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1

一、坚持“实业兴市”是台州从先发到先转的必由之路

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师顺应宏观形势的需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三十年改革的经验和发达国家的成功之路告诉我们,不管如何转型升级,实体经济始终是经济的坚实基础;不管技术创新到什么地步,实体经济中的制造业始终是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表现。全省民营经济大会提出了“重投入、兴实体”的指导思想,把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和谐发展提到了新的高度来抓。台州作为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今后相当一个时期内的经济工作的主要抓手。

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师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资基础。一个大的经济体,如果离开了实体经济,如果实体经济这个基础不牢固、不扎实,发展就难以为继,百姓就难以增收致富,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经济社会问题。尤其是在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台州,如果实体经济发展不好,会对社会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必须要紧密结合实施台州“四大战略”,把更大的力量放在发展势头经济上。

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势头经济师适应台州实际的需要。打造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基地、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建设沿海产业带、建设台州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这些都是我市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实体经济是指物质的、精神的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流通等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也包括教育、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等精神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部门,涵盖第一、二、三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台州是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民营经济是我市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是台州的起家之本、创业之基、创新之源,台州的中小民营企业,绝大部分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因此,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符合台州当前实际,也与台州长远发展目标一致,是振3兴台州的基础和关键。

二、坚持“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要重振台州雄风,就必须要坚持“实业兴市”,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高台州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效率,重回台州在浙江省内及长三角地区应有的位置。

1、要在理念上先行。针对我市当前经济增长对土地等资源要素的依赖较大,实体经济发展困难较多,外向型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等主要发展问题,要牢固树立实业兴市、发展实体经济的理念,在政策上引导和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民间资本参与实体经济的投资于发展,把广大群众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使民间资本有信心、有条件投资于实业发展,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2、要在政策上倾斜。政府要制定出台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可实施意见,在政策上倾斜,通过政策导向,着力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的“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问题。具体而言,一是要在人才和资金上更倾斜于实体经济,政策措施上更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收入分配上要更多向实体倾斜;二是要改善个别领域一段时期依赖的非理性暴涨、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遏制资本炒作;三是要打开实体经济盈利空间,要让市场嗅到实体经济中的好处。要通过破除垄断等改革来保护是他产业的生产积极性,激发企业家精神。

3.要在转型上发力。对台州现有的企业,要根据情况进行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加速企业转型升级,重点做好“扶、转、引”文章: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企业,要在“扶”字上做文章,认真做好扶持、服务工作,促进其快速成长,做大做强。重点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经济发展的“航母集”,努力把骨干企业变成支柱产业、支柱产业变成产业集群,支持重点骨干企业上市;对一些管理水平不高、创新能力不强的传统产业和企业,要在“转”字上做文章,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下大力解决企业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的难题,特别是要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做好企业培育这一基础性工作,以此为抓手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其转型发展、开放发展、集约发展。对一些大项目、大企业要在“引”字上做文章,认真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通过全力以赴抓项目,通过生产要素的合理分配,对接产业政策,围绕优化存量、调整结构、延长链条、生态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引进和储备一批投资超亿元至几十亿元、上百亿、具有较强带动力的重大项目,却表全市项目建设部停步、不断档。要把引进和培育大产业大集团作为重中之重,研究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靠“大块头”赢得“大收益”,占领大市场。

4、要在服务上着力。政府部门:一是要强化实体经济导向。积极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事业致富的社会氛围,倡导企业坚守实业求发展,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制定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政策上引导企业投资和发展实体经济;二是要转变政府作风,强化服务职能和服务意识,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实体经济需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责任在政府,路径也在政府。政府部门的主要力量是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的发展环境。具体而言,要着力创造十大环境:引导企业从“速度优先”回归“主业优先”,以正确的考核指标引领企业的政治环境;扶持重点由虚向实,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环境;金融创新由远而近,形成支持经济的金融环境;加快人才和资金扶持,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人才环境;要把企业发展与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宏观环境;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运营环境;扶助资金采用由“漫灌”式转向“滴灌”式,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效率环境;采取:“实体做虚”转变为“实体做实”的办法,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投资环境;加强对投机资本的监管,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法制环境;倡导企业价值观念由“投机致富”回归“勤劳致富”,形成支持实体经济的文化环境。三要加强舆论的宣传和引导,进一步加大对创业典型的树立和宣传力度,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创业致富的渴望和热情,让全民创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强音。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2

这一热潮能否持续?回头来看,这些改革措施出台也是形势使然。根据相关数据,深圳今年1月与2月主要经济数据并不乐观,规模工业增加值、销售产值及进出口总额等指标,甚至出现金融危机之后的首度负增长。今年前两个月,深圳的规模工业增加值为730.65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了3.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为754.43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4个百分点。

