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理性消费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理性消费的概念范文1
“跨界营销”理念在国内市场的引入较晚,原因与我国的营销进程与市场环境有着极大的关联。“跨界营销”是继关注产品服务、关注客户需求之后,以关注自我意识与生活形态为重点的营销方式,也就是说“跨界营销”不完全是以顾客导向或竞争导向为出发点,而是根据目标消费群体的主流生活方式变化来确定品牌所要传播的消费理念及所要树立的品牌印象。
二、消费者自我概念与跨界营销品牌的关系
(一)消费者自我概念与跨界营销品牌象征性意义的影响关系
跨界营销品牌的象征性意义由三部分组成,即消费者的自我概念、参照群体、具有象征性价值的品牌产品。消费者首先会购买能体现自我一致性的具有某种能够向别人传递其自我概念的产品;然后具有形象性价值的产品作用于参照群体,并使他们产生某种体验;最后参照群体根据自己的体验将产品所具有的形象性价值看作是其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消费者在知觉自我概念的同时也对产品的品牌形象进行有意或者无意地审视,并分析自我概念与品牌形象之间的关系;然后才对能改善和保持自我概念的产品和品牌产生消费行为。由于单个品牌无法诠释一种自我概念或再现一种综合消费体验时,就需要几种品牌联合起来进行诠释和再现,跨界营销为消费者创新了自我概念的表达,寻找互补性品牌,通过多个方面对目标群体特征的诠释,可以形成整体的品牌印象,产生更具张力的品牌联想。伴随消费行为的产生,消费者会根据产品是否有助于自我概念而产生某种体验,即满意与不满意。一旦消费行为使消费者感受到了满意,这种体验促使消费者将跨界营销品牌所具有的形象性价值看作是其人格或者自我的一部分,强化其自我概念。
(二)基于自我概念的跨界营销提供的消费体验
基于自我概念的跨界营销提供的消费体验有三方面,第一,消费过程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而且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人们借助于消费向社会观众表达和传递了某种意义和信心,包括自己的地位、身份、个性、品位、情趣和认同;第二,在消费活动中,人们不但消费产品本身,而且消费这些产品所象征或代表的某种社会文化意义,包括心情、美感、档次、情调、氛围、气派或气氛;第三,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寻求的“群体成员感”表达了消费者渴望被目标群体所接纳、与社会的目标形象要求同步的情感与需求。
三、跨界营销专注于以消费者生活形态细分的市场
(一)消费者生活形态对跨界营销的意义
“跨界营销”的终极目的不是把产品卖出去,而是整合界外因素根据顾客的生活方式提供相适应的产品和服务,引入并有效应用跨界营销有助于品牌价值与市场销量的双向提升。跨界营销首先给目标群体的整体印象并不是品牌特征,而是让其产生对一种生活方式的记忆与乐趣,营销人员应善于突破品牌区隔因素的影响,还要考虑如何整合与此相关的关联或非关联因素,“跨界营销”在本质上是要求我们须针对目标群体的主流生活方式寻求非关联因素,以生活方式导向为准点,从而另辟蹊径,出奇制胜。跨界营销打破传统的营销思维模式,避免单独作战,寻求非业内的合作伙伴,发挥不同类别品牌的协同效应,实现多个品牌从不同角度诠释同一个用户特征。
跨界营销是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互动模式,这一模式挑战现有的价值创造与经营方式。同时,它们也为企业与消费者创造了大量的新机遇。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放弃企业独立创造价值的传统的认知思维方式,必须放弃基于企业的顾客细分方法,也必须放弃站在企业层面理解的顾客的习惯。重新界定这类新崛起的消费群体,这种从表面看起来虽然毫无章法看似复杂的消费行为,实际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一旦掌握了他们的生活形态就有机会发现新的商机和增强自己的竞争能力。只有懂得生活形态的营销人员才有可能将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在消费者生活中找到扮演的角色。
(二)两种消费者生活形态的细分方法
AIO市场细分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消费者的活动(activity)、兴趣(interest)和意见(0pinion)来描述其生活形态。AIO细分的第一步是为一个特定的产品确定其在哪一种生活形态的细分市场拥有数量众多的消费者。根据80/20法则,可以把产品或品牌的频繁使用者、中度使用者和轻度使用者区分开来。第二步是寻找产品或品牌与这些频繁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根据频繁使用者使用产品的原因,把他们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发现这些人与品牌的联系,包括他们使用产品的理由和追求的消费利益。
VALS市场细分。其从两个视角来建立生活方式群体细分。一是基于社会学家马斯洛需求层级理论。二是基于美国社会学家戴维・瑞斯曼提出的“驱动说”。驱动说把人分成两类:内在驱动者,即从个性品味和个性表达上来判断价值的人;外在驱动者,即受他人行为和反应影响而动摇决策的人。VALS的研究关于消费者的细分就是依据消费者在马斯洛的需求层级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他们的达到目标的驱动力是外在的还是内在的来进行划分。VALS的细分不但包括年龄、教育、收入,而且考虑了自信、理智偏向、新奇感、创新性、领导力、冲动性和空虚感等个人特征在资源维度上的发挥。
理性消费的概念范文2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的形式,以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女生为例,针对她们的经济压力和日常消费行为,分析了当前高校护理女生的经济压力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消费行为指导,以期帮助广大护理女生树立理财概念,促进其进行理性消费,树立合理的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护理女生;经济压力;消费行为指导
一、引言
众所周知,女性是社会上的第一消费群体,而护理专业是女生最多的一个专业,是女性群体的集结,代表了当下女性的消费观念。尚处于求学期的护理女生,其经济压力现状和消费状况直接对其个人发展和国民消费结构构成影响,那么,她们的消费行为是否受到社会女性消费的影响?她们的经济压力有哪些?又该如何为在校的护理女生做出合理的消费行为指导?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护理女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并能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给出切合实际的指导方案。
为保证本次调查的顺利进行,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均为在校护理女生,各年级层次均有覆盖,随机性较高。调研时,采用数值来直观反映高校护理女生的压力值(十分制)。
