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政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政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1
一、2018年工作总结
2018年按摩医院在局党组领导下,面对当前医疗市场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从实际出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积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力,增强职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现将2019年工作汇报如下:
一、工作亮点
1.聘请原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关节康复科主任,“关键点”疗法发明人对我院康复治疗师进行技术培训,靳主任擅长介入、神经阻滞、三氧水、“关键点系列疗法”、康复等方法,治疗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关节炎、骨关节术后、面瘫、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疾病,疗效显著,经过靳主任一段的技术培训,医院康复治疗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有这显著的提升。
2.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开展人性化的服务。“以质量求生存”认真对待每一个病人,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3月份,康复科与中医骨伤科合并,统一管理,逐渐形成一个以中医传统疗法为基础的综合性科室,真诚为每一位病人提供最精湛的医术。
3.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把全面质量管理和持续性质量提高作为监控手段整合到其中,用以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把传统的弹性治疗变为标准化、规范化的诊疗计划。开展临床路径可以规范医疗行为、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4.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规范疗服务行为。基础医疗和管理进一步加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得到落实,医疗质量指标达到标准要求,医疗质量明显提高。医务人员自觉做到依法行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医院规范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按法规管理、按制度办事、按规范操作、按标准落实的运行机制。
5.建立了医技科室管理小组,加强医技科室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严格贯彻落实有关规定和制度,完善了相关制度和操作规程,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以安全、准确、快捷和负责的原则为临床服务。坚持做到管理严格、操作规范、检查结果准确、报告时间及时、满足了临床业务工作需要。
6.在市民政局优抚科的指导下, 2018年4月开始,共计接待了来自襄城县,建安区,鄢陵县、示范区、开发区、东城区,魏都区共计200位重点优抚对象,在康复疗养期间,我院为每位优抚对象提供全身体检、健康咨询、健康讲座、健康指导、康复治疗,建立健康档案。对患病优抚对象进行及时康复治疗,细致入微的贴心服务,得到了疗养对象的一致好评。
7. 我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办慈善总会儿童慈善体检活动,我院共组织困境儿童200名来我院进行体检,结合市慈善总会对200名困境儿童发放了救助物资。针对民政救助对象,社会困难群体,经常开展慈善医疗救助项目,定期不定期组织医护人员深入乡村、社区送医送药,组织困难职工、孤寡老人、环卫工人来我院免费体检,凡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困难患者在各类保险报销后,剩余自费部分由我院根据情况承担,上半年慈善救助25万元,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不会使患者因病致困、返穷。取得了良好的群众口碑,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打出了民政为民的品牌。
二、2019年工作谋划
(一)总体思路
在2019年,医院要加强学习提高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加强班子成员之间的谈心交心,增强相互理解和支持,增强班子成员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改进作风、深入基层,大胆管理,切实提高工作效率。
(二)目标任务
1.全力推动精生卫生康复中心建设,力争2019年12月1#、2#康复楼全面完工,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填补项目资金缺口。
2.认真查找优抚短期疗养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力争2019年优抚短期疗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3.积极配合我市医改工作,仔细研究政策,为医院业务提升寻找新的突破口。
4.发挥中医特色,积极开展国医堂创建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所必须的各项软硬件设施,使我院中医药事业快速的发展。
5.加强内涵建设,强化医疗管理,防范医疗纠纷、差错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医学知识和法制观念的普及,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很多。但最根本的还在于医护质量。因此,要强化内涵建设,提高医疗质量,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使医务人员格守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纪律,对技术精益求精,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向患者提供礼貌、热情、便捷、优质、高效、费用合理的服务,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制度管理,以法治院、以德治院,将医疗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民政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2
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方面,星甸镇司法所开展“农民教育工程”活动,送法到农户,带动了农民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盘城镇开展“党的政策、法律、科普知识、文明民谣”四入户活动,并成立专门队伍,走村入户进行宣传教育,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镇党委、政府将此项活动列入年终目标考核。永宁镇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由镇司法所出卷,发给中小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沿江镇对弱势群体宣传法律,提供法律服务。永丰乡举办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培训班,学习有关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法律法规。珠江、永宁、石桥等镇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对教徒进行法律宣传教育。
在安置帮教方面,顶山镇设立“安置帮教基金”,对确有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适当的帮助。泰山镇同民政等有关部门联系,为生活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申办最低生活保障。浦口街道推行“三个一点”,即政府拨一点、单位支持一点、家庭补贴一点,对有残疾或生活无着落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经济救济补偿。桥林镇为无房居住的“两劳”释放人员建房并联系安置工作。沿江镇同南钢、扬子等企业联系,为“两劳”释放人员设立过渡性安置基地。乌江镇每年召开二次帮教对象座谈会,五年来,该镇没有发生重新犯罪现象。
在基层调解方面,珠江、泰山两镇坚持每月一次调解主任例会,一次纠纷排查,共同讨论疑难纠纷,对重大纠纷做到及时上报,及时调处,利用调解室采用模拟调解庭方式调解纠纷。盘城镇以村、组干部组成“四员”即宣传员、调解员、安全员、信息员,定期定时开展活动,维护本镇的安全和稳定。浦口街道将辖区48个单位、9个社区的调解组织划分为三个片,分片管理,定期召开片长会议,分析社情,讨论调解案件。顶山镇规定重大疑难纠纷必须在基层调委会调处,如有上交,年终考核将对调委会扣分。
司法所紧紧围绕乡、镇、街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各项业务,尤其是在开展法制宣传,促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排查调处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维护本地区社会稳定;帮教安置“两劳”回归人员,预防重新犯罪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半年共宣讲法律47场次,受教育45985人次,直接调解纠纷86件,协助调委会调解纠纷68件,防止群体性上访14件,502人。为基层政府提出司法建议11件,全部得到党委政府的采纳,安置“两劳”释放人数53人,安置率89%。司法所工作得到了乡、镇、街领导和群众的肯定,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办公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桥林镇陆镇长用“四围绕、四抓”,即围绕目标抓措施落实;围绕中心抓职能发挥;围绕教育抓疏导防范;围绕自身抓素质提高,对司法所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这也是其他乡、镇、街党委、政府对司法所的评价。
通过调研、检查,也发现司法所工作存在明显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1、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目前农村正处在一个发展转折时期,但法制宣传教育、依法治理、安置帮教、基层调解、法律服务,特别是依法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的职能发挥都明显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要求,工作显得被动应付。2、工作的深入还不够。有的司法所工作只停留在表层上,没有扎实深入下去,村(居)委会包括单位、学校的基础工作没有做好;有些纠纷调解、安置帮教、依法治理、法制宣传台帐不健全,明显反映出工作不扎实、不深入,更谈不上工作的创新。3、工作信息还不够畅通。司法所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很多特色和亮点,但没有及时总结交流,使整体司法行政工作难以活跃,有声有色。4、司法所长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司法所长负有带领、发挥一个乡、镇、街范围内的普法、治理、调解、“两劳”、法律服务组织队伍职能的职责,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进一步强化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专业技能。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的职能作用,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首先,要进一步加强人民内部矛盾的调解、疏导,为社会稳定发挥更大的作用。应该把依法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的一个切入点,采取联合调解、调解庭调解或者依托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应及时排查发现的问题苗头,预防矛盾发生特别是对重大恶性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要定期排查,依靠党政组织超前预防,及时处理。必须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民间纠纷和人民内部矛盾的现状及特点,把握矛盾的动态信息,分析矛盾产生的原因,预测发展趋势,提出准确建议,及时开展治理,通过以上工作为党委、政府排忧,为群众解难,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版权所有
