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统计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研统计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研统计分析

科研统计分析范文1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择业;职业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3

一、 前言

"自1998年高校大力扩招以来,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平均每年26.9%的速度增长。"[1]研究生规模不断增大,国家"保分配政策"的取缔,使其研究生的就业压力日趋激烈,在就业方面呈现出不少问题。而研究生作为掌握国家高科技的群体,合理就业不仅有利于国家人才资料的合理分配,还有利于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其工科大学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进行调查分析不但能完善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理论,使其系统化;还能就发现的问题提出研究对策;让研究生自身择业有明确的定位;为高校及社会的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指导,最终使研究生能在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引导下,科学有序的步入职业领域,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方法

本研究于2011年10月到12月三个月内抽取西南交通大学理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宁维卫修订的萨普尔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量表[2]并补充了7道关于研究生基本情况的问题作为调查问卷,共67道题,其中除基本情况的7道题外剩余60道题中每四个问题反映研究生择业的一个方面,共反映其职业价值观的15个维度。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400份,有效率100%,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后应用SPSS软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研究对400名理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其中男生224人,女生176人;研一151人,研二136人,研三113人;工作过的111人,没工作过的289人;对专业满意的有80人,基本满意的有264人,不满意的56人;家庭所在地为农村的240人,城市的160人。

(二) 理工科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总体特征

本研究经过SPSS软件对其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做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按照问卷的设置,研究对象对择业因素的重视度依次为"极其重要"记1分,"重要"记2分,"不能确定"记3分,"不重要"记4分,"极不重要"记5分。从数据分析结果可见,工科大学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的平均值大约在1.81~2.39之间,其平均值的差距仅为0.58,且最大的平均值还未到"不能确定"的等级评分分数。很明显研究对象的选择基本集中在"极其重要"和"重要"两个选项上,体现出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择业方面整体特征:对其自身的期望值比较高,对择业因素选择趋于理想化。这样必然会造成与自身现实条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差距拉大,不但不利于其合理就业,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这对研究生本身和社会来讲都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再者,根据问卷的设置各维度的总分越低则重视度越高,可知工科院校理工专业硕士研究生职业选择以"生活方式"、"成就"、"经济报酬"依次排为前3位。此结果与宁维卫主编的《灾难心理学》--灾区学校心理调查与心理特征分析中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总体特征[4]大体一致。但研究生更加注重经济报酬,反映出研究生在追求美好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对经济报酬的重视度也是很高的。

(三)各变量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次研究采用SPSS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得出各变量对职业价值观十五个维度的影响情况,具体结论如下:

1、 性别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从检验结果不难看出男女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重视度排序有明显区别,女生较男生对各维度的重视程度要高,即对工作的要求相对较高。最突出的就是在"变动性"方面,男生能很好的随工作的变动而变动,很好的适应新的工作环境,吃苦耐劳;而女生却希望自己有一份安定的工作,不要经常重复一件工作,不难看出女生对工作要求要高。在"安全性"方面,对于相对弱势的女生来讲却表现的没有男生那么重视,可见女生的安全意识并不强烈,对自己缺乏自信,且也不注重自我能力的发挥和自我水平的提高,总体处于被动的态势。这一调查结果与龚惠香、汪益民在《男女研究生职业价值观比较》[3]中的调查结果大体是一致的。

2、、工作经验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工作过的研究生对各维度的重视度除在"独立性"、"利他主义"、"监督关系"这三项低于没工作过的研究生外,其他各维度都高于没工作过的研究生。特别是对"智力激发"、"安全性"、"工作环境"的重视度两者差别最大。

根据问卷设置可见工作过的研究生工作过的研究生重返校园进行有针对性的深造,他们对自我,对未来的工作都有一个很好的定位,目的很明确,且他们更看重自己能力的发挥和自我的水平的提高和进步,但同时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锻炼和挫折后,信心没有那么充足。而没有工作过的研究生由于对社会,对自我能力的了解不够,从而不能对自己的择业有一个很好的定位,比较茫然,对未来择业很理想化,但信心却十足,这也所谓"初生的牛犊不怕虎"。

3、 年级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考察了不同年级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出:不同年级的研究生由于对自己、对社会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他们的职业价值观也有所不同。但从调查数据的分析结果可知,年级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除"声誉"这一维度较大外,对其他维度的影响并不大。

4、专业的满意程度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通过SPSS软件的方差分析考察了工科大学理工科专业研究生对专业的满意程度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受其影响较大的维度有三个,分别是"智力激发"、"安全性"、"监督关系"。

从这三个维度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对专业不满意的研究生比其他研究生更加重视"智力激发"、"安全性"、"监督关系"。对专业不满意的研究生对以后的择业呈现矛盾心理,他们很想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很好的面对新问题,接受新事物,能感到学习的紧迫性,在工作中有多创新;可又希望有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并有一个可以依靠和信赖的领导。可见他们在想挑战自己,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由于对专业的不满意和对专业知识的不认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把一切都寄希望于别人和社会。

5、家庭环境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本研究为了对研究生居住的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经过方差分析,得知对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的6个维度都有明显的影响。即"生活方式"、"声誉"、"利他主义"、"工作环境"、"监督关系"、"管理"。

从受其影响最大的这六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可知:居住北方城市的研究生最重视"生活方式"、"声誉"、"工作环境",且不论是南方、北方,城市的都比农村的注重这三个维度,可见北方城市的研究生思想还很保守,把面子看的很重要;且生活在农村的研究生比生活在城市的研究生更加吃苦耐劳。在"利他主义"和"监督关系"方面,农村比城市要注重,且北方农村的研究生最注重,这依旧表现出农村研究生思想的保守,尤其是北方农村的研究生,他们想做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事情,却把希望却寄托于社会和领导,而不是自己,这说明农村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是很缺乏自信的。在"管理"这一维度上,北方研究生比南方研究生重视,这与北方人的好胜、要面子的心理是相符的,同时也表现出他们自信的一面,想在以后的工作中显示自己组织、领导和影响他人的能力。

