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虚拟经济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虚拟经济特点

虚拟经济特点范文1

关键词:虚拟资本;实际资本;虚拟资本运动;实际资本运动;转型

abstract:with the marxist economics concept of fictitious capit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economy,the paper generalizes the forms of fictitious capital,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 and physical capital movement. it also discusses fictitious capital in china's market econom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 and the physical capital movement as well as their economic influence.

key words:fictitious capital;physical capital;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actual capital movement;transition

一、虚拟资本研究的定位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虚拟资本理论则更多地从实际经济运行的角度,研究了虚拟资本运动的形式、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关于发达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虚拟资本运动等规律。这种研究本质上还是延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框架,只是强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征,如强调市场经济中由于金融创新形成的虚拟资本形式和性质的变化。就目前来看,虚拟资本研究存在一定误区,如有些研究将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分析与现代金融理论分析混同。实际上,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新条件的虚拟资本运动分析,是服从于马克思经济学范畴,不是实际经济具体规律的总结,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不能将概念互换。笔者认为,虚拟资本理论存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内涵,又存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内涵。而虚拟资本研究应包括两类:一类是沿着马克思经济的原有研究思路,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思路的研究突出性质层次上的研究;另一类是从实际经济环境的角度,突出虚拟资本运行的具体特点。具体特点的研究拓展了经济运行研究的视野,为揭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二、市场经济中的虚拟资本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

最初,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银行资本结构时,使用了虚拟资本这个概念。马克思认为,“银行家资本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券(汇票)、国家证券(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他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他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他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的权利就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是指资本的双重存在性,而与实际资本相脱离的“存在性”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因为其价值基础与实际市场活动无关。实际上马克思的虚拟资本内涵可以体现两个层次上:一是指证券与实际资本分离,证券只是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却被当作有价值的“买卖”;二是指证券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代表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第一种情况是指一笔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双重存在;第二种情况则是指一笔资本的双重以上的存在。这样,人们将虚拟资本定为,具有资本的形式,而没有资本的内容,并在运动中不断增值的资本形态。

(二)虚拟资本的两种基本形态

市场经济中存在复杂的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中广泛地分布着不同形式的虚拟资本。从范围上看,各类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其他可转让的金融工具等都是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但从虚拟资本对经济的影响角度可将虚拟资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商业票据等存在实物对应的虚拟资本形态;另一类是与实际资本相离较远的投机性强的虚拟资本形态。

1. 形态的虚拟资本对实际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该类型的虚拟资本的出现与实际经济活动直接相关,即对应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第一种类型的虚拟资本(如商业票据)市场,一方面服务于企业经营的短期资本需求,另一方面这类型的虚拟资本成为人们投资的形式之一。显然,这类型的虚拟资本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作用。同时,通过人们的投资活动,虚拟资本市场具有吸纳社会过剩货币资本的作用,尤其在较高级层次的虚拟资本形式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虚拟资本市场对整体经济风险释放作用更大。(2)该类型的虚拟资本投机性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其价格相对稳定,而且价格变动(往往只与货币市场利率有关)也具有可预见的特点。

2.虚拟资本是具有高投机性的资本

存在于虚拟资本市场中的证券,尤其是股票,期权,期货等是现代市场中经济条件下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虚拟资本形态。一般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加强,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更加精巧与复杂,这部分虚拟资本会长足发展。一方面,这类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越来越远离具体的、单个的资本运动,与整个经济活动相关,但又有很强的独立化特征。另一方面,这类虚拟资本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特征。这部分虚拟资本往往由于受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其较高的回报率,从而成为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这部分虚拟资本往往成为人们炒作和投机的对象。

三、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

(一)资本获取与实际资本运动

资本获取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基本条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产业资本运动过程表现为:g-…p…w′-g,g:货币资本来源基本上有两个渠道,即自有资本和外部资本。外部资本获取本质是一种信用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自有资本被认为是低负债的资本获取方式,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往往成为企业首选的资本获取方式。这就是传统的业主制企业为什么是较为安全的资本获取方式的原因。这种资本获取方式对企业生产和投资行为的主要影响是:一方面,自有资本限制了企业的行为动机,尤其是企业的冒险动机,这就是说,这类型的资本获取形式使企业具有了硬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资本数量约束了企业扩张动机。在企业融资自主的假定前提下,一些理论分析表明,自有资本形式和外部获取资本形式存在某种替代关系,如果外部资本获取的成本较低时,可能促使企业使用外部获取。实际上,外部融资形式是通过所谓资本市场获取,而外部的资本获取通过资本市场——可以是长期的资本市场也可以是短期资本市场,而企业与资本提供者的关系可以是借贷关系也可以是所有权关系。从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这种关系角度,一些理论认为,由于信息的原因和风险的考虑,企业获取外部资本形式并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企业在两种形式的资本获取形式上不存在单一的一致性的替代关系。因而简单地认为资本市场的资金价格影响企业的资本获取形式是不完全的。

股份制为企业创造了另一种资本获取方式。股份制条件下,企业的产权分为千千万万个股东,每个股东都是企业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资本获取由单个人或几个人扩展到全社会,这就为股份制企业创造了范围广泛的资本获取空间。但是,企业的发展必定受股票和其市场运动的影响:企业所需资本主要来自股份获取(包括初创和再发展);股票的“价值”(收益率)与企业的内在价值相互依赖;虚拟资本市场运动以企业或实际资本运动为基础;虚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信心对实际企业资本运动产生直接影响等。

企业实际资本运动主要受行业发展景况、企业本身的内在实力和商品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制约。企业本身资本运动的目的是资本的增值,但所经过程必须是资本生产,不仅受时间的约束,而且要受空间和生产的自然过程的约束。企业实际资本的效率或效益,既受特定行业或产业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又受到企业实际资本之间相互配合的社会总资本的结构和水平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资本运动的另一特点是,一旦投资失败或污损、破产,企业整个资本运动就要受到影响甚至停止,而且有大量的资本损失。资本损失的不仅是资本所有者的损失(有时可能不是),而且是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减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社会货币资本真实意义上的损失。从企业实际资本损失的影响上看,如果仅局限于特定企业内部,不通过资本关系或借贷关系向社会扩散,这种损失将不会对经济构成威胁。

