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贸易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范文1
目前来讲,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正呈现出新时期的特点,下面分别从农产品的结构、市场结构、国内以及国际区域特征、贸易方式和贸易主体的角度,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变化特点。
1.农产品结构变化特点
从我国农产品贸易出口的结构构成来看,我国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相比于以粮棉油等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为主导的出口贸易,目前我国的出口已经转向了以园艺类产品和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的结构。由资料数据可以看出,在2001年,园艺类产品和水产品的在出口中所占比重为五成,到了2010年,这两种产品所占比重已经达到63%。从我国农产品进口的结构也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从上世界80年代中期到2010年的这二十几年时间,我国农产品的进口总额处于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我国农产品进口的物品构成中,油籽及含油果实和植物油增幅明显;鱼、甲壳及软体类动物及制品和蔬菜及水果进口份额略有增长;食用畜产品以及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份额则略有增加;糖、糖制品及蜂蜜和烟草及饮料制品份额略有下降;非食用畜产品进口份额明显下降。其中,大豆和棉花在进口中所占比例很大,是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进口的重点。
2.市场结构变化特点
在以往,亚洲地区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所占比例达到七成以上。随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这种状况有所改观。到2011年为止,亚洲地区在我国出口农产品所占比例有七成下降到六成,并且欧洲地区所占比例也有14%上升到21%左右,对其他各州的出口也在逐年小幅上升。从出口国家的角度来看,对主要的传统农产品出口市场——日本、中国香港的依赖程度也正在逐步下降。从我国农产品进口趋势来看,在二十一世纪的头10年,我国的对农产品进口的来源表现出一定的发散的趋势,但仍处于相对集中的阶段。
3.国内区域结构变化特点
就国内的区域结构来说。我国农产品出口的省份依旧是东部传统农业省份,同时,其他地区也正在发展,但增幅不大。就具体的省份来说,山东的农产品出口基础最好,并且相较其他省份的差距正逐年扩大。从农产品进口的省份分布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前5个省份的份额正在逐年下降,这说明我国的其他省份的进口幅度正在逐年上升。
4.贸易方式结构变化特点
目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进出口贸易方式仍然是一般贸易,占到贸易总额的八成;其他方式的贸易,比如加工贸易,所占份额不足二成。
5.贸易主体结构变化特点
传统的农产品国际贸易,国有大型企业几乎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进行,外资不断涌入,而且民营资本也已经蓬勃发展起来,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打破。农产品出口的主体中,私营经济体的经济成分已经开始进入,并平稳发展。在农产品进口的主体中,外资企业也在不断涌现,并占有较高份额。
二、对相关政策制定的一些建议
针对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发展变化特点,可以对相关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制定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需要及时有效的调整我国农产品的贸易结构。着力发展一些水果、蔬菜等高收入的农副产品,并大力发展相关农产品的加工、深处理,提高农场品出口的档次;并且不断优化农产品整个产业链的结构,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出口中的综合竞争力。同时,还要保证农产品食品安全,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并严格执行,并且通过进口国内缺乏的农产品,补全我国农产品的供应需求。
(2)要提升我国农产品的丰富性,实现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多元性;进出口的多元要兼顾施行,不断减小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对部分市场的国度依赖,降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风险和成本。特别的是,对于农产品的进口,要不断开拓新产品和新市场,不断扩大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市场范围,由此形成我国农场品进口大国的大国效应,并在国际上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成为国际农产品价格的制定者。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开放现状;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894(2007)04-0027-05
一、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进口贸易的作用及其影响
农业问题是世界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之一。乌拉圭回合将农产品贸易全面纳入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多哈回合使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获得实质性进展。多哈回合后,我国坚持兑现农产品市场准入的承诺,突出的标志就是大幅度降低关税。
