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会计专业实习体会

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1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教学过程的职业性; 校企合作; 中期实习; 多专业综合实训

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高低与学生职业素养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正相关关系,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越高,所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越丰富、职业素质就越好、职业能力就越强,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越高;反之亦然。正因为如此,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把教学过程的职业性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重点之一。几年来,笔者所在学校在改革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就如何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进行了一些具有创新意义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拟根据具体的实践经验和体会并结合会计职业的相关特点,对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途径、方法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以期能对我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有所裨益。

一、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要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必须要把会计教学与会计实际工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会计专业与会计职业、会计课程内容与会计工作的职业标准和工作内容、会计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相对接,将会计职业因素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会计职业因素融入会计教学过程越多,会计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内涵就越丰富,职业性水平就越高。而要实现这样的联系和对接,使会计职业因素尽可能多地融入到会计教学过程之中,就需要行业企业广泛而深入地参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没有行业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教学过程就没有职业性可言,行业企业参与的广泛性与深入度不够,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就不会很高。所以,要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的职业性水平就必须走校企合作之路,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基础和根本途径。

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方面,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会计专业教学过程职业性水平的具体途径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参与课程、师资队伍、教材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参与教学活动和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等几个方面和环节。鉴于各高职院校在推行校企合作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下面仅就高职会计专业在推行这些工作中的几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谈谈笔者的认识和体会。

(一)关于校企共建会计师资队伍

校企共建会计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学校专任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业务实践锻炼和学校聘请行业企业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并进行教学能力培养,即建设“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两个方面。对于前者,学校可根据专任教师的状况采取脱产锻炼和不脱产锻炼或者二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一般而言,专任教师比较宽裕的可采取脱产锻炼1个学期或学年、3-4年轮回1次的方式;专任教师偏紧的可采取寒暑假不脱产锻炼的方式。不论采取哪种方式,关键是要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加强管理、落到实处、务求实效。对于后者,鉴于校外兼职教师的特殊身份,学校首先是要尽可能地与行业企业建立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关系以寻求充足且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来源;其次是要通过教研活动、恳谈会、总结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提升校外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最后是要注意校外兼职教师行课时间的协调与应急调整。

(二)关于会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始终存在着实习基地不足的问题。这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校内难以建立与专业人数相匹配的实习基地或生产性实训基地;二是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着学校难以解决的障碍,即在实际工作中,财会部门是一个单位全部经济活动信息汇集并将其加工处理成会计信息的要害部门,出于对信息及其加工处理过程保密等原因,除了订单培养及就业式顶岗实习以外,企事业单位大都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为了解决会计专业学生实习难的问题,很多职业院校都在努力寻求其他替代办法,如学校自己建立记账机构、与社会上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包括记账机构、会计师事务所、财务咨询机构、税务师事务所等,下同)合作建立实账工作室或实账训练中心、以社会上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等。这些替代办法虽各有千秋,但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足或潜在的危机。笔者以为,相对而言,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以社会上的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作为校外实习基地。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院校还可采取校企合建实账工作室和自办记账机构的办法给予一部分学生额外的工学交替式实习机会。

需要注意的是,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实习基地不足,就把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心放在校内实训上,除了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以外,几乎不再安排其他实习项目,而且实训内容也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会计核算方面,实训指导也主要由学校的专任教师承担。在这种情况下,其实践教学环节就很难说有多高的职业性水平了。

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2

[关键词]任务驱动 实践教学 会计专业 高职院校

[作者简介]史新浩(1970- ),男,山东莱西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会计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会计理论与实务、高等职业教育;周志红(1975- ),女,山东安丘人,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高等职业教育。(山东 潍坊 261011)

[课题项目]本文系2009年山东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任务驱动’模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09482,课题主持人:史新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24-02

一、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分析

1.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大一新生在专业认知、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等方面存在认知模糊、过分依赖、择业偏执等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入口教育教学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教学体系设计。有的学校对专业认知教育主要是以集中组织一次专题讲座或者一次主题班会等形式来完成。有的学校的企业认知和职业认知教育要么没有开设相关课程,要么开设时间滞后。专业入口教育教学薄弱致使学生头脑里缺乏对企业和会计工作的整体认知,无从感知专业学习与日后工作的紧密联系。这不利于引导学生尽快进入专业角色,不利于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学习。

