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卫生的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卫生的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卫生的制度

关于卫生的制度范文1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种主体性的教育理念便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而提出的。职专语文说到底更应该是一种思维启迪,是情感教育,是能力的培养,是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真正合格的具备终生学习能力的准职业者而服务的。没有高中的升学测试指挥棒,阅读教学无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都有很大的灵活空间,而“在课堂上老师讲不出学生的能力”。学生的能力要靠他自己去体验、去体味、去实践才能获得。

如何明确职专生的阅读主体地位,主要是指:把阅读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发现、建构甚至创造文本的意义,即在阅读教学中首先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其次,把发表见解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自由解释和评价作品,即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本文就确立职专生阅读主体地位这个问题上进行一些探讨。

组织学生自主阅读

一、引导学生自主确立阅读目标

这是整个自主阅读的第一步。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单元目标、文体特点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目标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不一定非要统一,同时根据职专生自己的专业确定,这样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需要,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当然,学生确定的目标应该接近于教师确定的课堂教学总目标。

二、引导学生自主质疑提问

在基本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这是学会阅读的关键一步。这对于职专生是较困难的。长期以来的僵化教育,已使我们学生的思维普遍处于消极、懒惰的半睡眠状态,除了被动地接受老师教诲和书本知识,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学生往往是提不出问题的,或者说即使有问题也不愿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逼”。最初,学生可能很不习惯,也不愿发言。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之所以需要,是因为有不懂的问题,没有问题就没必要学习。学生应逐步形成这样的观念,学习是自己的事,不是老师的事。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钻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课文学习的第一步并不是老师“讲”,而是自己“问”。经过 “逼”,学生逐步都能提出一些问题,而且问题还会越来越多。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才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三、要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必要的资料

给学生一些相关课文的资料,特别是有的作品写什么或表现的时代与学生的知识背景有较远距离,需要教师用相关的材料在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学生的心灵之间“搭桥”,尽量减少学生出现阅读障碍甚至误读。同时,语文阅读教学要走进学生心灵,就应该引导学生与文本作者对话,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手段补充查阅有关联的信息,不但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寻找并打开进入作者心灵世界的精神通道,让学生通过文本与作者交流感情或碰撞思想――读到“自己”或读出“问题”。

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发现的问题应由学生自主解决,教师不可越俎代庖。这个过程本身对职专生的发展很有意义,尽管可能费时费力仍然解决不了问题,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但这种思维的经过、探究的经过,对于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学会阅读,意义非同一般。我们教师是总不放心学生的思考,针对过去“满堂灌”的弊端,许多教师开始注重“启发式”教学,这当然是一种进步。但是,谁来“启发”?仅仅是靠教师启发,于是“满堂灌”便成了“满堂问”,以为这就体现了“主体”,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误解。因为在这样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所依次出的自己所“精心设计”的一个个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同样是理性而富有“逻辑”的对课文的肢解),常常成为学生的思想圈套。我们这里所强调的是学生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启发、自主理解、自主鉴赏,从而,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要让学生明白,阅读是生活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五、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学习阶段时,教师要尽量保持沉默,给学生创造一个阅读的和谐环境。教师常常容易犯的错误是,没等学生读出感觉,就进入交流环节,其结果往往是没有几个学生能谈出什么来,场面尴尬,阅读教学难以落到实处,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一、注重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教师要尽到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相互交流。怎样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课堂气氛至关重要。平等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更利于激活学生的想象和思维,紧张压抑的课堂气氛只能使学生缩手缩脚,难以实现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局面。为此,教师一方面要学会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要善于运用表扬这个武器,消除学生的胆怯心理,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另一方面要学会尊重学生,在与学生交流时,教师要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或责问,要将学生作为平等的个体,要理解、宽容、信任学生,要面露真诚和期待,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

二、要重视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民主关系,教师当然仍是学生求知的指导者,但决非真理的垄断者,而更多的是和学生一起思考、探索的同志。教师作为对话者之一,首先要学会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要允许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这里说的“重视”,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要表现出尊重和珍视的态度。比如:对于有创见的见解要流露赞许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明显肤浅的看法也不要轻易否定,更不能面露不屑、当场讥笑;要找出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而加以肯定、赞许,要在宽容尊重的基础上加以点拨、启发。对于学生能够提出一些“怪问偏问”或者“奇谈怪论”,教师不应反感、斥责甚至恼羞成怒,而应该欣慰于自己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成功。应该特别指出的是,师生之间的商榷并不只是是非之争,更多的时候是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和互相完善,只要言之成理,只要不是大是大非的政治原则问题,还可以甚至不求同只存异,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不必强行定于一尊。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有时思考的火花和思想的碰撞就是教师阅读教学所要追求的成果。

