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1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模式的冲击,突出表现为: 金融创新快,交易成本低,金融脱媒.这会改变金融市场结构,影响经济主体的金融行为,导致货币政策路径发生改变,削弱货币政策有效性.因此,我们重点从互联网金融对货币需求、货币供给以及货币政策效率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机理.

第一,互联网金融的相关金融创新,会改变传统的货币需求动机,影响公众的货币需求结构.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金融产品及工具创新层出不穷,在提高金融产品流动性、盈利性、降低交易成本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公众的货币需求结构产生了影响.根据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包括交易性货币需求、投机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投机需求三种,其中: 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投机需求与收入呈正相关关系,通常比较稳定,一般不会出现太大的变化; 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呈现负相关关系,通常容易受到市场利率、投资预期、机会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产品的收益得到提高,交易便利性得到改善,交易效率也大幅提高,这会增加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改变公众的货币需求结构,例如刺激部分的预防性货币需求向投机性货币需求转变.

第二,互联网金融引发的产品同质化,会加快金融产品间的转换,影响社会的货币流通速度.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金融创新产生的很多金融产品都具有较强的货币流动性.根据费雪方程,货币流通速度与价格、商品交易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货币数量呈负相关关系,也即在社会总商品名义价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货币需求的减少会导致货币流通速度的加快.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印证了互联网金融会减少交易性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加快全社会的货币流通速度.例如: 网上支付、基于电商平台的中小额支付等金融创新,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也加快了货币流通; 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使支付方式更趋多样化,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减少公众货币需求的作用.

第三,互联网金融导致的货币层次模糊化,会提高货币乘数,对货币供应量产生影响.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信贷、保险、股权、债券之间的相互转化越来越便利,传统意义的货币层次区分越来越模糊,直接导致 M1 比 M0 更加活跃,支票比现金的周转还要快捷.因此,互联网虚拟货币、比特币等电子货币的发展,将会对传统的通货产生明显的替代,表现在货币创造机制上,即为通货存款比率下降,货币乘数上升,货币供应量增加.例如: 近年来存款类机构和非存款类机构之间的业务界限趋于模糊化,非存款类机构的资源配置能力加强,金融脱媒现象更加严重,商业银行存款尤其是中小客户存款大量流失,在一定程度上对货币政策实施构成了不小冲击.

第四,互联网金融增强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会不利于货币政策传导,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传统的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模式受到冲击,带来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复杂化.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尤其是互联网虚拟货币的出现和发展,会导致基础货币、M1 增速以及社会融资规模等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失真,从而影响货币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货币政策传导的传统观点,银行信贷在货币政策的传导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近年来的实际情况是,金融创新催生了很多新型金融工具,对传统的银行信贷工具形成了一定程度的替代,导致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渠道传导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被削弱了,但也说明未来的货币政策制定应考虑互联网金融可能产生的影响.

第五,互联网金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会影响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金融创新,加快了金融转型,加速了利率市场步伐,以及促进了金融业的融合,从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两个维度对货币政策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互联网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要求货币当局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更多地考虑互联网金融的因素及潜在影响.特别指出的是,互联网金融既提高了货币供给,也降低了货币需求,尤其是未来虚拟货币的发展更可能对传统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不小的冲击.

二、互联网金融对货币政策影响的现实挑战

互联网金融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法律定位不清晰,第三方存款制度缺失,内控制度不健全.而从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风险又主要表现在第三方支付和 P2P 网络借贷这两种模式上,并且对传统货币政策乃至金融业都形成了现实挑战.

第一,互联网金融对银行的盈利模式和经营管理产生了重大冲击,从而对货币政策的传导产生了影响.例如: 很多大型电子商务公司已经绕道小贷公司、第三方支付介入了信贷、支付结算等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领域,加速了金融脱媒,对商业银行主要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形成了巨大冲击.不仅如此,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放开及民营银行牌照的放开,未来很多民营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会陆续进入金融业,通过获取民营银行牌照、开设网络银行等形式开展金融业务及创新,未来激烈的互联网金融业务竞争将成为一种常态,货币政策的传导和金融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这种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互联网金融将加速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趋势,货币政策调控必须考虑这种金融业态的转型和调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整个金融业的影响是系统、全方位、多层次的,传统意义上关于银行、证券、保险等的经营分类和分业监管将会面临新的挑战,取而代之的是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和普及下,金融业的综合化经营将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不仅如此,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同业支付清算系统以及各类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混业经营和综合经营也是为了互联网行业和金融业深度融合的基本趋势,对传统金融机构的实体经营模式形成一定冲击,而网络金融平台则将成为未来金融机构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

