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企业规章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规章制度范文1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防范措施
在当前阶段中,随着新时期的不断深入,在国有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对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的重视。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常常还会发现一些风险点,这些风险点的存在对国有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对新时期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点及防范措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点
(一)规章制度存在问题
俗话说“无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就体现出了规章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具有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更好地对企业进行衡量,以使企业向着更加良好的方向发展。而在当前阶段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我国已经制定出了一些相应的法律法规,对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社会发展的较为迅速,这些法律法规逐渐的体现出了一定滞后性,在实际应用当中,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还有一些企业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对规章制度产生了轻视,只是将其作为工作中的一项内容,而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应用,或者是由于工作人员自身专业知识的缺乏,对其理解的程度不是很高,在实际应用中常常会产生误区,导致规章制度的应用效果不是很高。
(二)预算管理作用较低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预算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进行良好的预算工作,不仅可以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会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对企业中各项资源更好的进行应用。在预算工作中,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合作来共同完成,才能使预算管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在实际的预算过程中,通常都是财务部门独自来完成,而营销部门无法有效的参与进来,只是根据财务部门的了解来进行预算工作,这样就会与实际情况出现严重的差异,使预算结果的质量不是很高,在应用预算为之后的发展构建战略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不利于企业正常的发展。
(三)监管工作不到位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监管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监管工作可以使规章制度更好的落实到实际应用当中,不仅可以为预算工作进行指导,为其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而且还会增加财务报表的质量,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但是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当中,企业往往对只是对经济效益产生重视,而忽略了监管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进行合理的监管工作,致使企业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常常会发生一些问题,如财务报表不准确或不完善,来往资金的核对不规范等,导致企业中一部分财务资金出现不明确的现象,不论是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还是国家的收税收入,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财务管理风险点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出正确的财务管理核心
为了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首先就要建立出正确的财务管理核心。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包括了很多的内容,如管理制度、预算管理、决算管理等,这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其中都要一个相同的特点,就是对资金的管理。因此,就要对传统“管资产”的财务管理理念进行改变,形成“管资金”的财务管理理念,并将其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将其放置到中心的位置,并以规章制度为根本,预算管理为方法,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工作。
(二)加强财务内部管理
与普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相比,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更加广泛,不仅包括了会计核算业务,而且还存在纳税申报、审计监察等内容。为了使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就要加强财务内部管理。首选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中,要建立出合理的工作制度,将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合理的分类,不同的岗位进行不同的工作,并将不同的人员安排到不同的岗位上,突出各项工作中的重点,有利于工作人员抓住工作中的关键。其次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养,不仅要使其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面对新问题时,能够有效的对劲进行解决处理,而且还要其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立出健康的价值观,提高了自身的责任意识,能够更好的参与到财务管理工作中。
(三)提高财务管理监管工作的力度
