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1
建筑结构形式
建筑是按照一定的结构方案,运用大量的建筑材料,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建造起来的,如果离开了工程技术和将建筑设想变成物质的基础,就没有建筑艺术,因此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物质和技术条件的制约,并反映出结构的特点。不同的结构形式其受力特点不同,反映在体型和立面上也截然不同,如砖混结构由于外墙要承受结构的荷载,窗间应保有一定的宽度,因而立面开窗就受到严格的限制,其外部形象就显得厚重,而框架结构由于是梁柱承重而外墙是围护墙,建筑立面开窗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大面积开窗或形成带形窗,甚至取消窗间墙而形成完全通透的形式,外部形象显得明快、轻巧,较大的空间结构也为大型活动提供了理想的使用空间,外型对称的建筑容易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给人以严谨、端庄、雄伟的感觉,常用于纪念性建筑或其他需要表现庄严、隆重的公共建筑,如纪念堂、人民大会堂等建筑,外型不对称的建筑布置较灵活,通常利用不同的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来达到不对称均衡的目的,给人以轻巧和活泼的感觉,同时各种形式的空间结构又丰富了建筑物的外观形象,使建筑造型千姿百态,在建筑设计中要妥善利用结构体系本身具有的美学表现力,根据结构特点巧妙地把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有机地结合起来。
材料和施工技术
装修材料材质不同,其艺术表现效果明显不同,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建筑作品的外观和效果,色彩与质感是材料的固有特性,它直接受到建筑材料的影响和限制,对于一般建筑而言主要是通过材料的不同以及色彩的变化使其相互衬托与对比来增强建筑的感染力,一般来说,不同的色彩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如暖色使人感到热烈、兴奋、扩张;冷色使人感到宁静、收缩;浅色给人明快;深色又使人感到沉稳,运用不同的色彩还可以表现出不同的建筑性格、地方特点及民族风格,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中材料的运用、质感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表面粗糙与光滑都能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粗糙的混凝土和毛石表面显得厚重坚实,平整光滑的面砖、金属材料及玻璃表面则令人有轻巧细腻的质感,一般来说采用单一的材料容易统一,但处理不好就会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运用不同材料质感的对比可以获得生动的效果,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体型和立面设计时应充分利用材料质感的特性,巧妙处理,有机组合,有助于加强和丰富建筑的表现力,前景是十分广阔的。施工技术的工艺特点也形成特有的建筑外形,尤其是现代工业化建筑,如滑模建筑、升板建筑等,对建筑造型都有一定的影响,各自都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总之,现代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的发展为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2
关键词:体型组合;墙面处理;对比手法;结构形式;韵律
长期以来,工业建筑虽未被列入建筑艺术的禁区,但在观念上,一直被认为只是生产活动空间的外壳,建筑技术的同义语。建筑设计作为一种从属性的工种,只为工艺做些“穿衣戴帽”的工作,连建筑师本人也认为从事工业建筑是学非所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偶尔谈到建筑艺术,也只局限于厂房的一些形式。下面就工业建筑艺术处理问题,谈一些在工作中的体验。
体型组合是立面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工业厂房是工厂的主要生产车间,所以无论在其功能上,还是在建筑体量上,都是该厂的主要项目,左右着工厂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它的体型设计,既要反映功能的需要,还考虑全厂建筑构图的完整与统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谐调;正确表现建筑物本身的特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恰当地确定体型和各个部分的比例;合理地选用材料和结构;适当地注意装饰和色彩。
