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1
关键词:室内步行街亚安全区域防火设计
1室内步行街的基本情况
本室内步行街是由通过在两栋已建成单体建筑之间加设保温防雨雪顶棚形成的。其中,1#楼位于地块西部,西临为景江东路,北侧为安阳路,主要功能包括艺术品市场,商铺,电影城。2#楼位于地块中部北侧,北临安阳路,主要功能为书城,商铺。工程总用地面积为63000,1#楼总建筑面积32647.68,建筑高度23.90m(室外设计地面至屋面面层)。2#楼总建筑面积28576.55,建筑高度19.95m。目前,1#楼和2#楼已建成,如按单体建筑看,1#楼和2#楼满足现行消防规范要求。
2室内步行街“关东古巷”的形成
因地处严寒的东北,为了方便百姓在冬季进行文化休闲体验活动,在1#楼和2#楼之间室外长160m的室外步行街的15m上空加设了防风防雨防寒玻璃采光棚,形成了室内步行街,步行街两侧1#楼和2#楼均开设临街商铺,招商定性为关东风情特色一条街,街区面积2094.34。
3形成室内步行街后带来的消防问题
室内步行街自身存在的问题:步行街中部区域疏散到安全区距离超长、步行街顶棚无自然通风、步行街装修后个别处空间狭窄、步行街增设的商铺使1#楼和2#楼间个别几处间距小于6m、沿街商铺装修构件个别处低于B1级要求。另外,原设计的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消防车通行不便。
室内步行街是一种特殊的消防设计,目前现行国家工程建设消防技术标准还没有明确做出规定。从该工程实际出发,需要按照室内步行街的现状重新变更消防设计,通过采取严格、有效的防火措施,确保场所的消防安全。因此,此工程面临两大防火设计问题:
问题一:室内步行街“关东风情古巷”作为“亚安全区域”的可行性。步行街正常使用时确保为不发生火灾的亚安全区;再增加避难间和避难走道解决人员疏散超长问题。
问题二:原设计的位于两栋建筑之间的消防车道被封闭,采取替代措施,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提供便利。
4消防问题解决方案
4.1多方位采取保护措施,将室内步行街“关东风情古巷”作为“亚安全区域”。
4.1.1室内步行街两侧建筑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整改后1#楼2#楼各主要建筑构件应符合二级耐火等级建筑要求。
4.1.2室内步行街的宽度不小于两侧建筑相应的防火间距。
4.1.2.1对步行街内商铺的临街墙面门窗改造,满足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要求;对一些影响消防疏散效果的突出构件进行拆除、改造,在发生火灾时,让步行街内的人能更加快速安全的进行疏。
4.1.2.2步行街装修中增设的商铺和可燃装饰及功能连廊等构件,影响1#楼和2#楼防火间距的,可在一侧设置防火墙,防火墙上必需开设的门窗均为甲级防火窗或复合式防火卷帘。
4.1.3做好步行街与其他区域的防火分隔。
4.1.3.1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建筑围护构件的耐火极限不低于1h。本工程面向步行街一侧的墙体基层构造做法为:轻钢龙骨两面钉双层石膏板,其构造、厚度(cm)为2X1.2+7.5(填岩棉)+2X1.2.耐火极限2.1h,燃烧性能:不燃烧体。墙体面层构造有:花岗岩、玻璃、条形仿古瓷砖、GRC构件外刷真石漆。部分外墙装饰构件耐火极限低于1.00h的,局部拆除,更换为耐火极限大于1.00h的不燃烧体装饰材料。
4.1.3.2本工程相邻商铺之间已采用耐火极限2h的墙体进行分隔,隔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设置宽度为1.0m,耐火极限2.0h的实体墙。
4.1.4步行街的顶棚及其承重结构达到相应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要求,步行街内不布置可燃物。
4.1.4.1本工程顶棚为钢结构,承重构件为钢梁,层面板为钢化玻璃,均为不燃材料;作为承重结构的钢梁采用钢丝抹灰粉刷做保护层,厚度1,耐火极限0.5h。
4.1.4.2对步行街内部的装修材料进行改造。由于本工程体现的是关东文化特色,部分装修构件为木结构,未考虑材料的耐火时间和燃烧性能。不满足的可燃装修构件做阻燃处理,使其达到B1级要求;达不到要求必需拆除。拆除后改为钢龙骨外挂GRC构件,再进行仿实木效果处理,恢复关东文化特色的原貌。即满足景观需求,又达到了防火要求。
4.1.5两侧商铺可通过步行街和其他相对安全区域进行疏散,增设避难间缩短疏散距离。
4.1.5.1本工程疏散楼梯均靠外墙设置并可直通至步行街;商铺的疏散门均可直通至步行街。通过步行街到达最近室外安全地点(或避难通道、避难间)的步行距离不大于37.5m。
4.1.5.2增加避难间,避难走道的设置。在疏散超过的中间部位设置大于10避难间,经过避难间再通过地下3m宽避难走道逃生。
4.1.5.3不考虑1#楼和2#楼同时着火,遇紧急情况还可以往
相对安全防火区疏散。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当一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确有困难时,符合规定的可利用设置在相邻防火分区之间向疏散方向开启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
4.1.5.4加强措施:南北入口大门及玻璃幕墙上门窗与火灾报警系统相接联动,火灾发生时智能向外开启。
