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形象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形象管理制度范文1
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创造成果和经营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它主要包含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地理标志、设计专有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的属性决定了其容易受到侵犯。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商品进入我国的零售渠道,中国大型商业零售商场在知识产权中如何定位和承担何种责任,一时成为备受广泛关注的一个话题。
一、背景
曾几何时的秀水街诉讼案,使得位于北京市繁华地段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秀水商厦”一度卷入了备受国际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的漩涡中。2006年5月,一封律师函来到秀水豪森公司,要求其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制止某些商户销售假冒商品的侵权行为。2006年9月15日,5家国际品牌公司将秀水商厦的经营者秀水豪森公司和其下5家商户作为共同被告向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讼。状认为商户的销售行为已经构成对其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犯,秀水豪森公司不予制止,而且提供经营场所,纵容侵权行为的继续,因而与5家商户构成共同侵权。遭到后,秀水豪森公司于9月底解除了与这5家商户的合同。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06年12月19日宣判原告胜诉,判决被告秀水豪森公司和5家商户承担10万元的连带赔偿责任。
这一判决意味着国内零售商场经营者将对发生在商场中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承担更为积极的法律责任。这个只有10万元赔偿额的案件被媒体称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近年来,作为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整个销售产业链的终端,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场、超市卷入知识产权纠纷,致使中国的零售业警钟不断。批发零售市场的知识产权管理难的问题提到了亟待解决的日程上。
二、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
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仅可以促进商场、超市等大型商业零售企业诚信经营,加强监管与规范,杜绝假冒知识产权商品销售,而且切实维护了权利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强进入商场、超市商品的知识产权管理,净化经营环境,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商品经营秩序。
第一,加强进货、收货及销售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严格把好这三道关卡。在整个商品流通的环节中,尤其是在商品进场前,商品进货部门首先对商品、包装、商品说明书进行检查,对标注专利号、专利标记、商标、版权信息的商品进行确认、登记,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商品数据库。在进货时可以要求供应商提供知识产权权属证明文件以证明其商品的合法来源。
对于专利商品,应当审核专利标记和专利号标注方式的规范性,是否符合专利法和相关规章的规定。如果仅有专利标记,没有专利号,则要求供货方标明专利号。对于标有专利标记或专利号的商品,应当要求供货方提供专利证书或者专利登记簿副本,最近一年缴纳专利年费收据,制造商与专利权人不一致的,属于受让他人专利权的,要求提供专利权受让后的专利登记簿副本,属于被许可实施专利技术的,要求提供登记备案的专利技术实施许可合同。以上相关证明文件要予以备案。
对于未注册商标商品,商标标识上不能擅自标注“注册商标”、“注”、“R”等注册标记,同时根据《商标法》第十条的规定进行审核。对于注册商标商品,要求供货方提供《商标注册证》或合法有效的《商标注册证》影印件,并审核以下相关项目:商标注册的有效期; 商品包装上标注的企业名称,地址应与商标所有人名义,地址一致;商品包装上标注的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应与注册证上的商标文字,图形或其组合一致;使用该商标的商品应在核准注册的商品范围内;商品商标属许可使用的,应查验被许可人提供的经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备案的商标许可使用合同或合法有效的合同副本复印件。
如果供货方无法提供上述证明材料的,商品进货部门则应要求供货方将所标注的专利号、专利标记、注册商标标记等相关内容消除或者覆盖后,方可准许上柜销售。
第二,切实强化合同管理,明晰双方权利义务及约定知识产权相关条款。商业单位在与供货方签订合同时,应当与供货方订立知识产权动态更新的条款,要求供货方对提供的知识产权商品在发生权利变更(延续、转让、放弃、失效)时,及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并主动更换商品上相应的权利标记。
同时,还应当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义务和相关内容写入合同中。知识产权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采购、销售的商品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承诺;规范使用知识产权标记、标识;知识产权侵权的责任承担和解决方式。在合同中可以约定商场有权要求供应商在一定期限内提供知识产权证明文件,否则商场有权暂停有关产品销售。商场一方还有权定期检查其在售商品的知识产权状况,也可以要求提供原件以作验证、纠正标识错误等,但须对供应商提交的知识产权有关文件承担必要的保密义务。为了保护自身的权益,可以在合同中增加“如果商业单位因销售由供货方提供的商品而导致知识产权侵权的,由供货方承担相应法律责任”条款。在合同的“违约责任”中明确,如被行政、司法机关认定侵权,供应商应当按已售侵权商品市场总价格一定比例支付违约金;给商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严重声誉损害的,商场保留单方面解除双方租赁合同的权利。
第三,即时应对可能出现的侵权行为。如果确有侵权情况出现,在收到知识产权权利人发出的侵权警告函后,商业企业应当要求权利人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利证明文件(如: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告的专利文件、证明该专利权有效的证明材料、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核准的商标注册证书、版权登记证明)以及权利人的有关证据材料,并马上通知涉嫌侵权商品的供货单位。
企业形象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供电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建设
