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产品贸易市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产品贸易市场范文1
关键词 中日韩 自由贸易区 农产品贸易
当前,自由贸易区对于中日韩的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农产品贸易因为其特殊地位和各个国家的保护政策,一直处在谈判的核心位置。
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意义
中日韩三国为了推动东亚地区的经济发展,早在2002年就提出了自由贸易区域的建设可行性研究,最终在2012年正式启动。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能够实现一个15亿人口、年GDP收入超过15亿美元的大型经济区。中日韩贸易区产生的经济效益将会占据全世界经济总量的20%,是与北美、欧盟相并肩的三大经济圈之一。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是中国、日本和韩国合作的历史性一幕,对于三国的发展和后期合作具备了非常积极的意义。一方面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能够巩固和加强中国与日韩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减少各国之间的矛盾,缓和中日韩国家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来说,建立自由贸易区能降低关税,三个国家的经济市场融合为一个大型国际经济市场,有利于彼此之间的经济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推动了地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
二、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建设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变化
(一)农产品出口量暴增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计划成立开始,2004~2009年的早期计划一直到2010年中国自由贸易市场的开放,中国的农产品出口量一直呈现波浪式的增长趋势,早期收获计划实行之后,农产品的贸易出口量更是明显增多。从2010年开始,我国针对农产品出口实行零关税政策,关税降低使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量大幅度增长,到了2010年我国自由国际贸易市场农产品的出口量就到达了14.6亿美元。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国家给予农产品出口非常大的政策支持,而自由贸易区的开放也对于我国农产品出口量的增长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这不仅能够提升我国农产品市场的占有率,还能有效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二)农产品贸易结构不平衡
我国在大量的农产品出口中,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占据的份额也是有区别的。农产品可以按照不同的加工程度和要素密集度等分为不同的种类:第一种是大型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种子和天然纤维等;第二种是加工之后的,如面粉、饲料、动物油脂、动物纤维等;第三种是园艺产品、水果、蔬菜和鲜花;第四种是直接用于消费的鲜奶、洗干净的蔬菜还有加工好的肉类等。可见,在我国农产品出口中,直接消费产品和大型农产品比其他两样的出口比例要大得多,主要是由于这两项占据的优势较大,非常受欢迎,而相比之前我国的水果等产品,在与其他国家的对比中处于劣势,所以呈现出出口比例不平衡的现象。
(三)不同的地区出现不同的农产品出口差异
由于我国的土地面积较大,各个地区受到不同的气候、土壤、光照等天然因素的影响,所以农产品的种类也有明显的差别。例如,在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生产大米、小麦,而南方地区主要生产茶叶等农产品,所以才会出现不同地区农产品贸易不同的现象。农产品具有保质时间短的特点,所以不适合长途运输,而在我国南方的云南、广西等地区交通比较便利,所以农产品贸易出口比较频繁,既能保证新鲜度,又能降低运输成本。
三、扩大我国农产品出口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优化策略
(一)加大政府之间的合作力度
在自由贸易市场中,我国的农产品具备技术优势,技术含量高,加工程度高,所以要积极跟日韩国家开展农业合作,把我国的农业技术跟其他国家的优越自然条件相结合,实现产业合作共赢。如果能把我国的早教水稻先进技术传播到适合稻米生长的国家,就能够大大的提升稻米的产量和质量,为我国带来更大的利润。
(二)提升农产品加工能力
出口产品中包括很多精深加工的初级农产品,为了避免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在农产品出口中可以调整产品接口,鼓励和支持产品深加工,有效地体现出我国的技术优势,增加出口农产品的价值。同时,我国政府需要加强科研资源和人力资源建设,围绕农产品不断创新技术,为我国农产品出口发展提供科技支持。
(三)扩大产品出口量,提升出口竞争力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在自由贸易市场上的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政府部门应大力扶持国内企业的农产品出口,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规模,在国际市场上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只有得到市场认可,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才能得到提高。
(四)在日韩建立农业生产基地
除了对外政策之外,对于国内出口企业也要有相应的要求。我国企业可以在日韩国家建立农业生产基地,进行农产品的中级加工,这样不仅能够扩大生产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
(五)加强产品深加工,强化品牌建设
目前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我国农产品企业需要把眼光放长远,加强对于农产品的深加工,提升农产品自身的价值,才能提升在出口市场的竞争力。同时为了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我国的农产品企业还必须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提升自身产品的竞争优势,提升利润空间,这就要求了我国农产品质量过关、价格公道,这样才能在自由贸易市场得到认可。一旦在市场上确立了企业品牌,那么随之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会是非常巨大的。
四、结语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开放,对我国农产品带来的影响有利有弊,我国农产品要想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就必须要认清楚当前的困难和阻碍,努力根据自身优势建立战略性堡垒,积极促进与日韩两国的合作关系,促进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一体化发展。我国的农产品出口研究目前还处于观望阶段,但随着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和完善,我国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和改善农产品出口策略,拓展我国农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不断进步,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经济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为广东省肇庆市农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仇焕广,杨军,黄季j.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发展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7 (09):56-61+75+171-172.