入世前,农产品关税平均为23.2%。2001年入世后大幅度降低关税,20D2年降到15.8%,2005年降到15.3%,2006年降为15.2%。在人世后5年的过渡期内,关税从23.2%降到15.2%,降幅为8个百分点,其幅度之大是世界少有的。现在,我国农产品关税水平已远远低于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62%的水平,成为世界农产品平均关税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为国外农产品涌入我国市场打开了方便之门。据统计,2005年,我国农产品进口总额为271.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7%。
国外农产品的进入对增加国内市场供应和发展我国农业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正由于农产品进口的增加,解决了国内市场一些产品供需的缺口,填补了一些市场空白。例如,近几年,我国一些大宗农产品如棉花、大豆、小麦等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进口这些农产品对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是必要的,仅广西口岸2006年进口食用植物油就达12.1万吨,价值5335万美元,比2005年分别增长13.1%和15.7%。同时,一些农产品的进口也促进了市场竞争。由于发达国家农产品具有先进技术和现代化规模等优势,迫使我国进行农业技术改造,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努力提高农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效益。这有利于我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国际竞争力。
但是,农产品关税下降也使我国农产品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发达国家农产品由于补贴,使其具有价格优势。据统计,进口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农产品的到岸价格,比我国国内市场价格一般要低20%~30%,这些农产品进口使我国农产品显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外国农产品进口,增加了市场供给,直接影响了农民收入和农民就业。据农业部测算,如国产大豆717.8万吨被进口大豆替代,替代面积为5790.73万亩,由此减少827.25万个农民就业机会,总收入就损失111.34亿元人民币。
还必须看到,随着农产品进口加快,还会直接增加农业贸易不平衡。鉴于我国农产品供需结构和农业资源禀赋的实际状况,农产品对外依存度比较高,今后对农产品进口增加还不可避免。粮食、棉花、食糖、羊毛、棕榈油等农产品的关税配额数量还维持在较高水平上,配额使用率会提高,进口仍呈扩大趋势,农产品贸易逆差可能经常发生。仅2004年农产品贸易逆差就达83亿美元。
综上所述,人世以来由于关税降低提高了我国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外国农产品进口既对我国市场保证供应、填补空白、促进竞争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又对我国农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加大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正确对待。不能把我国农业面临的某些困境归咎于农产品进口,相反,它提示我国农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深化农业改革,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发展特点及其原因
1.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特点 自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在面临国外技术壁垒影响和生产成本上涨压力的环境下,由于发挥了其特有优势,使之增长迅速,呈现如下特点:
第一,农产品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势头,据统计,2006年1月~10月,我国农产品出口达245.6亿美元,同比增长12.7%,全年达到300亿美元。
第二,农产品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蔬菜、水果、淡水鱼类、园艺产品、畜禽产品等出口增长较快。2006年,深加工出口额已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47%。
第三,农产品出口市场格局出现新变化。对欧盟、美国、东盟、韩国、中国香港市场出口保持较稳定增长,对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的出口也有一定发展。
第四,农产品出口价格稳定上涨。商务部质量监控的30种出口商品中,2006年有19种产品价格上升。2006年1月~10月农产品价格指数比上午同期上升4.8%。
2.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原因 近几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出现上述特点,主要原因是:
第一,国家近几年连续出台支持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有关农产品出口的优惠政策,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各有关部门,积极提供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例如,推出欧盟等6个市场指南,茶叶等4个产品指南,启用“农产品贸易专题”的新网址和标识,形成以商务部政府网站为平台,以政策、市场指南、产品指南、进出口统计数据、行业预警、海外快讯、市场动态为主体,以驻外机构、多地商务部门、行业组织、科研单位等渠道的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体系。
第三,各有关部门,行业组织和出口企业主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和贸易争端,积极发挥四体联动应对机制,建立农产品贸易预警机制,加强政府、行业协会及其农户间的信息沟通,做好贸易摩擦和预警工作,积极拓展新兴市场。
第四,各地加快改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农产品出口,例如,加大科技投入,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增加农产品技术含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减少谷物、食用油、棉花等土地密集型不利于产品出口的种植面积,增加市场前景较好有利于出口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附加值高的农产品生产,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现代化进程,从而扩大了农产品出口。