事实上,深圳或者温州,都可视为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典型样板。在经济放缓情况之下,这些经济体压力可想而知。出口毕竟是其重要增长动力,所谓产业升级也难以短期奏效,以监管松动作为经济增长突围不失为对策之一。

伴随着中国经济转型需要,金融改革深化引发外界诸多关注,不少人士对其缓慢进展表示遗憾;如今,全面金融改革可能面临提速。

事实上,宏观如经济放缓,微观如吴英案,无形之中都使得金融改革从年初开始就处于舆论当口,面临阻力与动力并存的博弈。年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承诺中国将“稳步推动”汇率和利率改革,再到3月末中国国务院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并明确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的十二项主要任务;4月,总理表示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并且温州试点的有些成功经验要在全国推广,此后央行行长周小川还展开了温州金融改革调研之旅。

金融试验区应该如何发展?考察当下中国,所谓金融创新,一言以蔽之就是放松管制,中国金融创新往往也就是政策松动,却也往往掣肘于地方竞争与区域平衡。这一思路事实上在官方已经有充分认识,周小川在温州调研即指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要点和重点在于“减少管制、支持创新、鼓励民营、服务基层、支持实体经济、配套协调、安全稳定”。

至于金融试验区具体的步调以及路径,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再行展开,政策放行是第一要务,其次需要一揽子机制设计加以推动。从深圳情况看,传言年内将试点开展双向跨境贷款与成立深圳前海股权交易所等,无论这些具体利好是否最终在深圳落地,但金融创新措施出台对于深圳无疑意味着更多空间开拓,其探索意义对于深圳乃至全国的金融改革都大有裨益。

更为历史地观察,所谓金融试验区,无非是过去特区的一种新型态,可以称之为现代小岗村。特区大概是最有中国特色一种制度安排,甚至也被视为中国道路的成功因素之一;其体现了自上而下政策意志以及自下而上的改革意愿的集合,折射了规则的弹性与制度的暧昧。

以往特区往往以开放为手段,以制造业为主打,以吸引外资为首要目的;伴随着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节节升高以及产业升级换代,资本对于中国来说不再如同往日那般稀缺,取而代之的问题则是,如何避免无效投资?如何合理配置国内资本?如何避免中等收入国家陷阱?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3

“虚”指虚拟经济,“实”即实体经济。

有专家认为,立国之本始终是实体经济,先进制造业仍然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是,实体经济在外部经营方式上深受虚拟经济的影响,其完成运作以及发展需要的充足资金,很大程度上依靠虚拟经济提供。

实质上,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有正负两方面作用,在金融危机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四川欲建设西部经济高地,如何处理“虚”“实”关系是其重要命题。

虚实关系是前提

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是发挥虚拟经济作用的前提。虚拟经济是指相对独立于实体经济之外的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作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它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是现代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虚拟经济存在的基础。

二者的关系中,与实体经济相比, 虚拟经济具有明显不同的特征,如高度的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和高投机性。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经济机制运行效率的提高,既能有效化解虚拟经济中的泡沫,防止产生泡沫经济,同时也与虚拟经济的扩张、发展密切相关,但虚拟经济过度膨胀则会引致泡沫经济,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

发展虚拟经济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做牢做实实体经济,提高实体经济的盈利水平,扎实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结构调整升级,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技术,提高传统产业的水平和效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重点领域跨越发展,以此促进四川实体经济的增长,为防范泡沫经济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为虚拟经济发展提供前提条件。

当前,实体经济中出现的困难大多与虚拟经济相关,解决不好便有可能长期化,不仅优势领域会很快丧失,而且会错失转型的机会,失去持续增长动力的培养和准备,稳中求进也会缺乏坚实的基础。

如何以“虚”促“实”?

发挥虚拟经济对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促进作用应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如何建设适合于、适应于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金融体系?其次,怎样将金融资金引向实体经济?

具体来说,适应西部经济迅速发展的金融体系,需要从多方面来推开布局。

第一、消除金融抑制,创造金融需求。政府对市场的培育要通过整体的合理的制度安排推进,着力增加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增强对资金的吸纳能力,增强金融自身实力。

第二、实行多层次金融供给,放宽市场准入。以将成都打造为西部金融中心为目标,分步推进成都区域性金融资本集散中心、金融活动交易调控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中介服务中心建设,逐步建立一个多元化金融组织网络架构。

第三、培育竞争充分的区域性金融市场,优化供给机制。金融机构要尽快构建富有活力的信贷市场营销体系与灵活的利率定价机制,降低贷款利率,提高资金配置和使用效率。长期来看实行利率市场化,才能破解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的问题。目前,我国一年期存贷款利息差远高于西方国家1%—1.5%的平均水平。

