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现象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教育现象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教育现象

大学教育现象范文1

关键词 大学 培训机构 教育

近年来,考证培训、专业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培训的发展迅速,吸引了不少大学生的加入。本文就这一现象对成都五所高校的500余名学生发放关于“大学教育与培训机构教育”的问卷进行调查;同时对四所培训机构的老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访问。

一.对高校学生的调查问卷的分析

1.95%的大学生认为大学教育趋于大众化;89%的大学生认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6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总的来说是成功的,在校大学生人数快速增长,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2.91%的大学生认为社会上的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需谨慎选择;47%的大学生参加过培训机构的教育,并认为对自身的帮助很大;94%的大学生认为培训机构的商业性较强,对经济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调查的五所高校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培训机构教育将成为大学与用人单位的桥梁,推进大学教育的改革。但是大学生更希望大学教育能够与社会实际结合,让学生在大学教育中就能获得相应的职业素质。

二、对培训机构的老师和学生的访问分析

1.培训机构的老师认为,大学生普遍缺少职业素质的综合能力,培训机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大学教育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缺口。有针对性的培训让大学生在求职中更具竞争力。在当今形势下,培训机构在一定时期内将会更好更快地发展。

2.培训机构的学生表示,培训机构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是必要的,能够学习到在大学中学习不到的知识和能力,更加注重实践。但是在选择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需要,不能盲目听从宣传。另外,培训机构的教育是一个入口,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才是关键。

三、大学教育与培训机构教育并存的原因探讨

1.大学方面的因素

目前的大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仍是以往传统的延续,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落后现象普遍,职业素质教育几乎空白,这种与实际社会的脱节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国家将过多的资源分配给了重点大学,造成少数大学过度发展甚至资源滥用,而更多的大学却面临严重的资源不足的现状,导致教学质量不高;无论是大学的教科书还是教授掌握的知识,实际上都与社会和企业实际应用和需求水平有较大的差距,而目前我国大学重视知识教育,在能力和道德教育方面的欠缺比较严重。

2.培训机构方面的因素

培训机构具有商业性质,在大学教育与社会的脱节之处抓住商业机遇应运而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运营模式能抓住学生的需要,进行更好的宣传,推进了自身的发展;为学生提供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就业难的背景下,发展越来越好。

3.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毕业生大量增加;社会和企业的实际应用对应聘者的能力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一定时间内,大学教育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要。因此大学生需要额外的教育来弥补自身知识能力的不足,以更好地步入社会。

四、对大学教育及大学生的建议

1.大学在短时间内大规模招生,在数量上实现了飞跃,但是在质上并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切实需要。因此,更应注重教育资源的整合分配。

大学的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实际运用,职业素质教育几乎是空白。因此,大学应当结合培训机构的成功范例,为学生提供切实的教育辅导,做到与社会的紧密链接;

大学应抓好教育质量的监管。教育工作者必须为人师表,不能急功近利而影响教育质量以及学风。对于违背教育本质的工作者应当予以惩戒。另外,大学应建立淘汰制,营造好的学习氛围,严把质量关。

2.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真正地学习对自己对社会有用的知识能力,注重素质的全面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积极寻找其他有效途径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做到身心的全面发展和能力的综合提高;

对于就业难问题不能一味归咎于学校教育,应当看到自己的问题并积极地了解社会需要市场需求,主动弥补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求职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中国大学教育这些年快速发展,至少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这是不容置疑的成功之处。在实现量的进步的同时,更要注重质的提升。若想培育出优秀人才为中国的未来科技经济做贡献,我们一定要有一流的大学教育。培训机构教育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表明了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为了中国大学教育事业更快更好的发展,为了学生自身的发展,大学教育和学生都应主动地寻找自身的问题并积极应对。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教育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大学教育现象范文2

【关键词】高等教育 服务视角 大学生逃课 原因 对策

【基金项目】牡丹江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XS2012008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151-01

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为现代大学生造成了严峻的就业压力,也对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这种形势下,在高校中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隐性或者是显性的逃课现象,而且屡禁不止,这不得不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这不仅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同时也与学校的管理体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关系。