三、入世过渡期后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环境及其对策建议
(一)我国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新环境
随着我国人世过渡期的结束,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的提高,发展农产品贸易面临着既有利又不利的新环境。
1.发展农产品贸易的有利环境 从国际看,世界经济贸易将保持平稳增长时期,世界农产品贸易将保持较快增长。据各经济组织预测,今后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保持在4%左右,世界贸易量将增长7%左右,这显然有利于农产品贸易。
从国内看,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制定了一系列促进
农业现代化的政策措施,各部门也先后出台支农惠农政策,商务部近年来研究制定了农产品出口发展规划及其配套措施,这对发展农产品贸易是十分有利的。
2.发展农产品贸易的不利环境 从国际看,发达国家对农业高补贴、高保护所形成的不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环境没有改变,而我国已承诺对农产品不再使用出口补贴。这在农产品进出口成本和价格上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国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壁垒制度化,反倾销不断出现,也加剧了我国拓展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难度。
从国内看,分散的小规模的传统农业经营方式和农业技术低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农产品出口成本由于化肥和劳动力等价格上涨而上升,影响竞争力和出口的效益。
(二)发展农产品贸易的对策建议
发展农产品贸易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对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大意义,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其又好又快的发展,建议采取的对策措施主要有:
1.充分合理利用WTO农业规则,加强对农产品进口的调控 由于我国农产品存在供需结构矛盾,今后农产品进口贸易依存度还会提高。为增强农产品进口的有效性,避免盲目性,做好农产品进口的宏观调控工作十分必要,这就需要充分合理利用WTO农业协议中关于市场准入的规定,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调整农产品关税结构,完善进口关税配额管理。2006年国家对进口关税配额作了一定调整,如取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3种农产品的关税配额,对冻鸡等产品继续实行从量税、复合税,并根据进口平均价格的变化适当调整从量税。通过对关税配额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实现农产品进口调控,使之既保证国内市场需要,又保证它稳定健康发展。
2.充分运用惠农支农政策,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加大农业支持力度,符合WTO农业协议规则。我国农业支持力度要进一步加强,深化和拓宽惠农支农政策。主要包括:(1)继续加大农业投入,对关键区域和主要产品生产给予补贴,重点支持;(2)继续推进“公司+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农产品企业加强自有基地建设,实现农业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全面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水平;(3)加大农业技术投入与开发,提高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的支持,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4)鼓励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国外农业资源,开展跨国投资经营,制订海外营销支持计划,积极开拓国际市场;(5)建立和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产品出口信用保险的承保范围,探索农业保险与出口信用保险相结合的风险防范机制。
3.认识和正确把握国际农产品市场状况,积极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要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供求状况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据预测,小麦、粗粮和大米贸易今后将有一定增长,水产品、园艺、生鲜蔬菜和畜禽产品出口虽存在技术壁垒和质量安全问题的障碍,但前景总体看好。从我国实际看,粮食虽不是我国比较优势产品,但粮食生产不能放松,要积极调整其结构,增加优质品种生产。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要积极发展农业优势产业的优势,培育我国比较优势产品,可以适当减少谷物生产,增加蔬菜、园艺、水果、水产、畜禽等产品生产,在优化农产品出口结构上下工夫。同时,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增加深加工产品和名牌品牌产品出口。
4.充分发挥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作用,提高服务助农水平 要使我国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发展,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这就需要整合信息资源,跟踪监测重点市场动态,建立有效的信息机制,及时市场指南、产品指南、进口的统计数据,行业预警、海外快讯等信息。同时,要继续加大投入,丰富信息内容,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更好地为农产品贸易服务。
