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设计规划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设计规划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设计规划书

职业设计规划书范文1

【关键词】 岭南 高职院 一体化

【Abstract】 From the aspects of site planning and volume assembly, space molding and place construction, building plan organization and building elevation molding, etc. to introduce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Dongguan?Polytechinic. By means of practical verification and summary extract, to explore planning model of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ampus that adapts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Factory, community, campus integration in 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Key words】South of the Five Ridges,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Integration

一、概况

作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方圆72平方公里,拥有8平方公里淡水湖和14平方公里生态绿地,园区中心区(教育研发区)现有4所大学院校,在城市经营理念影响下,通过建设“资源共享、产学研基地”的高教集聚区在一段时间内是政府加快城市进程的策略之一,东莞作为全国乃至世界的制造中心,职业技术教育更成为东莞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技能人才的支撑。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建于松山湖产业园中心区内,位于石大路以东、玉兰路以南、新城路以西、大学路以北(图1)。地块北边长954m,东边长595m,南边长1100m,西边长475m,呈比较规则的四边形,总用地为55.36hm2,总建筑面积33.08万m2。东莞职院以全日制大专学历高职教育为主,开设以工科为主的实用型专业,实行“2+1”的教学模式,即二年核心技术课程,一年职业培训(实际操作)。东莞职院计划招生在校生人数达到8000至10000人的规模。

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性质并非技术研发性质,也不是研究型大学,与普通院校最大的不同在于人才培养的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具备多样性、职业性与社区性特点,在设计当中认真研究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并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是本次校园规划设计中的重点。东莞职院校园规划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建设用地由四周向中心走低呈盆地状,基地内部约有1/4的水面,环境优美,基本为环绕水面展开的缓坡山地(图2)。独特的地形地貌赋予了校园无可比拟的景观资源,我们综合考虑基地独特条件、岭南地域特色、高职教育特点、规划和建设的基本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营造出一个具有得乎人情、寓于山水的生态环境,“一带多中心”的空间形态,通透、空灵的建筑造型,形成功能经济、校园形态、人文地域共同协同发展的南粤高职院校新面貌(图3)。

二、规划构思

当代高职院校园规划的特点是,功能布局综合化、空间结构集约化,重视交往空间、重视校企合作空间。综合开发教学用地、实训中心区域的混合功能、校内设置工业区等发展趋势,使得高职院校园相对于传统校园的结构发生了改变。我们在规划设计中,把握多样化的布局形式,结合校园独特资源条件,融建筑、水系、绿地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紧抓职业教育的办学特点,创造疏朗开阔而又层次丰富的整体校园外部空间,形成自然人文环境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

1.得乎人情、寓之山水的生态环境

基地原为农业用地,地势平缓,场地中心是大面积鱼塘,西边是农业住房小区。在规划中,我们强调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将原鱼塘发展成为中心生态湖景区,保留鱼塘四周的原生态草坡,沿中心湖面主景区形成缓坡,成为校园环境主要的景观资源;根据地形地貌,充分利用原有景观水体,滨水种植各种水生植物,设置滨水景观绿化带;在各建筑组团之间组织庭院绿化景观系统,形成微观层次的绿化空间,且景观庭院均面向中心景观水面敞开。整个校园景观系统点、线、面结合,形成丛林掩映、山色相溶、水面贯穿、绿脉相联的校园生态环境。

2.“一带多中心”的空间形态

东莞职院的规划空间形态主要结构特点为“一带多中心”布局,以系统的开放空间来加强校区的整体性。首先我们确定基地原有水体和两岸绿化空间共同构成中心景观生态带,结合自然地形和功能要求,将整个校区划分为校前区、实训区、中心湖景区、中心教学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区、教工生活区7个功能区,各功能区以内部广场园林为中心,并面向中心景观带敞开(图3)。

我们以一条贯穿南北的步行主轴将校园各具特色的空间连成整体,校前区位于基地南侧,行政楼和实验楼围合形成校前广场,形成强导向性的序列空间,作为从南校门为起始的主轴的开端;经过一座横跨中心湖面的步行桥后,是教学中心区的开敞广场;教学中心区西侧图书馆(图4)面湖而建,与区内教学楼以连廊连接;教学楼的布置我们充分考虑了教学工厂式的一体化综合楼与基础学楼的并存(图5,图6),东西向曲折延伸的教学楼与图书馆及连廊共同围合成教学中心区核心广场(图7),广场沿缓坡跌级而建,形成面向中心区水面的主要开放空间;穿过中心区教学楼首层的架空层,主轴一直延伸到位于北面生活区中的学生活动中心作为结束。教学楼、图书馆、实训楼、培训楼、实验楼、行政楼(图8)围绕湖滨布置,形成两个方向的轴线,将教学中心区串联起来。除了南北贯通的步行主轴,我们还将主要步行系统布置在中心景观带上,与沿着水面边缘的车行环路相伴,最大限度保证水面景观的完整性,环状的步行系统将7个功能区串联在一起。