供电企业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电能源在工农商等领域发挥的作用至关重要,而人民的日常生产、生活、休闲等也离不开电能源的支持。因此,供电企业的发展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势必要加强企业内控管理,才能促进企业发展。然而,内控管理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企业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意义,因此,要合理设计、积极规划、充分管理、规避弊端,进而加强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在管理中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一些企业之所以存在管理问题,是因为陷入了管理误区。对于企业发展而言,管理需要有计划、有目的、有章法,并不是会议越多越好、管理流程越复杂越好,而是要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加强管理力度、优化管理办法,由此将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好,进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供电企业的发展中,鉴于其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更需要加强内部管理,从而提高了内控管理的必要性。第一,有效监察企业工作,加强内控管理,可以有效地加强对于供电企业各项工作的监察,及时了解企业的工作情况,不仅能够及时纠正工作错误,也能为接下来的企业发展提供指导;第二,有效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对于企业发展来讲,如果没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将会对企业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而加强内控管理,就可以在日常实施风险平台管理的基础上,将工作摆在管理者面前,进而提高对于风险的预测和防范,保持严内控和防风险二者达到平衡。
二、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误区
搭建科学的供电企业内控管理制度体系,要将考察重点置于企业发展的背景之下,突出供电企业的发展前提,充分考虑到供电企业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从而发现管理弊端,避免走入管理的误区。
(一)将内控部门和业务部门混为一谈
供电企业的业务部门是进行市场开发、创造业绩、赚取利润的部门,对于业务部门的要求可以将企业发展速度和业务完成量作为考察前提。但是内控部门的工作却是要进行强制性的工作,对企业内部的员工进行管理,规范其行为、端正其思想,使企业员工能够团结起来,有利于企业发展,也可以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但是,目前的一些供电企业却将内控部门和业务部门混为一谈,没有树立一个正确的内控管理意识,要求内控部门也和业务部门一样,要用成绩来说话,这种意识是不利于企业加强内控管理。
(二)将内控落脚点放在提高员工能力方面
虽然员工能力的提高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这并不是内控管理的职责和义务。内控管理作为一种防御性措施,它应该强调的是一种义务和责任,让员工了解工作职责,达到工作标准,完成工作任务,而并不应该将提高员工能力作为内控管理的落脚点。因此,在这一方面比较容易存在偏误,将内控管理引向误区。
三、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制度建设
(一)平衡执行制度的成本与成效问题
供电企业在建设内控管理时,必须要考虑到执行制度的成本与成效问题,引入SWOT的分析方法,来确定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机会和威胁,从而将企业的战略与内部资源、外部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成效的问题。一方面,在建设内控管理的制度时,不仅要了解企业自身发展情况,还要对竞争对手、市场环境等问题进行充分考察;另一方面,在考虑内控管理的成效时,还要考虑执行制度的成本,力争做到成本与成效的平衡。
(二)建立内控的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
树立电力企业领导者和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并重的观念,两者都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风险意识对于建设企业的内控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应该要求企业的所有员工都树立风险观念、培养内控意识。内控管理作为一种强制性的、防御性的管理制度,它会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而得到完善,这需要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使他们充分地意识到建设内控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实现电力企业构建内控管理制度的目标。对于企业发展而言,发展意识也是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需要具备的,面对着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提高发展意识才能有效规避风险因素,不断改革创新,进而保证电力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不败。
(三)立足提高用户体验进行制度建设
在目前的发展中,电力企业为社会发展、人类生存等都提供了便利,而且电能源的开发、输送、维修等一系列工作都以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前提,才能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以提高用户体验为前提,无论建设怎样的制度,都突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由此可见,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内控管理制度也要随之更新和完善,注意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体验,而且,内控管理制度建设不仅要强调企业的发展,更要将用户的实际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上,这样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并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四)考虑供电可靠性等企业经营考核
在建设内控管理制度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企业自身经营考核和供电可靠性考核的平衡问题,将二者分开考虑,企业自身经营考核需要管理者审时度势,能够完整地掌握企业发展的大趋势和小问题,对自身经营情况做出准确评价;另一方面,供电可靠性考核需要涉及到的部门和工作比较复杂,需要安全监察质量部门、运维检修部门、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等协调发展,做好调度和配合,提高供电可靠性,也做好可靠性的考核。另外,还要注意的是企业自身经营考核和供电可靠性考核的平衡发展。
(五)立足发展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
加强企业的内控管理,要以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建设为前提。首先,要构建一套完善的以预防为主的监管体系,将物资、财务、审计、人事等部门涵盖进去,并尽量涵盖电力企业的每一个部门,从而保证监管体系的完整性;其次,要坚持对供电企业各个职能部门工作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发展状况,完成体系建设任务;第三,事后检查机制也十分必要,用科学发展的思维,确保企业各项工作都有所收效,从而保证内控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第四,体系建设还需要有一套管理机构,设立专门委员会,建立一个专门的内控管理部门,并分设不同的权利岗位,制定工作流程和任务。
四、结束语
电力企业为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时至今日,人民的生产、生活都离不开电能源的开发、输送,因此,要促进电力企业发展,才能进一步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需要加强内部建设和管理,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团队,加入内控管理的方法,建设内控管理的制度。本文在研究供电企业内控管理的制度建设时,从兼顾成本效益、兼顾内控与发展、促进用户体验、立足企业经营考核以及完善内控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管理思路,回答了供电企业如何规范发展的问题,为企业进行科学的内控管理制度建设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沈国忠. 供电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浅析[J]. 中国经贸导刊, 2014,26:60-61.