[2] 黄正平.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J].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4): 42-45.
[3] 白勇.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研究[J].时代经贸,2015 (19):52-55.
农产品贸易市场范文2
关键词:“柠檬困境”;农产品市场阶段性变化;价格形成机制;双段三元式
我国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和运销模式下,客观上存在“柠檬困境”,并由此暴露出农产品市场混乱、农产品消费者利益受损、农产品价格不稳定、农产品销售者利润空小、农产品行业利润率低等一系列问题。我国农产品市场中存在的“柠檬困境”成为窥见农产品市场和运销模式的关键窗口,由此可以引发我们队当前现状的新的认识和对新道路的探索。
1.当前农产品市场和运销模式中的“柠檬困境”
1.1“柠檬困境”理论
“柠檬”是来源于美国对次货或二手货的流行称呼,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以信息经济学分析次品市场,并提出“柠檬困境”理论。其理论核心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中,产品的卖方如果对产品拥有比买方更多、更完整的产品质量信息,就会有动力提供质量较差而消费者却不知晓的低质量产品,而买方只愿意以平均质量价格付款,这时高质量产品就会退出交易。如此恶性循环,最后的结局就是市场完全瓦解,或者只能在较差的水平上交易,即陷入“柠檬困境”,原本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机制失灵。
1.2“柠檬困境”在农产品市场中的形成和存在
长期以来,多数的研究者和经济学学说都一般性地将农产品市场视为完全竞争市场。而在实际操作中的农产品市场并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的假设,突出体现在:绝大多数农产品并不是同质的;农产品的质量信息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是不对称的。
农产品具有“感观前置,消费滞后”的特点,消费者一般由农产品外在质量反映其内在质量,并决定其价格,但由于农产品的生物学特性,其质量信息只有消费者在食用之后才能做出比较准确的感知和评价,并且由于技术进步、现代加工泡装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农产品消费的信息不对称性特征更为突出。
2.我国农产品市场的阶段性变化与“柠檬困境”下的价格形成机制共同导致的农产品价格波动和利益分配机制紊乱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供求和价格的影响因素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农产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形势正在发生重大阶段性变化。农产品供求的结构性矛盾迅速凸显,中长期内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平衡很可能维持偏紧状态。而另一方面,我国当前的农产品市场在市场机制下,基于不同的市场交易,形成农产品集市价格、批发价格和期货价格,三者共同调节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
2.1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阶段性变化
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主要阶段性变化是影响价格和供求的因素日益复杂化、多样化,供求关系的结构性矛盾凸显,维持供求总平衡压力加大,保证农产品价格稳定的难度加大。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升级,导致结构性矛盾对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不断下降,对农产品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结构日趋多无化。由此导致结构性矛盾对农产品供求平衡的影响正在显著增强,农产品供求出现结构失衡的可能性明显增加。
2.2我国农产品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
我国农产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作用下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不同的市场交易,形成不同性质的农产品价格,主要有三类:
一是集贸市场。农产品集贸市场是在一定的区域内,以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互通有无为目的,以当地农产品为交易对象,以零售为主要形式的现货交易。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地方特色;进场交易者主要是当地农户和城镇居民;每笔交易成交量小;买卖双方直接交易,钱货两清;具有明显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时点差价。
二是批发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具有两种性质,即组织性和场所性。作为一种流通组织,它为买卖双方及其人提供农产品批量交易的场所、交易设施和交易服务,并制定交易规则,规范入场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入场交易的农产品经营者必须按照市场交易规则和市场管理章程规范交易行为,进行客观、公正、平等的交易竞争。
三是期货市场。期货交易是指在期货交易所内进行的标准化合约的买卖。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围绕农产品期货合约交易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经济关系,买卖的是农产品期货合约,是一种在期货交易所内达成的、受一定规则约束、规定在将来某一时间和地点交割某一特定农产品的标准化契约。
2.3“柠檬困境”下失灵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在农产品集市贸易形集市价格的过程中,受“柠檬困境”的影响,农产品的生产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而作为价格制定另一方的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无法完全避免“柠檬困境”的影响,直接结果就是消费者利益受损,进而引发市场价格下跌,生产者利益同样受到损失。
在农产品批发贸易形成批发价格的过程中,批发商作为农产品贸易的主要参与者,具有一般普通消费者所不具备识别能力,农产品生产者所具备的信息优势在此被相对的削弱。而同时,批发商具备的资金、市场、销售渠道等资源优势发挥作用。因此,在农产品批发贸易市场中,占有优势地位的主要是批发商。