民政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3
一、基本情况
幼儿园在各级领导亲切关怀下,以“一创双优”和“四比四赛”活动为动力,遵照“保教并重,教养结合,全面提高幼儿素质”的办园方针,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办园宗旨和“以保教质量求生存,以保教质量求发展”的办园指导思想,以创建标准化幼儿园为契机。规范内部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发展,现将我园标准化幼儿园创建工作汇报如下:
二、主要做法
(一)、规范内部管理。
1、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
通过组织教职员工系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及《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等法律法规,大大提高了广大教职员工依法执教、科学执教的理念,在教职工中大力倡导终身学习和教研兴园意识,不断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有效地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日常保教工作中,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持续有效地进行养成教育,创设温馨适宜的学习环境,坚持生活化的教育课程和游戏化的教育手段。不简单迎合家长要求,坚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面向全体幼儿,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不断更新玩教具和幼儿图书,为儿童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满足他们多方面的发展需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实施科学高效管理。
通过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大执行力度抓落实,实行台帐化管理,围绕效率下功夫。管理人员通过创新观念,加强学习,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益。日常管理做到了“四化”,即:安排工作科学化,活动组织程序化,检查评比透明化,日常管理规范化。
树立过程管理、赏识管理、精细化管理意识。完善园内各类活动打分办法,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加大平时工作的管理力度,领导成员要定期不定期参与检查备课、室内游戏、区域活动等环节组织情况,坚持 “推门听课”制度,加大教师平时上课效果在量化中的比重。鼓励教师主动参与幼儿园的管理,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水平,充分调动了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人员能全面了解分管工作,在检查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多帮助一线保教人员分析问题,指导、解决问题。发挥岗位绩效量化的激励调控作用。
进一步完善了幼儿发展评价,采取以教师评价为主,学校抽查、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幼儿评价力度,增加评价次数、扩大评价范围,发挥了评价效益和评价导向作用。加大了幼儿评价结果在教师绩效量化中的权重比例。坚持实行月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师工作进行评价。完善了对保育工作的管理及对保育员工作的考评,对教辅岗位和教辅人员管理做到了明确责任、加强管理、严格考评,有效促进了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3、突出重点抓落实。
(1)、安全工作。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管理,实行安全工作岗位负责制,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完善安全检查和预防制度,定期检查活动场地、大型玩具、楼梯、用水、用电、食品、体育活动、自由活动、进餐、午休、接送等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做到发现及时、上报处理及时、总结规范及时。各类人员工作中要防止麻痹思想和怕麻烦心理,按程序科学规范运作,带班人员要确保幼儿要始终活动在自己的视线之内,各班要在日常保教工作中结合幼儿特点,对幼儿适时进行安全教育,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卫生保健。对照新的《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省级示范幼儿园有关要求,规范卫生保健制度,完善卫生保健资料,加强新入园体检工作管理,建全健康档案,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做好计划免疫工作,做好秋、春季传染病预防工作。加强平时卫生检查力度,各班保育员高标准做好责任区卫生保洁、本班生活用品及玩教具的管理和消毒工作,提高卫生、消毒等工作层次。
(3)、关键环节。制定教学计划时,年级教研组长要组织本年龄段教师统一研究教材,整体把握教材,总结出纲要对该年龄段和本学科有什么样的要求,需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认真分析班内幼儿的发展实际,分析教材中的哪些内容能实现哪些目标,还有那些发展目标需要通过设计适合本班幼儿的园本课程来实现,使定出的学期教学计划切合本班幼儿实际,既有可操作性,又能体现《纲要》精神,还要给教师留出足够的从事探索性活动的时间来。同时要统筹考虑重大活动、传统节日,并与环境创设、各领域教学相互渗透。在个人计划中,要体现出你对本班特色活动的一个长期规划(最初的长期规划每学期都要付在首页),并列出每学期要达到的目标,采取的教学措施,安排在哪个环节去实现它等。优化不同领域不同类型教学内容的教学模式和课堂结构。计划中要有机渗透幼儿常规习惯培养的计划内容。
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切实发挥年级组长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好每周的备课和教研活动,提高备课实效性,将备课重点由备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备幼儿怎样学上来,将教案变成学案。加强对教材的实践研讨,深入学习理解教材的编排理念和教育意图,真正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材。准确把握每节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案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教师要广泛查找资料,收集一些与本活动有关的教学信息,或是一份教案、教学设计,或是活动内容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开发、利用、整合资源,备课不仅仅写出教案还要准备教具和学具,教案不仅仅只包括教学过程,还有课件及教学资料,就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重组、使活动更多样化、立体化,逐步建立“个人精备+集体讨论+研讨修改”新的集体备课制度,努力成为教材的主动驾驭者,发挥个人教育智慧,提高课堂实效,形成教学特色。
集体活动的组织要多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如何通过活动让幼儿经验有提升,能力有发展。教要充分利用课件、教具、学具开展教学活动,遵照教育内容生活化、教育形式游戏化原则,增加活动趣味性,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育效率和艺术性,多让幼儿在参与、操作和体验中发展。定期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师自制课件、教具、学具开展评比活动,减少徒手教学。做好每节活动的教学反思工作,将反思重点放在分析每节活动的得失上,并在每周的教研时间,将自己的困惑提出来进行交流。
抓好进餐、入厕、盥洗、午睡、自由活动、室内外游戏和角区活动等重点环节及常规习惯养成等重点工作的管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保育员、幼儿园与家长之间要有效衔接,对教育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幼儿的行为问题,要及时进行沟通(可体现在交接班记录中),使幼儿在生活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统一的行为要求。
(4)、班级管理。加强班级管理,完善班级量化考评细则,提高班主任待遇和优秀班级奖惩力度,发挥班主任作用,提升班级凝聚力,创设有特色的班集体。
(5)、家长工作。引领家长工作,实现家园共育。我们将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园联系互动手册、家园联系专栏、开放日、家访、家长助教、亲子活动等途径(家长园地每月要有新内容,并在每月内容上注明时间),加强沟通,科学引领,挖掘教育资源,调动家长参与积极性,提高家长参与质量和实效,不断探索家园联系的新方法,实现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同步。
(6)、伙食管理。加强幼儿的伙食管理,提高加工制作水平,严把采购、储存、加工等各个环节,制做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幼儿食品,加强对炊事人员的管理和考核。
(二)、加强队伍建设。
坚持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良好园风。
倡导敬业爱岗奉献精神,组织教师重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认真学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增强教职员工事业心、责任感,牢固树立“十种意识”,即:安全意识、忧患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大局意识、合作意识、形象意识、服务意识、节约意识,真正做到: 爱心对待幼儿,耐心教育幼儿,细心照顾幼儿,关心每个幼儿。在园班子成员、党员教师、教研组长、班主任以及全体教职工中喊亮“向我看,照,我的岗位是模范”口号,每个人都要努力把工作做成精品,把岗位打造成亮点,形成团结、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发展。
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组织开展了做学习型教师、建学习型团队活动,树立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全过程学习的现代学习理念,形成“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创新工作—推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幼儿学习发展指南》,组织学习各种先进的幼教理论文章,鼓励教师博采众长,努力把科学理论和先进的理念转化到保教实践中,同时把实践提升到理论的层面。认真学习研究多元智能、建构、蒙氏、奥尔夫、主题课程等先进理念和课程特点,将其有机融入到实践工作中去。重温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卫生学等专业理论、教学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