第三,互联网金融将加强金融产业的专业分工,有可能催生新型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当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金融业内部的专业分工更加明确和细致,针对或关注某一细分金融市场、某一具体地域以及某一特定客户群的产业内部分工越来越多,与此相对应的专业金融机构和专门业务模式也越来越多.这些新型的经营业态极大地推动了整个金融业的系统整合,如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借助大数据可以为中小企业或个人创业提供贷款,而这些领域正是传统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大型金融机构在服务中小微企业方面的不足,更好地促进普惠金融和民生金融.因此,未来货币政策的结构调节功能,可以发挥互联网金融这一新型传导路径的作用.

第四,互联网金融会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传统的货币政策环境趋向复杂化.当前我国金融业的经营特征主要还是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监管则以"一行三会"为主,具有明显的条块化特征,这是由我国当前的制度环境决定的.但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势必会对现有的各方利益格局造成影响,使利益各方之间的博弈加剧和复杂化.因此,在当前这种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格局下,如何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风险进行有效监管,是摆在政

策当局面前的重要问题.人民银行的职能涵盖了维护金融稳定,但是对于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何在当前的分业监管格局下实现维护金融稳定的职能,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亟需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 第五,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征会增加金融监管的难度,造成实施货币政策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性.伴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产品及工具创新层出不穷,在支持普惠金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其独特的风险特征亦不容小觑.例如: 在互联网金融的背景下,由于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之间的界限相对比较模糊,这就导致政策当局在实施金融监管时,很难确定合适的介入时点、介入方式和监管措施,尤其是在对移动支付和 P2P 网络信贷等互联网金融服务实施监管时面临的困难更多.不仅如此,监管当局在制定和推行监管措施时都会面临较大的压力和困难.例如: 2014 年,中国人民银行在就第三方支付监管向业内征求意见时,就一度因具体的监管措施而引起不小的风波,加大了推出具体措施的难度.

三、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完善货币政策的对策建议

第一,进一步审视和研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导致传统意义上的货币供应量层次和界限趋于模糊,各层次货币供应量的测算越来越困难,未来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将由货币供应量向其他更合理的指标转变.例如,互联网金融创造了许多具有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金融工具,特别是货币市场基金等,这些金融工具实际上已经对传统的货币供应量 M2 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竞争性替代.因此,未来在广义流动性的范畴框架内有必要考虑互联网金融体系的流动性.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尤其是利率市场化深度推进,未来可以考虑寻求更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利率、通货膨胀利率等.

第二,进一步审视和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通过拉长信用链条和证券化对信用创造形成了极大的乘数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货币政策调控能力,对传统意义的货币政策调控构成了挑战.例如: 在互联网金融催生的这些新型信用创造机制下,存款准备金手段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效应受到一定减弱,扩大了实际的货币乘数; 信贷额度控制因主要作用于传统的银行体系,对互联网金融体系下的信用创造机制的影响也受到一定减弱; 更有甚者,互联网金融体系下的这种信用创造机制与传统信用创造机制的结构性差异,还可能刺激银行存款资金流向互联网金融体系,加剧金融脱媒现象.正因如此,未来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将会由目前的数量调控向价格调控转变,例如利率等.