在中心景观带的东西两侧,是实习实训区和体育运动区。高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因此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点,是教学与生产的统一,是最重要的校园建筑。我们考虑到实训中心具有开放性以及整体可生长性的特点,将实习实训区设在校园基地的西侧,位置相对独立,同中心区分隔开,减少实训噪声对校园的影响;同时此区域紧邻西面繁忙的城市道路,利于向社会开放。实训中心以U型平面为主,建筑结合山地灵活布置。体育运动区位于校园基地的东侧,由田径运动场、体育馆和球场组成,距离学生宿舍区和教学中心区都较近,方便学生使用(图9)。

学生生活区位于校园基地东北侧,考虑到使用者的不同学历和不同层次,采用簇群设计来满足高职学生的实训需求(图10),规划上生活区沿山势灵活布置,依照地形化整为零分成几个台地、多个组团,在生活区与教学区之间则由学生食堂、食堂后勤楼和学生活动中心构成的学生生活设施分隔开来。

3.通透、空灵的建筑造型

为了体现山水田园的校园环境,实现“因地制宜、巧于因借”,规划中对建筑提出“通”“透”的要求,开放空间实现对水面景观的借景。充分考虑场地中的水面景观,结合水面划分校园建设用地、布置校园各功能分区,避免对原有水面的破坏,也使各分区建设用地面积不至于过大,起到建筑体量化整为零的效果。

东莞地处亚热带的岭南地区,气候以湿热多雨为主要特征,岭南地域建筑讲究通透和空灵,强调通风和遮阳。为适应南方气候,我们在设计中采用院落式小进深的建筑形式来组织自然通风,设置架空层并与中庭结合加强通风效果,还运用连廊相互串连、设置休息观景平台等多种形式,引导气流、降温除湿、改善环境;屋檐出挑深远,提供避雨功能又使立面凹凸有变化;设置遮阳板,既丰富建筑光影效果又改善了建筑室内物理环境。

行政办公楼采取合院式布置,首层中庭中空,造型采用条形窗、竖向的条形玻璃幕墙等元素。主教学楼滨水而建,采用底层架空、架设室外观景梯的方法,利于中心区景观与各功能区间视线的渗透;临湖面设置休息平台,各功能区通过连廊及室外观景平系;立面上通过屋檐的出挑,以及标准层外轮廓的变化来打破大体量带来的封闭感。

图书馆临湖而建,是整个校区的空间中心,圆形的建筑体量、底层架空的处理和出挑在水面上的阅览室成为视线焦点。“水上阅览室”采用大悬挑结构,立面上强调丰富的建筑造型、体块组合与穿插效果,与东西延伸的教学楼条形建筑以连廊相连,点线结合,形成校园内主要的对景建筑。

沿环湖景观路布置的实训中心采用与道路尺度相适应的立面处理,利用体块的组合形成雕塑感的建筑界面,纯净的立面风格很好的体现了实训建筑的性格。实训中心底层为大进深空间,为模拟工厂环境需要形成大尺度空间,设计中利用地形的高差形成三个地台,运用体块的错动组合,将其分解成与周边建筑相呼应的尺度,消除了大尺度体量对环境的影响。建筑群首层采用统一的柱廊,造型采用遮阳板形式,形成统一的连续界面,局部运用漆成哑光蓝色的钢构件,体现工业建筑感和高科技感。

三、结语

职业设计规划书范文2

关键词:游戏;人才培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7)08-0145--02

从古至今人类对游戏的需求有增无减,从大英博物馆中最早的桌游藏品,到如今风靡半个地球的手机游戏《PokermonGo》,游戏从最初的实物游戏发展为现在的虚拟游戏,无论从数量、内容、类型、方式等方面都进入了崭新发展阶段,中国游戏产业前景一片光明。为了适应国内游戏产业的发展,我国高等院校近十年陆续开设了游戏设计与制作的相关专业,但游戏专业多数建立在动画、数字媒体专业基础之上,开设时间晚、发展时间短、缺乏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都无法满足行业发展需求。游戏专业教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专业,教学质量直接反映到实践环节。2015年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简称苏工艺)与游戏企业苏州乐美馆软件有限公司(简称乐美馆)开设校企合作定向班。定向班课程结合游戏专业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寻找适合游戏专业的教育理论依据,探究可操作的教学规划,为艺术类高职院校游戏专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出尝试。

