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德育环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家庭德育环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家庭德育环境

家庭德育环境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9—0027—01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灵魂。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如何从实际出发,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而家庭作为人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具有教育、经济、娱乐、情感寄托等功能,家庭必然是接受终身教育和推广终身教育的场所。因此,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德育环境是学校、也是家长们的一个新的愿望和追求。

本文就学校通过家庭教育干预促进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实践与思考谈几点看法。

一、准确把握德育工作现状,以家庭教育干预为突破口分解德育任务

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法规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正在逐步形成。但是,德育工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过多干扰和塑造学生对人和物的态度和认识,过多干预学生的交往环境。二是过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学生人格与能力的培养。三是缩小了学生的成长空间,剥夺了学生在锻炼中成长的环境。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方法和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完善人格的塑造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家庭教育干预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对各年段德育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分年段确定德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安排德育活动,从而确定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教育干预在德育工作中的基本支点,兼顾德育目标内容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践基础和操作效能。

二、明确德育工作基本目标,多维度增强家庭教育干预的实效性

教育的本质在于育人,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根本要求。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优良的家庭育人环境,家庭育人环境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庭中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如民主、平等、互助与互信等。同时家长德行统一、以身作则也是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两个方面。

在家庭教育中,要动员家长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要拓展文体活动的内容、形式,不管是在合唱演出、器乐表演、运动场上,还是精致的航模、书画作品上,都要为每个学生在校园活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学校要多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个性、特长的机会,搭建发展的平台。

三、营造学校德育氛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德育环境

1. 学校教育促进孩子全面发展。“水出于山而走于海”,学校德育工作更是如此。因此,学校要积极构建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发展、学校规划、德育教育的管理模式,并且将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家长、学生参与学校发展规划的制定,让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格局,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渠道主动与家长联系,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并参与学校德育工作。

家庭德育环境范文2

一个人除天性之外,他的成长是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的。其环境的影响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工作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开拓性的教育,使良好的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但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爱子不当或爱子无方,加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先的特殊地位,父母们又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视子女为“皇帝”、“公主”。在家庭越来越富裕的今天,孩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父母对孩子缺乏良好的教养态度,任孩子养成专横任性的性格。这样一来,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在父母姑息纵容下,形成了许多坏习惯,这不但给自己今后带来痛苦和烦恼,而且会使孩子走上邪门歪道,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这乐园是由父母共同创建、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学校。因此,父母也就是子女的第一任领导和老师。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身教,身教是最具有影响的隐性教育,是心理学中有关“自我意象”的理论。不管人们认识与否,人都有一幅自我心理蓝图,也就是自我肖像,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或什么人,他就会不自觉地按照那种样子、那种人行事。因为,环境中的那个人影响着他,使他心理中理想人物得以在自身的行动上去实现。所以,自我意象既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也是一个基础。每个人的全部个性、行为,乃至环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个感受到的美好形象。以此为基础,孩子在对父母的为人和行动上敏感程度,常常激发孩子去想、去做,其影响远远胜出直接对孩子的管教。家庭中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教育,是以父母的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等,来形成的家庭环境教育,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模特儿”和描绘心理蓝图的样本。因此,良好的家庭是由父母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质等促成的环境氛围。孩子在这种环境的氛围中,受到的影响和感染是任何一个显性教育所不及的。这影响和感染就是一种潜意识的熏陶或无声的教育。

    目前,在农村家庭教育上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忙于兴建家庭,注重经济,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进了校门,一切教育都依赖于老师,自己的责任只是改善孩子的经济条件,让孩子的衣食住行得到保证和尽量满足。二是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对子女的教育表现出力不从心。三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一些家庭便出现了“棍棒教育”。四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无微不至的关怀,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事事依从孩子,样样顺着孩子,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使孩子难以教育。五是不少父母尚未意识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根本不注意在各种场合中自己的言谈举止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也无法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在当今的家庭环境中,作为父母迫切需要提倡的:一是勤劳朴素,诚实为人;二是忠厚善良,礼貌待人;三是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四是作风正派,教育后人。由于社会的安宁,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家庭也发生了建设性的变化,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沉没海底的船,有漂泊不定的舟,也有航行于波涛中的舰。总之,为人父母者,不光是为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意志,以及教他们如何做人和促其成才。

