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文1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中文信息处理;时间表达式识别;触发词;依存分析;错误驱动学习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1 引 言

时间表达式识别是许多自然语言处理任务的基础,它可以用来进行时序推理和定位事件的发生时间。比如,在自动问答中,可以用于回答“什么时候,多久”的问题;在机器翻译中,可以用于识别时态使译文更加流畅的问题;在多文档文摘中,可以用于对信息进行时序排序;在信息抽取中,可以用于时间表达式的归一化。近年来,相关的评测也反映出时间表达式识别的重要性。美国国家技术标准局(NIST)于2004年举办了第一届时间表达式识别与归一化(TERN,Time Expression Recognition andNormalization)评测,评测语言包含中、英文;之后,TERN评测正式并入了自动内容抽取(ACE,Automatic Content Extraction)评测中,并且时间信息陆续地成为事件抽取和关系抽取评测中事件和关系的一个属性;SemEval-2007也将时序方面的语义理解纳入评测任务TempEval中,它旨在推动文本中时间指代消解、事件与时间之间和事件与事件之间时序关系的自动识别研究进展,而时间表达式识别是时序语义理解的一个必经步骤。

2001年,在法国图卢兹召开的ACL会议上,首次举办了自然语言时空信息处理的专题讨论;同年,英国Sheffield大学Setzer博士论文的出版,他对数据标注方案和语料建设进行了系统的研究;2004年,亚洲语言信息处理杂志出版了一系列的相关论文,同年,Mani指出急需发展的三项技术,包括:1.标注事件和时间表达式;2.时序地定位和排序事件;3.建立篇章的时序结构模型。时间表达式识别是这些技术的基础,因此,本文侧重解决中文时间表达式识别问题。

TERNE评测计划中的时间表达式识别(TimeExpression Recognition)任务主要是识别蕴含在文本中时间表达式的边界,而归一化(Normalization)则是为其标注上相应的TIMEX2归一化属性值,即进行时序语义标注。TERN语料采用TIMEX2标注方案,它是由美国政府高级研究计划署(DARPA)支持开发的一套时间表达式标注方案。目前,TERN评测涉及的语言包含阿拉伯语、英语和汉语。也有人将TIMEX2扩展到韩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上,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性研究。中文方面,以香港理工大学的李文婕教授为代表。英文方面,以美国Georgetown大学的Mani等人为代表。从解决问题的层次出发,可以单独作时间表达式识别,也可以识别和归一化一体化来做。从使用的方法来看,主要是规则和基于序列标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TERN2004的评测中,凡是单独作识别任务的全部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而做识别和归一化一体化任务的则采用规则的方法,这是考虑到归一化任务绝大部分采用规则的方法,而且其可以重用识别初期的一些规则。传统认为时间表达式比较规范,倾向于采用规则的方法来做识别任务,因此,把时间表达式识别看作是一种序列标注任务,并采用基于序列标注的机器学习方法来解决此问题是一种有意义的尝试,但数据稀疏问题比较严重。采用规则方法的,一般通过分析短语内部的构成规律和短语外部的约束信息来识别时间表达式,但识别长距离依赖的时间表达式比较困难,例如,事件触发的时间表达式“访问埃及和约旦期间”,而依存关系则能很好地表达短语结构。考虑到采用规则方法的局限性和数据稀疏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依存句法分析和错误驱动识别中文时间表达式的新方法,以探索依存分析识别长距离依赖时间表达式的效用,并采用错误驱动学习对依存分析识别产生的负面影响进行抑制。

2 TIMEX2时序标注方案与问题分析

2.1 TIMEX2时序标注

Allen关于时序逻辑和基于区间的时序推理的相关研究为自然语言中文本的时序语义理解奠定了雄厚的理论基础。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时序信息标注方案TIMEX2和TimeML都是基于这个理论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进一步扩展,二者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时序信息表示、识别和推理的发展。

时间表达式是直接或者间接传递时序信息的文本块,TIMEX2标注方案(Guideline)对时序表达式的类别给出了很好的描述,包括绝对时间(例如“1998年6月17日”)、相对时间(例如“昨天”、“下周”)、段时间(例如“一小时”、“两周”)、集合时间(例如“每小时”)、事件触发的时间(例如“拉宾执政时代”)、文化相关的时间(例如“全国人民欢庆马年的到来”中的“马年”)和不特定的时间(例如“我喜欢夏天”中的“夏天”)。比之于MUC(Message Understanding Conference),TIMEX2的进步之处有两点:其一,给出了更丰富的时间表达式类型,而MUC评测中时间表达式的类型只限于绝对时间;其二,对时间表达式进行语义标注,即对其附上一定的表示含义的属性值,特别是对于上下文依赖的时间表达式的归一化标注,Mani和Wilson指出印刷体和广播新闻中三分之二的时间表达式是这类上下文依赖的时间表达式;也由此看出TIMEX2将进一步促进时间表达式的时序语义理解。