1人才培养方案

1.1行业背景调研

游戏产业是一个特殊的文化产业,既有文学、艺术的创新,又有资本运作的商业服务文化,其强劲的活力和生命力在2010年金融危机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我国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下,游戏产业却以“逆势增长”的姿态发展。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十二五规划”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为我国游戏产业的发展设立了各类扶持政策并提供了优越的平台,配套法规也进一步完善。根据《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调查报告》所统计的数据显示游戏产业仍在不断地持续发展并且势头迅猛。面对广阔的市场需求,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的国内游戏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行业发展需求。

1.2专业基本情况

苏工艺2004年开设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在同类院校中率先进行游戏教学的探索,并着重游戏美术的人才培养,以校企联动"32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建设了“游戏设计”与“游戏制作”两个工作室,工作室的人才培养分别对应游戏企业相关岗位,并努力做到在校培养与企业岗位能力零距离衔接。截至2015年历届毕业生总人数超过500人,通过毕业生的反馈和用人单位回访显示,毕业生整体素质优秀,动手的能力较强,艺术修养深厚,技能扎实,踏实勤奋,已有多名学生从基层做起,栖身管理层成为企业发展的骨干人才。游戏专业自成立以来充分利用区域优势与游戏企业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关系,目前已成为苏州乃至长三角周边最主要的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训输出中心之一。

1.3人才培养目标

苏工艺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以游戏设计行业标准为培养依据,面向长三角地区,辐射周边。依据德技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理念,以“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依托优质互补的教学团队,构建大专业平台+小专门方向的“双融合”的课程体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精技术,详流程,懂设计”的高素质技能型游戏专业人才。对应岗位包括:游戏策划师、概念设计师、原画设计师、界面设计师、模型师、材质与贴图师、角色动作师、特效师、后期合成师等。

2课程体系与教学规划

2.1课程体系

苏工艺游戏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任务及毕业资格审核的相关要求,构建大专业平台基础+小专门方向工作室的“双融合”课程体系,见图1。大专业平台基础课程围绕基础设计能力与创造能力进行训练,夯实专业基础,为小专业方向选择提供支撑。小专门方向工作室课程主要围绕专业技术能力与职业能力进行培养,形成专业工作室方向的模块化课程,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对应相应的工作室课程模块。构建项目引导教学的“主题式教学法”,将知识点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减少模式化的理论内容,增加实践部分,导入对应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项目课题或经典案例进行实训教学,每个工作室课程都是项目教学,教学流程与项目流程保持一致,使学生掌握游戏行业必须的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此外合理安排专业拓展类课程,保证人才综合素质能力的教育训练。

2.2校企合作课程教学规划

2015年苏工艺引入乐美馆开设游戏专业校企合作定向班,共同培养符合游戏行业发展、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力强的高技能游戏人才。参照人才培养的要求,即时更新课程内容,在现有“游戏制作项目工作室”课程中嵌入“苏州乐美馆校企合作课程”,使得课程安排与企业制作要求与用人标准保持一致性。

2.2.1教学设计

苏州乐美馆校企班合作课程处于课程体系中第五学期的小专门方向工作室课程,教学对象为游戏制作工作室三年级上学期学生。此时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已具备游戏制作中理论能力及二维、三维软件的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三维游戏美术作品。本课程16周共288课时,其中96课时为理论授课,192课时为学生实践练习,由苏工艺专业教师与乐美馆资深美术指导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开展授课。由苏工艺教师把控教学节奏,企业教师引入公司实际项目,使学生能够利用一学期时间串联起所有科目,有效对课程体系及课程群进行脉络式掌握。

2.2.2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依照原有课程内容结合企业项目客观需要,授课内容选择由浅入深的“次世代游戏”主题,由制作难度相对较低的“老式电话机”入手,制作周期为10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22%,该阶段掌握低模与高模制作,合理拆分UV,烘焙及处理法线贴图方法。1-4周阶段课程结束时掌握“次世代游戏”完整制作流程,学生达到独立完成“电话机”制作能力。5-11周制作较为复杂的军用设备,包括“车辆――东风猛士”与“枪”,制作周期为22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48%,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快速制作高模”的技巧,并分析“机械模型结构”,使学生能够制作出面数合理、主次关系明确的复杂模型,掌握材质的选择与处理、高光贴图的技巧。12-16周为数字雕刻软件提高学习阶段,制作周期为130小时(含课外),占课程比重30%,学生将掌握如何制作出复杂曲面物体,雕刻出窗帘、沙发、石头等不同材质物体。

