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

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文1

每年9月,幼儿园都会接待一批刚踏入幼儿园大门的宝宝。然而,在这些宝宝中,有一些能明显看出他们的父母已经在孩子入园前做了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这些宝宝不一定能够从1数到10,也不一定能够熟练背诵《唐诗》《宋词》,但是他们却具备了一定的社交技能与自理能力,能够顺畅地与同龄的小朋友及老师沟通,也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照顾好自己。而有一些宝宝,则显得很排斥幼儿园的生活。那么,如何能让即将步入幼儿园的宝宝能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友好地和小朋友相处,以下的几堂宝宝入园准备课,或许能够帮助你从现在开始为宝宝着手训练。即便你家宝宝早在一年前就已经上了幼儿园,这些课程仍然能够帮助他更加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为孩子进阶下一个班级助力。

从6月开始到9月入园,大概有3个月的准备时间。下面我们按照课程的难易程度和宝宝的实际接受程度,由难到易,每月为宝宝准备两堂课程。OK,从现在开始,你就可以和宝宝开始学习啦!

6月课程安排

第1课 友好地玩

为什么这很重要 在幼儿园里,孩子要在群体中学习和互动,所以老师希望他们能够理解“分享”和“轮流”之类的概念。

做好准备 帮助孩子约上三四个小朋友一起玩,当他们玩的时候,你完全不参与,看看你家孩子的独立性如何。就算他习惯了跟许多小朋友一起玩,但还要学会跟自己不太熟悉的孩子相处。所以下一步,你可以帮孩子报一个他感兴趣的音乐班或是美术班,这样他就有机会与新伙伴互动。而且,有了这些经历,孩子渐渐就开始明白,他对于世界或一件事情的看法,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看法,也逐渐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概念。

课外练习 如果你看见孩子正在跟其他小朋友分享他的东西,你可以表扬他说:“妈妈刚才看见你让米米玩你的玩具,真好。”

第2课 与父母分离

为什么这很重要 孩子一开始上幼儿园时,让他跟父母说再见是最困难的事情。孩子牢牢地抓着你大哭,不愿意进教室――这也可能是你最害怕的事情之一。

做好准备 如果你是正常上班的父母,入园前,可能他已经适应了白天与你分开的生活。如果你是全职父母,就要安排他跟保姆或其他照看孩子的人待几个小时,你自己出门去。这样短暂的分离,能加强孩子的印象,知道你只是暂时离开一下,最后你总是会回来的。孩子快要上幼儿园的前两个月,问问幼儿园关于父母接送的政策。询问老师是希望父母开始几天可以在教室里多逗留一会儿,还是希望父母把孩子放下迅速离开?然后可以告诉孩子,让他知道,当你把他送到幼儿园后会发生什么。

课外练习 跟孩子一起读一读关于孩子克服分离焦虑的图画书,比如《魔法亲亲》《汤姆上幼儿园》等。借助图画书中的故事引导帮助孩子克服分离焦虑。

7月课程安排

第3课 一次只专心做一件事

为什么这很重要 幼儿园的小朋友有时候需要独立完成猜谜、做手工和其他各种课堂活动。为了成功完成任务,孩子需要专心地做一件事,不能分心。

做好准备 专注力是一项可以练习的技能,这就像锻炼肌肉一样。孩子专注的时间越长,他就越擅长专心。在家里,你可以鼓励孩子安静地画画、看书或玩玩具。另外,要限制孩子看各种屏幕(如,电视、iPad等)的时间,因为不断变化的图像刺激,会让他很难专心。

课外练习 让孩子在餐桌前至少坐15分钟,可以放慢吃饭的速度。就算孩子5分钟就把饭吃完了,也要让他再坐一会儿,陪爸爸妈妈一会儿。

第4课 坐着听讲

为什么这很重要 让活泼好动的孩子安静地坐着,几分钟之内专注于同一件事,这并不容易。但很多幼儿园的活动都需要孩子这样,比如坐圈、排排坐听老师讲故事。不仅如此,发展良好的听说技能,可以帮助孩子积累词汇量,是语言学习的好帮手,也是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习的一个巨大优势。

做好准备 去参加绘本馆或亲子图书馆里组织的听故事活动,让孩子多一些加入某个群体的机会。这种体验,可以为步入幼儿园打好基础。在家里,你也要以身作则,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打断。再回答孩子对你的问题前,要先问:“你说完了吗?”鼓励他跟别人说话,都要这样讲究礼貌。

课外练习 可以问问孩子关于他喜欢的书的问题,测试孩子的倾听技能。你可以问:“我忘了那只小狮子的妈妈叫什么名字,你还记得吗?”“小斑马的一家最后迁徙去了哪里,妈妈怎么不记得了?”