2.校内实践能力训练效果不理想。笔者对国家示范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大多数院校会计专业校内实践课时比例不到30%,虽然人才培养方案中整个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0%,但其中相当一部分课时为第六学期毕业实习环节的课时。校内实践课时安排不足,无法使学生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尽快适应岗位工作要求。

另一方面,校内实践训练多采取先理论课程学习后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割裂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内在联系。其明显弊端是: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不透彻,对业务处理掌握不扎实,面对实训业务单据时茫然无措;负责任的教师会分析讲解经济业务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账务处理,不负责任的教师会直接告知学生答案,由学生根据答案完成账务处理。

3.专业顶岗实习难以实现。会计职业的特殊性和会计岗位的敏感性,使得企业对接收学生顶岗实习普遍持谨慎或拒绝态度,学生成批量顶岗实习更不现实。当然,也有少数学生利用亲朋好友的关系找到实习单位并得以在会计岗位实习。有的企业利用学校举办招聘会的时机选聘学生实习,以便将来留用,但企业数量和岗位数量极其有限。笔者所在学校2012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会计人员的企业数量占比仅为18.36%,招聘学生数量占比就更低了。如何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成为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共同面临的难题之一。

4.毕业论文形式单一、效果不佳。多数高职院校采取了与本科院校相同的论文形式,即让学生撰写纯理论性论文。毕业论文形式单一,内容类同,抄袭严重。这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是极不适应的。高职院校应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训练学生撰写毕业论文。

二、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构建了由六个模块构成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如下图)。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本模块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起点,更是有效组织实施实践教学的基础。入口教育模块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第一学期完成,可以安排30个学时。项目1主要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要求、三年学习进程等方面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增强专业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项目2主要向学生介绍企业类型、治理结构、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及企业系统中的信息流、控制流、人员流、资金流和物质流等流动规程,使学生了解企业的性质和类型、各类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内部管理层级、生产经营过程、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使学生了解将来面临的生存环境,了解企业作为经济体是自己将来工作的依靠。项目3向学生介绍会计职业准入的基本条件、会计岗位设置、会计职称职务系列等级、会计职业能力要求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会计职业环境,充分认识当前专业学习与将来进入这一职业的相关性,为将来就业未雨绸缪。

2.“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是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一体化”课程是指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不仅有专业理论知识的讲授,同时还有实践技能训练的安排,使专业知识及时应用于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巩固和深化专业知识,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有效协同。为此,需将原来独立开设的理论课程和实训课程围绕专业核心能力进行有机整合。

“一体化”课程体系包括:会计基础(含原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初级会计实务(含原初级会计实务和会计分岗位实训)、成本核算与分析(含原成本会计和成本会计实训)、税务核算与申报(含原税法、税务会计和纳税申报实训)、会计电算化(含原会计电算化和财务软件应用)等。以初级会计实务“一体化”课程为例,在讲完“存货”项目后,随即安排“存货岗位”的实训教学,实现“学中有做、做中有学、学做一体”,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脱节带来的弊端。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一体化”课程体系模块的完成,为本模块的综合训练奠定了基础。本模块培养学生的资料检索阅读能力、会计分析能力和会计判断能力,是对企业会计岗位各项业务技能的一种全面训练。本模块主要训练内容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经济业务分析、凭证填制、记账、对账、结账、报表编制以及财务分析等。手工会计综合训练需要4个教学周,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在第四学期完成。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除了培养学生手工会计综合处理能力,还应当培养学生熟悉电算化操作流程与基本方法,熟练掌握企业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本模块主要根据手工会计综合训练的资料,训练学生利用财务软件完成电算化账务处理,以电算化处理结果验证手工会计实训结果,实现手工账务处理与电算化账务处理有效结合。本模块需要1个教学周,可安排在第四学期。

5.顶岗实习模块。前面模块的训练采用的是虚拟公司的虚拟业务数据,如何获得企业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会计工作的真实性是本实践阶段的关键。因此,顶岗实习可考虑通过“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来实现。“校中厂”的建立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校企双方深度合作,共同出资,以企方代表为法定代表人,利用校内场所建立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记账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二是引进社会中介机构在校内落脚办公。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是校企双方具有实质性合作内容和项目的校外基地。“校中厂”和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免费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该模块可安排在第五或第六学期,绝大部分学生在此期间可以轮流、分批次接触到真实会计工作环境和真实环境下的真实会计业务。