企业形象管理制度范文3
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时代到来,企业的发展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是企业面临着更多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迎接新世界带给企业的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挑战。企业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自身出发,不断加强和改进企业管理方法,树立新的企业经营理念,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发展模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应该把握好未来的发展趋势,迎接机遇和挑战,不断创新,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
1 企业更加重视知识的作用,不断创新企业管理
经济形态是继工业经济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体系。在如今土地起决定性作用要素的农业时代。在工业发展而迅猛的经济时代,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础是有形资产和金融资产作为发展的决定因素的经济,也就是说以劳动和资本作为经济要素。由此看来,在如今的工业时代,企业管理主要是体现资产管理和劳动管理两方面,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的管理现状的重要材料反映。从而出现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新的运作方式——虚拟运作,这一模式的转化就是知识经济促使企业管理模式的新发展又突破了新目标。
2 企业电子商务(EC)与信息化管理
电子商务是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商务达到电子化、自动化运做的商务形式。管理信息化广义说是在生产,科研,开发,经营,信息技术应用,通过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资源,建立与其相对应的管理模式,通过各方面因素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水平,从而来增强企业在竞争中的能力,这是企业适应知识经济要求。实现企业现代化的基础,是目前企业经营管理变革的主要趋势。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和不断进步与管理信息化形成相互促进、互为因果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企业管理信息化对现代企业应变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和运行效率显得尤为重要。
3 企业管理将更加重视与实现和谐的柔性管理
未来的企业管理将更加重视注重柔性与和谐管理。需要通过一种顺势流动的人性化管理,不断的完善灵活的管理模式,来改变管理的应变能力。它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并不断把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放重要位置,同时制定了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为员工的自觉行为和灵活性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它是基于理性的思维,超越了传统的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模式发展成一个刚性的管理制度,执行员工的自觉行为要求和灵活的约束条件;把生产经营结构调整在以市场为中心的价格弹性灵活的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的价值自我体现和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4 企业更加注重文化和形象管理
未来的经济发展对企业的形象发展要求更为强烈,企业的文化和企业的形象关系着企业发展的全局,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企业的产品质量,更加会关注企业的其他形象如何。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有较大的发展,就必须从实际出发,适应市场发展要求,不断提高企业的形象,让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因为良好的企业形象能够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可以使企业得到社会公众的信赖和支持,可以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有助于企业内部的团结,有利于企业名牌产品的创造。可以说企业形象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形象的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加强企业的形象管理,正确的企业形象战略是全面贯彻执行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保证。为增进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奠定基础。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对企业的信赖与支持,提高企业名牌产品的知名度,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5 基于全球化和以人为本的管理
推动企业战略环境的变化进行了重大的转变,从多元化战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转移,以满足需求,从合作与竞争的市场占有率和开发的合作创造需求的转变,来完成竞争链的改造。在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方式的今天,人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创造性运用使得“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更为重要。企业的发展与壮大主要取决于把各种分散的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组合成一种新的更强大的协同优势。因此,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提高公众对企业的信赖与支持;提高企业名牌产品的知名度,就要不断完成竞争链的改造,最终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现代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的协作与创新精神,要有战略联盟的思想意识,要善于借势。企业才能不断的成长发展与壮大。
6 结语
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差异,这是中国企业管理所具有的特殊地位。中国的国情决定了经济发展阶段不可逾越,但随着管理理念的转换及管理模式的更新可以缩短经济发展阶段的进程。如何将世界企业管理的最新发展与中国的企业管理实际结合起来,尽快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是目前最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吴秀松.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迈克尔·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3]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4] R.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4.