4.1.6步行街顶棚设置自然排烟设施,并新增设机械排烟设施。
4.1.6.1步行街顶棚距地面高度15m.顶棚已设置自然排烟设施。自然排烟的加强措施:可选用智能化天窗,玻璃采光屋顶设通风开启窗,与火灾报警系统相接联动。当发生火灾时,屋顶玻璃采光窗智能开启保证地面2m高范围内没有烟气存留,保证疏散人员绝对安全。
4.1.6.2为了使步行街具有更安全的人员疏散条件,本次强化设计新增机械排烟设施。利用钢梁作为挡烟垂壁;安装高效耐热自动排烟系统,整套排烟系统在280摄氏度时仍能持续工作30min;对排烟系统排风量按上限设计,发生火灾时,保证地面2m范围内没有烟气存留。
4.1.7步行街内沿两侧的商铺外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软管卷盘。
本工程沿步行街两侧的商铺每隔50m设置消火栓。本次强化设计局部增加消火栓设置,使沿街两侧的商铺外,每隔30m即有消火栓系统。
4.1.8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并新增移动式自动智能水炮。
(1) 步行街两侧的商铺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2) 步行街外部设置自动扫描高空射水水炮。自动扫描射水
高空水炮针对现代大空间建筑的消防需要,运用多项高新技术,将计算机、红外和紫外信号处理、通讯、机械传动、系统控制等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了高智能化的现代消防理念。其主要特点是:全天候主动火灾监控,全方位的主动射水灭火。
4.2采取替代措施,为消防部队灭火救援提供便利。
步行街可以不通行消防车的加强措施:
4.2.1将1#、2#楼作为一体建筑,周围形成环形消防通道,平时不设置停车位等,保证消防车道畅通;
4.2.2增加室外消火栓和水鹤的布点;沿环形消防车道附近增加水鹤,便于消防车及时补水。
4.2.3增设火灾预警系统,使消防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到达现场火点。
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2
关键词: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措施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在结构设计中给部分工程师造成一种错觉,认为建筑结构设计与先前的理论体系产生脱节,仅仅是一些图形的拼凑,使得传统的结构设计方法普遍存在墨守成规的现象,结构设计失去了应该具有的创新思想等。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至关重要,只有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与方法才能够赶上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步伐,同时也反映了一个结构工程师的设计水平。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概念设计与结构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1、结构概念设计的定义
概念设计是利用设计概念并以其为主线贯穿全部设计过程的设计方法,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将设计者繁复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成整个设计。将概念设计理念引入到建筑结构设计之中便形成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建筑结构
概念设计以建筑工程概念为设计依据,采用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相关要求和符合建筑工程的客观规律的方法,进而实现对建筑工程的宏观控制。
其设计理念是在建筑结构总体方案设计的最开始,就将建筑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问题的处理之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比如结构体系、房屋体形、刚度分布等等,去实现设计方案。在这过程中需要工程师具备结构方面相关知识,依据相关规范、规程,
从宏观上对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价、鉴别、选择,抓住要点,用正确的概念来指导概念设计。
2、结构概念设计的重要性
随着行业设计理念的不断进步发展,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被广泛地应用。使得目前我国建筑结构设计无论从质量和效率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此种设计方法经过专业同行的不断发展推进,已经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相关设计方法理念也得到不
断继承和发扬。概念设计可以实现结构设计方案的完美化。在建筑设计的方案阶段对设计方案进行有效把握,依靠工程师的知识体系以及依据相关规程,通过主、客观结合的方式,在方案设定初期,这能实现优化选择,从而避免了后期设计阶段计算中的困难,同时又能使方案高效、经济地制定。
