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统计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统计分析范文1
1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燃气改变了传统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得到越来越广泛使用的同时,燃气事故也愈加频繁,由此引起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也越来越大。如图1所示,统计表明燃气事故数与燃气用户和燃气消耗量几乎成正比。
国标GB/T13611-2006《城镇燃气分类和基本特征》,按照燃气类别及其燃烧特性指标,将城市燃气分为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等几种。其中,天然气因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少于其他石化燃料,几乎不含硫、粉尘和其他有害物质,其热效率比煤炭高,高达75%,与其它燃气相比其性价比高,且无毒绿色环保、经济方便,而成为最广泛应用的燃气。但也是一种易燃、易爆及其危险的气体。尤其是在户内管道方面,如果管理不善或使用不当,一旦泄漏,将会给人们带来灾难性后果,造成人身财产损失。城市燃气已经成为仅次于交通、火灾、建筑事故的城市事故主要高发点。文章对我国2011年城市燃气事故进行了统计分析,揭示事故原因,从而帮助人们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 城市燃气事故案例与统计分析
2.1 事故案例与原因数据统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燃气公共事业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由于燃气使用方法不当或管理不善引起的燃气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例如,2010年3月15日,武汉市武汉大道施工现场,一辆挖掘机不慎将一根直径400mm的天然气管道挖破,引发天然气泄漏。2010年8月10日晚至11日上午,十几个小时内,南京发生3起因挖掘机野蛮施工,挖断地下煤气管线所致的煤气泄漏事故。2010年8月21日,哈尔滨市平房区建文街花园小区430楼6单元8楼住户发生天燃气爆炸。2013年2月26日,哈尔滨平房区某居民在煮方便面时睡着,导致天燃气爆炸。2013年10月17日,黑龙江鸡西市龙山国际小区3号楼2单元住宅楼发生爆炸起火,造成3人死亡、25人受伤,多间房屋受损。爆炸原因系天然气泄漏引发。所有这些事故给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也给燃气企业以及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燃气企业担负着政治、经济和社会三大责任,因此不得不引起企业、政府管理部门和用户自身对燃气安全管理和使用的高度重视。
图2所示为2011年城市燃气事故统计数据。从图2可以观察到,燃气事故主要分为三类户内燃气泄漏(户内管道泄漏、胶管老化、鼠咬、做饭溢灭灶火、操作不当、忘关阀门、液化气(煤气)罐泄漏(爆炸))、户外管网类(户外管道高压器等设备故障、第三方违章施工破坏)和其他类(煤矿、工厂、气站、单位事故、煤气中毒)。其中户内燃气泄漏造成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最大为51.61%,且户内燃气管道泄漏事故发生的几率最大,占总事故率的22.18%。其他类造成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为24.73% ,户外燃气管网类造成的安全事故所占比例为24.13%,其中第三方违章破坏施工是第二大引起事故的因素,占总事故率的16.73%。在发生燃气安全事故的9个因素中,除了上述两个发生概率最大的因素外,其余因素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由高到底依次为煤气中毒、液化气(煤气)罐泄漏(爆炸)、煤矿、工厂、气站、单位事故、户外管道高压器等设备故障、做饭溢灭灶火、操作不当、胶管老化、鼠咬、忘关阀门。由此可以看出,合理安全使用燃气的关键在于用户自身提高安全意识以及市政管理部门加强市政建设管理并应用高科技加快信息系统建设。
2.2 城市燃气事故原因分析
按照城市燃气事故发生的地理位置,分为户外城市燃气事故与户内城市燃气事故两种。
2.2.1 城市燃气管网事故原因分析
(1)人为破坏。道路以及建筑施工等市政建设的无序和野蛮施工,没有与燃气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在不清楚地下管网分布的情况下,突击施工、野蛮施工造成燃气管道断裂、损坏,酿成事故。因为燃气管道有广泛性、隐蔽性、危险性和长期性的特点,而近年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规划更改巨大,没有考虑对市政管线的影响。如燃气管网上方违章构筑建筑物、堆放重物、在燃气管网附近建设各类井,这些都对燃气管网的安全运行构成严重威胁,且也影响自身安全。