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体型组合必然与内部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工艺的起伏变化,高低错落等各种不同的工艺流程及设备,使建筑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型组合,不仅丰富了建筑造型同时也体现了内部的特征。
工艺要求高的地方就高些,要求矮的地方就矮些,结合这些特点,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
体型组合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运用建筑构图的一般规律,组织与周围环境相谐调的建筑群。
组合空间时,在突出重点,强调中心的同时,建筑体型应简洁,使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使我们的工业建筑更加具有艺术特色。
墙面处理是在体型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立面上。
墙面色彩与门窗的大小、位置、比例和组合形式等直接影响工业建筑的立面效果。
不同的工业建筑对采光通风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们的开窗形式大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立面。一些采光要求较高的厂房就应该多开窗,开大窗;而另一些要求空调的密闭厂房,则要求尽量少开窗,开小窗。
很显然,它们的立面处理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开敞明亮,窗比较多;有的则窗比较少,实墙面较多,需要一定的处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对建筑立面有很大的影响。
框架及排架结构,它的开窗形式不受窗间墙的限制,可开成带型窗及玻璃幕墙;而混合结构则受制于窗间墙,即使立面做出带型窗,也是假的,内墙处仍为承重墙体,只能开小窗。
为使墙面整齐美观,窗洞口的排列应有规律。一般多以一种窗洞口和窗间墙的组合类型为准,在厂房的墙面上重复运用,使整个墙面产生统一的韵律。
当墙面较长时,也可每隔一定间距有所变化或做些重点处理,构成必要的节奏变化。
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同样应运用一些建筑形式美的规律,下面谈一谈几种建筑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工业建筑外部体型的艺术处理,是离不开统一与变化这个构图原则的,即从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运用好二者的关系,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设计出有特色的建筑,形成一定良好氛围。
对比的内容一般有体量之间、线形之间、虚实之间、质感之间以及色彩冷暖浓淡之间的对比等,通过这些手法,使整个建筑体量组合既主次分明、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是很好的艺术手法。
在运用对比手法的同时,还应注意运用谐调的处理手法,一般来说对比的手法,易产生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形象感,而谐调的手法则易取得互相呼应、调和统一的效果。在一座成功的建筑中,对比与谐调两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使体型处理形神兼备,达到一定建筑境界。
在工业建筑的艺术处理中,均衡与稳定的手法也是常用的,在建筑体量的构图上,有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只分;有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只分。它们各自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的雄伟,有的轻巧,形成各自的艺术特色。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3
关键词:体型组合;墙面处理;对比手法;结构形式;韵律
长期以来,工业建筑虽未被列入建筑艺术的禁区,但在观念上,一直被认为只是生产活动空间的外壳,建筑技术的同义语。建筑设计作为一种从属性的工种,只为工艺做些“穿衣戴帽”的工作,连建筑师本人也认为从事工业建筑是学非所用,英雄无用武之地,偶尔谈到建筑艺术,也只局限于厂房的一些形式。下面就工业建筑艺术处理问题,谈一些在工作中的体验。
