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实习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地实习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地实习建议

工地实习建议范文1

本文主要探讨了建筑地基的处理和施工工艺应用问题。地基是实现建筑物安全使用的基础,因此地基的处理问题十分重要。本文从地基的处理技术和具体施工中所可采取的工艺两方面对地基建设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地基;施工工艺

地基是保证建筑物稳定的基础,地基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其上建筑物的质量和功能。因此,建筑单位在施工中应该着重地基的处理,在地基位置的选择、设计与实际施工中做好工作,确保建筑物在投资节约的前提下实现安全和实用性。

桩基是目前建筑行业应用最多的地基形式,其中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的是灌注桩,主要因为其对不同地层土质的适应性较强,可根据实际形成任一桩径和桩长,从而满足不同的承载力需求。随着近年来我国灌注桩基技术的发展,在实际地基施工中积累了许多的设计和施工经验。计算灌注桩的工作强度承受度应该在原则上与混凝土预制桩的强度相同,一般来说,灌注桩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而骨料不得超过4mm,坍落度则应为50mm左右;用水下的导管进行混凝土灌注时,其强度等级则不应低于C20,骨料的粒径要在管内径1/4左右,坍落度以160mm为宜。近年来,我国建筑业普遍借鉴了西方的螺旋钻压灌成桩法,并研发出长螺旋钻孔法,该法尤其适用于在水位上下的作业,但也存在桩径和桩长受限制的缺陷。泥浆护壁孔桩则相对来说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桩型,但因其适用性较强,仍然是目前建筑物地基采用的主要桩型。

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

1. 高粘度桩复合地基技术

所谓高粘度桩是指由水泥、粉煤灰以及碎石等建筑材料加水高度搅拌后形成的粘度极高的复合地基(简称CFG桩),该地基主要利用了在基础与桩顶之间加假设更厚褥蛰层的方法,用以保证桩与土之间共同承载的荷重,从而进一步使桩与桩之间的土褥垫层形成共同复合地基。这样桩端的持力层就可以采用承载力更大的土层。具体来说,高粘度桩复合地基存在着以下特点:承载力有所提高、地基使用中的变形小、应用范围更广。因此,结合具体的施工情况,高粘度桩往往会采用包括长螺旋钻孔、泵压混凝土料成桩、振动灌注成桩等技术工艺成桩。这种方法广泛适用于粘性土质、粉土质、砂土质以及素填土等类型的地基。在基础形式方面,其不仅适用于条形、独立基础,还适用于箱形、筏形基础。因此该方法在建筑物的地基处理中应用较广,取得经济效果也十分显著。

2.夯实水泥桩地基技术

所谓夯实水泥桩,是指采用建筑人工或者机械钻孔的方式,运用相对单一的土质材料,按照一定比例与水泥混合,并且在孔外得到充分拌和,形成泥质均匀的水泥土的基础上,多层次的向孔内回填水泥并强力夯实的成桩技术。这样形成的水泥桩十分均匀,受力能力强。和高粘度桩类似,该技术也必须先在基础和桩顶之间放置相当厚度的褥垫层,使得桩与土以及褥垫层能够共同形成地基。由于夯实过程中会形成高密度的水泥土,其强度与搅拌水泥土相比,夯实水泥土形成的桩体强度要高出许多。具体来说,夯实水泥土桩地基具备以下特点:桩体强度较水泥粉喷桩均匀得多,且造价减少了20%;施工速度快,特别是人工成孔情况下,能明显加快进度;对场地要求低,可就地取材从而降低造价;无污染,适合多种土质。因此,综合施工中的实际情况,夯实水泥土桩的成孔也同样可采用机械或人工成孔,混合料的夯填也可选择人工或机械来完成。该方法能广泛应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粉土、素填土、以及粘性土等建筑地基的建设中,对桩间土的挤密效果相当显著。

3.真空预压加固地基技术

真空预压法是指通过在需要加压的软粘土层地基内加设砂井或者塑料排水板,同时在其地面铺上砂质层、盖上密封膜,使其基本与大气隔绝,另外再利用埋在垫层内吸水管道,应用抽气装置对其内部进行真空处理,使膜内空气排出地基外。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膜内外形成具体的气压差,最终这部分气压差会成为作用在地基之上的荷载,这样地基就会随着等向应力不断增加而更加固结。值得注意的是在抽真空前,软粘土的有效应力应该等同于自重应力;在实现真空后,可实现土体固结的完成,从而使的自重压力转化为有效应力。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软粘土质情况下的地基加固,也是当前处理软粘土层地基的最佳方法之一。