三、把握对话局面,促进学生阅读

合作对话交流的重要价值是:学生经过与同学、老师观点的碰撞、思想的融合、心灵的交融,来提高认识水平、提升思想境界、领悟阅读方法。因为以职专生现有的水平,获得理解和评价通常是不合意、不合理的,如果把对话教学理解为仅仅让学生把自己未必合宜合理的理解说出来,教学阅读就失去了它的根本意义。所以教师不能忘了自己“教”的责任。以前我们考虑比较多的是如何“教”, 现在,我们应更多地思考学生如何“学”,即以学生的求知需求为主线,追求教师和学生面对作品(课文)平等对话,进而让读者(教师和学生)与作者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贯穿两条线索: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两条线索通过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体验和人格熏陶交织在一起。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的主导性主要体现在通过符合学生求知欲望、阅读心理、知识背景的巧妙引导,让学生自己感悟作品;而引导的线索,是学生对课文质疑(这是学生主动钻研的思想火花),围绕学生所提的一个个问题展开研讨,适时调整学生的思考角度,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从而把学生的阅读欣赏引向作品的深处,也引向学生心灵的深处。这一环节把握不好,交流过程就流于一般的谈话,表现为表面的热闹而实际的无效。这种引导必要时并不排斥教师的讲,以期收到豁然开朗之效。

关于卫生的制度范文2

【关键词】 维生素C促红细胞生成素;尿毒症 ;肾性贫血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iency of intravenous vitamin C combined with erythropoietin in the treatment of renal anemia. Methods 14 uremia patients in Haemodialysis center of the Luhe Hospital with serum ferritin (SF)>800ng/ml and transferrin saturation (TSAT)>50% were chosen.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intravenous transfusion of vitamin C 1.0g added to 100ml 0.9% NS half an hour before the finish of the dialysis. The observation lasted 12 weeks. The changes of Hb, Hct, SF, and TSAT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using data before the treatment as control. Results Hb and Hct increased while SF and TSA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statistics in these patients after 12-week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data before the treatment (P

Key words:vitamin C; erythropoieti; renal anemia

贫血是尿毒症病人主要的并发症,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使肾性贫血的治疗有了根本的改观,铁缺乏是影响促红细胞生成素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1]。在临床中,我们发现尿毒症贫血病人中有一部分为铁缺乏,还有一部分病人为铁超负荷。铁超负荷病人的贫血单靠促红细胞生成素亦很难纠正。可能与外源性铁摄入增加或铁利用障碍有关。有文献报道治疗铁超负荷可用维生素C或去铁胺[2]。我院血透中心试用静脉用维生素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应用的办法治疗此类病人的贫血,取得较好疗效,血红蛋白均有提高,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血透中心进行规律血液透析的病人18 例,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 肾炎7 例,高血压肾病4 例,糖尿病肾病7 例。其中男10 例,女8 例。年龄48~73 岁,透析时间>12 个月。入选标准:①规律透析1 年以上,透析频率3 次/周,4 小时/次;②SF>800 ng/mL和或TASAT>50%,超过3 个月,已停用铁剂3 个月以上;③未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3 000 U/次,皮下注射,3 次/周);④无感染及肿瘤、肝病、出血等因素,近3 月无输血史;⑤无明显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无叶酸缺乏者;⑥使用日本东丽公司的B3-1.3A 型号透析器,碳酸氢盐 透析液,透析液流速500 mL/min,血流量200~250 mL/min。

1.2 分组 将患者分为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8周、12周4组。

1.3 治疗方法 刘永泉,等:维生素C与促红细胞生成素合用治疗尿毒症肾病贫血的疗效观察辽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10月,30(5)将维生素C 1.0 g加入0.9%生理盐水100 mL中于每次透析结束前半小时泵后静脉滴注,观察时间共12 周。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其他的药物使用均同治疗前,透析方案不变。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病人因肺感染退出,不能参加此研究。患者在用药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周,8周,12周分别取血标本查晨起空腹透前Hb,Hct,SF,TSAT。采用 放免法测铁蛋白, 亚嗪比色法测血清铁和总铁结合力,计算TSAT=血清铁/总铁结合力×100。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所有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P