为了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好的进行,还要加强监管工作的力度。首先可以对现有的监管制度进行分析,将其中不足的部分进行完善,使其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其次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财务管理监管制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并结合我国自身具有的特色,建立出适合我国应用的监管制度。并且,在监管的过程中,要根据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对其进行相应的惩罚与奖励,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国有企业正常运行的过程中,进行良好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降低运行的成本,而且还会提高回收的经济效益,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所以,对当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根据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当前阶段中财务工作存在的风险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防护措施,为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帮助,但是,一个人的力量终归是有限的,因此,为了使国有企业更好的发展,就要相关专业的人才工同参与进来,通过大家一起的努力,使研究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翁爱金.浅谈关于企业财务管理廉洁风险防控的防范措施[J].品牌,2014,06(11):84
国有企业规章制度范文2
[关键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发展
一、现代国有企业文化存在缺失的主要因素
现代国有企业文化存在缺失的主要因素:(1)对于国有现代企业的发展而言,其成为地方政府和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其担任的责任之大,了解发现,对于大多数国有企业而言,在发展中更多的把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企业的利润获得和企业决策上,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关注程度相对较低,这种长期忽视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使得企业从领导到工人把企业文化越来越边缘化,甚至一些人员认为对于企业而言只要有了很好的利润回报,其他方面都可以不用关心,殊不知,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只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并把这种文化传承下来,企业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积极向上、严谨经营管理、高效率、处事坚决果断的作风对于企业员工而言,可以加快他们的工作效率,提高产业值。对于领导而言,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制定出更宏伟的计划和发展战略,对于企业而言,可以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占据主导优势。(2)取得效益就必须有一定的媒体宣传,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都是通过广告等媒介让更多的人来了解和指导企业及其产品,但是对于国有企业而言,由于其往往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其发展相对而言就显得更加重要。但是其调查研究发现,大多数国有企业因为其企业经营范围的特殊性,他们更多的把精力放在了产业升级、技术更新等方面的问题上,而对于企业的内涵和人员素质的发展和培训等方面的工作相对而言却处在发展缓慢甚至停滞阶段。这些都是目前很多国有企业文化发展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存在问题,就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和措施。
二、国有企业制度下的文化建设与发展
国有企业规章制度范文3
精细化行政管理国有企业问题意义及策略
0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各方面的经验也有所收获,各种规章制度也越加完善。现在又面临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因而,在国有企业中精细化行政管理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显。精细化行政管理不仅科学有效,还能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获取,调整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为企业不断注入新鲜的血液,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一些国有企业的行政管理并不恰当,其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将精细化经管引入企业中,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状况实施应用,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1精细化行政管理概述
1.1精细化行政管理内涵
行政管理是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国有企业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行政管理的工作繁忙、琐碎,而且与内部员工都有着密切得到关系,因而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因而,在行政管理中加入精细化的思路,可以更的做到行政管理的工作。精细化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中主要是管理、协调和服务,其中协调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主要事物,服务是其根本。可见,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维护员工的利益,应用精细化管理是非常合适的。精细化行政管理也就是在行政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只是所有的分工事项和管理模式都是更加的精心化分,每一项工作或是管理都是记录在案的。精细化行政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其精准、细化的内涵。
1.2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
精细化行政管理在国有企业的发展历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国有企业中精细化行政管理的非常之广,也受到众多国有企业工作人员的喜爱。相信,在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中,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一定会给国有带去意想不到的收获,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市场中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下面本文分析一下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第一,行政管理不仅要管理企业大大小小的事物,还要给领导班子出谋划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给出相关建议和策略,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经营的发展。第二,行政管理还要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工作进行协调,这可以促进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最重要的是可以快速在企业内部实施精细化的管理的思维,让每一个员工都可以接受其,快速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第三,行政管理还承担着服务企业的重要任务,行政管理在安排后勤工作时,即可以利用企业剩余的劳动力,增加百姓的就业率,同时还能维持企业固有的形象,通过素质有佳的后勤部门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内涵,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打响企业优良价值的牌子。第四,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调查了解到企业员工每一个的思想意识,而且可以通过有效的精化细分积极的引导员工在企业要树立良好的思想意识,进而可以营造一个健康的企业环境,增添企业的活力。总之,精细化行政管理不仅对企业内在又在提升作用,对企业的经济效益更是有着巨大推动作用。可见,精细化行政管理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2精细化行政管理的思路研究