企业形象管理制度范文4
关键词:信息社会;管理创新;核心竞争力;企业形象塑造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出现,一个以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接收和显示为主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开始在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兴起,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并正在彻底地改变人类基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西方有学者将人类社会的这种新的发展形态成为所谓的后工业化社会(Post-industrial Society),又称为信息社会(Information Society)。信息社会中,各种新事物、新观念、新思路、新理论层出不穷,使人们感到应接不暇。在经济环境瞬息万变,管理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全世界的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企业必须寻找对策,适时进行管理创新。
关于企业管理创新的内涵的界定,学者的意见并不一致。笔者认为,所谓企业管理创新,是指企业管理者借助于系统的观点,面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利用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以促进企业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综合效益的目的的具有动态反馈机制的全过程管理。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的本质”;彼得·德鲁克也曾指出“企业管理不是一种官僚性的行政工作,它必须是创新性的,而不是适应性的工作。”可见,管理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需不断维持和创新的动态过程,“卓越的管理必须实现维持与创新的最优组合。”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企业管理创新进行了论述。
一、企业管理观念创新
观念更新是管理创新的前提。管理创新是一把锁,观念更新则是一把开锁的钥匙。企业管理观念不更新就不可能实现管理创新,而要更新观念,管理者必须打破现有的心智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的进行系统思维、逆向思维、开放式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并通过综合现有的知识、管理技术等,改进和突破原有的管理理论和方法。
1. “信息至上”观念。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全球信息网络化等高新技术,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管理信息已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不停地与外界环境交流信息;科技发展信息、市场行情信息、竞争对手信息、科学管理信息等;在企业内部还有一个人、财、物、产、供、销等各个管理环节的信息。这些企业内外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和使用,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前提。企业必须首先树立“信息至上”的观念,以开放的头脑及时地把握各种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信息, 才能适时适路地进行企业管理创新。
2. “能本管理”观念。信息时代的到来,迫使企业具备“以快应变”的能力,以最快速的反映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集中体现在员工的创造性和主动精神的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资源,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应发生历史性演变,从物本管理过度到人本管理,进而深化为以人的能力为核心的管理,更确切地说就是能本管理。面对信息时代,知识、信息、智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人作为知识的载体,作为知识的创造者和技术的运用者,其智力资本的贡献率是人力资本贡献率的主导成分,并远远高于非人力资本的贡献率,企业间的竞争的实质就是高素质、高创新能力的人才的竞争。英国壳牌石油公司的企划主任伍德格告诉我们:“企业唯一持久的竞争优势或许是具备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的能力。”因而,企业的管理核心也应该演化为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发挥人才的创造性,侧重于人的智力和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方式,是人本管理的高级阶段。
3. 从重视经济性转向重视企业伦理。在工业经济社会,企业的唯一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因而许多企业对社会财富贪得无厌地攫取,不惜损害社会公众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竭泽而渔地掠夺自然资源,甚至为了一己私利,损害所有者、生产者或消费者的权益。而在信息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生产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特别是大公司对社会生活方式、道德伦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越来越具有直接的影响,人们要求企业行为更符合社会道德伦理,这使得企业必须从社会伦理准则来认识和规范自身行为,以重视社会责任的形象来赢得人们的赞赏。一是要把企业看成准公共机构,不仅追求利润,而且对保持社会公平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二是作为担负企业经营责任的经营者,除了追求个人私利,还应对出资者的财产负责,保证生产者收入增加、福利改善。三是个体私利的最大化与整体的社会责任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没有无责任的自由。总之,必须把个人价值与经济效益、社会责任结合在一起。