(二)虚拟资本运动

企业的股票是所有者的代表凭证,以虚拟资本形式在虚拟资本市场运动。虚拟资本运动规律及其与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也从这里寻找。虚拟资本的运动形式像商品买卖一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但是,这种买卖关系与商品买卖不同。商品买卖的最终结果是商品要从流通中退出,而虚拟资本买卖原则上是无限的。与商品买卖中重视商品成本不同;虚拟资本买卖只注重价格,是受益凭证的买卖。

虚拟资本运动最主要的特点是价格运动和虚拟资本买卖投机性。在虚拟资本市场上,进入者都是货币所有者,以投资者身份出现。它们运用资本投资就像企业投资生产一样。这种投资要比真实投资方便,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投资方式的巨大革新。就投资对经济稳定性而言,投资愈是不改变的,对社会经济稳定愈有意义;就个人而言,在股票市场上,越是流动越对自己有利。证券的巨大流动性使证券投资方式称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投资方式。股票市场具有高投机性与股票价格变化巨大有关。股票价格变化大体上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受利息率的制约,通常人们用利息率表示股票的价格;受企业发展的经营状况等不确定因素的作用。由于利息率的变化是可预见的,从而对所有投资者来说,没有信息上的差别,但企业利润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准确预见的。投资者与企业内部人对企业信息上的差别以及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是虚拟投资市场高投机的重要原因,也是发生内幕交易等不规范交易的根源所在。

(三)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关系

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虚拟资本运动具有独立化的特点。(2)虚拟资本运动是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资本获取条件。正是虚拟资本市场的不断运动为企业动员了源源不断的资本供给,因而,虚拟资本运动是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一个前提条件。(3)虚拟资本独立化运动并不能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虚拟资本基础支配作用: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左右着股票的水平;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而产生泡沫经济最终要回到企业的实际水平。在认识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时,企业实际资本的基础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上述分析的是虚拟资本运动与单个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而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另一方面是与整个社会总资本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虚拟资本运动与整个宏观意义上的实际资本运动更加密切。

四、转型期虚拟资本运动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主要的特点是市场体制的非完整性。尽管如此,转型时期的经济环境中仍然存在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按照一定方式运动,并与实际资本运动相结合,推动经济的变化。

(一)虚拟资本的结构与规模

从发达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看,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对实际资本的运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既有有利的促进作用,也有不利的影响。从有利方面,虚拟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志,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实际资本的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深化。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市场发展相对不完善,其中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虚拟资本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不仅是规模上,而且表现在结构单一以及深度不够。如现阶段以股票市场为主要形式的资本市场,规模相对于整个经济中的虚拟经济而言,还是相对较小;股票之外的其他形式的资本如债券资本市场发展落后。虚拟资本的这一特点对实际资本的形成不利,加上政府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资本市场管理经验欠缺,市场规制不完善,如以商业票据等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发展滞后,等等,已经成为实际资本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虚拟资本运动表现出更为投机性的特点,并构成对整个经济稳定运行的负面影响

虚拟资本运动的基本特征是投机性,尤其是与实际资本相距较远的虚拟资本形式更是如此,这是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而市场化过程中虚拟资本运动的投机性有自己的特点:(1)相对于大量虚拟资本需求而言,虚拟资本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供需矛盾促使虚拟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加大。(2)虚拟资本的需求主体力量对比差异巨大,使部分需求主体更有可能对市场掌控,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市场的投机性增大,而投机性增大又反过来强化了大众需求主体的投机意识,市场的投机性进一步加强。(3)改革的非稳定预期也强化了广大居民的储蓄意识,风险意识提升也使企业经营行为谨慎了,因而企业层次上的实际资本运动显示出动力不足,加上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体制影响和经济态势的趋势变化,整个经济中出现过剩货币资本的局面,而过剩的货币资本又为虚拟资本运动的投机性加大创造了条件,如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现实。(4)体制和政策的过渡性或者阶段性对虚拟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影响也比较大。

(三)实际资本自身运动以及与虚拟资本运动的关系

成熟市场经济中的实际资本运动与虚拟资本运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其中虚拟资本运动具有独立性,而实际资本运动受虚拟资本运动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转型时期的体制和政策的特殊性、经济结构特征以及主体行为特征都将左右两者的相互关系。(1)从虚拟资本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的促进作用方面,由于虚拟资本规模有限,尤其是“投机性”较强的虚拟资本形式发展滞后,虚拟资本对实际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但虚拟资本的购买者的投机性预期,使社会经济中过剩的货币资本由实际资本需求转移到虚拟资本上,从而通过迂回的形式使虚拟资本运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际资本运动。(2)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内过剩的货币资本以银行储蓄存款形式存在,抑制了虚拟资本市场的规模的变化,抑制了实际资本运动。同时,由于虚拟资本市场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作用相对不足,则实际资本运动通过银行直接获取外部资本。这就是说,实际资本运动更多地是借助非虚拟资本市场的形式来实现。前面的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股份制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市场是投资主体的投资选择实现的场所,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市场均衡的实现、货币资本的价格的实现、以及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货币资本获取。

转型时期的经济条件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行为。虚拟资本需求受多种因素作用,受人们多元的投资目标影响。不同的投资目标将改变整个经济中的虚拟资本的结构,而在虚拟资本规模(包括投机性较强的虚拟资本和投机性较低的虚拟资本)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过剩的货币资本既没有输送到实际资本形式中,也没有进入到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形式中,而是成为单纯的储蓄形式。这为经济未来非稳定预期创造了条件。过剩的货币资本不仅影响投机性虚拟资本的市场稳定,而且影响实际资本的运动和壮大。

处于转型时期的实际资本运动本身也有独立性。因为在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市场发展欠缺包括虚拟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实际资本运动更多地是通过政府的自主行为推动的,或者说是通过非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形式,借助政府干预使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相结合,如借助政府主导下的商业银行为企业融资。这样,实际资本运动一定程度上脱离虚拟资本的独立运动。独立化的实际资本运动在政府干预影响下,反过来也影响虚拟资本的运动以及虚拟资本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的积极促进。

以上从几个方面分析转型时期的虚拟资本运动的特点,以及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与发达市场化国家相比,转型时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认识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 许均华,高翔.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0(3).

