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普通话宣传

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文1

关键词:农村;幼儿园普通话;现状;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29-01

学前教育阶段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小学习普通话,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促进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对儿童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大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现状很不乐观,农村儿童说普通话的能力相对城市有相当差距,这既不利于普通话的全面推广,也不利于实现城乡教育公平。

一、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现状

(一)师资水平

师资力量薄弱,是当前农村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制约农村幼儿园普通话教学的关键因素。为了准确掌握农村幼儿园的师资状况,我们对江西省宜春、抚州、鹰潭、上饶、赣州等地271所乡村幼儿园的1235个老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学历状况。学历是衡量教师整体素质的主要标尺。四十多年来,中国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如今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农村中小学教师基本上普及了专科文凭,但农村幼儿园的师资状况却仍然十分薄弱。在1235个调查对象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4.4%,具有专科学历的占18.8%,中专生占27.2%,高中生占24.7%,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我们从走访调查中还发现,有不少农村幼儿园老师的大专学历并全日制,而是通过成人考试获得,根本没有接受过真正的高等教育。

2.普通话水平。在所调查的1235个幼儿园老师中,获得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的只有61人,占3.4%,没有获得任何普通话水平等级的有568人,占总人数的46%。这个事实说明,达到要求的老师只是其中的极少数,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总体较差,亟待全面提高。

3.教师结构。农村幼儿园以社会力量办学为主,从来源上看,老师主要是这几种人:留守妇女、退休女老师、中小学教师家属、未进入体制内就业的大中专生。其中在编老师数量很少,占幼儿园教师总数的14%;从性别上看,95%以上为女性,男教师在幼儿园极为稀罕;从年龄上看,35岁以上的老师点48%以上。

(二)教学与管理

1.教学习惯。教学习惯体现老师的观念与素质,也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农村幼儿园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普通话与方言往往交叉使用。普通话能说好的地方就说普通话,说不好的地方就用方言,有时候,老师为了便于自己表达,学生容易理解,就选择使用方言。他们的“推普”意识差,在普通话教学方面,他们一般没有明确的目标与责任。

3.学校管理。多数幼儿园“推普”意识淡薄。虽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奠定了普通话的法律地位,并明确规定“普通话成为各级各类学校及幼儿园的校园语言”,但由于校园用语的规范程度是一项“软”指标,不与园长的业绩产生直接联系,也不会成为幼儿园老师的考核指标,所以重视程度不够、宣传力度不到位,因而普通话推广的效果不明显。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幼儿园是家庭式的,老师是双重角色,既是老师,也是老板,教什么,怎么教,是由自己说了算,缺乏严格的教学规范与制度约束。为家长们带好孩子,教孩子们唱几首歌,认几个字,也就完成任务了。

(三)语言环境

农村幼儿学习普通话的主要环境是学校与家庭。在学校,一般都要求老师用普通话讲课,但课堂上交叉使用普通话与方言教学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课间就更加随意。孩子们在课间活动中不受限制,所以,还是习惯于用当地方言相互交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孩子有一大半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因此,家庭的语言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普通话的学习。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留在家里陪伴孩子的多是年老体弱的爷爷奶奶辈。他们本身普通话水平有限,且文化层次普遍较低,基本上不能培养学生学、讲普通话的习惯。所以日常生活中都与孩子们讲本地方言。在语言教育的关键时期,农村学前儿童没有理想的语言环境,他们几乎处于方言的包围之中。在方言的长期浸染下,他们往往感觉方言交际更加自然,讲普通话反而觉得难为情,讲得不好还怕人家笑话。