8月课程安排

第5课 适应一个作息时间表

为什么这很重要 孩子们在教室里需要守规矩,不能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吃零食就吃零食。

做好准备 从这个月起,你就可以给孩子定好三餐、午休、加餐、洗澡和上床睡觉的时间,日常活动也尽量按照时间表进行。这能让孩子习惯于在规定的时间里做该做的事,帮助他为幼儿园的作息规律做好准备。

课外练习 在墙上贴一个带图画(吃饭用小叉小勺表示、睡觉用月亮表示)的时间表,这样孩子不用你帮忙也能看得懂,他在接下来的时间段里要做哪些事情。

第6课 听从指令

为什么这很重要 老师希望学龄前宝宝懂得课堂规则,能够执行简单的指令,比如排队、坐在椅子上、把手工材料收拾好。

做好准备 可以让孩子帮你做家务,比如,请他把香皂递给你,或者跟你一起收拾他的毛绒玩具(别忘了说“请”和“谢谢”)。慢慢地给他两个步骤的指令,比如,“请把你的蜡笔放好,然后关上玩具箱”。

在家里也要有简单的规则,这也很重要,比如“轻轻地关门”“每天晚上刷牙”等。看到孩子遵守这些规则时,要及时提出表扬,这样他就会重复正确的行为。专家建议,可以在设定规则时给孩子一点选择,让他觉得自己有控制权。你可以说:“该睡觉了,你想先换上睡衣,还是想先刷牙?”

课外练习 爸爸妈妈一起和孩子玩“跟着领头羊”的游戏,你做领头羊,一喊“集合”,就让孩子和爸爸分别排在你的身后。或在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特别给孩子指出,人多的时候,要按先后次序排队付钱。这都是非常好的帮助孩子练习排队,并让孩子有队列意识的好方法。

Tips

我们的入园准备

带孩子提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

宝宝将要上幼儿园的前两个月,我常常带宝宝去家附近的幼儿园,在征得幼儿园老师的同意后,让宝宝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一起参与了几堂课程和几次活动,熟悉了一下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随后还带宝宝――参观了幼儿园里的各种设施和教室。在参观过程中,幼儿园里的一切都会引起宝宝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特别盼望能和这里的小朋友一起玩。所以后来孩子的入园也特别顺利。

――彤彤妈妈

和孩子已入园的妈妈多多交流

邻居家的宝宝青青去年上了家附近的一所幼儿园,因为今年我也打算把宝宝送去同一家幼儿园,因此我找到青青妈妈询问了幼儿园的一些情况,包括师资、活动的安排、三餐的搭配以及入园后宝宝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她也会给我讲一讲青青在幼儿园里一些好玩的或让她棘手的事情。这些经验,一方面让我对即将入园的幼儿园有了真实的了解,另一方面也会让我有针对性地给孩子入园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和训练工作。

――君君妈妈

选择孩子喜欢的幼儿园

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文2

幼儿园在选择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以免幼儿在上课时出现磕碰、摔倒等安全问题。如果这样,也使活动区失去它本该有的意义。之所以建立幼儿园活动区,是因为孩子是幼儿,幼儿需要在安全、舒适、和谐的环境下进行学习活动。有相对科学的活动区和教师专业的引导,才会让活动区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2、建设幼儿园活动区的意义

2.1幼儿园活动区的首要意义在于它有利于幼儿的心灵、智力的发展

在创建活动区的时候就要从幼儿的发展角度出发,幼儿的认知过程、个性差异、发展速度等都说明幼儿需要适合的教育环境,只有精心准备,并且适合的环境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活动区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思考的空间,从而锻炼他们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2活动区对于教师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不能带领孩子们进入合理有效的教学环境也是衡量教师素质高低的一种重要体现。教师在活动区带领幼儿们进行实践的过程中也有利于对幼儿的潜力进行观察,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他们对于教学的个人需求,这样教师的教学也会顺利地进行下去。教师对于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的教学知识,也要有一颗关爱之心,拿出灵魂工程师该有的专业态度出来,在幼儿的学习的时候,什么问题是他们不懂得?什么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什么是他们所烦恼的?这些都要进行计划性的总结。然后,在以后的课程中进行改良,在之后的课程教学中要灵活的改善现状。

3、幼儿园活动区建设的相关建议

3.1合理的教育目标

活动区需要根据课程安排和教育目标来建立。幼儿园活动区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以及个别的性格差异,在创建合适的教区以后,教师要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涵盖生活与学生、身体与心灵与相关的课程互相渗透。活动区并不是提供孩子们玩乐的场所,它是教学的延伸,也是教学目标实现的一种方式。幼儿不同于小学、初中的学生。他们需要在一种相对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实践过程中,幼儿通过发现、创造、探索来实现自己潜能的开发。在活动区内,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也可以第一时间开发幼儿潜能,达到教学目的。合理的教育目标不仅可以更好地发挥活动区的作用,更可以更好地完善教学计划,为教师的计划提供了信息来源,也让幼儿更好地明确自己要学的知识,促进幼儿素质的提升。