4.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

土工合成材料实际上是一种较新研发的岩土工程材料,该材料可分为四种,包括土工织物、土工膜、复合土工材料以及特种土工材料。土工合成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材料,优点十分明显,包括:过滤杂质、排水隔离、防渗以及加筋防护等。因此,目前土工合成材料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建筑工程领域,除此之外我国还成功研发了该种材料的成套应用技术。如:织物滤层技术;加筋垫层技术;加筋挡土墙技术;花用技术;防渗墙技术等等。

二、施工工艺

1.桩基基础施工工艺

在我国,桩基基础的应用技术已有了数千年的历史,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充分利用自身智慧和才能建造了举世瞩目的万里长城、千年不到的河北赵州桥等等,这些都是应用了古代人研发的“三合土”地基技术,并且这一技术保留至今,仍然对当代中国建筑技术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8世纪初西方开始了钻孔桩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其中最早投入灌注桩施工使用的是正循环的钻进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成功的研发出了多种钻孔桩方法,如泵吸反循环法、阿斯特利法以及长螺旋钻孔法等等,由此钻孔桩技术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应用。

在我国,钻孔灌注桩技术之所以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最重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施工设备与工艺十分简单,成本较为低廉,其二,施工中产生的噪声小,没有振动现象,其三,施工中不会造成地面隆起,且入土较深,如果通过使用了特殊机具,还可有效地扩大底部面积,提高基桩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其四,基桩配筋率较低,因此工艺种类也细分的较多,能够适应不同地层的使用需要。目前我国的灌注桩技术施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钻孔灌注、深层搅拌、高压旋喷以及人工挖孔等,机型较多,可适应不同的施工需要。

工地实习建议范文2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地铁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在世界上有明挖法(含盖挖法等变化形式)、新奥法(NATM)和盾构法三大施工方法以及各种附中功法。根据日本1991年的统计,在城市隧道总延长75224米工程中,盾构法占60.9%,这说明在建筑密集和对周围环境影响严格的城市中,盾构施工法具有明显的优势。

联络通道采用在盾构隧道内开口并进行正台阶非爆破暗挖施工(泵房局部采用静态破碎剂辅助开挖),复合式衬砌。结构采用C30抗渗S8混凝土。防水原则为“以防为主,以排为辅,防排结合,综合治理”。

地铁盾构区间隧道联络通道的施工方法,利用下行隧道的钢管片制成网格状正面切土装置,与顶管设备相连接组成网格挤压式顶管机,从下行隧道顶进至上行隧道,采用预制的复合钢管节拼装成联络通道。在施工中完成出进洞区域土体加固、顶进轴线测量放样、建立混凝土管片支撑体系、顶管出洞、止水密封橡胶带设置、导轨铺设、应力释放孔布置、封门拆除、洞门封堵、压注浆液等工艺流程,做好顶进速度、出土量等参数和顶管姿态控制,同时进行地层和隧道管片变形监测,并用以实时指导调整施工参数。本发明达到了缩短工期、降低成本、安全性高、对周边环境影响小和工程后期稳定性高的有益效果,可广泛用于各类软土层隧道的联络通道的施工。

随着盾构法在国内地铁区间隧道被广泛使用,因此研究如何配合盾构法区间修建联络通道具有很现实的意义。

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出进洞区域土体加固: 对顶管机出入上、下行隧道钢管片联络通道区域附近的混凝土管片外的土体进行地基注浆加固,经加固的土体应有很好的自立性能、均质性,无侧限抗压强度达0.2~0.3Mpa;

(2)顶进轴线测量放样: 根据上、下行隧道开口环节上进出洞门的中心连线,采用地面控制网将控制点的地面坐标放样到地下,定出顶进的轴线和导轨面标高及顶管设备的中心位置;

(3)设置隧道内的管片支撑: 在上、下行隧道内与钢管片相邻的若干环管片范围内,设置柱状管片桁架支撑,如果支撑点正好在管片开口位置,开口处必须填充混凝土;

(4)加工网格状正面切土装置: 利用下行隧道中设计建造联络通道相应位置的钢管片的中段部分作为网格状正面切土装置,拆除中段钢管片与上端、下端钢管片的纵向螺栓,拆除中段钢管片与旁侧相邻管片之间的横向螺栓,在中段钢管片对应设计联络通道洞门位置上开设若干网格通孔,且每个网络通孔均相应配置可堵封该网格通孔的胸板,胸板通过螺栓连接可方便拆卸、安装;

(5)制造顶管设备: 制造一套顶管设备,顶管设备由后靠、主顶进装置、顶铁、设有纠偏千斤顶的中继间、垂直法兰及导轨构成;