第三,进一步探讨和完善货币政策参照指标.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很多新业态和传统的金融发展存在不少差异,也表现出很多的异质性特征,可以作为反映信用创造特征和金融市场波动性的重要参考指标.例如: 互联网金融体系的信用创造整体上是受到传统信贷体系的成本和收益指标制约的,对该体系下的信用创造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自然有助于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更好地对资金的供给和需求进行反映,为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参照.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调控应特别强调公众预期的引导,着力提高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借助金融主体的行为来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目标.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2

互联网金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浏览国外有关“互联网金融”的文章,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这一创新的金融模式当前仍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和科学的边界。Allen在文章中指出这种金融模式是在以互联网技术作为必要支撑的金融模式,是互联网精神与传统金融结合的产物。Klafft认为人们在P2P网络信用贷款平台操作时,贷款人面临的是对面节点上一个匿名的借款人,借款人缺乏互联网金融背景下进行金融活动的经验且此时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性,因此相比传统金融模式,此模式会使贷款人面临更大得资金风险,此时监管机构的介入能够有效地降低这种风险。而相对应的,Freedman对网络信贷的研究认为相比于传统商业银行,网络信贷有着更低的利息和更简便快捷的手续,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借款人的融资成本,因此是一种直接融资方式。但是这种金融模式将借、贷款人的个人隐私暴露在了互联网上,对个人隐私的安全保护提出了较大的挑战。Abbey对乔布斯法案的相关规定进行研究后指出,互联网众筹为小微企业和个人的创业筹资提供了新渠道同时也为投资者开发了新的获取投资收益的途径。

国内学者谢平在“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上最早提出了“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他认为这种金融模式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减少交易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它是一种更为民主化、而非少数专业精英控制的金融模式。谢平和邹传伟的研究中认为互联网金融为大量非精英的草根人群提供了金融服务,因此表现与长尾理论产生了耦合。在刘志洋和杨珂的研究中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助于降低民间融资风险从而缓释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刘澜飚研究认为当前互联网金融监管刚刚起步,与传统商业银行之间竞争与融合同时存在。梁清华在对众筹的法律监管的研究中指出众筹目前在民事上无法可依,在刑事上往往打触碰法律底线的球,这会使得现实中众筹与个各种形式的非法资金纠结,隐藏着巨大风险,所以必须尽快为其制定清晰的法律边界。

互联网金融在我国发展存在的问题

金融风险。互联网金融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对金融模式的改造,在一定范围内拓展了原有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因此互联网金融仍然要面对传统金融所面对的风险。最主要的金融风险为信用风险,即借款人不能如期偿还本付息的风险。传统金融应对此风险的方法往往通过专门调查人员的调查和考核,调查人员与客户面对面进行对话。而互联网金融依托于大数据管理和网络审核模型来进行风险管理,通过网络促成融资,缺少面对面的接触,那么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信息失真、信息核实困难的问题。

技术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模式也继承了互联网平台的各种漏洞风险。开放的网络平台、不安全的财富在线转移、存在漏洞的网络加密技术、不断升级的计算机病毒以及高手黑客高超的攻击技术都大大加大了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资金风险。另外,在互联网金融平台上的一个错误操作都有可能造成参与人的隐私和密码的丢失,使其网络账户安全账户和资金转移安全面临风险。《中国第三方网络支付安全调研报告》的调研结果表明,我国用户网络资金损失的24%都是由木马和钓鱼网站带来的,33.9%的资金损失是由账户和密码被盗造成的。

对传统银行的冲击。我国现有的网络第三方支付平台如支付宝和淘宝网旗下的阿里金融,在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已经成为先锋平台。支付宝钱包、余额宝靠远远高出商业银行的收益率等吸收了大量的社会资金,使本来许多应该流向商业银行的资金,甚至是银行本来保有的部分资金,都注入了第三方平台,抢夺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商业银行为了吸引存款和资金必将上调存款利率,这样会造成贷款需求量的下降。如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滞存量增加,货币流通不畅极易造成新一轮的金融危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会冲击到传统商业银行的生存,从而对国家的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安全造成冲击。

资金损失风险和掩盖非法资金。当前我国社会征信体系还很不完善,网络征信体系更是存在很大缺口。互联网金融的所有资金流转、和投融资行为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不同于传统银行的面对面业务。那么在此过程中就会造成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就会吸引大量不良资金在互联网平台聚集。另外,也有一些P2P平台取得了简单资质后利用平台发行违规的理财产品,甚至进行非法集资,到期无法提现最终跑路、倒闭,给投资者带来巨大的资金损失。更有人铤而走险,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来掩盖非法资金进行洗钱活动。这种掩盖非法资金的方式更加隐蔽,更加快捷,从而大大增加反洗钱难度。

