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市民金融政策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市民金融政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市民金融政策

新市民金融政策范文1

关键词:泡沫;应对机制;中日比较

中图分类号:F11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1-0138-04

有很多评论和分析都把中国和日本当年的发展路径作为类比对象,举出了其中的相似之处,譬如出口导向、通过国家政策推动出口、连续多年的高增长率、、出口机器、货币升值预期以及国内资产价格急剧上升。毫无疑问,中国与日本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如何研究当年日本政策的经验和错误,对于中国当前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但这种比较有时具有简单性,日本当年广场协议的签订埋下了经济停顿的诱因,因此中国应该避免货币升值;譬如日本过快、过强地放松和收缩银根,导致了金融泡沫的放大和随后的快速挤破,给日本经济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停滞,因此中国应避免类似决策失误。

本文认为,这种简单的类比和借鉴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但还不足以弄清楚中国政府当前面临问题的实质及与日本的异同之处,也不足以清楚中国政府政策取向的潜在逻辑并分析其正谬。

本文拟在简单回顾中日两国经济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两国处理金融泡沫的思路异同,描述它的政策特点,包括节奏、取向和具体政策细节,并着重从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两方面分析这种不同的缘由。

一、经济发展和泡沫形成的历史回顾

(一)日本的国家策略和外部制衡

战后的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得到快速地恢复和发展,并最终成为制造业出口大国和世界金融中心,除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带来的制造业发展机会这一外部因素外,也与日本建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金融体制这一内部因素有着极大的关联。换句话说,导致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金融危机的体制因素恰恰是当初为日本的经济崛起立下汗马功劳的金融体制与金融对策,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战后日本采取的基本上是政府干预下的市场经济,这与西方国家采取的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微量干预的做法不同。在政府主导型的金融体制下,日本的中央银行(即日本银行)、民间金融机构和政府金融机构统归大藏省管理,大藏省有中央银行的人事任命权和对所有金融机构的检查处罚权,属于制定金融政策的权威机构。鉴于战后日本的国力有限,财力不足,百废待兴而又资金匮乏,为了能把所有可调动的信用集中于银行,政府通过颁布相关条例,限制金融机构间的竞争,限制证券市场的发展,实行严格的利率管制和市场准入机制,鼓励银行按照政府制定的产业扶持政策超限额向重点企业发放贷款,政府承担银行可能产生的经营风险和资金支付风险。这样的金融政策在当时对充分调动日本国内的资金,把国民储蓄尽快转化为投资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对确保重点产业的发展,如钢铁、化工、机电等行业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不但使日本在短短的数年间摆脱了战争对日本国经济的影响,而且使日本经济从此走上了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之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与西方诸国贸易磨擦的升级和“广场协议”的签署,日元对美元的汇率开始升值,日本的出口贸易开始出现减少,进口开始增加。与此同时,由于国民财富的快速增长以及实体经济投资热情趋弱,大量的剩余资金流入虚拟经济,土地、股票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开始持续上涨。在1985年―1990年的5年间,日经指数由16 400点上升至38 915点,上市股票总市值由162万亿日元飙升至630万亿日元,市值增加近3.9倍;土地资产总额由1985年的1004万亿日元上升至1990年的2 389万亿日元。其中东京、大阪等地的土地地价在4年间上升了3倍。按照当时的价格,卖掉整个东京就能买下整个美国。股市与房市的疯狂、泡沫经济的严重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二)中国的赶超策略和有利条件

日本的问题主要在于国家限制。中国在这一点上具有有利之处,能够较好的避免这种“陷阱”。这一方面也可视为一种“后发优势”。

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与战后的日本经济有许多相似之处,都面临着基础薄弱、资金匮乏、金融机构不健全、体制重建的问题。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经济已经有了比较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相对健全的金融体系。总体上中国的金融管理体制是在借鉴了西方国家特别是日本的经验后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建立起来的,大体上属于由政府干预下的市场调节机制,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一演变模式。其特征是国内金融市场的相对独立,市场主体以国有银行为主,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实施利率和汇率管制,政府制定有明确的产业规划,以引导信贷资金和投资资金的流向。