2 结 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观察 见表1。表1 对患者Hb及Hct,SF,TSAT疗效的观察由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患者在静脉应用维生素C治疗12 周后Hb,Hct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2.2 维生素C的不良反应 用药期间患者无过敏,腹泻,恶心呕吐等情况出现。

3 讨 论

在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病人肾性贫血病人的治疗过程中,除考虑铁缺乏因素外尚不能忽视铁超负荷的情况。须结合病人铁储备的化验结果具体而定。铁超负荷表现为铁储存增高,铁动员和铁输送障碍,不能满足骨髓红细胞生成速率的需要[3]。铁超负荷病人的SF及TSAT均高,虽应用了足够剂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但贫血仍难纠正。维生素C是治疗贫血的重要的辅助药物。它参与体内铁代谢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能促进铁的吸收,能将血浆运铁蛋白中的Fe还原成Fe2+,然后渗入铁蛋白,再以铁蛋白-Fe3+的形式储存。储存铁动员时需要维生素C才能完成。而且维生素C能使亚铁烙合酯等巯基处于活性状态,以便有效的发挥作用。维生素C是水溶性维生素,接受血液透析的肾脏病人由于透析清除和饮食摄入减少而导致维生素C的缺乏[4]。因血透可清除之,故应在透后使用。在铁超负荷的病人中使用维生素C目的是增加铁动员,血清铁从铁蛋白中游离释放,体内储存铁利用开始,使Fe还原为Fe2+,参与血红蛋白的生成。我院血透中心对18名铁超负荷的病人采用静脉应用维生素C 1.0 g /次,3 次/周,共12 周的治疗。其中有2 名患者因肺部感染退出。治疗后患者Hb,Hct显著上升,SF,TSAT显著下降。证明了在铁超负荷的病人中联合使用维生素C可以改善患者贫血,提高血红蛋白水平。维生素C不仅是抗氧化剂,又是氧化剂[5]。维生素C不恰当的增多时在自由转换金属离子存在条件下,具有还原作用的维生素C反而会转变成促氧化物质[4] ;长期应用维生素C的副作用有高草酸血症,尿路结石,并有可能影响妇女的生育和胚胎,降低生育能力[6]。故选择合适剂量的维生素C非常关键。目前对此报道不多,可作为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莉,王梅,陈香美,等.静脉用右旋糖酐氢氧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随机及多中心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2):85-89 .

[2] 王质刚.血液净化学[M].第2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9:597.

[3] 陈英,陈星,刘虹,等.静脉与口服维生素C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铁超负荷的疗效观察[J].中国血液净化,2007,6(3):140-141.

[4] 丁峰,顾勇,等.抗坏血酸透析液对尿毒症患者静脉铁剂诱导的氧化应激影响[J].复旦学报 (医学版),2003,30(4):346-349.

关于卫生的制度范文3

关键词:公路养护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会计核算 对接

长期以来,各省公路局、地(市)公路分局和县(区)公路管理段作为国省干线公路的养护管理单位,一直沿用和执行交通部在1987年制定的《公路养护会计制度》(简称旧制度,下同),但随着预算体制和财政国库支付制度的改革,特别是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简称新制度,下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出台并全面实施后,旧制度在总体上已很难适应当前公路养护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情况。

一、固定资产的核算

(一)固定资产标准

旧制度中所称的固定资产,规定应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包括1年),二是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包括800元)。而新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时间规定为1年以上(不含1年),并根据时展和物价水平的上涨,适当提高了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限额,即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

(二)固定资产的范围

旧制度中明确规定,作为公路管养单位耗资巨大、周期较长“生产”出的“产成品”―公路(包括公路路基、路面、桥梁以及公路沿线的所有构造物等设施)不应列作固定资产核算。新制度中未对公路这一社会“公共产品”是否作为公路管养单位的固定资产作出明确规定。笔者认为,公路投资大、周期长,其本身完全具备固定资产的两个特征,为了真实完整地反映其投资情况和建设成本,应在项目建成并交付使用后,公路管养单位将本级投资新建、改造、扩建的公路和上级单位划拨管理的公路,作为公路管养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核算。

(三)科目设置

旧制度设置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进行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新制度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会计科目取代了原有的“固定基金”会计科目,两者仍然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

二、收入的核算

(一)旧制度的有关规定

旧制度中没有规定专门的收入核算会计科目,在各项收入款项到账时,通过“养路拨款往来(其他拨款)”核算.