二、高校护理女生经济压力来源及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84份(回收率94.7%),其中有效问卷261份(有效率91.9%)。对调研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发现高校护理女生的经济压力及消费行为现状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家庭供给仍是护理女生消费的主要来源
据调查结果,约有81. 7% 的护理女生消费主要来源是家庭供给,15. 8% 的护理女生消费主要来源是奖、助学金。以温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为例,该院女生约占总人数的95%,仅获得了院级奖学金的人数就占到总人数的96.7%。由此可以看出,护理女生独立性不强,大多数人没有自己的工作或兼职收入,其消费主要来源仍是家庭供给。
2.生活额外消费占据护理女生消费的主要部分
据统计,高校护理女生每月用于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费费用平均占每月生活费的41%,服装(30%)、零食(30%)、学习用品及资料(20%)是这些额外费用的主要去向。这与护理女生热衷于网购、逛街等有一定关系,因为这会促进其无意识的消费行为。而且,由于护理专业本身就比较注重护生的仪容仪表,加之女生爱美的天性,护理女生花在美容项目上的费用较其他专业女生偏高。另外,93%的问卷对象表明日常生活中有结伴活动的倾向,这种结伴行动的行为作用于消费环节时,会造成一定的盲从心理,也会增加其消费量。
3.消费对象的增加是护理女生经济压力的主要来源
75%的护理女生表示自己会出现经济压力主要与其消费对象的增加有关,因其家庭条件不富裕这一客观原因而造成自己存在经济压力的仅占据统计结果的25%。与未经历大学生活之前不同,护理女生在真正进入专业学习后,需要关注自己的个人形象、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扩大人际交往范围、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进行这些活动时,护理女生的消费对象也在逐渐增加,例如人情消费、通讯费、美妆用品费、班费、社团费等。此外,绝大多数参与问卷调查的护理女生表示,在生活和学业等方面过大时,有通过增加消费来缓解压力的倾向。逛街(30%)、美食(30%)、旅游(20%)、网购(10%)是其中高校护理女生最青睐的几种消费方式。
4.经济压力已成为高校护理女生的主要压力,且随年级增长而增大
调研结果显示,80.0%的护理女生表示,在校期间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出现,其中,15%的人经常处于经济困扰中,这一结果说明经济负担已然成为高校护理女生的一大难题。护理女生消费对象的增加以及占据主要消费的生活额外消费直接导致了护理女生经济压力的增加。同时也与护理专业的专业特殊性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医学类专业的教育成本较之其他专业偏高,护理专业对学生的仪表姿态有一定要求,这也会增加一部分生活费用。经济压力数值直观反映了护理女生们长期处于一定的经济压力之下,调研统计结果显示其值平均分为4.85。对样本进行分层处理后,我们发现,以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为例(不考虑大四实习生),大一学生的经济压力值为4.66,大二为4.78,大三为5.13,这一结果表明高校护理女生的经济压力值随年级增长而有所增加。高年级的护生往往会考虑到未来就业、考研等人生规划问题,并且会因此而做一些准备,例如参加社团活动、进行课题研究、备考研究生等,这些方面的费用会占据生活费的一部分,这与约20%的护生觉得经济压力来源于考各种证书所需费用增加这一结果相符。
5.产品性价比是高校护理女生消费时首要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55%的高校护理女生进行消费时最为关心的是产品性价比,其次是产品质量(25%)、产品评价及用户口碑(15%)、产品新奇度和创意(5%)。接受过高等教育使得高校护理女生这一群体有一定的理性消费观念,同时,因面临一定的经济压力,她们将更多的目光关注在产品本身,要求其价格能与质量成正比,并且在自己的支付能力范围之内。大学生是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丰富的一大群体,有关产品的评论不再仅能通过口口相传,因此产品口碑也是她们的一个关注点。
三、高校护理女生消费行为指导对策
1.理性消费――树立合理的消费概念,分配得当,拒绝冲动盲从
从统计结果来看,护理女生消费对象越来越多,生活额外消费占据护理女生消费的主要部分,这反映出护理女生在消费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冲动、盲从等因素。这与其未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有直接关系,而且,这些问题也导致了她们出现一系列或大或小的经济压力,在这些压力长久、持续的作用下,最终会影响到这一群体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因此,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合理分配生活费用、拒绝冲动消费和消费盲从,能节省不必要的生活开支,从而有效的缓解这一压力。
2.学会沟通――面临经济压力时正确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大多数还无法做到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基本还是父母的供养。因而面临的经济压力也与其它群体不同,主要由父母提供的生活费用无法满足自身消费需求这一矛盾造成。因此在面临经济压力时如何正确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消费问题上,与家长进行协商,制定一个双方均能满意的消费额度。通过协商,可以说明自己真正存在的困难,也能在父母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不合理消费的部分,还能了解到父母对自己的期许,以及真实的家庭现状。据调查,仅25%的人是因为家庭原因而产生了经济负担,剩下75%的人则是因为存在不合理消费而导致了这一状况,与具有生活经验的父母进行协商、征求他们的意见,能为缓解经济压力指明方向。另外,在自己因为一些特殊事件造成的费用超支而面临经济压力时,及时与父母进行沟通和也能得到理解和支持。
3.拓宽渠道――善于借用学校资源缓解经济压力
对于调查中占据25%的由于家庭原因导致经济压力的护理女生,在高校内会有扶贫等项目,真正存在经济负担的同学,可以提供材料,申请这些项目,以期获得一定的资金支持。另外,校园内一般会有由学校提供的兼职岗位,同学们还可以参与到这些工作当中,挣取一部分生活费,缓解自身压力。除此之外,学校内有各种社团组织等,可以挑选关于理财等方面内容的社团加入,跟和自己情况相同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理财知识。经济来源渠道的多元化有利于护理女生在生活拮据的情况下寻找解决方法,缓解自身经济压力。
4.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消费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商品种类越来越多,即使是同类产品,其针对性也越来越强,其价格也有着天差地别。作为经济不能独立的护理女生,在发生消费行为时,应当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产品,既要使得产品本身物得其用,又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价值。有选择性的采购不仅能培养护理女生理性消费的能力,还能调整护理女生生活费的分配,节约不必要的开支,有效调节经济压力。
