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特征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物流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物流特征

农产品物流特征范文1

关键词:农业 农产品 物流 冷链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273-02

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货畅其流和物尽其值,应大力推进现代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包括农产品生产、采购、供应、运输、贮藏、装卸搬运、包装、加工、流通、配送、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

农产品的自然特性决定了农产品物流具有以下特征①:(1)农产品物流数量巨大;(2)农产品物流对象具有鲜活性,物流组织难度较大;(3)农产品加工增值是农产品物流的重要内容;(4)农产品物流具有季节性、地域性和流向单向性;(5)农产品物流具有知识跨学科性和技术交叉性。

一、农产品物流的价值

农产品物流的价值表现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

1.农产品物流的社会价值。(1)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经济的基础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第一产业,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产值在我国GDP中的比重相对较高,以广东省2008年为例,农业生产总值约占全省GDP的8.6%。从全国范围来看,这一比例还要提高,以2006年公布的统计数据来看,农业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为11.8%。

农产品除可以直接满足城乡居民生活需要以外,还为食品、纺织、化工、医药等产业提供原材料。大多数农产品具有生产的地域性与消费的普遍性、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持续性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完善的农产品社会物流体系是解决和消除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2)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流通的前提和保障。我国是一个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大国,农产品流通是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瓶颈。由于传统的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导致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流通成本尤其是物流成本比重较大;同时,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主要是以常温物流为主,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很大,据资料显示,我国进入流通领域的蔬菜、水果损耗率分别在17%和11%以上。发展农产品物流尤其冷链物流是降低农产品流通损耗的有效途径。(3)新型农产品物流模式可以改善农产品产业结构。农产品物流需要大量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包装、装卸搬运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各方面运作。直销型物流、契约型物流、联盟型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等物流模式,会催生和促进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改善农村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农产品物流的大力发展还可以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4)农产品物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是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产品物流可以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域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益,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2.农产品物流的经济价值。(1)农产品物流创造时间价值。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存在的时间差可使其获得最大价值的实现,但农产品本身并不会自动弥合这个时间差。通过有效的农产品物流活动,对农产品进行科学的贮藏,可使大多数农产品实现全年均衡消费,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对农产品进行储存与保鲜,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农产品的商业价值。农产品物流可以大大缩短农产品物流的时间,可以加快农产品的周转,减少农产品物流损耗,提高农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2)农产品物流创造场所价值。现代大农业的环境下,农产品用于自产自销的比例非常有限,农产品的价值实现需要通过改变消费空间来实现,其形式有三种:一是从生产的集中地向分散的消费地转移,如粮食由主产区向全国乃至国外转移;二是从分散的生产地向集中消费地转移,比如向城镇转移;三是由价值洼地向价值高地转移,如南方冬季产出的鲜花、水果等时令产品流向北方消费市场。(3)农产品物流创造加工价值。农产品不同于一般工业产品的特征就在于加工潜力大,价值较低的初级能产品经过一定的简单加工,如采选、清洗、分装、包装等价值可以上升数倍,如果进一步进行深加工改变其原有形态,如蔬菜、水果压汁保鲜后其价值还会上升。根据这一特征,农产品物流应围绕流通加工环节实现农产品价值增值。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

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的特点应从农产品流通体系和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两个方面来考察:

1.农产品流通体系现状。(1)农产品交易主体多样化。农产品交易主体主要有自产自销的农民、农业企业和流通中介组织,如流通协会、村级集体组织、专业协会等。农民流通协会是农民自愿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的合作联合体。

农产品物流组织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公司+农户或基地型。农户按公司要求生产或农业公司自主承包农民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公司进行商物一体化运作。二是农户+农户型。农民自主分工生产与销售,农民自己组织物流作业。三是市场+农户型。通过农产品产地交易市场来实行农民与市场的结合,批发商组织物流作业。(2)农产品交易方式多元化。除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外,还包括农产品期货、拍卖、订单等新型交易方式。农产品流通手段也有所更新,不少地方开通了农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连锁经营、配送和网上销售等现代方式也有所发展。(3)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正在形成。目前,县城商业网――集镇商业网――乡村商业网的流通网络基本形成,随着农产品零售市场渠道的不断拓宽和规范化,特别是超市农产品销售等新型农产品销售业态的出现及规模的扩大,使农产品企业化经营得到快速的发展②。

2.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现状。(1)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产品物流体系具备了从生产、收购、流通加工、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到销售一整套组织环节,但是参与个体和组织具有规模小、层次低、组织化程度低,无法实现物流专门化运作。(2)农产品物流信息体系初步建立。近年来,农业部加快推进农村经济信息体系建设,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产品超市建立了企业网站并实现了联网,农村龙头企业、营销大户多数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农户和龙头企业产销提供了部分市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但就整个农产品信息体系而言,还存在信息不集中、信息传递面窄、信息质量低、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3)农产品3PL服务还处于起始阶段。目前,农产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尤其是农产品收购与批发者仍然是农产品物流组织的中坚力量,而专门从事农产品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很少,且企业规模、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除原有的农产品物流服务主体如国有商业企业、供销社外,民营企业物流企业,特别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发展农产品物流方面将起到积极作用。(4)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空间较大。资料显示,我国仅有20%左右的鲜活农产品使用冷链物流技术,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左右的比例,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损耗严重。配合国家推进“三农”工作的政策,各地目前正在抓紧以冷链物流为主的现代农产品物流体系规划建设,如“上海名特农产品国际物流与交易基地”项目的建设,开发规模100公顷,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农业流通与冷链物流结合与发展的范例3。

三、发展农产品物流、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对策

1.加强农产品物流理论和政策的研究。目前先进国家目前在农产品供应链的各环节上,大量运用运筹学和线性规划理论进行定量统筹,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还处于理论和政策的定性分析阶段,供应链的各环节技术数量控制和管理还以经验为主,各级政府应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加强农产品物流的理论研究力度。

农产品物流尤其是农产品冷链物流投入大、回报率低、回收期较长,因此各地在政策农产品物流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分地区、分产品、分环节等具体情况,对投资农产品物流业的企业给予诸如土地使用、银行信贷、营业税收、固定资产折旧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农产品物流业。

2.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各地应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特征的农产品物流发展规划,明确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方向、目标、原则、内容、地位和作用等。广东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加强蔬菜、水产和畜禽等鲜活农产品基地建设,突破农产品保鲜加工和流通瓶颈,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园艺产业带和农产品现代物流体系。”

3.创新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模式。借鉴国外经验,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式主要有:

一是直销模式。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欧美发达国家的运行模式,所谓直销农民或农民团体将生产的农产品包装处理后,直接运送到供应消费地超市或连锁零售业配送中心。当前在全国15个省市开展试点,由中央财政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农超对接”项目就是这样一种运行模式。

二是拍卖模式。这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农产品物流系统运行模式,日本农产品生产总量的80%~90%要进入批发市场进行流通消费,主要通过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完成运作。

国内有学者提出“生产者―规范的批发商―农产品经纪人、中间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物流理想模式,也有学者提出“以农产品批发中心、物流配送中心为核心,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协同”的模式。

笔者认为,不论哪种模式都应强调农民以合作社为主体参与农产品物流运作。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层面上充分发挥第三方物流组织专业化运作的优势,提高物流质量和效率,在消费层面上降低农产品价格、改善消费环境。

4.重视现代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化程度高,没有现代化的信息体系支撑,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复杂的农产品物流活动。

一是完善农产品电子商务,畅通信息渠道。我国农产品的供求信息渠道较为混乱,有关资料显示,现有的农产品流通信息中有一半的信息属于重复信息。从国内农业网站的信息来看,多数网站信息缺乏高质量、时效性强的信息资源,为此有必要建立各省乃至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形成新型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链、物流链。

二是应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生产、流通等消费各环节信息连接起来,消除信息孤岛。通过EDI和POS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通过GIS、GPS、Bar、Code、RF等技术实现信息的有效应用。

5.加大农产品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是加强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同时,还应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输工具包括各式农用运输车的生产与开发;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其次是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与技术的投入。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损耗大、物流成本高,农产品产后加工技术落后、产品附加值低,冷链不完整、冷链配送运输效率低以及冷链技术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农产品物流发展离不开冷链系统与技术的应用,应在改造现有冷冻冷藏设备、合理规划冷冻冷藏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及推广集约化共同配送、开发和使用农产品产后低温包装和保鲜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是各地根据经济发展特点适时进行农产品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农产品物流园区就是通过集中投资,依靠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等对入驻企业和服务机构、部门的统一协调、管理,来实现其服务方式的互补,将农产品快速、高效地送到消费终端,提高整体服务水平,最终达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结合和统一。如山东寿光规划建设的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占地总面积3000亩,总投资20亿元,可实现年蔬菜、水果及农副产品交易量100亿公斤,2009年一期规划建设主要包括蔬菜果品交易区、蔬菜电子商务交易区、农资交易区、农产品加工区、物流配送区及配套服务区六大功能区。2010年二期全部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交易中心、物流配送中心。③

6.提高农产品物流主体的组织化程度。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的已有经验。比如,美国建立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无论是物流的哪个环节,只要农民有需要,就会有人提供服务,连接农产品供需的物流主体,包括农场主参加的销售合作社、政府的农产品信贷公司、农商联合体、产地市场或中央市场的批发商、零售商、商、加工商、储运商和期货投机商等,这些物流主体承担了全美农产品的运输、保管、装卸搬运、加工、包装和信息传递等功能。

据此,我国应重点加快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鼓励倡导多种形式的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运销组织,以及农村运销户、经纪人、商、批发商等,采用“公司+农户”、“协会+农户”,“大户+农户”、“经纪人+农户”等组织形式,提升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的规模化和组织化。

7.加强农产品物流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各地农业行政主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协调机制,大力扶持、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加强农产品物流教育理论的研究。在高校尤其是职业技术类院校拓展设置农产品物流管理专业,建立农产品物流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大量熟悉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运作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

注释:

①张编.农产品物流与运营实务[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②黄勇,陈景旗.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1)

③黄昌宏.打造10万吨级农业冷链物流“航母”[N].现代物流报,2008.11.19

农产品物流特征范文2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农产品物流;促进机制

中图分类号:F304.3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System, efficient, and improv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logistics system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important guarantee of modernization of agriculture of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an reduce the circulation, to promote industrial cluster, improving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development of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ina situation, the mechanism of promoting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is studied.

Key words: agriculture industrialization; the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motion mechanism

农产品物流是以农业产出物为对象,通过农产品产后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和配送等物流环节,做到农产品保值增值,最终传递到消费者的过程。国际经验表明,系统、高效、完善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是一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及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滞后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己经成为农业与农村经济增长的瓶颈,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根本障碍。

1我国农业产业化进程

1.1农业产业化概念。纵观各种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概念,《人民日报》1995年12月11日发表的社论《论农业产业化》中提出的农业产业化的概念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人民日报》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对当地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从农业产业化概念中可以看出,对与农业相关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农产品的加工、储运、销售等内容都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可或缺的环节,而这些环节又是现代物流的重要内容。所谓物流,即物品从供给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的过程,将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现有机结合。显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农产品及农业生产资料的运输、储存、搬运、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均属于物流的内容,对这些过程的管理也应是现代物流管理的重要领域。作为以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为主要内容的农业产业化,理所当然应包括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及其加工品消费过程中的物流的产业化。

1.2中国农业产业化现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伴随农村改革发展大潮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是亿万农民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健康发展。到2011年底,全国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8万多个,其中龙头企业11万多家。各类产业化经营组织带动农户达1.1亿户,辐射带动种植业面积占到全国的60%以上,畜禽饲养量占70%以上,养殖水面占80%以上。全国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7万亿元,所提供的农产品及加工制品占到全国市场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主要城市“菜篮子”产品供应量的三分之二,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五分之四。农业产业化的迅速发展,为促进粮食生产“九连增”、农民增收“九连快”提供了有力支撑,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总体水平还不够高,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够多、规模还不够大、实力还不够强、带动还不够广,产业化各环节、各方面的利益联结机制还需要完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任重道远。

2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物流概念。借鉴2001年8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和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的定义,结合农产品运销特征,本文把农产品物流界定为: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实现农产品价值而进行的农产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者之间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它包括高效率、高效益的农产品及其信息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而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具体来说,农产品物流就是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常温、保鲜和冷藏)、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环节的有机组合。包括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相关的技术信息组织和处理过程、以及各个环节上的物流管理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创造了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和部分加工价值。因此,从概念上看农产品物流是农业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产品现代物流从生产到消费包括多个环节,把农产品从生产、采摘、分类、包装、加工、储藏、运输、到配送、销售等环节快速有效地整合起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的价值损失,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由一个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2.2农产品物流特征。相对于工业而言,农业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再生产过程,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存在着非人力能控制的风险,再加上许多农产品是人们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这些特殊性使农产品物流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工业品的特征:

2.2.1农产品物流运作的相对独立性。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降水等存在差异,各地适宜种植品种不同,农产品生产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而农产品的消费则是全年性的,这就决定了农产品物流过程中需要较大量的库存和较大范围的调度或运输;营养性、容易感染微生物而腐败变质,从而对物流设备和工作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安全卫生性,对其生产和贮运提出了更高要求,如加工中要求无菌,产品配送过程中不能和有其它气味的商品混运,容易造成窜味,还应注意配送中微生物和重金属的交叉污染等问题,对温度和湿度作出严格的规定等;而且产品的交货时间有非常严格的期限性,即前置期有严格的标准;鲜食品和冷链食品在食品消费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所以食品物流必须有合适的冷链、保鲜链,甚至是气调链;由于绿色食品、绿色消费的日渐盛行,对绿色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2农产品物流量大。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农村,而广大的农产品消费者生活在远离乡村的城市之中,为满足农产品消费在不同时空上的需求,就必须将农产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准确、快捷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以实现农产品的最终价值。因此,农产品物流面临数量和质量上的巨大挑战。

2012年粮食产量58 957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0 429万吨,小麦产量12 058万吨,玉米产量20 812万吨;棉花产量684万吨,油料产量3 476万吨,糖料产量13 493万吨,烤烟产量320万吨,茶叶产量180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8 384万吨,其中,猪肉产量5 335万吨,牛肉产量662万吨,羊肉产量401万吨,禽肉产量1 823万吨。年末生猪存栏47 492万头,生猪出栏69 628万头。禽蛋产量2 861万吨,牛奶产量3 744万吨。水产品产量5 906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4 305万吨,捕捞水产品产量1 601万吨。

2.2.3农产品物流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难度大。农产品自身的生化特性和特殊重要性,使得农产品流通过程中保鲜、储存、加工等环节具有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很强的生产性。而且,有些农产品为了方便运输和贮存,在进入流通领域之后,还需要进行分类、加工、整理等活动。比如,粮食储存在仓库中,必须定期进行通风、烘干,以控制粮食水分,使粮食的使用价值得到保证;活猪、活牛、活鸡等进入流通,必须进行喂养、防疫,如果收购后进行屠宰,还需要进行冷冻、冷藏处理,这就要求有特殊的加工技术和相应的冷藏设施。可见,农产品在运输贮存过程中,各自要求的输送设备、运输工具、装卸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各有不同,使得农产品物流比工业品物流更具生产性,且要求根据农产品各自的物理化学性质安排合适的运输工具,从而保证农产品的性质和状态稳定,以确保农产品品质、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2.2.4加工增值是发展农产品物流的重要环节。农产品不同于工业品的最大特点是农产品的加工增值和副产品的综合利用。这部分价值是在农产品离开生产领域后,通过深加工和精加工,延长产品链而实现的增值。比如粮食深加工和精加工、水果加工、畜牧产品加工及海洋水产品加工等。一般来说,其增值环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的分类与包装增值服务。二是农产品适度加工增值服务。比如通过对粮食的研磨、色选、细分或者规格化等生产加工工序,以一定的商品组合开展农产品促销,能够促使农产品流通的顺利进行。三是农产品社区配送增值服务。四是特种农产品运输、仓储与管理增值服务。

2.2.5农产品物流风险大。农产品生产的分散性、季节性,使得农产品物流的风险增大。农产品生产点多面广,消费地点分散,市场信息更加分散,使得人们难以全面把握市场信息,容易造成供给不适应需求的状况;而且,由于农作物有生长过程,牲畜亦需经过发育成长期,故农产品生产受季节性限制明显,难以连续不断的生产,无法依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短期内有所增减,难以在短时间内对供给进行有效的调节,导致市场价格波动大。过大的流通风险会降低物流经营者的预期利润,往往会使经营者更多地采取短期的机会主义行为,不利于形成有序的市场竞争和培育市场主体。

2.2.6分散――集中――分散的物流节点特征突出。我国农业生产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之一是小规模经营与大生产、大流通矛盾。规模小是指农产品生产、经营、流通普遍零碎化,没有规模效益;大群体指参加农业生产的主体众多,离散性强,缺少联合,组织化程度低,导致生产盲目性,容易造成农产品买难和卖难的交替出现。这种农产品的“小生产”和“大市场”的矛盾决定了农产品流通过程呈现出由分散到集中再由集中到分散的基本特点。

2.2.7政治含义的商品特征尤为明显。农产品作为附带着社会政治含义的商品,使得各国政府在其生产与流通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介入。一是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通常小于1,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均收入的提高,就占总消费的份额而言,农产品需求的增长趋于下降,不利于农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也小于1,农产品价格下降所产生的追加需求只能带来比以前更少的收入。这两个因素对发展中国家农民收入有突出的影响,因此,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采取干预政策以保护农民的利益;三是从食品供给安全的角度考虑,政府的干预更是无可避免。

2.3农产品物流现状

2.3.1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201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同比增长4.5%,这已是我国农产品物流总额连续第八年保持增长态势。但是,农产品物流总额占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却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05年到2011年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情况如表1所示。

2.3.2农产品进出口物流。2011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 556.2亿美元,同比增长27.6%。其中,出口607.5亿美元,同比增长23.0%;进口948.7亿美元,同比增长30.8%。贸易逆差为341.2亿美元,同比扩大47.4%。农产品进出口的品种主要有:谷物(小麦、玉米、稻谷和大米、大麦)、棉花、食糖、食用油子、食用植物油、饼粕、蔬菜、水果、畜产品、水产品。

2.3.3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整个农产品流通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连结亿万小规模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重要桥梁,承担着实现农产品集中、分散和价格形成功能。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促进农业产业化,引导农民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增长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百强排序前十名的是: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济南维尔康肉类水产品发市场、山东省青岛市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长沙红星农副产品大市场、南京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大连双兴商品城、重庆观音桥市场、深圳市布吉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江苏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

2.3.4我国农产品物流相关政策

(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截至2013年4月15日,各省份在2012年度“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下,当年支持建设农家店34 688个,配送中心项目552个,乡镇商贸中心750个。

(2)农超对接。商务部、财政部、农业部在全国选择了15个条件相对成熟的省份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国家安排了4亿元资金,将在全国建设200个农超“对接”项目,重点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的鲜活农产品冷链系统、配送中心项目,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的快速检测系统和基地农产品品牌建设项目。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完善农产品流通税收政策,免征蔬菜流通环节增值税。以加强产销衔接为重点,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提高流通组织化程度,完善流通链条和市场布局,进一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建立完善高效、畅通、安全、有序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保障鲜活农产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