2.2.3作业与评价

学生在项目课程的各阶段需要按时完成相应作业,包括“老式电话机”、“车辆”、“枪”、“数字雕刻”四部分,如第4周结束时必须完成“老式电话机”制作。此外有些知识点需要当天验收作业成果,如第7周的周三上午讲授“车辆设备模型低模UV",下午课程结束前验收“低模UV”进度。

由校企双方授课教师共同制定了“乐美馆校企合作工作室课程评估标准表”见表1,主要包括“作品考核点”与“学业报告书考核点”两部分。“作品考核点”共100分,其中能力点包括:A设计能力占30%,B制作技术实现占40%;C沟通协作与口头表达占20%;D工作态度占10%。“学业报告书考核点”共100分,其中能力点包括:A结构安排占2D%;B过程记录占25%;C内容呈现占25%;D版式有设计感占30%。

2)学业报告书考核点

课程结束时安排学期课程答辩,由多位专业教师及企业专家组成多元评价团队,依照评分标准全方位考察学生该阶段项目学习的情况,包括职业技能、综合素养、个人提升空间多方面。

职业设计规划书范文3

收稿日期:2013-10-09

作者简介:黄琪(1974-),女,上海济光学院建筑系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E-mail)。

摘要:高职教育以高等技能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其教学特点与本科不同,与其他层次职业教育也有所区别。文章以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为例,以实践技能的培养为导向,以适度创新能力培养为支撑,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具有鲜明高职特色的教学改革进行了阐述,为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实践技能;适度创新能力;居住小区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TU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2909(2014)01-0072-04

一、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研究背景

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主要是建筑师助理。建筑师助理应掌握专业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综合技能,具备建筑识图与制图能力、方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综合设计能力、建筑方案的理解与深化能力、施工图制图能力、建筑方案的综合表达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其中核心技能―方案设计能力的培养,主要由二年级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建筑设计原理来承担。但是目前这些核心主干课程像建筑历史、建筑结构、建筑构造、建筑法规等均自成体系,相互之间缺乏联系。除了正确制图与识图外,学生在方案理解、规范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和巩固,方案设计能力、施工图制作与项目管理等方面的核心技能尤其需要强化,否则无法具备三年级毕业设计所要求的建筑方案综合表达能力。 继一年级基础专业课程之后开设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正是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如何凸显高职特色以区别于本科?如何达到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发挥建筑与规划相结合的优势?如何做好二年级建筑专业教学体系与三年级毕业设计课程的顺利衔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教学理念的改革

(一)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二年级专业教学的核心主干课程,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将二年级专业课程所培养的核心技能综合应用于居住小区规划方案中,强化、巩固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为全面整合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见图1)。居住小区规划作为目前最普遍的设计项目类型,绝大多数中小型建筑设计公司都会有所接触,而高职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学生会进入此类设计企业,因此,居住小区规划所涉及的设计方法与实践技能的学习和培养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就业和职业前景。同时,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从整体入手,搭建道路骨架,进而完成总体布局,其后进行单体建筑方案设计的方法,对学生由二年级单体建筑设计核心技能的培养,转入三年级从整体入手的毕业综合技能训练起着重要的衔接作用,可见,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图1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与二年级其他核心主干课程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理念