概念设计可以实现结构设计方案的创新性。随着人们对计算机依赖程度的加剧,很多设计工作者已经习惯性传统设计,结果造成设计方案没有新意。二概念性设计理念体现的是先进的设计思想,能够实现现代化建筑结构新颖、经济地创新设计。另外,建筑结构概念设计还可以可判断电算结果可靠性,利用概念设计来分析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弥补计算机初步设计阶段不能优化设计方案的不足等。
3、结构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3.1 场地条件和基础选型
地震作用对建筑物的损害极大,在建筑结构设计体系中,工程师应该在初步设计前进行合理选址。通过对场地的勘察,尽量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尽量避免在不利于抗震的危险地段建造建筑。
3.2 选择和布置结构体系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强柱弱梁”的概念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因此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工程师要对梁的刚度进行相对弱化处理,保证在建筑破坏过程中,首先是梁发生破坏。
3.3 选用结构计算分析原则及程序
建筑设计中不同建筑截面和构件需要采用不同的力学假定进行分析计算,如果选用的计算理论与实际状况不符,那么就会产生很大的计算误差,造成计算结果无法使用。因而,工程师应该依据不同构件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计算假定,符合或接近结构的实际工作情况。
3.4 布置外形尺寸及结构面
结构平面布置应尽量简单、规则和对称,使结构的刚度中心与质量中心重合,以减小扭转,避免刚度突变和出现薄弱层的情况。如果同一栋建筑上下结构布置发生变化,结构刚度就会发生巨大改变,此时为了保证建筑的合理过度,便要设置结构转换层。
4、结构措施
4.1 协同工作与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的协同工作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建筑结构的组成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相互配合,使作用效应能够合理地被结构构件承担。结构构件在协同工作时,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承担荷载,实现内力合理分配,共同达到极限状态。例如,在砖混结构中,建筑基础与上部砌体结构必须依靠圈梁和构造柱联接,协同工作,使结构构件受力均匀,避免出现局部超出承载极限破坏,联合受力才能够实现建筑的整体稳定性;高层建筑中,由于底部受力巨大,角柱需要极大的抗扭性,要求给角柱设计较大的抗扭能力,此时可以通过采用田字型柱保持相关的受力,增大长细比例等措施。
4.2 材料利用率
协同工作设计,还在于对材料的充分利用。当建筑结构内部构件能够实现协同工作时,这也表明材料的利用率也越高。其核心思想可以简单理解为“花最少的钱,做最好的建筑”。例如,传统的矩形截面梁就存在利用率低的情况。矩形截面梁的受力性能体现了大部分材料的存在实际上是降低了材料的利用率。对这种等截面梁来说,大部分区段,即使是拉压边缘,其应力水平均较低。针对梁的受力特点,可以将桁架设计为与弯矩图相似的形状,从而使桁架的弦杆受力均匀。本着这种设计理念才能够真正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
结束语:
虽然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已经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没有先进的设计理念,科学、经济、新颖的建筑结构设计还是无从实现。必须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结构设计才能够实现对建筑结构的宏观控制,从而大幅度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和效率。通过本文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应用以及建筑结构措施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在建筑结构设计有所帮助。总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社会对建筑结构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概念设计这种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将会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同时相信它也将为建筑结构设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姚骥华. 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研究[J]. 科技创业家,2012.