2.1精细化的管理目标
国有企业在进行行政管理时,可以将行政管理的计划分成几个模块,然后在一个小目标一个目标的实现,最后就可以通过观察得知那些目标是容易实现的,那些目标是不容易实现的,在制定下一个季度的目标时,就会有针对性。精细化管理目标能够有效的缩短原本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进而科学有效的对每一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可以量化所包含的管理任务和工作的量化。这种精细化的细分目标,也能减轻工作的工作量,让工作人员有目的性的完成自己的任务。
2.2标准化和流程化的理念
标准化和流程化是精细化管理最重要的思路,可以说合理的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是提高企业员工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同时还能对企业日常的经营工作进行管理与协调,科学有效的分工任务,工作人员在按照指定的标准化流程进行工作,就能快速的提升企业工作者的管理效率。流程化的思路需要标准化作为铺垫,只有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快速养成遵守标准化的规定,在一段时候之后变回习惯这种工作模式,逐渐流程化。当然,这里的标准化不仅是只员工工作时的标准化,还指员工福利的标准化,如员工的晋升机制、员工的奖惩机制等等都要制定一哥标准,在按照这个标准对员工进行奖励或是惩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3经济化和协同化的意识
为了使得各个部门之间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在管理需要引导员工有着经济化和协同化的思想意识。当员工有这样的思想意识,行政部门在开展工作时便轻松许多。以企业经济利益为指向的部门间联合工作,可以充分发挥每个部门的优势,进而快速有效的完成工作任务。可见,在精细化管理中加入经济化和协同化的意识,不仅可以让企业员工产生这样的意识,还能保证企业在实际的经营中,能够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当前,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更为重视在发展过程还需节约经营成本。因而,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在这一方面就必须要制定每一项的合理支出。
3在国有企业中实施应用精细化行政管理的对策
3.1建设企业文化,导向精细化思想
一个企业务必要有自己的文化,企业文化不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更是代表着整个企业员工的形象。良好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同时还能提升整个企业的竞争力。可见,为了实现企业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就务必要积极的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因此,行政管理部门就需要对企业进行一个全面的调查,了解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看法个意见是什么,然后做出一个精细的表格,再者还需要借鉴和参考成功企业的文化,最后将总结出的资料上交给领导。其次,行政管理部门在后期还需要专业制定维护企业文化的制度,这样才能长期确保企业文化的传承。
3.2实行制度化管理模式
为了促进企业精细化能够快速的在企业中得到应用实施,需要制定一个符合企业发展的制度。制定这样的一个制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行政管理部门做精细的规划,才能制定出一个企业性质的规章制度。制度的制定可以采取一定的奖惩机制个惩,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性质管理理念,合理的落实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企业内部制定合理的科学性、合理性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得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在实际的工作中,能够切实的按照规章制度执行,而且也能通过规章制度获取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行政管理人员通过实行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将精细化行政管理切实与制度向结合,从而有效的实现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3培养员工精细化的工作习惯
在企业内部应该营造一个精细化工作环境,这样可以推动精细化的应用。因此,行政管理人员需要积极的培养员工的精细化工作习惯,让换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促使员工能够详细的对工作进行划分,并明确个人的职责,合理的对员工进行考核,从而有效的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通过习惯的培养,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的素质,让员工懂得一切都是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制定的。员工的素质提高了,精细化的思想变轻松的让员工接受,使得行政管理的精细化得到所有员工的支持。
3结语
总而言之,精细化行政管理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方法,符合时展的潮流,也切合了我国国有企业发展所需。国有企业想要在世界浪潮中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从内部进行调整,从内部提高国有企业的行政办事效率。在国有企业中一定要长期的坚持应用精细化行政管理模式,使其管理模式融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脑海中。精细化行政管理是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最佳途径。作为国有企业的员工务必从自身开始,提升自己的思想认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不断学习新的东西,毕竟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发挥出精细化行政管理的作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参考文献:
[1]肖慧敏.论精细化管理在办公室接待工作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13(23).
国有企业规章制度范文4
一、后危机时代国有企业法律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后危机时代,经济危机基本过去,金融安全趋于稳定,整个经济逐渐恢复,但整个世界的经济形势仍有很多的不安全因素。各国都会采取更加严格和更加隐蔽的经济保护政策,以此来规避本国的经济风险。这种情况下,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要获得发展,就必须适时走出去,这样就会面临他国的经济法律的问题。要想获得经济更好的发展局面,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国有企业必须加强企业法律管理,认真研究法律政策,创新法律管理机制。
二、后危机时代国有企业法律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后危机时代,很多国有企业经历了创伤之后,并没有太多的反省,尤其是对法律管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高层的法律观念不强,法律意识淡薄;国企在制定政策时很少参照已有的法律法规,往往靠几个高层领导的临时决策;一般的国有企业并没有专门的法律部门,即使有法律顾问也是在出现问题后才能想到;发生经济纠纷后,很难用法律手段来挽回自己的经济利益,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有企业的发展,尤其在后危机时代,各国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都会更加小心,国有企业若不加强法律管理,要想获得发展势必会举步维艰。
三、后危机时代国有企业法律管理创新的策略
1.提高对法律的重要性认识
国有企业法律管理创新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提高对法律的重要性的认识。国企的高层管理者要认识到后危机时期,各国都重视对法律的运用,都制定了保护本国的经济政策,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切都要遵守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这个规律中重要的一条就是建有适合市场的法律。作为高层领导一定要认真研究我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法律,尤其是经济法律的政策,在制定本企业的各项政策时,严格按照已有的法律办事,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遇到经济纠纷时,也要先认真研究法律政策,尽量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纠纷,保护自己企业的利益。此外,在企业内部要设置科学合理的法律机构,建立有关法律的规章制度,一切活动都严格按照已有的规章制度执行。
2.建立法律顾问制度
随着国家对法律法规的大力推进和人们法制观念的提升,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重视依法办事,法律顾问就应运而生。国有企业要加强法律管理,必须在国有企业中设置法律顾问。法律顾问可以专门为本企业研究相关的法律政策,高层在制定政策和规章制度时,可以直接让法律顾问来解决;在对外贸易或者在拓展海外市场时,可以让法律顾问拿出具体的法律意见;在发生经济纠纷时,也可以让法律顾问去尽力挽回经济损失。当然,法律顾问制度的设立不能成为摆设,不能是需要时才能想到用它,平时就把其束之高阁,而应把法律的运用成为常态。同时,为了提高法律顾问的积极性,发挥法律顾问的最大作用,还要提高法律顾问的待遇,稳定法律顾问的队伍。
3.利用现代科技建立信息化法律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多媒体的应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国有企业要想做好法律管理,必须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建立信息化的法律平台,发挥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和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可以利用计算机把国家以及国外的法律政策进行汇总,需要运用有关的法律时,可以运用筛选的功能,把相关法律进行提取,避免了大海捞针似地翻阅文件。还可以把各种法律文件及时进行更新,避免了法律的滞后性,保证其时效性。
4.以国际化的眼光认真研究各国经济法律
国有企业规章制度范文5
前言
企业运营离不开纪检监察机构,它能够引导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运营情况及发展背景,进行党风建设,在企业内部构建和谐的党政关系,推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效益最大化。传统观念的制约和体制的落后,使很多企业负责人并未重视纪检监察工作,对企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纪检监察部门要以神华煤制油榆林公司的实际营运及发展状况为背景,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有效落实,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到最低,为企业提供健康的发展方向。
一、企业纪检监察的地位和作用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在国有企业中起检查监督作用,它的人员构成主要有纪检人员和监察人员。企业纪委和纪检从属于企业内部,对国有企业的日常运营情况进行监督,使国有企业处于正常的营运状态,确保其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而从国有企业视角出发,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部门一样,分工明确,虽不参与生产经营方面的活动,但着重监督管理企业诸多事宜。纪检监察部门为国有企业提供了坚强后盾,将国有企业日常运营及发展中的矛盾降到最低。
纪检监察部门虽不参与国有企业直接管理,但是它的监督范围比较广。主要对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筹资、财务和企业规章等进行监督和监察,使企业各部门时刻处于良性的工作状态。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引导者,而纪检监察部门又是其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1]。
二、企业体制改革中的廉政问题
1.监督机制不健全
部分企业监督机制不完善,监督部门没有充分发挥自身效用,仅仅流于形式,无法体现自身的监督职能。首先,部分企业党政领导并未认识到企业监督的重要性,没有为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物质及人员支持;其次,部分企业领导有恃无恐,不服从监督或拒绝监督。甚至有一部分领导干部自身作风存在问题,对纪检部门的监督工作极为排斥。第三,纪检监察机构弱化,人员编制不合理,素质普遍偏低,很难充分发挥监督效用。第四,部分纪检监察人员责任意识缺失,害怕在企业监督工作中受到他人排斥或报复,也并未对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根源性的遏制。
2.腐败的具体表现及危害
部分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中存在很多问题,从而出现消极腐败现象。加之,纪检监察工作不到位,无法从根本上对腐败现象进行遏制,使其对国有企业经济建设和人才建设等产生负面影响,使国有企业逐渐丧失凝聚力,破坏社会风气,甚至引发社会犯罪问题。当前,腐败现象在国有企业比较常见。因而,要结合企业运营发展背景,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落实,强化监督机制,对腐败现象进行有效消除和遏制,推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刻处于良性的发展状态[2]。