3.2教师自身素质发展是区域活动风格的重要决定者

在幼儿活动区建设中,老师是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营造出一个适合幼儿学习活动氛围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种考验。在幼儿的启蒙学习中,教师担任着重要的教导角色,当幼儿进入活动区以后,教师要提供相应的材料、相应的思路,在幼儿进入学习氛围以后,要积极引导,衍生课堂内容,并仔细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举止行为,对于不好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对于好的行为要积极提倡。在观察中发掘学生潜能,在观察到学生普遍共性问题时要及时调整课程。当然,在幼儿进行实践的时候,教师要仔细照看以免发生危险。

3.3材料、设施的选择

在建立幼儿活动区之时,材料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选择无硬角无毒物的材料,因为幼儿的各项身体机能还处在成长阶段,如果选择不健康、不安全的材料的话,会对以后的教学造成隐患。在选择材料时,要针对自身的教学风格去选,不要选与自身教育不符合的材料和设施。这样不仅降低了幼儿的学习效率,也失去了活动区的真正意义。在选择设施的时候,可以听取相应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相应的教学风格后,在进行设施、材料的选择。在选择完以后,合理的搭建和摆放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无交互死角、无“死胡同”区域,以免影响正常教学。

4、结语

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文3

一、以专题教研为主线,领航幼小衔接之路

专题教研是我园幼小衔接的司令部,设计规划整个大班下学期的幼小衔接课程,掌控着幼小衔接方案的实施方向,同时解决幼小衔接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常态教研组。

大班下学期,由大班全体教师组成“幼小衔接专题教研组”,每周一下午召开专题教研会,教师针对不同时段、不同问题、不同活动开展研讨,分享经验、磋商问题、寻找策略,形成下阶段的最佳实施方案,确保幼小衔接课程深入扎实地开展。

2.园长领衔组。

专题家长会、参观活动、幼小衔接课程完善等专项活动都由业务园长直接牵头,领衔整个活动方案的制定、外部联络及后勤保障,做到专项活动分工负责,责任到人,使各项活动发挥最大效益。

3.外援专家组。

我园还定期邀请教育专家、当地小学名师与老师们就幼小衔接问题进行面对面交流,给予高屋建瓴的理论引领,提供切实可行的实战策略。通过与专家、名师研讨,一些新思路、新策略在思维碰撞中应运而生,一些新困惑、新问题在分享交流中迎刃而解。

二、以专题讲座为契机,化解幼小衔接之结

专题讲座是进行思想引领的一种快捷方式,为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我园采用多种形式的专题讲座,化解矛盾,打消顾虑,统一思想,引领行动,使幼小衔接家园协同一致。

1.全园动员会。

每年春节之后,我园都要召开幼小衔接专题动员会,向家长讲清幼小衔接的重要意义,引起家长对“入学准备”的关心和关注。同时给家长提供一些建议和策略,让家长明确如何在心理、习惯和能力上帮助孩子做好充分的入学准备,并与幼儿园在行动上保持协同一致。

2.班级专题家长会。

全园动员会议之后,大班各班要召开专题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班级幼小衔接方案及具体的课程安排,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等,如要求家长每天配合填写口头任务卡、督促幼儿按照要求作息等。同时根据幼儿的发展弱项分别向家长提出补偿性教育建议,如针对做事拖沓的孩子,建议家长督促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针对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建议家长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3.外聘教师讲座。

针对家长普遍存在的“入学准备就是提前学习小学课程”这种不正确的入学准备观,我园邀请当地知名的小学低年级教师,向家长进行“孩子入学前应该做好哪些准备”的专题讲座,打消家长“不报班跟不上”的顾虑。通过讲座让家长了解各种“补习班”给孩子造成“还没上学已经厌学、先入为主难以纠正、重复学习资源浪费”等等危害,使家长摒弃热衷“补习班”的错误思想,转到关注孩子入学自信心的建立、生活自理能力的锻炼、学习习惯的养成、同伴关系的处理以及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上来。

三、以专题课程为落脚点,夯实幼小衔接之基

我园将大班下学期划分成三个阶段,即拔锚阶段、摆渡阶段和靠岸阶段,为幼儿进入小学夯实根基。

1.拔锚阶段(3月份)。

一是激发愿景。在餐前、饭后及睡前的零散时间,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小学是什么样子,激发幼儿了解小学、向往小学的愿望;二是提出要求。在集体教育活动、区域活动、户外活动等环节,向幼儿提出具体要求,如小学生能够专心听讲、玩具会分类摆放、遇到问题会和同伴商量等等,借助具体活动环节或事件对幼儿的自理能力、活动常规、交往能力进行有的放矢地锻炼。三是增加静态活动。将每周一次的阅读活动、手工活动增加为两次,使幼儿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静心阅读或动手操作。

