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1
[关键词]语言基础 典型例子 练习常态 代表性问题 实现意义
在汉译英的时间过程中,除了有理论、技巧外(这些理论堪称高明,技巧可谓实用),没有座位翻译中称为翻译基石之一的“语言文字”是不可的。这正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般。
如对以下的四字句的翻译。
秣马厉兵
秣马厉兵用于汉语中,它的意思主要侧重于“作好战斗准备”,它强调人员和物质上的准备,泛指积极作好准备工作,还不能和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严阵以待”互换使用。“战士们秣马厉兵,对付任何侵略”。这句话既然运用了秣马厉兵,那阅读文字的人就应该体会到通过这四个字传达给你它的准确含义。基于此,你才能做出更为准确的翻译。试比较: The soldiers are kept under arms. The soldiers made active preparations against any aggression.可以看出,第二句在表达秣马厉兵上用了”made active preparations”,而第一句则只有”kept under arms”,说明只在备战状态,但看不出士兵们心态,甚至士气,甚至力量等“积极地,做好了准备”的信息。
汉译英的初学者在试探和练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自身对母语第一语言和英语第二语言的培养。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学起,去了解两种语言间的共性与个性。以下有个练习是这样的:
明天早上你将会见到他,他会来到你的住所,那时你就不会怀疑人们总说他“风尘仆仆,精疲力竭”是怎么回事了。
这样的练习应该无理解困难之处,唯一要做的就是使这个练习达到整体性和准确性。对于初学者而言,会考虑,风尘仆仆,该怎样达到准确。比如说“dusty”如何呢?比如说“be fatigued with the journey”又如何呢?那“精疲力竭”呢?以下的可作参考。“tired”,“drain sb.Of her/his last ounce of strength”.看起来它们的后者均为短语,而它们的前者均为简单的单词。而且有译者认为说后者似乎要丰富些,更能把句子所传达的含义传达到。于是便选择后者作为这个汉译英练习的首选。请看,这段文字便译成这样:You will meet him tomorrow morning and he will be in your residence. Then you’ll feel it’s naturally that he is a man tired and dusty in other people’s mind.
You will meet him tomorrow morning and he will be in your residence. Then you’ll feel it’s naturally that he will be fatigued with the journey and will have been drained of his last ounce of strength.It’s just the right image of himself in other people’s mind.
二者比较看来,似乎后者较为完整,岂不知前者在用语上简单。淳朴、到位,让人读后不觉得是又长又缠的裹脚布,而就是一个准确到位的再传达。后者也从含义上传达到了,却没有实现语言的言简意赅。因此,前者应该是更可取的一个翻译理解。由此,也不难看出,语言文字的功底之所以能选前者,且能达到前者的翻译水准,那就是对语言文字的合理的合时合势的运用,这正证明了翻译者在语言运用上达到了自然、轻松、明快、准确的语言功底。而不是做作、复杂、拖沓、朦胧的语言功底。不是说后者的做法不好,因为这后者所谓矫揉造作,复杂、拖沓、朦胧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必要的。但在此处运用中,做到第一则的翻译就很好。语言贵在达意。
言简意赅,意境性极强,寥寥数字,便能够勾勒一幅画面。“风尘仆仆”就是一例。“仆仆”二字,即能使阅者的眼前呈现出一个人在那一瞬间的形象,有岁月感,有画面感,有如亲见了这么个形象的人一样。所以不要把“风尘仆仆”拘泥于“be fatigued with the journey!”语言并非单纯到我们日用生活中的“早安,吃饭,洗澡,爬上”这样一些明确的层面上。也并非这些简单的语言便不值得运用和发扬。语言该如何运用,运用好了,达到理想的程度才是为好。用这些我们所谓的简单语言达到画面感和真正的语言境界感。舍弃在这个翻译联系中不应有的华丽和娇柔,才好符合汉语语言的文化。那反问一下自己,作为英语的使用者,他们在二者中间选择,哪个更符合他们的习惯呢?