2.2 问题定义及分析

TERN任务中的时间表达式识别是识别蕴含在文本中时间表达式的边界,也就是识别2.1节提到的各类时间表达式的边界。这些时间表达式的共同特点是:其一,含有标志TIMEX2时间表达式出现的触发词。所谓触发词Ⅲ是指表示时间单位或概念的词或数字表达式,例如,天,年,月,8:00等。其二,对时间表达式进行依存分析后,其大多数核心词恰恰是触发词。通过核心词可以找到短语,这里以触发词为切入点,据依存关系就可以找到时间表达式;其三,50%左右的时间表达式是词性为nt的词。这些词可以作触发词,若采用依存分析识别这种只包含一个词或词数较少的时间表达式,则会扩大边界,带来一定的噪声。为了减少噪声,本文提出一种错误驱动增强的基于依存句法分析识别中文时间表达式边界的新方法。识别过程用到了4个词表,分别为触发词词表,时间停用词词表,前缀词表 和后缀词表,这些词表通过半自动的方式来获取。

3 基于依存分析的时间表达式识别

3.1 采用依存分析识别时间表达式

依存文法句法结构的主要元素是依存关系(Dependency Relationship),即句子中词对的二元关系,其中一个是核心词(Syntactic Head),另一个记为依存词(Dependent)。依存关系反映的是核心词和依存词之间语义上的依赖关系。例1经依存分析的依存弧如图1。

如果两个词之间有弧相连,表示二者之间存在依存关系,弧发起的词(依存词)依存于弧指向的词(核心词)。这里,以触发词“期间”为切入点,通过依存关系ATT,VOB,COO,LAD就可以递归地找到事件触发的时间表达式“访问埃及和约旦期间”。

3.2 识别过程

采用依存分析识别时间表达式的核心过程如图2。

由2.2节的分析可知,采用依存分析可以识别长距离依赖的时间表达式,但也带来一定的噪声。例如,“42岁”这个时间表达式,若以“岁”作为触发词通过依存句法分析识别的话,则会识别成“已经42岁了”;为了克服这种方法带来的缺陷,本文采用错误驱动机器学习方法来自动获取校正规则,进而对依存句法分析的错误识别结果进行校正。

4 错误驱动增强的时间表达式识别

4.1 时间表达式识别中的错误驱动学习算法

错误驱动学习算法是E Brill于1992年提出的一个自动获取规则的学习算法,该方法易于学习一些潜在的语言学规则,并且具有将语言学特性和其他模型很好地耦合的优点。

基于错误驱动学习识别时间表达式的一般工作原理及过程如图3所示。首先要有一个针对未标注文本的初始标注器;其次,通过学习初始标注与标准的差异来获取校正规则,其本身体现了启动规则的触发环境;接着是筛选规则的搜索策略,即以何种顺序启动规则以加速学习过程;最后是评价校正规则效用的目标函数。错误驱动学习到的规则是用来对依存句法分析识别错误的时间表达式进行自动校正。具体学习算法如下:

1.据中文依存句法分析对未标注文本进行时间表达式的识别;

2.和人工标注的结果进行对比,以获取候选的规则;

3.据目标函数F1值,按批处理策略来筛选规则,直到识别性能没有改进为止。

4.2 错误驱动学习自动获取的规则集

自动获取的规则由触发词和模式组成,触发词考虑错误识别和漏识别表达式对应的标准表达式的最后一个词,模式包含词性信息。例如,将错误识别的时间表达式“印尼/ns的/u雅奇省/nsll/m号/q”和人工标注的结果“11号”相比,进行错误驱动学习时,规则取标准表达式的最后一个词“号”作为触发词,以“m+q”作为模式;这样规则的触发环境就是:当遇到词“号”,且其前面的词性为数词和量词时,则将标注错误校正。所有学习到的规则都写入规则文件,当满足触发环境时,就启动校正规则修改识别结果。代替校正错误的识别,可以启动自动获取的规则进行新的识别,例如:采用规则1(“号”,“m+q”)可以将识别错误的表达式“印尼的雅奇省11号”校正为“11号”。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采用TERN评测中的精确匹配评价方法,性能指标为P,R和F1值。

实验采用ACE2005的中文语料,其测试阶段包括封闭测试和开放测试两部分,分别包含570篇和63篇文章,4 465和521个时间表达式。

由于词性被标注为nt的词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时间表达式,但ACE所定义的时间表达式比nt词更丰富,更全面。本文抽取非停用的nt词作为基础(Baseline)实验,进而对比不同触发词构建方式下的依存句法分析方法和错误驱动学习的识别性能。实验结果如表3。

上表中T1代表将非停用的nt词作为触发词的构建方案,T2代表半自动构建的触发词词表,P代表依存分析,T1T2代表二者的叠加,DE代表错误驱动学习。

本文首次采用ACE2005的训练语料进行实验。尽管实验不是基于完全正确的依存分析,依存分析仍然大大地改善了实验性能,错误驱动学习对实验性能也有较大的提升。具体地看表3的实验结果:开放测试性能稍好于封闭测试性能;单纯用非停用的nt词就可以识别出近50%的时间表达式;若以这些词作为触发词,使用依存分析识别的话,则可提高近14%;若使用触发词词表的话,则结果不是很高,由此看出,词表并不完善;如若将T1、T2叠加,再使用依存分析识别,则大大提高了识别结果。这说明,非停用的nt词对触发词词表有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采用依存句法分析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长距离依赖的问题。进一步使用错误驱动学习,则提高近3.5%,有效地抑制了采用依存分析带来的噪声。

但底层模块的级联错误和标注的不一致性引起了一些上层的错误识别。相信依存分析的改进将会进一步提升识别性能。另外,具有歧义的时间表达式也造成了一定的识别困难。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文2