[2] 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j].金融研究,2000(3).

[3] 赵瑾璐,张小霞.论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

[4] 雷起荃.虚拟资本、虚拟企业与虚拟国家之解读[j].经济学家,2001(2).

[5] 白丽健.试析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的关系[j].当代财经,2000(4).

[6] 李恒光.虚拟资本的内涵、运行规律及经济影响探析[j].理论与改革,1998(1).

[7] 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8] 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4).

[9] 梅子惠.虚拟经济与市场经济[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2(2).

虚拟经济特点范文2

??关键词:虚拟企业 ; 虚拟经济

??一、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主要循环依托的直接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其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性、依附性、周期性、增长性、无形性等。这样,以虚拟资本为核心、以金融系统为依托的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 过程中的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

??1. 聚集资本功能。虚拟经济通过各种存款凭证和有价 证券 等虚拟资本形式,经由以 银行 为主体的各类 金融机构 ,将分散在个人和单位手中的资金聚集起来,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据 统计 ,2000年底全球虚拟经济的总量已达,/. 万亿美元,而当年各国国民生产总值的总和只有30万亿美元,即虚拟经济的规模已达实体经济的5倍。

??2. 循环流通功能。所谓的虚拟经济,是指与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总而言之,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经济活动。由此可知,虚拟经济的实质就是循环流通。倘若一旦停止了其循环流通活动,就无所谓虚拟经济了。据统计,全世界虚拟资本日平均流动量高达1.5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

??3. 引导资金功能。从 历史 上看,虚拟经济的前期存在形态是生息资本,而当生息资本一旦 社会 化以后,就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和单位手中。当各种有价证券进一步 市场 化以后,不仅能使人和单位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而且大大提高了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的目的性和速度,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4. 扩张经济功能。国民经济要发展,各类企业要扩大,其基本前提就是必须要有资金,而资金的来源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间接 融资 。另一个则是通过发行各类有价证券直接融资。企业通过各类有价证券直接筹措到的资金,除了用于原有的技术改造之外,其余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都是用于扩大其生产经营规模方面。企业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张了,整个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张也就由此得到了实现。从现实和发展的趋势看,这一点将会越来越突出。

??5. 增值价值功能。一般而言,就价值增值来谈,有下面两种情况。其一是:某甲急需从事一项经营活动,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量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另一种情况是:某甲将借来的钱 投资 于一项具体的经营活动从事经营,当该项经营活动结束之后,他获得了比原来投资时大若干数量的收益。这时,某甲从事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其前提仍然是虚拟经济的作用。当然,在现代 市场经济条件下,情况会复杂得多,但基本原理却是相通的。

??二、实体经济的特点与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实体经济就是指那些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部门或行业,最典型的有 机械 制造、纺织加工、 建筑 安装、石化冶炼、种养采掘、 交通 运输 等。实体经济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有形性、主导性、载体性、下降性。那么,以物质资料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内容 的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功能又是什么呢?

??其功能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 提供基本生活资料功能。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总要吃饭、穿衣、行动、居住、看病、休闲等,而保证这些活动得以继续进行的基础,则是各式各样的生活资料。那么,这些生活资料是由各式各样的实体经济生产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各式各样的消费活动也就得不到保障。

??2. 提高人的生活水平的功能。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存,而且更要发展,亦即人们不仅要生活,而且还要生活得更好。保证人们生活得更好的物质条件,是由各式各样的更高水平的实体经济创造出来的。如果实体经济的更高级的生产活动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就从根本上失去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

??3. 增强人的综合素质的功能。再同样,古往今来,乃至永远,人们不仅要生活得更好,而且还要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全面的增强,亦即人们不仅要有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且还要有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保证人们高层次精神生活的物质前提同样是由各式各样的具有特殊性质的实体经济所提供的。如果实体经济的一些特殊活动形式一旦停止了,那么,人们也同样会从根本上失去增强综合素质的根基。

?? 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以归纳为: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下面分别论述。

??1. 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 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 环境 。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社会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那么,各类实体经济用于发展的资金从哪里来呢?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银行为主体的各类金融机构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证券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 ,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历史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 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这也表现为三点: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下。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 检验 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 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综合上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谁也离不开谁,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会是这样的。

虚拟经济特点范文3

关键词:网络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影响;完善;改进

1.引言

网络虚拟经济,是指网络世界中通过使用的虚拟金钱来实现支付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个过程中一些网络公司为方便网民支付服务费用推出的一种网上虚拟货币。如用户购买IT产品或使用网站各种增值如我国互联网公司推出的腾讯Q币、新浪U币、盛大元宝、网易POPO币等。网络虚拟经济也具有支付功能,由各网络机构自行发行,但是不能实现现实的价值,不能通过银行转账,没有形成统一的发行和管理规范,只能流通于特定网络世界。

网络虚拟经济从产生至今,规模越来越大。据业内人士估计,国内互联网已具备每年几十亿元的虚拟货币市场规模,并以15%-20%的速度成长。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有关方面的关注:一些专家表示,随着虚拟经济的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有财产属性,对现实实体经济的冲击也逐渐出现。2007年2月,文化部、公安部、信息产业部、中国人民银行等14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吧及网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来规范相关网络公司进行的网络虚拟经济的行为,防止其影响我国的货币流通。

那么,网络经济货币是否能对现实货币流通甚至实体经济形成冲击?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分析网络虚拟经济的相关问题,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

2.网络虚拟经济的货币属性分析

网络虚拟经济是一个新兴事物,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信息技术革命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推广逐步走进千家万户的,一经诞生便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乃置实体经济发来了巨大改变和冲击,那么它以后的发现究竟如何,是昙花一现还是久盛不衰呢?让我们从基本经济原理出发,深入了解网络虚拟经济的前景和未来。

(一)货币相关理论概述

货币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止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也是如此,货币是指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生产关系西方学者则一般把货币定义为“在交易和支付中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必须具有两个特征:能够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能够和一切商品进行直接交换。

一般情况下,货币均可以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价值储藏手段和支付手段这四种职能。

