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水厂应急管理制度

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文1

关键词:水厂 设备 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8(b)-0162-01

城市供水是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水质好、水压足、水量够”是供水企业的基本服务要求。要达到基本要求就必须确保水厂安全供水,而水厂设备完好、科学管理是确保水厂安全供水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我公司经过30年的风雨兼程,通过对三座水厂的运行和管理,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体系,设备运行状态稳定,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首要是强化管理意识,建立水厂完善规范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使设备管理工作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第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制定或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第二,明确设备管理岗位职责,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用制度管人,凭制度办事,靠制度落实,切实做好设备维护管理。

2 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管理

对于水厂内的设备要分门别类建立台账,设备卡要做到账、卡、物相一致。有专人负责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定期整理台账,并及时记录设备的损坏、故障、改进或修理情况,做到设备档案资料详实、完整。对于水厂安装或引进的新设备、新仪器要及时收集制造商提供的资料或说明书,尽快建档。如果这些新设备、新仪器的操作和维护资料不完整,操作规范、维护保养规程等技术资料不健全,公司将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依照说明书、技术手册及相关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编写、制定符合水厂实际生产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范。以便职工较快掌握设备的性能原理,达到熟练操作。做好设备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工作,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了技术资料的利用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维修作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 抓好设备精细化管理

为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利用率,对设备采用了精细化管理。设备精细化管理就是从细处规范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现场维修管理、备件管理、设备利用率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等,要从规范化、细节化和考核化着手,对各个岗位和个人的职责具体分工、规范化,使每个工作流程合理化规范化。为了搞好设备精细化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定员定岗、细化职责:对涉及设备管理的每个岗位要明确其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范围,使每个人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内容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定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工作要细化到个人、规定其巡视保养时间、工作内容,重要设备做到一机一档,有主要维护负责人,进行挂牌管理。操作人员要严密监视设备运行状态,提高现场巡视检查质量,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缺陷和故障隐患,及时有效排除。同时要记录维护保养人员的保养时间、工作内容,使设备得到应有的日常保养。

(3)规范管理:对每种供水设备制定维护保养标准,使人工作有所依、考核有标准、有依据。规范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报表系统、备品备件管理和计算机设备辅助管理系统的使用等等。

(4)严格考核: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以考核促进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做到奖罚分明,如以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在用时间、无故障时间等做考核条件。使考核的工作量进行量化、数字化,从而做到公平公正,利用考核制度促进设备管理得到真正的实施。

4 加强职工培训学习,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目前,我们新建的水厂为自动化水厂水厂设备为电子化、多功能化、精密化设备,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水厂现代化设备管理,只有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

4.1 夯实基础 开展岗位培训

公司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学习,不仅开展设备维修技术培训,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培训。为充分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公司开展了以班组为基础,以岗位为阵地,安全生产,优质低耗的岗位竞争活动和个人技术大比武活动。积极倡导新老职工业务技术“师带徒”活动,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尽快提高新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职工到先进的自来水厂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弥补我们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逐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4.2 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央控制室和加氯间是水厂设备安全的重点部位,必须加强对中央控制室、加氯间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针对中控室内远程控制系统的操作维护,公司安排了专人到厂家进行培训学习。对加氯系统的加氯计量、余氯分析仪的维护与校验的日常维护等问题,专门聘请厂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授课和指导。水厂专门成立了设备维修应急小分队,并对其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应急和事件的培训与现场演练。主要内容为远程自控系统失控、加氯间氯气泄露应急预案、二氧化氯发生器出现故障的处理方法。增强了职工应急事故处理能力,保障了水厂安全、稳定供水。

总之,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做好设备管理,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家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积极探索设备管理的新形式、新方法,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文2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64-02

饮用水安全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是基本的民生问题,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力度,城乡饮用水卫生安全状况不断得到改善。但是,饮用水安全工作的形式依然严峻。特别是集中式供水单位普遍存在供水安全隐患,笔者在实际水质卫生监督工作中得到的体会,现总结如下。