(6)制造用以拼装联络通道的复合钢管节: 该复合钢管节截面为矩形,截面与联络通道的内壁相一致,其由外层的钢壳和内层的混凝土内衬组成,并设置有注浆孔,其结构形式可分为两块进出洞钢管节与若干块标准钢管节构成,该标准钢管节的数量由联络通道的长度所决定;

(7)安装网格挤压式矩形顶管机: 将按步骤(5)所完成的顶管设备吊运至下行隧道中联络通道起始的位置上,并将其与按步骤(4)所完成的网格状正面切土装置相固接,形成网格挤压式矩形顶管机;

(8)顶管机出洞施工: ①将第一节进出洞钢管节与顶管机连接,开启出洞门,打开网格通孔,启动顶管机的主顶进装置向前推进; ②控制包括顶进速度、出土量的施工参数; ③综合运用调整网格通孔开口的数量和位置、主顶进装置和中继间内的纠偏千斤顶,来控制施工参数和顶管机的姿态,以保证顶管机沿规定轴线推进;

(9)正常顶进施工: ①逐段接入标准钢管节,操纵顶管机继续向前推进,并在各复合钢管节之间粘封止水密封橡胶带; ②控制包括顶进速度、出土量的施工参数,同时连续地将挤入顶管机内的土体传输出去; ③综合运用调整网格通孔开口的数量和位置、主顶进装置和中继间内的纠偏千斤顶,来控制施工参数和顶管机的姿态,以保证顶管机沿规定轴线推进; ④根据监测的地表沉降、土质变化、覆土厚度及地面建筑物,及时调整网格通孔开口的数量和位置以及施工参数

(10)顶管机进洞施工: ①铺设导轨: 顶管机进洞前在上行隧道的开口环节内,按照坡度与联络通道一致的要求铺设安装导轨; ②布置应力释放孔: 在上行隧道的进洞门附近的钢管片上开设若干应力释放孔并安装球阀,当顶管机接近进洞门时打开球阀释放应力; ③控制包括顶进速度、出土量的施工参数; ④顶管进洞: 拆除进洞门,顶管机进入上行隧道,第二节进出洞钢管节安装完毕后,沿上、下行隧道内径割除两节进出洞钢管节凸出联络通道的部分,随后用钢板将洞门边缘与复合钢管节之间的空隙焊封牢固; ⑤压注浆液: 联络通道贯通后通过复合钢管节上的注浆孔压注足量的浆液以填充复合钢管节壁外的建筑空隙,完成后对注浆孔进行焊接封堵;

(11)施工监测: 在施工的全过程中,通过地面设置的测量点对施工状况进行监测,并将结果用以指导施工,具体监测步骤如下: ①地表变形监测: 在联络通道上方的地面上布置若干测量点,采用水准测量法监测地表的隆起或沉降,监测时间自顶进开始到地表变形基本稳定为止,测量频度视地表变形速度及施工对地面结构造成影响的程度而定; ②隧道管片变形监测: 在联络通道与上、下行隧道连接处的上方地面上布置若干测量点,采用水准测量法监测上、下行隧道管片的变形,监测时间自顶进开始到变形基本稳定为止,测量频度视变形速度及施工对结构造成影响的程度而定。

地下铁道主要包括车站、区间争先及辅助线路等,辅助线是为保证正常运营,合理调度列车而设置的线路。根据国内外地铁的灾害事故分析发现,列车有可能再区间隧道内发生火灾而又不能牵引到车站时,乘客必须在区间隧道下车。为了保证乘客的安全疏散,两条单线区间隧道之间应设置联络通道,采用盾构法修建区间隧道是,分叉隧道一般采用明挖法或者矿山法施工,明挖法和车站一起施工,其衬砌结构和明挖法施工的相同;暗挖时与区间一起成为底下复杂洞群的修建。

在我国,联络通道作为主隧道之间的链接,与主隧道在设计和市工商有许多共同点,同时也有自身的特点和难点,主要在于:其断面和开挖长度一般比较小,施工的环境更为复杂;安全防护系统也完备。因此,联络通道虽然工程小,但作用不可小觑。

为避免联络通道施工时对已处于稳定(受力平衡)状态的成型盾构区间隧道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施工联络通道前,需对联络通道和相邻的盾构区间隧道进行地表加固及止水,加固范围为左右中心线之间及洞室开挖轮廓线以外3m范围内的全部地层,要求注浆加固后的地层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0.8MPa ,渗透系数不小于10-5/S。在确保管片衬砌安全稳定后,根据测量放样拆除部分钢管片打开联络通道洞门,然后进行开挖。区间隧道特殊管片的拆除及通道与区间结合处的开挖要保证快速准确,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以保证安全。