法律边界不明确、监管不力。目前,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融资模式仍没有确定一个明确的法律边界。互联网金融业界在外部和内部都缺乏有力的监管体系,这导致许多不法分子屡屡触碰法律底线,游走在法律边界上,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不法的金融活动。2015年中央等十部委联合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填补了其法律监管的空白,但仍应当看到我国对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规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对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全面提高网络安全技术水平。首先,必须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平台安全体系硬件建设的投入,加强安全体系的攻击抵抗能力,构建能够防范黑客和各类病毒的安全系数较高的安全防范系统。同时,在平台的操作上,设计出一套比较完善的漏洞较少的操作机制,如采用实名制身份登陆注册的方式,加强对参与者隐私的保护,防止危险用户和非法用户非法登陆。并且要提高安全系统的自主研发比例和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以免被不法分子利用随意制造非法的类似金融平台。

构建全面的网络监管体系。在现实的金融体的金融体系中有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这一行三会作为分业监管的部门。那么在互联网金融体系也应当建立“网监会”,作为其特有的监管部门并设立专门的监管格局。这个监管部门应当设立一套完善可行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规则,设立全面明确的准入标准,并且建立互联网金融安全评估体系、技术认证体系、资信评估体系等一系列互相协作配套的评估认证体系,抬高市场准入门槛。另外,可以设立一个互联网金融准备金制度,设定一定的准备金比例,防止合同违约时不能兑付投资合同规定的本息风险。除此之外,由于互联网金融不同于以往传统金融的业务办理方式,因此一个权威可靠的征信制度对于该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过该种针对互联网参与者的民间的征信体系建立难度较大,人民银行主导的金融信用数据库应当参与到该领域,利用现有数据库为互联网金融建立一套专门的征信体系,实现有效率地准确地收集信用数据。

加强行业内部监控。建立的外部监督体系跟内部监督体系相配合,能够更全面的对行业进行监控,防止大规模风险的发生。互联网金融体系应当对内部的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和完善,添加自我监管的内容,设立完善的严谨的奖罚制度,设立专门的内部监督部门。还要制定内部的风险防范措施,设立专门的风险防范岗位,完善信息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信息完善的披露体系。完善而透明的信息披露,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市场参与者有效地评估金融业务存在的风险,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不透明而造成的错误判断决策;同时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平台接受来自外部的监督,不断进行自我约束和完善。这个信息披露制度应当把平台的财务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信息、经营信息、债务信息等各种信息纳入披露的范围之内,尽量做到企业信息高度透明。

界定明确的法律边界和完善的法律法规。首先必须要为互联网金融给出一个明确的法律边界,和一套相对完整的法规条款,从法律上明晰互联网金融市场各个参与者的权利和义务,减少投机分子在法律边界上的各种违法操作。同时一定要及时地制定与当前发展情况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细化,在对互联网进行严格监督的同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对利用互联网金融平台进行洗钱、非法集资、非法发行股票债券等金融犯罪行为的要依法进行严惩,坚决维护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

互联网的泛商业化催生出众筹、P2P信用平台等多种新型支付模式和投融资模式。互联网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模式,正对我国经济金融市场产生重要的影响。而我国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立法监管、互联网金融犯罪立法进程还较为滞后,因此会给参与者的资金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的健康发展,需要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和正确的引导。同时要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互联网金融行业进行监管,建立信息披露体系和内部监督机制,促进市场的有序发展。互联网金融能否推动我国金融市场改革和结构优化,除了需政府的引导和法律的约束,还需建立一套完善的综合监督管理模式。

(作者单位:西安市高新一中)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证券业;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目前,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创新变化,它不再以传统的金融机构, 而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 实现金融服务和产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特征,使得证券业品的网络供应,使得相比传统的金融活动具有更联网金融使得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交易结构和交易主体低的交易成本, 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市场效率. 互联网金融使金融变得更加金融的发展是基于良好的发展环境, 互联网如双刃剑,一方面使证券行业受到了来自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另一方面为证券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借互联网金融工具,其自身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之中取得优势地位,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互联网为中介和契机,敢于挑战,使其在证券行业中取得不可低估的优势,增强竞争力。