5.利用和熟练掌握WTO有关条款,积极应对贸易争端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受到有关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救济调查。据统计,至今有11个国家或地区共发起15起调查,涉案金额约5亿美元,占同期总案件数和总涉案金额的比例分别为5%和6%。随着国际农产品贸易的日益发展,竞争日益加剧,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采用反倾销和各种贸易壁垒来限制进口的争端还会增加。应对日益严重的农产品争端,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四体联动机制,发挥农产品预警机制作用,加强政府,行业协会和农户之间的信息沟通。同时,建立WTO农产品要求的质量标准体系,安全体系和认证体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坚持以质量取胜。此外,出口企业要积极协助政府部门收集贸易争端信息,参与商会,协会组织应对贸易争端,提升应对能力。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范文3
一、内容充实,逻辑清晰
该书共由25章构成,每章节内容与章节题目联系紧密,且章节与章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有利于读者的阅读理解。作者在第1章重点介绍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农业发展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有利于读者清晰认识科技、农业和贸易三者之间的关系;第2章介绍了工业经济的结构、农产品消费均衡模型;第3章阐述了农产品供给竞争力的机理和贸易竞争力的定义,以便为农业经营模式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第4章介绍了超量供给力和超量供给力增长的定义,以及借助现实统计数据分析获得超量供给能力值的可能性;第5章介绍了发展中经济的基本特征、结构、行为、经济模型及其效率;第6章介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效应;第7章介绍了农产品稳定价格与农业收入的关系,即稳定价格是保证成员获得稳定收入的基本因素;第8章表明了科学技术是促进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因为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帮助农业产品告别短缺情况;第9至25章分别介绍了F函数和G函数的关系、G函数和经济学的关系、G函数和农业贸易的关系、超量供给概念和G函数的关系,通过重点分析G函数,引导出经济学实验的方向;此外,还重点探究了G函数和政策效应的关系、G函数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二、见解独到,阐述详细
“一路一带”倡议的形成和发展,对推动沿线各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看,农产品出口贸易额显著低于农产品进口贸易额,并且与沿线各个国家的农产品贸易额更低,针对该现象的发生,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尤为重要。就目前而言,与我国贸易联系最多的国家为东南亚各国,其原因在于两方面:(1)东南亚地区与我国距离相隔不远,交通运输非常便利;(2)东南亚为热带地区,不仅水果种类丰富,还有天然橡胶和植物油脂,而我国为温带地区,出口产品以蔬菜、水产品、水管等为主;双方在农产品上都极具特色,能够大大地提升农产品总交易额。当然,也存在难题,即“一路一带”沿线各国的优势农产品种类有着显著的差异,面对该问题的发生,建议通过合租的方式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各个国家应提前做好风险评估,因为受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极其容易影响农产品贸易。
三、观点新颖,突出研究价值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 农产品 国际贸易 对外贸易新思路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自入世后,我国农产品贸易规模持续扩大,进出口总值每年都跨越一个百亿美元阶梯。展示了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前景是客观的,潜力很大。
但是随着入世和经济全球化,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在巨大的机遇面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以及非关税政策,对出口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统计资料显示,90年前后,我国粮食、棉花、油料、生猪、苹果、烤烟等国内价格普遍低于国际价格,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近10年来,农产品成本年均以约10%的速度递增,致使农产品价格高于国际市场价格20%~60%,国际竞争力日益减弱,只有大米、生猪、苹果和烤烟仍有比较优势,但优势地位都有明显削弱。总体上,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有增长的趋势,且幅度比较大,但2004年至今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已经出现了逆差。尤其是在与日本、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对外贸易中,我国在农产品出口屡屡受阻,成为绿色贸易壁垒的最大受害国。加之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以环境保护为由,对出口国家的产品课以进口环境附加税来限制、禁止其进口,我国农产品贸易更是大大受挫。
1. 我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1.1我国农产品在农产品的品种、加工方面面临着来自国内外市场竞争力的严峻挑战 我国多数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缺乏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表现为:我国的初级农产品品种较单一,导致了我国加工型农产品的多样化与发达国家相距更远;我国的农产品品质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在种植业和养殖业方面对现代科技的运用较欠缺,没有达到良种化。
