比增加4起、13人;发生10~29人重大事故1起,死亡13人,同比增加1起、13人;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同比持平。(2)全省煤矿安全形势较往年水平略有波动但总体平稳,骨干型煤矿的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顶板及运输的事故隐患需要重点检查。

参考文献:

[1]李丽,刘新,康华,等.基于2010—2014年年度事故统计的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15,16(2):77-79.

[2]黄平,李晋杰,杨珊.中国煤矿安全生产事故统计分析[C]//(沈阳)国际安全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2.

[3]汤德明,施式亮.2010—2012年湖南省煤矿事故统计分析及预防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7):36-37.

[4]王海生.2013年国内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中州煤炭,2014(9):77-79,93.

[5]李生才,笑蕾.2014年1—2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2):314-316.

[6]李生才,笑蕾.2014年3—4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3):346-348.

[7]李生才,笑蕾.2014年5—6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4):354-356.

[8]李生才,笑蕾.2014年7—8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5):350-352.

[9]李生才,笑蕾.2014年9—10月国内生产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4,14(6):346-348.

生产统计分析范文2

【关键词】遵义市农业 投入产出 统计分析 回归模型

一、遵义市农业综合情况

遵义市地貌山地、丘陵为主,易于农耕的土地较少,主要分布于平坝与河谷地带,占全市总面积约6.5%左右,以大娄山为分界线,山南地区易耕土地相对集中而平坦,土质肥沃、阳光比较充足,易于农业的发展,而山北地区,农耕土地比较分散的分布在河谷地带,地形起伏大,农耕比较的分散。近年来,遵义农业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到2013年,遵义的生产总值已经达到127余亿元,同比增加6.5%。但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例如。2013年夏粮产量为67.77万吨,同比增加7个百分点,而秋粮的总产量只有192万吨,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主要的原因是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研究的基本原理

投入产出的基本原理是在确定农业的总产量以后,知道主要的农作物占总产量的比重,然后确定该主要农作物的产量即:

主要的农作物产量=总产量*比重【1】。

用两组变量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来确定n个变量,挑选出其中对投入产出影响比较大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包括:农业用电量,各种化肥的使用量,塑料薄膜的使用量,机柴油的使用量(包括耕地与浇灌使用的柴油),有效的灌溉面积、种子的投入、机电排灌的消耗量以及旱涝保收等基本情况,而因变量是总产量。在确定因变量的前提下,以投入作为自变量,总产量的因变量以SPSS作为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在按照步骤对投入产出做模型分析,在消除共线性的影响以后,能够客观而合理的分析遵义市的农业投入与产出的基本的情况,发现那些因素对遵义市的农业生产影响作用比较大。这对遵义市的农业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的意义。

本文的统计分析是采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SPSS模型对各个因变量与变量进行系统化的分析。

在遵义市农产品投入因素农业能源消耗与农业物质消耗,而遵义市农业产出主要有:稻谷、玉米、油菜籽、甘蔗、菜花、烟叶、蔬菜、茶叶与水果等。

三、回归模型分析

(一)排除不可抗力因素建立模型

在排除不可抗力因素以后建立遵义市的投入产出的假设模型的公式1为:

Y=β0+■βi+xi+ε

排除的不抗力因素包括:

一是区域内自然灾害的影响,即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规模的泥石流等。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折旧与损耗排除在外,例如水利工程破损、修复等不算在内。

三是农产品的质量品质排除在外,例如优质的大米与次优的大米在价格上存在差异,而本研究不算此在内。

四是假设遵义市各地的农业生产力基本的相同,土地质量不存在差异。

五是假设数据能够真实的反应遵义市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

(二)重要的符号表示说明

J代表的是农产品的类型,xi代表的农产品投入系数,zij代表的是农产品的产量,αj代表的是农产品在农产品总产量的系数,yi代表的是遵义市模型中的农产品的总产量,而βb代表的是回归模型的常数,Bi是在模型中农产品投入的系数,ε表示误差的修正项,z代表的农产品实际的产量。