3发展农产品物流对农业产业化的促进

所谓农产品物流是指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它涵盖了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包括物资的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处理等活动,形成整合的结构,实现规模管理和合理结构的优势,是一种先进管理技术的组织方式,对农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是流通方式的一场革命。

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管理,就是要在农业产业化实施过程中,按照现代物流运行的要求,将以前分散实施的与农业生产和消费相关的物质流动过程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实现农业产业化中物流管理的现代化。在农业产业化中导入现代物流管理对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第一,农产品物流是农业产业化加速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加工增值的可能性。需要深加工农产品,从生产者向最终消费者流转过程比较长的农产品,适宜产业化经营;不需要深加工、从生产者直接流向最终消费者或经过几道流通环节流向最终消费者的农产品,不适宜产业化经营。二是流通政策。市场、价格、经营“三放开”较早的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发展得较快。发展农产品物流,解决产业发展两个因素,推进产业化发展农业系统,纵向包括生产、流通和消费三个重要环节,横向关联要素包括生产资料要素、技术、体制等。生产、流通、消费存在联动效应,其中生产是基础,流通是关键,消费是目的,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因此,农产品物流是连接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关键环节,是提高整个农业系统运行效率的关键因素。当前农业面临着两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农产品深加工发展滞后,农产品附加值偏低,致使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个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较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 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第二,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可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应立足资源禀赋,优先发展资源条件好、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的优化配置, 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产业带,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农产品物流协调产业发展纽带,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伴随物流过程,以物流信息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的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以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突破口,构建产工销、农工贸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体系,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引领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三,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助于实现信息通道的畅通。农产品物流可以建立起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信息通道,使农产品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实施农业产业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千家万户的农民各自独立面对千变万化的市场矛盾,而现代农产品物流可使供应商和客户能共享信息资源,使生产者及时了解市场需求的瞬息变化,并根据市场变化来调整生产。

第四,在农业产业化中发展农产品物流有助于加强龙头企业与广大农户的联系。传统的农产品物流往往是分散进行的,农业龙头企业大多是产品加工型的企业,如果与农户没有中间产品的联系,龙头企业一般很少与其他农户发生联系。而在农业产业化中,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可以进入到现代物流农产品行业,甚至可以建立专业的第三方农业物流企业,这样可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将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体系中来,通过物流管理降低流通成本、提高农产品效益,从而使更多的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双赢的利益联合体。

参考文献:

[1]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统计年鉴2012[M]. 北京: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社,2012.

[2] 吴佩,崔丽. 品牌农业:如何才能做大做强EB/OL]. (2014-03-14)[2014-02-15]. .cn.

[3] 刘爱军.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EB/OL]. (2004-09-05)[2014-02-15]. .

农产品物流特征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网店;零售;经营特点

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31-0082-03

近几年,随着电子信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电子商务成为新的销售模式。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金额达到1.85万亿元,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02亿。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近两年发展势头较猛,据统计,2013年在全国3.1万家涉农网站中,电子商务网站达3 000多家;农产品网络零售异军突起,仅淘宝网注册地在农村的网店就达到203.9万个,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农产品网络零售快速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与农产品自身特征和农产品网店经营的特殊性有关。本文对主要的农产品零售网站进行了调查,总结农产品网店的经营特点,指出其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农产品网店经营发展提供借鉴经验。

一、农产品销售平台介绍

现有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包括B2B、B2C、C2C等。B2B模式的农产品交易网站大多为专门的农业网站,专业性较强,主要进行大宗型农产品销售。如中国农业网、中国农产品批发网等。除提供交易信息外,网站还会向用户提供农业政策、科学技术等相关农业信息,帮助企业和生产者获取生产、市场信息。B2C与C2C模式直接面对消费者,属于网络零售,一般以依附购物平台,建立网店的方式进行销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3 年12月,中国B2C网络零售市场上天猫商城(市场占有率为50.1%)排名第一,京东第二(22.4%),其次为苏宁易购(4.9%)、腾讯电商(3.1%)等;在C2C网络零售市场中,淘宝集市地位稳固,市场占有率为96.5%,拍拍网占3.4%,易趣网占0.1%。

以上三种模式的对比可以看出,通过建立网店进行农产品零售的形式更为大众化,网店经营者可以充分利用平台已有的客户资源、商业资源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第三方购物平台对商户进行统一管理,使交易过程更为安全可靠,因此,受到中小农产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青睐。

二、农产品网店经营流程

农产品网店经营流程包括货源选取、网站开店、宣传推广、网上交易、包装物流、售后服务六个方面。

农产品货源需要依托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整合各类农业资源。一般要求农产品网店经营者要具备一定的农业专业技术知识,有长期稳定的货源渠道。目前的网站平台都能免费注册开店,网店没有装修费、店铺租金、水电和人工费,只需少部分的管理和销售费用,并且不用缴税,只需要进行身份证、银行账户认证就可以开店,可以省去很多成本;在店铺装修和布局上也有各种模板供卖家参考,卖家仅需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就能进行操作,对于计算机不熟练的农户,也有专业的服务商提供服务。

利用网络进行产品交易优势突出,但也存在弊端,网络带来大量商机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如何在众多网店中脱颖而出,被广大消费者发现,离不开宣传推广。现行的推广方式有很多,如论坛推广,商家可利用论坛交流心得,让更多的人关注收藏店铺;如微信订阅号,微淘等,商家利用移动设备向客户提供实用的购物指南,与客户互动的同时,也宣传了网店的购物优惠信息。大部分网站采用“拍前联系”的方式,在买家选好产品后,通过聊天软件或在线咨询,对商品价格、特征进行沟通,达成交易意愿后,对产品进行支付,支付方式包括网上银行支付、第三方支付账户余额支付、货到付款、银行柜台转账等。对于网上支付交易,买卖双方需要应用如支付宝、财付通、银联在线等第三方保证机构作为中介,增加交易安全信度。据统计,目前用户网上支付使用支付宝的比例最大,占93.9%。

三、农产品网店经营特点分析

(一)经营主体

农产品网商主体呈多样化发展,数量增长迅速。经营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个体农户等。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经营主体由个体农户、农业合作社和农业服务商、渠道商共同参与。据阿里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阿里平台上经营农产品的卖家数量为39.40万个,其中淘宝网卖家为37.79万个。经营主体的个体化,一方面增加了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产品多样化,为农业电子商务发展带来活力;另一方面个体农户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能力都有欠缺,也会对网店经营管理带来负面效果。