那汉译英中,就只该使用以上所说的那种言简意赅的方式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试看以下的练习。
“指桑骂槐”。
莺儿忙道:“那花篮是我们编织的,你老别指桑骂槐。”(《红楼梦》・59)“We made that flower basket,”cut in Ying’er.“Don’t 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这是中文规矩的翻译,没有多余的修辞。修饰处,“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这本来就是汉语中“手指着桑树儿唾骂槐树”的相对应的翻译。
除了平儿,众丫头媳妇无不言三语四,指桑骂槐,暗相讥讽。(《红楼梦》・69)“All the maids and servants, with the exception of Ping’er, kept gossiping, making sarcastic remarks and casting aspersions at her.
同是“指桑骂槐”,为何便是由“scold the locust while pointing at the mulberry”转变成了“casting aspersions at her”?
这就要求译者在操作和实际运用中要有缜密的考虑,不可信手拈来。除非译者技艺精湛而了不得,否则要有对所翻译的内容的整体性的安排和控制。
这些文字都是有实际考虑的。那就是作品中文字所针对的对象不同。莺儿, 是一个丫环。所以她的语言中,不会有如大家闺秀,受过良好教育的小姐们的语言的。她的语言中是直接的,平直的,不含蓄的。对象主要是说平儿。阅读过《红楼梦》的读者们,不会忽略平儿在整个贾府的身份和地位仅次于“太太们”,而被称为“平儿姑娘”。因此用于描述她的文字定会用引申性的文字,而不会平直。当我们看到“casting aspersions”便能理解了。因此,这就要求译者在语言运用上要有合理的取和舍。看准语言所指对象,用到哪儿,这是要思量的。
我们再看一则练习。
有谁从小康之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道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鲁迅《呐喊・自序》)。
有译者译为下:“Who turns from abundance into poverty? I think people can see the real face of the world in the course.
从这则文字中,读者大概知道这已和原文相应了。可总有一些地方不适。那是什么呢?“大概式”。这就是答案。因为这是初学翻译者的一个毛病。不仔细地选词、句,甚至句子构式。不研究英语语言的表达习惯和相关的翻译技巧。在汉译英的翻译中,不可大概,要字斟句酌,要筛选,要比较,看什么才是最恰当的。试看以下一则汉译:I believe those who sink from prosperity to poverty will probably come, in a process, to understand what the world is really like.
首先从结构上它使用了能盖住全句汉语结构的“I believe that…”,用词上选用了“sink from…to”,“probably”,“in a process”.这较之前面的可以说有些汉式英语的翻译,应该是好太多。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所以对它的掌握和运用要得心应手得多。但作为第二语言的英语,我们对它的学习是不深的。
就汉语中的通感(synaesthesia),在英语中它的运用要学习一下。例如:
Sour beverage 西文的软饮料。但在以下的英语中运用广泛。如:A sour part-time job.枯燥无味的工作。可以把这一项技能延伸到其他技能上。如:转义,独造等。
这些都会从细节处影响到汉英翻译。以上所述,都是汉语和英语文字功力几个方面。汉译英过程中应培养和掌握的能力。这对汉译英的完美实现无不有一点的指导性, 有助于汉译英完整成功。
[参考文献]
[1]英汉语文化对比研究(1995-2003)郑立信,王菊泉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西方修辞学.从莱庭.徐鲁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3]英汉比较研究与翻译.萧立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平面;公益广告;震撼力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65-02
一、什么是平面广告
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平面广告随处可见,平面广告是在生活中出现频率极高的一词。我们可以从空间概念、使用场所和设计角度来鉴定平面广告。从平面广告的空间上来看我们一般把以长、宽两维形态传达视觉信息的各种广告称为平面广告。按使用场所,我们可以把平面划分为三种形式,户外平面广告,室内平面广告以及可携带式的平面广告。从平面广告的设计角度来看,主要包括文案、图形、线条、色彩、编排诸要素。平面广告因为传达信息简洁明了,能瞬间扣住人心,从而成为广告的主要表现手段之一。平面广告设计在创作上要求表现手段浓缩化,并且要富有象征性。一幅优秀的平面广告设计具有充满时代意识的新奇感,并具有设计上独特的表现手法和感情。
二、什么是公益广告
通过社会公众制作,不以盈利为目的,通过某种观念传达的广告我们称之为公益广告,其主要目的是呼吁大众关注社会性问题和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因为公益广告具有引导人们行为的力量,而且其传播方式是大众化的,所以能承担起创造社会价值的任务。社会公德、社会服务、伦理道德、行为引导等内容是公益广告的主要诉求点,其传递的信息都是公益性的,并且以图形为载体进行传播。公益广告作为广告家族的一个特殊成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西方发达国家,参与公益广告被看成媒体成熟的表现,企业肩负社会责任的表现,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随着我国文明及和谐社会建设的推进,公益广告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的公益广告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程,当前公益广告被广泛应用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极大的推动了我国精神文明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公益广告发展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地区的道德文明程度社会风气的重要参考标志,所以,公益广告设计已经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三、什么是公益广告的震撼力以及为什么公益广告需要增强其震撼力
