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帮扶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帮扶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帮扶政策

企业帮扶政策范文1

一、活动主题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前期工作为契机,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项目建设”为目标,坚持入园区、进企业、出点子、找路子,做到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干部定点帮扶企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稳增长”活动,力争停产企业尽快复产,竣工项目提前投产,规上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圆满完成规上企业年度培育任务;确保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以上,企业产销率在99.5%以上,企业停产面控制在13%以内,企业亏损面控制在3%以内。

三、帮扶对象

(一)现有规上工业企业;

(二)拟竣工投产的工业企业(项目);

(三)规模以上培育企业。

四、帮扶内容

(一)坚持入企帮扶。帮扶企业的牵头领导每月至少到企业1次、帮扶部门的领导每月至少到企业2次、帮扶责任人每月至少到企业4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每次入企帮扶要有简明扼要的帮扶记录,每月向当地经信部门报送一次帮扶工作开展情况。各区市县和产业园区负责将帮扶企业的联系领导、帮扶部门、联系责任人以及企业存在的问题、帮扶内容、完成时限在企业显眼位置进行公示,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在9月底前进行一次专项督查,同时每月汇总通报活动开展情况。

(二)坚持分类帮扶。坚持一企一策的原则,按照停产企业、半停产企业、负增长企业以及退库企业等类别,逐户排查企业停产、减产原因,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由相应部门对口帮扶。对长期停产、复产无望的企业,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退库;对政策性停产的煤矿企业,各产煤区市县在9月20日前做好启动煤矿复工复产前期工作;对管理混乱、经营不善、销路不畅的工业企业,帮助企业完善管理制度、改进生产方式,组织企业参加各类产品推介会,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对生产要素短缺、开工不足的企业,帮助企业摸清情况,分析原因,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牵头搞好要素对接,帮助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对季节性停产的企业,督促业主尽快做好设备检修和原材料储备,压缩检修时间,提前恢复生产;对产能过剩、工艺落后、产品积压严重的企业,指导企业研发拓展新型产品,搞好升级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引导企业关停并转,腾出空间和环境容量,开发适销对路的其他产品。

(三)坚持政策帮扶。一要制定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加快制定政府建设项目优先使用本地产品采购目录,鼓励辖区内企业同质条件下就近采购和消费使用我市生产的煤炭、水泥、啤酒等本地产品,大张旗鼓奖励采购本地产品较多的单位和企业。二要严格兑现中省扶持政策。由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法制办配合,全面清理中、省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以及推进西部大开发、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等相关政策,督促相关部门坚决执行中、省取消和减少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和标准,凡收费标准有上下限的,一律按下限标准收取。三要着力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由市减负办(设在市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会同市纠风办、市效能办开展企业减负专项清查行动,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项目,严肃查处涉企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违法违规行为,对公安交警、交通路政设立大宗工业产品 “绿色通道”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由市金融办牵头,市监察局、广安银监分局、人行广安中心支行配合,全面整治金融领域的不合理加价行为,努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企业帮扶政策范文2

作为帮扶单位,在帮扶过程中要着重帮助企业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帮助企业老板转变观念。要帮助企业老板树立信心。老板创业是出自于不同的动机,许多起点比较低。起点低,目标也低的企业是没有出息的。要让企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树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要帮助企业坚定克服困难的决心。帮扶单位在和企业老板沟通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树立两种思想,一是树立做大做强的思想。要帮助企业老板克服“混口饭吃、养家糊口”的思想,树立做大做强的理念。要让企业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是大干大难,小干小难,不干真难的道理。二是克服等、靠、要的思想。企业老板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企业在发展中会遇到诸如资金、招工等等难题,企业主会感到外部支持不够,但这实际上是企业发展内在问题的一个表现。企业主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整合者,在开始办企业的时候就必须整合劳动力、资金、资源、产品、市场等一系列要素,只有把要素整合好,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哪一方面没解决好都是企业自己的问题,都是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不能靠别人来恩赐。就企业的资金问题来说,这实际上是企业和银行的关系问题,帮扶单位要帮助企业认识到银行不是政府,钱就是银行的产品,利率的高低、风险的大小直接决定银行的效益。效益和风险是一对矛盾,银行既要看效益,又要看风险,就会追求风险比较小的放贷。企业要解决好资金问题,必须和银行谈生意,向银行说明借贷资金是安全的,风险是可控制的。