2.摆渡阶段(4、5月份)。

一是增加集体活动。在这段时间里,将自主游戏时间缩短,除上午的一节主题教育活动外,下午增设以静态为主的集体活动,如1~10的数字书写、绘本阅读、手工活动、科学小实验等,练习幼儿正确的坐姿及书写姿势;阅读活动增加两两共读的时间,两名幼儿一个讲一个听,练习倾听和口语表达能力;认识自己的名字并学习书写,能够在点名册中找到自己的名字。二是培养任务意识。设置任务卡,每天下午离园前教师布置一项口头任务,家长如实在任务卡上填写幼儿完成任务的情况,锻炼幼儿认真倾听、口头复述的能力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任务的意识。三是强化自理能力。继续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强化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常规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家长督促幼儿按时作息,并独立穿衣洗漱。

3.靠岸阶段(6月份)。

一是延长集体教学活动时间。丰富集体教育活动内容,并将一节集体教育活动的时间延长至35分钟。二是会看课程表。收集一年级课程表,引导幼儿迁移“序数”经验,看清横排和数列所对应的科目。三是做好课间三件事。让幼儿了解小学生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和必须完成的三件事,即喝水、小便、拿书本。教师结合认识钟表的活动,在集体活动完成后,限定幼儿在10分钟之内完成这三件事。四是书包整理三步走。第一步清点书本;第二步带全文具;第三步扣好书包。引导幼儿按照三步走的方法整理书包,并要求幼儿每天入园和离园前独立整理书包。

四、以专题活动为切入点,架构幼小衔接之梯

1.组织参观小学活动。

每年六月初组织大班幼儿参观小学,初步感知校园环境,了解小学生活,消除陌生感,进一步激发幼儿升入小学的愿望。一是熟悉校园环境。引导幼儿靠右侧进入校园,欣赏美丽的校园景色,介绍主要建筑及功用,感受空旷的操场和多样的运动器械;二是观摩小学生上课。组织幼儿走进教室,了解教室的布局,感受小学生端正的姿势、认真的听课神态,以及多样的学习活动。三是体验课间活动。参与一年级的大课间活动,真正体验课间活动的丰富多彩与紧张有序。

2.深化值日生活动。

进入大班后,通过自由结伴的方式划分值日小组,拓展为班级服务的内容。设立“今天我值日”提示牌,值日生佩戴标牌,负责照料植物角的花草、喂养金鱼;餐前擦桌子、分餐盘;整理本班幼儿的外套和鞋帽等,培养幼儿的班级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建立物品清单。

建立“我的物品清单”。要求幼儿将每天带入幼儿园的随身物品,如书包、外套、手绢、水瓶等记录在清单中,离园前对照清单检查自己的物品,帮助幼儿养成管理自己物品的习惯,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的现象。

4.开展互助小伙伴活动。

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文4

十年前,我园就进行了有关幼儿早操的探索,就幼儿早操的准备、热身、操节、体能、放松各个环节进行了相应的教研活动,经过多年的积累,现存有6套由教师自行创编的保留早操涵盖大、中、小各个年龄段。而我园参与国家青少年研究中心“十一五”课题组的子课题《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与幼儿主体性相结合的实践与研究》的立项和实践加深了教师对健康课程的理解,教师在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探讨,其中一点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健康与习惯的养成有密切的关系,除了生活卫生习惯、锻炼身体习惯能够促进人的健康之外,安全意识的形成、心理健康状况同样也对人的整个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二、园本健康课程的建立

1 确定健康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

生活卫生教育:知道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能够保持环境整洁。

安全教育:掌握日程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够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全面协调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

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

2 实施健康课程的途径

(1)保健部分的组织

_结合习惯养成课题的开展,从日常生活的各个细节着手进行。在盥洗、进餐、清洁、睡眠、游戏等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进行渗透,实施健康教育策略。此部分内容由保健医生负责每日指导检查。

以健康常识的普及为主,结合各科教学进行。如绘画、阅读时学习正确坐姿、执笔姿势、翻书的习惯、交谈的习惯等。

(2)身体锻炼部分的组织

对早操的编排进行了更为有科学根据的研讨活动。除了各个环节符合人体运动需要、富于童趣、能够吸引幼儿的兴趣之外,还提高了运动量、各种能力侧重锻炼的要求。保健医生在早操进行过程中测试幼儿心律、出汗程度、脸色等体征数据,并绘制曲线图,将此作为早操是否适合幼儿的评价标准之一。鼓励教师在学期中间改变操节的动作和难度,不断提高早操技巧性和新颖性。

走进社区,举行“体育文化节”。在题为“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主题下,我园在社区连续三年举办“体育文化节”,大量地使用了幼儿感兴趣的体育器械,如拍球、呼拉圈、溜冰、滑板车、自行车、踩高跷等等进行花样表演:创新形式――团体与个体结合,锻炼与艺术相结合,家庭的参与让体育锻炼不止限于校园,开放的形式让体育锻炼氛围向社区辐射。

