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1

色彩设计的形象设计策略指色彩设计呈现企业、品牌、和产品形象的色彩规范,考虑产品设计的整体战略,符合企业、品牌以及整体产品形象的系统要求。色彩设计由于其表现力强,成效快,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企业、品牌、和产品形象塑造的有效手段之一,也必然成为整体形象战略实施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对于有完善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形象战略的企业,在整体形象战略的规划下执行产品色彩设计以区别于其他普通的产品,并依赖视觉识别系统和品牌形象创造产品,具有审美感知的视觉形象。系统化的产品设计要求系统化的色彩策略及管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当中,形成统一强大的视觉形象和产品体验影响力,从而进行有效的识别和沟通,以获得整合营销传播的一致性和认可度。这是色彩设计的形象设计策略的作用和目的。20 世纪企业广泛应用 CI 体系对色彩进行有效的、系统的应用和管理。色彩对于品牌整合传播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口可乐作为世界著名品牌,在其 100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可口可乐的红色,成功成为使用色彩的典范。苹果手机的经典黑白色,也充分体现了苹果极简主义的品牌形象和产品形象。

二、色彩设计的功能设计策略

色彩设计的功能设计策略指色彩在产品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即色彩设计体现消费者的视觉和心理需求,色彩信息传达产品的实质内涵。色彩在产品中的具体功能和作用,首先是美观,看上去好看、漂亮、舒服,也包括:流行、时尚、档次等含义。可以通过对色彩的用户调查(问卷、访谈、讨论、测试等),获得消费者对于产品色彩更广泛的认同;其次,色彩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交流语言,具有某种确切的含义和提供重要的信息功能,从而提示和引导用户与产品的互动。如:消防设施上的红色具有很好的警示、提示作用;驾驶舱内各种不同颜色的指示灯代表不同状况;黑色和白色家电要与周围的家庭环境空间更好地谐调;最后,人们对不同产品有不同的色彩喜好,不同性别、年龄和地区的人们对于色彩也都有不同的喜好,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两种自己的色彩偏好。另外,各种颜色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和情绪反应,如:蓝色,让人容易平静。这些色彩的功能和作用对于产品设计都发挥着重要影响。色彩设计的功能设计策略要依据设计的目的、使用的人群、具体的使用功能、使用的场景和环境来决定,要通过大量的用户调查来确定产品的颜色。

三、色彩设计的差异化设计策略

色彩设计的差异化设计策略指色彩设计不但要符合产品的一般属性,更要反映产品的特殊属性及特征,从而在产品定位上区别于同类竞争产品。色彩设计的差异化设计策略常体现为:(1)设计主题差异。依据产品不同的设计主题来确定和组织产品的色彩,如:“中国风”设计,基本上会选择一些民族传统的色彩;(2)产品属性特色差异。产品的属性主要包括:形态、色彩、材料、质地(质感)、体量、意义(象征性)、结构、界面等。一般属性指所有产品所共有的基本相同的属性,如:手机都可以打电话。而特殊属性指本产品所具有的与众不同的方面。如:有的手机背壳采用了木质或竹质。(3)文化差异。在不同的文化中,色彩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象征意义。如:中国白酒包装常用红色和金色,传达喜庆和吉祥。色彩的确切含义离不开具体的产品和使用环境,单纯讨论色彩的象征性是没有意义的。

四、结语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2

摘要: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背景下,基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视角,探索设计驱动创新促进地域文化资源传承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策略,从而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或服务,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促进社会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地域文化 设计驱动创新 产品设计 社会创新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03-0069(2015) - 06- 0126 - 02

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具有高知识性、高增值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提倡通过设计驱动创新等方式促进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可持续性发展,以科技为支撑促进创意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若干意见》是国家对多年来探索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的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凝练,其为设计驱动创新的设计文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应用奠定了基调。设计不仅仅只是一个获取商业利益的工具,其从起初就蕴有深厚的设计责任、道德和伦理意识,这不仅仅表现在对于社会特殊群体的关注。设计还在一个更为宏观的社会视野中寻求适度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探索人们日常生活中基本问题的解决之道,促使民众公共社会意识的觉醒。当然,如同美国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与设计部馆长Paola Antonelli所言,并非所有的设计都以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设计跨越产品到行业和产业,乃至社会,表明设计逐渐从一种传统的操作性工具转向一种新的社会思维方式和社会创新战略。

一 设计驱动创新:一种开放的创新模式

设计驱动创新的概念是由意大利创新管理专家Roberto Verganti(2009)提出的,他认为设计驱动创新是区别于技术驱动创新和市场驱动创新的第三种创新模式,从设计在企业创新体系中充当的角色出发,设计驱动创新跨越外观造型的美观和技术功能的革新,实现了整合设计管理、美学经济、品牌价值和文化优势创造全新价值的基本诉求”。某种程度上,从产品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设计驱动创新是在现有的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实现产品的物化,它是以一种或多种技术的可能性应用来创造产品附加值,它是依靠发挥产业链低端环节效应来优化整个产业链发展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