在农产品期货贸易形成期货价格的过程中,由于农产品期货交易带有一定的金融性,与传统意义上的可感观、可接触的农产品交易不同,借助现代农产品储运加工技术,信息的不对称性再次显现。在农产品期货贸易市场中,“柠檬困境”具有隐蔽性,但危害具有扩散性和潜伏性,最终影响多方利益和全行业的稳定发展。
农产品贸易市场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对外贸易比较优势国际竞争力
引言
自2001年12月加入世贸组织(WTO)以来,我国严格履行加入WTO的农业贸易承诺,采取了“单一关税”的进口体制;取消了非关税措施;逐步削减了关税水平,在过渡期内农产品的算术平均关税水平由21%降低到了15%(比承诺的17%低两个百分点);削减国内支持;取消出口补贴等。以此形成了农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促进了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在这十来年里,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实现了快速增长(见表1),增长速度终保持在15%—25%之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的增长速度放缓至10%以下,甚至在2009年出现了-2.5%的负增长,而2010年实现了强劲反弹,达到了24.7%的增长速度。我国是世界农产品进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已成为了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贸易国,农产品贸易形成了大出大进的格局,在世界农产品贸易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国际化、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领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与国际环境。一方面,我国农业发展受到国内的产业体系、农产品供需矛盾、生产的资源环境、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农业标准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困扰;另一方面,国际农产品市场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国际竞争愈演愈烈,加上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的农产品国际贸易新规则和新秩序的谈判难以达成共识,发达国家农产品的高补贴、高保护政策,农产品贸易保护主义的甚嚣尘上,争取公平的农业国际竞争环境难度较大。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环境恶化、成本上升、比较优势下降,国际竞争力被削弱,而全球农业经营高度集中化的趋势,使得想要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障碍。
深入研究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结构及变化趋势,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农产品出口的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相比较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目前有关于中澳羊毛国际竞争力与比较优势的分析(刘李峰、刘合光,2006);有关于入世后对我国农产品贸易进行回顾及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李岳云、吴滢滢、赵明,2007);有仅仅是对中国农产品竞争力进行泛泛的研究(宗睿,2009);对中非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的分析(杨军、杨文倩等,2012)。而对我国及日本、欧盟、美国、东盟这农产品贸易的前四大市场的优势及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很少。金融危机及我国加入WTO十年以后,国际农产品贸易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中国、日本、欧盟、美国、东盟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占世界农产品总贸易的70%(根据联合国贸易统计库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数据计算)左右,因此分析我国农产品贸易的结构,比较中国、日本、欧盟、美国、东盟这五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对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入WTO十年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动趋势
1.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体变动趋势
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结构来看,“入世”十年间我国农产品贸易快速增长(见表1),农产品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304.3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 739.5亿美元,增长了接近5倍,但是农产品出口的增长落后于农产品进口的增长。虽然农产品出口额由2002年的180.2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625.0亿美元,增长近2.5倍;但进口额由2002年的124.1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 114.4亿美元,增长了近8倍,比出口增长快得多,多数年份的进口增长率比出口增长率高很多。从而造成了自2004年开始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且逆差额由2004年的48.9亿美元不断增大到2012年的489.4亿美元,增长了近9倍。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进出口发展是不平衡的,农产品出口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下降,国际竞争力逐渐减弱。
根据表4计算可以看出在中国、日本、欧盟、美国、东盟这五大农产品贸易国家和地区当中,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0的有美国和东盟,说明美国和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保持着贸易顺差,农业的生产效率比较高,国际竞争力比较强。特别是东盟,农产品贸易TC值始终维持在0.3左右,其农业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平均水平,在五个国家和地区中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最强。中国、日本、欧盟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TC