(二)经营的农产品特点

农产品自身的特殊性,使其区别于其他网络销售产品。由表1知,当前,网售农产品趋于多元化,网络销售量最多的是零食、特产干货、饮品等加工农产品,这类农产品经营周期长、附加值相对较高,受到卖家的欢迎。进口产品及保健产品成为网络销售新热点,主要原因归咎于其产品网络销售价格相比实体店较低,卖家对进口产品高利润的追求及消费者对养生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提升、对优质和多样化产品的需求等。水果蔬菜等生鲜农副产品保鲜时间短、品质信用低,产品销售种类数少,这两年成快速发展态势,在淘宝平台上,2012年生鲜相关类目同比增长是99%,2013年增速更是高达194.58%,人们的消费重心逐步向生活化产品转移。

从农产品自身来看,农产品销售具有地域性,不同省区开设的网店多结合本地农产品特色,以淘宝网为例,江南区的绿茶、水产,华北的枣类,黄渤海的海鲜,上海、广东的进口食品等,都是充分利用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特点。受季节和生存环境的限制,部分农特产品产量较少,无法实现大规模销售,这也成为农产品网络销售的制约因素。其次,农产品的品牌众多,品质存在差异,中国农业是以小规模,分散种植的小农经济为主,企业和农户资源很难有效整合,导致国内同种农产品品牌分散,各自为营,标准化程度低,品质参差不齐,农产品竞争力低,食品安全监管受限。在价格上,网售农产品的价格区间大。从淘宝网1元钱的东北农家毛葱,到京东上价格上万的纯手工绿茶精品礼盒,有机、绿色食品成为新潮,多数网店以此为噱头,价格相对高于其他普通农产品价格。

(三)农产品特征描述

经营农产品网店,对于产品的描述至关重要。消费者无法对农产品的色、香、味有直观感受,只能通过产品描述进行了解,所以农产品网店的经营者在产品时,对产品的描述相较其他产品更为详细,图片要求更为精细、美观。网站为保证产品的品质,一般要求网店经营者对农产品的重要信息,如农产品的生产厂商及产地、生产日期及批号、保质期等进行认证,对于有机、绿色农产品要求建立农户、农场档案,公开产地、生产过程、有机认证等信息,确保商品信息的透明、公开,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初步鉴定,以此达到食品安全管理的目的。

(四)营销方式

就农产品营销方式来说,购物平台农产品营销方式更为丰富,网站除为卖家提供传统的节日促销、店铺推荐等多种营销方式外,也相继推出不同的营销方式,兴起了不同的营销模式,促进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1.F2O(focus to Online)模式,即“焦点事件+电子商务”,焦点事件在电视等媒体形成扩散效应,电商平台迅速推出相应产品(如美食、服饰等),满足瞬间激增的新需求,从而进一步推动热点事件的升温,形成媒体和电子商务的良性互动。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时,地方美食快速成为焦点,消费者在电视媒体的刺激下,引发购美食热。此前冷门的地方特产销售量迅速增长,阿里平台上,云南诺邓火腿在纪录片播出后5天内,成交量增加了4.5倍。不仅提高了网店收入,还提升了网店的知名度和口碑,为网店进一步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条件。

2.预售模式,此类销售模式适用于生鲜农产品,很多网站平台已经通过与农业合作社,农场建立合作关系,采用预售模式为农业生产者提供销售渠道。其交易流程是在生鲜农产品尚未收获的时候,就提前在网上进行售卖,收集完订单后,生产地的农民才开始根据订单需求采摘并安排发货,将农产品运送到消费者手中。① 预售模式将原产地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联系到了一起,产地实现按需供应,减少了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的库存风险、生产成本。

(五)物流环节特点

农产品物流包括产品包装和配送,包装直接影响产品综合品质。对于食品类农产品来说,内包装一般采用热收缩膜,可以抽空空气,保证食品的新鲜;干货类农产品多选用自封袋,可以防潮防水,重复使用;生鲜农产品对于包装的要求极为严格,例如冷鲜肉,需要采用真空包装和冰袋保温箱包装,也易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

农产品具有易腐性,物流多以快递为主。配送分为常温和冷链两种,生鲜农产品需要保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产品的新鲜程度,所以对冷链运输需求大。据统计,目前国内90%的农产品物流仍属常温配送,冷链物流不仅要建库房,同时还必须有冷藏+冷冻的混合配送车辆,冷藏周转箱及恒温设备等,费用高昂,客观上造成冷链物流发展相对缓慢,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关键条件。为缩短快递时间,保证产品质量,节约物流成本,多数网店都会限定快递范围,同城快递成为新的物流配送方式,经营者将销售对象固定为同城用户,可以及时将生鲜农产品送达客户手中。

四、小结

通过以上经营主体、经营产品种类、产品特征等五个方面的分析,总结现阶段农产品网店发展经营特点。

在经营主体上,农产品网店经营主体多样,经营主体成个体化发展趋势。增加产品的多样性的同时对经营主体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个体农户在农业资源整合、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有欠缺。

在农产品特色上,零食、坚果、特产类农产品由于保质期较长,物流成本相对较小,经营数量最多;进口食品和保健品和生鲜农产品成为经营热点。农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具有地域性等特点;销售的品牌众多,品质存在差异,生鲜农产品品质安全无法确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出了难题;农产品价格区间大,消费者对农产品有产品品质和安全的信息需求,要求经营者对于生产过程和产品特征有必要的说明。

在营销方式上,网店与平台合作创新营销模式,降低网店的经营风险及生产者的生产风险,解决了生鲜农产品库存风险,经营主体可以提前获知市场信息,稳定市场价格,引导市场导向,为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在物流配送上,农产品的包装和物流成本费用相对较高,农产品物流的模式主要是常温配送,随着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高昂的建设和经营成本使得冷链物流成为制约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键问题。对于生鲜农产品来说,在冷链物流尚未完善时期,同城配送成为经营者新的选择。

可以看出,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充满机遇和挑战,农产品成为网购热门产品,在促进就业、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由于农产品自身特殊性及经营特点,在人才培养、冷链物流、产品品牌建立上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专业人才培训的方式,让农产品经营者学习农业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向网店经营者提供专业的推广、运营等综合服务,规范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在物流建设上,应进一步发展冷链物流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产品物流模式,各大物流公司需要建立冷链物流业务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建设覆盖全国范围的冷链物流体系。在农产品品牌建设上,应尽快建立农产品品质标准,加强农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朔体系,建立新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与电子商务平台合作,利用平台资源,打造农产品品牌。

参考文献:

[1] 阿里研究中心.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Z].2012.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研究报告[R].2013.