四、 结论与对策

通过上述对理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的总体特征分析,男女生、有无工作经验、不同年级、对专业满意程度及不同家庭环境的硕士研究生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重视程度的对比分析,可知这些因素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了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他们的职业价值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总体上来讲理工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都很看重自己今后的成就和经济报酬,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也就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还是很重视自己能力最大限度的发挥,通过自己的能力争取事业成功,且在工作中有所创新,整体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

就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下的研究对策与建议:

首先,加强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价值观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部分,也是统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研究生比起来源相对单一的本科生来讲相对复杂,所遇到的困惑也相对很多,这就需要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其端正自己看待问题的态度,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特别是对有无经验的研究生存在的不同困惑,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端正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态度。让他们能够很好的了解社会、审视自己,有针对性的寻找社会和自身的结合点,树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最终使人才的供给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使他们在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其次,加强职业价值观引导。培养人才和心理健康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机构,不仅要扎实培养对象即在校的所有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能力;还要对其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及引导。本研究对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专业满意程度不同的研究生分析对比结果中存在的问题,都需要学校建立心理干预体系,对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定期的普查。了解其总体特征,掌握他们的成长规律,聘用专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就其出现的问题制定合理的教育方案。在择业方面也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科学引导,增强他们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使其构建一个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能够科学合理的在社会上进行择业。

再次,加强制度建设和政策性的引导。研究生的就业就是再次回到社会上,政府作为社会的行政指导中心,要不断完善就业制度建设,加强就业监督,并把就业纳入法制化轨道。利用其宏观调控这只隐形的手加大对用人机制、单位编制等制度的改革,扩大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自,为研究生的就业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竞争环境,形成一种健康的竞争观念即实力至上,同时为求职者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也就为研究生的择业心理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对其树立健康的职业价值观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也减轻研究生的心理压力和就业压力,使其对自身和社会有一个很好的判断和把握。

最后,加强家庭的教育。研究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程,除了研究生自身能力增强,树立健康职业价值观,高校对其引导和政府社会为其提供一定的机会和环境外,家庭也应为其负起责任,使其能在和睦家庭的氛围下没有任何家庭压力的投入工作,投入社会,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为家庭担起应负的责任,促进家庭社会的和谐发展。

五、参考文献

[1]张金生.研究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西南大学,2008.

[2]宁维卫.中国城市青年职业价值观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6,(4).

科研统计分析范文2

关键词:科技查新;查新项目;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G25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2)07-0117-05

科技查新是指具有查新业务资质的查新机构根据查新委托人提供的需要查证其新颖性的科学技术内容,按照《科技查新规范》进行操作并做出结论。在课题立项阶段,科技查新报告可以帮助科研人员准确选题,为科研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丰富的参考文献,可以判断所选申报项目是否具有新颖性,防止重复研究,提高立项成功率。在课题结题和报奖阶段,可以为项目成果的鉴定、评估、报奖等提供成果新颖性的文献依据,提高科技成果鉴定、评估、奖励等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科技查新作为一项深层次的情报咨询工作,对规范我国的科技活动、客观评价科研项目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仅对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近五年来的科技查新工作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提高查新服务能力和拓展查新服务业务的对策。

1、上海海事大学科技查新服务的现状

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于2005年开始筹建科技查新工作站,经过几年的筹备。2009年1月21日,上海海事大学被设立“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G12)”(以下简称查新站G12),致力于为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提供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项目评奖等相关科技查新服务。查新人员由具有港口、航运、物流等相关学科背景的20人组成,85%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全部拥有教育部/科技部的查新员资质,并经Dialog国际联机检索机构培训,获得国际联机检索证书,具有多年的科技查新经验(见表1)。

2007-2011年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共完成查新报告2190项。在其发展过程中,前面4年完成的查新报告逐年呈直线增加,在2007年51项的基础上每年平均增加近200项(见图1)。2010年完成的查新报告数量最多,为当年上海市高校查新站第一,其712项查新报告中有70项为查新员在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挂职期间完成。2011年我校图书馆在重视科技查新的基础上,尝试开拓其他情报咨询服务,查新数量增速有所下降。

2、基于项目统计的科技查新工作分析

2.1 数据来源和分析方法

以2007-2011年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存档的科技查新报告、查新委托书等内容为原始材料,按照查新项目的查新目的、检索范围、项目来源、院系分布、委托单位、查新项目月工作量分布等进行分析。

2.2 查新项目的查新目的

科技查新为科技成果的立项、鉴定、评估、验收、奖励等提供客观依据,按照查新目的对受理的查新项目进行统计(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我校图书馆承担的查新项目以科研立项和成果鉴定居多,分别为1168项和892项,两类查新数量合计占总数量的90%。奖励申报和博士论文开题结题次之,为95项和33项,专利申请查新几近空白。2010年、2011年的成果鉴定查新数量比2007—2009年增长了近1倍。成果鉴定查新数量的稳步增长说明查新用户逐渐认识到科技查新在成果定位、专家评议方面的作用,对项目结题验收时进行查新的意识不断增强。科研立项类的查新项目占据的份额最大,这与科研机构对立项前的查新工作越来越重视以及我国从国家到地方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等是分不开的。立项查新不但能避免科研经费的重复浪费、节约科研资金、缩短科研周期,还能帮科研人员明确研究项目的研究现状。便于项目的成功申报。

3.3 查新项目的检索范围

按查新项目的检索范围对委托查新的科研项目进行统计(见图2),可知,5年内共完成国内查新1061项,国内外查新1129项。从图中可以发现,2007年、2008年国内外查新分别占92%、63%;2009年国内外查新比例降低至45%,2010-2011年查新数量有明显的增长,并且稳定在600项以上。虽然国内外查新的数量逐年增加,但目前国内外查新的比例不高。进一步分析可知,国内查新主要为社会科学类课题和“适用课题”,部分中小企业由资金限制和项目级别的原因也只选择进行国内查新。国内外查新项目大多数来源于高校和大型企业,课题来源主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等。其中,高校承担了国家大部分的前沿基础科研项目,而企业重点倾向于科研成果的实施和应用研究。