除了以上相似的地方,中国的金融体制与日本的金融体制最大的不同在于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目标下,中国金融体制的构建采取的是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转变这一渐进模式,既不同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以前,数十年机构体制不变,体制经历了由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到不适应需要直至僵化的过程;也不同于日本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的“爆发式”体制革命,目标虽好,但制约条件太多,改革之船无法顺利到达彼岸。相比较而言,中国的赶超策略借鉴了日本的经验教训,因而获得了宝贵的30年经济高速发展时间。

目前的中国经济一如80年代中期的日本,经历了连续30年的高速发展以后,经济总量和外汇盈余进入了世界前列。随着工业基础的完善和进出口贸易额的巨大增长,与各国之间的贸易磨擦也日渐增多,因争夺资源导致的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纷争事件也时有发生。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国土狭小、国内市场容量相对有限的国家,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国外市场,主要原材料需要从国外购进,产成品也主要销往国外市场,这种外向型的经济结构总体上对其他贸易国家的经济是利大于弊。加之日本作为二战时期的战败国,处于多重国家限制,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依附性很强,其经济政策的制定缺乏独立性,容易受到来自国外势力的干扰,甚至会掉入国外利益集团设下的经济“陷阱”,如“广场协议”的签订。

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政治大国,国内政局稳定,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巨大,国际外交独立性较强,但受制于资源的缺乏和各发达国家设置的关税壁垒,由贸易不平衡引发的政治外交事件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发达国家经济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这些国家都把经济恢复的突破口选在了中国的市场,要求中国改革现有的人民币汇率生成机制,开放国内金融和资本市场,其目的就是最终打开中国的消费市场。中国当然不可能是当年的日本,随意屈服于国外的压力,但这类压力也将持续存在。

二、泡沫应对策略描述

(一)日本的应对策略和后果

泡沫经济的产生基本上源于内部经济的失衡,表现在大量资金非正常流入某一个产业领域,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解决的办法也主要是采取“阻断”资金流人的方式控制这些资产价格的进一步上涨。但在实际操作过程,决策者遇到的问题要远比这复杂得多。

日本政府从1989年开始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对策,包括金融上一些政策调整来控制资产价格,特别是土地价格的上涨。初期政策效果不明显的时候,日本政府甚至还采取了一些行政管制措施如对土地交易行为给予限制,禁止对房地产项目进行融资等方式,强行控制不动产的交易。这一策略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征,就是动作巨大而迅速。如下表所示,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1989―1990),中央银行体系贴现率从2.5%升到6%。

由此,日本市场利率也呈现了类似的变化轨迹。高峰38 915点跌至年底的24 000点,一年当中跌去了40%的市值。地产价格的下跌虽然晚于股市的下跌,也从1991年7月开始大幅度下跌。至1994年,日本的地价较1990年几乎跌去了50%。如此惨烈的不动产价格暴跌和股市崩盘,造成了日本企业的大面积破产以及居民财富的巨大损失。据统计,从1990年―1996年的6年间,日本每年宣告破产的企业超过了1.4万家,1997年甚至达到了1.5万家(王宇,2004)。

泡沫被挤破带来的不仅仅是投资人的损失,日本的银行业因为不良债权的增加和股票投资的失败经营陷于困境。据1995年9月大藏省公布的数据,日本银行业的不良债权总额约为40万亿日元,到了1998年7月底,数字上升至87.5万亿日元,而同时美国穆迪评级公司和标准普尔提供的估计数是130万亿和150万亿日元之巨。这一数额已经占到了全日本银行贷款总额的15%~20%,相当于日本GDP的30%。如此巨额的不良资产不仅使许多金融机构在破产的边缘挣扎,再生功能丧失,也导致了银行融资输血功能的减弱,极度萎缩的市场流动性更使困难的日本企业雪上加霜,最终将日本经济推入了衰退的10年。

(二)中国政府的策略分析

中国目前正处于泡沫初起或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的对策比较独特,是一种比较缓慢的、讲究控制性的挤破策略,这既受益于日本的教训,也与中国的一贯治政风格有关。