二要帮助企业找准问题。首先要帮助企业找准定位,弄清楚企业发展所处的阶段。从纵向看,企业首先要解决产品问题,产品要适销对路、有商标、有外在形象。从横向看,要与同类企业比优势。其次要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帮助企业找到更优化的内部分工方案。企业的核心要素是创新,企业家最重要的使命也是创新,要帮助企业找到管理空当、市场空当、产品空当,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再次是帮助企业家提高素质。

企业帮扶政策范文3

一、“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内容与成效

“五方挂钩”帮扶,就是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思路,在确定苏北经济薄弱县(市、区)后,组织省级机关部门、部省属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苏南发达县市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建立挂钩帮扶关系,发挥各方优势,加强帮扶支持。这一机制已坚持20多年,对推动扶贫工作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为了江苏社会扶贫的重要品牌。以“十二五”扶贫开发为例,有247个单位参与挂钩帮扶,到苏北开展扶贫现场办公1.49万人次,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含实物折价)74.39亿元,其中,无偿资金10.51亿元,项目资金63.88亿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4397个,其中帮村项目3393个。实践证明,这一机制充分发挥了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作用,通过利用机关、院校、企业、苏南地区的人才、技术、管理、信息、资金设备等优势,有效帮助了苏北经济薄弱地区调整经济结构,开发资源优势,发展优势产业,极大增强了经济薄弱地区的造血功能和内生发展动力,低收入农户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高于当地平均水平,苏北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的运作形式

坚持政府主导,统筹协调。“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由省直综合部门担任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组长,相关企业、高校院所、苏南县市为成员单位并明确负责人和联络员。协调小组每年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听取挂钩帮扶县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检查上一年度各方帮扶资金到户和项目实施情况,制定和落实新一年度资金安排和项目实施计划。同时,从1992年开始,省委、省政府从“五方挂钩”单位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组建省委扶贫工作队到苏北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目前,省委已连续组建并派驻了工作队,累计选派530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驻点扶贫。

坚持五方联动,密切配合。“五方挂钩”协调小组明确各方责任,各成员单位立足实际,紧密配合,做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才出人才、有技术出技术,合力推进经济薄弱地区脱贫奔小康。省级机关发挥政策资源优势,根据扶贫开发政策要求,结合自身职能和业务,制订和落实本部门扶贫开发计划,推动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向经济薄弱地区集聚,帮助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发展特色产业。每年召开南北挂钩帮扶协调小组会议,南北双方签订目标明确的挂钩合作协议书。省政府制定出台了支持南北挂钩共建苏北开发区政策措施,通过财政支持、电费补贴、用地倾斜、金融扶持和企业用工培训等优惠政策,引导发达地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吸纳劳动力多的大型企业,到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投资兴业。目前,苏北地区共有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南北共建园区37个。省部属企业发挥产业资源优势,与扶贫县的骨干企业挂钩,帮助培养企业经营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开发新品,拓展市场,每个企业为经济薄弱地区兴办成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合作项目。高校科研院所发挥技术资源优势,实施科技、智力扶贫,每年为当地培训一批人才,推广转化一批科研成果与项目,培育发展一批特色产业。苏北经济薄弱县开发自身资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潜力,积极策应扶持,协调地方及有关部门,创造有利条件,使各项扶贫政策、计划、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实行严格考核,政策激励。对“五方挂钩”单位实行目标管理,每年组织开展评比,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建立差别化考核制度,省委、省政府明确苏南市县要将帮助苏北挂钩县实现小康列入当地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南北挂钩双方要签订协议,省里每年考核公布一次。由省委组织部牵头对省委扶贫工作队员实行统一考核,并将工作队员帮扶实绩、工作表现、考核结果等反馈到派出单位,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参考。明确将村企挂钩帮扶列入企业创建文明单位考评内容,在安排企业扶持资金、电费综合补贴、企业所得税减免等优惠政策时,优先支持扶贫成效显著的企业。

三、“五方挂钩”帮扶机制的完善和创新

为加大“五方挂钩”帮扶力度,从2013年开始,省委、省政府对各方提出明确任务,要求省级机关单位每年投入帮扶资金不少于20万元;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每年不少于10万元;省属企业不少于100万元,中央企业参照执行;苏南发达县市每年不少于500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落实情况在年中、年末分别进行通报。“五方挂钩”单位认真按照要求,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帮扶范围,加大帮扶力度。同时,采取措施进一步扩大、丰富“五方挂钩”帮扶机制内涵。

