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文1

【摘要】:总结了一例重度烧伤患儿的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有效的静脉通路的建立与维持,对于烧伤渗出期的休克复苏和预防后期的并发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良好的护理不但能延长深静脉置管的使用寿命,更能有效地预防置管术的不良并发症。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儿最终康复出院。

【关键词】:深静脉穿刺置管 大面积烧伤 并发症 护理措施

深静脉穿刺置管以其便于操作、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留置时间长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置管途径有多种,如经股静脉穿刺的下腔静脉置管、经颈外或颈内静脉穿刺的上腔静脉置管及经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上腔静脉置管等。2007年我科收治了一例重度烧伤患儿,由于患儿的头面部、颈部、双上肢及双下肢都有不同程度大面积烧伤,故而我们采用了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穿刺一次成功,置管29天后拔管。其间,经其输入大量晶体胶体液体以抗休克,大量抗生素以抗感染以及TPN,未发生不良反应。

1病例介绍

患儿,男,11岁,因火灾全身多处烧伤4小时,于2007年8月5日入院。入院诊断:

烧伤(火)。患儿神志淡漠,烦躁不安,口唇发绀,肢端冰冷。头面部、颈部、背臀部、双侧上肢及下肢分别有浅Ⅱ°烧伤面积约20%,深Ⅱ°烧伤面积约32%,轻度吸入性损伤,烧伤休克。T:36.3℃P:146次/min律齐BP:84/47mmHgR:36次/min 入院后立即给予建立静脉通路,同时进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留置尿管,输氧,创面给予烧伤换药并置于烧伤病房。烧伤后48小时为渗出期,患儿创面有大量液体渗出,循环严重不足,经计算制定出补液方案,并按照计划及时输入晶体和胶体溶液后,患儿安全度过休克期。其后,及时有计划性的应用抗生素,有效的控制了感染,并通过静脉置管输入TPN给予营养支持疗法。患儿住院37天,痊愈出院。

2置管方法简介

患者去枕平卧,头转向左侧,充分暴露胸锁乳突肌,使静脉充盈,双上肢自然放于身体两侧,肩背部垫一个长条形小枕,两肩后展。颈、胸、肩部常规皮肤消毒:用碘伏棉球以穿刺点为圆心作环形消毒,消毒面积上至肩胛,下至平行线,内至前正中线,外至腋前线,避开创面。无菌操作下1%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取出单腔或双腔中心静脉穿刺套管,抽取肝素稀释液,注入留置管使其充盈。 选锁骨中点内2cm为穿刺点, 与胸壁呈15°,朝胸锁关节上缘方向进针,可在2~5cm处即可找到血管。针刺入皮肤后,保持负压,紧贴锁骨下进针,约2~5cm见回血后置入导丝,退出穿刺针, 用扩张器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后,置入中心静脉导管11~14cm,退出导丝,可再试抽回血,确认其在中心静脉内后,并确认通畅后注入肝素钠溶液封管,肝素帽封闭,连接输液装置,皮肤缝合,穿刺点上覆盖无菌小纱布后用3L透明敷贴固定。[2]

3护理体会

3.1 建立静脉通道 大面积烧伤患者,皮肤屏障被破坏,大量液体由创面渗出,会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极易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此时,一条有效的静脉通道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它迅速的补充液体,改善微循环,纠正休克,保证了体内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了很多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

3.2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术中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于清醒患者,应耐心细致的做好解释、指导工作,取得患者配合;对于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应做好肢体的约束,必要时小剂量应用镇静剂,提高穿刺成功率。如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穿刺侧呼吸音弱,心悸,脉速,恶心,呕吐,穿刺部位出血量大,则有可能是出现气胸、血胸或误穿锁骨下动脉,此时应立即拔出穿刺针,迅速按压穿刺点并做相应处理。

3.3 预防置管并发症

3.3.1 防止感染 烧伤患者皮肤创面较大,感染几率高,因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更显得极为重要。操作前,应戴好帽子、口罩,做好手部清洁消毒,护理时应注意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硬结及有无脓性分泌物。如用无菌敷料覆盖,应每24h更换一次;如用3 L无菌切口膜覆盖,则应72h更换一次,每次更换时,用碘伏或75%酒精消毒穿刺口及周围皮肤,保持穿刺点的清洁、干燥,避免污染。输液器应每日更换,连接输液器前,应用碘伏消毒肝素帽或输液接头,避免因接头处污染造成逆行感染。经管输入TPN时,营养液应现用现配,并于配置后24小时输入完毕,减少液体污染几率。在做好患儿的保护性遮蔽的前提下,每日对病室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每次20min。