[3]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3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R].2013.

[4] 杨木,张润彤,杨海楼.C2C电子商务交易流程优缺点分析及改进[J].商业时代,2009,(4):76-78.

[5] 杨硕.构建鲜活农产品全程电子商务的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10,(11):97-101.

[6] 陈莉.购物网站中农产品经营的特征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6):27-28.

[7] 杨雪.中国生鲜农产品网络销售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

[8] 梁文卓,侯云先,葛冉.中国网购农产品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4):40-43.

Analysis of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nline Store

LI Shu,ZHAO Yuan-f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Hohhot 010018,China)

农产品物流特征范文4

[关键词] 农产品物流 组织模式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发展,农产品物流已经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传统上,我国的经济体制主要采用计划经济体制,这就决定了我国传统的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特色。目前,在国家鼓励和市场调节下,大规模的农产品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正在逐步形成,但我国农产品物流起步晚,就目前发展状况来看,还需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对其组织模式发展有较系统的研究。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现存的问题及其分析

1.农产品物流的认识不足、理论研究缺乏。我国物流业与西方国家相比发展的较晚,现在正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但在各地物流园区、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规划建设中,还很少有以农产品冠名的;在诸多物流解决方案中,也未曾见有农产品物流的案例;而且新闻媒体的报道中,关于农产品物流的宣传也甚少。由此可见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要性还没有足够认识。

在理论研究方面,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还鲜为人知,缺乏成套系统理论作为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指导。

2.基础设施和物流技术落后。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大多需要进行整理、分类、烘干、保鲜、制冷、防腐等技术处理,而我国这些方面的物流设施和物流技术比较落后,难以承担起农产品对其较高的需求。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会大大限制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因此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很高要求。而现在我国农产品物流一般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形式为主,加之运输成本、运输能力、交通基础状况和产品保鲜技术等原因导致农产品损失巨大。以果蔬产品为例,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8000万吨果蔬腐烂,损失总值近800亿元,损失率为25%~30%,而在发达国家,损耗率仅为1%~2%。我国目前由于物流基础投入不足,致使农产品物流损耗严重,效益难以提高。

3.组织模式不符合现代物流的发展。(1)我国农业从业人数虽然占绝大多数,但组织化程度低,零散的生产经营方式很难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缺乏规模效益。(2)我国目前的农产品销售多为分散方式,农民呈无组织分散状态进入市场,缺乏市场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分散的生产经营方式与要求专业化分工的现代物流体系不相容。(3)农产品深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此外,农产品物流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幼稚,服务功能不强,统一作业服务的种类有限,产前的信息指导,产后的流通加工、贮藏、运输、包装、分捡配送等服务远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整个农村市场体系不健全,土地、劳动力、科技、金融、信息等要素市场还未真正形成。

4.物流成本偏高,投资结构不合理。(1)物流成本偏高。据统计,我国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30%~40%,而鲜活产品则占60%以上。而世界发达国家物流成本一般占产品总成本的10%左右。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美国、加拿大以及欧盟国家有些农产品的到岸价低于我国农产品的产价,其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由于我国道路设施较差,设卡收费问题严重,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二是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体现系统性和协同性,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不畅、在储存、运输、加工和销售等环节中的物流成本过高。物流成本偏高,致使农产品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农产品物流优越性难以体现。

(2)投资结构不尽合理。长期以来,在农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对农业增产上的投入较大,保鲜技术和物流等农产品后续处理加工方面却明显相对投入不足。农产品绝大多数是由产地以原始产品的形式销售,而农产品附加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在脱离产地到最终消费的实体运动过程之中,农产品鲜销的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从农业产业链的整体来看,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开发采用保鲜技术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则可以增加农产品产量和提高农产品效益。

5.信息不畅,难以应对市场变化。信息贯穿于农产品物流的始终,从产前、产中到产后,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物流信息都应作及时处理。目前,我国农业信息网络不健全,农户居住分散,沟通渠道不畅,市场供求信息不能快速传递,农户获得市场信息的成本偏高。由于缺乏有效的信息导向,农产品物流生产和流动具有盲目性,难以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6.缺乏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据调查,仅近两三年,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口将达60余万。因此,加快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对现代物流及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发展趋势

现代农产品物流组织模式的建立应按照成本――效率的原则,满足市场变化的需要。高效低成本的物流运作模式既是环境变化的结果和要求,也是改善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物流模式的建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影响物流组织模式的外界因素有市场体系、渠道结构、中介组织的发展水平、供应链各个环节领导者的物流意识等。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对农产品物流的要求出现以下的新趋势:

1.以顾客为核心。现代物流服务的指向越来越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直指客户的需要,根据客户需要来设计业务流程、服务标准,甚至企业的价值取向。

2.小批量、个性化。随着农产品供给的日渐丰富,“大米白面和豆油,萝卜白菜加土豆”的老三样供给制的结束,特别是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的高度发达,互联网使用的普及,使市场能及时和充分的反映少数消费者个性化的需要,物流也必须适应这种小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配送要求。

3.准确性和即时性(JIS)。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竞争范围扩展到全球各个角落,不断提高效率及降低成本对企业形成巨大的压力,企业在库存控制、有效和精确服务方面对物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随着供应链概率的扩展和运用,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中的零库存成为企业运作的目标之一,物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就成为整个供应链体系运作的必不可少的特征。

4.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越来越成为民众、社会团体、政府以及企业的追求目标。从宏观角度讲,环境的压力、资源的有限性,特别是民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要求任何企业的运作,必须以不损伤环境为前提,这对物流配送企业在配送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方式选择、废弃物处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微观的企业运作角度讲,企业不仅是一个赚钱的工具,它还必须是一个“社会人”,履行日益增多的社会职责和承诺,这种承诺既包括对企业内员工,也包括对客户、民众。企业的经营行为和文化价值取向必须是可持续的。

农产品物流特征范文5

农产品物流的内涵及特征

(一)农产品物流的内涵

农产品物流是指为了满足用户需求,农产品物质实体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之间的物理性流动,具体来说,就是将农产品的运输、储存(常温、保鲜和冷藏)、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处理等的有机组合。包括一系列物质运动过程、相关的技术信息组织和处理过程,以及各个环节上的物流管理活动,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农产品价值的增值。

农产品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将农产品生产、收购、批发、零售到消费之前的各个环节集成一个系统。强调系统的协调性和环节间的配套服务,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征