二、提高幼儿园普通话教学质量的途经与策略

(一)充实提高农村幼儿园师资

(1)建设公办农村幼儿园。现在的农村幼儿园以私有形式为主,规模小,条件差,教师的待遇低而且不稳定,这既不利于吸收人才,也不利于现有教师安心于本职工作。建设公办农村幼儿园,扩大办学规模,配备硬件设施,是优化农村幼儿园师资,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主要途经。公办幼儿园的人才可以通过两个渠道来解决,一是直接从高等师范院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他们年轻,有热情,有朝气,有创新意识,有奉献精神,他们的加盟,将为农村幼儿教育不断注入活力,既可以提高普通话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实现农村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将有文凭、素质好、经验足的民办幼儿教师通过考试的方式吸收到公办幼儿园来,这部分人本来熟悉幼儿教育,又多为本地人,他们一旦获得了政策的礼遇,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更好的待遇,一定会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加努力地工作,对农村幼儿园的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

(2)创新普通话培训模式。由于公办幼儿园不能一步到位,也不可能完全取代私办幼儿园,所以通过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是不可忽略的方式。当前,农村幼儿园老师普通话水平较低,是一个事实,而教育管理部门对他们的培训不到位,也是一个事实。我们的调研结果显示,100%幼儿园老师认为有必要参加普通话培训,但是也有75%老师认为,他们没有没有机会参加培训。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不少一线老师就培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我们觉得下面几点是值得采纳的:第一,轮训制。将各乡镇幼儿园老师在假期轮流到县城参加培训,人数不多,效果会更好;第二,帮扶制。从市县派遣普通话测试员到各乡镇支教,其重点工作就是给幼儿园培训普通话,一乡一人,挂点帮扶;第三,夜校制。幼儿园老师白天要上课,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是合适的。第四,导师制。普通话水平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划分给每个测试员或普通话水平达到一级乙等的中小学老师,通过电话、网络、面授等多样化方式指导他们学习。

(二)为儿童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我们可以从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着手,尽可能为儿童提供一个有利于普通话学习的环境。在学校,管理部门与学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推普”工作,制定计划,建立健全“推普”有关制度,加大宣传力度,利用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在校园内推广普通话。并使“推普”工作趋向日常化、生活化。校园用语要规范化,在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包括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用语、会议、宣传活动中的工作用语、其他集体活动中的交际用语。鼓励、引导学生在课内外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培养使用普通话的良好习惯;如何在家庭营造普通话学习环境呢?首先,家长要鼓励孩子说普通话,只要孩子们愿意说,就要给予肯定、表扬,让孩子们敢说,爱说,习惯说。其次,创造条件让孩子有更多的机会体验、学习普通话。比如,以光盘或录音机为辅助工具,让孩子听唱儿歌,朗读古诗,听经典的童话故事等。第三,在家庭沟通与游戏活动中,家长要带头讲普通话,讲不好的地方,虚心请孩子纠正,让孩子过把当老师的瘾,孩子们有这个自信与责任后,学普通话会更加有兴趣。

(三)创新对幼儿园管理

(1)严格民办幼儿园审批办证程序,提高办园许可门槛。管理部门一定要对办园审批严格把关,按规定依程序办理。另外,申请开办私人幼儿园,除了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各项要求外,还要把师资水平作为一个硬性条件,园长与任课老师必须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和普通话等级证书,不符合条件的,不给予办证。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某些人以营利为目的开办幼儿园,师资很差,误人子弟。

(2)创新评估机制,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幼儿园的评估管理,不能仅限于资金、校舍、硬件与安全条件,还应注重对幼儿园进行师资水平、教学常规、教学质量方面的评估,要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跟踪管理制度,不能让幼儿园的常规教学处于自由状态。建立园长、家长、乡镇长三级质量评估体系,每学期对幼儿园进行质量评估,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等,并进行公示,不合格的幼儿园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缔。普通话水平低于二级乙等的老师,退职培训,合格以后方可上岗。

参考文献:

[1]王剑兰.经济欠发达地区幼教师资的现状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2004(03).