3.3.2 防止空气栓塞 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在输液前应排净输液器内空气;输液过程中要勤巡视,勤观察,液体输毕要及时更换,不可走空;输液装置要连接紧密,严防脱开。

3.3.3 防止堵塞和管内血栓形成 每次输液结束时经肝素帽注入肝素稀释液约5ml正压封管[3],方法是:将1.25万单位的肝素钠注射液2ml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配置成浓度为125单位/ml,封管时边退针边注液最后夹管。输液前,用肝素稀释液做脉冲式冲管后再行输液,若发现导管不通,切勿强行冲洗,以免将血凝块冲入血液循环造成栓塞,应用注射器将血块抽出后,再行冲管和输液。导管应妥善固定,防止扭曲、折叠、脱出。本病例中,患儿初期因休克而躁动,休克期后又因创面疼痛而哭闹不安,因此,应加强巡视,随时做好导管的固定,同时,对家属做好置管宣教,告知其保持导管畅通,防止脱出的重要性,延长置管的使用寿命。

3.4 控制输液速度及种类 锁骨下静脉管径较粗,压力低,输液及推注药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急性肺水肿。双腔或多腔置管,输入两种以上的药物时,应注意药物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以防产生药物的不良反应。

3.5 拔管 拔管前,应对家属及患者做好注意事项的宣教,取得配合。拔管时,先用碘伏消毒穿刺点,后延血管走形缓慢拔出导管,以免损伤静脉。导管拔出后迅速按压穿刺点5-10min,待再次用碘伏消毒后,用无菌敷料覆盖。拔管后,应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皮下渗血,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3.6 心理护理 置管前,患者及家属对深静脉置管术缺乏了解,难免会产生恐惧和疑虑,此时,我们应该耐心,热情,主动细致地为其解释置管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消除病人及家属的恐惧心理,配合操作的完成。治疗期间,向病人及家属做好宣教,为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持导管的通畅与固定。拔管后,指导患者做好局部皮肤的清洁与护理,避免感染。

4小结

在此例重度烧伤患儿治疗中,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实际应用,将其优势完全体现出来。

采用深静脉置管能够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静脉,长时间维持有效的静脉通道,方便用药,更赢得了抢救的时间,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同时我们也体会到,优质的护理、正确的操作,能够保证导管的长期有效的使用,为病人减轻病痛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董薇.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军医学院学报,2003,25(2):113-115.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制度;建议

1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制度存在问题

对于我国企事业单位中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以及管理来说,一般都是依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进行制定和管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会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需要编制应急管理预案的企事业单位,然后企事业单位根据要求进行管理预案的编制,完成后交由专家评审,并由环境主管部门进行备案。

1.1企事业单位应急预案编制技术规范不完善

目前,生态环境部已一系列文件,对现代企业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就其中的相关文件来说,大多主要是总体要求,对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的实际技术问题以及具体的要求等,并没有详细规定,这就为企业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例如,企业废水事故应急池中化学品的储藏以及应急池本身的容量等都需要进行详细的技术指导,尤其是对于围堰设置技术要求等,这会导致预案编制以及评审工作等的技术管理存在问题,对工作的落实造成影响,同时,也会使得后续的工作难以得到良好的进行。

1.2部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专家专业性不强,应急预案实际操作性不强

就我国现在的企事业单位中的突发环境事件管理中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来说,从严格意义上讲,企事业单位都应当进行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但是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方面的管理以及技术储备是不完善的。现在较多的企事业单位并不具备进行自行编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工作,因此,为了能够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现在市场中就出现了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企事业单位中的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进行专业化的制定。同时,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现在的市场要求,环保管理部门在进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规章制度制定时,会相对宽松一些,不会做硬性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我国市场中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技术服务团队的产生。但是,就现在这些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来说,存在专家专业性不强等问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制定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实际操作性不强,影响企业的作用。