住房与需求

逾七成居民家庭拥有房产

调查显示,拥有房产的居民家庭占72.8%,其中,政策性住房占35.1%,商品房占32.6%,旧有私房及自建房占5.1%;此外,租房和借住亲朋好友住房的家庭分别占24.4%和2.8%。

超四成家庭有购房意向

“民以居为安”,住房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面对高房价,居民的住房需求如何7调查显示,调查样本中,72.8%的家庭已经拥有了住房,但仍有45.8%的家庭准备买房,其中22.0%的家庭计划在近五年内购房,另3.8%家庭准备在五年以后购房,还有20.0%的家庭买房的具体时间未定;54.2%的家庭不打算购房。

70~100平方米的住房需求量最大

当问及“您家准备购买多大面积的房子”时,在有购房意向的家庭中,准备购买70―100平方米住房的家庭最多,占56.0%,表明70―100平方米的住房市场需求量最大;其次是准备购买40―70平方米住房的家庭,占比重27.3%,这类住房紧凑实用,其市场需求量次于70―100平方米住房位居第二;另外,受家庭经济条件约束,准备购买150平方米以上住房的家庭仅占2.2%。

高房价下居民心态录

面对高昂的房价,居民对现居住房、房价及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效果持何种心态,满意情况如何?

超四成居民对现居住房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

当问及“您对您家目前的住房(综合考虑,包括居住面积、户型结构、房屋质量,周边环境、物业管理、交通情况等)满意吗”时,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居民分别占22.5%和21.7%,两项共计44.2%;选择一般的占26.6%,选择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分别占11.7%和17.5%。其中,拥有房产家庭对现居住房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46.2%,租(借)房户中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39.2%,二者比重相差7个百分点,租(借)房户的住房满意情况明显低于有房户。

居民公认京城房价高和偏高

近年来,高房价成为公众热议的焦点,调查中当问及“您认为目前本市的房价如何”时,认为高和偏高的受访者共计98.1%。其中,87.1%选择高,11.0%选择偏高。“京城房价高”已成公认的事实。

28.2%的居民对保障性住房政策满意和比较满意

面对“您对近几年来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效果满意吗”问题,28.2%的受访者选择满意和比较满意,其中选择满意的占13.0%,比较满意的占15.2%;选择一般的占28.1%,选择不太满意、不满意的分别占14.7%,29.0%。

调查发现,中高收入家庭中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重低于中低收入家庭12.5个百分点,这其中也包括了保障性住房政策覆盖不到,而收入水平又不如高收入阶层的“夹心层”居民家庭,这部分家庭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覆盖面不够宽的看法,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满意情况。

居民对近年来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总体满意和比较满意比重最高值仅为30.1%的情况表明,过去几年北京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百姓期望存在较大的差距。

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后的反响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而出台的“国十一条“和《实施意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居民对此看法如何?

调控措施赞成率高

调查问卷中列出了“国十一条”和《实施意见》中的四项条款――“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严格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差别化住房税收政策”、“限时公开房源”,了解百姓对此的看法,图2显示,居民对各项措施的赞成率均超过六成,说明这些调控措施得到了公众的高度认可。同时,也有部分被访者表达了诸如“说不清这次‘国十一条’能不能起作用”、“买第二套房的人都是有经济基础的,提高首付款比例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这也抑制了买房后想再换大房子的老百姓的住房需求”、“就怕政府有政策,开发商有对策,老百姓还是得不到实惠”等担忧。

调控作用预期趋于理性

调查发现,认为四项措施的实施作用大和作用较大的受访者均不足半数,例如,认为“限时公开房源”对加强商品房销售中囤房捂盘等现象的监管作用大,作用较大的受访者共计48.9%,合计比重居各项首位:认为“严格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对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作用大和较大的受访者为30.4%,比重位居各项之末。总体来说,受访者对调控作用预期趋于理性,对“调控政策能否给高房价退烧”拭目以待。

百姓建言房地产调控

调查问卷中,围绕如何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设计了选择题和开放题,分析调查结果,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加强政策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调查中选择此项建议的居民占79.9%,希望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对“国十一条”和《实施意见》实施效果的监控,保障政策落实到位。朝阳区一退休老人说:“政府政策制定的千好万好,不落实,就是一百个不好,重点在执行”。因此,抓好落实,保证政策执行过程不走样,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才是提振居民信心,有效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前提。

增加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房源,扩大供应范围。71.3%的居民选择此项建议。有关专家分析,目前,有购房需求的群体中,有一部分属于享受不到保障房,又买不起商品房的“夹心层”,应纳入到保障范围内。因此,适度放宽保障性住房申请条件,降低准入门槛,逐步将“夹心层”纳入保障范围应是顺应民心之举。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文3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5月26日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按时按质,扎实推进我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

5月26日,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了人事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当前全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作了介绍,就如何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的几个问题作了说明和,进一步明确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该项工作分三个时段完成,即:6月30日前上报全县的实施方案,8月31日前各事业单位上报实施方案,12月31日前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要求全市各单位和县区政府要严格按照市里的安排部署,按时按质完成全市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二、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是各类人才的重要聚集地,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重要阵地。多年来,事业单位为促进我县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社会发展、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是,随着各项改革的逐步深入,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革。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是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关系到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对促进*经济社会实现追赶型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聘用制度是以岗位为基础的,岗位设置是聘用制的前提,只有按岗聘用,才能真正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也区别于企业,并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20*年,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20*年12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均要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了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事业单位千差万别的岗位设计了通用的等级标准和基本任职条件,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实行“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这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上创新和重大的政策调整,这一制度的确立,为事业单位把聘用制度作为基本的用人制度,把岗位管理制度作为基本的人事管理制度奠定了基础。