2.4 查新项目的来源

完成的查新项目中,校内查新1327项(60.6%),校外查新863项(39.4%)。其中2007年完成的查新项目主要为校内查新(98.1%);2008年、2009年完成的校内查新项目为校外查新项目的2倍;2010年完成的712项查新项目中,校内查新项目和校外查新数量基本相当;2011年完成的校内查新项目数量继续增长,达389项(58.7%),校外查新数量稍有减少,为274项(41.3%)(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的查新用户以校内为主,主要服务于学校的科学研究和学科发展,但由于其拥有丰富的港口、航运、物流等相关学科的文献资源,以及具有相应的专业背景的查新人员,自2007年以来,十分注重为相关特色行业提供查新服务,在业界开展了一定的营销和推广,进而提高了查新站c12的知名度,查新总量和校外查新数量实现了大幅上升,且受到行业用户的高度认可。

2.5 校内委托查新院系分布

通过对查新委托人所在院系进行统计,分析各学院在学校科研中地位,从而为把握学校学科科研的发展方向提供事实依据。2007-2011年共完成校内查新项目1327项,其中行政及其他人员委托的查新项目按内容所属归于相应学院,查新项目按学院进行统计(见图3)。从中可以看出,校内查新实现各学院全覆盖。从查新数量上看,各学院的查新数量都逐年快速递增。主要是由于2009年以前,查新站G12尚未获得查新资质,校内科研人员只能到校外查新机构办理委托,自2009年建站以来,为校内科研人员科研过程中进行查新提供了便捷渠道,查新质量赢得校内科研人员的肯定的同时,科研管理力度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均显著增强。

从图3可看出。校内查新数量较多的学院依次是:商船学院195项(14.7%),经济管理学177项(13.3%),物流工程学院167项(12.6%),信息工程学院164项(12.4%),文理学院125项(9.4%)。这些数据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我校科研成果发展情况。2011年,我校共有32项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排在前五的分别是:文理学院7项、商船学院和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各4项、信息工程学院和科学研究院各3项。这些科研成果主要分布在以上几个查新较多的学院。进一步分析可知,上海海事大学港口、航运、物流类学科的查新数量最多,体现了学校在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航运经济管理等传统优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海洋学科与工程学科的查新数量也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与我校成立了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和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加大对海洋相关学科方向的科研投入密切相关。

3.6 校外查新委托单位分布

对校外查新委托单位的分析。可以了解委托单位的分布现状以及查新需求,并从侧面反映出查新站G12在社会上的知名度。现对根据2007-2011年受理的校外查新项目第一委托单位进行统计(见表4)。目前查新站G12的校外查新委托单位来源于中国24个省份及中国香港地区,查新服务在社会上已有一定的影响。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高校单位的查新项目数量占到校外查新项目总量的60%左右,大部分来源于行业内高校委托的相关课题,查新站G12通过行业协会网站、期刊等媒介科技查新通知以及参加相关行业会议的宣传效应全面凸显。而其他课题的校外查新不多。其原因是很多高校图书馆设有查新站,导致了高校用户的分流。自2008年起委托我校查新的校外单位迅速增多,2010年的校外查新单位达到221个。企业、科研院所等其他单位主要为港口、航运等行业特色鲜明的相关单位,如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2项)、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5项)、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18项)等。总体来看,高校用户委托我校办理查新业务的数量比企业、科研院所用户委托的数量相对较多,查新站G12在行业科技发展中的作用及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还有待提升。

3.7 查新项目月工作量分布

根据每月完成查新项目的统计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查新工作的基本情况。现对2009年查新站G12建站以来完成的查新项目进行月统计分析,对部门合理决策工作计划更有参考性。由于每份国内查新报告和国内外查新报告的完成时间不同,将国内查新折合成半个国内外查新,按每月完成的国内外查新数量进行统计,可以得出2009—2011年平均月查新工作量分布情况(见图4)。图中可以看出,每月的查新工作量有较大波动,但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月查新工作量分布来看,有明显查新工作严重超负荷的集中时间段,如3月、4月、8月、12月。因为每年3月都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基金集中申报时间,4月是上海市级科研项目立项以及行业成果奖励申报高峰期,8月的查新课题主要来源于相关行业机构的成果鉴定课题,12月的查新数量逐年持续攀升,查新任务最重,主要为校内各类立项和结题验收课题提供查新服务。寒暑假(1月、2月、7月)期间同时是各类各级项目申请或验收“低谷”,用户委托的查新数量不多。每年的10月和11月查新工作量相对较小,适合集中开展图书馆其他重大咨询和研究任务。

3、建议与对策

随着用户专业化、个性化专业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加大查新服务能力和拓展查新服务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上述分析,针对图书馆查新工作的现状及查新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对新形势下的科技查新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以期适应科技查新工作的发展趋势,同时为其他查新机构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3.1 加强查新员队伍建设

未来科技查新机构的竞争,终究是人才的竞争。查新机构要保持强有力的发展,关键在于拥有一批优秀的查新员队伍。因此,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充实和提高查新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技能。通过查新相关培训、查新研讨会及行业会议进行学习交流,提升查新工作能力。在日常查新过程中,定期组织查新质量讨论会,并邀请科技查新专家来对查新员进行指导。同时把继续教育纳入部门的发展规划之中,为查新员提供系统的继续教育机会和多样的继续教育方式,如我校图书馆现有3名查新员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学位,2名查新员在国外咨询公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培训交流等。查新机构还需紧跟社会科研活动的动向,及时引进相应学科的查新人员,扩大查新员队伍。