5.开源节流――学习理财知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大学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理财的起步阶段。良好的理财习惯能指导学生更好更有计划的进行消费缓解经济压力。因此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至关重要,比如记账、做好费用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等。同时也要学习相应的理财知识,在“节流”的同时懂得如何“开源”,如现在很多大学生热衷的余额宝投资等。
四、总结
高校护理女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既承担着经济压力又充满了消费活力,但是消费应该是一件理性的事情,不能随性进行,这不仅会给护理女生们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影响其个人发展,更有甚者,会影响其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所以,进行消费活动时一定要合理规划,使一锱一铢都能用得其所。因此,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积极寻求父母、学校、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消费能力的消费品,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些措施也一定会缓解高校护理女生的经济压力。
参考文献:
[1]田欣,王佳楠.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4).
[2]郭小园,耿改智等.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研究[J].商业经济,2011(1).
[3]徐万勤.新时期“90后”女大学生消费现状及教育对策[J].现代商业报,2010(11).
理性消费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CIS战略 理念识别MI 行为识别BI 视觉识别VI 感性消费 营销战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CIS战略作为近年来在国际上出现的一种新型现代企业管理手段,日益受到我国沿海及内地部分大中型企业集团的重视和青睐,开始意识到CIS战略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并开始逐步实施CIS计划。例如:广东的“健力宝集团’、 “万宝电器集团”;安徽的“扬子电气集团公司”等,均纷纷导入CIS战略,实施CIS计划,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导入CIS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CIS的概念和内涵。
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可以解释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战略手段(又称CIS战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当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到产品同质化的时代,企业通过市场行销手段来进行市场竞争。而当产品同质化与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时候,消费者无法从产品质量和行销力中明显分辨出企业或产品的优势,企业需要有一种新的竞争力来区别于其他竞争者,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在这种形势下,形成和产生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的概念。
现代CIS理论起源于20世纪的欧美,再传入亚洲。中国CIS战略的运用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并迅速掀起一股热潮。中国大陆的CIS战略受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影响较多,较为重视视觉形象的建设。因此,国内很多人认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仅仅就是标识的设计,这是很狭隘的一种认识。当然,标识可以说是VI的核心,而VI也正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直接外在表现,是消费者认知企业的直接因素,但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由理念识别MI、行为识别BI、视觉识别VI三大部分组成。这三部分之间是协调共存的,缺一不可。
MI企业的理念识别由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经营理念及宣传口号等方面组成,是CIS系统的指挥中心及基本精神所在,也是整个系统动作的原动力。
BI行为识别包含了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用语规范、促销活动、公益活动等。生产行为的识别是通过规范行为活动来区别于其他竞争者的。
VI是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是围绕企业标志、标准字体、标准色为基础展开的视觉形象一体化设计,主要包括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两大部分。
在企业形象识别系统的这三个部分中,前两个部分反映企业的内在素质,后一个部分直接展示企业的外部形象。三者的有机结合,对企业的内部和外部,计划、设计、生产和销售以及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全面、综合治理,把企业所希望塑造在社会公众中的独特印象,通过鲜明的标准化、统一化的视觉形象体系卓有成效地凸现给社会公众,从而极大地促进产品的销售和生产。
下面就导入CIS战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做一简单分析。
一、企业导入CIS战略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巨大的转变,消费观念也逐渐从理性消费转变成感性消费。首先表现为,购买商品时诉诸于情感的共鸣:消费者不再根据经济性、必须性,而是根据自己情感的需求去选购商品。凡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商品,他们甚至可以抛开价格的因素。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优先考虑产品的销售服务、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表现为求异心理,即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一改理性消费阶段遵循共性的消费心理,开始崇尚个性,希望通过选购商品,表现出自我独特的个性魅力。这些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只有通过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行为及视觉传达的策划,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优质美观的产品,打造出企业完美的形象,来适应时展的需求。