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3
【关键词】房屋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方案;分析
1引言
根据我国的房屋建设成本构成分析,土建成本占有很大的比重。土建成本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设计人员对设计理念和科学设计的合理把握。房屋结构设计人员应严格遵守建筑结构设计规范中“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方便施工”的原则,精心设计出令建设单位满意的作品。现代建筑科技成果的应用可以降低项目成本,实现经济效益。采用优化设计技术比较选择出合理的设计方案更进一步降低了项目总开支,而且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结构优化设计技术可以使设计者从被动分析转变为主动设计。与传统设计相比,采用优化设计技术可以降低土建造价的10%~30%。优化设计技术可以使建筑材料的性能得到最合理利用,使房屋内部结构得到最佳协调,使设计理念得到最大限度展现。同时,还可以对总体设计方案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做出合理的预估。优化设计技术是实现设计目标的有效途径。
2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方法及应用
2.1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方法。结构优化设计是结构工程与运筹学、经济学与管理科学的综合应用。一名优秀的房屋结构设计师在达到设计目标过程中,努力协调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以期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即优化设计。从20世纪初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不断有人尝试做一些优化设计方面的系统研究,但效果不是很明显,主要原因是受限于数学力学计算手段的效率低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电子计算机在土木工程领域逐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计算理论的不断完善和设计软件的快速发展,为结构优化设计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例如,仿生学方法的发展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意义,有限元分析软件的发展为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计算手段。一般而言,结构设计优化技术主要包括直观优化、准则法优化、数学规划优化、仿生学优化、系统优化、模糊优化、灰色优化、自动优化、智能优化等方法。
2.2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在各种房屋类型中,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应用在住宅结构优化设计中体现最为明显。住宅结构优化设计包括结构体系方案的优化设计、竖向承重构件布置的优化设计、围护方案的优化设计、楼盖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等内容。结构体系选择框架结构还是剪力墙结构、竖向承重构件的布置合理与否、围护方案采用空心砖砌体还是轻质隔墙材料、楼盖方案采用现浇式还是装配整体式等不同方案的选择直接导致设计目标的各项指标有很大的差别。房屋结构优化设计通过比较选择各种设计方案,力求项目综合经济效益最大化。
3房屋结构设计优化技术体系构成理论分析
狭义上的结构设计优化通常是指直观优化,它是工程经济学中的一个论点。直观优化又分为选择性优化和直觉判断性优化。前者是根据有限的几个选项,设计师经过初步分析,结合设计指标选择最优的解决方法;后者是根据设计师的经验和直觉知识判断和选择的优化分析方法。直观优化方法是一种重要而简单的方法,但它依赖于设计者直观知识的普遍性、逻辑判断能力和丰富的设计经验。结构分析计算软件在房屋结构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将设计师从枯燥乏味的力学公式中解放出来。随着现代建筑的体量越来越大,楼层越来越多,优化设计可以大幅度减少项目总开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结构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注重概念设计,充分了解各种方案的优缺点,从中优选最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所谓的概念设计,是指在特定的建筑空间和环境条件下,用概念性近似计算方法从宏观上把握结构设计中的基本问题,迅速有效地选择与建筑功能需求相协调的结构体系方案。结构设计优化的核心指导思想是提高结构布置方案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浪费。但这并不意味着剪力墙结构一定比框架结构好,也不意味着房屋竖向承重构件越少越好。结构设计优化首先要满足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安全要求。脱离了安全要求的结构设计优化都是伪命题。在众多影响房屋结构安全的因素中,地震是一种突发式的自然灾害,能瞬间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规范规定房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满足了安全要求后,结构设计优化的目标就很明确了:把项目土建成本压缩到最低。由于结构设计人员水平的参次不齐,即使对于同一个确定的设计方案,各个结构设计人员完成的设计方案的土建造价也有差别,更别说不同的设计方案了。这时,就需要房屋结构设计人员利用结构设计优化理论对项目各种设计方案仔细斟酌,不断进行横向和纵向上的比较选择,优选出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好作品。
4结语
本文对结构设计优化技术的方法和应用进行了介绍,同时对结构设计优化技术体系构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理论分析。房屋结构设计人员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运用结构设计优化技术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优化,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降低项目土建成本。
参考文献
[1]黄襄云,周福霖,金建敏,罗学海.多层隔震与非隔震框剪结构振动台对比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07(08).