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文2

2016年9月8日——9月14日是第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根据教委办工作要求,家佳幼儿园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推普周活动。

各个班级对幼儿开展了一次学好用好普通话的教育活动;并且在各班布置了推普宣传角,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各项推普活动,小班段充分利用一日生活各环节,鼓励幼儿主动说普通话,努力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用普通话交谈,培养幼儿听讲普通话的习惯,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中班段推广中班幼儿进行普通话讲述活动,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谈话、语言活动,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清楚表达。学习使用礼貌语言;大班段在主题墙面、区域创设、教学记录等活动和环境创设中注意与幼儿生动的语言、丰富的作品等积极结合,并与教师的语言、提示有机互动、巧妙展示,积极创设与幼儿语言密切联系的活动区域:如“阅读区”,从而引导幼儿说好普通话,有兴趣的认识生活中的文字,养成阅读兴趣。

此次推普周活动提高了幼儿用普通话朗诵和阅读的兴趣,共同促进了幼儿园文明之花的盛开!让普通话成为园内最美的语言。

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文3

一.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提高语言文字水平。

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意识,充分发挥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继续将语言文字工作成为幼儿园常规管理,并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进一步规范推普工作,并重视发挥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作用。

积极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学习,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全体教职工都积极参与到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活动中来。加强日常的深入化,做到语言文字工作常规化。把普通话运用能力作为幼儿园文明班评选及对教师工作的考核相结合。在园领导的指导下,有序实施推普计划,并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素质教育、幼儿园常规管理。语言文字工作与幼儿园日常工作紧密结合,建立相关用语用字的规章制度,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和归档工作,加强日常的检查,做到语言文字工作经常化,从而督促并提高用语用字的规范水平。

二.继续营造校园推普环境,加大语言文字宣传力度。

继续营造推普宣传氛围:在幼儿园内设计宣传标语,并根据活动的进程及时更新,努力营造一个“人人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各班充分利用好家园联系栏,营造推普宣传氛围,做到家园联系。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宣传,如家园联系栏、微信、海教通公众号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幼语言文字活动,提升语言文字规范化运用能力。

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工作,教师的榜样是关键。每一位教师尤其是教师自身语言文字规范使用能力对幼儿影响深远。因此,我园将继续对广大教师的普通话素养、运用规范汉字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

要求教师在日常活动中坚持使用普通话,通过师幼互动、人人参与提高幼儿听、说普通话的能力和兴趣,借助园刊《家园直通车》向家长宣传推普知识。

结合优质教育活动,教学行政和各课题组长及时深入课堂和教研活动中,将教师讲普通话、用规范字作为考察指标,纳入常规管理。组织教师开展“大家来找碴”找错纠错活动,查找并纠正园内外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对教育教学资料语言文字规范化进行检查:含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备课、评语等资料的检查。

做好翠城园区迎接市一级幼儿园认定的工作,落实相关的工作任务。充分利用幼儿园网站,创设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专栏,使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管理实现信息化、公开化,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还要求各班精心布置教室内部环境,提出规范用字要求,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三.“漂流书香,分享阅读”图书漂流活动继续开展

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如果父母帮助孩子从幼儿期开始喜欢读书,孩子上了学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大量书籍,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能自我约束,学习能力也会更强。在本学期,我园将继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并准备新一轮的图书漂流卡的制作,让家长和孩子继续遨游在书的海洋里。

在学期末,我们将开展在此次图书漂流活动中的优秀读书心得的交流,同时,分园区评选年度“十佳图书小主人”、“十佳阅读之星”。

本学期图书漂流活动继续以班为单位进行,并拟在下一学年开始进行同级之间图书漂流。

四.每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一)迎新年诗歌会,开展古诗、童谣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二)启动新学期图书漂流活动。

(三)筹备翠城园区市一级幼儿园认定工作文字资料。

三月份:

(一)园内“大家来找碴”活动,寻找园内出现错别字的地方并加以改正。

(二)分园区组织幼儿参加“故事大王”讲故事比赛。

(三)翠城园区迎接市一级幼儿园认定。

四月份:

(一)规范用字、用语的检查。

(二)教师“读书月”活动——读一本好书。

(三)各班“图书漂流”读书心得分享活动。

五月份:

(一)“童心诵六一”童谣诵读活动。

(二)开展读书感言卡片的活动,精选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六、七月份:

(一)评选“推普小标兵”。

(二)举行“交流阅读感受,分享阅读收获”的汇报会

(三)分园区评选图书漂流活动年度“十佳图书小主人”、“十佳阅读之星”。

(四)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九月份:

(一)各班在每周阅读活动中安排十分钟“好书分享会”。

(二)启动新学期图书漂流活动。

十月份:

(一)规范用字、用语的检查。

(二)“小小翻译家”活动,请中大班孩子参与进行国语和粤语之间的翻译比赛。

十一月份:

(一)教师“电影月”活动——看一部好电影。

(二)分园区组织幼儿参加诗歌朗诵比赛。

十二、一月:

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文4

一、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做到了“三纳入一渗透”:

一是将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精神文明创建和学校培养目标的总要求;二是将语言文字规范纳入日常教学管理体系(学校管理常规、纳入德育内容等);三是将语言文字规范工作纳入师生考评、考核工作并通过制度加以保证。同时注重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学校各项管理活动中,使语言文字工作不留空档、不留死角。

二、语言文字工作切实做到了“四个加强”:

1、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合力抓重点,使语言文字工作形成常态化。

幼儿园建立了宋燕园长负责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语言文字工作的网络,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做到分工合作,齐抓共管。教幼工作领导小组每学期组织全体教师进行培训与活动。加强了语言文字精神的落实,增强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意识,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实施。同时,学校还重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作用,校内外相互配合,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

2、加强制度建设,措施得力抓落实,奖励机制促进教师成长。

一年来,幼儿园不断完善各项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幼儿园三年规划、文明单位创建规划、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语言文字检测与督促整改制度、语言文字专项总结表彰制度),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的有关规定,在幼儿常规管理、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师资管理、教学评优、评选先进和学生评优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充分体现,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教师读100本书的活动。管理方面如:将教学用语用字规范纳入教学管理常规:规范教学用语要求、听课评课用语用字规范、自编用语规范等。由于加强教师的素质素养,鼓励教师多读书,因此在首届中小学教师经典诵读比赛中阮娇娇老师荣获一等奖,黄璐老师获优秀辅导教师,幼儿园荣获优秀组织奖;

3、加强评估考核,管理到位促深化,提高社会知名度。

幼儿园严格各项制度,要求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幼儿园所有的教育教学用字使用规范汉字,符合汉语的语法要求,包括幼儿园的各种文件、通知、标语、标牌等等。全园从教师到后勤,从行政人员到伙房人员100%达到规定的要求。幼儿园把“讲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落实在园整体工作中,使普通话成为学习、工作、生活的语言。目前教育系统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100%使用普通话;在教学工作、幼儿园集体活动、会议中100%使用普通话;教职员工之间的交谈,100%使用普通话。教幼还把普通话教学纳入教师评估标准,为真正有效地规范师幼的语言文字行为起到保证监督作用。如:规定教师和幼儿在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在校外的一切集体活动,都必须使用普通话;教师评定职称或任期考核把推普工作作为考核条件;把普通话水平与教师业务水平挂钩,如:教师的说课比赛、教师演讲比赛。在评选优质课的活动中,评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的活动中,加大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评分权重。在进行家园园地的公布、班级环境创设、幼儿园公众号推送等工作时,幼儿园更加重视语言文字规范化,并将平时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评比结果,在期末的绩效考核中体现出来。

4、加强实践指导,规范语言促实效,提高语言文字工作得有效性。

通过学习,老师们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强化广大师幼对语言学习的规范性与标准化的认识,增强语言文字规范意识;通过实践与指导,提高了师生使用语言的标准化、规范化的能力,并促进师生语言的良好发展,提高幼儿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有效性。