家庭德育环境范文3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尤为重要,幼儿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是幼儿最重要的生活基地,是提供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性及社会性最重要的环境。俗话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造就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不良的家庭环境有可能毁掉孩子的一生。家庭环境在日常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1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环境是指幼儿在家庭中生活的物质与精神环境,包括家庭中的人际关系、家庭结构、家庭教养方式与家长的文化素养等。幼儿降生后,对现存的社会生活一无所知。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从对父母的认识开始的。在幼?翰荒茏约号卸鲜挛锘蜃鞒鲅袷保?父母的判断就是他们最初的行为标准。幼儿总是通过父母的言行来认识和评价周围世界的,社会意识往往通过家庭的折射才进入幼儿的心灵。因而,家长的行为与子女的行为常常存在这一定的对应关系。家庭承担着幼儿认识社会的启蒙工作,指导幼儿随机地吸收有意的社会信息,抵制和缓解过于剧烈的冲击和不健康因素的侵袭,为幼儿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家长给幼儿创造了其生活的第一个环境。家庭能否给予幼儿合理而充足的营养、宽松而暖和的衣服、空气流通和阳光充足的生活场所,以及能促进体力、智力发展的丰富信息刺激的物质环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家庭教育的优劣。不同的家庭环境会使幼儿有不同的发展,智力的早期开发,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

爱是人的一种天然需要。享有充分的父母的爱,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影响比物质环境更重要。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教育环境,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已成为当前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2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

2.1家庭人际关系对幼儿个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家庭的情绪气氛。家庭的情绪气氛是幼儿成长的软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幼儿。家庭中的情绪气氛由所有家庭成员造成,其中主要由夫妻关系构成,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应构建相互关心,和睦共处,民主,平等,积极的家庭氛围,幼儿生活在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中,容易形成乐观、向上、积极的性格特征,学会如何关心,尊重和理解他人。

2.2家长的素质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素质包括家长的文化素养、道德品质、认知能力等。家长的文化素养对幼儿智力的启蒙教育有重大影响。在家庭中父母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就可以随时对幼儿进行引导,满足幼儿的求知欲。当幼儿像父母提问时,父母能够准确地解答幼儿的提问,这就扩大了幼儿的眼界,父母的认知能力,主要体现在想象的创造性,观察的敏锐,思维的敏捷性等方面。

2.3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人格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的家长对幼儿采取怎样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其身心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我国人们习惯把家庭教养方式分为民主和谐型的家庭教养方式、绝对权威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娇惯溺爱型的家庭教养方式、忽视冷漠型的家庭教养方式。

绝对权威型家庭的幼儿得到的爱很少且受到极大的约束,家长一厢情愿的把自己的希望全部施加在幼儿身上,全然不顾及幼儿的兴趣和能力,不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一味的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要求幼儿无条件服从,常以严厉、强迫的态度命令、控制幼儿的行为。这种教养类型的家庭,家长从不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问题,他们习惯对幼儿发号施令,并把自己的主观意愿强加给幼儿。父母制定的要求过高,幼儿无法达到,屡遭失败,记忆中会产生挫败感,日子久了,将会形成自卑的心理。生活在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变得更加暴烈、反抗、极易走上邪路。

娇惯溺爱型家庭的家长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并且为孩子提供一切帮助和保护。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实包办,并且一味地迁就孩子,具有过度保护性。即使幼儿犯了错,也从不批评。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带来不理的影响,幼儿容易形成依赖性强、自私、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动手能力差等不良的人格特征。

忽视冷漠型家庭最大的特点就是家庭结构不紧密,家长对孩子给予较少的关爱和限制,家人之间互不关心,感情冷淡。该教养方式下的幼儿对人冷酷,孤僻,缺乏自信心,缺乏热情和上进心,但极少数人也具有较强的创造性。