(二)新制度的有关规定

新制度设置了“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五个会计科目,对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进行核算,对于公路管养事业单位来说,最常用的是“财政补助收入”和“其他收入”。

三、会计报表

公路养护行业报表主要包括“资金平衡表”、“养路费支出计划执行情况表”、“专用基金变动情况表”、“固定资产变动情况表”等,新制度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等,如何将“资金平衡表”转化为“资产负债表”是做好两个报表体系过渡和对接的关键一步,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删减“资金平衡表”中的“借款工程支出”、“未完承包工程支出”和“未完专项工程支出”项目,将原有项目金额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在建工程”项目中。

删减“资金平衡表”中“其他拨款”项目,将原有项目金额按照借贷方向相应并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应收款”或“其他应付款”中。

将“资金平衡表”中“专用基金”中的“更新改造基金”、“大修理基金”、“职工奖励基金”、“事业发展基金”、“后备基金”和“其他基金”对应转入“资产负债表”中的“专用基金”项目内,原有的“职工福利基金”转入“应付职工薪酬”。

关于卫生的制度范文4

1职业卫生量化分级方法

量化分级已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监督和考核等动态管理领域[4,5]。职业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是政府监管部门运用危害性评估的方法,将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然后根据不同级别确定相应的监督监测频率的一种监管方法。

我们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其配套规章,结合地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危害及管理实际状况,制定并实施了《苏州工业园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暂行办法》。该管理办法首先从影响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量化测评,然后综合分析量化测评结果,确定企业职业病危害性级别,实施分级管理。

1.1量化测评

1.1.1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程度

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2006年),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严重和一般两类。

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高毒物品目录》所列化学因素;石棉纤维粉尘、含游离二氧化硅10%以上粉尘;放射性因素:核设施、辐照加工设备、加速器、放射治疗装置、工业探伤机、油田测井装置、甲级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工作场所和放射性物质贮存库等装置或场所;卫生部规定的其他应列入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范围的。一般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除上述以外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1.1.2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和防治措施有效性 依据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规范、标准的要求,设计量化测评表,对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内容进行量化评分(满分为120),得出测评结论。其中,得分100以上者为较好;得分75~100者为一般;得分75以下者为不合格。

量化测评表主要包括防治制度和组织网络、作业场所职业卫生条件、劳动者的健康安全、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附加项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1.1.3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 根据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测结果,作业点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为100%的为良好,合格率在90%以上但不足100%的为一般,在90%以下或未检测的为不合格。

1.1.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数 根据《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中对事故严重程度的划分,确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在10人以下为“少量接触”,10~50人为“中等接触”,50人以上为“大量接触”。

1.2危害性级别评定

根据对上述四个要素的量化测评结果,通过综合分析、评价,确定企业的职业病危害性级别(表1)。

2监督监测相结合的监管方法

2.1量化分级,强化对重点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管理

与危害性测评的级别相对应,将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级别评定为需强化管理的“A”级、需常规管理的“B”级、可简化管理的“C”级,从而确定对企业的监督、监测频率,加强对“A”级和“B”级企业的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指导和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水平的监测,使经常性的职业卫生监管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原则上,对A级企业实施强化监督,监督频率不少于2次/年;对B级企业实施常规监督,监督频率不少于1次/年;对C类企业实施简化监督,监督频率不少于每2年1次。

2.2主动监测,开展对重点企业防护效果的实际评估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监督监测作为空气监测的一种类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为此,为使监管部门能及时获取科学可信的第一手检测资料,及时掌握企业职业危害状况,我们在强化企业定期开展委托性监测的基础上,每年对重点监控企业实施主动性监督监测,从而更有效地监控重点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该监测不向企业收取监测费用。我区于每年年初制订本地区生产性企业职业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计划,明确监测企业、监测场所、监测时间及监测因素,对A类企业每年监测1次,对B类企业每2年监测1次,由区疾病防治中心按计划开展监测,定期汇总监测结果,同时将监测结果报安监部门;安监部门根据掌握的监测信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监督检查。通过实施这一有效的监督手段,收到良好的动态监管实效。

3实施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监管模式的实效

我区从2006年探索实施这一职业卫生监管方法以来,全区重点危害、重点企业及行业的职业危害控制状况得到有效监控,同时以点带面,全区的职业卫生管理整体状况得到显著改善。从政府职能部门角度分析,能合理配置有限的监督资源,使监督管理科学化,执法行为规范化,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的职业卫生经常性监督,全面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监管水平和效能;使职业卫生监督的管理模式由定性管理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管理转变,管理方法由单纯监管向监管和技术指导并重转变,彻底改变盲目的拉网式监督检查方式。从企业自身管理的角度分析,企业业主及管理者依法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的自觉性不断提高,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更趋规范,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监测率、监测合格率、职工职业健康监护率逐年明显提高,全区形成人人重视职业健康的良好氛围,涌现出许多职业卫生示范性企业,既保护了职工的职业健康,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2005―2007年,职业卫生监测企业数、监测点数逐年成倍提高,监测合格率从88.6%提高到95.4%(表2)。

