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营销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营销管理范文1
泰州市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沿岸,南北间距150多公里,南部沿江地区,中部多沙地区,北部为里下河地区,土地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农业耕地近500万亩,只占农业用地的55%,作物种植主要有水稻约300万亩,小麦300多万亩,油菜50多万亩,大、元麦10多万亩,对于农资产品的需求量相当可观,且品种需求相对单一,集中。
二、泰州地区农资市场经营现状
1、经营模式陈旧,营销渠道狭窄
广大农民是农资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地处广大农村,消费人口众多,散居在不同的地域,消费基本以户为单位,每户人家只有1到几亩地不等,每家每户根据自己对未来的估计和需求种植作出消费决定,这些特点是其他任何产品所不具有的。泰州地区现在农资产品的营销依然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各市、区、县以一至两家主要批发商集中组织货源,分两条主渠道——农业推广部门和供销部门分销,再由乡村为终端供应到农民手中。长期的市场经济行为对农民的消费习惯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买方市场的形成加剧了营销渠道的竞争程度;供销社体系农村阵营的逐渐瓦解,生产企业参与流通,民营企业、个体户日趋活跃,交通、通讯等公共基础设施的发展,共同促进了以县级或乡镇为中心的农资交易市场的形成,改变了农资竞争的格局和农资流通渠道的固有模式,渠道零售终端在农资流通体系中的作用日渐明显。
2、农资网点多,专业技术服务缺乏
农资是与农业生产和再生产有关,包括农药、化肥、种子、小型农机具、农膜、饲料等六大类在内的农用产品,具有品种多、规格多、占地大、不易陈列码放、技术含量高、季节性强、地域性强、售后服务困难、产地不一等特点。但农业市场非常庞大,有着自身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强的季节性,这是自然条件决定的。尽管反季节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仍然不能代表整个农业生产情况。不同季节有完全不同的作物种类,因此病虫害发生也有着极强的季节性,对土肥条件的要求也根据生长期的不同而不同。这些导致了农资产品购买的集中性,而且往往购买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过了这个季节只有等待来年。由于农民受教育程度低,而且农资使用的技术性要求又比较高,仅凭阅读使用说明和产品标签是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需求的,因为毕竟这些资料不能涵盖农业技术的方方面面。所以农资,尤其新型农资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推广期。而且在农资的使用中,如使用不当,不仅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可能对农作物本身造成危害,造成使用者经济上更大的损失。全泰州市有一定规模的农资批发网点就有20多家,另售网点有300多处,虽然农民购买农资比较方便,但对所购买的产品性能,使用方法都缺乏了解,只听销售商的推荐,得不到具体的技术指导,从而出现操作失误,农民蒙受损失。
3、价格竞争激烈,从而使一些劣质或含量不足的产品流向市场
农产品价格影响的是农民对来年市场价格预期和信心,从而影响本年度的投资力度。通过市场调查,发现农民更倾向于在经济作物上加大投入,比如,烟草、药材、茶树、花卉、草坪、蔬菜等作物,而对非经济作物则限制投入,如玉米、稻谷、大豆等。 由于分销网络是以个体经营户为主,产品的价格竞争仍然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为了追求扩大市场,降价促销是一些农资生产商的主要手段,为了降低产品成本,一些生产商不得不使用减低含量,或以次充好手段或零售商减量销售,而使其销售的产品不能正常发挥效能,甚至引起负面影响。农资行业做市场的老三篇是:广告开路,铺货赠物,价格绝杀。营销人员的主要工作就是铺货、收款和喝酒。农资企业大多在风雨飘摇中生存,年头好时,撞大运似的赚一点,怎么赚的,不知道!年头不好,运气差时就亏一些,如何亏的,不管它!企业的业绩全凭运气决定,很少有运作的成分。而且低水平的价格战及风险极大的盲目铺货,打得小企业散架,大的也摇摇欲坠,行业水平的跃进得不到成本的支撑。
4、种子公司大多实行了改制
除了靖江、姜堰两市供种相对统一,品种相对单一,其他县市区种子市场就相对放开,供货渠道复杂,供应品种比较混乱,售后服务也参差不齐,每年都会出现因为种子质量出现问题形成一些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存在。农村因为地处偏僻,交通、通信相对落后,限制了市场信息的流通,导致大量的市场信息无法到达农们手中、指导农业生产和农业消费,从而使农民对产品的技术性能、品质知之甚少,使用成本增加。农资产品的消费效果和其他产品不一样,在使用后的很长时间内才能看到效果,而且深受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变化直接影响作物生长,病虫害的发生,农作物对水肥的需求。农民不可能在无水可浇灌的千旱天气中施肥,因而对肥料的需求降为最低;在雨季不会想到去使用杀虫剂等。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了农资产品的需求量,难以定量估计来年市场的需求。
三、泰州地区农资需求趋势
1、农资使用者得购买量规模化
集结化,随着泰州地区经济开发工业企业的迅速壮大,农民大多弃农从商,从而使大量的可耕土地闲置,大面积的良田流转开发养殖业,或由有能力的种田大户大面积耕种,从而使农资产品的采购与使用发生变化,从一家一户的独立采购使用,到种田大户的批量采购,甚至集中使用,从而降低农资产品采购成本下降,提高种田的经济效益。
近几年社会上出现了一批专门从事农资批量采购的社会团体,如各类农民协会、农民经纪人、蔬菜公司、运输大户、个人等,他们一般绕过经销商,直接从生产厂家购买农资产品,具有很强的采购谈判力,规模较大者甚至可以和批发商相比;另外,中国邮政、农村信用社和一些货运公司相继开展了农资第三方物流业务,等等。这类组织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越是农业发达的地区,越具有生命力,往往这二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共同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局面。“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协会+农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种最基本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为农资流通所利用,是由于这种模式能够直接将松散的农民联系起来抵抗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强和农民的频繁接触,而且运作成本低,农民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购买到自己需要的农资产品和以保护价格销售自己的农产品,同时能够便利地得到农业技术方面的服务。这种新型运作模式,因为经营范围涉足某一地区的涉农产业链,农民从中可以获得实惠,从而有力地冲击了传统营销渠道的运作,受到越来越多的农资厂家的关注。
