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范文1
引言
城市高层建筑的建设不仅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而且对提升城市的影响力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建筑逐渐向高层发展,以通过扩大建筑上部空间来平衡人口众多和居住、生产空间问题。但纵观我国城市的高层建筑设计情况来看,不管是在高层建筑物的造型外观还是地理分布情况,建筑物都缺乏整体性,高层建筑物在城市中分布杂乱无章,从感官角度分析,难以给人们带来亲近感。城市高层建筑发展之所以会带来如今这一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高层建筑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建筑物分布及外观的整体尺度和亲人尺度。高层建筑构造设计中往往过分地追求、新、奇、特,突出建筑物体同其他建筑物的不同之处,但是对高层建筑设计要点却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使得城市高层建筑呈现出整体性差,难以凸显城市高层建筑特点的同时,又能给人们带来使用的便捷性,满足人们生产、生活对建筑空间环境的需求。所以,如何提高城市高层建筑设计水平,满足人们对现代高层建筑的各种需求,我们必须透彻地了解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要点。
1城市高层建筑设计所要遵循的原则
1.1整体尺度原则
城市高层建筑设计的整体尺度原则是指建筑各组成主体间的有机联系及产生的视觉效果。整体尺度原则主要强调的是建筑物整体性,在高层建筑整体性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的主体、裙房以及屋面三个主要因素,将三要素有机结合在一起按照统一的尺度参考体系进行设计,而不是将三者单独地按照各自的参数体系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使三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打造具有整体性的优秀建筑工程设计作品。
1.2近人尺度原则
近人尺度原则在城市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内涵是建筑物的进出口以及底层部分的尺寸大小能给人带来视觉享受的同时又能方便人们使用。其中,建筑物进出 口是用户每天都要使用的部分,进出口设计质量对用户的感官刺激较大。所以在高层建筑设计时要将近人尺度设计理念充分地融入到设计思路中,合理地划分建筑物入口处的柱子、檐口、大门以及墙面的尺度,细化每一部分尺度,使每一部分尺度都能在满足用户对建筑功能性需求的基础上,又能给人们带来感官享受。
1.3细部尺度原则
细部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所采用的施工材料的质感,是更为细腻的建筑尺度划分。在高层建筑设计时应透彻地了解人们对建筑材质的标准要求及喜好程度。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事物的评价,都是通过眼观以及手摸的方式去对事物进行进一步的了解,然后从主、客观角度对该项事物做出综合性评价。所以,设计人员应遵循细部尺度原则,采用人们能够接受的喜爱的建筑材质塑造建筑工程作品,给人们带细部尺度主要是指建筑材料的质感,指高层建筑更细分的尺度大小。
2城市建设中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2.1高层建筑采光设计
随着人们节能减排意识的不断提高,发展节能型建筑是当今建筑工程领域发展的总体态势。高层建筑内的照明能耗比较大,如何通过有效的措施降低人工照明对能源的消耗及利用日光照明是当今建筑工程领域必须要重视的课题。目前,比较先进的日光采集系统主要有以下几种:(1)提高单位面积进光区的日光量,利用太阳光为建筑提供照明需求,可有效降低人工照明对能源消耗。(2)为了能在不增加窗户周围的阳光强度且能使其到达采光更深的工作区域,可以通过阳光发射到屋顶平面来完成。(3)在不改变建筑构造的基础上,如增大建筑窗户的面积或数量来采集更多的太阳光,而能较好地满足建筑内照明需求的同时又不会在强烈的太阳光下给用户带来不适感觉,可通过阳光直射阻挡系统来解决。该系统是利用光线的折射计反射原理为设计依据的。
2.2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抗震设计质量对提升高层建筑的抗震能力有着直接的影响。基于地震频发的现实情况,加强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工作是现行建筑工程领域必须要关注及重视的问题。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时候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建筑大厅的四角及建筑外墙位置应设置构造柱,并根据高层建筑要求的具体抗震等级合理确定构造柱数量。建筑框架山墙以及纵向方向的墙体是否设置构造柱用来分担砖墙荷载;在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前设计人员应深入到施工工地进行工程地质勘探,牢固掌握高层建筑施工所在地地质情况及发生地震灾害的频率情况,以此为依据进行高层建筑抗震设计。在抗震设计中设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划分的设防等级进行设计不得以经验随意地更改建筑的设防等级,如果提高建筑的设防等级会额外地增加工程成本投入,而降低建筑设防等级则会降低建筑的抗震能力,一旦地震灾害来临将会对建筑及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危害。
2.3高层建筑的消防问题设计
基于高层建筑楼层数多,人群分布密集,一旦因为某种原因发生火灾,高层建筑的电梯将会全部停止运行,人们只能通过逃生楼梯逃生,到达安全地带。基于高层建筑聚集人员众多,逃生楼梯空间有限,人员安全疏散难度较大,所以,如何有效快速地疏散人员至安全地带是高层建筑设计人员需注意的设计要点问题。笔者认为在高层建筑消防问题设计时,除了要在建筑工程图纸中标明各层的安全通道位置,还需要在不影响建筑整体性及安全性的基础上拓宽逃生楼梯或多设置逃生通道。当然这只是笔者的一些拙见,如何有效地在火灾发生时快速地疏散人员还需广大的高层建筑设计人员进一步地探究。
结束语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社会发展和城市相关建设也随之更上一个水平,发展之势锐不可当。在这个背景下,城市居民对生活的环境以及生活的水平都有了更高的需求。城市内的建筑逐渐达到饱和,城市的空间利用水平要求十分高,要在有限的空间通过科学合理的建筑设计增加建筑的功能性。同时,人们的审美观念逐渐提高,对建筑的艺术价值也有所追求,在一定程度上,高层建筑代表城市的气质。本文通过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的各项对比,对影响高层建筑设计的各项因素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田毅,陈丹娜.浅议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整合[J].价值工程,2011(12)
[2]魏国,李楠.高层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J].价值工程,2011(06)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范文2
关键词: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
Abstract: High-rise buildings were different from other construction, high-rise building has the characterized by: high, too many layers, complex function,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drainage, and the relatively high demands. Therefor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design should to fully adapt to these new requirements. This chapter takes a concrete engineering example as object,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s work experience, analyzes a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ystem design.