幼儿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家庭是幼儿教育的第一所学校,家庭环境对幼儿教育的影响作用是幼儿园教育无法替代的,因此,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必须具备的条件,相反,不良家庭环境妨碍幼儿智力,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的发展,因为幼儿时期是幼儿智力、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形成的关键期。

家庭德育环境范文4

1.家庭;

2.学校;

3.儿童所在的集体;

4.儿童本人;

5.书籍;

6.偶然出现的因素。

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由此看来,家庭教育一不可替代,二影响深远,对孩子的道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儿童道德发展的历程

儿童的道德形成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在出生时萌芽,不断发展直至成年。这一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道德形成的基础阶段:从出生到三岁

对道德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的事情发生在人生的最初三年。这时孩子与照顾者建立了联系,学会走路与理解语言,产生独立意识并伴有反抗,不断尝试各种社会化和与他人的合作。这个阶段,孩子们可以进行很多的道德学习,他们能学会一些规则和限则。

道德推理阶段:从学龄前至成年阶段

阶段1:无原则的服从(幼儿园时期)――我应该按大人告诉我的去做避免麻烦。

阶段2:这对我有什么好处(小学低年级)――我应该为自己打算,要公平对待那些公平对待我的人,自私自利对我有什么好处。

阶段3:人际服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生)――我应该做一个好人,满足我所认识和关心我的人对我的期待。这样的话,别人才会认为我是好孩子(社会认同)。我也认为自己不错(自尊)。

阶段4:对系统负责(高中生)――我应该对自己所在的社会或价值系统负责,维护系统的动作。

阶段5:良知原则(刚刚成年)――我应该尽可能维护每个人的权利尊严,应该支持保护人权,应尊重所有人。

上面是根据儿童道德发展心理学对儿童道德的发展历程及特点进行简单描述。道德推理每一新阶段的形成,都带领人们向品德的全面发展前进一步。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人们无需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来确定他的道德阶段,因为孩子处于道德的成长过程中,其道德发展的表现是非常不稳定的,有时会表现出前一阶段或后一阶段的特征。

培养儿童道德观的方法

爱与尊重

教育孩子是一项极为复杂的事情,但若说简单就可以用一个字代替:“爱”。爱孩子是教育孩子的最基本方法的手段。那么怎样才算爱孩子?爱孩子的基础是与孩子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对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最真诚的关心,渴望了解孩子的一切变化;爱孩子的原则是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目前,爱孩子有几个误区――偏爱:只满足孩子的生活上的物质要求,而忽视孩子心理上的精神需求;单爱:只爱孩子,而孩子不知道爱父母或照顾者;溺爱:过分迁就孩子,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孩子的要求未必都是合理的,有的甚至是无理要求,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家长或照顾者一定不要满足,要敢于对孩子说“不”。告诉孩子哪些要求不能满足及不满足的理由,还要限制孩子的某些行为,并说明理由。

爱孩子的方式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方式应有相应的变化,孩子小时,要给生命之爱;孩子长大些,要给内心世界,情感之爱;孩子再大些,要给孩子独立之爱。

通过爱孩子来培养孩子关于爱的情感,具有爱心,这一点非常重要,这是道德教育的核心。但只爱孩子还不够,还应重视孩子,孩子是人,应把孩子作为一个人来看待。孩子有自己的权利,而不是成人的附属品和物。

教育孩子要尊重自己,尊重父母,尊重别人,尊重一切生命形式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在尊重方面,中国的孩子是比较差的,有一项对中、美、日三国中小学生的调查研究,美国孩子第一位尊重的是球星,第二位是父母;日本孩子第一位尊重的是父亲;而中国孩子在他尊重的前十名中却找不到父母亲。中国的父母亲对孩子的爱与照顾并不少,可换回的是什么呢?这值得引起反思。

榜样与说服

儿童从道德认识转变成道德行为的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是用榜样来教育。即教育者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和表率,要求孩子怎么做自己首先要做到。如:要求孩子要诚实,自己就不能说谎;教育孩子不要拿人家的东西,自己就不能拿人家或公家的东西。