体型组合是立面设计首先考虑的问题。由于工业厂房是工厂的主要生产车间,所以无论在其功能上,还是在建筑体量上,都是该厂的主要项目,左右着工厂建筑群的空间组合,它的体型设计,既要反映功能的需要,还考虑全厂建筑构图的完整与统一,以及与周围环境的谐调;正确表现建筑物本身的特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恰当地确定体型和各个部分的比例;合理地选用材料和结构;适当地注意装饰和色彩。
工业建筑是为生产服务的,它的体型组合必然与内部的特征有着密切的联系。生产工艺的起伏变化,高低错落等各种不同的工艺流程及设备,使建筑物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体型组合,不仅丰富了建筑造型同时也体现了内部的特征。
工艺要求高的地方就高些,要求矮的地方就矮些,结合这些特点,形成高低错落的建筑群体。
体型组合在满足生产使用要求的基础上,还应运用建筑构图的一般规律,组织与周围环境相谐调的建筑群。
组合空间时,在突出重点,强调中心的同时,建筑体型应简洁,使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使我们的工业建筑更加具有艺术特色。
墙面处理是在体型确定的基础上进行,它主要体现在建筑物的立面上。
墙面色彩与门窗的大小、位置、比例和组合形式等直接影响工业建筑的立面效果。
不同的工业建筑对采光通风有着不同的要求,它们的开窗形式大小,直接影响着建筑的立面。一些采光要求较高的厂房就应该多开窗,开大窗;而另一些要求空调的密闭厂房,则要求尽量少开窗,开小窗。
很显然,它们的立面处理肯定是截然不同的。有的开敞明亮,窗比较多;有的则窗比较少,实墙面较多,需要一定的处理,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对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形式对建筑立面有很大的影响。
框架及排架结构,它的开窗形式不受窗间墙的限制,可开成带型窗及玻璃幕墙;而混合结构则受制于窗间墙,即使立面做出带型窗,也是假的,内墙处仍为承重墙体,只能开小窗。
为使墙面整齐美观,窗洞口的排列应有规律。一般多以一种窗洞口和窗间墙的组合类型为准,在厂房的墙面上重复运用,使整个墙面产生统一的韵律。
当墙面较长时,也可每隔一定间距有所变化或做些重点处理,构成必要的节奏变化。
在工业建筑的设计中同样应运用一些建筑形式美的规律,下面谈一谈几种建筑中常用的艺术手法。
工业建筑外部体型的艺术处理,是离不开统一与变化这个构图原则的,即从变化中求统一,从统一中求变化,运用好二者的关系,才能达到完美的结合,设计出有特色的建筑,形成一定良好氛围。
对比的内容一般有体量之间、线形之间、虚实之间、质感之间以及色彩冷暖浓淡之间的对比等,通过这些手法,使整个建筑体量组合既主次分明、丰富多彩,又完整统一,是很好的艺术手法。
在运用对比手法的同时,还应注意运用谐调的处理手法,一般来说对比的手法,易产生个性突出、鲜明强烈的形象感,而谐调的手法则易取得互相呼应、调和统一的效果。在一座成功的建筑中,对比与谐调两种手法综合运用,才能使体型处理形神兼备,达到一定建筑境界。
在工业建筑的艺术处理中,均衡与稳定的手法也是常用的,在建筑体量的构图上,有对称平衡与不对称平衡只分;有静态平衡与动态平衡只分。它们各自产生不同的建筑风格,有的雄伟,有的轻巧,形成各自的艺术特色。
所谓韵律,通常指建筑构图中有组织的变化与有规律的重复,形成一定的节奏韵律感,给人以艺术的气息。它是工业建筑中最常用的手法。
这种手法强调运用一种或几种组成部分的有组织的连续运用,或有组织的重复,增加工业建筑的节奏感。有时在连续的同时,还有一部分的重点变化,突出重点装饰的手法,使变化中有统一,统一中有变化,使工业建筑的艺术魅力更多。在这种手法中通常将体量的大小、高低;色彩的浓淡、冷暖等做有规律的增减,形成一定的韵律感。它与渐变的韵律不同之处在于它更强调某一因素的变化,使体型高低错落,起伏生动。这种手法是指运用造型因素,如体量的大小,色彩的冷暖,质感的粗细,空间的虚实,细部的疏密等手法,作有规律的纵横交错,相互穿插的处理,形成一定的丰富的韵律感。良好比例与尺寸是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要运用以上的手法,同时还应注重建筑本身的尺寸,如长、宽、高之间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4
【关键词】城市街景;规划设计方法
在小城市街景挂会设计中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区域的文化特色、民族传统、经济发展状况等等,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点,各个因素在规划中的重要性也不尽相同,要根据自身的特色加以适当处理,以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1 建筑街景规划设计理念