1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卫生许可证持证率较低通过对各县(市集中式供水单位检查中发现,供水单位持证率仅达到70%左右,持证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一些自建式供水设施主管单位在设计及竣工后,不向卫生行政部门申报卫生许可,卫生监督机构通过调查等发现并验审,多数又都不能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规范要求。因相关法规对此类违法行为的处罚规定中缺乏临时控制的措施,因此,供水单位虽无卫生许可仍可违规供水,此问题已成为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的一个顽症。

1.2没有安装保证供水安全的卫生消毒设施及制度多数县(市城区水厂的卫生状况不符合供水卫生管理基本要求。有的水厂无净化消毒设施,基本卫生制度缺失。有的水厂卫生基本条件比较差。个别水厂的水源来自浅层井,最深的井井深仅40米,由于采用液氯方式消毒,冬天水质消毒流程不能正常运行。有的水厂采用投放漂白粉方法消毒,消毒方法落后,消毒操作也不规范,因保证安全供水消毒设施不健全,使生活饮用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的事件时有发生。

1.3自建式供水单位水质自检工作不到位绝大多数供水单位都无水质检验能力,也都缺乏委托检验制度,所以,自建式供水单位的日常水质卫生质量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各自建供水的无法承担集中式供水要求的检测频次所涉及的检测费用各卫生监督或疾控机构的常规水质检测也存在着检测频次不到位和采用不规范的实际问题。

1.4实施综合卫生监督单位中水质卫生许可监管漏项问题严重。在对宾馆、餐饮业、学校、医院等较大型卫生从业单位实施综合卫生监督中,综合卫生许可证上水质卫生许可项目常常被遗漏,日常监管也存在着轻水质卫生监管的现象,供水卫生安全指导与服务不到位。

1.5各镇乡居民饮用水供应单位的卫生监管基本处于缺失状态。随着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的迅速发展,原农村自家打井分散取水的饮水现多数已被集中供水取代,但是,市县(市卫生监督机构没有对镇乡供水单位开展有效的卫生监督,各镇乡供水单位基本处于无卫生许可、无水质净化消毒设施,无水质检测制度的状况,农村水质卫生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1.6水质卫生监督内容不全面,教育规范工作不到位各卫生监督机构对涉水卫生安全产品和消毒产品的索证管理基本空项,农村各学校饮水卫生监测工作基本空白,各县(市水厂消毒管理缺乏有效地规范,水质卫生违法行为查处不到位,在监管单位很少见到相关的卫生监督执法文书。

1.7水质卫生监督人力投入不足,协调配合机制待理顺现各县(市卫生监督机构基本没有水质卫生监管科室,有的单位甚至没有专职监管人员,个别县(市疾控中心的水质监测信息反馈不及时或不反馈,市、县二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水质卫生监督工作基本是跑单帮,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较差较难。

此外,一些单位还存在着领导对水质安全重视不够,多数供水单位的供水人员太少,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太低给卫生知识培训带来困难,水质卫生安全应急预案缺如,应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2几点建议

2.1提高重视程度,依法高压推进,力求尽快改善水质卫生监督滞后的问题。开展水质卫生监督专项集中整顿或通过其他有效的形式,敦促县(市卫生局和卫生监督机构提高对水质卫生的重视度,明确监管责任,落实监管目标,加大人力与精力的投放,形成一定的高压态势,全面推进水质卫生监督各项工作,确保城乡群众饮水卫生安全。

2.2主动协调,发挥“镇乡网”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一是分层次分别向市、县(市政府和镇乡政府报告(反馈各集中式供水单位的卫生状况与卫生安全隐患,将饮水安全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中,加大政府层次的重视与支持力度;二是向水利(建设部门或供水的主管部门通报有关情况,增强各主管部门的饮水卫生安全责任意识,提高各主管部门的对水质卫生的领导和支持力度;三是协调市、县(市财政部门,保障水质卫生监督检测的基本经费,保证城乡各类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监督检测制度的规范运行;四是发挥镇乡卫生监督网作用,开展村级供水单位的卫生监督工作。