6.毕业论文模块。该模块不再要求论文拘泥于一种形式,拘泥于字数和格式的要求。毕业论文可以考虑采用社会调查报告、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实践环节主要考核和观察论文是否体现了一定的专业相关性,是否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该模块安排在第六学期完成。

三、“任务驱动”模式嵌入

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基础上,将各模块内容进行细化,分解出若干个项目和任务,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嵌入到每一个模块中,通过实施和评价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实现实践教学目标。

1.专业入口教育模块的任务嵌入。如图1所示,该模块内容分解为3个项目。项目1由专业教研室主任组织实施,依据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学习任务,即要求学生写出专业认知体会。

项目2由专任教师具体实施,组织形式是讲解企业有关知识,观看知名企业宣传片,观看典型生产营运流程视频,介绍企业成长发展史,进行企业经营ERP沙盘演练,探讨财务问题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等。每个教学班安排18学时,本项目下安排1项任务,要求学生写出企业认知体会。

项目3由兼职教师或兼职教授具体实施,每个教学班安排6学时。本项目组织形式是介绍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及其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称职务系列及晋升要求,讲解会计职业准入要求、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种类及其报考条件,分析我国会计职业环境以及会计工作对企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本项目安排2项学习任务,任务1要求学生写出职业认知体会,任务2要求学生写出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

2.“一体化”课程模块的任务嵌入。以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将每门“一体化”课程内容整合、序化为若干个学习项目,在每个项目中嵌入不同的学习性任务与实训性任务,两类任务在项目学习过程中穿行,通过任务的驱动来开展课程内容的教学。以“一体化”课程“初级会计实务”为例,说明任务驱动的嵌入(如下表),先按照岗位和工作要求将该课程内容整合为12个学习项目,然后依据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应达到的工作能力,将每个学习项目分解为若干项任务。

3.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以一个虚拟企业为会计主体,以包含各种业务类型和经济内容的虚拟会计单据为资料,以手工处理方式完成一个会计期间的全部账务处理流程,训练学生个体运用“一体化”课程所学知识对各项经济业务的综合处理能力。本模块嵌入9项任务,包括设账建账;原始单据填制、审核与分析;分析经济业务内容,完成相关计算,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等。

4.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的任务嵌入。本模块根据第3模块的综合性资料和结果,利用企业常用财务软件,完成从账套建立到报表生成的电算化全过程账务处理,实现手工账与电算账处理结果的相互验证和处理手段的有机结合。本模块嵌入6项任务,包括账套初始化,使用供应链、总账等子系统等。

5.顶岗实习模块的任务嵌入。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必经途径。无论在“校中厂”顶岗实习,还是在校外紧密合作型实训基地实习,学生均需完成两项任务,任务1是根据真实工作环境下的真实业务,完成真实性的会计作品,任务2是撰写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

6.毕业论文模块的任务嵌入。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其专业知识综合应用水平和能力的一种检验,也是对其会计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一种有效途径。毕业论文模块强调论文的实质效果,而不必注重其形式。

本模块可提供如下几项任务供学生选择,但不局限于这几种任务形式:任务1是撰写财务报表分析报告,可以是综合性分析报告,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分析报告;任务2是撰写社会调查报告,即调查了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或现象,结合专业知识进行分析;任务3是撰写企业运营问题诊断报告,即以实习企业运营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运营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或办法;任务4是撰写企业财务问题解决方案,即以实习企业财务工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行分析,提供几种解决方案,并从中择优。学生只要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即可。

四、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是指根据实践教学体系中每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对每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作出客观公正的考核与等级评价,并记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档案。

1.建立实践能力评价档案。为每名学生建立会计专业实践能力评价档案,档案中详细记载三年期间每一实践模块中每项任务的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

2.确定考核成绩和评价等级。根据学生出勤、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实训作品或成果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来确定考核成绩,其中,专业入口教育模块:出勤成绩(10%)+专业认知体会(20%)+企业认知体会(30%)+职业认知体会(20%)+三年学习打算和未来工作规划(20%);“一体化”课程学习模块:出勤成绩(10%)+实训性任务评定成绩(40%)+学习性任务考试成绩(50%);手工会计综合训练模块和电算化上机训练模块:出勤成绩(10%)+学生相互自评(30%)+指导教师评定(60%);顶岗实习模块:出勤成绩(10%)+真实性会计作品(60%)+顶岗实习心得体会或实习报告(30%);毕业论文模块:专业相关性(20%)+有的放矢、言之有物(40%)+所思所想、所感所悟(40%)。依据考核成绩确定评价等级,考核成绩(90—100)为优秀,(70—90)为良好,(60—70)为合格,(0—60)为不合格。