体型和立面设计着重研究建筑物的体量大小、体型组合、立面及细部处理等。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形式、装饰细部、构图手法等创造出预想的意境,能不同程度地给人以庄严、挺拔、明朗、轻快、简洁、朴素、大方、亲切的印象,因此具有独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建筑外形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特定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现代建筑中的小城市建设,更应当在独有的历史文化氛围中,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长远规划,凸显民族的、大众的审美需求,使之具有时代气息、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
2 影响街景规划设计的因素
2.1 使用功能
建筑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需要而创造出的物质空间环境。室内空间与外部体型是互相制约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房屋外部形象反映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特点,美观问题紧密地结合功能要求。
2.2 材料、结构构造
建筑物必须运用大量的材料并通过一定的结构施工技术等手段才能建成。
一般民用建筑多采用混合结构,室内空间小,窗间墙必须保留一定宽度,窗户不能开得太大,可以通过门窗比例和恰当组合,以及墙面材料质感和色彩的恰当配置,取得朴实稳重的建筑效果。
钢筋混凝土或钢框架的结构系统,立面上门窗大小不受限制,使房屋有可能采用灵活宽敞的布置方式,以取得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的效果。
2.3 小城市街景规划设计应当坚持的几个原则
2.3.1 时代性是街景规划设计的时间原则。它包含两个层次:首先,要立足于时代,既要从时尚中寻求灵感,又要超越时尚把握住内在的本质。再完美的建筑(立面)装饰,脱离了时代性也是没有价值的。其次,经典和传统是时代性之根,建筑(立面)装饰离不开经典和传统的作用。一方面是对经典永恒价值有选择的借鉴,另一方面是对传统内在精神有目的的传承。
2.3.2 地域性原则是街景规划设计的空间原则。如地形、光线、风和气候等自然地域情况;种族、身份、历史、风俗等人文地域情况,以及构造方法等。建筑立面装饰应该在尊重地方自然资源预人文资源的基础上进行设计,才能体现地域特色、文化,使人们在情感上得到一种认同和归属。
2.3.3 大众性原则是街景规划设计的基础原则。包含两个层次:第一,建筑立面装饰不应是设计师个性化的体现和实验性的产物,而是综合社会、经济、技术、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设计;第二,建筑立面装饰应该注意到人们的生活经验和审美习惯,创造出能够为广大群众所理解和认同的装饰,做到“雅俗共赏”。
2.3.4 经济性原则是街景规划设计的市场原则。根据建筑的性质、周围的环境、社会的经济和技术条件等理性的确定建筑装饰的定位。主要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选择恰当的装饰标准;第二,选择恰当的材料及构造工艺;第三,确立合理的使用周期,正确处理远期和近期、一次性投资和日常维护的关系。
3 街景规划设计方法
按照美学规律去创造,即采用对比、均衡、韵律、和谐等美的原则去综合整体的运用,即“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从整体意向效果出发,时时处处都将整体造型与装饰的客观关系放在首位。
3.1通过韵律来达到谐和。韵律感在建筑中通常用相同、相似的构件按各样规律排列而显现出来,它能使建筑在立面上获得统一,从而达到装饰美化的效果。建筑立面装饰中的重复常包括线的重复、方向的重复、大小的重复、形状的重复、质感的重复、色调的重复等。
3.2 增强对比是强调事物的差异性,对比可以借助互相烘托与陪衬求得变化。对比可以从多角度产生,例如方与圆的对比、正反方向的对比、直和曲的对比、虚和实的对比、色彩与质感的对比等等。
3.3 渐进与调和是指缩小差异,调和借助构图要素之间的谐调及连续性,以取得和谐所产生的美感。渐进是调和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通过一物体不同质感、色调、形状的渐进从而在另两个物质之间达到一种调和的效果。
4 当前小城市建设及改造中街景规划设计可采用的措施
根据现有建筑质量、外观条件,立面规划分为三个级别:
保留:目前质量尚好,门窗墙面均未破损的予以保留。采取清洗、粉刷、去污除垢的整治措施,使立面整洁一新。
整治:对立面有一定破损、受其它构筑物遮挡、使用不当、以及由于建筑性质改变的建筑立面进行整治改造。除采取清洗、粉刷等措施外,对临街晒衣架、遮阳(雨)蓬、花架、空调架、钢(木)窗统一改造、设计、翻新。
更新:对临街违章建筑、有碍于景观的临时建筑及构筑物予以拆除;随用地调整需重建、改建的建筑,按整治规划相关要求委托有关单位进行建筑设计。
结合当前市政设施建设需要以及创建卫生人居环境的要求,当前小城市建设及改造活动中的街景规划设计应做到:
4.1 建筑物立面清洁、整齐;
4.2 改造建筑物的色彩以明亮的浅灰色系为主。原有建筑饰面为涂料、干粘石或水刷石,目前脏、旧现象严重的,重新粉刷涂料;原有建筑饰面为粗糙面砖,破损严重或色彩陈旧的,铲除面砖重新粉刷;
