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1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9010101

1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质量考核现状

目前高职会计专业以分散实习为主,集中实习为辅,实习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尤其是校外实习由于实习指导教师有限,使得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时难度较高,往往出现诸多问题:

1.1 过程考核评价单一,流于形式或者完全没有过程考核评价

根据笔者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依然沿用传统的实习考核办法,只需要在学生返校时交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鉴定表即可评定实习成绩,虽然有部分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要求撰写实习周记上传至世界大学城空间,以便随时和指导教师进行互动,但是多数学生仅仅只是应付式的完成各项任务,而教师由于在校工作量较大,只能兼职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因此也只是疲于应付式的检查学生的各项工作任务,并未从真正意义上对学生进行过程指导。

1.2 评价主体单一

在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考核时,大部分高职院校会结合实习单位签订的实习意见对学生的实习结果进行评价,但是仅仅凭实习单位的实习意见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得企业参与评价变得形式化,因此需要确定多元化的评价主体。

1.3 评价结果的主观随意性较大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专业都缺乏可操作性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因此评价带有较强的主观能动性,使得评价结果不客观、不真实,无法有效的考核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情况的优劣程度。

2 评价指标设计要求

2.1 全面性原则

建立指标体系要体现全面性原则,以全面反映相关影响因素,不能片面强调评价标准的某一指标。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原因很多,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指标来衡量,应该从不同方面综合考虑,结合彼此间的联系,全面完整地反映影响“顶岗实习质量”的因素。

2.2 科学性原则

在确定指标的过程中划分为,应恰当划分层次,可把指标分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三级指标,使得指标得出的结果具有权威性,充分体现科学性原则。

2.3 可操作性原则

建立有效的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的目的是能够有效的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进行考核,对其结果进行公平客观的评价,以更好的促进顶岗实习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2.4 整体性原则

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选择既要确保能够全方位的考虑到测评的目标,又要兼顾各个目标间的相互补充配合。同时,在制定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评价指标的过程中要区分重要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避免非重要因素对评价结果造成干扰,确保评价体系的整体性。

3 高职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3.1 岗前评价

学生在出去实习之前,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学生,教师应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系统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会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和会计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会计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为各科理论课程考核是否为合格及以上水平,会计技能知识掌握情况为相关会计课程实训成绩是否为合格及以上水平。

3.2 过程评价

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扮演了双重角色,他们既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他们顺利的由学生向社会人转化。过程考核下设的五个二级指标中,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需要每周将实习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汇总,撰写周记,以便于指导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实习动态,出勤与表现包括单位对实习学生的考勤率、学生的实习态度、遵守单位规章制度、人际关系等方面。空间互动指学生应及时跟指导教师就会计顶岗实习情况在世界大学城空间进行

互动,教师可以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同时可以及时掌握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最新动态。

3.3 结果评价

学生结束顶岗实习过程之后,我们应结合企业对学生的评价,认真查看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实习报告中应详细记录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企业的一些相关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同时,学生返校后还需要将学生集中起来进行答辩,答辩的具体内容都是结合实习报告,围绕学生在企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展开。

4 高职会计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高职会计专业顶岗实习评价的主体遵循多元化的原则,邀请企业部门负责人和部门同事、学校指导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图1是笔者设置的顶岗实习评级指标体系,供参考用。

企业的部门负责人由于直接领导实习生,一般都会以其工作的表现作为评价的参考标准,贴近实际,评价合理。企业的部门同事由于直接接触实习生,对实习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都非常了解,因此评价应比较准确,但是评价结果受到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好坏的影响。学校指导教师由于区域的限制,无法对实习生

图1 顶岗实习评级指标体系

进行全面系统的跟踪和了解,因此也无法全面了解不同的企业对实习生岗位技能的要求,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2

