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1

>> 农机合作社 农机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机制研究 发展农机合作社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 浅谈发展农机作业合作社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 怎样办好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建设发展初探 浅析农机合作社的发展 农机合作社促进农业发展 影响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因素今后发展对策及建议 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制约因素研究 发展农机合作社 加快农机技术推广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农业机械化的实现 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 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 积极推进农机合作社建设 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 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 如何构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模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研究 新时期农村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和前景研究 黑龙江省农机合作社发展对策研究 DaoVoice实现数据驱动的精益运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5-01-07.

[3] 李玉林,易树平,宋海草.基于VSM的农机作业精益管理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4(11):197-201.

[4] WOMACK J P,JONES D T.改变世界的机器:精益生产之道[M].余 锋,张 冬,陶建刚,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5] 白长虹,李 中,王 潇.西方精益服务理论研究与发展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32(10):27-33,57.

[6] 丁润锁,庞俊杰.农机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研究[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3):9,19.

[7] 金 攀.精准农业技术在农机合作社作业管理中的应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10):14-16.

[8] 金 攀.云计算技术助推农机合作社作业精准管理[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1(4):3-7.

[9] 刘小利,滕桂法,王亚利,等.农机作业服务短信平台的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7):356-358.

[10] LI Y L,YI S P,SONG H C,et al. Control of crop harvesting and transport process by kanban mechanism[J].The Ope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Journal,2013,5(1):67-72.

[11] LI Y L,YI S P.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patially selective operations for agricultural robotics in cropping field[J].Spanish Journal ofAgricultural Research,2013,11(1):56-64.

[12] 李显刚.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创新农业经营主体的成功探索[J].农业经济问题,2013(9):25-29.

[13] 李二超.我国农机合作社起源与发展阶段研究[J].中国农机化学报,2014,35(4):305-309.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2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对策建议

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对促进土地适度流转、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经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截至目前,我区共创建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15个,其中,国家投资9个,农民贷款6个。15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总数380台,其中拖拉机111台,插秧机10 台,联合收获机131台,配套农具130台,在2012年的生产作业中,完成机械播种197万亩。

二、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

1.创新体制、高标准建设

按照省农机局合作社组建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区农机合作社组建方式有大户联合投资、社会法人投资、大户独资、大户和农民联合投资四种方式,均由农民投资入股。在组建上,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由合作社所在政府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农机局具体负责。在装备配置、场库棚建设、区域布局等方面力争做到最佳化。合作社的性质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经营实体。

2.整章建制,明确职责

每个合作社均按要求制定了章程,并根据章程规定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由理事会公开招聘经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理事会进行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做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每个合作社都制定了财务制度、生产制度、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在管理上,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财务人员、后勤人员、操作人员各负其责。

3.建立档案,规范操作

在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的同时,对零件库、修理间、机车库、农具棚使用和农具常年维修等方面都做了相应规定并建立机具档案。在生产管理上采取“六统一”方式,即“统一调动机车,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作业,统一检查验收,统一收费和结算机耕费,统一供油、供件。”在财务上独立设帐,设专兼职财务人员,严格执行《会计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关规定,规范财务管理。如作业质量出现问题,由质量监督员和用户共同评定,作业不合格的车组无偿返工并承担额外费用;机务状态由合作社经理按作业季节进行检查,不合格责成车组立即检修,并按再次检修天数扣罚车组工资。

4.逐步完善,提档升级

一是召开了合作社整改工作会议。制定了整改时间表和整改性目表,并开展了合作社检查;二是抓达标升级活动。重点在合作社的组织管理、基础设施、规模经营、作业标准、管理制度和多种经营等方面开展竞赛、促进合作社上规模、上水平,并成立督导组,明确里机具“包保”责任人,除个别合作设厂、库、棚未完工外。三是抓合作社规模经营。主要采取算账对比、村干部带动、建立核心区等方式,引导农民通过入股、租赁、委托经营和代耕等方式加入合作社。