一、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影响

1.打破了传统的证券业格局,构架了全新的框架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随之发生了许多惊人的创新变化,证券行业价值实现发生改变互联网金融具有一定的虚拟性特征,使得证券业的价值创造更加快速,从而引起价值的扩张.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而广,市场上很多全新的交易平台顺应而生[1] 。互联网金融在“互联网+”的指引下,行业发展可谓更加如火如荼,如P2P、众筹、分期、大数据金融兴模式的兴起,亦或是传统企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试水,都彰显着互联网金融朝阳般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蚂蚁小贷、百度小贷、万得资讯、量化派等则促进了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有效应用;微量网凭借优良的互联网金融技术,成为国内首家以量化和社交投资为核心的股票期货策略平台。

2.削 弱了证券业金融中介的功能,互联网新型媒体成为亮点

金融中介在传统金融模式下的作用主要是利用专业的金融知识和技术,帮助客户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专业化管理,同时金融中介能够一定程度上消除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是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是互联网最大的优势. 甚至在互联网金融的模式下,资金的供求方可以直接避开金融中介直接进行匹配,使得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提高. 因此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必然大大削弱了证券业的金融中介地位。以往证券公司依赖的电报、书信、电话等传统工具都显然因其耗时过长而被淘汰出局[2]。互联网新型媒体成为亮点,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云媒体”平台,供传统媒体进驻并制作完全属于自己的移动客户端。各进驻的传统媒体按照点击率

进行广告收入分成,实现用互联网思维打造真正的融合新媒体息。证券业必须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互动化、定制化的趋势发展,改革调整原有组织结构,再造采编流程,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整体架构,才能培育市场运营能力,增强竞争力。

3.拓宽了证券投资渠道,解除了地域受限的瓶颈

以往,证券投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在当地实现,投资渠道过于狭窄。而在互联网大环境下,只要能熟练运用计算机交互,运用互联网交易平台,就可很好地进行操作,便捷而安全,大大降低了风险,不但在本国,也可投资国外,从事外汇、期货等,大大节省了交易成本,降低了资金风险,保证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

二、证券业开展互联网金融对策

1.以人为本,培养和提升专业服务意识和水平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崛起,多平台和多市场并存的局面将导致互联网金融的竞争将更加激烈。现阶段的关键点是以人为本,培养和提升专业服务意识和水平,想要在互联网金融中脱颖而出,证券业就必须不断改善自身的专业能力,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努力提供其服务意识和水平。证券业应该对服务进行整合优化和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对每个客户实行即时跟踪,提升客户体验。 同时证券业应该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致力于打造一站式的金融服务平台,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客户需求。

2.开辟证券业与互联网金融融合的新路径

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证券业应该积极构建与互联网金融企业新的融合模式,互联网证券发展到目前阶段已进入3.0时代,1.0阶段主要是关注用户体验,设计爆款产品,提倡网络营销;2.0阶段是恢复证券的全功能帐户,并且营销深入到线上线下融合,有020的营销,就是证券公司既开发了互联网的渠道,这个渠道也跟自己营业部的服务进行融合,这是证券2.0的时代;3.0的时代是社交,智能机器人,去中介化及大数据金融时代,比如说像雪球,爱投顾这样的公司,有社交,看达人理财。所以互联网证券3.0比较丰富,它更加更加场景化,跟用户的生活更贴近。从长期战略来说,通过建立大数据库,对大量客户的信息进行归类,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精准营销,充分发掘客户的潜在需求和个人性的产品需求.

三、结语

互联网金融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它既刺激了证券行业的发展,也极大的增加了证券公司的竞争的激烈程度,借机遇,以人为本,锐意进取,积极创新证券产品,拓宽公司服务领域,提升公司服务意识和水平,以品质求发展,整体战略上,证券业应该积极开展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合作,发掘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 开辟证券业与互联网金融融合的新路径,增强双方市场核心竞争力,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4

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业结合发展的产物,是对传统金融发展模式的创新。从宏观层面上来看,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表现为:

(一)发展目标一致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新型的经济结构形式,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目标一致,具体表现为:互联网金融可优化配置资源,增强资金活动的透明度,将金融服务范围拓展到中小微企业,甚至是个人借贷,进而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充足资本。从本质上来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立足点,一方面推动实体经济升级发展,另一方面提高对社会经济的服务能力,这与实体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不谋而合。

(二)以实体?济为基础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以实体经济为基础,是实体经济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经济创新活动。在实体经济的发展中,引起各方投资者对资金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这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开拓了空间,积累了庞大的客户群体。同时,实体经济发展又进一步增加了社会闲散资金,为互联网金融整合利用社会资金提供了物质来源。所以说,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根本保障,其发展态势是否稳定决定着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情况。

(三)相互促进与推动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传统金融运营模式带来了冲击,促使传统金融模式在互联网时代下必须拓展服务职能、优化运作流程、创新金融产品、引入先进互联网技术,从而增强传统金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近年来,以网络为平台的借贷业务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金融难以实现的金融职能,对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四)潜在发展矛盾

互联网金融具备经济虚拟性的特点,在助推实体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会对实体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如若互联网金融在发展中出现严重的虚拟经济膨胀问题,则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平衡性、稳健性,甚至引发金融危机。此外,互联网金融无节制地过度发展,会吸收更多的人才、资金和社会资源,这势必动摇实体经济的根基,导致实体经济步入衰退期。

二、互联网金融驱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战略

(一)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现阶段,互联网金融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现状,为促进互联网金融持续发展,增强其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具体如下:首先,严把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关,通过制定牌照发放标准、设置最低注册资本金、落实风险准备金制度,从而提高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抵抗能力,强化互联网金融发展的事前控制。其次,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制定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战略目标和产业政策,对互联网金融市场运行秩序进行严格监管,增强互联网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从而推动我国金融体系向市场化的方向变革。

(二)加快互联网金融资金流动

为有效缓解实体经济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闭塞的现状,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驱动互联网金融资金向实体经济流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首先,加大政策引导。政府可出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政策,优化配置互联网金融为企业提供的信贷资源,使信贷资源能够服务于满足政策扶持要求的中小微企业。政府要明确政策补贴对象的企业类型、交易规模、交易增长率、注册资本、信用等级等方面的要求,保障符合要求的中小微企业能够获得互联网金融资金的支持。其次,建立资金评价机制。政府应构建起完善的资金评价机制,在全面收集评价信息的基础上,对互联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进行客观评价,将其作为改进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

(三)促进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合作共赢

当前,互联网金融企业因自身发展规模的限制,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时遇到了资金供给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应引导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首先,银行可将吸纳的资金流向互联网金融企业,扩大互联网金融的资金储备,促使互联网金融能够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多的小额贷款服务。其次,互联网金融要进一步完善客户信用数据库,建立客户信用评级机制,促使互联网金融的客户信用信息与银行的客户信用信息实现对接,降低信贷风险。再次,银行要引入互联网金融技术,创新服务模式,积极开发“线上+线下”的业务渠道,提供线上支付、交易和业务处理等服务,逐步实现自助服务智能化,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方式。

(四)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应健全和落实相关监管体系,避免互联网金融出现泡沫经济,从而保障实体经济的发展根基稳固。在互联网金融监管中,要采取分级监管的方式,综合发展以行业自律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和互联网金融企业为主体的三级监管机制,构建多层次的监管体系。同时,要求互联网金融企业建立起信息平台,向社会公众披露项目资金运作、预期收益、投资期限等相关信息,并且及时重大风险事项以及可能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信息,从而减少信息不对称情况,为政府监管部门监管互联网企业财务状况提供有力依据。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新常态 金融创新

新常态意味着和原来靠吸引外资和靠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的常态不能维持,应该适应扩大内部需求,进行创新经济的时代。经济决定了金融的走向,金融又是经济的核心,因此,把握互联网时代的金融创新,尤其是扩大线上和线下合作,将互联网企业和传统金融企业的深度融合,打开藩篱求合作,让传统金融行业凤凰涅,重建生机。