(三)建立模型

在建立基本模型的时候,根据投入与产出基本理论来确定,主要根据遵义市农产品产量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在得出遵义市的农产品的产量与影响变量的回归模型,并且确定一定的关系以后,对遵义市农产品的生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确定遵义市的农产品主要的成分,在确定各种农产品的权重系数以后,然后根据权重系数。变量与总产量的关系,得到公式2如下:

yi=■αjz

设主要的投入的变量因素为x,而产出的因变量为y,那么可以得到投入产出回归方程的公式3:

yi=β0+■βixi+εi,i=1,2,…n

(四)模型分析

1.主成分统计分析。根据遵义市的实际的生产的情况与数据的观察,本文选取稻谷、甘蔗、蔬菜与烟叶的产量作为主成分的分析,分别把稻谷、甘蔗、蔬菜与烟叶的产量设为z1、z2、z3、z4。然后对这四种产品做主成分的分析,然后确定各种农产品的权重系数,然后代入公式2通过spss软件的分析可以得到,然后可以得到公式1中变量α。

表1 变量α值的确定

表2 主元素分析

通过对遵义市的稻谷、甘蔗、蔬菜与烟叶的四种农作物的主成分的确定,我们可以得到主元素的值为0.793,符合经济分析的基本要求。而四种农作物的权重α分别为稻谷(α1)=0.772、甘蔗(α2)=0.922,蔬菜(α3)=0.792,烟叶(α4)=0.595

由此可以得出遵义市农产品总产量为:

Zi=α1*x1+α2*x2+α3*x3+α4*x4

(五)相关性分析

对农业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为,化肥用量包括磷肥、氮肥、钾肥以及含有其他元素的复合肥;塑料薄膜包括地表覆盖的薄膜以及大棚使用增温的塑料,灌溉能源与农资的消耗等。鉴于农业用电量(x1),各种化肥的使用量(x2),塑料薄膜的使用量(x3),柴油的使用量(x4:包括耕地与浇灌使用的柴油),有效的灌溉面积(x5)、种子的投入(x6)、机电排灌的消耗量(x7)以及旱涝保收(x8)对农业的产量影响比较大,而其他的因素对农产品产量影响比较少,所以我们在相关性分析的时候,选取这几个因素作为因变量。

(六)回归分析

通过代入公式3我们会发现化肥的使用量、柴油的使用量与旱涝保收p值均在0.05以下,但是旱涝保收的p值为-0.036.这样的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不符合,所以在回归方程验证的时候把旱涝保收排除掉。而其他的因素,p数值过于大,与经济理论计算不符,所以还得进一步验证,首先取化肥的使用量、柴油的使用量做一次回归方程的验证。常数为59.203,而化肥的使用量系数为5.231,而柴油的使用量:1.302.由此得出回归方程为:y=59.203+5.231*x2 +1.302*x4。

(七)回归模型的验证

我们分别采用F模式、T模式与代入样本去验证。

1.F模式(统计量检验回归方程)验证。我们根据方程y=59.203+5.231*x2+1.302*x4,根据显著值为α=0.05,这是一般经济理论采用的数值,来确定临界值Fα,通过代入spss软件,得到F值为57.362,F值小于常数,说明该方程具有显著性。

2.T模式(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检验)。经过代入spss软件软件计算,得出化肥的使用量x2的T值为2.763而p值为0.0013,而柴油的使用量x4的T值为为1.8952,而p值为0.00108,均小于给定的p值,所以满足显著性的要求。

3.代入样本去验证。我们给定的数据代入方程,y=59.203+ 5.231*x2+1.302*x4,得出遵义市的农业总产量为992万吨,与实际1023吨相差左右31吨,误差非常的小,基本上符合要求。

四、结论

经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本次的投入产出传统分析比较的合理与科学,也基本上反应遵义市农产品投入与产出的实际的情况。

遵义市在化肥使用方面:化肥的有效使用率为32%,而发达国家的化肥有效的使用率为60%,说明遵义化肥的有效的使用率的比较低。

在农业柴油的使用率方面:遵义农业柴油的营销使用率仅为42%,究其原因有遵义市土地比较的分散,不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加上在浇灌土地的时不科学,造成水与农业消耗的过重。其产生的后果有,造成资源浪费与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孔朝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农业投入产出统计模型建模方法的研究.

[2]孔朝莉,杨启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农业投入产出变量的主成分回归分析模型.