(二)W络虚拟货币的特征

网络虚拟货币属于符号的范畴,若要成为货币,必须满足货币的特征和执行货币的职能。网络虚拟货币是特定商品预售的工具,以私人信用作担保。一般来说,网络虚拟货币是一种定向支付工具,供人们购买发行者提供的各种商品等,以便满足自己的需求。转账支付则受银行清算系统服务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更加难以满足需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供应商设计了各自的虚拟货币,通过系统认证接受随时支付。用户只需在规定时间内购买虚拟货币,就可根据需要随时在线支付。

(三)网络虚拟货币行使的职能

目前,虚拟货币在虚拟世界中可以购买物品、支付物品的流通,甚至出现不同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虚拟货币在网络上已经具有货币的交易媒介、支付手段的某种功能,有了现实货币的雏形。但是,美中不足的是,网络虚拟货币还不能执行货币的四种职能。

(四)网络虚拟货币的本质

网络虚拟货币只是作为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而非一般等价物。实际上,网络虚拟货币属于信息货币。信息货币的特点是:第一、信息货币是基于电子网络的分布式的价值中介。第二、其价值具有混合价值形态,是一种附加信息的货币卡。一方面其价值取决于面值,另一方面取决于其承载的信息内容;第三、没有在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形成统一市场,其等价物不能与货币进行对等交换。

可见,与货币的一般等价物属性不同,网络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货币只是代表发行者所提供的特定服务。其被接受的范围仅限于有特定需求的人群,与商品供求状况相同。而这种特殊符号需要被特定的系统识别。因此,不同供应商发行的虚拟货币必然不可通用。由此形成分散发行、自成体系的格局,导致每一种网络虚拟货币都只能依靠单薄的私人信用作为保证,不存在“普遍接受”的经济基础。所以在这一点上,比起实体经济还是有着很多的不足。

3.虚拟经济应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

从上面的论证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善,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市场经济中,实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以金融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支持。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合理运行让闲置资金匹配合适的实体经济投资领域,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融资平台,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金融市场能扮演风险识别的角色,预警实体经济发展可能出现的问题,也能促进实体行业之间的竞争。例如,股市能将难以进入社会再生产的分散资金集聚起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过程,也是企业风险发现的过程,对企业经营能起到预警作用。

然而,如果网络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盲目扩张、过度炒作资产等现象蔓延泛滥,也将产生巨大的危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基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基础,也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的利润最终来自实体经济,离开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不有力抑制“脱实向虚”、遏制投机炒作,就会导致实体经济无法获得虚拟经济的充分支持,制约其较快发展,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最终也将影响虚拟经济的发展。

同时还会扩大社会贫富差距。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产品炒作,最终结果都是价格急剧上涨进而产生泡沫。这个过程的受益者往往是大量资本持有者即炒作的最先发起者,而受害者往往是后来的跟进者,大多又是财富拥有量较少的群体。因此,炒作的过程,成了财富从穷人向富人集中的过程,贫富差距会因此而加大。

4.网络虚拟经济的未来

经过全文的经济理论探究可以看出,网络虚拟经济其实是一把“双刃剑”,首先从诞生来看,它既是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可能会对实体经济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是破坏性的损害,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在发现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趋利避害,适应实体经济的发展,即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在必要的经济的领域发挥应有的作用。

虚拟经济特点范文4

关键词:广义虚拟经济;人才聚集现象;人才聚集效应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2)03―0078―05

一、引言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部分,随着人才的流动,往往会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形成人才聚集的现象,人才聚集现象又会产生相应的人才聚集效应。虚拟经济的出现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的关键不在于领域的划分,而在于视角的建立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

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最先提出了虚拟价值,此后,西方学者在这个领域相继做出研究,并提出广义虚拟经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相应研究。刘骏民教授在《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一书中认,“虚拟经济”的概念可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虚拟经济是指物质生产活动和其有关的一切劳务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例如房地产(除去建筑业创造的产值)、教育、广告业等。成思危教授在《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一文中,对虚拟经济定义了三种范畴:第一,是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第二是指以信息技术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也称数字经济或信息经济;第三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林左鸣在《广义虚拟经济》一书中曾指出:传统的实体经济主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纯粹的虚拟经济只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经济统称广义虚拟经济。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才聚集的理论研究较深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人才集聚是一个点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面的问题,认产业空间的聚集,人才的集聚以及城市化,本身就存在着关系。牛冲槐教授已经从区域要素的视角给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定义,所谓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科技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对广义虚拟经济和人才聚集分别进行了研究,而关于广义虚拟经济与人才聚集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较缺乏。因此,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对人才聚集现象及效应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

对于虚拟经济,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学者就开始了对其的研究,这里的“虚拟经济”主要是指由实体经济衍生而成的各种金融活动,实一种狭义的虚拟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义虚拟经济已经蔓延到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角落,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其基本特征表现二元价值容介态。广义虚拟经济着重考虑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其灵魂是信息。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其特点逐渐的显现出来:从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角度看,他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主导的,从所生产的商品来看,其价值是以非物质形态主要形式的。

(二)广义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

根据其内涵,我们归纳其特征如下:

1 人本经济。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它是一种人本经济,强调以人本。对于财富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讲,满足心理需求比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

2 信心。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虚拟经济带来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心争夺战,虚拟经济时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不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是信心不足和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

3 人气的聚集。人气就是吸引人心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程度。人气的聚集实际上就是社会群体的信心集合,取其共同认可的心理感受标准。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人才聚集。人气,是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标志。

4 知识和信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息成首要的资源,以信息技术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以知识和信息特征的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5 服务。“服务”在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单纯销售商品的情况已经慢慢消退,如今的商品销售往往要伴随着服务。所以,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专业分工必须要附上与之相当的服务,以此来提高效率。

6 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下颇引人瞩目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强调的是基于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它超越一般物质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给客户提供超值享受,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7 人力资本。在创造企业价值方面,人力资本往往比传统的资本更加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当企业要创造大量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时,仅靠资本的投入是不够的。人力资本,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它对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人才聚集现象

下面,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及内涵进行重新的界定与诠释。

(一)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人才在区域要素边际收益差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从边际收益较低的地区流向边际收益较高的地区。而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看,人才聚集现象可以定义: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动,大量人才了满足其心理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在虚拟经济发达、信息高效流通、市场信心足的地区集聚所形成的聚类现象。这样的人才聚集现象可以促使人力资源更快地转变人力资本,从而创造价值。