我校自2009年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毕业生调查,主要调研青岛周边企业的会计岗位构成和对会计教学的要求,调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应届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对实习单位会计岗位的构成调研,二是往届毕业生调研,调查方式有的是采用实习报告中夹带调查问卷,有的通过“问卷星”设置问卷进行网络调研。经过大量的调研,我们重新进行了会计专业课程的构建,全部课程重新按照岗位进行设置,统一自编了分岗位的项目化会计系列教材。现在我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设置为:《会计入门导引》(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核算岗位实务》,《成本核算岗位实务》,《纳税申报岗位实务》,《财务管理岗位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excel财务分析),《出纳岗位实务》,《外贸会计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出口退税实训),《会计电算化》,针对往届毕业生很多进入记账公司工作的情况,还根据我校的财务咨询公司的实践经验设置了《会计中介》课程,整个课程设置尽量贴近学生的就业需求,教材统一使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案例,尽量使用企业实际案例。

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室建设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十分重视财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有6个校内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创业模拟沙盘实训室,主要进行沙盘模拟实训,学生沙盘对抗竞赛,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室,主要进行会计电子综合实训,EXCEL财务分析,发票填开、电子报税和出口退税操作;会计账务实训室,主要进行分岗位手工作账实训,会计手工综合实训。上述校内会计实训室保证了学生进行基本的实训操作练习。2“.校中企”建设虽然整个分岗位会计课程体系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增加了大量的实训项目,但课堂的实训项目毕竟还是企业实务的典型化提炼结果,跟现实多种多样的企业实际业务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异,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方便随时接触企业实际业务,2012年我院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成立了青岛海诺城财务咨询公司,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实践基地。实训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主要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记账,纳税申报,财务咨询,企业审计等业务,公司到现在已经稳定为22家企业提供财务服务。通过参与实训公司招揽的业务,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真实的企业资料,从公司注册到使用用友T3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每月纳税申报,季末所地税税鉴,真正做到了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业务相印证,并能灵活处理,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3.校外实习基地(1)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顶岗实习基地协议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出口食品加工的外贸生产企业,由于阶段性的人工短缺,经过协商,我们分批派出学生去该企业生产部门进行为期2周的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接触企业的实际产品生产,了解了现实的外贸生产型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同时该企业每天会抽出1-2个小时请企业的人事部主任、财务经理、生产部主任等管理人员给实习学生讲课,讲课涉及公司制度、公司流程、公司文化、成本核算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内容。由于实习设计合理,企业管理人员授课贴合学生实习实际,使学生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财务知识,公司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实现了校企双赢。(2)建立7家事务所实习基地———常态化实习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从事给企业记账,网上报税,公司注册,工商税务年检、审计等业务,有些工作难度不大,重复率高,工作量大又琐碎,是事务所工作人员很重的负担,这类单位十分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而学生实习遇到的典型问题是一般的企业所需要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少,为了解决事务所和学校实习双重困难,课题组与事务所联手,建立常态化实习基地。从2009年开始与青岛志同会计师事务所首次合作取得了成功,有了经验以后又逐步扩大类似会计师事务所类的顶岗实习单位,到现在为止,已经同7家事务所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分批派出学生去顶岗实习。刚接触真实业务的学生工作热情高,能吃苦,工作认真,有耐心,不过于追求报酬,得到了事务所的普遍欢迎。常态化实习基地运行:每年1月、3月、4月、5月、6月、12月事务所将所需要的学生人数及要求与学院商谈,然后学院制定出具体执行方案,方案制定原则是实习人数尽可能的多,每个学生实习时间尽可能的短,不影响学生的学业,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实习。(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单位(4)改革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方式,改为实习报告形式为免于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我们从2009年开始就改革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方式,改为提交实习报告,在报告中明确规定学生描述实习单位和实习过程,总结实习经验和教训,并请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实习评价,同时给学院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反馈,及时统计数据,调整教学设置,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需求一致,更加符合岗位需要。