一、新常态互联网金融现状

2016年互联网金融行业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一些不良平台的倒闭潮和转型潮。以网贷行业为例,截至2016年12月底,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达到了2448家,相比2015年底减少了985家,全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维持逐级减少的走势,与2015年数量大幅增加呈现截然相反的情况。由于互金平台整改政策日益收紧,预计2017年平台数量将进一步降低,同时互金行业经过了过去两年的高速发展,目前进入了洗牌期,有平台退出也是必然,去“泡沫化”将成为2017年互金平台发展的关键词。2016年,网贷行业历史累计成交量接连突破2万亿元、3万亿元两个大关,单月成交量更是突破了2000亿元,按目前增长态势,预计2017年全年网贷成交量或超过3.2万亿元。2017年随着金融政策的收紧,互联网金融合规平台数量将越来越少,大浪淘沙之下,优质的互金平台发展潜力无穷。随着用户习惯的培养、金融技术快速发展,互金行业规模也将持续增加,更多资源也会向优秀平台靠拢。

2016年,国家提出要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金融机构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在政策推动下,消费金融牌照快速增加,各路资本纷纷涌入,消费金融发展进入快车道。据《互联网消费金融报告》显示,2017年互联网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将翻番,保守估计将达到2万亿。

二、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存在问题和对策

加强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必须谨防互联网金融企业风险增大,洗钱等一些恶性犯罪事件恶意出现,主要加强监督力度。2017年1月初,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举行2017年工作会议,该次会议将货币政策的描述从去年“稳健的货币政策”改为“保持货币政策稳健中性”,会议还将“金融风险”任务次序从2016年的第五条提到了2017年的第三条,将防范金融风险置于金融创新之前。央行对“金融市场”的要求亦从创新发展改为平稳健康发展。

一定加强互联网金融企业政府引导,不能让互联网企业野蛮式增长,应该加强政府的把控,让互联网企业能够顺利有序的发展。2016年8月,国务院《“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简称《规划》)。《规划》中提出:“促进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探索和规范发展服务创新的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由此迎来重大利好。目前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大大降低了信息搜集和甄别的难度和成本,提高了风险的界定、控制和定价能力,让更多资产和资金实现高效对接,优化了金融生态,同时促进金融业高速发展。目前互联网金融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草莽时期,随着互金平台越来越趋于合规化,预计2017年会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

三、互联网金融创新展望

互联网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以创新为导向的,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互联网企业,万众创新,终身平等的创新理念是互联网企业得以烽火t望的基础,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扩大影响力,更好的为居民服务。通过创新,吸收更小规模的贷款,更偏远山区农村可以用到更加便捷的互联网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将自己触角伸到更大的平台上面去,新生的互联网银行一定能够通过竞争整合传统金融企业,让传统的银行和互联网融为一体,检验人民群众代表性开始就是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让政府和银行真正成为人民群众保驾护航的守护者。

参考文献:

[1]陆岷峰,虞鹏飞.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转型战略的创新驱动力[J].南都学坛,2015,35(3):102-108

[2]杜莉娟.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6,23(6):407

[3]程举.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创新[J].现代经济探,2015,(6):65-68,87

互联网金融的政策范文6

尽管此前争议不断,但互联网金融在我国确实实现了飞速的发展,在监管新规之后,以海外互联网金融发展路径与趋势作参照,可以对我国的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趋势作出预测。

多层次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构建成型

自2015年以来,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相关的全国性政策共出台11项,地方性政策共出台7项。在此期间,不断有平台清盘退出,违规业务被暂停,夸大、虚假宣传被叫停,平台开始自查自检,积极落实产品登记、信息披露,积极推进资金存管等,监管政策日渐严厉。

在现行法律基础上结合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立法工作正在积极推动之中,将进一步明确互联网金融的交易主体责任、监管对象、监管范围和监管原则。

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关的基础性立法工作、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也将积极配套推进,如个人征信体系、个人信用体系、电子签名等基础性法律,支付技术、客户识别技术、身份验证技术等互联网金融技术部门规章和国家标准制定,以及互联网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立法工作等,将为互联网金融交易提供相应的技术和法律支撑。