2、农资市场的连锁经营
农民从产品需求逐步转向服务需求。连锁经营要实行统一标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宣传、指导,统一配货,统一销售价格,统一售后服务。不但要产品连锁经营,技术服务也要连锁经营,要把农资产品经营提升到像一些食品连锁经营,品牌化、产权化、服务化。
3、生产商的直销经营
农资产品直销摆脱了经销商的中间利润分成,直接让利于终端客户,让利于农民。不但把产品直接销售到农民手中,还要把服务送到田头。
这些渠道成员和业务的变化,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传统农资渠道的结构,客观上要求农资渠道进行相应调整。
4、农民越来越重视农资质量
农资的价格对购买农资的农民影响越来越少了,因为消费者注重的是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的内在品质和有无高效益等方面。对于品质好、有信誉的农资,农民还是愿意出高价购买的。高价位的农药和化肥销售量并不一定因价格因素而减少,相反有时候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目前,很多国外公司高品质、高价位的农资产品打入了国内经销商的门店和大众市场,便是很好的证明。
四、如何做好泰州地区的农资营销
1、注重创新产品的推介和广告宣传
面对农资市场供应渠道多、门类复杂的现实,农民需要了解农药、化肥、植物激素等方面的产销及发展趋势,一个好的产品或品种的投放,不能只是把经销商召集在一起,租个会场,由推广人员讲一下产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由经销商组织推广。这种传统的推广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资市场的需求。要想成功推广一个产品,必须要让产品的直接使用者知道产品的特点、性能和科学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在认知中使用,在使用中总结推广。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有强大的宣传支撑,广告宣传是主要手段,可以通过有影响力的电视台、农业科技报等媒体,在一定的时间内反复进行宣传,让大家一看到广告就知道是什么产品,是干什么用的,性能如何,就像一听到海飞丝就知道能去头皮屑。另外,还要召开农民会,组织科技下乡,田间示范等。
2、注重品牌要与产品功效相结合
品牌的效应历来是推动产品销售的主要因素,一个好的品牌,代表着好的质量、好的服务。农资品牌也是如此,特别是农资市场放开以后,无论是注重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一些老的、质量过硬的品牌的农资销售量还是占优势的。目前,生产商的广告宣传渠道主要为杂志、报纸,大多数农资经销商在广告方面的花费都很少,以种子为例一般为销售额的 3%左右。调查表明,销售种子的经销商广告做得越频繁,销售量增长越多;种子广告费用超过销售额 5%的经销商,增长率是最高的;通过直接邮寄或在杂志、报纸上刊登广告的企业销售额高于平均水平;在广告中强调售后服务的经销商,销售量增长是其他强调种子价格信息等的两倍。在广告中强调售后服务,尤其能满足消费者心理的需要,他们最担心的是出了问题无人负责,理赔找不上门。因此,有远见的农资企业应将目标定位于生产高质量品牌产品,而农民放心购买和使用的主要是名特优新品种。近年来,一些外国的农资进入中国,相对国内的农资产品来说,其产品功效都大大超过国内产品,从而占领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也有某些国外知名品牌的农资产品,由于对市场没有做好充分的适应性示范试验,其功效相当于国内产品也相差无几,但它的价格相对国内同类产品要高得多,从而销售量会大幅度下降。我们所以在推广农资产品时,既要注重品牌,更要注重产品的功效,才能提高农资产品的销售量。
3、注重做好服务创新
农民作为主要的消费对象,逐渐成为营销渠道的核心,相应地渠道竞争重心也向终端下移。渠道重心下移的主要表现是渠道结构的扁平化、渠道长度变短、渠道中间环节削减,如原来的省级经销商或地区级经销商逐渐失去市场竞争力和市场掌控能力,被市场淘汰为县级经销商。这种营销结构的变化能够帮助生产企业迅速铺货,迅速占领市场,并加强了营销的针对性,从而使生产企业更主动、更全面地控制市场和开发市场。渠道扁平化作为一种销售模式,简化了销售过程,缩减了销售成本,使企业和经销商有了较大的利润空间。但扁平化并非是简单地减少哪一个销售环节,而是要对原有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剔除供应链中没有增值的环节,提高渠道运作的效率,在厂、商、用户间构筑一个完整、有机、高效的网络体系,使成千上万的用户通过这个网络同厂家、商家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互动。由于农村青年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资使用者大多文化素质较低,而农资时农业技术的载体,使用要求高,劳动强度大,这就要求农资经营者不断创新服务意识,通过各种方式做好农资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优质服务,如产品示范观摩、电话预约送货上门、提供代劳服务等等,在优质服务中求发展。
农产品营销管理范文2
关键词:鲜活农产品;计算机;网络营销;必要性
1计算机网络为鲜活农产品销售开辟新途径
1.1有利于拓宽鲜活农产品营销渠道网络销售的信息流通非常快,可以实现鲜活农产品的现时易。实施网络营销模式的背景下,营销双方可以实现双向互动,有利于节省交易时间,提高即时成交量[1]。同时,网络营销并不会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可以满足农产品地方特色产品营销以及农产品的反季节销售。我国鲜活农产品一直以来都存在“卖主找不到买主、买主找不到卖主”的境地,实施网络营销策略可以高效整合全国各地资源,根据每个地方鲜活农产品在不同气候、季节的生产规律实现反季节销售以及土特产产品营销。
1.2有助于扩大鲜活农产品贸易额度
虽然我国农产品网络营销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网络营销的收益比较大,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鲜活农产品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实施网络营销模式,这将对于鲜活农产品中小企业以及农户提供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会。网络平台对于每一个企业而言都是公平的,并没有规模的限制,每一个企业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也可以获取自己需要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网络营销环境,对于加快我国鲜活农产品中小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3有助于改革创新农产品企业营销管理模式