(2)燃气管道原始资料不完善、丢失,查询困难,技术状况不明。在现实情况下,由于种种原因,例如: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和燃气运营管理部门交接不彻底。燃气管理部门出现人员调动情况,使得燃气管道原始资料遗失,导致接替人员无法了解管线的具体情况,未能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也对市政其他部门在施工中了解管网情况造成了无法解决的困难。
(3)对燃气管道管理认识不足。燃气管理部门对制度落实不完善,落实不到位,协调功能只能没有得到应用的发挥,对安全用气的检查、宣传教育还不够细致深入。缺乏成套的巡线、检测、查漏制度和机制。
2.2.2 户内城市燃气事故原因分析
(1)为了使用方便,用户每次使用燃气后,没有随手关闭燃气单插阀门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燃气系统没有全部关闭,当发生胶管脱落、老化或者燃气灶具使用不当等意外情况发生时,将导致燃气泄漏,给用户带来危险。
(2)用户在使用燃气灶具时不够专心,点火后忽略了对燃气灶具工作情况的监控,而水壶、粥锅、奶锅等器具内的水、粥、乳之类的物品烧开后溢出器具外,把火焰浇灭,而使大量的燃气放散到房间内。所以要尽量推荐用户购买使用带有自动熄火保护装置的灶具;
(3)使用质量不合格的燃气灶具或在使用燃气灶具过程中,缺乏应有的维护保养,造成燃气阀缺油、无油或锁紧螺母松动,引起漏气;
(4)用户已发现漏气事故,但处理不及时或处理方法不当,引发爆炸或火灾;
(5)为了美观,私改燃气管道将燃气管道埋设在墙壁里或者空间狭窄、密闭性好的壁柜里,造成燃气泄漏察觉不敏感,遇到明火或者金属部件撞击发生危险;
3 城市燃气事故防范对策
3.1 加强信息化建设及信息共享系统
建立GIS等地理信息化系统,加大技术力量投入,提高市政管网、施工信息系统。燃气管理系统应加强市政施工管理,对于野蛮施工、违章施工行为必须进行严厉的行政和经济处罚,对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进行刑事处罚。在城市发展规划早期燃气企业、管理部门应介入城市规划。不仅要确认燃气管道位置,还要确认燃气管道附近的其它市政管道、井的位置,防止三沟窜气。
3.2 加强对燃气工程的管理和控制
设计、施工队伍应具有相应的技术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在燃气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及维修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国家标准、规范及规程。投入运行后,各燃气公司应确保各项防范措施,及时进行安全检查,如发现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维修,及时准确的向社会通报各种燃气事故并积极宣传安全用气相关知识。
3.3 修改有关技术规范,提高城市防灾能力
建议有关部门修改房屋建筑设计规范,新建房屋建议设有北阳台,推广使用户外燃气热水器,厨房必须建有朝户外的烟道,禁止将燃气热水器烟道直接排向房屋共用烟道和走廊。
3.4 强化用气安全教育与管理,形成安全管理网络
对燃气用户(主要是居民用气)全面开展燃气器具安装使用情况的安全检查;加强对燃气具市场管理,坚决取缔无证生产和无证销售;胶管一般情况下不能超过2米,越长安全隐患越大,而且胶管不能穿墙;根据燃气种类选择带有熄火保护功能的燃气灶具;定期进行室内安检、进行系统打压测试;卧室内不能安装燃气设施,燃气设施应安装在干燥且通风良好的位置,室内燃气设备设施不允许暗埋。高层进户应加装补偿器,防止楼体沉降,将管道崩裂。
普及正确使用燃气设备设施的方式方法,引导用户安装燃气报警器,使用燃气专用胶管,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安全用气知识以及发生燃气泄漏事故时如何在第一时间实施积极有效的自救手段。积极开展热爱生命、珍惜家园的心理教育工作。居民安全意识的提高,认识城市燃气的危险性,不可因为麻烦而不去关闭燃气阀。
4 结束语
城市燃气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燃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社会稳定。杜绝燃气系统的所有安全隐患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充分分析城市燃气安全事故原因和燃气系统运行的薄弱环节,完善燃气企业管理机制、加强全社会安全用气教育以及健全相应法律法规,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施工队伍和用户管理,才能切实保障城市燃气系统的安全运行,将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降低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使燃气这种绿色能源更好地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刘慧卿,燃气安全使用与消防救护[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1,78-89.
[2]刘树成,城市燃气事故原因透析[J].城市燃气,2007,387(5),14-16.
[3]郭杨华,彭世尼,室内燃气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城市燃气,2011,379(9),29-34.
[4]汤斌,燃气管网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0,4(下),33-34.