三、语言文字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实效,开展特色活动,成效显著。

1、按照《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河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办法》文件精神,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发展三年规划之中,确保语言文字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发挥日常绘本教学中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幼儿的语言素养。

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应用能力,幼儿园各年龄班以绘本为抓手,发挥了绘本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在绘本教学中既让孩子认读规范的汉字,还能够掌握“听说读”训练常规化,做到既注重对幼儿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幼儿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幼儿在认读绘本的过程中,逐渐提高了口语表达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各班教师根据绘本开展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云朵班的老师和小朋友开展“云朵故事会”,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词汇,锻炼了幼儿在大家面前勇敢的表现自己,其他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草莓班的俄小朋友和老师开展了“识字小达人”活动,让幼儿认识规范的汉字;月亮班的小朋友和老师开展了“我是小诗人”的诵读活动。不仅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而且练习了朗诵的技能技巧。

中大班还能够根据绘本开展其他日常生活中区域的系列活动。如,在表演区域中开展绘本表演。老师们在表演区域投入表演所需要的道具和服饰,孩子们插卡进入表演区域,按照读本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而且在此过程中使语言素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3.参加市“首届中小学教师经典诵读比赛”比赛活动,获得优异的成绩。

经典照亮人生诣在广大师生中传播和推广经典,提高师生对朗读的兴趣。我园阮娇娇老师经过层层选拔,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参加开封市经典诵读比赛,获市一等奖;在2018第四届语文朗读大赛开封赛区暨“诗兴开封”优秀作品朗读大赛中,我园老师分获特等奖和一、二等奖,两位教师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幼儿多人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和单项奖。

4.开展我们的节日“诵读经典 浓情端午”活动

为了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特色,幼儿园在5月份开展了之“我是小小朗读家”、“小巧手”等系列活动。孩子们利用早晨来园时间,和老师一起诵读唐诗宋词,在诗词中体味节日的韵味,激发幼儿朗读的兴趣;各班“家园园地”端午相关知识,引导家长和幼儿一起了解端午文化;“小巧手”活动,引导幼儿了解并学习包粽子的方法;老师们讲解端午习俗,引导幼儿深入了解端午文化。

5.精心组织推普周活动,今年推普周的主题是“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每年9月,幼儿园精心规划、科学组织,开展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推普周活动。如:张贴推普周宣传画、班级家园园地宣传、校外版面宣传,并制定经典诵读月,组织幼儿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在推普周,利用升旗仪式,开展推普周启动仪式,面向全体幼儿推广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

在经典诵读月活动中,要求从多方面的题材进行体现,并鼓励各年龄段教师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经典诵读 伴我成长”活动。推普周还开展了“礼仪小明星”活动,鼓励幼儿说普通话,做文明小朋友,争当礼仪小明星!

在全园师生的努力下,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百尺竿头,更上一步。我们还将不断努力,保持优势,并不断借鉴和探索更有效的方法,2019年推动我园语言文字工作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文5

关键词:幼师生 普通话水平 教育策略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媒介。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学习与发展的关键时期,语言学家认为幼儿一般都能在1-6岁的时间里,在正常的语言环境中自然地习得母语。在幼儿园,语言是幼儿教师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塑造幼儿美好心灵的重要载体,因此幼儿教师能否掌握与使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直接影响着幼儿教育与幼儿语言发展的成效。幼儿师范教育是培养幼儿师资的专业教育,普通话是幼师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也是其必须具备的职业用语。国家语委、国家教委已把普及普通话纳入师范院校的培养目标,纳入师范生教育教学及职业技能训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把普及普通话同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以促进师范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采取科学、有效的教育策略以提升幼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从而增强幼师生职业语言素养已成为目前广大幼儿师范院校亟待思考与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在课堂教学中夯实普通话理论基础