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水厂、设备、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1.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

城市供水是人民生活和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柱,“水质好、水压足、水量够”是供水企业的基本服务要求。要达到基本要求就必须确保水厂安全供水,而水厂设备完好、科学管理是确保水厂安全供水的前提和必要条件。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通过对水厂的运行和管理,我们发现建立了一套符合实际情况的设备管理体系,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2、现代化水厂特点

现代化水厂作为城市公用服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其他行业有其特殊性。

(1)、供水可靠

供水安全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角度,每次停水都会给百姓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甚至于意外停水在特殊时期会造成不必要的恐慌,这对供水安全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水厂设备要尽可能提高可靠性。

(2)、水质安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自来水的水质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另外人类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造成饮用水水源的水质不断变差,原有的制水工艺不能满足现在饮用水的要求,预处理、活性炭生物滤池和深度处理工艺的在新的水厂中被广泛采用。随着对制水中污泥处理的要求日益严格,现在的污泥脱水设备也是水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3)、自动化水平高

水厂的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大型、精密、连续、结构复杂、电子装置控制的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不断增多,现代信息化技术的大量应用于制水生产当中,与原来水厂仅有几台水泵的制水设备相比,气动元件、液压设备、鼓风机、空压机、变频器、在线仪表及PLC主站控制系统被广泛应用。

(4)、水厂员工少

自动化设备的大量应用,许多现场的操作可以由中控室的计算机操作完成,原来的操作为主变为以设备日常巡视为主,生产一线工人的操作内容的减少,劳动强度的降低,原来每班7、8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现在仅4个人就可以完成。

(5)、维修任务重

随着制水工艺的日趋复杂,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现代水厂的设备涉及的元器件数目是原来水厂的数十倍甚至是百倍之多,虽然设备的可靠性程度有了一定增加,加之设计缺陷和安装调试阶段没有发现的设备隐患,导致水厂出现的设备故障很多。对于设备维修人员来讲,工作内容大大增加;现在自动化成的提高,使设备维修涉及多种专业,对设备维修人员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3、现代化水厂设备管理的方式

3.1、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

首要是强化管理意识,建立水厂完善规范的设备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技术培训,不断提高设备管理人员、维修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素质,使设备管理工作达到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第一,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设备管理体系,制定或完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规定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第二,明确设备管理岗位职责,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强化用制度管人,凭制度办事,靠制度落实,切实做好设备维护管理。

3.2、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加强设备管理

对于水厂内的设备要分门别类建立台账,设备卡要做到账、卡、物相一致。有专人负责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定期整理台账,并及时记录设备的损坏、故障、改进或修理情况,做到设备档案资料详实、完整。对于水厂安装或引进的新设备、新仪器要及时收集制造商提供的资料或说明书,尽快建档。如果这些新设备、新仪器的操作和维护资料不完整,操作规范、维护保养规程等技术资料不健全,公司将会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依照说明书、技术手册及相关的操作规程、维护保养规程,编写、制定符合水厂实际生产设备安全运行操作规范。以便职工较快掌握设备的性能原理,达到熟练操作。做好设备档案管理、规范管理工作,减少了工作中的随意性,提高了技术资料的利用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强了维修作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3、抓好设备精细化管理

为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提高设备利用率,对设备采用了精细化管理。设备精细化管理就是从细处规范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现场维修管理、备件管理、设备利用率管理、设备报废管理等,要从规范化、细节化和考核化着手,对各个岗位和个人的职责具体分工、规范化,使每个工作流程合理化规范化。为了搞好设备精细化管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定员定岗、细化职责:对涉及设备管理的每个岗位要明确其在设备管理中的职责分工范围,使每个人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内容以及自己所肩负的责任。

(2)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制定定期维护保养制度,工作要细化到个人、规定其巡视保养时间、工作内容,重要设备做到一机一档,有主要维护负责人,进行挂牌管理。操作人员要严密监视设备运行状态,提高现场巡视检查质量,以便第一时间发现缺陷和故障隐患,及时有效排除。同时要记录维护保养人员的保养时间、工作内容,使设备得到应有的日常保养。