安全统计分析范文2
关键词:起重机械 安全隐患 缺陷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b)-0016-02
正是因为起重机的结构较为复杂且庞大,吊物的形状又是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又需要多人进行配合,也就造成了起重机的活动零部件会与吊运人员发生诸多接触,而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起重机事故的发生,进而给工作人员的安全性造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如何做好起重机械的安全管理,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俨然已经成为当前特种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以下笔者从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与缺陷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并提出存在这些隐患与缺陷的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借鉴。
1 起重机械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缺陷及其原因
不仅起重机械的作业环境复杂,且其本身的结构也较为复杂、庞大,需要多人配合完成,也就造成了起重机械事故频发,而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总结与分析与实际数据的调查,可以发现,起重机械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缺陷具体如下:第一,起重机械本身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缺陷。由于在许多的施工作业单位在起重机械的作业过程中并未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也就造成了对起重机械维护管理工作的不到位、不及时,进而造成了许多起重机械设备老化,发生故障。如起重机械的减速器发生漏油问题,使用时出现震动或噪音;又如轮压不平衡、自动失灵这些都是起重机械本身因维护不当而存在的问题,长此以往势必会带来安全事故。而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则在于许多起重机械的施工作业方,缺乏对起重机械足够重视的同时,也并未建立一套完善的起重机械台账与设备技术档案,也就使得起重机械管理过于苍白无力,为起重机械的安全事故预埋下重要的隐患。第二,起重机械电气装置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缺陷。电子元件是起重机械电气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不少原件保护罩在起重机械施工过程中出现脱离问题,以至于电子元件遭受到严重的磨损,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第三,起重机械主要零部件存在的安全隐患与缺陷。人们都知道起重机械的主要零部件,分为3种:一个是吊钩,一个是钢丝绳,最后一个是滑轮。而这3种零部件对起重机械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吊钩的主要作用就是肩负起重机械吊负重物所用的,因此,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吊钩极易出现疲劳断裂问题,而一旦此时的吊钩正肩负着大量的重物,那么势必会发生巨大的安全事故问题;钢丝绳则是起重机械另外一个负责肩负重物的零部件,而其因为长时间的使用与磨损,势必也会发生断丝、断股等变形问题,极易在负载过重的情况下发生事故;而滑轮也是如此,由于长时间的滑动,滑轮难免会出现裂痕与损坏,如若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发生缺损,那么势必会发生巨大的安全事故。第四,起重机械在使用上存在的问题。起重机械的操作人员不熟悉起重机的安全操作相关知识,对起重机械进行错误操作,从而对起重机械及操作人员本身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尤其是在一些特殊的工作场合,由于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装置作用的重要性,竟然对升限位开关、极限开关、安全撞尺进行随意变动或者是取消,这些都给起重机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巨大的隐患。
2 降低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的具体解决对策
通过上文对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原因的分析,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造成起重机械安全隐患与缺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绝对不是不可预防与不可解决的,只要在实际的施工作业过程中,加强对起重机械的管理,注重对起重机械的维护,一定能够将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降至最低,进而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具体对策如下。
第一,通过笔者自身的工作经历与相关参考文献的研究以及上文的粗浅阐述,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年由于起重机械设备事故而导致的重要安全事故逐年递增,可以说俨然已经占据了全部工程伤害事故的20%以上,这一惊人的数据,更是进一步说明了对起重机械设备的管理早已迫在眉睫。尤其是许多起重机械事故的发展都是由于施工作业方对起重机械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健全且科学的管理。因此,为了进一步降低起重机械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将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进一步排除,就必须要给予起重机械足够的重视,加大对起重机械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力度,采取整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进而做到严管理、严控制,将隐患与缺陷进一步消除在萌芽之中,从而避免起重机械事故的发生。
第二,做好对起重机械的日常维护与保养工作,从而确保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施工作业方应该为起重机械设置专门维护与保养部门,负责对起重机械的日常保养、维护、安装工作,从而确保起重机械不会因为保养、维护不当而出现不必要的老化,破损,出现“带病”作业问题。尤其是有条件的施工作业方,还可以单独聘请有资质、高水平的专业保养维护队伍,做好起重机械的维护与管理工作,从而将起重机械的安全事故降至最低。
第三,做好对起重机械定期检查、更新与淘汰。也就是说施工作业方要定期对起重机械进行检查,确保起重机械始终处于健康的作业状态之下,一旦发现起重机械存在问题,要立刻停止作业进行检修,如若起重机械的零部件出现缺损,要立马淘汰已经缺损的零部件,并对其进行更新,进而确保起重机械的主要零部件能够满足起重机械的正常安全使用,降低因缺陷而给起重机械带来的危险性。同时,起重机械的维修与保养人员,还应该遵循起重机械管理的相关制度,做好起重机械检查情况的记录工作,一旦发现起重机械存在任何的问题,都要及时向相关的负责人予以汇报,并且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第四,对起重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让起重机械操作人员都能够顺利地掌握并且熟悉起重机械安全的相关操作知识与最新操作技巧,提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素质,进而打造出一批高素质、高水平、高专业资质的起重机械操作人员。尤其是各个起重机械的使用方在起重机械操作人员的招聘中要注意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是否拥有相关操作资质,没有相关操作资质的人员不得聘用上岗。而聘用上岗的相关起重机械操作人员也必须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只有熟练掌握各种安全知识,拥有安全意识,才能够上岗作业,进而提高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就起重机械安全隐患、缺陷问题与原因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广大工作人员在今后起重机械的施工作业中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进而不断提高起重机械的安全运行,尽可能地减少起重机械的安全隐患,降低起重机械发生机械事故的可能性,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罗立辉.浅谈起重机械安全管理[J].机电技术,2010(5):130-132.