鲜活农产品企业实施网络营销模式有利于促进国内农产品贸易全球化发展,进一步拓宽鲜活农产品市场,使鲜活农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鲜活农产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模式就代表突破了以往传统的营销管理模式,引入了新技术手段以及新的市场营销方式,当然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方式以及促销手段也会发生改变。经营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参加各种订货会以及商品交易会,这样促销活动会更自然、灵活、方便。
1.4有助于推动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当前的市场规律仍然是以顾客为中心,很多农村地区仍然采用的是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网络营销可有效拓展农村经济发展渠道,也可为农村经济进军国际市场提供重要机会[2]。同时,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可尽可能减少商品交易环节,生产者会把产品直接交给求购者,不需要中间商介入,这样可有效防止流通领域会依次加价,降低流通费用。其次,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也有利于减少商品交易时间,加快资金周转速度,进而促进农村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互联网已成为农产品营销重要渠道之一
与传统营销相比,网络营销具有六个方面的重要特征。①跨时代:网络营销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交易,任何企业都可以利用网络进行公平竞争,并且进行全时段、全球性营销;②交互式:网络营销能够实现企业与客户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了广告的最佳效果;③整合性:网络营销能够与客户进行快速沟通,了解客户需求,把握市场动态,能够将企业生产与营销进入深度整合;④经济性:网络营销采取电子商务的方式进行营销,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能够以低成本实现高利润;⑤高效性:网络营销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络进行营销,而且“大数据”可以存储取之不尽的信息,能够更有效提高营销效率;⑥多媒体,网络营销可以利用文字、图片、影音等多种方式进行营销,信息变动成本较低。鲜活农产品产业实施网络营销模式的主要载体为网络技术及互联网,通过各级政府建立的农业信息网、鲜活农产品企业网站以及行业网站可以进行双向信息流通,这样便于鲜活农产品产业链的各主体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现阶段,相对安全的一种网络营销模式就是企业对企业的B2B形式,通过网络进行洽谈,然后在线下成交支付。
3通过互联网进一步加大市场经营范围
3.1加强计算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鲜活农产品企业想要顺利实施网络营销模式,不仅应该在相关的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官方网站、农产品市场信息网以及农产品加工网等地方及时公布相关的供求信息,同时应该建立一个专门的农产品宣传网站,或者也可以在第三平台开一个网店专门进行网络营销。网站建设的结构内容应该主要包括顾客交流平台、顾客服务信息、公司基本资料、产品促销信息、产品信息、线上采购页面、销售情况以及售后服务信息等几个模块。网站建设风格一定要和企业经营产品的特点保持一致,不管是网站布局还是色彩搭配方面都应该突出自己的特色。
3.2通过互联网加强农业信息化培训
鲜活农产品企业开展网络营销模式非常有必要制定一套相应的农业信息化培训制度,重点培训对象应该锁定在经纪人、农村基层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户以及中介组织等鲜活农产品营销主体上,应该将农民科技信息经纪人的职能及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使其成为农村信息服务的农业信息服装中间载体,而且应该借助电话、信函、网络以及报纸等多种途径及时向国内外市场公布农民的实际需求信息,进而为当地农民提供准确、有效、全面的农产品信息服务。
3.3通过第三方物流专业配送鲜活农产品
近年来物流行业有了飞速发展,涌现了大量专业的配送中心,这些物流配送中心的经济实力比较强,而且也投入了很多信息基础设备,可以及时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思想,其在成本以及信息传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于鲜活农产品的购买需求。因此,农村农户可以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处理速度较快、网络系统信息搜集较快等优势全面、及时的搜集、了解农业市场信息,从而更加专业、快速的配送鲜活农产品。
3.4加强计算机网络覆盖面,整合信息资源
为了全面推广鲜活农产品,可以通过网络广告联盟、网站链接以及优化搜索引擎等多种方法进行鲜活农产品促销活动,而且可以建立一个网上社区,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一个自由参与的网络互动平台,这样更有利于吸引潜在客户,和客户更好的沟通。这样的营销方式不仅省去了中间商渠道环节,同时也综合了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售后服务、顾客资料以及产品信息等各方面服务功能,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3.5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商品营销最大渠道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网络营销越来越成为我国企业实施营销策略的重要模式,特别是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例如,吴裕泰茶庄、美丽共、裕盛祥茶庄、净心茶庄等诸多茶庄已经将网络营销作为重要的战略性举措,不仅建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而且还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平台,有的还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微营销”,从这一点来看,我国各级企业已经开始高度重视网络营销,营销策略的“网络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对于鲜活农产品来说更加应该深入的开展网络营销。
参考文献:
[1]颜加勇,赵海峰.我国鲜活农产品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12).