3.2 加大营销宣传,提高社会知名度

科技查新机构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大宣传营销,提高社会知名度。可以依靠报纸、杂志、互联网、微博等多种媒介,广泛开展科技查新宣传。通过宣传增强科研与技术创新领域对科技查新的认知度、认同感和重视程度。利用各种渠道大力宣传查新工作在科研管理、企业技术引进与创新中的作用,让更多潜在用户了解科技查新的意义与作用。通过参加学术交流、科技论坛、专题研讨等与相关行业部门合作,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为其科研部门提供查新服务。我校图书馆近五年来校外科技查新的数量不断增长,与我校查新人员及时关注行业内科研动态,以及通过参加港口、航运、物流类科技会议和展览进行营销是分不开的。

3.3 拓展查新业务范围及深度

科技查新不仅局限于为科技成果的鉴定、评估、验收、转化、奖励等提供客观的文献依据,立足科技查新可以对信息进行加工分析,为委托查新单位提供多领域高层次服务。目前高校查新站提供的查新报告类型也比较单一,需在当前的基础上,拓宽查新业务范围及深度,构建完善的查新服务体系,满足不同科研单位的查新需求,如在目前科技查新的基础上,针对重大科技专项的查新,主动利于查新资源优势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如开展课题跟踪、定题服务、竞争情报、专题情报等增值。以满足高端用户的需求,同时提升查新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使科技查新工作为更快地出科技成果、提高科研水平、加速科技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6]。如2010年查新站G12派4位查新员在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培训,学习国家一级查新机构科技查新服务模式、服务重点和开展情报分析服务的经验,提高了查新员业务能力,对我校查新站满足不同层次的查新服务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4 建立查新高峰应对机制

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立项、鉴定、报奖的受理时间都有一定规律可循,建立灵活的查新高峰应对机制有助于保障科技查新质量,有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因.此,要提前与科研管理部门沟通,尽早查新通知让查新项目负责人提前准备。查新站G12在查新高峰前会召开查新动员以及对查新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确保查新报告质量。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措施提高查新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查新员积极性,同时联系校内勤工助学学生协助进行查新材料的整理,减轻查新员的负担,有利于保证在查新高峰期保证查新质量。

3.5 重视专利查新

专利查新可以避免重复研究、加快专利申请进度、评估企业专利技术、防止侵权或保护自身利益,深受企业青睐。查新站G12近年来积极派送资深查新人员参加专利查新、专利分析等方面的培训和学术交流,并尝试与企业合作,为企业专利技术开发提供专利查新服务,已初步取得一定成效,但尚处于起步阶段。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加强企业产品和专利申请查新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专利申请人引起重视,深化对专利查新的了解;另一方面重视查新员的专利能力的提升,熟练掌握专利知识及相应的法律知识,为开展专利查新服务奠定基础。

科研统计分析范文3

关键词:三网融合;现状分析;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TN915.02;TN943.6

1 “三网融合”的定义

在《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三网融合的表现形式被定义为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在向数字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过程中,技术功能和业务范围趋于一致,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的共享,能为用户提供语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业务和服务。

2 “三网融合在河北科技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河北省科技系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三网融合技术的发展,制定相关的政策与法规,最主要是将三网融合作为工作的平台,在实践应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自身的工作效率、丰富了工作职能。由于三网融合技术发展的不够完善,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实际数据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果为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提供数据支持.

2.1 三网融合在河北省科技系统中的应用现状调查分析

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笔者设计了《三网融合在河北省科技系统应用调查问卷》共分为五个大项:1)科技系统对“三网融合”的支持。2)“三网融合”在科技系统网络重构过程中的应用。3)三网融合在科技管理和科技研究中的应用。4)三网融合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的应用。5)三网融合在科技系统资源整合与机构合作中的应用,共计56个小题。

本次调查采用了实地走访与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走访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和执行者,选取了河北省科技系统和衡水市科技局进行了问卷调查。

2.2 调查数据分析

针对问卷调查与实地走访的数据,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处理,得到了相应的结果。

(1)科技系统对三网融合的支持

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以及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发现区别主要有两点:有的从管理角度,通过政策规划的制定对三网融合给予政策支持,有的是从技术发展与研究角度对三网融合给予技术支持,还有的是从数据收集与信息的处理方面对三网融合给予数据支持

(2)三网融合在科技管理系统网络重构过程中的应用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在三网融合的基础上,消除壁垒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体系,共享资源提高效率,建立科技信息高速公路,是所有科技系统工作人员的共识。但由于技术和整合等因素,在三网融合的发展与应用过程中,构建统一的科技系统网络还需要进一步发展。

(3)三网融合在科技管理、科技研究中的应用

对科技系统中的管理人员和科技研究人员应用三网融合的情况通过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其中有代表性题目是在工作中、信息数据收集与处理中应用三网融合的情况调查题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在科技系统对科研项目的指导、监督、检查、评估、验收与鉴定的过程中,三网融合的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

(4)三网融合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过程的应用

河北省科技系统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过程中借助三网融合这个平台,起到了很好的成果转化作用,但由于技术本身的问题,在应用中还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在科技系统的支持与管理下,将科技成果转化并在人民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多,近两年出现的网络购火车票、远程医疗、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等应用也日益繁多。

3 “三网融合在河北科技系统应用”的对策研究

科技系统将基于三网融合技术,运用互联网、电信网、广电网等通信技术,实现“立体”的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将科技系统管理信息化扩展延伸到所管辖的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在互动科技系统平台上,用户可以通过三网融合方式接入远端科技管理信息系统,获得科技信息。

3.1 对三网融合的支持,科技系统应起到科技引领作用

从政策、法规的制定,到研究项目或方案的实施,积极指导协调相关技术攻关,科技系统做好管理工作。从行政领导到技术攻关人员以及相关的科技机构都要重视这项工作。以政府的方针政策为依据,学习兄弟省份的先进经验,把我省的三网融合做的更好更完善。