公益广告的震撼力是指广告能打破观众漠视广告的能力,给人带来视觉上或者是心灵上的震撼,并使广告受众产生联想、回味、追忆、惊奇、赞赏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从而使受众记住此广告并为此广告所动,为公益事业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在公益广告高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公益广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没有建立起一套公益广告良性发展机制是重要原因。公益广告运作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媒体、企业、社会团体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政府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性的作用。政府在公益广告发展中的角色定位和功能作用,提出了我国公益广告发展的优化机制和模式。其次由于公益广告大量的诞生。公益广告在设计制作的时候出现了很多水平较低的作品,这些作品平铺直叙,表现方式呆板,无法引起受众的注意,不能带给广告受众视觉上以及心灵上的震撼,以至于广告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无法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推动我国公益广告事业的发展,在广告设计上就要下足功夫,在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设计创意、图形语言、版式、色彩以及广告表现媒体等方面来增强我国公益广告的震撼力。
四、怎样去增强公益广告的震撼力
(一)通过广告创意来增强平面公益广告的震撼力
平面广告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它的静帧。虽然有时候我们在表达一个信息的时候也会用到多幅画面,但是这都是在同一个时空里展示的,所以如果我们想增强平面广告的震撼力,吸引观者的眼球就必须要有优秀的创意。在平面广告设计中创意是一个比较核心的概念,好的广告创意能够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力,从而使受众对其印象深刻。在我们任何一个广告作品中,创意就是这个广告的灵魂。电脑奇才比尔・盖茨说过:“创意犹如原子裂变一样,只需一盎司就会带来无以计数的商业效益。”同样在平面公益广告中一个好的创意就像原子裂变一样,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力,所有的视觉元素都是为作品的主题服务的,公益广告传递的不仅仅是漂亮的画面,更是爱和责任的主题,要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起来。公益广告在创意时,应避免直白说教或过于抽象含蓄,让公众看后真正产生共鸣,以达到公众会不由自主的去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的目的。
鉴定一幅公益广告是否有一个优秀的创意,首先应看其是否能给人吃惊的感觉,好的创意能让公众从视觉上以及心灵上都有一定的震撼力;二就得要看我们的创意在整个广告中是否和谐;三是是否符合我们的策划要求;最后就是这个创意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延长受众的记忆时间。以下是几个平面公益广告中运用广告创意来增强平面公益广告的震撼力的实例: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广告创作者把烟变成了一只置人于死地的有形的手,整个广告不需要文字的表述,作者的创意就足以震撼我们的视觉和心灵,整个广告创意让我们能切身体会到吸烟带给我们那种窒息的感觉,从而使我们远离吸烟。
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质量控制
压力容器是一种承压力特殊设备,它的制造需要有严格的质量监控,在焊接过程中稍有问题就会出现安全隐患,严重威胁国家和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就目前而言,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仍然有很多的质量问题,事故时有发生。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就是制作过程中的组装、焊接工艺质量不过关所造成的,尤其是焊接裂纹,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本文主要从焊接工艺出发,探讨压力容器在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焊接工艺控制
(一)焊接工艺分析
压力容器的焊接关键是接头的焊接,良好的焊接工艺对焊接接头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社会上大部分用4708-2000《焊接工艺评定》作为焊接工艺编制依据。压力容器的管板和换热板的工艺评定一般按照GB151-1991《管壳式换热器》附录B作为评定标准。下面我们对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做简要分析:
1.压力容器返修时,特别是返修后需要局部热处理的部分,缺少与之相对性的工艺评定。
2.制造厂第一次使用进口钢材时没有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有时候需要重新评定焊接工艺,但是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这么做。