[2] 王济鸿.浅谈降低起重机械安全事故的方法[J].才智,2011
(8):285.
[3] 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建筑工地起重机械安全O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J].建筑机械化,2005(7):17-22.
安全统计分析范文3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安全问题;安评方法;安全措施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许多互通式立交相继建成。互通式立交是高速公路连接的枢纽和控制出入的重要交通设施,在路网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取代了平面交叉口上的信号管理,基本上消除了平面路口的冲突点, 使车辆接连不断地通过交叉口, 大大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然而要在有限的区域空间内完成各方面的交通转换, 就加剧了其运行方向的复杂性,这些复杂因素导致互通式立交成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多发地。本文将从互通式立交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安全性评价方法和安全保障措施这三方面展开探讨。
1 互通式立交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
1.1 流出点不明确
在凸形竖曲线顶部设置出口最容易产生流出点不明确的问题。由于视距不良,当驾驶接近出口时,不能提早看见出口部分的构造及匝道走向,如果减速车道同时又是平行式时,则更不能自如、有效地利用减速车道长度和有效地控制方向,从而容易在此处发生事故。
1.2 流入点不明确
首先是匝道的流入点不明确,其次是高速公路的合流点不明确。由于几何设计或标志标线设置等方面的原因,导致合流路段过短或合流点不明确,致使驾驶员迷茫而使运行效率下降,特别对于双车道加速车道,如果连接部设置不当或标线划分车道不明确,在外侧车道容易发生此种情况。
1.3 能见范围不够
许多设计不能提供足够的能见范围,导致驾驶人不能正确判断线形变化和交通状况并进行相应操作。
1.4 多个连续的出口
连续的多个出口,导致信息繁杂,驾驶人判别困难,从而极易出现误行现象。
1.5 超出驾驶人能力的“负荷”
有些流入匝道需要驾驶人通过从侧面车窗看去,以寻找主线车流中的可插车间隙。一方面要力图看清主线交通状况,另一方面又要驾车通过复合曲线、超高和三角区段等,然后再流入到高速公路的曲线上,这些超负荷的任务,使驾驶员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完成。
2 互通式立交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2.1 基于事故率的分析方法
基于事故率的分析方法是一种以事故指标值作为对象对某一个地区、地点或路段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方法而进行的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回归分析,对道路设计进行事故预测,用以指导设计和分析。这种方法在统计上简单易行,但是该法没有考虑交通组成和交通量变化的影响,且由于事故样本的稀少性、不可重复性等原因造成样本采集困难。这些就很难满足路线设计特别是互通式立交设计中各种各样的复杂线元的评价要求。
2.2 基于冲突技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基于冲突技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交通冲突指两个或多个道路使用者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彼此接近到一定程度,此时若不改变其运动状态,就有发生碰撞的危险。交通冲突根据距离、时间或距离等度量指标可分为严重冲突和非严重冲突两类。交通冲突技术(Traffic Conflict Technique , 缩写为TCT) 可用于平交口、道路的基本路段以及不停车收费的安全评价。基于交通冲突技术的评价方法具有“大样本、短周期小区域、高信度、定量研究评价交通安全现状与改善效果”等优点,但是这种方法只能对已有的道路进行评价,对于规划和设计中的道路,仍无法评价。
2.3 基于运行车速回归分析方法