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市场定位,结合高职教学特点以及学生生源状况,居住小区规划课程建设以 “因岗施教、因材施教、项目导向、工学结合”为指导思想,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创新。首先在课程教学理念上,因岗施教,即以实践技能的培养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材施教,即以创新意识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发展空间。与理论课不同,无论是本科还是高职,专业设计课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方案设计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本科层次的设计课重在培养学生对较大范围的建筑群体与环境的综合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处理能力[1] ,以及规划方案的构思与空间结构形态创新的能力,高职的设计课程更多的是因岗施教,如经济技术指标计算、方案表达等具体操作层面上的技能训练,以满足建筑师助理辅助、深化与完成主创建筑师方案的岗位需求。但是,高职教育毕竟有别于其他层次的职业教育,尤其对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而言,即便是绘图员,也不能完全缺失创新意识。高职教育的因材施教主要是为学生创造个人发展空间,使学生从业之后不仅能完成相关技能操作,还能以自身的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三、教学内容与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教学指导思想,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按照岗位所需技能,分为居住小区规划基础知识、居住小区规划案例抄绘与分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以及方案综合表达四个部分。根据学生学习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方法的状况与技能掌握程度,设置不同技能的训练环节,从理论学习到操作层面层层递进,每个教学单元都以真实案例为载体来讲解相关知识(见图2)。如以真实案例讲解居住小区规划四大基础知识点:功能布局、道路设计、景观设计、技术经济指标;以真实案例进行抄绘与分析;以真实工程项目作为居住小区规划的模拟题目;以设计院真实成果文本样式作为方案综合表达要求的标准参照。为了与本科教育有所区别,该课程立足高职特色,每个教学单元均紧密结合高职学生就业特点进行创新性设计:第一单元的教学重点不像本科教育进行全面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与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而是把有限的理论教学时间放在与小区方案规划设计知识直接相关的四大基础知识点上;第二单元专门安排针对高职学生的分析图画法技能训练;第三单元主要强调方案的合理性与技术性,而本科教育的方案构思则重在独特创新性与多方案的比较性;第四单元的方案综合表达技能训练,本科教育重在培养学生图纸表达的手绘创新能力,而高职教育则把总学时的一半时间安排在多种计算机软件技能的训练上,因为计算机操作技能对高职学生来说非常重要,把灵活运用各种软件与图面表达结合起来,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需要重点强化的技能,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能力的训练则自始至终贯穿于四个教学单元,进行反复训练。

图2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教学框架 这种结合高职学生特点,以真实项目为载体进行基本技能训练来组织整个教学模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项目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方向。每个技能训练单元又包括“技能知识点讲解、技能训练目标与内容、技能评分、单元小结”等环节,通过“一个单元教学、一个课题训练、一个技能掌握”的方式确保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该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根据每个技能单元的难易程度设置计分权重,在期末叠加评定学期总成绩,以改变以往笼统的计分方式 (见图3)。

图3 考核方式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与本科教育重原理的教学方式不同,高职教育重视实地踏勘与案例调研,强调工学结合,实践中采用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借助不断完善的教学信息化平台[1],在教学方法上逐渐形成“单元式教学”、“企业进课堂”、“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座”等富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其中真实案例讲解、纠错式案例抄绘与分析等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有别于本科学生,需要不断重复、巩固与强化才能消化和掌握知识,因此对该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如技术经济指标计算可利用直观的3维动画视频展示,并采用知识点循环巩固的单元教学方法,通过不断的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切实掌握相关技能。在案例抄绘单元教学中采用“纠错法”, 即针对案例中存在的表达错误,引导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深入领会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方法与表达技巧。目前用人单位对高职建筑专业学生电脑使用的熟练程度尤为关注,为此,在方案综合表达单元安排Photoshop(总图渲染)、Illustrator(分析图绘制)、Sketch up(模型构建)、In design(图纸排版)等软件使用的训练环节,由专业教师结合案例教授软件操作技巧。

为了激发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能动性,提升就业竞争力,该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同时,还积极探索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机制。例如对学生设计作品进行展示评选,鼓励学生通过动画技术真实展现个人小区规划方案,优胜者的方案将留作教学视频,这种做法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相关动画软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建筑单体作品的机会(见图4),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图4 学生方案综合表达案例 五、结语

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专门针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开设的特色课程,其主要内容是二年级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中小型建筑设计原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的统筹应用,也是多种计算机绘图技术在成果表达上的综合实践训练。对居住小区规划类知识的学习,及其从整体到单体设计方法的训练,将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居住小区规划课程作为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如何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以更好地发挥该课程在培养专业人才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静,李佳艺. 拓展・创新・互动――建筑学专业居住小区规划课程设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 2003建筑教育国际论坛[D] .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80.

Residential planning course teach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specialty

HUANG Qi, SONG Wenjun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Shanghai Jiguang Polytechnic College, Shanghai 201901, P. R. China)

职业设计规划书范文4

【关键词】任务驱动模式 园林规划设计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35

为顺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现代教育提出了要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的新时期新人类的教育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学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引进了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园林设计规划的理论知识,而且亲自体验设计规划发散思维的过程,体会创造、创新带来的喜悦,使学生在独立或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教师来讲,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引进具有很大价值,在课堂上,教师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合理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来尽可能提高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率。