[1] 陈裕康,何立军.地铁联络通道顶管法施工技术及分析[J]. 岩土工程界. 2007(12)

[2] 陈仁东.北京地铁四号线区间联络通道位置的选择[J]. 特种结构. 2006(02)

[3] 岳丰田,张水宾,仇培云,张勇,石荣剑.地铁联络通道冻结加固技术研究[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06(S2)

工地实习建议范文3

关键词:公共实训基地;经济效益;分析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6—0200—03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优化整合区域职教资源,许多城市兴建起了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往往集合了全市的优质实训资源,有利于提升实习实训的层次,有利于开展产学研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有利于集中开展实习实训和技能鉴定,从而提升了全市职教资源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一些公共实训基地存在设备利用率不高、实习实训排课困难、生产服务与教学相冲突等问题。本文以正在筹建中的中山市公共实训基地为研究对象,在简要阐述建立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的意义、目标和原则的基础上,针对筹建中的中山市公共实训基地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

一、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的意义

(一)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有利于职业教育实训条件的改善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技能和应用型能力,实际的训练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校在实训条件方面还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院校实训条件差的原因主要有:第一方面,实训基地需要较大的投入,特别是工科专业,对实训的要求比较高的,需要的资金投入更大,而学校往往没有这样的财力来支持。第二方面,许多的学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仍然不明确,许多职业学校是从普通中学改制而来的,学科性的教育比较明显,就是重学历、轻技能。此外,由于进人机制的原因,许多职校教师是大学毕业直接上岗的,导致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中缺乏动手能力强的教师,尤其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能满足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因此,单靠学校自身建设和投入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及行业发展速度的要求。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就是建设资源共享的规模较大的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将在建设方式、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培训中心,有益于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二)建立市级公共实训基地可提升技能培训鉴定综合水平

市域范围内的许多技能培训问题都可以通过建立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来解决。一是扩大全市培训规模的需要。只有建立统一管理的公共实训基地,才能按照培训规律扩大培训规模,使市域范围内的技能培训与城市发展的主导产业相结合,培训规模与产业发展规模相结合,使技能培训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二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只有建立独立于企业的技能培训实训平台,才能使技能培训摆脱企业生产的制约,满足学员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走上第一线,学到真本领。三是规范企业鉴定行为的需要。只有建立自身的鉴定平台,才能使劳动者的技能鉴定不受企业生产影响,使学员的鉴定考试更客观、更公正、更全面,更能满足学员随时学习、随时鉴定取证求职的需要。

(三)建立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有利于提升属地企业核心竞争力

高技能人才与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构成企业的人才群体,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企业效益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成败。高技能人才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已严重制约和影响企业产品质量与经济效益的提高,成为各地企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转型升级。在现有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中,存在着年龄偏高、知识技能老化的问题,不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而当今科技迅猛发展,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层出不穷,被大量用于生产、生活领域,使岗位职责拓宽、技术更加复杂,急需一大批知识技能型和技术技能型的人才,且现在的技能人才,仍以传统工艺操作技能型为主,亟须更新、补充和提升。目前,企业员工的素质令人担忧。因此,加快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以此提高全市职工技能水平,继而提升属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十分必要的。

二、建设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的目标和原则

(一)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

1.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

通过设立先进的制造技术实训车间,引入先进装备进行操作训练,每个实训场地都接入因特网,设立多媒体讲课区,开发跟踪现代先进技术的实训项目,做到基础实训与专业实训相结合,形成较高的实训档次。

2.形成一流的师资队伍

从各个学校抽调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到市实训中心工作,并从企业或行业聘请兼职实训指导教师,实现专兼结合,形成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每人掌握两个以上专业或工种的实训教师队伍。

3.构建相对独立的模块式、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一个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对平行、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按专业大类将实训的内容分为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训练三个大的模块,将实训内容分成若干个可独立进行的实训项目,形成“实训项目菜单”。在项目设计方面,三个层次要各有侧重。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训练强调规范,注重实践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的训练。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训练项目要求有一项成果,突出学生综合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市级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

1.先进性原则

职业教育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技术含量与技术水平,实训基地的设备应该略高于现代企业正在使用设备的水平,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跟踪生产的前沿技术,尽可能反映现代企业先进的技术与水平;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前沿的专业技术和生产训练。

工地实习建议范文4

[关键词]实习基地 建设 作用 生物医学工程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29

一、引言

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生产实习是教学计划中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1]。校外实习基地是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生产实习的重要保障。校外实习是强化专业知识、增加学生感性认识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综合性教学环节。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纽带。建立高质量、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迅速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动手能力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可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提高生产效率[2]。校外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情况