3.2 省科技系统以“三网融合”为平台,重构科技系统网络体系

省科技系统建立以三网融合为基础、以信息软交换为控制核心的科技系统信息化网络,采用丰富的接入手段一方面各类用户连接到各分组网络,另一方面将信息格式转化为能够在各分组网络上传递的信息格式,实现各类用户系统、各类信息交流的整合,在传输层、控制层提供可靠性高安全性好的技术支持,保障资源的安全;业务层采用开放的业务接口,提供科研系统的相关机构的业务接口,实现科研业务、网络信息的有效共享。

3.3 应用“三网融合”为科研系统在政策制定、科技项目管理、成果转化等职能创造新的机遇

“三网整合”决定的信息的“宽进宽出”,科研系统要建立开发适合于“三网整合”的工作资源,系统底层兼容电信网络与广电网络,支持多种模式的终端访问,这样就可方便用户与科技管理人员的工作交流。科研系统的各类政策法规的公布不在单纯以网络形式公布,而是打破现在的层层传达的瓶颈,通过“三网融合”平台,使各相关人员及时得到相关信息,并及时回传上报信息。还可以通过语音、视频等进行沟通与交流。

3.4 以三网融合为契机,优化科研系统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平台

科研系统不仅管理各科研院所,更与图书情报、政府部门、公安交通等其他社会机构提供科技技术支持。同时,与其他各省科技系统也有着良好地合作关系。三网融合恰好提供了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打破壁垒、打破瓶颈,通过三网融合实现信息共享,更好地与其他部门及兄弟省份的科研系统积极合作。

总之,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利用整合后的统一网络基础,对内整合自身资源,通过手机、电视、计算机及其他终端设备延伸服务,对外融合政府、公安、交通、商业、企业等跨地域、跨行业的各类资源,内外结合,构建一个工作信息畅通、资源丰富、服务多样、覆盖广阔的科研系统信息化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各科研管理部门、科研机构、科研院所及大中专院校都能通过网络整合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共享网络资源及实现相互工作信息的交流。同时,也能实现与兄弟科研机构的信息共享与整合,互相支持,共同更好执行科研系统的各项职能。

参考文献:

[1]高菲.三网融合的必要条件[J].新闻爱好者,2012,1.

[2]王柳,商建辉.三网融合背景下NGB的SWOT分析及对策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院学报,2011,12.

[3]杨凯.三网融合技术在四川油气田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4.

[4]山东浪潮与广电合作建三网融合应用中心.信息化与信息技术,2012,1.

[5]张明生.“三网融合”技术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D].优秀硕士论文.

科研统计分析范文4

关键词:科研单位;OA系统;科研业务流程;设计

OA(Office Automation)即办公自动化,它利用先进的技术,使人们的各种办公业务活动逐步由各种设备、各种人机信息系统来协助完成,达到充分利用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高生产率的目的[1]。目前,伴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的实现,开展办公自动化受到政府、企业以及其他单位的高度重视,OA系统的运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科研单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提高科研单位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建设科研单位的OA系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也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办公自动化于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等西方国家首先兴起,当时美国的部分企业开始使用机器来处理办公业务,这种手段被称为办公室自动化。到70年代后期形成新型综合学科——办公自动化(OA)。80年代到90年代,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始在世界各国得到较快的发展 [2]。

美国的办公自动化在公司和企业中发展得比政府部门要早,并且水平也较高。各公司、企业不仅把0A视为提高效率、节约成本的手段,更是利用它来加强经营管理,作为提高企业素质和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条件[3]。

日本办公自动化的起步稍晚于美国,并针对本国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本国办公自动化的规划,建立了相应的执行机构,组建了办公自动化的教育培训中心。随后完成的日本东京都政府办公大楼,成为一座综合利用了各种先进技术的智能大厦,是当代办公自动化先进水平的代表[4]。

1.2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OA系统的发展是伴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进行的,总结以往国内OA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OA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与发展趋势;OA系统的设计与应用;OA系统的安全性问题;OA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

在OA系统的发展历程、现状和发展趋势方面,李正涛(2008)认为OA是随着企业的信息化需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它的发展有历程包括四个阶段——文件型OA、流程性OA、知识型OA和智能型OA,同时指出OA系统会朝着产品化与行业化、门户化、知识化的方向发展[5]。潘芳(2008)将OA系统按照单位类型分为企业型OA和政府型OA,并指出未来企业型OA的发展趋势为信息网络化、业务关联化以及随需而变[6]。丁承惠(2010)认为OA系统的发展过程有三个阶段:以数据处理为中心的传统办公系统;以工作流为中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指出OA系统未来发展的特点为协调办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移动办公、“业务导向、技术无关”标准、人性化和个性化等[7]。

在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方面,王晓东[1]在自己的硕士论文中,立足山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实际,对单位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工作过程进行了详细的需求调研之后,采用了先进的开发模式和开发平台,从架构设计开始,完成了日常办公工作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并最终将系统实现为基于B/S结构的0A系统。

在OA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方面,陈欣,徐伟峰,高宇等针对用户身份验证需求、数据库安全需求、访问控制与权限管理需求,从账户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库备份与恢复三个方面设计了OA系统的安全机制,并将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应用在OA系统中[8]。马琳,刘福强,刘嵩从安全策略制订、安全风险评估、系统配置调整、应急预案编制、应急响应和应急恢复等几个方面来构建 OA 系统安全评估及保障体系[9]。李勇,马俊从数据加密技术、防止SQL注入攻击、防止恶意脚本攻击、设计图像验证码、防止数据库被下载等几个方面来设计OA系统的安全模式[10]。