4几点体会

实施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切不可盲目行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在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把握重点,稳步推进。

4.1坚持原则,适应发展

应牢牢把握以下四项工作原则:① 遵循法规的原则。以我国现行的职业卫生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为依据,结合地区工作实际制定分级管理办法。② 综合测评的原则。纳入量化测评的要素,应能切实反映出企业职业病危害程度的综合情况及整体状况。③ 公开与保密的原则。量化评分标准应向企业公布,量化分级管理应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企业享有分级管理的知情权,这有利于企业充分了解自身职业卫生工作状况及工作中的不足,及时改进或整改。企业的分类管理级别原则上不向社会公开。④ 动态评价的原则。分级不是固定不变的,分级管理级别随企业职业病危害状况及防治效果的动态变化,进行定期调整。同时,量化评分标准也应随着职业病防治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行定期调整、公布,使职业卫生管理能始终适应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的发展要求。

4.2完善制度,强化监督

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一个较为完整的系统,在建立分级管理办法的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场所危害控制与管理、企业职业卫生工作考核等制度建设,把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与日常监督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全面实施。要把有限的监督资源集中到对A级、B级企业的管理中,加大对这两类企业的监督指导,推动整改,逐步提升地区职业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4.3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量化分级与监督监测相结合的职业卫生管理是一种将单纯监管转向监管与技术指导并重的新型监管模式。要分步骤、分行业,有计划地开展职业卫生量化分级管理工作,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监督效率,逐步形成政府部门监督、企业自律和员工参与的职业卫生管理新局面。

5参考文献

[1] 梁友信,俞文兰.促进企业社会责任主体意识的理性回归[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7,25(10):631-633.

[2] 李朝林,王丽,李涛,等.国外职业卫生立法和我国面临的挑战[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2001,19(5):326-328.

[3] 魏伟奇,缪剑影,陈建龙,等.中小企业建立规范职业卫生管理制度的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2):174-176.

[4] 顾聪,闫建民,李雨,等.浅谈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5):444-445.

关于卫生的制度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阅读途径;读者服务模式

清代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曰:“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由此可见读书的重要性。高校图书馆,作为传承知识、辅助教学和科研的重要机构,担负着历史和现实的重任。了解和研究当代大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需求和阅读途径,就成为了图书馆的首要任务。

一、高校大学生的阅读现状

1.阅读途径多样化

身处网络世界,大学生读者获取有用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网络、数据库、电视、广播、图书、报刊等信息源给大学生提供了多渠道获取信息的可能。某报社曾针对大学生的阅读情况在石家庄各高校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1.9%的被调查者习惯于综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阅读,其余的18.1%倾向于单一媒体的阅读。而且,近些年各高校图书馆的读者到馆率普遍下降。这些数据都给习惯了传统纸质阅读服务的图书馆人士,敲响了警钟。

2.大学生越来越倾向于快餐阅读,经典阅读受到冷遇

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快餐文化充斥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样大学生们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多重压力下,更多地喜欢阅读通俗读物、图文书和消遣娱乐书籍。传统经典著作借阅者越来越少。这种阅读趋势势必造成大学生们文学修养的缺失,甚至降低其辨别是非的能力。

3.大学生阅读的网络化倾向日渐明显

在今天,网络阅读以其快捷、方便、容量大、更新快、不受时空限制的优点迅速得到人们的喜爱,大学生也越来越多地选择网络作为自己阅读的途径,传统的纸本阅读收到了强烈冲击。2007年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网络阅读较2005年的27.8%提高了17.1%,为44.9%。

针对以上大学生的阅读状况,高校图书馆想要留住读者,必须构建新的读者服务模式以适应读者需求。

二、建立新型读者服务模式

1.注重读者信息反馈,拓宽服务领域

满足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馆读者工作的基本内容。信息环境的变化,使读者的知识需求期望和信息行为也多样性,给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馆员在日常工作中留意不同读者在馆内活动时留下的各种资料,如读者在借阅时留下的文献类别信息,检索时留下的学术兴趣倾向,科技调研中留下的课题等细节,馆员将根据读者留下的各类信息建立“ 读者资料库”,通过推出新服务项目来满足读者需求。如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辅导课;对针对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题目编制导读书目、文献索引等。