创造条件让教师走出去学习观摩,一年来,先后投入10万余元组织教师上百人次走出去学习提高。完善外出学习规定,让积极进取、爱学习、善学习的教师走出去,拓展思路,开阔眼界。
引导大家养成反思习惯,做研究型教师,在研究中提高。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把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关键问题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加强研究,不断总结,努力实现向教研型教师的转变。教学反思、观察记录等内容撰写要注重时效性。围绕 “如何由教案到学案,备课由备‘教’到备‘学’”“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构建高效课堂等专题,通过专题讲座、一课多研、同课异构(暂定每周五上午,每周一段,每晌三节课)、示范点评等形式,开展学科研讨和教法培训,进行研训一体的园本培训。一个人的教学风格,就像一个人的名片。鼓励教师富有个性的发展,要求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确定自己的特色教育内容,利用每天下午的区域时间进行特色教学活动,逐渐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风格,带出自己的班级特色。对逐渐形成自己教学风格、善学习、有潜力的教师进行针对性培养,提供对口的外出学习机会。
认真《濮阳市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和教师梯级管理规定,积极对全园教师实施分层次培训和管理,开展有针对性培养。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本着压担子、促成长的原则,充分发挥其骨干示范和带动作用,骨干教师每学期要面向青年教师上一节有示范亮点的示范课。青年教师要有学习意识,善于学习,坚持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训练,多听课(每月不少于四节),多做记录,多反思。同时开展老教师与年轻教师、骨干教师与新教师师徒结对,实行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实现共同发展。鼓励青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学历层次,在工作中勇挑重担,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管理和教学服务人员加强了对各自岗位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熟悉岗位要求,掌握岗位技能,胜任岗位工作。同时完善了各类岗位管理,逐步实行竞聘上岗。
(三)、改善办园条件。
积极推进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先后筹措资金100余万元,整修了舞蹈厅、中三班和大一班两个教室,封闭拓宽了教学楼走廊,更换了消防栓和大门,整修了厕所下水管线和门口道路,对照标准化幼儿园玩教具目录和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增补充了玩具和教学设备,升级改造幼儿园多媒体播放教育系统和监控系统,在主控制室,可随时观察各班幼儿活动情况,同各班对话,各班教师和幼儿通过系统切换也可以观看到任何一个班正在开展的游戏或活动,在主控室能把录音、录像、影碟等不同种类的教育信息传送到各班,支持各班的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办园条件的改善,为促进幼儿发展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取得主要成效。
近年来,以创建标准化幼儿园为动力,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改善办园条件,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1、教师队伍得到进一步优化。全园一线教师学历提高率达100%,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占一线教师总数的42%,位居全市各县区幼儿园前列。
2、管理进一步规范。在多年管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管理的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人本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能和主动性。
3、办园条件进一步提升。通过假期集中改造,设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幼儿园面貌焕然一新。
民政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4
市长在这次全市商务粮食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商务工作会、粮食局长会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1年商务、粮食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各项任务。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王书记对这两个专业会议有明确指示,政府孙市长专题听取了商务局、粮食局汇报,对抓好今年的商务、粮食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要求。今天,杨书记又在百忙之中主持会议,后面还要做重要讲话。杨主任、张主席也在联村联户等各项工作非常繁忙的情况下,参加今天的会议,表明市人大、市政协对我们政府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后面,商务局侯局长、粮食局杨局长还要做工作报告,系统全面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全面安排部署今年的商务、粮食工作。希望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和商务、粮食系统认真学习,全面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正确把握形势,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商务粮食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从政府职能来讲,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商务、粮食两个部门的职能起初有所弱化,但面对政府宏观调控的加强,以及对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商务局、粮食局的职能越来越重要,已经纳入了政府组成部门。当前,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原来的以出口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以内需为主,内需主要靠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关键在于商贸流通业的繁荣和发展壮大。所以,抓好商务工作,对于调结构、保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粮食工作来看,随着群众收入增加,老百姓的膳食结构也在不断调整,根据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不能一天没粮。所以,保证粮食供给、保证粮价平稳,确保粮食安全是各级政府及粮食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2011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商务、粮食系统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面对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的挑战和存在的困难,抢抓机遇,强化措施,真抓实干,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商务部门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促进消费、内外贸易、市场建设、市场调控、行业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9亿元,同比增长19%,占生产总值的25%;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377万美元,同比增长210%。一是城乡消费稳步增长。积极实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汽车以旧换新等项目,有效拉动了城乡消费。据初步统计,去年全市销售家电下乡产品81746台(部),销售额1.85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兑现财政补贴资金2400多万元,广大农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二是市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了一批规模大、档次高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农贸市场,已投入运营的商业广场、时代广场、华联综超,徽县五洲购物广场等市场投资大、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在提升商业业态、转变交易方式、方便群众消费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展。积极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农家店370个,建成直营店55个,配送中心7个,落实补贴资金1072万元,实现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全市九县区195个乡镇全覆盖,城乡购物、交易和消费环境得到了大幅度改善。三是市场秩序不断规范。积极开展成品油市场整治,组织实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规范酒类商品流通市场,加强畜禽屠宰、拍卖典当、家政服务业等特殊行业监管,为老百姓放心消费、安全消费提供了比较规范的市场环境。
粮食部门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粮油储备和供应,各项工作都有了新进展、新变化,在促进农民增收、服务粮食宏观调控、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是地方粮食储备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入库储备粮1万吨,累计入库4.25万吨(其中,市级1万吨,已全面完成),占应入库总数的70%。去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万吨,市、县(区)两级的粮食储备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说明我们市县(区)两级粮食局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各县(区)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二是粮食流通市场购销两旺。各县区政府、全市粮食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积极组织粮食企业入市收购,保证市场供应,粮食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全市国有粮食企业预计收购粮食3.7万吨,预计销售粮食3.6万吨,充分发挥了粮食购销主渠道作用。三是粮食企业扭亏增盈实现新突破。全市粮食系统认真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粮食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2011年实现利润126万元,同比增长6.8%,盈利面100%。改革开放以来,粮食企业由于不适应市场经济大潮冲击,大多数都倒下去了,改制后的国有粮食企业能够达到百分之百的盈利,实属不易,实践证明粮食部门工作扎实,富有成效。