Key words: high-rise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中图分类号:TL35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案例的概括
本文选取的高层建筑实例为某综合楼,综合大楼集商场、餐饮、办公、住宅等功能为一体。工程项目的地下1 层为车库和相应的设备房;首层的一部分架空结构,另一部分为小商铺何商场;地上2 层设置相应的餐饮、商场以及配套办公室,第3 层至第28 层是6 栋住宅塔楼。项目的建筑高度为94.5m,总建筑面积为125 000m2 。
2 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点
无负压给水。当自来水管网一旦出现停水或者其他的问题,这样就极有可能影响到储备水的供应。结合本地的实际供水状况,工程最终采用变频调速的方式进行供水,这种供水方式控制方式较为简单,而且还根据泵后的压力的变化情况来进行水泵的转速以及多水泵时启泵台数的调配的调整,因此在实际供水过程中能做到供水的无级调速,无论水箱的进水浮球阀是否开闭以及开闭大小如何,都可以实现有效供水,这样无疑增加了工程供水的可靠性。
市政的供水压力为3.2MPa。为了充分发挥市政水压的作用,在工程的地下1层至地上6层采用市政压力进行直接供水;再7层以上的楼层采用两套变频设备进行供水。具体的分配为:在7层到18层的楼层采用相应的低区变频设备进行供水;其中7层到12层的楼层的供水可以经过可调式减压阀进行相应的减压后然后进行供水。在19层到28层的楼层采用相应的高区变频设备进行供水;其中19层到24层的楼层同样经可调式减压阀进行相应的减压后然后进行供水。
住宅塔楼的总户数为624户, 日用水量的最高值为655m3,要设立容量为150m3的生活水池,生活水池要进行划分为两个容积基本相等同时能够独立使用的部分。
水池的泄空管从吸水坑底的位置进行接出,然后排入到泵房的集水井。《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中的第3.2.4条第一款规定,出水口不能被任何液体或者杂质所淹没。根据这条规范,以上的操作可能有些问题,然而笔者认为针对这种情况,只要能够充分做足相关的安全措施就可以了,水池溢流水位发出报警并且同时将进水管上的电动阀进行关闭、集水井潜水泵的排水能力保证不低于水池进水管的相应流量,同时在集水井设置相应的超高水位报警连接到相应的消防中心。只要做足以上的相关安全措施,一般情况下集水井的水位就不会高过水池底坑相应的排水管口。
3 排水系统的设计要点
本工程的污水、废水的排放采用合流制,室内的污、废水经过化粪池集中处理后排放到市政污水管网;二层餐饮场所产生的废水经过隔油池进行相应的处理后直接排入到相应的室外污水管网;地下室的废水利用潜水泵进行提升,然后排放到室外污水管网。
1)对集水井的优化设计。一般要在消防电梯的位置设置一个独立的消防集水井。由于文章选取的案例工程的地下室没有设置相应的人防工程,如果在消防电梯的旁边设置相应的集水井,那么在结构上必然会降低电梯筒的大承台,这样必然会增加相应的工程成本,笔者的想法是将集水井转移到车库内与车库的集水井进行共用。虽然电梯前室与周围的车库都是属于相同的一个大防火分区,然而电梯前室与车库连通的门均为甲级防火门,为了避免因为管道的连通对两区域的防火安全性产生破坏,即为避免当车库的汽油发生相应的火灾时火灾会沿着管道传递到电梯筒等现象的发生。笔者的对策是将消防电梯底坑与集水井之间的的排水管延伸到集水井的潜水泵吸水高度以下位置,即为水面以下的位置,同时在短立管的顶端设置相应的管堵,进而便于以后的清扫工作。
2)卫生间与厨房分设废水立管的相关问题。根据《住宅建筑规范》的相关规定,住宅厨房与卫生间应该分别设置相应的排水立管。在工程中的普遍做法是排水立管到达相应的转换层后,将两种管道进行合并。然而在没有中水回用的工程项目中,可以不必受此项规定的限制。分设立管的具体目的是为了防止卫生间产生的大流量的坐便器在冲水时会对厨房间洗菜池的水封产生破坏,从而造成卫生间排水管道内的污浊有害气体流窜到厨房内危害。因此,当卫生间内已经设有专用的通气管时,可以就近把厨房间的排水管接入到卫生间内的排水立管,这样就能避免发生因水封破坏而造成相互串气的现象。尤其在高层住宅顶部的空中别墅中,一般情况下,厨房间与下部的标准层厨房间会在不同的位置,没有必要专门为厨房间设置一根由28层直至地上一层的排水立管,然后再将其接出室外,可就近将该层厨房间的排水管接入到相应的卫生间内的排水立管。
3)底部横支管与立管的连接。工程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的做法是:
(1)在底部两层位置增设单独的排水立管,同时设置伸顶进行通气,或者采取增大立管的管径的措施而不设置相应的伸顶通气。这种传统做法的缺点是增加了立管的使用量,外表不美观而且增加相应的工程造价同时还占用了更多的室内空间。
(2)在底部厨房的排水支管上设置相应的排水止回阀,支管设置在厨柜的内部方便相关的检修工作。而底部阳台洗衣机的排水要选择使用相应的塑料无水封磁性翻斗式的地漏。这两种新型排水配件都具有防倒灌以及防臭气的相关功能。同样,在不设洗衣机的阳台同样可以全部采用这种塑料无水封磁性的翻斗式地漏,这样可以有效避免由于普通地漏的水封发生干涸引起臭气溢出的现象,因此,在设置有洗衣机的阳台的排水管都要接入相应的市政污水管网。
(3)根据《住宅建筑规范》的相关说明和规定,应在管材靠近与卧室相邻的内墙时,采取相应的消声措施。目前在实际工程大量使用的室内塑料的排水管材主要有下面4种:一是硬聚氯乙烯直壁排水管,二是硬聚氯乙烯内螺旋管,三是中空壁消声硬聚氯乙烯管,四为中空壁消声硬聚氯乙烯螺旋管。第1种在工程中用得最多,不用进行过多的介绍;第2种管材的优点是流量比直壁管较大,同样还有一定的降噪效果。因此将这种管材用作十几层建筑的污水立管时,可以不设置专用的通气管;第3种管材的应用场合为只要求降低相应的管道噪声的排水管,隔音效果要好于第2种;第4种管材可以用在那些一方面要求降低噪声,另一方面又要增大流量的相关场所。根据上述特点,在本工程室靠近卧室位置的污废水立管选用中空壁消声硬聚氯乙烯管。
4 消防系统的设计
在本工程中设置了相应的消火栓系统、、气体自动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系统以及手提式灭火器。相应的用水量标准为:室内消火栓的用水量为40L/s ,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室外的消防用水量为30L/ s,相应的火灾延续时间同样为3小时;自动喷淋系统的用水量为30L/s,相应的火灾延续时间为一小时。