(二)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内涵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内涵分三个部分。首先,对于任何一类人才来讲,经济的发达及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完全的吸引人才的聚集。人才的聚集,必然是向历史潮流的“潮头”聚集。比如,在一些IT人才的眼中,硅谷、深圳、中关村,就是他们心中向往的圣地;而对于一些服装设计师来讲,法国巴黎则是他们的圣地;对于建筑师来说,意大利、德国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渴望去这些地方发展,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了满足心理需求,是一种精神向往。其次,广义虚拟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人气的聚集。广义虚拟经济系数是恩格尔系数的反函数,广义虚拟经济系数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该地区越富裕,服务行业、体验经济相对更发达,知识和信息传播迅速。这样,就能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享受,达到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效果,这种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广义虚拟经济下,自我价值的实现推动着人才的聚集。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科技人才来讲,更重要。有数据显示,微软有30%的俄罗斯工程师;在硅谷,华人和印度人工程师的数量占到了2/3以上。这样的现象表明,工程师会觉得在微软、在硅谷,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意义,人才的聚集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特征

根据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及内涵,文章进一步分析得出此现象的特征。

1 空间性。人才在广义虚拟经济的影响下,聚集在某一地区,会引起该地区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些人才或集中在人才市场中等待重新配置,或聚集在专业性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在特定的空间内才能完成上述人才资源配置过程,所以,它具有显著的空间性。

2 聚类性。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聚集现象主要表现某一行业(虚拟空间)中集中了大量相关或同类型的科技人才,这种现象体现出了按类聚集的聚类特征,所以具有聚类性。

3 动态性。人才个体结构分布与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如知识、技能、年龄等,而且,人的个人偏好,精神追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人才聚集是一种动态过程,这种动态性有利于组织与外部资源的交换,提高组织知识的动态竞争力。

4 网络性。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的聚集,必然会伴随着知识与信息的流动,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沟通也会变得非常频繁,因此,各人才聚集组织之间在长期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中会形成以知识、信息纽带的经济网络,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得人才聚集呈现网络性特征。

5 共享性。广义虚拟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的高效流通标志的,所以,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的聚集,会迅速地将个体分散知识转化整体共享的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形成知识共享系统。人才个体与知识共享系统相互丰富,扩大了知识共享量,提高了人才群体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四、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

人才聚集现象与其他经济现象一样,也会产生两种效应,即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和不经济性效应。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的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用。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人才,聚集后的作用低于不聚集时的作用。了研究方便,本文将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效应归人才聚集现象,不做深入讨论,本文中提到的人才聚集效应均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下面,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探讨人才聚集的效应。

(一)知识溢出效应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人才掌握的知识一般都是以隐性知识主的,是以非编码形式存在的,这种知识很难用间接的形式传递。人才的聚集增加彼此问交流的机会,可以使人才在接触中互相学习,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得以广泛传播。

(二)信息共享效应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首要资源。人才了追求知识和信息的高效流通,而聚集在信息经济发达的地区,由此,该区域的信息传播将会更加迅速,且传播成本降低,经济活动中会出现免费、及时的信息供群体共享。

(三)激励效应

人才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互相聚集而产生竞争,竞争会对失败者产生激励作用,聚集竞争不会是个体性竞争,必然是群体性竞争。对于失败群体,在竞争过程中能够以隐性知识溢出方式,发现自身人力资本的缺陷,失败的刺激会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胜利群体而言,了维持竞争优势,也会产生激励,进一步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群体性竞争的结果会提升聚集区人才群体的能力水平,提高人才资源的性价比,在人才聚集群体中产生“激励效应”。

(四)集体学习效应

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人才聚集效应会产生信息共享效应,了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人才更愿意创造一种集体学习的机会,如研讨会、沙龙等,并以此来获得更大程度的开放和交换力度。

(五)人气效应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富的标志,不单单需要稀缺贵重的物质作载体了,而是要有一种可靠有效的信用制度来维系,因此,“人气”变得至关重要,要想积累人气,积累信心,就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才的聚集与人气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六)品牌效应

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品牌商誉,逐渐体现出了一种无形的、巨大的价值。消费者追求高档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体现虚拟价值的过程,高档的产品更多的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主。人才的聚集,会加快市场信息的流通,迅速地增大产品的需求,产生人气的积累,能够促使一个品牌持续下去,并不断的发展壮大。事实上,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它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七)组织效应

人才的聚集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任何一类人才的聚集,都应有“帅”、“将”、“兵”的分类。组织中应由能力较强、民众信服度高的人才来担任领导,而组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共同的追求。人才的聚集应向着群体合理配置的方向流动,从而使组织能够良好发展。

(八)商业模式效应

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标志的经济时代已慢慢衰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只是完成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商业模式,逐渐转变服务同步的商业模式,强调注重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某地区人才的聚集,能够使当地企业快速的接受新鲜事物,从而推动其商业模式的转变。

(九)体验营销效应

顾客心理需求的满足主要取决于产品虚拟价值的发挥,而体验营销则是发挥产品虚拟价值的主要途径。如今,很多著名品牌的营销手段都转向了体验营销。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的聚集,体验经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人才聚集起来,是了追求更大的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从而将体验营销融入到各个行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十)创意经济效应

创意经济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产品了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求,形式会变得越来越多样化,每个消费者都会有自己的偏爱与喜好,对产品的期望会因人而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聚集会产生更多更好的产品创意,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虚拟经济特点范文5

论文摘要: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之间必须保持适度平衡,否则会出现经济危机。当前欧美发生的 金融 危机 ,正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背离的结果,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国务院总理在2008年10月14日应约与英国首相布朗通话时表示,要认真 总结 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金融创新 与金融监管的关系。温总理向西方发达国家首脑提出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的呼吁,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不论是深深卷入危机中的欧美金融强国,还是需要金融创新支持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

一、虚拟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虚拟经济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词语,其释义尚无定论。最为普遍的解释,是指与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简单地说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虚拟经济”的概念是马克思首先提出的,他在《资本论》第3卷第5篇中,特别是在论述信用和虚拟资本的第25章及其后,对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认为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生息资本)和 银行 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等。虚拟资本本身并不具有价值,但它却可以通过循环运动产生利润,这是它与实际资本的共同之处。