1.3企业对环境应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不重视应急预案编制工作

对于我国现在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对于环境应急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足够,尤其是对于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工作等,存在流于形式等问题,影响企业的有效发展。现在我国企事业单位也在加强对于该方面内容的重视,尤其是部分的地区还将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与企业排污许可自己企业中的环评审批等进行结合,从而加强企事业单位对于应急管理预案的重视,但这还并未发展至全国各个地区,现在仍然存在较多的地区为了应付环境保护管理部门,而将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等工作流于形式,不能够真正的将其落实到位,因此,还需要不断的进行该方面内容的宣传与管理。

2建议

2.1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管理技术要求

对于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建设来说,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企事业单位环境风险应急硬件技术要求,并且对企事业单位中现有的应急管理体系进行有效的完善,以确保企业在落实工作时能有完善的依据。

2.2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预案工作人员培训

对于我国的企事业单位来说,为了更好的实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的有效落实,首先应当保证企事业单位中能够有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编制以及后续工作的定期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保证企事业单位能够对该方面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以及能够更好的将工作进行下去。在实际的建设中,可以成立专门的团队,并进行技术培训等,提升专业素养。

2.3增强分类管理

加强对企事业单位的各组织进行分类管理,了解各组织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依照相关的专家规定的要求,进行企业应急管理预案的编制。

2.4加强监督管理

对现在的企事业单位来说,加强企业环境风险监督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加强监督,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来,有效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现在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企业也在逐渐的与世界接轨,为更好的促进我国的企业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改善我国现在企业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企业环境风险监督管理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就现在的实际情况来说,还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企业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8.

[2]袁鹏,宋永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应急管理的建议[J].环境保护,2017,45(05):23-25.

[3]李巍,范娟.规范应急预案管理发挥应急预案核心作用[J].环境保护,2011(22):23-25.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文3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应急管理(EmergencyManagement)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有关活动。国内外关于应急管理分别提出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五阶段论、七阶段论等,其中四阶段论(也被称为4R理论)认为应急管理是一个动态过程,包括预防、准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事前预防。通过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等手段,尽可能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低成本、高效率的预防措施是减少事故损失的关键。第二阶段是应急准备。包括应急体系的建立,有关部门和人员职责的落实,预案的编制,应急队伍的建设,应急设备、物资的准备和维护,预案的演习,与外部应急力量的衔接等,其目标是保持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所需的应急能力。第三阶段是应急响应。包括突发事件的报警与通报、人员的紧急疏散、急救与医疗、消防和工程抢险措施、信息收集与应急决策和外部救援等,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抢救受害人员、保护可能受威胁的人群,尽可能控制并消除事故。第四阶段是应急恢复。包括事故损失评估、原因调查、清理废墟等。首要任务是使突发事件影响区域恢复相对安全的基本状态,然后逐步恢复到正常状态。我国应急管理工作整体情况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经济粗放式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问题,突发事件爆发频繁,自然和人为灾害正在严重的威胁人们生活。近年来,我国工业企业发生了一些紧急重大突发事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针对工业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体系也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我国应急管理制度现状目前,我国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应急管理制度基本框架“一案三制”。“一案”是指应急预案,就是根据发生和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事先研究制订的应对计划和方案。“三制”是指应急工作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一案三制”是基于四个维度的一个综合体系,其中体制是基础,机制是关键,法制是保障,预案是前提,这四者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不可分割的核心要素。我国传统的应急管理把重点放在事件发生后的及时响应、指挥和控制,具有较大的被动性和局限性。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现有的应急管理制度应该更加全面、更具综合性,以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救援相结合、常态和非常态相结合的应急管理模式。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根据事件的严重性、可控性、所需动用的资源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启动相应的预案,充分动员和发挥城乡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