第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严肃纪律、规范秩序、完善机制,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是与岗位结合在一起的,薪随岗定,这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与人事制度改革密切配套,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制度设计。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实施新的工资制度、规范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工作的基础。20*年国家下发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办法,了根据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要求,新的工资制度是对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因此,必须抓紧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下一步岗位绩效工资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第三,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岗位是选人的前提,是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的重要条件和依据。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在为事业单位选拔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我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推进步伐进一步加快,政策日趋完善。实践证明,公开招聘有利于在全社会创造公平、公正、择优的竞争环境,杜绝人事腐败现象,在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促进事业单位发展上起到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三、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年,中央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针对事业单位存在用人机制不活、效率不高和实际存在的干部身份终身制的情况,了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的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20*年以来,国家人事部下发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云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今年2月,昭通市委办公室和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昭通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我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经昭通市人事局审核批复,县委办公室和县政府办公室已联合行文下发到各单位。这些政策对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制度建立都进行了明确规定,为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和文件依据。一是明确了岗位类别的设置。统一了事业单位通用的三种岗位类别,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并分别了三类岗位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岗位的设置立足于增强单位运转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管理水平;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立足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与专业要求,符合专业技术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工勤技能岗位的设置立足于提高操作维护技能,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单位业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二是明确了岗位等级的设置。根据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依据岗位性质、权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的不同,对事业单位三种类别岗位分别划分了通用的岗位等级。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这样的设置使事业单位的岗位划分更细、更明确、更具体。三是明确了岗位结构比例设置。岗位结构比例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比例关系,也是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岗位占岗位总量的比例关系。岗位结构比例有两类,一类是岗位类别的结构比例,一类是岗位等级的结构比例。四是明确了岗位设置管理体制。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事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和组织实施。事业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具体工作岗位的等级,在不低于国家规定的基本条件下,自主制定岗位任职条件,自主聘用人员。各乡镇、各部门和各事业单位要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政策和文件,在实施过程中,突出重点,准确把握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相关的政策和文件要求:

一是坚持重在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岗位设置对每类岗位确定了通用的岗位等级,规定了基本的管理办法,构建了岗位设置管理的基本制度框架。事业单位作为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要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把确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基本制度作为实施工作的首要任务。

二是坚持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紧密结合的。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岗位与岗位工资一一对应,岗位设置、岗位聘用与工资待遇紧密结合在一起。岗位设置管理制度保证了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政策落实到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保证了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施的实际效果,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因此,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必须坚持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配套。

三是坚持与现行政策规定相衔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必须既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注意处理好与现行制度和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方向虽然已经明确,但很多新的制度和政策仍在创建过程之中,过去一些有效的政策在过渡时期仍然会继续执行。这次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设置的等级与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级别是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岗位等级在现行专业技术职务框架内划分,工勤技能岗位等级与现行的工人技术等级相一致。这种制度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尽量减少与现行制度产生矛盾和冲突,有利于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在坚定不移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的同时,认真处理好与现行制度、政策的相互衔接,确保政策执行不脱轨、不走样。

四、强化措施,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稳步实施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事关我县事业单位功能和社会作用的发挥,事关事业单位新型人事制度的建立,事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实施,事关全县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各乡镇、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一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工作顺利完成。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为确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明确责任,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负起责任,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加强对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级各类事业单位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规定,确保本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二要严格程序,严肃纪律,确保各项政策较好落实。岗位设置管理涉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到人事制度改革的各个环节,政策性强、程序复杂。实施岗位设置管理,严格执行政策是核心,严格工作程序是关键,严肃人事纪律是保证。要加强学习,掌握政策规定、熟悉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对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加强请示汇报,及时沟通衔接,不得随意开“口子”。人事部门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对不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事业单位,将不予确认岗位等级和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情节严重的,要通报批评,按人事管理权限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确保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和规定落到实处。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文4

一、基本情况

我们按照XXX、XXX的通知精神,结合XX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制定了《XXX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的实施意见》,对这次干部学历、学位清理的范围、内容、方式方法、步骤及组织领导都作了明确规定。按照《实施意见》的统一安排,从XX月XX日开始,我们三家管档单位,对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所有在职干部,尤其是对副科级以上干部(正科级XX人,副科级XX人),1980年以来获得的大专以上学历、学位逐个进行了清理登记。经过两个多月的检查清理,对XXX名在职干部的学历学位进行了清理登记,共登记干部学历XXX个,其中全日制教育学历XXX个(中专XXX个、大专XXX个、大学XXX个),在职教育学历XXX个(中专XXX个、大专XXX个、大学XXX个、研究生X个)。在检查清理过程中,未给予承认的学历XX个,尚未给予认定的学历XX个。

二、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抽调人员组成专门工作小组。为了维护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严肃性和保密性,我们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部长牵头,干部科有关同志具体负责实施的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小组。从外单位抽调2名政治素质强、熟悉干部档案工作的同志,3名刚参加工作、社会关系少的同志组成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小组,具体负责干部学历、学位的检查清理及登记工作。