第四、加强市场纪律与外部监督制约,制定并实施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倾斜的货币信贷政策。

目前国内银行多是银行、保险、证券等混业经营,国际上比较知名的银行也是这样做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混业经营很容易内部勾结,导致既做裁判又是运动员的情况出现。

出现上述监管问题,主要在于制度不完善和有制度不执行,以及制度缺乏公开、透明性。对此,应该对监管方人员在职期间或者离职、退休后进入被监管方做出明确限制,避免既当裁判又是运动员的情况出现。对相关人员的追责可以长期化,甚至终身追责。

还要加强对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监管。有的担保公司就是利用与银行的关系,从银行拿到钱再倒腾给需要贷款的企业,从中赚取大利润。银行有钱为什么不直接贷给中小企业?这中间的吊诡就是权力交易,暗箱交易。

同时,在新发展一类别金融衍生品时,应做到规则先行。规则一定要有可操作性、有具体的问责措施和追溯措施。

第五,优化金融生态。一是进一步完善贷款担保的法律和制度框架,建立统一的财产抵押登记体系和高效的破产制度,使债权人能够低成本实现担保利益,贷款人的权利得到法律保护。

二是建立健全贷款抵押担保机制。通过建立多类型的信用中介机构,为正规和非正规金融提供征信、担保和法律咨询服务;通过建立地方担保和全国性再担保信用补偿机制,有效弥补社区银行和小额信贷组织贷款风险。

三是构建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尽快建立支持农业信贷的财税扶持机制,引导资金流向;加大财政贴息和直接投资力度,重点放在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资金需求上,及时明确金融机构发放此类贷款的贴息政策;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产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优势产业和弱势产业发展的投资和风险补偿。

政策引导力

对于如何将金融资金引向实体经济,则可通过政策来引导流向。

近年来,过分追求自身利润的行为导致一些银行机构损害了自身与实体经济的血肉关系,层层加码贷款成本,增加企业负担;而大量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现了银行赢利大涨而中小企业生存困难的严重问题。出现如此问题同前期国家的某些政策有一定关系,在助长了金融业暴利同时,也助长了人们从实体经济转向投机的心理。

第一是从税收的角度,对金融业等暴利行业,可以参照国外遗产税,按照不同利润段分段收税。

第二是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督。现在金融业运作也不太透明,有法不依的情况依然存在。

第三是金融货币政策要坚持面向三农和中小型、微型企业。对一些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需要进行纠偏。政策措施要更加有助于发展实体经济,发挥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制度规则、渠道和监管上解决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难的问题,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的融资条件。

如成立专门针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基金和政策性银行,创新作为政策性银行的农业发展银行工作方法,为相关中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特别是小贷公司,按照规定,小贷公司利率可以比银行基础利率高4倍,其融资成本虽比银行高很多,但是有一定的作用。

对此,一是放宽小贷公司、担保公司的成立条件。基本原则是放宽准入,加大监管。这样才能形成更多竞争主体,有利于行业的发展,其风险控制则主要依靠监管,而不是制造各种行政门槛。

二是在融资担保方面,创新抵押物的概念。现在主要还是实物抵押,对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非实物作为抵押物也应该推进。当然,对非实物资产的估价和认定应有一套完整的规则。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4

(项目编号:15JGC14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组织形式与信贷可得性研究”

(项目编号:BUCTRC201512)

■中图分类号:F83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7)08-0042-04

摘要: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力量,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增加税收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长期以来,融资不畅一直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问题,虽然近几年该问题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后有所缓解,但融资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此,文章从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发展现状和融资困境的三个表现入手,围绕着实体企业自身、政府、金融中介机构等主体,深入剖析了出现融资困境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实体经济 融资困境 金融与实业

体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是经济前进的重要推力,即使是在虚拟经济和金融业迅速发展的今天,实体经济仍在一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但是,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日益凸显。一方面,我国的广义货币M2达116万亿元,力压美国,超过日本,是全球货币供应量最大的国家;另一方面,许多企业罹患资金饥渴症,特别是实体企业资金短缺问题更加严重。一方面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实业,出台了包括“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在内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另一方面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久未解决。前几年浙江温州地区爆发的因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而引发的“倒闭潮”和“跑路潮”就是这一问题的生动写照,2016年的“钱荒”现象,也是实体经济面临困境的现实表现。实体企业为何屡屡缺水,如何利用金融之源给养实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化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是企业所需、经济所需、时代所需。