同时,时代的进步更促使企业的行销战略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传统推销战略,即以卖方为主的战略,进入营销战略,即按买方要求来调整产品的价格和质量,进而实行形象战略,包括产品的内在品质、外在包装、道德服务等等,也就是说,消费者选购商品最重要的是考虑到形象,即产品的有形形象与无形形象。有形形象就是看得到、摸得着的部分,如企业的标识、产品包装、名称、以及售后服务等;无形形象,即企业的价值理念、精神坐标、目标方向、口碑信誉等。这些所构成的企业形象,是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约定和承诺。此外,日常生活美学化也是当今社会消费形态的一种反映,人们不但消费物质产品,更多的是消费非物质产品,包括消费广告、消费图像、消费品牌等等。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恰恰迎合了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导入CIS战略是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导入CIS战略对企业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1.导入CIS战略能明确企业经营战略,发挥企业技术、营销策略优势,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
2.导入CIS战略及相应的系统化设计,有利于理顺企业内部关系,确保企业内部管理的高效运营。
3.导入CIS战略能激励员工士气,改善员工工作意识和积极性,明确工作责任,提高员工凝聚力和整体素质。
4.导入CIS战略,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媒体资源的宣传优势,最有效地宣传企业和品牌形象。
5.统一设计形式,有利于连锁形象的统一和企业整体实力的宣传,增加企业品牌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6.导入CIS战略,将品牌战略纳入整体CIS战略之中,就能保持品牌策略推进的系列性、规范性和合理性。
7.导入CIS战略,以统一、鲜明的企业形象展示给大众,传达企业精神,强化企业个性,在社会上树立完美的企业形象,赢得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导入CIS战略,能使企业处在一个高起点上,为将来的宏观发展并实现国际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好的企业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和企业发展的坚实后盾。一个企业形象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却是一朝一夕必须严格维护和营造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我国企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必将越来越受到我国众多企业的青睐。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仅仅是简单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竞争,而是以企业整体实力和整体形象为中心的竞争。而导入CIS战略就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魅力的易于广泛传播并能显示企业综合实力的整体形象.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凡是有志于创造名牌,不断扩大自身市场占有份额的企业,都不能不重视导入CIS战略。
参考文献:
理性消费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 现代消费心理 包装设计 双向互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在消费水平、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下,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选择也变得多种多样,商品外包装是消费者接触、了解商品的第一步。因此,能够捕捉到消费者心理,进行包装设计的商品,也会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这就要求商家在注重商品质量的基础上,对商品包装进行多元化设计,满足消费者的使用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满足其对外观的欣赏需求,才能促进商品的销售。
1现代消费心理的特点
其一,现代消费者更注重理性消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舆论媒体的广泛,消费者对商品的了解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因此更加便于消费者理性消费观的产生。消费者通过各种渠道对商品进行了解,不会再发生大量盲从的现象,消费者具有独立消费的心理。其次,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当前消费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特别是女性消费者,更注重追求其个人的个性化,力求与众不同,消费出自己的品味和爱好,由此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对商品包装个性化的确认,不仅仅表现出一个商家的思想,更表现出一个商品的艺术价值。其三,绿色消费是当前消费的主流,消费者是理性的消费者,会关注商品的环保程度,以及健康安全程度,因此绿色包装不仅迎合消费者心理,也可以使消费者了解本商品的环保理念。也是商品本身对绿色消费的支持体现。最后,是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区别性,对于同样的商品,不同的消费者接受的程度互不相同。在对商品的包装上也是如此,有的消费者崇尚简约的包装,有的消费者崇尚精美的包装,因此,抓住消费者不同消费接受程度中的相通之处,是商品包装设计中的又一重点。
2包装设计的特点
首先,包装设计的专业化日益提高,在当今的消费环节中,包装设计已经逐渐由商品的配角变为主角,在消费中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因此在对商品包装的环节也变得更加的专业化,进行包装优设计、精加工。其次,包装设计根据消费者不同的心理需求进行了个性化的发展,根据不同商品的属性、质量、作用进行不同的包装设计。力求尽力使消费者了解商品的本质,提升商品的价值。在包装上为了迎合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往往会出现一些大胆用色用图、限量版、精装版来满足消费者求新求奇的心理。其三,包装设计的绿色环保概念。因消费者对绿色环保概念的越来越重视,商品包装设计者也开始关注这一点。绿色包装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左右,设计者主要是应用环保概念进行绿色环保主题的包装设计,在宣传商品的基础上,更能潜默化地影响人们的环保概念,做到消费和环保两不误。在逐渐绿色化的过程中,部分商品采取简洁包装甚至无包装的理念,使商品在环保的基础上更加具有特色。