在OA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方面,郑竑祥发现OA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信息资源的浪费、安全隐患、对OA系统的一些误解、OA系统的普及性和广泛性不够等,并据此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加强信息一体化、确保网络信息的安全、加强对OA系统的了解、实现OA系统普及的对策建议[11]。刘莹认为目前OA系统存在信息孤岛、应用孤岛、资源孤岛的问题,并提出走一体化、集成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及数字化的道路[12]。宋贤钧从领导参与、统筹归划;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开发平台的选择;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全面推进过程中培训是关键;完善制度、保障安全等几个方面提出完善OA系统的对策建议[13]。

由以上对OA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可以看出,国外OA系统发展比较早、而且发展程度比较高,国内OA兴起相对比较晚,国内的研究更多的集中于介绍OA的发展历程以及发展趋势预测、对OA系统安全性的设计和研究以及目前企业OA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但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目前关于OA系统的研究更多的是针对政府、企业以及高校进行的,关于科研单位OA系统的研究还比较少。

科研统计分析范文5

【关键词】客运枢纽;交通影响分析;交通规划

一、客运交通枢纽相关概念

客运交通枢纽是一种多元化客流转乘转折处,多种交通方式在此得以换乘、集结与疏散,它具有通畅便捷,具备对称性和核心性的优势。对称性即就是城市内部的供职能力与城市对外供职能力经过这个对称部分得以连接,亦可看作区域局部交通供职能力与城市整体的交通供职能力,以此来确保客流换乘的需要;核心性可以理解为一个空间经济和区域交通中心的结合。

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本身的功能决定了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客运交通枢纽如果长久发展存活,就必须满足大量客流需求和客流供给;另一方面客运交通枢纽是交通换乘的中转站,与住宅区和商业设施相比吸引客流量较大和客流针对性较强的特点,成为各种交通形式的聚焦点。因此城市客运交通枢纽对其周边交叉口、主要路段和周边路网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城市客运枢纽对交通影响分析

2.1城市客运枢纽对交通影响范围确定

城市客运枢纽交通影响影响范围指枢纽产生的交通量,对各连接路及附近主要干道所带来的影响。在确定枢纽评价范围时采用圈层外推法:首先以枢纽为中心其周边是理想的方格状路网,假设客运枢纽位于O点,假设高峰时段所产生的车辆出行数是V,Ai是O点周围的第一圈节点(I=1,2,3,…,8),Bm第二圈节点(m=1,2,3,…,16),Cn是第三圈节点(n=1,2,3,…,24)。在利用该方法进行定量计算时,应结合主观分析法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影响范围。

2.2城市客运枢纽对交通影响分析

客运交通枢纽对交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主要路段、关键交叉口、周边路网、周围停车场以及附近公共交通等方面。

1、对主要路段影响分析:城市重点路段(干道)的交通影响主要是通过路段的服务水平来衡量的,干道服务水平是以考虑路段或整个干道的平均行驶速度来确定的。城市重点路段服务水平可以分为A、B、C、D、E五个等级。

2、对关键交叉口影响分析:城市路网中最明显最普遍的交通拥堵发生源就是交叉口,所以针对综合客运枢纽的交通影响分析时对于交叉口的交通情况分析往往比路段要重要得多。在研究城市客运枢纽对交叉口的影响时主要以交叉口的饱和度(V/C)和延误为依据进行交通影响分析。

3、对周边路网影响分析:通常状况下选择路网的饱和度来反映城市内特定区域的路网服务水平进行交通影响分析,LOS表示路网的饱和程度.确定路网饱和程度方法主要有建立路网辅助图和模拟分配法等。

4、对停车场所影响分析:城市客运枢纽的停车场所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仅供内部自己使用的专用停车场,二是供外来的社会车辆使用的公用停车场。根据调查现状分析客运枢纽所配设的停车位能否满足高峰时段和全天吸引的机动车停车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则可以让交通局牵头要求对现有的停车场地停车位数量适当增加或控制城市客运枢纽的规模或停车需求。

5、对周围公共交通影响:通过调查分析周围道路线路提供的公交客运能力能否满足高峰段乘客对公共交通需求状况,如果不满足,就要向城市道路管理部门建议增设一定量公交车线路,这样既可以对私家车产生延缓和抑制作用,减少了车辆对停车位的需求和对客运枢纽周围路网的冲击,又可以方便乘客换,使潜在的顾客源有所增加。

三、以城东客运站为例探讨城市客运枢纽对交通影响对策研究

西安城东客运枢纽处于纺北路,占地面积达172亩,是一座拥有地铁、出租、公交、长途客车以及城际列车的大型综合通枢纽。向北同西临高速距离不足2km,向东与西蓝高速、绕城高速王入口距离不到1km,西面则与东三环紧密相连,这样就使得进出的车辆可迅速驶入快速路网而不影响城市道路的正常运行。在某方面来讲,大大减缓长途车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与此同时,乘客出站后,就直接可以乘坐地铁1号线,车站北还设有公交站,乘客在大楼的内部就有效地实现了客运方式间的零换乘,很大程度上地减少了路面上方的道路压力。每天最大发车班次达到1500班次,客流量逾4万人次。

除交通功能之外,城东交通枢纽也是一个具有1000多个停车位,拥有饮食、购物、娱乐、休闲和健身的服务场所,切实做到了惠民利民,为人民的日常出行和生活提供了一项更加优越而又便捷的服务。

3.1 交通影响范围确定

根据枢纽情周边区域状况,通过数据调查研究得出,站前枢纽具有铁路客运、公交换乘、商业三个功能,取n=4:按照功能特点将周边小区划分为四个分区,m=5:再根据调查数据计算出综合牵引率,利用牵引力法求出枢纽沿不同方向的最大影响为850~1980米。该枢纽的研究范围确定,通常需要结合客运枢纽对城市交通影响和道路网络结构的特征。

3.2 交通流量方案规划调整

分别对客流量和车流量规划后,彼此定会有部分问题,所以,交通设计的下一步工作就是对客流和车流组织进行统一,对方案实施优化调整。首先是对客流量、交通流量进行累加,找出两者的冲突之处和不融洽的地方,其次是对这些地方进行实施方案探讨,找出解决办法,调整道路组织方案。最后对调整过的方案进行修改,直至实施最终的要求。