4.压力容器焊后热处理类型改变之后,其焊接工艺需要重新评定,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少做到。
(二)焊接工艺参数分析
1.压力容器焊接工艺有很多方式方法,主要的焊接方法有:氩孤焊、气焊、电焊以及自动焊等等,在焊接过程中,根据压力容器的不同特点和焊接方式的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焊接方式进行焊接。
2.在压力容器焊接时,气焊一般应用于安装时管道的焊接;自动焊和气体保护焊主要应用于焊接主体焊缝;电弧焊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应用于所有的焊接结构。
3.焊接规范参数对接头性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对于一些强度比较高的钢、不容易生锈的钢和低温钢,都需采用下小线能量焊接;而对于冷却速度快,容易产生裂纹的易碎火钢在采用小线能量焊接时,要注意焊前预热。控制好层间温度和焊后缓冷等工艺措施,以防冷裂纹的产生。
(三)焊接工艺管理分析
压力容器在焊接前,首先要有一个完整的焊接计划,焊接人员可以结合压力容器设计图样的结构特点、技术条件,来编制一套焊接工艺方案。方案内容包括: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方法的选择、焊接参数检测、坡口形式等内容。另外在压力容器焊接工艺编制时首先确定有无相应覆盖的焊接工艺评定和受压部焊缝焊接的焊工是否有焊接资格证。重要设备的焊接前,需要由焊接工艺人员到车间进行焊接工艺技术交底。
二、焊接材料控制分析
(一)选择合适的焊接材料
焊接材料的选用需要按照焊接材料的力学性能与木材规定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这个原则就是,按照金属的力学性能及焊接材料的性能不能低于母材规定的性能。比如,在压力容器焊接时点固焊和厚板的第一道焊接任务要求较高,所以,在焊接时要选择强度比较高的焊接材料。焊接材料的选择不仅要考虑材料的性能,还需要考虑材料的结构、工艺刚度等特点。比如利用冷冲压卷式焊接时,焊接接头要有一定的可塑性;不锈钢材料焊接时,焊缝要有与母体一样的耐腐蚀性,在选择时最好选用合金成分比较高的焊材。
(二)焊接材料的管理
在进行焊接材料的采购时,应注焊接材料是否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制造单位要对焊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与控制,主要从材料的验收、复查、入库、保管、应用、回收等方面进行控制。另外制造厂在采购焊接材料时最好选用一个固定的生产厂家,因为就算是同一型号的焊条,生产厂家不同,性能也可能不同。焊材生产厂家必须持有质量保障书,证明其生产的焊材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焊材买回后要做好复验工作,保证入库材料的质量。
焊接材料入库后,负责入库管理的人员要按照材料的不同类别、型号等进行分门别类存放,同时要特别注意焊接材料的存放环境要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要求。焊接负责人要有一定的焊接材料管理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注意事项,做好焊接物的保养工作,并定期对焊接物进行检查,并且把检查结果记录下来。在检查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以防焊接材料超期,引起焊接质量问题。焊接材料的领用原则是:“先入库,先出库”,同时要做好出库量的控制,根据领料单,经库管员核实后方可出库。
三、焊接检验控制
(一)对焊接人员的控制
压力容器在焊接前,首先检查焊工的的资格证书,焊工必须有相关单位发放的资格证书方可施焊。另外,在工作过程中制造厂必须经常检查焊工持证上岗情况。焊工在焊接时必须严格按照焊接工艺进行焊接;焊接工作完成后,有关人员需要在焊接好的容器上打上施焊焊工的钢印,并作好记录。最后还应特别注意焊接坡口、接头装备和清洁工作等,以便确保焊缝的性能。另外,经常组织焊工进行技术培训,并加强考核,丰富焊工的理论知识,提高其专业技术和实际操作能力,建立焊工质量档案,严格实施奖罚制度,提高焊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施焊过程中的检验
在压力容器焊接过程中,主要做好焊接工艺、技术标准、图样规定的方面的执行情况、图样规定等方面的控制,还有产品试板及焊接的外观质量检验等。严格检查焊接外观,有利于分析和风险焊接的内部问题,所以焊工必须了解外观检查的要求和表变缺陷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从而认真操作,提高焊接的质量。另外在焊接过程中还有一个重要检验因素--产品焊接试板,它是对产品焊接的主要材料、焊接工艺、焊工技能的综合检测。所以,要求产品试板与主体焊缝在材料、工艺上的一致,并由施焊该焊缝的焊工施焊,防止交接工作时产生误差,影响焊接质量。
(三)焊接完成后的检验控制
压力容器的焊接完成以后,需要对焊接质量检验进行最后一步的检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焊接材料都适用这种规律,比如具有裂纹倾向的强度比较高的钢进行焊后复查时,时间把握在大约1天以后。检验的主要方式是:无损检测和耐压试验两种方式。所谓无损检测,顾名思义就是在不损坏焊件的情况下,利用科学的方法,结合先进的讲技术及设备,对试件的的各个部分进行的检测。利用无损检测的方式进行检测时要注意设计要求的特殊部位,焊接时如果焊缝焊接不到位,首先需要焊材焊缝的两端的长度进行检查, 复修。如果检测后仍有焊缝处仍然不合格,那么就需要对此焊接接头进行全面的检测。耐压试验检测包括气压试验和水压试验两种方式,耐压试验主要检测焊材受压部件的强度和焊缝的致密性,耐压试验检测一般在所有工作都做好之后进行的检验。耐压试验检测也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检测时需要严格按照这个标准进行检测。这个标准就是需要按照按《容规》和G B150-1998。
四、结语