然而,从广义设计来看,设计驱动创新的对象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实际的产品本身,物质实体、信息消费、服务体验、社区构建、商业模式和国家形象等都可以成为设计创新的对象范畴,无论设计对象是什么,它们具有共同点,都是通过设计思维实现从概念创意到创新实现的一个过程,其核心是设计思维:经由发现、构思和迭代的过程通过相应的设计方法技巧洞察设计对象的内在本质,从而将创意转化为新的产品、商业或社会创新性解决方案。设计师从始至终遵循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通过群体文化学等各种方法洞察使用者或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内在需求,整合社会、经济、技术和文化等要素,从而创造出能够满足目标群体需求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产品或服务。

由于设计问题的复杂化和设计竞争的全球化,设计活动的利益相关者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因此,设计从设计师个体行为或设计团队范围内的活动日益扩展为其与密切相关的群体与产品、系统、服务或环境之间的互动(图1)。传统的过多的依赖设计师的感性直觉进行设计的策略方法通常无法确保设计交流和设计进程的效率,以及设计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认同性。设计驱动创新—方面突破了传统的侧重外观设计或装饰美化的低层级运作模式,另—方面,设计驱动创新的思维方式区别于长期占据主流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思维,设计关注的对象已从关注物理实体的、有形的产品的设计转向非物质性的、无形的服务的设计,设计日益成为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种驱动社会变革的思维方式和战略。

二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产品设计创新策略

从设计的视角来看,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地理环境、工业生产模式、日常生活形态和社会行为制度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与设计密切关联,具体可以细分为风俗习惯、生活状态、生存方式、群体规范、生产形式、国民心态、种族意识、社会体制等方面,它们分别在不同层次上影响设计思想、审美取向、设计伦理和设计价值。所以,在文化的视角下探索设计驱动创新的基本策略,一方面需要清晰地了解地域文化的生态构成及其基本结构,重要的是如何实现文化特征与设计元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在文化构成体系中,设计创新活动最易接触的层面是物质形态的器物文化,它是深层次的行为制度文化和内在的思想意识的最为直观的外在表现和反映。因此,人们习以为常的设计造物常常被认为是设计的全部。

纵观从原始社会的工具制作到数次工业革命引发的工业和信息产品(或服务)设计,器物演进历史实际就是人类有意识地制造器物或工具的技能发展和人类主观观念物化的历程。因此,与产品设计创新策略关联尤为密切的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器物设计演变知识体系,其侧重日常生活研究,探索以器物为核心的行为特征、认知取向和文化结构;日常生活形态知识,依据特定地域人们的日常生活习俗、公众文化活动和组织行为制度等知识,建立完善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和以知识为核心的新型生活形态,文化能够以独特的产品或服务形式引导生活方式,将文化纳入设计活动能够从源头上解决基于文化多样性而产生的差异性等问题;地域文化符号象征体系,依据文化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的观点,文化是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存在于象征符号中的意义模式,是以符号形式表达的概念系统,从而实现对于生活的知识和态度的交流、保存和发展。

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产品设计创新,一个较为直接的方法是以器物文化为核心探索器物设计的思想、文化、技术或观念,进而为现代设计实践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参考。例如,为将中国传统地域性的文化精神融入现代产品设计中,燕山大学工业设计专业学生段韧( 2013)以客家土楼建筑意象为灵感来源,借鉴其外观作为产品造型的主要表现形式,依其设计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陶瓷餐具(图2)。人造器物不只是一个独立的物质,不仅仅是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形态的变化,其具备物化和人化的双重属性,任何一个人造器物的实用、审美和语意功能都与其本身特征及其相关的属性(功能、结构、材质、色彩和装饰等)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指向关系,这种指向表明了一种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产品设计创新策略维度:物质技术演进的维度、目标群体消费需求构成维度和人造器物社会性系统维度。 .

区别于传统的以技术功能为导向的产品创新和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创新,设计驱动产品创新在于整合技术方案和商业机会,探索技术解决方法和社会性机制之间的关联性,将设计创新全面融入技术创新体系中,发挥设计的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虽然,设计创新程度和内容等因具体产品类别有所不同,但总体上,除了产品功能和审美因素,设计驱动创新更加关注创新性设计概念的产生与赋予产品特定的象征性意义,产品承载着特定的个体、社会和文化价值,其能够与处于特定生活方式之中的消费者或用户产生情感共鸣,增强产品的被接受度和文化认同。因此,产品设计创新策略可以依据实用功能、审美体验和设计语意三个基本维度建构(图3)。

三从 产品到社会创新:可持续性设计创新策略

社会创新研究兴起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的Peter Drucker和Dennis Meadows等人的工作,主要在于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和资源等困境。随后,该概念广泛应用于技术、政治、文化和经济等领域,发展形成_个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一般意义上,社会创新是—种满足社会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方式,其具有公共性、社会性、包容性、参与性、适应性和可持续性等特征,与技术创新或组织创新等存在密切关联而又相互区别,社会创新的主体和目标是社会性的。创新活动的进行亦需非盈利组织等多元主体的合作,它是一个包括创新思想形成、实施、评估、完善和扩散的创造性过程,与通常意义上的设计创新在本质上具有相通之处。