利用社区资源,开展“远足活动”,形成园本研究课题。我园户外面积不大,开展全园体能活动存在困难,在“小校园大社区“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积极主动将社区资源与原有资源接驳,社区大操场、康乐设施,甚至社区的各条道路都成为幼儿园的可利用资源。在活动实施前,我们对“幼儿远足”作了充分的前期论证,在获得社区管理处的许可和支持后,“远足活动”认认真真地开展起来了。2008年9月,我园正式展开园本课题《远足活动促进幼儿身体发展的研究与实践》,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始了科学的研究,记录实验班幼儿在远足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心律变化及各种体征表现,并由保健医生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2009年9月,园岭街道办申请“全国安全社区”时把我园作为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和整合的典型,在专家的实地评估中给予我园高度的认可和赞扬。

(3)安全教育部分的组织

幼儿园的课程安排。对幼儿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视体现在课程的安排上。我园每学期第一个月为安全教育月,其余月份的第一周为安全教育周,每周一下午安排安全专题学习。

形成安全教育专题网络。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组织各个专题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如运用各种学习用品的安全、室内活动的安全、上下楼梯的安全、户外活动的安全、与同伴游戏的安全、用火用电安全、受伤急救措施、外伤药品的使用、消防逃生知识等等。这些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结束后都形成电子文本和纸质安全主题册。经过几年的积累,现在在图书资料室中有一整套的园本安全教育主题册,在教育资源库中有完整的安全教育网络,方便教师作为参考随时调用。

利用社区进行安全教育。我园与社区的各个单位都保持紧密联系,使之成为幼儿学习的大课堂。组织幼儿参观消防中队,由消防武警官兵给幼儿讲解火的知识、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参观超市、酒楼,观察逃生路线指示牌;参观停车场、洗车店、道路,了解道路交通标志和行驶、行走安全:利用社区道路进行远足活动,掌握集体外出的规则和自我保护的措施。

(4)心理保健部分的组织

幼儿园心理保健是健康领域的新课题,至今尚无较完整的研究,我园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

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相处。我园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开展了“师德建设探讨和演讲”活动。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和生活中,要求教师以平等、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尤其在“如何有效地与幼儿进行谈话”专题上,教师进行了多次的教研。佟春凤老师“与您的孩子说话”的主题演讲被选入深圳书城和深投幼教管理中心共同举办的“育儿讲坛”。

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在教育过程中要求教师以“教会幼儿如何解决问题”代替“帮助幼儿解决问题”,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改善处境,长此坚持,幼儿养成积极自主的性格和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与家庭配合做好幼儿心理保健。教师与家庭共同针对不同环境中幼儿的表现填写“幼儿心理筛查表”,并递交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心理保健科室,由专家为幼儿进行诊断;教师记录幼儿在园的表现,通过幼儿园网站BBS、园讯通、手机短信或者字条的形式与家长交流:每学期教师做特殊表现幼儿的行为记录跟踪等等。

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健康课程的内涵

1 充分利用专家指导的引领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健康教育、帮助教师专业成长,幼儿园先后邀请李惠健、高科、黄孔辰、蔡伟忠、徐士宏、毛湘玲、陆克俭、黄丽容等专家学者来园指导,还分批送教师到广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地培训学习。其中,蔡伟忠博士针对幼儿生活保健教育对老师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培训;研究“幼儿体能教育”的陆克俭博士来园指导幼儿早操、体能的开展,并对幼儿园的健康课程进行了高度评价,与我园达成了科研合作的意愿。

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指南》;幼儿;前书写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3.2

1. 前书写课程的调整与变革

1.1 前书写课程设置的现状

现阶段不少幼儿园在前书写课程设置方面是不合理的,具体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幼儿园虽然按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设置了语言领域的n程,使用省级统一编订的教材,但是教师在实施的过程中,会在目标、内容与组织形式方面大打折扣,有意识的增加知识与技能的目标,用集中讲解、模仿与练习书写等方式代替幼儿的游戏与其他形式的书面表达;另一方面,幼儿园存在“两张课表”,一张给上级检查看的,课表会贴在每个教室外面的墙上,实施的是幼儿园的每日活动和课程安排,而另一张则是根据家长关于开设读、写、算的需求而实际执行的,更多采用小学低年级的课程组织形式(在这两张课表中,墙上的课表更多的是摆设,幼儿园更重视教那些家长能看到的东西,从而导致“小学化”倾向显著)。

此外,不少幼儿园前书写课程设置中大多采用的是绘画与机械的模仿、练习笔画和学写简单的汉字这两种形式,而涉及到前书写的其他形式,例如手工剪纸,泥塑、编写与表演故事等则非常少见。因此,必须改变这种呆板与僵化的前书写课程设置,为教师开展前书写教育提供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氛围。

1.2 设置科学合理、具有本土特色的前书写课程

首先,幼儿园在关于前书写课程指导用书的选择上,既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前书写发展规律,又要考虑本园的实际情况。在众多、纷乱的关于“前书写”教材中,要淘汰掉那些仅限于描红与仿写的教材,多选择一些以连线游戏,涂画游戏为主,能够调动幼儿手部动作与思维活跃的教材。

