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形设计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图形设计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图形设计知识点

图形设计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V331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能:

(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3)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5)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较高的强度、良好的耐久性和工艺性都能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性。高性能混凝土良好的耐久性可以减少结构的维修费用,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收到良好的经济效益;高性能混凝土的高强度可以减少构件尺寸,减小自重,增加使用空间;HPC良好的工作性可以减少工人工作强度,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成本。

概括起来说,高性能混凝土就是能更好地满足结构功能要求和施工工艺要求的混凝土,能最大限度地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年限,降低工程造价。

二、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几个设计要点

1.设计混凝土的目标性能

应该根据工程的使用功能与混凝土结构和周围环境的具体情况设计混凝土的目标性能。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这不仅在技术上难以达到,而且也要造成资源上的极大浪费。

2.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

采用低水胶比,控制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其目的是为了降低混凝土的温升,增强硬化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能,减少硬化混凝土的收缩裂缝。水胶比较大时,混凝土中会留下较多的毛细孔,增加硬化混凝土的收缩。

3.适当的掺加矿物细掺料

使用矿物细掺料是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一个重要手段。其目的是为了抑制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吴中伟教授认为,矿物细掺料是商陡能混凝土的主要组成材料之一,它起着根本改变常规凝土性能的作用。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部分活性矿物细掺料可以促进水泥水化生成的进一步转化。改善硬化混凝土的孔结构,提混凝土的密实性能。应该注意,矿物细掺料的用不是简单的对水泥的代替。应该根据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具体况确定矿物细掺料的品种与掺量。研究表明,两种以上的矿物细掺料复合使用时,其综合果优于其分别单独使用的总和,这就是所谓超叠加效应。

4.掺加高效的外加剂

高效外加剂是配高性能混凝土的必备材料。正是由于高效外剂的发展才使高性能混凝土的制造成为可能现在已经有了制造各种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虽然他们的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超加效应也存在于外加剂与外加剂的复合使用及外加剂与矿物细掺料的复合使用中。将两种高效减水剂按照一定的比例复合使用,以使复合后的产品的各组分间的作用相互节制,从而达到发挥其各自的优势的目的,其综效果超过两种外加剂单独使用的效果的总和应该通过试验,找出最佳匹配材料与最佳匹比例。

5.保证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塌落度

在连续浇注的混凝土结构中,必须保证混凝土具有相同的塌落度。当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同时,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产生的收缩也不同,两种不同塌落度的混凝土之间容易产生较大的收缩裂缝。

6.采取不同的结构形式以赋予混凝土最佳的性能

例如钢纤维增强混凝土、杜拉纤维增强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对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混凝土中碱骨料反应的三个主要条件是使用了碱活性骨料、使用了高含碱量的水泥和混凝土结构所在处的环境中有水存在。其中结构使用环境中有水存在是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碱骨料反应除了可以应用复合使用矿物细掺料的方法加以抑制外,也可以破坏其产生的条件来加以避免。例如,用于室内的不接触水的结构,可以不考虑碱骨料反应的危害;对于用于室外的混凝土结构,我们也可以将使用碱活性骨料配制成钢管混凝土。由于环境中的水很难渗透进钢管里,因此碱骨料反应就难以发生含有碱活性成分的骨料也是可以使用的。这就为我们找到了合理利用高碱活性骨料的新途径。

三、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措施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来自致密的微观结构和低水胶比,但是其组成材料比普通混凝土复杂,而且低水胶比会使其工作性差,给施工带来了很多困难,因此严格的施工质量控制是保证高性能混凝土品质的关键。

1.材料控制

(1)原材料进厂(场)后,应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质量证明书等进行验收核查,并按有关标准的规定取样和复验。

(2)原材料进场(厂)后,应及时建立“原材料管理台帐”,台帐内容包括进货日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单位、供货单位、“质量证明”编号、“复试检验报告”编号及检验结果等。“原材料管理台帐”应填写正确、真实、项目齐全,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

(3)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应采用散料仓分别存储。袋装粉状材料在运输和存放期间应用专用库房存放,不得露天堆放,且应特别注意防潮。

(4)粗骨料应按要求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

(5)不同混凝土原材料应有固定的堆放地点和明确的标识,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生产日期和进厂(场)日期。原材料堆放时应有堆放分界标识,以免误用。骨料堆场应事先进行硬化处理,并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