虚拟经济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私人间的商务借贷行为。例如某甲急需购买某种货物,但他本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某乙手头正好有一笔钱闲置未用,于是某甲便向某乙借一定数额的钱,许诺在一定时期内还本付息。某乙手中的借据就是虚拟资本的一种雏形,它通过借款与还款的循环活动而取得增值。这时某乙并未从事实际的经济活动,只是通过一种虚拟的经济活动来赚钱。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闲置货币的资本化,即人们手中的闲置货币变成了可以产生利息的资本。第二个阶段则是生息资本的 社会 化,即由银行作为中介机构将人们手中闲置的货币借入,再转贷出去生息,人们还可用闲置货币购买各种有价 证券 来生息,这时人们手中的存款凭证和有价证券也就是虚拟资本。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可以引导资金从不能用于生产、流通等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转移到能将其用于实体经济活动的人们手中,并可以将分散在各人手中的资金集中起来进行较大规模、收益较高的经济活动,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 市场 化,即有价证券可以根据其预期的收益而自由买卖,从而产生了进行虚拟资本交易的金融市场,例如,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市场化不仅能使人们手中的有价证券可以随时变现,大大提高虚拟资本的流动性,还能引导资金向预期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从而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

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即虚拟资本可以跨国进行交易。金融市场的国际化能在国际范围内引导资金向收益较好的产业流动,可以大大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同时还形成了一种新的金融市场——外汇市场。

虚拟经济发展的第五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即各国国内的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间的影响也日益增大。随着因美元脱离金本位而导致浮动汇率制的形成、金融创新的增强、信息技术的迅速进步、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流量越来越大,从而使得虚拟经济的规模不断增大。

虚拟经济具有五大特性:

1.复杂性。虚拟经济是一种复杂系统,其主要组分包括 投资 者、受资者,以及金融中介者,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则在金融市场中进行虚拟的经济活动。虽然每个人都有按照自己对 环境 及其发展前景的了解及其预定目标独立决策的自由,但每个人的决策又不能不受其他人的影响。

2.介稳性。所谓介稳系统是指远离平衡状态、但却能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系统。这种系统虽能通过自组织作用而达到稳定,但其稳定性很容易被外界的微小扰动所破坏。虚拟 经济 是一种介稳系统,必须要靠与外界进行资金交换才能维持相对的稳定。

3.高风险性。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其价格变幻无常,而 金融 市场 交易规模的增大和交易品种的增多使其变得更为复杂;人们对市场及 环境 变化的预测能力不足,从而较易导致决策错误;还有许多人因为追求高收益而甘冒高风险,从而促使各种高风险、高回报的 金融创新 不断出现。

4.寄生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虚拟经济由实体经济产生,又依附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及相关的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可看成是资本的循环运动。

5.周期性。虚拟经济系统的演化大体上呈现周期性的特征,一般包括实体经济加速增长、经济泡沫开始形成、货币与信用逐步膨胀、各种资产价格普遍上扬、乐观情绪四处洋溢、股价与房地产价格不断上升、外部扰动造成经济泡沫破灭、各种金融指标急剧下降、人们纷纷抛售实际资产及金 融资 产、实体经济减速或负增长等阶段。但是这种周期性并不是循环往复,而是螺旋式向前推进的。

二、实体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实体经济并不是一个专用术语,至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词语,有时候这个词语甚至被应用得很通俗化。

金融危机 爆发后,美联储频繁使用实体经济这个词语,与之相关联的是除去房产市场和金融市场之外的部分,就美国经济数据的构成来看,其中包括制造业、进出口、经常账、零售销售等的部分被美联储笼统地概括为实体经济。由于不包括房市和金融市场这样的特殊的部分,所以实体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国国内市场运行的“流水账”部分。之所以这样来描述,是因为虽然实体经济往往不是要害部门,而是民用普通领域。

尽管不是要害部门,但实体经济显然对于美国市场的日常运行具有关键意义,一旦实体经济出现震荡或反复,往往反映到美国人的生计问题上,像美联储十分关注食品价格指数和消费者核心物价指数以及库存和零售销售等指标,这说明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反映的是市场运行基本面的状态好坏。

我们还可以认为,美联储把核心能源消费这一块也排除在实体经济之外,理由就是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健康”往往与能源价格走势相反。而且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美联储所关注的实体经济指标往往同时反映大量中小企业的运行态势。这样看来,美联储所谓的实体经济与

三、准确把握实体 经济 与虚拟经济的关系

虚拟经济是和实体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活动模式。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良好时,虚拟经济将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 融资 渠道,转移 市场 运作的风险,从而有效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然而,当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时,就会产生泡沫经济或者 金融 危机 。因此,必须准确把握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以维护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是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

1.实体经济借助于虚拟经济。这表现为三点:第一,虚拟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 环境 。实体经济要生存、要发展,除了其内部经营环境外,还必须有良好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这个外部宏观经营环境中,就包括全 社会 的资金总量状况、资金筹措状况、资金循环状况等。这些方面的情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生存和发展状况,而这一切都与虚拟经济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因此,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外部宏观经营环境。第二,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后劲。实体经济要运行、尤其是要发展,首要的条件就是必须有足够的资金。资金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向以 银行 为主体的各类 金融机构 贷款;另一条则是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各类有价 证券 筹措资金。从发展的趋势看,相比较而言,通过第二条途径解决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会更加现实,也会更加方便、快捷。这样,虚拟经济就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后劲。第三,虚拟经济的发展状况制约着实体经济的发展程度。从 历史 上看,虚拟经济的发展过程经过了五个阶段,即闲置货币的资本化、生息资本的社会化、有价证券的市场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际金融的集成化等。事实证明,虚拟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就不同,亦即虚拟经济发展的高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总比虚拟经济发展的低一级阶段对实体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要大一些;反之,则会小一些。