儿童时期对语言缺少理解和接受,特别喜欢模仿,大人怎么做孩子就怎么学。所以,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育者如果自身有很多缺点和毛病,那么再好的教育方法也没用。

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不仅需要教育者的行动,也需要教育者的语言,直接通过说服来教育孩子,直接告诉孩子你的想法。如果教育者对孩子不给予直接的道德指导,那就是不负责任。教育这一方面要教给孩子自己的道德观,同时还要告诉孩子自己并不完美,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告诉孩子。

另一方面,当教育者说的话孩子不听时,千万不要气馁,尤其是在小孩子身上。“不听”有时是孩子显示其独立性的假姿态,其实他们在仔细地领会教育者所说的话。

道德辩论

道德辩论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学会思考。孩子做错了事,教育者不仅仅只是要求孩子停止错误的行为,还要反复问孩子:“如果有人那样对你,你的感觉会是怎样的。”这样就给孩子一个反思的机会,同时也把自己置于别人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

帮助孩子学会思考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道德难题的辩论:比如:一个学生在空无一人的教室里捡到100元钱后,立刻把钱交给了学校,另一个学生捡到一个钱包,他打开钱包数了数钱包里共有1000元钱,数钱时老师正好在身边,这个同学也把钱交给了学校,这两个学生哪个学生的行为更值得表扬。

再比如:一个小女孩的同桌是一个非常捣乱的小男孩,经常把文具、书等放到小女孩的桌上,不管不顾。你要是小女孩的话,应该怎么办?

关于道德讨论方面的内容有很多,既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可以是影视作品中描写的人和事。道德讨论时,教育者不应直接告诉孩子应采取什么态度和行为,而应让孩子思考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劳动与负责

当今孩子的责任感甚差,我们时常听到某些家长这样责怪孩子:“都这么大了,什么活也不干,什么事也不管,只知吃好的,穿好的”。的确,该孩子自己干的活自己不干,该自己负责的事不负责的现象仍普遍存在。学习之后从不收拾学习用具,起床后不整理自己的被褥,该自己洗的袜子、衬衫却乱丢一气。在校轮到自己扫除、擦玻璃时却花钱雇值日生,更有甚者竟然花钱雇人写作业、答卷子……

忽视劳动教育,过多过细对孩子照顾的偏颇的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以为家人生来是为他们服务的,他们接受关怀和照顾是天经地义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已成习惯。他们很少有回报他人的实践,所以也就很少有负责任的意识,或许他们觉得自己活着就是对父母的“恩典”。这样一个被娇惯的,自私索取,只图享受,不会劳动的人,将来对家庭对社会以至对自己能承担起多大的责任呢?

应该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会负责

独立完成自我服务性劳动

指导督促孩子完成经常性的家务劳动

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公益劳动

奖励与惩罚

奖励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以肯定,使其行为得以继续发展;惩罚是对人的某种行为给予否定,使该行为受到抑制。二者是相对的教育方法。有些教育者多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错误和缺点上,认为教育就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多采用惩罚。其实,教育中应更多用奖励,少用惩罚,有句话讲:“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那么如何动用奖励呢?

奖励勤奋 孩子行为的各方面都需要和可能受到奖励,尤其应该注意表扬孩子勤奋。孩子取得了什么成果,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达到目的而付出的努力。可是许多教育者只是在孩子取得成绩时才进行表扬。如果孩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也要表扬,使孩子感受到努力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并使孩子形成这样一种观念,学习活动的结果很重要,勤奋努力的过程更重要。

奖励成就 在孩子的行为活动过程中,取得任何一个,甚至是最微不足道的成就,教育者都应及时地进行积极评价,以巩固比较完善的行为和一切良好行为的开端。

物质奖励 要与精神奖励结合,提高奖励的价值和作用奖励的形式很多,有物质奖励,如玩具、漫画书、食物、衣服等;有精神奖励,如亲吻、鼓掌、夸奖、称赞等。只有物质奖励不能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只有精神奖励,又不能满足孩子的生理需求。教育者只有真正地了解孩子当时最近切的需要,并在奖励时尽可能给予满足,这样才能激发孩子良好的行为动机,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奖励的价值和作用。