一、大学生出现逃课现象的原因分析

关于逃课的原因,大学生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有的是出于自身的原因,有的则是迫于无奈,笔者对这些理由进行了归纳,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学校管理体制的原因

有很多学生认为,学校在安排上课时间以及教学班的安排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欠缺的地方,有的课程被安排在学生的休息时间;在很多高校中有并班上课的安排,由于小小的教室内几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空气混浊;有的学校宿舍在管理方面较为滞后,学生无法得到很好的休息,所以导致白天的课程无法按时完成。另外,有的学校由于不断的扩招而造成宿舍的紧张,很多学生不得不到校外去居住,距离学校较远,这也是导致一部分学生上课迟到、逃课的原因。有的学校对于学生逃课现象,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甚至对于逃课的学生都无从知晓,这也从另一个方面纵容了逃课现象的发生。在很多高校的周围,都有网吧等娱乐场所,由于距离学校较近,有的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为了游戏和娱乐而选择逃课。

2.教师的原因

在笔者的调查中,有一部分大学生反应,有的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存在着欠缺,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反感,进而产生厌课的情绪。有的教师在讲课时,缺乏自己的观点,照本宣科,而有的教师则对学生保持一副敬而远之的态度,使学生对于课堂缺乏吸引力。另外,部分高校的教师往往缺乏对大学生课堂的纪律和出勤等方面的管理,很多任课教师认为与自身无关,所以对学生的逃课现象视而不见,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学生的不良风气。在一部分高校中,有的学科往往只在学期末进行一次综合考评,与平时的成绩不挂钩,因此很多学生都存在着侥幸心理,认为平时的课程无关紧要。

3.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大学生个人的一些想法、生活状态也容易引起他们不想上课。①大学生认为,有些课程不重要,不听也没什么关系,甚至根本就不值得花时间去学,比如法律基础、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②大学生认为,有些课程理论性太强、很枯燥,听起来没兴趣,所以缺课的较多,比如大学物理、生物技术等课程。③有些大学生上课听不懂,对教师的讲解不知所云,干脆就不去。④懒惰,贪玩,厌学。这样的学生得过且过,生活懒散,贪睡贪玩,即便是有意思的课他们也不愿意去上。⑤课程时间有冲突,或忙于社团工作,是少数大学生给出的又一些逃课的理由。

二、高等教育服务视角下避免大学生逃课的对策

1.正确认识高校的服务定位,维护大学生权益

在新时期,高校应当明确其服务角色的定位,充分保护大学生的权益,转变以往的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力求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同时,要尊重高等教育的规律,将大学生的消费权益的保障视为提高高校服务质量的主要体现。只有学校树立了服务意识,才能够与学生形成一种提品与消费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为学生提供服务,正确处理管理与管制、管理与服务之间的关系,充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

2.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大学生作为高文化素质的消费者,应该有意识、有能力通过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等的行使维护自己的利益。当大学生明确自己的消费者身份时,就会积极争取自己需求的高等教育服务,而不是主动放弃受教育的机会,即会要求学校对专业课程、教师等进行改革、改进,而不是消极地选择逃课。

3.针对高等教育服务特点,规避消费风险

(1)高校提供高质量服务。虽然高等教育服务的非标准性、无形性、同步性等特点使得大学生消费存在一些无法避免的风险,但是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可以减少这些风险。因为不管教育服务具有怎样的特点,教育服务的要求都体现在教育质量上,这是高等教育服务的关键。只要质量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必然提升,消费风险也会降低。所以高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硬件、软件资源,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的办学资源,加强教师培训,开发教师人力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尽可能高质量的教学与管理。

(2)制订市场导向型的培养计划。高等教育服务是准公共产品,既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又要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匹配。能不能提高自己在社会上就业和发展的能力是大学生消费教育服务的一个现实性原因。按照学校的安排,大学生消费者可以实现自己的消费目的,他们就没必要消极对待高校服务,采取逃课等行动。当然,市场导向的培养计划也要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相结合,并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