1.2我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不完善 1978年以来,虽已完成以向的经营模式的过渡,但尚未完全与现代市场制度接轨,经营体制还较为散漫。这直接导致了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总体实力不强,使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整体上呈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缺乏品牌、难以突破技术壁垒,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也难以绝对保证。
1.3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缺乏深加工 与国外农产品贸易强国相比,我国优质农产品生产仅占农产品生产的微小比重,不能适应农产品贸易全球化的需要。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不合理,初级农产品出口占80%,深加工产品出口占20%,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荷兰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1∶3。
1.4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我国农产品与国际安全健康标准方面有着相当大的差距。进口国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制定高标准实施贸易保护,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导致出口的下降。如欧盟从2002年初,因在我国出口的兔肉、鸡肉和冻虾等产品中检测出含量为200mg/kg的氯霉素而停止从我国进口该产品,而上述氯霉素含量在国内则无法测出。“绿色壁垒”已成为中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
1.5农业生产加工效率低 我国幅员辽阔,这也加大了在生产方面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如耕地、水资源、生态、科技、基础设施、农民等存在地域差异。科技兴农政策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我国农民科技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使得生产加工效率低。
此外,国际市场上信息的不对称性,严重影响市场的运行效率并经常导致市场失灵,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并最终导致农产品市场蜕化为“柠檬市场”。新贸易保护主义利用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政治上的便利性、技术上的歧视性和实际效果的有效性等特点经常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对出口国实行一定程度上的限制。
2.农产品对外贸易新思路
改善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应该结合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实际情况,从源头上攻关,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产品的政策措施,着力提高出口竞争力,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才能使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2.1实现初级农产品多样化 建立一个具有经济效益竞争优势的多样化初级农产品生产结构,利用我国农业资源的多样性以及鲜明的地区差异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合理的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作为优势格局的基础。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土地资源和建设资金有限,应该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和技术密集型农产品,如猪肉、禽肉、水产品、蔬菜、花卉等,以比较优势调整农产品进出口结构,以国际农业资源配置调整国内农业资源配置,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
2.2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经营体制与制度 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走现代化的农业发展道路,扶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带动作用。
2.3深化农产品加层次,创新农业技术,培育、引进和推广优质的农产品 建立起一个层次分明具有高度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利用特定工艺实现多物品的多功能组合的特色加工,针对不同特点对产品进行综合性加工,充分利用其优势之处,扬长避短。我国应加强农产品加工,提高产品价值和加工产值,并将今后的重点放在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上,使其成为发挥农产品比较优势,这是扩大出口的最有效途径。
2.4实现安全农业与贸易农业统筹兼顾,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发展规模经济,通过借鉴先进经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控制及认证。
2.5政府应及时改进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政策 建立农业国内支持新体系;借鉴国际经验,减少农民收益较少的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补贴,把支持与补贴的重点转向农业生产者,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保护新体系;建立国家支农政策新体系,加强农业投入保护,增加农业保护力度。从主导、控制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向管理、服务型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政策转变,及时准确掌握全球农产品国际贸易动态体系,有针对性地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趋势进行分析预测。