一是在挂钩帮扶经济薄弱县同时向挂钩帮扶重点片区整体帮扶延伸。2012年,省委、省政府将6个重点片区作为新一轮扶贫开发的主战场,实行整体帮扶、连片开发。为确保6个重点片区如期建成全面小康,省委、省政府明确“五方挂钩”单位在继续做好苏北经济薄弱地区挂钩帮扶的基础上,由省四套班子办公厅和省发改委、省水利厅等16家省级综合部门担任牵头部门,省有关重点部门和市县为成员单位,建立片区帮扶联席会议制度,为6个重点片区制定帮扶规划,落实年度项目资金计划,推进实施重大关键扶贫项目。

二是在选派扶贫队员驻村帮扶的同时向组织机关单位帮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户延伸。紧扣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在继续派驻省委帮扶工作队的前提下,明确“五方挂钩”单位无论是否派驻队员,都要与所挂钩的经济薄弱村结对帮扶,机关党员干部全部与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努力做到每个经济薄弱村都有一个“五方挂钩”单位帮扶,每个低收入农户都有党员干部或能人大户结对。

三是在组织国有企业参与挂钩帮扶的同时向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共同参与延伸。加大社会扶贫力量,发挥江苏民营企业数量多、实力强的优势,以开展“扶贫日”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开展村企挂钩指导意见,落实扶贫捐赠税前扣除、税收减免、信贷支持、财政贴息、扶持资金倾斜等优惠政策,引导他们通过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公共事业、开展技能培训、吸纳就业、合作开发、救济救助、公益捐助等方式,帮助经济薄弱地区加快发展。“十三五”期间,还将组织优秀民营企业、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挂钩帮扶工作。

企业帮扶政策范文4

“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重点提出并回答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三个关键性问题,‘扶贫三问’系统论述了精准识别帮扶对象、精准确定帮扶主体、精准实施帮扶举措三个重要问题,为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印江自治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指明了应该解决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印江自治县委书记田艳说。

围绕“扶贫三问”,印江立下军令状、拿出时间表、定下任务书,明确“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 切实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一场声势浩大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在梵净山西麓打得正酣。

精准识别,帮扶“六型”农民

为了精准识扶贫对象,印江抓实遍访工作,全县党员领导干部、365名“第一书记”和1530名驻村干部进村入户对全县贫困村、贫困户的情况进行地毯式、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及r完善数据信息,精确、全面地建立贫困户档案、扶贫信息数据库,对贫困档案、项目资源、政策措施、相关数据进行信息化、数字化管理。

“通过对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将贫困人口合理分为农业场主型、产业务工型、商业贸易型、合作发展型、专业技能型、政策保障型‘六型’农民,并根据‘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工则工’的原则,精准组织扶贫力量,抓实精准扶贫。”印江自治县扶贫办主任王易说。

针对“农业场主型”农民,印江通过土地流转,资源优化配置和政策倾向扶持,鼓励部分有能力的农民成为农场主、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针对“产业务工型”农民,印江通过合理引导,把闲置的劳动力调动起来,实现劳动力的优化配置,集中引导贫困群众就近或外出务工,实现增收致富,快速脱贫。针对“商业贸易型”农民,印江通过政策支持、业务培训等方式,引导有条件、有基础、有经商欲望的农民开办商铺和企业,让“农民”当老板。

同时,针对“专业技能型”农民,印江通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技能培训,分类引导进企业、进车间、进工地做专业的技能人才,把资金、技术和经验带回家乡,带领家乡村民共同致富,做雁归 “领头雁”。针对“政策保障型”农民,印江采取政策兜底,保障特殊群体的生活水平,确保贫困户在政策扶持下摆脱贫困。

党政主导,各行业齐参与

“现在联户路整好了、路灯亮了、产业也有了……”谈及村里的变化,印江合水镇土洞村民万年波对印江地税局倾情帮扶所做的事赞口不绝。

2015年,是土洞村变化最大的一年。按照贫困村帮扶工作安排,贫穷的土洞村与印江地税局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积极争取项目帮助解决土洞村20套会议桌椅和一套音响设备,安装了32盏太阳能路灯和1.5公里连户路硬化,扎实推进了250亩竹产业项目,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还提高了群众发展积极性。