生产统计分析范文3

关键词:统计分析职能;企业;生产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统计分析以统计资料为依据,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掌握对象的特征,对其研究,统计分析是一项重要工作,是统计设计、调查、整理之后出来的,通过把得到的信息进行研究、论证,发现企业发展的特征和规律,预测企业发展的方向,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从根本上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做好指导,并能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做好规划。

一、统计分析职能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发挥

统计分析人员通过对企业统计资料的掌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分析和研究,明确企业目前的发展状况,找出形成的原因,分析探究原因,根据原因提出解决的办法和方针,提高企业经济发展能力,同时分析企业发展的趋势,研究企业管理工作,为其改进提供有力根据,因此可以看出统计分析职能在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发展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现代化信息的发展,统计分析工作不只是把独立的数据进行统计、排列、汇总、做报表等,更多的是对数据的分析和信息的应用,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统计工作者对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全面、科学的分析,探究数据里隐含的问题、规律、对企业发展的认识等,发挥了统计工作的作用和职能。

二、统计分析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统计分析工作始终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同步,它是企业数据的来源,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至今很少企业注重统计分析工作在生存经营管理中所起的分量,再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有些问题依然存在统计分析工作当中。

1.没有认识到统计工作的作用

企业的生存发展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目前很多企业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亏损的现象,这些现象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没能正确掌握企业发展规律,没有认清统计分析工作的实质,没有意识到统计分析工作对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2.工作人员素质的局限性

统计分析工作人员要有专业的统计理论知识,具备分析数据的能力,因为它决定着统计分析工作的质量。企业认识不到统计分析工作的重要性,对岗位设置不够重视,有专职统计人员的企业很少,一般企业都是由兼职人员完成工作,没有系统全面的统计知识,更不能做出科学的数据。

3.统计工作质量较低

企业没有专业的统计工作人员,将会导致统计数据不实、指标不准确、记录不完整、台账不完善,没有真实及时的信息数据,不能为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失去统计的价值,严重的情况将使领导的决策出现失误,给企业生产运营造成损失。

4.统计方法落后

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的另一原因是统计方法不科学,有的甚至是比较传统的统计方法,没有利用信息化的统计方法,目前很多企业数据来自财务,没有采用专业的统计人员统计,很少采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分析的专业软件。统计工作人员采用传统的、简单的统计方法,得到的数据质量不高,因此数据很难反映企业运营的规律,反映企业存在问题,统计工作将失去本身的意义。

三、企业如何提高统计分析职能

1.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重视

统计分析工作人员做出的统计分析报告是企业运作的基础,是企业掌握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依据,是企业决策者为企业拟定决策的根据,决策者要想为企业发展作出正确的决策,必须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监督和重视,只有统计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数据和正确的市场信息,才能确保决策者能正确掌握市场发展,做好企业发展计划。

2.加强对统计工作者的培训

首先加强对统计人员的岗位知识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系统学习专业知识,为统计工作人员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培训指导,定期考核,打造一支专业性更强的统计分析队伍。其次是提高统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多方面的学习,培养积极的心态和较高的素养,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3.加强统计工作质量的提升

加强统计分析的基础工作,掌握统计工作的方法,推进基础设施改革,采用现代化的技术,建立数据信息资源平台,实现统计数据的真实、全面、系统,同时加快对统计工具的开发和研制,彻底对统计工作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统计分析工作。

4.加强对统计信息库的建设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也把企业统计分析工作带上了信息化的道路,实现企业统计分析工作的信息化,必定能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因此,抓住信息化的机会,利用信息化的优势,加强信息库的建设,确保信息的实时准确,确保数据科学系统,为企业提供高效的服务。

四、结论

统计分析职能的发挥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中要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职能,为企业发展和重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监督和指导企业日常生产经营的运作,对企业的管理发挥重大作用。企业重视统计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提高统计人员能力,提高数据信息的质量,及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把握企业发展规律,在实践的同时不断完善统计工作,加强统计工作的创新,为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发挥更的作用,提高企业效益,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霞.充分发挥统计分析作用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浅谈企业统计分析[J].管理观察,2010(21).

[2]杨泽军.统计职能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6).

生产统计分析范文4

关键词 市场份额;指标递增;极限;管理中出效益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2-0200-02

0引言

广告经营管理随着各地传媒的愈加重视而超速发展。一方面,各地传媒企业广告经营管理模式异彩纷呈:全国都在规范广告经营,各大传媒卫视逐步走出了一条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传媒企业在广告经营管理过程中,也遇到各种困惑,体现在管理、经营、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管理上:缺乏有效的监控、管理手段,人为参与因素太多,对生产部门、经营部门、客户监管服务不到位;经营上:基础经营分析数据形态单一,缺乏有效的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工具,不能有效评估经营状况、经营风险等;信息化建设上:涉及到机构设置、投入产出、项目实施成败等困惑。

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发展广告事业,规范广告经营,提高广告收入,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软件管理系统,来辅助广告发展,规避风险,降低成本。