3利用消费心理进行包装设计
简单来说,包装设计是为了更加便于消费者购买的途径,是商品本身的一个重要部分,结合消费心理特点和包装设计特点,包装设计者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设计和改进:
其一,注重商品和包装的结合。包装设计的理念应当和商品的属一致,根据不同的商品进行不同的设计。力求更加专业化和合理化,消费者不是盲目的,即使是因为一件商品的内外不符而购买了此商品,也不会再回购,因此要想长久的发展一个商品,就要做到内外兼修,不做虚假无用的包装。其二,消费者更加重视个性化的发展,因此,对商品包装个性化的要求也很重要,商品包装者应具有专业素养,在美学的基础上实现商品包装最大的艺术化,对商品包装进行大胆的设计和调色,使消费者即使不购买此商品,也能够具有深刻的印象和对艺术的欣赏。其三,商品消费者的要求是不同的,为了,要进行必要的市场调查,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职业的消费者提出不同的设计理念,根据不同的理念选择一个更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概念进行设计。其四,在当前对绿色环保概念提出的基础上,更加完善地进行包装设计,做到精致中符合节俭的概念,使包装不仅使消费者能够满足美观感受,更能察觉到简朴的环保理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要实现包装的醒目性,在众多商品众多竞争的今天,商品包装的醒目性极为重要,使消费者即使不购买也过目不忘,则完成了商品包装最重要的步骤。
4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消费心理对包装设计的要求,对包装设计者既是一个挑战,也是其机遇。包装设计者应当充分认识到消费者心理和包装设计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消费者心理,进行更好的包装设计,使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仅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更实现其享受和欣赏的价值。在此过程中,更应开阔眼界,多接触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心理,实现满足消费者和促进商品的销售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赵巧红.试论现代消费心理与包装设计[J].大众文艺,2011(15).
理性消费的概念范文5
一、卡奴现象的概述
(一)卡奴的概念
同车奴、房奴一样,卡奴顾名思义就是卡的奴隶,卡指信用卡、现金卡,卡奴就是指一个人使用大量的现金卡、信用卡,但负担不出缴款金额或是以卡养卡、以债养帐等方式,一直在还利息钱的人。卡奴有讽刺和嘲讽的意味,在卡奴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因为使用信用卡、现金卡透支消费,月薪或收入无法将支出的部分摊平,首期只能缴部分的金额,之后需给付金融机构循环利息、违约金、手续费等费用而背负高额卡债,个人财务周转不灵的人。
(二)卡奴现象的现状
卡奴一词最早起源于台湾,据当时台湾的统计中每百名经济人口中就有6到7人左右是卡奴,卡奴现象给生活造成了巨大危害。我国大陆地区的信用卡发展历史虽然不长,但发展速度却非常惊人,卡奴现象大有蔓延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卡奴的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在身边经常可以看到入不敷出,资不抵债的卡奴人群。信用卡业务属于金融行业的朝阳产业,信用卡机构和信用卡发放的数量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发展的速度可以用“井喷”一词来形容,在过去的信用卡发展阶段大多有严格的审核标准,信用卡的持有者大多是有稳定工作收入的人,因此卡奴现象并不十分突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信用卡认识的普及,各个机构都加入到了信用卡用户的争夺之中,有专家指出信用卡泛滥问题成为卡奴队伍发展的温床,同时信用卡的持有者大多是年轻人,有代表性的就是花今天的钱办明天的事,年轻人的消费特点和消费习惯,以及个人理财能力的欠缺,都是当前卡奴现象在社会中的反映。
二、卡奴现象的产生原因
卡奴现象的产生原因可以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去探讨研究,本文主要基于金融学理论,从经济学角度探讨卡奴现象的产生原因。
(一)一般成因
1.银行间竞争激烈,各项相关工作要求不到位
随着信用卡市场的快速发展,各个银行和信用卡机构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降低信用卡的申请标准,以追求信用卡的发放数量为工作重点,而不对信用卡的风险做更多的宣传,首先,降低信用卡的准入门槛,就使得一些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趁机拥有了信用卡,为日后的卡奴一族埋下了隐患;同时,各个机构为了吸引人们办理信用卡推出了一系列促销,鼓励消费的手段,无形之中增加了卡奴的消费热情,而对于信用卡消费的风险却做了模糊处理,或没有特别强调,也诱发了卡奴现象的出现;最后,信用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信用卡违规措施处罚缺乏约束力等问题也使卡农现象没有得到很好的抑制。
2.年轻人负债消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据统计,卡奴的构成队伍大多是年轻人,特别是在一些大城市中,每个人手里的信誉卡几乎都不止一张,年轻人的消费观念与年长的人完全不同,在中国人的传统消费习惯中喜欢有备无患,喜欢把钱存起来然后精打细算地进行消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年轻人消费思维的转变,用明天的钱做今天的事成为了一种消费时尚,加上年轻人本来就具有冲动消费,求异消费和从众消费的心理,对自身的消费缺乏管理和规划,把信用卡透支的钱当作自己的钱,养成了过度透支信用卡的消费习惯,卡奴现象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3.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的缺乏
个人缺乏理财观念和能力的缺乏是卡奴现象形成的原因之一,卡奴现象的发展有一个明显的趋势那就是“高校卡奴”问题,也就是说当前卡奴的构成中大学生的数量正明显上升,大多独生子女都缺乏理财观念和理财能力,而盲目的跟风攀比,消费膨胀,促进了卡奴问题的发展。
(二)金融学理论解释卡奴现象
1.信用卡透支非理性消费
理性消费要以个人效用最大化为原则,而信用卡透支会导致的后果有,首先是高额利息带来的经济方面的损失,一般的信用卡透支如果逾期不还,将要面临非常严重的还款压力,通常要比银行的贷款利率高出3倍左右;其次,是个人信誉的损失,如今在金融信誉方面我国已经开展了全国联网的诚信系统,一旦在任何一个地位出现信用卡的诚信问题,就会在记录中留下一个污点,在以后做任何事都会受到影响;最后,除去以上两点,还款者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如果不具备一定的还款实力,信用卡透支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仅没有达到消费者提高现在生活质量的目的,还会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造成心理负担。