2.搅拌方法

(1)搅拌设备的要求

搅拌高性能混凝土的大型搅拌站应该具有计算机控制技术,并且在现场关键部位采用监控系统。

(2)搅拌工艺要求

搅拌站必须严格掌握混凝土材料配合比,并在搅拌机旁挂牌公布,便于检查。混凝土原材料按重量计的允许偏差:水、水泥、矿物掺合料、外加剂:1%;粗、细骨料:2%。

投料顺序:混凝土原材料计量后,宜先向搅拌机投入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和料,搅拌均匀后,加水并将其搅拌成砂浆,再向搅拌机投入粗骨料,充分搅拌后,再投入外加剂,并搅拌均匀为止。在雨季施工时,应及时对骨料含水率进行测试,然后对用水量进行调整。

(3)搅拌质量控制

混凝土拌制是否均匀,混凝土的拌和物质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一般通过检测其工作性来控制。高性能混凝土出机检查的工作性主要是坍落度、含气量、混凝土温度和泌水状况。不合格时,要查找原因,一般的原因可能是称料的误差、水的计量不准、骨料含水量测试或计算失误,等等。查不出原因时,可适当追加复合外加剂以弥补坍落度和含气量的不足,不可采取加水的方式增加混凝土的坍落度。

3.温度控制

施工阶段引起混凝土开裂的拉应力主要是由温度收缩、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各自受到外部约束和内部约束引起的,各种收缩应力均按不同规律随时间变化,且抗拉强度等理学参数也随时间变化,当各种收缩应力的叠加值在某一时刻达到最大并超过抗拉强度时,即出现宏观裂缝,因此大型高性能混凝土工程应进行细微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据此提出裂缝控制的设计和施工措施或对其作出校核,同时现场实施温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养护方法。

四、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行业的发展前景

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广泛,因其具备多种优势,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结合国情,在目前材料供应有限的条件下仍能够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国内现有的有关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方案过于单一,无法满足设计不同、施工要求不同等实际施工过程中的综合要求,且缺乏对高性能混凝土科学便捷的试验评价统一标准。在高性能混凝土的运用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现场的施工环境,根据房屋设计和施工特点,有效地配合各种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现阶段,有关专家推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主要发展趋势包括超高性能混凝土、绿色高性能混凝土以及智能混凝土。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我国现阶段建设部正在大力推广的“十项建筑业新技术”的重点对象之一,它也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混凝土技术发展的趋势。由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联合混凝土协会举行的研讨会强调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能: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不离析,有足够的韧性和体积稳定性。文章首先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相比较普通混凝土的优异之处,结合其在房建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最后展望了高性能混凝土在我国建筑领域的应用发展前景。综上所述,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综合作业,必须确保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突破了以往的混凝土的技术性能缺陷,同时也对节能、工程质量、环境维护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研制成功是混凝土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混凝土技术性能进步的标志,其在工程上的应用范畴将越来越广泛,取得更好的技术经济效应。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性能,使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意义非常重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开发、研究及推广,使其性能更好地有所改善,从而使其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

参考文献:

图形设计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的教材经过较大幅度的改变,许多知识点均有改动。新教材的特点在于知识点逐步渗透,且呈现出螺旋形的上升趋势,而许多教师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原则上没有准确的认识,对于各个学段没有明确的目标,各册的知识点分布的特征不熟悉,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重点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1.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该学科的特质较为特殊,要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学工具的辅助。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并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需要。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几下几种:①教学工具缺乏。许多学校的条件有限,没有齐备的教学工具及辅助条件,或者教师为了节约时间,尽快完成教学任务,仅仅让少数学生进行操作,其他学生观察,限制了学生的动手操作,降低了学习兴趣;②课堂设计缺乏创新。教材改版后,要达到学生理解知识点的目标,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课堂设计需要具有创新性,但是部分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方法,形式较为死板无趣,无法给学生带来新鲜感;③课件质量低下。教材中的图片为静态图片,而教材中需要学习的知识点多为动态立体图形,在书本上无法进行空间想象,在制作课件时,需要较多的空间立体图形,促进学生对于空间立体图形的直观理解,但是该要求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平,许多教师无法做出上述要求的课件。

2.图形与变换的教学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对图形和变换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能够识别各种图形并具有一定的画图能力。教师需要以各个学段的教学要求,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提升学生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1)结合生活实际。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对于数学活动与生活实践的关系有着明确的说法,即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环境及状态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其有限的生活经验,不断地将教材知识与之相结合,将其作为学习的资源,在讲解新知识或者从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引申到新知识点时,使学生能够对各种图形极其变换更加具有具象化的熟悉感,更容易接受。