1 项目技术内容及创新点

这套系统首先在终端加入财务中心,其次是该系统不再针对单一媒体,而是一套管理系统可以同时对两台一报三家媒体的进行监督管理,这样就形成了广告经营管理部和财务中心同时对广告部进行监督管理,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大大的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下面来宏观的介绍一下这套系统的技术内容,通过下图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这套系统把财务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办公系统紧密的联系到了一起,在广告受理部开出受理单后,对广告内容、报价的逐级审核就已经开始, 一直到广告的播出有一套完善的审核流程。同时每一条合同的报价、内容、行业类型等等相关信息都会存储到服务器里,对以后的统计分析与决策及对市场的把握都起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权限细分:允许协议、合同、订单的属性元素作为权限细分的依据,比如不同频率间可能不允许数据共享、各个广告部主任不能相互浏览不同行代的数据、业务员、业务部门间的数据不能相互共享等都可以通过权限细分进行设定。这个权限细分贯穿于整个管理流程。

在权限控制上,我们做到了各个广告部只能看到自己的单一数据,这样就避免了同部门之间的竞价、压价,客观上提升了广告的自身价值,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2 同类系统比较

具体开发中,我们参考、借鉴了包括国际知名厂商的广告管理系统,包括:MAXTV、Dalet、RCS等广告管理系统;多渠道细心揣摩国内同行广告管理系统,包括多家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新媒体等传媒企业广告管理系统,兼蓄并收。我们结合自身特点,设计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系统,系统可以同时针对两台一报,而不是像其它系统一样只能针对单一媒体。系统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上来考虑他们在系统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节约成本利益最大化。一套系统可以同时针对三家媒体,这样既节约了人力、财力,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套经营管理系统与制播系统、财务系统、办公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监播系统、销售系统、ERP系统、第三方调查数据、BI等密切相关。广告系统是整个传媒企业运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系统间相互关联,信息互通,而这里数据共享互通,我们提出的信息总线技术架构是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先进、扩展性好的解决方案。它通过MSMQ消息推动机制,分别请求相应系统,获取业务信息数据,进而高效交互。

3 应用情况及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

使用这套系统之前,在管理上只是宏观的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监督管理手段单一,对客户的服务做的也不够细致。在广告经营上,没有具体数据,没有依据可寻,无法做到对行业汇总、行业年度对比、客户签约排名、客户流失等等这样具体的数据做出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这样就会造成对当前主流热门行业把握不准,容易造成客户流失,从而影响广告收入。

在使用这套管理系统后,我们可以提供各广告部需要的各类统计分析数据(行业年度分析、行业月度分析),绩效考核数据(频率、部门、业务员、行业的销售、生产、回款数据),强化服务监管(客户服务、播出监管、财务监控)理念;经营上强调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客户资源、品牌资源、时段资源的价值,从提高占有率的角度和提高潜能的角度)、整合营销(开辟新模式、加强客户跟踪、内外部资源的整合);系统自运行以来,大大完善了广告经营管理工作,给各广告部经营工作带来的诸多方便和潜在的收益,在各部门对这套系统的不断熟悉运用中,将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生产统计分析范文5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传统产业;产业链;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248(2016)02006106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各国家和地区都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仅会大大减轻因发展经济带来的资源储备压力,也能在极大地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转变传统产业的原有增长方式,把文化内涵和创意理念融入产品设计、产品生产、产品流通和产品消费,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产业链的高层次方向发展。因此,自2009年以来,在国家各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导推动下,各地陆续出台了符合当地特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政策,努力将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本文运用产业链理论阐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机理,并对西安市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说明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过程,并由此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经验启示。

一、文献回顾国外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较早,学者们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时,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问题。Piore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使传统产业构建新型商业运营模式而保持竞争力优势[1];Lawrence等指出,文化创意产业的高渗透性将创意渗透到工业产品加工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以高附加值带动工业经济发展,实现产业链的延伸[2];Richards把文化创意融入传统旅游业中,认为这种结合产生的新产业模式的好处在于游客具有体验型,有助于个人效用的满足和经济发展[3];Christopherson认为手工业的发展与文化创意产业的推动作用有关,且对两者的就业有相互促进关系[4];Banks在研究英国产业发展时发现手工业发展能够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5]。