4.加强双向沟通,建立双方良性互动关系

高等教育服务的是高校与大学生双方参与的过程,高校最终服务社会的责任是通过大学生消费服务并得到发展而体现出来的。在高校不断了解消费者对教育服务的需求和疑虑,并根据反馈不断地调整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的过程中,大学生消费者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争取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这样,高校和消费者就可以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协调发展,通过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与需求,实现高校培养人才与服务社会的双重目的。

结束语:

大学生逃课现象,是当前高校中较为严重的一种现象,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既有来自于社会和学校的外部因素,也有来自于大学生自身的内部因素,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坚持素质教育的根本思想,应当不断的加强对大学生逃课现象的管理,在不断完善相关管理体制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加强大学生素质建设,以此来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庄玮,阳荣威.高等教育服务视角下大学生逃课行为分析[J].江苏高教,2008(06)

[2]郑新夷,管晶晶.大学生逃课行为和心理控制点的归因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09)

[3]陈刚.大学生“逃课”的心理动力分析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5(08)

大学教育现象范文3

论文摘要:在社会各类考试中考试违纪现象普遍存在,特区高校之中也非常突出。考试违纪不但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良好学风考风的建设,而且影响高校的诚信道德建设。本文阐述了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及其特点,分析了其形成的原因,并就如何扎实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诚信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进行了探讨。

当前特区高职院校中考试违纪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大学生“铤而走险”“前仆后继”“屡出新招”“花样繁多”,这种屡禁不止的违纪现象成为影响特区高职院校诚信教育的主要原因,也使得整个学校诚信体系、整个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更为困难,应当引起高职院校教育者、管理者的重视与关注。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力军。大学生诚信度要和社会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并能积极推动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大学生的诚信、守信行为,无论是对促进高校和谐发展还是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拟从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浅析高校的诚信教育建设。

一、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和特点

1.现象。目前在特区高校中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层出不穷。就考试违纪结果而言,考试违纪可分为考试违纪和考试作弊。学生的考试违纪行为表现有:学生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未在规定的座位参加考试;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等。

学生考试作弊的主要行为有:携带与考试内容有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有与考试内容有关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有关的资料的;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2.特点。大学生违纪现象显现出新的特点:一是数量上呈上升趋势,如近三年考试违纪作弊处分的比例分别占全校违纪处分的32%、51.6%、55%。二是手段上越来越高明,越来越现代化。如近三年来使用高端通讯设备的违纪和作弊行为达50%以上。三是性别差异减少,如近三年女生由原来的占20%左右比例上升到40%左右。四是文理科生差异减少,近三年来理科与文科学生违纪作弊的差距由原来的30%左右缩减到15%左右。五是科目上公共课与专业课平分秋色,专业课考试中违纪的比例逐年上升。

大学生考试违纪现象已经成为学校不容忽视的问题,也是社会不正当竞争现象和行为在校园的折射,它已成为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健康成长的严重障碍,严重败坏了学校和社会风气,是对诚信的践踏,是对学校和社会诚信教育的巨大挑战。诚信缺失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将对社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二、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考试违纪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调查问卷及与学生座谈,并结合时代特点,认为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考试违纪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诸多现实原因。

1.学生本身素质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荣辱观及部分学生基础差,学习压力大是学生考试违纪的主观因素。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对自己不严格要求,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如获得奖助贷学金、不重修等;有些学生讲义气帮助朋友,从而考试违纪。考试违纪对个人心理健康成长极为不利,有的甚至为此受到处分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2.社会因素的影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轨时期,趋利性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社会上存在的许多不良社会风气、弄虚作假等现象不可避免地对学生带来负面影响,使部分大学生失去了对不当行为的耻辱感,表现在考试中便是不以考试违纪作弊为耻,反以获取分数为荣。此外社会、学校师长及家长的垂范作用失范,也对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