我国工业企业应急管理制度情况分析

我国工业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现状工业企业应急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企业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企业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业企业应急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应急预案管理制度,包含应急预案的编制、审核、印发和、修订完善、评估管理、备案管理、培训、演练等内容。二是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包括物资统计汇总报告、基础设施建设、督导检查。三是应急队伍管理制度,包括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应急工作评估分析、应急队伍培训、志愿者选拔和培训等。我国中小工业企业应急管理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中小工业企业在管理制度建设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虽然按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普遍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现象。应急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要求不熟悉,对应急处置程序不清楚,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安排专职人员,执行过程中不能正确理解制度的要求和意义,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二是应急预案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应急预案管理的内容包括预案编制、批准、、备案、修订完善、培训和演练等环节,规范性和适用性是预案后期实施效果的可靠保障。目前中小企业工业企业应急预案编制普遍缺少权威、系统的技术规范指导,不够简明、实际操作性不强,也没有根据环境变化和企业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修订,导致事件发生后预案缺乏适用性和可操作性。三是重事后处置,轻事前预防。很多中小工业企业为了保障当前“利益最大化”,忽视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忽视对危险源的控制,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对企业及社会造成一定影响时,采取补救措施,造成企业品牌价值跌损甚至破产,不利于企业发展。四是应急队伍能力不强。一些企业领导对应急管理队伍的组建和培训工作不够重视,不能够及时列支专项资金用于队伍培训,无法保障企业内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的配备和更新,一旦企业发生突发事件,企业内的应急队伍和设备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五是应急物资使用管理不到位。受到整体经营水平、成本控制和领导者思想观念的影响,不能够配备足够、高质量的救援物资,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应急响应的效率。六是应急演练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受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企业组织的演练时效性和针对性不足,缺乏真实感,没有进行专业的评价和总结,无法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完善中小工业企业应急管理制度的建议

进一步完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首先应从组织体系上不断完善,形成企业主要领导全面负责、相关部门分工配合、相关人员全部参与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特别是在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矿产冶炼、化工等行业,要设置专门的应急管理部门和人员,明确和落实应急管理相关责任,将责任划归到突发事件发生前的各管理环节中,将应急工作尽可能量化和考核化,调动企业内部应急管理工作的参与积极性。建立健全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对于应急预案缺失的工业企业,应加快推进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应急预案,明确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奖惩措施。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实际情况对预案内容进行修订,请权威机构对预案进行评估和动态管理。与此同时多组织应急预案演练,将预案的文字性规程落实到演练中,从预案演练结果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其修订。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应急响应要及时。按照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当突发事件达到相应条件时,启动相应的应对预案,具体应急响应流程见图1。深入调研,做好事前隐患排查和事后处置工作企业的应急管理工作是一个动态的长期过程,要充分了解企业内存在的风险源。对较低风险源可提出具体的整改措施并尽快实施,对于较高风险源或可能造成巨大损失或影响的风险源可采用停产、停业整顿或停止使用等措施。对于重大危险源应特别建档登记,进行定期检测和评估,并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当突发事件发生,企业应立即按照相关制度启动应急管理预案,并按照分级标准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同时采取快速高效的应急措施,协调企业内部应急管理人员、企业内其他部门人员以及企业外应急处置力量一同开展救援行动,并采取必要措施防止发生次生灾害等。对溢流、井喷、危险化学品泄漏、放射源失控等会对周边群众和环境产生危害的突发公共事件,企业应在第一时间向地方政府报告,并及时向可能受到影响的周边群众发出预警信息。

(一)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加强企业应急救援队伍管理

按照专业救援和职工参与相结合、险时救援和平时防范相结合的原则,构建起专业队伍为骨干、兼职队伍为辅助、职工队伍为基础的企业应急队伍体系。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大中型高危企业应根据有关规定建立专业的应急救援队伍,小型高危企业应建立起兼职的应急救援队伍,并与有关专业应急队伍建立合作、联动机制,其他企业应根据需要指定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人员。安全生产关键岗位的员工,务必掌握安全操作规范和安全生产事件的处置方法。

(二)保证企业应急管理投入力度

企业应根据危险等级,合理配置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资源,重点加强企业内防护用品、救援设备和救援器材等物资的储备。对于生产流程存在较高风险的工业企业而言,应加大对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科研投入,降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提高自身应急管理能力。

(三)要加强对工业企业应急管理的监管力度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档案库房;问题;对策

档案库房是档案保存和管理的基本设施和场所,也是档案文件和档案信息安全的基本保障。因此,档案库房管理一直是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档案安全意识的提高,各级档案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地方高校档案馆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档案库房存放的档案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档案资料利用频率也在迅速提高。但在重视档案利用的同时,档案库房建设和管理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并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后果。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档案库房管理,认真分析库房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隐患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堵塞安全漏洞,保障档案的安全。