图12003—2011年中日欧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指数的变化趋势
从图1可以看出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指数的变化趋势,其中日本、欧盟和东盟的TC值变化不大,基本维持在一个水平上,说明这三个国家和地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十年时间没有什么变化,保持着原有的竞争力,弱者仍弱、强者恒强,没有受到金融危机及农产品贸易的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中国和美国的TC值出现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在2007年金融危机产生后出现的,但两国呈相反的变化趋势。美国农产品贸易的TC值在金融危机之后出现了上升,且上升的幅度比较大,到2011年已经接近东盟的水平。这说明美国农业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农产品贸易的国际贸易竞争力在提升。而中国农产品贸易的TC值自金融危机开始,由2007年的-0.0561下降到2012年的-0.2813,下降了4倍。我国农产品贸易的TC值一路走低,且下降幅度比较大。这说明中国农业行业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当贸易环境发生变化时,贸易的逆差加大,农产品对进口的依存度变大,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根据表5计算可以看出在中国、日本、欧盟、美国、东盟这五大农产品贸易的国家和地区当中,欧盟的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最高,其RCA值始终大于2.5,说明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出口绩效高,有极强的比较优势,在五个国家和地区中的农产品出口竞争力极强。美国和东盟的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基本处于同一个水平,其RCA值在1.0到1.5之间,农产品贸易出口绩效比较高,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出口竞争力。中国和日本的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很低,日本最低,两国的RCA值一直都小于0.8,说明中国和日本的农产品贸易出口绩效都很低,出口竞争力最弱。
显性比较优势是动态变化的,可以用动态比较优势指数(Cr)来衡量。Cr值是指一时段内的RCA指数与上一时段的RCA指数之比,即图中的折线是上升还是下降,Cr值能较好地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自身的显性比较优势的调整与变迁。如果Cr值小于1,即图中的折线是下降的,表明其比较优势在弱化,如果Cr值大于1,即图中的折线是上升的,表明其比较优势在优化。从图2可以看出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趋势,五个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这十年间变化不大。欧盟的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一直保持着强势,虽有波动,但也只是偶尔稍微的弱化。美国和东盟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保持并有优化的趋势,自2007年金融危机以后,两国的RCA值开始大于1.25,且Cr值开始大于1,这表明美国和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由原来的中度竞争力提升为有较强的竞争力,且比较优势在不断优化。日本农产品贸易始终处于弱势,可其Cr值接近1,没有出现弱化,不过也没能改变其比较弱势。中国农产品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一直很小,都在0.5以下,而且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后,我国的RCA值逐渐减小,Cr值小于1,如图2中所示五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我国的折线是微微下降的。这说明我国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在逐渐弱化,本来就比较弱势,现在则更弱了。
图22003—2011年中、日、欧、美、东盟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
结论与启示
本文研究通过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结构的分析,利用国际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对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和东盟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从农产品贸易的量来看,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农产品贸易的大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和市场的集中度都比较高,产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市场。一旦国际贸易环境发生变化,与我国贸易的国家或地区调整贸易策略,采用贸易保护措施或贸易壁垒,就会达不到贸易伙伴的要求,贸易成本升高,农产品贸易的竞争力下降。
(2) 通过对中国、日本、欧盟、美国和东盟这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分析和比较发现,在占世界农产品贸易量70%的这五个国家和地区中,欧盟、美国和东盟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强,我国农产品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都很低,仅仅比农产品生产资源极其贫乏的日本好一些,这说明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处于比较弱势,缺乏国际竞争力。