农产品营销管理范文3
关键词: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4.5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22.002
1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现状
吉林省是一个农林业大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种类繁多且产量较大。吉林省东部林区出产人参、松子、林蛙等特色农产品;中部地区出产梅花鹿茸;西部绿色杂粮生产区出产高粱、绿豆、花生等。在吉林省境内,人参、梅花鹿、林蛙等人工种植(养殖)已具规模。2014年全省人参种植面积1000公顷左右,鲜参产量2 万吨,占中国产量和世界产量的85%和70%,2014年全省产值达到400亿元;2014年吉林省鹿茸产量占全国的 60%;白城市作为全国最大的绿豆交易中心,其优质绿豆出口约占全国绿豆出口的80%,每年集中到白城往外销售的杂豆在300万吨以上,交易额在200多亿元。
吉林省的特色农产品主要以原料的形式出售,定价低,经营者利润空间小,产品附加值低。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以小型店铺、特色农产品商行和城市露天市场为主要销售场所,经营规模小,无品牌,包装简单粗糙,营销优势不明显。
2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
2.1 市场定位不合理
从整体情况来看,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市场定位不合理,究其原因在于经营者营销工具运用不当。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这两个环节的缺失,必然导致市场定位不合理。经营者没有迎合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因而无法针对不同目标市场开发和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只是追求产量上的规模效应、生产成本降低,所以并不能适合更多高端消费群体。
2.2 缺乏品牌意识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特色农产品是吉林省自然、社会、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是十分珍贵的资源。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但是在经营过程中,注册的特色农产商标和品牌并不多,知名品牌更是凤毛麟角。人参、鹿茸等药材大部分作为药品的原料,经过加工后作为大型制药公司的一个产品系列,而不是作为最终产品进行销售。
2.3 销售渠道狭窄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狭窄。销售渠道是生产者与消费者连通的重要通道,合理的销售渠道对产品的分销至关重要。分销渠道的选择、中间环节的数量将直接影响产品的销售成本,从而影响产品的价格,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目前,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大多只是通过长期合作的小型店铺、特色农产品商行和城市露天市场进行产品销售活动,很少进驻大型超市和商场,销售渠道狭窄,不利于产品的营销发展,经营者容易被渠道商控制。
2.4 促销方式单一
随着技术和经营者理念的进步,产品促销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创新性、参与性等特点,具体的方法包括营业推广、广告、人员推销和公共关系等。然而,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促销没有跟上时展的脚步,行业整体的促销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利用地方广播电台和报纸等受众较少的媒体供求信息,而投放电视广告、进行网络营销等方式很少采用,这严重限制了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利润的提高。
3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对策
3.1 明确市场定位
在综合考虑吉林省特产原料的供应情况、企业规模大小、产品相似度、产品的生命周期、竞争的目标市场等各种因素后,认为大部分经营者应选择集中性策略,专注于某一个或少数几个细分市场,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并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口碑,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吉林省的特色农产品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市场定位:一是低端特色农产品,主要是面向老年人和三、四线城市的大众消费者。这类特色农产品价格较低,采用简易包装,经济实惠;二是中端特色农产品,主要是面向一、二线城市的一般消费者,这类特色农产品价格较高,包装档次较高,对特色农产品进行适当加工,也可作为一般礼品;三是高端特色农产品,主要是面向高收入阶层。这类特色农产品价格昂贵,是特色农产品中的精品奢侈品,包装奢华加工讲究,也可作为高档礼品进行销售。
3.2 打造知名品牌
打造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方面配合。由于大部分经营者缺乏品牌意识,政府需要加强品牌化经营宣传和扶持力度,通过免费培训、发放宣传手册和光盘等方式向经营者介绍知名品牌对特色农产品营销的积极作用。
此外,产品质量是根本,严格控制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营养和风味积极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知名品牌要突出地方特色,融入长白山、满族、朝鲜族等文化内涵,更有利于树立品牌形象和品牌知名度。
3.3 差别定价
着眼于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的长期发展,既要考虑拓展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又要考虑品牌形象、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和忠诚度。因此,一味提高特色农产品价格,追求高利润及以过低的价格销售特色农产品追求销售量都不是好的选择,采用差别定价策略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矛盾。
针对消费者购买特色农产品的用途不同,对特色农产品进行差别定价:对功能型特色农产品制定相对较高的价格;对补品或食品型特色农产品制定较低的价格。另外,根据消费者不同,面向高端消费群的精装保健品及礼品装的特色农产品,制定与附加价值和包装的档次相匹配的高价格,而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特色农产品,制定较低的价格。
3.4 开拓广泛的营销渠道
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传统的销售渠道费用高、竞争压力大,因此急需开拓多样化销售渠道。目前,产品分销渠道的多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厂家直销店、连锁专卖店、超市专柜、展会销售、会务销售、电话销售以及网络销售等渠道蓬勃发展。连锁专卖店对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销售、质量保证、品牌形象都有积极作用,是目前最亟需拓展和稳定的渠道之一。