在社会创新源起之时,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Victor Papanek)曾经从设计角度就寻求人类社会所面临的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过探索,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所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他强调设计师的社会伦理意识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并非只是千方百计的去创造商业价值,而是一种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更重要的是,这种设计理想实际上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包豪斯就已经存在。因此,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社会创新思想与设计已早有密切关系。依据社会创新理论研究成果,设计驱动社会创新可以描述为:通过设计创新方式整合环境资源、社会技术和组织力量等形式实现社会问题(如教育不平等)的解决和社会价值(如公平)的创造,提升公众社会责任意识和国家文化认同感,推动社会变迁和可持续性发展。

基于社会创新的视角,传统的设计应实现如下转变:①扩展传统设计对象的范畴,不仅需要关注产品物理属性和物质实体,而且应关注非功效性属性(如象征性意义)和非物质性的设计,改变设计只面向产品使用功能而忽视产品作为信息媒介的现象;②延伸以物为核心的设计,构建以产品为基础的人与产品、产品与产品、人与人之间相互关联的情境关系,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产品角色、人的个体行为和社会活动过程;③改变设计商业利益至上的唯一目的性,倡导设计回归伦理道德,面向真实世界的现实问题而设计,担当相应的社会责任,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设计驱动创新从产品创新跨越到社会创新,虽然其设计的关注点发生了转变,但是设计思维的本质没有变化,社会创新为设计驱动创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方向。例如,飞利浦公司对设计驱动社会创新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Stefano Marzano提倡通过设计为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弱势群体所面临的一些日常生活问题提供富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如Chulha炉灶(图4)设计项目(源于Ph.lips Design),印度很多农村居民因为在室内使用传统炉灶进行烹饪,久而久之,除了造成了室内的空气污染,产生的烟雾引发了诸多与呼吸相关的疾病。在设计师、炉灶使用者和非营利组织的共同合作下,最终找到了一个低技术、低成本、环境友好的和高效的解决方案。Chulha炉灶充分利用了传统炉灶的优点,其不仅易于安装、使用和维修,而且能够以本地区的原料为燃料,室内烹饪更加安全高效,降低了呼吸疾病的几率。

四 结束语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3

关键词:用户体验;产品设计流程;人物角色;儿童康复

引言

在体验经济时代,人们注重的是产品带来的情感体验,用户体验设计正是关注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的感受,关注用户需求,从用户需求出发进行研究与设计。在产品设计研究过程中,对用户需求的采集往往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的是用户主观上的意见建议,而设计团队不应该被动地从用户那里获取建议,而是应该主动分析用户行为,用户的行为数据是未经分析的新鲜数据,经过仔细地分析,必然可以发现产品隐藏的潜在用户需求。

儿童康复是在儿童时期运用医学、社会、心理等措施减轻特殊儿童生理与心理的障碍程度。儿童康复产品的设计应深入到儿童康复病患中去,通过实地观察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病患的真实需求,将儿童的行为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产品设计需求。

1用户体验

产品设计市场中,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体现产品差异性,用户体验成为了企业区别于其他对手的竞争利器。很多产品设计受到错误方法影响,前期市场调研所发现的设计需求有时并不能代表真实的用户需求,这直接导致了新产品功能与消费者需求相去甚远。因此,我们要避免设的弊端,只有从调研分析用户的行为入手,将用户体验的数据作为产品设计的前端数据,指导后期的产品设计方案的产出。

James Garrett提出,用户体验不是指产品如何工作,而是指“产品如何与外界发生联系并发挥作用”。他将用户体验分为了五个层面: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本文将立足用户体验五个层面,对产品设计流程进行梳理,整理构建新型以用户研究为重心的产品设计流程,进行儿童康复熏蒸床的设计研究。

2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流程

本文在UCD法基础上构建了产品设计流程(如图1),结合Garrett的用户体验五个层面,将研究方法融入模型。在产品设计的用户研究进程中, Garrett的用户体验五个层面分别对应了产品策略、用户调研、数据分析、需求界定、产品表达。在不同的层面对应的研究进程中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分别采用了实地访谈法、观察法、人物角色法、头脑风暴法、模糊评价算法等,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融合。此外,设计流程中运用了学科交叉,将管理学大数据分析的交叉分析概念引入,对不同用户行为进行交叉分析,构建虚拟用户场景,实现用户信息的整合与多样化管理。

3 儿童康复熏蒸床设计研究

本文以某品牌康复医疗产品为项目背景,对其中一系列产品――儿童康复熏蒸床进行研究,验证产品设计流程的可行性。

3.1产品背景

儿童康复熏蒸床内部结构如图2所示,由加热装置、温度传感器、水位检测器、雾化器、风扇等结构组成。采用通电加热,将中药液加热产生蒸汽,通过雾化器增大气体输出,由风扇带入至舱体作用在患儿治疗部位。

3.2用户调研

儿童康复熏蒸床的终端用户主要针对脑瘫儿童。脑瘫治疗重点在于提高患儿的肌张力、增强肌力,一般采用中医熏蒸辅助运动疗法。而0-6岁是残疾儿童的最佳康复期,能够从生理上补偿儿童先天缺陷,从心理上减轻残疾带来的伤害。