(3) 从五个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变化趋势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的变化趋势的分析比较来看,我国农产品贸易在2007年金融危机以后,就出现了两个指标数值变小,表明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下降和比较优势在弱化。这不仅仅表示我国农产品贸易竞争力低,处于比较弱势,而且比较脆弱,极其容易受到贸易环境的影响。
基于上述的结论,获得以下的启示:
启示一,调整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产品与市场结构,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内生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生产资源不是很丰富,特别是我们的土地资源没有欧美丰裕。应根据我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特征,调整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产品结构,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农业经营规模化的步伐,以科技实力推动农业专业化模式,扩大农业优势产业的集中度,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升级,增强应对农产品贸易环境变化的能力,提升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进农产品贸易市场的多元化,减少对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依赖性。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市场由原来紧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转变为开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市场。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量连连攀升,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出口地区,这是我们调整国际市场结构的成果,我们还要进一步扩大这一成果,促进“金砖国家”、非洲及其他新兴经体的农产品贸易市场开发,从而规避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风险。
启示二,利用我国农产品与贸易国或地区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创造农产品贸易优势。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农产品出口结构与我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所以当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起来时,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其国际竞争力开始下降。关注我国农产品与贸易国或地区的相似度,在分析我国农产品因资源禀赋带来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进一步挖掘和强化农产品出口的差异化程度,扩大与贸易国或地区农产品的互补性。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相比在农产品的加工上有比较优势,应加大出口农产品深加工的力度,逐步增加加工类农产品的出口份额;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贸易有较大的互补性,应加强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打破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创造我国农产品贸易的优势。
启示三,提升农产品贸易的管理能力,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我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有外部及自身两方面的原因。金融危机爆发后,有国际农产品市场环境变化多端,农产品价格波动加大,贸易摩擦频发等外部因素影响,又有人民币持续升值,农业产业重新布局,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行业都实施了开放,劳动力成本上升带来的农产品成本上升等内部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更多的风险。因此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提高农产品市场控制水平,使市场控制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农产品贸易的抗风险能力。加大农产品安全质量和卫生标准体系建设力度,完善农产品贸易风险分析和预警制度。以标准化生产、专业化技术服务、规模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等方式,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提升农产品出口的竞争力。
启示四,积极开展区域及双边、多边贸易的谈判,争取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目前,世界农产品贸易的自由化程度较低,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对农产品贸易都实施着高保护政策。WTO框架下的农产品自由贸易谈判的进程非常缓慢,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国际农产品贸易规则及农业标准的制定,加快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谈判的进程。加强与贸易伙伴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营造农产品贸易有利、宽松而公平的国际环境,增强我国及发展中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中的话语权,争取公平的国际农产品贸易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莹.增强江苏果蔬对外贸易优势的实证分析.现代经济探讨,2006,增.
[2] 李岳云,吴滢滢,赵明.入世5周年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回顾及国际竞争力变化的研究.国际贸易问题,2007(8).
[3] 程国强.中国农业对外开放:影响、启示与战略选择.中国农村经济,2012(3).
[4] 杨军,杨文倩,李明,王晓兵.中非农产品贸易结构变化趋势、比较优势及互补性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12(3).
[5] 张莹.基于预警信息对农产品出口绿色贸易壁垒的思考.现代经济探讨,2012(12).