5.政策扶持,健康发展

一是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各职能部门大力支持和扶持。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市农机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市有关领导多次深入农机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听取汇报,作出指示,各区、县市党委、政府也将合作社作为发展县域经济和招商引资的大事来抓,在工作上力度、资金上和干部配备上向农机部门倾斜,以实际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农机合作社又好又快发展。二是推进连片种植,土地入股,促进规模经营。据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市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增加,而耕地流转的主要流向就是农机作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等。农机合作社大马力拖拉机作业质量好、标准高,规模经营面积逐年增加,真正起到了示范、带动、引导作用。合作社的成功运营需要土地有序流转和规模经营,入股土地面积越大,规模经营的可能越大。三是多方投资,促进合作社快速发展。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国家和省投入60%的资金,加上厂库棚,需要自筹资金40%以上。资金缺乏也是合作社发展壮大的难题,所以,合作社的投入不仅仅依靠国投和自筹,也要多元化,更要考虑到今后的发展,要打破所有制界限,不论集体和个人,不论农村人还是城里人,谁有积极性,谁有能力就鼓励谁,就优先支持谁发展。四是创新经营,延伸产业链,促进合作社持续健康发展。合作社成立的基础是为田间作业、为农业生产服务,是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服务。我们在保证粮食生产这个基本前提下,积极鼓励多种经营和扩大产业链。

三、创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农机专业合作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住地提高了我区农业生产作业标准和作业效率,对推动耕地连片作业和土地规模化经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担在建设过程中一些矛盾和问题仍然存在。

1.后续投入不足

合作社先期投入较高,且规模经营难度大,资金回收慢,自我发展能力较低。需加大后续投入,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

2.土地规模经营难度大

目前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基础仍是土地如何连片问题,如果土地规模经营面积不大,合作社就无法发挥大型机械作用。

3.驾驶操作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大型先进的农机具需要合适的驾驶操作人员,需要科学的管理和摆布。在这方面,仅靠参加省培训还远远不够,市、县农机部门及合作社自身要想办法,把培训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切实使驾驶操作人员达到规定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要求。

四、发展现代化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几点建议

1.政府主导抓土地规模经营

建议省、市有关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出台项目支持和补贴扶持政策,采取措施,强力鼓励规模经营。

2.增加后续投入。建立长效机制

继续加大对合作社的后续投入,可以以奖代补,政策倾斜,也可以采取流动资金贴息贷款等多种方式,对发展好的合作社扩大规模,加快建设速度,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农机合作社建设中。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3

关键词:农机合作社;促进;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42-02

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的实施,云南省富源县农机化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如何整合分散的农业机械,提高农机的使用效率,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好地为农业生产服务,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引导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

一、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

(一)运作模式

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走的是一条由能人大户牵头,农机部门指导和扶持的发展模式。合作社社员主要由农机户组成,以法人为主,其他机手带机入社。内部运作按照合作社制订的章程进行,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统一账号、统一找活,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管理模式。农机部门为其提供必要的政策咨询和指导。其宗旨就是为社员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农机作业服务,促进农机事业发展。

(二)发展规模

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成立于2005年,经工商行政注册,注册资金600万元。基地建在富源县营上镇大树村委会,占地170亩,用于合作社的办公和大中型机具的停放与修理。至2012年7月,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拥有各种大中小型农机具2 000多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84台;固定资产4 000多万元;成员200多人,其中常期固定成员48人。主要提供烟草、玉米、魔芋、洋芋等作物的机耕、机收和农机具的使用、维修与培训服务。业务范围为本地区和跨地区的农业耕作服务。2008年3月被定为全国农业化扶持示范点。2012年合作社又在富源县城边征地100亩,用于扩大合作社的规模。

二、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的作用

(一)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农民收入

据调查富源县当地传统作业的生产成本约为每亩地150元,而交由合作社管理的服务费用为每亩60元,两者相比,每亩地生产成本可减少90元。更主要的是,通过农机合作社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大型农业机械得到了充分利用,解决了大型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效率低和农机户对农机具的操作、修理等问题,而且农民的劳动强度得到了较大的减轻,农民的收入得到了提升。

(二)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农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农机装备增长较快,如大型拖拉机、水稻插秧机、烟苗移栽机、地膜覆盖机等大多是由农机合作社引进和应用的。农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也大大提高,服务面积不断扩大,各种新技术通过他们提供的农机作业服务,在当地得到示范、辐射和快速大面积推广应用。

(三)通过土地流转,促进了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农机服务组织通过开展农机社会化作业服务,缓解了季节性劳动力紧张状况,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同时,农机专业合作组织还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参与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三、富源县朝阳农业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的问题