压力容器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对人员、材料、工艺设备等各个方面的管理做好控制,这里提高焊接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材料使用与管理,工艺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特别注意对压力容器焊缝的检测。是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达到行业标准, 保证压力容器产品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林红霞.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控制综述[J].科技致富向导2012(13):50
[2]王万河,孙贵卿,常彦彦.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控制[J].化工装备技术2012,33(4):25-27
[3]田立志.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分析及控制[J].河北企业2012(8):86-87
[4]刘露.论压力容器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J].广东科技2012,21(11):191-192
[5]洪志明.浅谈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J].中国科技财富2010(16):71
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4
一、教学目标
1.针对学科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焊接涉及的学科比较广泛,如物理、机械等,但实际教学中,这些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从对于目前技校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要对这些学科进行理解和剖析存在很大的困难,这就造成了一定的问题。教师应该运用一些非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这样能够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
2.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并重
对于焊工专业的学生来说,操作技术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难掌握的,这就要求学生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还应该加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教学目标要突出实用性。在技校的教学中,学生要学好理论基础,加强实训操作能力,同时要进行创新,这能够使教学目标注重实用性和专业性。
3.紧跟时代步伐,调整教学内容
技校的职责就是为国家输送相关专业的技能型人才,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一的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当下社会的需求。这就需要学校对学生的情况以及社会的需求进行深层次的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面的调整,使得学生的能力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这是十分重要的。这样技校既完成了自己的职责,又为社会输送了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建设
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着重的选择。就目前来看,相当一部分的技工学校的教学内容都比较深奥难懂,不符合大多数技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相关设备的陈旧和短缺,教师的人数和技能落后,造成了焊接工这种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只能够通过理论来进行讲解和学习,达不到学校的教学目标。
面对这种情况,学校要相应地调整教学模式。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技校的焊工教学要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合理的调整和改动,让学生学习的技能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因此,要对焊接专业的学生进行实战或者相关操作的模拟,使得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避免学生出现错误,从而浪费时间和材料。
三、丰富教学方式
对于焊工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让理论教学和学生实践操作相结合,但是还应该针对具体情况有选择性地侧重。例如,老师在课堂中讲解的重点内容在实际的操作中用处比较小,但是提示的小的细节,可能是重要部分。所以就要针对实际操作来丰富教学形式。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
对于技校来说,过硬的专业操作固然重要,但是职业素养的提升能够对技术教育起到辅助的作用:一方面,?ρ?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另一方面,采用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整体来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对于实际焊工教学中的一些错误能够及时弥补和完善,这对焊工人员的自身发展有帮助,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英语习语汉译
习语言简意赅,形象鲜明,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是语言的精华。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在翻译习语时,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因此,译者要综合考虑各民族的生活习俗、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和等因素,采取灵活变通的方式,使译文尽可能达到为译文读者所普遍接受的效果,正如尤金・奈达在“功能对等”理论里提到的读者同等反应才是判断译文优劣的标准。本文借助功能对等理论对英语习语的汉译作一些探索。