其次,幼儿园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幼儿活动的做法,走出教材和园内课程资源的狭隘视野,尽可能地发掘和利用贴近幼儿社会与现实生活的素材,寻找有益于前书写教育活动的一切可能的课程资源。例如一位大班教师在过完中秋节后,让幼儿带上自家的月饼盒,教师把幼儿园周边的沙子清洗干净,放置月饼盒中,让幼儿用手指在细沙中作画和书写,既调动了幼儿书写的兴趣,又训练了幼儿书写的技能,可谓一举两得;一位农村教师让幼儿观察自己家田地里种植的蔬菜、小麦以及水稻的生长情况,让他们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记录这些农作物的生长周期等等,这些贴近农村生活的“前书写”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教师和幼儿而言,都达成了“双赢”。

最后,教师要学会利用幼儿的书画作品,以及关于当地的童谣、神话故事等以文字和图画的形式进行教室的墙面布置,让幼儿身处一个丰富且充满本土特色的文字环境之中,让他们在文字的熏陶中感受汉字的魅力。

2. 积极开展关于幼儿前书写的家园合作

现阶段,不少家长对“幼儿前书写”相关主题的家园合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孩子认字、写字是教师的工作,与自己无关,因此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此外,部分幼儿园教师本身就对“幼儿前书写”缺乏理论与实践层面的理解,不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让家长们看到幼儿“前书写能力”的发展。这些因素导致关于幼儿前书写的家园合作要么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质意义;要么成为幼儿园争夺生源的“宣讲会”和“战场”。

基于如上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来进行改善:

(1)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自身要转变关于“书写竞争”的观念,要对幼儿前书写的意义与特征进行充分学习,力求在“转变幼儿书写教育的模式”与“获得家长支持,保证生源”之间达成平衡。

(2)幼儿园要多途径宣传发动家长,转变家长关于“幼儿写字”的观念,使家长意识到家园合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家园合作。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以向家长发放关于幼儿早期书写的相关资料;教师在幼儿园或社区设计板报宣传幼儿前书写的价值和意义。

(3)幼儿园要采用多种形式促进和家长的沟通。第一步是让家长“走进”幼儿园,例如可以采用质朴而别致的“手印签到模式”,激起家长参与幼儿园活动的积极性;第二步,让家长由“走进”到“互动”。让家长从旁观者、配合者的身份成为真正的参与者、合作者,例如可以采取动态的“幼儿书写档案”,让家长参与到幼儿的书画和涂写作品之中,分享孩子书写成长、蜕变的点滴,架起深度、有效的“家园”互动桥梁,让幼儿的书写历程“看得见”;第三步,注重“家长体验”和“分类互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早期书写的活动之中,解决家长关注的焦点问题和书写困惑,同时给家长分类,按家长对幼儿不同的书写需求进行针对性的互动。

3. 利用多种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前书写习惯

教师要利用多种方式来培养幼儿良好的前书写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喜欢画画的心理,为幼儿准备许多彩色铅笔和图形嵌板,让他们用彩色铅笔描图形、涂颜色,在描图形、涂颜色的过程中幼儿将学会如何控制铅笔以及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坐姿;教师可以让家长在习字本上用红色笔写上范例,让幼儿临摹、填写(即“描红”),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将有一个将字音、字形和手部肌肉动作有机结合的机会;当幼儿写好数字后,教师可以采用自我评价的方式,让幼儿自己说说,哪些字写得好及为什么好,然后让幼儿自己用红笔画上一朵小花,这样给孩子一个激励的机制,让他们在下一次的书写中产生想写的愿望,从而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4. 结语

前书写技能对幼儿身心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维果茨基也曾说过:“任何学习都是以它的萌芽发育时期,以它的前学习时期即对学习的准备时期为前提的。”目前国际上,在幼儿园开展前书写教育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共识,故本文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就如何科学培养幼儿的前书写技能进行了探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谭霞.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发展中班幼儿前书写能力的研究[J].广西教育A(小教版),2010(8).

幼儿园课程安排的建议范文6

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职后教育是提高在职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途径。1999 年9 月13 日,教育部颁布实施了我国关于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职后教育的第一个正式文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开启了我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职后教育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发展的征途。近年来,随着国家学前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愈发受到关注, 2012 年9 月20 日,教育部、中央编办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要求实行幼儿园教师5 年一周期不少于360 学时的全员培训制度扩大实施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在国家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陕西省组织开展了大范围的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活动,从2014 至2016 年,仅国家级培训计划的规模就分别达到约18 576 人、20 899 人和43 715 人,加之省市区县、幼儿园、文化公司等机构的积极行动,陕西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规模之大、发展速度之快已是有目共睹。然而,教师队伍专业水平的提高不仅需要培训课时数量的保障,更有赖于职后教育内涵质量的提升。那么,陕西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开展的具体情况和成效究竟如何? 我们对陕西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进而分析教师职后教育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的建议,以更好地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调查设计