2008―2009年间的中国经济形势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日本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在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面前,中国政府在第一时间里提出了4万亿的投资计划,其目的就是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重树投资者的信心(日本则是在经济信号显示一定滞势时进行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据统计,在2009年的一年间,由银行新投放的信贷资金就达到了10万亿元。如此规模的资金投入虽然确保了中国经济在2009年实现了V型反转,当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9.1%以上。但在市场充裕资金的推动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出现了泡沫化膨胀,一线城市的房屋价格在2008年至2009年间几乎上涨了100%,二、三线城市上涨幅度也超过了70%;沪深股市也由2008年11月的最低的1600点和5 668点劲升至2009年12月的3 331点和14 051点,涨幅分别超过了108%和148%。

都是为了应对经济衰退,都是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的条件下出现了明显的经济泡沫,但中国政府的策略与日本有所区别。

由于后发优势,在一开始实施刺激经济发展政策的时候,中国政府就预见到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是医治经济衰退的特效药。历次的世界性经济大衰退,在经济出现复苏的时候,依靠的都是新兴产业的带领或者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如发生战争)。因此,伴随着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政府连续出台了10大产业振兴规划,目的就是通过调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来带动和刺激国内经济保挣快速发展。这既为大量的社会增量资金和实体经济的剩余资金找到了出路,也避免了对产能过剩行业的再投资,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避免大量资金涌人股市和房地产行业,推动泡沫经济的形成。

只是从目前的形势看,阻断资金向虚拟经济的流入还需要有更精确的控制手段。譬如尽管有相应对策,但2009年中国经济还是明显出现了泡沫化的倾向,土地与房屋价格飞涨、股市上升速度过快,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的条件已经具备。

但中国政府只是在2010年1―5月间连续三次上调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其后便没有了更大的紧缩举措,2010年的新增信贷计划仍然是10万亿,人们预计的利率上调则一次也没有出现。在房地产方面,中国政府迄今的举措仍然集中在信贷资格控制方面,而没有涉及总量,当然更没有涉及基准利率。中国政府主要推出了在公共住房保障方面的各种各样的计划,如大规模的公共租赁房计划,重新启动的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房等。譬如,在上海,市长韩正宣布在2010年,60%的新增供应将用于保障用房,并将完工700 000个单位的保障用房。

在这些手段下,虽然缓慢,但效果在逐步显现中。据最新统计局的数据显示,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指数2010年4月为101.4(环比),5月为100.2(环比),6月为99.9(环比),呈增速放缓、逐渐下降的趋势,而交易量也在继续萎缩,调控初显成效。

三、泡沫应对策略的评析

(一)不同应对策略的逻辑分析

1.快速挤破策略的后果

日本的快速挤破策略留下了巨大的后遗症,直至今日。但这种策略在当年却具有一种理论上的正当性。

日本通过强力的连续五次升息,把利息升到6%。这种策略的逻辑很简单直接,也符合标准教科书的说法,通过对利率等基础手段甚至直接的信贷控制(如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他们的房地产相关贷款)来遏制“水流”,从而刺破泡沫。这种策略下的各方反应本在预期之中,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政策制定者不想看到的。显然,基于正统宏观经济理论的调控策略忽略了一些因素。如,总量问题、泡沫程度问题以及其他一系列的结构性问题。这种从凯恩斯开始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思路有一个局限,即有其适用的“有效域”。当某些条件超过了其适用范围时,它的后果可能会是难以预期的。譬如,潜在需求的大小,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相对比重程度,一个区域经济体本身处在上行周期还是下行周期等,都会影响其最终结果。因此,日本学者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并引发危机,至少从直接感受上是日本银行刻意挑破泡沫的结果”(Yo-shinori Shimizu,1997)。

2.可控的“双轨制”策略的逻辑

虽然中国政府的调控有一些不连贯性(2008年的调控转向刺激政策,虽取得了遏制衰退的效果,但也留下了诸多后患),但仔细梳理中国政府应对经济衰退的政策和抑制泡沫经济的措施,可以认为中国政府的意图在于尽量使当前泡沫不破,一方

面,基本市场条件保持平稳,如利率,基准利率多年变动较为平缓,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通过新增保障房、公租房以及小户型房等更贴近普通居民需求的大量供应,改变了实际的供求关系,同时也改变了市场预期,对于存量房市场起着退烧的作用。这样相当于用增加更贴近需求的实物量来稀释了泡沫。相关的政策例证除了房地产业的一系列举措,还可以参看类似的产业振兴计划等,引导资金流向其他领域。在泡沫程度稀释不是那么高的时候,选择一个恰当的时候通过改变基本条件、利率以及产业政策调整等刺破泡沫(理想的目标是借助市场自动将泡沫挤空)。简而言之,通过节奏上的控制,使得金融资源在各阶段能与实体经济大致有效结合,这就能较好的、有控制的治理泡沫。