二、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创新
1. 企业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基础,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由于信息化能提高其应变能力,可以进一步融合企业的各种资源,使各项资源能综合、合理、集约、高效地使用, 大大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随着企业获得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不断提高,企业可以跟踪世界上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最新成果以及信息的更广泛的共享,与外部尤其是与消费者更直接和密切的联系等将大大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因此,企业必须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
2. 注重柔性与和谐管理。柔性管理是在研究人们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方式,在人们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成人们自觉的行动。自我改善的柔性管理以严格管理规范为基础,以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条件,以员工为自我管理的主体,通过一种顺势而人性化的管理来强化管理的应变能力。它是以理性的管理思维,超越了传统的硬性规范管理模式,把刚性管理制度的强制实施发展成为员工自觉的行为要求和弹性的约束准则;把被动的事后惩罚转变为事前预防性的相互监督;把围绕生产的管理结构调整为以市场为中心的灵活应变的弹性管理机构;把员工在企业中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融合。
和谐管理指使组织系统达到内外协调、调和、融洽、谐和的管理。和谐理论是建立在系统理论与系统分析的框架之上的。企业组织是一个系统,它与外界各系统及其本身内部的各种要素都是密切联系的,和谐管理的基本思想就是如何在各个子系统中形成一种和谐状态,从而达到企业组织整体的和谐的目的,以达到效率最大化。
要实现企业内部的和谐,首先,领导者应有很强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带头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奋斗,并处处关心体谅员工,善于联系员工,为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创造条件。其次,领导者应有谦逊诚信的品德和民主平等的作风,尊重员工的人格,虚心听取各种意见。其三,领导者应善于在物质和精神上体恤员工。日本的企业界十分强调和谐管理,日本劳工运动评论家森田实对松下公司的这一制度的特点评论说:“日本的企业就象父亲,劳工组织就象母亲。公司的中层干部就象亲兄弟,而企业的劳动者便是子女。”日本企业所培养的是亲情味的大家庭式的和谐。
要实现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和谐,首先,提高产品质量是调试企业与客户、市场和消费者之间关系和谐的重要方面。我国台湾体育用品巨豪、光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罗光男在讲述他在调试企业外部环境和谐方面的经验时说:“高质量的产品是实现主动调试客户,使自己与客户能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达到和谐的最根本条件。”其次,在和谐管理中还必须处理好“和”与“争”的关系。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必然要被淘汰,“和”与“争”是事物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必须正确对待,不可偏废。
转贴于 3. 组织运作的虚拟化。任何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的竞争优势与劣势,借用企业外部的力量,将可利用的企业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整合在一起虚拟运行,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信息时代企业组织运作的一个发展趋势。虚拟运作的类型主要有:(1)人员虚拟。打破传统的组织界限,通过多种方式“借脑”和“集智”,使外部人力资源与自身的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的智力资源的不足。(2)功能虚拟。借助于外部的具有优势的某一方面功能资源与自身资源相结合,以弥补自身某一方面功能的不足。(3)企业虚拟。彼此实施合作竞争战略的有共同目标的多个企业间结成战略联盟,为共同创造产品或服务,共同开创市场而实施全方位的合作。
4. 营销方式网络化。企业在传统营销中,一般分销渠道相对较长且信息反馈较慢,企业与消费者不能做到“一对一营销”,造成费用高,服务跟不上等问题。Internet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和技术条件,使企业的合作竞争战略和虚拟化运作模式能得以实施,使企业能与顾客建立起更为直接的联系。企业通过建立网络营销系统,可以根据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扩展企业的生存空间,企业不仅从网上获取大量的需求信息,依靠网络进行预测和决策,而且许多交易行为在网上进行,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因此,企业必须参加网上经营的新战场。
三、企业管理制度创新
信息社会中,市场信息复杂多变,人类知识日益膨胀。企业要根据管理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企业原有的一些内部制度进行创新,以适应企业在信息多变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需求。
第一,要对原有的建立在精细分工的基础上的已不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一些管理制度、企业业务流程设计方面的制度、系统化管理方面的制度和议事决策方面的制度进行创新。
第二,信息管理制度的创新是企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企业必须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的信息管理制度。