虽然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云南省的一面旗帜,在其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不利于合作社对大型农机装备的添置。现行的农机购置补贴主要是针对农户的补贴,缺少对合作社的补贴。同时,操作程序过于烦琐,缺少对经销商的有效监管措施,补贴农机具的价格欠透明,部分补贴农机具的价格高于市场上直接销售的农机具价格。国家补贴和地方专项补贴政策相冲突等,增加了合作社添置大型农机具的难度。二是合作组织资金筹集困难,流动资金缺乏。由于社会对合作社的诚信度普遍存在怀疑,当心货款后难以回收,致使合作社贷款难度增大。加之每年的耕作季节,为保证合作社正常运转,支付燃油费等的流动资金压力较大,导致合作社运转困难。三是作业服务领域狭窄。以富源县朝阳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其服务领域主要是烟草、玉米、魔芋等的机耕、机收和农业机械的维修和服务工作,缺少向产业链前后环节的延伸。四是管理人员的管理、技术学水低,缺少既懂管理又懂技术,能将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型人才。

四、创新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机事业发展的对策

(一)强化扶持,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

1.加大对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具购置补贴的支持力度

减化农机购置补贴手续,在补贴方式可借鉴“家电下乡补贴”、“汽车下乡补贴”等的做法,减少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和手续。在补贴对象上应该本着补大补强的思想,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列为优先对象,从购置数量和购置补贴资金上给予更多的倾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购机实行累加补贴政策。

2.拓宽农机合作社融资渠道

积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其他社会资金投资农机专业合作社,协助开展银行授信融资贷款和合作社互保贷款,逐步建立起国家扶持、群众自筹、工商资本入股、银行贷款等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二)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1.在发展方向上,引导合作社与当地的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相结合,用现代农业的经营理念发展农机合作社,对涉及品种、种植方式、机具配备等影响农业生产的重大问题,经常组织农机与农艺两大部门进行会商,多联系勤沟通,互相理解支持配合。建立农机农艺一体化发展机制,按照农艺要求推广农机化新技术,按照农机化现状选择农艺作物,走农机农艺同步协作道路,改变当前农机农艺各自单一化发展、进程不统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实现农机机械化技术和农艺生产效益相统一,共同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在运作机制上,建立社会化服务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规范服务标准,统一服务价格,既要考虑服务主体的经济效益,提高他们参与服务的积极性,又要保护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接受服务的主动性。

3.在服务内容上,进一步扩大服务规模,延伸服务领域,通过诚信优质服务建立稳定的服务关系。大力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农机服务组织承包闲置土地和流转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提高规模化效益,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全面提高农机系列化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

(三)加强服务指导和培训,促进农业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

1.加强指导。积极引导农机合作社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和完善各项制度,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大力开展示范性农机合作社创建工作,按照组建、提升、扶持、发展的工作思路,择优做强、做大农机专业合作社,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2.加强培训。大力开展农机农艺知识和技术培训,努力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各级农机推广和农技推广等部门要积极配合,结合重点农时,组织开展专项培训活动,向农机手传授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和农艺技术。不断提高合作社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一批善于经营管理的农机合作社带头人,全面提高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和技术水平,努力造就一支善经营、会管理、懂技术、知农事的农机合作社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维修操作技术队伍,提高合作社的运行质量。

参考文献:

[1] 魏胜利.培育和发展新型农机合作组织推进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J].江苏农机化,2009,(2):19-21.

[2] 魏翔,杨林娟.甘肃省农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19):233-236.

[3] 曹晓波,王盛.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深入发展的有效措施[J].现代农机,2011,(3):18-20.

[4] 吴代林,王正林.江宁区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农机化,2011,(3):16-18.

[5] 张芳娥.加强农机农艺融合,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J].吉林农机,2011,(10):139-140.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4

这样的丰收成果让人欣喜。今年,长春市调减了1.49万公顷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用来发展蔬菜、食用菌、水果、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玉米种植面积减少了,但粮食产量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是如何实现的?“长春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长春市立足“黄金玉米带”优势,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粮食总产的稳步提升。集成推广重大增粮技术、大力推进全程机械化、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成为长春市粮食产量创新高背后的“神秘力量”。

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覆盖所有旱田乡镇

九台区城子街镇陈家村张显文家的院子里,金灿灿的玉米堆成了小山,趁着天气晴好,老张正忙着晾晒玉米。“今年收成相当不错,一公顷地差不多能打12500公斤粮!”张显文捧起几棒玉米,颇为兴奋。