国内学者近几年才开始关注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提升作用问题。有部分学者主要讨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提升改造的关系,如金元浦指出文化创意对于传统文化创意产业的改造、升级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6];王艳等通过对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关系的研究,认为新经济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革、资源整合优化,转化为新经济的因素[7];孙学文认为目前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上急需 “上档次”,在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与其他相关传统产业相融合渗透,以文化创意产业去提高传统企业文化、引导传统产业发展、提升传统产品内涵、提升传统产业经营策略等[8]。更多的学者则是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研究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李运以宽窄巷子为例讨论文化历史街区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9];谢涤湘等以广州红专厂文化创意产业园为例,分析了文化创意产业如何通过挖掘工业遗产,延伸提升工业生产价值问题[10];荆爱珍等以河北省部分企业为例,分析了将文化创意融合于传统产品创新企业生产产生的效果,并提出两者相互融合互相促进的发展模式[11];郎富平等以浙江达利丝绸工业旅游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动因与过程[12];李荣菊等通过对某动漫公司成功案例的分析,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13]。

现有文献较少从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角度去研究二者如何互动促进传统产业发展的问题。本文从两种产业的特点出发,结合西安市的区域特征,运用价值链理论构建文化创意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机理模型,并将其运用在典型案例的分析中,厘清两者在发展中的协同发展关系,总结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的启示。

二、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产业升级

改造的机理分析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已经突破传统文化元素设计、传统产品形态、产业形态、传播与流通形态和消费形态,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实现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第一,文化创意产业可以通过对传统产业原有价值链某些环节进行内容挖掘、技术融合和重组融合,升级优化其产品,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如传统农业经过创意改进设计,演化成为乡村旅游、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传统工业经过加入新的设计理念和新材料,改变优化生产工艺,生产出新型产品,如汽车款式的变化、布匹花色的复古典雅等。创意产业中的工业设计、品牌策划、营销推广等不仅增加了制造业的附加价值,也使产业结构趋于柔性化[14]。传统商业经过创意性改造,成为现代化购物商城,并与饮食、娱乐相融合,成为城市新的商业亮点。第二,文化创意产业还可以将传统产业价值链分解,打破原有价值链各环节,提取原产业链的核心环节,通过建立新的价值通道,形成新的价值链。如将城市旧工业厂址建成工业博物馆、创意设计坊和体验坊,重现工业发展史和生产工艺流程;在传统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农作坊(伏茶作坊,炼油作坊),让城市市民通过亲身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业生产的特点、增加农业知识等。

(一)内容创意――改变传统的文化元素设计

任何一个传统产业的发展历史,都是其产业文化内涵积累演化的历史。任何文化的传承都需要物化、固化的载体,并通过物化与媒介化的过程进行有效的传播与价值消费,才能实现传统产业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就是用创意去解读传统产业的文化,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传统文化进行诠释和现代表达,根据现代人的喜好和需求等特点,改变传统产业产品的文化元素设计,实现传统产业蜕变式发展。

如在照金镇建设中,将独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在发展红色旅游的同时增加观光文化、休闲农业、度假文化、养生文化内容,将农业活动与极具文化创意产业的旅游结合起来,综合二者优势协调发展。既满足了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愿望,实现了城市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又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生活,能够改善产业生态,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

因此,为传统产业附加更多的文化色彩,不仅能够提升品牌形象,形成产品差别化,创造经济效益,而且通过文化元素创意设计融合产业链其他环节,吸引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通过产业关联优化产业环境,整合产业链,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良好的平台。

(二)生产制造――改变传统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

生产制造是将设计、构想或理念转化为有形的产品,是内容创意的具体落实过程。它可以通过改变传统产品形态或产业形态和延伸产业链等途径,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文化创意就是将文化和创意作为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产品创意性研发设计,为产品融入丰富的文化创意和文化内涵,在原有使用价值的基础上增加文化元素,在不影响产品功能和效用的前提下改变其价值,用不同创意表现形式与创新意识给予人们丰富的想象,改变传统产品形态,使产品变得更具有吸引力和实用性,给消费者带来情感上的满足和思想上的充实,拓展消费可能与市场空间,进而使改变产业的市场供给和需求关系,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同时,文化要素通过与科技的嫁接融合,将会催生企业内部科技创新,基于技术创新的视角,开发新的产品,赋予消费者感官上的震撼和功能上的享受,优化产业产品架构。

文化创意植入传统产业之中,使产业的文化内涵发生改变,进而传统产业形态发生变化。如传统工厂的旧址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博物馆展览业,传统的作坊式商业经过文化创意的改造可以变为符合现代商业模式且带有文化底蕴的商业综合体,传统农业经过文化创意内涵的挖掘植入,形成新的乡村旅游业态,延伸了原有产业的产业链。可见,文化创意元素和理念渗透到传统产业的各个环节,逐步改变了传统产业的价值链。