3.直接因素的影响。在考试过程中监考老师的考场管理不严格,往往成为引发考试违纪的主要原因,有的学生认为,在以前的考试中,由于一些监考老师要求不严格,有些人违纪,没有被处理,自己就效仿,这样在学生中就形成“不抄就吃亏”的心理,影响极为恶劣。

三、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考试违纪现象和行为的态度分析

通过走访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调查他们对考试违纪现象和行为的态度,分析主要表现有:

1.认为考试违纪现象和行为是不正常的,是不诚信的表现,持反对态度,看到会坚决制止。持此类观点的学生认为用违纪获得分数的行为是对态度端正、认真学习的学生的不公平,倡议对违纪行为要严惩。

2.认为考试违纪现象和行为是不正常的,是不诚信的表现,持否定态度,但是看到不会去管。持此类观点的学生认为考试违纪是学校教育中的一种现象,自己没有违纪就和自己没有关系,出现这种情况,学校按规则处理就可以了。

3.认为考试违纪现象和行为是正常的,是一种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种行为,持同情态度。持此类观点的学生认为考试违纪不失为一种应试手段,出现这种情况,建议采用比较宽容的处理方式。

调查显示,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考试违纪现象和行为持反对和否定态度的占主流,说明大部分大学生是非观和诚信观是积极向上的,只要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引导和规范下,考试违纪的现象和行为会逐渐减少的。

四、特区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建设的几点思考

1.建立健全诚信体制。《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刹住高等学校考试作弊歪风的紧急通知》中指出考试作弊实质上是一个诚信问题。学校要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建立“诚信档案”,以将学生在校的操行纪录作为其主要内容,成为学生进入各行各业的“通行证”。通过全社会诚信体制的建立与对接,使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作人之根本,大学生要做到讲诚信。要在高校中形成一种讲诚信光荣,弄虚作假可耻的和谐氛围。

2.建立完善的引导宣传机制。首先要加强诚信道德正面教育,对于良好的诚信现象和行为给予宏扬宣传,对于不诚信的现象和行为给予坚决的惩处和批判;诚信教育宣传要结合学生特点及学习、生活实际,组织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切实体会到诚信做人的益处,把学会如何做人与塑造完善人格结合起来,从自身做起,杜绝不诚信的行为,做文明大学生。

3.强化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意识。学生本身是诚信教育的主体,不是被动的客体。诚信道德不仅仅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是大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要激发大学生对诚信教育参与的积极性与主体意识,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境界和发展水平,提高大学生诚信教育的主体意识,从而成为诚信道德的宣传队和示范者。

4.强化高校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学高为师,身高为范。教育者应该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高校要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师的职业意识、责任意识,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水平,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知荣明耻、严于律己、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教师队伍,以自身良好形象引导学生,成为学生的楷模。

参考文献

[1]刘晶,等.从考试作弊谈大学生诚信教育[J].中国电力教育,2006,(S4).

大学教育现象范文4

关键词 大学英语;异化;四级;教学

一、前言

所谓异化,最初是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使用的一种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概念。原词是die Entfremdung,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人们自己创造的某种东西反过来却被它所控制。费尔巴哈、马克思也使用过这个概念。马克思指出,正如人用脑制造上帝而受上帝支配一样,在阶级社会里,工人创造了财富,而财富被用来支配工人,财富成为工人敌对的异己力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1)事物在变化中可能会发生异化现象;(2)异化的基本特征是从主体裂夺出外在的对立物,形成与主体对抗的力量。

由此可见,只要存在具有变化发展的教育活动,就可能因此而产生教育异化现象。教育异化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教育本身失去了作为人培养下一代使之更好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手段的本义,反而成为操纵下一代人,使人发展成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人失去了其本来面目,被教育所操纵,教育把人异化了的现象。教育异化的本质是对培养完整、和谐发展的人的教育本质的偏离和背弃;教育异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而大学英语教学的异化是教育异化的典型实例。既然如此,大学英语教学异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导致其异化的原因又是什么?文章试图从这些问题入手进行探讨。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异化现象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学英语教学本质的异化、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异化、大学英语教学结果的异化。