(2)回归生活。学生在学习了各种几何图形的知识点后,可以引导其将所学知识点联系实际生活,认真细心观察生活中的各种食物是否存在对称、旋转等情况,将具体事物的形状抽象出来,即转化为数学知识点。该方法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高度,利用数学的理论认知周围的事物,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图形之间的关系、各种图形及变换的特点,了解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体现,并能有效的培养其空间想象能力,锻炼思维。

(3)实际操作。现代小学生的共性为动手能力的缺失,而在进行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数学的知识点融入到手工操作的时间活动中,如剪纸、折纸等。教师可以最先示范,教学生一步一步地进行操作,该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图形变化的规律及特点。另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开展画图训练,如对称的方格、圆形的变化等,可以将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形象的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数形的转化,运用能力也能够直接应用于考试解题中,提高做题的速度及正确率。

3.图形与位置

在图形与位置中,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东南西北的方向及前后左右的方位知识。学生对该概念较为模糊,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学生先积累较多的方位印象及了解典型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周围自然环境的事物进行讲解,如太阳是东升西落、北斗星的方位等。将教师划分成若干个版块,设定一个方向,让学生指出各个同学所处的方位等。还可以要求学生在操场或者户外活动时,仔细观察并判断事物所处的位置,如早晨在操场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等,可以使学生对于方向及方位有深刻的了解。

总之,小学数学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于强化学生对于图形的理解,提升空间想象能力,但是该类能力的培养及提升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且需要设计出有创意的课堂,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激发学习兴趣,改消极被动的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进行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韩权龙.把握图形特征 发展空间观念[J].甘肃教育,2010(19).

图形设计知识点范文3

1.2软件与理论基础

该类课程,以软件知识的讲授为基础,需要将相应的设计理念与美学知识穿插到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区。矢量图形软件以Illustrator为主,让学生学会图形的绘制方法与管理编辑技巧。位图编辑软件以Photoshop为主,让学生学会图像的选择、调整、调色与效果处理等方法。

1.3处理方式与知识点

绘制或采集:图形的第一步要绘制,图像的第一步是要采集。Illustrator绘制图形的主要工具有钢笔、直线、矩形、文字、画笔这几个工具组,且除了画笔,其他和Photoshop的使用方法很类似。图像采集的方法有很多,最简答的方法是手机拍照,也可以使用专业的摄影摄像设备或扫描仪获取。选择:有了图形图像以后,第二步要进行取舍,尤其是图像。Photoshop中的选择工具主要有矩形选框、套索、快速选择、裁剪等工具组,配合选择菜单,将所需要的图像元素进行抠取出来。保护:不论是绘制的图形,还是获取的图像,合适的素材非常难得,在编辑的时候,要进行保护。Photoshop中蒙版、智能对象、智能滤镜和调整图层,都能很好地对图形图像保护。修饰:对于损坏或者颜色不足的图像,使用修复工具可以很好地还原,使用色阶曲线等调整命令或者调整图层,能够很好地进行颜色处理。特效:很多的时候为了追求更好的效果,需要特殊效果设计。图层样式、图层混合模式与滤镜,或者利用插件,能够制作丰富的图形图像效果。

2教学方法

如何将知识点有效地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对于图形图像类课程,主要有现场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几种常用的教学方法。现场教学:让学生边学边做,在学习软件操作进行实际的开发设计。在计算机机房里面配合多媒体相应软硬件设备,老师边讲解边演示,讲完以后,学生可以直接进行操作学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理论性的知识或作品欣赏,可以利用投影设备一起观看学习。操作类的知识,学生能够及时地操作演练,有助于改善学习效果。案例教学:大部分的操作性知识,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进行演示。让学生通过模拟一个实际的案例制作过程,掌握参数在设计中的效果。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不仅能学会软件操作,也要能自己的实际设计开发作品。将一个真实的任务,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创意设计、软件开发。对比教学法:很多的工具都能实现同一效果,前后的知识点要进行对比教学,同一知识点在不同的操作中,设置也会不同。