二是集中学习,把握政策界限,严肃纪律要求。部里对抽调的XX名同志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集中学习、培训。组织他们系统学习X办发[XXX]XX号文,特别是对XXX组织部《关于加强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有关情况的说明》,进行了认真地学习研究,并结合检查清理工作的实际,对XXX组织部下发的两份传真电报进行了认真学习领会,使他们充分认识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对他人负责,就是对组织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的责任感。通过学习,也使他们进一步明确了检查清理的范围、内容以及方式方法,为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严肃检查清理工作纪律,要求他们在检查清理工作中,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维护干部人事档案的严肃性;严禁吸烟,确保档案安全;不能随便议论和泄漏干部人事档案的内容;不得私自涂改、抽取或伪造干部档案材料;不得擅自处理或销毁档案材料;对发现学历、学位材料缺少的,不得私自索要,一律统一登记,由部里统一征集,从而确保了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是检查清理的方式方法。严格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仔细对照干部档案中的干部履历表表头、学习、工作经历部分,认真检查干部已归入档案的学历、学位材料是否全面、真实、一致,并如实填写《干部学历、学位审核登记表》和《干部学历、学位情况登记表》,认真做好检查清理记录,严格审查鉴别有疑点的学历、学位材料,保证干部学历、学位审核登记的真实、准确、有效。

坚持维护学历、学位区别性原则。在清理工作中,我们对全日制教育学历和在职教育学历进行了严格区别。对于工作一段时间后,在自考、电大、职大、管理干部学院等脱产学习并毕业,获得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承认的,认定为全日制教育学历,对此认定的关键是看是否脱产学习。对这种情况,我们都反复对照干部的学习、工作经历,进行认真识别,模糊不清的,还与有关部门、学校联系,了解情况,防止出现差错。

坚持维护学历、学位真实性原则。在检查清理中,对归入档案的干部学历、学位材料进行逐一检查,核对其学生(员)登记表、考生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鉴定表)、学历证明等材料是否齐全,认真辨别其字体、照片、学校盖章等是否具有时间的可靠性。对于1993年至1997年,在省内有关高校、干部院校举办的学制二年以上的班次,学业证书经“XX省干部教育验印专用章”验印,一律认定为省业余(大专、大学)学历。对于不具备国家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的办学条件,没有取得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资格的,均未给予认定。此次学历、学位检查清理过程中,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北京人文函授大学、北京社会函授大学、北京经济函授大学、中国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山东公安专科学校一年制专业证书班、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半年制中级指挥班、烟台大学一年制专业证书班、鲁迅文学院函授部、辽宁刊授党校等院校,因不具备颁发学历证书的资格,其学历都没能给予认定。

坚持维护学历、学位原始性原则。由于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许多院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换了校名、系名或专业名,例如,XX师范专科学校现改名为XX师范学院,XX师范学院中文系现改名为XX师范大学文学院等等。因此,在进行干部学历、学位登记时,均以干部本人在校时的校名、系名、专业名进行填写,以保证学历、学位的真实性、原始性、完整性。

四是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对于大学普通班、干部专修科、省业余、党校等一些特殊性学历,坚持与其他一般性学历区别开,并进行严格的审查鉴别。1970年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当时没分本专科,我们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传真电报要求,均认定为“大学普通班”。1980年以来的二年制干部专修科学员,因当时招生已纳入国家计划,学员统一选调并参加入学考试,在校执行教育部统一制定的学籍管理办法,接受全日制教育,其学历认定为全日制教育学历。对干部专修科与干部培训班、干部进修班严加区别,在认真审核,仔细鉴别有关学历材料后方给予认定。对于党校学历,登记时均在大专、大学、研究生前加注“中央(省、市委)党校”字样,以示区别。而对于一些具有培训类性质的进修班(研究生主要课程进修班)、培训班(党校理论培训班)等类似班次,按照规定,其有关证明材料不属于学历材料,只能认定为“培训类材料”,并在其干部本人档案内相应材料的“类号页”章下加盖“培训类材料”印章。

三、取得明显成效,产生积极影响

通过严格审查鉴别,我市的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产生了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规范了干部学历、学位,维护了干部人事档案的严肃性。譬如:1970年至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前入学的高等院校毕业生,由于当时没分本专科,致使这些同志在填写有关表格时无法确认自己的学历层次,填写不统一。通过这次清理,我们严格按照省委组织部传真电报要求,统一认定为“大学普通班”,使干部人事档案更加规范,更加完整。

二是为严格执行《条例》提供了可靠依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提拔担任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通过这次对学历的检查登记,把干部学历分为全日制和在职教育两大类别,使干部学历更清楚、更系统、更规范,更有利于组织人事部门对全市干部学历、学位实行动态化管理,为组织部门严格执行《条例》,培养、选拔、任用干部提供了可靠依据,防止出现较大偏差。

三是提高了干部对学历的认识。通过对承认学历、学位的认定和称呼的规范,对不承认学历、学位的清理,以及对档案中不齐全学历、学位材料的查找归档,极大地提高了全市干部对学历、学位重要性的认识,改善了其学风,增强了其学习意识。