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4
【关键词】概念设计;建筑结构;优化设计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屋建筑行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特别是在城市化建设发展下,我国建筑行业日趋兴旺。在现代城市化建筑工程中,施工设计、工程设计以及施工建筑原材料是整个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构成因素。建筑结构是否合理、美观都会对整个施工建筑实用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将会带来一定影响。工程建筑概念设计的提出是工程设计人员凭借自身专业知识以及丰富社会实践经验提出的建筑设计方案。因此概念设计出的建筑物和周边的环境以及整个社会文化内涵更加融合。
一、概念设计概述
工程结构设计一师在工程建筑中运用概念设计进一步完成整体工程施工建筑的整体方案。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工程设计师积极调动自身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经验对整个建筑结构布置、构件、选型以及细节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并对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建筑知识、力学知识以及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进行全方面的考虑,并得出可行性和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最后得出一个符合实际和具有创新性!而看操作性的建筑设计。
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人们的思维和理念越来越开阔,对建筑物结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不在是具有实用性,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美观性"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为了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潮流需求,不断重视概念性设计,工程设计师不断接纳和采取这样的设计思维,因此概念设计被不断应用于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由于概念设计对工程设计师的要求很高,所以建筑设计师一定要具备较强的建筑方面知识以及过硬的专业知识的能力,特别是较强的力学原理架构知识,这样才会使建筑工程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安全。
二、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应用
(一)概念设计要遵守工程结构规律
建筑建筑结构中广泛的应用概念设计,一定要遵循建筑施工结构的顾虑,要充分的做好实用化和合理化。第一,建筑施工结构外形,套具备一定的规则性和对称性,刚度分布和质量分布要均匀,不要在局部位置出现过大刚性,或者是质量上出现不均匀的分布现象,否则将会造成房屋建筑物出现倒塌状况;第二,建筑物布局和结构是否合理,是否具有一定程度的抗震性,这些因素都是工程设计师进行概念设计必须要涉及和考虑的问题。建筑结构对称、简单、规则性,容易实现抗震的作用,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创新性的需求,立体、多面、错层以及凹凸的建筑结构创新性和艺术性较强,容易达到人们对建筑结构美观性的需求,但是美观性好的建筑缺乏一定的抗震能力。
(二)优选合理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方案
概念设计工程施工放那在实际建筑工程施工应用中要达到实用性、合理性以及经济性的目的,同时这还是概念设计的主要目标。所以,如何选择具有一定科学性、可行性的建筑结构形式和建筑结构体系在建筑工程施工设计方案中显得尤为重要。总体而言,施工结构设计方案中展现的抗震系统和建筑结构体系的整体布置等方面的进行详细的分析,同一个建筑结构单元中通常不要用其他结构的体系,并做到纵向和平面上具有一定的规则性。针对建筑结构施工条件、施工特点以及工程施工原材料供应等方面,工程设计师要进行综合、系统、全方面分析和研究,采用多种方案进行对比,最后做出合理有效建筑结构施工设计方案。
(三)概念设计中抗震能力设计
建筑施工工程抗震能力设计直接关系当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同时备受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但是由于建筑物整体结构设计会涉及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土质、地势、周围环境以及气候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建筑工程中抗震设计复杂且因素较多。所以,大多数建筑结构中抗震设计并不是由计算机设计出来的,而是由工程设计师概念设计出来的。例如底部设置加强区这样的问题,不管是建筑工程构造钢筋配率要求问题还是边缘构建问题,都是要建筑工程设计师利用概念设计解决问题,工程设计师通过概念设计,补充计算机抗震设计模拟计算的不足之处,才能够最终确保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设计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抗震能力还涉及结构构件问题,只要建筑构件完好,建筑工程中抗震能力才会充分的发挥和进一步提高。所以,工程设计师在建筑物抗震结构设计的过程中,要利用概念设计进一步保证工程施工设计中每一种建筑构件的强度和刚度在一定程度中满足工程实际的抗震需求,确保建筑构件和构件之间紧密联系,保证工程施工安全。此外,由于当前我国工程施工建筑结构大多数采用的是多次超静定建筑结构,因此在工程施工优化设计中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还需要进行几道抗震防线,防止在发生地震中建筑物由于构件容易发生破坏或者是扭曲现象进而降低了建筑物抗震的能力。