奖励要考虑儿童的个性奖励的方法、手段、强度对孩子来说是否合适、正确,这就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品质特征。有些孩子的特点是不果断和懦弱,不善于独立活动,把任何事情看得很复杂,做什么事情在刚开始就担心失败。对这样的孩子要事先夸奖;有些孩子的特点是有条理性但很刻板,对别人要求过高,不能原谅自己的错误,力图去完成任何工作,但由于不善于区分主次,虽然花了很大的力气,却常常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对这类孩子应该更多地夸奖,但是决不能夸奖他工作一开始就取得的成绩,比较好的方法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不断地给他们一些小的奖励;有些孩子很自信,他们常常不需要特别努力就能获得成功。对这类孩子的夸奖不能过分,否则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能专心致志地持久工作的毛病。

某些心理学家认为,最正确的教育是没有惩罚的教育。可是,完全不采用惩罚手段似乎非常困难。应当指出一点,惩罚动用得越少,方式越意想不到,越个别化,则效果越好。

当孩子犯错误时,教育者不急于加以惩罚,而是努力加强孩子思想中积极的、进步的方面。使孩子体验到犯错误是一种痛苦的事情,自己下决心改正错误,并保证今后不再重犯,这种惩罚形式对较大的孩子,小学生、少年特别适宜。要想惩罚运用得当、正确合理、具有创造性,应注意:

惩罚的施行 必须及时它能使孩子把过错和愧疚联系起来,加深对过错的记忆和认识。如果在孩子忘记过错后再去惩罚他,就不会有什么好的效果。最好不要当着客人的面惩罚孩子,这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必须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被惩罚告诉孩子犯了什么错误,错误的严重程度,有什么危害,惩罚的目的,同时指出他们应该怎样做等等。从而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

惩罚要考虑行为的动机比如:有的孩子是为帮助妈妈打扫房间,不小心打碎了花瓶;而有的孩子是跟父母生气,想报复父母,而有意打碎花瓶。对前者的惩罚要轻些,要把握好分寸,同时要保护孩子劳动的积极性,教育孩子懂得做事要小心谨慎,而对后者惩罚要重些。

惩罚必须具有一致性和一贯性惩罚要前后一致,这样能使孩子知道无论何时犯错误,都将受到惩罚,不会有侥幸心理。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母高兴时不闻不问,情绪不佳时就滥用惩罚,那只会把孩子教得表里不一,专看教育者的脸色行事。

家庭德育环境范文5

【关键词】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环境;社会教育环境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方式。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需要家庭的抚养,更需要家庭的教养,而家庭教育是每个家庭承担社会责任的一种表现形式。家庭教育教人学会走路、说话,教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与道德准则。无论是身体的健康发展,还是良好道德品质的的形成,都离不开家庭正确的教育。社会活动有三种形式,分别是游戏、学习、劳动。处于正在成长的未成年人主要从事前两者,当年龄逐渐增长以后,才慢慢过渡到更多地参与到社会劳动中。而家庭正是为儿童提供了最初的游戏与劳动场所,并在家庭中逐渐过渡到参加劳动的过程,这种由家庭逐渐引导的方式,便是家庭教育。所以说家庭教育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每个人成长的基础与起点。

一、家庭教养方式

家庭教养方式是父母对孩子教养行为总体特征的概括,是在抚养教育孩子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正确的教养方式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树立榜样,管束合理;恰当评价与赏识;关爱有加,进行挫折教育;平等沟通,适当引导等都是良好的教养方式。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与港湾,在这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无形中效仿的对象。所以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积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学习成绩更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标准。在家庭教育中,每个父母都应该努力发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孩子鼓励与赏识。并在取得成功或失败时恰当评价他们的行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关爱没有人可以轻易代替,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动力,也只有充分感受到爱,孩子才能学会如何去爱;在一个家庭中,孩子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他们理应拥有自由的空间与独立的人格。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应摆正位置,平等沟通、遇到问题民主协商,并在一定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命令,令其服从。