农产品贸易市场范文4
技术壁垒主要针对的是食品、纺织品、机械制造等行业,尤其是食品方面的技术壁垒尤为明显。欧盟曾将在2006年1月起实施《欧盟食品与饲料管理办法》,从管理法的内容可以看出,要求外国出口到欧盟的食品绝对无污染、无残留。建立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过程食品安全控制链条。其中禁止了带有320中农药残留的农产品在欧盟市场的销售,并且要求从食品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必须有严格的操作标准控制。一旦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违规,欧盟将取消其出口资格并列入“黑名单”。除此之外,欧盟国家对于有关动物福利法规的相关政策,将大大增加我国出口相关农畜产品的成本,逐渐削弱了我国农畜产品在欧盟国家的优势。
2.更加苛刻的检测标准
在新贸易壁垒中,检测标准的提升也是一个鲜明的例子。日本从2006年5月开始,正式向所有进口国家推行农业化学药品残留的“肯定列表制度”。在这个制度中,所规定限制农产品由有来的130种增加到135种,允许出现的农药残留由原来的724种缩小到了229种,但是农药残留标准却由9000个增加到了2.8万个。从这些数据上可以看出,日本几乎不允许进口产品有任何的农药残留存在。日本这个“肯定列表”的推行标志着我国出口日本的食品及农产品难度大幅度增加,检测标准的提高,生产成本的增加,对我国蔬菜、肉类出口行业造成了严重冲击。
3.新推出社会管理系统壁垒
社会管理的新壁垒最典型的国家就是美国。美国早在2006年就开始对进口国家实行社会管理系统认证标志。这个社会管理系统认证标志把人权标准与进出口贸易相结合,针对产品出口企业的社会雇佣规范来制定的。在这个规定中,美国把国际规范的制造商和供应商自身存在的社会雇佣行为提升到国际标准,并且被作为公认的国际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开始推行,适合用于任何地区和国家的任何规模机构。这样的标准对于我国人力资源密集型国家而言,在雇佣和管理体系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难以在我国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广泛应用。因此,对我国机械制造业以及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很大阻碍,同时这些标准也对产品生产厂家提出了更好的管理要求,增加了基础设施上的成本,逐渐丧失出口优势。
4.来自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壁垒
农产品贸易市场范文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我国农业生产结构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与改革。首先,要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比例和结构进行调整,通过调整实现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全面协调发展。目前,在我国农业生产部门的结构中,比例最大的是种植业,应该在保证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加强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的发展,建立能够持续发展的科学的农业生产结构系统。其次,要进行各个农业生产部门内部的结构调整与改革,也就是对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业内部结构进行调整与改革,通过内部的调整与改革,建立合理的农产品质量结构与生产结构,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及持续变化的市场需求,实现农产品生产的供应和需求的平衡,切实提高农业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经济效益。
二、创新农业经济体制,促进农业发展
一是要加强对农业的管理,改革农业的管理体制,加大对农业支持与投入力度,发挥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为农业发展提供必需的经费。
二是建立和完善一批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强其经营与服务的能力,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服务,提高农业发展的市场化。
三是完善农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的服务组织,尤其重视县级与乡级服务组织的建立;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农业服务能力,促使其更好地为农业的发展服务。
四是加强与当地龙头企业的联合与合作,逐渐形成由企业、农业合作组织以及农户相结合的农业发展组织形式与运行机制,实现企业与农业以及农户互补、合作的机制,促进三方面共同发展,推进农业发展的规模化,促进农业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的产业化水平。
三、推进农业发展的产业化进程
农业的产业化实际上就是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与利润水平。因此,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加快农业的产业化进程就要以市场作为发展的导向,对农产品生产进行深开发与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且,还要将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结合于一体,建设农产品的贸易市场与集散中心,完善农产品的市场组织,加大对农产品市场的管理力度,逐渐形成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农产品的生产为基础,农产品的深加工为中心的,贸易、工业以及农业实现有机结合的农业生产与经营体系,以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发展。
四、结语
农产品贸易市场范文6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农产品;湖南;对外贸易