2.以学科体系为核心, 构建多类型文献一体化的学科知识服务体系

在馆藏布局上, 打破图书与期刊、纸质与电子、藏书区与借阅区、读者区与工作区相分离的界限,在一个开放空间内,按照学科知识体系,将一定学科领域相关的图书与期刊、纸质与数字等各类相同专业文献集中排列,并配备相应的计算机查询、电子阅览设备和网络通讯环境,使读者便利使用各种资源,形成一个不同载体形式和不同文献集成的综合知识库。在一个借阅区内,既有该领域的图书,又有期刊、报纸、学位论文、工具书等各类文献;既是书库, 又是全开放的阅览室,读者可以自由使用各类文献阅读学习;既有纸质资源,又有电子资源; 既有当前最新的文献,又有其他年代的本学科系统性馆藏;既可阅览,也可外借,极大地方便读者,从而为读者营造了好的学习研究环境,实现了“ 藏用结合、重在利用”的服务理念的转变。

在以“读者获取知识行为”条件下,图书馆可以安排具有相关专业学科背景的馆员负责馆藏的服务工作, 这些馆员对读者的文献需求和该领域的各类馆藏文献了如指掌,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 只要读者提出要求,他们就知道该为读者推荐什么文献、馆藏有没有、从哪找到、如何使用等,使图书馆员真正成为读者利用文献的得力助手和情报分析专家。

知识经济时代, 读者无限的阅读需求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强劲推动力。作为高校的“信息中心”,图书馆只有认真调研大学生的阅读习惯,分析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加以辅导,才能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图书馆真正成为大学生心目中的“ 知识殿堂”。

参考文献:

[1]张昕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习惯之思考[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9:23-24

[2]刘漫.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需要调查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1:118-121

[3]凯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阅读趋势的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114-115

[4]杨敏.关于Web3.0时代大学生阅读的探讨[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4-96

[5]杨美玲.数字化时代大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与研究[J].前沿,2012.8:106-107.

关于卫生的制度范文6

摘 要: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关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研究以成都大学为例,在城市型综合大学的背景下,根据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以及大学生的发展特点,构建了集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力素质为一体的五大素质提升体系的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通过实践探索充分证明了该工程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经验借鉴。

关键词:城市型综合大学;大学生发展;素质

当代大学生是社会和经济发展所需各级各类人才的“潜在力量”、“补充力量”,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具有长远的意义。我国城市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人才,但人才的需求和大学生出现就业难的现状却形成一个矛盾的局面。教育部有关调查说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要求有明显差距,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以城市型综合大学为背景,力求探索当代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的路径,培养符合城市发展的人才模式,促进大学与城市的共生共赢。

一、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发展理念

成都大学作为成都市属的唯一普通本科院校,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力求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科与专业设置和成都经济社会发展衔接紧密;毕业生就业质量高;培养的人才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发挥好”的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城市型综合大学。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城市型”理念。城市型大学是指行政关系隶属于某座城市,办学目标和专业设置紧扣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需要的地方大学。这样的大学从高等教育属性、科学研究、学科结构、专业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类型以及教育管理模式等方面都应更加贴近所属城市的发展,紧密结合城市的需要,服务于城市的成长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综合”理念。城市型综合大学立足于所属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全方位、系统性的动态发展相并轨,满足城市对人才的全面需求,在学科设置上是属于综合型的,具有学科综合性的特征。

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理念。强化实践教学,培养服务于社会一线的工作者是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培养人才方面,主要以学科基础能力训练为平台,以企事业标准为插件,适时引进行业新标准、新成果,缩短产学距离,使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充分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二、当代大学生的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生中涌现出许多精英人才,“鸟巢一代”就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新一代大学生的素质和魅力,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大学生群体素质教育存在的不足,更好地解决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现状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实用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素质教育产生了重大冲击,原本单一的思想素质教育显得缺乏实效、缺乏活力,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

大学生人格素质教育不够重视。高等教育过分讲究专业对口、强调专业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忽略、忽视心灵教化、人格培养的现象仍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大学生人格不健全,或者意志薄弱,经不起挫折和失败,缺乏进取精神。