1 农产品物流过程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

2 农产品在物流过程增值幅度大。

3 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流向是从农村到城市。

4 农产品物流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生产、运销的季节性和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季节性。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新疆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

1 市场数量增加,成交额不断扩大。

2 专业化趋势明显,特色市场发展快,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3 市场组织形式多样化,新型业态不断涌现。

4 农村市场主体多元化。

5 市场环境进一步改善。

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对促进全自治区经济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强化了市场机制,为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二是带动了特色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结构调整;三是为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四是在促进就业、增加财政和居民收入、推进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市场功能的充分发挥。绝大多数农村市场基础设施仍然十分简陋,乡镇一级“巴扎”“以街为市、以路为集”的特征明显。农村市场基础设施建设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地面无硬化,简易木架为棚、以地为摊,生活服务设施(饮食场所、厕所、上下水、垃圾处理等)简陋乃至没有,畜产品交易没有围栏,人畜共处,消防安全设施普遍不足,更谈不上农产品分类分级、包装、保鲜、储存、质量安全检验、检疫设施和信息采集、传播系统、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等基础服务设施,市场应具有价格形成和引导生产、传递信息等服务功能难以发挥。

2 农村市场布局不尽合理,尚未形成健全的市场网络。县市市场分布集中,设施相对完善,经营品种齐全,管理相对到位,而乡镇市场简陋,经营产品单调,管理欠缺,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导致农产品的流通多呈现从农村到城市的格局,从城市到农村的渠道不畅,农民获得农产品的便利性、多样性不足,难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农产品。

3 地州之间市场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差距明显。从南北疆地区间比较,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农村市场建设投入不足,农村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乌鲁木齐市、昌吉州经济发展相对较快,在农村市场建设上的投入也较多,农村市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从城乡角度看,农村市场的发展呈现出县市市场发育良好,而乡镇产品市场发展缓慢的特点,城乡之间差距明显。农业部定点市场几乎全部分布在地州城市,县及县以下市场未形成规模,从调研情况看,南疆各县仅焉耆县光明农副产品综合市场形成了规模化、专业化、常日化的市场格局。

4 市场交易方式仍比较落后,现代流通方式欠缺。整体上看,市场交易方式仍比较落后,仍主要采用的是传统的面对面的交易方式,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比较明显。交易规模小、分散性大,参加的人员众多、结构复杂、社会组织化程度低,其中个体农户占了绝大多数。往往是人货同行,批发和零售功能在空间上混为一体,常常导致人流、物流混杂和环境污染。农产品流通配送、连锁经营、拍卖交易、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仍未起步。农资、日用消费品在一定范围、一定程度有了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的交易方式,但在经营比重上仍不高,存在管理落后、运作效率低等问题,拍卖交易、电子商务和网上交易等新型农产品交易方式也未起步。

5 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管理难度大。农民、个体经营户在市场上从事农产品交易、获取市场信息、应对市场风险等经济活动都处于孤军奋战的状态,参与能力较弱,被市场歧视在所难免。虽然有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多数还属于是生产型或技术服务性合作组织,农产品运销合作组织较少。同时,由于农村集市市场多为无形市场,交易日交易人员众多,场面很壮观,市场很活跃,但经营成份复杂,交易额并不大,市场却难以管理。

6 农村市场建设缺乏融资渠道,政府部门支持未形成合力。目前,农村地区各大商业银行普遍收缩,只有农村信用社和少量的农业银行网点,即使招商引资建市场大多也需要信贷支持,而市场建设属于基建投资贷款,审批权限大多回收到各商业银行总行,还有贷款额度的严格限制,致使农村市场建设缺乏融资渠道。

发展新疆农产品物流的思路

1 提高农民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在农产品流通过程中,提高农民素质是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应通过教育、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经济观念,切实转变单一运输经营的观念,彻底转变“小而全,大而全”和自货自运的经营模式。运用系统优化原理、最小总成本方法、供应链管理等物流方法改善农产品流通方式,提高运作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民增收。

2 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和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农产品仓储、交通运输条件和工具等设施的建设。要做好这方面工作,须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农产品运载工具的开发生产,加强各种农用仓库的建设,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以及产地、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

3 打造现代农产品SCM模式。农产品供应链包括从育苗到大田管理、农畜产品加工、保鲜直至流通、市场销售、废弃物回收等所有流程,农业科技、农业信息和标准化等因素影响着农产品供应链的始终。“市场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食品安全认证与标准化”模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该环节一般可分为产前物流、产中物流和产后收获物流三个阶段。“信息指导+种业公司十农业科技推广+农资连锁经营”是打造农产品供应链的前提,应鼓励农民成立生产协作小组,尝试实施整合型生产物流机制,将区域内的农作物耕作、田间管理及农产品的收获、加工、存储等作业形成的物流统筹由共同机制运作,引入HACCP和ISO14000系列标准等认证,确保食品安全,着力打造绿色农产品生产链。

农产品物流特征范文6

[关键词]智能物流;鲜活农产品;配送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10-0057-03

1 引 言

鲜活农产品是保障居民基本生活的重要产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消费也随着进一步升级,消费者在鲜活农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对其质量、新鲜度以及时效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新形势下,国务院于2012年1月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该文件提出探索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试点,推动扩大网上交易规模,完善信息采集平台,建设12316信息平台等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将有助于推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以及智能物流在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应用。

2 鲜活农产品及智能物流概述

2.1鲜活农产品的定义及其物流配送要求

2005年2月,国家在《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界定了鲜活农产品的范围,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和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具体包括新鲜蔬菜(含未加工的蘑菇、生姜、鲜活茉莉花、鲜活菜用玉米,新鲜的花生、淮山、粉葛、马铃薯、马蹄、莲藕)、时鲜瓜果(含果蔗、保鲜瓜果、新鲜板栗)、鲜活水产品(含未加工的冰鲜鱼、虾、蟹)、活的禽畜、鲜活蛋和奶。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满足时效性要求,一般情况下,鲜活农产品保质期较短,需要在规定期限内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中,所以,对物流配送效率的要求非常高;其次,要对鲜活农产品进行保鲜,由于鲜活农产品一般都是易腐烂变质产品,而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的新鲜度要求也随之提高,多数情况下,鲜活农产品采取冷链物流配送方式,对于比较特殊的鲜活农产品还需采取特殊保鲜措施;最后,鲜活农产品配送要求损耗率低,大多数鲜活农产品在配送前就已投入了很高的加工、储存成本,而且部分产品不易分割,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损坏,将无法出售,经销商会蒙受很大损失,因此,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要考虑仓储设施、运输设备、配送通道等对产品的损坏程度,尽量选择损耗率较低的配送方式。