2.行为金融学过度自信角度解释卡奴透支行为
透支信用卡的行为虽有很多负面影响,但卡奴现象还会不断出现,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来解释,它体现的是消费者过度自信的消费心理,过度自信是心理学中一个经常性的心理表现,对人类的经济活动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过度自信的两种表现形式包括了估计值与信任区间的不对等和估计发展的概率不准确。在卡奴现象中,消费者过度自信的消费表现主要体现在:首先是对个人还款能力过于自信,认为即使用了明天的钱做了今天的事,等到明天来临自己绝对有能力偿还,其次是对于自己的理财能力过于自信,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不同信用卡之间的相互转化,短期内或数量较小的资金或许可以起到作用,一旦还款数目或透支种类增加,就容易造成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局面,出现循环利用信用卡透支,造成巨大的负债压力。因此可以说,卡奴现象的出现与个人过度自信消费,对自身消费能力做出错误的评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三、卡奴现象的防范措
施信用卡透支的现象如果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引起社会经济的动荡,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和损失,因此根据当前的卡奴现状和卡奴现象的形成原因,有针对性地利用经济手段对这一现象加以防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银行方面
要彻底根治卡奴现象的出现和卡奴队伍的壮大,最根本的还是要规范信用卡银行方面的发展,维持良性的经济发展秩序。首先,在信用卡宣传的规范性上,要共同创建良好的竞争环境,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做好经济的宏观调控,组织健全信用卡业务的经营规划,提升信用卡服务的服务质量;其次,要明确信用卡办理门槛,规范审查办卡人的有效信息,维护良好的经营环境,对办卡人的偿还能力,消费水平等问题要定期掌握,有备无患;同时,要加强卡奴出现的预警信息,一旦持卡人出现可能的卡奴问题要提前关注,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银行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及时更新客户的信息,增加透明度,正确卡奴问题,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最后,要加强银行方面的风险体系建设,提高自己的风险处理水平和处理能力,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及早的预防。
(二)个人方面
卡奴多以年轻人为主要构成人群,因此,卡奴现象的出现与年轻人的消费思维和消费方式有着重要的关系,要防治卡奴现象的出现,还需要从个人方面入手,认清信用卡透支消费的风险以及自身理财能力和偿还能力的现状,对卡奴现象有全面的认识。首先,个人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原则,不盲目消费,从众消费,求异消费,攀比消费,尽量降低生活要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对于一些风险程度较高的消费应谨慎对待,不要盲目自信,切忌行为金融学中的过度自信来透支信用卡的行为,其次,尽量选择其他的还款方式和借款方式,如果有好几张卡,应该优先还额度小的,尽量用大额度的卡还清小额度的卡的欠债,这样省得都交利息;最后就是要加强个人的理财能力,理财能力的欠缺或不正确评价都有可能让自己成为卡奴一族,所以除了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外,在处理较大数目和较大内容的金融消费问题时,理财工作一定要开展到位,必要时还可以请专门的理财专家进行指导,对自己的财产状况和消费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以免自身成为卡奴队伍中的一员。
(三)卡奴现象的影响和展望
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高风险、高收益”的金融业务,信用卡业务的繁荣发展体现出了当前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经济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卡奴现象的出现在一定时期反应出了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状态,也体现出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随着人们对理性消费认识的提高,以及金融行业管理的日益规范,卡奴的队伍将会逐渐缩小,通过有力的措施保障和消费者理性消费的回归,加之银行信用卡业务管理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卡奴现象将会逐渐得到有效的遏制。
四、总结
理性消费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保险消费者教育 现状 加强原因 建议
以消费的自智、自立、自觉等为主要特征的成熟消费者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因素。消费者越成熟,对各行业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要求就越高,对行业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就越大。消费者的成熟离不开消费者教育,研究保险消费者教育对促进保险消费,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保险消费者教育
(一)保险消费者教育的内涵
19世纪,西方国家相继出现消费社会形态,在消费过程中,消费者经常遇到商品市场显性或隐性的欺诈问题,另外,信息不足及虚假广告的投放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力,导致消费者权益受到损害。于是,有助于消费者在购买决策中作出理性选择的消费者教育应运而生。
狭义的消费者教育,是指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消费者传授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其科学、文明的消费观念,倡导维权意识,提高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教育活动。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很多人作为消费者的同时,又是生产销售消费品的生产经营者,随着角色的转换,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是不相同的。因而,广义的消费者教育是指对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传授有关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消费和生产经营观念,提高消费者和生产经营者自身素质的活动。