2.虚拟经济依赖于实体经济。理由是:第一,实体经济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虚拟经济不是神话,而是现实。因此,它不是吊在天上,而是立足于地上。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无论是它的产生,还是它的发展,都必须以实体经济为物质条件。否则,它就成了既不着天也不着地的空中楼阁。第二,实体经济对虚拟经济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整体经济的进步,实体经济也必须向更高层次发展。否则,它将“消失”得更快。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的新要求,主要表现在对有价证券的市场化程度上和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实体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对虚拟经济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要求,所以才使得它能够产生、特别是使得它能够发展。否则,虚拟经济就将会成为无根之本。第三,实体经济是 检验 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虚拟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实体经济,即发展虚拟经济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而最终的结果也是为实体经济服务。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情况如何,本身就表明了虚拟经济的发展程度。这样,实体经济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检验虚拟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时,首先要健全 法律 法规,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虚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行为;其次要规范、完善资本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有效规避和转移风险;其三要加强监管和严格执法。

参考文献:

虚拟经济特点范文6

关键词:巴菲特;索罗斯;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实体经济

作者简介:孙竹(1965-),女,山西新绛人,中国石油大学副教授、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美国金融、国际石油经济与金融研究。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096(2008)03-0009-04 收稿日期:2008-03-10

在当今世界亿万富豪中,沃伦・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是两位顶尖级的凭靠纵横国际金融市场致富的金融家,然而他们的财富策略却存在根本的区别。巴菲特是股市的投资者,而索罗斯则是在股市、外汇市场等许多虚拟资本市场中进行投机的基金经理。本文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财富理论,以及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其财富策略,并对虚拟经济中投资与投机策略在财富积累中的作用进行评述。

马克思主义财富理论认为:第一,财富由实体经济中劳动创造,也来源于自然资源,物质财富通过商品交易实现向社会财富的转化;第二,虚拟资本的“财富”属性实质是价值符号功能;第三,虚拟资本市场(如股票市场)是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实体经济的场所,该市场“钱能生钱”的现象,实质是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在投资者之间的分配与再分配:股票等虚拟资本虽然不能创造财富,却是实体经济所创造财富的分配凭证;虚拟资本投机交易是财富在投资者之间的再分配。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辩证关系原理指出:实体经济决定虚拟资本,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实体经济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实体经济决定了虚拟资本的产生和发展及价格;随着虚拟资本的不断发展,虚拟资本的运动逐渐脱离实体经济而具有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实体经济。(孙竹,2005、2007)

一、巴菲特与索罗斯创业史及其成就比较

沃伦・巴菲特1930年生于美国。1956年,巴菲特与朋友投资10.5万美元入美国股市,开始其投资生涯。1965年,巴菲特以14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将其改组成投资基金公司。目前,他的投资涉及保险,珠宝、能源、食品和饮料等领域。50多年来,巴菲特的财富稳步增长,近年来一直排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全球富豪榜前列。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索罗斯携5000美元来到纽约。1969年以25万美元设立“双鹰基金”,1979年改名为“量子基金”。1992年,索罗斯下注英镑走低,导致英镑退出欧洲货币汇率机制,几天内获得10亿美元回报。1997年6月,索罗斯攻击东南亚金融体系,一个月赚20亿美元。然而,1998年以后,索罗斯先在俄罗斯金融危机中失手,随后又在港元狙击战中败给香港特区政府;2000年,量子基金在科技股开始狂跌之前,错买进大量高科技股票引发亏损。此后,索罗斯对所管理的基金进行了重组,并对投资战略进行调整,少了几分投机冒险,多了一点保守稳重。

由图1可知,1993年后两人的财富额拉开距离,下面以两人1993年以后的情况进行比较。由表1看,1993年~2007年间巴菲特和索罗斯财富增长额分别为437亿和74亿,个人财富世界排名巴菲特始终处于前4名,而索罗斯则突飞猛进由144名跃居第37位(2002年),然后又下降到第80位(2007年)。从1956年他们各自开始投资生涯算起,巴菲特由10.5万美元资金起家到2007年达到520亿美元,索罗斯由5000美元起步,到2007年达到85亿美元,他们财富增长倍数分别为50万倍和170万倍,也就是,若1956年投入的1美元,到2007年的50年里,巴菲特把1美元变成了50万美元,索罗斯把1美元变成了170万美元。(见表2)

从这些综合数据分析,巴菲特财富大幅度稳定增长,索罗斯财富小幅度波动增长。首先,巴菲特的财富总量增长快。从业以来巴菲特财富年均增长10.4亿美元,索罗斯仅增长1.7亿美元;1993年以来,巴菲特财富年均增长31亿美元,索罗斯仅增长5.2亿美元。其次,索罗斯的财富增长率高。从业以来,索罗斯财富增长倍数约170万倍,而巴菲特增长倍数为50万倍;1993年以来,索罗斯增长6.7倍,巴菲特增长5.3倍。第三,巴菲特财富排名始终稳定在前4名以内,而索罗斯的排名则呈现不稳定状态。这说明,巴菲特的财富额变动是系统性的,与整个经济的变动有关,当他的财富缩水时,其他人(如比尔・盖茨)的财富也同样缩水,所以,在全球排名上他是稳定地排在前列;而索罗斯的财富额虽然稳步增长。但排名是不稳定的,说明他的财富增长与其他富翁相比不稳定,时快时慢。1997年~2001年索罗斯在全球的排名从原来的144名上升到37名,跑赢了其他富翁;但之后排名下降,2007年降到80名。巴菲特与索罗斯财富额及排名变动的特点反映了不同的投资策略在财富积累上作用的不同。

二、巴菲特与索罗斯投资策略及财富观

1.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及财富观

巴菲特是名副其实的传统投资者。他认为,在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投资者应该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可归纳为:没有人能成功预测股市短期波动走势;应向那些被市场低估的企业投资,以获得财富稳步增长;投资的最终目的是拥有企业,让这些企业为你创造财富。巴菲特相信:是企业而不是市场在创造财富。把资本经由股票市场直接投资到生产和经营能力强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才能获得稳定的收益。从巴菲特投资的企业特点看,他注重购买传统产业和服务业的股票。一注重投资传统实体经济产业,并长期持有企业股票;二注重公司产品的市场销售状况的考察,即重视物质财富转化为社会财富的可能性;三重视购买被市场低估的企业股票,尽可能多地分享实体经济创造的财富。巴菲特持有美国可口可乐、吉列及迪斯尼等大公司的大量股票。1995年之后他的投资策略中在股市投资的基础上,又增加并购企业的方法,但这种改变仍然秉承其财富创造的基本思想。