一、实体经济的融资现状

近年来,我国信贷与社会融资增长较快,货币投放量超过经济总量的200%,中小企业数量在逐年增加,数量达4 300多万户,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在不断提升,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辆马车。但是,实体经济却频频遭遇融资之困、资金之难。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国内,自有资金占经营资本80%以上的中小企业有30%,三分之一的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资金缺口达1 000万元到5 000万元;另外,由于高额的借贷问题,70% 的中小企业利润率下降,36% 的中小企业更明确预期未来毛利率下滑,而随着宏观调控下的信贷政策收紧,很多中小企业表示在银行借贷时间问题上遇到了更大的阻力。

为了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实体企业的融资现状,本文统计了不同性质的企业不同年份的融资总额并计算出了单位融资利息比,如下页表1所示。但由于数据统计的限制,在年份上,我们选取了数据相对完整的2012―2014年三年;在企业类型上,我们选取了大型国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私营企业三类。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到,大型国企融资数量远多于私营企业,但单位负债利息比却比私营企业小,实体企业信贷资源分配不平衡,小微企业及私营企业处于弱势地位。

综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实体经济融资主要面临三大难题,第一个是融资难,第二个是融资贵,第三个是融资慢。

(一)融资难

所谓的实体经济融资难,主要指的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狭窄。我国实体经济融资的渠道主要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自筹、民间借贷、政府扶持等。对于直接融资而言,我国的股票证券交易市场还不完善,作为主板的沪深交易所对企业的进入设置了很高的T槛,主要服务对象是进入成长期及后期阶段、相对成熟的、经营比较稳定的企业,只有大型上市公司才能满足其进入条件,大部分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很难进入;虽然现在创业板市场开板了,其主要服务于广大进入成长期的成长性企业,可以低门槛进入,但由于其监管、效率问题等无法保障,目前上市的不到600家,创业板市场力量薄弱。在自筹方面,大部分实体由于企业底子薄、原始资本积累不够、经营规模小、科技力量不足等原因,自筹资本难度大。对于民间借贷来说,民间借贷利率过高,一般的企业难以承担。在政府扶持方面,虽然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支持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发展,但政府的补贴对亟需大量资金发展的企业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及经济体制的改革,政府正在简政放权,进行职能转换,企业从国家得到的注资也将日益减少。所以在这许多条路径中,只有间接融资中的银行贷款才是实体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实体企业融资渠道过窄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二)融资贵

所谓的实体经济融资贵,主要指的是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由于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实体企业经营风险大等原因,又加之金融机构风险防控和成本效益的压力,在外部借贷方面,实体经济的成本一直处于高位。从融资利率来看,在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上,银行等金融机构普遍采用基准上浮20%,甚至到30%,在隐形成本方面,登记费、公证费、财务顾问费、资产评估费、担保费等也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如此一来,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普遍在10%以上,远超过企业的一般毛利率。对于民间借贷来说,由于其利率高达20%,且条件苛刻,只能临时救急,不能作为长久之计。债券收益率也一直居高不下,Wind资讯数据显示,BBB+级企业债券收益率在过去几年里一直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可见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于降低融资成本问题作用有限,融资贵难题痼疾依旧。

(三)融资慢

所谓的实体经济融资慢,主要指的是实体经济融资耗费的时间长、效率低。正常来说,只要符合贷款条件、贷款资料准备齐全的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的审批仅需3―6天,固定资产项目贷款也就20―30天。但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甚至存在虚假做账的问题,在评估和审核方面,银行往往会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延长其信用审核时间,无法满足企业实时的资金需求。

由于存在“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三大融资困境,我国实体经济获得的贷款比重偏低,增量也趋缓。正如表1企业融资数量及成本比较表所显示,大型国企的融资有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个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等多种渠道,且融资数额巨大,而中小实体企业的融资渠道只有法人资本金和个人投资,渠道过于狭窄;在单位借贷成本方面,中小实体企业却比大型国企高出许多。我国的实体企业由于融资渠道窄、抗风险能力差而在多重压力的席卷之下困难重重。为破解实体经济的融资困境,我们亟需找出影响实体经济融资的原因,并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实体经济融资困境的原因

实体经济融资困境是多种因素综合导致的结果。实体企业特别是其中的中小企业基础薄弱、资本积累少、财务制度不健全、存活率低等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不够,有关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金融机构的市场化改革,金融业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资金少、效率低也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此外,在融资方面,存在中小企业中介机构服务体系不完善,资金的中间流通环节过多,银行企业的信息不对称,资金分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内部原因

从哲学的观点来讲,内因是导致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有诸多表现,而内生动力的不足是制约我国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首先,实体经济规模小,风险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够,具有不稳定性、成活率低等特点,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在与大型国企及外资企业竞争时很容易被淘汰出局;其次,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务会计人员,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或者其他资料,又由于银行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银行难以对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作出判断,基于风险管理和盈利的需要,银行难以为此类企业提供信贷支持;再者,大部分实体经济规模小的特点决定了其贷款规模小、频次多、要求急的特点,且普遍缺乏抵押品,这些使得银行贷款成本加大,银行的支出和收益不对称,降低了银行信贷的积极性。