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人感到欣慰,增强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然而更为核心的是群众的思想观念改变了,干群之间的关系好了!以前村里开过会都难以组织起来,现在大不同了。

部门帮村、干部驻村让土洞村贫困群众有了更多获得感,仅是印江在解答“谁去扶”问题中的一个生动事例而已。

2016年以来,印江不断深化“县级领导挂帮乡镇,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帮扶工作从项目支撑、产业帮扶、资金援助等方面,加大对挂帮乡镇、村的支持帮扶力度,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带动、社会参与、整体推进”的扶贫脱贫攻坚新格局。

印江按照资金使用“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资金,整合资源,帮助贫困村寨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和生态建设,继续深化和丰富了“印江经验”的内涵。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到省直部门协调项目……2015年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从省纪委接过帮扶印江自治县的接力棒后,帮扶干部进村入户丈量民情的脚步从未停止,也让排解民忧的一个个点子变为现实。一年来,帮扶队为印江协调项目20余项,涉及资金1285.38万元,争取到位资金1010万元,募集社会爱心资金9.96万元,发放慰问金3.24万元,走访慰问群众237户548人。

增强内力,驻村帮;借助外力,定点帮。印江在抓实党建帮扶的同时,不断完善联络协调机制,配合做好集团帮扶、对口帮扶、定点帮扶引导协调工作,推动在产业对接、文化旅游、教育医疗、人才培养、干部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提升帮扶质量和水平。

同时,印江用好各类企业帮扶力量,深入开展国有企业“百企帮百村”活动等,建立扶贫社会公益企业认定制度,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鼓励支持各类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脱贫的有效对接。

打组合拳,增强造血功能

“危房改造资金每户补助1.2万元,扶贫生态移民项目每人补助1.23万元,亲朋好友那里借5万元,5个月时间房子就修好,这新房住着比以前好多少倍哟!” 缠溪镇驷马村村民柳太芳掰着手指算着建房资金,一脸的笑意。

2016年,之前一直外出务工多年的柳太芳夫妇依托扶贫生态移民搬迁项目,在村里统一规划的地基上修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新居,作别了过去一家8口人挤在一间老木屋的窘状。

而像柳太芳一家一样,昔日“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驷马村贫穷面貌正在被改写。该村通过整合扶贫生态移民、农村危房改造、抗震房示范村建设等项目资金,推进第一批61户225人集中搬迁项目,让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的贫困户陆续搬进新家,过上新的幸福生活。

“基础设施滞后依然是制约印江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最大瓶颈。必须坚持以实施‘六项小康’行动为抓手,加快基础设施向贫困村延伸、向薄弱环节倾斜、向更高标准迈进。”田艳认为。

在推进基础扶贫中,印江编好交通、水利、供电、环境、通讯“五张网”,到2020年实现建制村100%通沥青(水泥)路和通客运车辆,耕地有效灌溉率达到40%以上,贫困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建制村通光纤和4G网络覆盖率达到100%,乡镇(街道)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

给钱给物,只能解一时之困。农业产业才是促进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有效载体。在深入推进产业化扶贫中,印江着力发展茶叶、食用菌、核桃、精品水果、生态畜牧、文化旅游等产业,预计到2020年茶园面积达到40万亩以上、食用菌规模达1亿棒、精品水果面积达18万亩以上、核桃面积达30万亩以上、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旅游总收入突破50亿元。

企业帮扶政策范文5

1、岗位帮扶转移就业。根据县人社局摸排的求职需求,截止目前组织区内部分规模企业赴县开展3场招聘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00个以上。招聘活动深入镇、村,并将就业岗位送到贫困户家门口,跟踪转移至我区就业的人员状况,截止目前转移至我区就业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12人,并落实相关的补贴政策。

2、产业帮扶带动就业。通过我区实施的产业帮扶项目带动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截止目前利用在县的38个产业帮扶项目帮助74名贫困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3、岗前培训提升就业素质。根据县当地的产业特点,结合人社系统开展的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组织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师(博士)前往县,为当地的服装制衣企业的负责人和新录用员工授课,通过培训提高新录用人员的技能水平,提升企业整体的成衣制作水平。