由于康复儿童年龄较小,自主意识薄弱,家人与医生成为了康复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本文所调研的用户以康复患儿为主、患儿家长与主治医师为辅,进行了全方面的调研。根据前期搜集的资料,制定了调研日志以便记录整理用户行为数据。笔者走访了郑州市以康复为主打的多家医院:河南省中医院第一、第二、第三附属医院、郑州市康复医院、郑州市人民医院、郑州市儿童医院、河南省老干部医院等,对中医康复科、康复中心、儿童康复科等多个科室进行了重点走访调研,记录不同医院的特点。本次调研共抽取患儿样本70名,分布于7家医院,以脑瘫患儿为主,年龄3个月至7岁不等。

3.3用户特征分析

0-3岁,儿童的成长环境以家庭为中心,养育占有较大比重,在此阶段需要更加关注儿童的需要和要求,从儿童的情感入手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是个体神经系统结构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残疾儿童予以康复治疗,有利于生理机能的重塑,有利于潜力的发挥和身心的发展。所以0-6岁儿童处于生理和心理的高速发展阶段,我们需要充分关注他们的多方面诉求,将他们的诉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在康复环境的设计上要符合儿童的性格特点,对康复环境的儿童风格设计能够从心理上减少患儿的紧张感,促进治疗的顺利展开。韩国儿童牙医诊所利用鲜艳的色彩和柔软的海绵打造儿童的治疗空间,飞利浦儿童CT机设置模拟玩具型CT机使儿童缓解紧张感。我们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也要综合考虑康复环境的设计。

根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0-17岁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服务需求为49.64%,但接受过康复训练与服务的残疾儿童仅10.46%。可见对康复的认识上,很多家庭都重视程度不足。残疾儿童的康复效果也受到了家庭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家庭所持有的残疾观、接受医生建议与主动探索程度、家长的积极乐观心理。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关注患儿与家属的关系,建立和谐有效的共存治疗产品体系。

主治医师在儿童康复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的医疗康复行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康复环境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康复人员配备的良莠不齐,专业性较低。在产品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操作人员对产品使用的反馈。操作上的繁琐、过于专业可能都会造成产品使用上的不便,从而影响康复过程及效率。在操作面板的布控上,要避免操作误区,注意操作过程中的优先顺序,使操作按键的布控符合操作流程,设置合理的流程性引导,以使得整个操作过程顺畅,避免失误。

康复患儿、患儿家属、主治医师三个用户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患儿从家属获得心理的安慰,从医师获得生理的治疗,三者之间建立充分的信任感,通过治疗过程而形成一个纽带关系。基于用户体验的儿童康复熏蒸床设计研究正是要重视三者的关联,从三方用户入手,分别分析三方用户的行为以获得更加全面的设计需求。

3.4用户角色模型

1999年, Alan Cooper正式提出了 “人物角色” 这一方法。人物角色法从真实的用户调研开始,搜集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将数据塑造成为模拟人物,将人物丰富化成为代表性人群,进而通过分析用户模型得出用户的产品设计需求。

本次调研的数据经过用户分类与相似性整合后,分别构建出了患儿、家属和医生的用户角色模型。(如图3)运用管理学的交叉分析法对角色模型进行交叉分析,得出27种匹配结果,分别予以用户场景模拟还原,分析用户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用产品设计的角度予以表_,得出设计需求:加入音乐或动画等方式舒缓患儿治疗压力、温度监控增强产品安全、医生远程监控设施、一键化操作、云端医疗数据以方便患儿异地治疗、康复环境的改善、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区别性设计以使得治疗过程更舒适等。

3.5设计方案评估

根据用户研究过程中所得出的设计需求,进行小组头脑风暴,得出设计方案,对所得出的设计方案运用模糊评价算法进行方案评估,得出最佳设计方案以供企业参考。

4结语

儿童康复熏蒸产品的用户体验设计研究才刚刚开始,对用户的调研、分类以及模拟模型的建立有助于深入探求在治疗过程中对产品的多方位需求,完善产品的设计研发过程,让用户需求真正指导设计实践。由于医疗康复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社会发展过程中问题的多样性,用户模型的多样化会不断增加,从中探求的设计需求也会不断增多,相信坚持这样的用户需求探寻会呈现出更丰富、更深入、更全面、更精彩的设计方案。

参考文献:

[1]樽本匾仓,陈啸译.用户体验与可用性测试[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

[2]郝晓川.儿童康复政策的现状发展与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2015.

[3]秦银,李彬彬,李世国.产品体验中的用户期望研究[J].包装工程,2010.

[4]陈鳎殷亮,徐军辉.产品创新设计的方式验证剖析[J].包装工程,2012.

[5]Jesse James Garrett著,范晓燕译.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6]赵志勇,王卓然.基于设计管理方法应用的产品开发实证研究[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3.