[参考文献]

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3

会计实践教学现状

1.思想认识不够。首先是领导思想认识不够,认为模拟实习只是走过场,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发资料、订正结果。所以模拟实习的经费保证有问题,不重视对指导教师的培养。其次是学生思想认识不够,实习过程中学生应遵循的行为规范不健全,未将走进实习室视为到单位上班,存在一人做好、他人照抄的情况。学生抱有“模拟实习是作业”的观念,学生怕出错,使用铅笔编制凭证、登记账簿。

2.考核对象单一。会计实践教学考核的对象往往是参与实践的学生,至于其他参与者比如对指导教师、教辅人员考核则很少。

3.以结果为中心。强调会计实践教学最终结果的一致性,看学生所提交的实践报告及得出结果是否与“标准答案”一致,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也是以“标准答案”作为解决问题的评判依据。学生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科学的指标体系,仅凭结束时递交的实习报告给出学生实习成绩,实践过程中的表现由于没有详细记录,仅能依靠指导教师的主观判断。

4.实习环境不仿真。首先是模拟实习室,作为校内实习基地,设施和条件与企业单位相差很大;其次是模拟实习资料仿而不真,与实务操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再次是财务分工不仿真。

5.教师实践经验少。模拟实习的指导教师主要是任课教师,他们都是科班出身,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由于是出学校门进学校门,没有从事过具体会计工作,缺乏实践经验。

6.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不尽合理,重理论,轻实践。

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毕业后不好找工作,找到工作到单位不能很快适应工作,动手能力差。

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方法

1.沙场练兵。会计实践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巩固及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会计核算技能,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能力,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为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缩短“适应期”,尽快胜任工作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在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学活动中,学生到企业单位进行下厂真正实习几乎是办不到的,而会计模拟实习实践教学则是主要的实践教学手段,是实现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会计模拟实习是仿真教学,是实战训练。通过给学生营造一个仿真的操作环境,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管理技术和技巧处理操作现场的问题,以加深学生对课程可操作性的认识。为了满足会计专业开设会计模拟实习课和进行直观教学的需要,要建立会计模拟实习室。由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专业人员协助,按照大、中型工业企业财务部门设置布局,设置会计人员的工作岗位,建立模拟财务科;把工业企业财务部门的业务活动浓缩于事先设计好的会计模拟实习资料之中,使之再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学生到这里如同来到企业财务部门,身临其境,成为企业员工,进行情境操作。

2.步步为营。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策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会计模拟实习分为单项模拟实习和综合模拟实习,并将综合模拟实习分为单学科综合模拟实习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做到综合实习与分岗实习相结合、手工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相结合,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从学习《基础会计》课起,就进行会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以配合专业会计课的教学。基础会计实习是会计专业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主要进行三个层面的实习:首先是专业感性实习。让学生看到真实的会计工作环境、工作程序以及工作内容,了解会计岗位之间牵制、监督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对所学的会计专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到指定单位的财务部门进行现场参观、交流、请教性学习,以观摩为主;也可以组织学生去人才交流市场了解会计职业的市场需求情况,使学生明确实习教学的意义,了解实践能力与就业的关系以及实习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关系,让学生提前体验就业的紧迫感,从而促使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其次是单项实习。平时的单项实习要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即在基础理论知识讲授完毕之后,及时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去处理具体的问题。以此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学生们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针对基础会计的每一个重要知识点分别设计若干实习项目。如书写技能实习、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实习、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实习、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实习、会计账簿开设和登记实习、错账更正实习、结账实习等。最后是综合实习。在学完该课程全部内容后,学生对会计学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应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实习,以一个单位某一月份(通常为1月份或12月份)完整的会计资料为基础,按照实习的总体要求,根据不同的账务处理程序,从填制取得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简单的报表,直到完成实习报告。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整个会计工作流程,通过综合、全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应从单项实习开始,每一个实习项目都给学生提供手工会计实习、电算化会计实习的机会。