(一)校外实习基地的初步选择

长期的实习教学实践,使我们体会到频繁更换实习地点和单位是很难深入进行实习教学的。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搞好实习的先决条件。没有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就没有稳定的教学秩序,教学计划也不能顺利进行。因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是提高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3]。首先是校外实习基地选择原则和要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校外教学实习基地的初步选择原则是要求二级甲等以上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培训、病因与预防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或专科性医院,适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生理信号检测与处理及光电医疗仪器方向) 学生教学实习;医院医疗仪器、设备齐全、技术先进,能满足本科生产实纲的要求,医院重视本科生实习,并有指导本科生实习的责任和能力;交通方便,并能节约实习开支。其次是基地建设与发展目标。教学实习医院要以指导本科生生产实习为核心,把培养本科生专业实践能力作为高等教育的实践教学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与创新精神。把建设的重点放在生物医学医学工程专业(光电医疗方向),充分利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等领域的一线工程技术岗位,利用所拥有的先进医学诊断与治疗仪器设备,培育由一线临床技师、工程技术专家组成的实习教学教师队伍,形成以实习促实践教学、以实习巩固专业知识的培养模式。根据以上要求,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吉林省前卫医院共同制订实习教学,确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学实习基地。

(二)校外实习时间的选择

要正确地选择生产实习的时间,需要结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因为如果生产实习时间安排较早,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有限,不可能较为全面的分析了解医疗仪器的生产和使用, 更谈不上对某些问题作一定研究。通过实习,学生只能获得局部的认识,达不到实习目的。因此,我们把生产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这时学生已学完了数字图像处理,内容有图像分类、图像编码、图像压缩和增强复原;同时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内容有数字滤波器、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和频谱分析等。根据教学计划,学生对基础理论的学习已基本结束,即将进入专业理论和专业课程的学习阶段。此时他们对仪器的总体构成及各部分的原理有了整体认识和具有对信号处理与分析的能力,并初步掌握了研究医学信号的基本方法和设计医疗仪器应遵循的原则。因此,他们具备了医疗仪器设计及生产过程所必要的基础理论。实践表明,在实习中学生能够结合生产实际,复习、巩固和综合运用学过的基础理论,实习内容全面、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同时能够发现新问题,为后继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4]。

(三)校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实习指导工作需要一支经验丰富、结构合理、吃苦耐劳、责任心强的师资队伍[5]。学院鼓励教师去生产一线,了解实习基地的经营、生产和管理情况,掌握学生生产实习的具体内容。同时,实习基地也应将指导教师定期送到高校进行理论培训,巩固专业知识和基础理论,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前沿,这样对学生的指导将更有针对性和指导性,也能解决实习基地的知识更新问题。此外,还聘请吉林省前卫医院的优秀员工为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教师,指导生产实习工作。实习基地的医学工程或医疗技术人员对实习基地熟悉,基地安排有教学、科研与管理经验的中级以上技术职务人员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讲解实际操作或维修管理医疗设备时的常见问题,并且提出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分析解决。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效果

(一)生产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学实习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实习内容根据医疗仪器的分类:诊断类医疗设备包括X 射线诊断设备、CT诊断设备、MRI诊断设备、超声诊断设备、内窥镜检查设备、生化分析设备等(占学时65%);治疗类设备包括电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治疗设备等(占学时25%)。同时,对于设备管理要求了解、熟悉设备的生产许可、安装、维护、报废鉴定等流程,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等(占学时10%)。聘请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教师,充实实习教学师资队伍,提高了实习效果。实习过程中的实习讲座环节由相关外聘实习教师主讲、指导,通过与学生互动,丰富了学生专业知识面,实习效果显著。如在电诊设备专题讲座中,电诊室陈主任非常重视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热心指导学生实习,为学生现场演示超声诊断设备的使用,并详细介绍超声的成像原理,让大家讨论超声成像的不足及改进的方面。通过专题讲座及现场演示,使学生亲身体会到医疗仪器所涉及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对后续的专业课程更感兴趣,更能发现当前设备的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提高学习效果。

(二)生产实习的模式

在生产实习模式上,我们特别强调了实习笔记的重要性。在生产实习期间,我们要求学生将每天的实习内容、专题报告的内容、现场观察分析的结论、收集的有关资料等记入实习笔记中[6]。实习结束后,学生应将实习过程中的笔记整理成实习报告上交。同时还可以有效利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室条件为实习提供硬件支持,扩展实习平台,完善实践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验室设备利用率,解决实习设备投入不足的而且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对于实习中将要学习的内容,可以先利用实验室的设备,对不理解的问题,可以作为实习重点。这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效果显著。