2.6实施农产品差异化战略 主要集中在产品差异化、品牌个性化、价格差异化、渠道差异化和促销差异化方面。集中精力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农产品是农产品差异化经营的基础,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绿色农业,加快形成与农业产业链相适应的农业科技链;按照安全、优质、环保和高效的要求,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与外商合资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农产品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支持和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农产品对外贸易以及到国外兴办种养业基地和初级加工项目,拓展进入国际市场的新方式。
总之,从目前的局势看,我国农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时间不长,因而面临着国际市场占有率低和其他一些问题,要迅速打开国际市场,应加大与国际农产品经营企业联合分销的力度,一手抓国际市场,一手抓国内市场,两手都要硬。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公司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种新动力。例如我国青岛的很多农产品都直接销往国外,还有大中城市所建立的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人人乐等,通过供应链、采购、联合分销等手段,将我国大批农产品有效地推向国际市场。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范文5
东北亚区域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及其对策研究浅谈
1 东北亚农产品贸易的特征。
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差距大,其中,日韩为发达国家,其2009年的人均国民收入分别为4。1万美元和1。7万美元,而蒙古和朝鲜的人均GDP只有0。16万美元和0。18万美元,还不到日本的1/20。
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各国呈现一定的互补性,这为各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重组争取了很大空间。在自然资源方面,中、俄、蒙三国地大物博,其自然资源非常丰富,而日韩两国人多地窄,资源十分匮乏,其农产品主要依靠进口来维持供需平衡;在劳动力方面,中朝两国劳动力富足且劳动力成本低廉,而其它四国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瓶颈;在生产技术方面,日韩两大发达国家拥有雄厚的资金和先进的生产技术,而其它四国生产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相对较为低端。这些差异的存在为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2 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农产品贸易现状。
本文采用的农产品国际贸易额数据是按照HS分类的,其中我们普遍将HS前1-24章产品归为农产品范畴。
总体来说,中国与东北亚区域国家贸易关系最密切的是海产品,2009年贸易总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45。8%,一方面,中国作为出口市场向日韩俄三国出口海产品,另一方面,中国又作为进口国向俄罗斯进口大量该类产品;其次为蔬果类产品,2009年贸易总额占农产品贸易总额的24。
5%,主要由中国向各国出口,且连续多年保持顺差状态。
正是由于这种持续的贸易顺差,使得日韩两国迟迟不愿对中国完全开放农产品市场,甚至不断增加贸易壁垒。中国同各国贸易排在第三位的是谷类,其后为残渣废料类和其它可食用制品。
根据中国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同东北亚区域各国的贸易往来总体上讲进展较快,每年是以一个很客观的增长率增长。从贸易收支方面来看,中国同日、韩、蒙三国连续多年均表现为贸易逆差,而与朝、俄两国连续顺差。但就农产品贸易来说,中国除了与俄罗斯的贸易合作保持逆差外(仅2008年为微小顺差),与其它各国连续多年均表现为贸易顺差关系。
由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全球经济走向低迷,整体消费需求大大下降。在农产品贸易方面,中国同日、韩、俄三国的总额在经过2007年的小高峰之后均有所下滑,尤其是同韩国的贸易合作,2008、2009连续两年负增长指数均高于10个百分点。其中,降幅最大的为海产品和谷类产品。(由UNComtrade统计数据整理而得)3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与东北亚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对策。
有专家预测,本次经济危机已经见底回暖,但后经济危机时代东北亚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态势并不稳定。中国在农产品贸易往来方面的连年顺差导致日韩等国纷纷采取行动来对抗中国产品,反倾销、保障措施、特保和反补贴等措施屡见不鲜;另外,一些国家还利用知识产权、劳工标准、技术壁垒、绿色贸易壁垒等措施来限制进口产品。在这种形势下,东北亚若想效仿欧盟和北美形成一个自由贸易经济体,就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寻找一个新的积极的突破点。这需要各国共同努力,相互协调,力求能在贸易合作中找到一个互利互惠的平衡点。
对于中国来说,我们应通过完善自身来适应东北亚这个大环境。
(1)中国应加强与各国间的贸易合作与交流,积极组建自由贸易协定。
(2)严格把关产品质量,积极将高科技引入农产业,产出高端优质产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3)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农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加紧我国农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将重心从增加产品数量转移到提高产品质量上来,发展多样化产品,提高农产品的整体竞争力。