二、家庭结构的完整性

随着现代生活的变迁,更多地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很多家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家庭结构不完整的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家庭的不完整,我们都无法否认一个健全的家,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才是最安全与温暖的港湾,完整的家才是他们健康成长的保障与快乐的源泉。当变故发生时,由于未成年人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往往需要比成年人承受更大、更多的痛苦。这也就造成了,未成年人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由于脆弱敏感导致的过分自卑、由于缺少关爱导致的冷漠自私、由于过分保护导致的溺爱娇惯、由于缺少管束导致的肆意妄为、由于情绪疏导不畅导致的焦虑抑郁或者更加极端的攻击报复行为,这些都是家庭结构不完整造成的不良影响。虽然健全的家庭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无疑一个不完整的家庭,会导致不良问题出现的概率增加。然而我们无法避免家庭结构的调整以及家庭变故的出现。唯有做到当问题发生时,给予孩子最及时与正确的疏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结构,重新树立开展新生活的信心,并增强他们的抗挫折能力,才能避免让孩子在家庭结构调整后受到更大的伤害。

三、家长的自身素质

家长的自身素质代表了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家庭教育环境也只有依靠高素质的家长才能得到更好的维护。尤其是在处于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国民教育三大支柱之一的家庭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巨大责任。新时代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只有靠努力提高家长自身素质,才能得以实现。家长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的水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家庭教育如比植物的根苗,根苗茁壮,才能枝叶茂盛,开花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就是整个家庭教育的根,根系的强壮与否决定了花叶的茂密程度,也就是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能最大限度的健康成长,努力成才。

四、结语

毋庸置疑,教育不仅丰富了“人”的内涵,也充分拓展了“人”的发展,更使人具有了更加深远的价值。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未来知识经济的巨大挑战,使得接受良好教育成为人们能够更好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终身财富。在这种情况下,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我认为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才能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紧密衔接,同时才能保证教育在方向上的一致性,以及实现不同教育方式理念等的互补,从而更加增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阿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D].江南大学,2008.

[2]王勇.论家庭教育与儿童社会化[J].兰州学刊,2005,05:352-353.

[3]黄小芮.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科技创业月刊,2012,10:130-131.

[4]郭时永.浅谈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03:196-197.

[5]何琼.浅析如何构建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J].老区建设,2014,12:50-51.

家庭德育环境范文6

【关键词】幼儿英语 家庭教育 渗透 话题

一、引言

近年来,幼儿英语学习越来越家长重视。虽然外语学习“关键期”的假说在学术界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儿童在什么样的年龄阶段开始学英语最合适的问题也曾引起人们观点各异的争论,但是幼儿英语学习低龄化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人们关注的焦点已从“儿童早学还是迟学”转向“如何教好或学好英语”。于是,围绕儿童英语教育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儿童英语师资培养、儿童英语教学的原则、方法等,引起了人们广泛的研究。提及儿童英语教学研究,一般指的是儿童英语课堂教学研究,然而不能忽视的是,许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已经不只是满足于幼儿园、小学课堂上英语甚至培训机构中的教与学,跃跃欲试启动家庭幼儿英语教育。

著名的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中介作用。中介作用师资儿童身边对他有重要意义的人在他认知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儿童和“中介人”(教师、同伴、父母)之间的交往互动的质量。幼儿英语学习也是如此,父母作为孩子生活中最重要的陪伴者、教育者,如果能引导教育得当,那么幼儿英语学习的效果会大大提高。

目前幼儿英语教育的途径分为两种:专门的英语教育和渗透的英语教育。从幼儿语言发展和语言教育的规律看,儿童的语言学习同时存在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语言为对象的学习,另一种是以语言为工具的学习。专门的英语教育这类更多的是给幼儿提供以英语为对象的学习机会;而渗透的英语教育则更多地给幼儿提供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锻炼的机会。孩子在幼儿园或培训机构进行的是专门的英语教育,那么在家庭中,理应以渗透为主,即把英语渗透到孩子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幼儿把语言活用起来。