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效力不足的原因
1.规章制度陈旧
国有企业发展运营中,纪检监察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主要原因是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规章制度比较陈旧,并且不够严苛。无论是国家的政策性法规,还是国有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对纪检监察部门的管理都缺乏针对性,各项内容也不够具体,没有针对腐败问题提出具体的惩治方法。纪检部门既没有以完善的规章制度推进国有企业发展,也没有对其施加压力,使企业的经济问题和效益问题不容乐观。
2.业务范围和工作能力有待创新
当前,部分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业务范围比较狭窄,工作能力不足,使其无法在企业日常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检查作用。经济体制改革背景下,现代企业自我管理质量不断提高,与此同时也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内部纪检监察部门对各项工作进行检查监督。但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业务范围有限,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相悖,仅仅局限于政治层面的监督,并未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以及具体财务工作等进行有效监督,纪检监察部工作人员对企业实际预算和审计工作等不够了解,影响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
3.岗位设置和人员选拔缺陷
纪检监察机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受岗位设置和人员选拔的影响。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岗位数量太多,甚至一岗多人。而岗位种类设置也不够科学,岗位缺失和重复现象明显。加之,并未结合企业的实际运营和发展情况,对纪检监察部门人员进行科学选拔,部分工作人员存在比较明显的官僚主义思想,缺乏纪检监察工作认识,业务层面的熟练度不足,对纪检监察工作不够擅长。
4.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素质偏低,没有较高的思想觉悟,无法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效力。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部分工作人员思想觉悟比较低,对党的纲领没有具备清晰的认识,缺乏责任意识,在其位不谋其政,对纪检监察工作比较懈怠,对现代企业运营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例如,近年来,国家很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不断有国有企业领导层因作风问题,被惩处。
四、企业纪检监察地位和作用强化途径
1.落实针对性的政策法规
结合国有企业的发展背景,制定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各项工作能够强制执行。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制定政策性法规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进行约束极为必要,它能够从根本上遏制国有企业腐败现象。企业纪检组要将具体的政策性法规落实到位,以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和奖惩方法等工作进行限制,以法律层面的约束力,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一旦发现企业纪检监察工作中存在违法乱纪行为,一定要对其进行严惩。
2.创新业务范围为职责
依据市场经济背景,对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业务范围和职责等进行创新和扩展,以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的地位和作用。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各项工作开展之初,需要对具体的业务范围进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有企业的经济运作方式都不断变化,纪检监察部门要对企业各项工作进行有效监督,深入到国有企业运营中的生产经营、筹资预算、投资决策、财务管理等每一个环节。并加强对纪检监察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较高的工作能力[4]。
3.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合理配置岗位和人力资源,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地位和作用。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据精简和完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确保岗位的完善性,且各个岗位都能够充分发挥作用。以神华煤制油榆林公司为例,针对企业内部的工程预算和财务审计工作,分别安排部长和监督人员等。同时,要依据个人工作能力,进行人员招聘,确保相关人员能够胜任该岗位,将人力资源效益发挥到最优,提高企业纪检监察工作质量。
4.重视思想政治建设
结合党的思想纲领,在企业纪检监察机构进行思想政治建设,提高纪检监察部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企业在日常运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要注重日常工作中的廉洁性。纪检监察部门从属于企业,主要行使监察监督职能,需要充分贯彻党的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及时发现国有企业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惩治和解决,实现国有企业的经济发展目标,为国有企业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和政策性基础,最大程度保障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5]。
国有企业规章制度范文6
关键词: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法律保障;国有企业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各项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备,中国的国有企业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已逐步走向成熟,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企业法制建设相对薄弱,市场意识、法律意识与契约意识不强,合同管理不够规范,造成了一些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近年来,国有企业涉及的企业改制、民事、经济、行政纠纷日益增多,企业经营面临着诸多市场和法律风险。所以实现依法经营、强化内部管理,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经营风险,是当前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有现代管理意识的企业和企业家对企业的法律事务lT作格外重视,成立专门的法律事务部门,设立企业法律顾问,把依法经营纳入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