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通过对现有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自主探索、合作探究,完成某一个特定的任务,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学习实践能力。相比于传y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模式的最大优势在于改变了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实现了“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创新思维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断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更大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最终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任务驱动模式的基本环节包括确定任务、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三部分。不同部分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作用,教师在采用任务驱动模式授课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这一流程,从而保证该模式在提高授课效率方面的作用能够发挥出来。在任务驱动模式中,任务的设置是核心,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一个优秀的问题或任务不仅与课程教学内容、目标相一致,同时也能够更大程度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激发他们理解、分析并完成任务的欲望,符合探索性学习的特点。

二、任务驱动模式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

园林规划设计是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十分重要的设计类课程之一,它在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的基础上,结合了园林建筑、园林工程设计等学科。教学的重点包括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实践做基础,进行具体项目的规划设计是课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定,是很好的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具体的应用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定项目任务

任务驱动模式的核心是“任务”,一个优秀的教学任务需要尊重学生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教师在布置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避免任务过于新颖、难度过大。同时,任务要符合整体教学框架的需求,最好是从总目标中分出的若干小目标之一,符合课程教学学时要求。当然,由于职业学校往往同校外企业存在联合办学关系,因此可以将实际的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拿到课堂中来,供学生练手,这种真实的训练项目往往比利用校园、公园等园林绿地进行的虚拟设计项目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确定具体任务之后,学生为了达成任务,需要将任务划分成若干阶段。以某地一处小公园为例,第一阶段的任务是到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了解公园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第二阶段是根据要求完成小公园的总平面图、植物配置图、植物施工图、鸟瞰图、景观设计说明书等成果。

(二)实施任务计划

在确定任务主题和划分任务实施阶段计划书之后,学生可以正式开始实施任务。根据任务量的不同,可以采用自主完成任务的方式,也可以分组完成任务。不同的方式具有不同的优势,自主完成任务能够使学生接触到更加全面的园林景观设计知识,分组协作完成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赋予设计项目更多的创新点。

以分组写作设计为例,教师在项目实施之前,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点将班内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人数控制在10人以内,并选出小组负责人,要求小组其他成员需要在负责人的引导和分配下共同完成设计工作。项目负责人作为小组的主要领导者需要根据任务计划书完成小组成员工作内容和工作量的分工,要让每一个小组成员充分参与到设计实践中来,避免任务驱动模式教学方法流于形式。在整个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监督的作用。

项目实施的第一阶段需要进行现场勘查,校外项目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实地考察,如果进行实地考察存在困难,也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图片文字资料作为参考。进行实地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项目场地现有的建筑、植被情况以及场地的水文、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实际考察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看到的事物来构思设计要点。实地考察之后,小组成员需要整理场地资料和现有的植被、建筑情况,交流设计想法,共同讨论设计要点,并以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要求为依据确定整个场地规划设计的总体构思。教师在学生整体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全局,发挥检查督促的作用。

最后,小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完成场地设计初稿,并通过教师指点和组内讨论的方式,在初稿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进一步完善细节,形成最终版本,并制作展板和图纸集,汇总最终的提交成果。

(三)效果评价阶段

在任务完成之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进行设计展示环节,展示的内容包括设计效果图、设计构思和设计过程。在学生展示完成后,教师和学生代表需要指出项目的亮点,对取得的成绩给予适当鼓励,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提高他们学习创新的动力,同时还要指出规划项目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促使学生进行反省,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设计能力和对课程理论知识的认识程度。在评选活动的最后,教师和学生还要确定最优秀的设计作品,并做好作品的归档保存工作。

职业设计规划书范文5

【关键词】职业能力 工作任务 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23-01

步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各级部门非常重视,尤其是教育部,其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即突出强调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工学结合”,再现真实环境,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国民经济建设培养输送各类应用型人才。

所谓职业能力不同于职业技能与职业资格,是指员工在职业环境的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胜任能力,其一般包括专业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基本职业能力,还包括综合职业能力即关键能力——它不再是简单的职业技能或者知识范畴的能力,而是一种源于基本职业能力却超越该能力的一种具体的专业能力以外的一种能力,比如职业发生变化,或者组织形式发生变更,劳动者仍然能继续进行的一种应变能力。

我院作为浙江省示范建设院校之一,在示范建设期间不断深入企业调研、走访兄弟院校学习他们的宝贵经验,同时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骨干、以及骨干教师共同探讨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我院系统安全类实训的教学模式——融“企业场景、工作任务、职业规范”于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即实训教学场地布置企业公司化、实训教学内容设置企业公司化(即以企业真实案例为平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主体的教学)、实训管理制度企业公司化(培养学生准员工的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