(三)生产实习的效果

实习基地不单是完成学业的场所,也应成为就业能力培养的平台。利用实习基地资源,提高实习质量与效果,为实习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机会。有的学生可通过实习基地单位的指导老师推荐到医疗器械企业或医院设备管理科就业; 有的学生可通过实习基地这个平台寻求到周边的医疗机构就业。

四、校外实习基地的功能

(一)生产实习基地对实现实践教学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是承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是各实践教学环节得以顺利进行的依托[7]。生产实习基地的教学可以突出教学科研和生产的结合。生产实习基地在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发挥实践教学功能中也有重要的依托作用。

(二)生产实习基地对教学质量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是与实验室图书馆同等重要的三大关键之一。教学质量的提高与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相辅相成,没有生产实习基地作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将成为一纸空谈。

(三)生产实习基地对学生能力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对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有着深远的意义。学生可将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在生产实习基地的实践中加以验证、综合,巩固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科研,增强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生产实习基地对素质教育的作用

生产实习基地具有理论教育所无法替代的功能,它具有四方面的作用。一是德育作用,学生在实习基地实践中接受劳动观念和国情的教育;二是教学作用,实习基地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进行有机结合,从而转化为综合能力素质;三是科研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四是服务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服务观念和信息意识等。因此,生产实习基地对提高大学生素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革、不断探索,使实习基地对提升实习教学质量切实发挥作用,并满足新形势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基金项目:吉林省基础项目20121006

[参考文献]

[1]李长庚,孙克辉,盛利元.高校理工类专业生产实习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3)12-14.

[2]周峰.21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164-165.

[3]黄艳秋,于微波.生产实习教学模式改革与实习基地建设[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31)(1):49-50.

[4]徐超,陈敏,韩效钊,张兴法.工科院校生产实习问题的研究与实践[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2):97-99.

[5]王娟.关于加强本科实习基地建设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3):90-93.

[6]梁健.工科生产实习的教学改革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85-86.

工地实习建议范文5

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能耗;优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量对能源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我国在能源方面的消耗是仅次于美国,根据我国的人口数量,未来对能源的需求,必将会超过美国!我国在能源消耗统计中,在建筑方面所用的能源是最多的,在建筑方面所用的能源数量加起来大约是一亿多吨的标准煤,占据了我国总能源消耗中的五分之一!可见,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必须要合理的运用!

一、我国建筑能耗现状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逐年增快,刺激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因此我国的建筑能耗也日益增长。据调查,每年新增的绝大多数住宅包括部分城镇化的住宅区都属于高能耗建筑。高耗能的建筑方式是与我们的建筑技术密切相关的。据了解,建筑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在进行着能源消耗,建筑材料的使用和生产也都在让资源消耗持续增加。我国建筑业持续迅猛发展,但因施工技术的落后,我们与发达国家相较仍存在巨大差距。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在施工过程中只是一味追求发展速度,对生产建设的各个环节并没有做到细化掌控,往往忽略资源消耗问题,不能有效的结合当前的先进建设技术,尤其在建筑材料方面,对高环保的材料使用效率较低,还有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污水处理不当,导致最终的工程建设耗费大量能源,对环境也造成较大威胁,然而作为工程建设一方又需要在建设后期消耗能源来解决其带来的环境污染,这又将对能源的消耗再添一笔,以此看来是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资源节约型建设相悖的。这一时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要使建筑业得到更有效地发展就要着手于建筑技术的有效合理改革,通过先进的技术解决建筑工程中产生的能源消耗问题。

二、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手段的重要性

施工技术是决定建筑施工企业项目完成质量的关键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是确保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作为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者厂定要认识到优化对施工技术管理手段的重要性,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指导施工,在施工项目高质量完成的同时要确保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使整个施工项目能够高质、高效完成。

(一)做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有利于确保施工安全

建筑施工企业拥有先进的施工设备以及施工技术,倘若缺乏专业化的施工技术管理,就会大大地增加施工过程的风险性。建筑施工企业的整个施工过程,都需要管理人员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因为只有在科学化的管理之下,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项目才能规范化地进行,从而增强整个施工过程的安全性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收益

建筑施工技术贯穿于企业的整个施工项目中,对项目施工的进程以及施工质量产生着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对技术管理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建筑企业要想通过施工项目达到预期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保证施工项目能够顺利进行,而施工质量需要施工技术来作保障,因此,为了确保整个项目施工的安全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就必须优化管理手段,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三、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促进节能降耗