三、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拓宽建筑结构设计思路
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提高建筑结构抗力性,造成钢筋棍凝土等不断增高,配筋量不断变大,工程造价提高。我们以建筑抗震设计为实例,通常是按照初定硅等级和尺寸计算出建筑结构的刚度,并由建筑结构刚度计算出抗震力,最后进行钢筋配筋。合理的概念设计可以降低地震作用的效应,并在这样的情况下提高房屋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性。概念设计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被工程设计师接纳和采用,并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具有实践意义
概念设计广泛应用,通常蕴含了所有的工程建筑结构设计中。在不确定的受力状况和因素中变化比较大的高层建筑设计、抗震设计以及基础实施设计中,概念设计应用突出和重要。
1、由于现行的建筑结构理论性设计和计算机设计存在着一定的不可计算性和缺点。为了进一步弥补计算理论的不足之处,或者是实现实际施工操作过程中建筑结构构件的设计,需要概念设计来满足建筑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目的;
2、在工程施工方案设计阶段,初步实际不能依靠计算机来实现,这就需要工程设计师通过了解和掌握概念设计,优选造价低!效果好的设计方案"概念设计施工人员通常会片面的理解,认为主要是用在一些较大的原则上,例如结构布置、确定结构方案等。在实际工程施工设计中任何一个施工都离不开科学概念设计作为指导方向。
3、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方案,建筑工程设计师要联系紧密,互相合作与探讨。经过相互之间的学识和经验的探讨,得出最优的设计方案。例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这个问题在建筑工程中是比较复杂的,它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多方面因素。
四、结语
综上所述,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建筑结构设计中工程师设计的理念,还是衡量工程结构设计师专业技术水平的标准。本篇文章阐述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中应用问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胡丽荣.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7期.
[2]徐萍,叶明峰.杭震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江苏建材,2011年02期.
[3]杨镇峰.概念设计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山西建筑,2010年24期.
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5
关键词:空间;构建;材料;模型
检 索:.c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5)01-02-0137-03
Education Models Exploration about Architectural Space Design Experiments
WANG Yan-ting(School of art,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384, China)
Abstract :Experimental study of spatial design education is faith attempt for architectural education and related design education in teaching methods made an attempt to develop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knowledge of building space to discuss and study methods. Courses begin the design change from the drawing mode, the new model emphasizes space and observation, and began to enrich the model as a design space and forms of expression, stimulate critical thinking and creative ability of students conceptual.
Key words :space; tectonics; material; model
Internet :.cn
一、空间教育的实验性的原因
空间设计教育的实验性研究是从建筑中最基础的 “空间”这一概念出发,新课程强调学生对自己所创造的空间有明确的体验,进而将体验转化成有意识的设计活动。目前,我们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那些一流建筑师的最新动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那些所谓的新形式就变得十分容易,但模仿形式的建筑难免看起来会有些表面化。如今中国建筑教育在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后,国际化的程度日益提高,各类学术活动也十分地活跃,但在建筑设计的基本问题方面和方法方面则几乎是空白。基础研究的缺乏会直接导致我们只能模仿,难以创新。这是我们教育中所面对的一个挑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将建筑学的基本问题――空间、结构、体积放在整个教学过程的首位,教学的基本目的并不应该是实现一个全新的设计方案,而是为了发展学生对于空间学习的能力,学习必须是能够在一个抽象的层面上被发现、观察和探索的,以保证有足够的实验的自由。教学中,用模型做设计,学生要享受操纵第三维度的乐趣,发展概念性的思考方式,归根到底,游戏应是他们最佳的学习方式。