总体来看,2011年全市商务、粮食工作成效明显,亮点不少,成绩来之不易,倾注了各级各部门特别是全市商务、粮食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市委、市政府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奋战在商务、粮食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明确目标,强化措施,努力推进商务粮食工作跨越式发展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年,做好今年的商务粮食工作意义重大。各县区政府和商务、粮食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要求,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认真谋划和抓好新形势下的商务粮食工作。
(一)关于商务工作
第一,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去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97.7亿元,其中第三产业达到87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亿元,为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说,转变发展方式,就要加快第三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把商贸流通作为重中之重,作为主要抓手。尽管的商贸流通业有了很大发展,但从数字上看,比重还很低,我们的潜力还很大,这是一个基本的事实。从消费看,全市各类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406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存款近210亿元,全市人口280万人,说明我们的储蓄额还是很高。国民收入除了用于消费,就是投资,说明我们整个商业零售的比重低,销售额度不大,消费的层次并不高。从投资来讲,全市贷款余额达到203亿元,也就是说还有两百个亿放在银行,我们的储蓄额太高,投资上不去。所以,这两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非常大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消费、投资、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去年全市进出口仅1377万美元,虽然增幅很大,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微乎其微,仅仅是九牛一毛。对我们来讲,把消费这架马车扛好,如何扩大消费需求,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商贸流通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县(区)都要深入思考和分析,你们的潜力在什么地方,如何把储蓄变成投资,如何扩大消费,除家电下乡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刺激老百姓提高消费需求,需要大家认真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现代服务业,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第二,抢抓机遇,打造南部大物流、大商贸中心。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滞后,但从全省来讲,我们的资源并不差。为什么我们贫穷落后,我觉得主要还是交通瓶颈制约,我们的好东西拉不出去,外面的好东西运不进来,长期封闭,信息不灵。当前,随着兰渝铁路、武灌高速、成武高速等重大交通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支线机场今年也将动工建设,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必将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比如区,是陕甘川三省的一个集散中心,方圆一百公里左右没有中型、大型、特大型的城市,如果把融入成渝经济圈,培育成一个现代物流中心,我们的辐射半径将达到百十公里,这在我们都很少有。当然,徽县、成县、西和、礼县要与西安、天水对接,尽快融入关天经济圈。我们有这么好的福地,有这么好的区位,打造南部商贸物流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我们要把商贸物流业作为一个最大的产业来培育和打造,以建设现代仓储业、专业市场为核心,抢抓大交通、大物流、大人流、大信息流带来的各种机遇,改造建设一批高档次的综合性市场、专业市场,加快餐饮、住宿、服装、娱乐消费等服务业发展,提高消费品零售额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做大做强商贸物流业,把打造成南部最大的物流、商贸中心。
第三,紧紧围绕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最近,市委王书记、政府孙市长带领相关部门到北京汇报九寨沟至的高速公路项目,成效很大。九武高速公路上马,我们将成为九寨沟旅游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加之支线机场也将开工建设,从到九寨沟不到一个小时,到徽成盆地、康县阳坝、宕昌官鹅沟也不到一个小时。我们是的小江南,既有山川秀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积淀深厚的人文历史,也是经过的神圣地方。把与九寨沟连接起来,既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也给发展现代服务业创造了无限商机。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到观光消费,给我们带来的是理念,带来的是信息,带来的是资金,这一片热土也就活起来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是最大的优势,只要人气旺,人流聚集度高,一切都会发展起来。各县(区)要紧紧围绕旅游业发展,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推进、成县、宕昌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建设,建立健全各县城区物流中心、乡镇配送中心,提升服务业市场竞争实力。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餐饮、住宿、娱乐消费调整升级,重点发展一批中高档次酒店,满足不同层次的住宿和接待需求,繁荣地方经济,增加群众收入。
第四,加强督促考核,加快市场体系建设。市场建设是扩大消费、发展贸易的重要保障和基础,也是我们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薄弱环节。人家在搞网上交易,我们还是“三六九”的地摊,哪怎么行?建设现代市场,必须要有信息系统,全国的供需状况必须随时掌握,没有信息中心的功劳,就形不成价格。就拿的花椒来说,去年在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在钟楼滩建了一个市场,加强供货调控,对成都市场有序批量供货,防止成都客商压价,尽管调控很吃力,但也很有成效。今年,孙市长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市财政筹措2000万元,区、成县、宕昌县配套资金,建成花椒、核桃、中药材、茶叶4个大型现代化专业市场”。市商务局和发改委要认真调查研究,赶快拿出方案,抓紧给孙市长汇报。要把四大专业市场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作为今年考核市商务局的硬性指标,必须抓紧抓实,早日建成投入使用。要认真研究市场建设方面存在的配套设施不完善、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等问题,高起点规划设计,加快改造建设步伐,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和档次。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努力推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向农村延伸,发展乡镇直营店、示范店,推进农超对接,加快农村流通网络建设。
第五,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也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市、县区商务部门要牢固树立保权益就是保增长、有秩序才能有增长的意识,切实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有序、规范的市场秩序。要继续抓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不断加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加大对典当、拍卖、租赁、旧货流通等特殊行业监管力度,扩大流通领域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覆盖面。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一手打击制假售假,一手扩大市场供应,适应农村消费需求,推动日用消费品和农业生产资料连锁经营进乡村,不断改善农村购物环境。认真组织开展肉食品、酒类、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推进肉类蔬菜质量追溯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生猪定点屠宰工作,加大对私屠滥宰、活体猪注水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商品流通领域生产经营安全、食品安全,促进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二)关于粮食工作
第一,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是个多灾地区,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高度重视的头等大事。尽管全市粮食连续五年丰收,去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0万吨大关,但人均占有量仅730斤,低于全省、全国人均水平,而且品种结构不平衡的问题非常突出,据测算,全市城乡口粮中,小麦缺口近20%,大米缺口在95%以上。原来,有两大粮仓,一个是陇东粮仓,一个是徽成盆地。现在,河西商品粮基地建起来后,这两个粮仓的功能都萎缩了。目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全市基本上是一个以特色林果业占主导地位的地方,我们的粮食安全、粮食平衡问题也就越来越严重,越来越突出了。我在徽县调研时,感到当地的种植结构也是很合理的,第一年小麦种下来还能种一茬黄豆,第二年黄豆茬种包谷,加上秸秆来喂牛,包谷养猪,再搞一个沼气,变废为宝,形成良性的现代生态农业,使我们徽成盆地的沃土越来越肥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有规模,再在规模的基础上做品质,这样才能控制市场,才能形成价格,才有话语权。因此,必须遵循三大规律,坚持不懈地抓好粮食生产。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到底种什么好,要顺应天时;二是遵循经济规律,市场什么效益好,就种什么;三是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老百姓到底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调整种植结构,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第二,全面完成地方粮食储备任务。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储备粮是政府调控市场、应对突发事件的物质保障,也就是通过财政补贴办法,政府储备一定数量的粮油,花小钱买平安。按照省上下达我们的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目前还有2000万斤储备任务没有完成。今年,全省新增市、县粮食储备14.5亿斤,要求大中城市、重点地区和库存薄弱地区要完成能保证当地10天以上消费量的成品粮油应急储备任务。各县区政府要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工作,认真研究和落实财政补贴资金,确保全面完成地方粮食储备任务。要按照粮食储备要求,进一步完善市县区粮食储备体系,按时入库,规范管理,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市粮食局要认真研究制定计划,加强督促检查,限期完成任务。积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项目,按照国家“藏粮于民”的要求,每户补助300元(国家财政150元,省、市、县各50元),农户自筹200元,向储粮农户配发小型粮仓进行科学储粮。市粮食局要积极向省上汇报争取,在徽县、成县、礼县、西和等产粮地区先行试点,全力以赴抓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建设,进一步促进粮食储备安全。