1国有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之现状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由于企业外部法律环境发生变化,或由于企业自身及有关各方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有效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而对企业造成不利法律后果的可能性由于现在的国有企业脱胎自以前的国营企业,作为单一主体面对法律问题的准备并不充分。很多国有企业本身并没有专门的法律部门或者专属法律顾问,它们往往是以应急方式处理面临的法律问题,发生纠纷时,临时聘请律师,纠纷解决后,这种关系也就解除,没有建立起一个长期、稳定的预防机制。
1.1缺乏必要的合同法律常识和意识
①合同审查规范化管理不健全,对事先审查、论证、调研不够重视,在签订和履行合同中存在实体上及程序上诸多问题:还有的经营人员违规操作,甚至仅凭哥们意气、人情关系就草率签约,导致合同权利、义务约定失误。
②随意担保现象较为严重,违约责任追究困难。有时陷入被动,代人承担履约责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无计可施
1.2依法维权意识不强
有的企业由于机制尚不完善,遇有合同纠纷,基于和气生财,尽量予以协商,但效果并不十分乐观。针对货款拖欠问题,有的企业上门讨债,但由于债务人故意推拖,隐匿财产,不仅效果很差,反而增加了追债成本,但对仲裁、诉讼等法律救济途径较少使用。还有的国有企业经营人员维权意识不强,依法维护企业权益的积极性不高,造成一些外欠款项难以收回,形成呆帐、坏帐,积累了较大数额的不良资产。有时因忽视自己的法律权利,许多案件过了法定诉讼期限,法院不再受理,造成难以弥补的经济损失
1.3企业改制、对外投资过程中违规操作明显
有些企业借改制逃避债务.使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保护;有些则利用内部优惠政策,通过种种手段,刻意压低资产评估价格,;低价购得优质国有资产后,迅速转手,一夜暴富。使改制存在重大隐患,而且也严重损害了职工利益。
2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必要性
2.1国有企业体制改革的需要
随着国务院国资委《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企业同有产权转让管理办法》等11个部门规章和30多件规范性文件的出台,大型国有企业将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提到了议事日程。有的已经成立了法律事务机构,设有专门的法律工作人员,这些人员通过参与经营决策、参与企业管理和承办具体法律事务来实现自己的职能。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推进中央企业改革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引导、规范和保障作用。
2.2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环境的需要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调整和规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市场竞争越发地激烈,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也越大。正如全球排名第六的英国路伟律师事务所吕立山先生(RobertLewis)所言:“有些大型国企高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将给企业带来的危险,他们并不像外国公司的同行们一样采取防范法律风险措施。使其企业就像一个即没有受过正式训练,又没有足够装备的新兵,试图击退一大群入侵的法律风险敌军一样。”可见,国有企业必须了解和熟悉被投资国的法律环境,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才有可能加快实施“走出去”的战略,积极参与到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中。
2.3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管理能力的需要
在现代法制社会,国家对社会的管理主要通过各种法律、法规的实施来实现,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受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如果企业不知法,不懂法.就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因违法而受到法律制裁,或在企业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也会由于不懂法而失去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的机会。
3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措施
法律风险防范机制是指对于各种不规范的行为可能导致的风险,在其发生之前即采取防范措施所形成的机制。它包括企业成员法律防范意识的培养,合同管理体系的创建以及廉政与自我约束机制的形成等。
3.1加快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
拥有自己专门的法律部门,在如合同的审核、签订、履行等环节,在投资、合作等项目中随时预防法律风险的产生,将纠纷的诱因消灭在初始阶段。此即为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重要的组织保障。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加强而提出来的。国务院国资委的《国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则进一步明确了国有重点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以企业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目前全国企业法律顾问队伍已超过10万人。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较好地发挥了法律参谋、法律培训、法律监督的功能,角色也由打官司、讨债向参与企业重大经营决策、建立企业法律机制转变正如一位知名企业家说:“企业好比是一辆汽车,工程师、经济师、会计师和法律顾问就是汽车的四个轮子.汽车要前进,四个轮子少一个都不行。”
国资委提出要求,在所有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重点企业建立健全法律事务机构.大型企业还要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在欧、美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是大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如美国新泽西洲的美孚石油公司、法国埃尔夫石油公司、德国西门子公司等都设有专门的法律事务机构,分别拥有一、二百人的法律顾问。这些法律机构在法律允许范围内以追求最大效益、最小风险和最少纠纷为目标,在企业生产经营的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构筑全方位的法律风险预防体系