4、创业培训提高创业能力。为了创新扶贫工作,提升扶贫的实效,将创新创业工作与电子商务结合引入扶贫工作,从北京邀请国家级电子商务师前往县开展创业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将新的创业理念和电子商务发展运营中的新思路、新做法带给县电商及其他创业者,给当地农村电商发展注入新活力。

5、教育帮扶助力扶贫。通过两地教育部门协助,联合技师学院等院校赴县开展扶贫招生工作,宣讲就业脱贫政策和技师学院招生相关政策,吸纳籍学生来芜就读,并落实结对帮扶就学生活补贴政策(2000元/年)。截止2019年底,实际在芜就读籍学生548人,共计发放补贴109.6万元。

6、关注包保项目完善资料收集。及时跟踪了解结对包保项目进展情况,实地查看包保项目完成情况,同时对接承担包保项目的区直部门和镇街,掌握项目实施过程中吸纳的当地人员就业信息,特别是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了就近就地就业的信息。

7、牵头组织整合培训资源。作为结对帮扶培训工作牵头单位,通过摸底统计区直各相关部门和镇街针对扶贫工作开展的各类培训,将其中涉及业务交叉、对象重叠、师资共享等培训整合,使得培训工作开展更有实效性、目的性,确保效率和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1、县求职者倾向于北、上、广、深及江浙一带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下我区企业的吸引力不大,转移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到我区就业的任务完成难度大。

2、联合市技师学院开展职业教育招生,由于县当地和安庆市都有相当数量的职业教育机构,县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满足当地的招生需求,对于我区的跨区域招生工作不是很配合,带有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

3、由于县产业类型较为单一,以种植业、低端的服装制造业为主,企业对于岗前、提升培训的需求不大,岗位与我市人社系统相关技能培训专业匹配度不高,导致此项培训开展受限。

三、下一步打算

企业帮扶政策范文6

 

“四率一度”:贫困识别漏评率、贫困识别错评率、贫困退出错退率、综合贫困发生率、综合认可度。

“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纠“两错”补“一漏”:纠错评、错退,补漏评 

建档立卡贫困户属性:一般贫困户 、低保贫困户、五保贫困户

三看:一看房,看农户实际居住房屋是否安全,是否应纳入鉴定范围(如需要,看是否有鉴定证明;如是危房,是否改造及享受危房改造政策情况)。二看水,看农户取水方式,饮水是否困难。三看人,看农户家庭人员情况(重点了解农户家庭成员生产生活情况,可根据家庭人口的年龄分布了解)

三问:一问农户属性。其中贫困户要问其是一般贫困户、低保贫困户还是五保贫困户;脱贫户,要问其是哪一年度的脱贫户;一般农户要问其不符合建档立卡识别条件的原因。二问家庭收入及支出情况。根据家庭人口状况,分析收入来源情况,包括工资性收入(务工、生态护林员、扶贫专岗等)、生产经营性收入(种植、养殖等)、财产性收入(土地流转金、房屋租金等)、转移性收入(生态补贴、退耕还林补贴、养老金、低保金、五保金等)、生产经营性支出等情况;看其家庭刚性支出情况。三问群众政策知晓情况。一方面,要问农户是否了解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兜底扶贫、养老扶贫、生态扶贫、精准防贫等有关政策;另一方面,要问农户是否了解自身享受扶贫政策情况。

三核:一核对农户户籍人口与长期居住人口是否一致;对脱贫户、贫困户要核查其系统人口与扶贫手册人口、共同生活人口、户口簿人口是否一致。二核对贫困户(脱贫户)致贫原因及各项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及户档管理情况。三核对贫困户(脱贫户)扶贫手册填写情况,是否按照要求精准填写基本情况、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内容,重点核查帮扶措施和帮扶成效是否填写精准规范。    

“A”类户(稳定户),主要是村里经济相对富裕的农户,实行列表管理(对争当贫困户的,要搜集整理该户“六不评”等佐证资料)。

“B”类户(脱贫享受政策户),主要是村里的脱贫享受政策户。属于错退的,要及时回退;属于脱贫不稳定的,要采取防返贫措施;属于正常脱贫的,要落实好后续巩固提升措施,提高脱贫质量。