(三)营销与传播――改变传统的传播与流通形态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一是新媒体和跨媒体营销渠道的不断涌现,并通过新的营销渠道提升和加强传统产品的认可度和购买度。因为与传统媒体营销渠道相比,新媒体营销渠道具有充分利用人们休闲时间,传播的范围更广、速度更快,信息传播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如随着微信交流工具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家将微信作为主要的营销渠道。面对新媒体的冲击,传统媒体也创新性地采用各种方式进入新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跨媒体营销。跨媒体营销以其多种媒体的互联互补,形成了媒体平台的集聚效应,可以最大限度地覆盖受众的视听等层面,媒体之间的视听优势互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信息的传播效率,集聚经济效应明显。如智慧旅游、智慧农业、智慧医疗,都是将传统的销售渠道与新媒体相结合,以文字、图片动态变化向分散的消费者传递相关信息。

文化创意的成果之二是广告创意提升产品与消费者的沟通质量。广告创意通过文字和图形的引入,唤起消费者对产品的情感和兴趣,激发消费者对产品内涵的想象和幻想,加强消费者对产品的理解,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实现产品或品牌被消费者选择的最大可能。因此,广告创意已超越了传统的广告,不是简单的传递信息和诱导购买,而是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洞察挖掘消费者的真正需求、意向和关注,带动消费者行动。

(四)消费者――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独特的创意元素和文化元素赋予产品新概念和新价值,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高增值性,并从3个方面改变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而改变传统的消费形态。

第一,通过增加精神消费需求比例,改变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当人们的物质消费得到满足时,人们开始转向精神层面的消费,文化消费所占比重会越来越大。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人均GDP在3 000~5 000美元之间,文化消费的增长速度加快;人均GDP大于5 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则会爆发式增长。如2014年西安市的人均GDP超过10 000美元,达到10 394美元,文化创意产业已具备了高增长的产业发展基础。西安市的文化消费群体大、消费意愿高,整个社会的文化消费正在由“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模式转变,传统的物质消费习惯逐渐向精神层面的消费习惯转变,精神消费比例逐步超过物质消费比例,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

第二,体验式消费日渐兴起。根植于传统产业的历史文化、农耕文化、养殖文化、工业文明等,往往由于历史久远或生产条件约束,无法以“活的”、趣味性的手段展示,仅能以一些静态或直观的产品表现,使得消费者无法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以想象、感受和理解相关文化的内涵和本质。因此,消费者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体验式消费,通过参与整个消费环节,从感官、情感、思考、行动、关联5个方面体验相关文化,实现精神属性和经济属性的结合,产生消费的“情感共鸣”,使大众消费需求发生质变。因此,只要实现生产供给符合消费者体验消费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就可以达到提升传统产业的效应。

第三,消费偏好反馈效应不断增强。在市场资源配置机制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市场已演化为买方市场,物质与精神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下降,消费者对传统产业产品文化消费偏好增强,强化了其对传统产业生产的反馈效应。如消费者喜欢由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相融合的产品,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微电影、微课堂、手游等新型文化产品不断涌现,同时“倒逼”传统企业深度挖掘产业链中的文化资源,提供更多的产品与服务,向更多的方向和行业发展等。

三、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传统产业

升级改造的案例分析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历史虽不长远,却出现了许多文化创意产业的经典案例,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本文选取西安市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改造传统产业的3个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每个案例的成功,都有其独特的资源、条件和改造机理,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传统商业的升级――三桥老街

三桥老街位于西安市城西,自古以来就是商贸核心地带,一直保持较传统的商业服务功能,市井民俗文化丰富,集市型商业氛围浓郁。随着周围空间的拓展规划和现代商业的发展,昔日热闹繁华的三桥老街日渐衰落。

2014年,陕西旅游集团与沣东新城合作,基于三桥老街是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历史,以三桥老街为核心,以“老西安”为文化主题,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融入丝绸之路文化意象,开始对三桥老街进行改造,并定位为“西城往事三桥老街”。目的是建立一个园林型休闲古城镇,以包含历史事件、人文情感的典型建筑还原老西安的城市记忆。借用商业规律和商业手段创造一种特殊的商业文化与文化商业。用文化创意产业改造传统商业,使商业和文化相互交融,提高在商业运作中的文化含量。