(二)策略选择背后的政治和经济结构

中日两国选择了不同的政策来应对泡沫,日本的后果已有目共睹,中国的结果还待观察。但我们可以来进一步分析为什么两国采取了不同的策略以及带来的结果。

1.经济结构和发展阶段

以城市化率来看,日本在1980年的城市化率已达76%,而中国在2003年才达到40.5%。相应的,资产泡沫在日本的目标物以商业地产为主,而在中国以住宅地产为主。前者的弹性相对较高,容易引致投机行为。更为重要的是,这意味着在应对泡沫阶段,中国可以通过增加新增供应给新市民,有增量调控的空间,而在日本当时要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因为新增房市场的规模已经很小,供应是无效供应,只会加剧问题。

其二,从工业化率和产业升级角度,同样有类似问题。日本彼时已经处于产业发展的成熟阶段,而在向更高层次的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发展方面,又有着基础研发不足和美国的壁垒障碍,以致前进乏门(鹿朋,2008,a,b)。

中国仍然处于工业化过程之中,产业升级的空间很广,而且,无论是巨大的国内市场还是WT0体制之下带来的国际市场,都给予了实业领域投资的巨大空间。这就使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2.管制模式

从管制模式上看,日本是市场经济和议会体制的结合,这使政府影响经济的手段受限,局限于宏观对策,一些细致的、具有针对性的手段无法采用。而且包括其在政治结构上,要做出决策也具有妥协性,以及受限于理念上的正统性(标准西方经济学理论),作出当时激烈的对策也就很难避免了。

而中国的执政风格偏于谨慎、观察,局部实验以及讲求可控制性,又因为可以很大程度上无惧一些短期政治评论,实行长期操作,因此采用当前的稳妥策略也是事出有因。

四、结论

中国虽然具有后发优势以及当前的相对优势,在应对泡沫方面做得不错,但还不能说已经成功了。一方面,中国目前还处于实业和金融不匹配的阶段,实业的利润(包括庞大的出口盈余)总要找到一个配置方向,而房地产是当前壁垒最小的一个领域;因此泡沫集中在这里体现出来。如果金融体系以及相应的投资体系得不到改善,问题就会始终存在。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本身的供需问题,尤其是供需结构性矛盾始终存在(存量房尤其突出),使得房地产市场本身的虚高,是引发泡沫的诱因。

因此,“双轨制”政策虽然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是否有效还要看产业升级成功与否,看金融体系的改善以及房地产市场本身市场有效性的发挥,泡沫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

基金项目:本文受教育部2006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号06JC790015。

参考文献:

[1](日)吉野直行,日本泡沫经济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09,(03)

[2]刘红,日本人为低利率政策及其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07,(09)

[3]李磊,张换兆,朱彤,土地“尾效”、泡沫与日本经济增长[J],日本研究,2008,(03)

[4]鹿朋,产业升级视角下日本泡沫经济反思[J],现代日本经济,2008,(04)

[5]鹿朋,全球制造业转移、内外均衡与货币国际化一日本世纪年代泡沫经济必然性分析与借鉴[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8,(12)

[6]马辉,中国当前形势与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的对比分析[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12)

[7]秦德安,日本泡沫经济的金融诱因分析[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8,(07)

[8]王宇,国际经济协调中宏观政策的可能失误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J],经济研究参考,2004,(67)

[9]王朝才,封北麟,中国完全可以避免重蹈日本泡沫经济覆辙[J],经济研究参考,2008,(52)

[10]汪慧玲,韩珠珠,泡沫经济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8,(09)

[11]魏静,付林,试论日本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04)