运行车速作为道路几何线形、道路环境、汽车性能以及驾驶员心理行为等多方面综合作用于汽车的最终结果,在道路安全性评价中越来越得到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多种基于运行车速的道路安全性评价方法。常用的方法有相邻路段速度差值法、车速降低系数法以及速度梯度法。目前我国交通部推荐使用的公路安全性评价方法《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采用基于车速回归的速度差值法。该方法路线的各种线形运行车速进行了详细地回归分析,能够在规划、设计、运营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但是在《指南》中,互通式立交的线形安全性评价采用的运行车速预测模型与主线的预测模型是一样的,而互通式立交的线形往往比主线线形复杂,而且其平纵组合设计往往也无法像主线一样那么严格,所以在车速预测上就要比主线的车速预测要复杂。另外,根据《指南》来划分线元并进行车速预测时,单元划分存在很大的主观性,而且对半径小于120m、坡度大于3%的弯坡组合路段的匝道情况的考虑得不够,给匝道线形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
2.4 综合评价分析方法
综合评价指标一般指综合了影响公路安全的各个主要因素,给各个因素定义一个权值,通过模糊数学的方法,把这些因素组合到同一个模糊矩阵中,最后通过模糊评价得到评价指标值。该方法考虑了多个因素,比如几何线形、事故、环境等,能够较为全面地反应出公路的各种安全隐患。但同时,该方法也集成了各种因素本身的缺点。另外,各种因素的权值是通过专家打分来确定的,权值带有较大的主观性。
3 安全措施
3.1 基本要求
在设计中除了要遵循标准要求以外,还应针对互通式立交的安全特点,灵活运用互通式立交的各要素,使其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清晰的方向
(2) 良好的运行
(3) 适宜的位置
(4) 完善的信号
3.2 视距
为满足“易感知前方”的要求,需要保证足够的视距。互通式立交范围内主线的视距应比其他路段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互通式立交出口之前,应根据主线的运行速度预测值保证判断出口所需的识别视距。作为一般性的控制原则,应根据最好保证主线停车视距的2倍,当受地形等的限制时,最少应保证主线停车视距的1.5倍。对于特殊地形限制或已建成的视距不良的设计可以采用交通标志提前告知驾驶人前方的路况信息,使驾驶人能够提前减速以免由于视距不够而造成操作慌乱的情况。
3.3 出口
出口是车辆在运行状态下方向和速度都发生较大改变的区域,因此出口是交通事故较为集中的地方。基于安全方面考虑的出口设计要点有:
(1)尽量避免左侧流出
(2)避免多个连续的出口
(3)流出最好在桥墩之前
3.4 交通标志
由于互通式立交的多向选择性和路线分布的复杂性,交通信息和路线分布的复杂性,交通信息在互通式立交的运行中就显得比其它地方更重要。互通式立交若要做到出入明确、使用方便,除需要在匝道布局和几何设计阶段就充分考虑到交通组织因素外,对交通标志的设置还应引起特别注意:
(1)以陌生人为服务对象
驾驶人在出行前,一般是通过地图等了解所经道路,并选择立交转换方式等。如果出口预告标志上仅有当地人才熟悉的小地名,则可能让陌生的驾驶员无所适从。国外在标志上既标路名、方向,又标地名的办法值得借鉴。
(2)注意标志设置范围,注意增设预告标志
标志必须设置在高速运行状态下的驾驶员的视野和清晰的视角范围内;提前使驾驶员知道前方将要出现的事件,以缩短事件出现时的反应时间。
(3)尽可能提供肯定的信息,限制信息的采集频度
减少可选行动的数量,尽可能减少驾驶员比选方案的时间。多出口或连续分岔时,前后标志应尽可能拉开距离,必要时,靠前的标志宜采用加大版面等方法加以突出,避免信息出现过频,或前后标志相互干扰的状况,使驾驶员在下一个信息出现之前对眼前的信息能很快做出反应。
(4)尽可能分解复杂的信息来源,消除无用的信息
采用归并、分散等手法,减少一次性出现在驾驶员前方的信息量,同时突出具有首位度的信息来源。特别是在出口、分岔等部位,应禁止设置广告牌等路外设施,避免其与有用的信息争夺视线。
4 结语
由于接触道路立体交叉规划与设计的时间较短,实践经验也比较少,再加上本人的能力有限,所以文章中有很多认识不足的地方,希望资深的同行们读到此文时能够给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其中不合理甚至认识错误的地方以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将不胜感激。
参考文献:
[1] 杨少伟. 道路立交交叉规划与设计. 第一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1999
[2] 于恩亚.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互通式立交设计安全性评价[A].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3] 刘永胜、王子浜、李嘉.基于交通仿真的互通式立交安全性评价[B].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2010,11
[4] 李进勇. 利用运行速度对某互通式匝道线形的优化. 科技信息,2006,13
[5] 江晓霞,袁宏伟.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安全性设计研究[J].公路,2006
[6] 杨少伟. 道路勘测设计. 第三版.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9.6.