1档案库房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档案库房建设或使用不规范

很多基层档案馆建设之初因受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限制,未能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进行修建,大多以普通办公用房标准建造。近年来,随着档案库房管理安全意识的提高,许多档案馆开始改建或扩建,本意是要提高档案库房存储容量,增强档案保管能力,但仍存在很多缺陷或隐患。主要隐患有:一是未对档案库房墙体做隔热或加厚处理。二是档案库房与办公室、阅览室采用串通方式设置,共用一个出入口,影响了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撤离和档案抢救。三是档案库房一味强调存储容量,没有设立独立的防火分区。四是部分档案馆将库房兼做仓库存放杂物,直接影响了档案管理和存放安全。

1.2档案库房基础设施设备不完善

部分档案馆因多年来在档案库房硬件设施设备的经费投入不足,库房配套的设施设备较为落后,已不能满足当前档案管理的需要,有的甚至还成为安全管理的隐患。主要问题有:一是部分档案库房还在使用老旧的木质档案柜,存在较大的火灾安全隐患。二是档案库房只是简单配备了灭火器,没有配备自动灭火系统或防火、防盗报警系统。三是档案库房没有安装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影响了档案管理人员对库房巡视、安全察看的需要。四是档案库房必需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空调、空气净化机等设施设备不完善或不配套,影响了库房保管条件的正常运作。

1.3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不严格或执行不到位

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有效执行,是保证档案库房安全、高效运作的有效措施。然而,很多档案库房都存在管理制度不严格,或制度执行不力的现象。一是档案库房设施设备的使用缺乏系统制度,设施设备的使用随意而无效率。二是档案库房制定的定期检查、进出库、定期清扫、险情演练等制度,都因库房管理投人精力有限,很多都未严格制定或定期执行。三是由于相关准入制度的缺乏,非档案库房工作人员也进入到档案库房,造成了档案信息的泄密或档案失窃。

1.4档案库房应急方案制定或演练的缺失

《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对档案库房的应急方案有明确要求,要求各个档案库房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水灾、地震、虫灾等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并通过定期的演练,确保档案库房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但许多档案库房,都对这些没有发生的险情忽视,或是制定的应急方案简单,没有可操作性,或是没有定期进行安全演练。长此以往,其后果不堪设想。

1.5特殊载体档案管理不科学或不重视

由于传统档案管理重视的都是纸质档案文件,而对磁盘、光盘、磁带、照片等特殊载体档案不够重视。在库房管理中也并未设立独立分区,没有单独存放和保管这些特殊载体档案,同时也没有针对不同的载体档案制定相应库房管理制度或措施。普遍都是与纸质档案材料一并存放在库房中,这势必会影响到特殊载体档案的保存寿命,甚至造成很多珍贵档案的损坏和丢失。

2加强档案库房管理的对策思考

2.1根据档案库房设计规范,具体针对安全隐患整改到位

针对因档案库房建设或使用不规范导致的库房安全隐患,我们应该严格根据《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等库房安全设计标准,具体结合档案库房存在的安全隐患积极进行安全整改。一是对由普通办公用房改建而成的档案库房,进行墙体隔热或加厚处理。二是对采用串通方式设置的档案库房进行改造或搬迁,增加备用出入口,增强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撤离能力。三是对档案库房档案架排列密集、通道狭小、无防火分区等情况,应扩建库房容量、合理分布档案架、搬迁部分档案,留出必需的防火分区。

2.2加大档案库房硬件投入,升级完善硬件设施设备

档案库房为增强档案安全防护、存储环境的能力,必须配备一些相应的设施设备,这也是保证档案安全的基本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舍得投入,积极升级完善档案库房的硬件设施设备。需要完善的有:一是更换老旧的木质档案柜,换用铁质档案装具。二是科学配备自动灭火系统、防火防盗报警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备,增强档案库房防火防盗、自动巡查、全天监控的能力。三是成套采购库房必需的温湿度控制设备、空调、空气净化机等设施设备,确保档案存放安全。

2.3建立健全档案库房管理制度,让库房管理有章可循

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的制定应该根据库房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严格制定并确保执行,确保档案安全。需要制定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一是档案库房设施设备的安全使用制度,确保设备的有效运转和节能安全。二是库房日常安全巡查制度,应按制度要求对库房内的档案、设施设备、水源电路、霉变或虫蛀情况等进行日常巡查、登记,把危险消除在萌芽之中。三是库房安全责任制度,应对库房工作人员按区域、岗位、职能进行安全责任划分和分工,层层落实、层层负责。