4.1消火栓系统的设计
1)室外消火栓系统选择由小区内的环状市政管网进行供水;
2) 室内的消火栓系统分为两个部分。低区部分为从地下1层到地上16层,由小区低区消火栓加压给水管网进行供水;高区部分为从17层到28层,由小区高区的消火栓加压给水管网进行供水。屋顶水箱的消防储水量为18m3,设置高度应该使最高层消火栓满足7m的静水压力。
4.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设计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区。低区部分为地下1 层~16 层,由室外小区的低区喷淋加压给水管网进行供水;高区部分为从17 层到28 层,由室外的小区高区喷淋加压给水管网进行供水。屋顶水箱的设置高度要求满足最高层消火栓保证7m的静水压力。
4.3其他
【参考文献】
[1]袁文蔚.高层住宅给排水及消防系统的设计[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2]尹纲领.高层建筑给排水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6(3).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范文3
[关键词]高层建筑 设计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1-0093-01
一、引言
目前,高层建筑普遍存在的特征是:层数多、房间多、使用人员多,所以对现代建筑的结构设计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对于一栋高层建筑来说,建筑结构的设计应对各方面的因素与条件进行综合考虑,应该采用先进的设计理论、模式与方法,对设计方案不断完善,从而提供给工程项目建设必须的技术文件,以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质量。高层建筑设计时,不能只单单重视建筑本身的立面造型的创造,还要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数,考虑到人的观察视点、视距、视角。
二、高层建筑设计原理
1、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的体量巨大,高度很大,给城市带来了重要影响。因此,确定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该城市的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以上海市为例,黄浦江原本是城市一条重要水系,原本具有宽大、雄壮的气势。但是建成东方明珠塔后,因过于靠近黄浦江,使得其他高层建筑也跟着靠近黄浦江建设,使黄浦江的尺度感变小了,原有的雄壮也不复存在了,同时老上海的历史与文化也被改变了。从这个层面上看,东方明珠塔的建成又是一件憾事。
2、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指的是高层建筑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各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设计师十分注重整体尺度,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是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所以,把握建筑物的整体尺度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高层建筑一般由裙房、主体和顶部三个部分组成,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这样才能使建筑造型活跃起来。造型美的高层建筑能很好的处理好各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同时也应该有个统一尺度作为参考,如果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各不相同,那么整个建筑就会变得含糊、无法把握。
第二,划分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时应该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进行,对主要部分进行更为细致的划分,只有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更为丰富。最高的尺度等级部分是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而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这样就能使人很容易观察到该建筑该部分的尺度大小。
3、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可以作为高层建筑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应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
因此,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必须要与沿街的其他建筑保持一致才行,交相呼应。
4、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入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是使用者接触最多的,也是最容易被人观察到的。尺度设计应该是以人的尺度做为参考系,过大或过小都不合适,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在近人尺度处理中,还要注意划分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尺度感要更细为宜。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入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此外,还要限定入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的空间,从而创造出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三、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