3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主要包含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各占50分,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即考核学生的软件制作能力,又要考核设计开发能力。平时考核方式包括课堂作业、出勤与讨论、大作业。每次课后布置与本次课程主讲知识点相关作业,每次作业应在规定时间独立完成并上交,迟交或者作业不满足要求均按零分计算,每次作业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20分。出勤是指课堂到课情况,讨论是指课堂教学中工程案例讨论、知识点讨论、作业讨论等,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10分。大作业包括综合案例或者比赛作品设计,是指按照教学进度要求,学生进行按照相关比赛的要求进行设计开发,按百分制评分,总评后折算成20分。期末考核方式包含理论考试、上机操作。理论考试,以试卷为主,考核学生相应的设计、软件知识基础,总评后折算成20分。上机考试以操作为主,包含命题类和设计类两种,各占15分,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命题类题目,设计类题目由于受时间的限制,放在平时,以考核学生的创意与美学知识为主。这样即考核学生软件的熟练程度,又能考核学生的真实设计开发能力与创意能力。

图形设计知识点范文4

内容整合策略

初三几何可分3个阶段进行总复习,第1阶段内容为“图形的认识”,第2阶段内容为“图形与变换”,第3阶段内容为“图形与证明”。对每阶段内容均需进行重新整合,组织形成连贯一致的知识进行适宜性的教学。第1阶段复习是对知识点进行基础的复习巩固,可按传统方法进行整合,分三线八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力求让学生掌握双基,暂时避免较难的综合运用,以知识点的整理和查漏补缺为目的。第2阶段是进一步地深入的专题复习,只涉及3种变换,仍然是在保证基础的技能训练下的进一步提升。第3阶段是注意提高问题综合性的研究。对一些问题进行小综合的训练,帮助学生进行方法的提炼,是对前 面复习的提升,把图形的相似与全等融入此阶段复习,让学生掌握证明各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掌握常用的、较典型的解题方法。在复习时,指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把解题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使学生掌握更牢固,应用更灵活。至于解直角三角形以及图形与坐标部分可在3个阶段复习后再进行。

教学设计策略

目标明确以及准确,分层设标,分类推进抓住主干,始终抓住内容的重点复习。设计保证学生双基的获得与训练,以基础题为主体而不片面追求解题的难度、技巧和速度。题组的选择与编排设计体现一定的弹性和梯度,突出层次性,采取分层设标,分类推进的办法。

采用学案形式教学复习时采用学案的形式,保证课内训练的有效性。对应于所有知识点,设计相应的基础练习题,尽量不遗漏。其中练习题设置的难度在教材的中等例题以下,每一节知识点的复习回顾尽量结合题目。对一些重点且较难的知识点,设计成局部,让学生再次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填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训练内容、及时的训练反馈、足够的时间,为学生尽量完成课内批改,从而达到淡化形式,注重实质,体现复习有效性。其设计编写模式大致如下:知识结构;知识点回顾;基础达标练习;能力提高训练。

注重内容定位,精选题组有了准确内容定位,才能选题,为内容服务,否则怎样选题都会出现问题。选题需来自教材,又有提升,有利于深化和拓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做中学,狠抓落实能力训练,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选题以教材为主,以近年来各地中考题为辅,注重精选及编排合理。图形与变换是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的重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操作能力,形成空间观念和运动变化的意识。在考查内容上,具体可分为点动型、线动型,图形的翻折,平移与旋转类问题。解这类题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基本功、较强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时要切实把握几何图形的运动过程,注意运动过程中的特殊位置,在“动”中求“静”,在“静”中探求“动”的一般规律。围绕这一知识点,中考中出现了许多变化无穷、精彩纷呈、形式新颖的好题。

课堂教学策略

课堂实施讲求实效,强调课内技能的有效训练。注重局部,课内批改。专题复习课应以练习为主,双基训练题让学生自己完成后,选择出错多的题讲评;综合性的题目在教师启发引导后,让学生完成思维即运算的全过程,教师作点评和小结。每堂课的设计均预先印制学习材料,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大运动量、最有效的训练。教师避免面面俱到的讲授,而重点组织学生学习最主要的内容;辅之以切实可行的学习活动与评价手段,使学生有机会展示能够反映预期教学目标的学习水平;课堂上精讲多练,练在讲之前,讲在关键处,重视学生动手实践以及利用学生资源,课内及时辅导使得问题及时解决。

影响考试成绩最主要的因素

即知识因素、速度因素和心理因素。在复习过程中不但要解决知识问题,还要解决速度问题和心理问题。通过模拟训练,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有效地提高运算答题速度,稳定考试心理,正常发挥水平。专题训练要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逐步解决问题。

图形设计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复习课 学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复习课一直是我们强调的基本课型之一。要真正上好复习课,相对其它课型而言,确实比较困难,很容易就上成了“知识点报流水账”课或者就是以“练习代复习”课。笔者依据五年级总复习中“几何与图形”内容,谈谈在如何上好数学复习课。