张显文是当地有名的种粮大户,今年种了120公顷玉米,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秸秆还田、秋季深翻……从种到收,张显文严格执行保护性耕作的各个技术环节,换来了大丰收。“现在玉米价格降下来了,必须得在提高产量上下功夫,这个技术算是用对了,增产效果非常明显。”张显文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赞不绝口。

经过多年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深受长春市农民认可。今年,这项技术覆盖了长春市所有旱田乡镇,不仅面积发展到18万公顷,还建设了100个示范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总面积保持稳定增长,种植模式标准也趋于统一,已成为长春市重点推广的重大增粮技术。”市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推进全程机械化综合农机化水平达81%

玉米籽粒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整地机……榆树市弓棚镇喜迎春农机合作社占地6000多平方米的农机库房里,60多台(套)农机整齐排列,颇为壮观。“今年能丰收,这些机器立了不少功,忙活了一年,得好好保养保养!”这几天,喜迎春合作社理事长蒋恩凯正忙着组织农机手对农机进行检查保养。

“春天种地时,机械播种又快又好,为增产打下了好基础。夏天田间管理时,农机防病虫害的效果特别好,减少了损失。”目前,喜迎春合作社从种到收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蒋恩凯拍着一台高大的玉米籽粒收获机颇为自豪地说,这台产自芬兰的农机价值115万元,成了秋收的“功臣”,“以前从收割到运输、储存,玉米损失率都挺高,有了这台机器,直接就能把玉米粒收回家,颗粒归仓。”

今年,长春市农业耕种收全程机械化作业水平有较大提升。“综合农机化水平较去年提升2.5个百分点,达到81%。”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长春市今年还深入实施国家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整体推进行动,重点抓了20个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工作,大力推广机艺组合新技术,助力粮食生产。

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40.15万公顷

“我大概算了一下,我们合作社的粮食平均产量能比普通农民高出10%以上!”今年,位于榆树市的吉林省田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00公顷。忙完了秋收,合作社理事长陈卓开始“秋后算账”。

规模经营,成为田丰合作社粮食高产的“秘诀”。土地规模化经营,不仅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更有利于先进技术的应用,从而提高粮食产量。

“就拿春天种地来说,化肥企业专门到地里为我们测土配方,根据土地实际情况,减少了磷肥的施用。”肥料“私人定制”,让合作社的农业生产赢在了起跑线上。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5

在中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被寄予厚望。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为代表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正在大放光彩。

在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中,集中了当前农民中最具现代意识、最具市场竞争力、最具资本与技术优势的群体,堪称人们期待的“新农民”的代表。他们是中国农业现代化的承载者,中国三农未来希望所在。

这样一个群体,当他们距离农业现代化目标越来越近的同时,自身也不断面临农业现代化所提出的要求和考验,如组织化程度、市场化水平、技术装备、现代农业理念等。面对历史赋予的重任,他们的所思所想究竟如何?政策又该如何调整,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的步伐,并让他们走得更稳、更好?近日,笔者深入多地与新农民面对面展开调查。

职业农民走俏

每年3月初,黑龙江省桦川县创业乡丰年村农民邢恩厚就开始“上班”了。他的工作仍是种地,只不过不是给自己家种地,而是帮着周边家庭农场主管理几十公顷的耕地。“如何选种、施肥,选什么样的除草剂,啥时栽秧,这些都是我说了算。”老邢骄傲地说。

“像老邢这样的职业农民现在已经供不应求,农垦地区的很多农场都抢着雇。”丰年村农民技术员李世平告诉笔者,最近几年土地流转特别快,一些有经济实力的种粮大户和农场主承包了很多土地,但由于自身缺乏经验,或者精力有限,喜欢雇一些种地“老把式”帮他们管理耕地。这些职业农民的年龄大都在50岁左右,大都有20年左右的种地经验,哪个村都要有几个这样的职业农民。

“现在年纪大了,到外面打工也干不了体力活,自己又没什么手艺,这一辈子就是会种地。”老邢说,同样是一块地,别人种1亩打1000斤粮,他种就能多出200斤粮,这就是本事。现如今,老邢的身价也水涨船高,去年年薪3万元,今年虽然还没定,但肯定会更多。

家庭农场主领建农业合作社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浙江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的快速发展让浙江省的农业在规模经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方面取得较快发展。