三、课外实训项目

除课内教学项目之外,我校会计专业还设计了“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大量的课外实训项目,和课程内的项目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能力培训体系。“五级递进”是指整个课程的实践体系按照“认知实训、流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难度由易到难,实训项目由单一到综合,由统一到分行业形成的层层递进型的岗位技能实训体系。“三线合一”是指:课内一线:学生在各课程的实训;课外二线:学生课外可以参加校内举办的小键盘、计算器、点钞比赛等会计基本技能竞赛,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涉外会计手工操作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等各种大赛,增长实践经验,比如“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我们设置了专门的校内沙盘实训室,组成了沙盘社团,会计会电班的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层层选拔,直到参加青岛区,山东区和全国的沙盘比赛,在沙盘实训和比赛过程中,学生能深刻的理解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且也能直观的感受成本核算岗位同其他岗位的关系;我们设立的校中企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公司,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真实接触了各种原始单据等原始资料,参与企业的记账;另外学生课余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些课下的活动,组成了“课外二线”的实践项目。企业三线:是学生通过去校企合作的正乐食品公司,各种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其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习。“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体系设计,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参与多元的实训实践项目,实现学生从“新手”,到“熟手”,到“能手”的职业能力不断进阶,实现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践效果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3

[关键词]任务驱动 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4

摘要:会计是对实践性要求很高的课程,现阶段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中存在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本文以山东外贸职业学院职业学院的会计实践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会计实践教学的多样性设置。

关键词 :会计;实践教学

一、课程体系重构

我校自2009 年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毕业生调查,主要调研青岛周边企业的会计岗位构成和对会计教学的要求,调研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应届毕业生实习过程中对实习单位会计岗位的构成调研,二是往届毕业生调研,调查方式有的是采用实习报告中夹带调查问卷,有的通过“问卷星”设置问卷进行网络调研。经过大量的调研,我们重新进行了会计专业课程的构建,全部课程重新按照岗位进行设置,统一自编了分岗位的项目化会计系列教材。

现在我校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主要设置为:《会计入门导引》(会计基础),《会计基本核算岗位实务》,《成本核算岗位实务》,《纳税申报岗位实务》,《财务管理岗位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excel 财务分析),《出纳岗位实务》,《外贸会计实务》(在机房同时进行出口退税实训),《会计电算化》,针对往届毕业生很多进入记账公司工作的情况,还根据我校的财务咨询公司的实践经验设置了《会计中介》课程,整个课程设置尽量贴近学生的就业需求,教材统一使用了项目化的教学案例,尽量使用企业实际案例。

二、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室建设

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十分重视财会实训基地的建设,目前已经建有6 个校内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电算化/技能实训室,主要进行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培训,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创业模拟沙盘实训室,主要进行沙盘模拟实训,学生沙盘对抗竞赛,会计分岗位实训;会计综合实训室,主要进行会计电子综合实训,EXCEL 财务分析,发票填开、电子报税和出口退税操作;会计账务实训室,主要进行分岗位手工作账实训,会计手工综合实训。

上述校内会计实训室保证了学生进行基本的实训操作练习。

2“. 校中企”建设

虽然整个分岗位会计课程体系都采用了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增加了大量的实训项目,但课堂的实训项目毕竟还是企业实务的典型化提炼结果,跟现实多种多样的企业实际业务相比还是有不小的差异,为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方便随时接触企业实际业务,2012 年我院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教研室成立了青岛海诺城财务咨询公司,为学生校内实训提供实践基地。

实训公司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主要为企业提供公司注册,记账,纳税申报,财务咨询,企业审计等业务,公司到现在已经稳定为22 家企业提供财务服务。通过参与实训公司招揽的业务,学生可以直接接触真实的企业资料,从公司注册到使用用友T3 软件进行账务处理,每月纳税申报,季末所地税税鉴,真正做到了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与现实业务相印证,并能灵活处理,举一反三,充分体现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理念。