第三,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保供安全。我们尽管粮食连年丰收,但增加的主要是玉米和小杂粮,主食小麦、大米的产量呈现下降趋势,而且人增地减、种粮人员减少状况越来越突出,粮食消费增长的趋势难以逆转,粮食供求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同时,随着城镇化、工业化不断推进,传统粮食消费城乡二元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城镇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全市城镇人口已达134.45万人,占总人口的48%;二是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部分生产粮食的农民,现在也成为商品粮的消费者;三是大量农村务工人员进城,增加了城市粮食消费的总量。各县区政府、粮食部门要始终把粮食保供安全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及时掌握粮食市场动态和价格变化,扩大粮食购销数量,确保全市粮食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要进一步提高粮食企业经济效益,深化企业改革,加强内部管理,扩购促销,大力发展粮油产业化经营,盘活存量资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粮食行业快速发展。
第三,全面加强粮食市场监管。粮食流通一头连着生产,一头连着消费,两头都举足轻重,粮食流通安全,事关全局。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粮食资源基础性作用的关键,也是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目前,市、县区都成立了粮食市场稽查机构,市上还成立了粮油质量监测中心,粮食系统市场监管体系正在逐步健全。要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落实工作经费,确保粮食执法工作规范、有序、有力进行。工商、卫生、物价、质监、粮食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配合,认真开展粮食收购资格核查、粮油食品卫生和储备粮管理专项检查,严厉打击粮食收购中压等压价、坑农害农,以及销售假冒伪劣粮油产品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规范粮食市场秩序。粮食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宏观调控能力,强化粮食库存、质量监管,加强粮食购销市场监管,推进依法管粮、科学管粮,确保粮食流通安全。
第五,切实提高粮食安全保管水平。质量是粮食安全的生命线,质量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目前,全市各级粮库共保管储备粮1.31亿斤,其中省级储备粮0.58亿斤,市、县储备粮0.73亿斤。管好储备粮,确保数量真实、质量良好、按期轮换,是各级党委、政府对粮食部门的重托,也是确保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一项政治任务。各县区政府、粮食主管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坚持不懈地抓好粮油商品的质量安全,从源头上把好粮油质量安全关,让老百姓吃到放心的米、面、油。要坚持抓好清仓查库工作,扎实组织开展春秋两季的粮油普查,加强仓储企业规范化管理,推进粮食质检体系建设,努力实现科学管粮、安全管粮。全面落实粮食安全管理分级负责制,健全仓储管理制度,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日常管理,实现粮食仓储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确保库存粮食安全、品质可靠。
四、加强领导,靠实责任,努力开创商务、粮食工作新局面
做好新形势下的商务、粮食工作,进一步扩大城乡消费、维护市场秩序、确保粮食安全,既是实现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落实惠民政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任务。各县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加快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商务、粮食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商务、粮食工作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一要加强领导,密切配合。各县区政府要重视和支持商务、粮食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协调解决商务、粮食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实工作人员,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工作协调,为商务、粮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要认真落实“米袋子”行政首长负责制,主要领导要切实担负起发展粮食生产、搞好总量平衡、落实地方储备、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市场秩序的重大责任,及时了解掌握情况,主动关心、支持商务粮食部门的工作。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听取工作汇报,切实解决商务、粮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各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主动支持商务、粮食部门的工作。市、县区商务和粮食部门要向党委、政府和分管领导多汇报,主动与发改、财政、民政、工商、质监等部门联系,及时沟通,围绕商务、粮食工作中的重点问题和薄弱环节共同研究、共同突破,形成相关单位密切配合、共同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工作合力,努力构建“大商贸”工作格局。
二要明确责任,加强考核。今年的商务、粮食工作任务非常繁重,按照市政府与省上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市政府对今年的商贸工作做了分解,今天市商务局侯局长、粮食局杨局长分别代表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签订了责任书。各县区要认真研究,把今年的商务、粮食工作纳入整体工作一并谋划,把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落实到具体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明确完成时限,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市商务局、粮食局要按照考核指标科学化、体现可操作性的原则,健全完善考核办法,严格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兑现奖罚,确保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三要强化服务,狠抓落实。市、县区商务、粮食部门要按照政务公开,精减效能的原则,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教育引导干部职工增强服务理念,积极为企业、外来投资者创造宽松有序、优质高效的发展环境,努力为他们提供政策服务。要按照新时期商务、粮食工作需要,不断健全行业管理制度,坚持用市场经济和行政推动相结合的办法,抓好新形势下的商务、粮食工作。要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简化程序,提高效率,对重点企业,项目上门服务,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为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信息平台,及时提供有关政策、法规、市场需求等方面的信息,以服务赢得社会地位,赢得老百姓的支持。
民政特色亮点工作汇报范文5
摘要:如何处理政府调控与高校自治的关系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关键,也是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焦点。经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改革,德国政府放弃了对高校进行细节干预的传统外部管理体制,改为通过高等学校法、目标协定、总体预算和绩效拨款等方式进行宏观调控。高校内部管理也由传统的学术自主管理模式转向管理主义模式:学术自主管理委员会的权限被消弱,校长和院长层面的管理权力得到加强,同时成立了高校理事会作为高校的决策或咨询机构。因为我国有着与德国相似的改革目标,而且德国与我国一样具有政府管理高校的传统,所以改革后的德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尤为适合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新调控模式;现代大学制度;高等教育管理;德国大学
中图分类号:G649?5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610(2014)02-0036-08
德国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新公共管理”(New Public Management,简称NPM)这一关键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新公共管理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研究者曾用不同的概念来讨论它所指称的现象,如管理主义(managerialism)、新管理主义(neomanagerialism)、企业化政府(entrepreneurial government)、后官僚体制模式、基于市场的公共行政(market?based public administration)等。到了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倾向于普遍采用“新公共管理”的说法。[1]新公共管理指的是一种在当代西方公共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式,其核心主张是将私营部门和工商管理领域的理论、方法、工具和模式应用于公共部门,提高公共机构的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其特征是:强调职业化管理,让公共部门的管理人员成为专业管理者;注重产出或结果控制;明确绩效标准,注重绩效评估;视公民为消费者(顾客),强调服务和顾客导向;推崇分散化和精简的公共服务机构;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在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公共部门之间开展竞争,利用市场调节机制优化政府管理[3]76。在德国,人们也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称作“新调控模式”(das Neue Steuerungsmodell,NSM)。