[7]马希贵,孙兴红.综合方法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疗效观察[J].四川中医,2013.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4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三维设计软件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0)05―0075―03

引言

CAD(Computer Aided Design)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从被动式的图形处理阶段,进入开放式、标准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发展时期,二维平面设计也在逐渐地向三维立体化设计转变。为紧跟市场,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有必要引进三维设计软件的教学。然而,仅仅把三维设计软件作为辅助课程介绍,不符合三维设计的理念,无法从根本上加快利用三维思想实现产品设计加工一体化的进程。因此本文研究了以三维设计理念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将NX软件融入大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同时开设选修课程介绍其他三维设计主流软件,以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需求。

一 NX软件贯穿人才培养方案的始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是为了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专业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NX)进行产品设计、分析和制造的应用型本科人才,使其具备扎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和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毕业生能在机床、汽车、家电等制造业从事机械产品(模具)设计、制造、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NX软件的教学与应用作为人才培养方案为主要创新点,贯穿于所有重要的专业课程中。在与机械相关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中,分阶段充分融入了NX软件的各个模块,并使学生参与真实和虚拟的多个工程项目,逐步融入工程意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实战技能高的应用型人才。

1 三维设计的优越性

传统的机械设计都是在工程师头脑中形成,然后用二维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进而修改完善而得到的,因此二维设计软件只是一种表达工具,不具备智能设计和纠错功能。另外,工程图采用了投影法生成,具有很多制图规则,必须是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人员才能识别和绘制,限制了它的交流范围,使得设计人员与顾客难以交流。因此,随着三维设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使用三维设计软件,如NX、Pro/ENGINEER、CATIA、SolidWorks等等。三维设计软件可以直观地表达产品的结构,没有专业背景的人员也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产品的信息;采用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可以按照设计人员的意图逐步进行设计,通过适当的开发还可以自动生成所需的零部件,不需重复操作便达到智能化设计的要求;在三维设计软件中可以赋予产品材料和材质,进而得出质量、体积等参数,并通过分析检查功能方便地检查是否存在运动干涉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使得设计产品具有自动纠错的功能;在三维设计软件中通常可由三维模型自动生成二维工程图,且具有二维编辑功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三维设计软件具有二维设计软件无可比拟的优势,从二维转向三维是CAD技术应用的必然[1]。

2 NX软件融入人才培养计划

本专业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按照三维设计思想和设计制造过程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以技能培养为主线,打破传统的先学“二维”后学“三维”的教学模式,直接从三维设计学起,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基本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见图1。

图1中“主要理论课程”和“主要实践课程”两列中,用黑体加粗表示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NX软件,从中可以看出,随着专业课程的增加,专业方向的明确,NX与课程的融合度越来越高。经过四年的实践,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全部利用NX完成的相关课题,既有传统内容的创新,又有全新内容的呈现。总的来说,该人才培养计划实现了三维设计软件与机械专业的良好结合,毕业生高的就业率充分证明了它的可行性。

3 其他三维设计软件的学习

经过三年学习,学生均能熟练掌握NX软件的使用,熟悉机械设计的基本知识,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技能,但三维设计软件很多,单纯地掌握一种软件并不能满足生产实践的需求,尤其在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掌握多种工具为择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因此在第七学期的选修课中,开设《Pro/ENGINEER等三维设计软件概述》课程,介绍Pro/ENGINEER 3.0、SolidWorks和CATIA V5三种主流三维设计软件[2]的基本模块,包括草绘、实体建模、装配和工程图等内容。

二 《Pro/ENGINEER等三维设计软件概述》课程介绍

《Pro/ENGINEER等三维设计软件概述》课程是本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应用性很强,32学时,开课时间为第七学期。

通过课程学习,深化学生对三维设计理念的理解,通过与NX软件对照讲解,掌握Pro/ENGINEER、CATIA、SolidWorks等主流设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初步具有利用相应软件进行产品开发的能力,从而提升就业技能。

三 课程教学创新实践

1 机房授课,多媒体、板书等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本课程全部采用在机房上课,达到边学边练的目的。教师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内容的提炼,包括:

(1) 知识点:Pro/ENGINEER中“强”尺寸和“弱”尺寸的概念;SolidWorks中“放样”的概念;各软件间的区别等;

(2) 图表形式介绍主要工具条、菜单栏的内容:如表1中(a)为介绍Pro/ENGINEER的多媒体课件内容,(b)为装配操纵板的介绍。

(3) 流水线形式介绍案例操作过程和结果:如表1中(c)为介绍自顶向下零件设计的过程。

课件制作过程中,还充分利用图片、动画效果、字体、文本框等形式增强课件的可读性和易懂性,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并为课下复习提供较好的提纲。

课堂上还注意结合板书、课堂提问、下讲台巡查等手段,突出讲课重点、掌握学生状态、及时调整课堂气氛和进度,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

2 以实例操作为主,理论讲解为辅

由于本课程的授课对象已经接受了三年多与NX软件有关的三维产品设计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基本掌握了三维设计方法,而对于市场上流行的很多种三维设计软件来说,都是从三维立体出发,具有更加直观、易理解的特点,与二维CAD有着本质的区别,但他们之间的区别更多的存在于高端模块,如数控、曲面等等,对于基本模块各个三维设计软件相通的,比如特征建模理论、装配约束等等,只是在工作界面、操作特点等方面有些不同,学生学习该课程得目的更多的是要获得一种新软件的操作方法,而理论方面只需掌握各个软件的不同之处即可。因此,课堂上,注重操作,以实例为突破口,针对每一模块,如草图、建模、装配和二维图等,分别采用各自的典型例题,重点介绍基本操作过程、操作习惯等,简化理论讲解。