一、实训教学场地企业化

要在实训教学中进行企业化管理与培养,首先必须再现一个近似真实企业的实训场地,创设一个逼真的工作环境是第一步。在安全实训室内我们采用施工与设计规划分区隔离,整个实训室分为工作区、施工区、讨论区。每一张桌子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组,各个项目组相互分离,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区(每桌的长方形区域)、讨论区(每桌的圆形区域,主要方便项目组在接到项目后,在项目组长的带领下讨论设计项目方案),以及每组有对应的施工场地。整个实训室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企业的感觉,使学生第一感觉是以准员工的身份进入,为培训学生的职业能力做好铺垫。

二、实训教学内容企业化

如果先进的实验设备,没有合理的教学内容与之相配,那么一切都是惶然。为了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我院骨干教师和行业专家、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以市场需求为根本,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服务工作岗位为教学目标,科学合理地规划组织教学内容,时时牢记实用性、新颖性、实施性、层次性等原则,并在真实案例的筛选过程中将职业道德的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

专业教师以企业真实案例为平台,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任务为主体的实训教学。让学生在实训中以项目组的形式分小组进行实施项目,时时以准员工的职业规范标准要求自身。具体教学过程由教师与学生两条主线同步交互进行:第一步,由教师分发招标书,就任务需求,然后学生自由搭组,组成各个项目组,评选出自己的项目负责人,然后选择合适的项目进行分析、调研、规划设计,形成自己的设计方案,完成投标书的基本内容,然后把投标书发给教师,由评审委员会评审,公布结果;第二步,各个项目组分工合作,讨论实施方案,并进行实施阶段,最后测试项目;第三步,由评审委员验收各个项目,最后评选出最佳项目。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1)第一阶段

实训指导教师首先根据按项目组需求进行分组,并由小组推选出项目组负责人,然后成立由指导老师为主席、各项目组负责人为评审的的临时评审委员会。与此同时,教师公布事先准备好的几个公司的项目需求,供学生选择。

各项目根据本组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适合本组的,接着收集信息,组内讨论,分析规划,撰写项目方案和汇报PPT,写投标书。在指定时间,项目组分别请代表阐述自己的方案,接受评审委员会的考核,并投票决定是否通过,若落选,重选题,否则继续。

2)第二阶段

各小组首先细化设计方案,然后制定项目计划,再由项目组负责人对项目进行划分(提交教师审核),最后下发。在实训室中完成项目设计方案的内容,测试人员同步跟进,及时记录测试清单,教师巡回指导,碰到共性问题集中讲解。与此同时,各负责人及时向教师汇报小组情况,以便教师掌握项目的实施进度。项目实施完成后,学生小组进行交叉测试。检查是否全部实现项目所要求的内容,并及时进行整改。最后,撰写竣工报告,项目汇报的PPT。

3)第三阶段

各组向演示项目,随时提问,分享项目开发经验。评审委员会按照学生提交的工作成果、参照项目进度计划,以及项目实际需要,确认总结学生的阶段工作成果。最后由学生和老师共同评选出最佳项目组。

三、实训管理制度企业化

身份决定了态度。学生的身份,在思想意识上会以学习和提升技能、知识为出发点;而员工身份决定了工作态度,表现为认同企业规章制度,自觉服从管理,协调团队合作和寻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我们以企业要求员工的方式要求学生,让学生转变身份,培养学生准员工意识,学生转变身份成为准员工。学生和员工的身份有机的融合,同时我们在实训中加强学生考勤管理, 强化劳动纪律。每次实训要求签到, 未按时签到者以违反劳动纪律论处, 并计入平时成绩。其次,规范实训仪器工具、材料管理。

总之,将企业模式引入实训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同时参照企业管理制定有关制度并严格执行, 是培养学生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李立. 高职高专实训教学的企业化管理模式与实践. 技术与教育, 2006(1).

[2]傅昌德, 冯雪萍. 高职生产性实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4).