1、地基与基础设计
地基是高层建筑结构施工的基础。在进行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设计师必须要全面了解建筑地基情况,并全面分析建筑结构和建筑环境,从而使环境和施工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可实行性。由于我国建筑环境差异较大,地质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深入研究地质状况,从而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此外,设计人员要先勘探好地质水位,并综合考虑地质数据、上层结构类型、使用功能、施工条件等。还要了解建筑物设置位置及标高,这些都是工程顺利进展的保证。
2、发挥出广场的作用
高层建筑的体量巨大,总是给街道空间一种突然的压迫感,让人感到像是从一个大空间突然进入一个小空间,其原因就是高层建筑的体量所造成的对比。所以,凡是在设计处在街道两旁体量巨大的高层建筑时都应该对其进行后退处理,同时在其退出的用地上设计出一个广场空间,这个广场空间将起到空间的缓冲作用。同时,因高层建筑的建筑面积大,容纳的人员较多,出入口人流密度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后退出的广场空间也起到缓解交通压力的作用。换而言之,广场空间往往在街道空间以及城市空间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给公众留下较深的印象,也往往能成为城市的焦点,这就是共享空间的好处。所以,在设计高层建筑时应该优先考虑将广场和建筑形成一体。
3、水平荷载方面的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中,有很多因素影响建筑质量,主要有:垂直荷载、风力产生的水平荷载、地震抵抗力等。其中,水平荷载对建筑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水平荷载是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楼房自重及楼面自重等方面具有非常好的结构控制效果,它能对楼房结构进行倾覆,也加强了建筑竖构件的作用力。当建筑设计人员分析水平荷载的大小和方向时,还要对水平荷载可能导致的高层建筑结构问题进行预防和控制,加强对建筑结构的强化效果,减少水平荷载造成的建筑结构问题。
4、对一些处理手法进行巧妙的运用
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可以对底层部分进行一些巧妙的处理,以实现丰富空间形式的目的。通常来说,我们可以采用底层架空和入口缩进的手法。目前,底层架空的处理手法是现代建筑的特征之一,它可以在高密度的环境中争取到宝贵的用地,并将城市道路、广场和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通透的、公共的开放空间,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的地方。此外,还能对人流、视觉拥挤的状况进行有效的改善,将几个主要的公共场所连通起来,从而增强城市空间的层次感。
四、参考文献
[1] 丁勇春、曹魏《对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探讨》[J],《新建筑》2012年12期。
[2] 赵丽《论我国高层建筑基础理深及嵌固端》[J],《江苏建筑》2009年03期。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U208文献标识码: A
在剪力墙的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以使剪力墙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其抗震、抗风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使剪力墙与其它结构组成复合的结构体系,优势互补,既保证建筑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了建筑的使用功能。因此,作为设计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应用多学科的知识,力求设计出既安全实用又经济的剪力墙结构。
一、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剪力墙高和宽尺寸往往比较大而厚度却很小,受力形态接近于柱,然而它与柱的区别主要在于其肢长和厚度之间的比值,当比值小于或等于3 的时候可以按照柱来设计,当比值是3~5 之间的时候则可以视为异形柱,并按双向受压构件设计。
2、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墙是一个平面构件,它承受沿着平面作用的水平剪力和弯矩外,还承担着竖向压力。在弯矩和剪力等结合状态下工作,其在水平力作用下就好似一底部嵌固与基础悬臂梁在地震作用或风载下剪力墙除了要满足刚强度的要求外,还必须要满足非弹性变形反复循环下的延性。
3、剪力墙的特点是,在同一平面内刚度和承载力较大,而平面外刚度以及承载力则相对偏小。当剪力墙和平面以外的梁相接时,就会造成墙肢平面外弯矩,然而通常情况下不会验算墙的平面外刚度和承载力,所以应避免平面外搭接,实在避不开时则应按照有关规定来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于保证剪力墙平面外的安全。
4、墙的设计计算是考虑到竖向和水平作用下的结构整体分析,以求得内力后,按照偏压或偏拉进行正截面承载力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来进行验算。在剪力墙承载力计算中,对带翼墙的计算宽度一般都是按以下情况来取最小值的;门窗洞口之间的翼缘宽度;剪力墙之间的距离;墙肢总高的十分之一。