(一)屋面保湿施工

一般情况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建筑内部的温度,一般都会把保温材料安装在屋顶上而,那么,对保温材料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该保温材料必须要具备以下功能,分别是:①导热系数小;②密度低;③吸水率不等。在日常生活中,目前常用的方法是“正铺法”,该方法的铺设顺序是从屋面的顶部防水层到屋面下部的防水层,这样依次的铺设保温材料。如果材料的选择余地越大的话,那么,板块状的种类也就越多。板块状的种类样式,具体的如下:①水泥聚苯板;②加气混凝土块;③水泥板;④沥青珍珠岩板等,但是,无论是散料,还是松散料,或者是现场发泡浇筑,在材料方而,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不同点,像反铺法的施工大多数都是在保温层下而设置防水层,这样做,可以对防水层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日后的检查和维修,也提供了一定的方便。可见,在屋面购置隔热装置,也是降低建筑能耗的有效手段之一。

(二)提高建筑规划与设计的科学性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在盲目的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人注重数量而忽略了环保节能的概念,直到近几年来才逐渐重视起了节能环保,注重质量。为适应新时代下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我们的建筑设计应更多的考虑能源方面的问题,做到能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并且在对建筑设计进行规划时应及时了解当地自然因素,这样在施工过程中就能尽量减少环境的污染,从而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与稳定,再者,要使技术具有科学性本质是对人才的要求,培养专业人士的个人素质尤为重要。在信息化现代的国家,技术不断更新发展,这就使得员工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和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又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只有员工先做好自本身,才能对我们的工程质量有一个很好地保障。设计技术的成功与否是建立在其是否把实际情况与当今发展趋势进行更好的结合,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做到与时俱进,才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前景。

(三)墙体施工技术优化

对建筑工程中的空心砖承重墙的施工通常采用整块砖平砌的施工技术。对孔洞的设置通常是成垂直方向而且顺着墙长方向进行设置。对空心砖不应进行凿开处理,如果整转较为缺失则可运用实心砖进行外砌施工。在墙体中的管道处,应采用实心砖进行砌筑处理,并在施工中做好预埋准备。在整个施工中,施工人员不可随意进行凿空操作或是运用水泥进行填孔处理。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墙体出现通缝、冷热桥等极易导致能源耗损的问题,对建筑能耗进行科学有效的控制降低。施工技术部门在施工中应对施工图纸及施工条件进行全面化的分析研究,进而进行砌块排列图纸的制作。在施工中,应对砌块类建筑项目的墙体热阻值较低、等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充分的考量,从施工角度上入手,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施工,从而有效确保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对于砌块墙体的施工质量进行稳步提升,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分析,主要为:砌块的质量、砂浆质量、砌块的整体性、粉刷层的粘结性等方面,对其采取集中式的施工技术增强措施。在砌块墙体的门窗洞口处、屋面檐口等处以及墙面曲折等重点部位在施工中着重关注,从而有效减少这些部分的建筑能耗,优化施工技能。

(四)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

我国是一个四季鲜明的国家,特别是在黄河以北区域,夏季酷暑难耐,冬季则大雪纷飞。因此我们的先人很早以前就针对建筑提出了“冬暖夏凉”的憧憬。这种憧憬不但要求住宅舒适性高,更为重要的则是能耗低。若能真正达到这种效果,建筑将在能耗方面大大降低。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冬暖夏凉的建筑不仅是住宅功能的需要,更是建筑节能环保的需要。为了达到此种目标,建筑企业需要及时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维护结构的能源利用一般需要满足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倡在实施工作过程中树立全局观念,尽量使用市场上的新兴环保实用型材料,以此改变维护结构组成材料的隔热工能性;二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构造技术提高维护结构隔热和保温性能。譬如,通过屋顶蓄水、架空通风等技术达到增强屋面隔热降温的性能,亦或是通过采用复合墙体的方式来达到墙体的节能效果,再就是通过改善材料的保温隔热性能达到提高门窗密闭性的目的。

结束语

随着经济建设和信息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推进,建筑业能源消耗问题将会是一个长期关注的重要课题。据我国当前建筑业能源消耗问题来看,消耗的大部分都是不可再生资源,并且这样的消耗率也较为严重,如若长期是此消耗方式,不仅会导致能源浪费枯竭,而且会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影响综合实力,因此眼下当务之急是积极改进建筑施工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合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只要沿着这个方向,解决了建筑能源消耗问题,就能使更多能源投入到其他更多的建设领域中去,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多元化及更长久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坤.浅议建筑施工技术与建筑能耗[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5:109.