第三,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通过员工学习和组织学习的相互促进,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受教育积蓄,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潜能。
第四,开辟企业与信息群或信息系统的新的有效的联系方式和途径,建立一种紧密的、渗透式的合作关系。尤其是要提高企业对信息的依赖和开发利用的意识及能力,提高企业对信息做出反映的灵敏程度。在信息社会中,企业对新信息的反映程度和利用率是企业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
第五,在及时、全面掌握市场信息的基础上,要着重培养企业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信息社会的竞争中,企业的竞争能力最终表现为创新意识的强弱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对于获得的信息必须充分的消化、吸收、为我所用,面对市场信息适时调整企业战略,大胆地进行管理创新。
第六, 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建立员工的竞争体制,营造竞争环境,帮助员工树立自主自强、顽强拼搏、竞争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观念。要改进分配方式,从按生产要素分配转向按知识分配,体现多劳多得与竞争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分配制度激励人学习,用竞争的办法来调节收益分配制度,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加快学习型组织的建设进程。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创新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定义,理论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大多数的研究者都同意,核心竞争力是一组知识和技能的集合,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企业管理创新是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而构成的企业内外的成长协调系统,其目标应该紧紧围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进行。
培育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
1. 企业自己培养获得核心竞争力。
企业通过发现、挖掘、整合自身的知识和技能,并将其培养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有两种方法:演化法和孵化法。(1)演化法。指经营者选定一个目标,由全体员工在原有工作岗位上一起努力,设法在合理的期限内建立特定的核心能力。这涉及多种组织活动的事实和调整。(2)孵化法。指企业专门抽调人员,组成独立于其他部门的内部小组,负责在两年到三年内,建立核心能力。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营造一种培育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下让核心能力成长起来。
2. 通过知识联盟获得核心能力。知识联盟是企业间战略联盟的一种形式,它以学习和创造知识作为联盟的中心目标。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习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一个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可以帮助公司扩展和改善它的基本能力,有助于从战略上更新核心竞争力或创建新的核心竞争力。
世界上一些大的跨国公司,不论其特定的行业,正在结成联盟以得到象技术这样关键领域中的外部专门知识。制药业和软件业就属于那些带头从其他行业借用技术以提升其自身竞争力的行业。如通过与Human Genome Sciences公司的合作,SKB公司极大地扩展了其研制新药的能力。
3. 通过企业兼并获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兼并是企业扩大规模、快速加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从理论上说,竞争力是不能移植的。但是通过兼并收购,企业把外界拥有关键技术的企业并入企业内部,经过资产重组和企业结构调整,可以将被兼并企业的技术专长整合成企业自身的专长和核心能力。许多大企业都在某种程度上利用兼并获得相关的能力。如美国的哈里斯公司,通过一系列谨慎的并购和消化吸收工作,从一家传统的机械打印出版公司发展成一家电子巨头。
五、企业形象管理创新
形象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具有创新意识的管理主体运用现代信息传播手段,在无限的空间和区域内,以最快的速度整合并传递自身的理念、标识、品牌、风气、制度、服务、环境等要素,在诚信方面实现与顾客或公众之间最大限度的“零距离”沟通,塑造并实现管理主体最佳形象的过程。
塑造理想的企业形象,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 有形形象的塑造。有形形象的塑造主要是指企业形象中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包括电视、报纸、杂志上的广告设计;包括路灯、路牌、灯箱等平面广告设计,包括环境的点缀、建筑物造型、色彩选用、装潢情调等方面的设计。这些可视要素让公众一看便知企业的形象要么高雅无华,要么富丽堂皇,要么洁净舒适,要么管理平庸等。
2. 无形形象塑造。无形形象的塑造主要从非视觉方面,即从感觉、行为、意识、观念等角度来塑造企业独特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环境氛围。无形形象的塑造比有形形象的塑造更为复杂且重要。它将企业的价值观念、文化氛围等因素融入企业行为、员工行为和管理者行为之中。无形形象塑造实际上就是感觉形象的塑造。当前企业形象塑造主要是诚信形象、道德形象、管理者和员工形象的塑造。
六、结束语
企业管理创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现代企业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求生存求发展的根本途径。市场引导企业,而市场信息是千变万化、非常活跃的,企业要适应市场并谋求领先,就必须根据瞬息万变的信息,不断调整,创新管理。因此,管理创新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德鲁克.动荡年代的管理.北京:工人出版社,1989.