四、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一是少数干部对学历、学位材料的认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向一些干部索要学历材料时,不少人认为自己有毕业证,还要证明材料干什么,有的人已毕业十几年了,学历材料还滞留在自己手里;不少办学点,特别是党校、函授学院对有关学历材料转递入档不及时,造成许多同一届次的学员同时缺少学历材料,给学历清理工作带来被动影响。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二是学历材料不规范、不一致。有些干部档案中缺少学历、学位材料或者不齐全;有些干部所填写学历、学位情况与档案中学历证明材料不相符合,有的只参加过几个月的培训却填写为毕业,从而给检查清理工作带来困难,使一些干部的学历、学位一时难以认定。

三是索要学历证明材料困难。在向干部本人索要有关其学历材料时,部分老干部对收集学历证明材料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年龄大了,快离岗了,有没有学历无所谓;还有一些时间比较早,尤其是1990年以前的干部学历,证明材料遗失的,由于间隔时间太久、学校变更等原因本人已无从查找,从而加大了收集学历材料的难度。同时也影响了下一步对尚未确认学历、学位进行重新认定工作的开展。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文5

交通基础设施是支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命脉。目前,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尚未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建设过程中存在项目审批繁琐及征地拆迁周期长、难度大等问题。为加快推进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包括公路、轻轨、水运)建设步伐,现就加快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如下意见: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全面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我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项民生工程之首,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市确立了2020年实现市域“30分钟生活圈”、镇区15分钟上高速以及基本形成港口码头“一港五区”格局的目标,通过干线公路网与港口码头的接驳,进一步带动我市物流业的发展,逐步形成水陆联运的良性运营模式。市政府出台多项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致力改革交通建设投融资体制,加快网络化、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都是构建“大交通”蓝图的重要举措。各部门、各镇区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立足大局,充分认识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全面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市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二、加强领导,强化职能,完善机制

(一)充分发挥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是市政府牵头成立的跨部门协调机构,负责统筹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建设事项、督促建设进度、监督建设质量,通过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和健全长效工作机制,促进解决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工作制度如下:

1、交通建设季度汇报制度。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季度收集项目建设进度情况及存在问题,以季报形式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通报。

2、交通建设季度会议制度。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项目建设的情况,分析、协调和解决存在问题,重大事项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

(二)明确各环节分工,实行部门负责制。

1、市发展和改革局、国土资源局、交通局、公路局、建设局、财政局、环保局、水利局、航道局、海事局、交通发展集团等相关单位在各自职责权限范围内,对项目审(报)批的各个环节负责,并按照“依法依规,简便高效”的原则,分解目标任务,简化程序,缩短办理时间。

2、项目业主要认真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组织专职人员,提前并平行交叉开展各项工作,做好被征地群众合法合理的补偿、科学安排项目报批和建设等具体工作,及时提供用地报批所需的图纸等材料。对项目用地预审已批复、各项基建程序基本完善、征地拆迁合同或协议已签订并补偿到位、群众基本无意见、土地已基本交付且可供使用的项目,要抓紧组织控制性工程先行用地材料的报批,加快推进控制性工程开工建设。同时,项目业主要在国土部门规定的时间内组织项目总体用地材料报批,为全面开工创造条件;未能在规定时间内组织项目总体用地材料报批的,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督促其书面说明情况,书面材料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室以及市发展和改革局、交通局和国土资源局。

3、各镇区、各部门和项目业主单位对逾期未能完成各自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事项,要主动向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说明情况,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成立专项督查组督促落实,有关材料同时抄送市政府办公室。

三、加快项目前期审批工作

(一)实施联合限时审批,开辟绿色通道。为确保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时效性,缩短项目各环节审批时间,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市发展改革、交通、规划、国土、建设、财政、公路、环保、水利、海事、航道、公安交警等部门就项目专项评估召开联席审批会议,实施联合限时审批,针对个别办理时间长的环节,采取灵活措施,特事特办,为项目的加快推进开辟绿色通道。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抓紧组织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尽早明确线位,提前进行各阶段设计及评审工作,交叉作业,缩短前期工作时间。沿线镇区应积极配合工作的开展,对因路线方案未定而影响项目立项报批的,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督导相关镇区限期解决。

(二)加强指导,积极主动跟踪。对于报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市相关部门及项目业主要积极主动跟踪,特别是用地预审及用地材料报批、环评报告审批、项目立项(核准)等环节的进展情况要定期向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反馈,对未得到审批的专项评估,要及时分析原因,相关措施。对于地方审批的专项评估,各相关职能部门要在不违反法律规定的前提下,简化程序、加快进度、加强指导,明确项目审批所需提交的资料和上报程序,对资料不齐全的项目,尽快通知相关部门及项目业主补齐;对已报审的项目,在资料完备齐全、不违反政策的情况下,尽早安排评估审查、审批。

四、加快落实用地指标及“以地建路”政策

(一)我市每年预留足额的农转用指标,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储备。市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要做好项目建设用地和土地储备的规划和预控工作。市国土资源局对规划项目中涉及的农保用地,应按国家、省有关规定要求并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予以协调解决,同时根据市政府安排的用地指标对项目用地和耕地占补平衡情况予以落实。

(二)全面落实“以地建路”政策,进一步拓展项目投融资渠道。干线公路两旁的预控土地或符合规划的其他等值建设用地在办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批准手续后,统一由市土地储备中心进行储备,已依法储备土地可委托市交通发展集团开展管养维护和前期开发等工作。储备土地变现前的规划、招商应充分征询属地意见,共同培育和推动土地的有效增值。