3 突出讲解与NX软件的不同之处,加深理解和记忆

单独学习每一种三维设计软件均需花上不少的时间,而由于各个软件存在很多相同点,因此,在熟练掌握NX软件基础上,学习其他软件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相同的设计理念不需做更多的解释,在授课过程中,更注重讲解各个软件和NX软件的之间的不同之处,包括概念的区别、工具的不同(如:Pro/ENGINEER草绘中“利用边创建草图”命令)、操作习惯的不同(如:键盘鼠标操作快捷键在不同软件中代表了不同的含义)等等。

4 针对软件特点按需分配学时

由于学时有限,完全掌握三种三维设计软件有些困难,如果三种软件平均分配学时,则可能每种都掌握不好,只能对其做出取舍。与NX相比,Pro/ENGINEER软件采用全参数化造型技术,更适合于零件相对简单、部件结构比较复杂的产品设计,应用相当广泛;CATIA软件一开始便融入了APT系统源程序,起点较高,难度较大;SolidWorks软件属中端软件,因其只是单独的CAD软件,易学易用,学习难度较低[3]。针对这一现状,本课程采用了不均分的学时分配方式,Pro/ENGINEER软件占用20学时,SolidWorks软件占用6学时,CATIA软件占用4学时,综合训练占用2学时,从而达到掌握Pro/ENGINEER的基本模块,基本掌握SolidWorks软件的功能和操作,了解CATIA的功能和操作的目的。

5 积极收集学生反馈信息

通过和部分学生代表座谈交流,针对本课程存在以下几点值得总结的地方:

(1) 各个软件的操作方法不习惯:由于学生长期在NX软件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实践,对其操作非常熟练,而换一种软件最大的困难就在于操作习惯,如最常用的命令在图形区域移动实体,NX中用鼠标中键便可实现该操作,而Pro/E中需采用鼠标左键和键盘“Shift”键同时按下来实现。

(2) 学生反映利用两个星期时间便可掌握一种软件的基本操作模块:克服操作习惯的问题后,学生便可以很快掌握新的三维设计软件。

(3) 增加择业就业机会:在择业过程中,学生发现使用NX软件以外的企业还很多,学习该课程拓宽了他们的就业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 小结

通常的Pro/ENGINEER培训需要60学时左右,而我院学生在熟练掌握NX软件的基础上,学习该软件达到基本掌握的水平只需20学时,时间缩短了67%,且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为以后进一步学习SolidWorks和CATIA软件也缩短了一定的时间。

随着三维产品设计技术的发展,三维设计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融入企业,相应的设计软件便有了更大的应用空间,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也就变得不可或缺,通过该课程的实践,使学生的“学”与市场同步,使教师的“教”与时代俱进。实践证明,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时,除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外,均能在三维设计方面发挥特长,得到了企业的一致认可。

参考文献

[1] 何建宁.CAD技术从平面到三维应用的跨越[J].广西机械,2003,(1):56-58,74.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5

关键词:农机产品;工业设计;运用

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状态中,国家的综合实力也在不断提高,为此国家开始重视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对农村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在此基础之上,我国的农机制造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是由于对农村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强,对农机制造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机产品设计作为农机制造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其设计质量尤为重要。尽管近些年来我国农机产品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农机产品在设计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直接影响到了农机产品的设计质量,进而影响到农机用户的使用操作及选购,对中国农机市场的整体发展也是有所影响的。对于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来说,农机产品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农村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无论是养殖业还是种植业的发展都是离不开农机产品的,由此可见其重要性。随着国家对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重视,对农机产品的设计的关注程度提高。我国很早就已经具备了农机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这些技术也在不断完善,但是现如今农机产品的设计上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农机产品的质量以及其他条件相对落后,需要对其不断进行完善。在农机产品设计中运用工业设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农机的品质。

1农机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机产品的外观

农机产品的设计现在已经受到相关行业的高度关注,当前农机产品的设计水平一直都在不断地提高当中,但是仍然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其中外观设计上的不足就是一个问题。农机产品重要的是其实用性,于是长久以来农机形象就是“傻、大、笨、粗”,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农机产品的外观才有所改观。外观并不只是停留在给我们的产品上“描龙画凤”,而是将农机产品进行整体合理的布局,进而模块化、系列化。农机品牌很多,农机制造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很激烈,但是现在往往很多不同品牌的农机产品在外观上没有明显的区别,缺少各自的特点,同一系列的农机产品在外观方面应当有很好的连贯性。相同行业之间进行竞争,除了质量和价格外,外观以及操作舒适度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目前正规的农机产品制造企业之间在产品质量上没有较大的差别,这与我国当前农机产品制造技术的先进性有关,各个制造企业都是采用相同的先进技术,如果不出现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在质量上基本不会有较大的差别,为此就需要在外观形态及使用舒适度上进行比较。结合这些问题来看,对于农机产品的设计来说,外观形态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使农机产品制造行业更好的发展,必须重视农机产品外观形态设计的问题。