(二)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原因

1.政策和法律原因。2002年我国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后,又相继制定了多项支持实体企业解决融资问题的政策,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家加大了扶持实体企业融资的力度。2011年 10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了九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同时,“非公经济36条”出台,《公司法》《证券法》《企业所得税法》等法律也在修订完善,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律体系正逐步走向健全。但是,政策和法律保护范围仍然不够,一方面是国家严重缺乏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是即使出台了一些法律法规,但由于政策的落实不到位,资金错配问题严重,政府也没有从根本上赋予中小企业平等的生存空间、发展环境和融资待遇。受各种因素影响,一些信贷资金流入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这些企业依靠源源不断的外部注资来生存,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却霸占着宝贵的信贷资源,成为大而不倒的“僵尸企业”,严重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所以说,法律法规实施的不到位也是制约实体经济融资的一大关键原因。

2.银行方面的原因。金融业与实体经济关系密切,互促共生。金融之于实体,犹如水之于土地,水之足,则土之沃,进而万物生息。银行业始终是保持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这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结构上。从信贷数量上说,企业融资的总额在逐年增长,但是中小实体企业获得信贷数量却远远滞后。从信贷结构看,信贷结构不平衡,信贷资金主要流向了大型国企、战略性新兴产业、消费金融等领域。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同时金融市场的结构失衡也意味着在进行信贷交易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会首先考虑大型国企,而较少地考虑小微企业、民营经济,支持传统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越来越少,实体经济信贷资源被挤占的现象比较明显。银行贷款结构的失衡,究其原因,是金融体制的市场化改革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负亏盈的企业,这样的改革,使得银行的业务更多的和自己的利益挂钩,而较少地考虑社会责任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问题。在这样的利益链下,银行为了避免道德风险和违约责任,会将更多的钱投到信誉好、偿还能力强的大型国企,而忽视了中小企业。

另一方面,银行的《商业银行贷款通则》规定的贷款条件非常严格,很多中小企业由于缺乏专业的财会人员,财务报表不规范,达不到规定条件而得不到贷款。而且,很多实体企业具有贷款数量少、频率高、时间急等特点,又由于其财务制度不健全,透明度差,甚至存在虚假做账的问题,这就给银行的审核和评估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使得银行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增加了贷款管理成本。另外,银行贷款注重抵押物、担保物和第三方担保等,而部分实体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起步低、资本少、成功率低、信用低等原因而得不到贷款。以上种种限制,使得银行降低了对于实体经济的信贷偏好,是实体经济融资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其他原因

当前金融机构不健全也是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沪深市场的高门槛使得大部分实体企业可望不可及;我国目前实行“规模控制、集中管理、分级审批”的规模管理措施,又由于公司债券具有高风险的特性,这使得实体企业很难通过发行债券进行融资;在信贷方面,国有商业银行的资金大部分都流向了大型国企,农村信用社的主要服务对象为“三农”,而地方商业银行的实力偏弱,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巨大的资金需求,专门针对于实体经济的金融中介机构匮乏。

三、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一)实体企业自身方面

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实体经济融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的成功率低,所以,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的发展。

1.转变企业经营发展方式,促进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鼓励实体企业积极通过改组优化企业结构,发展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机制。同时,要鼓励实体企业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向智能制造转型,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转型,向内需主导及消费驱动转型,以此全面优化实体企业的产品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

2.抓住全球技术革命的新趋势。科技是企业发展的`魂与动力,我们要抓住全球技术革命的新潮流,加快新技术在企业的研发应用,改造传统创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经济新优势。同时,企业要在传统的厂房、设备、生产、销售的基础上创新商业模式,整合整个行业资源,整合分散的资源,也就是通过一个模式将研发、生产、销售等核心环节进行有效的组合,努力将价值链向研发、标准制定、销售服务和品牌建设拓展,打造一个轻资产、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3.注重人才的培养。正如我们所知,传统实体企业是人才的洼地,我国每年大学毕业生大约有几百万人,但是这里面比较优秀的人才的去向大多是出国,去国企、外资企业、上市公司、互联网企业,考公务员,最后真正愿意留在传统实体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少之又少,这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实体经济无法发展的关键原因,因此,发展实体经济关键是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积累。

4.实体经济要想解决融资问题,除了增强自身的实力,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还要规范财务工作、加强财务制度的建设。企业要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设置专门的财务机构,配备专职的财务人员,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科学规范的财务体系,定期公布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核通过的财务报表,增强财务透明度,完善财务制度,杜绝财务中的弄虚作假的行为。