湖南是中国的农业大省,进入了后危机时代之后,湖南的农产品出口更是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湖南省在入世后对农产品贸易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改进,但就目前的农产品贸易状况来看仍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诸如农产品贸易额不稳定,农产品贸易发展不平衡等。随着经常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湖南农产品的贸易越来越受国际大背景的影响,进入后危机时代后湖南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作为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湖南省农产品贸易的存在问题
1.出口以低端农产品为主
湖南省出口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包括生猪及肉制品、罐头、茶叶、保鲜蔬菜、植物提取物以及蜂蜜、粮食制品、调味品等。湖南盛产柑橘,柑橘罐头出口占国际市场近七成份额。位于永州的湖南熙可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产柑橘罐头,去年上半年出口398万美元。罐头是欧美、日本日常消费品,湖南柑橘类罐头已占据美国60%左右的市场。去年上半年,企业前往巴西、东盟参展,都取得不错的成绩,东盟和巴西正成为新的销售市场。我省茶叶出口也是年年翻番,去年上半年出口茶叶622万美元,已经达到前年全年的量,出口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的比去年同期翻番。特别指出的是,湖南是一个粮食大省,但本省的粮食出口却少得可怜。一直以来都是以低端农产品出口为主。
2.进出口市场单一
近两年湖南省农产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为亚洲地区,2010年和2011年湖南省对亚洲国家的年均出口量都占农产品出口的4.3%以上,然后是欧洲市场,对该地区的出口占农产品出口的1.3%以上,而对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出口分别只有0.2%.0.1%和0.1%左右。而进口方面,主要市场则是北美洲,2010和2011年间湖南省进口的3%以上均来自该地区,然后是亚洲地区,占进口的1.9%以上,这个份额基本保持稳定;而欧洲和大洋洲对湖南省的农产品的出口却持续下降。贸易顺差的产生,大部分来自亚洲地区,2010和2011年间年均顺差在0.92亿美元以上;而欧洲地区只有0.3亿多美元,而最大的贸易逆差是来自北美地区,年均在0.2亿美元以上。进出口地的过于集中,导致农产品贸易容易受到个别地区和国家的制约和影响,缺乏自主灵活性,进而对湖南省的农产品出口贸易可持续增长造成不利局面。
3.缺乏资金、优惠信贷支持和服务保障
政府对农产品的资金投入不足,使得农产品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就会影响到农产品在国际出口市场中的营销渠道,从而也影响到了在出口贸易中农产品的销量。出口得不到政策性金融支持。通过设立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向进出口提供金融支持的做法一向为世界各国所采用。出口信贷虽然日趋商业化,但一般都仍以政支持为后盾,政府作为出口风险的“最后承担者”,具有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目前,许多发达国家出口信贷都为扩大本国出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我国鼓励出口的政策性优惠信贷,除了规模和力度偏小之外,主要是支持范围过于狭窄,重点是支持对机电产品和大型成套设备的出口,而农产品的出口得不到出口信贷的支持。另外,政府对于农产品出口的服务机制还不够健全,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没有固定的销售国,而且产品缺乏包装,甚至没有正规的厂家生产,这也是湖南省农产品在国际市场销售中的障碍。
二、促进湖南省农产品外贸发展的措施
后危机时代湖南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的这些问题,是农产品科技含量低,贸易结构单一,经营规模小,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造成的。为了促进湖南省农产品外贸健康发展,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以下措施。
1.发挥比较优势,增加科技投入
要积极实施竞争性农业发展战略,大力挖掘和提高湖南省农业的比较优势,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从根本上提升湖南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所有农产品都应按比较优势,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即适当让出部分产品的国内市场,把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减少到最低安全限度,同时将用于这些产品生产的资源转向适销的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生产上来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业技术水平,发展“三高”农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加强一般性政府服务有利于农业科研水平及农业抗灾害能力的提高,增加出口农产品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信息化、良种化、农业生态环境等的财政投入,加快出口基地的现代化。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降低农产品成本。
2.加强农业组织化建设,提高规模经营程度
湖南农业生产基本上是小规模、零散的家庭经营,产品竞争力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低。湖南应当从我国现实国情出发,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集约化水平。大力推广“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新型生产组织方式,并积极探讨“订单+期货”的有效联姻,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要尽快改变目前湖南农业以户为单位的小而分散、粗放式经营的方式,依靠高新科技和规模经营,积极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实践证明,“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农业经营模式可以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推进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应用,增强国际市场的应变能力。要在现有农村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基础上,把分散经营的农民组织起来,实行企业化经营和管理。经济组织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微观组织载体是农村生产力发展产生更高有序化的要求。应扶持其发展壮大,帮助其增强获取信息、技术和进入市场的能力,规范其经济行为,为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密切关注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培育湖南农产品国际名牌