一、功能对等理论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功能对等”原则。“功能对等”被定义为“读者同等反应”(readers’ equivalent response)。功能对等理论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传统翻译理论关注的是原文与译文的逐字对照。奈达的翻译概念从信息的形式传递转移到读者同等反应。奈达认为,在决定译文是否忠实于原文时,不应该对比原文和译文的形式结构,而应该对比读者的反应。因此,翻译标准应以“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为主,而不是“形式对应”(formal equivalence);力求把源语文化背景下读者的反应转换成目的语文化背景下读者的同等相关反应。
二、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运用
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原则,一般来说,翻译习语有三种方式:移植法、借用法(用目的语中对应的习语翻译)、意译法。
(一)移植法
一般说来,带有异域文化特色的表达方式往往都是一些形象化语言,英汉之间文化的差异往往就体现在使用不同的形象,或相同的形象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翻译时,译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结构、修辞手段,同时力求语言流畅易懂,保留原文的感彩。这样既可保留原文中的形象化语言,又可为读者保留了解异域文化的机会,同时又可为本国语言注入新鲜血液。例如:
1.as stupid as a goose译为“蠢得像猪”,结构形式都很完整,但若译为“笨得像鹅”岂不更为让中国读者感到耳目一新?而且读者会立刻意识到原来在英语文化里“goose”的联想意义竟是“stupid”。
2.armed to teeth虽然可意译为“全副武装”,但远不如直译为“武装到牙齿”来的形象生动,有特色。
3.In the country of the blind,the one eyed man is king.意思有些近似汉语的“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但这种“以土代洋”的译法会让读者产生难道外国也有“蜀地”和“廖化”的文化误读。若译成“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倒也可以,但“盲人国里独眼人称王”岂不更形象?不但传达了意思,而且兼顾了语言形式。
因此,移植法不但能达到使目的语读者和原文读者获得基本相同的信息,同时基本上保留了原文形式的对等,而且能丰富本民族的语言,实现等效翻译所追求的目标。
(二)借用法
所谓借用就是借用汉语现成的习语来传译英语的习语。不同的民族往往用不同的事物来表达同一思想,但由于人们在感情、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因此英汉习语中有少量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和文化信息也相同的习语。我们完全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办法,用相似或相近的汉语的现成表达方式来传译,保留原文的形象美、精练美,增加趣味性。
1.“同行同义”的习语
(1)Easy come,easy go.来得容易,去得快。
(2)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
将这类英汉习语互译,可谓形神皆备,通顺晓畅,属于和原文完全对等的翻译。
2.相近似的习语
(1)spend money like water挥金如土
(2)burn one’s boats破釜沉舟
(3)in the same boat同舟共济
(4)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人靠衣裳马靠鞍。
此类英语习语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恰与某些汉语习语近似,虽喻体略有差别,但隐含义和联想义相同。因此直接“拿来”既可保存原文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和隐含意义,又保留了原文的风格,译文读者也很容易理解、接受。
3.“异行而同义”的习语
(1)The spirit is willing,but the flesh is weak.心有余而力不足。
(2)Grate minds think alike.英雄所见略同。
此类习语虽然在汉语中找不到形同义同的对等表达方式,但却可以找到“异行而同义”的相似表达方式,译者可以借用这些现成的表达方式来译。
(三)意译法
习语这种特殊的语言,往往带有较强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域色彩,一些富有文化特色表达方式的习语具有固定的含义,只能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如果逐词翻译,拆开解释,轻则使译文生涩难懂,重则造成误解。例如,英语的“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按字面意思翻译为“下猫下狗”,逻辑上讲简直是无稽之谈,令人难以理解,忍俊不禁,其实是“倾盆大雨”的意思。又如show the white feather译为“展示白色的羽毛”也会让读者摸不着头脑,其含义应是“示弱,胆怯”的意思。
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能采用直译也无相对应的汉语习语可以借用,而意译虽不重细节,不过于“较真儿”的态度,反而让译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实现了自然流畅、表情达意的效果,因此意译显然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例如:
(1)to have one’s heart in one’s mouth大吃一惊
这里的字面意思不合逻辑,若直译为“把心放在嘴里”更让人费解。
(2)What he said is but a cock-and-bull story.