5.企业要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使银行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减少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审核评估成本,使其对实体企业的发展环境及未来前景充满信心,建立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的长期合作关系。

6.企业要注意完善信息资源,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当今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企业要加快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将银行、政府等有关机构部门纳入公司的信息化体系,及时了解相关部门的信贷政策,提前想出解决之策。

(二)政府方面

近几年,政府围绕着金融服务实体,解决实体经济融资困境,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些方面出台过一系列措施,包括用金融给养实业、鼓励创新创业等,但是,由于政策体系的不健全、落实不到位、市场结构失衡等影响,效果甚微。为此,从政府方面,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鼓励企业抓住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的机遇,使其尽快融入上市挂牌的良好氛围。以创业板和风险投资为主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实体企业赖以成长的重要依托,国家要对挂牌上市的企业进行政策性扶持,并且加大对于上市挂牌企业的追踪服务,鼓励其利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将其做大做强;降低创业型和创新型企业的上市门槛,大力发展和完善中小板、创业板股票市场,鼓励更多的社会资金注入中小企业,使得更多有潜力、有能力的实体经济得到发展。

2.利用当前债券市场蓬勃发展的形势,鼓励政府利用债务工具筹措资金。政府债券是指政府财政部门或者其他机构为筹措资金,以政府名义发行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债券”或者“国债”发展良好,但地方政府债券却远远滞后,要大力提倡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试点,促进政府债券多元化、多层次发展,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对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住房保障等工程,鼓励政府通过资产证券化、发行债券、PPP等方式筹措资金,以拓宽融资渠道。

3.支持创新创业,大力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引导社会资金不断流入创业投资领域,充分发挥创业投资的基金引导作用,助推实体经济的发展;鼓励国投、城投及各镇、园区重点平台公司以参股等形式,设立创业投资或股权投资基金,重点投资创新创业型实体企业,打造金融聚集区,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4.营造良好的融资环境。“融资贵”问题一直是实体企业发展路上的一大障碍,企业若要贷款,就必须背负高额的利率,还要使用担保和质押,承担贷款项目没有任何回报甚至亏本的风险,若不贷款,资金链断裂,企业的工程项目就无法开展,制约企业的长远发展,这使部分实体企业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抑制利率泡沫的虚高增长,引导借贷利率合理发展,降低实体企业的融资成本。

5.建立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体系。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继续完善实体经济的政策性担保体系,通过政府出资、社会筹资等途径,大力发展信贷担保和再担保结构,尤其是要大力发展专门针对于中小企业的担保机构。要充分利用保单在信贷融资方面的促进作用,利用保单增强企业的信誉,减轻银行的压力。同时,构建实体企业的信用体系,提高信用度,使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企业的信誉情况,以利于中小企业及时获得信贷服务。

(三)银行方面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是实体企业的血液,没有资金的营养,实体企业就会严重受压,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够为实体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基础平台。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的改革,优化金融结构,减少资金在金融领域空转环节,多平台、多途径、多角度为实体企业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金融服务,让金融资源更好地服务实体企业。

1.对于解决融资渠道狭窄的问题,除了银行贷款外,还要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比如在直接融资方面,鼓励支持发展股权投资、私募基金、创业投资,以汽车贷款、住房抵押贷款、信用卡账款、消费信贷、企业贷款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形式提高不活跃资金的流动性,使更多的实体企业能够取得资金支持,让惰性资金更大地发挥其应有力量和价值;要多途径创新融资方式,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创新、手机端金融服务等,开辟更多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2.加快以服务实体企业为主的专业化商业银行的发展。有学者认为,在当下的现实经济中已不存在大银行服务于大企业、中小银行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严格市场分割;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大银行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确实占有重要地位,大银行可以利用来自于抵押品或企业主个体信息的硬信息向信息不透明的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为此,我们要大力发展各个层次的金融机构,包括大中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使其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专业化的信贷服务。

3.传统的绩效考核机制使得银行工作人员注重大客户的培养,并且与之形成了固定的长期双向合作机制;而对一些小客户,工作人员往往缺乏热情甚至果断拒绝。要解决金融业与实体经济的不匹配问题,一个重要的措施就是要改革银行的绩效考核机制,使业务人员能够公平对待大客户与小额信贷客户,从而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

综上所述,要想解决实体企业的融资困境,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要从全局出发,统筹兼顾实体企业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追本溯源,找出制约融资的根本原因。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入手,对症下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为根本,鼓励政府大力支持实体企业的发展,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的本质要求,拒绝资本炒作和金融暴力。J

参考文献:

[1]南存辉.进一步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N].中华工商报,2015-03-09.

[2]周茂清.“宽货币、紧信贷”与中小企业融资[N].中国经济时报,2008-12-03.