2.4制定档案库房管理安全应急方案,并定期演练和修订

为了确保档案库房在火灾、水灾、地震、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档案库房工作人员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撤离人员并抢救档案,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对档案库房造成的人员危害和档案损失。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灾害或险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明确在险情发生时应该采取的有效行动措施和办法。同时,还要做好应急方案的定期演练和修订工作,积极组织档案库房工作人员开展险情演练,熟悉应急方案的行动流程,提高对突发事件的紧急处理能力。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文5

2020年即将进入尾声。回顾这一年来的工作,安环部在公司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车间的支持配合下,以“安全生产、环保节能”为目标,开展了安环管理工作,做出了一定的成绩,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环保事故。回首过去,感概万千,现将安环部2020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总结

(一)加强安环机制建设,强化制度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工作目标与计划。根据公司实际,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环保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了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和职责,拟定了年度安全培训计划等,并全力贯彻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今后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打好了基础。

(二)强化安全培训教育,提升员工安全意识

根据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合理安排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教育,邀请专业人员,搞好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并及时建立安全培训档案。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特种作业人员安排到专业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全部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全部做到持证上岗。

(三)安排特种设备及公司环境的检验检测,消防设施更新维护,保障生产安全运行

按照规定对锅炉进行年度检验,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锅炉大气排放及除尘器检测取得报告。排污许可证及叉车报备办理工作。及时对灭火器进行充装,消防水带更换,确保正常使用。

(四)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

年初应上级政府部门要求开展“双体系”工作:和政府推荐的第三方安全科技公司签约,成立“双体系”创建小组,协助第三方对公司进行风险辨识分级和隐患排查。制作公司“双体系”创建公示牌,风险告知卡,四色图,整理所需相关资料。通过建安区安监局初审。

(五)积极迎接检查,全面开展上级倡导的各项活动

今年来环保形势严峻,省环保厅检查督查不断;市.区环保局检查可谓频繁,大气污染“三级管控”不定时开展造成停产现象时有发生;建安区安监局组织专项检查若干次,通过这些监督检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在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各项监查的同时,也就势开展了专项行动、认真排查隐患,从源头、过程、细节上对生产加以监管。

(六)协调工作

与政府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地方关系及周边环境维护。配合工程部,生产部完成垃圾池建设及部分生产线环保设施提升改造。

二、存在的问题

(一)环保管理业务不够熟练,有管理不到位现象

在环保管理工作中,由于自身经验不足,目前国家环保形势严峻,政策法规要求标准高,验收许可准入门槛不断提高。所以环境监测、报告评估、环境监查、以及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废气处理设备安装、调试、验收、备案工作中有很多做的不到的地方有待完善。

三、2021工作计划

(一)完善体系制度,明确各级责任

根据公司实际,借鉴其他公司先进管理经验,逐步完善管理体系,修订管理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各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进一步强化监管人员的责任落实,进一步搞好安全环保管理工作。

(二)做好安全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水平

在安全培训教育上突出重点,针对不同工种加大学习专业知识频次,考核严格把关。采取多种形式培训,多讲一些浅显易懂的道理,多举一些身边的实例,按专业集中培训。从业人员逐步熟练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专业技能,从根本上解决操作能力不足、安全环保意识差等问题。

(三)强化监查整治,落实闭环管理

把预防预控和隐患治理作为安全生产的主要任务来抓,真正做到措施落实到位,防患于未然。特别对锅炉等特种设备的管理,加强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和人员管理,加强现场和人员的安全防护,消除由于管理不到位造成的漏洞和隐患。认真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安环大检查,加大检查与整治的力度、深度,及时、认真整改各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做到检查、整改、复查执行到位。

(四)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防范能力

公司要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体系管理,完善事故预警和应急救援预案的修订,增强对各类事故预防和处置能力,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人员、器材和设备,做好应急物资储备,搞好应急演练,做到事故发生后有条不紊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减少事故损失。

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贯彻执行集团公司的各项要求,认真履行本部门职责,加强现场安全环保检查,确保实现公司安全环保目标的实现。

(五)、认真落实安全环保管理职责。

1、修订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种规章制度,组织员工培训学习,并通过检查与考核督促各部门、各岗位责任制落实。

2、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加强对安全环保台帐资料的管理。

3、加强对各部门生产现场的安全、环保管理。

(六)、狠抓直接作业环节制度的落实,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1、规范作业票证管理。加大对现场作业的安全监管力度,严格落实作业危害识别。本年度将针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定岗定职,严禁非特种作业人员进行高空、动火等特种作业。