新公共管理是随着现代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以及信息社会的过渡而出现的。它的出现是因为传统的科层制管理被证明是一种过时的、僵化的和低效的公共管理模式。这种强调等级划分、权力集中、严密控制的传统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对各国公共管理特别是政府管理所提出的新要求[3]74。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政府改革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首先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兴起,随后逐渐扩散到其他西方以及部分非西方国家[4]。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公共部门改革首先在德国地方政府的行政部门开始。进入90年代下半期,最晚以1998年《高等学校总纲法》(Hochschulrahmengesetz)的第四次修订为标志,德国各州政府开始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落实以新公共管理为导向的外部管理体制改革,主要目标是减少政府对高校的细节干预,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与此同时,为了提升高校内部的决策与执行能力,保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所获得的办学自主权,德国对高校内部的管理结构也进行了改革。[5]7
孙进:政府放权与高校自治
新公共管理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德国传统的高等教育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结构。本文旨在分析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与结构的这一改革,并重点介绍改革之后的德国高等教育内外部管理体制与结构。除了想要增进国内对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了解之外,本文也期望对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
一、放权的政府:德国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高等学校外部管理体制是指政府管理高校的方式与方法,涉及到主管高校的各级政府与高校之间的隶属关系及职权划分等问题。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各州依据《基本法》(Grundgesetz)的规定享有文化主权,自主负责本州的文教事业。从二战之后到20世纪50年代,基本上是由各州政府主管各自的高等教育事务。不过,为了确保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保证学生和教师依法享有的跨州流动的权利,德国[6]在1948年成立了“文教部长联席会议”(Kultusministerkonferenz,简称KMK)来协调各州的教育政策。到了20世纪60年代,德国高等教育进入快速扩张时期,高校的学习位置供不应求。当时各州政府财政紧张,没有足够的资金扩建或新建高校。而这时联邦政府的资金恰好相对充裕。于是,联邦政府开始参与高校建设。为此,德国在1969年修改了《基本法》,联邦政府获得了参与高等教育资助和制定全国统一的总纲性法律的权限。1976年的《高等学校总纲法》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它为各州的《高等学校法》(Hochschulgesetz)确立了一个统一的蓝本,各州可以根据本州的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那时起一直到2006年联邦制改革(F?deralismusreform)之前,德国的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是由联邦和各州政府共同管理的。[7]13
2005年,新一届的联邦政府上台之后开始着手调整联邦和各州的关系,目的是减少联邦政府管理高校的权限,将高等教育管理权重新交还给各州。2006年,联邦制改革获得联邦议会(Bundestag)和参议院(Bundesrat)的通过,此前的合作式联邦制转为竞争式联邦制,以便于各州通过建设性的竞争去探索符合本地情况的、富有创新性的模式和途径,更好地应对德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挑战。不过,为了协调各州的教育政策,文教部长联席会议这一协调机制得以保留。作为联邦制改革的结果,德国在1976年出台的《高等学校总纲法》在2008年10月1日正式失效。联邦政府放弃了制定总纲法的职能,此后主要负责协调高校录取和毕业、教育援助(如奖学金)和科研资助等事务。管理高等教育的权限正式重新归于各州政府。[7]14因此,德国当前的高等教育外部管理体制涉及到的主要是各州政府与高校的关系。
新公共管理改革重新调整了德国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传统的由各州政府主管部委按照输入控制和细节干预的管理模式在改革后被采用总体预算、目标协定和绩效拨款的新的宏观调控模式所取代[5]8。在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下,高校在资金使用方面受到诸多限制,既无法在不同的预算项目之间进行调整,也不能将本年度节余的办学资金转入下一年度。与我国类似,这一制度在德国也导致了年底突击花钱的“十二月热度”(Dezemberfieber)现象[8]22。新公共管理改革引入了总体预算,让高校获得了自主支配政府作为总体拨付的办学资金的权力,本年度的剩余资金也可转入下一年度继续使用。政府在放弃细节干预的同时通过目标协定和绩效拨款等宏观调控工具保证高校遵守与州政府共同确定的发展目标。
除了财务制度之外,政府在人事聘任方面也开始将权力下放给高校。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前,聘任教授的最终权力在于各州的主管部委,高校只是负责选拔出三位候选人,最终决定由主管部长做出。与此相应,教授的雇主是各州的主管部委,而非高校。改革之后,在超过一半以上的联邦州里,高校获得了聘任教授的权力[8]22。在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Nordrhein?Westfalen,简称北威州),高校不仅获得了聘任教授的权力,而且也成为教授的直接雇主(Dienstherr)[7]25。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德国政府管理高校的主要调控工具。
(一)高等学校法
在联邦层面的《高等学校总纲法》被撤销之后,高等学校法指的是各州的高等学校法。目前,除了萨兰州(Saarland)之外,其他15个联邦州的高等学校法均适用于全州的高校。高等学校法为高校运作制定了详细的规则,内容涉及: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与高校之间的关系、高校的法律地位、任务、资金管理、高校内部的管理机构(如校长委员会,高校理事会,评议会)及其职能、高校成员的权利和义务、教授的聘任前提和程序、学生的录取、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学生自主管理机构、教学、学业、考试、学位、科研、科研资助、质量保证以及非国立高校的开办和认可等等。
高等学校法规范了高校管理与日常运行的各项事务,既是德国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法律基础和保障,也是德国政府规范和管理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的调控工具。与我国的高等教育法相比,德国的高等学校法的规范要更为全面和细致。以北威州的《高等学校自由法》(Hochschulfreiheitsgesetz)为例,该法于2006年10月31日颁布,2007年1月1日生效,法律文本有103页A4纸之多[9]。我国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仅有6639余字,将其以小四号字体置于A4纸尚不足7页。
(二)目标协定
目标协定(Zielvereinbarung)[10]是德国政府在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对高校进行宏观管理和结果监测的一种管理工具。它由政府和高校通过协商共同确定双方的工作任务和发展目标。目标协定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高校要形成的办学特色;教学和科研质量的改善;培养后备人才;国际化;现有专业和新设专业的发展目标等[11]46。
目标协定可以在不同的层面签订:既可以是在政府和高校之间(作为高校结构规划的调控工具和促进大学之间竞争的方法),也可以在高校管理层与院系之间或者是在一个院系单位的内部机构之间。因此,目标协定既可用作高校外部管理工具,也可用作高校内部管理工具。此外,目标协定可以有不同的形式:作为外部管理工具,目标协定既可以是州政府和该州所有高校签订的共同协定,也可以是州政府和该州每一所高校专门签署的单独协定,或者是两者的一种结合。[12]最后,目标协定还可以包括不同的内容,有的目标协定是“纯粹的”目标协定,州政府和高校仅就几个战略性目标签订协定,而有的目标协定则内容广泛,除了发展目标之外还包括高校资助等内容。[13]
德国自1997年开始引入政府和高校之间的目标协定。至今为止,德国16个联邦州都已经在使用这一调控手段。通过引入目标协定,此前的输入式管理模式——即由政府主管部委对高校进行科层式细节管理——被一种注重由政府和高校共同确定发展目标的外部调控机制所取代[14]。因为发展目标是由高校与政府通过平等协商而共同确定的,所以高校对目标存在着内在的认同。从组织发展理论的角度来看,这一调控工具有助于调动高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总体预算与绩效拨款
总体预算(Globalhaushalt,也可被译为整体预算或包干预算)是一种在公共财政领域使用的预算管理模式。根据这种模式,州政府将高校所需的全部办学资金作为一个整体拨付给高校,高校可以相对自主地使用这一揽子资金,既可以在不同开支项目之间进行调整(可相互抵偿性),也可以将本年度的结余转至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可转移性)。开支项目不再一一列出,通常仅分为实物开支、人事开支和投资三个大项。与此同时,为了保证高校合理地使用办学资金,政府要求高校依法进行成本和收益核算,进行年终结算,并建立汇报制度。[8]23
德国早在1948年就曾考虑过引入总体预算的模式,之后在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又有过多次相关的讨论,不过均没有得到落实。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们认为当时高校内部的决策机制落后,无法保证高校可以恰当地分配和管理所获得的资金[15]201-207。进入90年代之后,在政府机构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进程中,各州才相继引入了总体预算制度。例如,北威州的《高等学校自由法》在第5条规定[9]:
政府对高校的资助以高校的任务、双方商定的目标以及高校所取得的办学成绩为导向。政府负责提供高校正常运转和投资所需的资金。高校按照预算法、高等学校法以及在此基础之上所颁发的条例使用和处置其资金以及法人财产。高校须在整体财务控制的基础上执行预算,整体财务控制包括成本和收益核算、基于参数的调控和汇报制度。高校对财务管理的规划和实施要确保高校能够实现其任务。在资金使用方面要注重经济性和效率。在每一预算年结束之后,高校都必须要进行年终结算。
在引入总体预算的同时产生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应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在不同的高校之间分配资金,以及各个高校应该按照什么标准来在校内不同的院系单位之间分配资金。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在引入总体预算的同时引入了绩效拨款(Leistungsorientierte Mittelverteilung)制度。事实上,有关绩效拨款的讨论早在1979年便已经开始。德国权威教育咨询机构——科学委员会(Wissenschaftsrat)在当年便提出要根据高校在教学和科研领域的办学成绩进行拨款[15]209。不过,直到1992年,北威州才开始进行绩效拨款的试点工作,成为引入这一制度的先驱。在开始时,用于绩效拨款的额度很低,仅为预算总额的2?8%,尚不足以对高校构成充分的吸引力[15]211。不过,在此期间,用于绩效拨款的份额已经占到高校预算总额的20%,足以影响高校的工作取向[16]19。