(4)积极应对贸易摩擦,建立贸易摩擦协调机制,对在无防备状态下发生的急性贸易摩擦,要有紧急应对机制,能快速从突发事件回过神来,积极做好“售后服务”,并从突发事件中吸取教训。
(5)完善农产品贸易服务体系,设立贸易咨询机构,向贸易双方提供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政策、市场信息、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咨询。
(6)完善国际贸易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和执行透明度。
农产品贸易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农产品;农产品物流;东盟
中图分类号:F259.2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Yunnan province, Yunnan province and ASE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trade analysis, reach Yunnan province and ASEAN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general features, combined actual condition to put forward to strengthen both development and reduce the loss of the general approach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Key words: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logistics; ASEAN
云南省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农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到很大比重,据昆明海关统计,“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农产品累计出口296万吨,比“十五”期间增加77%,占全省出口额的17%,而出口的主要方向即为东盟各国。云南省农产品出口已连续10多年位居西部省区市第一,农产品已成为全省第二大类出口商品。而农产品的时效性、保鲜性制约着农产品物流的配送半径,半径较小,在农产品物流过程中货损严重,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落后,使农产品物流尤其是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效益大大降低。一般性农产品的物流成本约占产品总成本的30%,而鲜活农产品的物流成本则占产品总成本的50%,甚至更高,而世界发达国家(日本)的物流成本仅占总成本的10%左右。因此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云南省对东盟的农产品物流现状进行分析。
1 云南省对东盟农产品贸易分析
东盟各国是指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5个国家创建成立的国际组织,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年)、越南(1995年)、老挝(1997年)、缅甸(1997年)和柬埔寨(1999年)5国先后加入该组织,使东盟由最初成立时的5个成员国发展到目前的10个成员国。
云南与东盟贸易由2001年的5.42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59.5亿美元,11年间增长了10倍,年均增速达21.2%。云南与东盟贸易占全省外贸的比重持续上升,“桥头堡”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如表1所示)。
云南从东盟进口农产品以热带特色水果为主,以及调味品及其他食品、谷物、油脂和果蔬制品等。2010年农产品进口增幅明显,累计进口农产品6.2亿美元,同比增长91%,农产品出口6.4亿美元,同比增长53.8%,其中,“云花”出口1 722万美元,“云茶”出口1 197万美元,“云烟”出口1.5亿美元,蔬菜出口5.1亿美元,水果出口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6%、25.9%、24.7%、96.1%、41.6%。2011年云南省对东盟出口农产品9.2亿美元,增长43.6%,占全省农产品出口比重的52.3%。从东盟进口8.5亿美元,增长37.9%,占云南省农产品进口比重的78.7%。2011年云南省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比重占全国对东盟出口9.3%,贸易增速快于全国11.3个百分点;进口比重5.8%,贸易增速快于全国1.7个百分点。云南省充分利用“桥头堡”区位优势,2011年云南省经昆曼公路进出口农产品2.2亿美元,增长72.6%,经昆河高速公路进出口农产品3.6亿美元,增长71.5%。
2 云南省农产品物流概述及现状
《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将农产品物流定义为:农产品物流即农业销售物流,是指由于农产品销售而引起的农产品在供方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其中包括为销售农产品实行的运输和储存,为满足农产品的消费需要实施的流通加工等活动的综合[1]。
我国在2005年2月实行的《全国高效率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建设实施方案》中对其范围进行了界定,即新鲜蔬菜、新鲜水果、新鲜水产品、活的禽畜及新鲜的蛋奶5类农产品。
云南省农业资源丰富,主要农产品有谷物、薯类、油料、豆类、糖类、烟草、水果、中药材等,具体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2006~2010年间云南省的主要农产品的产量是逐渐增加的。2010年,农、林、牧、渔业的增加值总值为1 810.5亿元,其中中间消耗比率达38.8%,增加值比率61.2%。
总体来说云南省对东盟的农产品物流具有如下特点:
(1)农产品物流的范围较大、环节多。农业涵盖了农、林、牧、渔业等行业,而这些行业的产品从生产地到需求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及为此流动进行的相关计划、控制协调与管理都可以看作是农产品物流的范畴。