2.2 智能物流的定义及特征

智能物流,是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深化应用,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流通、信息管理、智能分析技术,智能化地完成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等多项环节,并能实时反馈流动状态,强化流动监控,使货物能够快速高效地从供应者送达需求者,从而为供应方提供最大化利润,为需求方提供最快捷服务,大大降低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消耗,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智能物流的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可以实现监控的智能化,对车辆与货物进行监控,并主动获取和分析信息,实现物流过程的全监控;其次,通过EDI等技术可以实现企业内外部数据传递的智能化,有助于实现供应链的一体化和柔性化;再次,通过实时的数据监控和分析,可实现企业物流决策的智能化,及时对物流过程与调度进行优化,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最后,通过大量基础数据和智能分析,可实现物流战略规划的建模、仿真和预测,确保未来物流战略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3 智能物流是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有效途径

首先,智能物流能够集中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发挥信息优势。智能物流是采用了先进的信息采集技术,并对鲜活农产品的仓储、加工、运输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反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对配送方案进行修正,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效率更高。

其次,智能物流强调智能监控,有利于保障物流配送过程中鲜活农产品的质量。在智能物流条件下,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加工、仓储到运输配送,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电子标签,所有产品的信息都能够及时准确的被记录在信息系统内,相关部门可以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鲜活农产品的质量进行跟踪和监督,保证鲜活农产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生产、加工和运输。当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鲜活农产品信息系统轻松地追溯到问题的根源,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此外,智能物流侧重于信息的自动化传输,有利于鲜活农产品上下游企业的沟通协作,降低交易成本,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应。鲜活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仓储、运输、销售等企业构成了一条完整的供应链,在智能物流条件下,企业之间应用EDI技术进行数据共享和传输,这样既降低了“牛鞭效应”的影响,又可以促进企业之间进行合作。鲜活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信息能够更快捷的从供应链末端传递到上游各个企业,这样将大大降低企业获取市场信息的成本。由于信息是实时共享的,企业之间的谈判成本将大幅度降低,企业对市场变化做出决策的时间也将缩短,最终使供应链各个企业能够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3 建立鲜活农产品智能化物流配送体系

3.1 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模型

我国鲜活农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种养户经常面对复杂的市场状况,尤其是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时,市场需求会大幅波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市场需求预测体系。物流相关部门可利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GNSS(全球定位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市场上鲜活农产品的销售和运输等信息,探究鲜活农产品需求波动的原因及规律,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因素关系图。并进一步对关键因素进行研究,把握其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合鲜活农产品价格等关键信息,构建需求预测模型,不断提高短期、中期和长期市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帮助鲜活农产品生产者安排生产。构建鲜活农产品需求预测模型是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不断积累市场信息才能提高预测模型的科技含量,因此,对于生产、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有关部门要及时准确的进行收集和整理。

3.2 建立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

企业对物流节点布局的优化可以大大降低仓储和运输费用,还可以提高运输效率。目前,由于经济体制以及物流信息技术的影响,我国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仍广泛存在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的现象。

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建立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促进种养基地、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市场的合理化布局。科学的物流节点布局优化模型要在遵循国家农产品物流发展战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以物流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为基础,客观分析企业、仓库以及客户的具体情况和周边市场需求,从提高物流效率和节省整体物流成本的角度出发,模拟和优化节点布局决策,实现物流节点和设施系统布局的合理化。此外,应制定运行效率的考评指标体系,对物流系统的运行进行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科学调整物流节点的网络布局,提高物流节点运行效率,为物流运输优化奠定基础。

3.3 建立科学的物流配送通道优化模型

鲜活农产品配送分为两个操作层面:配送通道的设置和物流运输的执行。合理的配送通道是合理物流运输执行的前提。以鲜活农产品二次物流为例,配送通道设置解决的是从哪个点运到哪个点的问题,物流执行解决的是该运输通道下,运多少、何时运的问题。鲜活农产品配送通道的设置受制于运输费用、道路状况以及运输工具等条件。相关部门可根据智能交通系统(ITS)采集的相关数据,在降低物流成本的前提下对物流节点进行优化布局,建立物流运输通道优化模型。此外,还可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NSS)持续跟踪区域道路的变化及资源流向情况,结合实际情况对模型进行更新和优化,根据模型的智能测算结果,及时优化后的运输通道,指导和调整运输,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3.4 构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

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可分为几个层次,包括数据层、业务层、应用层和计划层。数据层主要对物流信息以数据库形式进行存储;业务层是对物流合同、票据进行处理;应用层主要对仓库作业计划、路径选择、控制评价给予支持;计划层主要是帮助管理人员制订物流配送战略规划。

要完成以上各层次的工作首先需要一个电子数据交换(EDI)平台,它是数据进行标准化传输的基础;其次需要一个运行管理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入库及出库处理、作业控制、仓储计费等;还需要信息平台,该平台可将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相关信息及时发送给供应链企业;此外,还需要建立数据共享平台,数据共享平台可将物流配送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管理者通过此平台获取所需的信息,从而有助于做出正确的决策。在必要情况下,还可建立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该平台可为买卖双方提供网上交易的功能,进一步促进鲜活农产品的销售。

3.5 建立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

智能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通常要使用第三方物流,对于专业化的物流配送商,需要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这有利于促进物流配送商之间的良性竞争,引导运力配置,降低运输价格,保障鲜活农产品的配送效率。

构建物流配送服务商考评体系需要物流主管部门牵头,区域物流部门组织物流配送商参与。根据《意见》要求,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要建立信息采集平台,相关部门可通过信息采集平台准确收集信息,选取合理的指标对物流配送商进行量化评价,比如区域物流队伍一二次物流运输到位率、运价水平、配送产品损耗率以及客户的评价等。运用先进的设备和智能化的技术手段替代人工记录考评的方式,定期考核物流配送商绩效,发现作业过程的薄弱环节,强化优势,弱化劣势,从而提高配送效率。

4 结 论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的变革,传统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也因此受到了挑战。为了进一步适应市场的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企业和相关部门必须应用现代物流信息技术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作效率。正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物流将为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的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智能标签、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真正进入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敏捷化的时代,鲜活农产品配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从而推动整个鲜活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袁芳我国农产品与现代流通体系接轨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暨南大学学报,2007(1):12-19

[2]司银霞生鲜农产品配送模式的对比分析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7):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