湖南农产品贸易发展必须紧紧把握市场需求,怎么开发,开发什么,什么价格,都必须面向市场,发挥市场在引导农民调整投资方向、制定农产品价格和合理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注重市场调研,既要研究区域市场,又要研究全国和国际市场,切实把握好市场的走向,同时要研究总量供求,研究分品种、分季节的供求规律。政府和农业服务组织应当及时准确地向农民和企业提供市场信息,供其决策参考,并引导以开拓市场。要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组织并支持开发行销对路的有特色的农产品,制定有竞争力的价格,以利于提高效益,增加收入。湖南农产品不仅有总量优势,更有产品特色。但湖南大部分产品没有做足市场文章,没有很好地形成品牌效应。只有名牌产品才能具有巨大的获利能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才有活力。不仅如此,随着我国农产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中的品牌竞争更加激烈。只有以创名牌为立足点,我国农产品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首先,要建立区域品牌标准体系,运用产地保护的标准化措施依法保护区域品牌,从而保护特色品种的特色。其次还要加强品牌宣传力度,鼓励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加强品牌管理,及时在国内外市场注册品牌。从湖南农产品发展的水平和状况看,已经有了一些名牌优势和名牌农产品,但湖南农业食品知名品牌特别是在全国占领先地位的品牌非常缺少,因此湖南必须下大力气培育湖南农产品名牌,增加竞争力。
4.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促进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
湖南农产品的出口目标市场比较集中,主要是欧美发达国家和东南亚等周边地区。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一旦这几个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措施,湖南农产品的出口将整体受到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应积极开拓更多市场,建立国际性的营销网络,并且加大贮运技术攻关,扩大农产品的运销距离和范围,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精加工工业,实现农产品的国际化和多元化经营。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分散贸易风险。发挥湖南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大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力度。湖南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而且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会进一步增加。因此,积极发展蔬菜、水果、水产品和畜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尽快缩短在生产技术、品牌、规格、等农产品产后处理和市场营销方面与美国等WTO主要成员存在的差距,促进湖南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的出口增长,这是改变湖南农产品进口增长快于出口增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性措施。
5.政府在财政、金融上对农产品外贸予以支持
政府应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促进绿色农产品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增加绿色农产品科研项目和资金投入力度,从资金、项目、奖励机制等多渠道支持科技人员进行有关绿色农产品方面的研究,搞好湖南绿色农产品的开发工作。政府还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政府采购,提供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为增强农业的风险承受能力,保护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维护生产者的利益,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势在必行。在发达国家,农业保险已受广泛重视,成为政府支持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以美国为例,政府为参加保险的所有农作物提供30%的保险费补贴,投保农民的作物减产35%以上,可以取得联邦保险公司很高的赔偿金额。这种通过农作物保险保证生产者收入的稳定,取代灾害救济和价格补贴的做法,即不违背WTO规则,又能起到保护农业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湖南农业正处在“中部崛起”的良好发展时机,巩固传统大宗农产品的出口,积极发展出口潜力较大的新型农产品,加大农产品加工力度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稳定农业生产,及时把握国际上农产品贸易动态以适时进行农产品结构调整,采取更多更适用的出口促进政策,必将为湖南的农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肖黎,邓旭霞,湖南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及其优化对策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