提升普通话水平,首先要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认清自身语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达到实质性的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应明确普通话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战场,为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提升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应充分利用为提升幼师生语言素养所开设的“现代汉语”、“教师口语”等课程,系统的传授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使幼师生掌握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相关理论。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以语音学习为主,词汇、语法学习为辅的三要素兼顾原则,明确语音的改变是普通话水平提升的首要任务,并将语音教学中的声、韵、调以及语流音变等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在学习语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普通话的发音与正音的训练。在普通话语音教学中,教师应从语音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普通话声、韵、调及语流音变做系统的分析与发音规律的总结,使学生对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形成一定程度的认知,并通过发音部位与发音方法的讲解与示范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形成规范发音的意识。并指导学生参照所学理论进行自我语音诊断,找出所使用的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才能有的放矢,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人强化训练,有效做好方音的矫正,从根本上解决不同学生的发音差异,使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切实达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在实践训练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目前,广大师范院校已将大力推广普通话、在课堂教学与校园日常交际中使用普通话,从而营造语言规范的校园环境视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幼儿师范院校应重视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幼师生普通话水平提升的促进作用,通过大量的实践训练把所学到的普通话知识理论转化为语言表达与运用的实际能力,使幼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实践训练是普通话理论教学外的“第二课堂”,亦是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幼师生普通话的培养落到实处。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普通话的“推广周”,幼儿师范院校应抓住此契机做好普通话的宣传与推广工作,在学校宣传栏、教学楼等醒目位置张贴推广普通话的海报、宣传画及倡议横幅,聘请普通话测试人员做相关知识讲座,并可在校园内公开选拔“普通话形象大使”,为普通话在校园中的普及与推广营造良好氛围。同时,为强化普通话的表达及运用能力,可借助学生社团的力量,在学生戏剧协会、歌咏协会、朗诵协会等人员招募及协会活动、演出中,将普通话作为一项重要标准来执行,并在校园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绕口令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使学生在实践活动的乐趣中逐渐实现普通话水平的真正提升。

三、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取得满意成绩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我国为加快共同语普及进程、提高全社会普通话水平而设置的一种检验应试人员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促进了普通话的培训与推广,同时普通话的培训和推广又是提高测试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为提升幼师生的普通话水平,使其在测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幼儿师范院校应定期举办考前辅导班,帮助幼师生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程序与内容。按照国家教育部、国家语委印发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对测试的内容与评分标准进行具体的讲解与说明,使幼师生了解测试的过程、标准和要求,充分做好考前的心理准备,从而保证测试的顺利进行。同时,在考前培训的过程中,对于应考学生要提出明确的达标要求(中小学及幼儿园、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普通话水平不低于二级,其中语文教师不低于二级甲等),为考生指明现实目标与努力的方向。在测试的几项内容中,提醒考生尤其要注意命题说话这一环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是口才的评定,而是对应试人掌握和运用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的测查和评定,因此,考生应时刻注意个人在自然会话状态下所呈现出的语音面貌,按要求说满三分钟即可,口头写作的水平并非考查的重点。其次,为确保考生考出真实、满意的成绩,学校应抓住考前培训这一关键时期,开展考前模拟测试,并做好测试后的成绩评定工作,使学生对个人的普通话水平与努力整改的方向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促使幼儿师范院校的普通话培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语

幼儿师范院校担负着为祖国培养合格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推广普通话的重要阵地,幼儿师范院校应积极探索有效提升幼师生普通话水平的培养策略,夯实幼师生的从教技能与从业素质,为祖国的幼教事业培育与输送合格的幼教人才。

[本论文为黑龙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幼儿师专普通话培训策略的研究――以黑幼专为例》课题号HWZC2013-11]

参考文献:

1、孟广智.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南[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1.09