4.3 沿街住宅阳台作封闭处理,材料、选型、规格统一协调;
4.4 主、次干道沿街多层平顶住宅建筑,力争结合节能减排政策,实行平屋顶改坡屋顶工程(平改坡);
4.5 在主、次干道建筑物上外置空调机位要求完全掩蔽,城市支路外置空调机位做到整齐排列;
4.6 沿街店铺原则上采用大玻璃门窗,不设卷闸门,如确需设防盗设置的,在玻璃门窗内部设置;
4.7 同一建筑店招位置适当,尺度统一,统一底板,不同形象;
4.8 利用沿街建筑物表面或屋顶设置广告要符合周至县广告设置规划要求,位置恰当、尺度合理;原则上非商业建筑不得架设广告,办公建筑只能出现建筑物名称的文字及符号标识;商业建筑墙身广告设计合理,屋顶广告只能出现透空式品牌标识广告;
4.9 沿街小区、单位如区域管理需设围墙者,必须采用透空式围墙,并做好围墙内绿化和环境整治工作;
4.10 近期即将整体开发改造的三层以下低矮破旧建筑可采用临时公益广告墙、临时艺术围墙做外维护实体,保持环境整洁。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人居环境的一部分,城市街景日益受到关注。在城市建设中,“宜人”、“宜居”已经成为人们对新的生活环境的首选,老城区改造也日益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参考文献
[1] 费龙,杨淼玲.长春师范学院学报[J].小城市街景规划浅析,2013,(08).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5
关键词:建筑造型;平面设计;立面设计;功能
随着社会科技与建筑艺术的快速发展,建筑造型设计在建筑学研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它是整个建筑的外在体现,凝结着人类历史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智慧结晶,所以,在一直以来建筑都被人们称为“城市的雕塑”。
一、建筑造型的含义
建筑造型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概念是指建筑物外部与内部空间的表现形式,是被人能直观感觉到的建筑空间的物化形态,包括体型、立面、材质、色彩、细部等方面;广义概念是指建筑物建造过程的各个方面,包括经济、功能、技术与审美等内容。建筑造型包含有明显的空间特征与环境特征,它的基本原则是在构思和设计的时候必须着眼于整体,在宏观制约下强调部分及至细部的设计,能给人一种整体感、节奏感和尺度感的多重视觉印象。
二、建筑造型与功能
“安全、美观、实用、经济”一直都是每个建筑设计师信奉的工作原则。建筑之首要是从外观的艺术设计造型,功能使用便捷等有关方面着手,要能体现建筑物功能使用的最优化。评论一座建筑物,漂亮的外部景观设计只是一个方面,最重要的是关注建筑内部功能使用是否使人的价值要求得到满足,所以说,功能合理性设计是远远高于人类全部心理及物质需求之上的。所谓建筑整体空间,表现为以点、线和面的某一种或多种组合构造方式并以单位空间为基本元素组成。事实上,建筑要满足艺术、技术和价值取向三者的最佳体现,既要使得一般的功能需求得以实现,又要在空间及造型设计方面给人带来体现文化品位和环境设计所在地在艺术氛围上独特诠释,探寻建筑造型设计各个方面的最优化实现。
三、建筑的平面构思设计
建筑是凝结着人类文明历史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智慧结晶,其本身也是个复杂的综合体。建筑的平面形状包括有矩形、正方形、圆型、三角形等,也包括以上多种形状的组合构造。平面功能的形式上在很大程度上都决定了建筑的体量以及它的结构形式。平面造型设计的成败主要在建筑师总体构思、设计对象功能使用需求以及建筑施工条件等多方面得以体现。平面构成按几何平面的数量、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组合可划分连体式、独立式、组合体式、变平面式和自由体式。此外,自由式、群体式基本都是建筑师按照因地制宜和建筑格局需求来构思设计的。
四、建筑的单体立面设计
建筑立面是由门、窗、墙、柱、阳台、雨篷、檐口、勒脚以及线脚等部件构成,体现建筑功能要求,实现建筑构图法则,反映建筑类型特征和建筑功能。建筑体型的构成类型包括组合体型和单一体型。组合体型是由若干简单体形组合而成的,它一般划分两种组合结构,即非对称组合和对称组合。非对称式组合没有明显的轴线特征,其布置体现自由且多变灵活的特点,利于实现功能和技术的要求,能营造出灵动有生机的感觉;对称式给人的感觉是比较严谨、匀称且庄重的。单一体型是比较简单的几何形体。建筑立面设计中要考虑建筑物四周环境的外观造型设计,设计构思时在立面虚实对比度、比例尺度把握、立面色彩调和、线条质感以及细部处理等方面要过多的注重把握实际的美感。
五、细部设计
建筑的细部设计十分重要,涉及到节点、构造做法以及小型构件和施工工艺等各方面,若是把细部的设计同尺度相联系看,细部就是体现亲切尺度的立足点。细部设计时,要注意细部设计和其他细部之间、细部和整体建筑之间的协调与统一的把握度。在通常情况下,建筑所用尺度的层次是类型多样的,这样的尺度层次的设计在造型效果表现方面就会显得生动和有生气。这种层次的尺度有亲切尺度以及非亲切尺度两种。一般我们在设计多尺度时,首先要注重的是考虑其它的诸多因素,尽量避免给建筑物的整体设计造成繁琐、杂乱无章的感觉,影响整体建筑的艺术效果。