他的话只不过是拙劣的谎言。
“a cock-and-bull”是指很蹩脚的、一听便知的谎言,不能望文生义地译为“公鸡和公牛的故事”。
习语的意译过程,尽管译文与原文在形式上和词语上并不相等,但是译文读者仍能获得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信息,体会到基本相同的意境氛围,因此意译实现了奈达的“意义优先”、“读者同等反应”的理论主张。
三、结语
在翻译的标准上,译界虽众说纷纭,从未统一过。笔者认为,就习语翻译而言,“表情达意”、“忠实通顺”是基本要求、基于习语的特征,译者可以借助移植、借用、意译等翻译方法给出恰当的翻译,同时追求“读者同等反应”才是佳译的准绳。
参考文献:
[1]马会娟.奈达翻译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公共利益的含义范文6
【关键词】压力容器;焊接工艺
1.焊接工艺评定。
压力容器的焊接工艺,是控制焊接接头质量的关键因素。焊接工艺的编制依据是4708-2000《焊接工艺评定》。换热管和管板的焊接接头的工艺评定,按GB151-1999《管壳式换热器》附录B 进行。部分制造厂在评定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返修焊缝无相应的工艺评定,特别是返修后需局部热处理的焊缝。
(2)首次使用的国外钢材未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3)对于接管类截面全焊透的型接头和角接接头,当无法检测内部缺陷,而制造单位又没有足够的能力确保焊透时,只制作型式试验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而缺少相应的对接焊缝试件的工艺评定。
(4)焊接接头的坡口角度根部间隙小于型式试验件,未重新评定焊接工艺。
(5)改变焊后热处理类别,但未重新评定焊接工艺。
2.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
压力容器制造中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气焊、焊条电弧焊、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及钨极氩弧焊等。不同的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应用范围也不相同。
气焊,一般用于安装时的管道特别是薄壁管道的焊接。
埋弧自动焊和气体保护焊,主要用来焊接主体焊缝。
钨极氩弧焊,则大都用于单面焊双面成型的打底焊及管道焊接。
焊条电弧焊,应用则最为广泛,几乎所有结构都可采用。
焊接线能量综合体现了焊接规范参数对接头性能的影响,对于低合金高强钢、低温钢和不锈钢,都要求采用小线能量焊接。对于易淬火钢,采用小线能量焊接,由于冷却速度快,易产生冷裂纹,因此常采用焊前预热、控制层间温度和焊后缓冷等工艺措施,防止产生冷裂纹。
此外,还应指出,仅仅对线能量数值控制还不够,即使相同数值的线能量,其中焊接电流、电压、速度三者之间数值,可能有很大差别,当这些规范之间配合不合理,还是不能得到良好的焊缝性能。例如在焊接电流很大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得到深而窄的焊缝,而适当减小电流,提高电压,则能得到良好的焊缝成型,这两者焊缝性能是不同的。因此应在规范合理的原则下,选择合适的线能量。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异种钢焊接时,应严格控制熔合比,如钢与不锈钢焊接,选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由于熔化的母材对焊缝金属中铬、镍合金元素有稀释作用,使熔合区产生硬脆的马氏体带,焊接接头在一侧的熔合区处易产生裂纹,所以要严格控制碳钢一侧的熔合比。
3.焊缝返修控制
(1)焊缝返修必须编制返修工艺,经焊接责任人审核后依据返修工艺进行返修,对焊接接头的同一部位的返修次数超过2 次以上的返修,需经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批准。