二、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需要关注的要点
1、 重视转换层的结构设计
根据人们对建筑的需求,在现代条件下,人们更加重视建筑的功能性,在使用功能上,建筑的上层和下层也有不同的机构设置。所以在布置高层建筑的结构时,就需要考虑到一定的变化性。在设计布置时,尤其需要设置好转换层的结构。这样在实际中就需要重视起设计剪力墙结构的工作,在高位转换底部的大空间中,结构比较复杂。这主要是由于在转换高位的时候,升高质量与刚度都较大的转换层,就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整,使其本身和上限的刚度接近一致。但是对于转换层来说,其本身的刚度和质量都不宜太大,在最后检查转换层的附近层间位移角是否达到了一种均匀的分布状态时,还需要处于一种水平条件下,来对空间做出精确的分析,对其均匀情况进行检查。在实际设计时采用了转换层的结构设计形式时,需要选择那些刚度和重量都偏小的材料,而在实际计算时,还要多加选择组合数据中的振型数。这样就可以通过计算来发现存在于结构设计中的薄弱环节,之后就可以分析内力的分配特点来进行研究,科学的改善设计中薄弱部分的性能,并对构件配筋做出合适的调整,以改善薄弱部位的性能,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
2、 有效的优化连梁设计
在对连梁抗震性与非抗震性设计时,从高跨比上来分类主要有两种,分别是高跨比大于2. 5 与小于2. 5 两种,同时这也对受剪承载力与截面的配筋有着相应的规范要求。因此在对连梁设计时可以采用两种方式。首先是在开始计算内力之前,要先拆减连梁本身的刚度。其次是在计算内力之后,还需要在连梁的弯矩组合与剪力上乘以折减系数。在计算的时候还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取哪种算法,在实际使用时都需要来确定相应的剪力和弯矩设计值,并且这个数值要比调整之后的数值要小。另外,在设计弯矩的时候,也要根据低于预防烈度一度地震组合值来获得,这样就可以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或者是出现小型地震时,可以有效的预防裂缝,最终保证高层建筑的结构安全。
3、 优化设计上下部的结构
⑴减少结构上部的刚度,具体来说就是在实际设计时,在上部结构中尽量的少设置剪力墙结构。而在上部结构符合相应的压轴比后,要尽量的缩短墙肢。
⑵加大结构下部的刚度。在高层建筑满足相应的功能需求后,就可以在较大的空间层之中来设置一定的落地剪力墙结构,但是要均匀的布置,避免集中布置。其次,针对转换层的上下部刚度也要合理的选择。剪力墙转换的刚度如果过大,在实际中就会增加对地震的反映能力以及要提高竖向的刚度要求,但是这样就会增加材料用量,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剪力墙的转换层刚度如果过小,在实际中也很容易出现沉降现象,这样就会在水平结构和上部结构中出现明显的次应力现象,增加配筋的使用量。其中一个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正交主次转换梁与次梁之间的转换,而此时,就需要来合理的选择截面的尺寸,还要考虑刚度是否达到了相应的设计要求。
4、剪力墙截面厚度和墙体配筋
相关规定要求剪力墙结构的厚度要根据抗震等级系数选取。为了保证剪力墙结构的抗震性、刚性和稳定性,一、二级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墙厚应大于200mm,大于层高的1/17,其他部位墙厚要大于160mm,墙端头无翼墙或暗柱的时候,墙厚要大于层高的1/12,但是这些规定不适用于低高层和八度地震区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控制剪力墙配筋有利于结构的安全性和工程的经济性,在1~3 级抗震等级的剪力墙中,竖向、水平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大于0.3%,部分框支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的配筋率要大于0.35%,上述配筋率比较适用于高层建筑的剪力墙结构设计;对于低层建筑、结构相对较矮小的建筑的剪力墙,其水平分布筋和配筋数量要适当增加。
5、合理的控制设计成本
在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很多问题,不能忽视每一个细小的问题,否则就会给建筑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是造成人身生命安全事故。因此在设计剪力墙结时,框架结构中各种部件长度都要达到相关的规范要求,避免误差。而在抗震方面,也要保证抗震墙的耗能能力与延伸能力,进行合理的配置。另外,在施工过程中还要合理的设置边缘的构建。在建设高层建筑时,花费的成本也很高,所以在实际中,就要注意到每个建筑环节的消耗,尽量的把成本消耗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节约成本,提高建筑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采购原料时,就可以选用具有高强度的钢筋,以减少使用的钢筋数量,节省材料采购资金。而在计算各种消耗成本时,也要从实际建筑情况出发,保证各种数据的精确性,避免由于计算错误而增加建筑成本。
综上所述,对剪力墙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不但能增大其抗侧刚度,还能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性,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成本,为建筑市场的布展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兆伟. 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计的技术要点分析[J]. 建材技术与应用. 2011,21( 14) : 57 - 60.