2.索罗斯的投机策略及财富观

索罗斯的投资策略准确地说是一种投机策略。这种策略在需要过人胆识的同时,还需要对经济发展的预见和判断力。索罗斯的投机策略可总结为:侧重于购买短期证券以保持高度灵活性;既做空头也做多头;充分利用杠杆原理巧妙利用借贷和抵押,投资于货币、股票、债券和期货等多种资产。索罗斯投机策略基于他对金融市场的哲学思考。索罗斯认为,自然现象的进程不依人的意志而发展,但社会领域如金融市场却受到参与主体思想或偏见的影响。

索罗斯(2000)说,“我所注重的是参与者的偏见,而不是基本面”,当然,两者都不应忽略。股价是猜测的对象,猜测是信息和偏见的混合物。当市场参与者认识到基本面与评价之间的反射性联系时,就有可能导致对所谓技术因素的重视和对基本面的轻视,并产生跟随投机行为的趋势,造成不稳定的效果。当不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从众行为越来越严重时,这些机构投资者和银行都可以从日益增加的不稳定中获利。(索罗斯,2000)

从上述思想看,索罗斯获利是通过关注市场股价的变动趋势,利用甚至制造股价的波动,根据股价与参与者偏见的相互影响即反射性,扭曲市场对实体经济市场信息的评价,来获取投机收益的。这种获利方法仅通过虚拟资本市场运作即可牟取资本短期增值。从其投资策略看,尽管他非常注重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等对虚拟资本价格的影响,但他并不否认实体经济状况对虚拟资本价格的决定性作用。但投机这种资本增值方式常常需要扭曲虚拟资本市场的价格来增值,使得虚拟资本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不能正常实现,对直接投资者和筹资者以及资源配置机制都将产生不利影响。对此,索罗斯也有反思,他提出,“我们不能对金融市场实行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当局应认识到“反射性只会增加不稳定性”,并在不稳定有失控危险时进行干预。(索罗斯,2000)

三、用马克思主义财富理论分析巴菲特与索罗斯投资策略及财富观

第一,巴菲特投资实体经济,获得财富大幅增长的事实,是实体经济创造财富的一个证明,反映了实体经济对虚拟资本的决定作用;而索罗斯大规模虚拟资本投机在短期内获得财富快速增长的事实,则反映了虚拟资本的相对独立性及对实体经济的反作用。

巴菲特在确定投资目标之前,要考察公司历史,进行行业分析和市场调查,并对企业领导层能力及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搞清企业增长的实力与基础。他认为投资股票不需要由市场来证明对错,定期观察市场的唯一目的,是搜寻是否有人低价出售有增值潜力的公司股票。巴菲特的上述观点说明,他的财富主要源头并不在股市,而是股市外的实体经济企业。

当然,巴菲特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只要投资实体经济就可获得财富,这取决于所投资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即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顺利实现其价值,转化为价值形态的财富;还取决于股市的分配机制是否有效。当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市场需要转化为货币形态的财富后,还需要通过股市的分红、股票升值等方式,将企业创造的部分财富回报给投资者。如果股票不分红,股民就只能通过股价波动来获利,股市的分配机制效率就大大降低,股市的长期投资将被抑制,短期投机成为获利的主要方式,股市必然充盈投机氛围。当股市只吸纳资金而不能及时有效地给资金以回报,就会打击资金继续进人股市的积极性,阻碍股市为实体经济筹措资金功能的发挥。由此可见,完善虚拟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机制,对实体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另外,我们在图1中看到巴菲特的财富额有波动,特别是2000年,财富额有104亿美元的下降。这是与整体经济的变动相关的系统性变动。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由1999年底11497点下降到2000年底的10787,纳斯达克指数由1999年底的4069点下降到2000年底的2471;比尔・盖茨的财富额也同样下降,由1999年的900亿美元下降到600亿美元。

相比巴菲特稳健高额财富积累,索罗斯尽管财富变动不稳定,但他在个案上的投资收益巨大,且以财富快速积累见长。索罗斯对虚拟资本价格运动规律的独特运用说明,虚拟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有反作用。一方面,虚拟资本市场若能发挥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为实体经济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社会财富的增长将快速有效;若虚拟资本市场不能将市场中的资金有效配置于实体经济中,而是滞留在市场中投机,那么尽管索罗斯大规模虚拟资本投机短期内获得财富增长,可这仅利于投机者个人,是市场投资者财富再分配,并不能增加社会财富的总量,而且还会给金融市场秩序和实体经济则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无论从财富积累意义上,还是维护正常经济秩序,都应倡导巴菲特“价值”投资方式,对大规模投机行为进行必要的管制。

第二,巴菲特与索罗斯财富积累的不同方式和特点说明,实体经济与虚拟资本市场的运动具有不同的规律。相对于虚拟资本的运动,实体资本的运动规律更稳定,容易把握;而虚拟资本运动如股票市场价格运动则更复杂,风险较高。

实体经济产品价格决定与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方式不同。实体经济市场中的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成本与市场供求。而人们能较容易地对市场上的商品供求及成本做出较为准确判断,商品的价格波动易于恢复其真实价值。因此,投资实体经济获得财富增长与实体经济增长状况相联系,较少受到投机波动的影响,其基本特点是稳健的。相反,在虚拟资本市场上,由于需要对公司的赢利及最后分红等更多因素进行估计,所以对股票和债券等虚拟资本收益多少的判断不易准确做出;更甚者,比股票价格波动更大的是衍生性虚拟资本的价格。由于期权、互换等形式的虚拟资本收益与公司经营状况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关系更稀疏,更难以通过判断实体经济的状况来对某种衍生工具的收益做出判断,再加上衍生虚拟资本交易中使用资金杠杆,以及与人们心理预期相互作用,使其交易更频繁,价格波动更剧烈。因此,虚拟资本市场投机获利的风险很大。索罗斯财富积累的高获利、不稳健的特点正好说明了这点。简言之,巴菲特重视实体经济财富增长的规律,获得财富稳定增长;索罗斯注意虚拟资本市场价格运动规律,在高风险中获取财富波动性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