(3)规范管理:对每种供水设备制定维护保养标准,使人工作有所依、考核有标准、有依据。规范设备管理的工作流程、报表系统、备品备件管理和计算机设备辅助管理系统的使用等等。

(4)严格考核:制定详细的考核制度,以考核促进维护人员、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做到奖罚分明,如以设备的完好率、利用率、在用时间、无故障时间等做考核条件。使考核的工作量进行量化、数字化,从而做到公平公正,利用考核制度促进设备管理得到真正的实施。

3.4、加强职工培训学习,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目前,我们新建的水厂为自动化水厂,水厂设备为电子化、多功能化、精密化设备,对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水厂现代化设备管理,只有加强对设备管理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提高职工的综合能力。

(1)夯实基础 开展岗位培训

公司积极组织职工参加培训学习,不仅开展设备维修技术培训,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现代设备管理理论培训。为充分调动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公司开展了以班组为基础,以岗位为阵地,安全生产,优质低耗的岗位竞争活动和个人技术大比武活动。积极倡导新老职工业务技术“师带徒”活动,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尽快提高新职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我们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职工到先进的自来水厂参观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弥补我们的不足,找出差距,制定规划,逐步提高设备管理水平。

(2)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

中央控制室和加氯间是水厂设备安全的重点部位,必须加强对中央控制室、加氯间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针对中控室内远程控制系统的操作维护,公司安排了专人到厂家进行培训学习。对加氯系统的加氯计量、余氯分析仪的维护与校验的日常维护等问题,专门聘请厂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授课和指导。水厂专门成立了设备维修应急小分队,并对其成员进行相关知识应急和事件的培训与现场演练。主要内容为远程自控系统失控、加氯间氯气泄露应急预案、二氧化氯发生器出现故障的处理方法。增强了职工应急事故处理能力,保障了水厂安全、稳定供水。

4、结语

总之,保证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做好设备管理,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大家不断学习、思考和总结,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实际管理能力,积极探索设备管理的新形式、新方法,并使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创新管理力度,来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覃日强 卢明:《试论设备管理中的观念转变》,《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文4

1.1科学规划,认真实施

为了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开好头、起好步,2007年齐河县从摸清全县饮水状况的条件入手,积极打破城区、乡镇行政区域界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式多样、讲求效益”的原则,对全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对每一项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认真编报项目建设实施方案。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群众饮水满意度,齐河县组织技术人员,对每一个水源地的供水能力进行勘探和测算,并以水厂所在地为供水中心,科学编制18个供水站管网衔接、改造、升级项目建设施工方案,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高标准实施起到积极作用。

1.2严把质量,创建精品

一是严把水源关。只有勘察开采优质深层地下水为供水水源,才是符合齐河实际的最优方案。根据全县村庄的缺水状况,齐河县把解决水源问题作为工程建设的关键。2008年以来,齐河县聘请省、市找水专家开采出400m以下的岩溶水。目前,齐河县几大水源地单井涌水量均在200m3/h以上。二是严把水质关。在供水工程的建设中,对完工的每一眼水源井,都要由省市水质监测部门对水样进行严格地化验,各项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以后,方可投入使用,在源头上保障了供水质量。三是严把施工关。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对施工队伍、施工设备材料和工程监理进行公开招投标,严把工程施工各个环节。

1.3创新模式,整体推进

供水工程建成后,齐河县实行企业化经营,建立“公司+协会”的管理模式。企业化经营以来,水厂内的供水设施由供水公司进行管理,水厂外的供水管道和附属设施由各乡镇成立的供水协会进行管护和维修。供水公司按照目标化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合理设置岗位、配备管理人员。按照出厂水表计量向供水协会收取水费,水价由县物价、财政、水务部门组织供水管理单位和受益群众代表,采取听证会的方式核定。供水协会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拔既有工作经验又有群众威信,责任心强的人员进入协会,搞好供水管线巡查、供水设施维修、村外及入户水表的抄读、水费收取等工作。