1.2欠缺环保理念

环保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近几年也加大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在很多产品的设计以及使用过程中都提倡重视环保理念,但是农机产品在环保方面的设计有所欠缺。主要体现在一些农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例如:农机在使用中排放的废气,污染浓度就比汽车要高出很多,这与环保理念是截然相反的,另外,农机产品的许多零件都不具有回收性能,这既是污染也是对资源造成的一种浪费。因此在设计中要注意这些问题,注重环保。

1.3农机产品的安全性能存在问题

一些需要人为操作的农机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的,农机产品会造成的伤害包括:操作者对自己造成的伤害以及对他人造成的伤害。操作者对自己的伤害,多数存在于工作环境对操作者造成的长期损害或潜在性的不安全因素,使农机对操作者形成伤害,例如:工作环境色彩使用不当造成视觉疲劳,从而引发事故的发生;座椅及操作空间设计的不符合人机工程原理,容易造成人体疲劳损伤等。伤害他人,一般是指操作者在操作农机产品时由于操作者的原因,或者他人未能注意到危险而形成的伤害。例如:安全标示不明确或不够完善;操作者的操作界面不够合理造成的误操作等。所以在设计当中如果安全性能出现问题,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有可能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因此是农机产品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

2运用工业设计解决农机产品设计中问题的办法

2.1提高农机产品的外观设计

国家重视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多惠农政策,对于对于农机产品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农机产品的质量是占第一位的,所以我国当前许多农机产品制造行业都很注重农机产品的质量,却忽视了其他问题,这其实是不正确的。农机产品的外观就是其中一项被忽略的问题,也是现在农业产品品牌间能拉开品牌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差异性才会让品牌间行程良性竞争,才能使这一行业快速发展并且不断进步。农机产品的外观设计运用工业设计理念,对农机产品全方位的合理化设计,更能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工业设计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是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其核心任务就是产品造型设计,所以将工业设计融入到农机产品的设计中就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机产品外观设计的问题。在设计时需要注重其色彩搭配、外观形态等多方面的因素,不同企业之间也需要有各自独特的标志,对于同一系列的产品,要能够表达出其设计理念,在外观上要有连贯性。

2.2在设计时注重环保理念

工业设计的设计目标就是以人为本,而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得出“环境-人-工业产品”的有机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在设计中要做到以下几点:环境互利;零件可回收;最大限度利用材料资源;产品可拆卸及可维护性;可重复利用和可交叉利用;应用节能技术。我们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将环保理念加入到设计中去,农机以后的发展趋势必定是绿色生产,高效节能的。

2.3加强农机产品的安全性能设计

每一个产品的设计都应当以人为本,要考虑到使用人员在进行使用时是否舒适、方便。另外,使用过程是否安全,这是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将工业设计运用到设计中去,设计农机产品时也要以人为本,加强其安全性能的设计,将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降到最低。除此之外,也需要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当安全事故发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这是当今农机产品设计中所缺乏的,在今后的设计当中依然是重中之重。

3结论

中国当前农机产品设计中所存在的问题对农机产品制造行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将工业设计应用到农机产品的设计中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薛毅.工业设计理念在农机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5(12):227.

[2]任利民.工业设计在农机产品研发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2-33.

产品设计和过程设计的区别范文6

关键词:外销产品设计成本控制 优化

产品设计是隶属于工业设计下的一个种类,是企业开发新产品的重要阶段。产品设计的成本是企业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要降低成本,就需要对产品设计进行成本管理与控制。

一、外销产品设计简介

产品设计是指对帮助人类生存与发展和维持生活的各种工具等物品进行设计的活动。产品设计在以前也被人们称作造型设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进步,这种观点得到了修正,人们对产品设计的理解越来越深,对产品设计赋予的内涵越来越多。人们对产品设计的要求从产品的外观设计和结构设计与视觉要求相符合发展成为对产品赋予活的精神的追求。对产品设计的要求突破了传统的功能主义,而对产品设计赋予了更多的人文精神。产品设计流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发现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发现阶段是通过对目标群体的身份、资产等市场信息的研究和评估,确定出需要。设计阶段是将确定的需求通过创意的整合,形成有形的方案。该设计方案要对产品技术、消费文化、商业开发等诸方面做足充分的考量,形成一个可开发、有市场、有潜力的产品设计方案。实现阶段是指将设计变成实物并为客户使用的阶段,实现产品设计的最终目标。外销产品的设计要立足于其特定要求,在产品设计中要考虑到该产品的销售对象地区的客户情况,在产品开始设计前即发现阶段下更大的功夫。