目前,互联网正深入到商业经营的各个方面,我国有近7亿网民,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习惯于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各种交易。对于吉林省特色农产品营销,网络是必须要经营和建设的渠道,经营者可以通过加入中国食品信息网、特色农产品、淘宝网等网络平台进行在线直销。
3.5 使用多种促销手段
借助广告宣传造势。广告是产品促销最重要的手段,选择合理的媒体投放广告可以迅速扩大品牌知名度。广告的形式多种多样,通过广告能将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信息传递给大量潜在的消费者。因此,有必要结合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的特点进行广告策划定位,借广告树立名牌、开拓市场。电视媒体和各类杂志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必不可少的工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为知名电视媒体播放的广告更可信,所以企业可以借助人们这一思想在知名度高的电视台投放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广告,形成品牌效益。并且可以利用农业杂志、生活杂志刊登广告,这类杂志读者对特色农产品更加关注,是广告的良好媒介,刊登在封二、封三、封四,杂志广告一般用彩色印刷,颜色鲜明,图案生动,表现力较强。
另外,基于特色农产品的销售存在明显的“原产地效应”,消费者更喜欢实地参观、采摘、展销的促销方式。积极与当地旅游业及餐饮业相结合不但可以提升本产品的知名度,也能带动当地旅游和餐饮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当地经济良性发展,使其相互间处于互补状态。加强与旅行社的合作,这样更利于推广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必要时与旅行社共同打造特色生态旅游线路,拓展旅游购物市场。游客可以直接采摘吉林省特色农产品,经营者提供烹饪服务,使其直接搬上餐桌,保证游客可以品尝到原汁原味的特色农产品大餐,这会使得消费者对特色农产品更加感兴趣。
网络已成为当今人们必不可少的工具,积极做好网络营销、加大宣传力度是很好的选择。吉林省特色农产品企业需要建立一个产品信息完整、可操作性强的企业网站,这是网络营销的基础;综合利用搜索引擎、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营销工具广告,宣传吉林省特色农产品,吸引人们进入企业官方网站浏览,更容易取得良好的促销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丽凡.吉林省农产品品牌经营现存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1).
[2] 王延明,张越杰.吉林省绿色农产品营销SWOT分析与对策[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3,(05).
[3] 刘晓芬,崔登峰,王润.特色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J].农业经济,2013,(12).
农产品营销管理范文4
(一)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建立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
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进行农村产品网络营销的基础,对此首先要改善农村网民的上网设备,降低上网成本,加大对农村公共上网场所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上网条件。“酒香不怕巷子深”,很多好的、原生态的农产品产出地理位置偏僻,但其通信条件极为不发达,这使得再好的农产品无法在最短的时间找到市场。政府应通过公共设施投入的方式为这些地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其次,政府要提高网络信息化营销平台的技术水平及使用效率,使农村的网络信息化工程更好地服务于民。农村网络信息化不仅仅是农民了解世界的窗口,也是世界了解他们的窗口,但所有的这些窗口应仅仅围绕“信息”本身服务,不断宣传、发动群众来使用信息化营销平台,让农民真正地从这个平台上获得好处,反过来又大大促进农民对网络信息平台的信任度与用户粘度。另外需要积极鼓励农民、农产品企业以及销售组织建立专业的网络营销平台。比如建立网络营销服务公司,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大型农产品网站,为农产品企业或者农户提供生产资料采购、产品促销以及大宗交易等服务。另外可成立农产品机构,将农民的农产品信息到网络营销服务公司的网站平台上,并且反馈信息,起到中介的作用。农产品种类繁多,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单个农民、企业的力量无法帮助他们在专业的网络营销市场找到自身定位。通过分工明确的方式建立有效的网络营销平台,可以让生产、营销、物流等各自的专业属性发挥出来,从而建立地域品牌,提高知名度。
(二)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的培养
农产品网络营销已经不简单的是建立一个网站,买点农产品进行包装然后再销售出去,因为整个销售流程涉及生产、包装、运输、财务管理、网络营销策略、市场定位、与专业搜索网站、网络平台(如阿里巴巴)等多个环节。如果让农民个体自身来完成上述环节,并不现实,从实践来看,成功的网络销售企业必定是分工明确的专业化公司。这就需要在各个方面囤积人才。而农产品网络营销主题的文化素质相对偏低,特别是农产品营销人才相对较少。因此地方各级政府要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就引入网络教育,普及网络知识,使农民变为真正的现代化农民,并使之意识到网络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平台和一种营销的思维方式。另外要建立多层次的完善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开展各种知识培训班,如网络技术、商务技术、营销管理技术和现代农业知识为主题的培训班,逐步培养起一支适应信息时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专业队伍。
(三)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
现代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有良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它包括农村公路、铁路、运输设施、产地冷库设施、贮藏设施和市场流通冷藏设备等。其次要加快建立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全国农产品市场信息,实现农产品配送的专业化,信息化。另外,部分农产品涉及检验、检疫以及食品安全问题,这要求政府相关监督部门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变为集中服务,如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检测中心,保证通过网络销售的农产品具有“绿色”特征,防止农产品假货在网络上盛行。考虑到农产品运输的时效性,在物流配送体系中应效仿快递企业的运输方式,让买家可以实时监控产品的运输信息。
(四)建立适应农村农产品网络营销的金融体系