[3]卢文阳.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学,2010,(3):98-101.

[4]刘B.融资难根在实体经济困局[J].IMI研究动态,2016,(4):1-33.

[5]吴银萍,罗传健.金融业规模结构、信息披露质量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6,(22):171-173.

[6]景春梅.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重在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服务[J].全球化,2013,(32):10-13.

[7]凌震.关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及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12,(26):194-196.

[8]赵亚明,卫红江.突破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探讨[J].经济纵横,2012,(11):56- 59.

[9]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带动实体经济健康发展[Z].新华网,2017-2-18.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5

“振兴实体经济”有了辽宁方案

2016年12月14日至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了“着力振兴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辽宁曾经实体经济优势明显、底蕴厚重,然而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降幅较大,未能完成年初预期的增长目标,稳增长压力较大,如何行动?全省上下瞩目。《报告》作出了明确回答。

让实体经济撑起稳增长大计。《报告》提出“抓好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目标导向明确。辽宁将采取怎样的措施、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抓好实体经济,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目标?

支持工业企业再立潮头、当好先锋。《报告》部署实施“四类帮扶”“三项工程”,支持企业发挥主体作用,促进工业平稳运行。即:“围绕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开展解困帮扶,围绕因环保问题被关停企业开展整改帮扶,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对接帮扶,围绕中小微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瞄准了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抓好民营工业企业‘大做强’‘小升规’‘个转企’三项工程”,摆出了扶持不同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的抓手。

支持消费服务领域企业尽其所为。振兴实体经济,理所应当包括服务业企业。所以,《报告》提出:“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市场空间。大力拓展养老、医疗、旅游、教育培训、体育、文化等新消费领域,引导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消费品和食品工业发展,增加辽宁产品有效供给,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支持外贸企业发挥好连接国内外市场的作用。《报告》提出:“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推动实体经济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落实国家鼓励出口政策,扩大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广‘互联网+外贸’服务新模式。推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提高通关效率。”

引导资本投向实体经济。《报告》提出:“深入开展项目年活动,抓好招商引资。发挥民间投资主力军作用,通过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用足用好开发性金融产品,保障重大项目尽快落地。”《报告》还直接安排了一批重点企业项目,如:开工建设华晨宝马X3、恒力炼化一体化、兵器华锦石化改扩建、燃料乙醇等项目,积极推进大唐阜新煤制天然气项目续建,等等。

去年,针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下降、企业数量减少的现实问题,省政府主要领导对多个行业进行了调研,了解到企业面临的突出问题集中表现在市场、资金和人才3个方面。上述措施,正是省政府在这些调研基础上的应对选择,且不仅限于此。

《报告》还部署:“大力实施人才工程。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积极引进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研发团队。命名表彰百名优秀企业家、百名杰出科技工作者、百名辽宁‘大工匠’,努力营造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社会氛围。”

“抓好实体经济”赢得了代表和声

来自基层和企业的代表,不仅对《报告》部署“抓好实体经济”频频点赞,而且真诚地提出了完善建议。

来自鞍山市千山区的一些代表,切身感受了多年参与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的艰难。他们认为,更加关注和支持本地企业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来自海城市的代表建议,抓好实体经济,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为核心;要全面提升产业、城市、环境三方面竞争力,构建新的产业生态体系;要坚决加强质量、品牌、标准化建设;要加强金融对企业的支持、与产业的融合,让金融为实体企业发展创造环境,本身也汛蟪晌产业;要强化传统企业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再现活力;要抓好对外开放,为企业提供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平台、环境。

来自辽宁忠大集团的代表提出,企业转型升级关键在技术创新,留住人才是核心;同时建议延长企业使用产业引导基金的周期。

……

金融扶持实体经济措施范文6

(中央财经大学 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北京 100081)

摘 要:中小企业是欧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企业政策的目标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其核心是扶持中小企业,其中政府资金支持政策和通过允许中小企业参军政策更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欧盟中小企业;私营经济 参军;国防工业;金融

中图分类号:F1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3-0262-02

一、前言

根据欧盟委员会的数据,99%的欧盟企业是中小企业,欧洲中小企业创造了欧洲85%的就业机会,这表明中小企业是欧盟经济的擎天柱。欧盟企业政策的目标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产业竞争力,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其核心是扶持中小企业。2000年6月,欧盟通过了《欧洲小企业》,还制订了扶持中小企业计划及各成员国的国家改革计划。欧盟企业政策总体上属于成员国管辖权范畴,欧盟机构在企业政策方面更多地是发挥协调、促进、推动趋同的作用,使用的手段多为资金支持、发表研究报告、推动成员国相互借鉴交流等。