二、空间教育试验性实践模式
首先,新提出的空间设计的教育,既应该包含了对空间认知思维的训练,也应特别注重发展缜密的抽象思维环节,学习过程中应避免出现纯技术性或者纯艺术性教学。此外,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强调空间及观察,这是贯穿整个实践的核心。另外一个改变是学生们对于空间的学习是从模型开始而不是图纸,希望从这两点出发,使得学生的设计达到新境界。
其次,空间实验性研究工作坊是通过多个群体的共同参与、相互学习,以及讨论来激发思考,这不同于以往课堂教学,学生们活动必须是可以像用模型来做游戏那样容易,模型完成之后进行空间比较观察,要求学生在电脑模型中选择不同的视角赋予建筑不同的建筑材料,进而研究材料对空间知觉的影响。在最后阶段,重新绘制建筑图纸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整个课堂设置应注重对设计过程的训练,研究的态度,使学生从每一阶段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的认识和感受,进而培养自身的创造力和创造洞察力,并以此获得自己的设计灵感。通过这种锻炼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学生专业能力,推动设计理念的产生,这对于促进学术交流都是十分有帮助的。
实验性研究的空间教学培养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明白如何学习和思考,并从中促进形成自我风格和特色。例如,建筑大师扎哈・哈迪德的作品――广州歌剧院的“圆润双砾”和北京在 SOHO 中国的“物流港”,从作品中可以看到空间设计实验性研究教学在大师们身上留下的影子。她的建筑特点在于颠覆了传统的形式法则, 建筑空间柔软、流动,在视觉形式上在寻求一种运动着的艺术品。她的作品不仅着眼于新的构造或技术,而是通过自身的观察与感受,追求一种自然形态和内心观念的表达。
在空间设计教育的实验性教学中,教学方式往往根据不同的主题,不同的训练目标而采用与之相对应的策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同学空间设计的概念性的思考。因此,课程按照进程基本分为以下阶段:
1.构思阶段
用块、板、柱等设计要素来构思空间的可能性,体块要素可以用来占据空间,同时产生体块之间的空间,相同体块可以通过水平位移形成空间。板片要素要表达的不是它的表面,而在于它的边缘,主要作用是用来界定空间,空间的不完全围合是它的主要特征。柱体基本特征是她没有表面,只有边缘,它重要作用是来调节空间的密度和韵律的调节。
学生可以运用这些设计元素完成一个空间设计,操作方法可以是掏空、切割、叠加和移位等。整个学习有两个目的:一是建立一个空间学习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二是寻求空间设计的构思,进而引导后续的一系列练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鼓励学生用模型材料来研究设计并激发学生们不同的操作设计。整个学习过程中最困难之处在于操作是直接作用于要素本身,学生们往往容易忽视操作的本身,即空间。其次是操作的方法,必须要借助于观察空间的方法来知觉空间,这个体验空间的环节是十分重要的。一旦学生对于自己创造的空间有明确的体验,这一体验会转化成明确的设计意图,使得开始还是比较盲目的操作转化成有意识的设计活动。
2.组织体验阶段
根据前一个练习的操作方法用单一的模型材料来设计一个矩形建筑单体。该单体的尺寸为6m×12m×24m,根据不同放置方式,有平房、板房和楼房三种类型,这个阶段学习的重点是抽象要素与空间的关系。这一阶段设计的目标是追求形式和空间语言的清晰,其关键在于操作的清晰。简单和清晰的操作并不意味着形式和空间的单一和单调,一个好的设计是应该能够产生丰富的空间。丰富的空间体验主要取决于空间序列上空间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如空间大小、比例、形状、光线的变化等等因素。
3.应用材料阶段
用两至三种模型材料重新制作模型,练习的重点在于讨论不同材质因素的介入会引起的建筑体呈现哪些不同。从视知觉的角度来考虑,即材质肌理,如木和金属材料的对比;色彩和明暗,如各种颜色的纸板的对比;材料透明性,如透明材料、半透明材料和不透明材料的对比。材料的穿透、阻碍、反射光线和视线的特征具有改变空间知觉的特点,但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加强而不是弱化最初的构思。①在材料学习的第二阶段,进行模型材料到建筑材料的转换期间,如何在这个阶段发展原先的设计概念,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照片拼贴法,即用建筑实例的照片为素材,来作为内部空间和外部立面的拼贴研究。就单纯的视觉形式语言而言,材料构件及其构造方式形成建筑表明图案,是形式和空间表达的重要手段。此外,还有重要的一点是不可以用电脑软件中的贴图,因为这些材料图库是不含有构件和构造信息的。
4.建造及评图阶段
设计媒介与设计方法紧密相关。我们鼓励学生制作、观察和反复记录推进设计,要在模型、透视图和建筑平面图之间不断转换。它们的集合体现了一个完整的设计发展过程。在课程后期学生应完成作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设计训练学生计算机作图和建模的能力。设立几次公共评图,教师有机会了解学生的想法并能提供各自的意见,这对于课程的发展十分的重要,在评图阶段要加强学生们的自我表达及沟通能力的培养,交流与讨论能够刺激新观点和想法的产生。当众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有利于理清思路,增强信心,这能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总之,要对这个课程的本质做进一步概括的话,那么,我们认为这个课程提出了一个建筑设计造型的主张:即如何生成一个空间的概念,如何将这个概念发展成一个建筑,以及如何在建筑的造型中来表达这个空间的概念。通过一个严谨的设计教学计划,这个设计方法变得可以传授。