在此基础上,国家明确了以一行三会为主导、中央与地方相配合的监管责任主体和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为主导的行业自律主体,构建多层次的中国特色互联网监管体系。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和监管体系的构建,伪互联网金融平台、投机者、搅局者以及不具备从事互联网金融行业能力的平台都将被淘汰,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更趋于理性、规范、健康、有序的发展。整个行业将明显呈现发展速度放缓、收益率下降、竞争加剧、进一步分化整合等特征。

新规之后,风险控制能力较强、成本控制能力优、创新性强及资本实力更为雄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可能出现较行业平均水平更高的发展速度。加之,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关键期,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各行业规范化发展,因此,互联网金融走向规范化不仅是行业发展要求,也是当前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

金融科技成为互联网金融

核心创新力

随着互联网金融行业步入规范化发展,在监管套利消失的背景下,没有技术壁垒的公司将丧失生存能力,科技将成为推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要动力,金融科技(Financial Technology,简称Fintech,,亦译作科技金融)有望成为未来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核心创新力。

金融科技,很大程度上是指通过大数据、风控模型、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等互联网尖端技术来进行金融服务的底层架构和要件组合,最终形成一套既能够辅助目前主流的传统金融业务逻辑,又能够产生自己独特的互联网金融服务生态的一种技术性很强的金融方式。目前国内只有少数的集成化、矩阵化的大平台才拥有真正金融科技化的数据、产品和运营能力,包括阿里、京东、网易等。

在众多的金融科技创新中,大数据或将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核心资源。互联网金融下一个风口,其实是在大数据和以数据化、智能化、机器学习技术为依托的,以互联网渠道和技术为嫁接的一种全新的业务风控和产业链整合模式。

所谓大数据,是一种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几大特征的数据集合。大数据对于互联网金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渠道入口、产品风控等方面。

首先,大数据技术可广泛应用于获取电商、中小微企业等各行业供应链数据,以助于开拓各类行业资产获取渠道,开展对电商平台用户、中小微企业供应商的融资业务。

其次,大数据可完善征信系统和提高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大数据征信的发展,可夯实金融服务基础和降低金融风险,并同时也能降低交易成本,将互联网金融交易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放大。

最后,依赖于大数据技术,使平台为人们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成为可能,极大地开阔人们投融资渠道,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提升经济活力。因此,大数据化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大数据也当之无愧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核心资源。

金融场景化或为互联网

金融发力点

随着第三方支付、互联网金融基础服务设施的不断完善,基于衣、食、住、行的各类消费场景都将被互联网金融覆盖,互联网金融和人们生产生活进一步融合。金融场景化不单是互联网金融改变生活的直接体现,更是互联网金融资产资金的重要获取源。尽管目前阿里、腾讯、京东等电商巨头在场景消费展开了激烈竞争,然而,尚无一家巨头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金融平台在场景化蓝海中依然有巨大机会。

互联网金融场景化,是资金端与资产端的共同场景化。从资金端来看,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更加注重为用户在特定场景下提供专业、便捷的增值服务,以期引导和吸引更多投资者。从资产端来看,消费场景化为行业带来大量的优质资产,而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平台发力掌握一些如社交、购物关键场景,提高用户粘性,是其实现资产端扩张的明智之举。因此,在未来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主要发力于场景化消费金融蓝海。

在向场景化趋势演变的过程中,P2P将呈现出小额普惠特点。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机构体系,发展普惠金融和多业态的中小微金融组织的思想,以及暂行办法对网络借贷平台的定位和针对借款人借款上限的规定,未来网贷平台将主要服务个人经营者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扮演好传统金融的补充者角色,最大限度的发挥其金融普惠性。从另一方面来看,借款上限的规定,也有利于网贷平台加强风险防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农村市场有望被激活

农村地区一直以来是传统金融体系比较薄弱的区域。互联网金融依赖技术、服务成本、服务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在此领域较传统金融机构更具竞争力,能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金融服务。我国农村地区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农村地区人们已开始接受和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因此,互联网金融开垦农村金融实现金融普惠,发展共享经济,大势所趋。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征信体系建设是农村金融发展中的一项复杂的、势在必行的基础设施建设。

中国互联网金融一路走来,从野蛮生长到监管规范,越来越多的行业正在与互联网金融相融合,正在感受到互联网金融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金融不仅将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还能为其提供新动力,创造新机遇,成为中国金融领域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