3.校外实习基地

(1)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签订长期顶岗实习基地协议

青岛正乐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出口食品加工的外贸生产企业,由于阶段性的人工短缺,经过协商,我们分批派出学生去该企业生产部门进行为期2 周的顶岗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接触企业的实际产品生产,了解了现实的外贸生产型企业的产品生产流程,同时该企业每天会抽出1-2 个小时请企业的人事部主任、财务经理、生产部主任等管理人员给实习学生讲课,讲课涉及公司制度、公司流程、公司文化、成本核算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内容。由于实习设计合理,企业管理人员授课贴合学生实习实际,使学生对企业成本核算与控制,财务知识,公司文化有了深刻的了解,普遍感觉收获很大,实现了校企双赢。

(2)建立7家事务所实习基地———常态化实习中小型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从事给企业记账,网上报税,公司注册,工商税务年检、审计等业务,有些工作难度不大,重复率高,工作量大又琐碎,是事务所工作人员很重的负担,这类单位十分愿意接受学生顶岗实习。而学生实习遇到的典型问题是一般的企业所需要的实习学生人数较少,为了解决事务所和学校实习双重困难,课题组与事务所联手,建立常态化实习基地。从2009 年开始与青岛志同会计师事务所首次合作取得了成功,有了经验以后又逐步扩大类似会计师事务所类的顶岗实习单位,到现在为止,已经同7 家事务所签订了顶岗实习协议,分批派出学生去顶岗实习。刚接触真实业务的学生工作热情高,能吃苦,工作认真,有耐心,不过于追求报酬,得到了事务所的普遍欢迎。

常态化实习基地运行:每年1月、3 月、4 月、5 月、6月、12 月事务所将所需要的学生人数及要求与学院商谈,然后学院制定出具体执行方案,方案制定原则是实习人数尽可能的多,每个学生实习时间尽可能的短,不影响学生的学业,要求实习学生必须利用课后时间实习。

(3)鼓励学生自主联系顶岗实习单位

(4)改革学生毕业论文撰写方式,改为实习报告形式为免于顶岗实习流于形式,我们从2009 年开始就改革了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方式,改为提交实习报告,在报告中明确规定学生描述实习单位和实习过程,总结实习经验和教训,并请实习单位给予学生实习评价,同时给学院的课程设置、授课方式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和实习单位的反馈,及时统计数据,调整教学设置,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同社会的需求一致,更加符合岗位需要。

三、课外实训项目

除课内教学项目之外,我校会计专业还设计了“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了大量的课外实训项目,和课程内的项目一起构成了完整的能力培训体系。

“五级递进”是指整个课程的实践体系按照“认知实训、流程实训、岗位实训、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五个环节进行系统设计,难度由易到难,实训项目由单一到综合,由统一到分行业形成的层层递进型的岗位技能实训体系。

“三线合一”是指:

课内一线:学生在各课程的实训;

课外二线:学生课外可以参加校内举办的小键盘、计算器、点钞比赛等会计基本技能竞赛,参加校内和校外的“涉外会计手工操作大赛”,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等各种大赛,增长实践经验,比如“全国大学生沙盘模拟大赛”,我们设置了专门的校内沙盘实训室,组成了沙盘社团,会计会电班的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层层选拔,直到参加青岛区,山东区和全国的沙盘比赛,在沙盘实训和比赛过程中,学生能深刻的理解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而且也能直观的感受成本核算岗位同其他岗位的关系;我们设立的校中企青岛海诺诚财务咨询公司,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公司的项目,真实接触了各种原始单据等原始资料,参与企业的记账;另外学生课余可以参加社会实践,通过这些课下的活动,组成了“课外二线”的实践项目。