二、通过允许参军扶持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在欧盟各国经济发展乃至国防工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民用技术的迅猛发展,欧盟各国意识到,充分利用民用领域的成果和资源为国防建设服务,是提高有效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是大势所趋,因此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支持和鼓励民用企业参与装备科研生产。

欧洲“尤里卡”计划要求凡能促进发展生产能力的项目,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创新和研制水平的项目凡由各国合作研究的项目,都将列入共同研究开发计划。勿容置疑,“尤里卡”计划的实施必将带动参与国的一大批技术产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必将推动国防实力增强。据欧盟统计局数据:1989年,欧盟共有1800万家企业,其中中小企业为1792.4万家,高科技中小企业占总数的1/3强。

法国国防部武器装备总署明确提出,鼓励中小企业参加武器装备采办的竞争,特别是在分系统和设备一级。为确保中小企业获得军品科研项目,武器装备总署专门留出采办计划的10%,作为中小企业的竞争项目。国防部还建立了与中小企业的联系机制,及时向他们通报军品发展计划,提供参与计划的机会,并为保留一定比例的研究计划。

德国高科技产品的70%由中小企业生产,高科技增加的工作岗位中有85%由小企业提供,中小企业上缴国家的营业税占全德企业营业税的47%。

三、政府资金支持政策

欧盟对中小企业资金支持主要通过欧洲投资银行(EIB)和欧洲投资基金。欧洲投资银行是欧盟的发展银行,欧洲投资银行通过“综合贷款”间接地为中小企业投资筹措资金,这是由负责研究中小企业项目的商业银行根据欧洲投资银行的指导原则提供的贷款。从1990年以来,欧洲投资银行向4.5万家以上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

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各国政府积极调整政策法律、充实和完善金融制度积极推动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辟,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德国二战后政府为重振国家经济,一直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联邦政府在经济部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各联邦州也设有类似管理机构。德国制定了《联邦德国订货任务分配原则》,明确规定武器装备的总承包商在承包国防任务后,必须让中小企业参与竞争,必须用竞争手段向分包商分配军工订货任务,以法规形式保护中小企业参与国防科研任务的竞争。在融资方面通过建立专门的金融机构,实施中小企业开发促进奖金等形成了比较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法国为提升工业竞争力,促进工业发展,十分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府认为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强大的发展和就业潜力,政府愿意动用一切手段来提升其竞争力,促进革新,支持创造,提高产品质量。政府创建公共投资发展银行,用于资助中小企业,同时采取措施,增加对出口企业的资金支持;政府积极进行银行改革,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使银行将资金优先投入到对实体经济的资助中,政府积极度推出中小企业股市,帮助中小企业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在促进就业方面得到国家支持政策是,政府通过建立减税制度(CICE)来提升竞争力、促进就业,并在中小企业中建立50万个见习岗位,特别是通过高层次的技术培训培养见习生;政府鼓励公共采购组织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允许中小企业投资发展应用型尖端数字技术享受借贷优惠政策。

英国长期以来一直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英国私营经济部门中,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岗位和创造营业额都占据重要地位。英国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就有,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和扶持中小企业,资助中小企业吸纳就业,鼓励人们到落后地区发展中小企业,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制定颁布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利益等,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繁荣和发展。

四、经验借鉴

中小企业是支撑国防工业的重要力量,是大企业做强、做大的基础,是专业化分工与社会化协作的重要承担者,必须高度重视其发展。欧盟调整政策,扶植中小企业发展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的有些措施,可作为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借鉴。

现实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长期备受资金的困扰。资金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掣肘因素。我们有必要从战略上和体制上重新审视过去的政策和策略,调整我国金融结构的布局和金融组织体系,促进金融与科技有效结合。为此,对中小企业进行金融创新研究,尽快建立与完善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体系,将为我国科技创新、推进科技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

从欧盟经验上看,政策性金融机构在各国金融制度中普遍存在。我们建议结合我国国情通过建立专门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或提供担保、参股等方式进行融资,主要是对需要扶持的中小企业发放免息、贴息和低息贷款。它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在政府相关政策支配下执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保证贷款专门使用。同时,也可考虑设立专项基金,用于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产品的结构升级等特定用途。使它们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向专、精、特、新的方向发展,与大企业形成优势互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信息交流的不断加快,我国民品生产在诸多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军用的要求,许多民用产品完全可以替代军品。而且随着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民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军品与民品之间的界限也变得日趋模糊,军事产品的保密性在整个军事技术中所占比重不断下降。因此,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军工建设以及军工零部件建设,做到军民融,使得中小企业得以壮大自己。

参考文献:

[1] 李善同,刘勇:英国中小企业及政府政策,科学决策[J].2001年8期。

[2] 范肇臻:中国军工改革与发展金融支持研究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6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