金融产品已经网络化,而符合农产品营销从业人员的金融产品并不多,如支付、融资、保险等。对此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建立适应农产品安全的支付体系。由于农产品网络营销环节中,产品的所有者可能是农民本身,而进行网络操作的可能是当地农产品交易市场或企业,如何让农民获得真实的交易与支付信息,是进行农产品网络营销的第一个环节。这种交易体系下,应该是产品所有者掌握产品所有权、资金所有权,而网络交易者只拥有交易成功的佣金收入或一定的比率提成。复杂的问题是同一产品可能存在不同定价,这有两种交易模式,其一为农民以一定保底价格交给交易中心,农民可以在网上搜寻到其产品的交易信息并得到相应回报,但若交易不成功则无任何回报。其二为交易中心提供平台,农民自行定价后交给交易中心进行网络销售,达成交易则指定产品所有者发货。所有这些与当前的电子商务模式均有一定的区别。(2)探索农产品运输保险市场。如何保证农产品货真价实,产品本身的特质、运输的时效性都非常重要,但对于购买方而言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购买保险成为转移风险的一种方式。当前电子商务中有退货保险,但针对农产品的运输保险还未成型,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国农业保险体系。
二、总结
农产品营销管理范文5
增加农民收入,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农民生活改善,事关现代农业建设。当前,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民增收形势较为严峻。为进一步挖掘农业增收潜力,根据全省农业工作会议和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农业部门职责,今年重点通过落实提升品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省工节本、加工增值、市场营销、拓展功能、延伸服务、盘活要素、落实政策等“十项举措”,力争全市农民来自农业的总收入比上年增加1.6亿元以上,人均纯收入增加298元,增幅超过13%。
一、提升品质促增收。组织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施有机肥料,扩大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种养模式推广,扩大标准化生产覆盖面,加快优化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一批品牌产品,不断提高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民增收8870万元。以实施蔬菜提升项
目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蔬菜、山地蔬菜。在*街道*村、*乡*村建立设施蔬菜核心示范基地500亩,带动产业提升,实现增效2000万元。实施“精品果业”工程,围绕杨梅、枇杷、柑桔、大红柿等特色产业,实施枇杷优化改造、杨梅观光园示范基地及柑桔品质提升工程,带动水果产业提升,实现增效4000万元。以实施省级“北菊南移”项目为契机,发挥我市中药加工企业产业优势,利用山区、半山区旱地资源,发展以杭白菊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实现增收500万元。继续做好桑茶优化改造项目,实施蚕桑产业提升和初制茶厂改造,实现茶叶清洁化生产和加工。推进农产品品牌发展,做好农产品品牌的创建、管理、宣传、提升工作,全市新增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5个、无公害农产品3个、绿色食品2个,实现增收130万元。扩建标准化生猪规模养殖场6家,新增出栏生猪1.7万头,增收540万元。生猪良种推广覆盖率达50%以上,改良20万头生猪,增收2200万元。提升蜂产品品质,扩大市场份额,增收300万元。
二、扩大规模促增收。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少耕地抛荒,千方百计扩大生产规模,努力实现农民增收1470万元。推进冬季农业开发,发展双低油菜、鲜食蚕豌豆、马铃薯、鲜食春大豆等高效经济作物和特色旱杂粮,增加播种面积5500亩。着力创新农作制度,推广粮经轮作“千斤粮万元钱”高产高效种植模式,增加应用面积1000亩。扩大果蔗、棉田间套种6000亩。充分利用低丘缓坡等资源,发展山地蔬菜、生态畜牧业,提高土地利用率,新增山地蔬菜3000亩,完成5个农牧结合生态示范场和1个生态养殖小区项目建设。扩大蜜蜂饲养量0.5万群。
三、提高产量促增收。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和耕地地力建设,深入推进科技转化应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产出水平,实现农民增收1650万元。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2万亩,每亩增产粮食50公斤,增收200万元。抓好粮食生产,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做好省级“十百千万示范计划”,重点抓好5个示范乡镇(*、*、*溪、*、*),20个示范片和400户示范户建设,建立粮食高产示范区面积2万亩,辐射带动15万亩以上,增收484万元。扩大水稻机插,新增面积9000亩,亩均增产20公斤,增收36万元。推行科学饲养方法,强化动物疫病防控,降低家禽死亡率1个百分点,提高生猪出栏率2个百分点,增加肉猪出栏8000头、家禽76000羽,增收930万元。
四、省工节本促增收。坚持种养结合、农机农艺结合,推广立体经营等模式,推广轻型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技术,使农民在运用技术中省工节本2445万元。深入实施农机化促进工程,建设一个1100亩农机化示范区,力争水稻、油菜等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3个百分点。扩大农机装备和技术在主导产业的应用,提高主要作业环节和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比上年扩大20万亩,每亩节约肥料成本20元,增产增收20元,计节本增收800万元。积极推行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扩大应用面积1万亩,亩均用药和防治成本减15%以上、增收节支100元。大力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水稻、油菜、春大豆、马铃薯、蚕豌豆、*小萝卜等作物上应用免耕栽培技术。其中增加应用面积3万亩,按每亩85元计,可节省翻耕费用255万元,减少劳动力投入6万工,按每工40元计,可节省劳动力成本240万元。合计节省成本495万元。另以免耕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按每亩50元计,增产增效150万元。大力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建沼气工程5000立方米,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110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6000平方米。推广茶园机械化管理、采收、加工每亩节约生产成本100元,实现增效100万元;推广棉花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节约农药成本、人工成本每亩200元,实现增效600万元。