安全统计分析范文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被广泛应用在人人们生活和经济领域中。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如病毒感染、黑客攻击、系统漏洞等,这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影响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的主要因素和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 防护措施
人们在日常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计算机病毒感染、网络黑客攻击等事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为了有效控制病毒的传播和黑客的攻击,应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
1 计算机安全系统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
在信息时代下,计算机在生活、工作和学习领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尤其网络交流,网络购物等,这些行为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益处,然而,随着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的不断出现和危害,在一定程度上给人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分析计算机系统安全,其是指计算机在数据处理中所采取的安全保护技术和管理措施,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保护主要包括基于身份的安全策略、基于角色的安全策略和基于规则的安全策略等三个方面。网络安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在生活经济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当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网络安全主要由控制安全、信息安全等两部分组成,其中,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各种信息在使用过程中所具备的整体性、保密性和安全性,而控制安全是指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在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身份认证及访问控制的控制状态,其具有开放性、广泛性和分散型的特点。网络信息不仅可以促进人们对各种新技术和新理念的认识,也可以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2 计算机系统安全及网络安全现状分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共享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一些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其主要体现在计算机系统安全和网络安全等几个方面。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通常不法分子采用不同的攻击手段来获得访问或修改在网络中流动的敏感信息,甚至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提供攻击目标来闯入用户或政府部门的计算机系统进行窃取和篡改数据,由于网络信息具有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这个导致网络诈骗行为在网络信息中时常发生,进而造成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犯罪活动日趋严重。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主要包括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拒绝服务攻击等三个方面,其中,第一,黑客攻击的网络安全威胁在主机终端时代就已经出现,在互联网的时代下,现代的黑客攻击主要以网络为主,而不是以系统为主,常见的有:通过网络监听来获取计算机用户在网络中的账号和密码;通过攻击密钥管理服务器来获得密钥或认证码等攻击手法;第二,计算机病毒,其是指不法分子通过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破坏计算机中的数据,进而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其具有传染性、隐蔽性和破坏性的特点,在当前的计算机病毒检测中,主要有自动检测、防毒并卡、人工方法等手段,采用人工方法检测病毒,主要是将引导区的内容读出并找一个无病毒的引导区进行对比,若发现有变化,则证明计算机系统有病毒感染;自动检测,常用的工具有反病毒软件,主要包括病毒检测技术和病毒消除技术;而计算机反病毒卡,其在计算机反病毒产品市场形成的初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其主要体现在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三个特征方面,保密性是指网络资源只能由授权实体存取,完整性是指网络信息和数据在存储、传输过程中不被修改,而可用性是指对静态信息的可操作性及对动态信息内容的可见性。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还存在诸多缺陷,包括:第一,操作系统的漏洞,由于操作系统是一个复杂的软件包,其中,最大的漏洞则属于I/O处理,其可以改变命令的源地址或目的地址;第二,应用系统安全漏洞,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大多数通常是对程序进行适当的修改,而不是新编程序,这就造成在编写程序中存在具有相同的安全漏洞;第三,TCP/IP协议漏洞,在传输过程中,若采用明文传输的方式,不法分子可以通过截取电子邮件来进行攻击,若用户在网页中输入口令、或填写个人资料时,也容易遭受攻击;第四,安全管理漏洞,主要体现在网络管理人员缺乏、不能定期进行安全测试、网络安全监控缺乏及信息系统管理不规范等方面,这些行为都对网络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3 计算机系统安全及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3.1 实体安全
对于计算机主机以及主机外设的电磁干扰辐射,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对于系统软件安全措施,第一,为了防止用户越权获取信息,操作系统应具有比较完善的存取控制功能;第二,为了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读写制定范围以外的存贮区,操作系统应具备良好的存贮保护功能。另外,操作系统应具有较完善的管理功能,这样就可以有效记录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检测对数据文件的存取,通过实体安全、备份和恢复等各种技术手段,可以有效保护数据的完整性。
3.2 输入输出控制
针对用户重要事务处理项目,必须由合法文件的法定人提交,若需要修改文件,应严格按照规定和批准的手续执行,并保存控制台打印记录。对于数据处理部门的输出控制,应由专人负责,并负责对数据输出文件的审核,确保输出文件发放手续的完整性,由于计算机识别用户的常用方法是口令,因此,在计算机用户识别中,必须对口令的产生、登记及更换期限进行严格管理,有效记录计算机系统中某些文件的使用情况,并及时跟踪各种非法请求,保证完整的日志记录,包括节点名、口令、操作数据等。
3.3 加密技术
在网络系统中,采用加密技术可以有效防止重要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被窃取或篡改,其是通过实现相应技术手段来进行的保密工作,采用加密技术,可以为计算机用户提供重要的信息依据和保障信息数据安全。
3.4 防火墙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在现代化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防火墙技术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依据,其是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式,防火墙技术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其可以将“不同意”的人拒之门外,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黑客进入网络或篡改数据等,采用防火墙技术,主要包括网络级防火墙、电路级网关、应用级网关和规则检查防火墙等四个技术,防火墙技术的主要作用是通过防止非法用户使用内部网络资源来保护设备,避免内部网络信息和数据被窃取,通常防火墙系统主要由屏蔽路由器、服务器等两部分组成,其中,屏蔽路由器是一个多端口的IP路由器,其可以对每一个传输过来的IP包进行检查,并判断是否将IP包进行转发,而屏蔽路由器是从包头获取信息,并对IP包进行过滤。
3.5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
为了加强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仅仅依靠技术手段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将技术手段和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有效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保护网络系统的安全,由于当前网路安全在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方面仍然处于被动防御的地位,但是,在网络管理上,其可以是积极主动的,因此,从硬件设备、维护、管理及软件使用等方面来加强网络管理人员和用户的安全教育,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要求网络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进行管理,并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来建立最佳的网络病毒安全模式,即建立防杀结合,以防为主,以杀为辅的安全模式,以保证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
4 结语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常见的有黑客攻击、计算机病毒及决绝服务攻击的安全问题,若不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则容易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分析当前计算机系统安全与网络安全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采用加密技术、防火墙技术等来防止黑客对网络信息的篡改及窃取,确保用户的信息不被窃取。
参考文献
[1]王巍奇.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电子制作,2013,02:1.