从逻辑上讲,保险消费者教育也会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就狭义层面而言,保险消费者教育是指对保险消费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传授有关保险消费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的保险消费观念,提高保险消费者自身素质的一种社会活动。本文研究的保险消费者教育是属于狭义的保险消费者教育,是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所进行的保险消费者教育。
(二)我国的消费者教育
我国的消费者教育开始于改革开放之后。1984年3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我国著名消费经济学家尹世杰教授的《对消费要进行正确的引导》一文,意味着我国开始认识到消费者教育的重要性。我国明确意义下的消费者教育,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在1986年的第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自1994年1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来,消费者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健康消费、科学消费”成为广大消费者的共识。
目前,我国的消费者教育主要采取以下形式:一是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开展;二是通过出版书刊、举办展览、开展街头宣传咨询等形式开展;三是学校教育,如开设《消费经济学》等课程。由于受许多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发展至今,我国的消费者教育仍然明显落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并没有广泛、全面得在全社会开展,消费安全、消费环境和消费者侵权等问题仍比较突出,然而,广大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教育掌握所需商品或者服务的知识和使用技能,以正确使用商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高。
二、我国保险消费者教育亟待加强的原因
(一)养老保险中的非理性消费决策
养老保险以年金方式获得终身养老金,是管理长寿风险的理想工具。按照消费经济理论,理性消费者会妥善安排或分配其一生的收入,以获得理想的终身消费模式,实现终身效用最大化。然而在现实中,人们的非理性消费决策常常体现在:
1、不把养老当做问题:由于信息缺乏、知识缺乏,严重低估了安逸退休生活所需的财富数额,简单认为社保养老能够满足养老需求。
2、即便认为养老是问题,也会拖延处理:认为当下消费和子女花费更为重要;主动冒险趋利消费者会进行炒股等投资,而被动避害消费者必须被养老危机唤醒后才会处理。
3、即便认为养老问题需要处理,也不会选择养老保险:认为传统养老保险收益率太低,会选择其他投资渠道以获得上不封顶的投资收益率。
(二)人身保险的地区发展不平衡
《2009-2010年度中国居民人身保险市场调研总报告》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身保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业务开展中是始终存在重城轻农,重东轻西的经营策略问题,目前各保险公司几乎都将人身保险业务发展重点放在大中城市、经济发达地区,而对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地区的业务发展很不重视。
我国约70%的人口分布在农村,他们又是享受不到社会保障体系的群体,更需要商业性人身保险的介入。当前我国农村居民对人身保险的认知水平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我国现有的人身保险险种、各个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区别、保险产品与其他金融理财产品的区别等相关知识均需普及和宣传。
(三)保险消费者的盲目性
我国保险消费者保险意识和保险消费理念滞后、保险消费水平低、消费结构畸形等因素,导致了保险消费的盲目性。
保险市场上的产品按功能基上可分为保障型产品和投资型产品。就我国目前大多数保险消费者收入状况而言,本应首先选择风险保障型产品,然后再考虑保险“投资”。但现实情况却是,投资型的保险产品一经问世,那些连风险保障都不足的保险消费者却把资金投向了投资型保险产品险。数据显示,我国一推出投连险,次年保费收入就高达106.52亿元,占寿险市场份额5%至6%。而在保险业较为发达的英美等发达国家,他们自20世纪60年代推出投连险以来,直至80年代末,投连险在寿险市场的份额也不过在2%至3%之间。这不仅说明我国居民对未来预期信心不足之外,也说明保险消费的盲目性。
(四)我国保险消费水平较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服务行业保持着快速增长,但从总体来看,保险消费水平却一直很低。从保险普及程度来看,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的保险密度为121.2美元,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595.1美元,位列全球64位;从世界保费收入份额看,截止2009年年底我国保费收入位列全球第7位,仅占世界份额的4.01%;从保费收入与城乡居民储蓄额比例来看,2009年原保费收入仅占城乡居民储蓄额的4.27%;从保费支出所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来看,也明显低于储蓄和住房支出,2009年家庭储蓄所占比例为53.76%,居住类支出占10.02%,而保费支出仅占1.71%。
三、加强我国保险消费者教育的建议
(一)根据指导思想,明确工作原则
根据《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的指导思想,在具体工作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1、风险提示与知识普及双管齐下。以风险提示为重点,加大对保险消费者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的保护力度,加强保险消费知识和风险知识的普及教育。
2、消费者教育与加强监管相结合。加强对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的制度规范、引导督促和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强化消费者保护,落实消费者教育责任。
3、整合行业多方力量齐抓共管。建立以保险监管部门为指导,保险社团组织积极参与,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主动配合的工作机制,全方面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