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5 年3 月至2016 年5 月,历时15 个月。调查对象为陕西省西安、宝鸡、延安、榆林、安康、商洛等六个地市52 所幼儿园中1 127 名幼儿教师,样本地区分属陕西省的关中、陕北和陕南地区,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调查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共发放调查问卷1 127 份,回收有效问卷1 052 份,回收率为93. 3%。访谈法采取开放和半开放性访谈,对象包括样本幼儿园教师和管理人员、样本县教育局主管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陕西省幼儿园教师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等。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 教师学习需求强烈,但功利主义思想明显

对职后教育的看法态度是促进或阻碍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内在动因,直接关系到职后教育的开展效果。目前,在学前教育改革发展浪潮的席卷下,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教师摒弃了过去一学定终身的观念,逐渐认识到自己的专业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发展专业能力、提升完善自我的过程,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持续不断的学习。调查显示,有50. 1%的教师认为自己非常需要职后教育,有45. 2%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职后教育,仅有4. 2%的教师认为职后教育可有可无或不需要,说明陕西省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职后教育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学习需求比较强烈。这与安徽省幼儿教师对继续教育充满渴望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在相对年轻化的幼儿园教师群体中,终身教育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大多数教师能够把职后教育与自身的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以提高专业能力为最主要目的,关注个人成长中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持续提升,仍有近五分之一的幼儿园教师把学习的最主要目的聚焦于文凭、职称、评优等功利性追求,把参加职后教育作为达成这些功利性目标的手段。这种工具主义的思维方式与幼儿园教师对改善自身生存状态的渴求有关,也与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体制关系密切。

2. 教育活动组织有力,但对教师需要有所忽视

职后教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方式反映出相关行政人员的管理及教育理念,是影响职后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发现,在陕西省大力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背景下,大部分教师都有机会参加园内外开展的职后教育活动,园内培训和教研活动的开展正在形成幼儿园的工作常规,园外培训也开始走进许多教师的职业发展生涯。这既得益于陕西省出台的一系列幼儿园评估标准的有力督促,得益于教育行政部门和相关机构组织的丰富多样的职后教育活动,也离不开幼儿园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关切,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活动得到了有力的组织和推进。但是,对教师需要的忽视使这种有力的组织难以发挥最大的效用。目前,陕西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组织管理主要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存在忽视教师实际需要的问题,这严重影响了职后教育质量的提高。调查结果表明,在教师职后教育活动时间的安排上,多数活动都安排在教师的休息休假时间,挤占了教师本可用来处理生活事务、休闲娱乐、自学思考的个人时间,使教师在完成琐碎繁忙的日常工作之后,还要身心疲惫地去参加园内和园外的培训活动。当问到影响您参加职后教育的最主要原因时, 45. 1%的教师选择了培训时间与工作或生活时间冲突,没有时间参加。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参加的绝大多数职后教育活动的主题内容都是由上级部门、幼儿园和教研组直接确定的,很少考虑不同特点、不同层次教师的需要和意见。职后教育管理中这种忽视教师生活和学习需要的做法直接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导致了教师学习兴趣的缺乏,当问到您对职后教育活动的主题内容是否感兴趣时, 23. 1%的教师选择了不太感兴趣和完全没兴趣,53. 2% 的教师选择了一般,只有23. 7%的教师选择了很感兴趣。

3. 课程安排丰富多样,但缺乏实践性和吸引力

从调查和访谈结果可知,幼儿园教师所参加的职后教育课程内容广泛,既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修养,也包括幼儿发展、保育教育、信息技术等专业知识,还涉及环境创设、游戏组织、教育教学、家园沟通、教研反思等专业能力,几乎涵盖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三个维度十四个领域的方方面面,这体现出陕西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与此同时,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多样,除了专题讲座、教研讨论之外,还有活动观摩、实地参观、技巧实训、师徒结对等。职后教育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为满足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兴趣爱好教师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现实。教师虽然参加了不同内容安排、不同教学方式的职后教育课程,但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认为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性,教学方式呆板缺乏吸引力。从访谈中可知,相较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理论性知识,教师更喜欢学习在具体情境中如何做的实践性知识,以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据了解,目前的职后教育课程中虽然有很多关于专业能力的内容,但授课教师更多地从理论的宏观的层面去阐述某项能力的内涵、意义及应然做法,缺乏对具体问题情境的分析,缺乏体验式的交流分享,使幼儿园教师学习了诸多应然策略却仍不知在工作中该如何应用。另外,非学历的职后教育课程普遍具有短期性的特点,许多课程仅有两三天的时间,而且课程内容安排缺乏职前学校教育中的连贯性与系统性,造成了课程内容的零散,很难满足教师就某项内容开展深入系统学习的需要。