根据实习的具体要求,在实习过程中采用个人操作和分组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个人操作方式就是由每个学生独立地进行某个会计实习操作,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在单项实习中适宜采用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对会计基本知识的掌握。分组操作方式是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形式,按照会计工作组织的内部分工,以实习小组的形式进行实习,根据分工每人进行局部的实习,然后进行岗位轮换,直至每人轮换一遍完毕,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体会不同会计岗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适宜于综合实习。各专业核算的模拟实习,以单项实习为主,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边讲边练,讲练结合,以综合实习为辅,学完该课程全部内容后进行。毕业前夕,进行多学科综合会计模拟实习。手工实习与会计电算化实习同步进行。

3.攻心为上。转变多年来会计教学中一贯存在的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践教学的观念,提高对会计模拟实习教学的认识。由于会计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其特有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要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要特别注意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加强实践性环节。会计模拟实习教学是强化实践环节的一种重要形式。

在会计专业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中,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校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

对高年级学生,组织他们到人才交流市场、大学生招聘会,了解社会需求什么样的会计人才,开展讨论,找出差距。

在会计实践教学的准备阶段,通过动员及实践教学计划的宣传贯彻,通过社会上知名会计人员、单位会计人员的现身说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且对该次实践的计划有细致的了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

4.精兵“强将”。师资是保证教育质量的关键。要提高会计模拟实习的仿真性,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单位去调查了解现实情况,解决教师实际会计工作经验不足的问题,丰富教师的社会实践知识,提高教师解决会计具体问题的能力,使其在讲授会计理论和指导实训中能够融会贯通、具体生动。学校应构建教师后续教育培训制度,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参加各种专业资格考试,鼓励其走出去“打工”;在对其进行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进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训。多学科综合模拟实习,可以通过考核教师的科研论文方向和数量质量、教授何种课程、参加过何种实践及时间等指标,选派高质量的模拟实习指导小组。

5.善于考核。会计专业课程的考试,应采取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立体式考试制度,理论部分实行“考教分离”,模拟实习部分实行“操作验收”,平时、期中、期末相结合,口试、笔试、操作相结合,以增强考试结果的有效性,同时可采取开卷、闭卷相结合。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的不同,可以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取不同的考试方法,全面考核学生调、研、学、用四种能力。

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4

(一)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脱离了实践其理论是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对于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理论教学的任务是传授从事会计工作所需的最基本的知识,能为技能教学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以够用为度。由于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在思想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传统的理论型教学模式还占有主导地位,在会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仍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会计实践教学的课时比重不超过30%。这种格局与会计学科的特点不相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实践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种教学计划下培养的人才,很难达到会计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

(二)实训教学项目单一

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1.实训时间的单一。除珠算、点钞、电脑传票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外,主要的校内实训有《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企业综合模拟实训》,这些多数是阶段性实训。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有随堂实训安排,但实际上多数都是用来做习题,没有真正做实训。2.实训内容单一。无论手工操作还是电算化,多数只进行工业企业会计项目实训,而其他行业会计项目实训很少或没有。3.实训形式单一。虽然会计实训有手工操作、电脑操作,某些实训资料上也说要先进行手工操作,再进行电脑操作,但是由于没有足够的实训时间,往往只能两者选其一,使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没有得到很好的结合。

(三)实践考核制度不严密

实践考核是实现实践效果的重要手段。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电脑操作,往往只注重过程考核,从而使得个别同学投机钻营,弄虚作假。以会计手工实训为例,在只注重过程考核的情况下,有的同学抄袭完成的账面反而比学生真正独立完成的账面要清晰,在成绩评定时反而成绩较高,有的教师甚至是凭感觉给学生定实训成绩。这样的实践考核方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教师实践经验欠缺

会计实训指导教师一般是由学校会计专业的理论课教师来担任,而绝大多数会计教师是学校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学校任教,缺乏实践经验,未亲身经历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有的说是到企业锻炼也是走马观花。“双师型”教师多数是“双证型”教师,真正既有理论教学经验又有企业二至三年会计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在模拟实训过程中只能靠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进行实训指导,以致于与实际相差甚远,致使“实训”成为纸上谈兵。

(五)校企结合机制不完善

校企结合主要解决的是校外顶岗实习。目前,多数学校是采用阶段性进行的,包括最后一学期前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1—2周)和最后一学期的毕业实习。由于会计岗位的特殊性,使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学校的校外实习多数是在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对于会计师事务所来说不可能把更多的工作交给进行1—2周实习的学生去做,学生学到的东西很少,使校外实打折扣。毕业实习时间为一个学期,由于时间较长,相对好一点。