职业设计规划书范文6

关键词: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质量管理,进度控制,验收管理

1.工业与民用建筑管理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1设计规划

一般来说,工业建筑和民用建筑的生产和使用大致可以分位三个阶段,即设计规划阶段,施工阶段和物业管理阶段。项目的外观、规模、功能等都是在设计规划阶段完成的。在相当程度上,设计规划的质量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因此,需要在设计阶段进行质量成本管理以提高工程质量和控制工程成本。

1.2建材产品的质量

由于建筑材料的持续涨价,在实际施工中,不少施工单位为了减少工程成本,存在着偷工减料和以次充好的现象,建筑中的一些设施出现了不合格的问题。

1.3内部管理与监察

调查中发现,施工单位内部管理的不规范、职责的不明确、监察的不到位往往导致工程质量的不合格或施工期限的拖延,致使工程不能按规划的方案实施。

1.4技术与设备因素

工业和民用建筑的工程本身都由很多环节构成,工程管理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有足够的技术支撑。一旦缺乏技术支撑,便难以保证工程质量。同时,施工设备的机械化程度是工程质量的另一个有力保证。

2.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

2.1推广新技术、新设备

不管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足够的技术支撑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因素。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施工单位应不断推广各项新技术、各种新设备,例如混凝土与钢筋施工新技术,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操作中提高施工水平,保证管理工程项目的质量。

2.2严格技术标准

工程技术标准是由专业工程人员研究和制定的,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的严格的技术标准。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任何工程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相关工程技术标准施工。只有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是技术按照标准规范施工的,才能使整体的工程质量得到保证。

2.4严格检查隐蔽工程

严格检查施工中的隐蔽工程是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对隐蔽工程的管理已经有很多成熟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但是如果要保证隐蔽工程的质量,一定要在施工中做到彻底的监督和管理。

3.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进度管理

3.1加强各方联络, 认真落实工程进度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要求设计方、施工方、投资方必须随时随地进行沟通与交流,同时各方都需要及时地了解到工程的具体进展情况。一旦发现问题,三方必须及时进行沟通和研究,并及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严格保障工程的进度。

3.2严格保证建筑材料的供应

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建筑施工材料都是建筑施工所离不开的。一旦建筑施工材料的供应链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因此,在工业与民用建筑的管理中,施工单位务必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购买质量合格的建筑材料并及时运送到施工现场,同时提品使用说明书、合格证等材料,确保工程的进度照常进行。

3.3投资方要按时支付工程款

为了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投资方必须及时支付工程款。如果施工过程中出现资金周转受阻的情况,必将导致无法购买施工材料、无法支付工人工资等情况,导致施工不能正常进行,拖延工程进度。

4.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验收管理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中,作为工程管理的最后一道工序,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项目的验收一般可以分为分项工程验收、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等几类:

4.1分项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验收中,分项工程通常由施工单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验收,然后将验收记录提交到监理单位,同时由监理单位确认核查。对于重要的分项工程或者关键部位的分项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由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根据设计、图纸、规范和质量标准进行检查验收。

4.2分部工程验收

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一般情况下需要分别承包给不同的单位来进行。分部工程通常是由施工单位各施工队组织有关人员在该分部工程所包含的分项工程验收的基础上,按分部工程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于重要的和关键的分部工程,在施工单位自检的基础上,由监理单位组织验收。

4.3单位工程验收

在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在单位工程完工后,通常首先由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向监理工程师提出验收申请。在接到施工单位的验收申请后,监理工程师应当对单位工程的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审查,并组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和质量监督部门的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合同、规范、标准相对照,最后判断该单位工程的质量是否达到规定要求,得出是否同意验收的结论。

5.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目前情况下,我国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已经普遍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制度,然而其中的方法大多是照搬其他行业的科学管理方式,很多方式并不完全适应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操作中,很多缺点和弊端已经逐渐暴露出来。我们需要在现有的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改革和创新,以满足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需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5.1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根据我国情况对工程管理方法加以创新

由于许多发达国家的建筑行业发展历史比较悠久, 在长时间的工程管理工作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工程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国内的工程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对国外建筑行业管理理念的借鉴和学习。然而应该坚持只取其精华而弃其糟粕的学习思想,同时必须要结合国内建筑行业的实际情况,加以运用和创新, 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建筑行业管理方法。

5.2努力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引导其主动参与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

从本质上看,建筑工程的施工和完成都是人的劳动和智慧的成果。所以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等诸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对工业和民用建筑工程管理方法的创新,其根本在于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是否具有足够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质。只有既具备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知识、工程施工常识、工程管理法律知识等基本技能,又能对工程施工提供客观得、可行的、有价值的意见的建筑工程管理人员,才能更好的完成工作。所以只有努力提升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其积极参与到建立管理方法的创新工作中,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国内工程管理方法较落后的现状。

5.3在总结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 对工程管理方法进行创新。

在国内,虽然在多年的建筑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但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工程管理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不断地总结和改正。同样,建筑工程管理人员也必须在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的基础上,对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和完善,才能保证工程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1]崔永坤.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25):197-198

[2]王慧来.浅谈如何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管理[J].民营科技.2011,(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