2建议

当前,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还存在着信息化水平低、水厂升级改造慢,水质监测能力不足以及供水应急能力建设滞后等问题。此外,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成为当前饮水安全建设的首要任务。齐河县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将紧紧围绕“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供水目标,按照“巩固提升、配套完善”的总体思路,通过抓好延伸、提档和配套,不断提升供水水质,提高供水保证率。

2.1加快水利信息化工程建设

目前,全县农村供水信息化水平仍然较低,水池水位、进厂流量、出厂流量、出厂压力、水质等信息的监控水平低。同时,对各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头结点的信息化建设滞后。应加快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信息化建设,通过安装GPS远程定位监控系统,对所辖水源地的井泵以及管网内水的流量、压力、水质等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建设覆盖全县的信息监测采集站网,建立信息共享的数据中心,全面实施“金水工程”。通过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提升农村供水的现代化水平。

2.2加大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力度

2012年,建设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全国城镇供水设施改造与建设‘十二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明确提出“十二五”的重点任务是,实现所有城镇水厂都应建设水质化验室,并至少具备新标准要求的10项日常检测指标的检测能力,以满足水质控制和水质管理的要求。目前,全县“五大”水厂水质监测工作依然靠县卫生防疫站的设备进行水质监测,水质检验检测设施远远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建设规模和标准要求。各供水水厂应当建立健全水质检测制度,尽快建设水质化验室,并配备专业检验人员和仪器设备,负责供水水质的日常检验工作。

2.3积极实施供水管网升级改造

齐河县一些农村供水管网特别是村内、村外的供水管线经过长期运行,管网“跑、冒、滴、漏”现象十分突出。同时,有些入户水表存在着精度低、计量不准确等问题。从2014年起,齐河县将按照“全面覆盖、同网同价、优质可靠、保障需求”的供水思路和“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步骤,进行一户一表改造、管线提升改造、水厂改造扩建,着力解决当前齐河县部分农村存在的自来水漏损严重、管网维护不规范、村级经济负担过重、水质水压不稳定等突出问题。

2.4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应急管理机制

应加强农村集中供水备用水源工程建设,以优质地下水富集区为中心,新建、扩建一批水源工程。供水单位应当制定农村公共供水安全应急预案,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因工程施工、维修等确需停止供水时,供水单位应当提前48h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性事件而不能提前通知的,应当在组织抢修的同时,及时通知用水单位和个人;因环境污染或者其他突发事件造成水质污染的,供水单位应当立即停止供水,并适时启动供水安全应急预案。

2.5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

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文5

结合公司的秋检文件精神,我厂成了了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开展200*年设备管理定级秋季设备大检查的通知》,成立了以厂领导为组长的组织机构,使我厂的设备春检有序的开展起来。

一、安全管理

1、规范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对主要生产设备、特种设备、动力设备检查的同时建立完善的安全隐患台帐、安全检查台帐,保证安全装置完好。坚持设备事故“三不放过”的执行和主要生产设备及要害岗位事故应急予案完善。

2、健全各项制度,为提高氯气泄漏事故处理能力,制定出《氯气泄漏反事故预案》,并根据《氯气泄漏反事故预案》,组织班组及车间人员开展了多次反事故演习

3、为保证我厂的安全生产,厂领导带队对各车间存在的安全漏洞、隐患进行排查,提出具体安全措施方案,立项解决,经检查发现安全漏洞、隐患 项,现已全部整改完成,最大程度的保证安全生产。

二、环保和节能设备管理(主要生产科负责)

三、四塔水处理系统和污水处理厂等环保设备全部运行稳定,我厂环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不但有效推动本钢低成本战略的实施,而且可以改善太子河下游水质,优化本溪生态环境,改善日益缺水状况。从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三、设备管理

1、为加强我厂供水设备的管理,机动科完善了设备档案,并利用每月到各班组三级达标检查时候,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掌握,对设备档案进行检查。