1.大学英语教学本质的异化

大学英语教学本质的异化主要指大学英语教学与人的关系的异化。首先,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评价、课堂管理和行为方式不断被客体化,成为支配人的一种强制力而反过来支配教学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其次,大学英语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和学生丧失自由意志和兴趣爱好,参加者是在某种功利目的的驱使下,在改变自己现在和将来的社会经济地位或其他各种社会目的趋势下进行的,而不是为了满足其兴趣和爱好,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即大学英语教学是作为参加者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而存在的,所以不能充分发挥参加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再次,大学英语教学不能直接与参加者的终身幸福相关联,往往造成他们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耗费及机会成本的丧失,甚至给他们的身心愉悦、健康状况等造成伤害。

2.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异化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异化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非理性、非科学、非人性,甚至非法手段的采用,导致大学英语教学过程的变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是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实现学生对英语相关知识的接受、掌握和内化,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认知能力,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完善人格的过程;也是实现教师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教学目标的自我价值实现过程。而在异化的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首先表现为教学变得机械化、程式化,甚至野蛮化。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人的生物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的主体需要;脱离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准备和兴趣需要等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机械化的训练和满堂灌输。把教师当成训练人的工具,忽视教育者这种人的角色的主体需求。其次,大学英语教学的局外操纵。出于经济利益和功利目的,采用暗示、金钱利诱、作弊等手段操纵教育结果;再次,大学英语教育中存在失范现象。如金钱贿赂、考试“”、利用高科技手段作弊,等等。严重损害了考试的严肃性、公正性、公平性,给社会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3.大学英语教学结果的异化

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的成果——人的塑造和人文关怀被忽视,在狭隘功利目的驱使下,大学英语教育丧失了培养人的文化教育本原,沦为商业手段和实现个人功利目的的工具,利益成为大学英语教育的主宰。

三、大学英语教学异化现象的原因

1.商业化对大学英语教育的腐蚀

目前,我国正处在商品经济时代,商品经济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直接以商品和交换的关系为基础的务实的社会关系。在过度商业化的影响下,一切社会文化现象,包括大学英语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被物化了。这种物化表现为:首先是人的物化。人对物的过分追求导致了人对物的依赖,人对物的过分依赖导致主客体关系的颠倒。人的主体属性在物的诱导下如同商品一样可以买卖和交换。虽然大学英语教学不属于物质生产领域的范畴,但它却是获取物质利益的一种手段。就学生而言,在大学四年里,顺利获得一纸四级证书对他们在校的评优秀、评三好、评奖学金等利益方面都是一颗重要的砝码;对他们走出校门后的求职、考硕士研究生,或职位升迁及其他改变自身社会经济利益方面都大有帮助;对于教师而言,其所教班级四级通过率的高低则直接与他们的津贴、奖金、评职称等方面息息相关;就学校而言,四级通过率的高低则关系到学校声誉、生源和上级主管部门对该校的评比结果。正是这种物化利益的腐蚀使大学英语教育的主体和管理人士产生了违背大学英语教学本质的异化现象。其次,人的物化导致其精神生活的萎缩,人在物的诱导下,拜物主义思想严重,以致失去了做“人”的意义,人沦为物的奴隶。当今的大学英语教育中同样存在着物化了的功利主义思想现象。

2.人文精神的缺失

教育是一个塑造人、培养人、发展人的系统工程,这一过程的本质决定了教育除了使学生获得真知之外,还应使他们得到人文关怀,实现教育主体在包括知识、生活、技能、品德、人格、情感、审美、创造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今,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大学英语教学主体缺失了许多人文精神,社会、学校、教师和学生视通过四级考试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唯一目标。有些管理者视道德和法律于不顾,组织作假;有些教师视学生的主体性于不顾,对学生进行机械训练和满堂灌输忽视人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有的学生学习浮躁,违背学习规律,死记硬背,甚至铤而走险,进行各种形式的作弊;部分社会组织和个人视社会公德和法律规范于不顾,为学生作弊提供科技设备、人员、信息等方面的便利和支持。大学英语教学的异化现象正是在这种人文精神缺失的条件下一点点积累和壮大起来的。