4、目标明确、稳步推进。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不仅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工作重点,也要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成效。
(二)结合主要目标,细化具体内容
结合进行消费者教育的目标,实施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
1、普及风险和保险知识,提高保险消费者的消费知识水平。掌握一定的消费知识,是消费者进行科学消费的基本前提。保险消费知识主要包括保险与风险的基础知识、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各种保险产品和服务的基本信息等。
探索以开辟专栏、连载文章、专题访谈、公益广告、有奖征文等多种形式,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宣传,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监管部门和保险机构参与专栏写作和答疑。组织编写保险消费知识读物,有助于提高保险知识和风险管理知识的普及程度;通过有关媒体进行报道,有助于提高公众保险意识和行业认知度。保险消费者掌握了足够的消费知识,才能提高其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
此外,我国农村居民接受消费者教育的意识较为淡薄,应当重视开展农村消费者教育,使消费者教育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将消费维权的力量重点向农村消费者倾斜。具体来说,可以建立农村消费教育学校、乡镇消费者投诉站、联络站,向农民消费者宣传保险的基本知识,在农村集贸市场创办农民消费教育流动课堂,调动新闻媒体的积极性和影响力,做好对农村消费者的宣传教育工作。
2、倡导理性消费观,构建“科学寿险消费观”。消费观是消费主体在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和价值判断,是消费者消费心理的基础与消费行为的指南。理性消费观是有利于消费者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消费与自然、消费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先进消费观念。
消费者对寿险功能及其行业特性的认知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寿险行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需要一种科学的寿险消费观念引导消费者,提升消费者对寿险的正确认知。所谓科学寿险消费观,就是建立一个科学的理论框架,把与寿险消费相关的主要观念进行系统梳理,从而引导消费者对家庭财务规划进行系统思考,科学确定目标,高效利用寿险理性消费,最终实现个人和家庭生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增强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提高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市场经济是消费者的经济,应当通过消费者教育强化消费者的权利意识,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鼓励消费者有法有据地与侵害行为进行斗争。
保险消费者的权利意识教育,一方面在于建立、健全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体系,完善保护消费者公平交易权、知情权和隐私权等权利的制度和工作措施,重点提示消费者保护自身权益的注意事项,有针对性地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不足。另一方面要开展以新《保险法》为主题的保险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对新《保险法》中增加的有关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内容的宣传,提高广大消费者的法律意识。
4、形成保险监管部门、行业组织、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的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机制,切实有效地保护广大保险消费者的根本利益。
保险监管部门主要发挥主导作用,负责拟定消费者教育工作规划、修改和完善消费者教育相关规章制度、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组织、督导、协调、检查消费者教育工作。
保险学会应发挥学术研究优势,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的相关研究。组织会员及专家学者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和权益保护的相关调研,通过学术探讨推动消费教育。
保险行业协会应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要求和协会章程,发挥协会的自律、协调、引导作用,组织协调会员单位配合保险监管部门开展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
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应将保险消费者教育有机融入客户服务体系之中,加强经营管理,结合自身特点,积极主动配合做好保险消费者教育工作。
市场经济是消费者的经济,消费者的消费知识和技能不仅关系到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消费的合理化,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良性运行。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消费者教育帮助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业、提高全社会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为保险业的深入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对促进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卢嘉瑞.消费教育的内涵、目标和途径[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4)
[2]彭振武.平衡人生五大关系,保险消费需要科学和理性[N].中国保险报,2009,07,17
[3]武宗志.论消费者教育的内容[J].消费导刊,2007,(2)
[4]魏迎宁.发展保险教育提高保险意识,促进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和谐社会建设[J].保险研究,2007,(4)
[5]刘云生.我国人寿保险现状调查报告[J].健康必读,2009,(2)
[6]孙成聚.强化保险消费者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N].中国保险报,2009,09,21
[7]刘昕.加强保险消费者教育的建议[N].中国保险报,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