2、于洪涛,田宗会,孟晨.浅谈普通话水平培训策略[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

幼儿园普通话宣传范文6

随着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城市的社会结构日趋多元化,新市民逐渐增多。在新市民中占较大比例的是农民工,在农民工后代中有较早居家迁入城市的新生代,更有近年来大量涌入城市或城郊的农民工随带子女。那么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幼儿群体有着怎样的生活背景?如何将他们尽快地融入到新的集体生活中呢?我园地处郊区,周边菜农为主,源源不断的新鲜货源促使设施简陋的农贸市场拥有巨大的人流量,吸引了五湖四海的货主,农贸市场里的孩子自然就成为一道风景。我园对入园幼儿进行了相关调查,在调查中发现农贸市场周边的新市民子女有特别的生活现状。

一、动静不相宜的现状――原生态下的“不平衡”童年

1.“锁定”的童年

通过对本园20个生活在农贸市场附近的新市民家庭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由于工作条件的限制,很多新市民子女不能跟随在父母的身边,保守点的家长就给他们的童年套上一把“锁”,这是家长认为的安全锁。离开幼儿园回到家,他们被关在狭小的屋子里,缺少外来环境中积极的交流刺激,有的孩子变得胆小孤僻,不敢和陌生人接触,见到老师不愿意打招呼,见到同伴不能合作玩耍。孩子被“圈养”在家中,他们失去了和他人交流的发展机会。

2.“疯狂”的童年

这些农贸市场附近的新市民家庭有的拥有几个子女,对年龄稍大的孩子管理处于“原生态”状态,孩子从学会顺利走路便开始让孩子一切“自由”了,这些孩子在入园前每天都是穿梭在货摊之间、田野工地附近,玩得很疯,看似“无忧无虑”实则令人遗憾万千。这些孩子的卫生习惯极差,常常是手指甲中粘着泥巴,随便从摊位上拿根黄瓜就啃上几口。他们最容易看到鱼龙混杂的成人群体,于是说话中模仿不文明词语,过于老道的言行也一并吸收。

3.“闪变”的童年

这些农贸市场中的务工人员,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货源的变化而搬迁。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很多时候跟着老人生活,或者跟着父母四处生活,这些“漂”一族的孩子有着他们的优势,那就是见识还比较广,但是他们一直没有稳定的,有安全感的环境,生活环境变化过快的不安全感,使得部分孩子明显缺少安全感。由于他们在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没有很好的环境,促使他们的语言发音很杂,和同伴的交流中也存在着一定的语音困惑,极易造成性格中的孤僻。

二、与成长相宜的对策探究――新市民园本课程的融入

1.语言交流与课程的融合

普通话是我国的母语,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教师和幼儿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语速缓慢,用手势辅助幼儿理解。刚开学的情境很滑稽,幼儿间交流使用的语言听上去很不顺耳,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模仿后,幼儿自然而然地开始向着同一种语言――普通话的语音发展。坚持每天早晨或晚上师生间的见面交流,这给了幼儿一次个性化练习普通话的机会,教师也能仔细地倾听幼儿的发音,了解幼儿使用普通话的实际情况。而集体活动、游戏活动是一个强化的大舞台,听故事磁带、看动画故事、教师示范朗诵等方式都给予幼儿不断拓展语言和使用普通话的机会。

2.阅读与课程的融合

阅读是幼儿心灵成长的阳光,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幼儿园为新市民子女提供阅读服务,通过宣传让家长了解社区、网络的力量,定期让幼儿走进社区流动图书馆,定时打开网络图书馆,推广亲子阅读、绘本阅读、图书漂流活动等。让新市民子女爱上读书,通过读书活动融入本土文化,爱上社区生活。

3.本土文化与课程的融合

这些幼儿来自不同的省份,地方文化的区别比较明显。在课程的设置中适当增加介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内容,让幼儿了解并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对少数民族幼儿的理解和尊重,也是对在园所有幼儿的要求。利用好新市民子女的附带资源,能拓展园本课程。如:让新市民子女介绍自己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有什么好吃的特产,有什么特别的风俗等。这些是农村幼儿园中新市民子女带来的一笔隐形财富,让幼儿在相互的交流中自然接纳别人,了解丰富的生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