二、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提高实践课时比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会计专业有些理论知识学起来枯燥无味,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果将更多的理论教学变成实践教学,则使学生学起来直观、易懂、有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学校必须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减少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课时,增加专业实践课时。笔者建议将现在的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约为3:1的比例调整为1:1的比例。理论知识不宜过多,够用即可。实践时间要充足,避免使学生为了完成实践任务而加班加点,造成学生厌烦情绪,影响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对于《基础会计实训》更为重要,它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生以后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丰富实训教学项目,提高实训效果

学校应根据课程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项目,在时间上做到既有随堂实训又有阶段性实训;在内容上既要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也要兼顾其他行业会计,如流通企业会计、金融企业会计、服务业会计及税收筹划等相关内容。实训教学项目要与学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相适应,不能因为工业企业会计是最难的、最主要的,就忽略了其他企业会计,要避免无论手工做账还是电算化;无论《基础会计模拟实训》、《财务会计模拟实训》、《成本会计模拟实训》还是《企业综合模拟实训》都只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例的现象。在形式上要使手工操作和电算化操作有机结合,高职一般是三年制,前五个学期每个学期都有实训内容,至少有一次是一套资料既用手工做账,又用电脑做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电脑做账的感觉,体会到电脑的方便与快捷,真正实现手工操作和电算化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会计实训效果,同时,还能节约资料成本。

(三)完善实践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使实践效果落到实处,无论校内实训还是校外实习;无论手工实训还是上机操作,既要注重过程考核又要注重结果考核,采用“过程+结果”的实践考核方法,这样做是相对完善的,是较公平的。以《基础会计实训》为例,“过程”考核占55%,“结果”考核占45%。“过程”包括建账、编制凭证、登记明细账、登记总账、编制报表、装订会计资料等情况占40%和劳动态度占15%,共55%。“结果”是教师将做账的内容整理成题目,采用抽签答辩的方式进行,教师和学生进行一对一的答辩,按其正确程度给予成绩,占45%。这样做的理由有四:1.账面内容是对学生书写是否规范,内容是否完整进行的考核。2.出勤是对学生参加劳动态度的考核,同时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敬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好基础。3.答辩或测试是对学生实践过程真实性的考核,避免只采用结果确定成绩可能带来的抄袭现象,同时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4.这种考核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试点效果明显。丽水职业技术学院2007级大一七个会计班级,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基础会计》理论考试卷面成绩两个试点班的平均成绩均高于总体的平均成绩。在试卷统一、没有复习范围、轮流阅卷的情况下,其中一个试点班级的平均成绩比平均成绩最低的班级高出8.55分。在2008年度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试点班的通过率均高于非试点班,且超过平均通过率10%以上。

(四)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得有一桶水”。要用工学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教师应先工学结合,教师实践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的好坏。会计专业教师既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笔者认为,要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训教学水平,应以从学校内部挖掘潜力为主,以外聘企业兼职教师为辅。学校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会计老师的实践能力。1.对那些学历高、理论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动手能力较差、有“讲师+会计师”证的“双证”教师,鼓励他们走出校院,走出书斋,走进企业,走进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使他们及时了解会计实务的发展情况,在为社会提供专业服务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为教学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取得讲师及以上教师职称而没有会计师等会计专业资格证书的,要鼓励他们在完成科研和教学任务的同时,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企业实践;另一方面参加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等资格考试,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打下基础。2.学校可从企业聘请有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具备会计师及以上职称的高级财会人员对学校教师进行培训,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外聘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从而拉近教学与实际的距离。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组织会计专业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选送部分学历较低、理论知识欠缺的专业教师分期分批到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为了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把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教师进修和培训纳入教师培训与管理计划,并在经费、时间上给予支持,使其制度化、规范化,最终实现变“单师”为“双师”,提高实践指导水平的目标。