企业形象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信息化 企业管理 移动 制度 战略 创新
1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企业用以激活其他物化资源的基础,是企业的“特殊资源”。掌握了人力资源,就掌握了企业的命脉。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渐行渐远,企业的用人成本也越来越高,人才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企业竞争与发展中的核心议题。在这种压力下,企业必须实现价值创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的经营管理。
有专家认为,HR信息化能为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价值。现在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正处于人才竞争越来越剧烈、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员工流动加剧这样的大背景下。现在的用人成本可以说是越来越高,人才管理问题日益突出,很多企业老板的痛点已经都转移到人的问题上来了。这应该是当前企业管理的一个大背景。转型,人力资源管理的必然趋势,第一个就是人力资源工作者要从传统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要帮助业务部门去做好人力资源管理。我们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建立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把一些复杂的琐碎的事务性工作,用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式去解决,把大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释放出来,填充到我们的一线事业部、业务部门去辅助他们开展一线的人力资源管理。第二个就是我们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也要从管理管控这样的职能上解放出来,从事一些咨询服务。比如说,有了信息技术以后,这些都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便捷、智能化的去控制,这样就可以省下大量的时间,人力资源管理者就可以去补充人力资源业务知识,把自己发展成为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去给我们下属的企业、下属的部门、下属的机构做人力资源咨询。第三个就是会从过去的各职能部门割裂的管理模式,向整合协同这个方向发展。我们过去很多企业的部门是割裂的,比如说我们在人力资源部里面有招聘部门、培训部门、绩效部门,或者叫招聘专员、绩效专员、培训专员,那么他们经常是互相割裂的,各自完成自己的工作。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它是不合理的,未来,会通过e-HR系统,把它们做成有效的整合协同,发挥最大的管理效益。
2 企业的战略管理
战略的制定应根据企业的情况,在创业阶段,需要先找准市场切入点,然后向市场推出新产品,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发展创造条件。企业创业成功后,主要战略重点就是巩固现有服务市场,然后开拓新的产品服务市场,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任务。企业虽然合理制动战略方案,但还不能保证是否顺利实施,就需要更好地依赖于企业中组织结构、企业领导、企业文化和资源分配的调整,从而保证战略的有效实施。
3 以人为本的思想主导企业管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原动力就是知识和信息的发展。而企业的管理应以人为本理论为管理理念和基础的,也是管理活动人性化的体现。从管理的角度看,从儒家思想中汲取有益的思想,以此来丰富、补充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活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 企业的品牌管理
良好的品牌形象不是自发形成的,它需要企业在产品和服务质量过硬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树立品牌和维护品牌形象。企业品牌形象的树立和维护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管理工程,同时也是关乎企业生存事业的大事。企业的品牌形象管理需要对企业有到位的研究,对市场有专业的分析,对企业形象的发展事宜有细致的策划和强有力的实施。盛世瑞智赵黎女士对记者说:“品牌打造从来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完成的事情。”首先,科学的市场调研是品牌诞生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市场供求状况,掌握了产品的生命力周期,才能做到对品牌的孵化和发展有合理的预计。其次,专业的品牌管理策略是品牌获得长久生命力的关键。结合科学的市场调研和产品分析,企业才能自信地运行一系列树立品牌形象、发展品牌形象的品牌管理程序。最后,专业的品牌管理队伍是企业品牌管理的资历保证。只有专业的品牌管理策划和危机应对决策,才能顺利地完成企业品牌的孵化和抚育目标。
5 企业管理信息化
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和社交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是推动企业信息化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信息化主要体现在:①社交网络与企业ERP等系统结合,实现企业对非结构化和结构化数据的整合管理;②集成了电子商务、企业社交的供应链具有更强大的协同能力;③物联网技术和商业智能的深入应用,使企业信息化系统更加集成化、智能化;④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与智能终端的完美结合,实现移动信息化,使管理触手可及;⑤通过超算中心等一体化系统部署的云服务,使企业IT投入成本和维护难度显著降低。
需求的驱动、技术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必将使上述信息化趋势得到快速推广应用。企业2.0时代正在来临,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创新商业模式的最大转机。
参考文献:
[1][美]伊迪斯・彭罗斯.企业成长理论[M].赵晓,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李亚.民营企业管理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企业形象管理制度范文6
①竞争国际化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的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想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需要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那么,怎样在这激烈的竞争中生存,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是迎接这一挑战的主要方法。因此,企业采取一些方法来加强企业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加强企业管理是促进企业经营发展的最主要的措施。只有企业管理加强了,企业内部才能拥有良好的秩序,员工们才能各司其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提升,工作效率才能达到最大。
②企业高科技发展的需要。