企业三线:是学生通过去校企合作的正乐食品公司,各种会计师事务所已经其他实训基地进行企业实习。“五级递进,三线合一”的实践体系设计,使我们的学生通过参与多元的实训实践项目,实现学生从“新手”,到“熟手”,到“能手”的职业能力不断进阶,实现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实践效果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2+1”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168-02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办学模式的不断创新,“2+1”的办学模式已经成为许多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推广的一种办学模式。“2+1”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的新型教育培养模式,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以培养人才职业技能为核心,涉及确定培养目标与规格、制定教学计划、设计课程体系等环节。这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必将打破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设置,给专业教学,特别是专业技能教学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2+l”教学模式的内容

教高16号文件中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文件精神为“2+1”模式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明确了指导目标,即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是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重点。“2+1”的教学模式,是将全部课程划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即三年教学过程中,第一、二学年在学校进行理论教学,第三学年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践教学,即顶岗实习。校内教育,以理论为主,辅之以实验、实训等理论实践性环节;校外实践教学,以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为主,使学生明确不同阶段的学习目标和主要学习任务,巩固理论教学成果,使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即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做到了与就业的紧密结合。“2+l”教学模式,能够实现高等院校、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共赢,是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二、目前高职高专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现状

目前,“2+1”办学模式各校尚在摸索之中,改革现状不容乐观。

第一,多数学校根本来不及改革课程体系,用两年的时间把专业课程学完,第三年,学生到企业进行“放养式”顶岗实习。

第二,“双师型”师资队伍综合素质欠缺,首先,学校教师主要来自于普通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缺乏指导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技能,对职业教育的理解深度往往不够,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较为突出。其次,学校从企业聘请高技能的兼职教师,他们实践经验丰富、技能高超,授课生动,深受学生欢迎。但是由于兼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缺乏深入了解,因而对学生适应时间较长,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并且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连续性

第三,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实习考评面临新的挑战。在“2+1” 模式实施过程中,由于企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与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有些学生出现不适应的现象。企业的管理较为严格,有些学生把“1”阶段的学习看做是负担。第三年完全是校外实习,使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增加了困难。

三、拓展“2+1”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改革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在课程设置上应该遵循“需要为先、够用为度、实用为上”的原则,围绕职业培养目标,建立包括基本技能训练,专业单项技能训练、综合能力技能训练,企业顶岗实习四个部分构成的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专门设置出纳岗位、会计岗位、审计岗位、税务会计岗位等职业岗位,分别让一部分学生担任出纳人员,审计人员和办税人员,进行职业岗位模拟实践操作,并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解决学生对这些工作岗位的模糊认识,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及其操作方法和技巧,为以后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该体系中,理论教学不再是核心,而是将模拟演练、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作为教学的核心,以职业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学生对岗位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二)加强以实践为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教学体系的重新构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的身份界限在逐渐弱化,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第一,建立教师定期校外实习制度,鼓励和组织教师到企业挂职或顶岗锻炼。选择部分从事会计理论教学的教师到公司、工厂财务部门锻炼,掌握不同会计岗位的技能,熟练掌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成本计算、编制会计报表等实务知识。与此同时,还应该深入车间、班组,了解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生产组织特点、产品生产工艺过程、成本核算方法、工时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的制定,掌握会计核算的最原始资料,参与企业会计工作的具体操作过程和实践活动。

第二,积极引进公司企业财务负责人、财务总监、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税务事务所的注册税务师等人才来校任兼职,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并承担一些模拟实习课程的指导任务,从而扩大实践性教学队伍。

第三,要求所有教师把成为“双师型”教师作为提高自己素质的长远目标,真正成为既是讲台上讲课的好教师,也是本专业实践操作的能手。每个“双师型”教师都应该具有指导、示范和教会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双重能力。鼓励教师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岗位职业资格职称。