(五)完善校企合作机制,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岗位

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再仿真的资料,也只是仿真而已。因此学生在实训操作中往往会认为资料是假的,从而将会计实训当成一般的会计作业来完成,未能达到实训的预期目标,一旦接触到实际业务,仍一筹莫展。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让会计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以实现理论和实际的结合。而顶岗实习也有一定的困难,一是企业无法同时提供这么多的岗位,目前较好的解决办法是分散岗位。学校多联系几家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和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让每一个单位留出几个岗位给学生,一个班的同学同时进行实习,最少应有两个月,实习结束后下一个班同学再来替换。笔者建议,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不拿工资,有的话应是象征性的补贴。这样对于学校来说学生学到了真实的东西,对于企业来说也减少了支出,应该是双赢的策略。二是学生顶岗实习使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如学生顶岗实习中的技术指导和安全问题等。解决这一困难的办法是学校加大师资管理中的责任驱动和利益驱动双重管理力度,设计出一套完整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考核标准和操作流程,与用人单位合作,加强过程管理。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工学结合行为的相关法规,学校应在熟悉已有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与用人单位加强感情联络,做到感情与法规双管齐下,要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不仅得到相关工作经验,同时树立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主要参考文献】

[1]潘云栋,王秋霞.高校会计专业毕业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08(09):下.

[2]杨敏.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改革研究[J].财会通讯,2008(07).

[3]程坚.提高会计实训效果的若干建议[J].中国教育月刊,2006(08).

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5

关键词: 高职会计专业 模拟实训教学 改进途径

会计模拟实训教学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核心,高职会计专业要想培养出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就必须与时俱进,进一步加大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而如何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构建新的实训教学模式,则是会计专业教师急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模拟实训教学的现状

近几年各高职院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的方法多种多样,但仍存在多方面的不足。

(一)实训教学角色错位,教学方法陈旧。

在实训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往往先说明实训的步骤和要求,然后布置实训任务让学生完成,在指导学生完成实训任务时经常代替学生解决问题甚至代替具体操作。殊不知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显露在设计性实训中的弊端更为明显,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环境不完善。

随着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广泛应用,实训室在开设手工模拟实训的同时,还要开设以创新为主的会计电算化仿真实训。由于缺乏后续投资,有些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仍旧停留在手工记账的程序上,远未达到仿真要求,无法满足会计实训的需求。另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水准不高,实践设施的投入严重不足,致使学生的专业实习无法真正落实。

(三)教师缺乏实践能力。

从高职院校会计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相融合的“双师型”教师为数不多。由于企业会计内容的保密性,教师工作量大等原因,教师定期到大中型企业培训的机会较少,大部分教师无实践经验,部分教师只是到小企业担任会计实习工作。现阶段,小企业实行的是《小企业会计制度》,与2007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有很大不同。有些高职院校未能把会计专业教师参加社会实践制度化,使他们的专业知识难以及时更新,在讲授会计理论和指导实训时缺乏真实性和权威性,不能有效地组织会计实践教学。

二、高职会计专业校内实训改进的途径

会计有其工作的特殊性及其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性。为了防止会计信息走失,严守商业秘密,许多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不愿意让外来人员知道其真实的会计资料和财务状况,这就增加了会计实践教学的难度。因此校内实训就成了不可缺少的一环,在校内实训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教学方法。

会计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极强。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当专业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毕业后能立即上岗。因而要以“理论够用,实践为重”作为培养学生的理念,培养符合时代需求、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操作能力和独立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强的会计专业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不断更新教学手段,提倡演示教学和案例教学,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授课程中应做到语言风趣,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很抽象的概念。比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大多学生对于生产成本这个会计科目非常难理解,我举了一个炒“宫爆鸡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把“直接材料”的投入、“直接人工”的投入、“其他直接支出”的投入和“制造费用”的分配转入比喻成“鸡丁”的投入、“花生米”的投入、“油盐”的投入和“水电煤气”的分配转入,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交叉互动、渗透融合,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上是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电算化账务处理与手工账务处理同步进行。

实训不但有手工业务,还将手工与电算化相结合,更符合企业实情及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高职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在进行会计综合实训教学时,有必要对两种账务处理同样给予足够的重视:①处理的对象是相同的;②处理的内容都主要围绕账、证、表三大内容进行;③处理流程基本类似:建账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不同的是手工账下会计信息系统主要是记账、算账、报账为主的管理,电算化下会计信息系统由过去单一的管理发展成为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

手工账务处理完成后,再利用实训资料,通过电脑对会计信息重新处理,强化学生对业务的处理流程。让学生掌握两种账务处理的技能,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手工账务处理并没有过时,它对实现电算化具有指导性的作用,还能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电算化的强大优势,体会到实现电算化对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对会计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做到两手都懂,做好两手准备,为日后从事会计工作奠定基础。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达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使学生就业后能独当一面。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培养“双师型”教师。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