1、市土地储备中心作为征地主体,负责审定、签订《征地补偿合同》及办理各种文件资料。储备土地所需资金由土地储备中心统一划付给被征地单位。

2、市国土资源局、财政局、交通发展集团签订三方协议,明确责权利并建立相应的储备土地台帐和资金台账。储备土地处置变现的资金由财政局按规定扣除有关费用后,通过年度基建预算安排用于交通基建项目,划入交通基建项目专户,按《印发重点交通项目建设资金筹集和还款方案的通知》(中府〔*〕107号文)的有关规定执行。

五、加快项目征地拆迁工作

(一)依法加快办理用地手续。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妥善解决用地手续办理与建设实施时间的矛盾。对于带状特点的交通基础设施用地,有条件的地方可集中预留征地留用地,不具备条件的按省国土资源厅征地留用地实施意见执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要出台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的具体实施意见,确保项目用地报批条件完善。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具体实施意见出台前,由镇区和项目业主单位作出规范、明确的书面承诺,书面承诺的具体格式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订制;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项目审批需要出具审核意见书;国土部门按规定组织项目用地材料上报审批。

(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厉行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用地标准,尽可能利用荒地、山地,少占耕地,尽量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同时,要创新建设用地补充耕地方式,国土、农业、林业等有关部门要努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除开发未利用土地外,将部分低效园地、山坡地等开发整理为耕地,纳入耕地管理并用于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项目业主应在国土部门的指导下有计划地储备一批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做好先补后占。在不能满足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需要时,按照‘依法、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可异地(或提前)开垦耕地作为占补平衡补充耕地储备。项目建设占用耕地必须缴纳的耕地开垦费应单列缴纳,不得与其他征地费用整体打包,确保耕地补充方案得到落实。

(三)为确保征地、拆迁工作落到实处,工程项目和土地储备的征地拆迁工作实行属地负责制。项目沿线镇区负责组织重点项目征地拆迁的具体实施和征地拆迁及建设过程中涉及地方关系的协调,做好被征地群众的工作,及时足额落实征地拆迁补偿,妥善解决被征地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组织办理项目用地报批手续,依法按时交付建设用地。不得实行征地补偿费包干,严禁截留、拖欠征地补偿款,切实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各镇区承担的征地拆迁工作任务,由行政主要领导总负责,工作成效作为镇区党政班子实绩考核指标之一,并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具体由市考核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落实。市土地储备中心、市征地拆迁办协助各镇区开展有关征地、拆迁工作,并提供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各镇区要积极协助国土部门和项目业主认真做好如下工作:一要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基本农田补划调整、宅基地调整及规划调整、征地听证等方面的工作,组织项目用地材料的上报工作,限期完成;二要有效解决土地权属争议、发展留用地规划安排、“钉子户”房屋拆迁问题;三要加强宣传,依法制止抢种抢建行为,项目设计批准确定用地范围内的抢种抢建不得给予赔偿;四要根据被征用地的批准用途并区别于商业项目用地,对重点项目建设范围的建设用地实施补偿安置;五要按照时限要求完成征地拆迁工作,如期提供建设用地。各镇区要切实履行维护线位稳定的职责,对已纳入市交通设施建设项目的线位要保持稳定,维护用地现状,保障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开展。

六、加强督导和组织保障

(一)加强检查督促。项目主管部门要督促各项目业主从纵向倒排工作目标及计划安排,从横向落实任务指标,每月检查落实,以月促季,以季促年;建立和完善项目督查巡视制度,会同各有关部门及时协调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并建立相应奖惩机制,确保建设项目按计划完成。具体由市交通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研究制定相关制度。

(二)防止拖欠工程款。各项目业主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项目建设标准、规模和成本,积极筹措和切实落实资金,防止拖欠工程款;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资金不落实和其他建设条件不具备的项目,不予审批(审查)和上报。

意见和实施意见的区别范文6

(一)梳理行政执法依据。

1.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工作由各级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组织,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自上而下进行。上下对口的行政执法部门,省级主管部门要在系统内集中梳理;上下不对口或不完全对口的,以省级部门为主梳理,并协调和指导市、县(市、区)对应的行政执法部门结合本部门的“三定”方案规定,做好上下衔接。下级行政执法部门在梳理执法依据时发现上级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的执法依据有遗漏的,应当及时报告,省级主管部门应及时补正。

2.梳理执法依据的范围主要为现行的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涉及行政许可内容的)、国务院部委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规章,区别执法职责和权限,按照执法主体或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执法职能、执法标准和执法责任,分类梳理行政执法依据。国家和省政府对有关执法部门职能作调整的,有关部门应一并列入。

梳理执法依据,要按照规范政府共同行政行为的法律、法规、规章,本部门为主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和配合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实施的法律、法规、规章,分类排序,列明目录,并按效力层次从高到低排列,做到分类清晰,编排科学,注意衔接,避免遗漏。

3.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由政府行使行政执法职权的,由具体审核把关的行政执法部门按有关法律规范作为本部门的执法依据进行梳理,并在备注中予以说明。

(二)明确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根据梳理出来的法律、法规和规章,整理并明确界定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部门职责、权限、责任。各项执法职责和责任要分解落实到具体履行法定职能的内设执法机构和岗位。

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主体资格的取得方式、具体行使的执法职能、权限和责任,分别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依法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要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委托执法的法律规范逐一列出,作为界定法定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授权执法主体和依法受委托执法组织具体行使行政执法权、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依据。