二、家庭中的语言渗透

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的学习就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练习的技能应略高于幼儿原有技能。外语的使用离不开一定的情景,而此处的情景是指在进行幼儿英语家庭教育时所采用和设计的各种景物、人物、场景和环境。那么家庭环境下的幼儿英语教育,就应在孩子的生活中植入,围绕家庭范围内的话题和家庭范围外的话题来展开,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生活的话题、娱乐性话题和社交话题等。

1.日常生活话题。日常生活话题在此是指幼儿在家庭中饮食、卫生习惯、作息相关等话题,如洗手、吃饭、睡觉等等。通过在这些环节英语的渗透,可以让孩子熟悉英语的一些表达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醒和强调,使孩子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给孩子穿衣服的过程就是一个渗透英语的好机会。首先,我们可以很直接地把各种服装和英语表达联系起来,孩子便能够轻松地掌握“dress”、“pants”、“coat”和“socks”等所表达的意义。接着,穿衣服的过程中,让孩子配合我们的要求,如让孩子“Lower your head”、“Hands up.”和“Turn back”等,孩子就能够通过这一系列的动作明白这些短语所表达的意思,并做出正确的肢体反应。在孩子能够听明白这些指令之后,家长可以慢慢放手给孩子自己行动,只须在关键的时候用英语提醒即可。同时也可以向孩子提问:“What colors do you like?”在这种特定的情景下,孩子逐渐学会使用了“I like red.”、“I like yellow.”等等。而在孩子洗手的时候,不断提醒孩子“Don’t waste water”,孩子在熟悉语言后,久而久之也会慢慢养成不浪费水的美德。这样不但锻炼了孩子的听力,而且也培养了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2.娱乐性的话题。孩子生性好动、活泼、天真,可爱,对他们而言,最喜欢的娱乐方式就是玩游戏和玩玩具。如在和孩子玩球、接球的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学习“throw”和“catch”这两个动词。而抛和接的过程中,如果加上数数,那么接下来她/他就会有意识地学会记住“one”、“two”、“three”等基本数字表达。再如孩子喜欢奔跑,我们在与孩子赛跑,或者组织孩子和别的小朋友进行赛跑的时候,就可以输入句子“Ok. Let’s have a race.”,“Are you ready?”,“Set. Go!”等等。而陪孩子画画的时候,我们也可以给孩子输入相应的一些单词,如当孩子画了一棵树时,告诉

她/他,这是“tree”;当孩子画了一朵花时,告诉她/他这是“flower”等等。另外,家长也可以用一些卡片来和孩子一起玩单词卡片的游戏,如听单词找卡片,看谁说得快等等。在这些轻松、自然的活动中进行英语的渗透,对孩子来说毫无压力,学起来自然而有效,真正在习得状态下学习语言。

3.社交话题。语言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培养儿童初步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是儿童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交际中讲究的是功能和意念。语言的意念是所要求表达的思想内容,功能指的是用语言叙述事情和表达思想。幼儿的社会交际话题最常用的有问候、感谢、道歉、以及公共场合礼仪等。如:早上宝宝起床,我们不忘微笑着对其说声:“Good morning.”。在接孩子的时候,问问他“How are you today?”了解今天他上学的感受。在进入孩子房间之前,问一下“May I come in?”,在公共场所,孩子说话大声的时候,用手势和语言告诉他“Lower your voice .”等等。在这些情况下,在家长不断重复地与孩子互动交流中,孩子对语言熟悉了,也会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有利于孩子社会性发展。