目前,州政府对高校拨款所用的指标与高校在内部拨款所用的指标基本上一致。教学方面使用的绩效指标有:常规学习时间内的在校生和毕业生的数量,学生教学评估的成绩。科研方面使用的绩效指标有:博士毕业生的数量,教授资格获得者的数量,第三来源的科研资金的数量(按照国家和私人的资金提供者以及专业方向进行区分处理)和发展动态以及学术发表物的数量。此外,在男女性别平等方面的工作成绩(反映在女性教授与其他工作人员的比例上)也是政府拨款所用的指标。[16]21
就功能而言,以上管理工具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高等学校法为高等学校的内外部管理确立了规则和框架。通过目标协定,州政府与高校共同确定高校的发展目标。总体预算让高校可以自主地执行和调整其发展规划。绩效拨款则有助于调动高校的积极性,鼓励并奖励高校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由此可见,德国政府在放权的同时找到了新的机制来监督和督促高校。高校虽然摆脱了政府的细节管理,获得了更多的自治权,但是仍须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为此,政府要求高校定期向社会公布其办学成绩(如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说明和论证,同时定期接受社会中介机构——评估和认证机构的质量检查(评估和认证)[5]8。现有的各类评估表明,新的外部管理机制在经过最初适应和调整之后得到州政府和高校方面的普遍认可和接受。评估结果也表明,高校的竞争意识和绩效意识得到明显的加强,高校更加注重凸现自身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以便在竞争中胜出。[16]18
二、迈向自治的大学:德国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结构的新公共管理改革
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结构指的是高校内部的决策与管理机制,涉及到高校内部不同管理机构的职权范围、议事与决策规则及各机构之间的关系。传统上,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特征是哑铃式(两头重,中间轻):一方面是各州政府主管部委掌握财政和教授聘任方面的控制权,对高校进行细节干预。另一方面,教授以及教授主导的各级学术自主管理委员会决定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等学术事务。夹在中间的高校管理者(校长和院长)对上对下均没有实质性的权力和可供施加影响的资源,仅仅是作为高校成员的利益代表发挥协调作用。[11]50因此,在传统的内部管理模式下,德国高校的决策和执行能力都受到很大的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新公共管理改革调整了高校的内部管理模式,并将此视为是执行总体预算和目标协定的先决条件。首先,通过扩展校长和院长两级领导层的决策权限以及在校内引入目标协定和绩效拨款等管理工具,使其管理权力得到加强。其次,消弱了传统的团体大学所奉行的学术自主管理的权限,因为这种注重利益均衡、分配公正和奉行校内“互不侵犯条约”的学术自主管理机制被认为是造成高校决策效率低和缺乏集体行动力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许多改革举措得不到落实的根源所在。[11]51最后,作为这次改革的一个主要亮点便是成立了有校外人士参加的高校理事会(Hochschulrat)[17]作为高校的咨询和/或决策机构,以加强社会对高校的外部调控和影响。事实上,政府在退出对高校的细节管理之后并没有将相关的权力交给教授或学术自主管理机构,而是交给了高校理事会和校长和院长两级管理层。经过新公共管理改革,传统的学术自主管理模式(Selbstverwaltungsmodell)转向了“管理主义模式”(Managementmodell)[11]51,即由管理者进行管理的模式。
新公共管理改革后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包括两个层面: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在学校层面有三个主要的管理机构:校长委员会(Pr?sidium),评议会(Senat)和高校理事会(Hochschulrat)。在部分学校还有学校层面的决策咨询机构——学院协商会议(Fachbereichskonferenz)[18]。在学院层面有两个重要的管理机构:院长(Dekan)和学院委员会(Fachbereichsrat)。目前,在德国各联邦州中,北威州是赋予高校自主权最多的联邦州,堪称德国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典范。北威州的高校不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而是独立的公法法人,不仅可以自己支配和使用办学资金,而且还获得了自主聘任教授、自主设置或取消专业等自主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威州的高等学校法被命名为《高等学校自由法》倒也名副其实。本文下面便以北威州为例重点介绍新公共管理改革之后的德国高校的内部管理结构。
(一)校长委员会
校长委员会是高校核心的管理机构。根据北威州《高等学校自由法》(第15条)的规定,校长委员会由1名全职的校长、1名全职的负责经济和人事工作的副校长(也称总务长,Kanzler)及其他副校长组成。副校长的数量由高校理事会决定。[9]
校长委员会负责领导高校。若非法律有其他的规定,高校所有的事务和决定都由校长委员会做出。校长委员会负责:在各学院提出的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高校发展规划”;开展评估和执行高校发展规划;与评议会一起负责完成目标协定;筹备评议会的会议;执行评议会和高校理事会的决议,等等。
校长委员会负责保证学校其他机构及工作人员履行其工作职责和义务。校长委员会每年须向高校理事会汇报其工作进展情况,并向评议会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年度报告要公开发表。
除了高校理事会的决议之外,若校长委员会认为其他机构的决议不符合法律规定或者不符合经济性原则,可以要求相关机构修改。在相关机构没有修改的情况下,校长委员会可以提请高校理事会介入处理。如果高校理事会的介入仍然不能解决分歧的话,需要由州政府主管部委来决定。
校长委员会的全职成员由高校理事会选举产生。他们必须高校毕业,并且有相关领域的管理经验。这也就是说,校长委员会的全职成员不一定要是大学的教授。副校长(除总务长之外)由校长提名,并由高校理事会投票表决。校长委员会的成员人选需要最后得到评议会的认可。
校长是校长委员会的主席,对外代表高校。校长负责制订校长委员会的工作方针。当表决时出现支持方和反对方持平的情况,校长的意见起决定作用,即最终的决定由校长做出。在校长反对的情况下,校长委员会不能通过任何决议。校长委员会的任期第一届最低为6年,在连任的情况下,任期最低为4年。
(二)评议会
评议会是德国高校重要的民主决策机构。它由高校各类工作人员的代表按照一定的比例组成。例如,位于北威州的波鸿鲁尔大学(Ruhr?Universit?t Bochum)的评议会由25名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包括:13名教授代表,4名非教授类学术工作人员代表,4名非学术性工作人员代表(即技术和行政工作人员的代表),4名学生代表。以上代表具有投票表决权。他们的任期为3年,其中学生代表的任期为1年。[19]
除了这些具有表决权的代表成员之外,校长、副校长、院长等学术机构负责人、残疾人事务特别委员、性别平等事务特别委员、人事委员会的主席、全校学生委员会的主席和学生议会的主席均可列席评议会。但他们不能参与表决,仅可提出咨询。[9]
根据北威州《高等学校自由法》的规定,评议会负责:认可校长委员会成员的人选,并以四分之三的多数向高校理事会提出有关解除校长委员会的建议;对校长委员会的年度报告做出表态;表决通过和修改高校的《基本章程》、《框架规章》及高校的其他规章;对高校发展规划的草案、评估报告、经济规划、职位和资金分配原则提出建议,做出表态,等等。[9]
(三)高校理事会
设立高校理事会是德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的一个最明显的结果,其目的一方面旨在增强高校的自主权,让高校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也在于让高校更好地满足社会和经济领域对高等教育的需求[20]。
根据北威州《高等学校自由法》(第21条)的规定[9]:
高校理事会负责向校长委员会提供咨询,并监督校长委员会的工作。它的主要任务包括:选举校长委员会的成员(校长和副校长);在咨询过评议会的意见之后,高校理事会可以以三分之二的多数解除校长委员会任何一位成员的职务;表决通过高校发展规划;表决通过学校的经济规划、高校的经营活动;对校长委员会的工作汇报以及评估报告做出表态;就有关全校的教学、科研、艺术等重要事务做出表态;解散校长委员会。
高校理事会有权察看和检查学校的所有资料。校长委员会需要每年至少四次向高校理事会书面报告财政和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9]
高校理事会既可以全部由校外人士组成,也可以由校外人士和校内人士共同组成,在后一种情况下,高校理事会的成员至少要一半以上是校外人士[9]。
高校理事会的成员由一个专门的选拔委员会选出。该选拔委员会由2名评议会的代表(非校长委员会成员),上一届高校理事会的2名代表,1名州政府的代表组成(他有两票的表决权)。选拔委员会需要以三分之二的多数做出决定。选拔委员会选出的名单需要得到评议会的多数通过,并需要得到主管高校的州主管部委的认可。主管部委最后对高校理事会的成员做出任命,任期为5年。[9]
高校理事会的主席由其成员自己选出,必须由校外人士担任。高校理事会按照其《工作章程》(Gesch?ftsordnung)开展工作。高校理事会成员的工作是名誉性的。不过,学校可以按照《工作章程》的规定,对他们在工作上的支出和消耗给予补偿。[9]
(四)学院协商会议
学院协商会议由各个学院的院长组成。这一机构旨在加强各个学院与高校管理层以及各学院之间的交流和协调,同时就有关全校的重要事务向校长委员会和高校理事会提供咨询。不过,并非所有的高校都设立这一机构。具体情况由各个学校的《基本章程》规定。在北威州,当高校理事会全部是由校外人士组成时,必须设立这一机构。[9]
(五)院长
根据北威州的《高等学校自由法》(第27条)的规定[9]:
院长负责领导学院,在学校内部代表该学院。他与学院委员会一起制定学院的发展规划。院长负责实施评估,保证所提供课程的完整性,保证教师履行其教学义务,负责学业组织和考试组织。院长根据与学院委员会一起制定的分配原则来分配职位和资金(绩效拨款)。院长负责让学院的成员各司其职,履行其工作任务。院长还负责准备学院委员会的会议并执行其决议。当院长认为某项决议有违法律规定时,可以提出修改的要求。如果学院委员会没有做出院长要求的修改,院长应该马上向校长委员会汇报。
院长可以由副院长代表。院长和副院长都是由学院委员会以一般多数票选出。通常来说,院长和直接代表他的副院长须是该学院的教授。如果副院长来自非教授类别的工作人员,其人数不许超过副院长人数的一半以上。院长与副院长的任期为4年,可以经过选举连任。解除院长职务的决定需要由学院委员会以四分之三的多数通过,而且还必须要选出新的院长并得到校长的认可。[9]
(六)学院委员会
根据北威州《高等学校自由法》(第28条)的规定[9]:
学院委员会负责对学院中各项非由院长负责的事务做出决议。学院委员会负责选举院长和副院长,听取院长的工作报告。学院委员会中具有投票表决权的成员最多不能超过15名。院长和副院长是学院委员会的成员,但是没有表决权。
例如,明斯特应用科学大学(Fachhochschule Münster)的《基本章程》(Grundordnung)规定,具有投票表决权的学院委员会的成员包括:7名教授,2名学术工作人员,1名其他的工作人员,4名学生。他们分别由各自所属的群体选举产生,任期5年,学生委员的任期是1年。院长是学院委员会的主席。[21]
新公共管理改革后的德国高校内部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第一,高校各层面的管理机构都按照明确的规章——如高校的《基本章程》及各管理机构的《工作章程》办事。第二,校长委员会、评议会、高校理事会形成有效的合作和相互制衡机制。以大学校长选举为例,大学校长及副校长由高校理事会选举产生,同时需要得到评议会的认可。第三,强调高校中各个群体(教授、非教授类的学术工作人员、其它技术和行政工作人员、学生代表)民主参与,但是同时秉承教授治校的传统赋予教授群体最多的席位。第四,高校理事会填补了因政府退出细节管理之后留下的监管空缺,让高校直接接受社会的监督、更好地回应社会的需求。
三、总结与启示