行政执法主体资格确认,因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清而无法确认的,由县级以上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商机构编制部门审核确认,报本级政府同意后向社会公布。

具体执法职能分别按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登记)、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和其他行政行为进行划分。列举以外的具体执法职能统一纳入其他行政行为类。对每一种具体行政执法职能,应区别情形归纳出具体执法事项。

(三)分解执法职权,确定执法责任。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应根据本单位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设置情况,将其法定职权分解到具体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并按权责统一要求,明确相应的执法责任。

分解行政执法部门内部的执法职权,既要避免平行机构和岗位的职权交叉、重复,又要有利于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同层级的执法职权要相互衔接,做到执法流程清楚、要求具体、期限明确。

确定执法责任,要根据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违反法定义务的不同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若干意见》等规定,确定其应当承担责任的种类和内容。

(四)制定实施方案和工作要求。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根据梳理的执法依据、职能和职权分解情况,以及执法责任、评议考核、责任追究等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实施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

2.本部门实施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和要求;

3.本部门依法行使的法定职能;

4.履行执法职能的基本要求和标准;

5.内设执法机构及执法岗位的执法职权分解、工作流程和执法责任;

6.内部评议考核的要求、程序和考核结果的应用;

7.内部责任追究的内容、方式和程序。

行政执法部门制定实施方案,要注意与上级部门衔接。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根据执法依据变化、机构变更、职能调整等情况,适时调整实施方案。

(五)时间要求和审查程序。

行政执法依据的梳理和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和责任的界定工作必须在20*年2月底前完成,由政府法制机构审核后确定,其中省级行政执法部门的依据梳理和职责界定工作应当在20*年2月上旬完成。

行政执法部门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职权分解、责任确定工作必须在20*年3月底前完成,其中省级行政执法部门内部的职权分解、责任确定工作必须在20*年2月底前完成,经本部门法制、人事机构审定后报同级政府法制和人事部门备案。

各级行政执法部门梳理的行政执法依据、职责、权限和责任,以及本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经审核确认后要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并报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

二、界定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范围和内容

各级政府所属的工作部门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凡依法行使行政许可、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确认(登记)、行政征收、行政给付、行政裁决及其他具体行政执法职能的,都应当按照《若干意见》的规定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

依据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受委托行使行政执法权的其他行政机关或组织的行政执法责任制,由委托机关统一建立。

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和中央与地方双重管理的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若干意见》的要求实施;实行省以下垂直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责任制,依照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实施。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内容,主要包括梳理行政执法依据、明确行政执法主体、明晰行政执法职能和权限、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完善各项制度、健全评议考核机制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要有计划、分步骤做好各项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

三、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一)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

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是评价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检验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是否正确行使行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的重要机制,也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各地、各部门要根据本地、本部门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机制,制订相应的考核办法。要处理好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和依法行政考核的关系,把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工作与依法行政工作考核结合起来,在依法行政考核中占相当比重,不搞重复考核。

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明确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考核主体。省、市、县(市、区)政府分别负责对所属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工作进行评议考核;省以下实行垂直管理或者实行双重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由上级主管部门考核为主,同时应接受所在地政府的评议考核。具体评议考核工作由各级政府的法制工作机构会同监察、人事、机构编制等部门和实行垂直管理的省级主管部门分别负责实施。行政执法部门要做好对内部行政执法机构、执法岗位和执法人员的评议考核工作。各级政府应当根据职责和《若干意见》的要求,积极配合做好国务院实行垂直管理和实行双重管理的行政执法部门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工作。

执法评议考核必须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坚持群众路线,增强行政层级监督实效。评议考核的内容主要是:行政执法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行政执法人员是否持有合法有效的执法证件;行政执法部门和行政执法人员是否依法行使执法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行政执法行为是否符合执法权限;适用法律依据是否正确、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是否合法;行政执法决定的内容是否合法、适当;行政执法机关的监督管理措施是否落实;重大具体行政行为是否报送备案;对行政执法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是否及时整改;行政执法决定的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结果及其履行情况;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是否落实;行政执法案卷是否完整、规范,等等。根据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评议考核的内容可以有所侧重。具体评议考核办法由各级政府和省级有关部门制定。

各级政府对所属部门行政执法工作情况的评议考核办法,由各级政府法制部门会同人事、监察等部门负责制定。这项工作应在20*年3月底前完成,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二)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关键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要建立和落实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对有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行政执法部门、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应依法追究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省政府将制定统一的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办法,各地、各部门可根据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这项工作由省法制办会同省监察厅、人事厅负责,在20*年4月底前完成。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必要保障。

推行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是保障行政执法机关行政行为合法、高效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及其行政执法部门都应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的作用,加强力量。各级政府和省级主管部门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同时承担本地区、本系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责任,切实加强对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组织有关部门骨干力量集中办公,并在人力、物力和工作经费方面给予必要的保障,确保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按期完成。

(二)加强工作配合,发挥各部门作用。

省法制办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综合协调和监督指导,认真做好各项工作;省编办、监察厅和人事厅要按照《纲要》和《若干意见》的有关要求以及职责分工,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的同时,积极配合省法制办做好有关工作。市、县(市、区)政府法制、编制、监察和人事部门,也要加强配合,根据分工履行职责,按本实施意见的要求落实好各项工作。各级行政执法部门要按照《若干意见》和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和工作安排,做好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各项工作。

(三)加强监督指导,落实工作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