(三)建设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会计实习基地建设应注重数量和质量并重。在数量上要能够满足实习及实训的需要,在质量上达到优质标准。会计实训基地包括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尽可能贴近企业实际,可以从校企合作单位请财务部门负责人,按各岗位工作流程设计实习环境,形成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在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中,要十分注意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双赢”发展。会计师事务所和记账公司是学生校外实习和毕业后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人员的需求较多,而且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工作量大,人员跳槽比较频繁,在年报审计月份需要较多的临时会计人员。鉴于此,学校应在年底及时派送学生到事务所实习,既能帮助事务所解决助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又能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对于一般生产企业,它们虽然会计部门人员不多,办公场所不大,但一般有专门的生产车间和生产线,可以为大学一年级学生提供认知实习,此时,学生的主要实习场所不是安排在会计部门,而是在生产车间,让学生认识企业整个生产流程,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实际印象,在实习中也可以邀请会计部门专业人员给学生讲解会计流程,并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会计凭证,增加学生对会计工作的了解。实习基地要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并且要兼顾各个行业。

(四)加强实践教学考评

实践教学多是在实验室或校外进行,如果没有很好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就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应建立一套全面、科学合理、行之有效、易于操作的实验实训考核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会计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既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又强调实际动手的实践性。随着实践性教学的不断规范与完善,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对实践性教学进行考评,是实践性教学的重中之重。实践教学的环节多,内容繁杂,所以对实践性教学的考评也应该是多样化的。根据学生在实训和实习期间的表现,对所在岗位的认知程度和熟悉程度,以及实验实训要求与实验实训项目完成的质量进行指标量化,按量化指标和规定的评分程序,对每一个学生实验实训运作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并将评价结果综合得出学生的实践总成绩。具体的考核项目应该包括实验实训纪律、实训出勤、实习日记、实习信件、实训技能、实习报告和实训大作业等。针对不同考核项目还应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考核标准。评价的方法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式,也可以采用操作考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对学生实践教学中的表现及实验报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考核评价,提高学生的自觉性,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综合运用能力,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确保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和社会需求。

(五)完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

“2+1”教学模式下的会计的实践教学在强化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完善职业技能证书体系。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在获得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 、四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等证书外,在校期间取得的最主要证书就是“会计从业资格证”,这是会计人员进入会计行业门槛的唯一合法有效证件,并且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获得初级会计师资格证书,提高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应当成为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的核心,会计实践教学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创新,不断探索、实践和完善,以增强学生对各会计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真正培养出既有一定理论基础更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人才,使学生的生存能力不断提高,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 范凌芸,齐励.浅谈高职会计专业“2+1”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8).

会计专业顶岗实习报告范文6

摘要: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从如何加强实践教学入手,就培养能够胜任会计专业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管理人才,提升他们的执业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会计模拟;实践能力

会计学是典型的应用型经济管理学科,其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是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逐步接轨,各经济组织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模式也发生了变化,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最基本的记账、算账即传统的“记账型”人才。要适应这一变化,会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先行。高职院校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适应时展的应用型人才。教学实验在理论教学与实际工作之间的桥梁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会计实践教学的意义

1.实践教学对育人,对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有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周济部长曾经指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为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关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是会计教学的特色,通过会计分析、预测、决策、纳税筹划等实验,不但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2.教育部要求高等学校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并把实践教学作为教学工作评估的关键指标之一。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实践教学、搞好实践教学,完成好教育肩负的培养人才的历史使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

3.实验的自观性和技术操作方法的非唯一性,对于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独特作用。实践是重要的学习方式,一边学一边做,在群体、团队内互相学习,养成良好、彼此合作的创造性方式,对学习的效果十分关键。在大众化高等教育条件下,高职院校的生源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差异较大,“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而实践教学中教师直接面对一个个学生,易于进行互动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为学生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有利于学生发挥所长,弥补所缺,学有所得,学有所成,获得个性化的最优发展。

4.在互补与竞争同在的毕业生就业市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要想取得优势,就必须注重模拟实训和顶岗实习。学校要培养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和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在岗位需求上寻求突破,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