(2)返修的现场记录应详细,至少包括坡口型式、尺寸、返修长度、焊接工艺参数(焊接电流、电弧电压、焊接速度、预热温度、层间温度、后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焊材牌号及规格,焊接温度等)和施焊者及钢印等。
(3)要求焊后热处理的压力容器,应在热处理前焊接返修;如在热处理后进行返修,返修后应再作热处理。
(4)有抗晶间腐蚀要求的奥氏体不锈钢制压力容器,返修部位仍需保证原有的抗晶间腐蚀性能。
(5)压力试验后需返修的返修部位,必须按原质量要求经无损检测合格,由于焊接接头或接管泄漏而进行返修的,或返修深度大于1/2 壁厚的压力容器,还需重新进行压力试验。
(6)监检应检查审批手续,必要时应审核缺陷产生的原因分析和返修工艺,对返修过程中的现场记录、检验报告等进行检查,确认符合要求后,在相关手续上确认。
4.焊接现场监督检查
现场抽查焊工钢印,施焊焊工资格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照焊接工艺卡施焊。检查焊接工艺执行情况,主要有:
(1)焊接设备、电流表、电压表的完好使用。
(2)坡口形式、尺寸是否符合设计图样和有关技术条件。
(3)焊接材料的烘干情况和干燥设备是否符合技术文件的要求。
(4)对焊前需预热的焊缝,预热设备和预热温度记录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5)检查焊接工艺参数是否与焊接工艺规程一致。
(6)检查产品焊接试板的加工、焊接位置、施焊工艺参数和试板数量是否符合《容规》及焊接工艺规程的规定。
(7)对要求控制层间温度的焊缝,应检查层间温度。
5.外观和几何尺寸的控制
压力容器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至关重要。外观质量中的咬边和根部未焊透等,都是引起应力集中的重要缺陷;几何尺寸的不直度,往往影响化工工艺流程及增加设备的附加应力,因此必须加强对外观和几何尺寸的控制。
5.1 焊接接头表面质量
(1)抽查角焊缝焊角尺寸。角焊缝的焊角高度,应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图样要求,外观应平缓过度(符合《容规》第76条第5 款)。对平封头与圆筒连续的角焊缝,多层圆筒上接管的角焊缝,管板与筒体连接的角焊缝、主体法兰角焊缝,人孔接管角焊缝和直径>Ф250mm 的接管角焊缝等必须检查。
(2)对所有焊接接头应重点检查有无裂纹、根部未焊透、表面气孔咬边等。焊接接头表面质量及焊缝的咬边应符合《容规》第76 条要求。
5.2 母材表面、组对和几何尺寸质量
(1)母材表面质量。检查母材表面不得有机械损伤、工卡具焊接。
(2)组对质量和几何尺寸质量。检查焊缝棱角度、对口错边量、筒体直线度、椭圆度、封头形状偏差、焊缝布置、管口方位、容器总长等,记录实际尺寸。对球形容器的球片,主要抽查成型尺寸,应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图样要求。压力容器外观和几何尺寸自检合格后,报监检确认。
总之,目前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人民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作为一种特种的承压设备,使用的工况介质比较复杂,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等特点。在一定温度、压力及腐蚀介质的综合作用下,容易导致设备失效及损坏,造成事故。因此,我们运用一定的焊接方法和手段,来确保压力容器的制造质量,保障设备安全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张茂华,赵敏,辛忠仁,辛忠智.关于压力容器质量保证体系各质量控制系统和责任人员之间工作接口控制和协调措施的讨论[J].中国化工装备,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