[2]葛勇. 对高层建筑框架剪力墙设计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 中旬刊) . 2010,10( 31) : 95 - 96.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范文5
关键词: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高层建筑一座座拔地而起。城市高层建筑的电气设计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其特点,构思表达、再构思表达、反复推敲、不断深入发展和进行评价,并注重节能的功效,才能满足现代高层建筑的各项需求。
一、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
与高层建筑电气关联的用电设备品种繁多。室内、楼梯过道、安全照明等属于电器照明设备;货梯、客梯等电梯设备;生活水泵和消防泵等给排水设备;冷却塔风机以及水机组等制冷设备;引风机和鼓风机等锅炉房设备;排风机、电冰箱等厨房用电;包括送风机、回风机、风机管盘在内的空调系统送电设备;包括正压风机、排烟风机等在内的消防设备。另外,不同用处的高层建筑在用电量上也存在差别,不过总的来说耗电量比较大,再加上高层建筑的消防用电、客梯电力、应急照明等还要有分别独立的电源。
二、高层建筑电气设计要点
1、供电电源以及电压的选择
为保证现代高层建筑的供电可靠性,设置两个相对独立的电源是必须的,而电源的具体数量则可以根据负荷的大小以及实际的电网条件来定量。两路独立电源运行方式,原则上是两路同时供电,互为备用。另外,还须装设应急备用柴油发电机组,要求在15秒钟内自动恢复供电,保证事故照明、电脑设备、消防设备、电梯等设备的事故用电。国内高层建筑的供电电压,都采用10kV标准电压等级。
2、负荷的计算
高层建筑供电设计的重要参数依据就是电力负荷,其计算的准确程度对选择合理设备并确保电力安全可靠的运行,都能起到重要作用,并发挥节能功效。一般电量负荷的计算方式主要采取负荷密度法与需要系数法。
3、防雷与接地
在现代高层建筑的接地设计中,由于高层建筑多选择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楼板之间有较为可靠的连接,重点在于金属管线工作的保障。现代高层建筑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都是合在一起的,组成混合接地系统。接地电阻按最小的要求而定,通常是在4欧以下。利用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作接地板。尽管基础钢筋等自然接地体已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仍需要装设水平的人工接地体,将主要的建筑物基础连接成接地网,这对均衡电位,提高安全性都有好处。 4、质量检查存在很大漏洞,部分建筑质量存在很大隐患
4、高低压电的配电系统
在高层建筑中,高压配电系统的组成是两路的 10KV 电源,两路电源同时供电。一般来说,高压配电采用的形式是单母线分段,自动切换的同时起到相互备用的目的。为了在电气设计中使变压器台数尽量减少,一般单台变压器都采用容量大于 1000KV·A 的,正常状态下的变压器能够解列运行,中间设置联络开关,来控制低压时短路电流的情况。高压系统及低压干线的配电方式基本上都采用放射式系统。楼层配电则为混合式系统。配电设备中的主要部分是干线。现代高层建筑的竖井多采用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因走线困难,多采用全塑电缆与竖井母干线联接等等。
5、主要设备的选型
高压开关柜。现代高层建筑的变配电室设在主楼地下层,按规定不宜采用油开关。应根高层建筑地下室的标准,选用具有“五防”功能的真空开关手车式高压开关柜。电力变压器。根据防火要求,主楼内是不允许装设大容量的油浸电力变压器的。低压配电屏。国外低压配电屏的结构,几乎都做成抽屉式,特别是大容量的出线,则做成手车式。应急备用发电机组。过去大多是采用柴油发电机组做应急备用电源的。近年国外高层建筑已开始采用燃汽轮发电机。这种发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反应速度快,故障率低等优点。
6、电气照明设计
电气照明设计,包括光源选择、照度计算、灯具造型,灯具布置,眩光控制和调光控制和照明配电线路敷设等。照明设计与建筑装饰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应该相互配合,在使用功能及艺术意境方面求得统一。选用高光效电光源,可以取得节能的明显效果。 照明线路和供电方式要求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电压稳定。由于电气照明线路与人们接触的机会较多,所以电气照明设备外露的、不应带电的金属部分都须绝缘或接地。重要场合的照明和事故照明,要有两个电源供电,确保供电可靠。照明线路最好专用,以免受其他负荷引起的大电压波动,影响电光源的寿命和照明质量。
7、消防自动灭火与报警机制的设计
随着科技的进步,高层建筑在火灾自动报警灭火机制方面也逐渐统一,目前主要包括 5 个部分:火灾探测器、分区消防报警控制器、消防中心、自动洒水灭火器和气体自动喷射,以保证报警灭火自动化系统。在这个过程中,由探测器探测火灾信号,并自动转为电信号,电信号进入分区报警器以及消防中心,转为声光报警信号。而整个消防指挥与监控由消防中心完成。由于高层建筑消防用电设计跨多学科,规模、功能和控制范围都日趋复杂,因此设计的复杂程度也越来越高。
8、电梯
电梯按使用功能分,有高级客梯、普通客梯、观景梯、服务梯、消防梯、货梯、自动扶梯等许多种;按速度又分为低速梯、快速梯、高速梯和超高速梯等;按电流分则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设计人员的任务是要确定电梯台数和决定电梯功能。电梯的配置和造型,不是电气设计人员单方面所能决定的,必须与总建筑师或总体交通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才能确定。