[2]张智.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7:111.
[3]康铁峰.浅谈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4:94-95.
[4]王一宏.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07:230-231.
[5]何畅.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浅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05:27.
[6]梁国权.浅谈计算机系统安全与计算机网络安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08.
作者简介
赵景(1982-),女,河南省许昌市人。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网络信息安全。
李硕(1980-),男,河南省许昌市人。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安全统计分析范文5
[关键词]EIM;企业;即时通信;安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6.000
[中图分类号]TP39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6-00-01
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在企业信息化体系之下,数据的流动,除了物联网带动的各种数据采集外,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仍然是企业信息流动的重点驱动力量。随着数据实时性特征领域相关需求的不断突出,企业环境内部各种即时通信工具也开始日渐盛行。
1 企业即时通信系统安全特征分析
企业即时通信系统(Enterprise Instant Messenger,EIM)是即时通信系统在企业环境中的深入应用,通常以基础脚本作为起点展开面向企业环境的功能开发,能够支持文本、语音、视频以及其他标准数据的传输支持。从应用的角度看,在企业环境内部中,EIM的出现对当前社会上正在使用的其他IM通信工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尤其是对于油田组织而言,这种替代作用尤其明显。因为在这样的大型工业环境中,工作时涉及的信息沟通方,通常也是日常生活中的朋友,因此EIM对于这样的群体而言,完全能够取代社会化IM的地位。
当前EIM系统的工作框架,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出,C/S模式仍然是当前EIM中最为常用的架构。客户端通过网络环境实现数据的传输与交换,保持对服务器的使用状态,而同时服务器通过公共数据网实现对于客户端身份认证,以及消息的过滤与转发。
从安全的角度看,EIM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病毒的传播和用户身份授权管理不善。由于EIM的文件传输采取了P2P模式,它可以将文件作为附件通过点对点方式传送,而绕过网络周边安全防御设备。这种工作方式本质上无法对病毒实现有效地防范,造成病毒威胁。除此以外,缓冲区溢出、拒绝服务等攻击方式也屡见不鲜。而在用户身份管理方面,用户账号授权管理不善,移动端丢失默认登录以及密码被盗是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当前IM开发商对于系统的扩展性倾注了过多关注,但对于认证机制考虑不足,也会给攻击者可乘之机。
文件交换过程中的弱加密甚至于不加密的状态,同样可能会导致信息截取问题的发生。以及考虑到当前主流的EIM 软件都提供了脚本编写功能,虽然方便了企业用户实现EIM二次开发,但是却会进一步加剧蠕虫病毒等威胁。
2 加强EIM安全建设
考虑到当前EIM对于企业工作正常展开的重要价值,加强对其安全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结合目前该领域的发展,可以发现有如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提升EIM安全水平的工作重点。
2.1 加强用户身份管理
用户登录过程中可靠和严谨的身份验证,对提升EIM的整体安全有着毋庸置疑的积极价值。如果用户在进行注册的时候,已经将密码摘要存入服务器,则可以考虑在SHA-1报文摘要算法的基础上展开对于登录验证的优化。首先在客户端发起登录请求的时候,服务器端生成一个随机值,联通登录界面一同反馈给客户端,而后在客户端完成密码输入之后,采用SHA-1算法来生成报文摘要1,再和随机值散列生成报文摘要2,并进行提交。最后,服务器在接到相关数据之后,将两个方面的报文摘要进行对比,进一步来确定是否授权登录。
2.2 加强信息交换安全建设
在EIM环境中,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是主要的职能,同时也是安全隐患最为严重的环节。信息传输和交换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信息内容不被窃取或篡改,同时要考虑信息传输的效率问题,尤其是在工业环境之下,很多数据都要求强实时性的情况下,实现安全和效率的平衡至关重要。实际工作中需要合理安排加密机制,例如:利用对称密钥算法IDEA加密明文,同时采用RSA机制对秘钥进行加密传输,确保信息机密。随后用MD5生成信息摘要,并且用RSA为摘要签名,提升签名速度的基础之上保证信息不可抵赖特征。诸如此类相关机制,共同构建起完善的EIM安全环境。
2.3 文件传输模块设计安全
对于这一方面,主要是考虑在原有文件传输功能的基础上,附加两层安全防护技术来进一步保证传输的安全性,即病毒扫描技术和文件加密技术。其中前者能够有效防止已经受到病毒感染文件的进一步传输,并且对其进行隔离,保证系统安全。而后者则用于实现面向文件内容的安全保证,使文件处于密文状态发送,用来防止攻击者窃取文件成功后直接得到文件的真实内容。
3 结 语