2、针对外来承包人员,安环部将一律实行签订《外协施工安全协议》,并交代使其严格遵守本公司管理制度。

3、加大安全检查的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将日常安全检查、节假日综合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各职能部门专业检查等形式有机结合,规范检查行为,严格考核落实,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七)、加强消防管理工作

1、按照公司《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消防系统。对于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重点装置、要害部位消防系统存在的隐患要重点检查。

2、规范消防管理。对消防设施和器材进行统一管理,建立维护台帐,定期检查维护。

3、加强日常消防巡检,继续修订完善消防应急预案。

(八)工作建议

随着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安全、环保形势日渐严峻,安环部人手严重不足,根据河南省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条例和环保法规,建议配备相应的安全与环保专职人员(2-3人),以满足今后公司发展需求。

环境应急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1引言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2015年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共造成66182万人死亡。国内每产出一亿元生产总值就造成0098人因安全生产事故死亡。其中,冶金等工矿商贸企业中,每10万人中就有1071人因安全生产事故而死亡。根据国家安全总局统计,2015年全国安全较大事故727起,其中冶金行业发生7起,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严峻。2012年,国家财政部和安全监管总局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将冶金行业等纳入了其范围,这意味着高危行业由以前的6个增加到了如今的8个。2014年国家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将冶金行业安全生产的规定提高到了法律层面。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利益相关者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要求企业积极履行和披露其社会责任。《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构建了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的企业社会责任体系,近年来也出现了几家较权威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与环境绩效一级指标不同,安全生产属于社会绩效指标中的一个二级指标,缺乏更为详细的评价,而对于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来说,安全生产具有尤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应进一步提升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中安全生产信息地位,进一步细化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促使冶金企业更加可靠、实际地履行安全生产责任。

2冶金行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评价体系现状

CASS-CSR20分行业对冶金行业等的社会责任进行了说明,其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责任管理、市场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该指南只�ι偈�行业规定了安全生产的内容,将其作为市场绩效一级指标下的一个二级指标,并对该二级指标共七个方面的内容仅作了泛泛的描述,这七个方面分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培训绩效、安全生产投入、员工伤亡人数、安全生产负面信息。该体系对冶金行业安全生产情况的评价还缺乏更为详细的要求和描述。然而冶金行业作为安全敏感型企业,安全生产事态严峻,各利益相关者为了规避风险将更多关注冶金行业安全生产问题,因此,目前的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还略显粗糙,尚不能满足利益相关者的需求。

3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披露体系构建

本文参考《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编写指南》(CASS-CSR20)的社会责任披露体系,并结合国家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而制定的《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以及具体到冶金行业标准化的《全国冶金等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办法》,从冶金企业实际出发,力求冶金企业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七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情况,并对每一项建立了更为详细的披露规定。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该体系将安全生产责任单独作为冶金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一级指标进行列示,旨在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信息,突出所属高危行业的冶金行业企业的安全生产地位,满足利益相关者对于冶金企业安全生产信息更为强烈和严格的需求。

此外,该体系构建了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安全生产制度、安全应急管理机制、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投入、安全生产奖励、安全生产负面信息7个二级指标,和其下属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等20个三级指标。

第一,对于安全生产机构及人员,从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特种作业人员管理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配备情况和合法性情况。

第二,对于安全生产制度,从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三个方面披露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职能部门、各岗位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安全检查制度、职业危害防治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事故管理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劳动防护用品管理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等制度制定情况,以及各工种岗位操作规程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制定情况。

第三,对于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从应急组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三个方面披露冶金企业事故救援人员和装备、设施配备情况,和应急预案制定和宣贯情况,以及定期组织应急救灾演习情况。

第四,对于安全教育与培训,从安全教育与培训计划和档案、安全教育与培训内容、安全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情况,其是否按规定贯彻落实并定期评估企业安全生产“三级”教育,建立企业各类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档案,以及披露企业为端正全员安全态度和行为、建立安全价值观而举办的各类安全文化活动情况,保障企业安全生产水平自主性的提高。

第五,对于安全生产投入,从安全生产费用提取标准、安全生产费用的提取、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安全生产费用的使用方向四个方面披露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合法性、投入力度和具体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