2、随着本钢新工程的不断上马,水厂的给排水设施不断增加,相关的检测、监视及控制设备水平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机动科为保证自动化设备的正常运行,与两家单位签定了合同,对水厂的自动化相关设备予以维护,现在我厂各种自动化设备都能正常稳定运行。

3、为保证检修的顺利进行,机动科制定了检修委托单制,车间的每项检修工作进行前,都要填写检修委托单,明确检修责任人,及相关安全措施,并上报机动科相关专业人员予以确认,在强化了安全意识的同时,做到了对检修工作的有效控制。

4、加强驻在施工队伍的管理

为了补充维检力量的不足,各车间分别派驻了一定力量的施工单位,除了进行正常的维护检修外,同时还要完成一定的维修工程。因此,加强各施工单位的管理,非常重要,机动科要求施工单位办理完相关手续之外,还要求施工单位认真执行检修委托单制,并参加各车间的安全例会。

5、备件、辅料的管理:

机动科各专业能够积极主动与备件处、供应处沟通,急生产之所急,基本能够保证备件、辅料及时到货,保证生产正常顺行。同时对各车间库房认真要求,每月检查车间一次帐、物、卡以及卫生。

6、在erp项目上水厂严格按公司要求对设备编码进行编制,为保证编码的及时完成各车间人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进行工作,并及时与机动科沟通、研究,力争做到全面、合理、完善,现已按要求将前十位编码已全部编制完成,点检基础已完成60%以上。

7、为进一步规范管网抢修工作程序,强化抢修意识,我厂特制定了《供水厂管网抢修管理制度》,从抢修的物资准备,人员配备、抢修组织到最后的验收送水的整个程序都给予了明确,并结合我厂的三级达标进行考核。为抢修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8、由我厂的管网几乎遍及整个本钢厂区,为保证管路在各单位的施工中不被破坏,我厂重新设立了标识牌,在重要位置清晰明确的给人以提醒,现已安装 个,预计 月将全部安装完成。

9、隐患整改

水厂应急管理制度范文6

中图分类号:TU99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环境卫生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期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饮用水更是备受关注。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开始以后,政府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直接经营者逐渐转变为行业市场监管者,城市供水水质督查体系逐渐形成,作为加强城市供水水质管理,保障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措施,天津[1]、上海、深圳[2]等城市相继开展了水质督察的探索和实践性工作,取得了许多成果和宝贵经验。国家级水质督察工作由于其涵盖范围广泛,地区差异性显著,督察工作远比地方复杂。

1国家级水质督察任务实践探索

2004年建设部首次开始对全国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开展水质督查工作,包括公共供水企业和转供水企业管网和居民用水点的水质情况和供水企业水质检测、管理制度及保障措施,由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中心站和国家站承担具体督察工作[3]。

2005年建设部组织了北京、天津等45个重点城市饮用水及其水源水水质的检查,包括有机物定性分析、耗氧量等有机综合性指标,卤代烃、农药类、多环芳烃类、酚类等36个有机物指标。建设部组织各省主管部门进行调查,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制定技术方案,国家站承担检测任务。

200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建设部、卫生部等部门对全国120多个城市的饮用水源水质有机物指标和城镇供水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进行调查。

2007年督查范围扩展到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及《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中涉及到的部分地级城市等共100个城市的供水情况,包括城市供水水厂、配水管网的水质情况,公共供水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落实情况。

2008年加入了部分2007年未查的部分地级市,督察范围首次向县城延伸,涉及128个地级以上城市(包括重点城市)和31个县城,共159个城市,督查对象、内容组织形式和经费参照2007年。

2009年将督查范围扩展到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和县城(城关镇),涵盖了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79个县级市,合计共2365个城市的公共供水的水源和出厂水水质情况。城市供水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完成数据汇总分析,提交水质普查报告。