新公共管理改革给德国高等教育内外部管理模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改革之后,政府从对高校的细节干预中退出,通过高等学校法、总体预算、目标协定和绩效拨款等方式对高校进行宏观调控。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的职能由此实现了转变——由划桨者转为掌舵者。高校的社会身份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政府的附属机构,而成为独立的公法法人,获得了人事、财务和专业设置等方面更多的自主权,进一步迈向自治。为了确保高校能够充分利用办学方面的自主权,德国高校内部管理模式也得到了改革:一方面校长和院长层面的管理权限得到了增强,其角色由无实权的协调员(“平等者之中的首席”)转变为掌握实权和资源的管理者,以此提升高校的决策效率和执行能力,同时消弱了因强调利益均衡而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的传统的学术自主管理机构的权限。另一方面,为了保证高校合理地利用其办学自主权,让校长委员会、评议会、高校理事会形成有效的相互合作与制衡机制,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
德国的改革经验对于我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直都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早在1979年,因为政府对高校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等人在《人民日报》发表了《给高等学校一点自主权》,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上议事日程[22]35。1992年,原国家教委了《关于加快改革和积极发展普通高等教育的意见》,提出“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并要求“政府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由对高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法律、经济、评估和信息服务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22]43。虽说此后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多成绩,高校办学自主权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落实。不过,与相关政策法律所提出的目标相比仍相去甚远,“高校法人地位尚未完全得到保障,高校自主办学空间仍然比较狭小,政府微观管理过多,宏观管理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22]44。正因为如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度强调相关的改革与发展目标,包括: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改变直接管理学校的单一方式,综合应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措施(第47条),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治理结构,加强章程建设,探索建立高等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等(第40条)[23]。2012年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继续强调要切实转变管理学校的方式、手段,从具体的行政管理转向依法监管、提供服务;切实落实和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过多、过细的直接管理活动。此外,还提出要在学校内形成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内部治理结构,大力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积极探索师生代表参与学校决策机构的机制。[24]
由此看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德国的新公共管理改革有着完全相似的目标——如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行政管理改为宏观调控,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完善高校内部治理机构,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等。不同的是,德国已经在过去二十几年中将改革目标变为了现实,建立起一种以政府放权、高校自治、分权制衡与民主决策为特征的内外部治理结构。考虑到德国与我国一样是一个国立高校占主体的国家,同样有着政府细节干预高校的长期传统。所以,与更加注重市场调控的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相比,兼顾政府调控和高校自治的德国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更适合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休斯,O.E. 新公共管理的现状[J]. 沈卫裕,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6):11.
[2]丹哈特,R.B;丹哈特,J.V. 新公共服务:服务而非掌舵[J].刘俊生,译. 中国行政管理,2002(10):39.
[3]陈振明. 评西方的“新公共管理”范式[J]. 中国社会科学,2000(6).
[4]陈振明.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当代西方政府改革趋势透视[J].厦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76.
[5]Bogumil, J.& R. G. Heinze. Einleitung[M]//Bogumil, J.& R. G. Heinze (Hrsg.). Neue Steuerung von Hochschulen. Eine Zwischenbilanz. Berlin: edition sigma,2009.
[6]当时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德国在这里指的是原西德。因为统一之后,西德的国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被用作德国国名。所以,若非特意指出是东德,人们在谈到统一之前的德国时指的通常是西德。这也是德国国内的表述惯例。这一惯例自然也意味着对前东德历史的冷落和忽视。
[7]Lanzendorf, U. & P. Pasternack. Hochschulpolitik im L?ndervergleich[M]// Bogumil, J.& R. G. Heinze (Hrsg.). Neue Steuerung von Hochschulen. Eine Zwischenbilanz. Berlin: edition sigma,2009.
[8]Schubert, T. New Public Management an deutschen Universit?ten. Strukturen, Verbreitung und Effekte[M]. Stuttgart: Fraunhofer IRB Verlag, 2008.
[9]Uni Bonn. Hochschulfreiheitsgesetz[EB/OL]. ASTA. Uni Bonn. (s.d.)[2013-07-18]. http://asta?bonn.de/w/images/d/d0/Hochschulfreiheitsgesetz.pdf.
[10]各州使用的名称不一,有的也称“目标和成绩协定”或“高校协议”等。这里的概念是作为统称使用。
[11]Kehm, B.M. & U. Lanzendorf. Ein neues Governance?Regime für die Hochschulen?mehr Markt und weniger Selbststeuerung?[M]//Teichler, U. & R. Tippelt (Hrsg.). Hochschullandschaft im Wandel. Weinheim und Basel: Beltz Verlag, 2005.
[12]Kahlert, H. Vertragsf?rmige Vereinbarungen zwischen Staat und Hochschulen als Instrument der Gleichstellung. Das Beispiel Sachsen?Anhalt[J]. Die Hochschule, 2008(1):132.
[13]K?nig, K. Verhandelte Hochschulsteuerung. 10 Jahre Zielvereinbarungen zwischen den Bundesl?ndern und ihren Hochschulen[J]. Die Hochschule, 2006(2):35.
[14]K?nig, K. Hierarchie und Kooperation. Die zwei Seelen einer Zielvereinbarung zwischen Staat und Hochschule[M]// Bogumil, J.& R. G. Heinze (Hrsg.). Neue Steuerung von Hochschulen. Eine Zwischenbilanz. Berlin: edition sigma,2009: 29-31.
[15]Turner, G. Hochschule zwischen Vorstellung und Wirklichkeit. Zur Geschichte der Hochschulreform im letzten Drittel des 20. Jahrhunderts[M]. Berlin: Duncker&Humblot, 2001.
[16]Hartwig, L. Neue Finanzierungs?und Steuerungsstrukturen und ihre Auswirkungen auf die Universit?ten. Zur Situation in vier Bundesl?ndern[J].Beitr?ge zur Hochschulforschung, 2006(1).
[17]高校理事会在这里是作为一种通称使用,德国各州对同一功能的委员会使用了不同的称谓,如监事会(Aufsichtsrat),管理委员会(Kuratorium),大学委员会(Universit?tsrat)等。另外,有关高校理事会的权限,各州的规定有所区别。在有的联邦州(如巴符州、萨兰州),高校理事会享有广泛的否决权和决策权,例如在制定预算、选拔高校校长、调整院系结构等方面。在有些州(如黑森和巴伐利亚州),高校理事会主要是享有咨询权和监督权。
[18]“专业领域”(Fachbereich)相当于我国的学院或学部,在北威州,高等学校法采用这一称谓。不过,有些联邦州仍然使用传统的学院或学部(Fakult?t)的称谓。为了照顾我国的语言习惯,本文将“Fachbereich”意译为“学院”。
[19]RUB. Mitglieder des XIII. Senats[EB/OL]. Senat.RUB. (s.d.)[2013-08-03]. http://ruhr?uni?bochum.de/universitaet/leitung?gremien/senat/mitglieder.html.
[20]Gerber, S. et al. Hochschulr?te als neues Steuerungsinstrument[M]//Bogumil, J.& R. G. Heinze (Hrsg.). Neue Steuerung von Hochschulen. Eine Zwischenbilanz. Berlin: edition sigma,2009: 96.
[21]FH?Münster. Grundordnung[EB/OL]. Amtliche Bekanntmachungen. FH?Münster. (2008-01-08)[2014-01-11]. https://fh?muenster.de/gleichstellung/downloads/Grundordnung.pdf.
[22]别敦荣,杨德广.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30年[R].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9.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中国要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0-07-29)[2014-01-11]. http://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