“C”类户(未脱贫户),主要是村里的未脱贫户,要在一户一档的基础上,进一步查漏补缺,对档案资料充实完善。要收集整理能够说明其符合贫困户条件,以及相关扶持政策的佐证资料。属于错评的,要及时予以清退或标注;属于正常贫困户的,要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确保如期实现稳定脱贫。

“D”类户(边缘户),主要是不符合贫困户条件,但居住房屋相对破旧或家中有病人、残疾人、低保人员等特殊情况的边缘户,要核实其家庭有“六不评”、无“六优先”,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因家贫困线标准等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必要佐证资料。符合防贫对象条件的,及时纳入防贫台帐,进行预警监测。符合低保条件的,及时纳入低保对象管理,防止增贫返贫等现象发生。

六不评: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一般不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①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且有稳定工资收入的;②家庭成员中有任村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③家庭有在城镇购买商品房、门市房等的(不含因灾重建、易地扶贫搬迁和拆迁建房);④家庭成员中拥有小轿车(含面包车)、工程机械、大型农机具的;⑤家庭成员中有作为企业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且有年审记录的,或长期雇用他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⑥家庭成员中有高费择校读书、在高费私立学校读书或自费出国留学的。

六优先:有重病人的优先,有重度残疾的优先,有在校学生的优先,无壮劳力的优先,住危房的优先,重灾户优先。“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五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

“六个精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贫困户识别程序:贫困户识别要遵循的程序中有“两公示一比对一公告”。“两公示”指村级评议公示和乡镇审核公示;“一比对”指县级对乡镇上报的数据进行比对;“一公告”指县级对乡镇上报数据比对审核完成后在行政村进行一次公告。具体识别程序:(一)向村委会提交《贫困户申请书》。(二)确认识别对象。村“两委”根据入户调查服务情况,集体研究确定,然后与申请农户进行对接,符合贫困户条件确认为识别对象。(三)入户核查。对确认的识别对象,由驻村工作队或乡镇包村干部、村干部对收入和“两不愁、三 保障”情况进行核查。(四)村级评议公示。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识别对象进行民主评议,村委会公示(时间5天) 无异议后,由村“两委”报乡(镇)党委、政府审核。(五)乡镇审核公示。乡(镇)党委、政府进行审核,由乡(镇)政府在行政村公示(时间5天)。无异议的,将拟定贫困户名单报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复审。(六)县级比对公告。县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织财政、公安、民政、住建、国土、工商等单位进行数据比对、核查,将确定的贫困户名单在行政村公告。(七)采集贫困户信息,录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

贫困村退出标准:以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为主要衡量指标,统筹考虑村内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综合因素。以下6项指标全部达标后退出:

(1)综合贫困发生率低于2%;

(2)通硬化路;

(3)通动力电;

(4)实现安全饮水;

(5)人居环境干净整洁;

(6)具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贫困户退出标准:贫困户退出以该户年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吃穿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为衡量标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达到或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的地区,纳入低保的贫困家庭,且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视为脱贫人口。以下6项指标全部达标后退出:

(一)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确保吃穿不愁;

(二)有明确的脱贫路径和具体的帮扶措施;

(三)实现安全饮水;

(四)实现住房安全;

(五)义务教育阶段无辍学学生;

(六)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年度贫困线(人均纯收入)

1.识别标准:2014年2800元:2015年2855元;2016年2952元;2017年3200元(相当于2010年2300元不变价)。

2.退出标准:2016年按3026元,实际按3100元掌握。2017年按3200元。

政策包:贫困户“精准扶贫优惠政策证册包”资料包括①“五证一册”,即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证、低保证、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证、农业综合补贴证和扶贫手册。②贫困户个人有效证件(残疾证、户口本、身份证等)。③政策明白纸。包括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生态保护、医疗保障救助、教育扶贫、社会帮扶、危房改造、金融扶贫政策等。④资产收益扶贫股份股份合作协议书或股权证。⑤《贫困户月收入帐》⑥贫困退出入户核查表。⑦精准扶贫结对帮扶“连心卡”、结对帮扶走访记录本(蓝皮)、公示牌⑧易地扶贫搬迁户农户与乡镇签订的搬迁协议。