大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程度不够。在第三次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和对策研究活动中,被调查的大中学校学生自评同时具有“探究性思维能力”、对新事物想象的“敏感性与流畅性”和“知识基础与信息收集能力”的被调查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21.6%;调查中认为大部分老师教学是“灌输式”的大学生达到44.0%。[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EB/OL]. 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0196393.html.2004年03月19日.]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比较欠缺,为高校进一步以创新素质教育为先导,改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创新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出了要求。

(二)大学生的发展现状

部分大学生道德价值观念丧失。在市场经济崇尚个性发展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观有所变化。如在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时,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是以集体主义利益为主,兼顾个人利益,而不应该是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集体利益;在对待奉献和索取的关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按奉献多少索取利益。这些现象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集体奉献精神和对事业献身精神有所减弱。

大学生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已经表现出择业标准过于功利化、等级化;择业偏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发展;仅把工作当作谋生手段,弱视职业对个人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等不良趋向。人民网-麦可思2010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2010年9月-11月份数据)结果显示,仅有24%的被调查者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表示满意。并且被调查大学毕业生的工作收入和工作强度与工作满意度之间有直接关系。毕业生对工作的满意程度随着其收入层次的降低而下降,也会随着其加班时间的增多而下降。[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低。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东西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56-62.]健康的心理素质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所必备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当代大学心理承受能力却较低,一项以全国12.6万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表明有20.2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上和生活上的不适而引起的焦虑,人际关系的不良而引起的苦闷,消费上的攀比导致心理失衡,性和恋爱而产生的心理困扰等。

三、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探析

成都大学从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针对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大学生素质教育活动和素质能力的情况为经验依据,对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在大学生素质能力上的微观激励机制进行经验性的解析,开展实施了“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该工程是以学生工作委员会和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为支撑,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和教师队伍为保障,旨在培养道德修养高、专业能力强、身心健康、具有创新能力、科学知识丰富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结构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结构体系包括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创新力素质五个提升体系,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大能力体系。

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主要基于城市型综合大学的培养理念,立足于城市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满足大学生就业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心健康素质、职业素质和创新力素质是现代城市发展对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我们将学生的所有素质集中凝聚在这五大素质提升的培养上,就是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示学生素质发展的最根本的要求。通过这五大提升体系使得当代大学生形成自主学习、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这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和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是相一致的。同时,麦可思的就业调查报告显示,学生就业的状况与学生素质成明显正相关。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主要也体现在本文提出的五大提升体系和三大能力,这从数据上也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工程体系。

四、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实践成效

成都大学在近三年时间充分围绕城市型综合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各学院以学科特点为依托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例如,工业制造学院通过推进教育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构建适合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利用专业教育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动手能力,塑造科学思维方式,继续打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和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特色工作品牌。美术学院结合专业实际建立学生文化创意项目孵化区,采用项目化运行管理模式,通过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专业竞赛实训或承接公益项目、商业项目实战,将学生原创的文化创意项目以作品或商品的形式孵化出来与产业相结合。在承担的成都伊藤洋华堂公司自主品牌IYB服装图形创意设计项目中,提交设计方案300余件,通过竞标,已有8套使用方案被确定,现已全部投放市场在商场售卖。各学院的项目和活动各具特色,各有长处,紧密围绕工程的理念,积极进行实践,展示出学院在素质教育上热诚和努力。 (一)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大学是各类人才产生的摇篮,社会对人才的质量评估是进行德智体美的全面评估,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人的全面素质中最重要的部分,高等教育应时刻把握思想政治素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始终坚持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

在思想政治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成都大学以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为主渠道、以思想政治主题教育为引领、以思想网络阵地建设为手段、以党团建设为保障,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第一,抓好入学教育。大学新生一年级开设入学教育课程,让新生尽早认识专业方向,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做好大学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第二,注重社团能力建设。通过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情感、经验、技能的表达能力。同时善抓分时分众主题教育,以突出教育实效。第三,加强网络教育。利用互联网高效、互动性强,学生参与面广的特点,积极构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平台,在学生中努力倡导积极、健康、绿色的网络主流文化;重点加强学生天地网站、学院-班级QQ群思政联动体系的建设,着力开展网络舆论引导、网络道德教育、网络行为规范引导、网络法制教育。第四,实行班级组织建设。不断完善创建先进班集体活动,启动创建先进班集体网上申报工作,建设网络“班级之家”,实现班级事务公开、班级财务公开、班级各项活动展示公开;积极推进班级民主建设,形成班级建设工作可视化、可比化、监督无障碍化。

(二)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人文科学素质作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格素养、行为规范等素质的综合体现,既是人的素质结构的基础,又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最高层次。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素质,就是要