1、材质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建筑造型中,选用材质的不同以及材质运用的不同,给人的感官感受也就不一样,在建筑造型上,通过对建筑所选材质的综合运用,能达到一种协调或者对比效果视觉感受。不同的建筑选用材质会有着不同的表述。建筑可以是通过质地感传达着实际内容的艺术内涵。比如光洁的表面给人以简洁、干净和清纯的感觉;而粗糙的质感给人以纯自然、文化韵味十足及大方粗犷的的意味。恰如精美的花岗岩会给人以坚固华贵的感觉,透明的有机玻璃则给人以通透轻盈之美感、光洁的铝塑板则会给人以现代感强烈的简洁气息。
2、色彩在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色彩是影响外形美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建筑造型设计中,色彩可单独作为一种视觉亮点元素来利用,同时在选用材质材料等其他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设计及应用。现代社会对色彩的研究多侧重于现代色彩学,一般是研究冷暖关系,研究它的色彩明度、彩度、关系及它对应的心理反应、美学的和谐及其对比关系。充分运用不同的色彩组合能表现出灵活多样的建筑设计风格、地方建筑设计特性及民族风俗风貌。同时,色彩可以在形体表现上附加大量的美学信息,把建筑造型的美学表达的更具有广泛灵活性。在建筑设计中,色彩是一种花费少而收效大的处理方法,色彩的运用不是随便处理的,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形式不同,产生的效果也就不同。
3、建筑造型外轮廓线的处理
外轮廓线是反映建筑形体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人的信息极为深刻。建筑造型的墙面线条的划分要能反映建筑的性格特征,在建筑行业,一般强调、突出建筑物的竖向线条是建筑师们常采用的设计手法,这种设计构思的建筑能使建筑物其本身给人产生一种节节而上的感觉,一种大气的情怀,给让人在整体感官上感觉到一种勃勃生机。外轮廓线作为一座城市的天际线,对一座城市的形象树立起着重要的宣传作用,增强了一座城市背影的光彩亮丽,所以在设计建筑造型的外轮廓线上,单独的建筑形体要力求简洁、明确,如此才能形成生动,唯美的建筑曲线。
4、虚实与凹凸的处理
空间界定的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建筑造型设计并不总是要在实体围成的封闭空间里,建筑设计中常采用虚实与凹凸这种对比手法。虚实与凹凸在形体中是对立的,又是相辅相成的。虚部视线在感官上给人感觉是进入了一种通透的意境里,让人从物本身感觉到轻巧灵机的整体形象;而纵观实部方面的设计,在视觉上会给人形成一种“力量”的整理态势,充满了生机的气息。通过巧妙的虚实组合加以综合利用,在建筑物群组中形成相互之间的陪衬,使得建筑物在外观表象上更具有轻巧通透和坚实有力之感。在建筑造型设计上把虚实与凹凸的两种方法结合,在其双重关系结合设计方式在综合研究考虑不仅能增强建筑物的整体感,同时,由凹凸引出的光影变化也能构成妙趣横生的艺术图案,增加建筑物的潜在美感。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要求范文6
【关键词】抗震设计 建筑设计 应用
一、建筑设计和建筑抗震设计的关系
对于建筑抗震设计一直存在着一种误解,往往认为建筑抗震只是结构设计师的工作,建筑设计师很少把抗震设计考虑在内。在建筑设计规定中,只对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抗震设计进行了要求和规范,缺少统一专门的建筑设计抗震规定。长期的地震建筑灾害调查表明,建筑工程如果缺乏系统的总体建筑设计方案,单单依靠结构抗震设计一旦发生强烈的地震,其抗震效果会大大降低,甚至减轻不了建筑物的地震损害程度。鉴于这种情况,在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增加了对建筑设计师建筑设计的抗震要求与规范,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建筑设计和建筑抗震设计系统的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建筑抗震设计的水平和效果,例如在注册建筑师考试中就增加了对建筑抗震设计概念和要求的考核,不断增加建筑师的抗震设计知识理念。