2010年首次将近两年未检查的地级城市的公共供水出厂水和管网水,近两年水质监督检查中发现水质异常的地级市公共供水厂出厂水纳入督查范围,同时包括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城市。以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标准对水样进行抽样检测,同时对重点城市公共供水水质检测、数据审核与记录档案等方面情况。

2011年住建部对全国设市城市公共企业水厂出厂水水质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标准进行普查,建设部统一组织实施抽样检测水质和水质自检情况查验工作,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负责统一组织实施,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中心组织具有资质的水质检测机构开展水质全分析检测工作,并完成普查数据分析汇总,提交报告,城市供水主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督促现场采样和送样工作。

2历年国家级水质督查任务实践的特点分析

(1)督察范围广,并且呈逐年扩展深化趋势

从2004年首次城市供水水质督察工作开始,督察范围就涵盖了全国36个重点城市(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公共供水企业管网水、二次供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第二年达到45个重点城市,直至2011年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公共供水企业的水厂出厂水的水质普查,同时督察工作逐步深入县镇层面,督察范围逐渐扩大,并在保证全面覆盖的前提下优化督察结构,对往年监督检查中水质异常的地市进行复查,督察范围日趋合理化。

(2)监督检查内容逐步丰富和完善

2006年以前全国水质督察工作对全国各城市供水企业原水、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水质检测项目主要集中在常规项目和有机物指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颁布后,全国城市水质监督检查工作依据新国标,逐步将《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42项常规指标和64项非常规指标纳入每年水质监督检查内容当中,并通过每年的督察技术方案对水质采样和检测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和规范要求。

(3)水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督察的纳入

除城市公共供水企业水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外,公共供水企业水质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也在每年督察工作的内容当中,主要集中在城镇供水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公共供水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及落实情况、水质自检情况和水厂消毒设施运行情况等方面。

3历年国家级水质督查任务实践现存问题分析

(1)督察对象与范围

在国家历次开展的水质监督检查工作当中,督察范围从全国重点城市扩展到全国所有设市城市,并且深入县镇的公共供水企业,但仍由建设部直接组织安排水质督察工作,督察范围没有层次,大包大揽,三级主管部门在全国水质督察工作中权责的缺失,使每年督察工作范围缺乏固定和变化机制,督察范围的扩大造成工作量急剧增加,也无法保证每年督察对象的统一。

(2)督察频率和内容

由于国家尚无设立水质监督检查专项经费,历年督察经费主要由承担检测任务的监测站、供水公司或其他国家专项经费承担,不仅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同时无法保证水质督察工作内容持续有效的开展,使得每年督察的范围、对象和内容有较大的变化,公共供水的水源、出厂水、管网水和二次供水的水质全分析无法持续进行,每年国家水质督察内容均有侧重的开展,不利于全面掌握全国总体水质安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3)督察组织方式

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和国家城市供水水质检测网各检测站在国家水质督察工作中主要承担水质检测工作和技术支持,采取交叉检测方式,但同行业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检测机构能力的参差不齐,无法完全保证水质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水质督察工作中专门和公众监督的缺失,也严重影响了水质督察工作的公正性。

4展望

(1)加快建立权责统一的三级水质督察体系。建立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城市的三级水质督察体系,明确各级督查对象、范围和目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效避免各级督察体系的重复建设和职责交叉。地方水质督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国家级水质督查任务能立足于统筹规划,提高督察效率,节约社会资源。

(2)完善水质督查立法和相关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城市供水水质管理规定》和《城市供水水质督察条例》,以及地方相关水质管理与水质督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进一步明确全国和地方水质督察职责分工。《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全面实施将进一步规范和统一水质督察工作,新国家和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定让水质督察日趋科学合理。

(3)加强公众监督和参与。城市供水的服务对象是公众消费者,开展水质督察工作的受益人也是人民群众,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同时社会公众对城市供水水质也愈加关心,让公众更多参与到水质督察的监督和工作当中,使城市供水水质状况更加透明,不仅符合水质督察工作的根本目的,也维护了水质督察工作的公正性。

参考文献

[1] 张迎五.城市供水水质督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城市基础设施.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