新市民金融政策范文2

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10年。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省委“四抓三支撑”总体工作思路和区域发展战略,牢牢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甘肃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机遇,紧紧围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个关键,聚精会神促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圆满完成了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2010年,据初步测算。全市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80亿元,增长17.2%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到8.2万元;地区性财政收入预计达到26.5亿元,增长13.7%市级财政收入预计达到8.86亿元,增长14.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674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7860元,增长13%人口自然增长率5.89‰,城镇登记失业率2.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3%归纳起来,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特点:

回升向好基础继续巩固。全力支持酒钢公司做大做强,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预计全年实现销售收入550亿元,主要产品产量大幅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进展较好,华电集团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已装机2兆瓦,京城机电控股有限公司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奠基开工。

发展基础得到夯实。扎实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二是重点项目进展顺利。认真落实市级领导干部包抓重大项目责任制,全年共实施建设项目178项。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竣工投入使用,西电东送750千伏段顺利建成,兰新铁路第二客运双线工程快速推进。

完成计划的100%增长21%其中地方完成2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49亿元。完成计划的138%

经济发展活力不时增强。东湖生态景区和紫轩葡萄酒庄园胜利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三是第三产业稳步提升。全社会旅游人数达到165万人次,增长51%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完成7.5亿元,增长43.4%启动了西部综合交易市场、人民商城改扩建等商业项目建设,消费需求稳步增长。出台了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10条新措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不时优化,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新市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四是乡村建设管理取得新进展。两湖一河”工程、机场双幅路改造、新华路人行道改造、讨赖河市区段生态环境治理一期工程顺利竣工,机场南路至新火车站道路、明珠东路向东延伸、乡村供水扩容等工程进展顺利。城区新建各类绿地156公顷,种植苗木63.7万株,乡村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开展了环境百日综合整治,国家卫生城市通过复查,全国无障碍乡村创建胜利,乡村品牌和形象得到新的提升。

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五是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设施农业、特色种植、畜牧养殖发展迅速,新建日光温室178座、移动大棚200座,建成文殊优质食用菌生产示范基地。实施了农民小康住宅、居民点后院综合整治工程,完成385户农村危房及残困户危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竣工。农民基本养老平安补助规范得到提高,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保证体系不时健全。

民生得到显著改善。就业形势坚持稳定,六是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城镇新增就业7554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757人。支持以守业带动就业,新增小额担保贷款4284.5万元。城乡低保、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发放城乡低保金922.6万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科技事业发展,实施省、市科技项目56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镇卫生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文化馆扩建、图书馆新建工程进展顺利,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胜利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动力悬挂邀请赛、国际铁人三项戈壁挑战赛。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乡镇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政府机关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步伐加快。平安工程建设效果显著,政法部门人员装备得到加强,平安生产和维稳工作总体平稳。狠抓民生工程建设,省上14件惠民实事和市上9件惠民实事全部完成,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民生进一步得到改善。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

市委在深刻分析判断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综合考量权衡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基础上,根据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九届七次全委会议部署。确定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225亿元,增长25%地区性财政收入31.8亿元,增长20%其中市级财政收入10.7亿元,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增长33%其中地方投资30亿元,增长11%工业增加值179.3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亿元,增长25%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9.4亿元,增长25%全社会旅游人数206万人次,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0元,增长16%农民人均纯收入9270元,增长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推进工业跨越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做大做强不锈钢、精品碳钢等高端产品,不时提高铁、钢、材产能匹配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加快发展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业和新型化工,完成华电集团一期10兆瓦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建设和二期29兆瓦续建,全力支持京城控股新能源装制造产业园、西部重工年产200套风力发电机组等重大项目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建设工业硅及其深加工产品,延伸太阳能产业链。三是大力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积极推进配套煤电项目和外送电网输送能力建设,利用区域内丰富的电力资源,建成45万吨电解铝、25万吨预焙阳极等高载能项目。四是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产业布局,完善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增强吸纳带动能力,加快集聚产业集群,积极做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争取工作。

(二)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一是结合“十二五”规划。抓紧谋划贮藏一批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和资金争取工作力度,力争重大产业项目有新的突破。二是加快中央和省属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推进兰新铁路第二双线段及客运南站、西气东输三线段及市区天然气供气等工程建设。三是抓好机场南路至新火车站路桥工程、嘉酒城际一级道路、城乡一体化、生态建设、环境维护、旅游商贸、工业企业、社会事业等市属重点领域的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四是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的有利时机,积极衔接产业转移,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五是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监管顺序,提高项目监管水平,确保项目工程质量,提高投资效益。