五、加工增值促增收。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消化初级农产品、提高附加值和促进农民就业的重要举措,力争通过加工增值实现农民增收100万元。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贩销专业大户采用分级、包装销售产品,特别加大对我市大宗水果如杨梅、枇杷、蜜梨等农产品的按质论价,分级包装,扶持添置自动选果机,开发新包装。通过对企业连结农户建基地、开展订单生产予以扶持奖励等政策进一步引导订单生产,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新增订单基地2500亩;鼓励农民利用当地农产品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重视发展利用*水果为原料的加工企业。通过贷款贴息扶持等政策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引进添置新设备、采用新工艺、推广新技术,推进农产品加工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加工能力、精深加工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加快发展农产品保鲜贮藏应用,引进保鲜技术,降低农产品保鲜消耗,实现错时销售,提高比较效益。
六、市场营销促增收。加强农产品营销管理,推行设立乡镇级农产品营销管理办公室,构建*农产品营销服务平台。广泛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拓宽农产品市场销售市场,继续组织参加*、*、*等省内外各类农业展会,积极举办*名特优新农产品推介会、市场营销对接会,促进农产品营销和市场占有率的提高,帮助农民增收500万。积极推进名优农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校园、进机关、进宾馆“五进工程”,鼓励新建农产品配送、营销中心(土特产店),探索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新形式,扩大农产品市场空间。运用浙江农民信箱平台,积极参加网上农博会和特色农产品营销专场,推动*农产品网上贸易。
七、拓展功能促增收。利用*四季水果特色优势,积极发展四季水果采摘游活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拓展农业功能,开发乡村旅游业,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增收150万元。抓好休闲观光农业示范园建设,完善设施、规范运营,提升服务水平。加大休闲观光农业在长三角地区的宣传推介,争取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旅游人数有明显增加。推行“农民种、市民摘”营销模式,因地制宜举办农业文化节庆活动,办好枇杷节、杨梅节、大红柿节、果蔗节、柑桔节等以农业产业为依托的文化节庆活动,吸引更多的城市居民走进农村,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和特色农产品销售。
八、延伸服务促增收。坚持服务主体培育和服务领域拓展并举,积极发展涉农服务业,通过开展代耕代管代收、农机作业、病虫防治、市场监管等服务,为农民节本增收170万元。进一步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支持农机手牵头兴办农机合作社,鼓励工商资本投资农机服务业,引导农机生产厂家依托农机合作社兴办维修服务组织。有序组织农机服务和跨区作业,鼓励业主拓展领域、扩大服务半径,提高农机具利用率,力争全市农机服务产值新增100万元。抓好水稻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减少粮食损失。抓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落实好新增加的油菜、奶牛等农业保险险种,完善生产经营风险救助。加强救灾种子、农药储备,切实抓好抗灾救灾技术措施落实,降低自然灾害损失。加大打击伪劣农资力度,认真调处生产事故,确保生产资料质量可靠,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九、盘活要素促增收。促进农村土地等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760万元。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积极引导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着力减少耕地常年抛荒,增加农民土地经营权收益。力争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新增1.5万亩,土地流转率达到20%。加大力度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鼓励集体资源开发,有效利用留用地发展村集体物业经济,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村级集体可分配收入增长5%。加强集体经济管理,大力推进财务公开,积极开展村级财务全面清理及审计工作,防范集体资产流失。
农产品营销管理范文6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农产品流通领域的市场化程度已经达到比较高的水平。目前,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呈现出以下一些主要特点。
农产品批发市场成为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覆盖了所有的大、中、小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区,基本形成了以城乡集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导的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构筑了贯通全国城乡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目前大、中、小城市消费的生鲜农产品80%-90%是通过批发市场提供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大力发展,对于搞活农产品流通、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镇居民农产品消费需求发挥着积极作用。
农产品超市脱颖而出,对城市集贸市场造成一定冲击。超市作为一种现代新型营销业态在近几年开始涉足农产品销售领域,成为农产品营销渠道体系里的新成员,与传统的集贸市场在零售终端展开了激烈竞争。目前国内的大型超市遍布郊区、乡镇,以连锁方式经营生鲜农产品,其农产品的销售量和市场份额近两年来大幅上升,发展势头迅猛,对原有农贸市场的经营业绩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传统农贸市场“唯我独尊”的销售地位正倍受挤压。另一方面,各个地方政府也都在大力推行“农改超”工程,打造高效安全的农产品营销网络,使之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农产品营销中介发展活跃,各种农产品购销主体:个体户、专业户、联合体不断发展壮大。依托这些活跃在城乡各地的农产品营销中介组织,使得一家一户的小规模生产和大市场实现了对接,改变过去产销脱节的尴尬局面,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问题。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活跃,各省市都相继出现了一批批农产品运销大户和农产品大王,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上游生产基地的发育壮大,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帮助农民致富,对地区农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农产品营销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