建筑设计过程是从立项开始,建筑师依据建筑投资方的总体设计要求和设计目标进行设计方案构思和总体方案规划,经过相关监测部门认证后,绘出建筑体型、平面和竖向布置的初步设计图纸。结构设计师再根据初步设计图纸开展建筑结构图设计。可以说建筑设计起着决定性。纲领性作用,建筑结构设计往往处于被动状态,只能遵循于建筑设计结果。因此,对于建筑抗震来讲,在建筑初步设计中是否把抗震设计考虑在内、是否与抗震设计有效结合起来,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抗震性能与抗震承载力。如果建筑师能够很好地把抗震设计问题考虑在内,同时不断加强与结构设计师之间的良好沟通,那么结构设计师就可以充分对结构构件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协调和均匀分布建筑结构的质量与刚度,大大改善和提高抗震能力,必须增大水泥钢筋的用量和建筑构件截面,增加额外的建筑成本。由此可见,建筑设计直接影响着建筑抗震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关键环节。
二、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
2.1建筑体型设计
建筑体型设计主要包括平面和立体空间形状设计,可以简单的归纳为单一体型和组合体型。震害表明,许多复杂平面形状的建筑物在地震中容易造成损害,例如汶川地震中,平面上外凸和内凹、侧翼布置不对称。侧翼过多延伸、主体建筑复杂等建筑物损害最为严重。然而,在震后建筑调查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单一、简单的建筑平面形状未出现严重损害,甚至有的完好无损。特别是沿高度向上延伸的复杂和不规则建筑,例如建筑悬挂装饰重量过重、楼层之间高度差过大、出屋面面积较大等,这些形状的建筑物容易在地震中由于刚度突变而造成破坏。因此,在建筑体型设计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保证平面设计的统一、简单、对称,长期实践表明,矩形、方形、圆形、椭圆形等对于增强抗震效果来说都是很好的选择。同时,要减少外凸与内凹的额外延伸建筑设计,尽可能避免不对称的侧翼设计,在体型布置上要保证结构的均匀与对称,避免建筑物结构性失衡。
2.2 建筑平面布置问题
建筑平面布置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建筑工程的使用功能与质量,其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承重墙距离、支柱布置、铜带和电梯设计、房间数量与面积等。同时,由于建筑使用功能之间的差异,各个建筑空间的布置也都不同,比如写字楼和住宅或商场建筑的平面布置就存在差别,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多样化问题。最突出的问题表现在承重墙布置不对称、支柱之间的距离不科学、电梯井位置设计不合理,以上情况极易在地震中造成扭转或者支柱失衡现象。在2012年1月12日,海地地震中的中央银行大厦倒塌,就主要是因为电梯井位置设计不当造成的。电梯井的刚度很大,然而不布置在大厦角落,结果造成电梯井一侧受到严重损害,导致整栋大厦失去原有的平衡。因此,要想增强整体抗震能力,建筑平面设计要尽可能保证结构构件在质量和刚度方面协调均匀分布,保持承重墙和支柱的适当距离,同时电梯井筒要居中设计,避免建筑物的偏重或扭转,使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建筑抗震能力有效统一起来。地基抗震力下降的例子,最为显著的是“鸡腿形”建筑,在美日建筑中最为突出,1995年的日本大阪地震中,许多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发生了从中间楼层整体下落现象,上层结构坠落到下层建筑上,甚至建筑物产生了两三米的位移错动。为此,在竖向布置设计中,要保证整层刚度的一致性,做好楼层转换刚度设计。剪力墙设计要贯穿整个建筑,避免某一楼层刚度较小,造成扭转效应。
三、房屋建筑抗震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1)抗震设防烈度低
建筑结构设计的安全度水平在大幅度提高,而我国现行抗震设防现状其标准还是比较低的,目前的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早已不能适应人民的需要,不同的抗震设防烈度应对的房屋建筑也不一样。
(2)地基的选取不合理
房屋建筑应选择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硬土场地或密实均匀的硬土场地,远离河岸,不应垮在两类土壤上,避开不利地形、不采用震陷土作地基,避免在断层、山崖、滑坡、地陷等抗震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建筑的地基选取不恰当可能导致抗震能力差。
(3)部分建筑物高度过高
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都有一个适宜的高度。在适度的高度范围内,其抗震能力还是可以的,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受经济利益的驱使,相当一部分建筑的高度超出了限制。一旦发生地震灾害,超出高度的建筑物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形,造成的破坏也将十分巨大,同时还会降低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对抗震材料选取不当