二、准确定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中高级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和国际经济的一体化趋势,社会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人才日益成为会计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由于会计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如何通过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使学生操作技能提高成为如今高职会计教育中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笔者认为主要应抓住会计专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环节。理论教学可以为未来会计人才具备扎实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提高后续发展能力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而只有实践教学才能够将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提高未来会计人才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由于传统的会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造成会计专业的毕业生眼高手低,只会纸上谈兵,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加大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以培养更多的适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会计专业人才。

三、高职会计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会计实验内容涉及而窄,模拟实验教材建设落后

从会计实验教学现有的教材来看,内容不仅陈旧、实用性不强,而且不完整。具体表现在,实习教材涉及的内容只是某一制造企业的经济业务,对市场营销、物流、金融、税务、海关、保险、证券、房地产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涉及较少;关于培养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教材内容简单,而且长时间保持不变,超前性不够,跟不上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没有及时把新内容充实进来,更缺乏会计网络模拟的素材。实验项目中缺少学生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创造性地提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容,使实验变成理论知识的翻版,冲淡了会计实验的应用性和写实性。

(二)实验教师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而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实验教师是从本科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虽然有较深的会计理论功底,但缺乏会计实践锻炼和实践经验,对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财务问题认识不足,很难把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有机地结合起来。一部分老教师对网络在会计领域的运用知之不多,这样就会导致实验教学不生动、不贴近实际情况,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

(三)学生实习过程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不够

会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质量控制目标是要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使制度和措施健全可行、控制到位,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现实中很多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学校对模拟实习的监督管理机制还不完善,教务部门对实训教师自行制订的实习方案缺乏专业指导和有力监督,对方案的合理与否过问不够;实践项目没有分层次的规定出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操作程序、要求及考核办法等,与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目标相差较远。

四、改革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具体措施

针对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结合长期的会计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主要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提高专业实践课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的素质和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教师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决定的。而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高职会计专业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任教的,很少参加社会实践,严重缺乏实践经验,有的会计专业教师连基本的会计凭证也不会填制,这样的教师很难培养出高素质和高技能的学生。因此,必须首先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实践水平,包括实践指导教师和专业理论教师,因为会计理论和实践是紧密联系、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会计专业理论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会计工作的实际,而会计实践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时也必须根据会计理论的相关规定。

(二)加强会计模拟教学,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前到企业实习,这对增加学生实践知识、改变理论脱离实际的现状、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开展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以逼真的实验资料进行教学模拟,如同置身于某一企业的真实业务环境中,从而达到实习目的,以有效地弥补以上不足,对缩短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时间,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开展校外实习,增强感性认识

虽然会计专业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不理想,但是不能因噎废食,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学生不深入企业实习,只在会计模拟室模拟实验,由于模拟毕竟和实际有一定差距,学生就会对会计工作和真实的凭证、账薄等会计资料缺乏感性认识,甚至因感觉神秘而充满恐惧,造成学生就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会计工作岗位。所以,组织学生定期到企业的财务会计及其他业务部门实习,请企业会计人员讲解企业里实际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将企业的实际业务和模拟室里的模拟情景更好地联系起来,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校外实习可以由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也可以由学校组织进行统一的校外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可以为企业输送优秀的人才,与企业合作开发和研究各个经济领域的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提高效益,还可以作为企业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基地,提高企业财会人才素质;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可见,通过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使企业和学校得到双赢。 转贴于

(四)组织学生参与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审计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由于会计职业的特殊性,会计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很难落到实处,这一事实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就只有另辟蹊径。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们尝试着将学生送到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咨询公司等机构进行实习。这些单位经常有大量的记账、查账、资产评估等和会计相关的业务,而这些单位往往人手比较紧张,因而可以将实习学生安排在相应的岗位上处理基本的会计业务。单位在接受实习学生时往往要求学生学习成绩优异并且具有较高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理论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安排难易程度不同的实习任务。这样,不仅解决了会计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有名无实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顶岗实习效果,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李祥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浅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