[2]欧世波.关于优化建筑施工技术及控制的探究[J].江西建材,2014,09:86.

工地实习建议范文6

关键词:地基;施工工程

一、工程概况

某公司在锦州中央大街和平路至南京路段投资建设地下人防工程。基坑开挖深度约10m。由于基坑开挖降水工程将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周边已有建筑物将产生不均匀沉降,对其是否满足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需作出分析计算。

二、建设场地临街建筑物概况、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锦州商行凌云支行A坐(高72m), 基础类型为平板式筏型基础;据该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地层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①杂填土层:松散,层厚0.30-2.00m,②1粉土层:松散,层厚0.40-3.40m,埋深1.20-5.00m,②2粉质粘土层:层厚2.00-6.00m,层底埋深4.50-7.00m,③园砾层:层厚9.90-13.60m,一般粒径为2-20mm,层底埋深8.87-12.62m,④砾岩层:层顶埋深8.87-12.62m。地下水类型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圆砾层中。通过观测井实际监测水位埋深在4.43-5.94m之间。

三、降水对已有建筑物的影响评价计算

根据该工程项目的水文地质环境,地层结构等具体情况对由此产生的沉降量进行计算分析,以确认地基产生的沉降变形是否超过建筑物允许范围。确保生产安全。

该地段的含水层主要为圆砾层,也是主要建筑物的基础持力层。其地下水水位埋深在4.43-5.94m之间。在计算时采用潜水完整井公式,沉降计算的压缩模量分段取值,即计算点降水曲线上部地层取平均值(ES1),降水曲线下部地层取平均值(ES2)。最终沉降量为降水曲线上部因降水而增加的竖向附加应力所产生的沉降与降水曲线下部因水的渗流而增加的平均竖向附加应力所产生的沉降的总和。其计算过程如下:

(一)、渗透系数及降水影响半径的确定

1、渗透系数经现场抽水试验应用潜水完整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

(二个观测孔)

式中Q―抽水试验单井涌水量;

r1、r2―计算点、观测孔1与2至抽水井中心的距离;

m―含水层厚度;

S1、S2―观测孔1与2内的水位降深值;

2、降水影响半径按成熟的潜水含水层影响半径经验公式计算:

式中:S―基坑水位降深

K―渗透系数

H―含水层厚度

通过抽水试验按上述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计算公式所得参数:抽水井降深

1.87m,1号观测井降深0.29m,2号观测井降深0.05m,经计算涌水量:2409.6m3/d,渗透系数:166.7m/d,影响半径:152.7m。

(二)、降水水位的预测按潜水完整井公式:

Sx¬―计算点处的水位降深(m)

H―降水前初始含水层厚度(m)

R―降水影响半径(m)

X―计算点到井排处的距离(m)

h1―降水井排处的含水层厚度(m)

(三)、计算点处因降水而附加的总沉降量计算模型

天然饱和土体具有固、液两项特征,土粒体本身压缩变形很小,通常忽略不计。由固结机理可知,土体的固结变形主要是孔隙水的渗出,孔隙水压力逐渐消散,有限应力逐渐增加,因而其压缩变形将逐步增加,因此,降水曲线上部因降水而增加的竖向附加应力:

式中γw―水的密度,近似的取γw=10kN/m3

Sx―计算点处的水位下降值(m)

基坑的降水引起土体中水的流动,由渗流理论可知,土中水的流动会给土体施加一个动水压力即渗透力D=γw.i(γw为水的密度,i为水里坡降),使土体应力增加,其压缩变形也随之增加。因此,降水曲线下部因水的渗流而增加的平均竖向附加应力:

式中i―曲线下部的水力坡降,

式中:h―水位降深差(m)

S―计算点到井排距离(m)

计算点处因降水而附加的总沉降量:

式中 S―计算点处的最终沉降值(mm)

ES1―计算点水位下降值范围内土的平均压塑模量(Mpa)

ES2―计算点到含水层底板内土的平均压塑模量(Mpa)

H2―计算点水位下降值Sx处到含水层底板的距离(m)

(四)、计算点的选址

本次评价计算点主要设在建筑物的角点处,建筑物计算点编号见沉降计算点平面位置图(图1-01)。

锦州商行凌云支行A坐(图01)

(五)、计算参数的选用

依据业主提供的降水方案,基坑降水深度为地下10m,基底砾岩作为不可压缩地层及隔水层处理。

依上述计算沉降理论计算各主要构筑物角点因降水引起的附加总沉降量见计算点沉降量:J1=8.90mm、J2=6.23mm、J3=6.19、mm、J4=8.83mm J5=7.37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