优质的产品和强硬的技术是保证企业拥有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进行新产品的研发和提高技术手段只是管理者所要解决的一方面问题。在企业的运行过程将面临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员工的增多,经营链条的增大等问题。因此,想要维持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这几方面的问题。然而,国内企业在近几年忽视了企业的内部管理,只是单独的追求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造成了近几年来企业发展落后。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管理水平正在不断地提高,企业家们采取管理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不得不提上日程。
二、市场化企业管理的相关实践
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我们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在当今社会上,不同的企业实施的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在各种不同的管理方法中,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选择。但是在进行选择时,首先,应该以员工为中心,努力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然后,在管理工作中要学会变通,努力进行管理思想的创新;最终,在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之后要尽可能的提高管理的质量。
1.把“人”作为管理实施的重点
管理本身只是一个工具,管理的本质是“社会、心理系统”。“管理本身受着社会和人们心里的影响,其中“人”是进行管理中最不好控制的一个方面。”因为我们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最不可忽视的便是最为复杂的人类。同样,我们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最应该注意的问题便是职工的问题。在一个企业中,职工是最广大的受众,也是管理者的决策的最主要的执行者。因此,我们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应该把职工的发展作为中心。只有把员工的问题解决了,员工才能全心全意的为企业服务,企业的工作效率才能有所提高。因此我们在实施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不应该忽视职工的问题。
2.管理的创新,要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
创新,一直是企业在市场上谋求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我们在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地进行管理的创新。在不断地创新中,完善企业的管理机制,谋求到促使企业发展的正确方法。近几年来,伴随着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涌现出诸如市场营销理论、组织行为管理、企业形象管理、企业资源形象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方法。为此管理者在选择管理理念的时候,应该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管理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企业加强管理,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对于管理方式和层级的运用,相对成熟的是:美国花旗银行(Citibank,N.A.)。其在组织的框架上分为三个等级:总行、地区性总部、分行,银行的每个分级都具有经营的独立性,在管理上相对复杂,并不按照一级级的经营机构来运作,其每个机构都有权接触客户,这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更高效、更灵活,使之能够及时的满足客户需要,以达到有的放矢的目的,这对于我国国内的管理,有其独到的借鉴意义。
3.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之中,必须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并保证企业的竞争力。我们实施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在竞争的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因此,在我们选择了正确的管理方法之后还要提高管理的质量,要根据企业的现实情况从进行改革的模式方面着手,尽可能的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与此同时,管理者还要不断地更新企业的管理理念,使管理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最终,达到使管理尽可能的发挥到其最大的效能。
三、企业管理市场化的作用
1.合作与竞争机制
领导和员工同时参与竞争,使干部和员工无论站在任何岗位都能很好地工作。同时,在管理人员向生产方向转移的时候,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管理才能,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领导者可以建立科学的领导小组,把自己从繁重的领导工作中脱离出来,集中精力去思考其余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以使领导者从繁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还可以使企业的管理变得层次分明,使管理更加科学化。
2.提升生产效率
“企业管理的市场化可以把市场的各种主体之间的经济往来用金钱结合起来,可以把收入的高低和生产力的高低联系在一起。”这样可以很好的刺激企业的员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最终达到使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率得以提高。企业的市场化管理,可以使企业的员工自觉地把企业运营的各种费用变成自己的,进而可以把企业的管理工作变成每个员工自我的监管。并且,企业也可以把员工的工资收入和企业的总收入和费用支出相联系。企业的费用减少了,便可以促使员工能够增加更多的工资。
3.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企业的市场化管理的实行,可以很好地优化资源的配置,各企业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利润和费用等进行劳动力的组织。劳动力在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下可以节省很多,这样可以很好地促进劳动力的自然流动。此外,还可以促进企业的后勤工作人员向可以促使企业发展的类型转变。企业的市场化管理,可以把企业重组,进而在独立后就能够独立的运营。这样企业的后勤为了能够增加自己的工资,就会更好的服务企业的员工,有的单位还可以利用业余的时间更好的服务社会。
4.保证企业的科技与多元化发展
进行企业的市场化管理,有利于促进企业的经营模式朝向多元化发展。长久以来,我国的企业大多都是以单一的经济主体,但是伴随着企业管理市场化的实施,可以促使企业的多种经营状态的发展。在多种经营方式的促进下,可以促使生产和经营相分离。促使企业改革实施的同时可以达到产权制度进行改革的目的。与此同时,更能够加快企业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企业在实施市场化管理后,企业可以将一些科技项目分解到一些部门人员身上,然后可以根据人员的任务完成效果来进行工资的分配。这样便可以很好地促进企业内部人员努力学习科技知识,并且很好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