3.2.1建立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所签的合同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条款有无遗漏,形式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文字是否准确、严谨都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切身利益。因此,加强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国有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以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合同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合同归口管理制度、合同分类专项管理制度、合同委托管理制度等:建立以合同为中心的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做到人员、机构、制度三落实。对于企业已实践多年的常规性合同,具有较高重复性和利用率的合同,应拟定好固定合同文本,比如测绘合同、印刷合同等。严格履行签订合同须经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出具法律意见,并经有关负责人审批的程序。建立定期对企业合同纠纷进行统计、分析的管理制度,依据情况变化及时完善企业的固定合同文本。从合同的谈判、起草、签约、执行等各方面建立起有针对性的规定,形成协调的合同管理体系。
3.2.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建立一套合法、实用、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使人们有所遵循,作到人人有专责,工作有程序,办事有标准,才能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正常有序的进行。同时规章制度完美的过程,也是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因此.一个企业制度的出台,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包括它的提出、调查、审核、修改、完善等.只有这一系列的步骤一一到位,才能确保企业规章制度具备合法性、实用性、规范性和协调性。
3.2.3建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
随着知识产权的取得、管理、保护和利用纳入法制轨道.各大企业普遍加大了对知识产权开发和管理的力度,专利和注册商标申请量也在逐年增加,但目前还有不少企业尚未建立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科研开发与知识产权管理、技术创新与依法保护明显脱节.有的企业由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自己的品牌被盗用,导致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下滑,甚至面临破产的境地,或对他人的知识产权了解不详,不自觉地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而因此处于被动局面。所以,企业要想提高自己的经济效益,就必须保住自己的“名牌”不被乱用,产品不被仿冒。不去随意使用他人的产品。
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成为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的一项重点工作.要努力改变重发明轻专利、重运用轻保护的现状。自觉遵守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专利信息的检索.避免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给企业带来法律风险,抓紧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纠纷处理机制。对商业秘密等建立规章制度,划分保密范围、与员工和经营对方当事人签订保密协议、确定人员的权利义务等,实施有效地防范管理。
3.2.4从程序上建立重大决策法律论证制度
一个重大经营决策的出台,既要保障法律赋予企业的权利得到充分体现,使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最大化,也要保证决策在法律上是最佳方案,有利于决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杜绝上当受骗,避免显失公平,防止纠纷发生。因此.为了有效防范企业法律风险,国有企业应在对外投资、产权交易、企业改制、融资担保等重大决策上建立一套可行完备的法律论证制度,强制推行重大决策法律论证程序,避免重大决策失误。
3.3建立诉讼风险管理组织,确立诉讼风险预警体系
按照资委《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加快完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防控、处理和备案机制。为了避免诉讼给企业可能带来的损失,建立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统一负责,企业总法律顾问或分管有关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分工组织,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有关业务机构相互配合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工作体系。
法律事务机构需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深入调查了解案件情况,研究确定法律对策,实施诉讼风险分析。在处理民事经济纠纷时,应积极主动请当地政府参与协调、平息,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若遇到协调不成而引发诉讼的,要积极应对,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有节。另外,要加大对案件备案管理的力度。结合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有效的案件统计体系,使领导能够及时、准确的了解企业的案件情况。详尽洞察企业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情况。
3.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建立全员风险防范体系
许多事例告诉我们,很多企业在纠纷中处于不利位置或者被迫履行不平等的合约,都是因为业务人员在操作中不够规范,存在瑕疵而造成的。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干部和员工尤其是业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如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的培训,用较少的费用避免较大的损失。所以,开展普法工作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是公司依法治企、依法经营、降低风险的基础。这个基础打不好。再好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也都会大打折扣。
总之,为有效预防、减少各种经营风险,国有企业迫切需要加强法律风险防范工作。不断健全组织机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完善重大经营活动的法律审查机制,规范法律服务工作程序。加强合同管理,防范合同陷阱,预防、减少企业经营或决策风险,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形成法律的保护墙,为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帅长红,主编.围有企业法律顾问管理办法实施手册[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