一、根据学情,统筹安排

复习得好不好,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能否得到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能否持续增强。教师要对所需复习的内容按学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分类,特别是小学五年级的总复习阶段,教材已经按照不同的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类,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还要结合班级学情进行具体分析后再作安排。

就拿“几何与图形”复习内容来说,虽然在教材上只占了几页,但是其中涵盖了小学阶段学习的所有相关知识:点、线、面、体的认识;对学生空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要求等。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鉴于学生可能对“点、线”的表示方法、作图方法有所遗忘,对各种“面”之间的纵横关系梳理不清,对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不强的现状,我将复习课分为知识点串讲课与复习练习提高课两种类型。将这一内容的复习课作了如下的安排:“点与线”、“面”、“体”复习串讲各一课时,再各自配合复习练习提高课2到3课时。

二、复习串讲,形成网络

复习串讲课要引导学生把各知识点分类进行整理,比较相关知识点纵向横向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小学阶段相对比较完整的知识网络。

复习串讲课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以再现、整理、归纳的顺序,让学生将知识串联起来,使之系统化、清晰化。

1.学生课前整理,课堂上生生互补

“点、线”这一内容中包含了很多约定俗成的知识点,有些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大,需要学生一定的机械记忆:不同的线的表示方法、大小写字母表示的区别、不同的线的画法、角的认识,等等。因此,我设计了复习课前的准备作业,请学生仿照以往单元复习中的表格整理法对以上知识点进行整理。

复习课的课堂教学中,我先请数学成绩普通的学生就某个知识点进行交流,学生一般都会讲到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也会讲到角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整理,然后,再请其余同学进行知识的补充。

2.某一知识扩展,课堂上师生互动

课堂上,我带领学生先从一个任意四边形着手,逐步给图形增加内涵(可以从边的特征进入也可以从角的特征进入),形成四边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钩链;再将平行四边形进行分割和变形,将三角形、梯形的知识也进行串联。教师一边与学生进行知识回忆互动,记忆平面图形的特点和不同图形之间的区别,一边进行简洁的板书,帮助学生进一步在头脑中形成整个小学阶段平面图形相关知识的网络图。

3.创设生活情境,课堂上小组共商

“体”这一内容学生在五年级着重研究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才刚进行比较深入的接触,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比较好。鉴于在整个复习阶段,教师不光要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建立网络,更要通过知识的复习帮助学生提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我提供给学生们一个长方体油箱、一个正方体铁皮油箱的展开图,请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针对图示进行相关基本知识的比较和问答,利用少量时间进行图形特征、表面积计算方法、体积计算方法等基本知识的整理。接下去,我出示了每升汽油5.65元的价格和每平方分米铁皮8.50元的价格,请学生们进行问题的设计,再进行小组之间的问题互换解答。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学生们主动地参与到了复习活动中。问题由学生出,由学生解,错误也由学生分析。

三、复习练习,提高能力

由于复习串讲课内知识点的涵盖面比较广,所以在串讲课内一般只能完成一些最基本的练习,很多综合性的问题还需要另外的时间进行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数学能力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掌握,更在于能否应用知识自觉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要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复习练习课的安排显得很重要。其中,对于各种练习的安排也要注意突出几方面的要素。

1.复习练习的安排要凸现层次性

数学复习课的目的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弥补日常学习遗留的知识缺陷。所以,在练习设计上不能一味拔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在实际的数学教学工作中,一线的教师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很多需要学生理解记忆后运用的知识,经常会有部分学生在初次学习时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是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机械模仿操作上。所以,复习练习的设计还要兼顾层次性,要照顾到那些对在数学学习上理解力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既注重练习要求的层层递进,同时,多注重讲解时的步步反馈,让这些孩子有一个“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机会。促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体,让数学课堂真正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复习练习的安排要凸现综合性

数学复习课的练习设计上,除了根据平时的学生错题记录本来设计一些帮助扫清学习障碍、弥补缺陷的练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学习能力,促使学生不仅仅停留在运用单一知识去套解习题。所以,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注重将各知识点进行综合运用,有时还要包括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专项练习,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数学的价值。

如在“面”的复习练习提高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综合练习:给出24米长的木栅栏,请学生围出一个四边形的菜园(各边都不靠墙),比一比,谁围出的面积大?这样一个练习的解答,既要综合运用了四边形周长、面积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有意识训练了学生猜想、实践、验证的数学解题基本能力。类似这样的设计,教师只要自己多花一些心思,就可以让学生既学得有趣,又避免了师生共同陷入无趣的专项知识练习的题海。

3.复习练习的安排要凸现拓展型

除了上述的要素以外,复习练习设计还必须关注学生能力的拓展。有意识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图形设计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案例分析;AutoCAD;教学模式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研教改课题(湘教通[2014]247-368,[2013]223-320)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specialized AutoCAD teaching present situation of machinery majors. It is necessary for AutoCAD teaching to put forward case study method. It is discussed on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Organization and evaluation, teaching methods and means based on case study. The reform effect is good.