3.大学英语教学本身过度强化的结果

在商业化、科技化、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竞争激烈化的时代背景下,英语的应用面越来越广,从而使大学英语课程受重视程度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得以强化。强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其主流是健康的,是符合时展需要的;但是,其暗流又不容忽视,这种暗流就是大学英语教学的异化现象。大学英语教学的异化是其强化的衍生物,是大学英语教学本身过度强化的结果。那么,什么力量导致了大学英语教学的过度强化呢?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英语的文化内涵和活动形式。是大学英语教学强化的内在条件首先,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国最多的语言,作为一种强势语言文化,在对外交流时必然会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渗透、统摄、同化、融化;其次,英语作为一种信息源中介,承载着大数量、多领域的信息,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人文、历史、艺术、卫生等方面的信息源中介;再次,英语本身具有语法规则简单、易学易懂、节奏分明、富有韵律的特征,使学习者愉悦其中,英语自身的内在条件强化了大学英语教学;(2)国际交往频繁,竞争加剧,从客观上强化了大学英语教学。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际交往日益频繁,英语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作用日益突出,英语专长者成了社会的宠儿;加之当今知识更新很快,竞争激烈,大学生普遍就业困难,而英语又是一项衡量人才素质的重要指标。所有这些,客观上强化了大学英语教育;(3)应试教育思想的遗留作用。应试教育思想的特点是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文凭轻实践、重考试分数轻实际运用。目前,社会、家庭、学校、教师、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应试教育的思想观念。在这种观念的主导下,通过四级考试成了大学生四年求学的首要目标。大学英语被强化就成为了必然。

大学教育现象范文5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对策

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应该从实际出发,结合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从方法、方式以及内容上进行创新,对解决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和新对策进行探索,进而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得到有序、健康的发展。

一、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1.新时期的大学生责任感弱,时代感强

现代的大学生的球信宜市十分强烈,他们渴望实现自我,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使自己得到锻炼,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在他们的身上焕发着浓厚的时代气息。据统计,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中有大概45%的人对于利己主义非常信仰,在这些大学生身上多数可以看见以自我为中心的影子,在他们的身上看不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们对于个人利益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感逐渐弱化。

2.新时期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不强,认同感非常强

现阶段的大学生经历了较大的社会巨变,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文化、政治和道德等方面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但是个人行为和思想观念之间经常会产生矛盾,在自我控制、自我评价以及自我判断等方面的控制能力普遍较弱,缺乏持之以恒的意志力,实践能力不强。

3.新时期的大学生集体观念不强,竞争意识很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的竞争思想和自主观念得到了强化,他们对于自己的合理利益敢于追求,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能力而获得出人头地的成果,但是,他们的集体观念往往不是很强,与同学时间的合作能力也不强。

4.新时期的大学生政治意识不强,参与意识较强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思想非常活跃的群体,这一群体往往会非常关心政治,他们拥有非常强烈的参与意识,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获得尊重与理解,但是往往会因为涉世不深以及实践锻炼和政治经验的缺乏,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具有严重的表面化和片面化的现象。

5.新时期的大学生承受能力不强,独立意识很强

在阶段的大学生个性都比较突出,独立意识较强,但是因为社会经验的缺乏以及年龄的限制,在他们身上并不具备成熟的心理素质,表现出来就是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承受能力不强。

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1.以“德育为先”为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诚信友爱、公平正义、民主法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得到确定之后,就必须以“德育为先”作为价值导向,作为大学生位置奋斗的目标。所以,要拍洋学生树立起民主法制观念、诚信友爱观念、公平正义观念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通过对保守思想的克服避免行为和思想的堕落腐化,要积极的进行创新,与各种粗俗、、迷信的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

2.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的思想原点和价值理想是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最广泛的使人的积极因素得到调动,将人的创造力激发出来,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以人为本就是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价值。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3.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方面建设得到加强