重新定位后的三桥老街采用集餐饮、娱乐、休闲、商务、旅游、文化于一体的多元复合型商业模式,充分利用具有2 000年历史的三桥老街机理,萃取明清、民国、解放初期老西安最典型的文化符号和特征,基于现代服务业,打造古典与现代混搭、文化内涵与古今民俗相容,“讲老西安故事”,重现三桥历史上“长安西大门”和“西北第一大镇”的商埠繁华胜景。

今天的三桥老街已经聚集了4家世界500强企业,多家中外大型商业巨头。既有展示西安明清时期建筑风格和历史风貌的西城往事项目,还有表现澳门人文特色和欧陆古典气息的澳门施美兰广场,还有彰显现代建筑和现代时尚的保利国际广场、大明宫沣东国际、沣东CBD广场、搜宝中心、瑞典宜家家居等。2015年8月27日宜家家居开业当天进店人数逾4.5万人。三桥新街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的画面再一次重现了千年前三桥商埠重镇的繁荣景象。

(二)传统工业的改造――“大华・1935”

大华纱厂始建于1935年,是近代西北地区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纺织工厂,承载了西安纺织工业的历史,展现了近代民族工业在西安地区从无到有、从形成到兴盛的整个过程。1936年,更名为长安大华纺织厂,1954年公私合营,后改名为陕西省第十一棉纺织厂,因为经营不善于2008年宣布政策性破产。

2010年,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公司创造性推出“大华・1935”项目,主要对西安大华纱厂原生产厂区进行改造,把历史文化、工业遗产、旅游商贸等资源有效整合,最大程度地将原有的历史建筑风貌与现代城市功能相结合,融合现代的灯光设计技术,重新发掘大华纱厂的文化元素,在创意中让老纱厂的历史更清晰,使游客在怀旧的空间里体验近代工业遗存的独特魅力。

“大华・1935”的博物馆、餐饮区、小剧场和购物区等建筑,均是在大华纱厂原有建筑基础上修葺而成,并将历史、文化、艺术、科技、实验室、社交、自媒体、论坛、创客、定制等概念输入其中,制造一处跨界融合的体验地带。在这里,消费者可以通过具有工业文化气息的建筑、厚重历史感的Logo、各种主题产品,以及小剧场的表演享受属于大华纱厂独有的文化盛宴。大华工业遗产博物馆运用大华纱厂大量珍贵的历史实物和生动翔实的历史资料,透过大华纱厂70年的兴衰变迁,展现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近代民族工业从萌芽到发展壮大的整个过程,让消费者了解西安近代工业兴起和发展的艰难历程,产生对大华纱厂文化和纺织工业发展历程的怀旧情感。该博物馆是西安第一个工业遗产博物馆,其旧址已入选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同时,游客通过现场体验织布、服装剪裁制作等传统纺织项目,走近纺织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体验曾经的纺织工人生活,感受那个已经远离的时代,以及现代交互科技所制造的活力与激情。“大华・1935”不仅为西安市众多近代工业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提供了一个有益实践,同时,为旧工厂改造活化为跨界商业综合体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三)历史街区的升级――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仿古街是西安为数不多遗留下来的古街道,既有明清民居的特色,也有关中书院――明清时期西北第一高等学府。经过数百年的演化变迁,街道两旁的店铺不见踪迹,房屋街容十分陈旧,书院门已变成一个年久失修的古旧街区。2003年12月,书院门核心区开始大规模重新改造――这就是西安市第一条历史文化步行街――书院门仿古街。

书院门古文化街堪称西安的“雅集”,建筑风格与物品陈列充溢着文化气息。为重塑历史街区,仿古街采用陕西传统民居形式,以街巷、低层小院作为住宅的主要空间组织模式。许多传统的院落为西安市书画名家所设计,以加强文化底蕴。区域内有大量的街心商亭,经营着各类旅游商品。步行街中有古玩城、古玩街等,使文化街把有限的地域面积扩容,也产生了更多商业价值。书院门仿古街既是商业区,也是一个传统居民区,文化、生活、艺术在这里浑然天成。在这里,有街头地摊,有高雅之堂,有名人字画,有文房四宝。仿明清的关中民居建筑中,也有能工巧匠现场制笔、剪纸、皮影等民俗文化的展示。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创新融合现代时尚元素,因此,仿古街之旅可谓是一次融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深度体验之旅。这种融合在展现西安十三朝历史文明的同时,让游客体验到真实的西安市井文化生活。传统的老街区通过文化创意产业将城市的历史、生活与商业融为一体,使得老街区在文化与商业的互动中焕发出独特的魅力。