慈溪市桥头镇蔬菜农场主郑涌森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目前经营着1400多亩土地,从事蔬菜、瓜果生产,年收入200多万元。自2004年登记为家庭农场以来,他先后参加了10多个农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郑涌森不光自己做农场主,而且还领建了蔬菜瓜果合作社,吸引周边200多个小农户参加,从选种、培育到销售,合作社提供全流程服务。在浙江省,家庭农场发展起来,然后领建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小农户共同发展的特点十分明显。笔者在浙江省宁波市采访发现,1/3以上的家庭农场都领建了专业合作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慈溪市农业局局长周国爱说,从生产经营实践看,家庭农场主务农经验、技术水平普遍比一般农户要高,而且他们几乎都参加过农业方面的培训,有很多是草莓、瓜果方面的种植能手。“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加上全身心地投入和不断地学习,让家庭农场很有竞争力。”宁波市农业局经管处处长赵新立说。

合作社转向“全链条”经营农业

把家里的15亩耕地交给合作社“托管”后,河南省武陟县农民原小庄一身轻松。他说:“两个孩子都在外打工,不愿回家种地。我都快60岁了,地越种越不济。‘带地入社’后,每亩地每年交330元服务费,从种到收,合作社全管了。抽出了身,我在村里开了个手机店。”

为原小庄“托管”土地的是当地的三阳村鸿运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原胜利介绍,目前合作社经营土地1.3万多亩,其中“托管”1.1万亩,直接流转土地2600多亩,年纯收入近200万元。

“合作社下设农机部、农资部、植保部、加油站、土地流转部、信贷担保部、培训部,覆盖粮食生产‘全链条’。”原胜利说,“从单纯提供农机服务转向‘全链条’经营农业后,合作社亩产增10%,投资省10%,这一增一减,就是我们赚的钱。”

这片土地曾经是最大的依靠

当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规模究竟如何?来自农业部的调查数据显示,百亩以上种粮大户经营的耕地面积相当于我国耕地面积的5.3%;60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有入社农户为4600多万户,约占农户总数的18.6%。

黑龙江省桦川县农业局副局长陈跃龙说,当地种地在100亩以上的新农民并不少。如果按照每个村300户计算,新农民的比例应该占1/4左右。总体上看,土地流转速度逐渐加快,新农民的群体正逐渐壮大。

但这些新型经营主体的年龄不小。陈跃龙介绍说,种粮大户一般在45~55岁,身体还不错。他们大都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因为只有多年的经济积累,才能有足够的资金把土地流转过来。他们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不太高,愿意应用一些基本的农业技术,借此提高粮食产量。

新型经营主体不是一朝一夕就成长起来的,要“有经验,有资金,有头脑”。种什么?怎么种?如何销售?这些都要考虑好,如果自己有加工企业,这就相当于订单生产,定向销售,加工完之后就能卖上好价钱。

除了种田的经验多些外,这些新型经营主体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对土地有深厚的感情。陈跃龙说,很多40岁以下的年轻人或求学、或打工,不再从事粮食生产。只有这些年纪稍大,种地时间多在20年以上的老农民愿意继续留在农村。这片土地曾经是他们最大的依靠,现在他们成为这群新农民中的主体。

农业现代化的开拓者

笔者调查发现,这些“麦田里的坚守者”,有农机大户、村干部、农业技术员,还有新加入的米业老板、种子经销人等。他们或拥有大型拖拉机,可以应用先进播种机,进行机械化播种;或头脑灵活,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或在村里工作多年,平日中会帮助村民解决很多问题,有较高的威望。最重要的是,他们从事的行业和农业生产相联系,和整个中国农业进步相联系。

黑龙江垦区八五六农场种粮大户徐志通就是当地的科技示范户,去年他家200亩地采用了钵体摆栽技术,亩产达1300斤,而常规方式种的水稻亩产只有1100多斤。“这几年农业技术越来越先进,粮食增产效果也很明显,我这200亩水稻一年能多收获3万斤。”徐志通说。

农机合作社如何发展范文6

6月29日,辽宁省康平县下了一场雨,康平县亚杰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孟亚杰又到地里看苗情去了。去年干旱招致苞米产量大降,加上苞米价格走低,“去年是赔了,要不是有农机合作社的补给,单纯靠种植业生存都会困难。”孟亚杰说。