把人类特别是本民族积累的价值理念、品格素养、人格情操等精神财富传授给学生,使他们形成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科学素质教育是社会对大学生的必然要求,科学以人文为本,人文以科学为基础。在人文科学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上,主要通过通识教育工程、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学生社团活动来实现。例如,素质拓展体系的建设,整合、深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出台了《成都大学关于实施素质拓展卡积分的暂行规定》,根据不同年级特点和需求,实行学生素质拓展卡,逐步构建多样化、模块化、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并与学生的各级各类评优评奖挂钩,使学生在活动中拓展学习知识的范围,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再如通过校园文化平台的建设,举办了学生社团文化节、、“魅力曲艺、悦动青春”中国传统曲艺进校园、《成都大学校歌》《成都大学学子之歌》仪式暨校歌大家唱等系列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全面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

(三)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身心健康素质是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合称。身体素质表明大学生应具备的健康的体魄,全面发展的身体耐力与适应性,合理的卫生习惯与生活规律等。心理素质是指大学生应具备稳定向上的情感力量,坚强恒久的意志力量,鲜明独特的人格力量。健康的身心素质是大学生接受一切教育,进行一切活动的前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身心健康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全年开展各种利于身心健康的活动。比如常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以激发学生的运动锻炼热情,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同时以各类高水平运动队参加全国各级大赛为契机,带动全校学生整体运动水平,并积极参与服务社会活动。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每年有近6千学生受益,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认可。在危机预防与干预上,一方面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举办新生讲座;一方面协同各学院排查有各种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对筛查出有危机倾向的学生逐一面谈,并对问题严重的学生进行咨询、干预。

(四)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职业素质是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对促进大学生在学业上奋发进取,顽强拼搏,锲而不舍地按照自己的职业需要充实完善自我,实现未来人生的职业目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有助于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和合理确立求职的期望值,自觉将国家需要与个人利益相结合,实现自我的价值和理想。

在职业素质提升体系的建设方面,学校建立了大学生职业素质提升服务体系,将就业指导、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等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与其自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其学业选择与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机衔接起来,以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就业力。建立课堂教学、课外讲座和竞赛活动三级培养体系融入学生大学四年学习的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指导》全校必修课以及《学生领导力》、《创业实务》等全校任选课,自编出版高校“十二五”规划教材《赢在校园——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通过三大品牌讲座、知名企业进校园、校友讲堂和创业讲堂等举措开展就业和创业意识教育;举行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模拟面试比赛等,让学生以赛代练,理论联系实际,有力地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择业指导。

(五) 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的实践探索

创新力素质是指一个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心理品质,具体表现在心理素质、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所具有的开拓性、独创性、新颖性等特点,是人才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包括创新意识、创新人格、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创新力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科技竞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创新力素质提升体系建设方面,学校一直注重学生工作与专业教学、专业实践的紧密结合,注重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积极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宽松氛围。建立ECOC创业服务机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E即教育,通过构建创新人才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C是通过竞赛遴选创业项目;O为通过建立校内外创业实践基地推进大学生创业;C指构建创业扶持资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资金保障。学校聘请了50余名成都市青联委员担任大学生创业导师;与地方政府设立的大学创业园联合建立了创业预孵化基地,深化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实践;成立创业俱乐部,开创kab创业基础教育选修课,举办创业讲座和创业设计大赛等。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素质不断得到增强。3个学生创业团队被评为成都市大学生创业重点项目,IDO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2010创业成都市“创业潜力奖”,豆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代表西南地区(只有4个团队)参加CCTV《创意中国星》全国总决赛,获得雷士照明控股有限公司50万元的投资。全校已经形成了“以课堂教育为基础、课外讲座为补充、就业创业实践为特色、专业教师队伍为保障”的职业素质培养体系。

四、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性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不仅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发展,而且也是高等院校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职责之一,有利于促进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路漫漫其修远兮,成都大学“学生发展与素质提升”工程的推进工作还将在探索与实践中继续深化,为提高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战略实施的实效性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朱晓明.我国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

[2]张大均,冯正直,郭成,陈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研究的几个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3).

[3]刘绍荣.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特点及途径[D].复旦大学,2004.

[4]理想与现实:2010届大学毕业生工作满意度分析[EB/OL].mycos.com.cn/NewsShow/select.action?entry=29574.

[5]汪莉.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

[6]2002年全国青少年创造能力培养社会调查报告概述[EB/OL]. cast.org.cn/n35081/n35668/n35728/n36419/10196393.html.2004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