像书院门这样植入文化空间的做法,是西安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产业再造中的一类,属于历史街区更新模式,是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对传统街区改造的成功典范。和钟鼓楼一起被视作代表西安城市精神和生活样态的历史文化街区书院门,在创意改造后已变身为西安的“城市标记”。

生产统计分析范文6

关键词:优化 Ampla 备份数据库 删除 历史数据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8-0131-01

对于制造业来说,各种实时生产数据、历史数据等都是公司至关重要的资产,是企业运行的命脉。保护企业的关键数据并加以合理利用已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1]。公司建立的基于Ampla的生产绩效分析系统完整覆盖各级生产数据,作为生产指挥的重要依据。

然而,随着业务量、数据量不断地累加,使用频率越来越低的系统数据量变得很庞大,系统性能问题逐渐凸显出来,执行效率明显降低,响应速度缓慢到无法忍受的程度,急需对现有的系统进行性能优化[2]。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优化Ampla生产绩效分析系统的数据库结构,在服务器上新建历史备份数据库,将Ampla生产数据库同步到Ampla历史数据备份库,定时将不再改变或者访问很少的数据从生产数据库上迁移出去,从而保证生产数据库的高效率和低容量,这种效率的提升幅度是采用数据库参数调整、SQL优化等常规优化手段无法达到的。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生产绩效分析系统极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系统数据访问的时间从几分钟降至几秒钟,全面、及时地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分析报告,满足公司高效及精细化管理的需求。

1 基于Ampla的生产绩效分析系统概述

1.1 Ampla绩效分析系统概述

Ampla绩效分析系统建立在施耐德的Ampla平台架构下[2],包括数据集成层、系统服务层、信息展现层、应用集成层四个部分。该平台采用模块化软件架构,通过获取现场数据以及商业系统生产执行的相关数据和信息;通过实现绩效分析、综合报告等功能,实现计划调度管理、设备运行管理及生产作业管理。

1.2 Ampla系统数据库

Ampla 生产绩效分析系统在数据库服务器上建立了四个数据库实例,其中,Ampla的模型和系统配置数据库,保存信息平台的系统参数和系统组态;Ampla状态数据库,为Ampla工程数据库提供外部存储;系统生产事件数据记录数据库,将随着生产的不断进行而不断对数据记录进行添加,记录进入预定义的不同模块数据表中,用于客户端对生产数据进行读取和分析;系统集成数据库,存放外部系统绩效分析系统的交换数据。

2 优化的数据库结构及技术实现

2.1 优化的数据库结构

优化后的数据库结构如(图1)所示,历史数据备份库中存储完整的生产数据,生产事件记录数据库定时删除冗余的生产数据,仅保存近期的生产数据,生产事件记录数据库的数据定时或者实时存储到历史数据备份库中,保持二者的数据同步。

2.2 系统优化的技术实现

(1)通过SQL SERVER的、分发、订阅功能实现生产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备份库的定时同步。

(2)使用SQL SERVER的定时任务清除完成Ampla生产数据库的数据的定期清理。

2.3 数据库的、订阅

数据库中的数据库订阅与功能,将生产数据库的数据定时存储到历史数据备份库,实现生产库与备份库的数据同步,将生产数据库的数据定期删除,Ampla工程服务器连接生产数据库。

3 测试过程及成果

3.1 系统优化的测试过程

以公司投产以来的实际生产数据模拟实际的运行测试环境,对优化的绩效分析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测试内容如下:

(1)对生产事件记录数据库中的生产数据进行数据备份;

(2)将备份后的生产数据还原到历史备份数据库中;

(3)通过数据库、分发、订阅功能实现生产事件记录数据库与历史备份数据库的实时同步;

(4)删除生产事件记录数据库中三个月之前的数据;

(5)启用定时任务于每月底清理三个月的前的生产数据。

3.2 系统优化成果

测试结果证明,系统用户响应速度得到极大的提高,导入数据从原来的3分钟降至50秒钟,查询、分析数据、报表从原来的7分钟降至40秒钟。

4 结语

绩效分析系统的使用过程中,优化系统结构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性能,特别对海量数据库,优化过程更为重要,不仅提高系统响应速度,还可以减少对内存的需求,经系统性能测试证明,本文提出的优化系统方案简单、有效,极大提高系统响应速度,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