(三)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非公经济。一是继续完善旅游景区基础设施。规范建设星级宾馆,全面提高旅游接待能力。二是加大宣传和促销力度,增加旅游航线,培育精品旅游路线,开发旅游市场,增加旅游人次,加快打造旅游目的地乡村和西部游客集散中心,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三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河西综合交易市场等专业市场建设,推进东方百盛购物中心、新华中路商贸中心、新世纪广场等大型商贸中心建设,依托交通区位优势加快发展代物流业,嘉东、嘉北工业园区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带动我市及周边物流产业快速发展。四是认真落实国家鼓励消费的财政、金融政策,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积极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力。五是以落实市委、市政府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的10条政策为抓手,坚持“放水养鱼”扶持重点企业,努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守业环境,放手发展壮大非公经济。

(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实施新城镇镇区改造,抓好农村公路、双泉节水调蓄、峪泉镇供水扩容工程建设,建设新城横沟村餐饮休闲娱乐一条街、河口度假村、悬壁农家乐乡村游园基础设施。二是培育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强化“菜篮子工程”建设,着力推进酿酒葡萄种植、畜禽养殖、啤酒花加工、精细蔬菜等产业发展,新建2个规范化养殖小区、200亩观赏树苗种植基地、300座三代日光温室、250座移动大棚,提高蔬菜自给率和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三是以提高农民收入为核心,健全城乡就业守业培训机制,完成农民技能培训1000人,拓宽农民工资性收入渠道,夯实农民增收基础。四是加快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步伐,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镇区污水和垃圾清运处置工程,促进基础设施城乡共建共用。五是积极探索农村户籍制度改革,逐步统一城乡户籍管理,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低保、医疗、救助等保障体系,争取首先在统一城乡低保规范方面实现新突破。

(五)继续强化乡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继续抓好乡村生态园林建设。完成讨赖河生态环境治理和“两湖一河”园林景观二期工程,进一步提升乡村绿化覆盖率,不时改善人居环境。二是加快新市区供水、供热、供电、供气、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开工建设市民服务中心、综合档案馆,协调落实中核四О四有限公司核乏料后处置生活基地项目。三是加快老城区开发改造步伐,完成文化街区、建新街区危旧平房改造,实施好新华路人行道和兰新路人行道改造工程,方便居民出行。四是继续推进“数字”建设,提高乡村信息化水平,强化乡村服务功能。五是进一步加大市容市貌整治力度,抓好市民生活服务设施维护,提高乡村精细化管理水平。

(六)狠抓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支持和鼓励企业提高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抓紧做好新建生活垃圾处置厂前期工作,实施好节能减排工程建设,控制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重点推进钢铁、建材、铁合金等行业节能降耗技术改造,稳步推进公共机构节能,积极建议全社会节能。进一步健全节能环保监管机制,严格落实目标责任考核,确保实现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认真落实《市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扶持嘉北冶金新资料循环经济产业园、葡萄酒生产循环经济建设,下功夫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实现资源高效、节约、综合利用,加快创建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市步伐。

(七)着力推进民生工程和社会建设。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守业政策。重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实现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以上,协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0人,就业再就业培训2000人。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府补助规范,健全医疗、司法、临时生活等救助制度,加快发展社会福利、老龄、残疾人、红十字和慈善事业,不时完善社会保证体系。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建设市一中体育馆,建成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学楼,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快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抓好科技工作,引进和推广新技术、新成果30项以上。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基层医疗卫生人员专业培训,推进国家基本药物招标推销和统一配送。依法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稳定低生育水平,建设文殊镇、峪泉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全面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广电新闻事业,建成市图书馆,做好文化遗产和文物维护工作。全面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水平,新建全民健身馆和局部社区健身活动场地,办好国际滑翔节、铁人三项赛和汽摩邀请赛。抓好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乡村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模式,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和社区公共事务公开,认真组织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完善利益诉求协调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富平安和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依照贴近民生、群众急需、普惠面广的原则,继续办好一批涉及教育、医疗、文化、住房、交通、人居环境、社会治安等领域的惠民实事,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改革发展效果。

三、强化政风建设抓好工作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