要想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鼓励会计教师通过自学、兼职等方式提高业务水平,紧密联系企业,选送会计教师到企业兼职或任职,使教师能及时了解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弥补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会计教师的实际业务操作能力。

2.教师在实训教学中要善于运用案例教学模式

会计知识会随着现实经济环境的变化、有关规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也给会计模拟实训教学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会计教师平时应加强企业实践调研,熟练掌握企业会计运转细则与操作模式,不断更换与补充新的案例,按新规范、新准则及社会的新要求选择案例,开展案例教学。

3.把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化

强化会计教师的终身学习思想,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聘请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师来校任课或举办讲座,或对教师进行培训;创造有利于教师发展的用人机制,建立一支爱岗敬业、愿意献身会计教育事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总之,对于会计的教学,需要在注重会计理论教学的同时,抓好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会计教学的核心,只有这样才会提高会计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饶庆林,谭广平.浅析基础会计教学中理论知识和实训的并重性[J].

会计专业实习体会范文6

关键词:中专学校;会计专业;培养;核算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183-02

所谓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就是指通过会计确认、计量、记录、计算、报告等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学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并且具有提供会计信息的能力。可见,会计核算能力不仅需要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操作技能。

一、会计核算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

中专学校是服务于社会的,为社会输送大量专业性人才,会计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重任。与其他中专学校的培养目标不同,中专学校的教学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便帮助学生顺利实现就业。在教学时,我们必须借助各种会计资料,运用一系列专门的会计方法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才能完成会计工作的最终任务――提供会计信息。会计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学中,应该将二者并重。

1.教学方式落后。当前,大部分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课堂被教师所“占据”,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发挥,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采取同样的方法、统一的标准进行教学,缺乏“因材施教”的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过分的追求知识的灌输,片面的强调理论教学,不管学生是否能够接受和掌握,只是自顾自的进行讲课,这样的教学缺乏与学生的互动,难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不够活跃,学习氛围也不浓郁,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提高。

2.过分强调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当前的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仍然将重点放在课堂教学上,甚至于把课堂教学当成唯一的教学形式,严重忽视了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上又只是一味的注重会计理论的传授,知识输出量少,教学质量低。在实践教学方面,只是将实践教学的内容停留在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上,耽误了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找工作机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是在于学校对毕业实习的不重视,再加上国家分配政策的改变,各种改革的深入,使得毕业实习形同虚设。在这段时期,很多学生都在为找工作而奔波,浪费了大量的实习时间。说到底,用毕业实习来代替实践教学是对会计实践教学的误解。

3.教材混乱,教学内容滞后。中专学校没有规定统一的教材,教材的选择和运用因人而异。正因为没有编写统一的教材,导致现在教材出处混乱,教材的质量不高,错误百出,在教材内容上,也不够精简,重点内容不突出,该简的不简,该繁的不繁。事实上,教材的选用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认知水平,来确定教材的选用。

二、培养学生会计核算能力的途径

1.改革教学方法。长期以来,中专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一直呈现出“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学方法也是沿用“灌输式”教学,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之下,很难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实践证明,“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教学,也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改变这种传统、老旧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合作教学、分层教学等都是适合于会计专业教学的,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

2.强化会计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来强化实践教学的内容,通过真实客观的案例,让学生有个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并提高实际运用能力。此外,还可以采用校企结合的合作模式,这种实践教学模式是最适合学生实习的,也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了实践教学的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和平台。学生通过在企业和单位的岗位实习,获得真实体验,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会计核算能力,并且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吸取更丰富的会计信息,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而且这样的实践教学也是学生一次宝贵的经验和财富,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建立起点高、设备新的会计仿真模拟实验室。会计模拟实验室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联系实际的场所,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通过模拟实验室,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教学内容,还能够对学习内容灵活的加以利用。在实验中,我们要求每位学生都能独立做出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必要时教师可以给予指导,这样的一个实际操作步骤,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以巩固,并且有机联系起了工作实际。现在的会计核算都已经实现了电算化,所以我们更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践,加强学生的电算化能力,让学生成为既懂理论知识,又善于实操的“复合型”人才。

4.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师资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专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水平,就会计专业而言,既需要教师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掌握熟练的实操能力,有超强的指导培训技能,即“双师型”教师。要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学校应鼓励教师“走出去”,去工商企业、会计事务所学习,掌握最新的、最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软件操作。会计专业教学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成果,关系到学生的会计核算水平,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师能力的培养,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婧.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方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论文,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