3.3客流以及车流交通组织

城市对外客运枢纽主要是由长途汽车、公共汽车、社会车辆等机动车辆构成。而直接对枢纽功能产生影响的最主要原因则是车辆进出枢纽的进出口,所以枢纽内部交通组织规划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针对枢纽车辆的进出口设置。出入口的布置要达到公交车绕行距离最短的效果。换句话讲,就是最大程度上满足车辆快速和便捷的进出枢纽口,不同方向的车辆就近进出道路口,严格禁止公交绕行于枢纽的情况发生,从而减缓了周边路网的承受能力,对主道路的影响达到最小。也就是减少对主路的影响,避免将枢纽的进出口设在主路的繁华和忙碌地段或交叉口附近等位置。也就是在进出口的设置上应让交通路网对周边道路的承受能力相对平衡,杜绝部分路段承载力太大的情况。

4.结语

本文联系我国这方面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实际形式,主要对客运枢纽的扩改提出了相对确切可行的建议。论文主要进行了以下2方面:

1.叙述了客运枢纽的位置特性,综合枢纽的特点提出了新的关于枢纽区域交通路网的设计与初期计划方案。

2.按照交通枢纽对周边地区交通影响,首要提出对应的方法,再通过圈层外推法研究其影响范围,在缓解客流量模拟分析中联系城市客运交通枢纽,根据影响范围提出合理的客流及车流交通组织。

参考文献

[1]陈峻,王炜,黄艳君.城市客运枢纽交通影响分析及设计[J].中国公路学报,2005,17

[2]程捷.城市交通客运交通枢纽规划研究―以陕西西安市为例[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科研统计分析范文6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科研管理;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0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绪论

    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其教学和社会服务职能的基础。高校科学研究的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学科结构、师资水平、培养质量以及高学历培养等软实力结构。

    狭义的科研管理是指围绕科研成果和项目的管理而展开,并以数据为中心的科研管理工作的一系列流程,包括科研成果的管理、宣传、奖励、档案和项目的申报、中检、结项等。而广义上的科研管理不仅包括科研数据管理,还要负责引导高校科研发展方向,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改革;推动科研机构发展以及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综合管理科研项目;通过培养、选拔和引进科研人才打造智力资源库;组织申报优秀科研成果,打造科研成果库;以及科研领域和科学研究的其它相关业务等。本文从狭义的科研管理出发,即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针对科研数据管理,完成科研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从而完善广义科研管理工作。

2. 当前科研管理系统现状

    国内高校目前使用的科研管理系统大多是在高校信息化背景下,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整合科研工作流程,对日常科研业务进行网络化管理,并提供辅助决策的科研信息管理平台。以武汉大学为例,系统用户一般包括三大类,如图1、2、3所示。

     

                            图1 科研人员角色用例图                           图2 科研秘书角色用例图

 

图3 科研管理机构角色用例图

    而系统的功能一般主要包括:

    (1)全方位的科研管理,全面兼容社科类和理工类科研项目,面对从事科研活动的校内外的老师、学生、多级用户;能够为所有从事科研活动的科研人员提供一个管理个人科研活动的网络空间平台,有效避免手工操作的劳动量,节省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 辅助各院系及研究基地的科研秘书或科研负责人管理本单位科研工作。例如及时掌握了解本单位科研人员的情况,完成有关的科研管理任务,如项目申报组织,项目中检等工作。

    (3)系统可以进行各种科研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并能形成和输出直观的分析图表,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从而为相关领导提供学校的各类科研动态,辅助科学决策。

    (4)个性定制的考核平台:系统提供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定义各种分类评价指标,提升科研考核奖励的透明化与量化水平。

    (5)动态、全面、精确地提供学校的有关科研信息,通过科研人员填报、科研秘书或相关负责人审核,系统可以即时动态地显示全校的科研情况。

    (6)实现科研管理工作的全面网络化办公。系统支持文件传送(发文)、E-mail、手机短信等多种独立或综合的通讯手段;实现科研项目从申报评审、中检到结项全过程的网络化处理,从而降低传统纸质办公的消耗。

3. 科研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普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对科研管理工作者的严重依赖上,即通过建立数据库,依靠人工输入大量的数据,实现简单的检索功能,这种方式没能有效降低科研管理人员工作量,同时减少了其与科研人员之间及时的沟通,无法满足科研工作对信息准确、实时高效的要求,造成信息传递失真等弊端。高校科研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科研数据缺乏全面性

    高校在进行科研数据管理时片面追求对项目和成果等可量化数据的管理,轻视或忽视了学术会议、学术报告、科研机构、科研人员等科研数据,导致对高校整体科研水平和科研现状无法有效地全面把握。

    (2)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很多高校科研信息采集和加工仍然采用传统的Excel、Word 等日常办公软件来处理数据,这种大量的手工劳动导致科研工作人员仍然无法从繁杂的数据简单录入编辑等操作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数据录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又比较滞后于实际的管理和服务需求。

    (3)信息资源交互性差

    科研管理工作的网络化建设进程明显落后于科研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之间以及科研人员之间对于信息有效沟通的需求,突出的表现为信息传递不流畅,流转失真且速度慢,致使科研人员不能及时了解学校的科研状况,科研人员之间无法有效沟通,从而导致本校大量科研信息资源相互孤立,资源交互及共享效益低。

    (4)科研管理参与程度低

    科研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需要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工作者的广泛共同参与,但目前局限于观念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弊病,科研人员并没有积极参与,使得科研工作互动性相对较差。