此外,孩子的社交内容还会涉及很多关于“家”的范围外语以外的诸如购物、逛公园、游玩等的话题。比如,超市的商品玲琅满目,带孩子到超市购物,就是一个很好的在超市的情景中学英语、用英语的好机会。在超市里我们可以很直接地用英语把所见到的实物表达出来,手拿着或指着实物告诉孩子“This is Apple.”,“That is banana.”,同时再问孩子“Which one do you like?”,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要买哪一样。带孩子到动物园玩,我们可以对着各种动物直接告诉孩子一些动物的名称等等。在这些孩子喜欢的情景中用英语,孩子淡化学习的概念,会更自然地使用英语。

三、幼儿英语家庭教育注意事项

1.家长要忌心急,多耐心。父母虽然不是教师,但如果决定要在家实施英语教育,就应该多了解幼儿英语学习的特点和方法,尊重孩子语言学习的规律,耐心教导,切忌拔苗助长,这样才不至于在教育过程中出现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报了很多的培训班,大量的课程学习剥夺了孩子许多探索和游戏的机会,此时,如果在家再进行强制学习英语,学习效果会适得其反。幼儿园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孩子学英语的目的应是以培养和维护幼儿对英语的兴趣为主,而不是要强压幼儿背诵大量的词汇和句型。家长在辅导自己的孩子时,也要把激发和维持孩子的兴趣为首要目标,要把握好这个尺度,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其次,孩子的语言学习会有“沉默期”的现象出现,当孩子对语言不够熟悉,没有形成潜意识的状态下,刚开始孩子是说不出来的,此时家长应该理解,多给孩子鼓励,坚持多对孩子说英语,让孩子慢慢熟悉和掌握,会有成效的。再有,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会难免出错。容错性原则幼儿英语教育原则之一,当孩子出现语言使用错误的时候要宽容,不要指责,也不要m正,只需要用正确的表述再重复一遍孩子的意思就可以了。很多情况下,只要正确示范,孩子会自我修正的。

2.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在家教英语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语言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能在家开展英语教育的家庭,父母英语基础一般也较好,但是很多家长并不是英语专业毕业的,没有经过语音发音训练,而在幼儿时期,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语音输入不对,那么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今后英语的语音面貌,不准确奇怪的发音也许会引起同伴的嘲笑,从而影响孩子学习的兴趣。家长在强调教师英语素质过硬的同时,也应重视自身英语素质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共同进步。如和孩子一起听学习资料磁带,看英语卡通、电影等。孩子对英语就是白纸,家长在上面画什么,孩子就会相应出现什么,不好的发音习惯要改,不确定的发音要仔细核实,以严谨的态度和孩子一起学习,为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3.注意家庭教育内容尽量与幼儿英语学习所在的幼儿园或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同步。语言的获得,需要反复不断的大量语言信息输入和刺激。如果家庭幼儿英语教育与幼儿园或英语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脱节,两边都要兼顾,孩子的负担加重,不利于学习。最好的办法就是配合孩子在课堂上的学习内容,在家中,家长多用学习内容与孩子交流,那么孩子的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在幼儿园或培训机构,教师大多都会在教授完一次新知识后,把内容公布于“家园联系”栏中,那么家长就应该多多关注其中的信息,以便安排家庭的英语活动内容。

此外,现在很多幼儿园和培训机构也开始重视家长的作用,布置一些需要家长配合完成的听说作业,开展一些全体家长和幼儿共同参与形式多样、丰富的英语活动,如英文亲子游戏、英文卡通角色表演、英美节日文化活动等。作业是巩固学习的必要,特别是在培训机构学习的孩子,每周一般只上两次课,间隔时间长,容易遗忘,更需要家长的支持,才能让孩子的学习效果扩大,并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的习惯。而这些亲子互动活动,不仅能增加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且家长在其中也能为幼儿起到榜样作用。同时通过这些活动交流,家长也能从中互相学习,提升自己幼儿英语教育的理念和了解更多的教育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家庭内”和“家庭外”英语教育的融合。

参考文献:

[1]张志远.儿童英语教学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2]杨文.幼儿英语教学法[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

[3]《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编写组.幼儿英语教育活动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5]盛慧.浸入式幼儿英语家庭教育研究[J].校园英语,2016(34).

[6]马丽.家庭教育对幼儿英语教育的影响及促进策略[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