Key words:Case study method,AutoCAD,Teaching pattern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CAD)是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AutoCAD具备完善的图形绘制功能和强大的图形编辑功能,其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领域中应用广泛。传统课堂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与学生上机练习脱节,学生当时好像能听懂了,实际上机操作时对关键知识点把握欠缺,教学效果不理想。由于AutoCAD是一个应用软件,与其他课程教学相比,具有不同的课程特点,也就有不同的教学思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1-2]。案例分析法教学针对AutoCAD的课程特点,寓绘图命令的讲解于案例的剖析之中,使学生深入掌握AutoCAD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操作技能。

1 案例分析法的特点

案例分析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刀阔斧式的改革,将绘图命令的讲解与上机操作无缝对接,辅以案例强化,促成了“教、学、做”有机的统一,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案例分析法特征明显。其一,每一堂课具有明确的知识点;其二,围绕知识点有明确的需要学生独立或分组绘制的工程图形;其三,教师对学生绘制的图形进行综合评价,并计入平时成绩;其四,针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剖析和讲解。

2 案例分析法的应用研究

2.1授课内容

以“能用、会用、够用”为教学目标,紧密结合教学大纲,合理设置知识点,精选工程案例。知识点主要内容包括二维绘图与编辑、表格创建、文字标注、尺寸标注、绘图参数化、三维绘图与编辑、视图显示控制和图形的输出、典型零件的绘制和装配图的绘制等知识。通过选择典型案例,采用项目教学法来组织教学。比如通过工程实例阐述复制、镜像、偏移与阵列的概念、其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及其各自使用场合。对于非规律性重复出现的的命令一半采用复制(copy)解决,镜像(mirror)主要用于对称图形的绘制,偏移(offset)主要用于指定距离图形的绘制,阵列(array)主要用于矩形规律分布或环形均布图形的绘制。通过各知识点的案例训练分析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2教学组织与评价

每位学生独立操作一台计算机。上课前30分钟,教师教授相关知识点及操作要领,边讲边练,然后根据课堂任务学生独立或分成若干2-3人的小组完成相应的工程案例。上机操作是案例分析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练习不仅仅能提高学生对工程图的认识,而且是老师发现学生问题、检验教学效果的好机会。通过实践教学,学生对实际图形的感性认识得到加强,同时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加深对AutoCAD 命令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学生绘制工程图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记录学生操作中出现问题并给予正确指导。同时工程案例多样化,照顾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教学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重视细节,尽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程任务,并按知识点掌握(75%)、图纸规范(15%)、绘图速度(10%)的标注对学生进行测评,测评成绩计入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学生课程总成绩的40%。促使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测评后,针对学生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的对知识点的领悟更深入,同时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2.3教学手段与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加强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升华AutoCAD课程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的思路,提高课程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加强精品课程建设,鼓励并资助教师设置课程中心,上传AutoCAD课程教学资料如课件、讲义、教案、教学大纲和案例等。同时针对重要知识点加强微课建设,如尺寸标注微课,介绍尺寸标注样式、常规的尺寸标注意事项以及形位公差标注,由浅入深,依次渐进。不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平台。

3 总结

AutoCAD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教师需根据教学大纲要求转变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在我校2011级-2013级学生AutoCAD教学中广泛使用。实践证明,促成了“教、学、做”有机的统一,教师教的积极性与学生学的积极性均得到了空前提高,将学生从机械学习AutoCAD命令的方式中解放出来,不是为了学习绘图命令而学绘图,而是为快速、准确、高效完成工程案例,学生的创新、应变、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等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近两年学生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学科竞赛及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中,学生的AutoCAD绘图及设计能力具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文芳,何小娟.工程制图与AuToCAD的整合教学研究[J].设计,2014(04):151-152.

[2]T晶莹,唐鉴.中文版机械制图教程AutoCAD2014[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