但低价也给合作社带来了发展机遇,今年包地价格从750元/亩降为400元/亩。合作社新包了1000亩地,种植经济作物,提高产品附加值。合作社还开始探索土地股份合作模式,以降低土地经营成本,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生产经营。

规模经营:农户种地降成本 合作社挣到“保姆费”

与一般种植合作社不同,孟亚杰还成立了一家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来“补贴”粮食生产效益。

2011年,孟亚杰了解到免耕播种机可以在秸秆还田的条件下进行免耕播种,马上购进免耕播种4台。这种先进的播种机有着能够在有玉米秸秆全覆盖的情况下进行作业,能达到一次播种保全苗的效果。

“当年由我们提供种子、肥料,统一为97户农民的2000亩耕地播种,由于实现了秸秆还田,等于给大地盖了被子,保苗率达到了95%以上,获得了丰收,对比增产20%。合作社也获得了可观的效益,当年收回购机成本。”孟亚杰说。

2012年,合作社又购买了23台免耕播种机,保有量达到了25台(套),免耕播种3万亩,范围遍及近100个村。2013年,合作社再添置免耕播种机33台,新增动力机械8台。2015年,新增大型玉米收割机8台,深松机9台,保有量达到了87台(套)。

合作社对农户提供全程托管保姆式服务。合作社负责选择优良种子、肥料、农药,按时提供免耕播种系列化服务,使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质优价廉的放心农资,并且统一耕种。由于康平地区十年九春旱,他们的指夹式免耕播种机在康平地区发挥了巨大作用,得到了农民的信赖。

孟亚杰说,得益于辽宁省沈阳市农委和康平县委、县政府的扶持,连续几年合作社利润水平不断提高,合作社经营规模不断壮大。2016年合作经营土地面积达到10万亩,机械化作业面积扩大到8万亩;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产品,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

康平县小城子镇三家窝堡村的边永峰有26亩地,如今一到种地时他就成了“甩手掌柜”。他告诉笔者:“耕地时自己找人种一亩要35元,合作社只收20元,还保证出八成苗,并免费深松,到收割时每亩仅收30元,找别人收割至少要50元。而且我可以腾出时间出去打点零工,原来土地没有托管时,总要抽空到地里瞅瞅。”

联合建社:实施全程机械化 分享产加销收益

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在康平县名声远扬,众多的合作社要求加入成立联合社。今年年初,孟亚杰成为沈阳汇智农农机专业合作社联社的理事长,联合社有成员单位17家。联合社服务理念是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早在2013年,康平县就提出农民合作社要覆盖到每一个行政村,扩大单体规模,提高农户入社率。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域、跨产业联合,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联合社、行业协会、产品协会。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体系,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联合社为成员社提前、产中、产后等系列化服务。联合社努力提高统一营销和产品加工能力,逐步延伸农业产业链,使社员获取农业增值效益;积极开展统一采购供应、统一标准化生产、统一储运服务、统一产品营销、统一产品认证和统一技术培训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下一步,他们要加强品牌化建设。孟亚杰告诉笔者:“我们将实施品牌化经营战略,建立健全规范信用管理制度,以信誉和品牌赢得市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重视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等相关认证,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联合社的市场定价能力。”

联合社将利用国家的好政策,增加农业装备投入,延伸服务环节,扩大作业面积,不断壮大全程机械化;吸收更多的农户入社,整合零散土地实现集约生产;共享先进科技,共享经济效益。

康平县新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张振福认为,加合社可以快速学习、复制汇老农人合作社的成功经验,与他们共同发展,结束单打独斗。

股份合作:农户获土地收益权 合作社节约种地投资

与土地托管不同,小城子镇三家窝堡村的崔亮以自家的30亩地入股汇老农人农机专业合作社。“我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以当年同等地块最高产量保底,比如同等地块亩产1300斤,而实际达到1500斤,那么我除了1300斤的收益外,多出的200斤与合作社平分。而从种到收的全程投入全由合作社负责,比自己种每亩至少要省100元。”

对于合作社来说,由于不用拿出租地资金给农户,节约了种地投资。三家窝堡村除有5000亩地托管给合作社外,今年又有1000亩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给合作社,由合作社经营。崔亮对笔者说:“我是离土不离乡,还在合作社里负责生产管理。你看这片地由于做了深松,与没深松的对比明显,苞米根茎又长又粗,叶片也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