三、对空间教学的教案建议
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和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求知欲,鼓励发散性和求异思考,拓展思路、扩大思维空间。为了达到我们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得到最佳的学习体验,教案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持课题训练的抽象性
抽象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将研究局限于一个特定的建筑体量,要求学生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建筑体量的内部空间,二是功能问题抽象为人在空间中的活动,以及空间的不同特性上。三是将场地问题抽象为单一建筑体的不同摆放形式, 不同的摆放形式对空间组织也将产生不同的影响。抽象的目的是将学习的内容更加地明确和集中,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基础训练。
(二)对空间搭建的元素实行平行学习的方法
理想状态下是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对搭建的元素进行研究,但由于课时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采用几种搭建元素平行学习的结构,学习是分组进行的,每组三位学生,每位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要素进行搭建学习,这样可以从自己的组员中学习另外两种搭建元素的相关问题。这样,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有了真正的意义。
(三)注意有序的工作方法的设定
每个阶段及步骤针对什么问题,采用什么方法都有明确的规定。这一有序的工作方法是实现课程目标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每个阶段,学生可以掌握某个具体的操作方法,研究某个具体的设计问题。通过一个完整的练习过程,学生便可明了各种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严谨的设计训练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水平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实际的教学经验来看,严谨的教学结构更有助于学生对于问题的探讨。此外,对于空间建构课程的学习我们希望不仅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认知,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对不断变化发展的建筑或相关学科的学习和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学生通过这样的课程的学习,最终的目的是一方面,希望他们可以掌握建构和空间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如何从一个空间概念发展成一个建筑,最后是要掌握运用不同的设计媒介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
小结
这样的一个学术性的设计教学观与传统的强调教师的个性和设计教学的经验性的设计教学是决然不同的,这样的课程更加强调的基本设计方法的训练,学生通过课程训练可以学习到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更好地发展设计方案。通过课程改革希望可以激发艺术灵感与创新思维,加强学术基础和培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帮助学生获得研究与实践的能力。
注释:
① 顾大庆,柏庭卫.空间、建构与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75.
参考文献:
概念性设计方案范文6
项目地点:上海
设计时间:2006年11月
概念
上海自然博物馆该设计方案主题为“泛古陆”。
“泛古陆”是地质学上假想的存在于2.5亿年前的超级大陆板块。设计构想是象征性地表现这次板块漂移,它创造了自然史上动植物种的兴盛和多样性。希望用建筑的方方面面和展览厅的展品一起来共同展现一场自然历史宏大的叙述性史诗。
和城市的联系
该设计融合了公园和基地的边界,使博物馆在几何秩序上与雕塑公园成为一个整体。
在南面营造了一个大型的纪念性入口,用一个坡道引导参观者穿过水景直接到达地下入口大厅,直接进入地下一层。
建筑
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地标。因为在一群摩天大楼的围绕中它有着非常低平且适宜人的尺度,和雕塑公园结合在一起绝对会成为城市中的重要亮点。
将建筑体量加以划分之后,我们发展了另一个元素――“进化的阶梯”。建筑上的三个大阶梯是与屋顶的重要联系。最大的一处朝雕塑公园开放,可以作为一个俯瞰公园的公共“大看台”。阶梯象征了在自然历史中微小但具有影响力的人类文明。
该设计在屋顶将紧凑的体量整合为人造景观。景观的地形是一层层建构的,这些200mm厚的阶层就如同地质学上的层积岩或传统的梯田。
建筑上重要的骨架是光井切口。采光切口引入展览的过程,暗示了展示主题的变化。主要采光井的屋顶结构全部由玻璃构成。光井墙体由磨砂玻璃结构组成,它们可以为部分展厅带来梦幻般的间接光线。玻璃的设计理念是创造在水底或者透过冰块看到的景象。玻璃墙体给室内带来柔和的光线,在夜晚又向外部散发神秘的光芒。
博物馆的表面采用了不同种类的砂岩和大理石,建筑的总体形象是非常明亮并且生动的。对于这些石材有个概念性的构想,它们应当取自于中国所有的省份。
能量和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