二、高层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地域发展不平衡,能源相对缺乏、人口较多的国家,目前前全球能源紧缺、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呈节能化发展趋势。在城市高层建筑设计中注重节能是十分必要的,其具有的意义也是较为深远的。近年来,随着“绿色工业革命”的兴起,节能成为当前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城市高层建筑电气设计的节能化发展代表着建筑行业技术应用的高水平阶段,是建筑行业传统工业技术与现代的信息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由于高层建筑多建筑功能全面而设施复杂,所以其对设计和管理的要求就非常严格。有鉴于不同的设备其功能和性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所以盲目的追求最新和最全是非常不切合实际的。电气系统的操作简单,设计要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但要选择可靠实用经过实例证明成功应用的产品,选择稳妥、可靠的新技术, 尽可能简化系统, 力求做经济节约、技术可靠和质量过关, 切勿盲目求新贪大。住宅用的卫生间及其上下楼梯间应尽量选择节能显著的吸顶灯为宜,虽然这类灯具的功率相对较低,但是也可以满足人们和用户生活的需要,所以选择此类灯具会节约很多的电能。设计时应该从每个项目的实际出发, 选择适应对路的系统和设备, 避免由于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优点与局限性等的差别带来的隐患或者损耗。要利用先进的技术,做好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这一环节,才能推动在建筑中达到达到节能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使高层建筑使用时达到节能的效果。
结束语
社会还在不断的发展,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进步,设计中应少用能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选择电气节能的设备时,应对其性能、原理、效果等多方面因素给予考虑,在设计中实现舒适、安逸、安全和人性化的完善融合。
参考文献
[1] 陈志民. 探讨高层建筑电气节能设计[J]. 广东科技.2009(18).
[2] 马致远,张磊. 浅谈高层建筑消防电气设计中的几个问题[J]. 山西建筑,2007(24):194 -195.
高层建筑的设计要点范文6
【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抗震防线;消能减震
一、地震对高层建筑的作用影响分析
(一)对高层建筑构件形式方面
1、在高层建筑的框架结构中,通常地震对板和梁的破坏程度轻于柱;
2、地震作用经常在多肢剪力墙(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窗下引起交叉斜向的裂缝;
3、如果混凝土柱配置螺旋箍筋,即使地震引起较大的层间位移,对柱以及核心混凝土作用并不明显;
4、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如长、短柱并用于同一楼层,长柱受损害较轻。
(二)对高层建筑结构体系方面
1、对于钢筋混凝土柱、板体系的高层建筑,各层楼板因楼层柱脚破坏或者侧移过大以及楼板冲切等因素而在地面坠落重叠;
2、对于“填墙框架”体系的高层建筑,由于受窗下墙的约束,因而容易发生外墙框架柱在窗洞处短柱型剪切现象;
3、对于“填墙框架”体系的高层建筑,地震对采用敞开式框架间未砌砖墙的底层破坏严重;
4、对于框架-抗震墙体系的高层建筑,地震损害不大;
5、对于“底框结构”体系的高层建筑,地震严重破坏刚度柔弱的底层。
(三)对高层建筑地基方面
1、如果地基自振周期与高层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相同或相近,地震作用因共振效应而增加;
2、如果高层建筑处在危险和地形不利的区域,则容易使高层建筑因地基破坏而受损;
3、地基处地质不均匀,在地震作用下容易使上部结构倾斜甚至倒塌;
4、若高层建筑的地基处有较厚的软弱冲积土层,则地震作用对高层建筑的损害显著增大。
(四)对高层建筑刚度分布方面
1、对于采用L形以及三角形等平面不对称的高层建筑,地震作用能够使建筑结构发生扭转振动,因而损害现象严重;
2、对于采用矩形平面布置的高层建筑结构,如果该建筑的抗侧力构件(如电梯井等)布置存在偏心情况时时,同样会使建筑结构发生扭转振动。
二、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常见的问题
(一)缺乏岩土工程勘察资料或资料不全
主要表现在:
一是建筑场地岩土工程的勘察资料在扩建初设计阶段还没有到位。
二是在扩初设计会审之后就直接进入了施工图设计。
三是施工图设计只是在简单的规划设计或方案设计会审后就直接出来了。
四是没有岩土工程勘察资料。这样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水之木,没有依据。结构的平面布置中外形不规则、不对称、凹凸变化尺度大、形心质心偏心大,同一结构单元内,结构平面形状和刚度不均匀不对称,平面长度过长等。
(二)一个结构单元内采用两种不同的结构受力体系
如这一边选用砌体承重,而另一边或局部选用全框架承重或排架承重;还有一种是底框砖房中一边为底框,而另一边为砖墙落地承重,这种情况比较常出现在平面纵轴与街道轴线相交的住宅,一般设计为底层为商店,设计成一半为底框砖房(有的为二层底框),而另一半为砖墙落地自承,造成突变在平面刚度和竖向刚度二者之间,对抗震非常的有作用。
三、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抗震场地