将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得到优化。校园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校园文化是大学

生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使大学生各方面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一个重要载体。在这一载体中蕴含着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在校园文化环境中拥有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形象所在,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可以优秀人才的培养。在浓厚的学术气息中,伴随着向上的文明风气,这些都是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必不可少的,这些因素是培养出优秀人才的重要条件。现阶段,高校之间逐渐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高校的一道风景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社会的变化,不断得到创新。

积极推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网络教育,使教育手段不断得到创新。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网络技术不断走进了校园中,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组建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阵地,使网络信息教学成为学校中政治宣传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得到相应的提高,使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得到一定的扩大。同时高校还要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使网络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使网络心理教育得到相应的加强,保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结论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逐渐摆脱那种传统的、远离大学生实际的教育方式,使教学方式得到不断的创新,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具有主动性、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教育现象范文6

为了客观真实地了解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笔者于2006年10月至2007年1月对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的12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状况”专题问卷调查,希望能为各高校进一步深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突出问题

教育效果令人担忧

通过此次调查,笔者了解到:知道“”含义的学生有669人,不知道“”含义的有380人,后者占被调查人数的36%。此外,42%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在接受了包括高中教育在内长达5年时间的政治理论课程学习后,不少大学生仍旧不明白什么是,没有形成坚定的信仰,而且越来越用批判的眼光去审视理论,学生在不能真正理解理论的情况下否定理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学习效果实在令人担忧。

教师教学热情不高

调查显示,15%的学生不喜欢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由于教学方面的问题。调查中学生提到,有些教师思想理论水平不高、缺乏专业素养,不少教师因注重继续进修学习、搞科研而分散了教学的精力,教学水平下降,对学生不负责、要求不严格,甚至有个别教师上课迟到早退,课堂教学热情不高。

教学内容重复,教材编排不合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重复现象包括与中学政治课的内容重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各门课之间的重复。调查显示,59%的学生认为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虽有重复内容,但这些内容比高中老师讲的深。但是,有22%的学生认为重复内容非常多,跟高中老师讲的一样。教材编排的不合理体现在多个方面:一门课程多本教材,教材内容大同小异;许多政治理论课程教材都是文字叙述,枯燥乏味;教材内容编排结构不合理。

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教学模式枯燥

调查显示,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是多数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主要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多数情况只采用播放幻灯片,照“幕布”宣讲的单一方法,教学手段的单一、落后使学生在课堂中与老师的互动少之有少,教学模式枯燥导致很多学生厌倦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37%的学生希望教师采用影视教学的方法进行教学,30%的同学希望教师多采用实践式(参观、访问等)、研讨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但是课堂教学中由于实践式教学的操作复杂性,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环节严重缺失。

对策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效果的好坏,关键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方式有直接关系。切实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提高教师素质,满足教学要求

调查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教学的亲和力、感染力,教学的趣味性以及教师的思想状况、政治信仰等都倍受学生重视。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授课任务的教师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并且不断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修养,掌握和运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在人格上、师德上、理论知识上深刻影响学生,获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这样才会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环境,从而减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逆反心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增强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实效性

调查中,学生普遍认为政治理论课程应当是时代感最强的课程,教学内容应当及时地反映当前世界热点问题,体现时展的趋势,把握时展的脉搏,真正做到课程的与时俱进。编写具有时代感的新教材、传授时代感强的理论知识对于培养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兴趣、减少逆反心理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调查表明:时事政治和法律常识是学生最希望学到的知识,心理生理知识、哲学思想、名家传记等也是学生很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这表明,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与实际生活联系最密切的内容,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能深刻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增强教学内容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讲时代最前沿的问题,讲学生最需要的知识。

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现阶段,激发学生政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传授学生科学的认识方法和分析方法就必须要求教师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来活跃教学气氛,启发学生思考,增强教学效果。教师应努力将教材的理论性与文字、图表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综合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影视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实现由灌输式教学向互动式教学的转变。这样有利于正确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吸收所学理论知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完善。

充实实践环节,改革考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