(1)渠道层次过多,环节过长。我国农产品的主要流通形式是以多层中间商销售为主的营销渠道。以蔬菜流通为例,生产者(菜农)——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零售商——消费者,从生产者到达消费者要经过多个环节。即使是目前的生鲜超市,大多数也只是市场中间商与零售商的合二为一,并没有有效地减少流通环节。多层次的渠道模式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交易成本过高,每个环节的参与者都必须获取相应的利润;流通时间过长,而农产品具有保鲜时间短、易腐变质的特征,时间越长损耗越大,使得交易成本进一步扩大,农产品流通范围受限。多层次的渠道模式也阻碍了信息的流通,从需求市场反馈回的信息无法快速有效地到达生产者,生产者在缺乏信息或信息被扭曲的情况下盲目进行生产,造成了资源极大的浪费。
(2)渠道组织过于分散。生产者、中间商、零售商无一不是参与者众,缺乏组织和规模。从生产者方面来看,小农户、小规模的小生产方式与现有大市场的矛盾日益突出,使得农产品生产者成为整个营销渠道中最弱势的群体,缺乏讨价还价的能力,成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生产者权益得不到保护,同时也没有太大的积极性用于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从中间商方面来看,职能单一、组织分散,基本上没有形成大规模的企业集团。整个中间商层面的现状是:产地中间商、市场批发商、市场中间商为数众多充斥市场,成分复杂,大多数完全缺乏现代企业的营销管理,对上不关心农产品的质量,对下不关心消费市场需求信息的反馈,使得农产品质量和资源配置失去市场控制。从零售商方面来看,分散化的零售点是符合消费者便利购买农产品的实际情况的,关键是如何解决零售终端的分散与经营规模化、服务规范化的问题。
(3)渠道交易活动传统,缺乏创新。从交易方式看,大多数农产品交易仍沿用传统的现货交易,即买主现场看货,实物交易,增加了物流负担和农产品储运损耗,限制了农产品交易的时间和地域范围,使得交易效率低下。现代交易手段如网上交易、拍卖交易、期货交易方式所占份额仍有待大力提高。从交易对象看,不仅深加工、高附加值的农产品成交量份额很低,就连关系到所有家庭膳食的只需初加工的净菜产品的消费也未普及。保守估计,农产品垃圾要占到家庭生活垃圾的2/3左右,于是每天大量初始形态的农产品运入城市,与此同时又有大量农产品生活垃圾从城市运出,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而在西方国家,只有加工好的农产品才可运入城市直接使用,节省了不少城市资源以及职业女性的家务时间。
3农产品营销渠道建设的对策建议
(1)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培育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当前,要解决我国农产品“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就必须大力培育各类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营销主体。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各级立法机关应尽快制定与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各类农产品营销主体的生长与发育提供法律保障;二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在财税、金融等方面对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立、运作等给予优惠政策和大力支持;三是政府部门应在市场信息、法律咨询、价格协调、纠纷调解、工商登记等方面为农产品营销主体有效运作提供良好的服务;四是应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场体系。如建立农产品市场的信息、质量安全检测、电子结算制度等基础设施,为农产品营销主体的成长与发育提供保障;五是各级、各地政府部门间应加强合作,打破所有制界限和行政区划,以主导农产品为纽带,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农产品行业协会。
(2)对现有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与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以提高流通效率。
改造升级原有的渠道组织,提高流通效率。主要是要对当前农产品流通的主要载体——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进行拓展升级,具体措施有: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加强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组织软硬件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扩大批发市场辐射范围,实现规模经营;批发市场在交易方式、管理模式、服务功能等方面要进行完善和发展,提高流通效率;集贸市场的发展则要继续推进超市化改造,改变过去集贸市场“脏、乱、差”和“食品安全无保障”的状况,促进农产品营销渠道的规范化。
(3)优化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提升营销渠道绩效。
针对我国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存在渠道环节多、流通链条过长等问题,必须对农产品营销渠道结构进行优化。一方面,可以通过渠道环节的减少来提高流通速度、节约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如美国78.5%的农产品通过“生产地配送中心超市、连锁店消费者”这一渠道通路完成其分销过程,只有20%的农产品通过“生产者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商农贸市场消费者”的传统农产品营销渠道,农民的集贸市场只占1.5%。这种渠道环节少,物流快、成本低、效率高的渠道结构值得我们借鉴。另一方面,渠道结构优化可以通过渠道系统的垂直一体化,水平一体化和渠道集成化来进行。垂直一体化是由生产者和中间商组成的一种合体。水平一体化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渠道成员利用各自优势联合开拓农产品市场。渠道集成化是指同时运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营销渠道通路进入某一细分市场。
(4)加强各行为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
一方面,中国农户是规模非常小的经济个体,大部分农户依靠非常小的土地规模进行简单再生产,多数农户的财富很少,因而其违约成本很低导致其容易选择违约行为;另一方面,工商企业等营销主体的强势地位,使其在选择违约行为时很难受到分散的、弱小的农户的追究,从而更易发生违约行为。各行为主体没有良好的信誉,就必然导致各行为主体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和更多的违约行为,从而势必影响整个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
因此,必须加强工商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以及农户等各营销主体的诚信建设,规范农产品营销渠道行为。如强化合约管理,加大对违约行为的惩罚力度以保证正常履约,增强工商企业和农户等营销主体的履约意识,提高法制观念,形成良好的互诚互信的市场环境,同时强化对合约的规范管理,实现从签约到履约的全程监督。倘若出现违约,要加大对违约方的惩罚力度,如要求其全面赔偿合约对方的一切损失,并在网络上公示违约方违约行为信息,使其承担由于违约所带来的形象和声誉损失,提高违约的机会成本——违约不仅需要赔偿直接的经济损失,还要损害其形象及信誉,严重的会导致其直接破产,由此促使契约双方履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