    主要致贫原因(13个)“六因、五缺、一落后、一不足”:因病、因残、因学、因灾、因婚、因丧、缺土地、缺水、缺技术、缺劳动力、缺资金、交通条件落后、自身发展动力不足。

1.因病:长期有重病患者在家,医疗费用支出超过家庭负担能力,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2.因残:因治疗家庭成员重大残疾造成花费超过家庭支付能力或因家庭主要劳动力因故致残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3.因学:指家庭成员的教育支出(一般指高等教育)明显超出家庭负担能力,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4.因灾: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事故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5.缺土地:家庭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农户,因缺少土地或土地无法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家庭缺少主要收入来源。

    6.缺水:水量不足或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取水距离较远。

7.缺技术: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缺少发展产业或就业的基本技能,导致家庭无法通过发展产业或就业产生稳定收入。

 8.缺劳动力:指家庭主要劳动力成员因病、因残、因老丧失劳动力,或家庭缺少处于成年劳动力年龄阶段的成员导致家庭缺少稳定收入来源。 

9.缺资金:主要指有意愿发展产业的农户,因缺少必要资金无法实现有效收入,导致家庭实际生活水平低于国家扶贫标准。

10.自身发展动力不足:主要指家庭主要劳动力因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自身懒惰,缺乏上进心,不愿通过发展产业、从事就业改善生活条件增加收入。

11.交通条件落后: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交通条件落后制约当地的经济发展。12.因婚。13.因丧。

 

常见的帮扶措施:

1. 医疗帮扶: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协助申请办理大病救助、一站式报销、分类救治、先诊疗后付费等;

2.务工就业帮扶:介绍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到企业务工,提供就业岗位;

3. 技术培训帮扶:培训贫困户户主或家庭成员,学习养殖技术或种植技术,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产业,增加收入;培训学习驾驶技术;培训学习木工、瓦工、钢筋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学习其他加工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脱贫致富;

4.金融贷款帮扶:帮助协调贷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

5.政策帮扶:协助申请办理低保或特困帮扶,争取危房改造资金;

6.土地流转帮扶: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土地收益,增加收入;

7.产业帮扶:光伏产业、种植合作社、养殖合作社、扶贫微工厂,让贫困户参与务工或入股融入发展产业的方式,增加收入;

8 .加入电商帮扶:发展农村淘宝,在网上进行买卖交易;

9.旅游农家乐帮扶:依托坝上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旅游项目;

10.教育帮扶:保证贫困户家庭孩子不是因为自身原因而辍学或毕业后帮其联系工作,协助申请“雨露计划”、“生源地贷款” ;

11.创业帮扶:帮助贫困户策划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

12.基础设施帮扶: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打井、铺设高压线到机井、村庄修路等。

致贫原因与帮扶措施——精准帮扶:

1.因病、因残——医疗帮扶+产业帮扶+政策帮扶+土地流转帮扶: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协助申请办理大病救助等;光伏入股;五保低保、危房改造等;土地流转增加收入等。

 2.因学——教育帮扶+产业帮扶:保证贫困户家庭孩子不辍学或毕业后帮其联系工作;如“两免一补”、“三免一助”、“雨露计划”、“生源地助学贷款”等;种养殖、扶贫微工厂等。

3. 因灾——捐助慰问帮扶:志愿帮扶、社会捐助、民政救济(属于临时性的救助);

 4.缺技术——技术培训帮扶:培训家庭成员,学习养殖、种植技术,发展养殖或者种植产业,增加收入;培训学习驾驶技术;培训学习木工、瓦工、钢筋工、钳工等技术;培训学习其他加工技术,增加就业机会,脱贫致富。

 5.缺土地——就业+产业+创业帮扶:介绍家庭成员到企业务工,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光伏、种养殖合作社、扶贫微工厂,让贫困户参与务工或入股融入发展产业的方式,增加收入;帮助贫困户策划论证适合自身发展的项目,例如磨豆腐、卖豆芽、炸油条、摆地摊、小规模经营商店等;

 6.缺水——基础设施帮扶+易地扶贫搬迁帮扶: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例如打井、铺设高压线到机井;易地扶贫搬迁。

 7.缺劳动力——土地流转帮扶+产业帮扶+政策帮扶:土地流转增加收入;入股光伏;协助申请办理低保或特困供养等。

 8.缺资金——金融贷款帮扶:帮助协调贷款,发展产业,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