二、外销产品设计中的产品成本概述

产品设计对产品的成本有很大的影响,产品设计过程中本身会产生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资源成本等,更重要的是产品的设计决定了产品加工制造的方式、工序和材料的运用等,而这几方面在企业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因此,设计方案的变动会导致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的波动,优秀的产品设计方案能够和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完美的结合,既能配合企业现有生产技术,减少浪费,又能最大限度的实现产品的质量要求。产品设计除了能影响生产成本等有形成本之外,还能对产品的某些无形成本构成影响,如对产品机会成本的影响。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在市场中引起更好地反响,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扩大产品生产规模,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另外,优秀的产品设计能够有效地规避各种专利等法律障碍,降低企业机会成本损失的概率。因此,加大对设计的投入会提高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但对整个企业而言,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设计成本的增长能降低整个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因此,设计成本的控制并不是单纯的降低产品设计的成本,应该将产品设计纳入到企业发展的全局考虑。对于外销产品而言,产品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外部市场相对于内部市场有很大的区别,各种法律障碍在产品设计中很难全面规避,企业对外部市场的运行态势也远不如对内部市场这样了解,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设计时要花费更多的精力,不仅要考虑产品有形的生产成本,更要考虑到企业产品无形的机会成本。

三、外销产品设计中的成本控制优化方法

(一)外销产品设计流程中成本控制的优化方法

在当前的社会,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必须要持续不断的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而新产品的开发离不开一套完整的开发设计流程。而要对产品设计进行成本控制,就不得不对产品的开发设计流程的成本控制进行优化。

第一,在产品发现阶段的成本控制优化方法。产品发现阶段主要是进行产品机会的寻找工作。企业要通过优化产品发现开发、专利法律研究、目标客户消费习惯研究的策略来加强新产品的开发。企业要获得利润必须要有良好的产品,而现阶段各大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日新月异,整个社会上几乎所有类型的产品都已经存在了,而产品的设计需要有别于市场上已有商品的独有特征,而对市场上商品信息的收集工作能帮助产品设计者设计出契合市场的产品。另外,对目标市场的专利法案和专利技术的研究能帮助产品设计规避应对专利诉讼的风险,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再有,良好的产品机会能帮助产品设计一次成型,避免在以后的运作中因各种原因修改产品设计,从而降低成本。产品发现的目的是要对产品的设计提供素材,因此在将产品发现传达给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要准确精炼,要能让设计者准确地理解产品的各种需要,防止产品设计时走弯路。外销产品的设计更要重视上面这些因素,从目标市场产品发现的开发、专利法律的研究以及目标客户消费习惯的研究着手,从产品发现阶段实现成本控制的优化。

第二,在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优化方法。产品的设计阶段是将产品的概念和各种特征、要求创造性的设计成型的阶段,产品的设计以产品的发现为前提。优化产品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方法首先要求设计人员对企业的生产工艺十分了解,在设计产品时能根据企业现有的生产技术标准进行设计,能做到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设计在实现阶段的成本。其次,企业要对产品的设计标准进行优化。一是对产品设计中通用零部件的规格标准进行优化设计,二是对设计图纸使用的标准进行优化管理,三是对产品设计图纸审查责任制度进行优化。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时,会用到很多已有的零部件作为基础或构件,或者很多产品会用到相同的零部件,如果这些零部件的规格不统一,会导致在每一次产品设计中都会重新制作这些部件,而产品设计完成后,这些部件就失去了作用,成为废品,这会导致大量资源的浪费,增加产品设计的成本。制定统一规格标准的部件能使这些部件循环使用,节约了资源,降低了企业产品设计的成本。对设计图纸的使用标准进行优化管理能使设计人员形成节约意识,在设计工作中节约使用各种材料,以降低材料的消耗,从而降低产品设计成本。优化实施设计图纸审核责任制度能提高设计人员以及设计审核人员的责任心,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错误,避免可能因此而造成的损失。再次,设计人员要优化产品的结构设计。设计人员在保证产品结构、性能、精度、文化等的基础要求上,要尽量优化产品的结构设计,使产品达到简洁实用的效果,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选择最简结构。通过对产品性能的优化,削减产品多余性能以降低产品材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企业生产产品的材料消耗成本。最后,企业要对产品的设计周期进行优化,使新产品能在最佳的时间上市。新产品设计的速度越快,完成的时间越早,越有利于产品的市场开发,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利润。同时,产品设计周期越短,产品设计的效率越高,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实际成本,还降低了人力成本。

(二)运用协同式产品设计的方法达到优化控制成本的目的

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对每一个阶段不能单独孤立的进行,而应该协同考虑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对产整个品设计的程序进行优化。协同式产品设计指的是并行工程的实施,其包括产品发现、产品制造等在内的整个设计上下游有关的流程。协同式产品设计要求对这些流程进行同步整合,摒弃了旧式的从设计、制造、组装逐一进行的过程,形成一种同步完成产品开发、制造、生产整个过程的产品设计方式。虚拟制造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为协同式产品设计模式的运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在新技术下,产品设计的各个环节包括上游的产品概念、下游的产品制造能做到无缝连接,企业在设计阶段就能通过信息技术将设计方案传输到制造单位开始制造,设计完毕后,产品的制造也完毕,这种方式非常适合小规模的个性化商品的开发。协同式产品设计极大的节省了各个产品设计环节的对接成本,极大的提高了产品的设计、生产、上市效率,降低了产品设计的时间成本和企业运营的成本。

四、结束语

外销产品设计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与普通商品设计中的成本控制模式大体相当,只是要更加注重产品发现阶段的控制,在产品设计和生产阶段要完善各种管理运营制度和使用新型产品设计技术,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魏永宏.产品成本控制与优化的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