4. 教学效果比较明显,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参训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能够直接反应职后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是衡量职后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调查发现, 77. 2%的参训教师认为园内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帮助很大或有帮助, 89. 2% 的参训教师认为园外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帮助很大或有帮助( 见表7) 。由此可见,陕西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体上得到了参训教师的认可,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能力的提高,对教师改进日常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与园内培训相比,园外培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可能与园外培训有更高水平的培训者团队和更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关。从成人学习理论的视角来看,教师学习的动力在于提高自身的能力,以应对他们所面临的教学实际问题、生活负担、危机感以及自身对于更高目标的要求等。职后教育对教师改进工作的帮助程度会直接影响教师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容忽视的是,职后教育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由于受到参训教师差异、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组织方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约三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所参加的职后教育对改进工作有很大帮助,还有超过五分之一的教师认为所参加的园内培训对自己的工作帮助不大或没有帮助,说明陕西省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尤其是园内培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思考与建议

1. 保护教师的学习热情,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

学习热情是幼儿园教师参加职后教育活动的内在动力,目前幼儿园教师总体上学习热情较高,但部分教师参加职后教育的主要动机是功利性目的的实现,职业发展倦怠、专业成长乏力等问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是受幼儿园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主要源自于幼儿园教师生存状况堪忧、社会地位偏低。长期以来,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一环,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整个教师系列中也是最低的,教师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他们工作任务繁重没有上课下课之分,还要经常加班加点; 他们不仅要懂儿童心理与教育规律还要会弹唱跳画技能,薪水待遇却低得可怜; 他们既要照顾幼儿生活又要引导幼儿学习,却被人低看为保姆阿姨 他们竭尽全力对班上的孩子倾注爱心耐心,却常常要面对家长的傲慢与怀疑在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负担与低收入低认可度的双重挤压中,还要求幼儿园教师全心全意钟情于专业发展,显然是难以实现的浪漫幻想。这既不利于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可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学前教育质量的整体提升。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拥有建立在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基础上的对自身专业成长内在持久的渴望。为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应根据幼儿园教师劳动的特点核定合理的工资待遇水平,使教师能够从中看到自己工作的重要价值,过一种有尊严的职业生活; 其次,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通过树立优秀幼儿教师爱岗奉献、执着钻研的典型,逐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包括家长在内的公众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认可度; 再次,应树立科学的教师能力观,在根据新理念积极督促教师提高观察理解幼儿、组织区域活动等核心能力的同时,弱化对支持幼儿学习发展并不重要的技巧如手工制作、舞蹈表演等方面能力的考核,尽可能地把教师的工作量控制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

2. 尊重教师的主体性,构建教师为本的管理体制

目前,在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管理部门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大规模开展教师职后教育活动,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存在严重的功利性和短视性问题,注重外部的刚性推进而忽视教师内在主体意识的唤醒,使教师被迫屈从于外部控制,从而丧失了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阻碍了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只有当人们把自身的发展作为目的本身时,人类的真正的主体性才开始形成。因为它意味着,人真正摆脱了对自然、社会必然性的束缚与限制,他的活动动机不再是由外在的生存的需要所施加于他的,而是他自身各方面充分、完美、全面的发展构成了他全部活动的目的。因此,教育管理部门应充分尊重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着力改变外在于教师的控制钳制式的管理模式,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真正促进教师自主的专业成长。

第一,应树立科学的教师发展观,深刻认识教师发展不是被动、被迫、被卷入的,而是自觉主动地改造、构建自我世界、他人、自身内部的精神世界的自主发展过程,努力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使教师自觉主动地投身到职后教育中来。第二,应改变权利主义、功利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管理模式,注意倾听教师的声音,在决策中考虑和采纳教师的合理化建议; 逐步强化服务意识,帮助教师解决日常教育实践中的困惑,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提供更多的人力和物质支持。第三,应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 》,积极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职后教育评价标准,使其真正能够发挥引领激励教师专业成长的功能; 在评价方式上,要重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的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重视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以确保评价的真实性与准确性。

3. 重视课程的实践取向,优化课程方案设计

课程方案是实现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目标的载体,关乎职后教育的质量,关乎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当前,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的课程方案设计不尽合理,存在实践性、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强的问题,影响了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职后教育的实效性。相关机构在设计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课程时,应在充分调查参训教师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关注课程的实践取向,建立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课程模块或专题。首先,应根据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幼儿教师所具有的学以致用的心理特征,科学制定课程目标,避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指点描画,而要结合幼儿园教育实践,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其次,要在尊重幼儿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础上,合理组织课程内容,避免采用远离实践的晦涩术语向教师灌输所谓的宏大理论,转而以实践问题切入导出学习专题,并围绕这一专题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训练相应的技能,并在实践中获得问题的解决,使教师在知其然的过程中知其所以然,从而实现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的融通,促进幼儿园教师实践智慧的形成。再次,要重视课程设置的系统性和深入性,抓住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把着力点放在核心专业素养的培养上,突出此类课程的系统性,帮助教师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收获专业水平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