4. 解决方案

    4.1 基于现有系统进行系统需求再分析:软件需求(Requirement)是待开发系统的应当具有的特征。因此软件需求分析就是软件分析人员着手分析软件系统用来解决手头问题所需要的软件特征。需求分析的目的是理解并建立现实世界模型,主要任务是明确目标系统要完成的功能以及要具备的性能。获取需求的主要途径包括对用户的口头调研或问卷调研,以及收集用户的相关文档,进行分析挖掘等。主要通过用户需求调查与用户用例分析等途径进行。

    4.2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与重组:科研管理的业务内容非常广泛,但从科研管理系统的核心业务角度来看,主要包括项目管理,成果管理和学术管理三大块。项目管理业务流程以科研项目立项为例。

 

图4 项目立项业务流程图

 

图5 成果鉴定业务流程图

 

图6 学术活动管理流程图

    如图4、5、6分别呈现了项目立项业务流程、成果鉴定业务流程以及学术活动管理流程这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业务流程。

4.3 系统目标重构:系统在重构过程中着重关注系统的性能目标和功能目标。其中性能目标要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一是系统要先进实用: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应从满足本校科技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的实际出发,重点考虑系统的实用性,同时立足于满足现有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在系统设计过程中贯彻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高速处理、海量存储能力的原则,强调性价比以及系统的先进性,使系统生命周期尽量延长。

    二是 要安全可靠: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保存着学校重要的科研信息,其软、硬件可靠性程度,决定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生故障的可能性和频率。另一方面系统的安全性要求必须充分考虑数据一致性,并且系统应当在偶然事故及操作失误时,具有较强自我恢复能力,并且系统应充分利用SQL Serve数据库的维护工具,便于数据备份、恢复,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而尽可能避免造成系统死锁或信息丢失和破坏。

    三是数据保密性:科研管理信息包含高校科研合同、经费等重要信息,因此在满足数据内部共享的同时,还应加强系统的保密性管理,充分结合利用数据库封锁机制、授权管理机制、应用软件设置多级密码及软件分离等措施,保证系统数据保密与安全。

   四是强调系统的整体性: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因此系统开发必须按照科学的开发原则,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做好系统开发的整体布局与设计,保证学校科研数据信息统一,从而充分发挥系统的整体效益。

    五是系统规范性:数据的处理和描述要符合通用标准,数据的设计和定义要和教育部相关标准相一致,同时还要考虑与校内其它信息系统的配合与数据沟通,能够向其它系统提供一个信息交换的接口,降低科研管理系统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集成时的系统冗余。

    系统在功能重构上上要满足以下几方面要求:

    一是全面覆盖学校科研管理业务需求,通过学校局域网和各院系、研究基地计算机收集各种与业务有关的信息,简化人工管理流程,实现信息的一次录入多方共享及信息的综合加工,满足不同层次的信息需求。

    二是满足动态信息需求:系统能够动态及时地提供国内外科研动态信息,辅助校、院系各级科研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制定和分析科研计划及科研合同完成情况,实现对计划、合同执行的控制。

    三是具有标准化编码体系满足内外信息交换,按照相关信息标准,建立科研数据信息的统一规范,便于实现高校科研信息的系统内和系统外交换。

    4.4 借鉴其他技术方案的优点与长处,例如基于.Net平台方案、基于J2EE和SSH方案、基于ASP和ACCESS方案以及基于XML的B/S结构方案等。

    基于.Net平台方案结合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传统软件技术的传承和开拓创新两个方面。在继承方面,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操作系统和用户操作界面保持不变,使用户可以在不增加培训成本的情况下立即使用.NET软件;它能够很容易地整合现有系统,带来崭新的XML Web服务和.NET体验;.NET开发平台基于表达式,允许开发者更轻松地构建Web服务和网络应用,提供了多语言组件开发和执行的环境。

    基于J2EE和SSH方案基于J2EE平台,采用SSH框架方法,结合两者的四层模型和四层软件结构模式对科研管理系统进行设计。J2EE开发平台能够简化诸多企业级解决方案的开发、部署和管理相关的复杂问题;它提供了一个企业级的计算模型和运行环境用于开发和部署多层体系的应用,为搭建具有可伸缩性、灵活性、易维护性的商务系统提供了良好的机制;SSH框架方法强调通过现实世界的业务语言对系统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通过对现实业务世界中的事物的摹写、改造和优化,逐层向下分解显示、逻辑、存储三者内部以及之间的责任,从而完成问题在工具域(采用的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及语言等等)的求解,并对找到的答案进行封装,最终,以类似现实世界人员责任划分的方式完成系统结构的设计。

    基于ASP和ACCESS方案可以产生和运行动态的、交互的、高性能的 Web 服务器应用程序,并且它与HTML 等其他脚本语言之间可以实现相互嵌套,且具有广泛的浏览器适用性。ACCESS数据库技术具有面向对象的开发方式,单一的存储方式,友好和易操作的界面,处理多种数据的集成开发环境以及强大的开放数据库互连性能等优点;由于在编程过程中利用ASP的数据库链接技术,只要通过简单的修改数据库链接文件的参数即可达到数据库转化的目标,并且这种桌面型数据库 Access具有界面友好、易学易用、开发简单、接口灵活的优点。

   基于XML的B/S结构方案的优点包括:例如数据表示格式及操作规范化能规范系统设计以及加快系统开发;内容与形式的相对独立,使界面需要改动的时候可以不更改数据格式,数据格式的改变也可以保持界面不变;数据量显著减少而且作显示格式的XSLT文档可以很容易在客户端缓存;统一的数据表示方法、三层结构和XML的使用,能够有效屏蔽表示层表示方法和数据层数据结构之间异构性,便于集成高校或企业己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表示引擎,降低系统集成成本。

5. 结论

    高校科研系统作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知识体系,有机地整合了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相关资源,通过科研管理信息的获取、存储、分析、整理、转换、应用,达到提高科研人员的知识创新能力和科研管理效率的目标。在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方案,都要严格依照软件工程的思想和面向对象技术方法,按照需求分析、概要设计、具体设计的大致流程进行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