钢筋混凝土是我国建筑结构主要的核心,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值影响着变形控制的基准。靠刚度很小的钢框架协同工作会因弯曲变形的侧移较大而减小侧移,这样无形中就增大了钢结构的负担,并且抗震效果也不明显,造成在施工中需要加大混凝土筒的刚度,从而形成加强层才能满足规范侧移限值。
四、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对策
1、选择的建筑场地和地基有利于抗震
①场地选择
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的场地上,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因此,进行建筑物场地选择时,设计者必须综合评价工程地质的有关资料和地震活动情况,并结合工程的实际需要。首先,建筑宜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例如平淡、开阔的硬场地土。其次,当没有办法避开使时,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被采用。
②地基处理
基础设计时应注意:a.当地基有新近填土、液化土、软弱粘性土时,基础的刚性差、整体性应得到加强;b.天然地基与桩基不宜混用在同一结构单元上;c.性质差异较大的地基上不宜设置同一结构单元;d.地圈梁应设置在墙下,以加强上部结构与基础的整体性,以抵抗不均匀沉降。
2、优化立面布置
①建筑布置的平立面应规则,体型要简单
当建筑物体形规则、简单时,其受力性能明确,在设计过程中就容易分析在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内力和实际反映,且易于处理结构细部的结构,因此这类结构在遭遇地震后受到的损害相对较轻。反之,建筑体型复杂、不规则时,强度和刚度就容易发生突变,引起应力变形或集中,形成结构上的薄弱环节,从而造成较大的危害。
②力求建筑平、立面质量分布和刚度对称
建筑的质量分布和刚度不对称,在地震作用下就会发生十分明显的扭转振动。因此,建筑中的独立单元及整个建筑应力求质量、刚度对称,使其钢心与质心、偏心很小甚至完全重合。
③建筑的刚度变化和质量须均匀
建筑沿竖向分布的刚度和质量常常是不均匀的。比如,楼层错位的存在或在层高发部位内框架的填充墙设置不连续,短柱就在框架上形成。地震时就易对建筑造成损害。所以设计时必须采取必要的构造措施,对建筑结构中沿竖向分布不连续的质量进和刚度加以限制。
3、选择合理的抗震结构体系
①应有多道抗震防线
多道抗震防线,是指在地震作用下,一个抗震结构体系中的一部分延展性好的构件最大限度发挥其耗散、吸收地震能量的作用,首先达到屈服,起到第一道抗震防线的作用,其他构件则在其后依次屈服,从而形成第二、第三或更多到抗震防线。这样可以避免整个建筑结构体系因部分构件或结构破坏而丧失抗震能力。所以,结构设计须考虑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②结构刚性和强度分布须合理
如结构刚度和强度分布不合理,会产生塑性变形集中或过大的应力,结构就会突变或其局部受到削弱而形成薄弱部位。对结构上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相应措施提升其抗震能力。在强烈地震下,强度安全储备在结构上并不存在,而判断结构薄弱层的基础就在于构件的实际强度分布。
4、设计合理的建筑结构参数
计算分析参数设计,就是进行建筑各构件的地震效应和地震作用计算,各墙柱梁板变形及承载力计算包括于其中。把正确的计算模型建立在建筑结构的实际工作状况基础上,并根据概念设计做适当的简化处理、计算。对于地震作用下的复杂结构进行变形、内力分析时,应采用的力学与剪摩擦理论。其中,主拉应力理论适用于砖砌体,而剪摩擦理论适用于砖块 结构。应认真分析判断计算机的计算结果,确认其合理、有效后,才能用于工程设计。
抗震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充分考虑经济和安全两者间的关系,只有将目光放长远,立足于我国建筑抗震设计发展的现状,认清存在的不足,跟国际接轨,采用最新科研成果,从最新抗震设计理念的趋势出发,探究新型材料将成为未来地震多发区建筑发展的新航标。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有着密切关系。它对建筑抗震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一个优良的建筑抗震设计,必须是在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相互配合协作共同考虑抗震的设计基础上完成。为此,要充分重视建筑设计在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性,在建筑抗震设计中更好地发挥建筑设计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万全红.建筑抗震设计的应用性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