每次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都遭到很大的破坏,这除了是因为地址破坏了高层建筑的结构外,跟高层建筑的场地也有很大的关系。地震可能会引起的地表错动与地裂,还可能会引起地基土的小均匀沉陷,滑坡和粉、砂土液化等。因此,我们应该选择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同时应避开对抗震不利的地段,即使无法避开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抗震加强措施,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采取加强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和刚度,和根据地基液化等级部分消除或全部消除地基液化沉陷的措施;当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存在软弱粘性土层、新近填土和严重不均匀土层时,采用桩基、地基加固和加强基础和上部结构的处理措施,应估计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或其他不利影响,对于地震时可能导致滑移或地裂的场地,应采取相应的地基稳定措施。
(二)尽可能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一个带有抗地震性能的结构不能仅仅是一个单独的结构,必须要由多个具有良好延展性的结构分体系来构成,从而使得各个延展性结构之间的构件能够互相连接起来从而进行协同工作。比如框架剪力墙结构就是由带有延展性的框架以及剪力墙这两个分体结构来组成的,其剪力墙主要是由双肢或者多肢的建立墙体结构组合而成的。
高层建筑在受到强烈的地震之后,还会受到多次的余震影响,如果建筑结构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仅仅建立了一道抗震的防御结构,那么在第一次的强震破坏之后,如果再遭遇到余震,必然会使得建筑结构因为损伤的不断累积而导致倾斜或者坍塌的现象发生。建筑的结构体系通常来说都是都是分别建立在建筑的内部和外部,在受到地震破坏的过程中,内部和外部所分布的屈服区,能够有效的将各个方向的能量进行最大限度的释放,从而有效的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防止建筑发生倒塌的现象。
(三)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其抗震能力
1、构件在强烈地震下不存在强度安全储备,构件的实际承载能力分析是判断薄弱部位的基础。
2、要使楼层(部位)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设计计算的弹性受力的比值在总体上保持一个相对均匀的变化,一旦楼层(部位)的比值有突变时,会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导致塑性变形的集中。
3、要防止在局部上加强而忽视了整个结构各部位刚度、承载力的协调。
4、在抗震设计中有意识、有目的地控制薄弱层(部位),使之有足够的变形能力又不使薄弱层发生转移,这是提高结构总体抗震性能的有效手段。
(四)提高短柱抗震性能的应对措施
1、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
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可减小柱截面、提高剪跨比,从而改善整个结构的抗震性能。减小柱截面和提高剪跨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高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即采用高强混凝土来增加柱子的受压承载力,降低其轴压比;但由于高强混凝土材料本身的延性较差,采用时须慎重或与其他措施配合使用。此外,可以采用钢骨和钢管混凝土柱以提高短柱的受压承载力。
2、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钢管混凝土是套箍混凝土的一种特殊形式,由混凝土填入薄壁圆形钢管内而形成的组合结构材料。由于钢管内的混凝土受到钢管的侧向约束,使得混凝土处于三向受压状态,从而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极限压应变得到很大的提高,混凝土特别是高强混凝土的延性得到显著改善。同时,钢管既是纵筋,又是横向箍筋,其管径与管壁厚度的比值不应大于90,配筋率也应控制在4.6%以内。
3、采用分体柱
由于短柱的抗弯承载力比抗剪承载力要大得多,在地震作用下往往是因剪坏而失效,其抗弯强度不能完全发挥。因此,可人为地削弱短柱的抗弯强度,使抗弯强度相应于或略低于抗剪强度,这样,在地震作用下,柱子将首先达到抗弯强度,从而呈现出延性的破坏状态,分体柱方法已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
(五)隔震和消能减震设计的推广和应用
现在,我国和世界的许多国家都采用适当的控制结构物的刚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被称为“延性结构体系”,但这种允许高层建筑结构构件(如梁、柱、墙、节点等)在地震进入非弹性状态,而且会有很大的延性,减轻地震反应是以消耗地震能量的方法,使结构物“裂而不倒”。这在很多情况下是有效的,但也存在很多片面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安全意识越来越注重,对各种建筑物和构筑物的抗震减震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抗震结构体系和理论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要求,传统的抗震体系不具备隔震消能和各种减震控制体系,但是隔震消能和各种减震控制体系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未来的建筑结构中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闫旭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分析[J].科技传播,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