(2)农产品物流的种类繁多。云南省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气候条件,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农产品的种类繁多,如谷物、薯类、油料、豆类、糖类、烟草、水果、中药材等,其中多数的产品具有时效性及保鲜性的要求,但由于目前物流运作效率较低,导致了在流通过程中大量的产品损失。
(3)农产品物流的不均衡性和季节性较强。因为农业生产都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因此带来了农产品物流的季节性。在旺季的时候,物流量较大,可能导致物流能力的供不应求;在淡季的时候,可能导致物流能力的剩余。
(4)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损耗较高,增值环节较少。相比较于其他商业产品的物流过程来看,农产品的物流过程中,损耗、损失的比率要更高。由于涉及到进出口问题,导致农产品的物流环节增多,物流成本上升,比如商品清关、为了保护商品的额外包装等,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某些含水量高的农产品损失高达50%左右[2]。在整个农产品物流过程中,未能形成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物流体系,价值增值点较少。
(5)云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对外性。由于地理位置以及云南省与东南亚各国经济的互补性,商贸依然是主题,农产品与东盟各国的交互日益频繁。
(6)通关手续简单、快速。在2004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共7 000余种货物在2005年7月陆续削减关税,极大地方便了保鲜要求很高的农产品运输。
(7)农产品物流人才缺失。总体上从物流行业性质来看,农产品物流工作时间较长、工作强度较高、工作环境复杂,导致一部分高校物流专业的学生宁愿选择其他物流行业而不愿从事农产品物流工作。
3 推动云南省对东盟农产品物流的几点建议
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自由贸易区的联系日益加深,加之云南省各种农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双方需求的日益增加,迫切要求有一个较高水平的物流系统来支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因此,结合云南省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中的一些特点,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改善物流的建议: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云南省与东盟各国的农产品运输方式以公路为主、铁路为辅,结合一部分水路运输。就公路运输而言目前只有河口口岸可以直通越南,而且公路的状况不好。因此,为了促进双方贸易的发展,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做法是在贸易量较大的口岸或者是互市点新建公路或者铁路,可以利用第三方资金,也可以双方共同出资兴建,加强公用基础设施的建设。
(2)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属性,因此在运输过程中要尽量减少装卸、搬运环节,为了减少由于过多的装卸搬运环节给农产品带来的损失,要合理选用运输车辆。对于选用的卡车或者集装箱,要定期检查其状况。再就是选择恰当的包装方式,选择恰当的包装材料用于一级、二级、三级包装。
(3)建立一套双方能够共同认可的农产品物流损失赔付体系。造成农产品物流损失的原因有很多,有人为原因(保管不当、不恰当包装、运输工具选择问题、不恰当拼箱)和客观原因(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耽搁),以及市场需求变动导致的退货损失等。农产品物流损失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降低损失,因而建立一套能够分担风险的体系可以有效促进双方贸易的发展。
(4)加快物流产业化、标准化建设速度。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在云南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过程中,中间环节较大;从表1我们得出,目前云南省对东盟的农产品贸易对双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物流标准化角度来看,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加快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必须加快物流标准的建设步伐。
(5)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采用一些新的物流技术和装备。在供需模型中,由于信息的共享和沟通不畅,导致了很大一部分的无效需求,介于农产品的特殊性,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因此,为了促进供需双方长远发展,应当加强双方的信息交流与共享,采用如EDI、POS、GIS等信息技术。
(6)加强农产品人才的培养。从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上来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应依托云南本省高校,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定向人才。
4 结 论
伴随着世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云南省东盟自由贸易区联系的不断加强,云南省的“桥头堡”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现,云南做为农业大省,发展农产品物流刻不容缓。而农产品物流的发展首先应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公路、铁路的建设;其次,由于农产品物流的特殊性,应加强对农产品物流环节的管理,以降低在流通过程中的损失;最后,为了长远发展,应加强农产品物流标准化建设,如采用标准的包装流程、选择标准的运输工具等。
参考文献:
[1] 汝宜红. 物流学导论[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2] 谭鑫,杨柳. 云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问题及对策[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