EIM必然会随着组织的发展不断深入应用,实际工作中必须对相关安全技术保持敏感,积极分析企业环境中的数据特征和安全需求,才能有效引入和设置安全技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
安全统计分析范文6
【关键词】 七氟醚;氯胺酮;小儿手术麻醉;应用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6.108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吸入式, 在临床中使用效果较好, 其主要优点是血气分配系数低, 对呼吸道刺激较小, 药效过后意识恢复较快[1]。以往小儿临床麻醉常用氯胺酮, 但由于麻醉时间较长且用药量大造成患儿诸多不良反应, 常出现呼吸不畅、心率增快、清醒后恶心、呕吐等[2]。小儿手术麻醉使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效果较为理想, 二者结合可相互补充, 提高麻醉效果。本次研究在小儿临床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
小儿手术患儿, 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Ⅱ级, 男22例, 女18例;年龄2~5岁, 平均年龄(4.2±0.5)岁;体重9~20 kg, 平均体重(15.3±1.6)kg;平均手术时间(45.5±8.0)min;其中, 四肢骨折11例, 精索鞘膜积液7例, 小儿斜疝22例, 所有患儿均无其他疾病或器官性病变。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20例。
1. 2 方法 术前30 min两组患儿均肌内注射阿托品(0.02 mg/kg)及鲁米那(5 mg/kg), 需依据患儿体重予以调整。进入手术室, 所有
氯胺酮[3]。对照组患儿麻醉:常规吸氧, 手术开始时静脉注射1 mg/kg氯胺酮, 术中维持静脉滴注给药(0.1%氯胺酮), 调节静脉滴数并控制麻醉深度。观察组患儿麻醉:面罩给氧, 吸入七氟醚与氧气混合气体(七氟醚浓度:5%~6%, 氧流量:4 L/min), 待患儿切皮且睫毛反射消失后, 将七氟醚浓度控制在2%~3%, 氧流量控制为2 L/min, 手术中根据患儿心率、血压、动脉血氧饱和度等指标适当调节麻醉浓度[2]。缝皮时关闭七氟醚, 大氧流量冲肺。
1. 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儿各时间点呼吸频率(R)、心率(HR)、SpO2变化情况并对术中疼痛情况进行VAS评分(0分:无痛, 10分:剧痛);观察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观察组入室、诱导、切皮、术中、术毕时间点R值为(26.3±
2.2)、(27.0±1.5)、(28.0±1.2)、(28.2±1.0)、(26.6±2.4)次/min,
各时间点SpO2值为(99.1±0.5)、(98.0±1.4)、(97.2±1.0)、(98.2±1.1)、(98.2±1.0)%, 各时间点HR值为(110.5±13.1)、(120.1±12.1)、(123.0±13.0)、(122.2±12.2)、(116.2±15.4)次/min;对照组入室、诱导、切皮、术中、术毕时间点R值为(26.9±1.7)、(27.2±2.1)、(28.1±1.4)、(28.1±1.5)、(27.0±1.9)次/min, 各时间点SpO2值为(98.0±0.5)、(97.4±1.6)、(97.9±1.4)、(97.8±1.3)、(97.6±0.9)%, 各时间点HR值为(110.0±14.0)、(123.0±13.0)、(134.0±16.1)、(132.6±14.4)、(120.0±15.4)次/min。观察组术毕R值低于对照组, 诱导、切皮、术中、术毕时间点HR优于对照组(P
2. 2 观察组VAS评分、疼痛消失时间、苏醒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分别为(1.2±0.2)分、(175.0±30.3)s、(4.2±5.9)min、(6.2±3.3)min, 对照组分别为(1.2±0.3)分、(479.9±50.4)s、(21.0±8.9)min、(6.1±3.5)min, 两组VAS评分、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疼痛消失时间和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七氟醚是一种新型系数较低且对呼吸道刺激小的吸入式, 具有见效快, 诱导、苏醒迅速, 麻醉深度易控制, 操作简单等优点。氯胺酮是一种传统, 其镇痛效果明显且见效快, 临床应用较为广泛, 但大剂量用药造成不良反应较多, 患儿常出现恶心、呕吐等, 延长术后清醒时间。本次研究采用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效果如下:①基础麻醉肌内注射氯胺酮避免小儿激烈哭闹, 方便监控各项指标;②复合麻醉的观察组未出现体动, 对照组相对较多, 或与七氟醚的肌松作用有关, 或与氯胺酮增加肌肉张力有关;③麻醉维持均属平稳, 麻醉深度、适度及呼吸频率差别不大;④对照组患儿氯胺酮用药量大, 药效消失时间延长, 需要麻醉师监护且躁动发生率较高;观察组患儿清醒快, 无躁动, 二者差异较大;⑤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明显高于观察观察组。
综上所述,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手术麻醉中应用效果比单纯氯胺酮好, 安全性高, 不良反应少。
参考文献
[1] 佘庆.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的应用.南通医学院学报, 2009, 29(5):370-371.
[2] 胡晓锋.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与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比较.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4(5):45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